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公开隐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7 03:50:08

点击下载

作者:孔继高,李俊勇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动物的公开隐私

动物的公开隐私试读:

前言

开启科学的大门,人类就能迈入崭新的天地,我们就能获得更加无限的生存空间,这就是科学的力量。科学的内涵就是事实与规律,需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并寻找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并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但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奥秘,那简直是无穷无尽,从太空到地球,从宇宙到海洋,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奥妙无穷,神秘莫测,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现象和生存环境是捉摸不透。破解这些谜团,就有助于我们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其实,宇宙世界的丰富多彩与无限魅力就在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使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我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那些无限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并推进了科学技术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现象,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

宇宙世界是无限的,科学探索也是无限的,我们只有不断拓展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发现更多的丰富宝藏,破解更多的奥秘现象,才能使之造福于我们人类的文明,我们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获得发展。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激励广大读者认识和探索宇宙世界的无穷奥妙,我们根据中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本套书。主要包括宇宙、太空、气象、地球、海洋、自然、动物、植物、古文明、现代科学等存在奥秘现象、未解之谜和科学探索诸内容,具有很强系统性、科学性、可读性和新奇性。

本套书内容精炼、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和收藏,其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宇宙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各种奥秘现象,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科学世界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世界的主人,成为科学的主人。

第一章 凶猛的的捕食者

最凶猛的猫科动物

狮,人们通常称为狮子,它们是主要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它们的特征之一。它是大型猫科动物中最成功的一种动物,过去它分布在多个洲,现在它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小了。汉语“狮”这个字音译自波斯语Shir。中国原本是没有狮子的,但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之后才知道印度有狮子这种动物。

就动物界来说,狮子是惟一一种具有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最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雄狮和雌狮长1.2~3.5米(不带尾巴,亚洲狮和非洲狮全包括在内),雄狮体重通常有170~350千克,母狮也有130~200千克左右,大约相当于雄狮的2/3,野生雄狮最重可达320公斤,狮的体毛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非常长的鬃毛,其鬃毛有深浅不一的各种棕色、黑色等等,它们的长鬃毛一直能延伸到肩部和胸部。有调查显示,雄狮鬃毛这种夸张体型能够起到一定的威吓作用。

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狮的头部很大,脸型很宽,鼻骨很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相对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很尖。此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差距很远。狮的前肢要强于后肢,它们有着宽大的爪子。狮的尾巴也很长,尾巴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的地区不同,其外形也会略有差异,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但是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产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会比非洲狮要小,但却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之一,它位于所有食肉动物之首(是亚洲最厉害的猫科动物)。他们曾经甚至有过围猎大象和捕杀印度犀牛的记载,它们自身的鬃毛很短,已经处于灭亡边缘。

和其他猫科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狮是属于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一般由4~12个有血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及1~6只雄狮组合而成。这几个雄狮常常也是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拥有多大规模的狮群,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通常比较大,原因就是那里的食物很充足。规模最大的狮群能聚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不过绝大多数狮群都保持在20个成员左右,小规模的狮群也非常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可能不会始终待在一起,但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极为融洽。例如,母狮们会彼此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顾孩子,并且会共同狩猎。

实际上,狮群中的猎食工作通常是由母狮子来做。它们合作时狩猎的成功率远高于其他猫科动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掠食动物。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但是夜晚的成功率相对要高一些,特别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猎食通常没有太大影响,但若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就会占了便宜,原因就是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大于这些女狮子靠近猎物的声音。

这些母狮子喜欢团结协作,特别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它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渐缩小包围圈,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虽然这招看似万无一失,但其实它们的单独猎食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假如猎食地很容易藏身,它们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若是一旦吃饱了,那么它们能5、6天都不用再出去猎食。

狮群中男士基本上是不参与捕猎的,没错,他们只负责“吃”。当然,这也并不能怪它们的大男子主义和懒惰。因此如果想在一览无余的草原上把它们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头颅隐藏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此,与其让它们在外面活动吓跑猎物,还不如让它们回家闲待着呢。但是虽然雄狮不劳而获,但却仍然受到母狮的尊重,所以它们捕猎回来的食物一般是先给雄狮吃,等它们吃饱就是地位最高的母狮,最后才是小狮子们。

通常情况下,狮只捕食较大的猎物,比如野牛、羚羊、斑马,还包括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不过也不会放过捕猎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仗着自己强壮庞大的身体,它们也会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例如那些不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不恰当地点的豹、鬣狗等,而且为此不惜杀死对方。除上述之外,它们有时也会吃动物腐尸。

狮群中的母狮都是很稳定的,它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可能会待在同一个狮群。而且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不过公狮却是要经常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一般只待两年(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呆腻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另外,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可能也会被狮群强制实行独立制——赶出家门。如此一算,草原上就会多出一群流浪的雄狮,它们中有初出茅庐的青少年,有仍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对手打败赶走的老年人。

没有了家园的庇护,这些流浪汉不得不单独行动,黯然生存,甚至会临时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共苦的好哥们,在草原上不停流浪,追寻迁徙的猎物群。据说也有些雄狮本领和魅力大到能就近控制其他狮群,并且可以同时维持两个“家”。

说了这么多,你千万别以为狮群中的男性成员就全是白吃白住的,它们不仅要承担一半繁衍后代的任务,而且还要和草原上游荡的流浪汉们作斗争,因为这不但关乎它们在狮群中的地位,其中包括交配权,而且还涉及它们后代的生命。那些胜利者常常杀死狮群中不能自卫的孩子,以此来逼使狮群中的母狮同意与它婚配。

通常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各异,比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领地,但生长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狮群,只要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很好了。狮子最大的领地要超过400平方公里,领地的边界通常以排泄物来划分。有时候相邻狮群间的领地也可能出现交叉,但它们通常不会用暴力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狮群中,母狮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入婚配状态,并且母狮们在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另类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到现在还没能彻底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但是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保持相当,每个母狮都会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如果有些妈妈出去猎食,留下的妈妈们就会承担起照顾孩子们的任务。另外,那些没生育的母狮还要担负起照顾狮群孩子的责任,给它们舔毛,还要陪伴它们一起玩耍。

通常情况下,母狮的妊娠期会持续三到四个月,一次可能有1~6个宝宝(通常是2~4个)。狮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有赭石色的斑点,尤其是腹部和腿上。宝宝们在四周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肉,通常是妈妈回吐给它们,半消化的肉食。生长到半岁的时候,它们就要断奶了,此时它们身上的斑点也逐渐消失。但是有个例直到成年都一直带有这种斑点,不过已经不太清晰了。

小狮子们通常会跟随母狮长到2岁左右,此时男孩们就要面临残酷的独立问题了。不过要等到性成熟,女孩们需要长到2~3岁,男孩子们则要5~6岁,那时候青年独立团也在外混了好几年,已经强壮到能和其他狮群的男性打架了。但是70%~80%的孩子都活不过两岁,食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还有雄狮的竞争对手。假如挑战成功之后,雄狮杀死的幼狮必须超过6个月大,此时母狮会尽力带着它们逃离狮群。通常情况下,圈养的狮寿命有可能超过30年。

其实,说到狮最大的“天敌”,应该是高级动物——人类。并且他们的捕猎绝大多数跟生存没有关系,仅仅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就是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乎灭亡。现在此类不良行为已经很少了。但是,非洲狮现在又开始受到栖息地消失和病痛的困扰。在草原上爆发的传染病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比如肺结核、猫艾滋。

栖息地面积减少同样也是困扰亚洲狮的问题。大约300多头亚洲狮一起挤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的确压力很大。据说人们有计划将一部分亚洲狮迁移到孟加拉虎的栖息地,就是为了防止一旦出现大规模疾病爆发或其他灾难,就会有其他狮群幸存。假如这个计划成功,那么这一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最强大的两种猫科动物相逢。

群居的凶猛捕食者

——狼

狼(学名CanisLupus)拉丁文学名:Canislupus

英文名:Wolf, Graywolf

或称为灰狼,哺乳纲,犬科,家犬的祖先,为现生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者。

中文别名:灰狼、豺狼、姑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毛狗、张三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狼曾经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不过目前主要只出现于亚洲、欧洲、北美和中东。

狼属于生物链上层的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亚种如日本狼等都已经绝种。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最多可到三十只左右,通常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通常群体捕杀大型猎物。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都为雄狼)再生殖时会使用窝,通常在地面挖洞而成,可长达三四米,入口有大土堆。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但持久性较差。

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驯化后的狗,脑容量较狼小了百分之三十,虽然在划定区域地图的部分退化,但在与其他人类相处的部分则增加。

分布情况

分布范围

世界性广泛分布,但当前狼的分布区已大大缩小,特别是在北美和西欧。狼在国内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外的各个省区,但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以及西藏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生境与习性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生境。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国的东方省、肯特省,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和锡盟)狼的分布很广。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省份狼的活动仅限于山区环境、不适应于人类开发的狭小的环境内。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狼的分布也仅限于山区。

在我国

中国曾是狼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种群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目前,产狼最多的地区仍是西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但因生境的严重破坏和长期以来人为的大量捕杀,使得狼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大为缩小,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到现在只分布于北纬30度以北地区,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在江浙地区已基本上绝灭。即使在北方林区、草原,狼群也只偶尔见到。尚无专为保护狼而建立的保护区。

在世界

美国:狼分布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八十年代调查,最高为5,000~6,500头;九十年代以来种群又有新增长,达7,000头。明尼苏达州有2,000头左右,威斯康星州40头,密执安州30头。在阿拉斯加州,狼仍然覆盖全州总面积的85%,几乎等于历史上曾有的分布范围。在过去数十年里,阿拉斯加中止了全州范围内的政府部门狼控制计划。它加强了对猎狼行为的限制,严禁毒杀和空中追捕,取消了由政府支付的猎狼奖金,并且控制打狼和诱捕狼的活动。州议会还在该州划出了大面积的国家公园,在这里狼得到了完全的保护。狼群数量增加也带来了种种弊端,ADF&G组织(the 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警告说,许多重要地区可供狩猎的动物数量由于狼的数量增加已明显下降。例如,三角洲地区驯鹿数量从1989年的10,700头下降到1992年的5,000~6,000头。研究表明,狼和北美灰熊是造成这种下降的主凶。因此,ADF&G组织在1992年成立了一个“阿拉斯加狼管理计划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准备将狼的数量降到适当水平。但由于舆论界的阻力,公众对此计划多持反对意见,他们不能相信执行该计划后,狼的数量会保持稳定或增长,而不是被灭绝,所以,原定于1993年执行的狼管理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拥有狼种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该国被科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狼储蓄库”。狼一度在加拿大本土、北极区各岛以及温哥华岛广为分布,但是人类行为——农业活动、不利的野生动物捕猎法规、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淡漠、其他迫害等等干扰了狼的生存,导致狼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大为下降。尽管没有关于狼下降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但是拓荒者和靠近荒野的农场上的人们坚信这种下降是确实存在的,官方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过去,人们用枪杀、设陷阱为主要方式大量猎杀狼。在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地区和省政府部门还曾对辖区内的狼进行过大规模的毒杀。政府允许捕猎者设陷阱任意捕捉狼,加拿大毛皮研究所还指导这些诱捕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捕捉狼,以便使狼皮顺利出口到欧共体成员国。如今,这种趋势已被扭转,所有适合狼栖息的地方都有了狼的踪迹,覆盖面积约占它们过去分布范围的86%.从各管辖地区有关部门和长期从事狼研究的科学家所作出的密度统计和狼群分布图来看,加拿大目前狼的数量大约在50,000~60,000头。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报道说在大多数地区和省份,狼的数量维持稳定或处于增长状态。在过去十年里,加拿大捕猎狼的数量发生了急剧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1983年估计有3,738头狼被捕猎,1990年估计捕猎2,285头,下降了40%。原因是随着北部地区社会经济方式的转换,靠猎狼谋生的人已经大为减少了。捕猎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区是安大略、马尼托巴、萨撕喀彻温、艾伯塔和哥伦比亚。其中安大略占下降总额的70%,从1983年的1,300头降到1990年的350头。此外,在加拿大提起狼的管理来不再仅意味着猎杀之,政府狼管理部门已开始教育民众认识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保护狼的栖息地和狼群数量的意义,并尽量减少狼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在民众心中狼已不再是相传数个世纪的寓言故事里的“血腥狼嚎”,恰恰相反,现在加拿大人民认为狼是荒野的象征,极为推崇。目前,至少在一些地区,狼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些地区的总面积大约有218,000平方公里,约占加拿大领土总面积的2.5%。

墨西哥:墨西哥的狼是分布在北美最南部的一个亚种,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西北部狭小的范围内,数量在50头左右。

罗马尼亚:约有2,500头狼,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区中部;另外,有50头狼生活在东南部的森林低地。在严冬,狼由喀尔巴阡山区或乌克兰向罗马尼亚南部的低地迁徙,当地狼的主要猎食对象是野猪(susscr of alinneaus)和狍(copreolus capredus).在罗马尼亚没有法律保护狼。由于狼皮在当地值钱,允许在全年任何时候猎取,但没有采取毒杀措施。依照官方记录,每年估计大约杀掉250头狼(注:为其总数的1/10)。杀一头狼,政府给猎人5美元奖金。最近政府已开始研究确定究竟留多少狼才适宜于当地有蹄类种群(主要是马鹿(cervusnip pontemminck))永远能生存下去。有一个地区,狼被射杀或捕捉后,降低了狼的密度使畜牧业受益,马鹿头数迅速倍增。

匈牙利:历史上匈牙利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狼,907~1908年,狼被射杀。目前匈牙利仅在东部可以见到狼。根据猎取和观察记录,1920~1930年,狼的数量最多。1940~1950年,狼的数量最低。960~1980年,狼的数量又增高。近年来,在匈牙利中南部地区通过繁育重新建立了一个狼的小种群。该地区主要是落叶松(pinusgmelini)林,有浓密的幼林长出,为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条件。匈牙利建立的这个小的狼种群能与周围国家,如斯洛伐克的种群,互相改良种群的质量。在匈牙利,狼猎食马鹿、野山羊及家畜,却受到如此保护。但一旦造成较大危害时,仍允许被优先猎杀。

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狼在斯洛伐克所有地区近乎灭绝,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狼的数量增加了。战后,猎人通过大量猎取和毒杀控制狼的数量。1975年建立了国家公园,狼首次在斯洛伐克受到保护,并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15日,长达6个月不准猎捕狼。目前,斯洛伐克的狼已发展成约300头左右的种群,是近200年来最大的种群。保护狼最大的困难是人们对狼的观念尚需改变。狼在斯洛伐克的猎食对象是马鹿、狍、野猪和野山羊。在阿尔卑斯山牧区,狼一出现即遭猎捕。在斯洛伐克西部没有森林,人口众多的地区狼难以生存。非保护区内猎狼有奖金,猎一头狼,政府为猎狼者提供相当于三周左右的工资。每年狼的猎取量约120头,(达总数的40%),确实杀得太多。另外狼感染狂犬病而侵袭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被大量杀死。目前,还没有一项官方管理方案。

南斯拉夫:在中部山区大约生活着2,000头狼,在斯洛文尼亚至南斯拉夫西南部有狂犬病,但狼群已被控制住。在波斯尼亚有一项研究方案在萨拉热窝附近进行,但由于近年来连年内战,计划只能延期进行。狼有较高的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工作的中断,对这里的狼种群的动态几乎毫不了解。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最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发现一个400~500头数量稳定的狼种群。在塔穆尔半岛狼的数量在增加,但在堪察加半岛上狼的数量已减少。1980年,狼、狼獾(g ulogulolinnaeus)和雪羊(ovisnivicolaeschscho ltz)被非法用直升飞机进行过一次大量猎捕,经发现后已被制止。楚科奇半岛狼数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政体和经济的变化,这个地区没有从事狩猎活动;直升飞机偷猎已被制止;由于气候的一次明显变化,大约有12,000头驯鹿(rangifertarandusli nnaeus)为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1991年10月,由于美国兰格尔岛驯鹿数量太多,由楚科奇半岛引入3只母狼和2只公狼,以控制驯鹿的数量。

中东各国:狼的种群数量如下:埃及(西奈)30头左右,阿拉伯半岛300~600头左右,约旦200头,以色列100~150头,黎巴嫩10头,叙利亚200~500头,伊朗不超过1,000头,阿富汗1,000头左右,伊拉克和土耳其数量不详。

原苏联曾有广阔的疆域,狼的种群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狼的分布区不断扩大。二次大战后,狼的数量最高超过150,000头,1946年苏联捕杀了62,600头,仅俄罗斯就捕杀40,000头。60年代末种群下降到60,000~70,000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80年代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种群状态不清楚,因为没有进行调查。

印度: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canislu puschanco)和印度狼(ca nislupuspa 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惟一的狼保护区。

IUCN-SSC狼专家组1993年9月5~7日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国际狼保护会议,通过了狼保护宣言:提出了狼作为一个物种,有高度发达的社群行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受到保护。欧洲成立了狼研究合作协会,参加国家有27个。制定了狼的研究和保护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出版有关狼的种群动态的材料,合作开展对狼的全面研究。

狼的起源

狼起源于新大陆,距今约五百万年——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狼的记录仅北美已经达到23种,亚种之多,胜枚举……

狼属于犬科动物,狼机警、多疑,形态与狗很相似,只是眼较斜,口稍宽,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并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有尖锐的犬齿,狼的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狼的毛色有白色、黑色、杂色……具体各不相同,狼体重一般有40多公斤,连同40厘米长的尾巴在内,平均身长154厘米,肩高有一米左右,雌狼比公狼的身材小约20%。

狼基本上是肉食动物,狼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夏季也偶尔吃点青草、嫩芽或浆果,但经常的食物是野兔、鼠类、河狸,间或还能捕到小鸟。

狼雌雄同居,成群捕猎。狼的最大本领是利用群体的作用,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草食动物。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之间,很少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相反的,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从历史资料看来,虽然在欧洲有大量的有关狼侵害牲畜、攻击人类的记录,但在狼群汇集的北美大陆,却几乎没有狼攻击人的记录。

远古的人们把狼的形象画在石壁上时,心中充溢着惊奇;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认识到狼的优秀特质,许多印地安部落还把狼选作他们的图腾,他们尊重狼的勇气、智慧和惊人的技能,他们珍视狼的存在,甚至认为在地球上,除了猎枪、毒药和陷阱,狼几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追溯远古,我们的祖宗对狼充满敬意,上古时候,人们相信捕食动物为生的兽类属于另外一些种族,它们身上存在着令人崇拜的神奇力量,人类毫不怀疑地把自己的部落看作是这种或那种神奇动物种族的属员,把它们奉若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把这种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图腾。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里至今仍可找到狼图腾——居住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印第安族特林基特人以及大湖东南的伊罗克人当中有“狼”姓氏族;土库曼族里十一个部落以狼作图腾;乌兹别克人认狼为祖续写家谱;白令海一带因纽特人的武器和用具上,甚至在人的面部上都涂有各种图腾——为数最多的是狼,然后才是隼和乌鸦。几十年以前还保持着氏族形式的乌兹别克人虔诚地相信,狼(祖先)会使他们遇难呈祥。为了减轻妇女分娩时的痛苦,他们把狼颌骨戴在产妇手上,或者把晒干研碎了的狼心给她灌进肚里。婴儿出生后,立即用狼皮裹起来,以保长命百岁。在小孩摇篮下面拉拉扯扯地挂着据说是可以驱邪除灾的狼牙、狼爪和狼的蹄腕骨。成年乌兹别克人的衣兜里,总是揣着一些狼的大獠牙,随身携带的口袋里也少不了狼牙和狼爪一类的护身符。他们认为,这些狼玩艺可保逢凶化吉,大难不死。护身符不许买卖,但可以互相赠送。布里亚特人习惯把麻疹病患者裹进狼皮来消灾除病。

古人相信,狼懂人言。如果对狼不尊敬,狼就会施加报复。好些民族甚至不敢直呼狼的大名,以至流传着许多挖空心思的避狼讳的说法。斯摩棱斯克农民碰见狼以后问候:“您好,棒小伙子!”爱沙尼亚人管狼叫“叔叔”、“牧人”或“长尾巴”。立陶宛人称“野外的”。科里亚克人说“袖手旁观者”。阿布哈兹猎人则说“幸福之口”。楚奇克人最怕狼的报复。眼看着狼咬死自己的鹿也不敢动狼一根毫毛。布里亚特人冬天用雪、夏天用土撒盖狼血,不然的话,后患无穷。因为狼是天狗,天狗会降祸人间。雅库特人以为狼是上古乌卢。托依翁巨神之子。科里亚克人承认狼是鹿的东家、冻土带的老爷。不但禁止杀死狼,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伤害。北印第安人的神话讲道,狼是主宰动物界的“长者”。它可以召集自己的伙伴和同类,命令它们去帮助神话里的英雄。

在中世纪,欧洲的王公贵族喜欢在宫廷中眷养狼,它们认为狼是了不起的猎手,智勇双全的斗士。后来,为了使狼看上去更威风,人们有意识地让狼与大狗杂交,结果出现了性情变化无常、高大威猛、攻击性特别强的狼狗,它们肆孽于乡村、城镇,恶名却落到了狼的身上——导致今天只有在美国阿拉斯加、明尼苏达州和加拿大的一些地方生活着相当数量的狼。

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传说里,狼被尊为保护神。公元一世纪罗马学者兼作家普林尼。斯塔尔希笔下的狼头能战胜魔力。当时各个庄园的门上都挂一个狼头,以借神威。西西里岛上的居民到了十九世纪还在马厩里放一个狼爪子。马病了,就把狼爪子挨在马耳朵上除魔。连死掉的狼,很多民族也恭敬有加,古雅典人有一个规矩:谁打死了狼,谁必须把狼埋葬;亚库梯人对狼尸毫不马虎。他们模仿西伯利亚泰加原始森林居民的葬仪,把死狼裹在干草里,挂在树上,可谓尽心。

在意大利罗马的卡皮托利丘上有一座母狼塑像,相传,古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特洛伊人准备到别处重建一座特洛伊城。他们的后裔经过长期漂泊,在意大利定居下来,建立了古代的阿尔巴一龙格城。该城统治者努米托尔的外孙罗慕洛和烈姆这对孪生兄弟从一出生就受到篡位的叔祖父的迫害,被抛入台伯河。但他俩大难不死,被水流冲到岸边。一只母狼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来到河边,用狼奶喂活了他们。后来,一位牧人发现了他们,把他们带回家养育成人。当兄弟俩得知自己出生的秘密后,便杀死了叔祖父,为外祖父夺回了王位。同时,他俩决定在母狼给他们喂奶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由于在用谁的名字给城市命名这个问题上两人发生争执,罗慕洛杀死了烈姆,以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拉丁字母Roma)作城市的名字并当了该城的第一个统治者。这样,约在公元前754年建成了罗马城。为了感谢和纪念拯救罗马城奠基人性命的母狼,人们在卡皮托利丘上的神庙里立了一座母狼纪念碑,母狼也就成了罗马的城徽。公元十五世纪,又在母狼身下添了两个正在吃奶的孩子的青铜像。神话说斯拉夫民族的两个大力士瓦利果拉和维尔维杜布是母狼和母熊养大的。母狼还奶大了波斯帝国的创始人基拉、德国民间英雄季特里赫等等。古人相信,被野兽特别是被狼喂养大的小孩尤其健壮、勇敢坚韧、力大无比。在神话和传说里,他们或者是民族始祖,或者是民族英雄,或者是壮士,决不是无能之辈。

通过对狼的深入研究发现:狼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从自然历史的进化来看,狼也是世界上发育最完善、最成功的大型肉食动物之一。它具有超常的速度、精力和能量,有丰富的嚎叫信息和体态语言,还有非常发达的嗅觉;它们为了生活和生存而友好相处,为了哺育和教育后代而相互合作,其突出表现在群体社交和相互关心方面,可以说仅次于灵长目动物,因此它们的活动范围,伸展到山区、平原、沙漠、冻原……几乎遍及全世界!狼的历史比人类还长……从生态学上来说,狼可以控制草食动物的数量,也就是起着维护草原和森林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它们追捕的多是老、弱、病、残,对草食动物本身也起着复壮种群的作用。所以,在自然界中应该有狼;没有狼,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一个充满狼性的团队可以让一个组织焕发活力,一个狼性的企业和行业可以让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充满活力。因此狼性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在有限(或劣势)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的危机意识!

蜀狼的存在就是要把狼性作为一种需要来培养,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因为健百纳所代表的就是和狼一样的生命野性、自由天性及征服世界的王霸之气。

以鼻自卫取食的大象

哺乳纲,长鼻目,象科。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妊娠期长达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象是从始祖象进化而来。据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现代象。

非洲象

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募绺?.96米,体全长10.67米,前足围1.8米,体重11.75吨。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

亚洲象

学名:Elephasmaximus

英文名:Indian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亚洲象(又名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嗅、听觉灵敏,视觉较差,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灭绝,仅余象科1科2属2种动物。本目动物特征一如其名,鼻子长,鼻端生有指状突,能捡拾细小物品。象科包括2属2种动物,即亚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长鼻起着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摄取水与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长獠牙是特化的上颌门齿。亚洲象前肢5指,后肢4趾,非洲象前肢肢3趾。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18日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团豢养的最长寿的大象。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

很少有人意识到,大象是最独特的动物之一。独特到什么程度呢?动物学家把多达5400种的哺乳动物根据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很吝啬地划分为29个目,而大象就占了一个目——长鼻目。长鼻目仅仅含有三个现存物种,即亚洲象、非洲丛林象和非洲森林象,再也没有别的现存物种能与大象划入同一个目。而我们人类所属的灵长目含有350个物种,我们的近亲可比大象多多了。

大象的独特首先表现在它的庞大。它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能长到高达4米,重达7吨,是排在第二位的犀牛的两倍。它的形状也很独特,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长长的鼻子,以及巨大的耳朵。

大象还有一个特征比较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身上的毛发极其稀疏。身披毛发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99%以上的陆地哺乳动物都有皮毛,大象是罕见的例外。有一篇名为《大象的体毛为何非常稀疏》的小论文,大意是说始祖象的体型变大进化成大象后,身上毛囊的密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大象的体毛当然会变得稀疏了。这个解释是经不起推敲的。体型大并不意味着毛发就变稀疏。实际上,已在1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就长着浓密的长毛。如果有必要,现存的大象也可以身披毛发。猛犸象生活在寒带,需要毛发御寒,而现存大象都生活在热带,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大象不长毛的一个因素,是气候。

但是,和大象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许多哺乳动物,例如斑马、长颈鹿、狮子,都有毛发,为什么大象的体毛却严重退化呢?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必须把体温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比如大象的体温必须维持在大约36摄氏度,过高或过低都有生命危险。体热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们的总量差不多是固定的,但是环境的温度则是不断在变化的。如果气温低于体温,那么就要防止体热散失,这是毛发的主要功能。而如果气温高于体温,则要想办法尽量把体热散掉。

大象生活在地球最炎热的地带,如何散热要比如何保温更重要。既然体热来源于细胞代谢过程,那么细胞越多,产生的热量就越多,也就是说,身体体积越大,产热越多。体热的散发主要是通过皮肤进行的,身体表面积越大,散热越快。但是,动物体型变大时,体积和身体表面积却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长的:体积按立方增大,而表面积按平方增大,体积的倍数增长要比表面积快得多。假如你吹一个气球,让其半径增大1倍,这时候气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而表面积仅仅是原来的4倍。

由于体积和表面积不成比例的增长,考虑到大象体型的庞大,散热就成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大象的体积大约是狮子的30倍,即产生的体热大约是狮子的30倍,但是大象皮肤总面积大约只是狮子的10倍,还有20倍的热量需要设法散掉。因此不能像狮子那样保留妨碍散热的体毛。与此类似,体型排第二的犀牛、排第三的河马,也是没有体毛的。大象的体积大约是犀牛的2倍,但是表面积仅仅是犀牛的大约1.5倍。把体毛去掉对犀牛是够了,对大象还不够,还必须有其他的办法来帮助散热。

什么办法呢?长一对巨大的耳朵。大象的耳朵不仅大,而且薄,里面充满了血管,血流经这里,很容易就把热量散发了。特别是扇动起来,更容易把耳朵里的血的温度快速降下来,能让血温降低5摄氏度,冷却的血在体内循环,帮助把全身的温度降下来。现存的三种大象,亚洲象体型最小,生活的地区比较靠北方,又是生活在森林中,气温较低;非洲丛林象体型最大,生活在阳光暴晒的热带大草原,气温最高;非洲森林象的体型和所在的环境气温都介于二者之间。这三种象的耳朵,以非洲丛林象最大,非洲森林象其次,亚洲象最小,刚好与大象耳朵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的说法相符。猛犸象的体型要比现存大象大,但是由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寒带,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温,因此不仅要身披长毛,而且耳朵也没有必要很大。的确,猛犸象和现存大象相比,什么都大,就是耳朵很校已知最大的猛犸象耳朵只有0.3米长,而非洲丛林象的耳朵可以长达1.8米。由此可见大象的大耳朵是作为散热器进化出来的,它的其他功能(例如雄象在争夺配偶时会张大耳朵进行示威)则是副产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的体型一般要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类动物大,这叫柏格曼法则。但是,寒冷地区的动物的耳朵等突出物则一般比较小,这叫阿伦法则。这两个法则其实都是对表面现象的概括,为了保温或散热才是真正的因素。别看大象长得奇怪,其实蕴含着一点也不奇怪的简单的科学道理。

嗅觉敏锐的野牦牛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曾经分布很广泛,现在仅存在青藏高原上。野牦牛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身体呈黑褐色,体侧下方和腿部有浓密的长毛,适于严寒环境中生活。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野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

野牦牛通常20-30只在草原上游荡、觅食,有时也会结成200-300头结成大群活动,据说为了保护牛犊。有人亲眼见到十三头母野牛一律头朝外围成圆圈,保护圈内一群小牛,对抗圈外的四头恶狼。野牦牛一般不主动进攻人,它硕大的体格、从容不迫的风度,显示一副端庄、憨厚的模样。

野牦牛的体形大而粗重,但比印度野牛略小,体长为200~260厘米,尾长约80~10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重500~600千克。它的体毛为暗褐黑色,特别长而丰厚,尤其是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几乎下垂到地面,形成一个围帘,如同悬挂在身上的蓑衣一般,可以遮风挡雨,更适于爬冰卧雪;尾巴上的毛上下都很长,宛如扫帚一般,显得蓬松肥大,下垂到踵部,在牛类中十分特殊;有14对肋骨,较其他牛类多一对;额下没有肉垂,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四肢短矮,腹部宽大;头上的角为圆锥形,表面光滑,先向头的两侧伸出,然后向上、向后弯曲,角尖略向后弯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长度通常为40~50厘米,最长的角将近1米,两角之间的距离较宽。

野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山高岭峻,十分荒凉,空气稀薄,植被贫乏,而且时常风雨交加。但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它却能登临受用。

野牦牛的四肢强壮,蹄大而圆,但蹄甲小而尖,似羊蹄,特别强硬,稳健有力,蹄侧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种蹄可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使它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牦牛的胸部发育良好,气管粗短,软骨环间的距离大,与狗的气管相类似,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因此可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气条件。

野牦牛因为叫声似猪,所以在产地又被称为“猪声牛”,藏语中称为“吉雅克”。性喜群居,常七八头、数十头、上百头为群。但年老的雄兽则性情孤独,夏季常离群而居,仅三四头在一起。野牦牛的消化器官比黄牛粗大,牙齿质地坚硬,鼻镜小,嘴唇薄,采食能力很强。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觅食,食物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白天则进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刍,或者躺卧休息、睡眠。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有危险时,雄兽必首当其冲,护卫群体,而将幼仔安置在群体中间。一旦天敌接近,野牦牛会头向下、尾朝空,马上狂奔乱跑,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野牦牛的发情期为9~11月,雄兽变得异常凶猛,经常发出求偶叫声,争偶现象十分激烈。据说,有些斗败的雄兽会下山闯入家牦牛群中,与雌性家牦牛交配,甚至把雌性家牦牛拐上山去。野牦牛雌兽的怀孕期为8~9个月,翌年6~7月份产仔,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半个月便可以随群体活动,第二年夏季断奶,3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为23~25年。

森林里的王者

——虎

东北虎,又叫老虎,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同时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最大的虎种体重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老虎对环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亚种均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虎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在亚洲分布非常广,从最寒冷的北方西伯利亚地区,到南亚的热带丛林及高山峡谷等地,总能看到老虎优雅威武的身影。

据相关专家对化石的分析,通常认为虎发源于亚洲东部,也就是我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虎的毛色为橘黄或橘红色,腹部及四肢内侧是白色或者乳白色,最明显的外观是全身布满黑色条状斑纹,斑纹延伸至脑门上,有时会呈现汉字“王”、“大”的字样,眼眶有醒目的白斑、两颊也有醒目的白色鬃毛,外表非常华丽、威武。虎是高级的食肉动物,通常每个老虎都会有自己的领地,雌虎的领地相对雄虎会小很多。

在老虎的世界里,雌虎会独自生产和喂养幼虎,当幼虎成年后,小雄虎会外出去开辟新的领地,小雌虎多会在母亲附近占一块领地。每个虎占领一块领地后,就会将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动物如狼、豹、熊等赶走,就是所谓的“占山为王”。虎主要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有攻击捕杀亚洲象、犀牛、鳄鱼、豹、熊等强大动物的记载。在老虎的领地范围之内,另外几种食肉动物豹、狼群等就会受到压制,因此是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说,老虎对生态环境的控制调节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猎物的数量变化也很敏感。

因此,有虎存在的地区,一定要有完整的生态环境,还要有足够的猎食领地以维持。虎很少主动攻击人,不过在食物严重短缺时,会袭击家畜甚至是人。人若进入虎的领地可能会受到攻击,虎攻击人通常不会选择正面,印度农民曾经想出在头后戴假面具的方式防范遭受老虎攻击。

虎属于大型动物,身长大约是200~350cm,其中又以东北虎为最大,而苏门答腊虎体型则最小。虎的皮毛颜色有浅黄、橘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部位的毛底色非常浅,大多是乳白色。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几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当地的严寒。

通常情况下,对于虎来说,夏天的毛都要比冬天的短,体毛颜色和花纹也相对较浅。虎的头骨圆滑,脸颊赎周围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性虎的颊毛通常比雌性长,尤其是苏门达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通常是粉色的,有的还带有黑点。它们的耳朵非常短,形状像半圆,耳背呈黑色,中间还有着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极为强壮,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虎的尾巴都是粗且长,并有黑色花纹环绕,尾尖大多为黑色。

东北虎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老虎,成年雄虎身长能达到3m,捕获的野生虎最大实测记录是384公斤。

虎,是非常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不管是在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还是在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虎也经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虎常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会生活在一起。虎没有固定巢穴,它们大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虎生性机智又善于游泳,并且能爬上5、6米高的树。

虎通常在黄昏或清晨活动,白天休息、潜伏,不过在寒冷的冬季,白天也出来觅食(这种情况常见于东北虎和其他北方地区的亚种)。

虎跟其他动物不同的是,它的活动范围很大,通常是在500~900平方公里,最大的能达到42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其觅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缩短。虎主要是以捕杀野猪、鹿、狍、麝等有蹄类动物作为食物,偶尔也会捕食野鸡,夏秋季还爱摘浆果和大型昆虫等。

在捕杀猎物时,虎最重要的攻击法宝就是尖利的牙齿和能够伸缩的利爪。虎捕食时凶猛异常且快速果断,它们通常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获为原则。不过如果捕杀的对象是猛兽,那么它是绝对不会干没有足够把握的事的。

虎一次可以吃肉17~28公斤,体形较大的每餐可吃36公斤。因为脚上生有极厚的肉垫,老虎在行动几乎没有声响,非常隐蔽。如果是在雪地上行走,虎的后脚可以准确地踩在前脚的足迹上。此外,它有极强的跳跃能力,一跳能够达到5~6米远。

作为一种独居动物,每个老虎都会有自己的领地。如果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它们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于树干或灌木丛中,以此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个别时候还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通常,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才有可能会见到几只虎共同生活一段:

1.交配期间短暂相伴。

2.一头母虎带着它将要成年的子女,一同生活和捕食。

3.同胞兄弟姐妹长大离开母亲,但还没有分手之时。

在通常情况下,虎都是信奉独身主义的夜行动物,但是在一些远离人类的自然保护区里,它们白天也会出来逛逛。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它们一般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与很多其他猫科动物相比,老虎捕食的成功率相对是很低的,生活也很艰难,在觅食无果的时候,它们甚至连昆虫和浆果也吃,为了促进消化,它们时不时也会吃点草。

有时极度饥饿的虎也会捕杀人类家畜,甚至吃人(吃人的虎经常是那些老弱病残,无法对付健康动物的可怜家伙,而这种惨剧通常只有在人类进入虎的领地后才会发生),所以遭到人类的憎恨。假如食物吃不完,它们就会把剩余的藏起来,一般是距离水源很近的地方,等到饿的时候再吃。

虽然虎是一种喜欢独居的动物,而且有自己的单独的领地,但公虎仍会经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特别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通常情况下,虎都会用在树干上抓挠以及喷洒排泄物这种方式来确定自己的领地范围,通常一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会有多只母虎,但母虎之间的领地不一定是交叠的。

对于公虎来说,它们会严格捍卫自己的领地,领地面积太大,就不可避免会有人想占便宜。面对强行闯入的入侵者,公虎一般都是奉行杀无赦政策,并且这样还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母虎通常都比较沉默,就算是它的邻居死了,它可能也不会去开拓疆域。

虎比较害怕炎热的天气,原因是它们没有汗腺,夏季来临之时它们通常会四处找树阴躲着。因为虎善于游泳,而且也非常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尤其喜欢在河水中泡澡嬉戏。但是它们的爬树本领就非常差了,原因可能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

生性多疑的狐狸

我们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全身棕红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觅食,到天亮才回家。由于它的嗅觉和听觉极好,加上行动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和蠕虫等,也食一些野果。因为它主要吃鼠,偶尔才袭击家禽,所以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动物。故事中虚构的狐狸狡猾形象,绝不能和狐狸真正的行为等同起来。

狐狸有一个奇怪的行为:一只狐狸跳进鸡舍,把12只小鸡全部咬死,最后仅叼走一只。狐狸还常常在暴风雨之夜,闯入黑头鸥的栖息地,把数十只鸟全部杀死,竟一只不吃,一只不带,空“手”而归。这种行为叫做“杀过”。

狐狸平时单独生活,生殖时才结小群。每年2月——5月产仔,一般每胎3只——6只。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谁发现了它窝里的小狐,它会在当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测。

狐狸分布很广,我国几乎各省区都产。狐狸皮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裘皮。

动物学家发现,狐狸的主要食物是昆虫、野兔和老鼠等,而这些小动物几乎都是危害庄稼的坏家伙,狐狸吃了它们,等于是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所以说,狐狸应该属于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狐狸属食肉目犬科,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鼠类、鱼、蛙、蚌、虾、蟹、蚯蚓、鸟类及其卵、昆虫以及健康动物的尸体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配使饲料为主,在重要饲养阶段,补饲一些动物肉杂碎如,肠、胃、头、骨等作为饲料,可基本满足狐的需要。

银狐全称银黑狐,原产北美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是目前主要饲养狐种之一。银黑狐因其部分针毛呈白色,而另一些针毛毛根与毛尖是黑色,针毛中部呈银白色面而得名。银狐嘴尖、眼圆、耳长,四肢细长,尾巴蓬松且长,蓝狐也称北极狐,原产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北部高纬度地区,北冰洋与西伯利亚南部均有分布。蓝狐形似银黑狐,但体型略小,喙短,耳宽,嘴圆长,四肢短小,体态圆胖,被毛丰厚。体色有两种,一种是浅蓝色,且常年保持这种颜色;另一种是冬季呈白色,其他季节颜色较深。成年公狐体长4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5.5—7.5公斤,母狐体长5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4.5—6公斤。

狐皮是较珍贵的毛皮,毛长绒厚,灵活光润,针毛带有较多色节或不同的颜色,张幅大,皮板薄,适于制成各种皮大衣、皮领、镶头、围巾等制品,保暖性好,华贵美观,深受国内外客户喜爱,狐狸也因此惹上了杀生之祸。

狐狸精、狐媚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的经典描述。然而或许是《聊斋志异》的光芒太盛,书中的青凤、莲香们太过美丽,使我们容易忘却祖先还留下了大量关于雄狐的传说,其实《搜神记》、《搜神后记》、《太平广记》乃至《聊斋志异》里有不少狐狸精都是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