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专业教学标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19:02:21

点击下载

作者:丛连钢,伏斐,苏红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区康复专业教学标准

社区康复专业教学标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社区康复专业教学标准作者:丛连钢,伏斐,苏红排版:KingStar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ISBN:9787562492399本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2010年11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该项目建设期3年,于2014年5月以“良好”这一结论通过国家级验收。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和构建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学业成长与职业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总体要求,学校对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5个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着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做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

为展示项目建设成果,发挥好在重庆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现将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5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集结出版,以供同行参考。

本系列专业教学标准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色。

一是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素质导向观、任务导向观和终身教育观“三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两对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旨在实现高等性、教育性、职业性与发展性的有机融合。该课程体系基本模块结构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类课程和职业素质类课程)、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即专业类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即选修课等拓展类课程)。

二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推进文化类课程改革,强化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推进素质类课程改革,体现高职教育的教育性;推进专业类课程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推进拓展类课程改革,强调高职教育的发展性。

希望本系列丛书能为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及管理提供借鉴。对于书中的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丛连钢2015年6月25日第一部分绪论一、专业简介

社区康复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康复行业岗位群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区康复事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康复评定、康复训练、康复服务、康复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康复专门人才。其主干课程包括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康复、运动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推拿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教学设施完善,有功能完善的专业实训室与实践基地,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承担着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任务。二、专业发展沿革

1996年,创办社区康复专业;

2001年4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社区康复专业升级为高等职业教育;

2006年3月,社区康复专业成为重庆市高职高专教育首批示范专业;

2009年9月,社区康复专业成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2010年12月,立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三、专业人才方案的主要依据

1.教高〔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04〕1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4.教高〔2006〕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5.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6.教高〔2010〕8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7.教职成司函〔2011〕158号文《关于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8.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9.教职成〔2011〕12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10.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11.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12. 《2012年康复治疗师考试大纲》

13.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14. 《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标准》

15. 《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标准》

16.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四、主要编制人员

许晓惠,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社区康复专业带头人

张俊,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主任

苏红,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康复教研室主任

李莉,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实训教研室主任

张墨,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康复教研室骨干教师

郑蕾,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康复教研室骨干教师

蒋宗伦,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

尚经轩,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

张迎春,助教,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教师

李光辉,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

叶海霞,助教,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教师

刘宏亮,教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康复医院主任

虞乐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

周新建,教授,重庆渝西职工医院院长

白定群,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社区康复

专业代:650303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掌握传统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心理康复技术,具有康复治疗能力、康复资源协调能力、心理康复能力的社区康复员、康复治疗师、亚健康保健员、心理康复员,能够在各级社区卫生康复中心、社会理疗保健机构和康复企业、残联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与康复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为2~5年。四、毕业生质量标准

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业成绩——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取得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135学分(包括公选课8学分)。

素质拓展——获得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修满6学分;获得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至少6学分。

职业技能——获得养老护理员或孤残儿童护理员或保健按摩师资格证书。

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

人文素养——良好的文化修养、较高的审美情趣、高度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始终把人民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证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以上证书或微软认证考级证书,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含B级)以上证书。五、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据学校“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践行共同育人,实行培养过程三个阶段、培养学生能力逐级递进的“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图2.1)图2.1 “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图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能力认知。这一阶段在校专业教师为主,行业临床治疗师为辅,一方面通过校行合作,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开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到行业集中见习,让学生直面将来的工作环境,进行康复工作认知,增强其学习目的性、计划性,并培养学生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等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在两方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能力掌握。这一阶段,校内与行业教师合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一方面,学生在学校由专任教师教授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各门课程各个技能训练项目的实际需要,按计划定期到行业学习,实行“X(校内学习)+Y(校外学习)”学时循环学习,即在校学习X学时后,到行业进行Y学时学习(因各门课程与各技能训练项目不同,X, Y数值也不相同)。让学生反复训练各种技能,从而基本具备行业上岗要求的专业核心技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应用。这一阶段的学习以行业教师指导为主,专业教师指导为辅。利用丰富的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和引导学生到行业单位参加实习工作,将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应用其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并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职业归属感为实习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具备行业工作的实际技能和素质。六、教学模式

通过调研分析、研究论证,社区康复专业探索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实行的“三学期制”与开发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展开教学:第一阶段,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认知”为目标,利用第三学期集中见习;第二阶段以“专业核心能力掌握”为目标,采用“X(校内学习)+Y(校外学习)”学时循环学习方式;第三阶段以“综合能力应用”为目标,利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管理学生临床实习。实现了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合一、在堂教学与在线教学合一、技能培养与职业鉴定合一。七、毕业生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伤残军人疗养院等)、亚健康保健企业、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康复科等从事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亚健康理疗等技术服务工作。

其主要就业岗位为:物理治疗师、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区康复协调员、儿童康复员。八、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素质、技能与知识结构)1.毕业生素质要求

毕业生素质要求如表2.1所示。表2.1 毕业生素质要求2.毕业生能力要求

毕业生能力要求如表2.2所示。表2.2 毕业生能力要求续表续表3.毕业生知识要求

毕业生知识要求如表2.3所示。表2.3 毕业生知识要求续表续表续表九、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社区康复专业是针对城乡基层社区的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综合协调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对有身体、语言、心理、精神、家庭、教育、职业、社会等多方面障碍者进行全面康复,以帮助其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参与社会生活和活动的能力。

社区康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社区康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群就业能力为核心,与行业合作,对康复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2.课程体系设计流程

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康教结合协作会的指导下,学院与康复行业人员共同进行社区康复工作岗位群调研,分析岗位群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特别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康复工作岗位具体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以满足病人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如病人对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步行能力的恢复、语言沟通能力的恢复、使用假肢、矫形器、轮椅、助听器及其他补偿性用品用具;心理和行为的调整适应,认知能力的改善方面的需求。(1)社区康复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社区康复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卫生系统、残联系统、民政系统及保健行业,岗位涉及康复治疗师、社区康复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保健按摩师,但绝大多数毕业的学生在康复治疗师工作岗位工作。其具体情况如表2.4所示。表2.4 社区康复专业就业岗位(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工作岗位的行动领域。针对康复对象主要为神经肌肉系统、骨关节系统、内外科系统疾病患者,康复工作的主要流程为:接诊病人—康复评定—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康复教育,通过分析康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着重研究康复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岗位能力(行动领域)。(图2.2)(3)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根据社区康复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的关系分析,确定社区康复专业的课程。社区康复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上述的社区康复专业必须具备专业能力的课程是: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肺功能,心理功能等的评定能力,综合分析计划解决患者康复问题能力,OT、PT、ST心理治疗技术的能力,应用这些技术进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内外科疾病的康复治疗等,上述专业能力需要康复基础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完成,而核心能力指在整个康复职业生涯中都需要计算机进行仪器操作、资料收集等。在接诊病人和资料收集科研中都需要英语,在对病人的后期资料中需要将体育运动带入治疗中(如推拿练功、八段锦、太极拳)等。职业拓展能力对应的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方法、医学人文修养、言语治疗技术、儿童疾病康复等。图2.2 典型工作任务与康复工作岗位综合能力关系十、课程体系

在“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以学做融通、紧贴行业为思路,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康复治疗师、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资格标准,构建了社区康复专业“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社区康复专业学生主要在社区、养老机构、医院康复科、儿童福利院等地就业并从事康复治疗、保健按摩、老年护理、儿童康复护理等工作。通过对其岗位能力需求的分析,发现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及熟练的康复治疗技能。根据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技能要求,学生还应具备考取康复治疗师、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资格的能力。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考证要求相互融通,并将相应的课程放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实施,如一阶段、二阶段以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三阶段以综合能力的应用为主,构成了社区康复专业的课程体系——“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图2.3)社区康复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如表2.5所示。图2.3 社区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表2.5 社区康复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表续表续表续表十一、主要课程内容描述(一)通识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时:60;学分:4

通过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2.体育训练

学时:94;学分:5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及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3.实用英语

学时:116;学分:6

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具备一定的翻译基础。4.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学时:56;学分:3

该课程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并应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来编辑文件,掌握Excel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会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掌握制作的技巧。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时:56;学分:3

通过对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纪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讲公德,守纪律,吃苦耐劳,乐于奉献。6.形势与政策

学时:64;学分:1

通过对形式政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要事,增强对社会发展趋势预测的能力,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7.大学语文

学时:56;学分:3

本课程以文学理论为先导和基础,以分析和指导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为重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长文史知识,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视像能力和发布能力等语文应用能力。8.中国文化概论

学时:30;学分:2

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9.应用文写作

学时:30;学分:1.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写作常用的应用文体,写作格式规范、得体。10.职业生涯规划

学时:14;学分: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教会学生学会将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1.就业指导

学时:15;学分:1

本课程“针对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引领高职学生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提升其内在素养和品质,自主习得多方面的能力,做好由“学生人”向“职业人”转换的各种准备。12.安全教育(含职场安全)

学时:28;学分:2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建立职场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意识,了解国家职场工作健康和安全的政策、法规,让学习者能够掌握职场工作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防止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防止个人和集体财产遭受损失。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时:15;学分:1

通过系统讲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4.创业与创新教育

学时:30;学分:1.5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专利知识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毕业生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竞争力。(二)主要通用技术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正常人体结构

学时:72,其中实践学时:35;学分:4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拥有正确认识正常人体结构的能力,准确描述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能力,辨认人体各器官结构、位置的能力,联系临床疾病进行分析诊断治疗的能力。2.正常人体功能

学时:45,其中实践学时:20;学分:2.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应用现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并阐明其发生机制和活动规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同时为学习相关后续的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3.人体运动

学时:42,其中实践学时:20;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人体运动的学习内容,能够了解人体运动与人体康复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常见康复疾病拟订运动处方。4.康复治疗基础

学时:45,其中实践学时:20;学分:2.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拥有对临床整体诊疗过程熟悉掌控的能力,对临床疾病的药理、病理、诊断、影像等基础知识和综合临床知识的认知能力,对临床疾病进行检查、分析、诊断、治疗的简单操作能力。5.康复评定

学时:54,其中实践学时:24;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康复评定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并熟练应用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理解康复评定工具的类型;能掌握各种康复评定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之应用于实践;熟练操作各种康复评定技术,如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平衡协调、步态、运动模式、感觉、认知、ADL、环境等的评定;能将各种康复评定技术融会贯通,学会各种临床疾病的康复评定方法;能正确严谨地书写康复评定病例;能形成康复评定的正确理念,并将之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康复工作中。6.临床疾病概论

学时:72,其中实践学时:32;学分:4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拥有识别社区常见疾病的能力,初步诊断社区常见疾病的能力,基本能进行疾病问询并与病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三)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作业治疗技术

学时:54,其中实践学时:26;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知识,针对康复治疗特殊服务对象,具备作业活动能力的评估与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或作业项目,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活动水平,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2.推拿治疗技术

学时:54,其中实践学时:26;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初级推拿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推拿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临床(诊查、预防、治疗、养生等)推拿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应用推拿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3.运动治疗技术

学时:72,其中实践学时:32;学分:4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技术、体位转移技术、步行训练技术、呼吸训练方法等为患者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并能指导患者活动,完成相应的康复;能运用颈腰椎技术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并能使用牵引装置。4.神经康复技术

学时:45,其中实践学时:25;学分:2.5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知识,并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和矫形器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功能障碍,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5.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时:30,其中实践学时:12;学分:1.5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心理咨询整个程序与原则,了解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能够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初步诊断,并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使用常用心理测验量表、制订与实施咨询计划,能够将心理咨询中常用理论、技术应用于实践。6.社区心理康复

学时:36,其中实践学时:16;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康复技术,认知变态心理的基本类别和主要特征,掌握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心理治疗方法,掌握各种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康复技术和方法,掌握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康复技术,掌握社区心理康复治疗方法主要的操作技能。7.社区康复

学时:60,其中实践学时:30;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社区常见伤、病、残者的基本康复治疗技术,以延续机构康复向社区康复的三级医疗网络治疗,使城乡社区患者得到“便捷,快速,低成本”的家庭式的康复服务。帮助患者能全面康复,最终重返社会。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开展社区康复需求调查及建档、宣传普及康复知识、社区康复评估检查、转介服务的能力。8.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学时:36,其中实践学时:16;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构建康复治疗中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知识网络体系和操作技巧;能根据临床疾病的应用进行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选择,与临床操作实践相联系;能进行常用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操作;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能独自应对临床疾病。(四)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集中实践课程)或项目1.见习(4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在康复工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加以深化;学习康复相关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计划中的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爱护和尊重服务对象,培养服务意识;初步了解将来工作的环境与服务对象的性质,并为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做好科学的规划。2.顶岗实习(32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熟悉各种常用的残疾人康复方法,掌握物理康复技术、作业康复技术。掌握仪表、仪态、举止、态度、语言、动作等良好的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能进行良好沟通,使治疗和护理措施得到执行。熟练掌握生活护理的各种操作技术,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和病情的观察,认识常见疾病的表现,能将护理与医学、临床医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熟悉常见治疗方法和技术,能进行给药治疗。3.撰写顶岗实习报告(4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综合应用学到的康复护理知识与技术,结合实习中体验到的岗位、行业中的经验和问题,用学术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估、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1.养老护理员

掌握胸外心脏按压术与人工呼吸法,止血、包扎与固定的简单操作方法;老年危重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相关知识。老人康复训练知识;兴趣活动与大型文体活动的组织方法。老人心理保健、情绪疏导交流的相关知识。培训与指导的基本方法。2.保健按摩师

掌握按摩服务程序及各种保健按摩用品、用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五类常用按摩递质的性质与使用方法及按摩的种类、常用按摩器具的使用方法。精通人体各部位解剖名称及体表标志与人体骨骼、关节、肌肉解剖位置和名称,人体神经系统、血管、内脏结构知识。掌握阴阳的概念,脏腑、经络、腧穴基础知识,十四经脉的流注、起止、穴位、经络系统的功能、经络系统的结构与分布,头面部10个常用穴位、胸腹部5个常用穴位、上下肢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掌握按摩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紧急救护常识,保健按摩的基本知识。能够在按摩过程中做到手法柔和有力,使工作对象感到轻松舒适。3.孤残儿童护理员

能够为不同年龄和不同残疾类型的孤残儿童提供24小时的生活照料;能够根据孤残儿童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实施基础护理;能够采取清洁、消毒和隔离措施,确保孤残儿童的身体健康;能够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孤残儿童发生意外伤害;能够配合康复训练师对孤残儿童实施康复计划和康复训练;能够给予孤残儿童情感支持和简单的心理指导,协助教师进行早期教育。

学生必须取得以上资格证中的一种方可毕业。十二、教学进程表1.教育教学活动按周时间分配表

教育教学活动按周时间分配如表2.6所示。表2.6 教育教学活动按周时间分配表2.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表

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如表2.7所示。表2.7 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表续表续表续表说明:考核方式中打“√”者为期末集中考试课程。3.集中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

集中实践模块教学进程如表2.8所示。表2.8 集中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4.专业课时、学分统计表

专业课时、学分统计见表2.9。表2.9 专业课时、学分统计表第三部分条件、规范及保障一、教学实施条件及保障1.康教结合协作会

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框架下,成立由重庆市残联任能君副理事长为主任委员;健康管理系主任张俊等为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博士白定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虞乐华,重庆渝西职工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周新建等行业人员为委员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康教结合协作会”(以下简称协作会)。协作会的成员由政府、行业(康复及保健专家)及学校相关人员三方构成,发放聘书,并制订《康教结合协作会章程》,明确委员的责任和义务,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指导专业建设相关工作。2.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师资水平决定教学质量,因此,社区康复专业成立以来,一直着力打造一支知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建设,现在的社区康复专业教学团队由19名专任教师和19名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专家人才构成,其中高级职称占55.26%,中级职称占34.21%;专业带头人两名(包括行业带头人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专任教师中双师比例100%。

在师资建设中,对于专任教师,社区康复专业一方面安排教师轮流到民政、残联、保健、卫生系统进行行业实践和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康复保健行业发展动态、康复工作过程、岗位能力需求、人才需求情况等;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进入行业兼职。骨干教师中有50%具有执业医师资格,37%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50%具有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证书。对于兼职教师,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资格认证中心对兼职教师进行资格认证培训和教师资格鉴定,将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作为骨干兼职教师聘任的前提条件。在兼职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专任教师任外聘教师联系人,负责教学事务联系、指导,学校教学督导、院系教学督导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指导,促进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兼职教师年承担的专业课时数达52%。3.校内实践教学场地

社区专业拥有布局合理、结构完整、设备先进、功能全面的康复校内实践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约2 000平方米,实训设备约600余台套,分为康复理疗中心和康复实训中心。

康复理疗中心按照三甲医院康复科的规模和设施标准建设,由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高频治疗室、中药熏蒸室、骨质疏松治疗室、针灸推拿室、心理治疗室等11个科室组成。该中心既是社区康复专业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又是对大学城及周边居民开展康复服务的平台。(表3.1)表3.1 康复理疗中心开展的实训及服务项目

康复实训中心包括推拿按摩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运动治疗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等15个实训室,是学生学习和创业创新的实践平台,是教师与行业进行科技研发的实践场所。(表3.2)表3.2 康复实训中心实训项目一览表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社区康复专业已建成一批稳定、优质、在行业有影响力、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专业学习规律,形成“三阶段递进式”校外实习基地网络,满足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认知、专业核心能力掌握、专业综合能力应用以及教师实践的需求。(表3.3)表3.3 三阶段递进式校外实习基地网络一览表5.学习者能力鉴定介绍

社区康复专业分阶段制订并实施与康复保健行业从业标准相衔接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多元考核体系,由专任教师、行业兼职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综合能力等相关能力评估。

专业基础知识认知阶段,主要考核专业基础知识,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个人考核+小组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专业技能掌握阶段,由本校教师或外聘行业技术骨干按照康复保健行业的岗位标准,如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标准,以临床案例为考试内容,采用笔试、临床口试、康复技能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专业综合能力应用阶段,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构成考核小组,以学生为康复对象提供的康复服务进行出科评估,包括入院时康复评估、康复期间康复评估表检查、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实地考察学生康复技术操作,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出科评估成绩结合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成绩载入顶岗实习总成绩中。学生参加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手语翻译员等技能大赛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课程实践操作成绩或顶岗实习总成绩中。

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并通过考核小组的鉴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至少获得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康复员或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

在课程中对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人文素养——善沟通,懂交流技巧等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评价。6.教材、图书、数字化资源等学习资源(1)教材选编。社区康复专业在教材选编上遵循以下三原则:

精选内容,控制分量。在内容上,要分清主次,精心取舍,将本学科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列为重点,加以论述;对次要、难以理解的部分,大量地删减。

联系实际,突破难点。社区康复专业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是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者请有关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者对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评议、审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岗位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充实,使学生通过学习该教材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社区康复专业教材内容的叙述力求结合行业实际深入浅出,即用通俗浅显的文字去表述、解说深奥的内容,让深奥的原理变成可亲近、可触摸的知识,直截了当,不兜圈子,不故弄玄虚,不用晦涩、冷僻的词句,使学生能看懂、易理解。

本专业现已开发教材21本,包括《社区康复》《运动治疗技术》《正常人体机能》《医学心理指导》《心理康复技术》等。(2)图书资料。根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生均图书馆藏不少于60册,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不少于生均20册;馆藏要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馆应拥有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本专业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的工具,如维普数据、超星图书等;图书流通率较高,并且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生均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专业期刊每期按照1册算);校园网信息畅通。(3)数字化资源。在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院级以上精品开放课程《社区心理康复》《正常人体结构》《社区康复》《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心理咨询与辅导》7门,优质课程《中国手语》《心理康复技术》2门、合格课程《社区康复护理》《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3门,建成共享资源库7个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部资料网上公开,以学生、教师、院校、企业、社会为对象,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网络课程的平均点击量达到56 280次,注册学生平均达到853人。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是社区康复专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

为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社区康复专业建立了“两个中心,两项保障,多方监控”的系统化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两个中心,即以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用人需求为中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社区用人需求的动态化学习兴趣调查体系,每年根据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统计,同时结合行业企业的调研和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优化课程设置。

两项保障,包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教学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强重视高素质师资人才的引进,优化师资结构;另一方面,对现有师资进行不断的升级培养,如学历学位再教育,派遣师资进入行业深入锻炼和短期专业学习等。在优化教学条件方面,社区康复专业现有实训室15个,实训场地为总面积1 080平方米;同时还建成了包括重庆市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结构完整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优化教学条件,保障学生学习就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实训场地管理,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场地利用率。深化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鼓励校外实习基地更多地参与教学,提高学生行业满意度。

多方监控,从学生入学开始,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考核、学籍管理、学生毕业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同时,包括学校的各级指挥系统和行业专家,都需要依据相关部门的政策与文件,严格把控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评价办法。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取得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文凭。就业后,也可通过非脱产函授本科及专业硕士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第四部分附件附件1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

周新建 重庆渝西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副主任委员:

袁国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党总支书记

任能君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虞乐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张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副主任

徐颖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

吴秋桃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副主任

许晓惠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带头人、主任医师

张仲兵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社区康复专业带头人、副教授委员:

李鹏梅 重庆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

熊德伟 重庆福康医院院长

白定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博士

杨红 新桥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

张靳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科主任

郑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师

先元涛 重庆渝西医院康复科主任

苏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康复专业教研室主任

卢霞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老年与家政专业教研室主任

李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专业实训教研室主任

蒋宗伦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副主任医师

张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

李光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

尚经轩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骨干教师秘书:

郭小建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校企合作专员附件2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改革调研报告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国富民强,健康为本,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的程度,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由治疗服务扩大到康复服务,国家提出2015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学校为适应人民医疗观念的转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职社区康复专业建设要求,组织力量对重庆市的相关医院进行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调查,目的是为高职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课程设置、技能培训、课程改革等提供决策参考。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一)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调研采用抽样调查、实地走访、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方法,对象为重庆市内医疗机构、儿童康复机构、养老机构等14个相关单位。(二)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1.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设有独立康复科,其康复治疗分工明确,科室齐全,人才梯队合理有序,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三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47.8%,大专生为19.5%,男女比例为1 ∶ 1.54。其中80%的三级医院认为其缺乏康复治疗人才,90%的三级医院认为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 90%的三级医院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社区康复专业学生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由此可见,三级医院是高职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

2.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的康复通常和针灸、中医等共为一个科室,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中医理疗科等,多由以前的针灸推拿科转变而成,其康复治疗分工较为简单,治疗多侧重于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二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56%,大专生为25%,男女比例为1 ∶ 1.13。其中80%的二级医院认为其缺乏康复治疗人才,10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8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由此可见,二级医院是社区康复专业就业的一个方向。

3.社区医院

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为2.57%,60岁以上为3.46%,65岁以上为4.61%。慢性病发病率与人口老龄化直接相关,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亿,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1亿人。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这就属于人口结构老年型国家,或称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将使慢性病、老年病发病率进一步上升。康复医学服务对象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只靠在医院治疗康复是远远不能适应群众需求的,必须依赖于社区康复。由此可见,社区医院是高职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就业的最大市场。

4.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

200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 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 681个,总床位89.5万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养老院、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中,必不可少是康复治疗人员,所以养老院和福利院是社区康复专业就业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5.各级医院对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排位第一(占70%)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技能水平),第二(占65%)的是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占55%)的是临床思维能力和基础理论;第四(占50%)是吃苦耐劳精神;最后是计算机和英语应用。

6.各医院对社区康复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

①重要课程:正常人体结构、临床疾病概论、运动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推拿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技术、社区康复;②必要课程:正常人体功能、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医学心理等。(三)重庆市社区康复现状

1.重庆康复人员配置情况

卫生部1996年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至少应有4名社区康复士(师),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至少应有2名社区康复士(师),一级(社区医疗点)根据需要培训1~2名社区实用康复技术的工作者。但重庆三级医院康复科除少数(如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在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岗位配有专业的社区康复专业技术专业人员以外,绝大部分三、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的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岗位都是非专业的(如护理专业)人员在进行社区康复专业技术操作,相当一部分二级医院没有康复科,一级医院(包括社区医疗点)社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几乎是一片空白。

特别是重庆在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为搞好城乡社区医疗服务(包括医疗、预防、康复等),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重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中都需要一定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按照国际关于康复治疗师与人口总数的比例标准(70人/10万人),结合重庆市常住人口(2 900万)、各级医院、养老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对康复治疗工作人员的需求,重庆市目前尚缺18 000余人,若加上每年的自然减员和流向发达地区的康复技术人员,需求的缺口还会更大。

2.重庆市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开展情况

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医疗康复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80%有康复需求的低视力者难以得到康复服务: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尚未开展;有70%的听力障碍儿童无力配置助听器;80%的成年听力语言残疾人不能及时得到听力康复训练;多数智力残疾儿童和成年智力残疾人得不到基本的康复服务;约有13%的肢体残疾儿童需要进行矫治手术;大量精神病患者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康复;在精神残疾儿童中,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难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大多数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医院康复治疗工作方向

岗位一:物理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康复科从事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工作;在正确的康复机能评估下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引导式教育、呼吸排痰训练、医疗体操训练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掌握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各种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知识:①康复评估知识:熟悉康复科常见评定方法,根据疾病特点选择正确的评估工具和量表进行功能评定,掌握各种物理因子的特性和治疗作用。②康复计划制订知识: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制订康复近期目标、长期目标,熟悉不同疾病预后状况。③康复治疗知识:熟悉各种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④安全治疗知识:掌握治疗过程中的防辐射、防电、防烧伤等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

能力:①康复评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残疾分类、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步态检查与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四肢功能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熟悉神经电生理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和精神残疾评定及感知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主要内容,学会常用评定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完成康复目标的制订。②康复治疗能力:掌握关节活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以及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等治疗方法,并能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③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④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⑤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⑥其他相关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的能力。

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资格证书要求:毕业一年后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向上获得相应的职称。

教学分析:围绕上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可开设课程《物理因子治疗》《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人体运动》《康复评定》《推拿治疗技术》等课程;授课内容的确立紧紧围绕岗位需要和国家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教学方法多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或项目教学及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岗位二:作业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进行作业治疗工作;熟悉作业治疗内容;掌握作业活动分析方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正确选择治疗性作业活动;利用生产性作业活动进行职业训练;正确选择辅助用具,对生活环境进行改造。

知识:①作业评估知识:熟悉作业活动分析内容,通过活动分析准确获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生产能力和休闲能力等。②作业治疗知识:掌握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评定方法、结果和预后的关系;治疗性作业活动的项目,选择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生产性作业活动的内容,选择生产性活动的原则、职业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环境改造的目的和具体的改造方法。③安全治疗知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护安全防范措施。

能力:①作业活动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分析、行为分析等准确获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生产能力和休闲能力等,充分收集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为作业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②作业治疗能力:能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正确作业治疗方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训练方法,能够根据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性作业活动和生产性作业活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并提出改进治疗措施;能够完成家居环境改造和辅助具选用能力。③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④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⑥其他相关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能力。

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

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资格证书要求:毕业一年后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向上获得相应的职称。

教学分析:围绕上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可开设课程《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人体运动》《康复评定》《推拿治疗技术》等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围绕作业治疗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满足国家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教学方法根据授课内容和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或案例教学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岗位三:言语治疗

工作任务分析:掌握失语症的评估和训练方法,具有高级脑功能的相关知识;熟悉构音障碍评估和训练方法,具有与发音有关的器官和神经学知识。

知识:掌握言语中枢相关的基本知识;构音器官和神经组成;掌握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分类知识。

能力:能正确选择评估量表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分类,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能运用仪器和手法正确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掌握治疗病历的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

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资格证书要求:毕业一年后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向上获得相应的职称。

教学分析:围绕上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可开设课程《言语治疗技术》《康复护理》等课程;授课内容不仅达到言语治疗工作岗位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