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点全面解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02:28:58

点击下载

作者: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点全面解读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点全面解读试读:

前言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应广大应试者的迫切要求,组织了一批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名师组成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利用这些考试辅导名师在具体辅导和命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全面锁定考纲教材变化、准确把握考试新动向的基础上,科学安排知识体系架构,以独特方法全方位剖析试题的真实含义,采用多维的解题方法拓展解题多思路的编写理念编写了《2013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2013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编写体例是:

命题规律解读  通过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对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的准确定位,深度透视命题规律,帮助应试者理顺备考思路。

命题点解读  一种话题就是一种考点,一段材料就是一段积累。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要点作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总结,帮助应试者有效形成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升华。

历年考题诠解  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依托历年众多真题,赋予专业讲解,全面引领应试者答题方向,悉心点拨应试者破题技巧,有效突破应试者的思维固态。

热点试题全解  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在编写过程中,遵循考试大纲,结合考试教材,经过潜心研究、精心策划、重点筛选后编写出难易符合考试要求的典型试题,帮助应试者巩固已掌握的知识。《2013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特点是:“地毯式”搜索命题点——使考点插翅难飞;“闪电式”速记命题点——把考试当作一场游戏;“题库式”活用命题点——让命题者无计可施。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专门为应试者组成了强大的专家答疑团队,所有应试者都可以通过专家答疑QQ(1767117791)和答疑网站(www.wwbedu.com)提出问题,专家答疑团队接到提问后会在24小时内回答应试者的提问。我们更希望应试者通过邮箱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以后修订时更进一步提高辅导书的价值。

进入考场的那一瞬间,你可能会感到有点紧张,这很正常。放松你的心情,增加信心,我们相信你有能力也有把握将本次考试做到完美。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和同行不吝赐教。我们衷心希望将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改正。

最后衷心预祝广大应试者顺利通过考试。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2013年1月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报考条件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

三、考试题型、试卷分值、合格标准

四、考试成绩管理

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3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备考复习指南

2013年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临近,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为你研究制定的一套备考方略:

1.准备好考试大纲和教材——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迹在考试指定教材中作好标记,以备在学习中随时掌控。

2.收集近几年的考试真题——在教材中将每一题的出处找到,并标记是哪一年的考题,当把近几年的考题全部标记好后,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考试的命题规律也就这么几招。

3.总结命题考点——根据你在教材中标记的历年考题,统计各章各节在历年考题所占的分值,一定要统计出来,圈定考试命题点,为以后有重点地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4.全面通读教材——通读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应试者宜早作安排。强调对教材的通读,是要突出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不是要求应试者把指定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通读教材要注意准确把握文字背后的复杂含义,通读教材还要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对应考科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5.突击考试重要考点——在对教材全面通读的基础上,应试者更要注意抓住重点进行复习。每门课程都有其必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每年的试卷上都会出现,只不过是命题形式不同罢了,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试者一定要深刻把握,能够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6.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找一本好的复习资料进行巩固练习,好的资料应该按照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内容,以“考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练习习题,但复习资料不宜过多,选一两本就行了,多了容易眼花,反而不利于复习。

7.实战模拟——建议应试者找三套模拟试题。一套在通读教材后做,找到薄弱环节,在突击考试重要考点时作为参考。一套在考试前一个月做,判断一下自己的水平,针对个别未掌握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一套在考试前一周做,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完成,掌握答题的速度,体验考场的感觉。

8.胸有成竹,步入考场——进入考场后,排除一切思想杂念,尽量使自己很快地平静下来。试卷发下来以后,要听从监考老师的指令,填好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涂好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等。紧接着就安心答题。

9.通过考试,领取证书——应试者按上述方法备考,一定可以通过考试。答题方法解读

1.单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由题干和4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余3个都是干扰项。如果选择正确,则得1分,否则不得分。单项选择题大部分来自考试用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一般比较简单。如果应试者对试题内容比较熟悉,可以直接从备选项中选出正确项,以节约时间。当无法直接选出正确选项时,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选出正确选项,也可通过逐个排除不正确的干扰选项,最后选出正确选项。通过排除法仍不能确定正确项时,可以凭感觉进行猜测。当然,排除的备选项越多,猜中的概率就越大。单项选择题一定要作答,不要空缺。单项选择题必须保证正确率在75%以上,实际上这一要求并不是很高。

2.多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由题干和5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最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是干扰项。因此,正确选项可能是2个、3个或4个。如果全部选择正确,则得2分;只要有1个选项选择错误,该题不得分。如果所选的选项中没有错误选项,但未选出全部正确选项时,则每1个选项得0.5分。多项选择题的作答有一定难度,应试者考试成绩的高低及能否通过考试科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项选择题的得分。应试者在作答多项选择题时首先选择有把握的正确选项,对没有把握的备选项最好不选,宁缺毋滥,除非你有选择正确答案的绝对把握,否则最好不要选择4个选项。当对所有备选项均没有把握时,可以采用猜测法选择1个选项,得0.5分总比不得分强。多项选择题中至少应该有30%的题你是可以完全正确选择的,这就是说你可以得到多项选择题的30%的分值,如果其他70%的多项选择题,每题选择2个正确答案,那么你又可以得到多项选择题的35%的分值。这样你就可以稳妥地过关。

3.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题的目的是综合考核应试者对有关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检验应试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题是在具体业务活动的背景材料基础上,提出若干个独立或有关联的小问题。每个小题可以是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改错题。应试者首先要详细阅读案例分析题的背景材料,建议你阅读两遍,理清背景材料中的各种关系和相关条件。看清楚问题的内容,充分利用背景材料中的条件,确定解答该问题所需运用的知识内容,问什么回答什么,不要画蛇添足。在案例分析题的评分标准一般要分解为若干采分点,最小采分点一般为0.5分,所以解答问题要尽可能全面、针对性强、重点突出、逐层分析、依据充分合理、叙述简明、结论明确,有计算要求的要写出计算过程。答题卡填涂技巧

应试者在标准化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题卡填涂不规范,以致在机器阅读答题卡时产生误差。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将铅笔削好。铅笔不要削得太细太尖,应将铅笔削磨成马蹄状或直接削成方形,这样,一个答案信息点最多涂两笔就可以涂好,既快又标准。

在进入考场接到答题卡后,不要忙于答题,而应在监考老师的统一组织下将答题卡表头中的个人信息、考场考号、科目信息按要求进行填涂,即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涂黑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不要漏涂、错涂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

在填涂选择题时,应试者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下列方法进行:

先答后涂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先审题,并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轻轻标记在试卷相应的题号旁,或直接在自己认为正确的备选项上作标记。待全部题目做完后,经反复检查确认不再改动后,将各题答案移植到答题卡上。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在最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答案移植,以免移植时间不够。

边答边涂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一边审题,一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边审边涂,齐头并进。采用这种方法时,一旦要改变答案,需要特别注意将原来的选择记号用橡皮擦干净。

边答边记加重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一边审题,一边将所选择的答案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轻轻记录,待审定确认不再改动后,再加重涂黑。需要在最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加重涂黑。2008~2012年度《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试卷命题点分值

续上表

续上表2K31000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2K311000城市道路工程命题规律解读

本章的命题规律主要体现在:

1.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及主要技术指标、路面等级分类内容在今年的考题中一定会涉及。

2.路基施工要求、路基压实要求、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命题点。

3.区分石灰稳定土基层、水泥稳定土基层、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砂砾、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要求的内容是很好的命题素材,在案例分析题中也经常会考核这一内容。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更是命题的重点。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1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表1-1)

表1-1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

命题点2 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表1-2)

表1-2 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

命题点3 用作沥青路面道路基层的主要材料

1.整体型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型适当控制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60mm。

命题点4 沥青路面道路垫层的作用及材料要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采用炉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3)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mm。

命题点5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2)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3)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4)层数不宜过多。(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命题点6 路基的性能要求

1.整体稳定性

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

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命题点7 路面的使用要求

1.平整度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簸,能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

行驶车辆把荷载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产生不同量的应力和应变。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3.温度稳定性

路面材料特别是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结构强度会下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4.抗滑能力

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5.透水性

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防止水分渗入道路结构层和土基,造成道路稳定性、承载能力降低,使道路使用功能丧失。

6.噪声量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静谧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命题点8 城市道路分类(表1-3)

表1-3 城市道路分类

续上表

命题点9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及主要技术指标(表1-4)

表1-4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命题点10 路面等级分类表(表1-5)

表1-5 路面等级分类表

命题点11 城市道路路面分级(表1-6)

表1-6 城市道路路面分级

命题点12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程序

1.准备工作

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

小型构造物和地下管线是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修建小型构造物可与路基(土方)施工同时进行,但地下管线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先完成,修筑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设施,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3.路基(土、石方)工程

测量桩号与高程、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肩、修建防护工程等。

4.质量检查与验收

命题点13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要求

工序包括挖土、填土、松土、运土、装土、卸土、修整、压实。

1.路基施工测量

交点(JD)是确定路线位置的唯一依据,由于施工丢失或损毁错位是难以避免的。为了能正确迅速地找到它原来的位置,布置护桩是必要的,一般护桩应有3个点,注明3个点离JD的距离即可。如果2个JD点相距较远时,每隔500~1000m应加设方向桩,以控制中线。护桩量距应用钢尺。

施工中为了测设方便增设一些临时水准点是必要的,一般要求两个水准点的距离最好保持在500m左右。在桥头、填土高处等应增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的闭合差应满足规范要求。(1)恢复中线测量。(2)钉线外边桩。(3)测标高。

2.填土(方)路基

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填方路基。

3.挖土(方)路基

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

4.质量检查

命题点14 城市道路路基压实要求

挖土(方)路基及填土(方)路基基底均应进行压实。路基压实要求如下:

1.合理选用压实机械、机具

常用的压实机械可分为静力式、夯击式和振动式3大类。静力碾压机有光面碾(普通光轮压路机:三轮、二轮)、凸块式(羊足)碾和20~50t轮胎压路机;夯实机具包括各种夯锤(板)、蛙式夯、内燃式火力夯、风动夯、手扶式振动夯和多功能振动建筑夯;振动机械包括振动器和振动压路机。压实机具的类型和数量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压实质量和工效,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数。

2.正确的压实方法和适宜的压实厚度

土质路基压实的原则: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各种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最大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前后相邻两区段宜纵向重叠1.0~1.5m。应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使用夯锤压实时,首遍各夯位宜靠紧,如有间隙,则不得大于150mm,次遍夯位应压在首遍夯位的缝隙上。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周围以及沟槽回填土不能使用压路机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或蛙夯、人力夯夯实。必须防止漏夯,并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总之,碾压应以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为准。土基压实的分层厚度、不同压实机具的碾压(夯击)遍数,均应依土类、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等情况而异。应做试验段取得摊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机具组合、压实效果等施工参数。

3.掌握土层含水量

土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压实效果最好,才能被击实到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对路基设计与施工都很重要。

采用任何一种压实机械碾压土质路基,均应在该种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时进行,其含水量偏差幅度经试验确定。当土的实际含水量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对过湿土翻开、晾干,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一旦达到要求,迅速压实。

4.压实质量检查

土质路基施工前,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测定拟用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后,实测压实密度和含水量,求得压实度,与规定的压实度对照,如未满足要求,应采取措施提高。

命题点15 地基处理的分类

按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地基处理大致分为: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土的补强等三类。土质改良是指用机械(力学)的、化学、电、热等手段增加地基土的密度,或使地基土固结,这一方法是尽可能的利用原有地基。土的置换是将软土层换填为良质土如砂垫层等。土的补强是采用薄膜、绳网、板桩等约束住地基土,或者在土中放入抗拉强度高的补强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以加强和改善地基土的剪切特性。

命题点16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1-7)

表1-7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命题点17 影响石灰土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

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于15的黏性土更宜于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有机物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来稳定。

2.灰质

石灰存放时间过长不宜掺入到石灰土中,若要掺入需加大石灰剂量;采用磨细的生石灰作石灰稳定土,其效果优于消石灰稳定土。

3.石灰剂量

石灰剂量是指石灰干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

4.含水量

水是石灰土组成部分。水促使石灰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强度;施工有水,便于土的粉碎拌和与压实,且有利于养护。石灰稳定土的含水量以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好。

5.密实度

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实践证明,石灰土的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约增减4%,而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性也好,缩裂现象也少。

6.石灰土的龄期

石灰土强度具有随龄期增长的特点。一般石灰土初期强度低,前期(1~2个月)增长速率较后期为快,强度随龄期的增长大致符合指数规律。

7.养护条件(温度和湿度)

高温和适当的湿度对石灰土强度的形成有利。

命题点18 城市道路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1)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生石灰应在使用前2~3d充分消解,用水量约为石灰重量的1~5倍,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工地上消解石灰的方法有花管射水消解法和坑槽注水消解法。消解用水可采用自来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清洁中性水。根据所用层位、强度要求、土质、石灰质量经试验选择最经济合理的石灰掺量。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石灰土层厚度的均匀粗集料。(2)拌和应均匀,每层摊铺虚厚不宜超过200mm,严格控制灰土的含水量。(3)碾压应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进行,先用8t压路机稳压,如发现摊铺和碾压的缺陷,加以改进后即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碾压方向: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分别自两路边开始向路中心;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0~500m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常温季节,石灰土成活后应立即洒水(覆盖)湿润养护,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养护期内严禁车辆通行。(5)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命题点19 水泥稳定土的分类、特性及适用情形

水泥稳定土根据混合料中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泥土、水泥砂、水泥碎石(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和水泥砂砾。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综合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

水泥稳定土可适用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

命题点20 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

土的类别和土质是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各类砂砾土、砂土,粉土和黏土均可利用水泥稳定,但稳定效果不同。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和砂砾效果最好,不但强度高,而且水泥用量少,其次是砂性土,再次之是粉性土和黏性土。对有机含量较多的土、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及重黏土(难以粉碎和拌和),不宜用水泥来稳定。

2.水泥成分和剂量

试验研究证明,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其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对于同一种土,一般情况下硅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较好,而铝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较差。在水泥硬化条件相似,矿物成分相同,随水泥分散度的增加,其活性程度和硬化能力也有所增大,从而使水泥土的强度提高。

水泥土的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长,过多的水泥用量虽能获得强度的增加,但经济上却不一定合理,效果上也不一定显著。试验和研究证明,水泥剂量以5%~10%较为合理。

3.含水量

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土强度影响最大,当含水量不足时,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不能充分发挥水泥对土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的形成。同时,含水量小,达不到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也影响水泥稳定土的压实。因此,使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同时,也要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和水解作用的需要。

4.施工工艺过程

水泥、土和水拌和得均匀,且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使之干密度最大,其强度和稳定性就高。水泥稳定土从开始加水拌和到完全压实的延迟时间要尽可能最短,一般不应超过3~4h。若时间过长,则水泥凝结,在碾压时,不但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而且也会破坏已硬化水泥的胶凝作用,反而使水泥稳定土强度下降。

命题点21 城市道路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

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0.5~1.0个月完成。

雨期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下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

配料应准确,洒水、拌和、摊铺应均匀。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进行碾压,直到满足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要求。

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必须保湿养护,防止忽干忽湿。

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

命题点22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分类、特性及适用情形

石灰工业废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石灰粉煤灰类(石灰和粉煤灰简称二灰),包括二灰土、二灰砂砾、二灰碎石、二灰矿渣等;其中砂砾、碎石、矿渣等通称为集料。另一类是石灰煤渣等废渣类。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是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类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特别是石灰粉煤灰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比石灰土高得多。抗裂性能比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都好。

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与底基层,但二灰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二灰土也不应作基层。

命题点23 城市道路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宜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1~1.5个月完成。

配料应准确。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

城市道路的二灰砂砾应采用厂拌法生产,运到现场摊铺。加水拌和及摊铺必须均匀。摊铺虚厚由铺筑试验段确定,无条件铺筑试验段时可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执行。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直至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要求。碾压时应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组合。基层厚度≤150mm时,用12~15t三轮压路机;150mm<厚度≤200mm时,可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

二灰砂砾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方法进行找平,应适当挖补。

必须保湿养护,不使二灰砂砾层表面干燥。在铺封层或面层前,应封闭交通。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总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半刚性基层应做到:坚实平整;结构强度稳定,无显著变形;材料均匀一致;表面干净无松散颗粒;干燥。可总结为:实、稳、匀、净、干。

命题点24 城市道路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施工技术要求

颗粒级配应符合规定,级配碎石中的碎石颗粒组成曲线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配料必须准确。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碾压前和碾压中应适量洒水。

宜采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活,碾压至缝隙嵌挤密实,稳定坚实,表面平整,轨迹小于5mm。

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命题点25 土工合成材料的定义、功能、种类及用途

土工合成材料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类型产品,是道路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

它可置于岩土或其他工程结构内部、表面或各结构层之间,具有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等功能。应用时按照其在结构中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选型和设计。

土工合成材料种类有: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模袋、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材料、玻纤网、土工垫等。其用途为:

路堤加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过滤与排水:土工合成材料单独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可用于暗沟、渗沟及坡面防护等道路工程结构中。

路基防护: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可以作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

命题点26 城市道路基层施工——土工布加固地基的方法及施工要求

1.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法

以土工织物作为补强材料加固地基,其作用类似柔性柴排。(用圆木或捆扎梢料做成柴排,铺在路堤底面,从而起到扩大基础分散荷载作用,保持路堤基底的稳定性。)

在地下水位较高、松软土基路堤中,采用垫隔土工布加固路基刚度,有利排水。在高填路堤,可适当分层垫隔;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可使荷载分布均匀。

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应满足以下要求:(1)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好、施工方便等优点,非织型的土工纤维应具备孔隙直径小、渗透性好、质地柔软、能与土很好结合的性能。

所选土工合成材料的幅宽、质量、厚度、抗拉强度、顶破强度和渗透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2)施工:在整平好的下承层上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摊平时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可用U形钉控制)。

铺设土工聚合物,应在路堤每边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回折覆盖在压实的填料面上。

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当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宜为0.3~0.9m;采用缝接法时,粘结宽度不小于50mm,粘结强度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

现场施工中,一方面注意土工合成材料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另一方面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在土工合成材料堆放及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和暴晒,以免性能劣化。

铺设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垫隔、覆盖土工布处理基底法

在软土、沼泽地区,地基湿软,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用垫隔、覆盖土工布处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施工中,在基底铺垫土工布并沿边坡折起,以致覆盖堤身摊铺,既能提高基底刚度,又有利于排水,并有利地基应力再分配而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命题点27 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

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命题点28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1.一般规定

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5种。

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

2.施工准备

施工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用。施工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的,并保持完好状态。

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强度等级、黏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设计中采用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有: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定度。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来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

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进行。沥青拌和厂(场、站)可分为分批投料拌和厂(场、站)和滚筒式(连续)拌和厂(场、站)。沥青应分品种、分强度等级密闭储存。拌和厂(场、站)应有良好的防雨及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应配备人员和试验仪器齐全的试验室,以保证生产质量。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和。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和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等参数。

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辆的型号最好一致。运输时应防止沥青和汽车底板、侧板粘结,可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1∶3)混合液,余液不得聚积在车厢底部。

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秤重,并测量运料车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一份存拌和厂(场、站),一份交摊铺现场,一份交司机。

从拌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用篷布加以覆盖,做到保温、防雨及保护环境。在夏季,运输时间少于半小时的,也可不加覆盖。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摊铺:摊铺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导机械。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运料车的运输能力应较主导机械的工作能力稍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有运料车子等候卸料。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在开始摊铺时,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宜采用两台(含)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每台机器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相邻两幅之间宜重叠50~100mm,前后摊铺机宜相距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摊铺机应具有自动调平、调厚装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和足够的功率可以推动运料车;具有初步振实、熨平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验段确定。无实际资料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松铺系数可供参考值为:机械摊铺1.15~1.35,人工摊铺1.25~1.50。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对一些不适合摊铺机作业的地方,应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时需十分仔细。材料要分布均匀,粗细集料不得发生离析。用铁锹摊铺沥青混凝土时,必须用扣锹法,不得扬撒沥青混合料,且一边摊铺,一边用刮板整平,一般往返刮2~3次达到整平即可。不得反复撒料反复刮平,以免引起粗集料离析。

碾压和成型: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3个阶段。碾压开始温度取值范围为120℃~150℃,终了温度取值范围为55℃~85℃。初压时料温较高,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4~6遍,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宜为10~20cm,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终压可用轮胎压路机或停振的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2遍,直至无轮迹。在连续摊铺后的碾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为防碾轮粘沥青,可将掺洗衣液的水喷洒碾轮,严禁涂刷柴油。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及未冷却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也不得在当天成形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加强成品保护意识。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各种压实机械如下:

双轮钢筒式压路机:6~8t;三轮钢筒式压路机:8~12t,12~15t;振动压路机:2~6t,20~25t;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1~2t;振动夯板:质量不小于180kg,振动频率不小于3000次/min。

接缝: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以上。上面层的纵缝宜安排在车道线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1m以上。中、下层可采用斜接缝,上层可用平接缝。接缝应黏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

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命题点29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温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高10℃~20℃,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因为黏稠,所以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紧跟着碾压,充分利用料温压实。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操作,即全摊铺宽度上碾压,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0mm,但在静载钢轮压路机工作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200mm。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相协调,厚度较小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要关闭振动。

纵向缝:摊铺机梯队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特殊情况时,采用冷接缝,冷接缝有平接缝、自然缝。切除先铺的旧料,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搭接100mm,一起碾压。

横向缝:中、下面层可采用平接缝或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接缝摊铺前,先用直尺检查接缝处已压实的路面,切除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涂刷粘层油并用熨平板预热,铺上新料后一起压实,骑缝先横向后纵向碾压,注意要考虑新料的松铺系数。

命题点30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分类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它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及外掺剂组成。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可形成不同的结构,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沥青混合料按结构可分为3类:

悬浮-密实结构:这种由次级集料填充前级集料(较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集料被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高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ф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骨架-空隙结构:此结构粗集料所占比例大,细集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集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但细集料过少容易在粗集料之间形成空隙。这种结构内摩擦角ф较高,但黏聚力c较低。

骨架-密实结构: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连续级配,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ф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

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密度ρ、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不同,使它们在稳定性上亦有显著差别。

命题点31 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1.沥青

材料的作用是把散粒矿料胶结成一个整体。

沥青的性能:具有适当的稠度;较大的塑性;足够的温度稳定性;较好的大气稳定性;较好的水稳性。

2.石料(碎石、砂)

石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用于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面层粗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

石料与沥青有良好的黏附性,具有憎水性。

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用于路面抗滑表层的石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石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多棱角,针片状含量≤15%。

砂应是中砂以上颗粒级配,含泥量<3%~5%。

3.填充料

填充料应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细度达到要求。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充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高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宜用粉煤灰作填充料。

命题点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路基

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堤设计标高。

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床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为100~150mm。

命题点3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垫层

1.作用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2.条件及要求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土质的不同,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

命题点3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基层

1.性能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2.作用

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3.选用原则

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4.要求

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基层下未设垫层,路床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时),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在基层下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命题点35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面层

1.性能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2.厚度

根据交通等级、公路等级、变异水平等级按现行规范选择并经计算确定。计算厚度产生的混凝土弯拉强度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3.弯拉强度

以28d龄期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控制面层混凝土的强度。各交通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下列规定值(单位为MPa):特重交通5.0,重交通4.5,中等交通4.5,轻交通4.0。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宜采用实测值。无实测值时可选用下列值:设计强度为5.0MPa、4.5MPa、4.0MPa时,弯拉弹性模量分别是31000MPa、28000MPa、27000MPa。

4.接缝

混凝土板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混凝土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

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按施工季节分: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的板均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等,一般也均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5.抗滑性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具备较高的抗滑性,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

命题点36 水泥混凝土的搅拌、运输

1.混凝土配合比

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及拌和物的和易性,在冰冻地区还要符合抗冻性要求。按弯拉强度(直角棱柱体小梁:150mm×150mm×550mm)作配合比设计,以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作强度检验。拌和物摊铺坍落度宜为0~65mm。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48。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 3 。当粗细集料均干燥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碎石为150~160kg/m 3 ;砾石为145~155kg/m 3 。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碎石不应大于31.5mm,碎砾石不应大于26.5mm,砾石不宜大于19mm。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砂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种类从规范中查表取值,取值范围为28%~42%。选定砂率并经试配,确定拌和物的理论配合比,在施工时,根据现场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根据不同要求,可选用适当的外加剂。

2.搅拌

常用的搅拌机械有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自落式搅拌机是通过搅拌鼓的转动,使材料依靠自重下落而达到搅拌的目的,适用于搅拌塑性和半塑性混凝土,而不能用来拌制干硬性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是在固定不动的搅拌筒内,用转动的搅拌叶对材料进行反复的强制搅拌,适用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及细粒料混凝土。所用的砂、石、水泥等均应按允许误差过秤(袋装水泥要抽查),实测砂、石含水率,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前,应事先用适量的混凝土拌和物或砂浆搅拌,拌后排弃,然后再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搅拌机装料斗上料顺序为:碎(砾)石、水泥、砂,边搅拌边加水。

3.运输

拌和物从出料到运输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根据水泥初凝时间、施工气温和摊铺工艺确定。如施工气温20℃~29℃,采用滑模摊铺工艺,允许最长时间1h。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装料高度不应超过1.5m,并要防止漏浆,城市道路施工中,一般采用连续搅拌车运送。夏季要遮盖,冬期要保温。

命题点37 水泥混凝土的浇筑

1.模板

宜用钢模板。如采用木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刚度,质地坚实,挠度小,无腐朽、扭曲、裂纹,装、拆方便,使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高度与混凝土板厚一致,每0.8~1m设1支处支撑装置;弯道上的模板宜薄些,可采用15~30mm厚,以便弯制成型。每0.8~1m设1支处支撑装置。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顶面应刨光。模板底与基层间局部出现的间隙可采用水泥砂浆填塞。模板应稳固,搭接准确,紧密平顺,接头处不得漏浆。模板内侧面应涂隔离剂。

2.摊铺

混凝土摊铺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状况,以及钢筋的位置、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板厚不大于220mm时,可一次摊铺,大于220mm时,分两次摊铺,下部厚度宜为总厚的3/5。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一般为设计厚的0.1~0.25倍。为防止拌和物离析,模板边部应采用“扣锹”方法摊铺,严禁抛掷和耧耙。

3.振捣

对厚度不大于220mm的混凝土板,边角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然后再用功率不小于2.2kW平板振动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应重叠100~200mm,然后用振动梁拖平。在同一位置振动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不宜过振。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应随时检查模板,发现下沉、松动、变形等问题时应及时纠正。混凝土整平时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最后采用振动梁和铁滚筒整平,铁抹子压光,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城市道路拉毛、压槽深度应为1~2mm。

4.钢筋设置

不得踩踏钢筋网片。安放单层钢筋网片时,应在底部先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和物,摊铺高度应按钢筋网片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钢筋沉落度。安放双层钢筋网片时,对厚度不大于250mm的板,上下两层钢筋网片用架立筋先扎成骨架后一次性安放就位。厚度大于250mm的板,上下2层网片应分两次安放。安放角隅、边缘钢筋时,均需先摊铺一层混凝土,稳住钢筋后再用混凝土压住。

5.接缝

伸缝(胀缝、真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宜为20mm;缝中心不得连浆。缝上部应设分隔条,下部设置胀缝板并安装传力杆。传力杆固定后必须平行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中心线误差不得大于5mm,水平高差不得大于3mm。传力杆的安装方法有顶头木模固定和支架固定两种。

缩缝(假缝)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用切缝机切割,宽度宜为4~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时,不宜小于板厚的1/3,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板厚的1/4,且不应小于60mm。切缝时间不仅与施工温度有关,还与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集料类型、水泥种类和水灰比等)等因素有关。切缝应做到宁早不晚,宁深不浅。各地可根据实践经验确定。

纵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一般采用平缝加拉杆的形式。拉杆采用螺纹钢筋,其位置设在板厚的中央。

施工缝是由于下雨、混凝土供应有延迟,不能正常浇筑而设置的一条缝,位置并非在胀缝、缩缝和纵缝处,处理方法是在接缝中埋置若干长400~500mm、直径16~20mm的光圆钢筋,以防在该处出现裂缝。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胀缝、缩缝和纵缝的缝槽应及时填缝。灌填缝料时,缝内应干净,缝壁必须干燥、粗糙,填缝料应与混凝土壁粘附紧密,不渗水。常温施工时填缝料宜与板画平,冬期宜稍低于板画。

命题点38 水泥混凝土的养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