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05:24:4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讲的的孩子能力培养的科学方程式。

■哈佛如何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美国人说:只要拥有一流的口才,那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的美元。总统的演讲竞选就是通过和民众的沟通,以获的支持票,可见,沟通能力一个成功的要素之一。

□哈佛沟通从家庭开始

这是一个9岁的德国小女孩英格在学校里写的一篇短文,讲的是她参加家庭集体会议的亲身经历:“我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出现问题,可是我们又不愿意实实在在地说出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部分原因是觉得丢脸。大家全都是这样,包括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这些孩子。一直到母亲说:我的心理医生对我说,如果大家愿意痛痛快快地说出心里话,那就应该举行一个家庭会议,在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我们每人买了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记下(我弟弟是在上面画上)所有其他人对他作错的事情。我们规定一个时间举行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选出一个新的领导人,由他来办所有的事情。从那以来我们觉得情况好了很多。”星期五下午18:30分,是英格的全家一起商定的会议时间,大家很快就会聚一堂。英格和她的弟弟彼得希望得到孩子喝的调味酒,而且在家中点上蜡烛,这样在家中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谈话是由小事情展开的,英格首先发言:“正如你们所说,我会太胖,但是你们对此什么也不做。爸爸和妈妈总是在我面前吃巧克力,而我只可以看看,我希望你们帮帮我。”全家决定制定一个卡路里表,到儿科大夫那里去咨询允许的饮食限制。比较单薄的小弟弟彼得也表示,他以后可以悄悄地吃巧克力。母亲的话题是“零花钱”,因为英格认为80分尼的零花钱太少了,所以母亲问她:“你需要多少零花钱,你有些什么样的愿望想要实现?”英格谈了她的理由:“我希望有时候买点只属于我的东西,我还想秘密地买,买好后再给你们看。”但是英格又认为母亲把零花钱提到一个半马克太多了,她只想要一个马克,如果她再觉得不够的时候,还会就这个问题在家庭会议上同父母谈的。孩子们逐渐地适应了向父母袒露他们的情感要求,他们希望父母晚上经常陪他们一起玩一会,父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对孩子的要求,即孩子要做到及时上楼、吃饭和洗澡。英格的一家人都很赞成这种交谈方式,这使父母与孩子可以轻松地畅所欲言,而且大家都乐于去实施作出的决定,家庭的情感沟通、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成效。

这种作法就是心理学者所倡导的自助式的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家庭生活可能会使家人之间产生心理障碍与隔阂,但家庭同时具备一种积极的力量,应该主动而充分地利用它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说,母亲要面对繁杂琐碎的家务,而孩子的不整洁更增添了她的负担;父母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却是孩子把他喜爱的摇滚乐放得震天响。这时父母也许会容忍下去,但这种作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教育,而且会让家长感觉到压抑,甚至觉得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充满敌意的;或者,火冒三丈,大声地斥责或硬性地命令孩子,“你怎么能把东西随便乱放!”“把音响关上!”这显然也不是明智的举动,而且会产生与孩子情感上的裂痕。——可以说,这两种作法都是消极对待问题的方式。

但是如果家长采取一种积极解决冲突的态度和方法,让全家人都坐下来,在家庭会议和谐融洽的气氛之中解决,这样的提议无疑是具有建设性的,而且会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你知道,你能帮我买东西我感到十分高兴。不过你也知道,我们俩在整洁问题上有一些麻烦,你看,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以及,“我觉得你爱大声放你的唱片,这样好不好,我们协调一个时间,你下午可以将声音按照你的愿意开大一些,等我们下班回来,再将音量调整得小一些,当然这不包括你邀请朋友的时刻。”

积极的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教育孩子的重要的途径,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受家长的言谈处事的影响,孩子对他所处的环境也能以主动和自信的姿态出现,能够从容而理智地解决问题。所以孩子从3岁起就可以加入类似于家庭会议这样的活动;其他群体成员所讨论的东西,尽管孩子还不能每一个字都懂,但是孩子已经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人们相互间怎样交谈,然决一个问题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家庭会议的方式会涉及到家庭教育中很多具体而重要的细节,而这些可能是被教育的双方所忽略了的,如母亲表示,她的子女如果能够帮助她洗衣服和晒衣服,她会很高兴的,而孩子希望父亲在晚上回家以后,不要马上就打开他的文件开始办公。于是,对父母而言,把握了这些孩子所在意的细节,无疑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孩子,而另一方面,这种深入的理解令孩子信任父母,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倾听”这种教育方式也可以充分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够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就会有助于孩子勇往直前,对什么事情都问个为什么?怎么会是这样?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或者当他们感措波动很大,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提问时,在这些场合身体语言似乎更为适宜,拥抱、抚摸,传达的是沉默而温暖有力的信号。还有一些家长觉行口头表露情感困难的时候,会把要表达的意思以书面的形式,写在信、卡片或是纸条上,这使它们加重了自身的分量,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克勒先生擅长音乐,他就在歌声和乐曲当中诉说对孩子们的爱和期待。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功的家庭沟通,应该注重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子女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要存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人们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作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因此,心理学家们的提议是,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的关系,应该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僵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进行角色交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对他表述的愿望予以积极的辩解。当孩子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通常是属于成年人的问题时,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布里勒有两次因为参加朋友的聚会,既未在规定的时间里准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向父母说明。等她再次提出类似的要求时,父亲对她说,“有件事令我和你的母亲很担忧,就是在约好的时间里你没有回来,我们也没有接到你的电话,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你看应该怎么办呢?”因为孩子亲自参与对问题的决定,所以她会很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共同协商,父母最后想让孩子明白的是关于“信任”、“承诺”、“准时”等观念的重要。在最新的一次家庭会议上,格林贝克全家人讨论了迪特的设想,他计划能够在一次周末的郊游中。尝试着发挥以往由父亲发挥的职能。他开始照着地图策划漫游,宣布交通工具的出发时间,并且对应当准备的食品提出建议。父母和妹妹有时也来帮忙,以推动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大家还不断地在本子上记下些什么。到目前为止,家庭会议已经就庆祝节日、馈赠礼品、请客、旅游和购物等行动进行了安排,它已经成为全家人的情感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在会议中,父母对孩子的想法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他们并不急于提出批评。

因为他们认为,在这里,沟通是最重要的,而且,在家庭中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与学习,与孩子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中能够同别的成员很好地沟通,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好地与人沟通。

□哈佛告诉我们要重视口才在沟通中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一是用来吃喝,二是用来说话。能吃,而且能吃到美味佳肴,可谓有口福;善说,而且能说得妙语如珠,可谓有口才。

一个人只要有特长,就可算是人才。但人才不一定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这是因为口才不是单纯的语言能力问题,而是素质较高的表现。我们强调父母要重视和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

语言能力,当然包括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其中口语是最广泛实用而又最灵活简便的表达方式和社会交往的手段。随着广播、电话、电视等电信事业的发展,口语的传播和交往作用越发重要了。现代人,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应当具备良好而娴熟的社会交际能力,而培养孩子的口才,无形之中也就培养了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因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社会交际既是人的生存需要,也是人的精神需要。这种独特的要求,不仅对成年人绝对必要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绝对必要的。一个脱离了语言环境的孩子之所以成为兽孩或白痴,不就是脱离了社会交际吗?

人,从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吃奶开始,就有了最初的与人交往的意识。

如今,在城市尤其是在大城市高层楼的单元居室里,冷峻死板的水泥板把一个个家庭隔成了一个个方格子。这水泥格子经过精心的布置和装饰,可能是大人们的安乐窝,却不是孩子的理想乐园。因为这种封闭的单元居室,一个又一个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和小伙伴接触交往,几乎成为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使他们患上一种“高楼孤独症”。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能指望有了收录机和电视机就会解除孩子的寂寞和孤独。与人交往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经历,父母应当尽量想办法多让孩子和小伙伴交际玩耍;同时,每天最好挤出些时间和孩子谈谈心,聊聊天,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在经常性的交谈中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孩子的口才和交际能力。交际,主要使用语言作为工具,为使孩子多交际、善交际,父母应当在发展孩子的语文能力方面认真下一番功夫,这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有位留学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马瑞学院进修期间遇到了这么一件事。这个学院把毕业不久刚开始工作、毕业10年以上和早已工作的两部分人请回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工作实践使你体会到你在学院里学的哪一两门课最有用。新老毕业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和交际学,它教会我们怎么说话,怎么和人打交道;其次是语文课,它教会我们怎样阅读和写作。

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口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要比使用书面语言多得多。据有关专家统计,通常一个人的口语表达所占比例为90%左右,而书面表达只占10%左右。为了解决只占10%的书面表达能力,有关部门编写了大批的关于写作的课本,开设了大量的课程,进行了许多的讨论和研究,而占90%左右的口语能力却无人问津,学校里不曾开设这门课,至于儿童的口语训练几乎是个空白。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这个严重缺憾,我们的家长也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就是口才和交际能力。

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电子计算机将普遍采用声控系统。它将彻底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这样,对语言特别讲究的汉语的作用将借此得以充分发挥,将成为各国人民都要学习掌握的世界第一语言。因为汉语的基本音节只有400多个,而英语则多达10000以上。

□鼓励孩子积极发言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父母对孩子语言的教育不是把自己变成孩子的语文老师。今天,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教孩子太累”,同时也经常能听到许多孩子抱怨“学得太累”,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甚感身心疲惫。

让父母、孩子都轻松起来,我们认为首先要放弃把家庭也办成学校的做法。就小学生的语言教育而言,父母首先要遵循自然教育原则,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去注意生活环境中的语言现象,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日常的交谈,使孩子在一种有心的文化环境熏陶中,自然地感受到语言的魁力,同时去模仿,去追寻这种魅力。

父母要掌握自然教育观念,为孩子提供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孩子经常注意用语言和别人交流沟通。

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呢?那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就是目标的略前性。心理学家形象地把这解释为:就好比人们摘树上的果子,如果果子很低,人们伸手那人们也采摘不到;可果子要是在适当的高度,人们跳一跳,便可摘下来。目标略前原则要求在学习中的难度刚好能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得到”。父母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上如果不注意给孩子提出一定难度的目标,就不能带动孩子语言的发展,如何寻找和把握这目标略前的难度,就要让父母多费心了。

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来自周围人的关注、鼓励,那就不可能学好语言。看一看婴儿呀呀学语的情景,当他发出“唔,唔,唔”的声音时,爸爸妈妈总是高兴地逗逗他,“唔,说什么呢?小家伙,看见妈妈高兴了,唔,还高兴得不停地笑……”;当孩子发出“爸”、“爸”,或“妈”、“妈”的音时,爸爸妈妈更是兴奋得抱住孩子亲一亲,举一举,一边对孩子说:“叫爸——爸,妈——妈。”热情的关注,喜形于色的表情,强烈的情绪都给予孩子一个积极的反馈。在逗笑之中,孩子更有兴趣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给他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而孩子在语言上点滴的进步也都给父母带来无穷的欢乐。

可到了小学阶段,许多父母便对孩子的话语不再有从前的热情了,也许他们觉得孩子已经会说话了,当然没有必要像教小孩子学说话那样费心。他们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成绩,而同孩子的交谈呢,则经常被放在了一边。孩子从学校回来许多时间面对的是课本、电视,却很少有时间和自己的父母多交谈。而不少父母忽视了这一点。虽然不少父母操心孩子的语言教育,可在生活中他们却很少与孩子交谈!当孩子想与他们交谈时,也总是被“爸爸太忙,你先一个人玩”的话所拒绝,或者妈妈正在看自己喜欢的电视,也让孩子“闭嘴”。在一个缺乏交谈的家庭里,孩子的语言发展怎样能得到积极回应和帮助呢?如果我们能像关注婴儿学说话那样,去关注小学生的说话,像热心地与婴儿交谈那样去和已是小学生的孩子交谈,那孩子的语言就能得到更积极的反馈,于是他们会更乐意地说、更乐意地听。

心理学家的研究更是证明:孩子语言的发展来自对周围生活环境语言样本的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语言组织方式等等所形成的“风格”,都取决于他们所模仿“样本”的风格。一个小男孩总是没有礼貌,对长辈、对老师说话也没大没小,爸爸、妈妈苦口婆心教导他要懂礼貌,可仍改正不了。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位心理学家。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症结是:这位小男孩的妈妈说话的方式有问题。这位妈妈在家是处于“威风凛凛”的地位,她动辄便命令:“去,给我倒杯水。”“去,给我把报纸拿来。”于是这个男孩子也亦步亦趋。在家,对他爸爸说“去,给我盛饭”,“去,给我倒杯水”。不仅如此,孩子这种命令的说话方式也带进了他与其他人说话的方式中。最后心理学家建议这位妈妈改正自己说话的方式:“请帮我拿一下报纸”,“请帮妈妈倒杯水,好吗?”而且等孩子做完,一定对他说“谢谢”。孩子不礼貌的行为也就改变了。

除了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的语言样本外,孩子通过阅读也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样本”。一个小学低年级的男孩对他的姑姑说:“姑姑,您听故事吗?我给您讲《鲁宾逊漂流记》吧。”他眉飞色舞,一言一句全然是讲故事的能手,把姑姑深深地吸引住了。无论是童话、传说还是散文、诗歌,只要我们用心,便可从中为孩子找寻到他们所喜欢的样本。

除了观念方法的正确与否外,是否把情感真正地渗透到孩子的内心,与之产生共呜,这是成功教育能否实现的一个很关键的条件。

日本的铃木教授是世界有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办的铃木天才教育中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世界所注目。那些年龄小得几乎连小提琴都扛不住的小孩,却能以惊人的水平演奏出莫扎特的曲子。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在努力探讨铃木教育成功的因素。其中,他们认为铃木教学法最成功的一点是让母亲也真正参与到小孩学琴的过程中。他出色地利用了母子(女)关系,使之成为孩子最初小提琴练习方面的动机与能力获得的关键因素。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亲密的母与子(女)的人际交往和这种母与子(女)关系强烈的情感纽带,使小提琴成了孩子与母亲获得亲密关系的特殊媒介,这使铃木教育与众不同,成就非凡。

要使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教育也卓有成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鉴铃木教授成功的秘诀,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语言发展中去,使语言也成为孩子与父母获得亲密关系的一种特殊媒介呢?

父母要建立与孩子之间生活的关系,经常性的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沟通。

□在表扬与批评中沟通

表场是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挖掘孩子潜在的心理能量。遵守家庭教育表扬的心理规则,才能收到表扬的效果,在批评孩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批评要合理。批评不是挖苦,更不是打骂,遵守批评的心理规则,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教育孩子要讲艺术

有一位父亲反省他教育孩子失败经验教训时,孩子母亲对他说:什么话到你嘴里就难听三分,就是好话别人听起来也变了味。

这位母亲谈的是批评的心理艺术。同样一句话让人听起来可以心里顺当,有味道,有启发;可是这句话由另一个人说出来可能让人感到干巴巴,甚至火药味十足。当然,前者对孩子的教育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后者则刚好相反。

希望家长们结合我们的讨论,对照一下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教育,哪些批评、表扬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总结经验以利更好地教育孩子,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表扬的心理艺术

表扬是对人的某种言行给予肯定与赞扬,鼓励受表扬者保持、巩固与强化这种言行。家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充分发挥表扬这一心理艺术的作和,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表扬的形式很多,例如:肯定、赞许、赞扬、期待、激励、奖励等等。而其中奖励是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两种奖励应该结合使用。但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强调物质奖励,忽视精神奖励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一位家长对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说:“你如果要这次考好了,妈妈给你买电脑。”结果孩子考好了,他妈给他买了电脑,但是孩子如愿以偿。后来孩子一个学期经常玩电脑、玩游戏,作业也不做,学习成绩大不好前。他的妈妈意识到:单凭物质来激励孩子的方法欠妥。不少家长在向我咨询时,都谈到用购买某些商品来激励孩子做事的经历,结果大都不尽人意。专家认为恰如其分的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以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和成绩。但是,滥用物质奖励,以物质奖励做为刺激物,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效果以及不良的做事动机。能增强孩子的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能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心理实现系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与智力策略、智力技巧)、心理动力系统(信念、信心、动机、需要、意志、个性)、心理调控系统(情绪健康、心理的适应性、平衡性等)、心理供给系统(潜在心理能量,如尚未出现的灵感等)。有的父母表扬孩子在吃饭时间进行,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表扬几句,有时孩子还没听清楚。家长在表扬孩子时要创造一定的气氛环境。表扬程度要与成绩相当,要与进步相当,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表扬心理艺术,但也不能机械地运用这种心理艺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成绩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使用表扬程度与贡献程度相当的心理规则。尤其不能用金钱来表扬孩子。这种做法往往会收到不良效果。一个孩子的数学考了80分,对其成绩要进行具体分析,他的水平和平时数学实力、能力在一般情况大概应考多少分。比如,根据他平时数学能力判断应考90分以上,那么,他现在考80分,他可能是发挥不够造成的,应该引导他在考试中要学会发挥,要保持平衡心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来,获得好的成绩。如果根据他平时的数学成绩与综合能力,推测这次可能考70分左右,那么,这次考试得80分,就应提高表扬程度,在表扬的语气方面、在表扬的方式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家长对待孩子微小进步,也要给予肯定,目的在于鼓励孩子向理高目标继续前进。当然,小的进步用肯定的语气表扬即可,如果孩子进步比较大,就可以用赞许的语气进行表扬,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家长对孩子的进步要实事求是。如果家长对孩子微小进步评价过高,并给予很重的物质奖励,就容易使孩子自以为是,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人和人之间的需要,存在个体差异。对孩子进行表扬时,无论是精神表扬和物质表扬都要针对孩子的需要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表扬效果。一位初二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发挥超常,爸爸妈妈对她的考试成绩非常满意。她的妈妈就从商店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糖果,以资鼓励,孩子对此并未表现多大欢喜。她对那些糖果兴趣不大。她倒是喜欢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她爸爸妈妈给她买的糖果的价钱比买那套莎士比亚全集贵多了。如果她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需要,给她买套莎士比亚全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培养孩子的人文科学精神,促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肯定有很大益处。但是,爸爸妈妈给她买了很多糖果,放在那没起什么积极作用。

家长表扬孩子,就是家长对孩子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学习成绩,给予肯定和赞许。表扬的目的,是巩固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成绩,及时强化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成绩。

强化需及时。及时地强化,才能使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与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时得到巩固,以便更好地发展孩子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学习成绩。

过期的表扬将冲淡巩固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学习成绩的作用。

及时地表扬,父母会有更多的惊喜。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就会起到发展孩子良好行为的作用,使孩子受到更大的激励,从而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颖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而不变化的刺激,千篇一律的刺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家长用多年不变的单一的表扬方式,孩子听着无味道,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激发不了孩子的上进心有时甚至引起孩子的厌烦。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道德、健康等方面的进步要随时肯定与赞许,同时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便使孩子更快的进步,所用的语言不能单调,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家长对孩子提出希望,提出要求,本身就是起着一种鼓励他的作用。所以说,合理的期待也是一种表扬形式,运用得当会收到满意效果,运用不当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对孩子提出期待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孩子的潜在能力出发,期望不能过高,要采取小步走的方式。例如,孩子的地理成绩不太好,上一次考了65分。这次考了73分,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进步,肯定孩子有能力提高成绩。其后希望孩子总结经验,继续提高可以和孩子商量如再努力一段时间,把地理成绩提高到76~77分怎么样。根据孩子的潜力,学地理又得法的话,孩子再下一次考试提高3、4分是很有可能的。并且,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把那些薄弱环节解决好,争取把地理成绩再提高一步。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提高地理考试成绩心里就有底,很可能下一次地理考试成绩能达到76-78分。

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向孩子提出考90分的目标,不仅起不到表扬的作用,而且可能使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下一次考试成绩要达到90分,这只是家长的一种良好愿望,实际上却很难实现,下一次考试在地理上提高10分以上,这一般是比较困般的,提出这样的硬性目标,孩子很难接受,家长的目标与要求不能转化为孩子内在的动力。

●批评的心理艺术

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是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与不良学习态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正确运用批评心理学原则与心理艺术,否则可能达不到所斯待的效果。

批评要合理,批评合理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才有可能抑制孩子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

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首先要把孩子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夸大其词会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把一说成二。我们有些家长之所以批评孩子遭到抗议,甚至不满,就是批评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其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讲明,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的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这些缺点与改正错误,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批评自己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自己好、是为自己能够更快的进步,父母批评自己用心良苦。

批评孩子时一定要与教育孩子结合起来。在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批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家长批评孩子的方法不对,缺乏批评心理艺术,一见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厉声责骂,甚至动手打人,其实这都不能达到批评所要达到的目的,只能暂时抑制孩子不良行为。正像一位母亲所说:“这孩子真没记性,你刚教育过他,过了一会儿,他就忘了,照犯不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还不是我们家长没有向孩子讲明不良行为的危害性,没有帮助孩子指出克服不良行为的途径,而只是简单化地说几句甚至骂几句,这样达不到使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

父母在批评孩子前应该先想一想,我批评他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克服缺点,怎么才能使孩子接受我的意见,不要认为谁还不会批评呀,张口就来。出气发脾气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再一次发生。批评及时有可能达到目的,批评不及时很难达到改正孩子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成绩的目的。

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良行为发生,没有及时批评的制止,等到孩子不良行为发展成坏习惯时,才觉得问题严重了,发起火来,着起急来,再去批评孩子,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缺点,甚至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家长能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孩子并督促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

我们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也就无法提醒孩子改正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有些缺点无所谓,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是十分错误的,这种态度促使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再进行批评教育,其效果甚差。

人的行为是在人的动机下产生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同样一个错误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与不良习惯应该受到父母批评。但是,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与不良习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要根据动机和性质,有区别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一位小学生,星期日玩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的窗户玻璃打碎了。当时没有人知道,值班室也没有人发现玻璃碎了。但这个孩子主动敲开邻居家的门,告诉邻居,玻璃是他打碎的,并表示要赔偿。孩子回家后告诉父母打碎玻璃的事,父母提醒他以后再踢球时要注意,并且让他带着钱向去赔偿。

这个孩子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尽管不是故意地犯错,但他还是诚实地承认了错误并马上赔偿,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就要掌握好分寸,只是提醒他下次注意就是了。

家长对孩子批评时要和风细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孩子能够接受,方能达到改正缺点、改正错误的目的。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心平气和,态度和蔼,这样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并加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粗声粗气地对孩子进行批评,这种气氛本身就非常紧张,孩子往往为应付批评,为了避免挨骂挨打,会撒谎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这样就很难收到批评效果。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中学生比小学生自尊心强。父母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父母经常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家长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这样的批评孩子才会比较容易接受。

有些家长批评孩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翻老账,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二年前孩子的过失都放在一块算。这样就冲淡了要批评过失的主题,孩子也不知道挨批评的是什么,让他改正什么,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有缺点,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批评孩子时要掌握批评的主题,指出孩子错误的主要内容和原因是什么,危害在哪,怎样想办法去改正,而不要东拉西扯,抓不住主题,抓不住要害。批评不到点子上,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哈佛教你如何改正不良的沟通方式

夫妻间清楚而经常的沟通会促进有效地教育孩子。同样,您与孩子间的明晰的沟通对于改善孩子的行为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沟通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大量的交谈与倾听。您的孩子需要清楚的沟通、纪律的约束及您的爱。

●父母的目标必须一致

您和您的配偶必须确定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好的、可取的,而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不可取的。您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些目标以及您所确定的行为标准。应用奖励以及批评来加强孩子的良好行为,通过不给奖励来消除或减弱不可取的行为。当四岁的戴维想要某种东西或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时,他经常模仿使用儿语。口渴时他就指着厨房的水龙头说“水水,水水”。戴维的母亲认为他的儿语很可爱并经常给予奖励(即当他说“水水,水水”时给他水喝)。戴维的父亲则认为这种儿语让人讨厌、不舒服,并对他的这种“娘娘腔”予以训斥。戴维的儿语行为受到奖励与惩罚。久而久之,戴维变得越来越情绪化,爱哭,并渐渐地避开他的父亲。

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既奖又罚,这是不公平的,并且会导致情绪或行为上的问题。父母双方必须确定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并尽量地保持一致性。

如果您是单身父母,您应经常与关心您孩子的朋友或亲人进行交谈,以明确您的目标,并确立对孩子行为的符合实际的期待。祖父母或保姆可能会帮助您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对孩子的期望与目标也应是一致的。

●父母与孩子间的良好沟通

您和配偶需要共同确定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如果可能,鼓励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如果孩子参与制定某种规则,那他将乐于遵守该规则而不会对之产生反感。规则一旦制定,就应要求孩子遵守。您的孩子需要明白哪些行为是父母喜欢的,哪些又是不可接受的。当然,决不要对孩子说他是个一坏孩子,但一定要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的。四岁的格雷戈与亚当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喜欢在室内打闹、摔跤。他们两岁或更小的时候还可以被允许在室内摔跤,而他们现在已渐渐长大,在室内打闹会使家具受到破坏。父母与他们一起坐下来,并向他们解释说,你们现在已经长大了,需要制定新的规定。孪生兄弟问道:“我们能否只在娱乐室摔跤?”父母同意了,并制定了新规定:“除娱乐室外,屋内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许玩摔跤。”

规定只要确立了,孩子就应对该规定有充分的了解,必要时能复述。父母通过说一遍规定来帮助格雷戈和亚当这对孪生兄弟学习规定。比如父母可以问:“摔跤的规定是什么?”这对孪生兄弟可能会回答:“规定是——不可在娱乐室以外的其他地方玩摔跤。”

●如何下达有效的命令“请把玩具捡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要求。“不要乱扔食物!”或“过来把扔在地上的夹克挂好!”则是命令。

孩子对父母的指令不予理睬,这经常是因为父母未能给出清楚、明确的指示或命令。所有的父母,尤其是那些难以管教的孩子的父母,必须能够下达清楚、有效的指示或命令。如果使用非常有效的管教方法——暂时隔离法,则必须告诉孩子“立刻会隔离!”学会下达命令并非意味着像操练军官那样大声吼叫。但当孩子对命令不予理睬甚至无礼时,您必须能够下达清楚、有效的命令并以某种方式支持您的命令。

何时下达命令呢?当您要求孩子停止某种不良行为,而您同时又认为孩子可能不服从时,您必须下达命令。同样,当您要求孩子做出某种行为而您同时又认为孩子可能不服从时,您必须下达命令。

怎样下达命令呢?假如您走进起居室,发现七岁的难以管教的詹妮弗正在您新买的沙发上跳来跳去,您应该径直向她走去,表情严肃,注视她的眼睛,并保持目光接触。然后叫她的名宇,并以坚定的语气下达清楚的、直接的命令:“詹妮弗,在家具上蹦跳是违反规定的。从沙发上下来!”这样您就给了她一个清楚的命令。

要下达清楚、明确而不是含糊的命令。如果您说:“过来把这些玩具放到架子上!”则孩子可能会在意。如果您的指令语意含糊,如“把这些玩具处理一下!”则孩子不易执行。

当您下达命令时,不要用提问或间接评价的方式,如“在沙发上蹦跳是不好的。”不要对詹妮弗说:“为什么你在沙发上蹦跳?”她可能会笑着对您说:“因为很好玩。”

另外,当不良行为发生时,不必解释为何要遵守规定。若要解释,则应在孩子违反规定前或不良行为终止后。当詹妮弗仍在沙发上蹦跳时,不要这样对她说:“你不应该在沙发上蹦跳。它很贵,我们还欠着公司的钱。沙发的弹簧会变松……”相反,您只需对她说:“从沙发上下来!”

在您下达命令后,詹妮弗可能会听从命令并从沙发上下来。但让我们假定詹妮弗可能不遵从您的命令。她可能想试探一下您究竟用什么来维持您的命令。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或威胁来制止她,否则会使已经很棘手的亲子关系问题更加复杂。

●子需要纪律约束与爱

纪律约束是指教育孩子自我控制和改善行为。孩子从您的爱和纪律约束中学会自尊与自控。我们用纪律来约束孩子是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要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这需要爱心、知识、努力与时间。

●父母未能管教孩子的原因

有多种原因使一些父母不能用纪律去约束、管教他们的孩子。这些父母必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又怎样去克服、解决。如果您不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那您也别指望孩子会改变他的行为。下面是父母觉着难以改变自己行为的各种原因。

绝望的父母。这类父母感到他们的孩子无法改变,并且总会产生不良行为。因此放弃对孩子的管教。

精疲力尽的父母。这类父母看上去似乎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活动过度或行为不良的孩子。有些父母可能是单身家长,要整天工作。精力不充沛的父母经常会有短期或长期的抑郁症状。“他从哪儿得来的那么大的能量?当然不是从我这儿。我总觉着精疲力尽——尤其当我看到他时……”

内疚的父母。这类父母因孩子的行为问题而自责;当他们试图去惩罚孩子时尤感内疚。自责与内疚阻止了父母去教育孩子改善行为。这类父母变得更被动,对孩子更放任。

熟视无睹的父母。许多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会变得心烦意乱并发怒。因为他们无法在惩罚孩子时不生气、不心烦,所以他们索性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以免动怒。

相互妨碍的父母。有时当您试图管教孩子时,您的配偶可能会加以阻止。或者有时当您管教孩子时,亲戚或朋友会加以阻拦。

困境中的父母。婚姻问题、财政问题以及其他生活困境有时会成为父母的重负。这类父母通常缺乏充足的精力、时间与动机来帮助孩子。

教养孩子和维系家庭是一个困难且有挑战性的任务。心理学家以及其他专家能够帮助父母逐步了解自己及其家庭,并帮助他们改善教养技能。

□与孩子增进沟通的方法

您是否还记得当初教孩子如何系鞋带吗?您首先给他示范,然后要求他试着做。在他试图完成这个新任务时,您给了他许多关注与鼓励,而他则以更努力的尝试来让您高兴。

您的鼓励、关注、微笑、拥抱、拍肩以及表扬对孩子本人以及加强其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教给您各种奖励孩子的方法以增进孩子的良好行为。

奖励良好行为是重要的,避免奖励不良行为也同样很重要。当您看到孩子做出您不希望再发生的行为时,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故意忽视它。

●应用故意忽视

妈妈做得对!她应用了故意忽视——即不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把注意力转向别处。

故意忽视是指将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良行为上移开。故意忽视主要是保证您并没有无意中用注意来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管教孩子的方法对于减少学前儿童发脾气行为尤其有效。孩子发脾气时,若您加以责备或给予注意,则您无意中可能奖励了这种不良行为。试着应用故意忽视来减少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如果孩子是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么您可以离开那个房间,直到他停止发脾气再回来。或者您转过身去,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当他的不良行为终止时,给予他充分的关注。但一定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妥协而给予物质奖励(如点心)或活动奖励(如看晚场电视电影)。

●奖励良好的替代行为

如果哭哭啼啼是不可接受的“目标行为”,则替代行为就是以正常的语调讲话。如果您女儿想要某种东西时总是哭哭啼啼地讲话,那您就应该在她要某种东西而没有哭哭啼啼地说话时予以表扬。奖励良好的替代行为并加强它。

假定您四岁的孩子克里斯托弗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经常发脾气,比如饭前不给点心吃他就发脾气。下一次当您拒绝他的某一要求而他表现出自控时,一定要予以表扬。您可以对他说:“克里斯托弗,这次你虽然没有得到点心,但你依然很懂规矩,不哭闹,你懂事了,我为你骄傲。在我们吃完饭后,你可以吃三块点心。”

什么行为是要去除的?什么行为是您想要的?耐心等待良好行为的出现,然后“抓住孩子有良好行为的时机”并加以奖励。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做出适当的行为,如分享或交换玩具,请教给他。下面即讨论怎样教授孩子一些可取的行为。

●帮助孩子练习良好行为

帮助孩子形成您所期望的行为。例如,着您女儿抢别人的玩具,那么您应告诉她可以交换玩具而不要抢。然后给她示范并帮助她练习这一技能。三岁的格格罗莉亚·司格特想要她妹妹的玩具时就抢。她父母不允许她拥有抢来的玩具,以免鼓励其抢夺行为。但格罗莉亚仍屡教不改。为了改变女儿的这种行为,司格特先生实施了一个两阶段的方案。第一阶段,当格罗莉亚抢玩具时就给予训斥或停止她的一切活动。第二阶段,司格特先生帮助女儿学习怎样交换玩具。如果想要妹妹的玩具卡车,她必须拿出另外一个玩具与妹妹交换。有时她得拿出四五个不同的玩具后,妹妹才同意交换。司格特先生教格罗莉亚学习交换玩具这一技能时,首先给她示范,之后让她去练习。当格罗莉亚能成功地交换玩具时,司格特先生就给予表扬。如果抢玩具,则给予训斥或进行暂时隔离,以停止她的一切活动。

格罗莉亚学会了与妹妹交换玩具,并能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司格特先生应用温和的惩罚的方法减少了女儿抢玩具的不良行为,他教会了格罗莉亚以玩具交换代替玩具抢夺。

●应用祖母原则

应用祖母原则帮助孩子去做他们不乐意做的事情。祖母原则认为:“在你做完家务之后,你才可以去玩。”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工作。

比如说让他先做作业,然后去看电视,而不能采用先看电视让小孩保证完成作业。答应孩子做某事和内疚并不能帮助孩子完成不喜欢做的事情。完成工作后的奖励才是一个有效的动力。

●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表现出的许多行为总是为孩子所目睹。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您和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如何做出自己的行为。不要无意中做出您不想让孩子学习的行为。

当您处于困境或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您的孩子会格外注意您。通过观察,他可能在学习着自己将来如何应对挫折及冲突。

如果您总是讥讽、批评其他人,那您实际上就是在教孩子以无礼的语言和抱怨来对您和他人。通过观察父母,孩子们学到了受到伤害时就咒骂。看到父母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孩子学会了发脾气。不管您愿意与否,您就是孩子的榜样。请做一个好榜样。

同样,孩子也会从电视、电影中的人物身上学会某些行为。许多节目内容是以攻击和暴力来解决问题、冲突的。一定要审慎选择孩子所看的电视、电影,减少不良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

●做个有条理的父母

事先的安排、计划会帮助您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在孩子以不良行为迫使您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之前就预知他的需要是什么。如果您认可了孩子的不良行为,那您无意中就奖励了这种行为。

有时全家会变得一团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显增多。您一定要尽快地把家整理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不仅需要爱和纪律约束,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需要规划。

如果您带着孩子一起购物,一定要在孩子精疲力尽之前赶回家。如果孩子们在电影院、教堂或其他公共场合中大吵大闹,不要训斥、威胁,而只需坐在他们中间,把他们分开。孩子肚子饿,等着吃饭时,您不应与人电话长聊。晚上带孩子拜访朋友时,逗留的时间不应错过孩子的睡觉时间。

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关心与监督。作为父母,只有孩子入睡后才能“下班”,即使这样,还要“随时待命”。对于忙碌的父母而言,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莫过于“孩子入睡之后”了。

□哈佛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力

●语言的魔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的确,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是从语言的发展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语言发展是鉴别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是聪明的第一表现。

教育专家分析指出,智力发展的第一个因子是语言能力,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幼儿通过语言了解周围世界。表达感知的结果通过语言使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认识他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并对事物进行概括、分类、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实际是在帮助他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培养人才,使之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智能之所在。德国心理学家威特出生时是“白痴”,他父亲着重对他进行语言教育。当他刚会辨认物体时,他父亲就教他说话;在他能听懂话时,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带他观察家乡的地形,画家乡地图,让他讲自己的见闻。六岁时教他学外语,结果他九岁时就能懂五国语言,最后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样一位被认为“白痴”的儿童在语言教育的开发下成材了。

语言是人的一种特殊的需要和特征。幼儿需要说话,他迫切要知道和告诉人们,那是什么,某人在干什么,怎么样……这既是自然性的生理需要,也是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进行语言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准备条件。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他的心理会发生变态,那作为“人”的一切特性都将难以展现。

●语言使孩子的思维开始有了概括性。

概括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正是由于它的概括作用,人才能用以对各种事物进行抽象概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根据抽象的词来进行思考,才能使人的认识范围扩大。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最初掌握的词是一个声音,只代表某个具体的事物,并不具有概括性,以后的同代表了同类的东西,才真正成为一个同,这就初步有了概括性,从而使得儿童有可能开始认识直接经验所不能得到的事物,认识范围大大扩大,智力的其他内容如想象、记忆、创造力开始发展起来。

●语言使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开始有了目的性。

语言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它的调节功能。正是由于词的调节作用,才使人的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行为,才使得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根据需要改造环境。语言的调节作用开始表现在幼儿能按照成人的言语指示行动,以后逐步过渡到用自己说出来的词来调节行为。如自己说“山姆不哭”,就可以在打针时忍住不哭;说“我要……”,“我不要……”,就可以支配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由于言语调节功能的逐步发展,儿童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就开始萌芽了。有了目的性,可大大加快智力发展的速度。

●语言使孩子有了自我意识。

人和动物的最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动物思维中没有自我意识,纯粹依靠其本能生活着,而人不同,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把自己与他人分开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使人成为人。要获得这种自我意识,语言是必要的工具。语言中的“我”、“你”“他”等指示代词把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凸现出来了。小孩掌握了”我“的概念,从”我要的思维角度出发处理遇到的事物,说明他已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和别人比较,就会有竞争的,不甘落后的意识,这正是促使小孩更快发展的动力。

总之,语言的发展对儿童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早期教育重点突破口应放在语言教育上,这已为科学研究所证实。

●使孩子成为说话高手的方法

培养孩子学说话,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做得好,孩子成龙;做不好,孩子成虫。我先前所说的家庭早期教育的四项原则在这份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违背了这些原则,你就不会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因此,请诸位父母在此打住,再读一次前面的四项基本原则,相信您能获益不少。下面我再具体向您推荐方法,因为语言教育工程是如此巨大宏伟,我再怎么认真也无法讲得清楚而全面,只能提纲挚领,肯定忽略了不少有趣且有意义的东西,这需要每一位在实践的父母去充实它。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口语能力,包括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在前面已经向父母讲了抓紧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发音训练,下一步则是进行语言表达力的训练。

教孩子练说话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略举几种,以启发大家,寻找更多。更符合儿童个性的方法。

①教孩子学儿歌。父母反复念一首儿歌给孩子听。儿歌具有简单、有趣的特点,很符合儿童的口味,孩子会喜欢听这样的歌,多次强化,让孩子逐渐理解儿歌的意思,学会重复其中的某些句子,再多次说给他听,让他模仿,这样两岁左右孩子就能说出简单的儿歌了。

②用语言指示孩子完成简单的任务。我经常对杰克作这样的指示,杰克做得非常乐意,我想每做完一件事,他或许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比如,“杰克,帮妈妈拿来那本书。”等他拿过来了,不忘说声“谢谢,杰克会做事了。”不但表扬了他,又培养他用礼貌用语,讲文明的习惯。孩子大一点,可以叫他传话,例如,“去告诉爸爸,饭做好了,请来吃饭。”看着孩子乐嗔嗔歪歪斜斜地蹦来蹦去,一种莫大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③让孩子复述卡通片中有趣的情节和场面。卡通片是小孩子最爱的,在一群小伙伴中,他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通过说出卡通片中的一些内容来表现自己。父母千万不要阻止孩子这种交流。这种交流可大大激发孩子语言表达力的提高。即使没有很多小伙伴,父母也可以激起孩子的这种表现欲望。例如:“杰克,昨天的卡通片,妈妈没看,你能告诉我里面有什么?”

□千万不可忽略外语的启蒙

大家之所以把外语的学习单独列为一节是因为外语的学习实在太重要了。在信息社会,不懂外语的人就是个半文盲。地球已成为一个村落,各地联系正日益紧密、广泛,语言是与他人交流的必备工具。掌握一两门外语已成为十分必要的事。

婴幼儿期,具体来说3-8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过了十一、二岁,学外语的难度就骤增了许多,因此在婴幼儿期重视外语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亲子教育沟通

怎样对孩子传达友善的讯息,以达到沟通的效果呢?不妨试试以下的建议:

●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也许父母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是关爱他的。有的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或“我也这样想!”都能使孩子觉得受到父母的认同;有时不说一句话,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点头等,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疼惜他,不只是当他表现良好时。

●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行为,当孩子渐长便改以冷淡的态度,甚至拒绝孩子的“痴缠”。然而温暖的身体接触可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此外,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表达的爱意。所以,请你多亲亲孩子、拥抱非常说“我爱你”。

●尖锐高昂的声音带有威吓的效果,父母应该避免,尽可能经常微笑,以欢愉、平和的声言,显示出友善、冷静的态度。

●不要说“放学后,你应该立即回家!”应该说“放学后你不立即回家,我会很担心”。

此外,在倾听孩子的说话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假使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也要认同孩子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权利;父母可以对应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以支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坦诚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子女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觉。自然赢得孩子的敬重。

●无论孩子是向你诉苦或报喜,最好能够暂停身边的工作,坐下来细听。否则的话,在边工作边聆听的,也应向他表示你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接收不到回应,日后也就懒于与你分享心事。

●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常来能以适当的语句表达心中之意。当他生病时对你说:“妈妈,我最憎恨医生!”乍听之下,是令人惊讶,但只要你试着了解:“哦,他做了什么事惹你憎恨啊?”孩子答道:“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那些很苦的药水。”“哦,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

●有的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倩感反应,倘若父母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当他对你说:“妈妈,爷爷买了一个史努比小狗给表妹,我也要买一个加菲猫。”妈妈可以将他的感受反馈给他听:“峨,你感到很不公平,但你可记得这是表妹的生日礼物附,上目你生日的,爷爷不是也送给你一个芭比娃娃吗?”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他也容易释然了。

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更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

□哈佛教你如何沟通才会获得支持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再神通大,也有他“玩不转”的地方;要想让事业发达,买卖兴隆,没有一些得力的人才相助相扶,注定是难以成功的。因此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但要有横刀跃马、驰骋沙场的将才,也要有知人善任、统率三军的帅才。集众人之所长,依靠所有人的智慧、力量,才能成就大业。

许多著名的领导者对于人才与事业的关系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也有精辟、一致的见解。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在她根据自己几十年管理经验写成的《经理成功之路》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你研究一下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会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发展、兴盛,完全靠的是公司里的人才。首屈一指的公司里有首屈一指的人才。”她的管理哲学就是:“人比资产更重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斯隆甚至夸出这样的海口:“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要把我公司的人才留下,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

从上面引述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著名的公司领导者对于人才的重视。的确,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只要有人才,有能人相助,我们便会学会原来不会的东西,做到原来做不到的事情。曼勒夫曾经是一位很专制的企业家。在他经营一家木材工厂时,他把自己与雇员的关系完全看成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在他看来,手下的员工们全都是自己用钱雇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重要,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时找到。所以,他总是独断专行,对员工动辄怒目以待,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没有任何人愿意跟他合作,更不用说支持他的事业了。那么,怎样说话才能赢得支持与合作呢?

●尊重每一个人

卡耐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人会喜欢被迫而做事情或者遵照严厉的命令工作。因此,如果想要赢得别人的合作,就必须征询他的愿望、需要以及想法,尊重别人的意见,并且尽量让对方清楚你是把他的意见放在首要的地位。这样能使他自愿做事,而由此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成功。罗斯福在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时,正值美国经济发生危机的时期,这场危机由美国开始,遍及整个欧洲,这场瘟疫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在这危难之际,罗斯福力挽狂澜,终于使美国经济产生了回升势头,生产恢复了,人们生活安定了,物价不上涨了。美国成功地躲避了这场瘟疫,这当然与罗斯福的作用分不开。

但是,今天我们不是要在这里探讨罗斯福在经济问题上采取了何种措施,我们看到的是其另一个侧面:当罗斯福还是纽约州州长的时候,他的处世关系说话形象时常受到别人的称赞。在他的领导班子中,一般是有资格的老政客在把政。但是,有一个问题在于,那些资格深厚的人一般年纪较大,时常有人因病辞职或逝世。为了照顾整体利益,必须尽快在一些年轻政客中挑选一名作为候补。在提议时,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第一次提议的时候,为了照顾一位有资格但是无能的人,他就告诉他们,推举这个人对整个领导班子的合作有百害而无一利。第二次提议是一个有靠山的人。但是这个人平时放荡不羁,在整个领导班子的合作中造成了十分坏的影响,那么他们会觉得十分丢脸。自己连一个像样的人都推荐不出来。这次他们一定会深思熟虑,多方考察,将他们认为最有才干的人,最有能力、最具领导实力的人挑选出来,而他自己从不亲自下令提拔某个人,这样给下边的人一些实实在在的推荐权力,他们会更好地合作。自然,这样一来,罗斯福再满意不过了。他就称赞自己政客的眼光,希望他们下次继续发扬。

●养成善于沟通的习惯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应该注意与身边人或合作伙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及生活情况,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增强他们与自己的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合作是一个工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正如俗话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好花还须绿叶衬”。一个企业家再有才能,若没有周围的人来帮助他,他的才干也只能是一种空摆设,不会带来任何的作用。

但是要想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就必须时时与他们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并经常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出调查,从而才能更好地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就像爱和友情一样,合作也是一种必须付出才能得到的东西,在通往快乐之门的路上有许多旅人,你需要他们的合作,而他们也需要你的合作。所以,你应该多说一些有利于彼此合作的话,或是鼓励,或是希望,而不应该是指责、挑剔、埋怨和怀疑。

在我们之后将会有好多代的生命延续下去,他们未来的幸福将视我们能留给他们什么而定,我们应扮演筑桥的角色,不仅为我们这一代努力,同时也要为下一代努力。

大公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但会为我们这一代带来好处,同时也会为下一代带来好处。

这种合作,曾经在美国发展成世界上最强大、而且在经济上最具优势地位的国家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我们负有一个为共同目标奋斗的义务,如果我们希望保持这种优势的话,则无论遭受到什么样的不幸,我们都应以大公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承担这项义务。

在我们产生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认同团结和伙伴意识之前,我们无法真正地从合作原理中获得利益。贪婪和自私在团队合作精神中,没有半点生存空间。所以,千万不要说一些表现自己贪婪和自私的话,那样做不会给合作带来任何助益。

由于团队中的成员,未必都具有相同的强烈欲望,所以你必须更努力于通过自己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使团队成员不断地为工作奉献,同时也应该要求自己,为成员做出奉献并发掘他们的欲望。

一位管理人员杜拉克说:所有的员工“都应把自己看成是管理人员”,以期能在整个经营环境中看到自己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学会说配合工作的话和有利于合作的话。

杜拉克举出麦克阿瑟将军的例子:他每次召开幕僚会议时,都会先介绍军衔最低的军官,他不许其他事情妨碍这道程序,因为他知道建立军官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他想要而且也需要这种信心。

你向前迈进一步的习惯,会影响你的合作者。即使你给他们的利益和薪水都很丰厚,他们还是把获得这些利益和薪水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的时候,人们会因为必须在一起工作,所以才产生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既不可靠而且不会长久。例如,美国和苏联曾一起抵抗过希特勒,但当希特勒被打败时,这种合作关系也随之消逝。

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应该通过一些言谈表现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但是维系合作关系却是你责无旁贷的工作。

●学会先扬后抑的说话方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赢得别人的合作或我们同人合作,在说话时,不要因对方一件事没做好,就说些不顺耳的话,小则造成不愉快,大则失去合作的机会。与人交往时,还须讲究先抑后扬的策略。先表扬和肯定对方的成绩,让人感到晕晕乎乎的时候,再挠对方的痒痒肉,对方就容易接受得多,彼此合作起来也较愉快。

善于说话的人,懂得运用先扬后抑的说话艺术。他们往往在批评或指出人的缺点之前,先说一些亲切、赞美的话语。因为这些领导者深知,如果一开始就摆出十分严厉的样子,那么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反射性的反应以保护自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即使你再怎么规劝也无济于事,他会把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抑或左耳进右耳出,全然不放在心上,你的规劝也就失败了。因此,掌握先扬后抑的说话艺术就相当重要了。

比如你是个领导者,你不妨采用下列用语来规劝对方:“✕✕,你进我们公司以来,你的表现一直都很优秀。你的努力,你的敬业精神,公司上下都交口称赞,只是有一点,希望你能改进……”“✕✕,你写的文章我看了,我对它的整体印象不错,你的文笔很优美,语言也很简练,所谈的问题也很深刻,只是有一点希望你回去能再作一下修改,我认为,这一点是……”

……

这种先扬后抑的说话方式对方更容易接受。

让我们看一看美国总统柯立芝先生巧用先扬后抑法的事例:美国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在任职期间(1921-1929年)曾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今天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位热力四射、很有魅力的女子。”何立芝总统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大概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誉了。这对那位女秘书来说,简直是太意外了,顿感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柯立芝总统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想让你高兴,我希望你以后在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多留神一点。”

我们都知道,苦味的药丸之所以外面要包一层糖衣,乃是着眼于使人容易吞下去。因为,苦口的良药不利于口。同样的道理,逆耳的忠言也不利于行。因此,要达到我们的说劝目的,我们可以从药丸上面裹糖衣的事例上得到某种启示。因此,我们不妨在劝说人抑或批评人之前先给人家一番誉美之词,使人先尝到一些甜头,然后再加上一些规劝的话,别人自然也就容易接受了。

我们要赢得别人支持和合作,必须要深知这个道理。

■哈佛交际能力实战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系列人际交往,如何为孩子将来的社会交际做些辅助性培养,让孩子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哈佛的培养方案和案例无疑是优秀的。

□交际第一步:找到一个好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择友之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思想尚未成熟,言行容易受周围的同伴影响,难怪不少家长对于子女结交的朋友非常紧张,非常关注。

因此,常听到孩子不满地诉说:“妈妈不给我一点自由,连交朋友的事也要管。”

一般家长认为是好孩子的,大多是温文有礼、成绩优异、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衣着整齐的,如果自己的子女能够交到这样的朋友,对孩子一定有好的影响。可是,小孩子们选择朋友,往往有他们的择友观,如果父母自作主张地为他们选择,只会令子女反感。

交朋结友是不能强迫的。一般来说,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知识和能力水平接近、经常见面的,往往可以非常容易结成朋友。而父母干涉子女交朋友,是害怕他们交错朋友,以致误入歧途。因此,帮助孩子认识益友,使他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是父母的责任。不过,对于子女选友的权利,也不能忽视。让孩子自由地选择朋友,以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当今社会,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使孩子只有纵向的亲属关系,而横向的亲戚关系却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子女不但没有兄弟姊妹,也欠缺父母以外的长辈照应。不像以前大家庭时代,祖父母、叔伯、婶姆、嫂嫂……亲戚一大堆。在没有机会适应与别人相处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个体学习必然强过其社会群体。因此,他们的社会适应期比一般小孩要长。这类孩子,通常不是太自我中心,而是太过依赖。

独生子女在与他人相处时,与其他小朋友最明显不同的表现,就是他们通常没有“轮流”的观念,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一直要到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多结识了朋友,才能逐渐学习和改善。

对于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独生子女来说,朋友是特别可贵的。朋友并不纯粹是孩子的玩伴,最重要的是孩子有机会学习如何快乐地与人相处,如何自由地与人合作游戏、唱歌……良好的伙伴,虽然无法取代家庭的地位,但多少能补其不足。

禁止孩子交友是错误的,勉强孩子按父母的愿望同样是不对的。采取正确的方式,鼓励孩子多交“良友”才是教育孩子认识他人和社会的最佳方法。

□交际方式:在相互合作中交际

协作式学习是目前教育界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已有相关的团体——协作式教育研究国际协会,及从事协作式学习的相关杂志——《协作式学习》,为其应用及其最新的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有关协作式学习的书籍和教学录像带也大量供应。成百上千项研究已证明协作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广泛适用性。

和以课程为基础的价值教育一样,协作式学习也以一种单一的方式教授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但以课程为基础的价值教育是通过科目内容来完成教学,协作式教学则是通过“教学的过程”来实现。正如一位老师所说:“在某半天或某一段时间,把正常应讲授的课程内容用协作式学习方法讲授,那么,在讲授了价值观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你也传授了价值观。”

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是有稗益的,心理学家玛瑞琳·沃特森在一本研究、评论文章中说:给一个公平的、仁慈的、地位平等的团体的每一位能起作用的成员供与别人一起学习的机会让其发挥作用,这是非常有益的,它会教孩子们去关注团体中其他的成员,发扬利他主义的精神,而其行为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发的亲社会性。

帮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不仅在小组中而且在整个团体里去感受团队精神,可以减少个人纠纷。

其他的一些研究发现,协作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残疾人或少数民族以及有种族背景的同学的更大的包容性。而研究发现多民族的背景、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及对种族关系的课堂讨论对学生的种族态度和行为几乎没有影响。有不同种族存在的团体成员的交流成功地改善了种族关系,而且会培育出跨种族之间的友谊,甚至到很深的程度。

通过协作式学习可以有助于培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些生活技能,比如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观点,有效地交流,解决争端,与别人一起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等。研究表明,那些进行协作式练习的学生在这些个人的道德准则及其生活技能方面做得的确要好很多。

不管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差的学生,都从协作式学习小组中受益,有几项研究表明,尤其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这在所有学科及年级都有很肯定的结果。

协作式学习使学生获取更大的自尊,也改善了他们对学校的态度。从15个试验班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班级表明这种方法对自尊心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85年,教育研究者珍妮·奥克她在出版的《学校分级制度的弊端》一书中,通过对25个初、高级中学的广泛调查,表明按照能力分班,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贫困学生和有少数民族背景但却有相同教育背景的学生。通过对这种分级制的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表明这样做会使学生分数降得更低,并不利于挖掘出他们的全部潜能。

另外,学校的这种分级制度对那些高分学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纽约中学的一位老师说:“今年秋天,我曾听见一个很聪明的新生(当时他被分到快班)对他的朋友说,现在我们再也不必和那些下三滥打交道了。”

奥克认为协作式学习是避免分级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实现了教育的平等。每个学生都从这个能力参差不齐的学习小组中受益,也包括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共同学习,而且还去关心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通过给其他人讲解知识,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美利坚民族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竞争,而不是相互合作。对那些无节制的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我们有目共睹:在经济舞台上,为谋取最大限度的利益,狗咬狗的战争屡见不鲜;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在商业竞争中可以不择手段;在个人领域,急功近利的思想可以让许多人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牺牲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幸福,以获得自身的成功。

在美国,竞争意识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但是,目前在小学教育的所有课程中普遍采用各种协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合作的方式所带来的相互影响或多或少对有负面影响的竞争文化注入了新的希望。

在日本,却呈现出另一番相反的但却有趣的景象。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日本的小学生必须通过考试的竞争,以进入最好的初中;接着又必须面对更大的竞争以进入重点高中;然后,又为进入屈指可数的几所著名学院和大学而奋斗。所有这些竞争压力使日本的年轻人自杀率极高(现在的自杀率有所降低,因为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商业学校而不上大学的行为也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但是,在日本,如此激烈的竞争绝不会导致损人利己的行为。因为相互合作的精神在日本是最重要的。回头再看看美国,则大相径庭,例如,医学院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会暗地里破坏同学的实验室作业。

独立式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成绩优秀与否对其他学生没有影响)而相互竞争式学习(学生为得到最高分而彼此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但是至少我们的孩子应该花同样的时间用于协作式学习。最重要的是,不管采取何种学习方式,都应该充满合作精神和团体精神。

提及协作式学习,许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呈现这样一幅画面:三四个子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学习功课,然后他们会得到一个小组总成绩。但事实上,许多老师都不采用给小组评分的方式,因为这样可能导致不公平:为什么一个学习努力的学生就应该被小组里其他一个或几个成绩差的学生拖后腿呢?因此,老师会让小组里的每个学生都受到来自老师、小组其他成员和班级里的其他学生的评估。

为使协作式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学业进步发挥最大的作用,老师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协作形式,下面列举8种形式以供参考。

协作式学习的初期,两人一组是最简单的,也是风险性最小的一种形式,它是其他的、更复杂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一个小学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安排一个学习伙伴(纽约斯潘塞的三年级老师凯茜·麦科维奇称他们为“交膝伙伴”)。两位伙伴按照传统习惯坐成一排,一天中,有一次或两次把课桌搬到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功课或任务。可能是一页数学题,先是每个人单独做,然后比对答案,讨论那些有分歧的地方。如果作业是记忆力练习比如背单词或者时间表什么的,他们就用教学卡片互相练习。每两到三个星期,老师会将学生的名字做成纸条,放进一个罐子里,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