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脱稿讲话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23:30:45

点击下载

作者:谭慧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输在脱稿讲话上

别输在脱稿讲话上试读:

前言

你是否也像我一样,遇到过以下类似的情形?

公司开会,突然被领导点名,请你就某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有千言万语,可又张不开嘴或者无从说起。

公司召开表彰大会,作为获奖代表的你,虽然手中有沉甸甸的奖杯,心中也无限喜悦,却神情窘迫地站在台上,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本来胸有成竹地准备好了演讲稿,也在同事、好友、家人面前演练了无数次,可是当你站在台上时,大脑却一片空白。

……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脱稿讲话的情形。无论是在宣传鼓动、就职演说、争取民众、激励斗志时,还是在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布置任务、安排工作时,出色的脱稿讲话都是最经济、最灵便、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方式之一。为什么我们如此鼓励脱稿讲话呢?

脱稿讲话能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于不借助演讲稿,讲话者可以直接与听众沟通,听众更加会感到你所讲的内容真实可信,并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沟通。捷克女学者卡尔瓦绍娃曾专门进行过研究。她指出,从记忆的效果看,通过“讲”的方式,人们大约能够记住材料内容的33%,而通过“读”的方式,人们只能记住10%;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讲话者更容易与听众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充分地沟通,使演讲内容易于被听众接受。

另外,脱稿讲话是一种靠讲话者的独白来打动听众、感染听众的演讲方式,区别于随意的交谈,它可以保证谈话主题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帮助脱稿讲话者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正因为如此,在脱稿讲话时,演讲者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明白和生动。

脱稿讲话的核心是讲实在话、讲管用的话。本书正是一本教会读者如何进行脱稿讲话的实用参考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常识技巧、场景应用两大方面对脱稿讲话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在常识技巧篇中,分别对开场白设计、内容梳理、演讲收尾、听众定位、语言驾驭、肢体配合、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序列式地指导教学,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脱稿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在场景应用篇中,展示了21种适合脱稿讲话的场景,并附有较为成功的演讲实例,供读者在遇到类似情景时举一反三之用。希望本书可以帮助需要提升脱稿讲话技能的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演讲能力的质的飞越。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多位同行与老师的关怀、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向魏萌、杨博、张伊宁、毕传福、王丽芳、申楠、贾丹丹、李秀霞、常娟、刁春光、张林波、陈佳、何欣、慈艳丽、顾香云、杨倩、张凤娇、杨濡池、楚丽萍、康珊、赵欢、李娟、付玮婷、王玲玉等表示谢意。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上篇 轻松搞定脱稿讲话

第一章 理论:初识脱稿讲话

什么是脱稿演讲?顾名思义,就是指演讲者在参与公众活动时,脱离预先准备的演讲稿而在讲台上进行的自由发挥式的讲话。脱稿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演讲的成功一定是属于有准备的演讲者的。

主题要让听众一听便知、过耳不忘

演讲的主题是指演讲者想通过演讲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整个演讲的“灵魂”和“统帅”,它主导演讲的全过程,演讲材料的取舍、内容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使用、情感的处理、肢体语言的运用等都由它决定,听它指挥,并为它服务。

每次演讲都应该有一个明确而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当这样的主题确定后,如何把它提炼成格调高、内涵深、角度新,并具有一定价值的主题,则是演讲者在构思演讲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成败。下面介绍几种能够让演讲主题脱颖而出的方法。

1.挖本质

这种方法需要演讲者独具慧眼,从新颖的角度带领听众发掘他们从前并不会引起注意的,或某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的本质意义。如果能够引导听众突破习见或传统看法,建立新认识,势必能够让演讲更加吸引听众的注意。

2.换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很形象地说明了“换角度”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在同一材料中从不同角度发现不同的主题,这就是角度变换法。同一事物除了具有正面的基本意义之外,还具有许多经旁引可见甚至反面的意义。因此,在构思演讲内容的过程中,演讲者可以尝试从多角度引出众多主题并进行充分选择,避开俗题。有位演讲者参加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认真分析了这个主题之后,他感觉可能很大一部分选手会立足于人们因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悲剧的角度,向听众讲述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惨不忍睹的血腥事件,如果十几名选手讲下去,听众势必会听得压抑,演讲内容也很难被听众记住。深思熟虑后,他以“奉献与理解”为主题,通过赞颂交警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呼唤人们理解交通安全工作,支持交警的工作,交通安全事故自然会随之减少。他的演讲为比赛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炼意境

演讲的“意境”是指演讲者主观的“意”与现实生活的“境”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情节、细节和场景,以“意”为主导,以“境”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它们使整个演讲的主题升华。

4.画龙点睛“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在构思演讲时,演讲者可以在关键之处使用一些简练、有力的话,例如警句、名人名言来体现和突出演讲的主题,使演讲具有一种警策之美,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同时也对演讲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将这样的话语或者主题直接作为演讲的题目,让听众“一听便知,过耳不忘”。1775年3月23日,美国革命家、演说家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他将演讲的主题提炼为“不自由,毋宁死”的警句,高度概括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重大意义,激励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振奋了美国人民的斗志,鼓舞了千百万美国人民拿起武器投入争取自由独立的战争中。

总之,一个好的演讲主题是演讲者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的“结晶”。在提炼演讲主题时,远不止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演讲者可以探索和实践,掌握更多、更好的方法。

用令人信服的论据支撑观点

演讲稿大多使用议论文文体,目的是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的正确性。观点要让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所以,论据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成了演讲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议论文中,论据可以分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和统计数据等。“事实胜于雄辩”,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因此,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使用事实论据证明某一个观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切忌胡编乱造。

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观点的脱节。例如,有这样一个事实论据。一位平时工作很努力的科学家在业余时间喜欢研究围棋。某日,他收到了一位领导布置的重要课题,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完成工作,他很长时间没有玩围棋,将业余时间全部放在了研究工作上,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如果用这个事例证明“勤奋才能成才”,显然不合适。因为这个材料的主旨应该是为了按时完成工作,要懂得适当地取舍。材料的主旨与观点不统一,又怎么证明观点的正确?

3.材料的指向性和演讲者的论证意识要明确。在能够有力论证观点的前提下,演讲者最好使用概述的方法讲述事实,而用详述的方法讲述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

与事实论据不同,道理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和民间谚语等,它们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引用为论据也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例如,要论证“贵在坚持”这一观点时,可以引用荀子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道理论据也需要注意恰当使用。如果因为觉得引文的内容好且得之不易而不忍割爱、硬塞入文,反而破坏了演讲稿内容的统一。另外,还要注意保证引文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引文的内容和出处都不能有误。

论据不真实、不准确,必定会削弱演讲内容的说服力。用好论据的前提是演讲者脑中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学会打开思路。

善于积累和使用信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做了一次题为《破解人生的迷惘,你需要的是思考》的演讲,部分内容如下:……我是77级大学生,当年,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你们却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挤在699万就业大军中,为生计、为理想苦苦追寻。此时此刻,我很想像杜甫那样,大声疾呼:安得岗位千万个,大庇你们俱欢颜!这样的现实带给我一个深深的思考,也带给中国大学一个深深的思考,更带给中国教育一个深深的思考。所以,临别之际,我想和大家谈谈思考。也许同学们一听就笑了:思考谁不会?思考多累啊?思考又有什么用呢?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已经无需思考。内事不解百度一下,外事不解谷歌一番,我们已经习惯了寸步不离电脑,习惯了与手机耳鬓厮磨。网络覆盖世界,信息湮灭一切。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已经无暇思考。大家忙于玩人人、逛淘宝、“织围脖”、打网游。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要背的东西太多,南门报亭边要收的快递太多,32号楼要约会的“甜素纯”太多。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已经无心思考。一部《泰囧》,国人热捧;一曲骑马舞,竟然全球狂欢。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知识碎片化,需求感官化,审美娱乐化。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已经无法思考。现代人就像生活在高压锅里,面对高物价、高房价,直呼压力山大!难怪近期有个统计,70%的人甘于把自己归为屌丝。屌丝还需要思考吗?屌丝只需逆袭!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害怕,在这个时代,你们已经习惯了不思考,习惯了只活在当下;为生存而“蜗居”,因沉溺网络而“宅居”,或缺少真爱而“独居”,成为“无梦、无趣、无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外在的生活压力会压倒内心的本性,大学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会随波逐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灵魂逐渐消磨,思想日益枯竭。思考令人痛苦,甚至让人孤独,这就是所谓的“思考之痛”。但是,30多年的社会阅历带给我的最大启迪是:人要想走得更远,就越需要思考,社会环境越复杂越需要思考,世界变化越大越需要思考。一旦思考明白,你将会无比地轻松与快乐;一旦思考明白,你就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现状,去改变命运!……

这篇演讲以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为开头,层层深入,提示大学生们面临当下的现实要学会思考。文中提及的热门现象和使用的流行词语,都源于校长对社会的关注,他将平时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与演讲内容联系起来,观点新颖、独特,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从中获益。

充实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如今,书籍、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传递的大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会及时捕捉新知识、新信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变成了一项重要的技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贪多,也许每天积累的一两句话就可以在日后的演讲和说话中起到大作用。多点新观点,多点新故事,可以避免因“肚里无货”而发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一定能让脱稿讲话更出色和精彩。

讲话内容要符合身份与角色

“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每五年评选一次,是中国传记文学的最高荣誉。2013年6月15日,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首先在颁奖典礼上致辞,部分内容如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获奖作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办“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颁奖典礼”,是为了彰显中国传记文学的精神和艺术价值。我首先代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同仁们向获得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的作家表示热烈的祝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高度重视,殷切希望全国广大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这是时代的召唤,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我们一定将其认真努力地体现在传记文学创作的实践中。中国是具有数千年传记文学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古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传记文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引人瞩目的成就,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就是为了表彰这些文学优秀作品,推动传记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专门奖项,是由老一辈革命家、文学家刘白羽、林默涵等人首先发起设立的,迄今为止,该奖项已于1995年、2001年、2007年举办过三次评选,一批优秀的长篇和中短篇传记文学优秀作品都获得了奖项。……今天,我们的传记文学作家要认真地思考,应该如何从事文学创作以回应发展变化的时代,尤其面对人类、人生的诸多问题,这是对作家创作勇气、智慧和毅力的极大考验,也为我们传记文学展现了广阔的新的创作空间。我们认为,获奖与不获奖不是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不是说获奖的作品就是完美无缺的极致作品,而没有入选的就是差的、不好的作品,实际上没入选的仍有大量好的作品。这里我引用莫言同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我不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他获奖后,有大量的赞美、吹捧之词,很多人管他叫“大师”,他很严肃、很认真地说:“你不要这样叫,你叫我大师是对我的讽刺。”我觉得莫言的这种态度非常好。现在大师的帽子满天飞,文学的、散文的、戏剧的、国学的……大师这顶帽子不要轻易地、随便地乱戴。……我们希望下一届会有更多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艺术表现形式臻于完美的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参与进来。我们特别感谢在百忙之中亲自到会参与颁奖的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的领导和获奖作者,感谢诸位评委、作家和出版社的投入与参与,也感谢今天到场的媒体,还要感谢我们的赞助商对此次颁奖典礼做出的贡献!最后,感谢各位热心人士和各界朋友,希望大家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万先生主要以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和颁奖嘉宾的身份做了此次讲话,讲话的内容以感谢、祝贺为主,并且简要总结了此次优秀作品评选中的要求和获奖作品数量等。

在脱稿讲话时,我们不但要明白讲话的场合,还需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只有清楚自己的身份,这样才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讲话。例如,在工作场合,你是领导、助理,还是客户?在社交场合,你是主人还是嘉宾?角色不一样,讲话的内容自然也不一样。明确了这一点,脱稿讲话的思路也就有了方向可寻。

人们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多人误认为这样的人太世故、太圆滑,其实不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可以理解为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例如在孩子面前要说大人话,在客户面前要说主人话,在领导面前要说职员话等。

若要脱稿讲话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需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称谓、口气要适合。

第二,注意自己的多重身份,针对不同的环境,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与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相符。

第三,要选择与处境、心境相协调的说话方式。

脱稿讲话要知己,更要知彼

正如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脱稿演讲前,演讲者一定要认真了解听众的情况,例如了解听众是谁、他们来自哪些阶层、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些场合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特别应该分析听众对本次演讲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即找准演讲主题以及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听众兴趣的辅助内容。

演讲者也可以根据听众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演说,这就需要在演讲前对听众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工作性质等,这样演讲者就能够充分地组织思路,让演讲更有针对性。

通常来说,演讲者对听众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演讲的进行。具体来说,对听众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年龄层次。听众的年龄与他们的阅历和理解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对于二十多岁的听众来说,如果和他们谈论以前的生活怎样艰苦,他们很难有直观的认识,也难以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因此,演讲者需要根据听众的年龄情况讲出适合听众的话。

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决定了听众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谈到“就业难”这个问题时,研究生的反馈会比初中生更充分,因为他们理解演讲者所讲的内容,并且还会与演讲者进行适当的互动,而初中生缺少经历,很难体会演讲者的心情。所以,事先了解听众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演讲者对演讲内容的把握,也有助于演讲时双方能够进行流畅的交流和互动。

3.公序良俗。例如针对各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演讲者在演讲前需要特别了解或者做好调查,以免在演讲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4.性别特征。男女有别,不同性别的听众对于演讲内容的关注点也不相同。如果听众多是男性的时候,演讲内容可多涉及一些军事、政治、房产、汽车等男性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听众多是女性的时候,可以多谈及时尚、情感、化妆、购物等女性感兴趣的话题。在演讲方式的选择上,对男性听众可多采取刚毅、直接的说话方式,对女性听众最好采取温婉、可亲的说话方式。“磨刀不误砍柴工”,演讲前对于听众的了解就恰如“砍柴”前的“磨刀”,这是一个必要的铺垫过程,越详细地了解听众,越能明晰他们的需求。没有贴合听众需求的演讲很容易变成孤军奋战的不堪经历,其结果往往也是徒劳无功。

注重预讲练习

为了能够让自己真正做到脱稿演讲,演讲者需要在正式讲话之前进行反复预讲,以熟悉并记忆演讲稿的内容。(关于演讲稿的准备,将在本书第二章中详细介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不需要经过十年那么长时间的准备,但也需要演讲者不断练习,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可以站在镜子前练习,可以在朋友面前预讲,或者在练习时将演讲拍摄下来,然后再查看是否有细节需要改进。

反复的预讲是做好脱稿讲话一个重要的准备步骤,这样做可以帮助演讲者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提高演讲效果。古今中外的演说家,他们都很重视在正式演讲前的预讲。为了练习演讲的技巧,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曾经把自己关在地下室的书房长达三个月之久。为了让自己练好脱稿演讲,他发誓如果自己不达到目标,就绝不迈出书房一步,甚至还因此剃掉了自己的头发。等到他的头发重新长出来,德摩斯梯尼也终于走出地下室,成为了一个造诣颇深的脱稿演说家。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先生也非常重视在演讲之前的预讲。为此,他为自己设立了“231”工程,例如,在一个月的行程之内会安排两场演讲,在每次演讲之前都要排练三遍,每一遍都要找一个人试听。他曾经要求自己,不事先排练三次是决不能上台演讲的。

在预讲练习时,演讲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控制时间

预讲时需要把握好时间。一般情况下,脱稿讲话是有时间限制的。超时是对听众无礼的表现,会让听众厌烦;太短的发言则会让听众认为演讲者在敷衍了事。所以,预讲时要计算好时间,如果时间太长,就需要相应地缩减讲话内容;如果时间太短,则需要对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展。这样,演讲者不仅可以对演讲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避免各种尴尬情况的发生。

2.使用录像或录音

想知道自己在演讲时的表现吗?你的表现是否让自己满意?你在演讲时的表情是否木讷、呆板?肢体动作、表情、体态是否协调?语言是否流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演讲者可以在预讲时尝试给自己录像或者录音。通过观看录像或细听录音,能够使演讲者最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表现。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表现,同时不断地进行训练和改正,可以让演讲者在真正演讲时表现得更加出色。

3.环境应逼真

坐在凳子上反复地读稿与站在众人前脱稿讲话有根本区别,而且即使演讲者能够很流利地讲出腹稿,如果换一个环境,也可能会出现忘词等情况,这就是场合效应。所以,预讲时尽量寻找一个与正式演讲时所处环境相同的环境,大声地讲出腹稿,如此一来,在正式演讲时可以迅速适应环境,缓解紧张情绪。

4.使用正式讲话的讲稿

在预讲时,演讲者应尽量将脱稿讲话时所用的材料准备齐全,并做到“全真模拟”。另外,通过反复预讲,演讲者还可以发现讲稿内容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防止在正式演讲时出现思维断档或者演讲内容前后脱节等情况。

5.重视最后一次预讲

即使反复预讲了很多次,在正式讲话之前还是应该排练一次。例如正式讲话将在早上九点开始,那么演讲者可以在起床后预讲一下,熟悉演讲稿内容,回想在演讲时需要特别注意之处,为正式演讲预热。

也许演讲者会觉得上述注意事项很麻烦、没有必要,但无数事实证明,每个成功的演说家都是这样做的。戴尔·卡耐基在总结成功的演讲经验时曾说过:“一切成功的演讲,都是来自于充分的准备。”做好预讲,可以帮助演讲者在正式脱稿讲话时做到更自然、更流利。

第二章 备战:如何搞定演讲稿

以听众为中心

脱稿演讲时,说话不但要看场合,还要说出观众最想听的,这样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因此,演讲者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总说自己想说的,而是要了解听众,并且说出听众最想听的。

脱稿演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听众对演讲内容的接受程度而影响,这就需要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听众的表现,演讲的内容必须符合听众需要,预防听众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倾向。著名的励志演讲《钻石宝地》已经巡讲了超过6000场次。也许有人会认为,他的演讲者康威尔·罗李只不过像播放录音机一样,多次重复相同的内容,甚至连每一句话的抑扬顿挫都不用改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罗李明白,每一次的听众都不相同,他必须对演说内容做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听众的需要。所以,当他到某地发表演讲前,他总是先去拜访当地各个阶层的人物,或是随便和当地人闲聊,并根据他们的言谈举止分析他们对演讲有怎样的期望,然后,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确定演讲的内容和题材,再发表演讲。

罗李深知思想传达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高低,所以,他会充分地调查听众的情况,弄清听众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充分地抓住听众的心理,说出听众想听的内容。因此,在脱稿讲话之前,演讲者不妨先了解听众,这样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演讲者都热切地希望听众能够对自己的演讲内容感同身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而听众也很在意站在讲台上的演讲者说的话与自己有何关系。所以,在脱稿演讲时,要想说出观众想听的话,演讲者就需要做到以听众为中心,寻找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并产生共鸣。这里所说的“共同语言”必须考虑到听众和场合等因素,例如可以寻找大家可能有的共同经历和遭遇、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需要等,让听众知道你的说话内容与他们有关,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与他们的问题有关。建立与听众的联系,可以保证你与听众的沟通保持畅通。

曾担任过美国商会会长和电影协会会长的埃里克·休斯顿曾在某次演讲中这样说道:俄克拉荷马这块土地对商人而言,原本与鬼门关一样,他们认为这里是永无发展的荒凉之地,所以在旅游指南中删去了这里的名字,甚至在1930年左右,经过这里的乌鸦都向同伴发出这样的警告:除非已备足粮食,否则到这里就无法生存……大家都把俄克拉荷马当成了无可救药之地,认为这里绝不可能有发展的可能性。但到了1940年,这里奇迹般地逐渐变成了绿洲,歌手们甚至将这里的美妙变革谱写成流行歌曲:大雪过后,微风轻拂,麦田飘散着芳香,摇曳多姿……这不正是现在俄克拉荷马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写照吗?仅仅10年的时间,你们的家乡已由一片黄土沙漠,摇身变为长满像大象一样高的玉米田的肥沃土地,这就是信念和冒险精神的结晶。

埃里克·休斯顿善于从听众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切身感受中选材,然后再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准备了演讲,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说出了听众想听的,因而取得了成功。

演讲中,演讲者多说与听众相关的话题必然会赢得听众的认同,观点也容易被接受。而更多的关注听众的情绪,让他们听到最想听的内容,这样的演讲才算是精彩和成功的。

准备演讲提纲

在脱稿讲话时,演讲者往往期待自己以合乎逻辑的顺序提出观点,但事实证明,这种努力有时候并不能起到好效果,很多演讲者经常临时变换了思路,演讲的内容也可能会偏离主题。为了理顺脱稿演讲的思路,演讲者不妨先将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写在纸上,构建出演讲内容的逻辑架构。

提纲是整个脱稿讲话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在演讲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某企业召开会议,要求与会人员提出解决流程问题的措施。某员工在会前想出如下几条建议:1.与主要的管理人员及监管人员谈话;2.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3.确定所有的关键环节;4.分析组织结构;5.理解服务和绩效措施;6.评估各业务模块的绩效水平;7.找出问题和原因;8.确定能够改进生产效率的潜在机会。但是在写讲稿时,他将以上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加工和整理,形成了如下的演讲提纲:1.确定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1)与重要人员沟通;(2)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2.找出业务存在的劣势。3.提出改革的实际建议:(1)优化组织结构;(2)确定改进服务和绩效措施;(3)评估绩效水平。

案例中“思路”与“演讲提纲”前后鲜明的对比清楚地说明了好提纲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演讲者理顺演讲思路,更清晰、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听众也更容易理解演讲内容。

撰写提纲时,演讲者可以随手先将自己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无需考虑逻辑顺序、要点、结构、句子的语法错误等,但切记,不要对它们的价值进行判断,要尽可能地“胡思乱想”。记录完成后,演讲者再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重新确定逻辑顺序,理顺演讲内容即可。

演讲宜采取三段式

脱稿演讲不宜篇幅过长,宜简短精练。在准备演讲稿时,演讲者可以以演讲的主题为纲,以逻辑思维的顺序、情感触发的线索为依据来组合材料。

为了便于记忆和易于听众接受,演讲者通常可以用三段式准备脱稿演讲的演讲稿:

第一部分:揭题。在此部分中,演讲者可以简单地对演讲主题作出解释,或对其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要简洁明了、旗帜鲜明地亮出演讲的主题和观点。

第二部分:案例+观点。根据演讲的时间要求,用典型事例论证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第三部分:呼应。在演讲的结尾,演讲者或发出倡议,或表示决心,或展望未来,再次呼应第一部分中提及的演讲主题。

三段式虽然简单了一些,但用在准备演讲稿上却是非常实用的。

用三段式确定了演讲稿的框架,接下来就可以动笔写作了,建议使用“先两头后中间”的写法。

首先,完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即想好开头和结尾,这两部分非常重要。好的开头会给听众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帮助听众先从心理上接纳,从而带着愉快的心情听后面的演讲;如果开头砸了锅,听众恐怕会很难接受后面的演讲,即使后面的内容再好,也会被打折扣。结尾也相当重要。演讲过程中,听众难免产生听觉疲劳,以至于对前面演讲的内容印象减弱,如果结尾处能够用精彩的内容再次呼应主题,演讲也就获得了成功。另外,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语言一定要生动、有感染力,能够做到开头能吸引听众、结尾能打动听众,演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完成演讲稿的主体部分,也就是第二部分内容。一方面,演讲不能只喊口号,演讲者的观点必须要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所以这一部分必须要用事实论据支撑;另一方面,即使允许只喊口号,在短时间内说出占满演讲时间的口号式语言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演讲者最好的选择就是讲故事,即举案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讲的故事需要符合演讲的主题,故事内容要有血有肉,并起到丰富主题的作用;不必刻意推敲故事的语言,但是要仔细润色。

按照三段式准备演讲稿,就像做填空题一样简单,可以有效地减少演讲者谋篇布局的时间。如果能够将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实质内容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与推敲,自然多了一筹胜算。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人们往往会存在这样的误解,觉得说得越多就越能表明自己的口才好、知识渊博。其实不然,语言贵在精而不是多,只要将想表达的观点表述明确即可。语言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思想的表达才有意义。

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向他人传达一种思想,所以想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演讲中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特别需要使用简洁的语言,尽量不说废话、空话和套话,尽量少用修饰语,因为越冗杂的讲话内容就越容易埋没关键点,给听众的理解增加负担。

要达到语言简洁的效果,不是简单地把长句转换成短句,而是要说少而有力的话。演讲者可以试着在保持语义完整的前提下,将思想的“碎片”提炼和凝结成一句或者几句简洁、醒目的话,避开转弯抹角和旁枝末节,这样才能帮助听众更容易地把握和感知你的思想。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为公祭鲁迅先生举行的大会上,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发表了一次只有一句话的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仅仅一句话却表达出丰富的含义,既有对当时“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先生勇敢战斗、绝不屈服的可贵品质的赞颂,还激发了人们奋起抗争的勇气,鼓舞人们要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

显然,言简意赅的语言能够做到一语中的、直击人心,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层次鲜明,条理清楚

一次好的演讲要求演讲者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相关材料使所有正面的、反面的论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保证演讲内容没有明显的漏洞。

梁启超先生曾对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做过一次名为《敬业与乐业》的演讲,部分内容如下:这个题目,是我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合理生活的不二法门。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和“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摇头叹气说:“难!难!”可见人生的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即使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这句格言教训弟子。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次,他的门生想帮他的忙,就把他这一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一致的老禅师,竟一天没有吃饭。……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代圣贤提倡的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有些后人说得太精细,倒变得不实用了。唯有朱子解释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是做一件事,忠于这件事,并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一点无旁骛,便是敬。……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我经常听到这种叹气的声音。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费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我生平最受用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可谓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开头提出论题,中间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结尾总结全篇。主体部分论述时,用次序语“第一”“第二”,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演讲的层次,同时列举了多重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和诸多名言警句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等。

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成果的体现形式,它能将抽象的思维灵活地表达出来。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变信息为思想、变思想为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使用语言表达思维也离不开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个环节也就是形成逻辑的过程。概念、判断、推理要靠词、句、句群和章节来表达,所谓语言准确,实际上就是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和推理合乎逻辑。逻辑严密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演讲者识别和反驳谬论的能力。

增强说服效果的三种方法

为什么有些演讲者的观点很容易被听众接受,而有些演讲者的观点让听众觉得缺乏可信度呢?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演讲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提升说服力呢?在准备演讲稿时,演讲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统计数字

说服别人需要证据,而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数字。一个数字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当我们要强调节约用水时,如果只是一直强调“保护和珍惜水资源”就很难说服听众,听众也不容易对此加以重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字,效果可能会大为不同。例如,“地球地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3%的淡水中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或用于其他生活用途”。例如,“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急剧减少,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和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直观的数字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但是数字也是枯燥的,所以在使用数字时,也要适当地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听众更容易接受,证据自然也更易于使听众信服。

2.用来源可靠的信息作为例证

成功的演讲能够让听众觉得真实可信,这类演讲一般都以比较可靠的资料作为观点的支撑,帮助演讲者提升说服力。但是,一些理论和观点不足以让人们信服,毕竟,听众会对看起来有偏见或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证据心存疑虑。这时,就需要借助“权威”的力量。例如,在评估航空业当前的安全状态时,如果是来自航空业专家的意见,自然容易获得听众的信服;如果是某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的意见,必然会受到质疑。这也是所谓的“权威效应”。例如,在谈到关于手机辐射的问题时,有的演讲者会说:“很多中国人都受到了手机辐射的危害。”听众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受到辐射的危害。如果运用一些权威数据来支撑这个的观点,如“据××机构2013年10月底发布的消息,中国手机用户量已经超过××亿,这就意味着有××亿中国人受到了手机辐射的危害”,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演讲的可信度。

3.合理的推理

合理的推理才容易使人们信服。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有时需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推导所要表达的结论,这时就需要演讲者依据客观规律或者常理进行推导,进而自然地得出与主题相关的结论,听众自然会拍手称赞。但如果只是强制地、歪曲地、牵强地引入结论,势必会让听众心生质疑,甚至会遭到反感。

好的演讲往往离不开好的故事

在某种程度上说,演讲就是讲故事,一场好的演讲往往离不开好的故事。那么,如何在脱稿讲话中讲好一个故事呢?

众所周知,故事有五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结果,这五项内容完整,故事才算完整。时间的介绍要开门见山,能够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对地点的描述要带领听众尽快进入场景;人物要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也方便听众理清思路;情节的描述应注意具体化和细节化;结果的表述要清晰,并呼应演讲的主题或想要表达的观点。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情节的讲解,换句话说也就是重现场景。重现场景的一个技巧就是表述具体化、描述细节化,这样才能使所有听众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限制听众随意思考。如果听众随意思考,反馈就会不一致,反馈不一致在社会心理学中就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心理互动失败,演讲者就很难达到演讲的最佳效果。

演讲者在讲故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使用模糊的概念。“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像是1978年”,类似模糊的语句可能会让故事的真实性降低,导致说服力降低。

2.不要使用解释性的语言,尽量使用描述性的语言。例如在描述天气时,使用“那天天气太热,我只穿了个短裤”就比“因为那天天气很热,所以我穿的很少”的效果好,使用“我站在8米高的台子上,双腿发抖”就比“因为台子有8米高,所以我站在上面发抖”的效果好。

3.不要使用谦虚式的开场白,谦虚的开场白会打击听众的信心,让听众质疑你的自信。

4.第一句话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至关重要,如果第一句话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下面对故事的讲述就会流畅得多,所以在讲话之前,要吸一口气、稳一下神,不要慌慌张张地开始。

5.在描述人物的心理变化时,尽量使用事实侧面反衬,留给听众生动、形象的记忆,例如描述害怕可以说“事后发现衣服湿透了”,这样会更加逼真。

6.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语言。例如描述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优秀”是一个笼统概念,如果改用“考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7.如果想表达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可以尝试使用“原因倒置”的技巧,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听众可能是恍然大悟,也可能是心理期待的骤然落空,效果自然而出。

8.用事实说话,用最典型的事实来突出想要表达的思想。事实是无可反驳的,是论证性的,而评论是阐述性的,所以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应是演讲内容中的事实。

9.适当地指名道姓。对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均应给予明确的名字,这样有利于听众接受。

10.恰当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合适的词语表达某种感情或感受,这样更容易引发听众的认同感。

让演讲稿增彩的六种修辞

演讲稿既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演讲稿锦上添花。

1.常用比喻

在脱稿讲话时,如何处理听众不太熟悉的题材呢?秘诀就是多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体的、简单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也就是借喻体发挥本体,以使本体更加鲜明、生动。多用比喻、深入浅出,能够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演讲内容生动形象,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2.巧用借代

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代替,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或人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或人叫做本体。当本体是某个具体事物或人的时候,借体往往是本体最明显的特征或标志,它们最好是众所周知的事物,而这种特征或标志就是演讲者想要表达的语义重点,也应该是听众需要认真体会的重点;当本体是抽象事物的时候,借体通常会变成形可感知的具体事物。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演讲者对抽象事物难以解说清楚的难题,还能将无形托以具体,让听众对本体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容易理解讲话内容。

一般来说,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特征代本体

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或人的名称。例如: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2)专名代本体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3)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赵树理《老杨同志》)(4)局部代整体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在使用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时要注意借代和比喻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借代和比喻都是用乙事物替代甲事物,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比喻是由两个事物构成,借代是一个事物换名;比喻(除借喻外)中的本体、喻体都出现,借代只有借体单独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凭借两事物的相似点结合,本体和喻体一定要有相似之处,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可以毫无相似点,但一定要有相关性,它是凭借事物的特征和关系来代替的。

另外,演讲者还应该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则重在事物的相似性,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例如: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3.活用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密切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关或相连内容的一种句式。需要注意的是,排比和对偶是有区别的,对偶句限定为两个句子,排比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构成;对偶句要求上下句字数、结构均相同,而排比句只要求大体相同;对偶句可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而排比句不能表达相反的意思。

另外,运用排比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生拉硬凑,表述的内容中有并列的部分才可以运用,如果只从形式考虑而有意铺排,则显得累赘,反而影响表达;二是排比句的分句或词组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在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以下为节选内容。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这个国家会跃然而起,将立国之纲的真谛付诸实践。我们信奉一条不用证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即便是密西西比州,那里的压迫和不平如同酷暑炽热的炎炎荒漠,也终将变成自由和公正的青春绿洲。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所爱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再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高低为论人准绳的国家里。今天,我心怀一个梦。我有一个梦:终有一天,在亚拉巴马州,黑男孩黑女孩和白男孩白女孩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手挽手,肩并肩,同乐而行……

在这篇演讲中,马丁·路德·金没有直言要民权、要自由,而是通过描述了几个在他所营造的充满民权、自由和博爱的国度里,人们相亲相爱、亲密无间的场面,来唤醒人们对民权和自由的强烈愿望与追求。

在演讲中可以逐步加重排比句的读音和语气,以起到活跃现场气氛、引发读者激情与共鸣的作用。

4.善用连续设问

连续设问就是将设问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即用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在一次次的提问中深入主题的方法。(1)直接回答与间接回答的连续设问:两种不同的表达途径。

直接回答就是演讲者对所设之问做直接解答,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引出主题。甘地在《论不合作》的演讲中,一开始就问:“有关不合作不是一个问题,你们已经有所耳闻。那么,什么叫不合作?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不合作?在此,我愿直陈己见。我们这个国家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基拉法问题……”

演讲者用“什么”和“为什么”两个设问简明扼要地引出了下文要演讲的内容,显得干脆、严谨,并且直入主题。但这种方式往往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因而多在严肃话题和正式场合中使用。

同样是自问自答,如果演讲者有意引导话题、步步展开论述,这时候主题的引出则更偏重于“问”的一面,因此,间接回答就显得委婉和含蓄一些。

美国独立运动时期著名的演讲家帕特里克·亨利在《诉诸武力》的演讲中,开场便说:请让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些武装阵容和装备并不是要迫使我们屈从,那它们的目的又会是什么呢?各位先生还能给它找出别的理由吗?难道大不列颠在这片土地上还另有可攻之敌,才不得不向这里广集军队、大派舰船?不是吧,先生们,英国在这里并没有别的敌人。

帕特里克·亨利的开场白并没有简单地提出一个概念,而是从英国殖民者向美国大派军队、舰船的事实出发,进而追问目的和理由,同时又做了否定的假设,这种偏重于“问”的连续设问,既对演讲主题做了间接的提示,又对后文唤醒人民进行武力反抗的内容做了铺垫。由于是有具体参照物的设问,所以较之于直接回答的方式,这种设问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技巧也更高明一些。(2)温婉与大气的连续设问:两种不同的表现风格。

由于连续设问在语气传递上有较大发挥空间,就使得演讲内容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既可以娓娓而谈,又可以咄咄逼人,关键在于演讲者所想要表达的演讲主题与内容。

一般来说,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软性演讲主题,如学术性、说服性等主题,最好多用亲切、温和的风格,在揭示演讲主题的同时,也容易拉近听众的心理距离。

在《欣赏与创作》的文学演讲中,茅盾先生这样开场:美,有粗线条雄壮的,比方一棵大树;也有细线条纤巧的,例如盆景里的花草。但是大树或盆景,是否人人都觉得美?美之所以为美,是不是人人意见相同?对于同样的自然物或艺术品,是不是大家都有相同的感觉?对于同样的文艺作品,是不是大家都有相同的喜好?显然会有不相同的情况!

这一连串“是不是……”的设问,既引出了后面的否定性回答——“不相同”,又对演讲的核心内容——审美观做了提示,带领听众在逐步的思考中自然地进入主题,十分吸引听众。

如果演讲者面对的是一个号召性或鼓舞性的演讲主题,最好能选择大气磅礴的豪放风格,利用语调的轻重、节奏的抑扬来一番“连续轰炸”,尽其所能地给听众的感官以强烈地刺激。在著名演讲《打倒战争》中,克拉拉·蔡特金一登场便问:“劳动妇女们!你们的丈夫在哪儿?你们的儿子在何方?他们8个月都在战场上了!”戴高乐在《反击法西斯的广播演说》中,开头便讲:“事情已经成定局了吗?希望已经没有了吗?失败已经确定了吗?没有!请你们相信我,我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这话的!”

两位演讲者都是用自问自答的连续设问方式引出主题,而且都选择了运用简短的问句、口号来营造出气势,使演讲在一开始就有如火山喷发一样,给听众一种强烈的感官冲击与心灵震动。

5.选用类比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修辞手法。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不止一个,它们各个对应,是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选择和运用好类比这种修辞方法,对拓展演讲艺术的空间有重要意义。常用类比物的选择与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1)选择已得到广泛认同的类比物作常规类比。

常规类比是指所选的类比物已经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一种类比。

在某次“春蕾工程”奖金筹措的动员会上,一位演讲者发表了这样的演讲:大家都来看看摆在讲台上的这一盆鲜花,它颜色鲜艳、形态美丽,还发出诱人的香味,它的美丽和芳香是品种优良、土壤肥沃、阳光雨露滋润和花匠辛勤劳动共同成就的。虽然它们是优良品种,但如果一旦失去土壤、阳光雨露和人们的精心呵护,它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它们将没有机会绽放,它们将过早地枯萎,它们将无法带给这个世界美丽与芬芳。现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区有一些学龄女童,她们聪明、美丽、渴望读书,她们就像这盆花一样可爱,但是贫困使她们失学。她们就像失去肥沃土壤、阳光雨露的花儿一样,不能正常地生长,她们聪慧的大脑无法用于学习,她们无法学到技能和知识……让我们敞开爱心,为她们作一点捐赠吧!我们的捐赠将使她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获得正常生长的环境!

这段演讲就地取材,选择了讲台上的一盆鲜花作为类比物,用它来比喻学龄女童再恰当不过,正好和演讲内容、主题十分协调,听众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类比方式在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运用较为广泛,也比较易于演讲者学习和应用。

但是,选择和运用这种类型的类比物往往难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难以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力,有时甚至会有老生常谈的感觉。(2)选择不具有广泛意义的类比物作特定而神似的类比。

特定而神似的类比是演讲者用自己长期使用并对之产生感情的事物作类比物的一种类比。由于这种类比物不具有广泛意义的形似意义,所以可作为临时的选择加以运用。某单位领导在年初动员会上向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时,选择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支钢笔做类比物。他是这样说的:这支钢笔我使用多年,它造型优美、性能良好、坚固耐用、品质超群,它书写着我人生和事业的答卷,它是我人生和事业的助手,它的价值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用数据来统计的。各位同仁们,多年来我和你们共事,和你们朝夕相处,和你们共患难、共欢乐,我深深体会到你们和我的这支笔一样,写下了中国建筑史上充满艰辛和辉煌的篇章。多年来你们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水平无与伦比,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团结和奋进的风气,你们过硬的技术创造出一个个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你们多年来出色的工作,使我们公司誉满全球、居同行业前茅。你们贡献的最大价值是你们树立的榜样。你们以实实在在的为人风范告诉世人: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什么是精湛的技术。我为你们感到自豪,我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这段演讲的类比物显然不具有广泛的意义,但这个类比物是演讲者十分熟悉的,而且演讲者比较成功地挖掘了钢笔和他的员工们在内在品质上的相似点,作出了神似的类比。这种类比的临时性和非广泛性,使之具有了广泛意义的类比所没有的个性化色彩和新奇性效果,不失为一种上佳的类比方式。

6.妙用引用(1)引用名言

在演讲中适当地引用名言,可以起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同时,名言大多精粹凝练、寓意深刻,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29年,胡适为中国公学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了题为《不要抛弃学问》的演讲。在演讲末尾,胡适引用道:“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要眼睁睁地看你们十年之后能成什么器。”

胡适引用的这句名言可谓恰到好处——内容已经阐述完毕,打算收尾,借名言为自己总结。名言一出,听者为之一振,胡适也就顺理成章地讲出了自己的结论。(2)引用故事

演讲者若能在演讲中插入与演讲主题相关的故事,能够使演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著名企业家罗伯特在做关于“创新”的演讲时,曾引用过这样一个经典故事:让我们看看创新到底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名叫拜耳。一天早上,拜耳走进实验室,发现他的助手搭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由水力涡轮带动的机械设备,他马上被这个复杂的机器吸引住了,还把他的妻子从隔壁的房间叫过来与他一同欣赏。妻子静静地看了机器很久,然后佩服地说:“用它来做蛋黄酱可是太妙了!”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区别需要说明:拜耳的助手是发明者,而拜耳的妻子却是创新者。“创新”一词很多人都听过,但解释起来却相当困难。虽然罗伯特借助了拜耳的故事,可依旧没有从正面为“创新”一词下定义,但听众却对“创新”一词有了清楚而形象的了解。正如语言交流专家卢卡谢夫斯所说,一张图片可能相当于一千个单词,一个好的故事却抵得上一万张图片。(3)引用古诗文

在演讲中引用古诗文,不仅可以展现演讲者的文化底蕴,更能使演讲富有感召力。1998年,克林顿参观完西安后,在招待宴会上,他这样说:我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坚决维护着孟子的思想……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这段话出自《孟子·万章(下)》,大意是一个乡镇的优秀人物要和另一个乡镇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要和另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也就是说,美国领导人和美国人民很愿意和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交朋友。这样的话从美国总统口中说出来,当然十分受用。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名言、故事和古诗文时,应遵循“有关”“有度”的原则。只有恰到好处地引用,才会让听众如饮纯酿、回味无穷。

用共同的经历唤起共鸣

演讲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情感的沟通往往是最能直指人心,打动听众的。在脱稿讲话时,演讲者不妨从你和听众共同的经历说起,这样不仅能够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也能让你的讲话内容更加的真诚、可信。

下文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次演讲的节选,它打动了学生们的心,令众多学子潸然泪下。……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躲猫猫”,从热闹和玩耍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一定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某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我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得焦虑;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激愤;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的学子们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远行。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的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没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这位校长选用了一些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件作为材料,不仅让学生们回忆了大学时光,还道出了学生们毕业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高深的道理,有的只是学生们曾经的真实写照和共同经历,自然让学生们听起来亲切和自然。

并不是所有的脱稿讲话都是以讲解知识、做学术报告为主。在有的场合,特别是社交场合所发表的演讲,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为目的的。圣弗朗西斯科的喜剧教练约翰·坎图说过:“只有唤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让他们参与到演讲中来。也许在生活中有一些特殊事件对人们有很多特别意义——例如说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辆车,第一次约会……这些都可以引入脱稿讲话中。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些事情必须与你的讲话有关,并且能够说明问题。”

所以,演讲者只要能够放平心态,发自内心地说几句真心想说的话,多谈及一些与听众共同的经历,一定会唤起大家共同的回忆,促进感情的升华。

让结尾余音绕梁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演讲的结尾,就是演讲的“收口”和“点睛”。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认为,“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未尽时戛然而止”,意思就是说,演讲者最好能在演讲达到高潮时果断“刹车”,以此来强化听众的最佳印象。

好的结尾能揭示题旨,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认识,给听众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能收拢全篇,使通篇浑然一体;能鼓动激情,促人深思,令人觉醒,能让听众在反复回味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所以,每位演讲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演讲结尾的技巧,而且要善于设计,安排出既符合内容要求,又符合演讲时境的新颖而又精彩的结尾,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讲取得全面成功。

演讲结尾有多种类型和方法,演讲者可根据时间、地点、主题和听众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方式,使之有效地为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常见的演讲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号召式结尾

演讲者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作为演讲的结尾,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或展示未来,使听众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例如,在演讲稿《一位纪委书记的“小家”和“大家”》结尾,演讲者这样说: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严格地按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旗下那神圣的誓言激励自己,那么我党的形象将会更加光彩照人!

这种结尾方式是演讲者用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向听众提希望、发号召,能使听众精神为之一振,具有动人情、促人行的作用。

2.展望式结尾

以展望未来结束演讲,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的思考和回味。例如下面这个演讲的结尾:在梦想开始的路上,我们忘不了早出晚归匆忙的身影,忘不了手拿食物、边走边吃、赶路搭车的场景,更忘不了自己身背行囊,一次次拜访、一次次被拒绝的心灰意冷。然而,我们也忘不了拿下订单时的欢欣喜悦,忘不了大批发货时的激动与欣喜,更忘不了市场将要被自己逐渐打开时的自信……在销售的这条路上,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忘不了,有太多的辛苦与心酸,也有苦尽甘来的甘甜之美。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着梦想,有着不屈的意志,有着坚定的信念!只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为实现梦想已经上路,或者已经走在路上,在这条路上将有更多的沟壑与荆棘在等待着我们,也有着更大的收获在等着我们。

3.评论式结尾

评论式结尾是从前面的讲话内容中提炼观点,或者补充对核心事件或人物的评论,进而阐明演讲的意义、升华演讲的主旨。恩格斯于1883年3月17日发表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尾就让人永生难忘:……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4.名言哲理式结尾

通过引用名言、警句、谚语、格言、诗句等作为结尾,这样不仅能给演讲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证明,增加演讲的可信度,还可以使演讲的内容丰富、充实,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例如演讲稿《谈毅力》的结尾: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毅力是漂越苦海的舟楫;毅力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朋友,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运用你的毅力吧!这个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地前进,可以扶持你渡过一切苦难。记住:“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语)

5.幽默式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演讲结尾追求的最佳效果。而在多种演讲结束语中,幽默式结尾算得上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最好的一种。能在演讲结尾时赢得听众的笑声,不仅是对演讲者成功把握演讲气氛和听众心态的肯定,而且还能给演讲者和听众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幽默式结尾呢?

1.借助幽默的语言。

2.借助道具产生幽默的效果。

3.借助幽默的动作。

6.祝福式结尾

诚挚的祝福本身就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最容易拨动听众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例如,《在迎新茶话会上的演讲》的结尾:……最后,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借此机会向全市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们拜个早年。祝老年人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中年人春节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祝年轻人春节欢乐、爱情甜蜜、前程无量!祝大家年年幸福年年富,岁岁平安岁岁欢!谢谢大家!

选用祝福式结尾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祝福要发自内心,亲切动人。第二,注重场合,适度适情。第三,祝福语要通俗易懂,简短明白。

7.总结式结尾

这种结尾需要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对演讲的内容和主旨作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总结,以起到突出中心、强化主题、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演讲稿《永照华夏的太阳》的结尾:我们是从哥白尼的日心说中认识太阳的,我们又是从历史的迁徙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过去了,八十年斗转星移,日月变迁。太阳仍依托马列主义的热核放出它巨大的能量,从而去凝聚着属于它普照的民族和人民。月亮离不开地球,地球离不开太阳,人民离不开党。祖国的未来,中华的腾飞,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就是永照华夏的太阳,也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这个结尾高屋建瓴,总揽全篇,巧妙地用自然界的太阳与华夏儿女心中的太阳作对比,总结归纳出了“地球离不开太阳,人民离不开党”的结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太阳的希望与向往,对共产党的歌颂与赞扬,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演讲稿,图像比文字更清晰直观

现在,我们给出一组不相关的词汇:路灯、车牌、飞机场、阿司匹林、德鲁克、东非大裂谷、哈萨克斯坦、虚假同感偏差、失落、阿拉巴马,要求你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

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困难,但是如果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这样一幅场景,也许就能够帮助你很快地记住这些词汇:路灯按着车牌的指示来到了飞机场,派遣阿司匹林中队来阻止德鲁克掉进东非大裂谷,但是在哈萨克斯坦的上空,受到了虚假同感偏差的袭击,于是中队坠落在了阿拉巴马。

显然这比生硬地记忆要好得多,当然,你还可以有自己的联想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脑海中的那个场景有着非常强的辅助记忆功能。

这就是图像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需要记忆的东西做容易引起自己注意的联想,但不必讲究合理与否。在准备演讲稿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图像记忆法帮助我们强化记忆。通常,采用图像记忆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图像转化,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图像;

第二步图像联结,将所有图像出现在一个画面中,让每个图像都能够互动;

第三步图像简化,如果需要记忆的内容过多,就需要将已经形成的、杂乱无章的画面整理成片段,让它们变得更简单、更有规律、更容易记忆。

例如,在你的演讲稿中可能会提到一个人,还需要对其就同情心、生长背景和人生满足感进行评价,这三个词比较抽象,无法马上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这样,我们就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了:同情心,可以联想到某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如法师;生长背景,可以联想到演戏的布景、背景;人生满足感,可以联想到一个吃饱饭的人的很满足的样子。然后,将三者放入同一幅画面:一名法师在布景上飞来飞去,可布景却倒了下来,压在那个吃饱饭的人的身上。这样,三个词也就很容易被记住了。

图像有非常强的记忆辅助功能,图像记忆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记忆演讲稿,比单纯的记忆文字要有效的多。所以,从现在开始赶快行动吧,不要再为记讲稿犯难了。

第三章 实战:如何搞定脱稿演讲

最初的30秒最重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演讲者而言,开场白就是与听众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不管你准备了多少演讲内容,最初的30秒是最重要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开场白,它将决定此后演讲者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命运。

开场白是演讲者传递给听众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信号,听众将根据他们的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耐心地聆听演讲。只有独具匠心的开场白,才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帮助演讲者立即控制住场上的气氛,瞬间集中听众的注意力,为接下来顺利演讲搭梯架桥。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国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很多观众对他并不熟悉,而当他说完那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就一下子被观众认识了,并受到了热烈欢迎。他是这样说的:在下凌峰,我与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却是因长得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讲,女观众对我的印象都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

此言一出,观众们便捧腹大笑。凌峰的这段开场白给观众们留下了其为人坦诚率真、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后来,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他又微笑着对观众说: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很不幸你们又见到了我。

话音一落,全场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就这样,凌峰的名字被很多人深深记住了。

瑞士作家温克勒曾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感情;二是如字意所示,打开场面,引入正题。他强调开场白应建立起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认同情感,并为下面的演讲做好准备,而凌峰的开场白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开场白没有固定的方式,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说很多客套话,也不要故弄玄虚,而是要提纲挈领地说明演讲的主旨。另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鲁迅先生的演讲《少读中国书》是这样开的头:今天我的讲题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我来学校是搞国学研究工作的,是教授中国文学史课的,理应劝大家埋首古籍,多读中国书。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主张读经,提倡复古。来这里后,又看到有些人抱着《古文观止》不放,这使我想到,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

这样的开头不仅交代了演讲的题目,而且点明了演讲的主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俄国大文学家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演讲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的作用如同乐曲的“定调”之句,决定着全曲的音调和风格。合适的第一句不那么容易被找到,它一定是长期积累和苦心斟酌钻研的结果。

开场白的十种方式

成功的演讲一般都会在一开始就能够吸引全场听众的注意力。达到这样的效果虽然与演讲者的外表、风度和气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依靠的是语言的魅力。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比较有特色的开场白方式,供大家学习、参考和使用。

1.提问式

提问式开场白也叫做“问题引路”,即演讲者在演讲开始时就向听众提出问题,请听众和自己一起思考。听众带着问题听讲,将大大增加他们对演讲内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为财贸系统职工演讲时,有位演讲者是这样开场的:我们财贸系统的同志被人们戏称为“财神爷”。在座的各位都是理财行家、做生意的能手,请允许我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略停顿)美国十大金融财团的首富摩根,当年从欧洲到美洲时穷得发慌,只得以卖鸡蛋为生。他弄了三篓鸡蛋,可卖了三天,一个也没卖出去。第四天,他让妻子去卖。结果不到半天,妻子就全卖完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以生意之“磁”吸“财神爷”们的兴趣之“铁”,吸引力自然是很大的,一下抓住了听众的心。

使用提问式开篇应注意,不能泛泛地为提问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与听众、场合相适应,问题内容要合理,而且要与后面阐述的观点联系紧密,并能够巧妙、自然地引出演讲的主体内容。

2.故事式

用情节生动、内容新奇的故事吸引听众的关注。例如,一篇名为《救救孩子》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2013年5月24日的某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吃午餐,为了能保证营养,家人每天都要给他带一个剥好皮的鸡蛋。有一次,家人忘了给鸡蛋剥壳,午餐时,孩子对着鸡蛋左瞅瞅、右看看,不知如何下口,结果只好原蛋带回。妈妈问他怎么不吃鸡蛋,他的回答很简单:没有缝,叫我怎么吃?

用这个小故事作为开头,引发了听众对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如何?今后他们能自立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吗?

用故事作为演讲的开篇需要注意,故事要短小精悍,本身要有针对性,而且内容要与中心论题密切相关。

3.“套近乎”式

根据事先对听众所做的了解,演讲者描述一段能够与听众拉近感情距离的生活经历,例如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甚至讲自己的烦恼和喜乐等,给听众一种亲切感。

4.赞扬式

用几句赞扬的话开篇可以尽快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例如,有位演讲者到宜城作演讲,开场白充满了对宜城的赞美之情: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一首民歌,我脱口而出:《回娘家》!是的,宜城是我的娘家,是我母亲的家乡。我热爱宜城,赞美宜城,也许首先是因为宜城人外表美。古代宜城有位叫做宋玉的大文学家写道:“天下之美在楚国,楚国之美者在臣里,臣里之美者为臣东邻之女,臣东邻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白。”宋玉所说的天下最美的人是我家东边隔壁的那位姑娘,那位姑娘增一分就太高了,减一分又太矮了;抹点胭脂太红了,擦点粉又太白了。各位老乡,你们说我们宜城人美不美呀?(热烈鼓掌)

巧妙的引用和深情的赞美,一下子抓住了听众的心。

5.新闻式

演讲开篇引用能够引人注意的新闻,可以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例如,《人生的航线》这篇演讲的开头:4月22日上午,一架飞机飞越了我国台湾海峡。那是他——李大维,驾机起义,飞向祖国大陆,可是时间仅隔13天,却有歹徒劫持中国民航飞机,强使其改变航向。蓝色的天空,划出两道方向不同的航线。我突然觉得,这航线不正是人生的航线吗?

短短的13天内发生的两件事,当时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是引人注目的重大新闻,听众自然急切地想听演讲者究竟怎样评价它。

运用这种方式开场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二是新闻要新,不能用早已过时的“旧闻”充当新闻。

6.道具式

道具式开场也叫作实物式开场,即在演讲开始前,演讲者向听众展示某件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实物。有位演讲者向数百名教师作一场题为《做教育改革弄潮儿》的演讲。一上台,他就展示出齐白石的名画《雏鸡》,当听众的目光全被吸引过来之后,他才开口:“请看,在这幅一米多长、一尺来宽的画面上,齐白石先生只画了三只毛茸茸、憨乎乎的小鸡,其余处皆为空白,这些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看了这幅画,你是否会想到雏鸡会长成‘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呢?你是否感到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呢?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想象到很多很多——这就是‘空白’的魅力。我们做教师的,能否都打破45分钟的‘满堂灌’,也给学生们留下一点儿回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白’呢?”

7.渲染式

运用形象的、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能够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例如恩格斯的演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篇: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场白只用了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入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的气氛之中,激发了人们对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景仰、悼念之情,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者在正文中所要展开的论述。

8.模仿式

模仿某个人的语调或动作姿态,帮助听众产生丰富的回忆和想象,有助于推动演讲的深入。例如,下面这篇演讲的开篇。大家还记得吗?1980年12月,在中国香港伊丽莎白体育场举行的世界杯亚太区足球预选赛中,中国队32岁的足坛老将18号容志行,(模仿宋世雄的音调)以其熟练、细腻、漂亮的盘带动作,晃过了对方三个后卫队员的拦截,在离对方球门15米远处起脚射门!射出了一个什么呢?射出了一个“足球热”。

由于演讲者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能以假乱真,因此一下子就使全场的气氛活跃起来。

运用模仿式开场白要注意内容、场所、听众心理等因素的制约,要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且适可而止,否则会使听众觉得华而不实。

面对陌生的听众时如何消除隔阂感

当演讲者是“陌生人”的时候,听众不免会有隔阂,这时直奔主题往往让他们难以接受,演讲者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方法,用潜在的感情因素影响听众。

1.真诚的褒奖

听众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对演讲进行评价。如果演讲者不尊重他们,他们会不留余地地拒绝。所以,如果听众有值得称道的表现,演讲者就应抓住时机予以肯定。做到这点就等于拿到了自由出入听众心理王国的通行证。当然,赞扬需要有技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寻找共同点

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应邀在德堡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演讲,他的开场白就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听众的心:感谢各位对我的欢迎,虽然在这里发表演说的机会并不多,但我并不认为我是英国首相才被邀请。

然后,他回顾了自己的家世,并告诉听众,他的母亲是出生在本州的美国人,而他的外祖父就是印第安纳州德堡大学的首届毕业生。麦克米伦以其直系亲属的血缘情分和属于开拓者时代的美国学校生活方式为话题所发表的演说,其反响之热烈自不待言,获得这一成功的重要因素无疑是巧妙地抓住了听众与演讲者双方的共同点。

3.使听众感到平等

诚恳是首要的条件。平等的态度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假如以一种有良好教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社会权力的态度和腔调演讲,大多会受到听众的排斥和反感,因为谁都不愿低人一等、听人训话。

4.让听众充当演说中的角色有一位演讲者,想要向听众说明从踩刹车到车子完全停止之间的行车距离。他邀请了一位坐在最前排的听众走上台,并协助他说明车距与车速的关系。这位听众拿着卷尺,按照演讲者的解释前进或后退。这样做,演讲者不但解释了他的观点,而且还实现了与观众的沟通。

这位演讲者有效地运用了舞台表演的效果,请听众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演讲情景,这的确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上乘之法。《富有幽默感的作文与说话》的作者巴西·H.怀汀一再强调,“要让听众直接参与表决,或让听众帮忙解决问题。如果演讲者只为了完成演讲稿而照本宣科,观众的反应肯定不会很强烈。演讲者应将听众当做你演讲时的合作伙伴。有观众参与,就能使要表达的论点更加深入人心。”

消除与听众之间的隔阂,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演讲者的态度。演讲时,就如同演讲者将自己展示在橱窗里,演讲者个性中的每一面都会被一览无余。谦虚可以激发演讲者的信心,并表示出对听众的善意。只要显出自己是真心诚意的,听众定会喜欢并尊敬你。

与现场听众进行双向互动

演讲重在交流。一次成功的演讲,并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思想情感的真诚交流和互动。很多人在当众演讲时,即使没有拿着稿子照本宣科,也往往都是在演“独角戏”或机械式重复,这样的演讲势必索然无味,甚至会使听众厌倦。如果演讲者能够在讲话时增加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实现与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张先生是北京一家食品公司的经理,在某次公司会议上,他要向大家介绍麦当劳的连锁经营方式,他演讲的部分内容如下:我想问大家一下,谁到麦当劳吃过饭?(等听众回答)好,基本上都去过。那么大家知道吗?麦当劳平均每2个小时就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建一个店,而且产品的质量标准又非常统一。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停顿)因为它采取的是连锁经营的形式。那么什么是连锁经营?(停顿)简单地说,就是把工业化生产原理运用到企业经营当中。什么是工业化生产形式呢?(停顿)就是由工厂来生产。例如,我们穿的衣服是成衣,都是在工厂加工出来的。为什么要在工厂加工出来?(停顿)因为工厂能够把复杂的衣服分解成无数个细小的单元加工,例如由专业设计人员去设计,由专业人员去裁剪,由专业机工缝制每个部位,由专业人员锁眼,由专业人员进行熨烫,这样就能保证衣服能以最低廉的价格、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质、统一的标准加工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当劳不是建出来的,而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这样才能够保证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建店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而且标准统一。这就是麦当劳能够大行其道,每2个小时建一家店,并且保证品质和标准的最根本原因。

……

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张先生带领听众跟着他的思路走,用五个问题串起演讲内容,清楚明了地向听众阐述出他要表达的内容。最为巧妙的是,他采用提问的方式创造了他与台下听众交流互动的机会,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沟通目的。

所以,成功的演讲并不是演讲者一个人在讲,而是要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讲”。为了达成有效的互动交流,演讲者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创造更多与观众进行情感和心灵互动的机会,从而调节现场的气氛,为现场增添许多乐趣。

吸引听众注意力的四种方法

听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无论演讲者怎样努力,总会遇到听众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就需要用一些方法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否则就可能导致演讲的失败和会场秩序的混乱。

1.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的一种演讲方式。如果在演讲过程中发现听众出现了疲劳和厌倦,演讲者突然说些表面上和演讲没有太大关系的内容,反而能够引起听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回归”演讲。例如下面这篇歌德纪念莎士比亚的演讲:我没有踌躇过一刹那,去放弃那遵循格律的戏剧。地点的一致对我犹如牢狱般地可怕,情节的统一和时间的一致是我们想象力的沉重桎梏。我跳进了自由的空气里,这才感到自己(生长了)手和脚。现在,当我认识到那些讲究规格的先生们从他们的巢穴里给我硬加上了多少障碍,以及看到有多少自由的心灵还被围困在里面时,如果我再不向他们宣战,再不每天寻找机会以击碎他们的堡垒的话,那么我的心就会愤怒得碎裂。法国人当作典范的希腊戏剧,按其内在的性质和外表的状况来说,就是这样的:让一个法国侯爵效仿那位亚尔西巴德却比高乃依追随索福克勒斯要容易得多。开始是一段敬神的插曲,然后悲剧庄严隆重地以完美的单纯朴素(风格),向人民大众展示出先辈们的各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在各个心灵里激动起完整的,伟大的情操;因为悲剧本身就是完整的,伟大的。在什么样的心灵里啊!希腊的!我不能说明这意味着什么;但我感觉出这点,为简明起见,我在这里根据的是荷马,索福克勒斯及忒俄克里托斯;他们教会我去感觉。同时,我还要连忙接着说:小小的法国人,你要拿希腊的盔甲来做什么?它对你来说是太大了,而且太重了。……莎士比亚,我的朋友啊!如果你还活在我们当中的话,那我只会和你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想扮演配角匹拉德斯,假如你是俄来斯特的话!而不愿在德尔福斯庙宇里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司祭长。

歌德并没有直接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有多么的优秀,而是在说明另一些作品的特点,最后通过这样的比较来达到了赞美莎士比亚的目的。

因此,演讲时,演讲者不要太急于暴露自己的意图,尽量将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使听众逐渐对你产生信任感。只有与听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演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投石问路

当演讲者不确定某个论点是否能吸引观众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欲正故谬

当演讲者想要启发听众思考某一个问题时,与其告诉他们答案或者做出提示,不如故意说一个错误的答案来刺激他们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与听众产生互动,而且还能够活跃现场的气氛。

4.欲实先虚

平铺直叙地将道理讲述出来,有时无法打动听众的心,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讲者可以试着先问一个看似与演讲内容无关的问题,当听众给出答案后,如果答案正是演讲者想要的,演讲者便可以此为契机得出想要的结论。这时,听众无法否认刚才的答案,也就无法否认演讲者的结论。

多使用易被听众理解的语言

一个成功的演讲者能将艰涩难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能把众人熟知的故事讲得别样生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要想让自己讲出来的话容易理解,让听众一听就清楚明白,就要求演讲者多使用简洁明了、易于被听众接受的语言,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不要过于书面化,要多说大众语言。

什么才是大众语言?怎样说话才算通俗易懂呢?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适当地引用一些俗语、谚语和歇后语,因为它们多是广泛流传于民间、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将它们放在演讲当中,能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让演讲内容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尤其当听众是一些外国人,或者是一些风俗习惯不同于演讲者的陌生人时,如果在演讲中使用他们所熟知的俗语,那么,一定会赢得听众的好感并受到他们的欢迎。韩国总统朴谨惠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两国商务合作论坛时,发表了开幕演讲。在演讲接近尾声时,她以字正腔圆的中文引用了一句俗语说:“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并且表示,这句话很好地折射出两国关系的过去和现在。今后,两国将继续一同走过漫长的历史,是命运相系的伙伴。随后,她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又展现了其汉语实力。演讲期间,她用中文做开场白,演讲中还引用了中国古谚《管子》中的一段内容:“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那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赞扬了清华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就像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样,是不断进取、涵养品德的结果。

韩国总统朴谨惠不仅在演讲中使用中文,更是加入了一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语,以这样“入乡随俗”的姿态来发表演讲,拉近了她与听众的距离,不禁让听众们对这位外国领导人的好感大大提升,也许还满足了听众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所以受欢迎也理所当然。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传出阵阵欢笑。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大家请张大千讲几句话,他站起来说了一句:“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随后,张大千笑着说:“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谚语之所以可以为语言增色,是因为它富于哲理、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形象生动,例如要表达“思乡”的意思,可以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等。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是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例如,想要表达“两面讨好”这个意思,可以使用“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想要表达“假情假意”的意思,可以使用“下雨出太阳——假晴(情)”。歇后语使用的恰当,能够让演讲生动、活泼,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演讲者还可以适当地引用名人的言论、公认的史料、数据以及流行语等,从而更好地点明演讲主题,佐证观点,使演讲内容富有启发性,使听者会心言外,深思彻悟。

由此可见,在演讲中巧妙地运用易于被听众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可以活跃现场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明确地讲清道理、发表观点的目的。

为演讲加点“料”

演讲有“料”,体现在演讲者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不按常规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按传统的观念去看待事物,他们的演讲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语言亦庄亦谐,表达灵动、张扬,充满了张力和磁性,这样的演讲会激活听众的思维,带给大家更多的回味和思考。那么,如何给演讲加点“料”呢?

1.“引君入瓮”“引君入瓮”的目的在于“诱导”听众将注意力集中于要表扬某人或某事上,然后突然向批评的方向转化,“期待”的落空使听众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这样会带给听众更多的震撼。以下是著名画家韩美林在《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演讲中的一段:谁有权,谁钱多,谁就说了算,这就是没有文化的文化,用“没有文化”来干涉艺术很可怕。也有的领导不错,很“尊重”艺术家。一次,有一位领导带了很多厂长来找我,有灯泡厂的,还有钢铁厂的,说要让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他的想法很好,可是在审美上就有点问题了。我常说,一个人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但他的艺术观也许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这位领导总结得挺好,可下一句话我就听不下去了。他说,例如你画的猫头鹰,要是把两个眼睛挖了,放两个灯泡,我们不就结合了?(全场笑声)我当时就不客气了,就说干脆你把我的眼睛挖了吧。(全场大笑,鼓掌)

演讲者运用巧妙的构思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欲抑先扬,引听众“入瓮”。当讲到“也有的领导不错,很尊重艺术家”这句话时,听众很自然就产生了思维定式:他要表扬尊重艺术家的领导了。可听到后边,大家发现,演讲竟完全背离了他们的心理预期,没想到被演讲者“表扬”为尊重艺术家的领导竟会说出“例如你画的猫头鹰,要是把两个眼睛挖了,放两个灯泡,我们不就结合了”这么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大家在感慨之后明白,原来他是在善意地嘲讽那些“想法很好,很正确”,却不懂艺术的领导。这样的方式自然加深了听众对演讲主题的认识: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2.暗示策略: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有句老话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来形容很多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情况。不过这只是一个托词,可以用于回答不好回答的问题。然而在公众场合,例如领导提问、记者采访时,这句托词就起不到作用。

演讲时,如果听众提出一个让演讲者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该怎么办呢?不回答会显得无知,若回答又没有贴切的语言可以描述。这时,演讲者可以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系铃人”在引导下不知不觉成了“解铃人”,再将此道理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都争着采访他,请他谈谈连任四次的感想。一位年轻记者破例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单独接待。他没有正面回答青年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请他吃了一块蛋糕。记者获此殊荣,十分高兴,很快便把蛋糕吃完了。接着,总统又请他吃了一块。当他刚要开口请总统谈谈时,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青年记者受宠若惊,肚子虽饱了,可盛情难却,他还是勉强吃了下去。正在抹嘴之时,罗斯福总统微笑着对他说:“请再吃一块吧!”记者实在吃不下去了,便向总统申明。罗斯福总统笑着对他说:“不需要我再谈第四次连任的感想吧?刚才您已经亲身体验到了。”

罗斯福没有直接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通过连吃四块蛋糕体验自己连任四次总统的感受,可谓高明至极。

3.反弹琵琶,言此意彼

反弹琵琶、言此意彼就是说,在演讲时,演讲者有时表面上是在和一些传统的观念和言论唱反调,但实际上却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借“题”发挥而巧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下是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马云的演讲《爱迪生欺骗了世界》的开篇: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他们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去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这段演讲令人震惊,他是在颠覆人们心中的成功准则,很多人不但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而且是奉为“真理”,马云为何敢出此妄言?于是,听众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演讲上。后来的演讲中,马云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支撑”他的观点,最后在结尾处点明: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这时听众恍然大悟,原来马云看似要对爱迪生的名言“反弹琵琶”,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这样做只是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谈论成功:成功需要多用心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傻干、蛮干。这样一来,大家就由开头的好奇、反对变得心服口服了。

以上这几位演讲者的演讲的确是各有各的精彩,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他们有选择地为自己的演讲加了点“料”。加“料”时,演讲者十分注意分寸。因为只有把握好“用法”和“用量”,“加料”才能让你的演讲取得成功。

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一切过多的无意义的举动,皆足以表示一个人的浅薄、轻浮、胆怯或者狂妄,从他的姿势上就可以看到他的内心。脱稿演讲时,演讲者的无声语言是听众最先接收到的信息,也是自信的首要表达方式。

无声语言是人们的态势语言,人们可以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社会心理学把态势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标记物,它们有明确的意义并且可以代替语言沟通,例如点头表示赞成,摇头表示反对或不知道等;另一种是说明物,它们没有确定含义,只是伴随语言,例如衣着打扮、站姿、坐姿和一些手势等。

在作为标记物的无声语言中,可以用来表示自信的非微笑莫属,同时,微笑也是在所有交际语言中最有感染力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际交往高招。一个微笑能很快缩短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表达善意,当然还能让听众看到演讲者的自信和从容。

想要达到自信的效果,微笑一定要适度,嘴巴张开到不露或刚露齿缝的程度,嘴角微微上翘。尽量不要出现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与想要表现自信的目的背道而驰。

除了微笑,还有以下几种可以表达自信的无声语言。

1.衣着打扮

演讲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演讲时,演讲者一定要穿得正规,男士着西装、配领带,女士穿职业套装;非正式演讲对服装的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整洁得体,要与现场氛围协调一致。例如面对煤矿工人发表演讲时,穿着与矿工一样的工作服或穿便装要比穿西装的效果更好。另外,衣着要适当,不宜过薄或过厚。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女士佩戴的首饰要简单,建议摘下手镯之类的饰物,因为它们会妨碍听众的注意力;化妆要自然,一方面要体现对听众的尊敬,另一方面又要让听众感到愉悦。

2.步姿

行走的步态也可以传递出演讲者的信息,以下着重介绍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稳健自得型。行走时步履稳健、昂首挺胸、步幅较大,有愉悦、自得之意。

第二种是自如轻松型。行走时步幅适中,步速不紧不慢,有自如、轻松、比较平静之意。

第三种是庄重礼仪型。行走时步伐矫健,步幅和速度都适中,有庄重、热情、有礼之意。

3.站姿

演讲者走上台时,首先要在地板上站稳,双臂沿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手轻搭在身前,双眼直视前方,脊背挺直,这是演讲的基本姿势。从站立的姿势看,一般提倡丁字步:两腿略微分开,前后略有交叉,身体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起平衡作用,这样既便于站稳,也便于移动。站立的姿势适当,演讲者会觉得自然放松,能够表现出愉悦、自信,特别有助于演讲的进行。

孙中山先生曾这样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不可故作惊人模样”,意思就是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同样的要求也适用于演讲者,这样做更易于博得听众的信任。

感情真挚,让听众为之倾心

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讲,听者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讲故事的人所带的情感不同。如果将自己置身事外、仅仅是把故事念出来,和进入角色、感情真挚地讲出来是完全不同的,相信更多的听众会喜欢后者。同样,脱稿讲话不仅要考虑到演讲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在的哲理对演讲效果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演讲的对象是人,要以情动人。因为只有先“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

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它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故作姿态、逢场作戏,它只能来源于实际生活,来自演讲者的切身感受。作为演讲者,要想打动听众,必须首先打动自己。只有通过传递情感才能发现自己与听众的共同点,产生心理“共振效应”。1917年5月14日,一个身材健壮的人正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他时而在讲台上来回走动,时而有力地挥动双臂,时而俯身,时而后仰,那激昂的声调、适当的动作,给人以无尽的感染力。他就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列宁。他的演讲可谓独树一帜,不仅演讲的内容结构严谨,论证清晰、有力,善于抓住关键,而且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一针见血。最重要的是他在演讲中用饱满的激情和内在的力量,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对敌人的蔑视,对人民的爱。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精神振奋。同时,他也善于借助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满腔激情灌输到每一位听众的心里。列宁的演讲,激情飞扬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的成分,也不以美丽的辞藻来哗众取宠,不以无病呻吟来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坚强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以及对是非功过的正确认识来激励、鼓舞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感情真挚的演讲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因此,演讲者在表达上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