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8:03:38

点击下载

作者:师北宸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试读:

前言

2017年9月的一天,我在香港中环诚品书店的推荐书架上看到一本英文书,书名“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吸引了我,直译过来是“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当时我心里想,很多国外的书都教人“如何做什么”,而且书名往往很标题党。后来上网一查,发现这本书曾在盗版书摊风靡很多年。在国内,它被翻译成了《人性的弱点》——看起来更加标题党。我小的时候在路边盗版书摊就看到过,现在去逛书店也经常能看到它被摆在显眼的位置。2017年年底,我的系列写作课程进入尾声,一次出差时,我在候机厅的书店里又看到了这本书。我从小就被植入了“这是一本‘鸡汤’图书”的想法,“鸡汤”如今并不是个好词,因此我内心对它一直有着隐隐的抵触和抗拒。但出于好奇,也因为怕在飞机上无聊,我买下了一本。作为一名写作者,关于一本书的作者有没有用心、是否下足了功夫,看上几页我就能了解一二。刚打开读前言,我就立刻感受到作者戴尔·卡内基先生的诚意和用心,并暗自有些羞愧——差点因为自己的固有思维错过一本好书。其实,《人性的弱点》中的道理,是一些很重要的常识,也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比如卡内基先生在第一章第一节讲的第一个故事——几乎每一个进监狱的犯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在99%的情况下这些犯人不会因为受到惩罚而悔改。——批评与责备并不能给人带来改变,甚至会招来恨意;相反,奖励比惩罚更有效。你瞧,这么简单朴素的道理,我在十几岁的时候错过,在二十几岁的时候错过,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注意到。巧的是,卡内基先生非常谦逊,他说,别人很早就参透的道理“我却摸索了几十年才认识到”。经过分析和思考,我知道了是什么让我之前对《人性的弱点》产生反感和抗拒。来看看目录中的几个标题吧。〇 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〇 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〇 成为领导者,如何改变他人〇 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作为一个曾经极其叛逆和自我的人,看到“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时,我内心想的是:“我为什么要让别人喜欢啊?做自己就好了。”如果当时的我愿意多翻几页,就能看到在一个标题下他所讲的道理:作恶者怪罪所有人,却从不悔过。世人皆是如此。下一次,当指责的话语即将脱口而出的时候,我们不妨三思。指责如同回旋镖,总会伤及自身。2018年我开始创业,开设了“师北宸写作训练营”,即使以一个看起来拥有一定的惩罚权力,可以指导、批评和指责别人的“老师”的身份授课,我也极其克制,因为我非常讨厌被别人指责与批评。我努力做到如果不希望自己被如何对待,就不要那样去对待他人。当我读卡内基先生的书时,我发现他非常耐心地在讲故事,然后用几句简单却发人深省的话来解释这些故事意味着什么。我在写作和讲话中有时候不够有耐心,而卡内基认认真真把故事讲清楚,然后阐述其中的道理。我并不认为这是“鸡汤”,相反,我认为这非常“实干”——当然了,其实“实干”也是在贴标签——可能是因为自己对手艺人这样的角色有高度的认同,而手艺人又专注于实干,所以情不自禁将自我投射了进去(每个人最喜欢的其实是自己)。很多人读书只是随便翻翻,然后就把书扔一边,不做任何改变。这不是卡内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他认为: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我的看法一样,因此才写下这样一本旨在增进行动的书。为了帮助每一位读者更好地阅读本书,我模仿卡内基先生写下这篇前言。当然,我自己也是以此为标准读书的。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你不需要学习。这是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一个结论:通过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较高,最高能达到90%(见图a–1)。这样的学习方式被称作主动学习。图a-1 学习金字塔资料来源:国家训练实验室,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在传统的认知中,学习=听讲,学习=读书。但是听讲和阅读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对应的数值只有5%和1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周围很多人,看似每天都花了大量时间去听课和看书,真正掌握的东西却没有多少。《心经》中有一句话叫“受想行识”,关于这4个字有一种解释,我非常喜欢。〇 受:感觉、直觉就是你所接收的新东西,包括新的概念、文化、原则、习俗、观念、技巧、方法,等等。〇 想:概念把接收的新东西在脑子里认真想一想,看看有没有道理。〇 行:发挥在自己身上实践,不断修正自身行为,验证最初接受的假设。〇 识:意识通过行动,让接收的东西形成认知或自我意识。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你认同的理念,理应在行为上体现。当你学习新知识时,运用“受想行识”4个步骤,让它指引你的行为,养成习惯,进而形成你自己的认知。写作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与自我相处的方法。当你学会了技能,使其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写作学会更好地与自我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时,你将终身受益。有些人可能会问:如何将“受想行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这本书可以从头开始读,也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部分开始。我会解释“为什么”,也会讲一讲“如何用”。道术结合,心法与技法都提供。所谓“术”,也就是写作技巧;而所谓的“道”,则是思维方式。刚开始你可能对“术”的部分,更容易理解;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妨再回头翻一翻“道”的部分。总的来说,养成或转变某种思维方式,在短期内似乎更需要花费精力,但长期来看它更省力。因为你的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写作”的场景不计其数,我虽无法穷尽所有场景,但如果你理解并掌握了某种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在很多场景中它都适用。比如,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与老板沟通和相处,那你和家人的相处也不会太差,反过来道理也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妨时不时停下来,想一想你收获了什么,日后可以如何运用。你也可以拿一支笔和一个本子,碰到感兴趣或者觉得用得着的建议时,就记下来。当然你也可以用手机或电脑,只要称手就行。用什么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随时记录。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和我讲,他刚毕业的时候做销售,前三个月没开一个单。他们公司要求每一位销售人员每天打200个电话,但他发现他们公司的一位销售,每天只打30个电话,而且他还患有口吃,但他每个月的业绩却是全公司最好的。后来他去向这位销售冠军请教经验,销售冠军告诉他,他的心得就两条:第一,尽一切可能多了解客户,在接触客户前,他会通过公开资料和自己的人脉网搜集客户的信息;第二,每次和客户打电话都做记录,通话时长(精确到秒)、聊到的关键内容全都记下来。下次再给这位客户打电话的时候,提前翻一翻自己的本子,回顾一下上一次和这位客户都聊了什么。这样能更准确地把握和客户谈论的重点。我在自己的写作课程上,和学员分享的最重要的经验也有两条:第一,找到你这个行业最好的资料并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笔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通通记下来。你看,两者是相通的。其实记录并不需要你花费很多时间,每天10~15分钟,这点时间甚至不需要你去“挤”,无论从哪儿都能腾出来。持续一周、两周、一个月、一年……你会发现自己有完全不一样的变化。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难。比如我的一位写作课学员,她是一位短视频博主,有一段时间工作不顺。我告诉她可以尝试着把她的想法都写下来,每天15分钟,连续写4天。第一天,她告诉我:15分钟比想象中长很多,她甚至怀疑自己弄错了时间;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她的注意力超级难集中;再有就是自己想法太多了。写自己的想法要比积累素材容易一点。如果你一开始觉得很难,那只是因为你还不太习惯而已。因为万事开头难。知识付费时代,很多人通过制造用户的焦虑感来贩卖产品。然而,如果只是基于恐惧和焦虑,学习的驱动力和持续力都不会很强。为了缓解焦虑进行的学习,就像是一根香烟,只能暂时麻痹你的神经而已。所以,每当想要学点什么的时候,你需要好好问问自己:“我是基于恐惧还是基于热爱(兴趣)去学习和成长?”如果是基于恐惧,那不妨进一步追问:让我恐惧的是什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那你将不再需要坚持和自制力。很少有人会说:“我要坚持打两个小时游戏,打不够不能睡觉!”但是我们看到太多人说:“我要坚持学两小时英语,否则今天就白过了!”我现在一天能写8个小时,但如果是看电视,即使是最好的节目,我也很难坚持看两个小时。在我看来,写作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更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很多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感受到了写作带来的心灵和能力上的收获。有一位学员告诉我说:“写感谢信的时候,我写给了我的外公。外公去世九年了,我们有过十来年非常快乐的相处时光,但是因为伤痛,我不愿回忆,因而也无法释怀。但是通过这次写作,我直面了这个过程,并且写了很多细节,当隐藏的东西被看到,它也就被转化和释放了。写完这篇文章,我突然如释重负,我对外公隐藏的内疚被释放了。我们之间,留下的只有爱。后来,我在训练营里还写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我的前男友等,每一次面对和回溯,就是一次接纳和释放。”还有一位学员说:“学会如何写好求助信之后,终于明白以前别人为什么不帮我了,因为我从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现在我会在我的工作汇报中注明哪些同事帮助了我,并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我的工作也更出色,老板也越来越经常表扬我的工作。”还有一位学员把自己学完写作之后的心得用在了对女儿的学习指导上。她在文章里写道:辅导三年级的女儿学习看图写话时,居然把写作经验用在了女儿身上。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朋友而言,字数是一个很高的槛,而字数的背后,其实是观察与思考。简单地和小朋友交流后,她居然顺利地写出了一篇300字的作文,通篇读下来,除了有几个错别字、缺少几处标点外,整体都很流畅。之前,这位学员是连琼瑶、金庸的小说都没读过的重度阅读困难户,可现在她已经把写作方法运用到如何教自己的孩子上了。你还可以通过分享来学习。通过向别人转述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成长。这也是我一直贯彻的原则。读完一本书,我会写一篇读书笔记。我读过的书,去见朋友的时候会带去送给他们。而我也能从朋友的反馈中,知道他们读完这本书的体会与我有何不同,从而帮助我加深了对这本书的理解。要想学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跳入水中游几圈。写作也一样,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如果你暂时没有自己的观点,那就把你认可的观点记下来,分享出去,和别人讨论交流,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观点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会表达了。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在学习投资的时候,看了很多遍YC创业课,并且在网上不断地更新课程笔记。有一天,我在深圳书城看书,发现一本《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仔细一看,原来是李笑来把YC创业课的学习笔记整理出版了。别看大家花了那么多年学习,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学会如何学习。萧伯纳曾经说过:“人们永远无法被‘教’会。”学习是一项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行为经济学家B. J. 福格说,持续的改变只有两种方式:从“小”起步,或改变环境。这本书里,不一定每一个建议都适合你,但如果你觉得这本书里的某一个方法对你有帮助,不妨立刻开始实践,从一个最小的动作开始,每天累加,一定能有所得。你的梦想是什么?写作在你生命中的位置是什么?最后,不妨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每天我都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奋斗,一天写8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写完之后我会到楼下去跑10千米、15千米,每一次突破极限时,我虽然身体疲惫可是内心却充满了力量和喜悦。我把这些都写在了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你也不妨试试,把梦想写下来。第一章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会写作?破除学写作文时的恐惧韩寒曾经分享过一个经历:他的一篇文章被选用到高中试卷中作阅读理解题目,出题人让考生分析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他很好奇,自己也回答了一下。之后,他翻开标准答案——他答错了。韩寒回答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答案却是错的。我认为,[1]这反映了一种标准答案式对错教育。一些地方的语文教育还有一个特点:过于关注文学性,也就是文章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老师花了很大力气教学生如何用好修辞、如何表现文采,却忽略了如何用简洁的文字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好像学习烹饪,师傅教了你非常漂亮的炒菜手法和精致的摆盘技巧,可是没有教你如何把菜做得营养好吃。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很多人对写作产生了一个典型的认知误区:写作等于文采,写作等于修辞。而标准答案式的考试要求,让很多人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狭隘的固有认知。并且,如果从小没有建立起信心的话,长大后会更容易否定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为什么说这是最大的认知误区?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用到写作的场景:发电子邮件、写工作汇报、写项目计划、发朋友圈、写自媒体文章、写自荐信等,相比于文采,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更重要。对了,写情书或许也用得上点文采,但写情书最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走心”。你很有文采,收到情书的人会觉得你有才华;你走心,对方才会真正被打动。在我看来,这二者的区别就像方文山的歌词和李宗盛的歌词,前者让你觉得你很欣赏和佩服这个人;后者却句句往你心里扎,让你觉得他非常懂你。写作首先是走心,然后是简洁清晰,而文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没那么重要。如果你想成为散文家、诗人、小说家,你可能需要研究一下文采,可如果你连一件事都写不清楚,文采反而可能给你减分——大家都要效率,空洞、啰唆的表达就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如果和你沟通费劲,久而久之,别人就不愿意和你打交道了。有不少知名企业来邀请我去做培训,主题就是“如何清晰表达与高效沟通”,在培训之前我们会提前做调研,包括做问卷和一对一访谈。访谈结果令人担忧——在这些非常强调沟通的知名企业中,许多工作多年的人甚至很难把电子邮件写好。有些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有些人表达不清楚自己的看法,有些人经常在就事论事中加入太多的个人情绪,有些人只顾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此外,还有一类最典型的心态和做法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直接跳出来问:“有没有范文?”我在网上找到一个范文网站,从中挑了一篇给老师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是这么写的:敬爱的戚老师:您好,您的身体怎么样?是否和以前一样健壮呢?是否依然带着那惯有的笑容呢?首先,我感谢您三年来对我慈母般的教导,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走向成熟。摔倒了,是您教会我如何爬起来;失败了,是您教会我如何吸取教训;哭泣时,是您在我身旁安慰我。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回忆起来,多么让我快乐。您是怎么想的呢?是跟我有同样的感觉吗?您还记得那年夏天发生过的事吗?您也许忘了,但我可记忆犹新啊!我在您心中,一直是一位尖子生,但总会让您失望的。您记得那次测试吗?高分连连的我却掉出了那个分数段,那一刻,我消沉了,就像一只大雁遇到了暴风雨的袭击。但是,您知道吗?是您把我从那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您利用空余时间教导我,使我成绩逐渐上升,彻底摆脱了恐怖的魔掌,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一步步走向成功。小鸣这样的文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封信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可以拿过来应付所有老师。看到这样的内容你可能同样反感,在我们以往的写作学习中,几乎没有人告诉你,除了文采以外,文章更重要的是什么。你知道这是错的,但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每当需要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很多人会到网上去找模板,反正大家都这么写,起码不会错……事实是,走心的文字远胜过这种套话。如果要对某个老师表示感谢,你要写那些独特的细节,而不是这种刻意的煽情内容。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好,高考时89分,差一分及格。但当我开始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等媒体写专栏文章时,我才意识到幸好自己之前没有被那种“模板式”“答案式”教育束缚住,才让我在刚开始学习写作——没错,我毕业好几年后,才算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包袱,能尽量以一张白纸的状态,真正重新认识写作。如果你对写作的认知还限于修辞、文采、辞藻、中心思想等概念,你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转换思维方式。一位知名作家曾说,小时候被迫学鲁迅,因而对鲁迅的文章产生了很大的厌烦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不想读。工作10多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读了一下鲁迅的文章,才发现写得是真不错,于是又买来《鲁迅全集》好好品读。从现在开始,把以前的条条框框扔掉,这样才能轻松上阵。对大部分人而言,好消息是:你终于不用担心自己没有文采了。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知清华大学宣布在2018级学生中启动“写作与沟通”必修课,到2020年,这门课程将覆盖清华大学所有本科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门课程的定位。“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写作场景,都是非文学写作。它虽然来得有点晚,而且只在清华大学开课,但至少说明中国的顶尖学府已经意识到非文学写作的重要性。要想学好写作,先要破除对文学性写作的恐惧。你只要会发信息,就可以学会非文学写作。我在线上、线下开设的写作课程,与清华大学的“写作与沟通”一样,定位都是帮助人们学好非文学性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和说理性写作,注重写作在功能层面的价值。除了功能价值,我还会在第五章阐述写作在情感和精神层面的价值。打破思维牢笼,进行思维跃迁很多人有类似的经验:刚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觉得自己明白了,但是真要写出来的时候,却发现总会卡在某个地方。口头表达时碰到逻辑问题很容易绕过去,因为口头表达时人们更关注你说的话是否有吸引力,往往会忽略逻辑的严谨性。但是阅读不一样,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全是漏洞,很容易被人一眼识破。所以写作也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要写好一篇文章,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搜集素材,构思写作框架,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剪和填充。为了打磨好一个话题,你可能还要经历补充搜集、修正、再搜集、再修正等过程。打磨一个话题的过程,就是不断逼自己思考的过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被称为“首席写作布道师”。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公司之一,亚马逊对书面文字却出奇地重视。我的一位前领导曾在亚马逊工作,他说在亚马逊内部开会不使用幻灯片,开会前,方案宣讲人需要提交一份4~6页纸的备忘录。无论多烦琐的事情都要在这4~6页纸内写清楚。正式讨论前,每个人先花半小时把备忘录读一遍。要在4~6页纸的篇幅里把事情讲清楚、没有废话,逻辑清晰,案例严谨、扎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他同时也提到,这样的制度让他受益颇深。通过这样的方式,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好的塑造。他的个人体验完全印证了贝佐斯对这一工具的思考,贝佐斯在内部邮件中说:4页纸的备忘录比20页的幻灯片难写,原因是好的备忘录的叙述结构迫使你更好地思考,对什么东西更重要以及哪些东西是相关的有更好的理解。幻灯片式的演示多少会以表象来掩饰想法,使得相对重要性不够突出,并且忽视了想法之间的关联性。写备忘录对陈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把方便留给了受众,这是写作塑造逻辑理性思维的强体现。我有一位同事叫清[2]风,他说,每次打开石墨文档,把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呈现出来,并且交付一份完整的文档——无论是一份提纲,一份项目说明,还是一份项目复盘——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在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全面梳理之后,再清晰地表达出来,写作者本人会有最大的收益。[3]有研究表明,写作具有非常好的疗愈效果。在信息爆炸、快餐式阅读乃至快餐式表达和快餐式沟通盛行的今天,写作能让人慢下来——它可以帮你减少焦虑和压力,用更多时间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深度思考,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思考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绪被太多的焦虑、恐惧、紧张、内疚、骄傲……占用。你的大脑被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占用了太多的内存,如果不把它们清除,你就无法专注于当下的工作,也难以为未来做规划。这就是很多人看似非常勤奋、努力、自律,可是依然很难取得很大的进步和好成绩的底层原因。当一个人有过不好的经历,那种痛苦会一直储存在身体中。这是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能保护我们碰到相同状况时武装自己或者尽快逃跑,以帮助我们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但它也有负面作用,这种记忆会一直被储存在你的大脑中,并让你一直处于防御状态。这种防御状态会演变成人们的思维牢笼,只有破除了这个思维牢笼,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模式由低层次跃迁至高层次。我会经常通过“写作禅”来帮助自己消除焦虑,进入更加专注和平静的状态,这时候再去阅读和写作,能与文字,与作者,与自己产生更深层的交流。通过“写作禅”的练习,我能很确切地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只要更加清楚自己是什么状态,对于通过文字和读者建立连接,我便足够笃定。很多人在养成写作习惯之前,可能更需要“写作禅”的帮助。你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痛苦、烦躁、顺畅、愉悦……但写完之后就会有一种畅快感。在前言中我提到一位短视频博主,有一段时间她工作不顺,总是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失落,一会儿信心满满,一会儿又自我怀疑,每天都是百感交集。她说:“我觉得这个状态特别不对,有种下坠的感觉,感觉在虚度光阴。”在第一天的“写作禅”练习中,她因为想法非常多,注意力很难集中,但到了第二天就有了很不一样的体验,她告诉我:“感觉今天的时间比昨天短了,结束的时候甚至感觉有点突然,还没写够。昨天不知道是不是写作的原因,一天过得挺舒心的,我老公问了好几次‘你今天怎么那么开心’。今天早上更神奇,一觉醒来困惑我好久的事情在脑子里突然有了答案,就像老天告诉我的一样。”“写作禅”可以忠实地记录你当下的所思所想,不仅能帮你厘清思路,而且事后可追溯、可检视,从而让你在讨论和交流时思路更清晰。[4]麦克卢汉说:“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写作是塑造思考能力和厘清思绪的最有力的一项工具。[1] 这本书会主要探讨写作的功能价值。我对于写作领域依然充满了好奇,也在研究和探索写作在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价值。[2] 一款在线写作软件。[3] 可参考相关书籍《书写的疗愈力量》《走出心灵荒野》《身体从未忘记》。[4]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年)和《理解媒介》(1964年)。社交最佳姿势:让别人主动来找你2017年年底,我在豆瓣收到这么一条私信:师北宸老师,您好!我们是《见字如面》节目组。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您关于《失控》的书评和观点,印象非常深刻,遂发出邀请希望您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加入节目核心策划组,一起做出一档影响空前的清流网络综艺。看到这条私信时,我愣了一下——《失控》是我参与策划和营销的一本书,早在2010年我就写过《失控》的书评和读书笔记。七年后,我竟然因为这篇书评被国内顶级综艺节目组找到,受邀参与策划。与编导联系后,我得知节目组正在策划一档新节目《一生之书》,他们希望把各个领域的经典图书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科技领域他们初步选定了几本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失控》《三体》。后来我参与了《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的策划。这是我第一次与电视媒体人打交道,除了策划人和编剧以外,开心麻花剧组也在现场参与策划讨论会。对于一本书要如何呈现在舞台上,我听到了他们关于节目设计的很多想法和创意。我写过专栏、录过课程,和很多平面媒体人打过交道,而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了解到内容如何与戏剧结合,是一次非常开眼界的合作经历。因为写作,我获得过很多机会。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因为曾在译言网翻译了几十篇文章,被创始人赵嘉敏认识,从而给了我加入大学时最想加入的公司的机会。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能够成为凤凰网科技频道的主编,也是因为当时凤凰财经中心负责人在财新网看到我的专栏文章,才给了我这个机会。好文章自己会走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社交方式。内向者常常被描述为:重视主观世界,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孤僻而不爱交际的。事实上,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于内在世界,有更强的感受和反思能力,这反而能帮助内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林肯、希区柯克、乔丹、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是内向的人,爱因斯坦曾说:“不是我比别人更聪明,而是我思考问题的时间更多一些而已。”性格内向的人更能专注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性格内向的人非常适合通过写作的方式与人“社交”。《五分钟商学院》的作者刘润曾总结过一个“自管花开”行为模式,他是这么描述的: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我们只管这朵花开得漂亮,只想着散发自己的光、热和香气。如果在覆盖范围之内,有人感受到了,那真是幸运,他就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客户或者合作伙伴了。我们不愿意拿着手电筒去找客户,也不想着去说服别人,如果发现这个人竟然还要被说服,那就只能证明这朵花散发的光和热还不够。那没事儿,我继续努力,继续发光发热,争取我的光和热有一天能够覆盖到他。写文章让你不需要通过社交行为来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结果。很多人厌恶社交,是因为他们觉得大部分社交是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可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启动了。只要你持续地输出你的观点、兴趣和喜好,你的文章就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如果通过主动的社交方式,效率可能远没有这么高。写作反而成了一种反向筛选,帮你筛选出你希望交往的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也会面对更多的孤独,喜欢写作、想去尝试写作的人,很有可能也是对孤独有更深刻体验的一类人。很多人认为孤独意味着不会社交,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孤独的人反而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不过这种“更强的社交能力”,指的是他们有更强的解读、理解人际信号的能力。他们之所以不喜欢社交,或者在社交中没有展现出积极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可能被评价”这一事实更加敏感,并会从中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他们在日常的社交场合中丧失社交能力。社交一般分为两种:功利社交与共情社交。为什么很多饭局令人讨厌呢,比如在毕业多年后参加的同学会上,有的人总是在言语间“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和哪些有权、有名、有钱的人认识,或者基于别人的职位、地位去判断要和谁结交、不和谁结交。这样的社交行为令人讨厌,可是很多时候你又不得不身处其中。内向的人在类似的线下社交中不占优势,但他们可以通过写作获得优势。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情绪感受和反应更为敏感,同时也就拥有更高的共情能力。好的文章不只是所谓的道理说得好或者有干货,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感觉到“你懂他”。我的写作训练营与线下私房课,也聚集了大量内向的人。我想,可能这就是“气味相投”。对于外向者而言,和人接触是获得能量的一种途径。出去社交对外向者而言,本身就可以让他们愉悦和开心,他们并不觉得有太大的消耗;但是对于内向者而言,写作则是更好的社交方式,能够使他们在不消耗过多精力也不需费心和人打交道的情况下就达到社交效果。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就这个话题做更加深入的阐述。跳出红海竞争,学会销售你自己创业类畅销书《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1998年与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一起创办了贝宝,2002年,他将贝宝以15亿美元出售给了易趣。2004年,他又为脸书投资了50万美元,这一笔投资给他带来了2万倍的回报。彼得·蒂尔最早学的是法律。1992年他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最高法院做了一年书记员,并成为法官职位的两个候选人之一。这看起来是很不错的前途,但是,拿下这个职位就可能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于是,他选择离开法律行业,转而进入互联网行业。当时恰逢互联网在美国兴起,进入互联网行业也帮助他找到了自己“从0到1”的机会,避开了红海里的竞争。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有了后来贝宝的成功以及他对脸书投资的成功,在美国做律师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当律师可得不到2万倍的投资回报比。人们对竞争的偏好根深蒂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条街上,一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第二个人看到后,在旁边也开了一个加油站,第三个人又在旁边开了一个加油站,一个月以后,这些加油站都倒闭了……在另一条街上,一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第二个人看到后,在旁边开了一个超市,第三个人在旁边开了一个餐馆,这条街开始变得繁荣……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径,换一个领域努力相对会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获得的成就也不一定比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更差。我的学历和工作背景都不算好,和名校名企出身的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只能另外开辟自己的路子。我在开始给媒体写专栏时并没有预设这件事情能为我的职业带来多大的帮助。然而,随着我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并逐渐在更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布文章之后,我逐渐被行业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我。在做公关公司的合伙人时,我常常在见客户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说:“师北宸?我知道,我看过你的文章,我们直接开始吧。”我以前从没做过销售,但在做自我介绍之前,我就已经赢得了对方的信任。我得到领英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曾经为《彭博商业周刊》、虎嗅、钛媒体等媒体写过专栏。当时领英对于撰写行业分析和评论性文章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我的好多同事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盟校。听说,领英在硅谷非常吃香,如果同时拿到谷歌、脸书和领英的录用通知,很多人会优先选择领英。当你跳出了传统职业发展路径,为自己发声,给自己打上独特的标签时,你就自定义了竞争领域。这时候你不需要那么努力去告诉大家你是谁,别人会主动来了解你是谁。从你努力说服别人到别人主动倾听,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当别人主动倾听你的时候,你就成功把自己销售出去了。写作是一项高杠杆率的工作互联网开发工程师的薪水比大部分岗位高,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开发出一个App(应用程序),理论上可以在所有平台发布,一份投入,多份收益,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而边际收益却是递增的。类似地,如果你的一份时间能够创造多份收益,你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杠杆率的工作。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杠杆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〇 培养或者提升自己“一份时间多份卖”的能力,比如写作。〇 把一些工作外包,这相当于购买别人的时间帮你工作,而你则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〇 留意其他工作机会,提高你单位时间的价格。我作为专栏作家时,写完一篇文章,会发在多个平台,从而提高了单项工作产生的影响力。此外,公开课也是显著扩大影响力的方式,同一节课在线下课只能对着几十人、一二百人讲,放上网之后可以让一万人、一千万人学习。老师的工作产生的效益被放大了很多倍。有一位叫“伯通”的媒体人说过,写文章就像开分矿。在《魔兽争霸》这种即时战略游戏里,能够迅速开分矿的玩家,会有更好的战略优势。因为同一个时间段内,拥有两个矿场的人的收入是拥有一个矿场的人的两倍,越往后,矿多的人越占优势。写作帮你提高工作杠杆率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帮你实现了个人品牌溢价。更多人将认识到你的价值,从而为你提供更多合作的可能,也给你带来更高的议价权。写作,就是高效表达与沟通,目的就是让你把观点和信息传递出去,从而获得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工作收益。要招就招那个写作最厉害的37 signals是硅谷一家创业公司,其创始人贾森·弗里德写了一本书《重来》(Rework),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标题就叫“要招就招那个写作最厉害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无论对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还是程序员来说,写作技巧都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写作者不单是有根好的笔杆子。清晰的写作体现其清晰的思路,优秀的写作者懂得沟通,他们让事情易于理解,他们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他们知道什么该省略,那是你在任何求职者中都想看到的品质。写作在现代社会正在东山再起,看看有多少人用邮件和短信而不是用电话交谈,看看有多少交际是发生在微信和社交媒体中。如今,写作能让好主意传播。学会写作,多数情况下,你不太可能失业;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会为你增值。哈佛大学有3 500门课程。而在这3 500门课程里只有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就是写作。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说:“职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表达能力。”“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写作、演讲。”不要以为只有成为所谓的“大人物”才能有影响力,你在公司里的口碑、在朋友圈中的受关注度和在行业中的话语权,都是你影响力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时间花费都可以用两个圈来形容——一个是扩大关注圈,另一个是扩大影响圈。看电视、刷朋友圈、刷淘宝、刷微博,包括读书和听课,都属于扩大关注圈的行为;而诸如写作、演讲、管理团队,这些行为则是在帮你扩大影响圈。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现,本质上不就在于你影响了多少人,以及对不同的人产生了多深的影响吗?写作,是跨越时空的影响力。第二章写作:高质量社交的利器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亚里士多德2007年,我开始在译言网上翻译《纽约时报》 《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和《彭博商业周刊》的科技类文章,现在回过头看,我很庆幸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就与国外一些优质的专业内容保持同步,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我便已经开始在网上积累个人声誉、树立个人品牌了。从2011年开始,我希望对整个科技互联网领域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并开始系统性地阅读各种互联网理论书籍与人物传记。我觉得输出才能最好地发挥输入的价值,于是我把读过的书写成书评和读书笔记发在网上。两个月后,网易科技的主编问我有没有兴趣在网易科技开设专栏,我的回答是好。在网易科技开设专栏半年后,《彭博商业周刊》、纽约时报中文网也陆续邀请我开设专栏。四年前那个在天津郊区的大学宿舍里翻译《纽约时报》文章的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可以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开设专栏……再然后,几乎所有的科技媒体都来邀约。我上大学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专栏作家,而通过努力写作,我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成为国内外顶级媒体的专栏作家。2013年2月7日,我收到当时凤凰财经的杨彬彬发来的一封邮件,说:“我们正在寻找科技频道负责人,我经常看你的专栏,你有没有兴趣聊一聊?”一周以后,我们见面,就对科技的理解和对媒体的看法进行了交流。在此之前我很少和同行交流,我的所有看法来自阅读,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思考。那天我们聊了4个小时。一个月以后,我从一位从未在媒体工作过的业余写作者,成为当时凤凰网最年轻的主编。2015年,我成为正阳公关合伙人。公关公司合伙人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写稿、文案、方案、商务、客户沟通、团队管理等。在见客户的时候,因为很多客户曾看过我写的文章,我不需要再去多费口舌证明我的专业能力,在我向客户证明自己之前,他已经买我的账了。这意味着,我通过自己的写作与客户之间建立了信任。从事过商务和销售的人都知道,要想达成交易,产品和服务能力只是基础,决定客户是否买单的,是你与对方之间的信任。很多人花费了大把时间希望与客户建立的联系,在我和客户见第一面时就建立了。这是为什么?在我开始在客户身上花时间之前,客户已经通过我的文章注意到我了。而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同时在和几千、几万、几十万人对话。绝大多数人的单位时间只能与一个人交流,但我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面,“偷”到了n倍的时间和注意力。这也是即使我从没做过商务和销售,一开始就能比一些有多年经验的人做得还要好的原因。2017年5月,虎嗅网创始人李岷老师发微信问我:“最近有没有空?我请高晓松老师和一些作者编辑吃饭,给我们讲讲娱乐与好莱坞。”虎嗅网是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家科技媒体,在虎嗅网刚创建时我就成了他们的专栏作者。虽然那时我已经很久没有在虎嗅网写文章,但仍时不时能收到李岷老师的邀请参加一些活动。作为一个在公开场合非常容易紧张,在超过4个人的饭局上就很少发言,即使做了很多的演讲、培训、课程,依然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进入状态的极其腼腆内向的人,我觉得写作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社交方式。把写文章作为社交方式的最大好处是,你并不需要通过社交行为来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结果。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可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启动了。只要你持续地输出你的观点、你的兴趣、你的喜好,你的文章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因为认可你想表达的看法而找到你。主动提供帮助除了看似被动的人脉拓展,写作还可以帮助你主动拓展人脉。里德·霍夫曼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的创始人,他的助手曾分享过一个获得牛人关注的最好的方法:主动提供帮助。牛人们有钱又有资源,人脉更广更优质,他们会需要什么帮助呢?比如比尔·盖茨,他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你能提供的,就是信息。信息即你身处他所不熟悉的环境中,对他不熟悉的事物的认知。如果他对中国的“90后”如何看待二次元文化感兴趣,而你恰好是一名“90后”,你可以告诉他你周围的人是怎么看待二次元的,中国的A站(AcFun弹幕视频网)、B站(哔哩哔哩网)是什么,为什么弹幕会从亚文化逐渐变得流行。这就是主动提供帮助给你带来的价值。主动提供帮助堪称建立人际关系的不二法门,而主动提供帮助最直接的方法仍是写文章然后分享出去。提供帮助的对象有时候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是确定的。主动提供帮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好文章会把你带到优秀的人身边。真诚地倾听接下来,我想和你分享更深层次的社交,或者叫更深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体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和人说: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在我的定义中,所谓朋友,就是你可以把自己不敢轻易对外人讲的话讲给他们听,你可以在他们面前表露自己的脆弱、恐惧、痛苦与懦弱,简而言之,你可以在他们面前表露最真实的自己。同时,当你取得成绩、成就时,他们也会给你充分的支持与鼓励。自从创业后,我交到很多朋友。交到朋友的第一个要点是,我很擅于倾听。倾听又分两层,一层是倾听对方话语中的信息,另一层是倾听对方话语中的情绪。我们很容易只听到别人话语中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中的情绪。倾听的能力源自真诚的态度。不仅是对对方的真诚,还包括对自己的真诚。以接纳、开放的态度,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真实地对待自我,把身上虚伪的外壳脱下来。我能比以前更好地感知自己在每一个时刻的感受。卡尔·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在心理治疗中“以当事人为中心”。对于“以当事人为中心”,卡尔·罗杰斯认为,最有助于当事人的状态,是治疗者的“真实”。在他自述中,他这么说道: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我发现,从长远而言,扮演非真我的角色无益于治疗。当我实际上感到愤怒想提出批评却装作平静愉快时,这是无益的。当我不知道答案却要装作知道时,这是无益的。如果此刻的我充满敌意却要装作充满爱心时,这是无益的。当我实际上感到惶恐不安却装作似乎胸有成竹时,这是无益的。当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作为心理咨询师,当他不喜欢某位当事人时,他会真实地表达他的情感;当他觉得当事人让他感觉烦恼或乏味时,他也也会坦诚地表达。这时候,双方之间反而更加诚恳。有一次和一位朋友“莉莉盒”一起喝咖啡,她和我分享了她对写作训练营的许多观察体会。她谈到契诃夫的一个短篇故事描述的就是训练营的群像图,我们的谈话持续了四五个小时,她讲了很多她自己的看法,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方法,这时我却明显感觉到大脑非常累,突然产生了很强的疲惫感和压力,于是我告诉她:“不好意思,我不太舒服,一会儿我可能要提前离开了。”后来我就叫了一辆出租车,准备先回去。一方面我觉得很抱歉,另一方面我已经疾累的身体信号表现得非常强烈。见完莉莉盒的第二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个特质——我擅长“听”情绪,但极不擅长“听”信息。于是,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一方面觉得自己倾听能力很好,另一方面又奇怪为什么自己听不进去课程。今天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听,大部分时候是在听情绪,不太擅长听信息。而课程主要是由信息构成的。昨天和莉莉盒聊天时,她的逻辑性、条理性和洞察力都非常强,基本都是讲干货,但聊到后来我就很疲惫。所以,在德鲁克的分类里,我算读者型,还是听者型?什么时候听信息重要,什么时候听情绪重要?嘴巴虽然只有一张,输出的信息量却是多维的;耳朵有两只,却很难分别处理好信息与情绪。看到这条信息之后,莉莉盒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她的朋友圈是这么写的:这个反思中的“莉莉盒”是我,感谢你以这样的形式告诉我“聊到后来就很疲惫”,这说明我有多么地不会察觉现场气氛、调整策略。这不是在自我否定。而是以此发现了一个前后情绪的比照:我以为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原原本本告诉你,这种真实和坦诚,会是有效的素材,或者某种启示。原来,它会给人造成负担。我的自我反思就是:与别人分享初心无错,但是通过“讲”还是“写”的形式,如何讲、如何写,才是关键。接下来我会调整自己的行动:面对读者型人士在交谈时偏重故事、感受和情绪,而逻辑和干货则更多通过写的方式呈现。这样的交流就会更加顺畅和舒服。弄清楚这个,我很欢喜。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公开讲“听她讲话很疲惫”,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对朋友的批评、否定、不认可。当然,朋友间互相的尊重和礼貌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交流中,顾虑太多,以至于有话不能直说,反而会让双方的关系走向一种虚假。当你因“客套”而传递出虚假的感受,双方的关系便走向虚假。而当你真实且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对方也会理解并接纳你。你的真实呈现,甚至也会引起别人的改变。我发朋友圈并不是希望改变莉莉盒,只是呈现了自己的反思,呈现了自己的整个思考过程,莉莉盒在看到后随即也把她的心声呈现了出来。仅此而已。我在讲授线下课的时候,讲完一个小故事,台下的同学会因有所感触而落泪。我的线下私房课有一个环节——围炉夜话,即所有人围坐成一圈,我抛出一个话题,大家可以就这个话题各抒己见。一场围炉夜话结束后,大家彼此之间往往会形成更紧密的关系。我和刚结识的工作伙伴,也能很快达到亲密交流的状态。有时,我会把交流后我的感受用纸和笔写下来,然后拍照发给对方。最开始的时候我分享时会很忐忑——害怕自己的感受得不到认同,被批评、被指责,但渐渐地,我发现:当我越勇于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分享出去,往往越能收获对方的理解、接纳、鼓励和支持。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愿意把他内心的声音分享给我。什么是被动的高质量社交?真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别人的声音,把自己的真实感悟记录下来,再交流出去。以心交心,你就能与其他人形成更深的连接。是偶像,也是普通人2008年7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一位同事叫我:“北宸,有你的电话!”然后他小声地说:“他说他是罗永浩,是那个罗永浩吗?”我又紧张又有些难以置信地拿起了电话。“你好。”我拿起电话。“请问是师老师吗?”电话那端的声音有很熟悉的东北口音。我说:“啊?”从来没人叫过我老师,我脑子还很蒙。“请问是师北宸老师吗?”对方继续问。这时候我听出来了,就是“老罗语录”里那个声音,就是那个罗永浩。他说,他很愿意和我们合作。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罗永浩是引导我独立思考的启蒙者,他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当你上大学时每天从网络上听到声音的人,突然主动给你打电话,这是什么感觉?接到偶像的电话时,我按捺住自己内心的兴奋,假装冷静地继续和他交流。当年的新浪博客非常火,罗永浩当选了十大新浪博客博主,当时的他正在筹备老罗英语培训。几天以后,我们约在中关村见面。当时的我刚毕业,不修边幅,竟然穿着短裤和拖鞋就去了。好在罗老师也没太在意。一起吃饭的还有他的两位同事,其中一位是许岑老师,在老罗英语培训和锤子手机的发布会上,他时不时会上去演奏一段吉他,罗永浩发布会的PPT大多也由许岑老师制作。一起努力做点什么罗永浩给我打电话的原因是我给他发的一封电子邮件。这封电子邮件全文是这么写的:老罗,你好。我每天都会登录牛博网,知道你最近很忙,我就开门见山吧,不多耽误你的时间。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译言网(www.yeeyan.com)团队成员之一。译言网是处在创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