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标准化理论、方法与应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17:25:33

点击下载

作者:赖斌,陈颖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旅游标准化理论、方法与应用

旅游标准化理论、方法与应用试读: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新四化”和“美丽中国”建设蕴涵了旅游发展新机遇,《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和《旅游法》的出台,也对扩大旅游消费,规范旅游市场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旅游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轨道当中,各旅游地、旅游景区等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旅游,从中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国家旅游局统计处和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处联合发布的《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综述》中,对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持相对乐观的预期,预计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2.5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在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据中,2013年1-9月,我国入境游客人数达到了1936.31万人次,加上港澳台游客,总计达到了9606.96万人次。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的增加、旅游收入的提升,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旅行社、导游的欺客、宰客,旅游环境和旅游质量不高,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等服务质量不高等,此类问题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不好的旅游体验,也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何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国家旅游局将四川省确定为我国第一个旅游标准化示范省,赋予了四川省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也从此启动了我国的旅游标准化建设,此举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和规范性发展提出了一条可行、可用的道路。从四川省近几年旅游标准化建设情况来看,旅游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及企业对旅游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对怎样进行旅游标准化建设较为盲目、建设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亟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相关成果进行规范。旅游标准化的建设,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旅游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一书,正是契合我国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契机,结合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情况,基于四川省旅游局“旅游标准化工作指南”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本书的主要作者被四川省旅游局聘为四川省旅游局旅游标准化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四川旅游标准化的文件编制、培训推广等工作,也担任了四川省旅游局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第一、二、三批试点地区及企业的指导专家与评估专家,因此对旅游标准化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本书在继承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围绕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现状、建设背景及重要性等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建设为例,分析了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同时,结合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创新性地撰写了《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工作纲要》《四川省旅游景区标准化指南》《四川省旅行社标准化工作指南》《四川省星级饭店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文件,以上几个指南均得到了四川省旅游局的推广应用,在四川省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分别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成都市、四川省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广元市以及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国色天乡景区,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释。

全书分为三篇,共十一章。其中理论研究篇中的第一、二、三、四章和结论与展望部分由赖斌、陈颖撰写;工作方法篇中的第五、六、七、八章由赖斌、陈颖、陈宁、薛佳、刘玮共同撰写;案例应用篇中的第九、十、十一章由四川省旅游局纪检组长王继春、政策法规处处长周伦斌、处级调研员何中兴、主任科员雷敏等同志整理和撰写。同时,本书也得到了成都市旅游局、广元市旅游局和国色天乡景区,以及相关旅游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向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事和同行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书能对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发挥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借鉴作用。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赐教。赖斌2013年12月第一篇理论研究篇第一章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一、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从而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产业。“标准”“标准化”常见于工业产品当中,“工业标准化”起步较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工业标准化”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化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上的作用已被业界所公认和推崇。但将标准化应用于旅游产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距今只有短短30年的历史。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同志在2012年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无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还是从促进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角度,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保障作用更显突出,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并提出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梳理在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和样板作用,为其他地区和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经验”。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所在。

从政府文件和现有文献来看,关于旅游标准化的定义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本书所指的“旅游标准化”主要针对旅游行业企业,就是通过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实现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化,旅游服务方法规范化、旅游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达到优质服务的过程。(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意识是旅游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老百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以往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向层次更丰富、类型更多样、参与性更高的其他旅游业态靠拢,如体验游、参与性旅游、自驾游等。游客自身的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的旅游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在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如何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旅游标准化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从供给导向到市场导向转变的重要工作抓手。(二)旅游标准化建设是改善旅游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中明确指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要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要制定并推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完善质量标准,大力实施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

近年来的众多案例充分说明,部分服务质量较差的旅游企业已成为制约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环境的不完善和服务质量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进一步提档升级以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此外,旅游企业作为给游客提供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服务的服务主体,是游客旅游的主要区域场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通过标准化建设,完善各项服务标准和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旅游消费的迫切需要。(三)旅游标准化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标准化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标准化其实就是规范旅游行业、产业、企业部门运营和服务行为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旅游标准化建设,1987年我国首次颁布实施涉外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标志着中国旅游业标准化建设的开始。1995年,我国率先在国际上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的旅游标准化专业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设立了8个专业委员会,负责旅游业各个专业领域的标准化技术业务。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0年3月颁布的《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旅管理发 〔2000〕046号)之规定,所谓旅游标准化,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的实践要求,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旅游行业部门和企业的运行方式、产品生产、销售和质量保障以及服务操作流程进行统一的规范和规定,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和实施的一种标准化管理方式。旅游标准化工作是旅游行业各项工作的技术基础。推行旅游标准化是国家旅游行政部门为加强对全国旅游标准工作的管理,促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和旅游业整体效能,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旅游全行业范围内组织制定有关旅游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推动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推动旅游行业标准化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旅游行业的安全保障能力、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2000年9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旅办发 〔2009〕149号),进一步明确了旅游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旅游标准的立项、制定、审查发布和实施监控,从而从体制机制上完善了我国旅游标准化的建设工作。

目前,我国现行旅游业相关标准有24项,其中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9项,还有21项国家标准已完成制定、修订和技术审查即将发布,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有18项,旅游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善。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旅游产业的诸要素,涉及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另外,旅游业地方标准已有近200项,再加上一批有实力的骨干龙头旅游企业积极制定的服务流程、服务环节和质量管理的企业标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配套、地方标准为补充、企业标准为基础的旅游业标准化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在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背景下,在旅游行业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保障。(四)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导,为旅游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积极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国家旅游局2009年印发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这是国家旅游局推动我国旅游标准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旅游业首次制定的旅游标准化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国家旅游局2010年正式启动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2010年3月24日,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旅办发〔2010〕40号),决定从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确定首批1个试点省(四川省)、10个试点城市(青岛市、苏州市、咸宁市、丽江市、上海徐汇区)和试点县(北京延庆县、浙江遂昌县、江西婺源县、河南淮阳县、广西阳朔县)、60~70个试点企业(北京天坛公园、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标准化试点工作。

2012年,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二批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根据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推荐,经国家旅游局遴选,确定了第二批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20个(武汉市、成都市等)、试点县(区)10个(平遥县、抚松县等)和试点企业20个(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成都市温江区国色天乡景区等)。

为贯彻国家旅游标准化相关通知精神,全国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颁布了相应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文件等。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一个旅游标准化示范省,于2012年颁布了《四川省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2009—2015)》(简称《计划》)。《计划》明确了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奋斗目标,制定了四川旅游标准化的工作长效机制以及具体工作计划等,并根据计划实施了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的推广工作。目前四川省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第一批和第二批验收工作已完成,第三批试点工作正在推开。四川在省级层面对旅游标准化建设的重视,推动相关市州相继出台了旅游标准化建设规划。此外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份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旅游标准化的工作推动机制和计划。

2013年4月15日公布,当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我国长达20年的旅游标准化建设历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明确指出要“国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和市场规则”,要求“旅游经营者取得相关质量标准等级的,其设施和服务不得低于相应标准;未取得质量标准等级的,不得使用相关质量等级的称谓和标识”。二、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标准化是旅游业行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大创新,对于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树立行业管理的权威以及拓展行业管理的范围都产生了重大的战略性推动作用,不仅使中国的旅游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国际接轨,而且将大大提高整个中国旅游业的产业素质。(一)标准化建设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要

当今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和关注从来没有像现在如此强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企业作为给游客提供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服务的主体,是游客旅游的主要区域场所。通过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各项服务标准和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要。(二)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的需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由旅游观光加速向休闲度假转变,广大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服务的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快,任务更重。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要在优化旅游产业要素、培育旅游产业主体、深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业态等方面继续深化,更需要在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秩序、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实现提升和突破。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总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要求更高,党和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期望更高,需要我们加快努力,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引领和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三)标准化是确保旅游产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业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

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支撑,促进我国服务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标准的缺失及实施不当,当前我国众多旅游企业存在着服务规范、服务质量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统一等问题,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企业产品控制流程,监控旅游产品及服务质量,可以让游客真正能享受到优质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四)标准化是推动旅游企业发展以及旅游业与国际全面接轨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接待服务质量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即建立企业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确立企业服务等级形象,并依照服务质量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

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把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吸收到我国旅游标准体系中,通过标准的实施,将这些国际通行做法运用到我国旅游行业,促进旅游业与国际接轨。(五)标准化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旅游标准化是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是处理旅游投诉的根本依据,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也是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标准化不仅能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且,通过相关游客的反馈监控,能让旅游企业及时了解游客对相关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满意度,从而使旅游企业能及时根据游客的意见调整自身产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如出现部分紧急情况,也可根据相关应急标准合理、科学的处理,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也避免旅游企业更大的损失。第二章旅游标准化的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势

由于标准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旅游业的综合复杂性,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旅游业标准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标准化研究总体上滞后于实践的探索,以《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出台为标志,我国的旅游标准化研究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做法和特色。李鹏、冯艳滨、孙俊明(2013)率先在国内出版了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方面的专著,他们在全面介绍标准化、旅游标准化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知识的基础之上,对旅游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服务标准化和旅游标准化的差别、中西方旅游标准化的差别、标准化效益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本研究与之不同的是,避免了旅游标准化基础理论知识的一般性总结和传播,而是基于全国唯一旅游标准化示范省——四川省的最新实践经验进行的理论提升,因此更加侧重于工作方法和案例研究。一、我国旅游标准化研究的总体状况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我们通过这一平台,以“旅游标准化”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共发现学术期刊论文109篇,最早的论文发表于1997年。从期刊的年代分布来看,很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1997年至2009年处于研究的起步期,表现在研究性论文数量少,质量不高,但是从2010年至今,旅游标准化研究迅速升温为热点问题。这一研究关注度的变化恰恰与我国出台《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2010年正式启动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产业实践节奏相吻合。如图2-1所示。图2-1 近16年旅游标准化研究总体趋势

为了梳理近16年来我国旅游标准化研究的逻辑演变,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学术论文之间的引证关系,从图2-2不难发现,我国旅游标准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是所有研究中最为集中的话题,继而乡村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标准化的实证研究也被学者所关注。其他文献与之形成了引证关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研究领域,但大多发表1~2篇论文,并未形成一个旅游标准化的研究方向。图2-2 近16年旅游标准化研究文献的引证关系

分析代表性文献的内容,可以发现学界关注的重点无外乎四个方面:一是旅游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分析,二是我国旅游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是旅游标准化的方法和技术策略,四是旅游标准化的应用与实证。如图2-3所示,目前旅游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旅游标准化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多,对于研究方法的探讨非常薄弱,就当前的文献来看,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论文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国际主要发达国家旅游标准化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模式进行比较,并引以为鉴。二、旅游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分析

现有文献对于旅游标准化在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基本达成共识。其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包括: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是旅游企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的需要,促进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提升服务品质和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从建设旅游标准化的逻辑起点来看,彭德成(1997)认为旅游标准化应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刘叶琴(2000)进一步认为,旅游标准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她从入世的角度,指出改革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要把旅游标准化作为突出任务来抓。从建设旅游标准化的成效和价值来分析,我国旅游标准化已经在健全机构和管理方式以及在建立旅游标准化体系和推广执行机制方面卓有成效。李文苗、吴国清、丁水英(2010)从时间上将我国旅游标准化的发展大致分为萌芽起步(1987—1999)、迅速发展(2000—2008)和战略筹划(2009—)三个阶段,并指出在发展态势上已经呈现出发展战略化、建设体系化、实施区域化、推广综合化四大特征。三、旅游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研究

现有文献分别从国际横向比较和国内纵向比较两个维度对目前旅游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开展了研究。

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相关学者重点对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比较:如张明兰(2008)从国际、区域和旅游发达国家三个层面,详细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洲标准化协会(CEN)和美德西英等10个旅游重点国家/地区标准化现状及其背景,并在系统归纳和提炼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旅游标准化的七大发展趋势,即欧洲将继续在国际旅游标准化领域中一枝独秀;从业人员质量要求将是国际旅游标准化的发展重点;旅游涉及机构将始终是旅游标准化的中心工作;旅游信息办及其旅游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将是最可作为领域;术语标准将一直是旅游标准化的重点工作;建立和维护国际旅游统计标准将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主要标准化活动;与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贫困相结合的旅游标准化。

鉴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30年来,既受到国外有益经验的启发,也在中国情境下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在当前中国旅游建成世界强国的目标下,回顾总结和比较分析中外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异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张凌云、朱莉蓉(2011)认为,国外旅游标准的制定是从下到上、市场化机制作用下的产物,如欧洲国家则更多的是与政府无直接联系的第三方组织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进行研究制定,而我国是自上而下,在政府主导下,有旅游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的;在规范的内容上,我国的旅游标准数量更多涉及领域更广,体系规划更完整;欧洲国家则一般是选择重点最需要被标准化的领域。但就单个标准文件而言,欧洲国家的一些旅游标准则从内容到范围都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马震(2006)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标准化运作机制,培育旅游标准化中介机构的观点。关于加快旅游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构筑标准体系的观点,早在2009年就已经被提出。进而,何力(2002)在比较了德国和法国旅游标准化工作情况后,提出建立并发展旅游业自身认证体系的建议。但是,李云娅(2003)提醒中国旅游标准化也不能自娱自乐,应该引入 ISO 认证的经验,强化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才有利于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何力、李泽华(2003)认为,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标准化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强调了加强标准技术内容的重要性。

从国内纵向比较来看,十余年前,旅游标准化建设首要的问题还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如何力(2001)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对国际标准的普及、理解和执行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内的旅游企业对此尚未认清。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国旅游标准不断的得以出台和贯彻,杨辉、李海燕(2006)强调了我国旅游标准化尚未形成体系,旅游标准化的基础性科研工作非常薄弱。王嵘山(2007)从旅游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的角度,推导出我国旅游标准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