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科技知识(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6 16:38:31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战列舰科技知识(上)

战列舰科技知识(上)试读:

前言

舰艇俗称军舰,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主要装备。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现代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是,人民战争的观念不能丢。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战争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如信息战、网络战等一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众中的技术群体会大有作为的,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列中来。

舰艇与航母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舰艇与航母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丛书,包括《航空母舰基础科技知识》、《世界航空母舰科技知识》、《舰艇基础科技知识》、《

战列舰

科技知识》、《巡洋舰科技知识》、《驱逐舰科技知识》、《登陆舰科技知识》、《核潜艇科技知识》、《特种舰艇科技知识》、《特种潜艇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舰艇与航母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现代舰艇与航母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战列舰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突击能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亦称战斗舰。战列舰在历史上曾作为舰队的主力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列成单纵队战列进行炮战,因而得名。

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规两个阶段。风帆战列舰出现于17世纪后期,是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其满载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至19世纪中期发展到4000吨左右。

风帆战列舰的舰炮,19世纪初期以前是发射实心弹的前膛炮,装有数十门到上百门;19世纪初期以后,改为发射爆炸弹的后膛炮,多达120~130门。蒸汽战列舰出现于19世纪中期。1849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装有舰炮100门,是蒸汽战列舰的先驱。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推动了蒸汽战列舰的发展。以后,蒸汽战列舰装备了有螺旋膛线的舰炮和能旋转360的装甲炮塔,装甲厚度大,突击威力和防护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0世纪初,英国建造了无畏级战列舰,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有了很大发展,其满载排水量由2万吨增大到7万吨,最大航速由25节提高到30节以上;主炮口径由280~381毫米增大到280~457毫米,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483毫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舰载航空兵和潜艇的广泛使用,战列舰成为海、空袭击的有利目标。在参战的约60艘战列舰中,约有1/3被击沉或击毁。战后,各国尚有的战列舰均先后退役,并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战列舰独霸海上的辉煌时代划上了句号。

战列舰知识

美国佛罗里达级战列舰简介

佛罗里达级战列舰为特拉华级战列舰的渐改型,两级舰外形相似,仅将后部主桅变换到后烟囱之后。同级舰两艘:佛罗里达号、犹他号。按照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予以退役处理,作为训练舰使用,用于新武器测试。犹他号在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时倾覆沉没。战后成为一艘纪念舰水下舰体保存至今。各舰概况“佛罗里达”号1909年3月9日于纽约海军造船厂开工,1910年5月12日下水,由弗莱明女士赞助,她是前佛罗里达州地方长官的女儿。1911年9月15日正式入役,首任舰长为克纳普上校。1925年进行现代化改装。“佛罗里达”号曾经参与美国与墨西哥的冲突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1931年2月16日“佛罗里达”号在费城退役并随后解体。“犹他”号1909年3月9日开工,建造地在新泽西州卡姆登,1909年12月23日下水,由犹他州行政长官威廉·斯普莱的女儿玛丽·爱丽思·斯普莱女士赞助,1911年8月31日在费城入役。首任舰长为威廉·本森上校。1925年进行现代改装。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犹他号被改造为用于新武器测试的平台。1931年7月1日,犹他号被重新定级为AG-16。此后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犹他号扮演过许多角色,包括作为运输舰、训练舰。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犹他号被击沉。珍珠港事件的犹他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犹他号作为训练舰停泊在珍珠港。由于舰长已上岸,当时的指挥官为海军上尉所罗门·埃斯库斯。1941年12月7日8点前,有人注意到三架飞机从海港入口处飞至福特岛,并开始投下炸弹。8点01分,犹他号前部即被一枚鱼雷命中,随后日机进行了更猛烈的攻击,犹他号倾覆沉没,部分舰员被困于舰体中,他们敲打舰壳求救。侥幸逃离战舰的埃斯库斯召集了一些志愿者,在空袭仍在持续时即重新回到舰体边进行救援。最终有6名军官和58名士兵牺牲于犹他号上。因为这次战斗,犹他号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至今残骸还沉在海底。性能数据

舰长:159米,宽:26.9米,吃水:8.4米,排水量:21825吨,满载23033吨,改造后:23700吨,满载24800吨,主炮:10门双联装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副炮:16门单装127毫米炮,6门单装76毫米炮

动力装置14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20593千瓦,改造后:34568千瓦

设计航速:21节

续航力:6860海里/10节,16500海里/10节

装甲:水线279.4毫米-203.2毫米;甲板:19.05毫米-88.9毫米;炮塔正面304.8毫米,司令塔:292.1毫米

舰员:1000-1171人

美国怀俄明级战列舰

简介

怀俄明级战列舰同级两艘:怀俄明号、阿肯色号。怀俄明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现役最老旧的一级战列舰(训练舰除外)。

怀俄明级安装12门305毫米口径主炮,六座炮塔采用成对背负式的方式布置,这种布置方式主炮口爆风对舰体上层建筑影响较小。当时英国已经开始建造超无畏级战列舰,美国海军曾考虑是否安装356毫米口径主炮,当时美国海军还未装备356毫米口径火炮,需要从新设计、试验,最后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按照原计划安装305毫米口径主炮,并加强了防御装甲。现代化改装中拆除部分副炮,改建舰桥、后部主桅等上层建筑。各舰概况怀俄明号

1910年2月9日开工,1911年5月25日下水,1912年9月25日完工。1927年进行现代化改造。1931年“怀俄明”号按照伦敦海军条约规定解除武装,1931年5月成为一艘训练舰。随着空中威胁日益增强,“怀俄明”号1941年11月拆除了部分主炮,加装了防空火炮,“怀俄明”号改成为一艘防空训练舰。在珍珠港事件时,“怀俄明”号并不在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中“怀俄明”号作为防空训练舰使用,虽未参加战斗,却为整个海军舰队培训了无数名高炮射手,为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1947年8月,“怀俄明”号退出现役,卖给造船厂拆毁。阿肯色号

于1912年服役,珍珠港事件后,“阿肯色”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在1942~1944年间,它参加向苏联方向航行的运输船队护航行动。“阿肯色”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返回本土进行改装,加装了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1944年10月,“阿肯色”号进入太平洋,参加了之后的对日本的战争,主要任务是炮击日军所占领的岛屿阵地和日本本土。战后于1946年退役。并作为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在试验中“阿肯色”号沉没。性能数据

舰长:171.29米,宽:28.4米,吃水:8.4米,设计排水量:26000吨,满载排水量:27240吨,主炮:6座双联装305毫米口径主炮;副炮:21门127毫米炮,动力装置:12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20593千瓦,改造后:31626千瓦

设计航速:20.5节,续航力:6860海里/10节,改造后:14000海里/10节,装甲:水线:279.4毫米-228.6毫米;炮塔正面:304.8毫米;司令塔:304.8毫米,舰员:1100人

美国纽约级战列舰

简介

由于战列舰自1860年代开始发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末期逐渐式微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因此在过去又曾经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纽约级战列舰是怀俄明级战列舰的改进型,主要改进强化了火力。当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都已经装备304.8毫米以上口径主炮,而怀俄明级只装备304.8毫米口径主炮。使美国海军感到不安,美国海军决定用新式356毫米口径主炮装备建造中的纽约级。主炮炮塔比怀俄明级减少1座,但主炮口径比怀俄明级大,威力更强。

1926年纽约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减少了舷侧副炮的数量;拆掉前、后部笼式主桅,改在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间架设一个后桅楼,舰桥改为三脚樯式;将两个烟囱并为一个;搭载3架水上侦察机。各舰概况纽约号“纽约”号1911年开工,1914年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纽约”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主要担任训练舰。1942年参加了盟军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

1943年,“纽约”号一直担任为穿越大西洋船队提供护航的任务。1943年底,“纽约”号返回本土进行现代化改装,由于纽约级改装空间小,只是加装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

之后1944年,“纽约”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攻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

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退役,1946年作为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中的靶船,试验中“纽约”号并未沉没,后被军方击沉。得克萨斯号“得克萨斯”号1911年开工,1914年服役。“得克萨斯”号与“纽约”号一起服役于大西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到1944年初主要为运输船队提供护航。

1944年6月,“得克萨斯”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行动,之后返回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由于“得克萨斯”号与“纽约”号情况一样,改装空间小,只是加装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

1944年12月驶入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在太平洋战区,“得克萨斯”号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攻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战争结束后1946年被除籍,随后被美国得克萨斯州买去,1948年经过处理的“得克萨斯”号安放在圣哈辛托市,作为二战博物馆对外开放。二战战果纽约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纽约”号在大西洋服役,主要担任训练舰。1942年参加了登陆北非的行动,在行动中它和英国舰队共同击沉了法国吉恩男爵号战列舰。

1943年,“纽约”号一直担任为大西洋船队提供护航的任务。1943年底,“纽约”号返回本土进行现代化改装,由于纽约级改装的空间小,只是加装防空能力和雷达设施。之后1944年,“纽约”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的战行动,主要是作为炮击舰使用。战后1945年退役,并在1946年作为基尼岛原子弹试验中的靶船,试验中“纽约”号并没沉没,随后被军方击沉。得克萨斯号“得克萨斯”号与“纽约”号一起服役于大西洋舰队。1941年到1944年初主要为运输船队提供护航。1944年6月,“德克萨斯”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行动,之后返回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由于“得克萨斯”号与“纽约”号情况一样,改装的空间太小,只是加装防空能力和雷达设施。

于1944年12月驶入太平洋,对日本的打击。在太平洋战区,“德克萨斯”号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的战行动。战后1946年被海军除名,随后被美国得克萨斯州买去舰体,1948年经过处理的“得克萨斯”号安放在圣哈辛托市,作为二战博物馆对外开放。性能数据

舰长:174.4米,宽:32.4米,吃水:9.6米,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7000吨、满载排水量:32000吨,主炮:5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MK8炮,副炮:16门127毫米炮(后减少为6门),8门76毫米L50炮,小口径防空炮:8门28毫米炮。

动力装置:14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19932千瓦,航速:21节,续航力:9605海里/12节,装甲:水线:304.8毫米-254毫米;炮塔正面:355.6毫米;司令塔:304.8毫米,载机:3架

舰员:1314人

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简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种战列舰,其基本设计继承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的标准风格:飞剪型舰艏;笼式主桅;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主要改进了火力和防护力。

美国在获得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更改设计,用8门双联装406毫米口径主炮取代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的12门356毫米口径主炮。由于火力加强,防御也相应加强来抵御敌方相同口径炮弹的攻击。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相似。动力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军方的重视,最大航速只有21节。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同级舰3艘: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计划建造4艘,最终,科罗拉多级建成三艘: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

三号舰华盛顿号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而终止建造。二号舰马里兰号首先于1917年开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该级别也有资料称为“马里兰级战列舰”。

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等7艘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

1942年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拆除后部主桅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日本海军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时击沉的西弗吉尼亚号1943年打捞出水进行改装,拆除前后主桅,舰体上层建筑彻底重建。三舰在改装中都改装了防空火炮加强防空火力。各舰概况科罗拉多号

1919年5月开工,1921年3月下水,1923年竣工服役后,曾经在1923年访问欧洲,之后,1924年科罗拉多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舰队的科罗拉多号也曾数次回到东岸参加在加勒比海的演习。在这段时间曾到访过萨摩亚,澳洲,新西兰等地。

1941年1月27日,科罗拉多号将母港从西岸移到夏威夷的珍珠港。科罗拉多号1941年6月25日启航到西岸西雅图海军船坞进行维修,在那里一直到1942年3月,所以避开了日本海军对珍珠港的袭击。

1942年8月,科罗拉多号返回珍珠港,执行一些护航任务,如往斐济等地的护航任务。此时,科罗拉多号已经裁去后部笼式主桅并进行现代化改装。

1943年11月科罗拉多号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在战役中对塔拉瓦岛进行炮击。之后,回到西岸进行维修。在整修工作完毕后,在1944年1月21日回到夏威夷,在对马绍尔群岛的两栖作战中,对夸贾林、埃尼威托克等重要据点进行了炮击。此后回到西雅图进行整修。

1944年6月14日科罗拉多号开始参加支援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的登陆战役。7月24日,当科罗拉多号在执行炮击提尼安岛任务时,遭到陆上炮台猛烈的还击并中弹受伤,但并无大碍,持续执行任务直到8月。为了修复损伤科罗拉多号又回到西岸进行维修。

科罗拉多号1944年11月20日到达莱特湾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11月27日遭受神风特攻队的攻击,19名船员阵亡,72名船员负伤。经过暂时性修复后继续执行作战任务。

1945年1月,支援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的登陆作战。1月9日遭受到陆上炮台的攻击,上部结构严重损伤,并有18名船员阵亡,51名船员负伤。在乌利西修理后,科罗拉多号返回战场,从1945年3月到5月,为冲绳岛战役登陆作战提供火炮支援。

1945年8月参与炮击日本本土作战。战争结束后科罗拉多号参加了日本本土占领部队,曾护送登陆部队占领东京的厚木机场。

1945年9月20日离开东京湾,返回旧金山。10月27日,科罗拉多号到西雅图参加海军节的庆典。之后,曾在美国西海岸和珍珠港间运载士兵返回美国。1947年科罗拉多号退役,1959年被售出解体。马里兰号

1917年4月开工,1920年3月下水,1921年7月服役。由于配备新式的16英寸的火炮和水上飞机弹射器,服役之初的马里兰号经常要出席一些特殊场合,包括海军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国庆庆典等。

1923年6月,马里兰号从东海岸通过巴拿马海峡到达西海岸,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访问后,驻留在西海岸。而后马里兰号一直在太平洋舰队。

1940年,马里兰号随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马里兰号上一名水手正好在高射机枪旁边写信,日本飞机发动袭击,这名水手立即开枪射击,并击落了一架飞机。

由于马里兰号停在俄克拉荷马号的内侧,所以没有受到鱼雷的袭击,但有两颗炸弹击中马里兰号,并且一颗穿透了甲板在机舱内爆炸,致使马里兰号发生纵向倾斜。马里兰号于12月底返回,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

马里兰号1942年初就返回珍珠港,但由于速度跟不上舰队航空母舰,在中途岛战役中只能作为后备力量。在太平洋战争美军进入反击前,马里兰号只作为护航兵力往来于通往澳大利亚的运输线。期间在珍珠港又进行数次小改装。

马里兰号参加了1943年底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1944年初马绍尔群岛的两栖作战以及在1944年5月的塞班岛登陆战役。马里兰号得到了“好斗的马丽”的绰号。

1944年10月,马里兰号参与了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在莱特湾海战中的苏里高海峡夜战中,马里兰号和其它5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借助雷达歼灭了从南路进攻莱特湾的日本舰队。

在1945年3月开始的冲绳岛登陆战中,马里兰号参与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并在战役期间一直担负火力支援任务。4月3日,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由于其8英寸的舰炮不能压制住岸上的火炮而向马里兰号求助,马里兰号立即用6发16英寸主炮炮弹轰击岸上的碉堡。4月7日,一架神风飞机带着500磅的炸弹撞到马里兰号3号炮塔。

马里兰号退出了战役返回了珍珠港。战争结束后马里兰号从1945年8月之后的4个月中,马里兰号往来珍珠港与美国西海岸,参与了运送美国士兵返回美国的“魔毯行动”。马里兰号在二战中共获得了7枚战斗之星勋章。

1946年4月,马里兰号解除现役,1947年4月退役。1959年卖给LearnerCo.,Oakland,Ca.解体。1961年2月,马里兰州州长塔瓦斯为纪念“好斗的马丽”和其上的所有官兵,在其州府安纳波利斯建了一座花冈岩和青铜的纪念碑。西弗吉尼亚号

于1920年4月开工,1921年7月下水,1923年12月开始服役。西弗吉尼亚号服役之初遇到了一些挫折。在1924年航行中西弗吉尼亚号就由于动力失效以及航图绘制错误而搁浅。但这并没有影响西弗吉尼亚号在随后的演习和训练中的出色表现,西弗吉尼亚号曾在1925、1927、1932、1933赢得海军的斯波肯杯,该奖项授予当年训练或演习中战绩最佳的战舰。

1940年,西弗吉尼亚号随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西弗吉尼亚号停在福特岛F-6位田纳西号的外侧。

西弗吉尼亚号左弦共中了7条18英寸的鱼雷和数颗炸弹,幸好其水密性较好以及指挥官及时打开了右侧的注水阀,使西弗吉尼亚号坐沉海底,避免象俄克拉何马号一样倾覆,亚利桑那号弹药库爆炸也殃及西弗吉尼亚号,舰长宣布弃舰,舰上的大火到第二天才扑灭。

1942年5月,西弗吉尼亚号被打捞,在维修中发现舰中有70名水兵的尸体,并且这些水兵所留的标记表明,他们在沉没的舰体中坚持到了12月23日。

西弗吉尼亚号在西海岸进行了彻底的改装。拆除前后笼式主桅,采用塔式桅,上层建筑被拆除彻底改造重建,并加装了大量的高射炮。改装后西弗吉尼亚号已面貌一新。

1944年9月西弗吉尼亚号回到珍珠港,赶上的第一场战役就是收复菲律宾的战役。除了火力支援和护航外,西弗吉尼亚号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中苏里高海峡的战斗。

西弗吉尼亚号参加了随后的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1945年4月,在冲绳海域中曾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

在战争结束的前三天,1945年8月12日西弗吉尼亚号还被自杀鱼雷击中,但损伤并不严重。战争结束后,西弗吉尼亚号进入日本东京湾,随后参加了运送士兵回国的任务。太平洋战争中,西弗吉尼亚号获得了5枚战斗之星勋章。西弗吉尼亚号1947年1月转入预备役。在1959年3月报废。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2500吨;满载排水量:37500吨,改装后38400吨。

长度:190米;宽度:29.7米;吃水:10.7米(最大)。

动力:8座锅炉,两座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输出功率:28,900马力;

最大航速:21节;载油:4570吨;续航力:20500海里/10节,9700海里/18节。

武备:8门双联装406毫米主炮/45倍径主炮;12门127毫米副炮;127毫米高平炮(第二次改装,82),40毫米高炮32~44门,20毫米高炮60门。

装甲:水线94.5毫米;隔舱94.5毫米;炮塔正面450毫米,侧面和后方250~225毫米;司令塔400毫米。

舰员:设计编制2100人(1945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简述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同级舰两艘,首舰宾夕法尼亚号,另一艘是亚利桑那号。

1912年美国海军决定建造内华达级的改进型——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采用两座三联装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换了内华达级的双联装主炮塔,增加了主炮数量,使用12门14英寸口径火炮。

4座三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呈背负式前后各布置两座。并更新了动力系统,全面采用蒸汽轮机,是美国海军首批以全部燃油为燃料的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于三十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前后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改装高射炮,改良防护,并加装水上飞机。1942年宾夕法尼亚号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后主桅,改建舰桥,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两用炮。各舰概况宾夕法尼亚号

宾夕法尼亚号于1913年10月开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开始服役。宾夕法尼亚号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原因是以燃油为燃料不适合与当时的其它战舰编队。随后宾夕法尼亚号一直作为所在舰队的旗舰参与训练和演习。

1930年代宾夕法尼亚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宾夕法尼亚号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

1941年12月7日晨,宾夕法尼亚号正在珍珠港船坞中维修,所以没有受到日军鱼雷的攻击,但受到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几颗炸弹落在宾夕法尼亚号附近,在船坞中的卡森号驱逐舰的弹药舱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宾夕法尼亚号。

两周之后,宾夕法尼亚号驶离珍珠港,返回西海岸进行大修和改装。改装的内容包括安装新式雷达和加装高射炮等。由于速度和战略都已赶不上航空母舰,所以1942年大部分时间内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由7艘旧式战列舰组成的后备队的旗舰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间。

1943年5月,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火力支援舰参加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两栖作战。从1943年11月之后,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进行的所有两栖登陆作战,其中包括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或者作为火力支援舰,或者作为护航舰。这期间宾夕法尼亚号的任务目标主要是岛屿,所受的威胁来自于日军的飞机。

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湾登陆,开始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担当火力支援和护航任务。从莱特湾海战开始到以后的登陆硫磺岛和冲绳群岛作战,美舰队开始遭到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在冲绳岛登陆战中,宾夕法尼亚号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致使其返港维修直至战争结束。

但宾夕法尼亚号已经有了一项令人骄傲的战绩,就是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美军反击之后的每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宾夕法尼亚号共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1946年宾夕法尼亚号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原子弹实验,沉于夸贾林。亚利桑那号

亚利桑那号是宾夕法尼亚级的二号舰,但其命运与其姊妹舰却有着天壤之别。亚利桑那号战列舰1914年3月开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在1918年11月运载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

1920年代亚利桑那号交替作为美国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间实施训练任务。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亚利桑那号进行了改装。

1938年,亚利桑那号被派往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珍珠港,在西海岸长滩进行大修。

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与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的夜战训练,返回珍珠港后停泊在贞洁号维修船内侧。

12月7日早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

亚利桑那号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一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炮塔被一颗炸弹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两分钟后,一次强烈得多的爆炸震断了炮塔,燃料从左弦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舰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没了后主甲板,而后着起大火,黑红的烟柱窜到一千英尺的高空”,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沉没,舰体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

亚利桑那号被摧毁,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而后亚利桑那号在太平洋舰队注销,其上层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它舰只,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亚利桑那号因为珍珠港之战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1962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亚利桑那纪念馆。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2440~34400吨(1941年);满载排水量:39224吨(1941年),40605吨(1945年)。

舰长185.3米,宽32.4米,吃水10.2米。

主机输出功率:31500马力,35207马力(1941年);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19900海里/10节。

武备:12门356毫米/45倍径主炮(43);22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4座);1943年宾夕法尼亚号改装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9门。

装甲:水线337~200毫米;隔舱325~200毫米;炮塔正面450毫米,炮塔侧面和后方225~125毫米;司令塔400~350毫米。

舰员编制:1358人。

美国新墨西哥级战列舰

舰船概述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14年开始动工建造,相对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进,动力装置采用蒸汽轮机-发电机驱动电动机,蒸汽轮机直接驱动两台发电机为四台推进电动机供电,经济性更好,操纵性更灵活,动力系统虽然有改进,但航速提高有限,试航时航速22节。

该级战舰新设计的“飞剪”型舰艏,以提高在恶劣海况中行驶时的稳定性,这种舰艏成为美国海军后继主力舰的一种特征。其主炮口径与宾夕法尼亚级相同,采用50倍口径身管,射程也相应增加。副炮安装在露天甲板以上。增加水平甲板的装甲防护和内部防护。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同级舰三艘:新墨西哥号、密西西比号、爱达荷号。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三十年代现代化改装中拆除了笼式主桅,改装塔式舰桥,并拆除部分副炮,在甲板之上加装单装防空火炮。各舰概况“新墨西哥”号

1918年服役。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为己方运输船队护航。1934年10月“新墨西哥”号加入太平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12月6日到1941年5月20日“新墨西哥”号的母港设在珍珠港。6月16日,进入大西洋驻诺福克,进行中立国巡逻。珍珠港事件后,“新墨西哥”号奉命返回西海岸。1942年8月1日从旧金山出发驶入夏威夷。

1942年12月6日和1943年3月22日,“新墨西哥”号进行现代化化改装。1943年5月~8月,“新墨西哥”号参加了阿留申群岛作战。10月,返回珍珠港进行更换受损的炮管,并加装了防空火炮。1944年1月12日参加炮击马绍尔群岛作战。

1944年6月14日和6月16日,炮击塞班和关岛,在6月18日用防空火力击退日本飞机的攻击。1944年10月,“新墨西哥”号因进行例行检修并没有参加莱特湾海战。11月22日,“新墨西哥”号到达莱特湾,为进攻马尼拉的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

1945年1月6日,“新墨西哥”号受到日本自杀飞机攻击,飞机撞入舰桥,包括船长在内的29名船员阵亡,87名船员受伤。经过在珍珠港修理后,于1945年4月,参加了冲绳岛登陆战役。

17日炮击日本阵地。5月11日,用舰炮击沉了5艘向“新墨西哥”号发动自杀攻击的小船。第二日,“新墨西哥”号第二次被日本自杀飞机攻击,引起火灾,一个小时后,大火基本得到控制,这次袭击并没破坏舰身的基本结构,54名船员阵亡和119名船员负伤。

28日,“新墨西哥”号驶入莱特湾进行修理。修理后,参加了炮击日本本土作战。9月2日,日本投降后,“新墨西哥”号驶入东京湾。战后运送军队返回美国西岸,并在1946年7月编入后备役。1947年2月25日被海军除名;1947年10月13日出售拆毁。“密西西比”号

1917年服役。1919年1月3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加勒比海巡航。7月19日,加入太平洋舰队,多数进行巡逻、训练,参加舰队演习。

1931年“密西西比”号进行现代化改装。1934年10月24日通过巴拿马运河,加入大西洋舰队。1941年6月16日回到诺福克,主要在大西洋巡逻和护航任务。1941年9月28日开始从冰岛到英国的航线的护航任务。珍珠港事件后,“密西西比”号离开冰岛,加入太平洋舰队。

1942年12月6日到1943年2月,“密西西比”号进行现代化改装。1943年3月2日,“密西西比”号护送运输船队到斐济岛。同年11月20日炮击日本占领的岛屿时,B炮塔发射了爆炸,43名船员死亡。1944年1月31日经过修理后,“密西西比”号参加马绍尔群岛作战。

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密西西比”号加入奥登多夫少将的战列舰队,主要任务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25日,舰队发现了北上的日本舰队,6艘战列舰在苏里高海峡距日本舰队约1.5万码时开火。由于连日来执行对岸轰击,使炮弹存量不足,“密西西比”号只进行齐射。

1945年1月,“密西西比”号为登陆吕宋岛部队提供火力掩护。一架自杀飞机撞上了“密西西比”号的吃水线附近。2月10日返回珍珠港修理。5月6日,“密西西比”号参加了冲绳岛战役,炮击冲绳岛的日本阵地。

6月5日,一架自杀飞机装上了“密西西比”号右舷。但损伤不是很严重,经过紧急修理后,继续参加之后战斗直到战争结束。战后,“密西西比”号驶入东北京湾,见证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1月27日,起程返回本土。1946年2月15日,经过检修和改装后,被编为训练舰。之后担任试验新武器的船只。

1953年1月到1956年2月又成为导弹实验靶船。1956年9月17日在诺福克正式在海军除名。11月出售拆毁。“爱达荷”号

1919年服役,加入大西洋舰队。1925年4月15日驶往夏威夷,加入太平洋舰队。

1931年9月7日返回东岸,进行现代化改装。1935年4月17日回到母港——圣佩德罗。1940年7月1日到1941年12月,在大西洋进行巡逻和护航任务。珍珠港事件后,“爱达荷”号于1942年1月31日启程经巴拿马运河驶往旧金山。

1942年10月,负责夏威夷附近海域的警戒。1943年4月参加炮击阿图岛任务。9月为即将开始的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登陆作战做准备。12月5日负责运送军队去吉尔伯特群岛。1944年1月,进行现代化改装,增加雷达设施和防空火力。

1944年3月20日炮击新爱尔兰岛的任务。6月15日,炮击关岛。“爱达荷”号因进行现代化改装并没有参加10月的莱特湾海战。1945年1月20日从圣地亚哥出发加入登陆舰队,参加以后所有战斗。

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7日,“爱达荷”号驶入东京湾。并在9月2日,见证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0月16日经巴拿马运河加入大西洋舰队。

1946年7月3日,编入后备役。1947年9月被海军除名,11月24日以废铁的形式卖给纽约一家船厂拆毁。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2000,改装后35000吨;满载排水量:33000,改装后40181吨。

舰长190.3米,舰宽29.6米,改装后32.4米,吃水10.4米。

动力: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功率:32000马力,改装后最大44000马力;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6400海里/12节,改装后12750海里/节。

武备:12门356毫米/50倍口径主炮;22座127毫米口径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2~14座;第二次改装16门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52门,20毫米高射炮40门。

装甲:侧舷水线337毫米;炮塔450毫米;司令塔400毫米;甲板87.5毫米。

舰员:设计编制1084人,1945年编制1930人。

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舰船概述

南达科他级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350毫米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南达科他级的设计方案被定为“1939式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保持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同的最大舰宽,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机功率以保持27节的航速。

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倾斜角19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拥有单个烟囱是在外形上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明显的区别。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被公认是攻防平衡的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1939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建造计划于1938年5月批准,共建造四艘,于1942年间陆续服役。服役经历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南达科他级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作战。

1942年10月,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参加了在南太平洋海域的海战,1942年11月14日南达科他号与华盛顿号战列舰和日海军雾岛号战列舰编队遭遇,结果南达科他号虽损伤严重,但是舰体并没有大的损坏,仍以20节的航速脱离战场,大修62天,换掉一门主炮,防护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印第安纳号服役后投入太平洋战场。1944年1月,曾因与华盛顿号战列舰相撞,右舷受损,修理了5个月。

麻萨诸塞号1942年11月参加了北非的登陆行动,炮击停泊在卡萨布兰卡的法国战列舰,使其丧失了战斗力。1943年2月开赴太平洋战场。

亚拉巴马号服役后先加入英国本土舰队投入欧洲战场。1943年8月开赴太平洋战场。

战后1947年该级舰开始陆续退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正式从海军除名。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买给船厂拆毁。麻萨诸塞号、亚拉巴马号分别被马萨诸塞州、亚拉巴马州买下,作为纪念馆保存起来。各舰概况南达科他号

1939年7月开工,1942年3月服役;1947年1月退出现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6月1日,正式从海军除名,同年10月.25日买给船厂拆毁。印第安那号

1939年11月开工,1942年4月服役;1946年9月11日退出现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6月1日正式从海军除名,后买给船厂拆毁。麻萨诸塞号

1939年7月开工,1942年5月12服役;1946年9月1日退出现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6月1日正式从海军除名。后麻萨诸塞洲筹款买下“麻萨诸塞”号,并在1965年8月14日停放在福尔里弗。亚拉巴马号

1940年2月开工,1942年8月服役;1947年1月9日退出现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6月1日被海军除名。“亚拉巴马”号被亚拉巴马州买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的保存。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35000吨,满载46000吨;长度:207.3米,舰宽:32.9米,吃水:10.7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涡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30000马力;设计航速:全速27节;续航力:17000海里/15节,6400海里/25节。

武备:9门三联装Mark640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0门双联装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射炮40~70门,20毫米高射炮35~70门。

装甲:水线307毫米;炮塔正面457毫米,侧面229毫米,顶部184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406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

舰员:设计编制2346人。

美国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概述

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1904年美国海军曾要求美国国会拨款建造“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1905年国会终于批准建造预算。

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率先采用“全重型火炮”概念的第一型无畏舰。虽然因预算被搁置而开工较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晚,但实际上是最早采用此概念设计的战列舰之一。

南卡罗来那级四座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在舰体前后呈背负式各布置两座,这样的布局8门炮同时舷侧齐射,或4门炮向前后方向射击,能够发挥舷侧齐射火力,保证主炮向前后方向拥有良好的射界。其笼式主桅是当时美国战列舰的典型特征。由于限制排水量、锅炉舱空间以及采用旧式往复式蒸汽机等原因,航速较低。

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同级两艘:南卡罗来纳号、密歇根号。

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按条约规定退役解体。首舰“南卡罗来纳”号1906年12月18日开工,1908年7月25日下水,1910年3月服役,1921年退役,1924年解体。二号舰“密歇根”号1910年服役,1922年退役,1924年解体。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7746吨,舰长135.67米,宽24.75米,吃水:8.23米。

动力:12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16500马力;航速:18.5节;续航力:5000海里/10节。

武备:8门双联装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22门76毫米口径副炮。

装甲:水线275毫米~225毫米;甲板37.5~75毫米;炮塔正面300,司令塔300毫米。

舰员:863人。

美国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建造背景

19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概貌

美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期间积累的大量技术成果被运用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中。北卡罗来纳级采用平甲板船型、塔式主桅,在最初的设计方案确定采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但是考虑到伦敦海军条约实际上有可能被修改或废除,在主炮选择上留有选择余地,两舰的主炮口径和数量在始建后作了变更。

修改设计采用9门16英寸口径主炮,舰体前部两座,后部一座,主炮是在科罗拉多级战列舰16英寸口径主炮基础上的改进型。副炮采用新型5英寸双联装高平两用炮。

该级舰的装甲甲板和舷侧倾斜装甲将整个军舰构成类似“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由1号主炮塔前方纵向延伸至3号主炮塔后,舷侧装甲带按照抗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标准设计,舷侧水下防护能抵御700磅TNT爆炸当量,舷侧水下防护系统包括五层隔舱,舰底采用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