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我能行3 掌控决定成败的38个处世细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14:13:37

点击下载

作者:葛永慧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告诉世界我能行3 掌控决定成败的38个处世细节

告诉世界我能行3 掌控决定成败的38个处世细节试读:

第一章如果承诺了,再小的事也要办到

经典案例--困死了,逛街的事改天再说吧!

王萱正趴在课桌上看小说,这时她的好友董倩过来说:“萱子,这周六你陪我去逛街吧!”王萱放下书懒散地问道:“逛街?去买什么啊?”董倩回道:“我去买两件衣服!”王萱道:“其他人没空吗?”董倩叹道:“其他人都有约了,你就陪我去吧!”王萱想了想,说道:“那天我应该也没事,到时候你找我就行了!”董倩高兴道:“那就这么定了!”王萱笑笑,继续埋头看小说。

周六早上,董倩叫王萱起床,可王萱昨晚到凌晨2点才睡,特别困。被董倩晃来晃去,终于还是睁开眼,但看着窗外阴沉沉的天气,困意又大肆袭来。她实在没精神和心情去陪董倩逛街。

于是,王萱对董倩说道:“小倩,你去叫别人吧!我不去了,真的好困啊!”董倩一听,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说道:“哎呀!你都答应我了一定会去,别人早就都走光了,你快起来啊!”王萱拉被子蒙住头说道:“别叫我了!我快困死了!不然明天再去吧!”董倩见叫不动王萱,越来越生气,抱怨道:“你怎么这样啊!都说好的!”王萱却不吭声,董倩见此摔门而去。

后来,王萱也自知理亏,便主动找董倩道歉,事情过去了,董倩没再说什么。然而,令王萱想不到的是,董倩从此对她不冷不热,不理不睬,甚至阻止别人与她接触。

案例评析

信守承诺关系到一个人的名誉、信誉,虽然案例中的王萱应承的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又有足够的理由替自己辩护,但答应别人的事情没办到就是失信于人,结果只会对朋友造成伤害。

或许有些承诺的确微不足道,但对于把全部信任给了我们的朋友来讲,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你发现自己所有的笔都坏掉了,正好看到一位同学要去超市,因此委托他捎两支笔回来,然而上课铃将响那同学才回来,并且发现忘记帮你买了,尽管他也道歉了或借给你一支笔,可我们还是会心生埋怨,觉得他太不把我们当回事。

将心比心,既然承诺了,无论是大是小,我们都应该做到,即便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要失信于人。因为越小的事情,越能体会出我们是否珍惜彼此的友情。倘若做不到,对方会想:这么件小事你都不愿帮忙,看来你根本不把我当朋友。结果就这样,因为一点点举手之劳的事情,影响了彼此的关系,真的太不值得。我们失信于人,别人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一次、两次、三次……失信的次数越多,对朋友的伤害越大,若严重了,还会使朋友误会我们是唯利是图的小人。而这种结果恰恰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为维护良好的同学或朋友关系,我们应当学会重承诺,守信用,即便再小的事情也是一样。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不随便给别人承诺

我们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的接触中,免不了要被要求,这时,你任何一句肯定的话,都会是一种承诺。因此,你若不想失信于人,最好在答应对方之前,先考虑清楚,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到。如果你能够做到,可以很爽快地答应对方。如果你做不到,就要事先和对方说清楚,不用担心你的拒绝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对方只是当下有一点点小小的失落而已,不会引起太大或长久的负面情绪。可是,你若承诺了,就等于给对方希望,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

信守承诺,要让对方知道你为此付出的努力

当我们答应了对方某件事情后,要让对方清楚,虽然是小事,但你却为此付出了努力。比如,你帮同学做笔记,直接给他,很容易被他忽略掉你的努力,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而如果你打开笔记本,告诉他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什么,一一帮其指出要点,对方自然就了解了你是很用心地在履行承诺,从而对你心存感激。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对方感恩或索求回报,而是要其清楚,你是个重承诺、讲信用、以诚待人、值得信赖的人。

答应别人的事情,如果忘记,要尽全力弥补

谁都有健忘的时候,答应别人的事情,很容易在受到外界干扰后临时忘得一干二净。这时,若还有时间去做,就尽量收起借口和理由,转身去完成,如此,对方不仅不会因你的忘记而恼怒,还会令你们的友谊更深厚。

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不遵守承诺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是多余的,听在对方耳里就如炸弹,只会适得其反。所以,除了真诚的道歉,别的话少说。倘若对方并不打算原谅你,那么就在事后兑现自己的承诺,虽然晚了些,但只要你诚意在,对方依旧会原谅你,这时你再娓娓道来一些原因,才会适得其所。

父母引导

让孩子知道,人无信而不立

中学时期的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和预见力并不是很好,因此常出现信口开河或说大话的情况,有时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行,有时则可能是不想得罪人,又或者想拉近与同学间的关系,便随口答应别人的要求。然而,却因定力不足,遇到一点小困难,伤害友情。这也是因为中学生还不清楚承诺的重要性,毕竟同学或师生间的关系不一定会因一次小小的失信而就此瓦解。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了解信守承诺的重要性,让他意识到人不讲信用,就会让所有人失去对他的信任,并且怀疑他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言出必行的习惯

孩子之所以养成不注重小承诺,随便就可以失信于人的习惯,其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疏忽。比如,平时孩子回家,你要求他做完作业或温习完功课后再做其他事情,孩子虽然随口答应了你,却并没有按照你的吩咐去做,然而当你质问他时,孩子随便搪塞点理由,你就不再追究了。因此,孩子很容易养成先承诺再找理由推脱的习惯,所以,家长首先要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于孩子已经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督促他必须完成。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求孩子做某件小事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这件事背后隐藏的利害关系和一些由小到大的连锁反应,让孩子认识到因小失大的后果。

第二章养成守时的习惯

经典案例--公认的“懒散生”

杜涛一直是班内公认的“懒散生”,他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常常迟到,课堂上爱睡觉,有时趁班主任不在,还偷偷地开溜早退。

一天,学校组织春游,要求所有班级在早晨6点之前就集合完毕。这对寄宿生来说很容易,可对住在家里,且平时又不那么守时的杜涛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班主任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他绝对不能迟到。可谁知,杜涛不仅迟到了,还迟了半个小时左右。学校顾全大局,让其他班级先走了,偌大的学校后操场,只留下六班。杜涛清楚这次迟到的严重性,赶紧向班主任解释是脚踏车的链子掉了,所以才迟到。然而班主任并不听他解释,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还罚他写1000字的检讨,并叫家长。

班主任刚说完,又赶来一位同学,原来是平时特别守时的班长。原本杜涛以为班长也会挨罚,可谁知班主任什么也没说,就让其归队了。

杜涛不服,立刻反问班主任:“凭什么班长迟到就没事,我却要写检讨、叫家长?”

班主任说:“明天叫你父母过来,否则我亲自给他们打电话!”然后,不再理会杜涛,开始组织同学们上车出发。

上了车,旁边的同学才悄悄告诉他,班长早晨拉肚子,已经向班主任请假了。但杜涛依然心里恨恨的。

案例评析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案例中杜涛一样的人,常常没有时间观念,拖拉、磨蹭、懈怠、懒散。其实会拥有这种习惯,我们也需要为之小小辩解一下。

从上中学起,我们就能感受到比平时高出几倍的压力,因为能否考上最终的理想学校,全靠这最后的一搏。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们莫名其妙地就出现了抵抗和叛逆心理,尤其在受到他人的指责批评后,觉得没人理解我们,因此就想通过自暴自弃的形式引起大家对我们的注意。

其实,这主要是我们只知道承受压力,却不懂如何解压,因此才选择了另外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举止并没有为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形象。

不守时,除了反映出一个人的懒惰外,还会给人一种不值得信赖、没有能力的感觉。毕竟,要我们去相信一个经常迟到或早退的人也很难。

况且,不守时在很多时候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就像案例中的情节,因为习惯了不守时,结果耽误了大家的行程,想必杜涛的心里也是有些内疚的。

而且,守时还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和对事的态度,比如我们与人有约,结果却迟到了,也许对方会因此认为我们不尊重他、不把他当回事,一旦对方真这样认为,这段友情难免要出现动摇。

戴尔·卡耐基也曾说:“如果你想结交朋友和有影响力的人,就要准时。”如果我们想交到好朋友,让周围的人对我们另眼相看,喜欢并乐于与我们交往,那么,我们就该从守时做起。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主动承认不守时是缺点

对于自身的缺点,我们总在想办法弥补或纠正,因此,若想克服掉不守时的习惯,我们首先就要承认它是一个缺点,如此,我们便会对它有所重视,时刻想着甩掉它。不过,不守时是无法用掩盖的方法解决的。

当然,一些有效的小技巧是必须的。一些中学生,选择将手表或闹钟的时间调快一些,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早行动,这种方法虽可行,但也有害处。因为时间久了,你便会下意识觉得手表上的时间是错的,于是开始懒散起来,认为拖一会儿没大碍,然后再拖一会儿。

所以,手表或闹钟的时间一定要准确,而且最好能在你住的每一间屋里都摆上时钟,这样可以分分秒秒提醒你还剩多少时间。

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一些人常为了学习、玩游戏、看小说、上网聊天等事情,一直忙到深夜才入睡。这是造成不守时的大半原因。要知道,充足的睡眠将为你提供充沛的精力。即便你是为了学习而晚睡,但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未免得不偿失。中学生学习压力本就大,因此最少也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量。同时,别忘记给自己定闹钟,闹钟最好别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否则你会糊里糊涂地关掉它继续睡。

每件事情都要提前15分钟去做

比如,约好和同学或朋友去玩,如果约好是9点到达,那么你就要不断提醒自己要8点45到达。这样,你就会在行动上利索些,即便路上出现点状况,也能让你准时到达目的地。要知道,如果在这时候耽误大家的时间,会令大家的好心情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减少大家对你的好感。如果你经常早到,久了,大家还愿意以你为首,愿意听从或征求你的意见和建议吗?

要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

比如,将那些浪费我们时间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形成提前准备的好习惯。例如穿衣、打扮和洗漱,在临睡觉之前找出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并想好该如何打扮自己,都考虑清楚后,不再做任何改动,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犹豫不决的时间。如果有约会,或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等等。为避免临时抱佛脚,在答应下的那一刻就开始做准备,切记,宁可自己等待,也不要让别人等待。

父母引导

孩子上中学了,大道理也懂不少,但有时候往往控制不了自己。作为家长,如果反复地讲道理,也许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厌烦心理,那么,与其讲道理,不如摆事实,让孩子切身体会不守时给别人带来的困扰。

一位父亲发现正上中学的儿子越来越懒散,而平时让他帮忙做些事情,也是拖拖拉拉,一点积极性都没有。为此,父亲想了一个办法。

儿子是十足的球迷,而周六下午3点多正好有一场直播球赛,父亲特意提醒儿子。可就在球赛即将开始的时候,父亲拿过遥控器换到别的频道看故事片。儿子着急地让父亲换台,可父亲说他每天都在看这故事片,错过了就看不到了,儿子也说球赛如果错过了时间就看不到直播了。两父子一直僵持着。父亲看儿子越来越着急,于是说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不守时,错过了就错过了,补不回来。因为爸爸不遵守你的时间,所以你怨我,可你有没有自己做到守时?”儿子听父亲这样一说,联想到最近自己的懒散状态和行为,他知道错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家长光用嘴巴跟孩子这样讲,无法引起孩子的共鸣,必要的时候,还需用实践告诉他们守时的重要性:“错过了就错过了,补不回来”。只有让孩子自觉自我反思,才能起到实效。

第三章发现别人值得肯定的方面,并不失时机地赞扬

经典案例--新班长的讲话

升入初二,班主任宣布变动班委,但这次不是民选,是指定。这自然成了新学期同学们最大的话题,大家谈论最多的是过去的班长杨晨。因为他过去是班内最霸道的学生,大家都怕他,而班主任当初为了让他有所收敛,便给了他班长的职位,毕竟要律人先律己。

即便升到初二,很多同学还是有些怕这个脾气有些暴躁的家伙,因此,不得不拍他马屁,支持他。不过,杨晨还真有意继续当班长。

当班主任宣布班长的职务由学习一向不错的张磊担任时,同学们分别看向张磊和杨晨,有些人担心,毕竟拍马屁拍到了驴蹄子上;有些人认为张磊一定会被杨晨欺负;也有些人则等着好戏上演。

等班主任宣布完所有的班干部名单后,无一例外都换了新人。这时,班主任说:“下面,我们有请新班长上台来给我们说两句。”同学们立刻热烈地鼓掌,张磊则施施然走上讲台。然而大家等来的并不是他慷慨激昂的陈词,只听他说:“其实我是捡了大便宜,如果没有前任班长杨晨尽职尽责地陪我们走过那一年,没有他打下的基础,我自认没有这个能力站在这里,杨晨的严于律己与公正无私,凡事以班级利益为主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整场发言,张磊都在夸赞老班长杨晨的好,不仅同学和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连原本想刁难张磊的杨晨也感动且激动地鼓起掌。

自那以后,张磊经常向杨晨请教一些班级管理问题,慢慢地他们成了铁哥们,杨晨从此变得更加懂事起来。

案例评析

我们大概也曾碰到过像案例中张磊遇到的那类情况,莫名其妙地就与其他同学起了矛盾。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对方已经对我们展开刁难,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以牙还牙或以暴制暴,总之自己决不能忍受欺负。但这不是在解决问题,我们也看到过那些曾以牙还牙的人最后大都两败俱伤。

案例中张磊的做法就显得有创意多了,巧妙地用赞美别人的方法不战而胜,不仅挽回了局面,还多了位真心实意的好友,这才是真聪明,是强者的体现。

那么为何赞美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其实回想一下我们的过去便可知晓。当一些朋友或同学聚精会神地聆听我们讲话,并随着我们的话题进度忽喜忽忧,还时不时赞美我们的幽默和有趣时,我们会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当我们每一次的成绩和进步,被大家拿出来称赞时,定然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信心和勇气;有时就算小小地夸赞我们的衣着和打扮,都会让我们乐不可支,一整天都带着笑容……这些赞美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如此可爱,与我们有着很亲近的感觉,所以,我们会非常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即便对方有些小错误都不会去计较,这就是赞美的力量。因为他们的赞美让我们体会到被尊重、被欣赏和被肯定的价值。

赞美别人并非无原则地夸奖,更不是阿谀奉承或巴结。赞美,需要用心去观察别人的优点,随时发现别人的长处,并真诚地表达我们的欣赏和夸赞,而友善的关系便在这一言一语中逐渐建立、拉近。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赞美别人,要合时宜

之所以说赞美别人要找对时机,是因为不合时宜的赞美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你发现一位女同学穿了条非常漂亮的裙子,结果却在放学的时候才说,“你穿这裙子真漂亮!”对方虽然也会有所欣喜,但已经对这些话麻木了,不在乎你有没有说,也许还会觉得你虚伪,毕竟都放学了才发现。也有些人一旦赞美起别人来,那话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要知道,东西太多了会腻,好话太多了会假,很容易让对方误解你有目的。

所以,想让赞美收到奇效,就要相机行事、适可而止。

赞美需要真心实意,切忌虚情敷衍

赞美的话谁都爱听,但有些赞美不一定能使对方高兴。例如,有人考出了意料外的好成绩,结果你只说“嗯,考得不错!”或者“哇!厉害!”等,这些话是敷衍,只会扫了别人的兴。所以,夸赞别人时,一定要是肺腑之言,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当然夸赞的话也不能过于夸张或荒谬,必须基于事实,否则会让别人觉得你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比如,对方本就长得其貌不扬,而你却夸他非常好看,像这种虚伪的违心之言,听在对方耳里只是嘲讽。所以,赞美别人一定要有根有据。

当然,夸赞别人也不一定非用嘴说,有时肢体语言更能够表情达意,比如,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等等。经调查证实,良好的肢体语言远比语言本身产生的效果要好。

赞美要有创新点,不能总说老路子

对于别人比较显著的优点,想必他已经得到太多的赞美,甚至习以为常,因此,你即便说得天花乱坠,也说不到对方心坎里去,结果是白浪费口水。所以,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或习惯中一些细微之处,对其大做文章。比如,对方有个小习惯,喜欢集邮或爱收集小玩物,那么就从这些东西下手,必然会令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细心。

让赞美成为“雪中送炭”

有时,我们周围会出现一些自卑或正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收到的只有嘲笑或批评,赞美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恰如“雪中送炭”,会使他们振作精神,恢复斗志,而给予他们信心的你,则会成为他们推心置腹的好友。

父母引导

平时,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常常吝啬于赞美别人,却时刻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有时,当家长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懂事时,甚至会看到孩子露出反感、不耐烦的神情,有时还会出言抗议。

其原因就在于,家长不应当拿别人的优势跟自己的孩子比,首先夸赞孩子的方式就不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不清楚夸别人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所以,家长首先要摒弃掉人比人的观念,接着,要多夸赞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以及优势,并且在孩子心满意足后,有意无意地问一问他此刻内心的感受,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发现夸赞中隐藏的奥秘。家长必须注重这一点,毕竟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章为别人的成绩鼓掌,而不是嫉妒

经典案例--祝寿风波

雨珊的爷爷要庆祝六十六大寿,由于从小就在爷爷身边长大,正在读高二的她特地请假回家和家人一起给爷爷庆祝。

这天,三姑六婆、叔叔婶婶都带着家眷前来给爷爷拜寿,场面非常热闹。就在席间,雨珊正准备敬爷爷一杯酒,谁料大伯家的孩子带着一幅画卷走到爷爷面前说:“爷爷,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生日礼物!”说完,他就将画轴打开,是一幅写着大大“寿”字的画。爷爷看到孙子的字画颇有大家风范,立刻起身接过,大笑着夸他才华横溢,周围的亲戚也都赞不绝口。雨珊瞅了瞅,看着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撇撇嘴,冷哼了声“显摆!”就自顾自地吃菜。

大伯家的孩子刚走,比雨珊小几岁的妹妹,也就是二姑家的孩子也跑到爷爷面前,缠着爷爷说道:“姥爷!我给你唱首歌!”说完便唱:“恭祝你福寿与天齐,恭祝你生日快乐……”爷爷高兴地给了妹妹一个大红包,周围人的视线全集中在了那孩子身上,夸她歌唱得好,聪明机灵。雨珊翻了翻白眼,嘟囔道:“不就是唱首歌嘛!至于都这么大反应吗?谁不会唱啊!”坐在她旁边的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叫道:“雨珊姐姐说晓朵姐姐坏话!”爷爷和大家的目光立刻齐刷刷地望向雨珊,雨珊的脸即刻红透了。

案例评析

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嫉妒心理,就像案例中的雨珊,有人比自己受关注,受欢迎,比自己强,比自己出风头,就满心的浮躁,出于强烈的嫉妒心理,便挖苦对方一番,与其针锋相对。其实换做谁,面对一个在自己面前处处占优势的人,心里难免不舒服,虽然嫉妒心理有时会成为我们的动力,但嫉妒心理太强其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甚至使我们产生攻击性心理。

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我们自然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只是很多时候会被嫉妒心理蒙蔽。周围比我们优秀的人很多,但这并不证明我们就是无能的,只是他人有他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也有属于我们的骄傲。

有人说,“在获得别人的厌恶之前,我们必先给予了对方厌恶;在获得别人的掌声之前,我们必先给予了别人掌声。”嫉妒只会使我们失去欣赏、赞美他人的能力,而豁达的掌声,更容易使我们接受眼前的一切。在欣赏他人优点的同时,注意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缺陷。

为他人的优秀鼓掌,这不仅仅显示了我们的度量,还在支持鼓励了他人的同时,为自己积累下一段善缘。当我们需要鼓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相信周围会立即出现很多带着善意微笑的朋友向我们伸出友谊之手。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们经常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比如,你要借用一位同学的笔记或试卷,可你刚刚还在诋毁对方,这种情况下,难免会让双方都感到不自在。

其实,别人成绩好也不是天生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只要我们明白这一点,再想想自己为何成绩一般,也就没什么可嫉妒的了。当别人在用功的时候,不如诚心实意地夸夸对方。对方受到你的赞美,自然乐意多帮助你。同时,在感叹别人的努力时,我们也会把嫉妒转变成动力,以对方为榜样努力学习。

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及优势

嫉妒,多半也来自于自卑心理,因为我们没别人家庭好,没别人穿得漂亮,没别人能说会道,等等,所以,我们想要以诋毁别人,来让自己内心平衡些。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有的优势你没有,但你有的长处,别人也不一定有。

别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比如,你虽然没别人漂亮,但是你说话幽默风趣,因此很受欢迎……我们就无须太在意别人拥有什么。当然,看到那些在某方面比自己表现突出的人时,我们多半会露出赞赏之色。不去诋毁别人,而是欣赏别人,喜欢你的朋友自会越来越多。

学会接受、分享别人的成功

如果你也想加入到那份成功的快乐之中,如果你想让成绩优秀的人注意到你,那就要学会分享对方的快乐和喜悦。就像我们取得了好成绩,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感到高兴和骄傲一样,而每个人送给你的掌声,都会让你喜不自禁。换位思考,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同样希望更多人知道,更多人为他鼓掌。而这时,他会在高兴之余,对你充满感激。

父母引导

孩子上了中学之后,面对学习的压力,又是性格的多变时期,比较叛逆,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自己情绪的变化难以掌控,一旦陷入嫉妒的“死循环”中,若没有人从中指点,很难走出迷惘。而家长要做的,便是让孩子清楚“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

一位母亲发现刚上初二的儿子,每次回家后总啰啰嗦嗦地说哪个同学成绩进步了就说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宝,哪个同学家长是当官的大家就都围着他转,等等。有时还会拉着妈妈一起讨论。母亲想办法纠正儿子的这种错误心理。

一日,儿子又拉着妈妈说什么,他母亲冷着脸说道:“我心情不好!”儿子赶紧问:“怎么了?”母亲说:“我同事的策划案这次做得很成功,我被刷下来了!”儿子听后,劝道:“嗨!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你还容不得别人比你好啊?”母亲说道:“他比我做得好,我就是心里不舒服!”儿子说道:“行啦!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嘛!怎么说也是你同事,该替人家高兴才是!弄得关系不好了,多不好啊!”母亲说道:“我这不是跟你学的嘛!受你传染!”儿子一时语塞,陷入沉思中,一会儿抬头说道:“那我以后改还不行吗?行啦!别生气啦!”母亲认真地点点头,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

家长都很清楚,嫉妒心理是无法根除的,所以,能做的就是改善。其实孩子潜意识中明白嫉妒心理不好,不过不想承认罢了。因此,让孩子自己弄清楚才是关键。

第五章学会说祝福的话

经典案例--祝你比王八还命长!

刘旭受好朋友陵楠之邀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地点就在陵楠的家中,由他父母款待大家。为此,刘旭特地准备了一份礼物。

刘旭一来到陵楠家中,差点被那两大桌子的人吓到,场面太热闹了。陵楠一看刘旭来了,赶紧招呼他坐下。刘旭顺势把手中的礼物递给陵楠说道:“陵楠,祝你生日快乐!”陵楠接过礼物,客气地说道:“谢谢你!”

等到开席了,大家纷纷举杯祝贺小寿星生日快乐。到这时,刘旭才发现,大家都提前准备好了祝福语,而且个个妙语连珠,说得陵楠和他的父母笑不拢嘴。刘旭心想:刚才自己的祝福太简单,现在绝不能输给这些人,况且自己又是陵楠的铁哥们,表现不好多没面子。于是,他也端着一杯啤酒走到陵楠和他父母面前,说道:“陵楠,咱可是铁哥们,今天咱爸咱妈也在这呢!太肉麻的话我也不会说,我就祝你比王八还命长!哈哈!”刘旭正笑得欢,却没发现陵楠爸妈的脸已经沉下来了。陵楠看看周围的同学已经发现他爸妈的不悦,赶紧打哈哈,跟刘旭喝了那杯酒。而刘旭自始至终都糊里糊涂的。

后来,回到学校,刘旭主动跟陵楠打招呼,谁知陵楠爱答不理的。他正纳闷呢,当天同去陵楠家的同学告诉他,是陵楠的父母让陵楠和他撇清关系,就因为他那天说了句不该说的话。

案例评析

祝福的语言和方式有千万种,只是由于我们很少碰到太正式的场合,所以,对这方面的认识局限于简单地起起哄,开开玩笑。案例中的刘旭,他认为自己的祝福特立独行,却忽略了场合和在场的人物,结果惹怒了朋友的家人。

我们时常认为不过是句祝福语,只要意思到了就行,不用搞得太隆重,否则肉麻兮兮的,怪别扭。的确,祝福的话也不能说得太花哨,否则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会感到不好意思。正是这种心理,让我们的祝福常显得过于敷衍。

当然,祝福并不是一板一眼的“我祝你……”,它需要抛下嫉妒,带上诚恳,关注生活中需要帮助和关心的人。祝福是为了带给别人快乐,是为了让友情、亲情更加和谐。

当我们调皮地跟要远行的人说“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时,这样的“祝福”只会让对方当句笑话听,但其实,对方内心还是希望得到一份真诚的祝福。想想,当我们心中知道还有一个人在记挂着我们时,是不是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安慰?所以,祝福的话,我们要敢说,而且还要会说。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不小看祝福语的力量

比如,当别人深陷逆境的时候,如家庭困难、成绩下降、生病等不好的情况出现时,你的祝福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是对对方的鼓励和支持。

祝福的话,要分清场合和在场人员的身份

例如,朋友的亲人去世,我们不能说“希望你早日开心起来”、“希望你尽快返校”等,这些话是对逝者的不敬,是非常不合时宜的,甚至会引起朋友的反感,认为你根本不在乎他此刻的心情。

祝福的话不能乱说,否则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若不想引起他人的不快,最好考虑之后再说。假如你实在找不到新鲜的词,简单些也无妨,只要我们诚心实意,对方会感觉得到。

祝福语中不要带上意见或建议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大概听到过这样的话:“生命在于运动,你就是太缺乏运动了,希望你早日康复!”这话虽是祝福,但听上去却让人不怎么舒服,好像我们平时很懒散一样。所以,在祝福别人的时候,只说祝福的话,别加上建议或意见,否则祝福就变成了指责。

祝福要趁早

我们生怕自己说错话,或者是平时就少言寡语,所以当别人还没有献上祝福语时,一句话不说,可等到大部分都说过时,又觉得自己不说不太好。于是,等别人都说完了,你才张嘴,结果无论你说得多动听,人家也只是“嗯”一声。

祝福赶早不赶晚,好听的话听得太多,谁都会觉得腻,而最先说的人,一定会带给对方最大的快乐感。所以,当你清楚这时候该说些关心对方的话时,别省着,该说就说。

父母引导

家长会发现,每当家中的客人要走时,孩子会羞于说祝福的话,总是提前就躲开,或者从头到尾不发一言。这种现象并不好,长此以往,还会令孩子见到客人就手足无措,甚至故意闪躲。为纠正孩子这种心理状态,让孩子学会说祝福的话,就从如何跟客人道别开始。

倩正一个人在家中写作业,这时门铃响了,文倩打开门,是跟妈妈同一个单位的程阿姨。文倩把程阿姨让进客厅,程阿姨问文倩她妈妈在不在家,文倩说:“我爸妈都不在,您先等会儿,我给我妈打个电话!”程阿姨点了点头,文倩就进屋里给她妈妈打电话了,不巧的是文倩妈妈恰巧有事回不去,于是嘱咐文倩:“你先帮我照顾着,别怠慢了!如果程阿姨要走,记着别不说话!”文倩“哦”了一声,就挂了。

回到客厅,文倩帮程阿姨倒了杯茶,说:“程阿姨,我妈妈她现在回不来!您先喝杯茶,等她会儿!”程阿姨笑道:“哦!没关系,我是给你妈妈送份文件,那我就先放下了,不等你妈妈了,我先回去了!”说着起身就走。文倩送程阿姨到门口,就被她拦住,说:“别送了,赶紧回去吧!”文倩想起妈妈交代的事情,说:“那程阿姨路上慢点,一路顺风!”程阿姨笑道:“呵呵!文倩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快回去吧!”

其实,这是文倩第一次跟客人说祝福的话,过去都是不张嘴,或者躲屋里不出来。但是看到程阿姨对她的夸赞,她心里立刻像抹了蜜一样甜。

让孩子多说祝福的话,需要从练习开始。其实,有时孩子不是不想说,主要是平时父母都在主导一切,觉得自己说了会很多余。所以,平时做父母的应鼓励孩子去说。尤其对于中学生,父母应与孩子间多一些直言不讳的沟通。直接告诉孩子,在客人临走时应当说一些祝福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清楚,他的话也是需要说的。

第六章别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

经典案例--我的地盘,我做主

马上要到元旦了,班主任让贲超组织大家准备些联欢会的娱乐节目。但贲超却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擅自拟定了一张节目名单和参演人员。在班会上,他颐指气使地走上讲台,说:“马上就元旦了,联欢晚会大家都出点力,我这里弄了几项节目,感觉挺不错的!”台下的同学们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他,这时有个同学说道:“表演节目不是自己报名的吗?怎么还要规定啊?要是不想演呢?”

贲超说道:“又没说让你演!下面我说下参演的顺序和项目,还有名字!愉露,你先唱首歌,我觉得《隐形的翅膀》挺适合你的。郭元、董莉还有蔡斌、王娟,你们四个表演个小品,你们四人平时挺能说的,小品名是《不差钱》,等过后,我把对白给你们!”贲超还要继续说下去,那个叫蔡斌的冷笑道:“别算上我,我不演!”贲超说道:“都指定你了,你就演!这不是给你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嘛!”蔡斌不悦道:“我不需要!你给别人吧!”贲超立刻皱起眉毛:“是班主任要我组织的节目,要不愿意跟班主任说去!而且我是班长,我说怎么着就怎么着!”蔡斌继续道:“有你这么组织节目的吗?还强迫别人演啊?凭什么听你的?你考虑过别人乐意不乐意吗?”其他同学也开始起哄:“就是,凭什么就听你一个人的?”“一点儿也不尊重别人的感受!”……整个班会变得乱七八糟。

最后,还是门外的班主任看不下去了,把安排节目变成自由报名,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案例评析

我们时常会产生“有我的地方,我说了算”的想法。也许是从小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直受家人和亲戚的宠爱,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或者发发脾气就可以让他们妥协。因此,我们一直有着“小皇帝”的优越感,也形成了喜欢被人关注,被人宠着,处处要别人唯你命是从的习惯。于是,一遇到事情,我们常常先想到自己,认为自己怎么做别人都会接受、喜欢,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当别人对我们发号施令,或不经自己同意就决定什么事情时,我们会有被忽视、被轻视、不被尊重的感觉,也会觉得对方的行为太自私自利,会感到心里不舒服。

有时,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是急于想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强大的,是可以被大家信赖的,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家做点什么。有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证明我们很在乎和关心身边的人。但毕竟大家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习惯,我们的一些善意或许并不适合对方,若强加于人,可能会造成彼此的不快,让对方误以为你太过狂妄自大。

我们即将步入成年或已经是个成年人,对事对人都应该多一分成熟,凡事多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当我们又想命令别人去做什么的时候,先想想他是不是愿意去做;当我们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见做事的时候,考虑考虑别人是否有更好的意见……时刻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更多的友情,获得更多的尊重。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在说话前,先想想别人的感受

一些中学生,总喜欢想到什么说什么,有时,哪怕是别人的糗事或缺陷,也常拿来挂在嘴边取乐,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比如,有个同学走路时,被鸟屎砸到。当你想要传播一下这则笑死人的消息时,先想想,如果你是当事人,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是尴尬、羞愧、恼怒,还是怕被说出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握住说话的分寸。如此,对方会对你感激不尽。

别把自己的话当命令,学会将意见变成建议

当别人以你所不能接受的方式做事时,就会觉得对方是错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路,同样一道题,有很多种解法,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都是正确的。所以,当再看到别人没按照你的思路行事时,别急着教育对方,你可以用商量的口气,和对方讨论,也许你们能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你也受益匪浅,又多了几种思路嘛!

少用“我”,多用“我们”

有些同学在说话时,常说“我的想法是……”、“我认为……”,其实,这样的说法就是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开,郑重让别人关注你的想法,让别人都以你为中心。所以,才会令其他人讨厌与你交流。

别人也希望受到尊重和重视,也希望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跟别人谈事情时,要集思广益,而不是特立独行。让在场的各位都发表一下意见或看法,将“我”变成“我们”,多说“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而不是“我决定……”。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父母引导

很多家长曾苦恼地说:“我发现孩子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首先想到的总是自己,这一点有时让我有点伤心。”

有心理学家曾表明:过度放纵的教育方式,容易令孩子养成没礼貌、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不良品质。家长若对孩子百依百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慢慢地就会轻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甚至包括家长。所以,家长若想改善孩子那种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家长应对孩子的要求给予满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和禁止

在保护孩子的同时,给以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常引导孩子应抱有“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

家长可以让孩子多为别人做些事情

因为孩子从小就是家里的中心,受到太多关注,结果导致孩子升入中学后,依旧对别人有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的存在,眼中从没有他人。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对其他漠不关心。所以,多让孩子为别人做些事情,比如帮家长分担些家务,帮邻居家的孩子补习功课,帮忙照顾下老人,或带着孩子多参加些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可以让孩子慢慢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方式,开始关注别人的想法。

在特殊的节日,也别刻意放松对孩子的约束

比如,在孩子生日或某重大节日的时候,给孩子准备特别隆重的庆祝方式,或给孩子很多的钱,让他尽情去享受,让亲戚朋友都围着他转,让同学们都羡慕他,让他出尽风头,等等,这无疑会强化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所以,家长必须改掉这些行为习惯,尽量以节俭、低调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尽量避免让孩子产生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第七章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经典案例

是床,还是自己惹的祸?

正在上初三的李婷,因为学习紧张,由走读改为寄宿,成了寄宿生的一员。

一日,她正想爬到上铺去,却听下铺的陈娟说:“李婷,你先别上去!我看见你上铺那固定在墙上的螺丝松了,这床总来回晃悠,你先去告诉宿管,不然不定什么时候就倒了!”

李婷听了这话,看了看上铺床头和床尾钉在墙上的螺丝,确实松了很多,怪不得每次往上爬的时候,床总向外倾斜。不过看上去也没什么大碍,于是她说:“哎呀!这床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倒啊!没事的,等以后再说吧!我现在挺累的,还得预习会儿功课呢!”就这样,李婷继续在前后晃动的床上爬上爬下。

一次周末,李婷和同宿舍几个留校的人开心地逛了一天。等回到宿舍,李婷累得用力扒着扶手往上铺爬,可没想到,床“噌”的一声向外倒来。同学们一时反应不及,都被压在了床下。李婷因为正处在半山腰,床倒下的时候将她甩向了对面的床,腰部正好强力撞击在了对面床铺的床沿上,瞬间就令她昏了过去。而下铺的陈娟因手臂用力拄地,手骨错位,其他两名同学也受了皮外伤。最不幸的是,因为李婷摔的姿势不对,经医院诊断,可能会终生瘫痪。

案例评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的好话人人爱听,可小题大作的建议却很少有人理睬。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意见或小建议,我们时常觉得无足轻重,依旧我行我素。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即便我们很聪明,很有主见,也难免会被一些司空见惯的小问题所麻痹,而身边的人因为时刻关注着我们,所以会很轻易地看出事情的端倪。因此,要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

从过去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别人提出的意见令我们难以接受,但过后一想,反而觉得对方的话其实也蛮有道理。没有人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之处,但别人给我们的意见也证实了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善于听取谏官魏徵的不同意见,因而开创了“贞观之治”;而达·芬奇正是听取了老师的批评和建议,才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画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目标是向着心中的理想迈向成功。所以,无论别人是嘲笑自己,还是真心提醒自己,无论对方的话是好听,还是难听,我们都应当虚心听取,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点,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当然,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不能是盲目地跟从。比如,有人对你说,“上学就是浪费时间,我不上学,照样在社会上混得有声有色。”这些不是建议,而是蛊惑人心的毒药。现在的我们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除了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也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要区分什么意见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损人不利己的。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当别人指正你的错误时,别表现出不耐烦或厌烦

比如,有一道数学题,你的做法与别人不同,对方就说,“你这种做法不对,你应该……”同学这样说,自然让你觉得有些不舒服,但对方也是出于好意,帮你纠正,看在这点上,我们也当尊重一下对方。先认真地听他讲完,然后再对照他的思路,看看你的做法是否也正确,如果对,你当然可以反过来给对方讲解一下你的思路,对方自然也乐意听取,这会使你们双方受益。可如果你表现出不耐烦,势必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这样会使我们失去一个热心的朋友,得不偿失啊!

主动向他人问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如果你不喜欢被人直接指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就养成常请身边人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的习惯。其实这样做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反而当别人说你的时候,容易接受些,也可帮助自己加以改正。

主动向别人请教

如果有些地方你不太明白或不懂,就问问其他同学或朋友,看他们有什么好想法。要知道,每个人的思路不同,集思广益会提高你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主动请教别人,会让对方觉得你很看重他的想法,是对他的一种认同。自然会加深你们彼此的友情。

家长引导

家长大多时候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怎么做。也许方法是正确的,但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态度和意见。所以,这种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同样不太会注意别人的态度和意见,渐渐地,就连家长的建议,孩子也不太放在心上,孩子常认为:“我长大了,不需要听从你们指挥!”

的确,家长一直将孩子看做孩子,想孩子对我们唯命是从。但也正是这样,使孩子不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愿再听从别人的建议。那么,家长就从这点加以引导,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过度约束孩子的选择。

陈宇正在写作业,却碰到一个难以解答的题。草稿纸用了一堆,也没有解开,于是他拿着题去向老爸求救。就在老爸耐心地给他讲解时,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老爸看出他有了思路,于是让他把解题思路写下来。老爸看后,夸赞了他一番,又告诉他另外一个更好的解题方法。但陈宇并没有选老爸的做法,而是选了自己的解法,不过老爸并没有表示什么。

而第二天,数学老师给大家讲解的解题方法恰好是他父亲的思路,还说是最好不过的方法。这时,陈宇才清楚,他应该听取老爸的建议。

家长给孩子提的建议和意见,应该给他留有部分的自由选择权,让孩子清楚他是受尊重的,他有选择的权利,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配合父母的建议是快乐的、轻松的。那么,他就有了合作的积极性。而一味强调让孩子听话,唯命是从,会不断激起孩子心底的叛逆性,进而以退缩或攻击的方式拒绝家长的建议。

第八章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美德

经典案例--不了,我不饿!

新学期刚开始,升入初二的傅宁发现自己的钱全被偷了。他问同宿舍的同学,有没有发现陌生人进来,同学们这才知道他的钱全没了,怪不得一天都没见他吃东西。

第二天早上,有位同学多打了些早饭,请傅宁吃。傅宁红着脸说:“不了,我不饿!”其他正在吃饭的同学,纷纷将目光投向他,这时,一位同学说:“吃吧!你都一天没吃饭了,今天你给家里打个电话,让家里人再给你送点钱过来!”傅宁听着那些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又看大家那同情带可怜的眼神,心里实在不好受。他猜想:大家本来就知道我是大山里的孩子,这下更像个乡巴佬了。于是,他坚决拒绝了那位同学的帮助。

但是,他也不能给家里打电话,家里本来就穷得很,他的学费还是父母四处借来的。过去,班里的同学就经常想给他几件像样的衣服,或者请他吃点儿好的,但他从来没有接受过。傅宁一直认为,接受同学的帮助很丢人,很没出息,很无能,一定会遭到别人的白眼。而这次同样是这个原因才拒绝同学们。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同学把消息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竟然主动发起号召,让大家捐钱捐物。而傅宁两天没有吃东西,已经饿得有些受不住了。但是,他依旧不肯接受那些东西,宁愿不上课,也不到班里看同学和班主任可怜他的神情。

后来,班主任拿着一盒盒饭找到了正坐在学校后操场的傅宁,班主任和他坐在一起,对他说:“傻小子,帮助别人是美德,但能接受别人的帮助更是一种美德。因为你一直拒绝大家的帮助,所以大家很伤心,也包括我!”傅宁看着班主任和蔼的笑容,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案例评析

大概我们也时常会有案例中傅宁的想法,觉得接受别人的帮助就是很无能。

但实际上,接受别人的帮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也许是平时孤僻惯了,也非常自卑,因为自身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就觉得自己与他人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就觉得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存在着敌意或嘲讽,这种不良的心理全来自于自卑。

或许讨厌别人的帮助,是因为过去我们在请求别人的帮助时曾经吃过闭门羹。所以觉得要求别人帮助没用,只是自讨没趣。也正是鉴于被伤害过的心理,我们倔强地为了自尊,即便有人主动提出帮助,也不愿接受。

但是,别人的帮助不是可怜和施舍,也不是恶意的嘲笑,而是大家善意地、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我们,他们是希望我们幸福快乐。

案例中那位班主任说:“帮助别人是美德,但能接受别人的帮助更是一种美德。”别人主动帮助我们,只因他有一颗善良热诚的心,是真正关心我们才有的举动。而我们的拒绝,却是在伤害别人的善良与关心。因为被拒绝,所以别人没有了行善的念头,这又何来帮助别人是美德一说?我们能接受帮助,是成全了别人,这反而比帮助别人的美德更上一层楼。

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告诉对方,他是被需要的。想想,如果没有人需要我们,我们只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可如果突然有人对我们说:“你能帮我一下吗?”而且我们恰巧有能力帮助人家,我们会觉得无比欣喜和亢奋。正因为别人需要我们,所以,我们才感觉自己有价值。反过来,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正是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接受帮助等于成全别人,等于给他们带去快乐。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欣然接受主动帮助我们之人的好意,并表达谢意

比如,当你被一道题难住时,若一位学习不错的同学主动提出帮你讲解一遍,别倔强地回绝,那会伤害到他的好意。况且,花全部的心思放在这道题上,会浪费掉很多时间,即便你弄懂了,也没时间做别的题了。所以,欣然接受对方的帮助,然后微笑着谢谢对方,对方会非常乐意与你交好。

偶尔主动寻求帮助

特立独行,自顾自的,只会使周围的人不愿接近你,远离你。没朋友的滋味并不好受,不开心的时候,都没人乐意帮你分担苦恼。所以,偶尔请身边的朋友、同学或父母帮帮你。而你的要求会被看作是对对方的重视和信任,对方会因你的信赖而全力以赴地帮助你,并且还会感激你如此重视他。

平时养成主动去帮助别人的习惯

唯有如此,当你遇到困难,别人主动帮助你时,才受之无愧,也容易心安理得地接受。同时,互相帮助是加强友谊的最好办法。

父母引导

上中学阶段的孩子,多半很要强,自尊心也很强,这时候,可能连来自父母的帮助也会拒绝。虽然,这看上去像是证明孩子长大了,能够独立了,可以让做家长的放手了。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家长放纵不管,会使孩子的自尊心越来越强烈,甚至陷入一种病态中,令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但依旧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孩子,显然已经不适合中学时期的孩子。其实,家长不如经常让孩子帮忙,多引导孩子帮你们做些事情,或帮助别人。比如说:“儿子,帮忙盛好饭!”、“丫头,帮妈妈把屋子扫一下!”,等等。但家长也别忘记跟孩子说谢谢,这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付出与收获的快乐感,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多让孩子帮邻居做些小事情,当然,邻居一定会对孩子表示感谢或夸赞。

久了,孩子会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也自然无师自通,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样是一件给别人制造快乐的事情。

第九章即使对方不是大人物,也要用尊重的口气与别人说话

经典案例

老头儿,没听见我叫你吗?

正读初二的贾新哲,因为昨晚睡得晚了,早晨睡过了头,于是,脸都没洗,骑着自行车火急火燎地往学校赶,结果,还没骑到一半,车子后轮爆胎了。幸好前方不远有个修车的老大爷,贾新哲赶紧推着车子过去。

贾新哲见那老大爷正忙着,就喘着粗气说:“老头儿,快看看我的车,爆胎了,赶紧给我补上,我着急上学呢!”那老大爷斜了他一眼,啥话也没说,继续忙自己手里的活儿。贾新哲这下受不了了,本来心情就不好,他叫嚷道:“老头儿,没听见我叫你吗?赶紧把我车子的后胎补上!”老大爷依旧对他不理不睬。

贾新哲更生气了,吼道:“你耳背啊?我叫你听见没?”得,老大爷还是不动。这时,路边的人多了,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这一小一老。贾新哲觉得非常没面子,而且马上要迟到了,他哼道:“你不就是个修车的吗?跩什么跩?老子给你钱,要多少给多少行了吧?”

老头终于动了,他抬起头对贾新哲说:“小伙子,你叫谁呢?”贾新哲清楚是这老头故意跟自己作对,哼道:“叫你呢!老头儿,赶紧给我修车子!”那老大爷笑道:“哦!原来是跟我说话啊?我不叫老头儿,不行你就叫我张大爷!我看看你这车子……”说完,便蹲身子给他修车子。贾新哲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等着,他突然觉得自己刚才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时,那大爷又笑呵呵地说:“我孙子跟你差不多年纪,读初中呢!平时读书很累啊!不容易,都是国家的好苗子啊!”

听到这些话,贾新哲心里有些五味杂陈。不一会儿,张大爷帮他修好车,接过钱又笑道:“赶紧去学校吧!”贾新哲面对依旧满脸笑意的大爷,羞愧地说:“张大爷,对不起!”说完骑着自行车走了。后面是张大爷的声音:“孩子!骑慢点儿……”

案例评析

大概是受外界信息的滋扰,我们大都喜欢追求一种“酷”的心理,喜欢追潮流、赶前线、找偶像,尽量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高高在上。其实“酷”心理说白了就是用摆谱的形式,拉开自己与平凡人物间的距离。

对于平凡岗位上的人,我们总觉得没必要大费周章地去认识和尊重。比如,在大街上看到环卫工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露出鄙夷的目光,认为那些人这辈子也就是个扫大街的,没文化,没素质,没教养,这种人根本跟自己没得比,也不能比。所以,没必要尊重这些人。然而,我们更需要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当下可能正在垃圾堆里散步。

把别人当成小人物、不用去尊重的想法无疑是可怕的。正是这种待事心理,才有了很多像案例中贾新哲一样的人,或许是影视剧中情节的影响,对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们很是尊重不够。所以,贾新哲便出言不逊,以为这样可以让修车师傅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但事与愿违,对方用行动和言语告诉他,即使是小人物,也必须要用尊重的语气跟人家讲话,否则就是自讨苦吃。

在生活中,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场景是,在食堂打饭时,一些学生不断催促食堂师傅赶紧打饭,甚至还口出恶言。事实上,我们该想想,如果没有炊事员的工作,纵然有再多的钱,我们有再大的本事,也是要挨饿。

曾有一个推小车卖冰棍的人说过:“我这没文化的小人物都懂得尊重别人,而你这有文化的却在侮辱别人,你认为你比我高尚吗?”这句话堵住了无数人的嘴,也让无数的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恶痛绝。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若我们总说别人是没出息的小人物,别人也不会高看我们一眼。当我们用不尊重的口气跟班里家境不好或成绩很差的同学说话时,有没有想过他将来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李嘉诚?

人格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更没有高低之分。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不会因为我们够聪明、够机灵、够有背景就一定会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尊敬,假如我们始终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我们也不过是个一直唱独角戏的孤家寡人而已。所以,今后无论面对任何人,我们说话的时候多一些客气,多一些微笑,那么,我们收获的会是更多的尊敬和友好。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跟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说话,要注意称呼和礼貌

比如,对方是年长的老人,要礼貌地称呼“大爷”或“爷爷”或“老先生”,如果是跟自己同龄的人,更不能摆谱,说什么也要照顾到对方的感受。这样,无论你想问什么或有什么要求,别人都乐意答应并帮助你。

不以命令的口吻与人交流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和善,不能以命令的口气去命令别人为你做什么,要知道,没人欠你的。所以,尽量用商量的口气,这样,对方会知道你很在意他的看法,给了他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自然会回你以友善。

不在别人面前摆架子

不要在别人面前摆酷或炫耀地位和身份,即使对方身份卑微,说话时你也要学会放低姿态。你得清楚,你是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学生。若有人对你说,“你得表现得强悍些,处处压人一头,别人才会怕你”,这不是在帮你,而是在害你,同时这绝对不是朋友该跟你说的话。

放低姿态,是指当你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只当自己是个学生,告诉自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你就会觉得即便对方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和他说话的。

时刻保持微笑

微笑会保证你的每句话充满和善、友好,这就是微笑的力量。所以,如果你担心在跟一些重要的人交流时说错话,就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微笑。

父母引导

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是否尊重他人,多半是受父母影响。比如,父母曾在孩子面前表现过厌恶乞丐或讽刺不起眼的小人物,孩子多半会受到影响,知道在看到乞丐时,一定要厌恶才正常,遇到没什么作为的小人物,就要嘲笑他。

所以,家长若想使自己的孩子对别人更礼貌,首先要注重自己平时的言行,用行动和语言来引导孩子怎样说话才是得体的,才能是受欢迎的。

即便孩子现在已经上了中学,但依旧会受到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比如,家长是否尊重年迈体弱的老人,在跟老人说话时,是不耐烦还是细心呵护,孩子都会一一记在心中。当你们年迈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当年的你们,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哦。

第十章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其他人

经典案例--朋友之间也有“小三”吗

杨轩和冯威一直是班里的铁哥们,两人亲密无间。然而,升入初二,隔壁班来了个插班生叫陆笑,这同学不仅名字有意思,还非常幽默搞笑,更巧的是,他是杨轩的小学同学。

冯威听说陆笑刚来就成了隔壁班的风云人物,便有意想通过杨轩认识一下,于是经常问杨轩陆笑是个怎样的人。但令冯威不解的是,杨轩经常回避或转移这个话题。

其实,杨轩根本不想把冯威介绍给陆笑。因为如果让陆笑加入,凭陆笑一直以来的无厘头和搞怪,肯定会把冯威拉到他那边。过去,杨轩曾经历过这种事情,把自己的好友介绍给别人,结果他俩好了,对自己却不理不睬,甚至两人开始说他的坏话,最后,跟他关系决裂。杨轩不想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