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激趣,提高幼儿语言素养:浦东新区唐镇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成果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10:54:06

点击下载

作者:奚洁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故事激趣,提高幼儿语言素养:浦东新区唐镇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成果集

故事激趣,提高幼儿语言素养:浦东新区唐镇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成果集试读:

理论前沿·课题引领

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组组长:奚洁

浦东新区唐镇幼儿园成立于1983年8月,是一所农村一级幼儿园。办园伊始,在“团结·自信·共赢”的校园氛围中,幼儿园形成了“抓基础,展自我,促幼儿、教师、家长共成长”的办园理念,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尤其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旨在通过教育科研推进幼儿园改革,创建幼儿园特色。为此,2007年初至2010年底,幼儿园组织实施了区级课题“幼儿语言素养的培养与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获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成果。2011年初,在前一项研究课题结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作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特色建设、引领幼儿园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同年被批准为教育科研一般项目课题。一、问题提出(一)概念界定

1.故事

故事是一种真实的或者虚构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较适合于口头讲述,通俗易懂。幼儿故事篇幅简短精巧,情节曲折有趣,语言生动形象,便于幼儿接受,为幼儿所喜爱。

2.故事活动

故事活动是幼儿通过听、说、表演等方式对故事进行欣赏、理解、讲述和表达、表现的一种活动。

3.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

这是指创设故事活动的环境,提供适宜幼儿学习的故事内容,运用多种有效的指导方法,幼儿通过听、说、表演等方式对故事进行欣赏、理解、讲述和表达、表现的一种活动。(二)研究依据

1.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符合《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精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在语言领域强调“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故事中有生动、优美的语言,有变化无穷的情节内容,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欣赏、模仿、学讲、学演、创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自己敢讲、肯讲,愿表演的能力。

2.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符合幼儿语言素养发展的需要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健全与发展,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想象和思维能力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符合幼儿语言素养发展的实际,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3.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符合幼儿园发展的实际

随着我园新一轮规划的制定和推进,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是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幼儿园曾围绕幼儿语言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如“指导农村幼儿主动获取语言信息,提高表达能力的研究”“幼儿语言素养的培养与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研究经验,促进了幼儿语言素养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我园的办园特色。因此,我们提出“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是以往工作的深化和延续,也是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深入与发展。(三)研究现状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国内一些幼儿园对故事活动的某一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如:孙璐的“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活动研究”展现了当前幼儿园故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李艳的“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的探索研究”从故事活动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故事创编活动有效开展的一系列建议;福建师范大学胡新平2001年硕士论文《儿童文学教育价值初探》、河南大学白静2007年硕士论文《论童话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等反映了对幼儿故事活动不同角度的认识、教师讲故事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幼儿创编故事的特点、幼儿故事教学的研究、关于故事教育价值探讨等。

但从整体上特别从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实践层面看,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成熟的操作经验。这些问题和不足,亟须人们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因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他人研究、思考、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性思考和合理规划,组织广泛深入的实践活动,探索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一般规律,揭示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整体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和故事水平。二、研究状况(一)研究目标

1.实践目标

通过故事活动,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促进其故事聆听、故事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创编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的品德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和故事水平。

2.理论目标

通过故事研究活动,界定故事活动的含义,归纳故事活动的特征,揭示开展故事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策略,探索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一般规律。(二)研究组织

组建研究队伍,形成研究网络,保证研究实施。(1)园长是课题研究网络的领导,承担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的审核。(2)课题组是实践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负责课题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设计和课题研究操作实施指导。(3)教研组协助课题组,组织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4)各年级组根据课题组的指导,带领教师具体进行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法和经验总结法。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是:计划—实施—观察—调整。研究过程中,先拟定第一步行动计划方案,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思考、意义分析、目标定位、内容构建、途径选择、策略制定、方法确定和操作步骤设计。然后依据计划方案开展幼儿园故事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进行及时了解和考察,对有关情况和出现问题作“认真记录”,并及时积极反馈。最后对考察结果和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思考,找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修改完善实施计划,调整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策略、方法和操作步骤,然后开始第二循环。这样,通过多次循环往复、使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更科学,更合理,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

案例法:主要用于教师在开展故事活动过程中,抓住一些典型的事例,通过分析研讨,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经验总结法:在开展故事活动过程中,通过以专题形式的分析和总结,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故事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其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故事活动提供借鉴。(四)研究过程

1.启动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1)成立课题组,分配研究任务,明确研究方向。(2)建立情报组,收集、分析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3)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厘清课题研究思路。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4年6月)(1)理论研究

研究故事活动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一般过程和影响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主客观因素。(2)实践研究

研究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形式、策略、成效评价和园本课程的开发,积累相关资料。(3)阶段成果总结

• 编辑《幼儿故事活动》的方案选集

• 编辑《幼儿故事活动》的案例选集

• 编辑《幼儿故事活动》的园本教材

• 编辑《幼儿故事活动》的经验选集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1)整理研究资料,列出研究提纲,撰写总结报告。(2)聘请专家学者,组织专题研讨,鉴定研究成果。(3)汇总研讨意见,修改研究成果,编辑成果总集。三、研究实施(一)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目标

结合《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要求,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特点,制定幼儿故事活动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故事活动,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促进其故事聆听、故事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创编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的品德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和故事水平。

2.阶段目标(1)小班:

• 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语言美

• 愿意用清楚、响亮的声音讲述故事

• 愿意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故事

• 学习仿编故事的片段(2)中班:

• 喜欢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 能较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

• 学习运用动作、表情和不同的语言色彩表现不同的角色

• 能根据线索学习创编故事(3)大班:

•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故事的思想和情感脉络

• 能用不同的语言色彩,完整、连贯、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 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故事的情节与内容,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 尝试较合理的仿编和创编故事(二)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途径

1.集体故事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班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集体故事活动,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讲授(包括介绍、解释、演示、表演等)和引导把故事内容传递给幼儿的教学行为。

集体故事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主要形式之一。开展集体故事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表现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也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和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以下的大班故事活动“小熊拔牙”。

活动一开始教师先出示可爱的玩具小熊,吸引幼儿注意力,然后以逐幅出示挂图的形式讲故事,并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时,特意强调“白白的牙齿”和“黑黑的蛀牙”。不少幼儿发出自己的一些感慨。

蕾蕾一脸羡慕地说:“哇,小熊的牙齿好白哦!”

云云表示惊讶:“这儿怎么这么黑啊?看,有蛀牙虫了。”

教师见机立刻引导说:“有了蛀牙,会怎样?”

雯雯一本正经地表示:“牙齿肯定要痛的。”

听了她的回答,有些孩子窃窃私语起来:“牙齿痛起来很疼的。”“我也痛过的,妈妈后来带我去医院补过的。”

看着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的样子,教师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小熊蛀牙时的表现:“当小熊牙齿痛的时候,它可能会说什么?它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

涛涛皱着眉,装出很痛苦的样子说:“小熊会说‘唉哟,痛死我了’。”

轩轩大声说:“老师,我牙痛的时候,会用手捂住嘴巴。”

菲菲表示异议:“不是捂住嘴巴,是捂在痛的地方。”

茜茜难为情地说:“很痛的时候我会哇啦哇啦大哭。”

很多小朋友开始用各种表情、声音和动作表现出牙痛的样子。

又如以下的小班故事活动“鼠宝宝做客”。

当教师捧出一本精美的大图书,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鼠宝宝去谁家做客了?”大家异口同声都说到奶奶家做客。“鼠宝宝来做客奶奶开心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欣欣笑眯眯地说:“鼠奶奶很开心,因为奶奶一直在笑。”“你真棒,说得真好。”欣欣是班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对于欣欣完整的表达,教师及时给予了表扬,欣欣也表现得自信满满,为其他孩子进行完整表述做了表率。“奶奶看见鼠宝宝来做客真开心,她要好好招待鼠宝宝呢,我们来看看奶奶是怎么样招待鼠宝宝的吧。”

琳琳简单地回答:“拿了花生。”

杰杰说:“奶奶拿了饼干给鼠宝宝吃。”教师也立刻表扬小杰说的真完整。

小雅说:“有花生、饼干、牛奶。”

教师摇摇头说:“你没有把话说完整,鼠宝宝有点不高兴了呢。”“奶奶拿了花生、饼干、牛奶给鼠宝宝吃。”对于小雅的回答,教师给予了鼓掌表扬,其他幼儿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小雅自己也显得格外高兴与自信。“鼠宝宝觉得这些食物味道怎么样呢?”

悦悦说:“花生很香。”

子旭说:“饼干真甜。”“谁还能来说一说?”

晨晨说:“鼠宝宝说花生真香、饼干真甜。”“那你觉得牛奶怎么样呢?”“牛奶真香。”教师给了晨晨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得真清楚。”

在以上两个集体故事活动中,教师循循善诱,在每幅图出示之前设疑,激发幼儿了解下一幅画内容的欲望。教师通过围绕主要情节进行关键性提问,如“故事中有谁?他们说了什么话?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启发带动幼儿模仿故事中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使之情绪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集体故事活动,孩子们不仅积累了词汇,学会用简单的句式回答问题,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自信。

2.个别化故事活动

个别化活动,或称个体化学习,是相对于班组学习的概念产生的,其内涵可以包括非班组学习的、没有教师面授的所有学习活动。

个别化故事活动,是相对于集体故事活动而言的,可以让孩子更自主、更专注、更有兴趣地参加小范围的故事活动。通过个别化故事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现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平等意识,创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及自律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以下的大班故事活动“小熊请客”。

个别化故事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结伴协商故事角色。大家各自选择了各种小动物,就是没人选择狐狸这个角色,这样就没办法表演故事了。怎么办呢?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其实,能将狐狸的角色演好的小朋友很了不起的。”在教师的鼓励下,佳佳慢慢站了起来:“老师,我来表演狐狸吧。”“你敢于挑战狐狸的角色,真棒。”佳佳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亮光。接着便有其他小朋友也开始选择狐狸这个角色。

表演结束后,慧慧忍不住说:“我觉得狐狸的声音不是这样的,刘佳佳你的声音很温柔,狐狸应该是狡猾的。”佳佳不服气:“那你来扮演狐狸试试看!”当慧慧用细细的慢吞吞的声音表现狐狸的狡猾,再加上狡猾的眼神,小朋友们忍不住拍手叫好。

婷婷说:“狐狸敲门的时候应该凶一点,小动物们要围在一起商量赶走狐狸的办法。”浩浩也发表着自己的建议:“其实小熊的声音要粗粗的。”夏嫣也鼓起了勇气:“狐狸来到小熊家的时候,我觉得你们表演得不好,都在笑。”

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表演。

又如以下的中班故事活动“三只蝴蝶”。

一组幼儿在故事表演区域观看《三只蝴蝶》的视频。在播放到突然下起大雨时,画外音提问:“突然下起了大雨,三只蝴蝶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快点去躲雨呀!”

故事情节继续发展,红、黄、白三朵花都拒绝了三只蝴蝶的避雨请求后,故事随之戛然而止。画外音提问:“现在三只蝴蝶该怎么办呢?它们会向其他朋友求助吗?结果会怎样?”

听到画外音的提示后,孩子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彤彤指着大树说:“雨越下越大,三只蝴蝶一起飞到大树底下避雨了吧。”

凯凯:“你们看,河里有荷花,我猜三只蝴蝶会到荷叶伞下面躲雨的!”

凡凡撇了撇嘴:“三只蝴蝶就是喜欢红花、黄花和白花,它们不喜欢在别的地方躲雨。最后它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结果三只蝴蝶都死了。”

娜娜握紧了双手,满脸的不舍:“为什么要让它们死掉啊,死了多可怜……快点想办法帮它们躲雨呀……”

凡凡又自言自语地说:“三只蝴蝶真傻,下这么大雨了还不会想办法避雨。雨那么大,不避雨当然会死掉……还是避雨比较重要!三只蝴蝶可以分开到三朵花下面避雨啊,白蝴蝶躲在白花下面,红蝴蝶躲在红花下面,黄蝴蝶躲在黄花下面,这样不就好了……”

听到这话,彤彤立刻站起来说:“这个办法好,我们就这样来表演吧。你们三个扮红花、黄花、白花,我们三个扮三只蝴蝶……”在彤彤的主动建议下,孩子们纷纷戴上头饰,开始投入到故事表演中去。

进入中、大班后,幼儿变得更有想法,更有主见。在个别化故事活动中,幼儿的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故事活动中。在没有教师过多指导和组织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教师为其准备的各种故事活动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体验、感知、表达表现。通过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发表观点,在之后的表演中加以道具、动作,再配上“标志性”的声音、表情,使幼儿对角色的形象特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想象与表演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个别化故事活动,推动了幼儿学习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进一步发展。

3.“故事节”活动

幼儿园“故事节”活动是为幼儿搭建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平台的大活动。我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式“故事节”活动,一般以儿童剧欣赏、表演屋、故事墙、旋转舞台、小小故事大王作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幼儿参与“故事节”活动,培养其乐于倾听、喜欢表达、敢于表现及大胆想象等多种能力,并让幼儿在这个语言环境内得到积极应答。

例如,2013学年第二学期“你我‘马’上乐开怀”故事节活动中的儿童剧院欣赏。

儿童剧欣赏是故事节活动之一,每次我们都会邀请专业的儿童剧演出团队为孩子们做表演,这次的节目是《菜园里真热闹》,地点还是安排在多功能厅。

演出开始前,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陆陆续续来到大厅,大厅里越来越热闹,耳边就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演出时间到了,音乐声渐渐响起,剧中人物出现在舞台中央,大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Hello,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青菜姐姐!”身着逼真形象的青菜服装的姐姐出现在小朋友面前。孩子们热烈地回应:“青菜姐姐好!青菜姐姐好!”

随着剧情的展开,蔬菜人物也越来越多了,番茄妹妹,茄子哥哥和胡萝卜弟弟都一一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都观看得津津有味,连平时最爱调皮捣蛋的双胞胎弟弟小宝也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儿童剧。翔翔坐在小宝身旁的座位,边看边忍不住要和小宝交流:“小宝,你看你看,青菜姐姐遇到危险了,大青虫要去吃青菜姐姐了……”边说边用手去拽小宝。

还没等翔翔说完呢,小宝一手甩开了翔翔的手,没有搭理他。可是翔翔依旧要去拉小宝的手,一边说:“哎呀……大青虫抓到青菜姐姐了……”

这时小宝生气地转过身对翔翔说:“不要跟我说话呀!你自己看呀!讨厌!”

站在一旁的龚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轻轻地对张老师说:“你看小宝,平时活动时自己老是会和边上的小朋友讲话影响别人的,现在倒是认真得很,还责怪别人去烦他呢。”

正说着,南瓜爷爷邀请台下的小朋友上台互动表演:“菜园的害虫太多啦,谁愿意来帮帮我们消灭害虫啊!”只见无数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嘴里还着急地大声说:“我愿意!我愿意!”“我来我来!”原本胆小内向的双胞胎哥哥大宝这时竟也破天荒地举起了小手,还对龚老师说:“老师,我也想去……”看到大宝萌发了这么强的参与表演的欲望,龚老师牵起大宝的手,用坚定又温柔的口吻对他说:“去吧,大宝!”大宝和其他几位小朋友一起在舞台上帮助南瓜爷爷消灭害虫,脸上洋溢着快乐而又满足的笑容……“故事节”活动需要参与者具有极大的热情,这就需要园方或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或环境,让其身临其境,大胆表述自己的意愿。案例中的儿童剧欣赏正是一个能够满足幼儿需求的良好渠道之一。在活动中,幼儿充分享受着故事中生动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比平时更专注于倾听,也更乐于表达,参与。正是基于“故事节”活动的生动性及参与性,使之成为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和表达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三)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形式

1.故事倾听

倾听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活动中,依靠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达到认知理解的过程。故事倾听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依靠听觉器官,接受故事信息,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故事倾听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故事细节,掌握故事脉络,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如下面的“桃树下的小白兔”故事倾听活动案例。(《桃树下的小白兔》是一篇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的文学作品,故事本身比较有想象力,能给予幼儿许多故事外的延伸想象。)

故事欣赏环节中,教师在幼儿倾听故事前,设计了几个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要把这些花瓣装在信封里呢?”“这些花瓣可以给它的动物朋友做什么用呢?”安安马上接着说:“小白兔是要保存这些花瓣,平时闻闻香味挺舒服的。”安欣有点不同意:“我觉得这是要寄给它的小兔朋友当作生日礼物啊。”昊昊也不甘示弱:“花瓣也可以放在一起往上撒开来,这样是很漂亮的。”“哇,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那小白兔收集的这些花瓣到底是准备干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这时,孩子们显得分外安静,听得非常认真。听第二遍时,当教师问:“小动物们收到‘花瓣’时心情怎样?会怎么说?”亦然一下子举起了小手:“小动物们肯定要感谢小白兔的,会说谢谢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旁边的瑶瑶也表示赞同:“小动物们会围在一起唱歌跳舞,感觉很开心。”“好东西一起分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根据已有的经验表达着故事中小动物内心的感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吧!”于是教师让幼儿再次倾听故事中的对话,在掌握故事细节的同时反复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在这个培养幼儿倾听性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在故事倾听前的提问是促使幼儿认真倾听的动力,而再次倾听对话,则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不断体验品味。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故事表述

表述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活动中,凭借语言,反映事件、事物、事理、情感的行为或过程。故事表述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运用语言,能够完整、清晰、正确、连贯地介绍故事信息、反映故事内容。学会故事表述能提升幼儿的口语能力,增强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

如下面的“胖熊吹气球”故事表述活动案例。(《胖熊吹气球》故事情节简单且具有画面性,故事角色分明,很适合小班幼儿学讲故事。)

当孩子们为小猪最后得到了气球而愉悦时,教师问道:“那小熊自己没有气球了,可它也想玩,该怎么办呢?”这时候,萱萱说:“去菜场买一个送给小熊。”(看来他们有在菜场买气球的经验)航航轻轻说道:“能不能把碎掉的气球再补一下呀。”旁边的几名幼儿马上表示反对:“气球碎掉了是不能补的,补了也要漏气的。”“碎掉一点点可以补的,碎掉很多就不能补了。”“啊,不是的不是的,这是气球,不是衣服,碎掉了就不能再补啦!我妈妈早给我说过了!”孩子们争论了一会儿,的确觉得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于是,教师又问:“你们都觉得这些方法不合适,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小熊也能玩到气球呢?”孩子们开始转换思路。涵涵说:“我觉得可以让小猪把蓝色的气球给小熊玩,因为是小猪先吹破气球的。”有幼儿表示不同意:“那小猪也没有气球玩了呀,小猪也会不开心的。”教师马上接着说:“是呀,这样小猪就会玩不到气球了,那还有什么能让小动物们都觉得开心的好办法么?”斐斐似乎一下子想到了好办法,用力举起了小手:“对了对了,可以让小动物们和小熊一起轮流玩气球,小熊和小动物们就都能玩到气球了。”好几个幼儿都表示同意:“大家一起玩是件很开心的事。”

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们在后面学讲故事的时候,再也不会因为小熊自己没有了气球而显得难受,而是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那种助人为乐的愉悦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个活动中的交流讨论恰恰是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故事的良好途径。有了对故事角色这样的情感认识,不仅能提高幼儿故事表述的积极性,锻炼其语言能力,同时也能让故事活动的价值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3.故事表演

表演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活动中,凭借动作、语言、表情,演示事件、事物、事理、情感的过程。故事表演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能够凭借动作、语言、表情,生动、形象、完整地演绎故事信息、反映故事内容。学会故事表演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体验故事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并且获得自信。

如下面的“老鼠嫁女儿”故事表演活动案例。(《老鼠嫁女儿》这则寓言以老鼠爸爸给女儿选女婿为线索,逐一展现了相互制约的种种事物,故事语言整齐,有句式重复,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表演活动。)

到了故事表演环节,露露说:“我们没有抬花轿的东西啊!怎么抬呢?”孩子们似乎碰到了困难。于是教师引导说:“那能不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抬轿子呢?”昊昊马上开始身体力行,他拉住身边的安安说:“我们两个人来试试吧。”可试了几次两人都有些站不稳,坐轿的人老是掉下来。“老师,我们的手抓不住他的身体呀,怎么弄啊!”“哦,老师和你们一起试试吧。”于是教师示范了自己小时候玩抬花轿的方法:两个人手腕抓手腕做成花轿,另一个人骑上,手臂搂住抬轿人的脖子。昊昊尝试后表示满意:“这样稳了很多。”于是他们就开始采取这种抬花轿的方法。接下来的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摸索出很多用身体生动表演的方法,通过协调的肢体语言获得了艺术体验。念念说:“我先蹲着,再慢慢地站起来就像太阳了。”晨晨说:“我从你后边钻过去就像打洞的老鼠了。”彬彬说:“我快点转着身体上场就是龙卷风了。”……聪明的安安又提出了问题:“没有乐队怎么办呀?上哪里去找音乐呢?”彬彬马上想到了:“找磁带和录音机,我家就是这样的。”“太麻烦了,不好找。”教师再次鼓励道:“你们再想想,一定有办法。”“有了有了,这儿有乐器,我们自己组成乐队就行了。”于是,几个孩子分别拿起了沙球、铃鼓、双响筒,还按照节奏练习了一遍,就这样前边抬着新娘,后边乐队伴奏,老鼠女儿出嫁了。

可以这样说,故事表演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学习表演的过程,它更多的是让幼儿在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中增强自信心、增加表演力、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就如在这个故事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乐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现象,讨论出用身体动作弥补道具的不足,并组建了小乐队,为老鼠女儿出嫁伴奏,使故事表演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故事创编

创编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遵循一定的原理、规则或程序,发挥自身的想象和才智,编出或做成某些新事物的过程。故事创编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借助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创编具有相对完整结构和较为生动情节的故事。学会故事创编能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促使幼儿拓展思维,进一步发挥想象。

如下面的“彩色牛奶”故事创编活动案例。

[“彩色牛奶”是中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既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联系(蔬菜的颜色特征),又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喝了彩色牛奶就会变)。]

在故事创编部分,为了激发幼儿的创编欲望,教师先引导幼儿想象:“什么动物吃了什么颜色的蔬菜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桐桐犹豫了一下,首先举起了小手说:“小花鹿给奶牛吃了紫紫的茄子,就挤出了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就变成了一只小紫鹿。”“哇,说得真棒呀!”教师马上进行了表扬。乐乐也自信地举起了小手:“小黑猫给奶牛吃了红红的辣椒,就挤出了红红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就变成了小红猫。”乐乐的回答获得了很多的掌声……当孩子们正沉静在有趣的故事创编过程中时,教师及时进行了追问:“除了喂蔬菜,我们还可以给奶牛喂些什么,让它继续成为一头神奇的奶牛呢?”教师的提问一下子帮助幼儿打开了思路。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希希说:“我给奶牛吃黄黄的香蕉,挤出的牛奶给小白狗喝,小白狗就能变成小黄狗。”连平时不大举手的俊俊也开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给奶牛喝绿色的饮料,挤出的牛奶给小羊喝,小羊就变成了小绿羊,可以剪绿羊毛啦。”孩子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

创造潜能是每个大脑健全的幼儿都具备的,但要使这种潜能变成一种创造能力,关键问题是要引导、激发拓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这个故事新奇而有趣,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四)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策略

1.目标引领策略

所谓目标引领,就是个体在预定目标的指引下为之主动付出努力而获得提高。

所谓目标引领策略,就是在开展故事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锁定适切的目标,并围绕此目标设计故事活动,最终能够有效取得活动效果的一种策略。在开展故事活动中的目标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整体目标的引领。我园的整体目标是通过故事活动,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促进其故事聆听、故事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创编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的品德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和故事水平。在这个整体目标的引领下,我们首先确立了幼儿故事活动的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儿童生活故事,不断丰富和优化故事活动的内容。其次,确立了故事活动的两种形式:专门的故事活动和渗透的故事活动。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小、中、大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故事活动来实现整体目标。

其二,局部目标的引领。局部目标也就是每个故事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紧紧围绕整体目标。局部目标的引领体现在:一是以局部目标引领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个故事活动开展前,教师根据预设的目标,设计故事活动的方案。二是以局部目标引领活动的实践,在故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局部目标引领着各个环节的提问设计、互动回应和小结提升。三是局部目标引领过程的反思,在活动开展后,教师根据制定的目标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2.循序渐进策略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所谓循序渐进策略,就是指在开展故事活动的过程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按照一定的次序,逐渐深入的一种策略。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中的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活动目标设计的循序渐进。在具体的故事活动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设计目标。例如大班故事表演活动“三只小猪”,第一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为:(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第二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为:(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复述故事;(2)分角色表演故事,注意语气表情等方面的练习。第三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为:(1)能根据作品主题和情节加以想象,能较有创造性地表演;(2)尝试自信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角色性格特征。这三次活动的目标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其二,活动组织的循序渐进。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感知故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创设与故事内容相呼应的情境或制作相对应的教玩具,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激活幼儿的经验与思维,引发幼儿欣赏故事的愿望。第二步是有效互动,理解故事。本环节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展开,注重有效提问,师幼互动,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参与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了解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特点,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第三步是开展实践,巩固故事。这部分是整个故事活动的最后一环节,通过故事创编和故事表演,目的是帮助幼儿巩固故事,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和自主表达。

3.互动发展策略

所谓互动发展,就是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从而共同实现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所谓互动发展策略,就是在开展故事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中的互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在故事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运用场景、音乐烘托引发幼儿与故事情境互动之外,我们还关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直接互动。通过教师的预设提问、有效回应、肢体表情的诠释等,帮助幼儿在老师的鼓励和推动中深入故事,理解故事。这种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幼儿在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提问策略,需要不断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法,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故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感知和理解故事中获得发展。

其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在故事活动的开展中,每个孩子由于喜好、个性、理解能力的不同,会对同一个故事画面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在我们的活动中预留给孩子很多与同伴交流、分享甚至相互质疑的空间,鼓励在此之中形成的有益的生生互动。

4.表扬鼓励策略

所谓表扬鼓励,就是勉励、赞扬、赞美。这是一种正面强化的方法,恰当使用能增加幼儿自信,促使幼儿进步。

所谓鼓励表扬策略,就是在故事活动开展过程中,运用鼓励、表扬等积极手段,对幼儿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作出肯定和赞许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焕发更大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策略。在开展故事活动中的鼓励表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表扬鼓励对象的选择性。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对榜样及其先进的事迹或行为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而且会在事迹的学习中去模仿。因此,教师应选准表扬鼓励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幼儿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表扬应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有经常获得表扬的机会。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样幼儿便会从教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增强幼儿对故事活动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幼儿的故事水平。

其二,表扬鼓励方法的多样性。表扬是对幼儿好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其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幼儿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它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是调动幼儿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表扬方法要多样,不局限于口头表扬,还可以是充满希望的眼神、支持性的点头、鼓励的微笑、热烈的拥抱、温柔的亲吻等,都会传递出尊重、信任和激励。表扬不局限于班上,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表扬。如,我园每年都会举办“故事节”,其中的“小青蛙故事赛”“故事表演赛”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展示故事才能的机会,得到同伴和老师的掌声。

5.实践操作策略

实践操作,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

所谓实践操作策略,就是在故事活动中进行持之以恒练习实践的策略。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中的实践操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师组织式的实践。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故事作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故事活动。特别是故事活动中的重难点,教师更应创设情境化的故事场景,从有效的提问设计入手,引导幼儿探究故事,理解故事。

其二,幼儿自我式的实践。教师为幼儿创造能够进行自我实践的条件,幼儿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践。如在教室、专有活动室、走廊等地方创设小舞台、小喇叭广播等,布置木偶、纸偶、头饰、音乐(故事)磁带以及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境的氛围中,表述故事,创编故事,表演故事。(五)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的评价

我们通过建立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内容、明确评价形式、制定评价方法、组织评价队伍等五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以故事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故事水平”的结果进行了认真而全面的评价。

1.评价的目标

幼儿故事水平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建构、实施、幼儿的故事水平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评价是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幼儿故事活动的始终,其主要目的在于监控幼儿故事能力发展的过程,并对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进行有效的反馈,发现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幼儿故事能力发展的效率和成果。因此,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幼儿故事水平的重要内容。在开展故事活动的过程中,我园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幼儿故事水平的评价体系。

2.评价的内容

评价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故事活动内容的评价、故事活动组织的评价和故事活动作用的评价。(1)故事活动内容的评价。故事活动内容的评价主要由活动实施的教师对实施的活动进行的评定,是在故事活动实施之前进行的,主要包括活动的目标是否明确、清楚;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活动过程设计是否结构清楚、环节衔接自然,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表1-1 故事活动内容评价(2)故事活动组织的评价。园本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定。我园在评价过程中,按评价要点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对园本课程的有效落实。

表1-2 故事活动组织评价(3)故事活动作用的评价。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评价以幼儿为评价主体,主要对幼儿在开展故事活动过程中,故事倾听能力、故事表述能力、故事表演能力和故事创编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故事能力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促进幼儿故事能力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幼儿故事能力提升。

表1-3 大班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评价表

表1-4 中班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评价表

表1-5 小班幼儿故事能力发展评价表

3.评价的形式

对幼儿故事水平的评价不仅是对幼儿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是对整个故事活动学习过程的评价。因而,对幼儿故事活动的评价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具体包括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形式的有机结合,能促使幼儿园从整体上把握幼儿故事学习的全过程,克服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或只注意目标、过程而忽视结果的现象。(1)过程性评价。幼儿园开展故事活动比一般的教学活动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性,更注重孩子在故事活动中如何提高自己故事倾听、故事表述、故事表演和故事创编能力。因此,故事活动的评价更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故事能力发展的评价。孩子的学习过程,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变化,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这种变化或问题给予孩子即时的评价和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孩子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孩子故事水平的发展。

我们以观察为主要手段,将幼儿在活动中呈现的行为作为一手资料进行统计,用各种途径积累评价信息,依据评估表作出科学、合理、客观的判断,再不断地调整汇总进行完善,最终使评价达到预期效果。(2)终结性评价。我们在每个学期中与每个学期末,对倾听、表述、表演、创编四个方面相应的等级指标分值进行打分,对班中的每个孩子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不同形式的故事活动的开展,我们辅之以终结性评价来分析和评价活动目标和整体效果,旨在调整教育目标和调控教育过程,优化主题内容与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4.评价的方法

幼儿故事活动的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应符合开展故事活动的要求,符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并已于教师日常所掌握和运用。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在明确了开展故事活动评价的目的和开展故事活动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后,我们采用观察法、活动法和谈话法进行评价。(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性地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下,对幼儿的故事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过程性观察,将幼儿在故事活动中的表现加以记录,为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收集实证资料,方便对幼儿在故事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2)活动法。活动法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根据学习内容、自身特点和环境创设等,以自主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的活动方法。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直观认识,了解幼儿的故事水平,从而提高幼儿对故事活动的兴趣以及良好的情感体验。(3)谈话法。谈话与对话相似,是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通过与幼儿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间的对话,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检测幼儿对故事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有效地分析幼儿的故事能力发展状况。

上述的几种方法,我们在开展故事活动评价活动中交互运用,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5.评价的队伍

在开展幼儿故事活动评价中,由课题组长加强对课题的管理;由本课题核心组成员共同制定评价内容、形式和具体方法;由课题核心组成员和执教教师共同完成在活动评价中的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在全面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由课题组长进行课题信息的分析与判断、统筹与思考,以保证评价的质量和效益。四、研究成效

本项研究,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无论是幼儿及教师层面,还是幼儿园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幼儿的发展

1.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

倾听能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活动中,依靠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达到认知理解的一种能力。对幼儿而言,倾听是接触社会、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品质。通过故事活动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不仅使幼儿学会了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增加语感,使之在大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同时,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下面的2014学年第一学期故事周活动——故事表演《脚步声》。

每学期一次的故事周活动又开始了。这一天是在二楼多功能大厅进行故事汇演,全园12个班级都汇集在大厅里,几百个孩子等待着演出的开始,整个大厅里都是闹哄哄的声音。

当音乐徐徐响起,故事《脚步声》的小演员们陆续上台。演出开始啦!顿时,大厅里安静了下来,几百个孩子的双眼齐刷刷地望向舞台,有的瞪大了双眼,有的情不自禁微微张开了嘴,还有的跟随着故事情节变化着面部表情……

演出结束后,主持人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谁发现了这三只羊脚步声是怎样的?”很快台下许多幼儿都举起了小手。“大羊走路的时候是‘踢突——踢突’的,很响的。”

主持人追问:“那中羊呢?”“中羊的声音和大羊不一样的,是‘的笃——的笃’有一点点响。”“小羊的声音是‘的笃的笃’,有点快,比大羊和中羊轻。”“小羊后面还有‘啪嗒——骨碌碌碌的声音呢’。”

教师故作惊讶:“咦,这又是什么声音呀?”

孩子们异口同声:“这是小羊摔倒了,苹果滚掉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呀。”听了小朋友的回答,主持人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大家发现三只羊走路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大羊的脚步声又重又响,中羊的脚步声稍微轻一点,小羊的脚步声是轻轻地,而且比较快。”观看了这个故事表演后,孩子们通过倾听明显理解了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

2.幼儿表述能力的发展

表述能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活动中,凭借语言,能把事件、事物、事理、情感反映完整、清晰、正确、连贯的能力。表达表述不仅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书面语言及获得其他知识经验的必要条件。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能清楚表达个人的意愿、感受或需要,述说生活经验,发展人际关系。通过故事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不仅丰富了幼儿词汇量,理解词汇意义,提高了思维能力,同时使得幼儿的表达欲望及勇气得到明显提升。幼儿会调动已有经验,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下面的“小小故事会活动”。(“小小故事会”是幼儿园故事节中的一个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教师以互动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共同讲述故事。)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讲个关于小熊的故事,名字叫《被澡盆卡住的熊》。”“一天天过去了,小熊怎么了?它心爱的澡盆又怎么了?”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小熊在长大,教师通过课件让幼儿感受和了解。“小熊在长大!”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道。“那澡盆呢?”教师马上问道。“澡盆不会长大的呀!”反应敏捷的任忆回答。“对呀,小熊一天天长大,而小澡盆还是那么小,这可怎么办?”“换一个大点的澡盆呀!”坐在前排的吴优马上回答。“小熊和你们想的办法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让孩子们带着悬念点击课件。

出示邀请小熊洗澡的小河马后又提问:“小河马请小熊到哪里去洗澡?它愿意吗?为什么?”“它不愿意,因为小熊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宇航举起小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孙迪说:“小熊不愿意,看它的表情就知道了。”

费凡说:“小熊不愿意,因为他害怕河水。”

……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结果,教师打开课件。“原来,小熊怕池塘里的小鱼小虾钻进它的胳肢窝,所以才不愿意去。小熊呢继续在它心爱的小澡盆里洗呢。咦!怎么回事?”(播放哭声课件)

想象力丰富的曾璐、任忆马上举起了手,清晰地回答:“小熊被澡盆卡住了。”“什么叫卡住了?”教师转向了其他的孩子们追问道。

杨紫安慢慢地举起小手说:“小熊长得太大了,澡盆太小了。”

任忆:“是小熊的屁股太大了,身体进不去了。”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身体进不去了,屁股怎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卡住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河马用了什么办法?(幼儿阅读小图书)哪个办法成功了呢?”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在小图书中找寻到答案:小熊最后跟着河马去了大大的池塘洗澡,又舒适又安全。

3.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表演能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活动中,凭借动作、语言、表情,演示事件、事物、事理、情感的能力水平。故事活动为每个发展区的幼儿提供了表演表现的机会和场所,幼儿通过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使用角色语言,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言语交流,使其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并能学到优美的语言,体会积极的情感,明了生活中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幼儿在各种表演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推动了语言、合作、自信心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如下面的小班小舞台活动——“小熊醒来吧”。(在个别化活动的小舞台区域,教师设计了一个“森林”中小熊家的背景,小布熊正躺在床上睡觉。这个场景一下子把孩子们的视线牢牢地吸引住了。)

教师一起参与了故事表演:“哎呀,时间不早啦,大象该叫小熊起床啦!”听到教师的提醒,顺顺和俊俊模仿大象走路的姿势,一边粗声粗气地说:“小熊,起床啦!”“可是小熊醒了么?”

两人又摇摇头说:“小熊还是在睡觉。”

这时,俊俊忽然把两手合拢放在了头的一侧,闭上眼睛开始“呼呼大睡”,嘴里嘟囔着:“小熊还是在睡觉。”看到他这个样子,教师知道俊俊已经投入到角色中去了。于是马上安排两人分别扮演“小熊”和“大象”两个角色,并要求他们再次表演一遍各自的角色。

很快,顺顺扮演的“大象”一边甩着鼻子,一边粗声粗气地说:“小熊,快起床啦!”俊俊扮演的“小熊”则一边打着呼噜一边偷偷地笑着,在下面观看表演的小观众们也应和着说:“小熊还是在睡觉!”

教师及时用掌声进行了鼓励,用言语表扬了合作演出者表演的勇气和自信。孩子们情绪愉悦,纷纷要求再次进行故事表演。

4.幼儿创编能力的发展

创编能力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遵循一定的原理、规则或程序,发挥自身的想象和才智,编出或做成某些新事物的能力。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具有形象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决定了孩子富有幻想色彩的创作。在自创自编的过程中,幼儿关注到了事物发展的合理性,其想象既超乎寻常又合乎情理;既具备了一定的整体架构能力,能架构一个比较完整的事件框架,又具备了较好的细节处理能力,能表现出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内部心理活动。创编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幼儿行为品质和审美情感发展均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助推作用。

如下面的中班故事活动“绿太阳”。

教师以提问引出活动:“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的天气怎么样?”

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都纷纷举手回答,“现在是夏天,夏天可真热啊,每天早上运动时,我都会出很多汗。”晨晨说道。“夏天很热,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开空调。”苗苗是这样回答的。

薇薇说:“夏天很热,每天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看到一些叔叔在给小树、小花浇水。”“对,现在是夏天,夏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常常使我们汗流浃背。”教师及时做了小结,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生活经验。

接着,教师故作不解:“天气这么炎热,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给太阳降温呢?”

涵涵说:“给太阳喝水,喝水可以降温的,我生病的时候妈妈让我多喝水。”

天天说:“给太阳装上空调吧!”

华华说:“我们要保护环境,太阳就不会生病了。我在电视里看到如果不保护环境,地球就会越来越热。”“小动物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谁会把这件事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想发表自己的想法。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分成四组进行创编,创编完后各组自行推选一名代表来讲述创编的故事。

添添代表第一组来创编:“动物们热得直冒汗,到处寻找可以乘凉的地方。他们来到了小河边,喝了很多水,来到一棵大树下面,可是大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他们只好捡起树叶,当扇子扇起来,感到凉快了很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