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病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06:00:31

点击下载

作者:刘荣奇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手到病除

手到病除试读:

序言 伸出双手,捧起健康人生

当人类用手制造工具,从事劳动时,便完成了人类进化的伟大历程。手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手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的发展,又促进了对手的了解和认识。

从传统中医理论到现代医学对手的研究,从古代手相术到现代掌纹学,无不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对手的细致观察,凝聚着通过手与疾病做斗争的聪明智慧。

在解剖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无从了解疾病的原因,聪明的古人便注意到,通过观察手部的一些特征,总结与病症的关系,这就是最原始的手相术。

在人们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传统的中医理论逐渐形成,民间手相术中的部分精华,被中医理论吸纳,而在经络腧穴理论及手诊中体现出来。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的生理、病理状况,可以反映在相应的体表组织上。手在人体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十二经络的集散地,内脏疾病可以通过经络系统地反映在手上。

现代医学理论的研究注重手的解剖,从现代信息论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完美、高级的自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信息互往。

手在人体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首先,手是人体接触和改造外部世界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或者说,外部世界反馈到脑的信息大部分是从手获得的。

另外,手部布满了与人体器官紧密相连的经络和穴位,是人体信息相对集中的部位,体内某部位若发生异常,手部就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各种正常和异常的信息都可在手上显示;而按摩手掌上不同的点、穴、区,就能改善人体相应部位的机能。由于手的特殊性,决定了手在诊断、预防、治疗疾病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手是人体最直观的健康地图,详细地解读手部密码,能第一时间把握健康动态。

在当代,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的医学疑难杂症相继被克服。但是,巨额的医疗费用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服药后所产生的副作用及手术的痛苦,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求医治病所需的大量时间,也是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正由于此,我们结合国内、港台、日本中医界的临床按摩经验,整理编写了《手到病除》一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手部保健按摩的作用机理,以及常见疾病的手部按摩疗法,并配以大量图片,使读者更直观、更明了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手部按摩技巧。

按摩疗法,是几千年传统医学孕育的一枝奇葩,定能为当代人送来健康的福音。为此,我们在编写中照顾到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做到有效简便,也就是使人人能看懂,人人能照做。利用本书的指导方法,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驱除病魔,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生命不能没有健康,而健康居然能如此轻松地拥有,这就是家庭保健按摩的独特作用。最宝贵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机会,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健康写在手上,保健从手做起。伸出双手,捧起健康人生!

了解自己的双手

手的结构

■手与健康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离不开各个局部,而且整体的某些信息也可以通过局部来反映。由于双手的特殊性,常被人们用来作为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窗口。

例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手和脚就多汗;脑部血液循环不良,可在指甲部出现黑红瘀斑;维生素A缺乏者,手足皮肤粗糙、角化;微量元素锌缺乏时,手指尖可出现糜烂、脱屑;胃肠功能不佳者,食指半月甲呈粉红色;肝功能不良者,指甲常嵌入肉里或呈勺形。

同时,局部信息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及整体的某些特性。因此,对双手进行按摩,通过经络系统和神经反射作用,可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作用。

例如,经常摩擦按揉双手,可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脂,激发大脑潜能而增加智力;常按摩大小鱼际,可宣肺止咳,健脾和胃,调肝明目;常擦手背,可降低血压等。

因此,人体双手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发现手足灵活、四肢发达者,其生命力旺盛;反之,则预示着机体功能的衰退。

另外,双手与大脑的功能活动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是脑的驻外机构,有着极为丰富的神经末梢,也是经络(在中医上是支配内脏及气的通路)的起点,能将各种信号传送到大脑,大脑再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调节各种功能活动,正所谓“心灵手巧”。

■手部外形

手可分为手腕、手掌、手背和手指四个部分。

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分别称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手指又分指腹、指尖、指甲。拇指侧因上臂桡骨所在称为桡侧,也称为外侧;小指侧因上臂尺骨所在称为尺侧,也称为内侧。

手与前臂连接处称为手腕部。手腕与手指之间的部分,内侧面称为手掌,外侧面称为手背。手掌中央凹陷处称为掌(手)心,其桡侧与尺侧的肌肉较发达,呈鱼腹状隆起,分别称为大鱼际和小鱼际。

休息时,手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即休息位。此时,桡腕关节可向背侧伸展20度左右,即握拳时腕关节所处的位置,以降低手部各组织结构间的张力。同时,它也是手各种功能位的基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很快发挥手的各种功能。

■手部皮肤

由于手的功能需要,导致了手掌与手背皮肤之间的差异。手掌及手指掌侧的皮肤较粗糙,皮肤角质层较厚,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垫,使不至于在直接接触物品时损伤皮肤。

手掌皮肤下有垂直的纤维间隔,将皮肤与指骨、腱鞘等深部组织相连,可避免皮肤的过大滑动,因此掌侧的皮肤弹性很小。手背及指背皮肤则相反,它薄、软而富有弹性,皮下组织疏松,滑动性大。

手掌部有三个皮纹,它分别适应拇指、食指及其他三个手指的活动。大鱼际纹或称近端掌纹,能适应拇指单独的活动;远端掌纹从食指与中指的指蹼间到手掌尺侧,此纹有利于尺侧三个手指的屈伸活动。

掌中还有一横纹,从大鱼际纹的桡侧开始,朝着远端掌横纹相平行的方向移行。当食、中、无名、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时,少数人此横纹与近端横纹连结成一线。

■手部骨骼

手部骨骼包括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及数个籽骨。

腕骨

腕骨位于手的腕部,排成近侧和远侧两列,每列4块。

近侧列的腕骨由外(桡)侧向内(尺)侧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它们的近侧面共同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关节面,与桡骨的腕关节面相关联。

远侧列的腕骨由外(桡)侧向内(尺)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其远侧面与掌骨相关联。掌骨掌骨为小管状骨,共5块,可分为一体与两端。远端称为头,有球形的关节面,与近节指骨底相关节。掌骨的近侧端扩大并呈骰状称为底,底的近侧面上有1个或1个以上的关节面与腕骨互成关节。头与底之间的部分称为体,呈三棱柱形。

指骨

指骨为小管状骨,除拇指为2节指骨外,其他各指均为3节,即近、中、远节指骨,共有14节。近节指骨最长,远节指骨最短。

每节指骨可分为体及两端,近侧端较宽广,称为指骨底。远侧端较狭窄,除远节指骨外,均呈滑车状,称为指骨滑车,与相邻指骨底相关联。介于两端之间的部分,称为指骨体。

手骨的连结

手骨之间的连结形成了手的关节,不同的手骨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手关节,担负着不同的功能。手的关节主要有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掌关节、指间关节。

手部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是经脉,为纵行的主干,循行部位较深,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是络脉,为横行的分支,循行部位浅表,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

经脉和络脉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经络系统,把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协调阴阳平衡,使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保障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手指部是3条阳经与3条阴经相交会之处,因此手部的经络比较集中。其中掌侧为手三阴经,背侧为手三阳经,它们都有各自的循行路线。

■拇指

拇指分布有手太阴肺经,它从腕后(寸口)走到大鱼际,沿着大鱼际边缘,延伸至大拇指桡侧末端的少商穴,是与肺、支气管等呼吸器官有密切联系的经络。

■食指

食指分布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2条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缘,走出于第一和第二掌骨间,向上延伸入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中。它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手太阴肺经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分支,向手背到达食指桡侧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中指

中指分布有手厥阴心包经,它从掌长肌腱和桡侧肌腱正中进入手掌,沿着中指内侧延伸到中指末端的中冲穴。

心包经与心脏及循环系统关系密切。同时,由于心包经与小肠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它与消化系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名指

无名指分布有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2条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从无名指靠小指一侧末端的关冲穴向上走出,循行于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外侧。

手少阳三焦经与淋巴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淋巴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内脏机能平衡。

手厥阴心包经从掌中分出,沿着无名指靠小指的一侧分布于手指末端,接于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

小指分布有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2条经脉。

手少阴心经从手掌沿着小指内侧走到指甲内侧末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是与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的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起自于手小指外侧末端的少泽,沿着掌侧和背侧的交界线上到腕部,与小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手部穴位与病理反应点

手部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发现出来的。手部病理反应点是指某些病症发生后,在手部产生特有反应的区域。这些部位取用方便,疗效卓著,为临床按摩所常用。

■手阳明大肠经穴

阳溪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指翘起时,两筋(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之。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等。

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热病、腹痛、吐泻、高血压等。

手三里

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肿、上肢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等。

上廉

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3寸处。

主治:头痛、手臂麻木、肠鸣腹痛等。

下廉

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4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等。

温溜

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等。

偏历

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处。

主治:目赤、耳鸣、鼻出血、喉痛、手臂酸痛等。

合谷

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之处的中点。取穴时,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

主治:一切头面诸病,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面肿等。此外还主治伤风、咳嗽、哮喘、吐泻、消渴、黄疸、水肿、痹证、中风、乳少、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等。

三间

定位:微握拳,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第二掌骨小头上方)。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气喘、身热、腹胀、肠鸣、泄泻等。

二间

定位: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赤白肉际处(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前凹陷中)。

主治:鼻出血、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热病等。

商阳

定位:位于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光眼、手指麻木、呕吐、热病、昏迷等。

■手少阳三焦经穴

四渎

定位:位于尺骨鹰嘴下5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聋、咽喉肿痛、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三阳络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聋、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会宗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约1寸,于尺骨的桡侧缘取之。

主治:耳聋、上肢痹痛等。

支沟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鸣、耳聋、暴喑、胁肋痛、便秘、热病等。

外关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等。

阳池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疟疾、腕痛、消渴等。

中渚

定位:握拳,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液门上1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手指不能屈伸、踝关节扭伤等。

液门

定位:握拳,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之间,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疟疾等。

关冲

定位:位于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昏厥等。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小海

定位:屈肘,位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肘臂疼痛等。

支正

定位:位于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项强、肘臂酸痛等。

养老

定位:以掌向胸,位于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腕背横纹上1寸。

主治:视物不清,肩、背、肘、臂酸痛等。

阳谷

定位:位于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齿痛、热病、腕痛等。

腕骨

定位:后溪穴直上,位于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等。

后溪

定位:握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疟疾、多汗、指挛腕痛等。

前谷

定位:握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指痛、热病等。

少泽

定位:位于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乳少、昏迷、热病等。

■手太阴肺经穴

尺泽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部胀痛、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等。

孔最

定位:位于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列缺

定位: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等。取穴时,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是。

经渠

定位: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等。

太渊

定位: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的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呕吐、经闭、无脉症等。

鱼际

定位:位于手掌侧面,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等。

少商

定位: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呕吐、呃逆、昏迷等。

■手厥阴心包经穴

曲泽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腹泻、热病、肘臂挛痛等。

郄门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咯血、疔疮等。

间使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3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等。

内关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上肢痹痛、失眠、眩晕、偏头痛等。

大陵

定位:仰掌,位于腕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疮疡、失眠等。

劳宫

定位: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

主治:心痛、呕吐、口疮、口臭等。

中冲

定位:位于中指末节尖端的中央。

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吐泻、小儿夜啼、中暑、昏厥等。

■手少阴心经穴

少海

定位:屈肘,位于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头项痛等。

灵道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痛、暴喑、肘臂挛痛等。

通里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悸、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等。

阴郄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悸、心痛、骨蒸盗汗、吐血、鼻出血、暴喑等。

神门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等。

少府

定位:手掌面,位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即是。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小指挛痛等。

少冲

定位: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热病、昏迷等。

■经外奇穴

十宣

定位:位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

主治:昏迷、高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

四缝

定位:仰掌,伸指,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泻、肠虫症、咳嗽等。

中魁

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呕吐、食欲不振、呃逆、牙痛、鼻出血等。

八邪

定位:位于手背侧,微握拳时,第一至五指间的横纹端赤白肉际处即是,左右共8个穴。

主治:烦热、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手指麻木、手指拘挛等。

落枕(外劳宫)

定位: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上约0.5寸处。相当于外劳宫穴处。

主治:落枕、手臂痛、腹痛腹泻、小儿消化不良、颈椎病等。

腰痛点

定位:位于手背侧,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腕横纹下约1.5寸处,尺侧为精灵,桡侧为威灵,合称腰痛点,左右共4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小儿惊风等。

小骨空

定位:位于手背,握拳时,手小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即是。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喉痛、指关节痛等。

大骨空

定位:位于手背,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即是。

主治:目痛、目翳、白内障、吐泻、鼻出血等。

中泉

定位:位于腕背侧横纹中,阳溪穴与阳池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胸闷、咳嗽气喘、胃痛、吐血等。

虎口

定位:拇指、食指分开,手指蹼中点上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唇紫、烦热、头痛、眩晕、牙痛、失眠等。

五虎

定位:握拳,位于手背第二、第四掌骨小头之高点处,左右共4穴。

主治:手指拘挛等。

拳尖

定位:握拳,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处。

主治:目翳、目痛、指挛等。

二白

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屈腕肌腱两侧,一手两穴。

主治:痔疮、脱肛等。

臂中

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之间的中点处,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痉挛、前臂神经痛等。

■手部病理反应点

胸痛点

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胸痛、吐泻等。

小肠点(便秘点)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

主治:小肠病、便秘等。

大肠点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

主治:大肠病等。

咳喘点(咳嗽点)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掌指关节间横纹靠近尺侧处。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等。

脾点

定位:位于掌面,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脾胃病、浮肿等。

降压点

定位:位于手掌,腕后正中第一、二横纹之间。

主治:高血压。

胃肠点

定位:位于手掌面,劳宫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等。

踝点

定位:位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疼痛等。

足跟痛点

定位:位于胃肠点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足跟痛等。

心点

定位:位于掌面,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各种心血管疾病等。

三焦点

定位:位于掌面,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处。其中点为中焦,桡侧为上焦,尺侧为下焦。

主治:胸部、腹部、盆腔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肺点

定位:位于掌面,无名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等。

肝点

定位:位于掌面,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肝、胆病等。

肾点(夜尿点)

定位:位于掌面,小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夜尿、尿频、腰膝酸痛等。

命门点

定位:位于掌面,小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等。

牙痛点

定位:位于掌面,第三、四掌指关节之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牙周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下颌关节痛等。

定惊点

定位:位于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之中点。

主治:高热、惊厥等。

哮喘新点

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疟疾点

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与腕关节汇合处,大鱼际的桡侧缘。

主治:疟疾、热病等。

咽喉点

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之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扁桃体点(鱼际点)

定位:即鱼际穴,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

心悸点

定位:位于掌面,第五掌指关节桡侧缘。

主治:心悸、月经过多、痛经等。

感冒点

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基底内侧下1寸。

主治:感冒、扁桃体炎、齿痛等。

运动点

定位:位于掌面,大鱼际上缘和中央各有一点。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眼点

定位:位于拇指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麦粒肿等各种眼病。

前头点

定位:位于食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膝、踝、趾等关节疼、胃肠病、头痛等。

颈项点

定位: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之间,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主治:落枕、颈项扭伤等。

头顶点

定位:位于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等。

偏头点

定位:位于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偏头痛、胸胁痛等。

会阴点

定位:位于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白带过多等。

后头点

定位:位于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后头痛、扁桃体炎、呃逆、臂痛等。

坐骨神经点

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髋臀痛等。

坐骨点

定位:位于小指掌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腰背痛、尾骨痛、耳鸣、鼻塞等。

止痒点

定位:位于手背,第五掌骨与腕骨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瘙痒症等。

升压点

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

主治:低血压、休克等。

呃逆点

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呃逆、呕吐等。

退热点

定位:位于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

主治:发热、腹泻等。

腹泻点

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上1寸。

主治:腹泻、腹痛等。

急救点

定位:即中冲穴。

主治:昏迷、热病等。

止血点

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无名指纵线和小指纵线之间。

主治:一切出血证。

腰痛点

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下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三伸指肌腱尺侧各1穴。

主治:腰痛、急性腰扭伤等。

腰脊点

定位:位于手背第三掌骨体近心段中线。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痛等。

肩点

定位:位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肩部疼痛、肩周炎等。

痉挛刺激点

定位:位于手背面,每个相邻掌指关节上1寸处。

主治:手指痉挛等。

止痛点

定位:位于手背面,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0.5厘米处。

主治:痛证。

鼻出血点

定位:位于手背面,拇指、食指指蹼缘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鼻出血、鼻炎等。

安眠点

定位:位于手背面,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等。

头痛点

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

学会观指甲

观指甲诊病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甲板,甲半月弧,甲床,指甲形状、颜色、厚薄,有无纵纹、横沟、斑点等。

正常指甲的外观红润、坚韧而略呈弧形,平滑有光泽。甲板上无明显纵纹或横沟,压其指端甲板,甲板呈白色,放松后立即恢复红润色。

这些特征表明机体气血充足,经络通畅。因为中医学认为,指甲为筋之余,肝主筋,而肝又有贮存和调节血液运行的功能。现代医学亦认为,指甲的微循环变化可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的状况。

■观察指甲颜色诊病

指甲的颜色包括指甲本身的颜色,也包括甲板下的血色。常见的变化有以下几种。

白色

又分全白、点状白、线状白。

■全白

这种白色为苍白或淡白,多提示血虚或气血不足。常见的病因是贫血或营养吸收障碍,多见于手术后的病人,或月经过多的经期妇女。

若指甲白且萎软,多见于肝血不荣、元气亏损及脾虚症;指甲白如蜡色,多见于各种出血病的晚期,如上消化道出血、妇科大出血等;指甲苍白且指甲肉消瘦,手心寒凉,多见于脾胃虚寒,如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

■点状白

指在甲板上出现1个或数个白点,多见于缺钙、体内寄生虫、习惯性便秘及神经质或体力透支者等。

■线状白

指甲出现横贯的白色线条,与甲半月弧平行,常见于肝硬化、心肌梗塞、铅砷中毒、肾炎、低蛋白血症等患者。

红色

深红或紫红,表明心脏供血功能不佳或脑血栓前兆,煤气中毒亦可出现深红色;鲜红,提示有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指甲端粉红或红色,而甲根部一半呈玻璃白色,提示有慢性肾衰;指甲前端出现红色带,表明患有胃炎,或心脏瓣膜病变等。

黑色

甲板下或指甲周缘甲沟显黑色,多为绿脓杆菌感染;内分泌疾患,如阿狄森氏病、消化道息肉,指甲呈黑色;维生素B长期缺乏或长12期接触煤焦油,指甲呈黑色。

黄色

指甲变黄,应考虑肝病(如黄疸性肝炎)、甲状腺机能衰退、长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及指甲的真菌感染等。

指甲变黄也可见于胡萝卜素血症。如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A、黄色素,若食用过多,造成体内胡萝卜素增加,沉积在皮肤和指甲上,则可表现出黄甲。

青色和紫色

多见于急腹症(突然出现腹痛、腹胀)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另外,胎儿死于孕妇腹中,孕妇指甲也会持续发青。

蓝色

可见于药物中毒或过敏(如阿的平)、白喉及急性肠道传染病等。

灰色

多因霉菌感染致指甲营养不良,呈灰色,俗称“灰指甲”。

■指甲纵皱纹看代谢情况

指甲上出现纵纹,这是老化现象,不必太担心。但是,如果指甲内皮肤出现沟纹,就应提高警惕。因为指甲下的皮肉(即甲床)出现纵纹时,多为肝、肾等机能衰弱的征兆。

由于肝、肾等内脏具有排泄废物和解毒作用,当其机能受损时,便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

■指甲横皱纹察胃肠功能

指甲通常是六个月新生一次,在这期间,如果指甲出现横纹,多暗示可能患有胃或肠等方面的疾病,应提高警惕。

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刺激出现横纹的指甲的井穴(即经络的起点)。比如,拇指上出现横纹,就刺激少商穴,便可起到预防作用。

此外,维生素A缺乏症、肝病患者的指甲上也可出现横纹。

■指甲斑点亮起脑供血红灯

指甲上出现红色或黑色斑点,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前兆。因此,指甲经常出现斑点者,应作好预防,以畅通脑部血液循环。

如果右手指甲出现斑点,表明左脑供血不佳;左手指甲有斑点,则是右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前兆。预防的最佳方法是刺激产生斑点指甲下的井穴。比如,食指出现斑点,则可揉按食指指甲下方的商阳穴。

■匙状指甲

指甲形如汤匙,多见于贫血、维生素缺乏及胃病等患者。

■扁平指甲

多见于消化不良,如慢性胃炎等。

■软指甲

软指甲即甲板变脆、变软,为半透明状,易纵裂破碎,多见于慢性肠道疾患造成的体虚、营养不良者。

破译手掌上的奥秘

■掌色诊病

正常健康人手掌呈淡红或粉红色,色泽光润,掌肉富有弹性,且掌色易受饮食、气候、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酒后掌色发红。当机体出现某种不适时,手掌的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手掌呈白色,包括指甲变白,提示贫血,如术后造成的贫血。

■手掌呈黄色,提示肝胆有疾。

■手掌呈绛红色,提示心火过盛。

■手掌大小鱼际出现片状红赤,为肝掌,多提示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

■手掌呈青色,多见于血液淤滞、小儿惊厥、抽搐等。

■手背上出现褐色斑点,多为生理性衰老。机体功能衰弱时,手上亦可出现黑褐色斑点。

■掌斑敲响血液循环警钟

全身血液循环畅通,内脏机能旺盛,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完全不活动或运动不足的人,若手掌布满斑点,多提示机体血液循环不良。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导致内脏机能衰退,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此时,应多运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机体的供氧,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识破手指上的玄机

■拇指根连着呼吸与胃肠

拇指丘即大鱼际,指拇指下端到腕间整个鼓起部分。它跟呼吸器官及胃、大肠、胰脏等器官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拇指丘肌肉发达者,其消化功能佳,血液循环好,肺活量大。

如果拇指丘薄弱,或呈现紫色淤血现象,多半会出现呼吸或胃肠等疾患。即使目前未见明显异常,但拇指丘渐瘦,色泽转黑,多提示呼吸、胃肠等器官机能衰退。

此时,必须防患于未然。由于拇指指甲侧的少商穴是肺经的出发点,即井穴(意为能源之井)。因此,经常揉按少商穴,能够直接刺激已经衰弱的呼吸器官,使其变得强健起来,也能使胃肠脏器的血液循环变得通畅起来。

■小指根是精力的象征

小指丘即小鱼际,指小指下端的鼓起部分。它与心脏、小肠、子宫、睾丸、肾脏,甚至膀胱等器官关系密切。所以,小指丘肌肉发达者,表示上述内脏器官十分发达,除了拥有健康身体外,此人的精力也很旺盛。反之,如果小指丘瘦小,或呈淤血的紫色,则表示内脏机能迟钝,精力不济。

为防止内脏机能继续衰退,使小指丘的血液畅通,活跃与小指丘有关的各内脏机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压位于无名指指甲下的关冲穴,及位于小指指甲下的少冲、少泽等穴。另外,若想增加自己的性能力,直接刺激小指丘是个很有效的办法。

■食指可反映胃肠功能

食指内运行着大肠经,故食指和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消化器官发生功能异常时,食指会产生某种反应。也许早期这一反应并不明显,但若等这一反应变得较为突出之后,也许情况就较为严重了。

位于食指指甲下方的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因此,刺激商阳穴是促进大肠等消化器官机能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觉得指压太麻烦,用洗衣夹夹于商阳穴处,也可收到相同的效果。

■无名指

是肝胆功能的预警器肝胆担负着体内解毒和消化的重要任务。肝胆血液循环顺畅,各种功能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健康。反之,肝胆血液循环不良,机能自然下降,健康将受到威胁。

无名指通过经络与肝胆等内脏器官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肝胆血液循环不良者,其无名指多细瘦,且动作迟钝。此时,应提高警惕,可以指压位于无名指指甲下方的关冲穴。如果感觉疼痛,务必经常揉按,以促进肝胆的血液循环。

■小指可透视膀胱和心脏

小指跟膀胱、心脏、子宫、睾丸、肾脏等内脏器官密切相关,这些内脏发生异常时,小指会出现异常的征兆。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小指来诊断膀胱和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小指颜色发紫、变硬等,这是以上内脏器官发出的警告信号,必须马上接受治疗,使它们恢复正常功能。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指压位于小指指甲下方的少冲穴及少泽穴。

因为少冲、少泽分别为心经、小肠经的井穴,经常刺激这些部位,能够调节心脏和泌尿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这些脏器的功能。

■小指是小肠功能的监测站

容易腹泻的人,有一部分是因为小肠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所致。这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情况,在小指上的表现最为明显,多为小指第一节呈淤血状的浊紫色。如果淤血消失,则表示小肠已恢复正常。

即使小指上没有淤血状,但指压位于小指指甲下方的少冲穴时,有疼痛感,也是小肠机能衰弱的征兆。这时,应经常按摩小指,尤其是少冲穴部位,直到淤血状消失,或不再有疼痛感。

手部按摩保健常识

手部按摩保健原理

通过按摩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手部特定的部位上作功。这种功可以转换成生物能,并深透到体内,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功还可作为信息的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治疗作用。

因此,在人体病变初起时,或健康状态下,对一些手部区域施以有益的手法刺激,就可以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体”的作用。关如手部按摩保健原理学说较多,可以归纳如下:

■阴阳平衡学说

阴阳是古人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资生着、发展着,大到天体的运行,小至物质的原子运动,其间都包含着阴阳对立的两面。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瞬息万变的阴阳转化,人体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的正常功能是在阴阳平衡的制约下进行的,两者之间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而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

手部按摩对相关脏器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如按揉胃肠反射区既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也可以抑制胃肠的蠕动。换句话说,按揉胃肠反射区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

因此,通过对手部的良性刺激,可以将生物信息传递到相应脏腑器官,发挥人体的调节功能,使阴阳重新恢复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血液循环学说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机体的新陈代谢基础上的,涉及到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和内分泌等系统,但主要是依靠体液的正常循环来维持的。

血液循环可以把氧和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然后再将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及有害物质,通过排泄器官(肺、皮肤、汗腺、肾、输尿管、膀胱等)排出体外。可见,促进血液循环对机体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若循环系统发生了障碍,人体的代谢产物将沉积在循环通道中,影响血液循环的速度和流量,势必影响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的正常循环,有赖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双手和心脏有着特殊的关系,手部有两条经脉与心脏直接相关,即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部还有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淋巴网和密集的微循环。

当对双手穴位或反射区等实施按摩,给予适当刺激,可引起部分细胞内蛋白质的分解,产生组胺或类组胺物质,以及按摩时产生的热能等综合作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加大,从而改善微循环,加速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的清除,扫除微循环中的瘀阻,以维持循环管道的畅通,使血液回流增加,改善人体的血液供应,使人体处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病的目的。

另外,手部按摩能有效地改善肾、输尿管和膀胱等排泄器官反射区的血液循环,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得到改善,加速毒素的排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沟通内外,贯穿左右上下,网络全身,运行气血,使人体各部位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而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活动,保持人体机能的协调和相对平衡。

由于双手是经脉相互交接的重要部位之一,因此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都可以通过经络汇集到双手,使双手成为反映全身健康的敏感点。

同样,通过经络的传导,按摩刺激双手某些特定部位,可以调整相关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系统内能,调节相关脏器的生物信息,改变相关脏器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

■神经反射学说

神经反射原理认为,按摩双手特定部位或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以人体“刺激——反应”这一生理现象为基础的。

人体表面和内部有无数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首先刺激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中间神经元;再将冲动传到高级中枢,通过高级中枢的分析综合,发出指令;再由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从而出现相应的反应,即生理变化。

双手有着极为丰富的神经末梢,有非常灵敏的触觉,可以感受到除视觉、味觉以外的各种刺激,是机体非常敏感的反射区域。

因此,当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时,在双手适当的穴位或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方式,对相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内源药物因子学说

对针刺镇痛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针刺后人体内产生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这种物质的产生是针刺产生镇痛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有人认为对手部反射区的刺激同样可以产生内源性药物因子。

外源性的化学药物,大多既有治疗作用,又有副作用。而内源性药物因子是机体接受治疗信息后,进行自身调节所产生的物质,不同于外源性化学药物,它对人体非但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能起到外源性药物所发挥不了的作用,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特别是强化免疫、抗感染方面尤为突出。

手部按摩所产生的内源性药物因子在抗感染方面的种类很多。这些内源性药物因子的形成,犹如一道机体抗病屏障,调动和活跃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手部按摩可以起到治疗保健作用。

■生物全息理论学说

生物全息理论是由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生物全息医学则是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器官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张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人体手的第二掌骨上存在有一种有序的穴位群,好像人的缩影埋在此处,其远心端是头部,近心端是足部。当人体患病时,在第二掌骨桡侧面的某些部位按摩,症状就会好转。因此,张教授将此处定名为“全息胚”。

人体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故其所有细胞都带有原来的一整套基因,每一部位都是一个胎儿的缩影,即全息胚。因此,这些全息穴位群就代表了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人体有8个部位分布着反应全身状况的“全息胚”,分别是头部、躯干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全息胚上有身体相对应的部分,据此可以测知相对应脏器的生理病理情况,对其进行刺激,亦可影响其相应脏器的功能。

由于手是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其神经末梢的分布非常丰富、稠密,故调整治疗效果较好。另外,其局部体积和面积较大,而且肌肉肥厚,对诊断和按摩都有利。因此,手是个理想的全息胚器官,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手部按摩区域的选配

手部按摩保健首先应确定按摩部位,而选取反射区(穴)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与性质,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手穴的特殊功效,选择相关联的区域而制定。

因此,同一脏腑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可以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穴),而同一反射区(穴)也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常见的手部按摩区(穴)的选配原则有以下几种,有对症(位)选配法、脏腑辨证选取法、关联反射区选取法、阳性反应点(区)选取法等。

■对症选配法

这是手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中最为常见的选取方法。凡某个脏腑或器官的病变,可选用相应的反射区或对应点来进行治疗。如肺病取肺区、肺点,肝炎选用肝区、肝点等,此种方法反映了疾病与反射区的对应关系。

■关联区选配法

由于人体脏腑器官间的相互影响,有些反射区与疾病症状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这些反射区就称为关联反射区。

例如,胃病的直接反射区是胃,虽然胰、十二指肠、肝、胆、大肠等反射区看似与胃病症状无直接关系,但对这些反射区进行按摩后,发现治疗的效果较单用胃区好得多,且疾病不易复发。因而在选择治疗的区域时,常常需要选择与组合这类关联反射区。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病症关联区选取

■炎症

人体各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刺激后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淋巴细胞等,增强其吞噬和杀伤能力,从而抵抗各种感染。因此,各淋巴结是治疗炎症的重要关联反射区。

例如,支气管炎对症反射区是支气管,关联反射区可选择胸部淋巴结和上身淋巴结;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症反射区为肾、肾上腺等,关联反射区可选生殖腺、下身淋巴结等。

■神经症状

腹腔神经丛是副交感神经激活阀,激活副交感神经后,可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缓解神经症状。因此,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导致的神经症状时,腹腔神经丛就是非常重要的关联反射区。

■疼痛

脑干中的网状结构能感知疼痛的传入,对其进行有效刺激,能阻断这种感觉的传入。刺激大脑反射区,能促进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的分泌,从而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因此,脑干和大脑是治疗各种疼痛的重要关联反射区。

病理关联区选取

病理关联区选取法往往揭示了疾病的病因与演变,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因和阻止疾病的传变。

比如,选择全身各淋巴系统、脾、扁桃体、腹股沟等关联反射区,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等;选择肾上腺反射区,能增强抗过敏的能力;选择松果体、脑垂体等反射区,可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用于治疗各种内分泌失调。

生理解剖关联区选取

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选择与对症反射区关系密切的反射区作为关联反射区进行治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胃病选择上消化系统反射区、小肠、横膈膜、腹腔神经丛;

■肺病选择鼻咽、胸腔、心反射区;

■胆囊炎选择肝、十二指肠反射区;

■肝病选择胆、胰反射区;

■耳病选择肾、扁桃体反射区;

■鼻病选择上呼吸系统各反射区;

■眼病选择大脑、肝反射区;

■心脏病选择肺、甲状腺、胸椎、横膈膜反射区;

■肾病选择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甲状腺病选择垂体、肾上腺反射区;

■子宫疾病选择生殖腺、盆腔、尾骨、骶骨、输卵管、下腹部反射区。

■脏腑辨证选配法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用来判断病位、病因、病性及正邪盛衰等情况的辨证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学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按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确定病变的脏腑后,即可选取该脏腑在手部的反射区(穴)作为治疗用区。

心病辨证

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主血脉与神明两方面。心主血脉,即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的作用;心主神明,即心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者。

因此,心病常见的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嬉笑无常、谵语发狂、表情淡漠、昏迷、面色苍白无华、唇甲紫暗。当辨证为心病时,可选用手部“心”区和“心”穴。

肝病辨证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即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及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情志异常和气机不畅。

因此,当出现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胸胁疼痛胀满、眩晕、头痛眼花、肢体震颤、关节不利、痉挛拘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睾丸疼痛等症状时,应辨为肝病,可选用手部“肝”区。

脾病辨证

脾主运化水谷(即消化吸收),输布精微至全身,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另外,脾还能统摄血液,升清阳,以防血液溢出血管外,并使内脏维持在一定的空间位置。

如果出现腹满或胀痛、食少便溏、黄疸、四肢倦怠、水肿乏力,或见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或有便血、崩漏、紫癜等病症时,当辨为脾病,可选用手部“脾”区。

肺病辨证

肺主气、司呼吸,故称肺为“气之主”。肺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参与津液在人体内的输布。其病变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活动减退与水液代谢输布失常等。

当出现咳嗽、喘促、胸闷、胸痛、咯血、音哑、自汗等症状时,应辨为肺病,可选用手部“肺”区和“肺”穴。

肾病辨证

肾主骨、生髓,主藏精与生殖,为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有“先天之本”之称。肾病主要表现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等方面。

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耳鸣耳聋、齿摇发脱、健忘、头晕、水肿、小便不利、尿频、尿急、遗尿等。

小肠病辨证

小肠主要生理功能为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与吸收功能的异常。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或呕吐(受盛失常)、食后腹胀(化物不能)、上吐下泻(泌别清浊失司)等。当辨为小肠病时,可选用手部“小肠”区和“小肠”穴。

胆病辨证

胆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与排泄胆汁和主决断。

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若胆汁分泌排泄受阻,则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

胆主决断,在判断事物、做出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因素的不良刺激有重要意义。故而胆气虚怯之人,易出现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等症状。

胃病辨证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胃病多以胃失和降等消化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

大肠病辨证

大肠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块并排出体外。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排便的异常,如大便干结,排出不畅,或大便次数增多,泻如水样,甚至下利脓血,并伴有里急后重等。

膀胱病辨证

膀胱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故而膀胱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尿液的排泄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浊、遗尿、小便失禁等。

脏腑表里病辨证

中医学认为,脏腑之间有相互表里、相互络属关系,脏属里(如心、脾、肺、肝、肾),腑属表(如胃、大小肠等)。其具体的表里关系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相表里的脏腑之间有经气相通,可互相影响。因而在治疗时亦可选取相表里的脏腑反射区。如辨证为肺病,可选取手部“大肠”区。若辨证为大肠病,可选取手部“肺”区。

■阳性反应点选配法

体内脏腑发生病变时,往往在手部可以找到相应的阳性反应点(或区),如局部的压痛、结节、丘疹或条索状物。

这些反应点也是进行治疗的理想部位。比如,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大都在肺区及支气管区出现压痛及脱屑等,治疗时选取这些相应的反应区能提高疗效。

手部按摩基本知识

手部按摩是指以手按压手部反射区(穴),以特定的手法来刺激该反射区(穴),达到调整内脏功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目的,从而起到治疗保健效果。

但要想获得有效的治疗保健效果,事先必须掌握一定的按摩技法和操作要领。而且,应把握好按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以便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按摩手法

推法

手部按摩中常用的推法是指推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腹着力于手部一定的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直推法;如用双手拇指从某线状穴位的中点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如用两手拇指指端或螺纹面自某线状穴两端向中间推动合拢,为合推法,又称“合法”、“和法”。

该技法适用于手部各线状穴位。操作时,配合适量的按摩介质,手指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按法

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手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上,逐渐用力下按,由轻到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按法适用于手部各穴,常和揉法结合使用。操作时,用力不要过猛,不要滑动,应持续用力。需要加强刺激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施术。对年老体弱或年龄较小的病人,施力大小要适宜。

点法

点法指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着力于手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上,逐渐用力下按,由轻到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点法适用于手部各穴,常与按法结合使用。点法较按法接触面积小,力度强,刺激量大,对年老体弱或年龄较小的病人,施力大小要适宜。操作时,用力不要过猛,不要滑动,应持续用力。

叩法

用中指指端叩打手部穴位,称为叩。

叩法适用于手部反射区较窄的部位。操作时,用力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快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速度均匀而有节奏感。

掐法

掐法指将力量灌注于拇指端,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

手部按摩中,掐法刺激最强,多用于急症、重症。掐前要取准穴位,为了避免刺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上覆盖一层薄布,掐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

揉法

手部按摩中多用指揉法。指揉法是用拇指螺纹面吸定于手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作轻柔缓和的摆动。

指揉法多与按法结合使用,适用于手部各穴位。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持续时间宜长些。

捻法

用拇指、食指螺纹面夹持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做搓揉动作称为捻法。

捻法主要用于手部各指指小关节,常与掐法、推法合用。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力不可呆滞。

摇法

使手部指指关节、手腕部关节做被动均匀的环形摇转动作称为摇法。摇法一般需要双手配合,一手固定,一手操作。

摇法主要适用于手部指指及手腕部关节。操作中,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切忌突然单向用力,以防止损伤关节。

拔伸法

用两手分另各执手部相应关节的一端,以相反方向作拉伸、牵引动作的方法称为拔伸法。

拔伸法适用于手指指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与手部关节的局部病症。操作时,应沿关节连接纵轴线操作,两手用力要适度,不可强拉硬牵,也不能偏斜用力,动作应和谐持久,速度要均匀,以免损伤关节或韧带。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螺纹面附着于手部一定部位,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称为摩法。

摩法适于手部相对开阔的部位。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迅速而持久。

■按摩工具

在手部按摩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单纯用手指按摩,手指很快就会疲劳、酸软,达不到按摩力度,影响按摩疗效。因此,最好配置一些按摩工具,最常见而又实用的按摩工具是按摩棒。

制作按摩棒时,宜选一长度、粗细合适的硬木棒,大头直径约1.5厘米,小头直径约0.5厘米,两头均磨成圆球形,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即可使用。

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硬木棒,亦可选择一头光滑、大小合适的日常生活用品代替,如钢笔、圆珠笔等,只要握持方便即可。

■操作要点

按摩过程中产生的刺激信息,经过一定的途径,到达病变部位,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刺激信息的产生与作用于按摩部位的功有关,作功量不够,信息量不多,则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作功量过大,信息量过多,会造成穴位疲劳,反而导致穴位接受刺激信息的能力减弱,降低治疗效果。所以,按摩要定时定量、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不要无止境地反复按摩。

按摩时间

进行手部按摩时,必须掌握好按摩的时间。因为,穴位的感受必须传入大脑,并产生某种反应变化,才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若一次按摩的时间过长,会导致信息传入系统和信息整合调节系统的疲劳而降低疗效。

一般来说,每区的按压时间为1~2分钟,但不是绝对不变的。每个反射区作用的时间,应因人、因反射区区别对待,要根据病情和病人体质等具体情况确定。

例如,慢性病、顽固性疾病,按摩时间宜长些;急性病、病因明确单一者,按摩时间可短些;对重点穴位区要重点按压,时间要长些;对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则时间应短些;按摩肝脏反射区时,必须在患者肾脏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才可以按摩较长时间,否则将不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泄。

每天按摩1~2次即可。若能长期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按摩,效果更好。一般病症,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数天,亦可连续进行下一疗程。经过按摩使疾病基本痊愈后,应再坚持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按摩力度

手部的按摩要有一定的力度,总的要求为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力求深透。

持久是指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并根据不同病症,不同部位而增减;均匀是指手法运用要有节奏性,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按摩的力度,一般来说,年老体弱、关节较硬、肌肤娇嫩的患儿、女性等用力要轻,形体壮实、年龄轻者及男性用力稍重。

但也要注意,少数人对疼痛特别敏感或耐受力特差。因此,要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到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表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脸色苍白或忍受不了的表情,应立即停止按摩。

按摩时,力度不应是同一的,即应大小不等。因为,手上穴位的感受传入大脑后,有反应变化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总是一个强度,大脑的敏感度会下降,会导致疗效降低。

总之,手部按摩时,用力要先轻后重,逐渐增加力量和时间,一直增加到被按摩者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为止。

按摩节奏

按摩节奏就是指按压反射区的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一般来说,病人体质虚者,节奏要慢;实者,节奏要快。男性相对于女性节奏要快,老年人相对于青壮年节奏要慢。

按摩方向与顺序

按摩双手的方向,要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来决定。一般来说,顺经络气血运行的按摩方向为补,逆经络运行的按摩方向为泻。或以向心按摩为补,离心按摩为泻。但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和运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按摩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先按摩主要穴位和反射区,再按摩配穴及次要穴位或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是重点按摩部位。无论治疗,还是保健,一般在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要按揉这几个反射区。按摩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治疗中应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常用的按摩膏

使用按摩膏可以保护施术者和受施者的手,起到润滑的作用。而且,选择适宜的药膏还能增强治疗效果。为了保持按摩的力度,每次不要涂得太多。常用的按摩膏有以下几种:

按摩乳

可用于各种情况。具有润滑皮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冬青膏

以冬绿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按1:5混合调匀而成,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及陈旧性损伤和寒性痛证等。

滑石粉

医用滑石粉或市售爽身粉均可,具有润滑、除湿等作用,适用于夏季按摩,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

薄荷水

将鲜薄荷叶放入适量沸水中,加盖浸泡,待其自然冷却后,去渣取汁即可使用。有祛暑除热、清凉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按摩及一切热病。

麻油

其他植物油代替也可。有和血补虚、祛风清热等功效,适用于婴幼儿及久病虚损或年老体弱者。

鸡蛋清

将鸡蛋(鸭蛋、鹅蛋亦可)一端磕一小孔后,悬置于容器上,取渗出的蛋清使用。有消导积滞、除烦去热等作用。适用于嗳气吐酸、烦躁失眠、各种热病及久病后期。

另外,手部有皮肤病者,可选用针对性药物。如2%咪康唑霜或联苯苄唑霜(霉克)或克霉唑霜都可用于手部患有手癣者,2%尿素霜可用于手部皲裂者。

■适应证与禁忌证

每一种疗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手部按摩也不例外。

适应证

手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适应证广泛,尤其是对一些痛证、功能性病变和运动、神经系统的顽症,更具意想不到的疗效。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官能症和各种神经痛。

■慢性胃肠道疾病和小儿厌食、小儿消化不良等。

■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多种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