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醒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08:53:08

点击下载

作者:江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醒悟

人生醒悟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生醒悟/江南编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

ISBN 978-7-5021-7732-4

Ⅰ.人…

Ⅱ.江…

Ⅲ.成功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B848.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60569号人生醒悟江南 编著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楼 100011)网 址:www.petropub.com.cn编辑部:(010)64523643 营销部:(010)64523603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高岭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6月第1版 2010年6月第1次印刷710×100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6.5字  数:233千字定  价:29.8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前言 QianYan

说话、做人、处世,只要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三点就是不能避免的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为什么说有的人精明,有的人傻,关键就在于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处世!说话有好听难听之差,做人有好坏之分,处世也有成败之别,所以人生就有精明与愚蠢的区别。愚蠢的人自不必说,一生碌碌无为罢了,精明的人却各有各的精明。

说话难,做人难,处世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的确,人生不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要参与竞争。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是一个人必须经常思考、揣摩的问题。

一个人不管天资多聪颖,自身条件多好,如果不懂得精明做人,徒有一肚子大道理,空怀热切的期望,或者只是揣着一厢情愿的想法,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同样,对于人生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通盘的规划,走一步算一步,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人,也大多没有好的结局。

有人说人生如井水,如何晓得深浅,最终达到如鱼得水的境地,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摸清门道的。门道是什么?是成功者用而不言、秘而不宣的手段和心法。做任何事情,只要摸清门道,吃透规则,掌握方法,善解人意,才能胸有成竹,气定若闻,谈笑间办成你梦寐以求的事。

许多人要么把人生看得过于复杂,仿佛用尽浑身力气,也无法达到完美;要么把人生看得过于草率,认为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其实,成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的不仅是满腔热情、远大的志向以及不畏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奋斗者具备多方面的必要素质,这是成功的前提,否则不管你多么自信,也只能是徒劳。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三件:说话、做人、处世。的确,说话之难,难于准确的说到别人的心里;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处世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精明的面对人生。

有些人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要求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人后,随大流;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自身综合能力缺乏,办法少、点子少、找不准切入点,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好心办成坏事。有些人说起来头头是道,自以为是,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一事无成。

不用急躁,静下心来仔细的阅读此书吧。本书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掌握人生精髄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获得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幸福!上篇嘴要能说第一章细心包装,丑话也能中听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假如

我们能够让利于病的苦药变得甘甜,把利于行的忠言变得顺

耳,那么,这样的苦药岂不更容易被吃下去,这样的忠言岂

不更容易被采纳?想让苦口良药变得甘甜,就需要给其加一

层糖衣,也就是“包装”一下,同理,把忠言“包装”一下,

即使难听的丑话也会悦耳。1.话之好坏,取决于口舌在当今社会,说话也是需要技巧的,经过技巧的“改

造”,良药未必都苦口,忠言未必都逆耳。

话是从嘴里说出来的,口舌是苦的,说出来的话也是刻薄而尖酸的;口舌是甜的,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像加了蜜一样甜。可见话的好坏,不仅在于语义的本身,更在于说话的人的方式。

为什么有的人招人喜爱,有的人就惹人讨厌呢?我们的脸上又没有刻着什么明显的标记,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你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的人,连赞美别人都让人觉得讨厌;而会说话的人,就是说批评的话,也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生活中少不了赞美,也免不了批评。但批评的方法和语言却大有讲究。批评的话说得好,既能达到让人反省的目的,又不会使人觉得反感;批评的话说得不好,有可能会激怒别人,从而引火烧身。

如果说赞美是生命的阳光,那么,批评则是人生的雨露,二者犹如催人奋飞的双翼。它们异能同功,殊途同归,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失,即需旁人指点评说。纵使你有自知之明,亦难免敝帚自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需要真诚的赞美,更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给一个高中复读班当班主任,可是十八九的孩子都很叛逆,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一天,几位学生和她开玩笑:“哟!老师您写的字真漂亮,和您的人一样漂亮!”女老师心里对这种油腔滑调的话有些反感,但她却仍然笑笑说:“你们和我开玩笑,这没关系,但你们可别和自己开玩笑。你们付了学费,还花了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假如上课时不认真,学不到知识,一年的复习班就等于白读了。青春时光这么美好,你们舍得这样浪费吗?”女老师的一番话,使得学生口服心服。这样,批评既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又没有引起学生的反感。

从而,可以看到方式方法问题很重要,被批评者可以不计较,但批评者却不能不在乎。善于批评的批评者即使批评他人,也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受批评者即使被批评了心里也觉甜。

批评如同苦药,与苦药相比,人们当然更喜欢吃有糖衣的药,如果能把批评也包上糖衣,不是既可以发挥“药效”,又不至于使人抵触了吗?那么应该如何批评,就是一种艺术了。(1)批评前要注意批评的动机、目标和效果。

从动机上说,一般批评者的出发点是善意的,真诚地提醒或帮助对方,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被批评者。一般不要这样说:“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说了你也许不高兴,但不说又不行,所以……”从批评的目标上说,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应把重点放在改善目前不足的方面。从后果上说,批评者不仅要考虑如何把正确的意见告诉对方,还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自己的意见,效果如何。否则,对方会要么“当面接受,过后照旧”,要么“表面同意,心底不服”,甚或“当面顶撞,无法下台”。只有动机与效果均达到了完美统一的批评,才是成功的批评。(2)批评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提出批评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做到诚恳、认真、冷静、耐心,不能心怀怨恨,更不能存心找麻烦。当你心中充满愤怒、埋怨、焦虑,想责怪对方时,最好是先克制一下情绪,整理一下思绪,等冷静下来后再实施批评。(3)学会幽默式批评。

幽默式批评曲意婉转,用语诙谐,在轻松巧妙的表达背后,潜藏批评、针贬、规劝的内容,既使对方在接受批评时免于尴尬,又很好地维护了对方的自尊心,所以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4)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人和人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批评他人要注意区分对象,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语气。批评时,对年轻人,要语重心长;对中年人,要旁敲侧击,点到即止;对长辈和上级,要巧妙提醒,含蓄委婉;对那些“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不讲理者,要理直气壮,以正压邪,在严厉批评之后再辅之以耐心的说服。

对待朋友、同事,发现有必要提醒的地方,首先要知道一些忌讳,忌用下面这些话语和方式:

①忌羞辱被批评者。比如,“怪不得你这么坏呢!原来你是个没妈的孩子!”“别以为自己是个秃头就可以无法无天。”等等。

②忌以偏概全。比如,本来对方只在某一次、某一方面犯了错误,你却说“你总是……”,“你从来……”,“你根本……”等,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

③忌居高临下。觉得自己伟大,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以长官、上级、长辈的口气指责别人。比如,“我早就说过……你就是不听!”“我说什么你总是不听,就爱自作聪明!”等等。

④忌笼统模糊却又说不出具体事例。比如,“你经常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你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⑤忌讽刺挖苦,旁敲侧击。比如,“你太伟大了,我可不敢说你不是!”“有些人做的事别装糊涂!”等等。

⑥忌感情干扰,意气用事。有的批评者以情代理,把批评当做发泄,批评人时高声喊叫、斥骂,皱眉瞪眼,出言不逊,甚至乱扔东西等,这是一种不良的批评作风。

⑦忌用语武断,主观片面。比如,“你必须……,否则……”,“我让你……你总是……”等即属此类。

⑧忌惩罚威胁,以罚代教。比如,“你再不……,我就要……”等。

⑨忌不顾场合,伤人面子。比如,当着客人的面与家人吵架、骂孩子,当着众人揭某人短处,当着下级批评领导等。

⑩忌事后英雄,放马后炮。比如,“我早料到如此。”“谁让你不听我的?失败了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等等。2.说话会打岔,口不择言要不得说话并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口不择

言,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很可能引起误会,惹怨招忧。如果

别人口不择言,也不要直言相告,这样只会让别人下不来台,

从而对你心怀怨恨。这时不如巧妙地打个岔,化解尴尬。“你会说话吗?”这样问你,你一定觉得可笑,谁都会说话,上嘴皮碰下嘴皮,话就出来了。只要不是有语言障碍的人,说话谁不会?从咿呀学语到出口成章,我们以说话的方式在成长。

但是实际上,说话并没有那么简单。说话不光是用嘴,更要用脑。有些人说话总是欠考虑,他们口不择言,说出的话生硬刺耳像机关枪扫人,一阵狂扫打倒一片人,只顾自己快活,不顾别人死活。

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这并不是故弄玄虚、危言耸听。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注意,可能会闹笑话。这样轻则惹人耻笑,重则招人鄙视,认为你为人低俗,这多得不偿失!

口不择言可能不是出于你本心,却往往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不良印象。当然要求每一句话都经过细心斟酌再说出来,也是不现实的。要想学会说话的艺术,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和锻炼。

我们思虑说话的要点,力求不使别人尴尬,但是我们却无法控制别人怎么说话。如果在与人谈话时,由于某些原因,遇到一些不便或不愿意谈论的话题,而对方又谈兴正浓,怎么办?拒绝了,不礼貌;勉强谈下去,又感到很为难。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把话题岔开,重新开始一个话题。这样既不会伤害到对方,又可以将自己从困窘中解脱出来。

打岔的好处就在于此,巧妙地岔开话题,不着痕迹地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既不会使自己为难,又不会让对方下不来台,岂不是一举两得?但打岔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学会不着痕迹地打岔,就要掌握几种常用的岔题方法。例如:(1)巧用一词多义

日常交谈用语中绝大多数的词是多义的,偷龙转凤地改变词义,换一种意思表达就很容易避开不快的话题了。这样既可以继续接下来的谈话,也不会使自己觉得为难了。(2)巧用相近概念

日常用语中很多词所表达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常常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利用这种模糊性,就可以把话题中某些概念转换为它与相近的另一个概念,岔开原来的话题。(3)巧用同音异义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音同义不同或音相近而义不同,这在书面语言里不易混淆,但由于交谈是以声传义,不见字的形体,这就有了相当的模糊性,就可以巧妙地把话题岔开。(4)巧用好奇心理

求新好奇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交谈中的话题至少有一方是感兴趣的,如果能再提出一个更新更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对方的谈兴吸引过来,自然地抛开原来的话题。一旦对方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话题也就如你所愿地改变了。(5)巧用眼前景物

交谈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凡能进入视觉、听觉范围内的一切,都能吸引谈话者的注意力,随时成为交谈的话题。特别是当这些事物发生急剧变化时,在强烈心理震动下,人们常常会下意识地中断谈话去关注正在发生的激变,这就为改变原来的话题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可供转换的题材。

当然,岔题方法还有很多,但大多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利用注意指向和注意中心的转移。在学习、掌握岔题方法时能够举一反三,就可以很快学会打岔的技巧。但是打岔也要注意不能口不择言,在岔开话题时,还应注意下述几点:(1)隐蔽

交谈中的岔题,有如魔术师的魔术表演,总得借助一点遮掩的东西才好。一词多义、相近概念、同音异义、好奇心理、眼前景物等,都包含着隐蔽的因素,能模糊对方注意指向,分散对方注意力,使其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离开原话题,进入新的注意中心。(2)邻近

岔题以邻近为好,有一定范围限制。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范围有三个区域:注意中心、注意边缘和注意以外。在这三个区域里,大脑皮层兴奋程度依次减弱,抑制程度依次增强。注意中心与注意边缘是经常变化的,处于注意边缘的事物随时可能成为注意中心,而处于注意中心的事物则随之退到注意边缘。

至于注意以外的事物,没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要成为新的注意中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邻近范围内选择新话题,使之成为注意中心的可能性很大,更容易被对方接受。(3)及时

岔题要抓准时机,一般最好在一个话题刚刚提出,尚未展开时就机敏地选择岔口,把话题岔开。这是因为刚刚提出的话题,虽然成为注意力的中心,但相应区域的大脑皮层刚刚兴奋起来,未被强化,稳定性差,易被新的话题置换。

反之,话题一旦展开,注意中心已被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处于优势状态,稳定性强,不易发生偏移,用新话题去置换原来的话题就困难了。在交谈过程中,岔题机会稍纵即逝,如不能及时抓住,往往会错失岔题良机。(4)超越

新话题在自身的新奇性和对方需求性方面,都要大大地超过原来的话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新话题刺激强度愈大,对原来话题的注意淡化愈快,岔题也就愈容易成功。

我们这里所讲的岔题艺术,是在交谈中正确运用的心理活动规律,巧妙地避开一切不利因素,促使交谈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顺利进行。这与谈风不正的“乱打岔”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为了避免尴尬而岔开话题,口不择言都是要不得的。3.正话反说,用弦外之音避开正面交锋当你要劝谏的人心意已决,什么反对意见都听不进去

时,不如顺着他的心意说一些反话,让他从你的弦外之音中

听出你的真心,既可避开正面交锋,又可以达到劝谏的目的。

正话反说类似于激将法,是一种高超的沟通技巧,说反话的作用在于先给出即定的错误,造成一种气势,把对方引入预先设置好的陷阱,达到目的。说反话有时比直言相劝要有效果得多,正话反说的好处在于既不会使人有正面交锋的压力,又可以轻易地使人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东周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争得中原霸主地位后,逐渐自大起来,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再也没有当年争夺霸权时的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了。

一次,楚庄王得到一匹身躯高大、色泽照人的骏马,心里很是高兴。从此,楚庄王便一心扑在这匹马身上,不仅每日要抚弄几次,而且还给它“衣以文绣,庇以华屋,席以露休,啖以枣脯”。不想事与愿违,这匹马整天锦衣玉食,结果患上了“富贵病”,不久,便因过肥而死了。楚庄王为之沮丧不已。最后,楚庄王为了表达他对爱马的真情,决定为马发丧,以棺椁埋之,以大夫礼葬之。

楚庄王的决定一发布,立即遭到众臣的反对,许多忠诚之士以死相谏,但楚庄王主意已定,谁也奈何不得。正当群臣摇头叹息之际,突然从殿门外传来号啕大哭之声,楚庄王惊问是谁,左右告之是侍臣优孟。于是,楚庄王立即传令优孟进见。问道:“爱卿,何故大哭?”

优孟一边擦眼泪,一边痛心疾首般地奏请道:“堂堂一个楚邦大国,有什么事情办不到,有什么东西得不到?大王将自己所爱之马以大夫之礼下葬,不但不过分,而且规格还嫌低了。我请大王应该将爱马以国君之礼葬之,赐以玉雕棺材,而且要全国老幼负土掩埋,并通知邻国来唁悼。这样让诸侯们也好知道大王你看重马而轻于人,这不是很明智的举动吗?”

优孟的话音刚落,群臣一片喧哗,以为优孟之说,十分荒唐。楚庄王听后,却沉默不语,细细品味优孟话中的真意。寻思良久,楚庄王才慢慢地说:“我说以大夫之礼葬之,确实太过分,但话已传出,于之奈何?”

优孟一听,马上接口道:“我请大王将死马交给厨师,用大鼎烹饪,放上姜枣、椒兰等作料,马肉让群臣饱餐一顿,马骨头以六畜之常礼下葬。这样,天下人以及后世就不会笑话你了。”

楚庄王找到了一个台阶下,群臣大吃了一顿马肉,事情也就此了结了。任谁都看得出楚庄王以大夫之礼葬马是很不理智的,但是楚庄王是大王,臣子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又怎么能听得进去呢?其他的大臣以死相谏不成,而优孟却能够通过三寸不烂之舌,劝阻了楚庄王荒唐的行为,原因就在于那些大臣的沟通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口”不足。而优孟因侍从楚庄王多年,熟知楚庄王的性情,知道此时的楚庄王心意已决,忠言直谏、强行硬谏都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在群臣劝谏失败之后,采取一种“正话反说”的策略,先顺着楚庄王之意说下去,自然地在顺依顺颂中露出揶揄、讽刺的本意。

他先指出楚国是个实力雄厚,了不起的国家,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得到,那么大王以大夫礼葬爱马有什么过分?应该以人君之礼葬之。这些话在楚庄王听来自然适意,甚至感谢优孟对自己爱马心情的深刻理解。这样一步一步说下去,楚庄王自然懂得其中的意思:大王以国君之礼厚葬爱马,这着实是“贵马”之举,但是在它的反面则是“贱人”,把马同自己放在一个层次上,更是荒唐。优孟正是运用“正话反说”的方法,从称赞、礼颂楚庄王的“贵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相反的又正是劝谏的真意——讽刺楚庄“贱人”的昏庸举动,从而把楚庄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头,改变自己的决定。此举,使人们深为佩服优孟“正话反说”的机智。

反对意见往往不容易让人接受,即使人家接受了,执行起来也未必那么痛快,还有可能因此得罪了别人。俗话说:“淡不可救浓。”可见向上劝谏不可急,当然不只是向上劝谏,对待朋友也是一样,如果直言相劝,很有可能打击别人的自尊心,那时即使别人家知道自己的错,也知道你的好心,但碍于面子还是可能会硬着头皮不承认。因此,规劝别人应该顺水推舟,既做到忠言不逆耳,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正话反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试想一下,当你一意孤行的时候,如果别人对你当头棒喝,你可能会如醍醐灌顶,清醒之后也会觉得别人是对的,但你能拉下面子立时接受他人的意见吗?多半不能。如果你疾声厉色,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而说反话就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正面交锋,人家听出你反话中的弦外之音,自然会看清自己曾经的荒唐举动,从而对你隐晦的提醒报以感激,这不比当时过嘴瘾要好得多吗?4.批评与赞美只有一线之隔赞美的作用在于让听者心情舒畅。如果批评也可以达到

这种功效,岂不是比赞美还要略胜一筹吗?其实只要掌握了

方法,批评的效果也可以和赞美比肩。

批评别人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好心,他们只是希望指出对方的错误,提醒他们下次不要再犯,起到警示作用而已。但是喜欢批评别人的人往往因为不注意批评的方式,而好心办了坏事,使别人心存怨恨。

由于批评不当而招致对方怨恨的事例是很多的,这时被批评者只能感受到那些激烈的言辞,而不能体会批评者的好心。而那些因语言不当而招对方怨恨的批评者,非但不能达到警示的目的,其结果还可能会适得其反。

要想使批评和赞美达到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应该认识到批评具有责任与艺术两种性质。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批评才可能更公平、更有力、更中肯而不招人怨恨。那么,要使批评具有艺术性而不招人怨,我们必须掌握并运用好以下几种方法:(1)先欣赏后批评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在一个周末,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词了。这对于那位秘书来说太意外了,太不寻常了,使得她有些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让你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标点符号再注意点。”他使用的方式似乎不太含蓄,但是,他运用的心理学手段却相当高明。人们在接受不太愉快的事之前,听到对自己优点的赞扬,这样做能让对方容易接受一些。如果我们能够更含蓄一些表达,效果会更好。(2)用恰当的连接词

汉语词汇丰富,一句话里关键词的不同往往就会造成整个句子意思的改变。许多人在批评别人前总会先诚心诚意地表扬对方,接下来用一个转折词,下面就是一大通批评。比如,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但是,如果你对英语不偏科,在上面多下点工夫,那会更好的!”在这种情况下,那学生在“但是”之前是接受的,但是在“但是”之后他就会开始对老师表扬的诚意产生怀疑了。甚至认为,表扬只是一种策略,目的却是对他偏科的批评,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批评的目的,并且容易让别人产生曲解。他可以这样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下学期继续认真努力,那你英语成绩会像其他科目一样好的。”这样,学生就会接受表扬,因为后面没有说出他的失败,而又间接提醒他应注意的问题。

所以,建议大家在批评别人时,尽可能把转折关系转化为递进关系,这样效果会更好。(3)以身作则巧暗示

敏感的人对直截了当的批评是十分抗拒的,那么在和他们沟通时,可以间接地提醒他们注意错误,这样做会取得比直接责备更好的效果。

小明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上同学都不知道做值日生的责任,所以有一个星期无人打扫班级卫生。班主任崔老师看到这种情形只是向大家说:“今后一周我做值日生。”于是,每天放学时,学生都会看到老师在打扫教室,摆正桌椅,关好门窗等。以后再让他们值日时,他们都按照老师的做法来做,大家都做得很好。就这样,他们在没有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下学会了做值日生。

老师的这种做法非常明智,虽然老师没有批评学生,但是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学生却知道了如何去做是对的。我们今后不妨多运用以身作则的方法,暗示别人改变错误的行为。(4)用自己曾有的过失类比

先看看一位学生科长是怎样对一位学生说的:“李达明,大学时,我也像你一样喜欢外出,但又往往忘记返校时间,以至晚归,并为此受到学校通报批评,今后你在这方面也要稍微注意点。”这样的批评使对方容易接受,且对错误的改正目标也较为明确。此后李达明再无外出晚归的行为了。

这位学生科长就是先提自己当年的错误,以此告诉对方,错误是人人都会犯的,这没有什么,关键是要懂得减少由此而来的代价。

与其正面批评,对别人说应如何如何,不如举自己的切身事例,让其领悟应该如何去做。(5)多询问少命令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命令和威胁,所以批评者不要试图去命令他人。急躁的命令会造成极深的怨恨,假如换用提问式就会好得多。因为提问形式能使人保持自尊,并使他感到自身的重要,这样对方是不会想到反击的。不要说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应该怎样怎样。而应该说“你看这样做怎么样?这样做会更好些吧?”(6)给对方以信心

几乎每个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都会耿耿于怀,懊恼、沮丧,甚至认为自己无药可救了,所以在指出别人错误时就应该针对这一点,让对方认识到这错误是可以,并且容易改正的。

总之,要想批评一个人而不招怨恨,确实不容易,但也并不是做不到的事。总的来说就是,以柔克刚,语气措辞委婉,尽量少用严厉、命令的语气,态度要温和,不可急躁和粗暴等。只要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多注意一些,灵活一些,我们是可以掌握好的。

当被批评者体会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怎么会不觉得对方是在帮助自己进步呢?这可比赞美的心思还要多还要细腻。第二章留心细节,让赞美更诚恳赞美别人,既能提高赞美者的品位,也能使被赞美者感

觉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赞美别人才能取得

理想的效果呢?根据一些交际专家的建议,赞美别人最好是

在被赞美者身上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上做文章,适时的、

适度的赞美会使对方更加自信,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1.赞美,社交中最安全的“开场白”如果突兀地去和陌生人交谈,很可能会把人吓跑,开场

白说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被人家厌恶。在完全不了解对方的

情况下,怎样才能取得别人的好感呢?试试赞美的神奇力量

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谦虚向上,严于待己待人的古训,“戴高帽”、“拍马屁”的做法只能是和□之流的不耻行径。人们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很不耻于与之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多样而已。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爱听顺耳话的天性,也就是所听夸奖的话愈多,心中愈高兴,信心就愈高,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批评的话,如果仔细、慎重地去想,也常常会有“嗯!说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感觉,因此,既要能听夸奖的话,也要能听批评的话,以调和情绪上的不平衡。

人总是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冠冕堂皇的赞美话,心中却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是绝不会觉得厌恶的,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赞美话的人,一般会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下来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赞美话时,却还是抹不去心中那份喜悦!

因此,说赞美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赞美话说得得体,会使被赞美者高兴愉悦,也让赞美者更迷人!(1)赞美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

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有口无心,或是说话态度轻率,很容易被对方一眼看穿,使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2)赞美别人时,不可讲与事实相差太大的话。否则本来是赞美的话,在别人听来就会变成很大的讽刺,不仅达不到赞美的效果,还会让人怀疑你赞美的诚意,往往在无意中就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3)赞美别人时说话要坦诚,态度要真诚,这样,你所说的话,会超过一般赞美话的效果,说到别人的心坎里,让人感觉舒畅、自然,而不会觉得你是故意、刻意或是怀有别样目的才去赞美别人。

当然,赞美别人也要有技巧,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谁会喜欢听千篇一律的话。比如,对于美,人们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我时常和女同事在餐厅中聊天,当我们对坐喝饮料时,我对女同事并没有很特殊的印象,但是,从餐厅中出来后,看到对方的走路姿态时,会突然对她的容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因此,美的标准并不只是靠脸孔的结构,最重要的还是脸上的表情以及动作、姿势。

从解剖专家的观点来看,每个人脸孔的构造大致相同,因此,讲话的内容、方法,以及笑容的表达法,成为评定美与不美的标准。也许有些女性并不属于“天生丽质”型的人,但当她回头一笑的时候,却表现出千娇百媚的风韵,还是会令男性着迷的。有的人吃东西的姿势非常高雅,或有某种奇特的气质,那么,她们仍然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这并不亚于一张漂亮的脸孔。

在你的身边,一定会有一些所谓“不美”的人,若你想拥有圆滑的交际手腕,对这些人,不要不愿付出你的赞美。俗话说:“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同样的,人也不可能只拥有缺点,而没有一点长处,找出对方的优点与之相处,一定可得到很完美的结果。也就是说,将对方的优点提出来夸奖,这样做了之后,你可多得一个朋友,同时增加会话的机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那么,对于真正的“美人”应该怎么夸赞呢?有的人以明星来夸奖别人,说:“我觉得你很像某个漂亮的电影明星!”当然,如果对方也很喜欢这位明星的话,她当然会很高兴地领受你的夸奖,假如很不巧的,对方非常讨厌这位电影明星的话,那会产生什么结果呢?也许对方会扳起脸说:“什么?我和她很像,这简直是对我的一种侮辱!我最讨厌她那种……”这样,赞扬者只好在一旁苦笑了。

大部分的女性对女明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份好恶的感觉非常清晰,因此,最好是不要引用明星来赞美别人。如果要用的话,应该先说:“哎!你对某明星的感觉如何?” “哦……我觉得她很不错,尤其是演技真精湛!”有了这样的前提,再赞美她像某某明星,她就比较容易接受了。2.用一点激将法,赞美的作用会更明显赞美一定要名副其实?其实不然,赞美的目的就是要让

别人觉得高兴,只要找出赞美的学问,适当夸张的赞美更能

让人觉得受用。当他沉浸在你赞美之词中的时候,往往会对

你有求必应。

赞美不同于说实话,虽然实话也有好话,也有能够使人愉悦的话,可是有时候实话实说还是很容易激怒别人。当你觉得某个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而你又有求于他时,怎么办?还要实话实说“我真不知道你有什么可以赞美的”?恐怕你连请求都没有机会说出口,就被人家扫地出门了。

这个时侯你不一定要说实话,而赞美也不一定要对方有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可以故作惊讶,在言辞中表现出适度的夸张,对方就会自然而然进入了你早已布好的局中了,这时你再将所求之事说出口,也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当然,如果你能捧得对方心甘情愿地为你办事,你就算达到了赞美的最高境界。

赞美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实用的语言技巧,世上很难有不喜欢听赞美之词的人。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当对方飘飘然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在话里话外,使对方感到你在怀疑他的权威,一旦对方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就会尽全力证明给你看。如果办不到你所求的事,就会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损,这时他只有硬着头皮为你办事。

看看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是如何利用用好赞美之词的。约翰逊决定在芝加哥为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但是资金不够,需要贷款。他出入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他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数万美元凑集起来,聘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建造,自己再想方设法筹集剩下的三百万美元。

建造持续施工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时候,约翰逊终于获取与当地一家实力十分雄厚且主管贷款业务的银行要员一起吃晚饭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约翰逊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准备摊在桌上时,银行要员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该银行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贷款的承诺。”银行要员回答。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对方微笑着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一试看。”

他试过以后,把他本来说办不到的事儿终于办到了,而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几小时回到了芝加哥。

一个有地位的人是不会容许别人质疑他的权威的。只要能抓住这一点,办事自然就容易成功了。约翰逊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明知道一天之内办妥贷款是史无前例的,他对那位要员使用了激将法,先说他是部门主管,然后话里话外的赞美他应该有这个权利,这时这位要员觉得自己要是没有这个权利,就会被约翰逊小觑,自然尽心尽力地想要办好证明给他看。

如果用怀疑对方权威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话,还可以先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比如夸大其词地赞美对方,就能够使对方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时,对于你提出的要求,对方就会很容易应允。

有一个文化公司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写字楼,大楼很气派,公司王经理还想要花大价钱将写字楼再装修一番。得到这个消息,各个装修公司都想要得到这座大楼的装修机会。这一天,王经理正在原办公楼办公,装修公司的业务员小张找上门来。“哟,好气派!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都满足了。”小张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他用手摸了摸办公椅扶手,说:“这不是红木吗?难得一见的上等木料哇!您还真是个懂行的人。”“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说罢,不无炫耀地带着小张参观了整个经理室,兴致勃勃地介绍设计比例、装修材料、色彩调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小张顺利地拿到了文化公司王经理签字的写字楼装修的订购合同。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给了那位王经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小张成功的诀窍,就在于他了解交往对象。他从王经理的办公室入手,巧妙地赞扬了王经理所取得的成绩,使王经理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把自己视为知己。小张夸大其词的赞美,使得王经理的觉得很受用,这样,生意也就自然而然谈成了。由于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所以接受任何东西,哪怕是最中肯的劝告,也会受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人向来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赞美这种外界评价,就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情绪,从而有利于事情的顺利解决。

我们在办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上尴尬困境的时候。这时,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赞美,说不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事情陷入困境时,懊恼、诅咒都是于事无补的。要想得偿所愿,不妨夸大其词地赞美对方,将对方的优点用放大镜适度放大,使用赞美的话语是取得胜利的最佳武器。适当的时候再用一点激将法,使对方骑虎难下,赞美的作用也更加明显。3.适时运用赞美的技巧赞美虽好,可是如果在不适当的时候赞美别人,也是不

能达到赞美效果的。赞美不仅要合时宜,更要有一些技巧。

赞美的好处尽人皆知,所以为了讨人欢心也好,为了息事宁人也罢,很多人都把赞美的话挂在嘴边。可是却往往并没有取得理想的赞美效果,为什么呢?很有可能是因为赞美的不合时宜,或者是没有掌握赞美的技巧。

赞美也需要技巧?也许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赞美不就是说好话,这有什么难的?”的确是说好话,可是也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要知道赞美虽说让人“心情”舒畅,但也必须得掌握一些“秘诀”,否则的话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赔了笑脸、说了好话,还不招人待见,岂不让人郁闷?当然,赞美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将赞美运用得轻松自如了。(1)赞美的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赞美必须是发自内心,诚心实意的。言辞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赞美也不要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

如初次见面时,适当地恭维对方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人好感,而且还可以和对方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靠拢,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1987年4月底,欧阳奋强到香港参加电视剧《红楼梦》在香港的首映式。他是饰演贾宝玉的演员,当他一踏进机场休息室时,亚洲电视台著名演员方国姗就挤到他身边,热情地说:“您是欧阳先生吗?我叫方国姗。他们都说我长得像你。” “方小姐比我长得漂亮多了。”欧阳奋强说。艺员领班高先生适时风趣地说道:“方小姐可是香港的贾宝玉呀。”

这番相互赞美的话十分自然贴切,使迎接的气氛十分热情而和谐,方国珊和欧阳奋强的关系因此更加密切了。(2)背后“吹捧”效果会更好

吹捧人最要不得的是,只当着其本人的面来吹捧。最好的方式是在背后捧人。一传十,十传百,总有一天会传到他耳朵里,不由得他不感激你。而且他是不会忘记使他美名远扬的朋友的。

美国罗斯福总统有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就认为赞美别人:背后吹捧人,比当面吹捧更有效。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赞他,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疑心他不是诚心的,而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会认为那是有诚意的。(3)把对方捧上天,不帮你办事会有损他的自尊心

人生在世人人都有求人,也都有被人求的时候。怎样才能求得别人替你办事,而不至于被对方拒绝呢?这就需要巧妙地吹捧他,将对方引入你设定的情景,然后提出你的要求,这样会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满足。(4)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

赞美可以有多种方法,但是如果你把对方说成是道德上的完人比称赞他的衣饰得体更有效果。

例如,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起了自己的孩子。

她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她的女儿有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想母亲为她买一条裙子,但女儿怕遭到母亲的拒绝,因为她已经有一条裙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是不可能满足她所有要求的。于是女儿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她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你见没见过一个孩子,她只有一条裙子?”

这颇为天真而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后来,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女儿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她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她,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这个聪明的小女孩,以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她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女儿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5)巧妙暗示对方那些你特别需要的能力

经过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所开展某项业务的辉煌时,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机会最大。当你有求于人时,不妨去赞美他,吹捧他,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

小李是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和妻子两地分居十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也送了不少,可妻子就是调不过来。

这事搞得小李筋疲力尽,但又无可奈何。此时,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又换局长了,新上任的局长是从外地来的赵局长,小李听说这位赵局长能急人之急,为群众办真事、实事,他先了解了几个受赵局长帮助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

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捧赵局长,说他做的比较突出的政绩,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赵局长也很谦虚,说:“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到了这个关口,小李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赵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经两地分居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调了,听大家都在说您的政绩,心中仰慕,来请您帮帮忙。”接着小李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赵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一纸调令到手,小李全家团聚。

赞美的方法运用得当,不但能为自己带来不少方便,还能用“甜”嘴讨得别人的喜欢,真是一举两得。适时地运用赞美的技巧,留心这些小的细节,必能马到功成!4.赞美之词要找准“切入点”赞美并不是说一些敷衍的话。真心赞美别人,让别人从

你的眼睛中看到欣赏,才能博得对方的欢心。赞美之词不但

要具体,更要找准切入点,盲目地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好话,

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自夸是骄傲自大的表现,是不可取的。但对于别人,你却不可吝啬你的称赞。称赞是欣赏,是感谢,是对别人表示敬意。称赞给人的喜悦是无可比拟的。当然,赞美别人也需要用热诚的语言,敷衍之语,不但起不到好处,反而让人讨厌。“你的文章写得好极了”,光这样说是不够的,如果你加上一句“能够使青年人读了更加奋发”或是“辞藻真是华美无比”,那么效果就完全两样了。同样地,仅说“你的衣服真漂亮”也是不够的,这只能让对方觉得你是在阿谀奉承。为了要博得对方更大的欢心,你必须再具体说出这衣服怎么漂亮。例如,具体说这衣服色彩配得好,图案很好看或式样大方美观等均无不可。

聪明而热诚的人对于说一句赞美话,必定是把最真的欣赏说出来,感同身受的赞美,才能让对方视你为知音,这样,你的话就不会让人觉得虚伪了。“你的琴弹得太动人了,使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黄昏归牧时微风吹落叶的情景。”如果你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你将会如何地感动呢?诚然,这样的话也许你觉得不容易说,因为这需要想象力,更需要真诚的热情。其实这并不是很难,只要你能够对别人做的事情带着充分的诚意去欣赏。最美丽动听的赞美,应该发自内心深处,当人们充满了热情的时候,即使一个农夫也必会说出最动人的话。

为什么要说赞美的话?这个问题听来有些可笑。赞美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风度,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尤其对于女人来说,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女性通常是以情感来体验生活的。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无论六岁的小孩或六十岁的老人都是如此,为了使对方欢心,说赞美的话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尤其喜欢将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好一点。所以有比较性的赞美话也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

法国的贵族,经常对女人的穿戴发出赞美,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一个晚上不止赞美一次,常常是好几次。几乎所有上层社会的法国男人都这样,这是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重要,你的一句赞美,轻轻松松地使你成为社交场上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赞美对于家庭和婚姻也是不可少的。一个妻子或丈夫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赞美、鼓励对方的话,也就无异获得极具价值的婚姻保障了。

有一天晚上,皮尔勃爵士和他年迈的妻子一同赴伦敦一个戏剧界的宴会。当他们走进室内时,他就被一大群美人包围了,因为她们都想给这个伟大的批评家一个好印象。然而,爵士却掉头对挽着他手臂的夫人说:“亲爱的,让我们找个清静的地方坐下吧,今天晚上你看起来是这样漂亮,我想单独和你谈谈呢!”

在这种场合里,大名鼎鼎的爵士对年迈的妻子有这样一番赞美,无疑,他们的婚姻生活是令人羡慕和赞叹的。

把赞扬送给别人,就像把食物施给饥饿的乞丐。在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是一种最有效果的食物。但是赞美也要讲究方式和技巧。比方说:甲和乙两人以不同的价钱买了两件完全一样的皮大衣,而乙所买的比甲买的价钱便宜,因此,乙一定觉得很得意。当着他一个人的面,你提起了两件皮大衣的事,与其你说:“甲是吃亏了,他花的钱比你花的钱贵得多!”倒不如说:“你的多值呀,一样的衣服,你买的比他买的便宜多了!”

为什么呢?因为前者只不过是表示出甲的愚蠢,而后者则表达了乙的精明……所以,下一次你称赞一个人时,你要说“你比某某做得好”,而不要说“某某比你做得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赞美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进入继续努力奋斗的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想使求人取得办事成功就必须学会这一招。

有一位美国企业家这样形容卡耐基:“他是一位会握着你的手,鼓励你,赞美你的人。在我接触的人中还没有碰到一个能赶得上他的人。有许多人,虽然拥有权力,但他们没有嘉许人的雅量,只会讥讽别人,像这样怎么能成就更伟大的功业呢?”可见这位企业家是最能领会卡耐基精神的人。

有人说,在这位企业家的手里,赞美别人已成为一种异乎寻常的驱动工具。

当这位企业家就任某造船厂厂长的时候,工人群众都被他调动起了巨大的热情,他的传记中这样写道:“从经理到工人,他都很大方地给予嘉奖,称赞工作人员的工作技巧,使受奖的人都觉得这要比金钱奖赏更为可贵。”

这家造船厂承造的军舰“拖甲虎号”在27天内完工,造船场里所有的纪录都被打破了。老板召集造舰的全体工作人员发布一篇庆功的演说词,并且赠给每人一枚银质奖章和威尔逊总统的一封信,最后他转向负责监造的人,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个金表,亲手交给他,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

有的人严格有余而赏“银”不足,吝啬赞美他人,这是违背人性的做法,结果往往使一些“马仔”暗中捣鬼或干脆“走人”。这些人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5.“高帽”要戴得恰如其分给别人戴高帽的行为被很多自诩刚正不阿的人嗤之以

鼻。他们不仅自己很“吝啬”,对待那些给别人戴高帽的人

也很不屑。其实一顶高帽子,往往就能把一颗心征服。当然,

还要懂得如何用语言,把“高帽”送得恰如其分。

人们通常把当面说奉承话叫做“戴高帽”。“戴高帽”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很多自诩正义之士都不屑于此。当然,“高帽”也不能瞎戴,对于奸臣倭寇,自然要嗤之以鼻,但是为了仕途顺利,恰如其分地给一些值得称赞的人送一顶“高帽”,还是很有好处的。

有一个京官要到外地任职,临行前,去向他的老师拜别。老师说:“外地的地方官不容易当,你要小心谨慎为好。”京官说:“老师放心,我准备了‘高帽’一百顶,逢人便送一顶,这样,恐怕不会有什么问题。”老师听了很生气,当场训斥他:“吾辈为官,不可搞邪门歪道,哪有像你这样办事的?”京官说:“老师这话很对,不过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个?”老师听了,转怒为喜,点点头说:“你这一句话倒也说得很对!”

京官从老师那里辞别出来后,笑着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今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纵横官场数十年的大官,尚且爱听赞美,爱戴“高帽”,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可以免俗?“拍马屁”、“戴高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要以为任谁都可以手到擒来,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技术含量的。要想给人“戴高帽”戴得正又不使人厌烦,这就需要有见风使舵的功夫。或许人人各有妙招,不过原理都一样——让对方感到受尊重、受肯定。

一个公司来了一位新部门经理,在第一次会议中,崔明抢在所有同事前面,大声称颂新经理在前一个单位中的贡献与成就,并肯定他的能力与学识,“相信在经理的领导下,我们公司会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成就!”崔明的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而听了一番奉承话的新任经理,一脸尴尬但也颇为得意,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崔明的话对他产生的作用。

崔明的马屁的确拍对了地方,新任主管对他照顾有加,不但有事咨询会找他,也交给他不少重要任务,崔明一夕之间成为同事口中的红人。

一年后,这位经理调走了,来接任的是原来经理的死对头,在第一次会议中,崔明又抢在所有同事前对新经理大肆赞扬一番;但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也把前一任经理痛骂了一番,说他对待下属如何不公,如何有私心,如何无能,听得新来的经理心花怒放。可想而知,崔明又成了新任经理面前的红人。

崔明的行为的确让人觉得很不耻,但是这正是他这种“一流”的嘴上功夫,使他在不同领导面前也能备受重视。“戴高帽”的行径可能会遭人不耻,但是却发挥了很大的实际作用。正所谓有求才有供,如果每个人都不喜欢奉承、赞美的话,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抢着给别人“戴高帽”?所谓适者生存,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适当地给别人“戴高帽”还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需要掌握尺度,尽量做到夸但不损人。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称赞小孩子“很聪明”、“很乖”,他便高兴;女孩子你称赞她“美丽大方”,她便高兴;成年人你称赞他“能力好”,他便高兴……“肯定”二字对一个人的心理的确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神效”,因此“肯定”这个行为便被运用为横向及纵向人际关系的“处方”——不管这些“肯定”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

至于崔明在新经理面前大骂前任经理,此种行径就是做得有点过了。世上就是有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恩义;这种人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但长远来看,对他还是不利的。因为人性固然“利己”,但对别人却还是有一客观的道德标准的。而对崔明极为不利的是,他这种性格因为太鲜明,好掌握,终将成为有心人利用的对象,利用过后便弃之如敝屣,因为这性格不具备被尊重、珍惜的元素,尤其是,利用他的人也害怕不知何时会被这种人反咬,所以不如“用过就丢”。这是像崔明这种人的悲哀,更悲哀的是,这种人也永远不会知道、不会承认这种“悲哀”的存在及可能性。所以我们才会提倡“高帽”要戴得恰如其分,以避免这种悲哀。

诚然,“戴高帽”有其必要及作用,但是该如何“戴”才能“恰到好处”?

当然在言语上的“戴高帽”是最为普遍的,但也要看对象,社会上就有人不吃这一套,也有人不喜欢过度露骨的奉承,因为有些人不喜欢被他人看出他是个“爱听马屁话”的人。不过无论如何,一两句“马屁话”也是值得说的,这也是一种属于“礼貌”的“场面话”。

行动上的“戴高帽”最好要不露痕迹,这样戴者与被戴者双方都自在。一般的“高帽”多用在下属对上司,但事实上,同事、朋友之间及下属也需要“高帽”。“高帽”多了,你不学会给别人“戴高帽”,就落伍了。学会如何给别人“戴高帽”,这样既能让被戴的人高兴,自己也能得到赏识,何乐而不为呢?第三章话前三思,务必躲开忌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见言语传播的速度之快,

要是好话,当然皆大欢喜,但要是不利的话,那就很被动了。

三思而后行,这是一句中国的古训,在为人处世时,我们也

要学会“三思而后言”,要不然古人也不会说:“口三五之

门,祸由此来。”祸从口出,说话前多思考,才能少引祸端

上身。1.入乡随俗,避开忌讳“雷区”有的人三缄其口,不明就里的人笑话人家没有口才,殊

不知祸从口出,说多错多。语无禁忌那不叫口才,那只是纯

粹的胡语八道。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习俗尚且不同,何况现在国际全球化,各个地方的忌讳和讲究更是不胜枚举。如果不懂得入乡随俗,犯了对方的忌讳,岂不招人厌烦吗?

当今社会,精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情愿学金人之三缄其口,实行其“庸人之谨”。正是冤家越少越好,若说话不识忌讳则多招空心冤家,那真是太不值得。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各地不同的方言。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却有可能大相径庭。你以为是侮辱,他却以为是尊敬;你以为是尊敬,他可能以为是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随俗”的主张。

一个浙江人被派到北方去做官,他的妻子也是南方人。有一天,太太教女仆洗衣服,她说:“洗好后,出去晾晾。”晾晾的字音,南方人读作浪浪,浪浪在北方是不好听的词。女仆听了,当然觉得奇怪。太太询问原因后出口笑骂道:“堂客!”堂客在江苏、浙江一带,是骂人的名词,女仆听了,急着说:“太太,不敢当!”太太又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来在湖北等省,“堂客”是尊敬女人的意思。

习俗多了,难免会闹出笑话。比如你称呼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