糖尿病防与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4:59:52

点击下载

作者:陈伟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糖尿病防与调

糖尿病防与调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糖尿病防与调作者:陈伟排版:KingStar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ISBN:9787553737379本书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1糖尿病离你有多远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有些人虽然目前血糖值正常,但如果不及时进行饮食调理、体育锻炼等,其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大高于常人,这些人就属于糖尿病预备军。那么哪些人需要提高警惕糖尿病的侵袭呢?主要有以下几大人群。

有以上情况的人,在35岁以后就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去检查,看血糖是否正常,即使是正常的,也要注意经常检测自己的血糖。糖尿病的几大诱因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当然这并不是必然的。环境因素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发病原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声、工作压力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与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引发糖尿病。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的脂肪总量增加,而脂肪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使之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最终引发糖尿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福”的人越来越多,患糖尿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运动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勤于思而懒于行,这也给糖尿病提供了可乘之机。饮食结构不合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致使肥胖和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不良情绪

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受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长期存在,进而引发糖尿病。生活不规律

经常应酬,吃饭没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要么连续熬夜,要么周末大睡不起,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为糖尿病埋下了隐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大多会有“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一多—多尿

多尿指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两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也就越多。二多—多饮

多饮指喝水喝得多。由于多尿,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从而刺激神经中枢,出现烦渴多饮的现象,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三多—多食

多食指吃得多。由于大量尿糖流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使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食物摄入量倍增。一少—消瘦

消瘦指体重下降。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消耗过多,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能暴瘦几十斤。如果你出现了多饮、多尿等情况,就应该警惕是否患了糖尿病。糖尿病还有哪些发病信号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此类表现,还可能有其他的信号表现。乏力

代谢紊乱,机体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失水,电解质异常,因此,患者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易患疖、痈等皮肤感染或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这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且高血糖本身就是细菌、真菌的生长培养基。手足麻木

当出现手脚麻痹及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等情况时,应当立即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腹泻和便秘交替

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且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易感染

糖尿病可使白细胞的防御和吞噬能力降低,高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使皮肤、口腔、肺脏、尿路、阴道等器官发生感染。所以,反复发生感染,并且长时间不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去医院检查尿糖和血糖。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

糖尿病可以损坏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引起糖尿性视网膜病,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失明。视物模糊也是糖尿病的发病信号之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检测血糖。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

主要人群: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常在35岁前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症状特点:患者往往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许多患者都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

主要人群: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岁之后发病,以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居多,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症状特点:2型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三多一少”症状较轻或者不典型,早期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较少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妊娠糖尿病

主要人群:该病多发生在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龄的孕妇中。

症状特点:随着分娩的结束,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仍有近1/3的患者5~10年后会发生永久性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主要人群:主要包括遗传性β细胞缺陷、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糖尿病。

症状特点: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对明确病因的糖尿病,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糖尿病如何诊断用血糖说话,准确诊断糖尿病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总热量大部分来自血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糖标准

正常人空腹血糖应在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在3.3~7.8毫摩尔/升(60~140毫克/分升)范围内。血糖是糖尿病的唯一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检查方法有很多,但是血糖是唯一诊断标准。患糖尿病后,体内胰岛素量不足或作用缺陷,血糖自然就会升高,当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餐后或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就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如果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则为空腹血糖受损。

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具备一种或同时具备两种情况,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诊断或排除糖尿病的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糖代谢状况的试验,是一种增加血糖负荷后的血糖检查方法,能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口服糖耐量试验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先抽血测空腹血糖,然后将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毫升水中,在5分钟之内服下,服糖后30分钟、1小时和2小时分别抽血检测,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或排除糖尿病。如果诊断结果为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餐后或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就可诊断为糖尿病。什么是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即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很少,甚至可以认为“没有糖”。正常人只有当血糖超过160~180毫克/分升的时候,糖才能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血糖的高低决定尿糖的有无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英文所写是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应该介于3%~6%,一般来说:

HbA1c为3%~6%:表示血糖控制正常。

HbA1c为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HbA1c为7%~8%:血糖控制一般。

HbA1c为8%~9%:血糖控制不好,要引起重视,注意饮食及运动,必要时谨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HbA1c为>9%:血糖控制很差,有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前兆,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尿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

尿糖高不一定血糖高,判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是血糖。但是用尿糖试纸进行糖尿病病情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引起尿糖阳性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所以尿糖检测往往成为初步判断糖尿病的最简单的方法。

但尿糖毕竟不是血糖,在很多情况下尿糖不能很好地反映血糖水平,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很高时,尿糖可能为阴性,在这种情况下,仅用尿糖来发现糖尿病就会漏诊。2糖尿病可防可控糖尿病不可治愈,重在预防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危人群阶段。如不及时预防,就会走向第二个阶段—糖调节受损(IGR)阶段,这是所有2型糖尿病发病前的必经阶段,有3种表现形式: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兼有IFG与IGT(IFG/IGT)。第二阶段离糖尿病只是一步之遥,稍不注意就会跨入第三阶段,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就成了这部分人群的头等大事。

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是如果及早预防,在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完全可以避免进入第三阶段。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的发生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很重要。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原则。

二级预防

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的糖尿病。中老年人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血糖测定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和仔细鉴别,以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

糖尿病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加强监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造成的危害。家族式糖尿病也可防可控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要高于父母双方都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人。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增加不明显。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明显。

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血糖控制不好的话,不仅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增加后代糖尿病的发病率。为了降低家族式糖尿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性,应该在怀孕初期就要对血糖进行严格监控,避免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孕妇一级亲属中有患糖尿病者。

2.年龄大的孕妇。年龄≥30岁(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者。

3.明显肥胖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28。

4.有不良孕产史(如流产、早产、死胎、畸形胎儿史、巨大儿史等)的孕妇。

5.本次妊娠胎儿有异常(羊水过多、胎儿畸形)。

6.尿糖阳性的孕妇。

7.外阴瘙痒伴反复念珠菌感染,易生疮疖的孕妇。

属于以上高危人群的孕妇,要常查空腹血糖,一般孕妇空腹血糖值应为<5.1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正常,则去医院进行妊娠糖尿病筛查。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应在妊娠24~28周复查。

加强对孕妇,尤其是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监测,可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并进一步了解血糖波动,有助于医生清楚地掌握孕妇的血糖变化规律,为制订孕期血糖控制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安全、有效地进行,降低高血糖或低血糖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影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家族式糖尿病的第一步。妊娠糖尿病孕妈妈要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自身和胎儿的健康,还可以预防和控制家庭式糖尿病的发生。谨遵“五要点”,远离糖尿病

想要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做到“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药用点儿”这“五个要点”。一个人能坚持做到这“五个要点”,糖尿病的发病率至少减少50%。多懂点儿

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对糖尿病病因、症状、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

就是避免热量摄取过多,避免肥甘厚味,多吃杂粮和新鲜深绿色蔬菜,少喝酒,不吸烟。对于身体并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在保证每天每千克体重30卡热量的前提下,限制糖、酒的摄入,超重或肥胖者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减肥,即每月减0.5~1千克,直至达到标准体重。勤动点儿

就是增加自己体力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避免超重或肥胖。每天至少要散步半小时或达到快步走6000步的活动量。放松点儿

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乐观、开朗、豁达,注意放松,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战胜糖尿病的前提。药用点儿

就是如果有肥胖的趋势,或者血糖、血压、血脂、血黏不正常,可以找医生适当地开点药物。多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发现症状及时就医。在精神紧张时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高血糖控制好,也能避免引发糖尿病

空腹血糖值在6.2~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但没有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这样的情况就属于高血糖。高血糖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是向糖尿病过渡的状态。高血糖症状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是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群要大得多,同时高血糖人群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为了避免发展成糖尿病,在出现高血糖症状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以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育锻炼

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对葡萄糖的消耗,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哪怕是非常简单的运动,如饭后步行十几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水平。调整饮食结构

血糖高时,平时就应该少吃点零食,吃饭时多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水平。体型肥胖者通过调整每日的菜谱,控制热量的摄入,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著地改善血糖情况。另外,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也有助于血糖达标。积极治疗其他疾病

体内的各种炎症或者感染,例如感冒、发烧等,都会引起肾上腺素的增多,尽管这种变化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免疫反应,但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免延误时机导致血糖值严重超标,必要时需要通过用药来控制血糖。增加血糖监测频率

当血糖水平超标时应当增加每日检测血糖的次数,必要时甚至增加至每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降至正常为止。适量多喝点水

机体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当血糖升高时,多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液、降低血糖水平以外,还可以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得了糖尿病也不要慌学会心理调适,好心情是法宝

刚确诊的病人,心理上往往有两个极端:一是根本无所谓,不重视,满不在乎,却不知最终会为此付出代价;二是过度紧张,而且为了血糖的一点点波动而焦虑,结果导致血压、血糖都控制不好。其实,对于糖尿病,应该“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事实上,经过积极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是可以跟其他人一样长的。消除恐惧、怀疑、拒绝心理

1.多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评估,做最坏的打算。有了最坏的打算作为您目前生活状况的参照点,您会变得更加乐观、开朗,更有勇气和信心。

2.积极摆脱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可以先尝试与情况相似的人进行交流,跨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逐步回归到正常的人际生活中,享受正常的人生,这样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好。

3.心中树立一个信念,即:只要我能把血糖控制好,那么我和正常人是一样的,完全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

4.拓宽自己的关注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兴趣爱好,这样有得有失,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弥补不公平感。

5.要有乐观主义精神。既不要对糖尿病无所谓,不控制饮食,不重视运动和药物治疗;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终日焦虑不安,这些都可能加重病情。调适、疏泄心情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遇到不良刺激时,要消除和控制不良情绪,使心情达到一个新的心理平衡。调适、疏泄心情的常用办法有如下几种。学会制怒和冷静

这主要是一种意识控制法:愤怒时提醒自己“息怒”,情绪激动时告诫自己“镇静”,遇到紧急情况时暗示自己“别着急,慢慢来”。宣泄不良情绪

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提倡宣泄,避免压抑。宣泄不良情绪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

1.痛快地哭:无论痛苦或愤怒,痛快地哭可以将身体内部的压力释放,将身体压力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及时排出。

2.找人倾诉:遇到什么烦恼心事,可以坦白地跟家人说,寻求解决方法,闷在心里是不能消除苦恼的。其次,要及时宣泄。如心有不平之事,可及时向知心朋友倾诉,千万不要闷在心里,以致气郁成疾。

3.运动性疏泄:进行散步或其他有氧运动。如果坚持每天早晨连续散步20~30分钟,晒晒阳光,将会加快“唤起”新陈代谢功能,进而有效缓解抑郁的心情。事实证明,情绪状态可以改变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也可以改变情绪状态。例如走路时挺起胸脯,甩开手臂,加大步幅和双手摆动的幅度,提高频率走上几圈,可以把体内积聚的“能量”释放出来,使郁积的怒气和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改变消极的情绪状态。

4.用趣味性嗜好疏导情绪:看电影、看电视、读书、绘画、练书法、唱歌、跳舞都可以消除生活上的压力,促使人的情绪好转。静坐放松法

当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静坐来松弛神经。静坐的方法是:在床上或找一把椅子,如同坐禅一样盘腿而坐,然后闭上双眼,全身放松,呼气时,心中默念“1”,吐气时默念“2”。不要故意去控制或改变呼吸频率,要很有规律地吸气、吐气。每次静坐10~20分钟即可。远离不良环境

各种情绪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尽量避开不良的环境,分散注意力,多想、多看美好的事物。遇到烦恼时,可以试着改变目前所处的环境。

加强监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减少并发症造成的危害,使病人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你已经患了糖尿病也不要着急,可以通过静坐的方法缓解抑郁情绪,这样有助于病情稳定。培养好的饮食习惯,让血糖听你的话

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但即使在某些时间血糖正常也可能使糖尿病继续恶化。有些患者早晨空腹时血糖基本正常,但吃了东西后,血糖就会忽然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其实,这样对机体是十分有害的。要将日常的血糖值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就需要我们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如平衡膳食、适当运动以及注意情绪调节等等,而这中间饮食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膳食,这种膳食所提供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不仅全面,而且还要保持膳食供给和人体需要的平衡,既不过剩也不欠缺,并能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及各种特殊的情况,这也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设计的“平衡膳食宝塔”安排日常膳食,可获得更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方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注:出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五谷杂粮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控制病情的恶化。碳水化合物摄入应合理

碳水化合物是各种类型糖的总称,主要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多糖(淀粉类)。单糖和双糖的吸收比多糖要快,它们在肠道内不需要消化酶,可被直接吸入血液,使血糖迅速升高。而且过多摄入含单糖和双糖的食物,可使体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强并使血脂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减少摄入单糖和双糖类食物。但当病人出现低血糖时,则要补充单糖和双糖,以使血糖迅速回升到正常水平。采用低脂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采用低脂的蔬菜性食物,减少动物性食品与油脂。脂肪的含量应少于每日总热量的30%。最好以多不饱和脂肪酸取代容易阻塞动脉的饱和脂肪酸,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取代更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奶制品、豆油、葵花子油、核桃油、红花油、大豆色拉油和坚果类食物;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植物脂肪。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其实当肾功能正常时,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糖尿病患者选择蛋白质时需注意,由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大都含大量的脂肪,在选用时要注意其脂肪的含量。选择蛋白质食物尽可能选择低脂肪肉类,如瘦牛肉、羊肉、瘦猪肉、淡水鱼、海产品和无皮的禽肉。高膳食纤维膳食

研究证实,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使糖分的吸收维持缓慢而稳定的状态,胰岛素因而得到提升,使血糖维持较正常的浓度。尤其是对于正在控制体重而且限制热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因此主张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建议每天摄入25~35克。全麦、大麦、燕麦、豆类、蔬菜、水果都是很好的膳食纤维来源,也可提供充足的营养。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血糖稳定。

由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尚有一定功能,多数人空腹血糖并不高,但是经过进食负荷后,血糖升高,不易控制,因此,进餐的数量和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规律的进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未用任何药物,单纯饮食治疗的患者,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四五个小时。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或易出现低血糖的病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添两三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药物作用达到高峰时出现低血糖,也可避免一天饮食总量过少,影响人的体力和体质。加餐时间可放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晚上睡前1小时。晚睡前的加餐,除主食外,可配牛奶1/2杯或鸡蛋1个或豆腐2块等富含蛋白质、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以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向红丁教授的“五架马车”,让血糖不再居高不下

美国一位著名糖尿病专家曾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比作“三套马车”,这三匹马分别是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

我国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向红丁教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糖尿病营养治疗的“五驾马车”的原则。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一旦患上很难根治,所以诊断治疗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即驾好“五驾马车”。“五驾马车”可简单归纳为: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这五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坚持不懈,才可以达到防治的目的。教育与心理调整

糖尿病患者必须真正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有多大的危害,应该怎么防治,这样才能做一个主动者,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不光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副食和零食,控制总热量;在营养搭配尽量合理的情况下摄入各种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需要均衡补充,没有什么不能吃,只是要控制住量;糖尿病患者吃饭要尽量少食多餐,一天吃五顿饭最合适,每顿不多于二两饭,每口饭咀嚼36次最好;糖尿病患者还要多吃粗粮和蔬菜,要戒烟和少饮酒,抽烟不但容易使血糖升高,也容易引起并发症。采取药物治疗

血糖没升高到糖尿病阶段的人是可以用药物来逆转的,早期使用胰岛素对迅速降低血糖、保护患者的胰岛可能有一定作用。一旦确诊糖尿病,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可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压、调血脂、降血黏及其他药物,从而维持全面正常的状态。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维持身体机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让血糖平稳。糖尿病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体重五项指标,还要定期检查血、尿等各项指标,定期做心电图以及眼底检查,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每天坚持有氧运动,慢跑和散步都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身体状况较好的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走10000步,相当于5公里,可分3~4次来走。不要让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对于已经罹患了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应积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如何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呢?可主要从以下几点予以预防。

1.不可随意减少、增加和更换糖尿病治疗药物。

2.糖尿病病人如果需要手术、分娩等情况,应特别注意控制好血糖。

3.合理安排饮食与生活,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

4.多饮水,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主动补水。

5.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生感冒、尿道感染或外伤等,要及时就诊处理,防止这些感染引发并发症。

6.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血压、血脂、尿酮体、体重等指标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尽早发现并控制。糖尿病患者要戒烟,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女性糖尿病人准备生孩子时应做好哪些准备?

1.在计划怀孕之前先咨询医生,通过相关检查确认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允许。

2.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在计划怀孕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停服口服降糖药。

3.在妊娠过程中,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4.妊娠期间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及时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如今糖尿病并发症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首要因素。下面介绍一些预防相应的并发症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希望糖尿病患者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发现糖尿病并发症要做哪些检查?

1.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多项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等情况。另外,还能较早地发现糖尿病肾病。

2.肝肾功能。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能服用的。

3.量血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测量一次血压,有条件的最好每天进行多次测量;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4.测血脂。糖尿病患者血脂一般都高,通过血脂检查,那些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调脂药物。

5.测血黏度。血黏度增高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晚睡前最好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助于降血脂和预防血管栓塞。

6.眼科检查。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绝不能到了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7.神经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8.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有没有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9.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下肢动脉是否硬化或狭窄。

10.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能了解糖尿病患者是否肥胖或肥胖的程度,不但可作为患者每日总热量摄入多少的参考,而且能指导患者选用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平时在家里要定期检测血压,及时了解身体情况,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生,如果出现并发症就要及时就医。3饮食调养,助降糖一臂之力合理饮食必知的技巧每日总热量,一定要严守

控制血糖就要合理控制每天的总热量,然后合理分配一日三餐,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的效果。那么如何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呢?大体需要四步。

在这里,我们以一名45岁的糖尿病患者王先生为例,看看如何计算他一日所需热量。王先生,身高170厘米,体重65千克,从事教师工作。第一步: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数-105

如上,王先生的标准体重=170-105=65千克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判断自己属于正常、肥胖还是消瘦

体重指数(BMI)是用来判断消瘦还是肥胖的参考数值。2

BMI(身体质量指数)=现有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中国成人体质指数标准表

用得出的体重指数数值,对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标准表”查询确定体重指数标准。2

如上,王先生的BMI=65÷[1.70]=22.5,对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标准表”查询得知,李先生属于正常。第三步:确定劳动强度有多大

活动强度一般分为三种: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具体的界定方法见“劳动强度分级参考表”。劳动强度分级参考表

如上,王先生从事的是教师工作,属轻体力劳动。第四步: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总热量(千卡/日)=标准体重(千克)×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需要的热量(千卡/千克)

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需要的热量可通过查询“成人糖尿病热量供给标准表”得知。成人糖尿病热量供给标准表(单位:千卡)

通过之前的计算已知,王先生体重属于正常,从事的是轻体力劳动,查“成人糖尿病热量供给标准表”可知,其对应的热量供给值是30千卡。

王先生每日所需总热量=65×30=1950千卡/日。39健康网权威热量查询工具一日三餐,均衡着吃

根据个人情况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以后,可以将早、午、晚三餐按照1:2:2的能量比例来分配。如有加餐应从上一餐的能量总数中减去加餐所产生的能量。这样可防止一次进食量过多而加重胰岛分泌的负担,引发餐后血糖过高,还能防止进食量过少,发生低血糖。

仍以王先生为例,他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为1950千卡/日,如果早、午、晚三餐按照1:2:2的比例来分配,即:

早餐的能量=1950千卡/日×1/5=390千卡

午餐的能量=1950千卡/日×2/5=780千卡

晚餐的能量=1950千卡/日×2/5=780千卡如何确定每日主食量糖尿病患者要保证一日三餐的均衡,这样可以为血糖稳定提供基础。

主食即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大米、面粉、玉米等,是全天食物中热量的主要来源。主食吃得少了或多了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低于50%。可根据个人每日所需要的热量来指导主食的进食量。如何确定每日副食量灵活加餐,别让血糖大起大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就是每天多吃几顿,每顿少吃一点儿,在正常的早中晚三餐之外匀出一些热量作为加餐。少吃多餐的好处

少食多餐、适当加餐,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可避免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大幅度升高,还能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出现,又不会加重胰岛的负担。少食多餐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但是如何加餐同样需要掌握技巧。少食多餐也一定不能省略早餐

少食多餐首先要保证按时按点吃早中晚三餐,尤其不能省略早餐。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就会很饿,这样午餐就会吃很多,由于午餐吃得太多,午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急剧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如何科学加餐

一般来说,加餐时间可选择上午9时~10时、下午3时~4时和晚上睡前1小时。加餐的食物可选择水果(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进食水果,但要控制用量)、低糖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生菜等)。

睡前加餐主要是为了补充血液中的葡萄糖,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加餐与否可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而定,如果血糖水平较低或正常可适当加餐,如果血糖水平较高则没有必要加餐。睡前加餐可选择牛奶、豆腐干、花生等高蛋白食品。糖尿病患者要选择一些西红柿、生菜等低糖蔬菜作为加餐的食材,既可以稳定血糖,还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低糖饮食很关键过分吃甜食会引起血糖波动

甜食是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比如白糖、蜂蜜、巧克力、冰淇淋、月饼、甜饮料等。吃了这些食品,糖分会很快被人体吸收,血糖陡然上升并会持续一段时间,造成血糖不稳定,长期食用这些食物还会导致肥胖。

而我们平时吃的粮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但属于多糖,进入体内经过代谢最终会变成葡萄糖以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些食物进到胃肠道逐渐被消化吸收,引起的血糖上升程度远不及进食同等量的甜食。学会看标签,警惕“隐形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