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谈慢养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02:43:08

点击下载

作者:杨力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杨力谈慢养生

杨力谈慢养生试读:

作者简介

杨 力 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6年出生于书香人家,祖籍江苏,自幼熟读诗书,12岁即开始研究《易经》,精通文、史、哲、医,80年代,即以一部《周易与中医学》蜚声海内外,目前累计印数已达到十四万册,现已有中、英、日、韩、汉繁体等多种版本在全世界畅销,影响甚大。更以《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奠定了其在中医学术界的地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艰苦坐写20年后,她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洋洋洒洒六百万字的《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杨力教授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养生做了升华提炼,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中华养生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力教授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25年,近5年来,其千场公益讲座又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她的养生科普书《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反响甚大,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杨力教授的决心是要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养生经验进行整理升华后向13亿中国人推广。序慢养生是健康长寿的法宝

要想长寿就得慢,因为慢可以使你的呼吸心跳缓下来,代谢降下来,这样你耗能少,精气神得到保护,当然有利于长寿。所以,慢可以使生命节能,可以长寿。尤其,慢可以使心脏喘口气,从而得到呵护。当代中年人常感心累、心气虚,甚至心脏猝死,就是因为高节奏、快速度使心脏太累的缘故。请大家注意我提出慢养生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高速时代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快节奏、慢养生呢?对此,我提出了慢养生的三大法宝: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秘诀在于要善于快中求慢,动中求静,及热中求凉,就是说上班8小时,我们要快节奏,但下班8小时一定要切换为慢生活,千万不要上班紧紧张张、忙忙碌碌,下班还风风火火,急急躁躁。所以慢养生就是指下班后8小时一定要学会缓弛和放松。

那么,怎样才能慢下来,慢生活对我们的心脏,对我们的寿命有何决定性意义,就请我们翻开这本《杨力谈慢养生》,本书将从生命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慢养生指点迷津,让我们大家都能在慢养生中尽享天年。2010.10.5北京

内容提要

能让国人多活10年,宁愿自己少活10年

这是一本告诉我们该如何享受“慢生活”的书,在这个崇尚速度、以快为上的时代里,有多少东西因为匆匆,而与我们擦肩而过,又有多少东西我们会在浮光掠影中真正领会?

本书作者杨力教授是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著名中医学家、著名易学家、作家、学者。杨教授行医40余载,承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教学已逾28年,在长期的行医和教学过程中,杨教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她在关注病人的同时也关注着普通大众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她举办了近千场公益讲座,深受广大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她的口号是“只要能让中国人多活10年,宁愿自己少活10年”。

杨力教授在2003年就在其著《杨力养生23讲》中首先提出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三大节能法宝。她通过自己的研究摸索,力求为中国人找到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慢养生”保健之法,让人人都能享受“慢养生”带来的好处,逐步消除病痛带给人们的种种不适,消弭疾病带来的恐惧,真正让普通百姓也能体会到“慢养生”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这是一本让我们身体和心灵双重受益的书,翻开本书的任何一页,你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章国人养生解决方案:慢养功“慢养生”是养生的一大法宝“《内经》有这样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那么你抵御外邪的能力就越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越大。”不管是健康的人还是身体患有疾病的人,心态的重要性都是第一位的,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曾经有个武士问他师父:“我要多少年才能把武功学好?”师父答:“大约要5年。”武士问:“那我努力练习,把所有时间拿来练功呢?”师父就答:“那估计要10年。”武士接着问:“那我不睡觉,日夜都练习呢?”师父说:“那你一辈子都不能成功。”

简单的故事折射出人生的修养境界:慢下来,并不等于落后,也不等于错失机会,而是一种把握生命节奏的方式。我们常闻“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有你掌握生活的节奏,你才能游刃有余,如果你跟着社会的节奏震动,你将处处受阻,时时被动。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绵亘数千年。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从皇家招募异士炼丹到民间总结强身健体的经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中医学的进步,养生文化以此为肥沃的土壤,逐渐生根开花并发扬光大。

以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为准,我国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历代有众多的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集中国古代生活艺术之大成,两千年来勃勃生机而充满浓厚的东方神秘色彩。

作为华夏古典养生文化的正宗继承者,我们如何解读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拂去养生文化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具体行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因为文化是从实践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来,而且最终也要到生活中去,才能发挥其作用。

著名中医孔令诩教授认为,养生第一要务应该是养心。他说:“《内经》有这样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那么你抵御外邪的能力就越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越大。”不管是健康的人还是身体患有疾病的人,心态的重要性都是第一位的,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专家研究发现,那些肿瘤患者,凡是比较乐观、放得开的人,活的时间就长,而越是害怕、紧张的人,越不利于他的病情好转,也越容易出问题。从长寿人群看,尽管居住的环境、个人的饮食习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心胸豁达、恬淡的人。从对长寿老人的报道看,百岁老人很少有脾气急躁,一点就着的人。为多大的事生气胸怀就有多大,心中有什么就看见什么!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大家都应用心做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养心的重点在淡泊。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拒之门外。

养心和淡泊,都属于心态养生学的范畴。心态养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因为它可以保持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心态和精神,这样我们将拥有更多财富去贡献社会。如何进行心态养生呢?心态养生的关键在“心慢”,要让忙碌烦躁的你慢下来。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你的心慢下来,静下来了,那么生命的节奏也就自然慢下来,静下来了。生命的节奏慢下来,静下来,你才能过得悠闲自然,幸福快乐,这就是所谓的慢养生。

怎样做到慢养生呢?可以通过静坐、午休、散步、下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进行调整。因为,呼吸节奏的减慢意味着血流速度的减慢、心脏负荷的减轻,以及身体耗氧的减少,从而使寿命延长。慢养生具体到生活中,就是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总之,一切都应放慢节奏。然后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后工业化社会让我们进入快节奏的生命状态。不快,就要在竞争的时代中被淘汰,这是必然的。但是,下班回家后,紧绷着的生命之弦就应该放松。这样,白天紧、晚上松,生命之弦才能保持弹性而不致被折断。不上班的人在一天之中、一月之内、一年之中,也应安排好快慢节奏,有张有弛,才能让生命之弦有弹性。现在呆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很多,有年纪大的,有离退休的,有下岗的,有无业的,有生病的。他们“慢养生”和“静养生”的条件都很好,但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而是成天忙忙碌碌。问他们忙什么呢?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如果不注意放慢节奏而是成天瞎忙,白天忙家务、忙看孩子、忙采购,晚上忙打牌,那是达不到养生效果的。人们应当确立一个新的生活原则,就是:有快有慢,有紧有松,有忙有闲。

慢养生的关键在“心慢”。要节奏慢得下来,首先要心先慢,也就是要神先慢,只有心先慢下来,生命的节奏才可能慢得下来。试想,一个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个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来,呼吸能慢得下来吗?心跳能慢得下来吗?所以,心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放慢,心急时,心跳、呼吸都会加速。有些时候,就是要放心,只有放心,才可能安心、养心。东西方的不谋而合:“慢”是国学养生的绝活

忙碌的工作总也做不完,何不将生活节奏放慢。以健康自然为准则,将复杂之事简单化,享受悠闲假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才是一种更快乐、更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因为现在的节奏太快,我们都感觉累了,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火车提速,机场扩建,新线地铁开通……这些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无不向我们证明整个世界在加快运转,生活像被卷入了机器一样,高速运转不得停息……

可是,你愿意被这种节奏左右吗?你愿意接受这日复一日的疲惫和无奈吗?

一天,我在公园里遇到一群老人,他们悠闲地聊天散步,随意地打太极拳,心无旁骛地唱京戏。天安门前车马喧喧人潮如流,而他们却在这个嘈杂的巨大城市中固执地保持了一块净土,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原汁原味。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我顿时领悟了生活的内涵,把节奏慢下来,修身养性,享受生活的乐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个时刻,我突然想让一切都慢下来……“慢养生”就是一种告诉你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学问,这门学问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后经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经过中医理论的吸纳融合,渐趋完备。有趣的是近年来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美诸国,也对“慢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倡导“慢餐”“慢社交”“慢情爱”。

东西方文化不同源流对“慢生活”不约而同的推崇,绝不是文化发展中偶然性的碰撞巧合,而是源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沉重压力。二者之间的殊途同归,恰恰是针对现代社会不断异化的生活模式对症下药的结果。

人们对现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的逆反心理不是群体心理的一时牢骚,而是深刻社会问题的必然反应,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对社会发展变异的理性反馈。物极必反,社会发展的过于迅速,必然会导致社会群体让生活“慢下来”的需求和呼吁。

最有标志性意义的反对快节奏生活的运动事件,最早始于1986年的罗马,是为了抗议在著名的西班牙广场纪念碑的台阶旁建立快餐店而引发的。相对于“快餐”,反对者们以“慢餐”命名自己的组织,提倡以慢脚步享受生活,慢慢品味食物的美味。此次运动不仅保护了广场纪念碑,而且自身也成为慢生活运动的里程碑事件,后来被称为“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现今已逐渐流行为21世纪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此次运动浪潮中,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慢城市”,人口只有1.5万的意大利小城布拉成为这一运动的倡导先锋,在那里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人们仅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驾驶汽车。从那之后,受到布拉城的影响,不断有更多的城市积极加入这一运动,到目前为止,意大利有32座以上的小城市,成功地推行了这一模式。甚至为了推广这一运动,还设立了专门的慢食运动官方网站。

尔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慢”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群体角落。出现了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职业名词。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还在全球得到七百多个“盟友”的支持和呼应。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不到半分钟就走了50米以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现在,这个协会已经在世界上42个国家拥有7.5万名会员。

如今,“慢生活”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哲学家和心脏病学家是倡导这一理念的最主要人群,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也不断涌现,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询公司建议职员不要在周末上网查邮件,日本丰田公司不允许员工把年假推迟到来年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放慢你的生活节奏,才是解决生活压力的最好方法。不同人群的倡导,甚至公司的制度都对此表示了认可。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相信,慢生活是追求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径。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这句流传千年的偈语,以一种智慧的方式,传达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寓意。不仅社会、自然,即使是人的身体,都包含着复杂的内在系统,需要达到平衡和协调,才能健康发展。对于我们每个生命个体而言,通过养生达到心态和身体和谐,才能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意义。

物质越来越丰富,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反而不能长寿,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平和的心态。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精神的满足,而是追求物质的享受。这样的结果是,第一,劳累;第二,精神压力大。对人情世事的计较,生活没有条理,凡此等等,导致了一大批人承受不了压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一位部属企业的高层主管,不久前走进心理门诊,对医生说:“我这么年轻就有这番成就,而且还拥有美满的家庭,朋友们都认为我过的生活像童话一般,但我却一直有一份局促不安的情绪,无法终止的苦恼。”这位高管的“快乐缺失”,和他平时不允许工作上有一点点缺陷有关。这样,一波波的压力袭来,超出了他的“情绪管理机制”的应付能力,“管理机制”即变得乱无章序,因此他的情绪会局促不安。

另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还会影响机体内在功能,这就会出现医学心理学上称之为“心身疾病”的症状,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肿瘤等。

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那么我们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产物,包括生命,包括一个人,能量的储备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我们的生命好比是燃烧着的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我们生命养生,维护生命阴阳平衡要注意节能养生这个问题。

对于生活而言,养生就是要平衡好自身条件和价值追求的关系。最近,“平衡”成了时尚人士关注的焦点。是不是事业成功就可以掩盖掉你付出的所有代价?究竟是一边倒的打拼生活还是平稳上升的美满生活更值得羡慕?答案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后者,在努力寻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外界和自我的平衡。在成功几乎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今天,失衡的生活就像漂亮的塑料盆景,外表的风景再美,也掩盖不了内在的粗糙,而平衡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位老教授跟我聊天时说,他国庆黄金周期间去旅游,上车下车,一天赶了好几个有历史价值的文化景点,累得回来生了病。而这种所谓的“休闲旅游”却累得够呛的情况,对于国人来说十分普遍,不是为了放松而旅游,而是为了旅游而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赶场子似的,当然不能享受旅游的乐趣。习惯把生命消耗在各种表面价值追求的现代人,即使休息,也追求快节奏,仍是时间的奴隶。

所以,养生的第一要务是心态,“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即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保持良好的心态的方法很多,用易经养生的方法去看问题,去处理问题,即可达到养生之效果。现在世界上兴起的抵制做“时间奴隶”的运动,是号召人们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让生活更加人性化。两种途径,一个目的,就是让生活慢下来,达到和谐和平衡。唯有做生活的慢悠客,才能步行去天堂。这就要求我们,从今天起做懂得生活的人,做珍爱生命的人,这样你才能做一个幸福的人。

当你忙到连短信都没时间回复的时候,时常宽慰自己说“信”生活耗费时间,紧迫的时候立即电话回复,高效率办事;没时间和家人聚餐的时候,时常安慰自己说家人聚会来日方长,立即电话告假,分秒必争地工作;没时间午餐的时候,时常在快餐店逗留几分钟,啃两口汉堡充饥;没时间睡觉的时候,抽空在地铁和出租车上睡得死去活来。像极了高速旋转的陀螺,长久旋转之后总会有疲劳期,一切从速,哪有工夫享受过程?

或许千年之后的世界是这样的:大街上,人们不那么匆匆忙忙,而是放慢脚步,问候一个行人:你的祖母怎样?不坐汽车,而是坐着牛车,穿着拖鞋悠哉散步。

那个时候,人们或许才能真正明白,幸福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琼浆玉液”的慢养功

我们的身体里有许多上天赐予的“灵丹妙药”,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或是并不懂得如何去善加利用,这是多么大的损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开发身体里的潜能,让它充分地释放,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从前,有位尚未出阁的富家小姐,有一天不知何故,突然生起怪病来,身体变得消瘦异常。父母很是着急,请了许多大夫,都没看出是什么病。

后来,父母又请来了一位颇有经验的大夫。大夫刚开始的时候,也没看出是什么病症,正在纳闷的时候,忽然发现小姐门下堆了不少的瓜子壳。大夫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小姐爱嗑瓜子,几乎成癖。

大夫猛然醒悟,便问小姐的父母:“小姐嗑剩的瓜子壳是否还在?”。

小姐的父母以为是瓜子里面出了什么问题,便赶紧将尚未倒掉的瓜子壳捧给大夫。

大夫说:“这下小姐的病有治了!”他让小姐的父母将瓜子壳分成数份,煎汤给女儿喝,说是只要喝完这些瓜子壳煎的汤,小姐的病一定会好。

小姐的父母有点不太相信,但听医生说得那么认真又那么肯定,不妨试它一试,死马当作活马医嘛!

哪知这药还真灵!小姐的病日渐减轻。当瓜子壳煎的汤喝完了以后,这位小姐的病痊愈了,人也变胖了,面色也红润了。

小姐的父母自然满心欢喜,但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借着上门致谢的时机,小姐的父母向医生讨教起来:为什么用嗑剩的瓜子壳能治好他们家女儿的病。

这位高明的医生说,这位小姐是因为瓜子嗑得太多,过分消耗了口中的津液,才生的病,而消耗的津液就浸润在瓜子壳上,所以用它煎汤服用,正好可补充先前损失之精,因而可以治好她的病。这位小姐知道病因之后,再也不敢嗑瓜子了。

用嗑剩的瓜子壳煎汤治病,或许只是个传说,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唾液对人体是多么重要!

医学经典《本草纲目》上有载,倘若经常耗吐口中津液,久则损精,皮肤干枯。因为嗑瓜子时,唾液会因黏附在瓜子壳上被吐出而损失。唾液过多流失,会导致口腔溃疡、牙龈炎、龋齿、消化不良等病,而且还可使味觉迟钝,食欲减退。

古代人们把唾液称为琼浆、金浆、金津、玉液、玉泉、华池之水等,中医又称津液,并认为津液的存亡与养生保健直接相关。前人曾留下名句:“保胃气,存津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我再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不慎掉到了一口枯井里,井里没有一滴水,他想起了古书上的吞津养生法。被救上来后,他已枯瘦如柴了,但却没有昏迷,为什么?因为他做吞津功后,体内的津液虽已动用将竭,但大脑及心肾却得到了保护,所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就是不起眼的“口水”救了他的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津液对人体是多么重要!

近来,日本医学专家发现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并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延缓人的衰老。美国一些专家通过试验表明,口腔唾液不仅仅有助于消化,而且是人体第一道抗癌防线,它具有很强的防癌效果,即使是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霉菌素、亚硝酸盐也不怕。他们还发现,唾液只要与食物接触30秒钟,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专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再咽下,这恰巧和我国传统养生学中要求人在吃食物之时要“细嚼慢咽”相吻合。

吞津养生在我国历史较悠久。古人称之为“胎食”的,指的就是吞津。《汉武内传》说:“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古代的老子特别讲究养气。他认为最好的灵丹妙药,就是自己的津液(唾液)。他主张吞服自己的津液来养生。后世道教徒把“叩齿鼓漱”的咽津法列为每日必做之功。

诸养生学家吞津有“令人躯体光泽,津润力壮”的作用。并有诗赞日:“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说:“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他把吞津总结为“服玉泉法”,认为叩齿服玉泉的作用在于坚齿发,除百病。《灵枢·天年》、《素问·刺法论》等都讲到“津液布扬”、“饵吞下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吞津的方法。先秦《子华子·北官意问第九》讲到:“荣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久长而不弊。”1973年底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天下至道谈》,其中阐述房中养生的“八益”,就谈及“吞服津液”的养生功能。

其实吞津养生法并不难学,最简单的就是不要随便吐自己的唾液,只要长期坚持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不要随意吐自己的唾液外,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调动我们口中的津液来保养自己。下面我就把吞津养生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随便找一个自己认为舒服的方式,或躺,或卧,或坐,全身自然放松。

舌头在嘴内不断地搅动,左绕几圈,再右绕几圈,当然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由自己的喜好来定。舌头搅动完后,我们的嘴里就会有不少唾液,下面接着搅动,就像我们平时刷牙漱口那样。然后把唾液用力咽下去,咽的时候要听到汩汩的响声。咽下唾液以后,要屏住呼吸,两手按在小腹部上揉按,然后慢慢恢复自然呼吸,再咽下一口唾液。

开始练的时候可能我们口中的津液不多,长期坚持以后便会不断增加。如果每天坚持早晚各练一次,可以让人面部润泽,精力充沛,体格强壮。

别看口水不起眼,但作用却委实不小,像长城上的山海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且大伙也别忘记,这是上天免费赐给我们的“宝物”,我们更要珍惜,善加利用,发挥它的功效。每天我们只要有空,就慢慢地品味这些“琼浆玉液”,慢慢地吞咽下去,让它慢慢来滋润我们的身体!一缕茶香,一份健康

人们都知道喝茶能够使人长寿,但很少有人去问该喝什么茶,该怎样去喝,人们只是认为喝过了就好,其实若想长寿,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该喝什么,怎样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常用来形容人的年龄,但事实上中国古代表达年龄的说法并不只有这一种,“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年龄。那这几个词分别都代表多少岁呢?“77岁为喜寿,88岁是米寿,99岁亦称白寿,108为茶寿”。

大家知道这些年龄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吗?

其实,这些都是借助汉字拆解演变而来的。“77岁为喜寿”,是因为“喜”字的草体是由“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的。“88岁是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中不为“八十八”组成。“99岁亦称白寿”,是因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横”,即为“九十九”。而“108为茶寿”呢?也是将“茶”字拆开来,茶上草头代表“廿”,下边的“汆”代表八十八,合为108岁。“茶寿”就是108岁的高寿者。

可见,“茶”在古代就有长寿的意思,而喝茶长寿的人也是数不胜数。

据宋代的《南部新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东都(今河南省洛阳)有一位130多岁的老和尚,皇帝问他养生之道,他说:“素不知药,性本好茶,到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上海市最年长的老寿星、晚清最后一名秀才苏局仙因坚持饮茶,活到110岁。

一次,和朋友到茶室里喝茶闲聊。点茶时,朋友说:“杨老师,您是养生专家,今天您给我们来选点茶叶吧。”

我说:“那我就点西湖龙井吧!”“杨老师,我知道您对茶叶有研究,您给我们讲讲您点的这个茶叶吧!”“好!一天,乾隆下江南来到了杭州龙井狮峰山,看见几位少女正在采茶,乾隆一高兴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闻报太后身体欠安,乾隆随手将茶叶往口袋内一放,就日夜兼程赶回了京城。

太后见到乾隆,忽觉一股清香袭来,便问乾隆带了什么好东西。乾隆自己也纳闷,哪来的清香?他随手一摸,摸出一把干茶叶,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发出来的。

太后命宫女将茶泡好端上,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完茶后,顿觉双眼舒适,胃肠舒畅。

原来太后吃多了山珍海味,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导致胃肠不适。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立即传令,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18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进贡太后。”“原来西湖龙井能治病呀!看来茶叶真是个宝贝!”“其实,咱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茶叶能够排毒治病了。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一书就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古茶字)而解之。”

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关于“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饮料……如感到体热、口渴、凝闷、脑疼、眼倦、四肢疲劳、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四五口茶就显效”。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著名宦官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疠气”列为茶德之一。“杨老师,那您就给我们讲讲茶叶到底都有什么妙处吧。”“茶叶能增强人的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因为茶叶里含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和脂多糖等等。“2003年的《美国科学院学报》报道,茶叶中名为‘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茶氨酸不仅可以对付细菌,还能对付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2002年5月,美国心脏学会《循环》杂志刊登一份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喝茶有助于降低因心脏病而死亡的危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对190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这些患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过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脏病发作后约三年半时间内死亡的风险,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还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于14杯,也有可能使心脏病死亡率降低28%。”“杨老师,那您认为我们应该喝什么茶?”“我推荐绿茶。因为绿茶没有发酵过,含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及儿茶素,这些都是抗癌的精华成分。”“日本福冈市,有一位101岁的老人,名叫增田觉市。虽然他年纪很大,但行动自如,不需要人搀扶。老人透露他的长寿秘诀时说,活了101岁,他从来没有吃过药,不舒服的时候就靠喝绿茶来缓解。”“那怎样喝绿茶才健康呢?”“首先要选好茶叶,好的绿茶可以选择现采的绿茶叶,以二叶一心为最佳,闻起来的香味很浓郁,颜色鲜绿有光泽,感觉拿起来有分量且干燥。”“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泡好的茶最好半小时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成分会变得不安定。而且绿茶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肠胃不好的人或空腹时最好不要喝。喝茶后容易睡不着的人,也尽量不要睡前饮用。”

生活中总有几样东西会陪我们走完人生的旅途:一杯喜欢喝的茶,一道喜欢吃的菜,一位喜欢的伴侣,一位无话不谈的密友,还有一本喜欢的杂志。这其中,每一样事物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在美好的日子里,手捧一杯清茶尽情去享受,去品味,让她去陪伴你健康的一生。因为一旦你的生命里有了品茶的嗜好,也就意味着你乘上了“健康”这趟直通车,她会带你尽享幸福人生……

泡上一杯绿茶,去慢慢品味人生,慢慢享受人生吧!酸酸甜甜的养生之法

一说起酸酸甜甜的健康饮料,我们会想起什么?鲜榨的果汁、维生素饮料?都不是,我们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富含更多有益菌种,并对消化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神奇饮料,酸奶。

前一段时间,老朋友见面,大家坐在某大饭店一起吃火锅,看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家回忆起了往事,好不惬意,这时大家提议再上一点酒水。有的说男的就来几瓶二锅头,女士就上点雪碧、可乐什么的吧。

后来有位朋友说,杨老师是保健方面的专家,咱们就让杨老师给我们点点儿健康的饮料。

这位朋友一提议,大家也都纷纷赞同,最后,我不得不勉为其难给大家点了饮料。既然大家都想喝点健康的饮料,那我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种健康的饮料,最后我点了葡萄酒。同时又给每人点了杯酸奶。

这时,一个朋友问我,杨老师,你点的葡萄酒我们都知道,这是健康的饮料。那酸奶吃火锅的时候有什么作用呀。

几位朋友都是挺起了鼓鼓的啤酒肚。崔小姐一聚餐,则指名道姓要喝酸奶,因为不仅有助于健康,而且味道很可口。她还不允许她男友喝酒:“只准喝酸奶,一方面保护他身体健康,防止他出现啤酒肚,另一方面多喝酸奶也能增加他身体免疫力。”

这可是我今天为吃火锅点的专门饮品。这时大家都来了兴趣,都停下了筷子,然后看着我,这时,那个朋友又对我说,吃火锅还有专用饮品?我说,那可不,我们都知道火锅好吃,但吃火锅的时候,胃肠的刺激大。因为火锅一般吃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火锅汤的温度都很高,如果吃麻辣锅的话对胃肠的刺激就更大了,这样就很容易伤到胃肠道黏膜。

但是,酸奶就可以保护我们的胃肠,因为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它能酸化肠腔,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减弱其在肠道中产生毒素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预防因火锅的油腻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腹痛等。而且多喝酸奶还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

这一次聚会上,吃完火锅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喝起了酸奶。而且还都说,以后吃火锅都要给家人、朋友们点上一杯酸奶。而且中国的很多人并不像外国人一样,每个人都能喝牛奶。有的人天生对于牛奶就有排斥。只要一喝牛奶,就会腹泻,但是喝酸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因为部分成人的消化液中缺乏乳糖酶,而牛奶中所含的糖分大部分是乳糖,由于缺乏乳糖酶所以影响了人们对乳糖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造成这些人喝牛奶后胃部不适甚至腹泻,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而此时选择酸奶代替牛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酸奶含乳酸菌,牛奶中的乳糖可被乳酸杆菌发酵转化成乳酸,乳糖不耐受者饮用酸奶不会出现腹泻症状,正好解决了这一部分人喝牛奶可能产生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酸奶通常是以牛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巴氏杀菌后,接入乳酸菌菌种,保温发酵制成的产品。它不仅具有牛奶的营养价值,酸奶含有的特殊微生物还会抑制人体肠道中的腐败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酸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它不但能治疗神经性厌食症,还能减少患结肠癌和乳腺癌危险。

西班牙最高科研中心食物和营养学研究所所长阿斯森松·马科斯指出,酸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能治疗神经性厌食症。他说,酸奶富含钙、高质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且热量低。因此它能提高机体的防病能力,调节肠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此外,还能使人体较好地吸收营养。临床试验证明,酸奶中的乳酸菌能增强体质,西班牙一家医院已将喝酸奶作为治疗厌食症病人的营养疗法。

研究表明,每天喝一瓶酸奶可以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还可以帮助人体排泄有毒物质。酸奶能改善结肠免疫功能,每天喝一瓶酸奶是预防肠道感染的极佳药方。

酸奶中不仅富含大量的乳酸及活性乳酸菌,还含有高活性的矿物质钙、镁、锰及微量元素等,可以辅助保护牙齿、健美骨骼,而维生素A、维生素B、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则可以使眼睛炯炯有神,使头发乌黑秀丽柔软而富有弹性,并具有防止脱发及促进头发再生的功效。而其中的钾、锌、维生素B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则具有降低血2压、预防脑卒中、抑制胆固醇升高及提高心脏功能等多种功效。

虽然酸奶的营养价值几乎满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酸奶比较缺乏维生素C,因此我建议喝酸奶的时候可以加入苹果、梨子、杨桃等水果块进行一下搭配,这样的话无论口感和营养都十分理想。在将水果块加入酸奶前最好先用2%的柠檬水泡一下,可以避免氧化变黑。

虽然酸奶是一种不错的保健饮品,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饮用的。糖尿病和痛风患者就无法享受这样的健康饮品了。一是糖尿病患者,怕的是市面上酸奶大多添加大量糖分;二是痛风病人,因为所有菌类都是高核酸物质,会在体内形成过卟啉,是痛风者的大敌。

当然,如果想要让酸奶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的话,最好还是把酸奶当作早餐来吃比较好,因为这样既可以避免和其他食物混杂,而且肠胃是空的,能提供有益菌给肠道,刺激肠蠕动,让排便顺畅。以每日该喝的牛奶量来摄取,早上空腹和睡前各1杯最适宜。

健康快乐是给自己最大的幸福,保持身体健康,生活自然就会快乐,每天酸奶一点点,健康快乐每一天!一杯豆浆 一缕温情

豆浆是很多人每天早上必喝的一种饮料,不但口味颇佳,而且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深受老百姓喜爱。但就是这种我们每天都在喝的饮料,是不是每个人喝了都有益无害呢?该怎样喝才更科学营养呢?

坐诊的时候,曾遇到过这样的病例。

一位中年男子来到医院,找到我,坐下以后,我给他摸脉,看了看舌苔和面相,然后我对他说:“你最近是不是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咳嗽?”

这个人一听愣了一下,告诉我,他现在咳嗽得特别厉害,现在根本不敢笑,也不敢跑,只要稍稍一动,就咳嗽得不行。而且一咳嗽起来就感觉像是要把自己的肺也咳出来一样。而且总是会觉得鼻子吸的氧气不足,总想张开嘴来大口吸气。“你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情况?”

他向我描述了一番,差不多半个月以前吧,当时他得了一次感冒,没怎么在意,以为抗一抗就过去了,可谁知道抗着抗着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而且现在总感觉咽喉里有东西,但总是咳不出来。还经常会感觉胸闷、眼睛不舒服。

我告诉他,他的问题并不严重,只是由于感冒引起的哮喘。“那我现在该怎么办?”“你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用100克饴糖和100克豆浆一起煮,煮化了以后,空腹喝一个月。然后再每天按一按太冲穴。”

一个星期以后,这位先生再来复诊,他告诉我,现在他觉得能够自由呼吸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后来他问我:“为什么我得了哮喘要喝豆浆呢?”

在解释原因的时候,我对他说,其实是因为得了哮喘病的人,体内缺少一种叫做麦氨酸的物质,而豆浆里正好含有大量的麦氨酸,所以坚持每天早晨空腹饮用豆浆,哮喘病会明显好转。

香港大学医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只要每天喝点豆浆,便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豆浆不但能够治病,它还是我们养生保健的佳品,豆浆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在欧洲它被称为“植物奶”,而美国豆浆的零售额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在中国那就更不用说了,每天的早餐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豆浆是用大豆浸泡后磨成的饮料。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大约有35%~40%,它比各种肉类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两三倍。除蛋白质、钙、铁等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外,大豆中还含有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这些物质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

虽然大豆营养丰富,但只有通过充分加工,这些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比如,干炒大豆时蛋白质消化率一般是48%,而整粒煮大豆时消化率仅为65%。大豆经过水泡、碾磨、做成豆浆、充分加热之后,大豆蛋白的消化率则可以一下子提高为90%。

常喝豆浆可以滋补强身,还可防治各种营养素缺乏性病症,但是喝豆浆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饮法不当也是会伤害身体的。所以,在喝豆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豆浆要煮透。因为生豆浆中含有皂苷、胰蛋白酶抑制物和维生素A抑制物,还有豆腥味等。皂苷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肿胀和出血性炎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另外,生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条件。所以,豆浆必须煮熟烧透。煮豆浆一般加热到80℃~90℃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很多人误以为此时豆浆已经煮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沸”现象,此时的温度不能破坏豆浆中的皂苷物质。正确的煮豆浆方法应该是,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加热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

不冲鸡蛋喝。有人认为,豆浆冲鸡蛋,营养更丰富,但实际上会适得其反。因为豆浆即使煮得很熟很透了,直接冲生鸡蛋,也不容易把鸡蛋冲熟,而且,鸡蛋当中含有一种黏性蛋白,它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鸡蛋打到豆浆里面,煮熟了以后再吃。

不宜加红糖。有的人在喝豆浆时爱添加红糖或白糖。添加白糖可以,添加红糖则会使红糖里的有机酸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对身体无益。

不过量饮用。喝豆浆只能适量,如果一次喝得过多,会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豆浆返流或腹泻等症状。

忌用暖瓶装。有些人喜欢用暖水瓶装豆浆,这种做法其实不妥,因为豆浆中的皂苷能脱去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使微量金属析出,污染豆浆。如果常喝这种豆浆,会侵蚀人体组织器官,造成慢性中毒。

喝豆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喝豆浆还得慎重一些。

豆浆是属寒性的,所以有胃寒,比如吃了饭以后消化不好、爱打嗝、嗳气的人,还有脾虚的,比如有腹泻、胀肚的人不要喝。同时,因为豆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当中,会在细胞里产生核酸、尿酸,所以患尿酸增多症的病人也不宜喝豆浆。另外,肾脏功能不好、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的病人不要喝豆浆,因为豆浆中的植物蛋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还有人觉得豆浆是好东西,牛奶也是好东西,那么,把它们放在一起煮,营养不就更丰富了吗?如果您是这么想的话,那可就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豆浆要煮8~10分钟才能够煮熟,而牛奶呢,如果煮这么长时间的话,它里面所含有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会遭到严重破坏,营养就会被白白损失掉。

说起豆浆,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喝上一杯浓浓的热豆浆,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忙活,洗豆子,泡豆子,天还没有亮就早早起来磨豆子,然后放到锅里开始煮成热乎乎的豆浆,虽然当时街上就有现成的豆浆卖,但是妈妈说,还是自己煮得香。每当端起妈妈亲自做好的豆浆,一口一口慢慢品味时,总感觉一缕缕温情暖入心窝。不吐葡萄皮的健康之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句绕口令,可能我们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知道怎么说了,但谁知道这句话里潜藏的养生大秘密呢?“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是听相声时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绕口令。虽然是一句绕口令,但是您可千万别小瞧这句话,这里面可藏着大秘密呢!

秘密?什么秘密?有人说,你别骗我们了,这绕口令我们都听了几十年了,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也没听出什么秘密,你一说秘密就出来了?

其实,有时秘密就藏在我们身边,但有时我们习惯成自然,不会再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秘密。

我曾在我的健康讲座上做过调查,让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吃葡萄的。

像上面绕口令上讲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少之又少。

当时,就有人说了,葡萄皮有什么好吃的,又不甜,味道还涩涩的,吃到嘴里一点都没有水果的清香和甘甜的味道了。杨老师,难道您想让我们大家都要“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对,“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甚至“吃葡萄不吐葡萄籽”的吃法才是吃葡萄的正道。

那到底为什么呢?

因为葡萄皮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质和铁等,可以弥补人们饮食中缺乏的营养,而葡萄籽中则含有花青素,可以保护心血管、调节血脂、预防高血压。

但有人总感觉吃葡萄皮和葡萄籽不卫生,那我们可以变通一种方式——喝葡萄酒,这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功效一样。

我认识一位姓高的作家,今年七十多岁。年轻的时候,有事没事总喜欢喝上几口。1996年的时候,老高发现自己的肝总时不时地会疼,于是就跑到了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化验,结果出来后,老高被确诊为中度肝硬化。老高开始不相信,又连续去了几家医院检查,但结果都一样,医生告诉老高以后不能再喝酒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高忽然发现,只要自己一蹲下再站起来,就会感到眼前发黑头晕目眩,于是老高就又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医生告诉老高,他是血压过低,才只有60~80。老高就问医生可以吃什么药能让他的血压升上来?医生告诉他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升压药物。而且医生也没能给老高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来。

后来,老高找到了我,问我有没有好办法能帮帮他。

我想了想,然后问老高:“你会不会喝酒?”老高点了点头。

我说那就好办了,你可以每天喝点红葡萄酒,这样对升高血压会有好处。

但是老高听了我的意见后,却显出了为难的样子,他说自己不光血压低,以前还查出了中度肝硬化,医生都建议他不能喝酒。

我听了以后,对他说:“没关系,每天可以适量喝点,只要不过量,就肯定没问题。”

一听到我说的这句话,老高变得精神了,还跟我说,红葡萄酒没味,时不时地来点白的行不行?我说,如果你还想要命的话,就不要喝白酒。

虽然不能喝白酒,但老高还是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再次喝酒了。

这之后,老高就时不时地喝点红葡萄酒,但每次都不超过50毫升。

一年以后,老高兴冲冲地找到我说,他的病全好了,不但血压正常了,而且肝硬化也好了。

他说,别的大夫都说得了肝硬化,应当禁酒才能保护肝,但是我却是让他喝酒,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对他说,这是因为喝红葡萄酒,可以改善肝的供血,供血改善了以后,肝有了充足的血液,就可以带来更多的养分,补充营养,慢慢地改善肝脏的功能,这样肝就可以慢慢地进行自我调节了。“那为什么您一定要让我喝红葡萄酒呢,其他的葡萄酒不行吗?”“也可以,但效果就没有红葡萄酒那么明显了。因为红葡萄酒在制作中加入了葡萄皮和葡萄籽,而葡萄皮和葡萄籽都富含有对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的多酚,葡萄皮中含25%以上,葡萄籽含65%以上。而白葡萄酒在制作过程中除去了葡萄皮和葡萄籽,只剩果肉,而果肉中含有的多酚只有3%左右,这样白葡萄酒中的多酚少了,自然对预防心脏病和抑制动脉硬化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红葡萄的皮上有种逆转醇,这逆转醇是抗衰老的。逆转醇还是抗氧化剂,常喝红葡萄酒的人不易得心脏病。它还可以帮助防止心脏的突然停搏。红葡萄酒能降血压、降血脂。“哦,原来是这样。杨大夫,我现在的病是好了,经过这次生病以后,我也知道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你给我推荐个养生保健的妙招吧!”

我最后还是给老高推荐继续去喝红葡萄酒,这是外国专家推荐的“最健康、最卫生的饮料”。

每天喝点红葡萄酒,可以使心脏病人突发心脏病的机会减少50%,脑卒中的机会减少20%。而且长期饮用红葡萄酒,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治疗气血两亏、脑贫血、头晕心悸,同时还可以改善肾和肝的供血状态。“那可太好了,这可真是个好办法,我可是既过了嘴瘾又保养了身体,一举两得呀,呵呵!”“红葡萄酒这么好,那我每天多喝点,岂不是对身体更好?”“老高,你这可就想错了,什么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红葡萄酒也是。每天最多不能超过100毫升,如果你超过这个量那就错了,不超过这个量就对身体有益无害。”“杨大夫,我太太也七十多了,但身体也不怎么好,她可以喝红葡萄酒吗?”“当然可以,可以每天喝一点,如果她不喜欢喝也没关系,可以买点红皮葡萄来吃。吃的时候,先把葡萄洗干净,整颗入口,连皮带籽一起吃掉,这样才可以‘百分百’地把葡萄的营养吸收。”

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度,过犹不及。喝红葡萄酒也是如此,应做到适量、适时。喝红葡萄酒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00毫升,最好在进餐时慢慢饮用,如果我们实在不胜酒力,也可以尝试一把“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让一颗颗的葡萄真正成为我们身体的保镖。慢慢滋润出来的健康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张开嘴喝多少次水,喝水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简单地喝水,科学地喝,正确地喝,才是养生保健之道。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患了胃溃疡,期间到过不少的医院,也看过好多位医生,除了打针就是吃药,但是不见什么效果。

后来这个病人又遇上了一位医生,医生对这个年轻人说,你的病用药物的话很难治好。但是我现在有一个方法,你可以试试。问他什么方法,他说:“每天早上起床后,不洗面,不漱口,先不间断地喝上3杯白开水。”而且医生要求睡前不要吃任何食物,说完以后也不给药,这位医生就让这个年轻人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这位年轻人就按照医生的话,一起床就3杯白开水灌下了肚,随后这位年轻人在1小时内去了三次厕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位年轻人每天都空腹喝上3杯白开水,喝完以后,就去厕所排泄体内的垃圾。3个月过去了,这位年轻人的体重增加了5千克,现在五六年过去了,这个年轻人还是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习惯,但是再也没有生过什么病,也不易感冒。

刚刚起床饮水为什么可以治病?

刚一起床,此时饮水最能够刺激与清洗肠部绒毛,若等到活动一阵子之后,体内的脏器都运作起来,这时水分会很容易被肠道吸收,如此一来,便无法达到清洗的目的了。人体的肠子,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肠内如果很清洁,则白天吃进去的营养会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制造成新血液。

目前日本就很流行这个一睡醒就即刻喝水的做法。日本科学家证实,每天起床后,不要先刷牙洗脸,而是要马上饮下4杯、每杯160毫升的水。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胃病、糖尿病、便秘,对脑、心脏、肺也有所帮助。“因为人一醒来就先喝水对身体有帮助,它能促进血流运动。”科学家解释说。

其实早在唐朝时,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翼方》一书中,即有一卷《服水经》专谈喝水养生之道;而日本人更将其发扬光大,根据研究,日本长寿村居民维持健康长寿的秘诀,就是饮用号称水质“日本第一”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活着就要喝水。在人体中,水的重量约占体重的65%~70%,人的新陈代谢就是通过水来进行的。水为我们在体内输送盐分、脂肪、激素等。水还起散热作用,通过毛孔使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才使我们的肌体避免过热。水还能帮助消化、滋润皮肤、润滑组织细胞,调节体温等。所以,水就如空气、阳光一样是生命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需要水2~2.5升,儿童约需1.5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国际体育医药研究所提供的每天饮水量公式是:假如你运动不多,每千克体重应喝水30毫升;假如你是运动员,每千克体重应喝水40毫升。专家认为,每天如能按此公式饮水,不但会使身体健康,也会使你身体趋于苗条。

最近,巴基斯坦一位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体内的水失去平衡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这位科学家认为,水是生物体中提供能源的重要物质,也是各种营养物的传送媒介。生命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失水代谢物。该代谢物如在生物体中的毛细管积累,阻碍了体内液体流动,就会使新陈代谢变慢,表现在人体上就是衰老开始。目前还没有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是如果能够阻止或推迟生物体内的失水过程,就能延续生命。因此,要想长寿,就必须保持水平衡最佳状态,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研究发现,一个每天喝4杯水(或以上)的人,比每天喝2杯水(或以下)的人,患结肠癌的机会将会减少一半。如果每天能喝8杯水(或以上),则有更佳成效。水能抗癌的原因,是因水能加速肠道的蠕动,令肠道内的废物不能停留,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机会。同样道理,大量的水亦能减少泌尿系统的癌症产生,如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等。

专家认为不喝水,会因自身产生的废物而中毒。当肾排走尿酸和尿素时,这两种东西必须溶于水中。如果人体内没有足够的水分,废物便不会有效地排泄,其中的物质积聚起来形成肾结石。水分对消化和代谢的化学反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将养料和氧气通过血液带到细胞,并通过排汗帮助冷却身体。水分还是人体关节的润滑剂。

实践证明,人体失去10%的水,就会产生酸中毒,失去20%~25%的水分就会死亡。水是构成全身组织和液体的主要成分,它能调节水温,在人体内是主要的溶剂,一切生理代谢活动都在水中进行,从而来完成体内物质的吸收和运送,如养料,氧气的运送和废物的排出。水还能调节生理功能,使肌肉、皮肤更富有弹性。

因此,为了健康长寿,每个人要养成即使口不渴也要每天喝点水的习惯。

至于饮水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喝好水,也就是要讲究水质。其次是喝水的习惯,最好以小口慢吞,切勿大口牛饮,并配合缓步行走,同时用双手按摩腹部,喝完后再做些简单的运动,像练气功、打坐,切忌喝完水后闷坐不动,以免造成血气凝滞。

此外,白天的喝水量最好比晚上多,因白天体内器官的运作较为旺盛,而到了晚上,各器官运作就逐渐缓慢甚至休息,所以尽可能让体内的废物在器官休息前排出,以免堆积成老旧的废物毒素。

健康的妙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稍注意一些,收益终身的养生妙法就会出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去找寻生活中的健康妙招吧!妙手回春的“自然神医”

人们都以为灵丹妙药加上神医的妙手回春才能帮助人们解除病痛,使人长命百岁,但却不知美丽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治疗人类身心疾病的神医。大自然通过它那独有的天然疗法可以让人们增强体质、益寿延年。

我有一位在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年过花甲被确诊为患有“弥漫性淋巴母细胞型淋巴肉瘤”。虽然四处求医问药、多方打听治疗,但是病情总不见好转,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经常是发热、盗汗,体重也减轻了不少。眼看时日无多,这位教授便想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去再次目睹一下江南故乡无锡和太湖山水。于是,他便住进了无锡的太湖干部疗养院。

疗养期间,教授放下心中的包袱,全身心地徜徉于太湖之滨绝妙风光之中,享受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完全不去想身上所患的疾病。每天他都到太湖之滨散散步,在湖边打打太极,间或读书和写作。

五次太湖疗养过后,教授的病情渐渐有了缓解,身体慢慢变得胖了,出汗、发热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脸色也红润了许多。这样几乎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