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与实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03:12:22

点击下载

作者:赵萌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基础与实务

会计基础与实务试读:

前言

自2006年以来,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与补充,为了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本书以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为依据,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需要编写而成。

本书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岗位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以岗位工作需求为导向,分阶段讲述了资金筹集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及财务成果核算过程的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除在各个项目后配有相应的练习题外,还通过模拟企业账表资料,开展会计基本技能的实践学习与训练,在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两个项目增设了针对性强的实训模块,在课程最后设置了模拟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综合实训,将日常分模块的实务训练与课程综合训练相结合,按照企业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实务过程,对学生岗位技能进行高度仿真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会计核算实务的操作能力。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财经类学生及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基础与实务学习的需要,也适合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作为会计基础与实务培训教材使用。

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项目一会计基础认知【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基本知识

※熟悉会计的职能、对象

※理解会计核算前提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理解会计核算方法。【技能目标】

※通过理解能阐述出会计核算方法

※能对违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行为进行判断【开篇案例】

李敏的妈妈是一位注册会计师,在一家会计事务所上班,从事会计工作。从小耳濡目染的她,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像她妈妈一样出色的会计师。2012年高考填写志愿时,她报了某高校会计专业。李敏的同学张红了解到李敏填报了会计专业,于是她对李敏描述会计工作。会计的形象是这样的——每天计算,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不停地抄写。有同学说会计就是记账,有同学说会计就是算钱。那么到底什么是会计?会计做什么工作?对会计人员有何要求?会计职能是什么?李敏同学将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本章。任务一初识会计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自古就有,源远流长。会计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时间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1.会计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也是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达到扩大生产发展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最终目标。为此,人类就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和规划,对劳动成活和劳动耗费进行观察、计量、记录和计算,并将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比较的结果同他人和过去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会计正是在这样的生产实践中,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2.会计的发展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会计业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会计业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目前,会计已从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步发展成了以货币为单位综合地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发展,依据社会经济环境、会计方法、会计工具及会计理论的历史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三大阶段:会计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是从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应用这样一段过程,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过程简单,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即有“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我国会计的萌芽阶段。据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在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西周,当时称为司会,掌管王朝的财务收支,以此为滥觞,以后历代王朝都设有会计一职,并逐步发展到民间。我国古代宫廷会计所用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到了唐朝,出现了“四柱清算”,通过“旧管(即期初结存)+新收(即本期收入)—开除(即本期支出)=实在(即期末结存)”的基本公式进行结账,为我国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基础,使我国会计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清两代,我国商业、手工业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并且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当时出现了“龙门账”和“四脚账”,其中已显现出复式簿记的雏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到明朝时,我国会计已开始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明末清初,一些民间商业组织还使用过一种较严密也较复杂的,比“四柱清册”更加完备的“龙门账”,标志着我国会计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的迈进。(2)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簿记法,以此确立了复式记账法的地位,并使其得以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传播并提高,该书的出版堪称近代会计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初露端倪,商品经济有了相当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变得日益复杂而频繁,以往单式记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同复杂的商品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科学的会计核算方式——复式记账法应运而生。(3)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产权制度方式、为满足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了一个与财务会计想独立的领域。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会计成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且向国际化发展。

会计的发展历史表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会计工作也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会计核算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知识链接】

我国会计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诸多原因,发展较为缓慢。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工作实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会计改革,使我国会计工作告别了计划经济模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对会计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力求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会计方面的差距,从而揭开了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我国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工作进入法治阶段;

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

2007年1月1日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二、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言之,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历年真题·单选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核算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正确答案』×

它的特点表现在: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会计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以取得资金运动的信息,考核资金的运动效果,因而货币成了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宝马相比,哪个贵?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是宝马,但是如果夏利是14年新款新车,而宝马是玩具车。如果直接以金额表述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即表述为夏利不超过10万,而宝马在100万以上,此时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但是货币也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20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20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2000台,如果被盗则很容易发现。故货币不是唯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所以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最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所有的财产物资和劳动消耗的总括指标,必须利用价值形式间接地进行计算,从而取得必要的、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会计信息,使经济核算成为可能。

2.会计核算应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会计的任何记录和计量都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这就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凭据)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

3.会计所反映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完整性。

会计在利用货币量度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无一遗漏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马克思曾将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对过程的控制和对观念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2页),即对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反映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述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即马克思所指的“观念总结”。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也要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主体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会计学术界提出了“会计多功能论”。我国会计界认为会计除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等职能。【历年真题·单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核算与监督

B.参与经济决策

C.预测经济前景

D.评价经营业绩『正确答案』A四、会计的对象、目标与任务1.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主要是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我们可以说,在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就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和资金的退出。由于不同单位的性质不同,例如,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工业企业为例,企业的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以及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一定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

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如图1—1所示:图1-1 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图【历年真题·判断题】某一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主要包括资金的投入和折算、循环与收回、支付与赔偿。( )『正确答案』×【历年真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的是(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转移

D.资金退出『正确答案』C(1)资金的投入

工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入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同时发生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工资结算关系,有关单位之间发生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支付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计算关系。综上所述,资金的循环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称为资金的循环。(3)资金的退出

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用的三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缴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的进步发展。2.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的目标是会计管理运行的出发点和最终要求。会计的目标决定和制约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同时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目标又决定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改进及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深化,会计目标会强烈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会计任务

会计任务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会计任务与会计职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任务是会计职能的具体。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它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而会计任务受社会制度所制约,它与会计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一定时期所面临的矛盾有很大关系,因而具有主观性、相对不稳定性的特点。在我国,会计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2)维护国家的财政制度与财务制度;(3)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4)分析、考核计划与预算的执行情况;(5)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假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以《会计法》为指导,就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做出规定,为制定会计制度提供依据。我国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会计核算前提及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为基本准则的内容。1.会计核算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叫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并以此作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收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思考:假设甲公司销售一批原材料给乙公司,甲公司已经把货物发送给乙公司仓库,乙公司尚未支付货款。请问,你如何反映这笔经济业务?(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一个在经济上独立的整体,它明确了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所站的立场。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明确会计主体,即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

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二是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三是实行独立核算。

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空间依据。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和立场。如把甲公司作为会计主体的话,只有那些影响甲公司经济利益的经济业务事项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与甲公司经济业务无关的原材料资产增加、应付负债的增加等要素的变化,甲公司都不予以反映。因此对于上述那笔同样的经济业务,对于甲公司来说,一方面一笔收入,同时增加一笔应收账款资产增加,而不是相反。同时,对于乙公司来说,导致乙公司原材料资产增加,同时应付账款负债的增加。其次,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无论是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都最终影响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但是,为了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必须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此外,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独立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思考:红星公司,花20万购买一台生产机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改变用途,把全新的机器用于破产抵债,还能值20万元吗?(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引用上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取得机器设备时候,能够确定这项资产在未来的生产加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可以按支付的所有价款20万作为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其磨损的价值,在5年内按一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并将其磨损的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如果,企业面临清算,这固定资产,只能按当时的公允价值,进行抵偿债务了。

事实上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思考:如果你是甲企业的相关利益人,你想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你希望甲企业在整个持续经营期间,是关门营业前提供一次相关会计信息给你,还是每年一次,或每月一次,或每旬,或每日?哪一种方式,更容易满足你及时做出相关决策?(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个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又称为会计期间。

会计核算要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如用月、季、年,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一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变动,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等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期间一般按日历时间划分,我国采用公历年制,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历年真题·判断题】在我国,会计年度一般采用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正确答案』√【知识链接】世界各国的会计

1.采用历年制(1月-12月)的有:中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巴拉圭、洪都拉斯、秘鲁、巴拿马、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塞浦路斯、约旦、朝鲜、马来西亚、阿曼、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利比里亚、利比亚、卢旺达、塞内加尔、索马里、多哥、赞比亚等。

2.采用4月至次年3月制的有:丹麦、加拿大、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科威特、新加坡、尼日利亚等。

3.采用7月至次年6月制的有:瑞典、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冈比亚、加纳、肯尼亚、毛里求斯、苏丹、坦桑尼亚等。

4.采用10月至次年9月制的有:美国、海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

5.其他类型的有:

阿富汗、伊朗:3月21日至次年3月20日;

尼泊尔:7月16日至次年7月15日;

土耳其:3月至次年2月;

埃塞俄比亚:7月8日至次年7月7日;

阿根廷:11月至次的10月;

卢森堡:5月至次年4月;

沙特阿拉伯:10月15日至次年10月14日。

思考:在会计财务报表中,如果资产有两种核算方式:A方式是300根灯管,3台机器设备,3项专利,3项长期投资;B方式是灯管1800元,机器设备300000元,专利100000元,长期投资60000元。你认为哪种计量方式更有利于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更有利于满足企业间对比?(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尤其是资产可以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如数量计量(个、张、根等)、人工计量(工时等),货币计量。而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此,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当然,统一采用货币尺度,也有不利之处,许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些因素,并不是都能用货币计量的,比如,企业经营战略,在消费者当中的信誉度,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为了弥补货币量度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我国,企业会计通常应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作用。会计主体明确了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思考:你认为具有什么特征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1)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准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些准则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提出,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保证。

①客观性原则

也称真实性原则,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一原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一原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会计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如果会计核算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为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使之做出错误的决策。二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客观,运用正确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得出具有可检验性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客观,同样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也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

②相关性原则

这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这里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后,不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就不具有相关性,因此,会计工作就不能完成会计所需达到的会计目标。

根据相关性原则,要求在收集、记录、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而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

③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此原则也称可理解性原则。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例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相关的,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企业不能仅仅以该信息会使某些使用者难以理解而将其排除在财务报告所应披露的信息之外。

④可比性原则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质量要求:

一是信息的横向可比。即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不同地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企业发生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会计方法和程序。

二是信息的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改变,便于对不同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在此准则要求下,企业不得随意改变目前所使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一旦做出变更,也要在会计报告附注中做出说明。如:存货的实际成本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如果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说明。【历年真题·单选题】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随意变更,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进行遵循( )。

A.客观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一贯性『正确答案』C【历年真题·单选题】为保证各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只要是同样的经济业务( )。

A.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

B.就应当用同样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C.应采用相同方法与不同的程序

D.应采用相同的程序与不同的方法『正确答案』B

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比如,法律可能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事实上卖方仍享有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不考虑经济实质,仅看其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实反映这笔业务对企业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⑥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情况,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如果一笔经济业务与通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特殊之处,不单独反映也不至于隐瞒什么事实,就不需要单独反映和提示。并且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甚至不一定严格采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反之,如果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

重要性的应用应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在评价某些项目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⑦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即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在存货、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相应的减记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减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当然,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否则,就属于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⑧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从其他方面做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上述基本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就无助于经济决策,就不符合及时性原则的要求。(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思考:甲企业12月20日销售商品25万元,货款在第二年的1月10日收到,请问应确认为12月收入?还是1月份收入?哪种更能准确反映企业当月的经营成果?如果11月5日预收了货款,12月20日才发货呢,那什么时候确认收入?(3)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如在此原则下,上问题销售行为是在12月发生,收入应由12份取得的,即使没有收到,也是属于12月份的收入。而11月或1月即使收到款项,由于没有发生销售行为,也不能作为当月收入确认。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如在此原则下,上问题只要是在1月10日收到货款,不论这款项,是不是由本月业务实际发生的,都作为1月份收入。

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会计方法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本节只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它是初学者学习会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各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一系列的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会计资料分析利用。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对象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就是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事先规定分类核算项目,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以取得所需要的核算指标。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方法。复式记账一方面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引起资金运动增减变化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通过账户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材料,采用复式记账法就要同时在“原材料”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分别反映材料增加了10000元,银行存款减少了10000元。这样就能在账户中全面核算并监督会计对象。采用这种方法记账,使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登记在对应账户上的金额相等。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可以相互联系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便于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被广泛使用。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它能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可靠,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原始凭证要送交会计进行审核,审核其填制内容是否完备、手续是否齐全、业务的发生是否合理合法等,经审核无误后,才能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记账的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统称为会计凭证。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由经办人员或有关单位填制凭证,并签名盖章。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4.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登记账簿是将所有的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分门别类地记入有关账簿。登记账簿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形成账簿,将所有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有关账户,并定期结账。账簿所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登记账簿使大量分散的会计凭证归类,加工成完整、系统的数据,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例如工业企业要计算生产产品的成本,就要把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所耗用的材料、支付的工资,以及发生的其他费用加以归集,并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质、货币资金进行实物盘点,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以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在财产清查中发现有财产、资金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存数与实存数一致,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明确责任。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物资管理,保证财产的完整,并能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7.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编制会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工作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历年真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

A.复式记账

B.填制会计凭证

C.登记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正确答案』ABCD

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出会计报表,一个会计期间(一般指一个月)核算工作即告结束,然后按照上述程序进入新的会计期间,如此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个过程也称为会计循环。上述会计核算的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步骤是:(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实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图1—2所示:图1-2 会计核算方法任务二会计职业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机构是各单位组织管理本单位会计工作,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部门。各单位都应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管理工作。根据《会计法》的要求,若单位规模较大,经营业务较多,财务收支较大的,可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要设立独立的会计处、部、室等,进行会计核算,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若单位财务收支不大,经济业务较简单,规模较小的单位,也可在相关机构中配备相应专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也可以实行代理记账,委托具有资格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二、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一)工作岗位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机构的岗位责任制,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按照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将会计机构的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岗位,并为每个岗位规定职责和要求的一种责任制度。一个企业通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会计主管、出纳、流动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综合分析等岗位。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企业单位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精简的原则,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保证会计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二是要同本单位的经济(经营)责任制相联系,以责定权,责权明确,严格考核,有奖有惩;三是要从整体出发,发扬互助协作精神,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主要会计岗位的职责如下:

1.出纳

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逐日逐笔记账,每日结出余额,并与实际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核对相符;定期和会计核对账目,做到账款相符;认真保管库存现金和领出的专用票据;认真执行现金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坐支现金,不公款私存,不白条抵库,不挪用公款,不超规定限额留存现金等。

2.相关会计岗位

严格执行各会计岗位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日结,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照财务制度及有关规定,对收支票据进行认真审核,对手续不完备的、不合理的收支票据,不予入账;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装订成册存档,妥善保管,严防毁损、丢失、泄密;认真执行财务计划及预算,严格遵守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开支等范围和开支标准;实施会计监督,对挪用、截留、贪污资产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3.会计主管

领导组织和指导会计工作,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管理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经营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和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收支计划、借款计划等;参与经营决策和各种经济合同的拟定,加强事前监督;负责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和聘用等。(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为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在我国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制度。通过全国通一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才能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助理会计师)、中级资格(会计师)和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师)。

1.会计员

可以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务。会计员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会计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

2.助理会计师

助理会计师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等,分析、检查某些财务收支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3.中级会计师

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指导其他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

4.高级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并指导其他会计人员相关的工作。(三)会计师事务所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组成、设立和批准、注册会计师业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组成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是负有限责任的法人:不少于三十万元的注册资本;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从业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注册会计师;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其他条件。负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3.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批准

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

申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文件:申请书;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组织机构和业务场所;会计师事务所章程,有合伙协议的并应报送合伙协议;注册会计师名单、简历及有关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人、合伙人的姓名、简历及有关证明文件;负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证明;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文件。

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务院财政部门发现批准不当的,应当自收到备案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通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查。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分支机构,须经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

4.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1)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

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2)注册会计师工作规范

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所注册会计师依照前款规定承办的业务,承担民事责任;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可以根据需要查阅委托人的有关会计资料和文件,查看委托人的业务现场和设施,要求委托人提供其他必要的协助;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回避;注册会计师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出具有关报告:委托人示意其作不实或者不当证明的;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和文件的;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不能对财务会计的重要事项做出正确表述的。

同时,《注册会计师法》还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报告时,不得有下列行为:明知委托人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明知委托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的报告;明知委托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其他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对委托人有前款所列行为,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规则应当知道的,适用前款规定。

注册会计师不得有下列行为:在执行审计业务期间,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买卖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或者不得购买被审计单位或者个人的其他财产的期限内,买卖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或者购买被审计单位或者个人所拥有的其他财产;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行业务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接受委托催收债款;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三、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综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爱岗敬业。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3.依法办事。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