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22:07:13

点击下载

作者:学校管理工作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上)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上)试读:

前 言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基于对学校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学校内涵的发展。

纵观一些优秀的学校,无一不重视规范化管理,不仅重视规范化管理,还有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规范学校管理,寻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广大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学校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学校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就要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学校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特别编辑了这套“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方案”图书,主要包括《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学生与课外的规范化管理》、《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学校财务与财产的规范化管理》、《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公共与文化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共10册,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

第一节 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学校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社会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行动,而是一种组织活动,在组织中要处理人和各种资源的关系,经一定的过程以达到某种目标,为此要择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去寻求活动的效率。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带领和引导他人以实现的组织目标。领导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学校管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育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学校管理自身的特点

以“育人”为目的,与物质生产领域不同的特殊管理活动。

管理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主要指字们都是组织中的活动,其目的是一致的,是共同的组织活动中,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管理活动而存在,是总体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管理和领导之间的区别

实际上把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领导和狭义的管理相比较,在活动层次上,对象,范围,任务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同,此时的管理仅能在战术层次上,对具体对象所进行的职能性实务活动,即实际掌管,治理和安排某种事务,作出技术性处理,在学校管理中,从总体上讲,管理宜取广义理解,以概括学科领域范围内的全部内容,当分析具体问题时,似应取狭义理解,同领导作概念并用。

教育学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原则,内容途径和方法,学校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学校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组织问题,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在实际中对学校的管理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国家和政府所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学校的管理,二是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制度和管理者。

目 标

办教育,管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活动。学校一切工作,最终无非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种预定的目的。

原 则

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有了正确的目标,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内 容

在学校中,管理工作的门类很多,根据学校的特点,以育人为核心的以及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人财物以及与引相伴随的各种特殊要素。

过 程

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都是动态的。管理活动的程序性和周期性运转,是学校各项工作趋向目标的进程。

方 法

学校管理工作要讲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目标很难以实现,学校管理学一不定期要具体地研究管理方法问题。

制 度

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人群集合体,要维系人群,协调各种活动,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制度。

管理者

学校工作目标由管理人行遵循合乎规律的管理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各方面工作开展有效管理活动才能完满实现。

3.学校管理的性质

学校管理是教育科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这两者的分支科学,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的应用学科,它运用管理理论的原理方法来研究学校管理方法来研究学校教育中的管理问题,从而在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二者的结合部上形成一套独特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因此,从理论方法上来看它属于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如果人具体内容这个角度看,它又属于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这门学科不是纯理论性的,而是应用性的学科,它是在认识学校管理方面给人们以思想方法,原则性的指导。

其特点是:实践性,理论性,综合性,政策性。

4.学校管理的目标

学校管理的目标是指一所学校的组织,为了按质按量完成育人任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和活动结果的意向模式,它反映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协同进行有效活动的要求,体现他们对理想办学的状态价值的追求。具体公式如下:

管理目标×工作效率=管理效能。

这就是说,目标明,效率高,效能必大,效率不变,目标与效能成正比关系。

确定学校目标的依据

一是社会的性质,二管理活动的规律,三学校的教育目标,四学校的现实状况。

目标管理的一般程序

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成果的测评。

其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管理是学校的组织活动,学校目标管理自应也是一种学校的组织活动,二是任何活动都是有过程的,学校目标的管理活动过程中,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表现在目标的确定执行,检查和评估几个方面,三是目标管理的提出和发展的历程中,首先关注人,同时注意人和工作的结合,四是就学校而言,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指学校工作目标,以完成育人任务为核心的。

5.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进行共同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管理者采取有效手段管人管物理财等各项育人事宜必须依循的行动准则。

学校管理原则的指导作用(1)是遵循正确的学校管理原则,能保证学校管理过程畅通行进,使前后阶段顺利衔接和过度,使各环节和各周期正常有效地运转。(2)是能区别不同事件,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去选取恰当的管理方法,把握运用时的适度的分寸,以达到理想的效。(3)以有助于统筹安排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使之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4)是能促使组织制度和规章制度趋于合理化,发挥最大的效能。

学校管理的原则(1)是思想领先,学校工作方向性原则,其指导人们端正办学方向。(2)是内外协调,学校工作社会性原则,其指导处理校内外关系。(3)是教学为主,学校工作整体性原则,指导处理校内平行工作关系。(4)是稳定秩序,学校工作计划性原则,指导对内处事及其过程。(5)是依靠教师,学校全员积极性原则,指导对人的管理工作。(6)是提高工效,学校组织合理性原则,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7)是勤俭办学,学校工作效益性原则。指导处理社会投入与服务社会关系。

6.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学校管理学是以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为主要对象,同时研究学校内部因素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及其规律。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研究学校工作目标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对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管理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研究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有效地进行的条件,研究学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组成及其组织活动方式。

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益,效能和效率,促使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主动知识改革的要求,以保证育人的质量的优化。

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管理学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一是传统管理经验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关系,二是本国管理经验和外国管理经验的关系,三是现实管理经验与管理方面的历史遗产的关系,四是学校管理经验与其他行业的管理经验的关系。

此外,研究学校管理学必须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学校管理学,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些关系:一是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关系,二是本国管理经验和外国管理经验的关系,三是现实管理与管理方面历史遗产的关系,四是学校管理经验与其他行业管理经验的关系。

7.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定义

现代社会中,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以管理促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趋势。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没有科学管理就没有质量,也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

规范化管理问题的提出

现实工作中,一些学校管理过于粗放,只去“管”而未做到“理”,“管”是一种压、一种制,而“理”才能通、才能顺。在校长管学校,老师管学生的过程中,由于目标不明,思路还清,工作中心调整频繁,朝令夕改,致使工作断断续续,虎头蛇尾,工作做了不少,却大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有的学校虽有自己所定的目标,然也只是停留在书面上,不去督促不去落实,造成“要求多、效果差”的状况。更有学校工作不科学、不扎实,而又想出“奇”制胜,于是大搞形式,弄虚作假,课题很多,难见实施,在纪律方面,不去充当“预防员”,而去做“急救员”,重视事发之后的处理,从中也不吸取教训。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手忙脚乱,效果极差。凡此种种问题表明,他们的管理缺乏目标,不懂的流程,职责不明,管理落实不到位,缺乏调控,工作中不善发现、总结、反思。没有反思,就不能从失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实施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规范化管理的含义

正如同“教是为了不教”一样,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也就是由被动消极的‘他管’到积极主动的‘自管’,因此,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风气。在由管到不管的过程中,管是前提,管好了才能达到少管、不管。因此,规范化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细化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抓好落实,这样才能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显然,规范化管理的实现过程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基于对学校发展的展望和预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规范化管理应体现在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教学方面看,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从教育内容方面,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乃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等,从管理的对象方面,既包括行政领导,也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从管理的内容方面,包括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诸方面,也包括学生的行为、学习、生活等诸方面。

8.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向管理要质量,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推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推动力。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升学校的品位,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校各项工作向安全、有序、高效发展。

既有利于师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又有利于学校的品牌的发展,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9.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学校的管理者基于对学校发展的展望和预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纵观一些优秀的学校,无一不重视规范化管理,不仅重视规范化管理,还有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规范学校管理,寻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各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科学、明确的学校发展规划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要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首要的是制定好规划,确定好目标。学校发展规划是对学校发展的一种战略规划,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思考和策划的过程。它的使命在于在深刻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当前情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道路,促进学校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点,特点不同制定的方向目标的内容就不同,要因校制宜,因时制宜,既要做好当前,又要谋划长远的发展。

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改革、创新的干部教师队伍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规范的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在学校管理中,着力打造学校领导队伍和教师队伍,就显得更加重要。(1)干部要遵循的几条原则。

校长是学校之魂”,在学校干部队伍中,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每一项决策对学校的未来和发展及教育教学工作都产生严重的影响。校长应始终遵循五条原则:一是身先士卒,不摆架子;二是任人唯贤,多看别人的长处;三是心胸开阔,不计前嫌;四是团结至上,不偏听偏信;五是集思广益,倾听呼声。在遵循这五条原则的基础上,要求学校的每一个干部,第一要有吃苦和奉献的精神;第二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忧患意识;第三要善于团结群众,心胸开阔;第四要表里如一,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负责。这些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首要的先决条件。(2)推动学校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不只是配好学校的三套马车(行政班子、党支部班子和共、青、队班子),更重要的是要使三套班子既能够各司其职,又能协调运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何实现这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首先,在学校宏观规划的基础上,要安排好全学期规范的、有计划的行政会议制度,切忌心血来潮,想起什么抓什么。

其次,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及保证监督作用,校长必须主动、积极的向支委会通报每一学期学校的中心工作及重大经费使用或改革项目的情况,主动争取支委会对学校行政工作的支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切忌相互猜疑,相互拆台。

第三,坚持工会、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视工会、教代会在学校的作用,如果主要领导对工会组织的作用认识高,配合得好,会给学校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工会组织是办好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的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攻坚阶段,面临教育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办学体制、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与教材内容更新、课程结构调整等多项改革措施出台。这些改革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群众对改革的关心是非常正常的。如此大的改革力度,没有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很难闯过难关。对此,要重视工会主席的人选,关心工会的活动,改善工会活动的场地,保证工会经费的投入,注意虚心听取教代会代表的呼声,重要决策征求教代会意见,保证每学年召开1~2次教代会,每次教代会都形成决议或决定,向全校教职员工反馈,使工会和教代会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全校上下一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的民主氛围,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发展。(3)高定位的学校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一所好学校,除了要有好的干部队伍,好的教育条件,更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指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重要性。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切高水平的教育计划都会陷于空谈。因此,必须重视对青年老师的培养:

第一,建立师徒结对,注重青年教师备课和听课的指导,举办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公开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校传统和爱校教育等。

第二,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端正教育思想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对青年教师中出现的违反师德的现象,既严肃批评,又给与关心和帮助;对青年教师中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业绩突出的,不仅给以表彰和鼓励,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在全校给与推广。对不合教师要求,专业思想不牢固,学生、家长意见大的青年教师不予聘用。

第三,注意结合每学期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重,对青年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工作经验和专业教学水平。要求青年教师在总结过去成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个人3~5年发展规划,学校将其编辑成册,供青年教师相互交流学习。

第四,鼓励青年教师冒尖,鼓励青年教师成名、成家,为优秀青年教师的职评、评优、进修、出国、提拔等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

第五,对青年教师的表彰形成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评出层次,评出干劲。

规范化管理的核心

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学校设置实施的课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课程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集中体现,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并用这一思想去引领学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目标: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构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即优化基础学科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科课程体系,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材”的办学宗旨,对学校的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具有特色,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课程教材新体系。

改革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不以升学考试科目为唯一目标,不随意删减非考试科目。(3)优化基础工具学科,增加选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4)适当综合内容,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5)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不允许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6)课程改革本着全面发展、因人因课制宜的原则,突破原课堂、课程和课时的限制,形成开放自主的态势。(7)课程改革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立足改革,以求发展。

国家督学顾问陶西平说过:在课程改革中必须戒急戒利,注意避免以下三点:一是决策求快。以专家论证取代必要的教育实验,在未经实践检验的情况下,就急于决策,急于推行,造成事倍而功半;二是管理求同。认为划一的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将规范化与多样化对立起来,不鼓励进行多种实验,以少数人的研究成果,取代广大教育届人士的创造力,造成缺乏整体活力;三是做事求名。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急于成名,缺乏对教育周期的尊重,缺乏对教师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以上三点如不克服,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行。

规范化管理的保证

多元、系统的评价机制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保证。学校规范化管理需要一整套科学、细致、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并以此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常态化。因此,探索符合现阶段师生发展、成长的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应探索并完善对学生、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方式,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建立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面向教师未来发展,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积极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精神,促进每个教师个体最大可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评价中强调以下几点:(1)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学校领导、教研组、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开展对教师的评价;(2)评价内容多维化: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态度、情感以及科研能力;(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师的发展提高过程,特别是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通过加强过程性的评价指导,促进教师不断完善、发展和提高;(4)评价方式多样化:学校通过“评教评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领导听课”以及优秀教师奖励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师,使评价变成激励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动力。

学校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指导理念,不断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意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强调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重视综合素质评定,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规范化管理的生命“三位一体”的教改特色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生命力所在。实践证明,中小学只有走教育科研兴校之路,才会有生机勃勃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促进自身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科研课题显示着学校改革、课程改革的方向,把握住一个课题就意味着找到了一条研究思路,找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课题为载体,不仅能得到一批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出一支队伍,成就一批人才。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与试验,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自身素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科研能力的骨干和优秀教师。

10.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规范化的管理一直是我们现阶段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每一位管理者立足于学校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都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管理实战经验,既有操作层面上的目标管理、职责管理、制度管理,也有思想领域层面上领导者个人的修为管理、领导团队合作性尽责的行为管理等等。而学校主要管理者的生存状态、个人修养、工作作风、能力学识的不同特点又决定了他(她)所领导的学校在规范化管理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追求。在一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就必须从制定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规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做起。

为学校发展服务

科学的计划制定,要为达成学校发展战略服务。大家都知道,学校的计划多种多样:有教学工作计划、德育计划、科研计划、工会计划、后勤计划、家长学校计划等等,虽然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计划都必须指向学校发展目标,为学校发展战略服务。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各项计划的制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一致相互协调;其次才是选择一个一个具体的计划来进一步加以解析和落实。也可以如是说,这样的计划完成了,学校的发展目标也就达成了。所以学校发展要从计划这个“细胞”开始,学校管理者也一定要抓住这个“细胞”,把它做大,做强。那么,怎样实现“计划”为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呢?我校是侧重通过“四个凸显”来对这一思路加以体现的。(1)立本:总体发展战略凸显前瞻性。

由子说:“本立而道生”。“本”就是学校长远的发展战略,“道”就是达成学校长远发展战略的途径和方法,具体说,也就是计划。先立“本”,后选“道”。战略问题,既是全体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更是领导者要着重加以考虑的问题,它历来被称为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它的提出既要针对学校改革实际具有现实性,又要着眼学校未来发展体现前瞻性,这才是合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为此,我校经过反复慎重的思考和论证,提出了学校未来三年总的发展战略,它基本思想就是:“淡化竞争,倡导合作与发展。通过提升团队整体智能水平来持续改善每一个体教师素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具有以团队为基础的,以高效绩组织结构为特征的合作型学校。”(2)决策:各项发展目标要凸显科学性。

具体说,学校发展战略是由发展目标、实施步骤、行为准则组成的。其核心是发展目标。围绕着“创建合作型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制定“发展目标”呢?这一任务交由学校领导团队来讨论、研究和制定决策。他们合作的成果是:确立了“四个发展目标”,即领导团队发展、教师团队发展、学生团队发展、艺术化建设团队发展目标。在“四个发展目标”当中,大家一致认为,领导团队发展目标最为重要,是整个目标体系的根基。没有领导团队的进步与发展,整个学校发展的航船就会搁浅,就会贻误。我们确立的领导团队发展目标是:“潜心读书,丰厚教育素养,做一个明白教育规律的学习者——有领导能力;躬身实践,提升教育理念,做一个懂得务实教育的耕耘者——有领导精神;勤于笔耕,发掘教育内涵,做一个拥有教育思想的思考者——有领导素养;朴素宽容,向团队贡献智慧,做一个懂得合作的支持者——有领导风范。”围绕这个领导团队的发展目标,每一位成员制定了详细的三年个人进修计划。这个进修计划里包含四个部分:《读书学习计划》《校本研究计划》《撰写教学管理随笔计划》《职业修养行为准则》,每一个计划的具体内容都紧紧围绕团队发展目标展开。我们还注意了从细微处做起,从自己可以做到的目标做起,不贪大,不弃小,使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追求自我超越,让自己的职业人生道路在踏实稳健中渐进宽广。其他三个发展目标虽然立意角度不同,但都是围绕着战略目标而确立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遵循人发展过程的科学性。我们竭力杜绝那种孤立的漫无目的随意拼凑,竭力让我们的创造性劳动更有现实指导意义。(3)论证:年度发展目标凸显合理性。

学校未来三年的“四个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也属于宏观规划的范畴,它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年度目标”加以分解和落实。“年度目标”的制定,不仅同时要考虑把教育局的年度工作要点、基本精神渗透其中,而且还要体现校本思想,不能游离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之外。学校年度目标的出台,大致经历五个步骤:第一步,由校长主持,围绕三年发展目标,然后再结合教育局年度工作,提炼出本年度学校工作重点。第二步,由领导团队成员在认真学习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基础上,对照学校三年发展目标,讨论、补充和修正校长所提出的年度工作重点,并形成初稿。第三步,由教导、德育、总务三大部门的负责人,针对以上初稿进行分层落实,具体制定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要求有工作重点、有活动设计、有时间安排,切切实实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步,召开部门工作计划交流会。采取基于现场的决策,利用领导团队成员之间面对面地互动来纠正有可能出现的偏差,让集体的智慧来保证学校发展目标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计划的合理性。第五步,举行不同学科教师代表参加的学校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审议会,在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最后一次修订,贯彻于全校教师。

从学校战略规划的提出,到“四项发展目标”的确立,到年度工作重点的论证,再到各个部门计划的制定,我们自始至终地贯穿了“学习、思辨、参与”这一主线。可以这样说,从宏观到微观层层转化的过程,是实现“计划”为“战略”思想服务的过程;是凝聚团队智慧,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团队智能的过程;更是在学校发展的创智路上,将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的过程。

关注管理的细节

合理的计划制定,要关注管理的每个细节。“计划”是什么?就是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什么时间做,以怎样的形式去做,做的结果会如何。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细节精心筹划,合理分配时间,就形成了“计划”。有了这样的计划,不管事情怎么多,做起来都会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轻重有别。(1)自主性。自主性就是说学校工作重点确定了,各部门在落实时,留有充分的自主拓展空间,无论活动的设计和时间安排均可按照自己的思路有所创意地进行。(2)翔实性。这是部门计划的重中之重,是首要原则。“翔实性”原则地落实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重点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二是围绕评价标准精心设计活动计划,深入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做出精确安排。例如,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该怎样去落实呢?教导团队在制定计划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集体研制了“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它所包含的“职责管理”、“调研管理”、“质量监控管理”、“量化考核管理”到底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达到了学校现阶段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这个评价标准必须由学校结合自己实际来自行确定,是不可以引进“外援”的。因为不同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策略。教导团队在职责管理、调研管理、质量监控管理、量化考核管理的评价标准研制完成之后,教导主任才以此为据正式开始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他们采取“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所谓的“横向”思考就是每一项工作重点都要通过哪些活动去落实;所谓的“纵向”思考就是那些突出某项工作重点的活动,分别在哪几个月当中一步一步完成,具体到哪一个月中的哪一个时段去进行,做到统筹安排,最后以表格化的方法加以明确体现。(3)实用性。计划不是摆设,是用来实施的。我们的原则就是能做到的写进来,做不到的就不写进去。计划一旦出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只许调整不许取消。我们提倡,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在每个细节上合理分配时间,意在使领导团队成员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务实精神以及踏踏实实把细节做透的态度,这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做事品质。做事情应该像大树生长一样,从根系开始,这样才能理出头绪,使各项管理趋于合理化。否则,工作做不到细处,就无法对工作细节进行评价,那么整体工作也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因为根基不深,根须不密,很难建立起合理的制度。

规范化的管理思想

合理的计划制定,源于规范化的管理思想。计划有好有坏,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现状的一种清醒判断。其实学校管理是一种知识,是一种对人事现象的深刻认识,是一种有条理有系统的管理思考,是一种追求合理化的管理行为,所以我们更愿意将管理的“规范化”理解为管理的“合理化”,因为它更能符合于一所学校实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我们所追求的管理目标是:运用团队的智慧,不断影响和改善每一位领导成员、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品质,不遗余力地重视每一个教育教学管理细节的改进、改进、再改进。而细节改进的方向,就是不断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精致化的要求,向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办好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具有了这样一种管理理念,就决定了我校在管理行为的选择上必定要关注细节,向细节要质量。而细节的变化,更能体现管理观念与管理思想的更新与进步。“规范化”的管理过程

有效的反思计划,贯穿于“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目标系统,绝非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它依赖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断完善和年年月月周周日日改进的不断积累。我们理解的“可持续完善”就是不断探索,也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在琐碎的学校日常管理中洞悉出一个个微小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做到防微杜渐。因为“在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露面。”如果对这些小问题熟视无睹,任其滋长的话,终会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个障碍。因此,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持续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过程。这需要学校领导团队每一位成员有着良好的反思意识和改进习惯,而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也需要从计划抓起。周工作计划表里就单独列出一项“管理问题的反思与策略”。周工作例会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每人必须找出自己在日常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月例会,大家将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集中商讨解决的策略。学期末总结会,再将平日里整理出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对号入座,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案,提出新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相信:学校规范化的管理水平一定会伴随着我们整体反思能力的提高而得到同幅度的提升!

在不足一年的管理实践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管理才是规范化的管理?或许理论上的概念有很多,或许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不同诠释,但在细细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细细体味管理中的每一个“得”与“失”感受之后,我们是这样定义“它”的:缜密的思考,周密的计划,把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彻底做好,直到完成目标为止,而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做到了合乎实际,合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11.学校规范化管理应理清的问题

学生层面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教师层面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推进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课程改革为有效载体,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评价、招生、考试制度,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从教至今,结合这次学校规范化管理,中小学管理应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校长的作用

校长在学校里能起多大作用?怎样的校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培养,全面提升校长素质、提高学校管理能力。“校长是什么?首先应是懂教育的业内人士,而不该是见风驶舵的,政客。”接着,她从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谈到学校的现代管理,最后对学校的教师能够长期形成一股合力,齐心教学,总结出一条引起在座诸多校长兴趣盎然的经验:一个好校长,必须“以师为本”,让每个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

现在的小学教师工作量相当大,除了教学,还面临升学压力,由于长期加班而身心俱累。培养出有影响力的人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校长要让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以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舟共济。做校长的成功之处,就是不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除了基本教育经费外,还应给教师更多的福利。

教师的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学生教育方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常说,不能让学生成才,至少要让学生成人。好制度规范管理出好学校。如果走进一所学校,学习风气良好、教师敬业、学生勤奋,那一定是所好学校;相反,如果学生松松散散,打架斗殴,那一定是校长缺乏管理才能、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

规范课程管理,规范作息时间,规范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规范作业量。

学生是需要休息和活动,但是因此而占用的时间如何补回?学生的学习成绩怎么办?除了改善评价制度,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优化有效教学的效果是一种好办法。有效教学追求有限时间内的效益最大化,老师要在课前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仔细钻研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注重每节课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要关注学生测验的成绩,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认真分析成功的条件和缺失的原因,探讨改进的举措。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得轻松。

当然安全管理、校园管理、后勤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工作也很重要,学校的管理要全面兼顾,各方面协调发展,才有利于教育教学。

12.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三个体系

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我国在1992年正式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

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应用ISO9000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我们借鉴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建立起了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重大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思想观念。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2)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3)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4)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制、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5)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新入校的干部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能在短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6)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如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又如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既保障了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又保障了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密切了家校关系。(7)强化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原则、方法、步骤等,体现了检查的客观性。平时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加强了对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建立体系后申请认证,外部检查机构必须对学校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通过认证后每个学期来学校进行评审,若评审不合格,将被取消认证资格。这种外部驱动机制解决了“自己的刀不能削自己的把”的问题。既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又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

全员业绩考核体系

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没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们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TIP考核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

该体系与传统的考核制度相比,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1)用系统的方法使人与事复合。传统的考核管人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人事部门,管事的权力则分散于各学部领导身上,致使考核资讯相互脱节,学部和人事部门均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资讯,导致考核结果往往片面、主观。(2)用联系的方法使团队、个人、业绩成为整体。形成个人à团队à学校,紧紧围绕质量、效益的价值、利益导向,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3)用评价链贯通目标à过程à结果,保障目标的实现。(4)用工作行为的过程,职能素质、能力表现,业绩的统一,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增值、创值,使学校目标的可持续性提升更具保障。(5)用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6)用整合的思维,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考核的结果成为教职工奖金、升降、培训、评优、福利分配、去留的基本依据。(7)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并允许申诉复议。

13.学校管理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社会进步和国家强大需要创造性,新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转化为技术需要创造性,个人做复杂的工作也需要创造性,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努力去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创造性呢?我们认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创造性的最佳模式,因为我国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传统的注重记忆、讲解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创造性,而西方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具有神力,因为从现代科学理论去考察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它最符合自组织系统理论的科学原理。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这伟大的时代我国各级学校的教学都必须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既然如此,那么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改革教育教学环境为我们的教师采用这一模式提供充分条件。众所周知,教育教学环境指的是各种设施这种硬环境和学校管理这种软环境,而我们所说的改革教育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改革学校管理这种软环境。那么怎样的学校管理才最有利于我们的教师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呢?

学校管理的问题和限制

学校管理有四大问题要处理:教学问题、德育问题、后勤问题和校外联系问题。在这四大问题中,教学和德育问题是最重要的,它们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自然也就关系到探究式教学的落实,因为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而这种人才又是国家的希望所在。要解决好教学和德育问题首先是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教学和德育问题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下才能够解决。那么校长如何管理教师呢?在现行的体制下校长管理教师实际上是“三个有限”:(1)是思想有限,即教师的思想不自由;(2)是工作热情有限,即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高考转,记背、讲解和做题是他们的全部工作,没有创造性,教师原有的热情都被消溶掉了;(3)是活动有限,为了辅导学生做题和怕学生出事,整天要求老师在学校坐班,行动被限制住了。

这样的管理既限定了人的思想又限定了人的行动,没有自由,没有活动空间,哪来的热情,哪来的创造性!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教师哪有热情去实施探究式教学呢?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就必须采取人文的、自由的、灵活的管理,教师不坐班,可以自由讨论问题,教师的奖惩按规章制度来进行。爱、责任心、自由和创造性是教师的工作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方法

校长如何管理学生呢?传统的方式是校长要求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做到盯、跟、卡、压,一句话就是严管。这是一种他管不是自管的方式,是一种被动式管理,虽然这种管理在控制纪律上能取得效果,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这里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被推着走的,很显然这种管理不适合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要求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这种管理模式必须改变,必须实现由他管到自管的转变,要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那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首先,培养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关键。其次,要制定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最后,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这种教育又不是说教式的,换句话说,对学生的教育要寓于各种活动之中。只有对学生进行这样的管理才能使他们养成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于探究式教学。

以上讲的管理方式就是民主和自由的方式,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而要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就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这三个问题和上面讲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理念在学校领导者的头脑里,管理制度主要由学校领导来制定,而制度和管理方式又是在一定的权力关系和一定的权力结构下运作的,管理机构的设立实际上就是对一定权力关系和结构的确认。机构设立实际上只是搭了个框架,但这个框架的搭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保证学校的工作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正常运转。这是学校的总框架,没有这个总框架学校的工作就会没有头绪。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那么以后的戏就不好唱了。一个大的框架搭起来了,如果这个框架能保证公正和效率,那么这个框架就是个好框架。由此看来,学校要采用民主和自由的管理方式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创造条件,遇到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学校机构的设置问题。那么如何设置机构才有利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呢?

我国学校的机构通常是由学校校长、职工代表大会、教学处、政教处和总务处等组成,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凌驾于所有机构之上,校长掌握了决策权、人事权和财权,这样往往是校长个人说了算。实际上,这是一种集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采用不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取决于校长的认识。虽然校长领导下的其他机构和教师也可以向校长提出建议,但校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我们认为探究模式是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这样设置机构显然不能保证探究模式的充分运用。再从自组织系统理论来看,我们知道这种机构设置是违反科学原理的,设置的机构之间只能起线性作用,而且主要是校长作用于其他人,学校的开放度有限,学校系统处于有控制的平衡态,所以这样的学校不是自组织的系统。除此之外,校长还容易滥用权力。因此,对原有的机构必须进行调整。

校长的权力

既然校长的权力是关键性因素,那么要进行调整就应该对校长权力加以限制,而这种限制必须是使校长正确运用权力而不是没有权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正确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保证行政效率。我们的设想是学校设立议事会、校长和监督员。议事会由选举产生的教师(兼职)组成,三年一任,可以连选连任;人数必须是单数,议事会拥有决策权;议事会自选议事长一人,议事长负责召集会议讨论问题做出决策,一般事情由简单多数通过即可,重大事情必须由复杂多数(2/3以上)通过方可做出决定。

这样设置议事会有四点好处:(1)选举产生而不是由校长或上级领导任命,能保证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和决策的独立性;(2)单数能保证在投票时不会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3)重大事情由三分之二通过能保证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上不出现失误;(4)设立议事长能够保证有人召集会议且会议能按时连续召开。

校长由全体教师和部分职工代表共同选举产生,或者由上级领导提名交议事会批准任命,五年一任,可以连任;校长拥有任免各科室负责人的权力,有权聘请和辞退教师,但必须征得议事会的同意;拥有执行权,校长必须执行议事会的决议,如有异议,可以交回议事会重新表决,重新表决的决议不论重大与否都必须由2/3的多数才能通过,重新通过的决议校长必须执行;校长的任何决定都必须符合议事会的决议,校长和校长任命的各科室负人都必须接受议事会的质询,对不称职的各科室负责人议事会有权罢免,但校长有权否决,校长否决后的罢免案议事会必须重新通过。这样规定校长的权限有如下好处:(1)校长必须执行议事会的决议,这就保证做了决定的事情能够得到执行贯彻,多数人通过的决议一般都不会有大的错误,这是集体的智慧。但校长对决议有异议的有权退回议事会重新表决,这又进一步保证了决议的正确性。这样设定权限自然就能保证探究式教学的实行,因为探究式教学的好处多数人能够充分认识,只要议事会和校长一方有认识,探究式教学就不会受到冷落。(2)校长有权任免各科室负责人,这就能保证校长有充分的权力执行议事会的决议,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所以正确的决议一旦做出就不用担心它的落实。同理,探究式教学的决议一旦做出自然就能得到贯彻。校长有权聘请和辞退教师,这就保证校长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对教师是否贯彻决议进行有效监督。而校长对教师的录用和辞退要经过议事会的同意,这就能避免校长在录用和辞退教师的问题上滥用权力,从而能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3)校长有任期,能促进校长积极工作,做得好的能连任,能保证选拔出优秀的校长继续工作。

监督员由校长提名议事会决定,任期十年,可连任;监督员独立进行工作,不向校长报告工作,只向议事会报告工作;监督员负责监督议事会决议的落实,监督校长和各科室负责人执行议事会决议的情况,定期向议事会报告决议落实情况;监督员有权向议事会提出弹劾动议。设立监督员主要的目的是监督校长的工作,从而保证校长正确运用权力。这样,就能保证决议的认真执行,这样自然也就能保证探究式教学的落实。

议事会、校长和监督员各自行使自己的职权,这是一种分权,分权能理顺各自的权力关系,职责之内的事自己必须出色完成,职权到人,责任也就自然到人。但又不只是分权,还有制衡,有了制衡就能保证各机构正确行使权力和避免滥用权力,从而能保证公平与正义。我们设立的学校机构框架是能保证公正与效率的,它是一个好框架。在这样的机构框架下,探究式教学自然能够很好地开展。从决策上看,议事会能快速通过敦促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议案,因为集体的智慧能判断出探究式教学的神力。从执行上看,决议通过后校长必须实施和落实,否则监督员将监督执行情况,直至弹劾。我们知道,实施探究式教学从管理的角度看大问题不会出在决策和监督而是在于执行,换句话说,大问题不会出在议事会和监督员,而在于校长及其管下的各科室。我们这样分权和制衡,一方面给予校长执行决策的充分权力,另一方面又对其运用权力进行监督,这样就能保证学校权力的正确行使,从而能保证探究式教学的真正落实。

14.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问题的提出

现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给我们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部分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违反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1)重物质,轻精神。

许多校长,一起谈论学校的改革、学校的发展等话题。多是关于学校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规划…我们学校已经完成了示范校的建设,建起了XX楼XX馆XX场;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设备更新,电脑全联网,多媒体进教室,手提电脑每个教师一台;我们的学校准备进行二次扩建……问其原因。多数人言要给后代留下点什么。再问其学校扩建以后呢,人们往往是把话岔开了……前段时间报纸上有一则消息,说是某地区的一个普通中学正准备征地五千亩,要把一个普通校建设成在当地为一流的学校。读完令人吓一跳。据说那个地区人多地少,不知道一个中学占地五千亩要干什么,有那个必要吗?一流的标准是什么?有了一流的面积,上了一流的设备,就一定是一流的学校吗?深受世人尊敬的蔡元培、张伯苓、陶行之等老一辈教育家,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名校的历史、名校的文化、名校的精神!

在学校建设中,重要的应是学校文化建设。而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容易出现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我们常见一些名校征地扩建起高楼、装修设备超一流,却忽视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其结果是有形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加强,而这名校经多年历史积淀的优良文化传统却淡化了。在现今各校争创“名牌”的大比拼中,总感觉我们失去了些什么。(2)重上天,轻入地。

无论做什么事,都给自己找个理由,这对于我们是习惯的,特别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都不习惯去做的,因为那样有违古训。孔老夫子也说过,“述而不作”。不知是否有意为之,老夫子教导我们很多的,我们都没有记住,偏偏“记住”了这一条。不,严格来讲我们也只是“记住”了此条的后半条。我们近代的教育理论,空对空的理论争论的多,实际论证的少;要么学苏联,要么学美国,没有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究其原因,真正的教育实践家太少了。

现在的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其一,片面苛求理论依据,忽视实际现象分析;其二,单纯追求理论的完备,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三,炒作改革舆论宣传,缩水改革实践过程;其四,实际论证很不充分,夸大结果无病呻吟。

在教学改革中,重纯理论的争论,轻实践层面的操作。在教研管理中,以理论理过多,以事论理过少。结论的正确性应该是以客观的事实和严谨的论证为依托的,而在具体教研教改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宏伟的蓝图,周密的计划,肤浅的实践,干瘪的过程,华丽的总结,“三天耕耘不足,竟然开花结果”。甚至在个别研究中出现杜撰案例、虚构数字、夸大结果的现象,其结果是“实践不入地,理论难上天”。我们以前教改的失败也有此因吧。(3)重教学,轻教育。

也可能是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吧,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了。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其一,我们应该明白的,单纯的抓教学是抓不上去的,正如专家所言,离开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二,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一样。其三,圣人早就说过,“君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却常常忘却了先人的教导。

现在大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伤害他人(或他物)的事件,好多人都把眼光盯在了大学的管理上,其实这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恶果。中学阶段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品德习惯的教育,对学生只要考试分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全由学校和家长大包大揽。学生进入了大学,中学阶段紧张的学习结束,但同时也失去了学校和家长全方位的“护理”,造成学生独自面对生活无所适从,很多的学生无法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合常理,甚至是自伤自残以及伤害他人或他物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因我们培养的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的;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4)重眼前,轻发展。

目光短浅、杀鸡取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驱动造成的。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害的,特别是不利于企业的持久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学校教育特有的公益性是与功利性相左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可见,伟人的教导是高瞻远瞩的,也是寓意深刻的。

现在学校的管理中,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时,存在着众多的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规模和效益,而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但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5)重使用,轻培养。

我们经常见到报刊中的招聘启事,一些学校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专家加盟。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名师专家的引领的作用,但本校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的使用和培养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