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艺术模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1:11:37

点击下载

作者:华阅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办事艺术模板

办事艺术模板试读:

前言

办事艺术模板,是指人们在求人办事、帮人办事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思维方法、行为模式、程序规范、实战套路、技巧分寸,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模板”一词最早来源于机械制造行业,是指由新浇混凝土制作成型的模型。而随着人们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科学也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各个领域内不同用途的“模板”便应运而生了。如今我们打开计算机,接通网络,几乎可以找到任何自己需要的模板,比如针对各类文体写作有例文模板,制作幻灯片有PPT模板,建立网站也有网站模板,同样,在社会上办事也是有一定的模板可依。但所谓模板只是一种规范要求,一种原则框架,一种理性套路,年轻人在社会上如何学会说话办事,如何学会处世社交,先从模板起步,先从模仿中学起,这与具体实践中必须拥有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操作方法并不矛盾,因为任何灵活、变通或创造性方法都不能超越基本的原则框架和起码的规范要求。办事艺术模板就是为人们在社会上办事提供一种有资可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

一个人若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措置裕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做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成功之目的,这个人就是个会办事的人,是个善于把握办事分寸的人,是个灵活掌握办事规则与程序的人。

俗话说:“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路在人走,事在人为”,“明白人不办糊涂事”,“七分人办不了八分事”。之所以有如此诸多的说法,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办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办事原则和方法。

把握办事的艺术与分寸,在宏观上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恰到好处;二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是指办事要遵循规则、把握分寸、不偏不倚。譬如炒菜可以先从菜谱的“模板”开始学起,盐多了会咸,盐少了会淡,不多不少才会使人吃起来美味可口;裁衣要以人体的“模板”为依循,多一寸会显得肥,少一寸会显得瘦,因而古人说:“衣不差寸。”适可而止,是指办事要有个度,不可太过,过犹不及。譬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响鼓不用重槌敲”等便是如此。

曾国藩为官一生,之所以官越做越大,权越来越重,是因为他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感悟越来越多。他的为官智慧,使他很好地把握了为官的艺术与技巧,因而他的影响波及身后几十载,德行功名,可谓完满无缺。

把握好办事的艺术与分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书从求人办事、帮人办事、办事素质、办事原则等诸多方面,对办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悟,以大量的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双重推演与论证。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相信读者朋友定能通过本书更好地把握办事艺术,从办事艺术模板中感悟办事的技巧和策略,从而使你的人生之旅一帆风顺,使你的事业大厦流光溢彩。作者2011年1月于北京第一篇办事步骤与智略大全——求人办事有门道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元化时代,这个时代当然也是一个多“事”的时代,家事、国事、别人事、自己事,事事萦怀;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事事揪心。这些“事事非非”通常并不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又必须要积极面对,慎重选择,妥善解决。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办事必须讲究智谋、讲究步骤、讲究方法和策略。不论哪一类事情,都有一个善用智慧、善用人情、善用方法的问题。俗话说,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社会没有办不成的事,问题的关键就是办事者必须首先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深谙人情世故的人,通达办事步骤与智略的人。第一章办事之前先思量,谋事在人看智商

人生在世,难题多多,求人办事是在所难免的。既然有求于人,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情要想成功则一定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步,未雨绸缪才能遇事不乱。否则,事到临头现抱佛脚,是难以成功的。准备充分,办事成功率才高。事先准备,当然要考虑全面、周详,比如,是直接求人还是间接求人;怎样开口求人,有什么借口或由头;是事先送礼还是事后送礼;等等。既要考虑自己的求人效果,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其难处与不便,给人以回旋的余地。把握好求人的分寸和艺术,别人才愿意帮你办事,把你的事当回事。要尽量提升求人办事的把握性,没什么把握的最好不要随便开口,免得两头尴尬,或浪费了钱财精力,耽误了事情的进展。一 办事要有一张打通关系的“联络图”

无论办什么事,事前先有个筹划,做个计划,都是一种好习惯,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求人之前也应该先“画”一张求人的“联络图”,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按图索骥”,按照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去实施。这样就会增加成功的几率。当然,这张“联络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求人过程中“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办事前的心理准备

常言道:“小曲好唱口难开。”求人办事就难免在别人面前自觉低人一等,少不了看人脸色,遭人白眼。而更倒霉的可能是忍气吞声、吃了一肚子窝囊气还办不成事,碰个软钉子还算不错;如果碰个硬钉子,碰了一鼻子灰,甚至鼻青脸肿,那就更惨了。所以很多人就因为抹不开这张有尊严的老脸,而不愿意张“金口”吐“玉言”去求人。这种害怕、害羞、窘迫的心理是求人办事的拦路虎,事未办前就给你来了个“下马威”。这种消极心理万万要不得。你要明白,不求人,难生存。既然不能不求人,倒不如理直气壮地去求人。求人也得求得潇洒、舒坦,求人不必虚张声势、空话连篇,但是也不必灰溜溜、乞哀告怜、任人奚落。再说了,“张嘴三分利”,事情办不成你又能损失多少呢?※ 办事前的物质准备

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什么事都与金钱挂钩。办事都得托人情,跑腿也得有辛苦费,哪个关口你不都得打点打点,意思意思?所以,你必须要有物质储备。为了不碰钉子,有人总结出了“求人不难”的几条馊主意,这就是“关系开道、金钱铺路、权势撑腰、骗术获胜”。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形下,这些做法或许值得酌情一试,但若违反了这个大的前提,最好别这样求人,否则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选择最佳的办事路线和方法

现今社会专业分工明确,有时到处托人,却未必能办成事。因此,事先摸清情况,找准能帮你办成此事的关键人物,争取做到一步求到位,才可能事半功倍。若是人托人,绕的弯子大,牵涉的人多,所花费的精力、财力多不说,还浪费时间,耽误事情的进程,万一夜长梦多,人多嘴杂,事情就不好办了。所以,办事之前,应暗中多方打听,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细细策划,明确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确保成功率和效率高,要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 办事要有耐心

求助于别人,并不一定什么事都水到渠成,对方面露难色,态度冷淡甚至表示拒绝都是可能的。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由此就觉得自己失了面子,受了侮辱,从而失去了耐心。千万不要老去催、去盯,那样会惹人厌烦,反而不利于事情的发展。更不要认为,你收了我的钱和礼就该积极主动给我办,是欠了我的。要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事多磨”。二 求人之前先“求己”

求人之前先“求己”,就是说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所求的问题,把对方先看成自己,使自己“身临其境”,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就不会勉强别人,为难别人。这样以自尊尊人为前提的求人办事更能促进交际的和谐,有时甚至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理解别人的难处

有些求人办事的人,总认为被求者一定神通广大,办什么事金口一开、大笔一挥就成。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他也要等机会。你如果能做到理解、分担他人的这种难处,那么求人办事也会变得容易些。※ 对别人的要求不要过高

求人办事千万不可穷追猛打,要求别人一定要做到什么地步,否则就觉得不够意思。也就是说,求人办事要知足,别人能办多少就办多少,不要勉强别人做很难办到的事。例如,求人办事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你订的目标过高,使别人为难,最好求其次;其次不成,就求再次。别人即使是举手之劳,你也要十分珍惜。※ 托人办事巧用“说法”(1)不该这么说

交情浅,说得深,不分亲疏,这让人感觉你华而不实,喋喋不休。经常抢白,不给对方开口的机会;吹嘘学识,轻视他人,说话不得体;说话不着边际,用别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去诓人;在关键的时刻言语搪塞,打马虎眼,说不出重点,事情说不明白;模棱两可,提不起别人的兴趣,目标不明确,不能引起对方共鸣。面对你这些“说”法,别人会答应你的请求吗?还会痛痛快快地帮助你吗?(2)多听对方说

求人的时候,别说个没完没了,让人家插不上嘴,万一人家话里有话呢。要多琢磨人家心里头是否乐意帮助你。主人说的话,你一定要注意听,在适当的时候再插嘴,注意察言观色,注意人家的行为举止。你这样做是尊重主人,他会很高兴的,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因为他觉得自己说的话得到了你的重视,而且你也会适时地发现问题加以提问。不然的话,人家说完了,你接不了下句,会很尴尬。你的思路要和对方同步,让人家觉得你特别善解人意,承认了自己说话的价值。(3)别老让他说

有的时候,你去求人办事,对方却口若悬河说一些不相干的话,急得你直抓瞎。怎么办呢?你可以想方设法打断他。打岔,目的是打乱他的逻辑思维,让他说的话出现问题,从而获得插嘴的机会,让他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不管用,导致他说出心里话。对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用此方法尤有神效。(4)方便的时候再说

打算和对方交谈的时候,事先必须征询人家的意见:现在您有时间听我说话吗?让人家做好心理准备,也许他告诉你:只有五分钟。但是开始说话以后,即使你把时间再拖长一些,对方一般也不会不高兴的。假如他现在没有时间,你可以问他什么时间方便谈话,他也会回答你一个确定的时间。(5)丧气话少说

在与朋友谈话的时候,别无限贬低自己,虽然你的本意是谦虚,但是如果你不想让朋友误认为你是一个没用的人,最好不要用这种对自己不利的语气说话。例如:“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是可怜的小老百姓罢了”,“你也看到了,我就是这么没用”。偶尔说一两次没有关系,时间长了,朋友会觉得你这个人没意思,他会以为,你这不是谦虚,而是真的没用。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例如你说孩子:“你真没用”,“你真笨”。即使孩子很正常,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也会觉得自己真是一个没用的人。(6)拣好听的说

求人办事的时候,总要对人家说好听的,要实事求是地赞美,但是也不能漫无边际、肉麻地吹捧。说一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说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巧开口的办法。(7)混熟了再说

一般来说,向特别要好的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随便一点,可以直截了当,但是有的时候求助于关系一般的人、生人或者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则常常需要一个导入的过程。千万不可唐突冒昧打扰人家,以免误会尴尬。(8)探问口气说

说话的口气一定要温和,说话的语气从命令转为请求,从要求转为询问,语言的妙处真是无穷。(9)趁热打铁说

下列情形说明时机已到:对方的脸颊微微往上升,肩部保持平衡,嘴角向上扬,半闭半开,眨眼次数减少,睁大眼睛,随着说话人的指示移动目光,身体略向前倾,频繁同说话人配合。在对方这样的情形下,事情便大有可为,这是绝好的时机,应当加紧下功夫,趁热打铁,更加吸引对方的注意,此时,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托人办事应注意的问题

大多数人骨子里少不了古道热肠,朋友有难,必两肋插刀,或者人家实在求到自己头上,抹不开面子也就硬着头皮上了。只是有的人不知道缺根筋还是怎么的,求人的法子总让别人心里不爽,本来能帮的也懒得帮了。(1)先交后用型“忘了在什么场合认识的那家伙了,关系很一般。他倒是很有心‘经营友情’的样子,隔上两三个月就会打来个电话叙叙旧,或者约个时间吃顿饭什么的。慢慢地我摸出了一个规律,其实平常他也是想不起我的,但只要他给我打过电话联络感情,过不了两天,肯定会趁热打铁,要我帮忙做点什么事情。后来我实在忍不住跟他说,大家都是朋友,真有什么事情求我,开门见山就是了,用不着这样事先做满功课,好像我多难办事似的,况且越这样我越觉得你功利。”(2)现用现交型“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典型的现用现交的表现。大张就是个这样的人,十几年前的老同学了,初中毕业之后就没什么来往,可他倒是记着我电话,而且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一准是有事让我帮忙,还都特急,一看就是求了半天别人帮不上忙才想起我来了。真讨厌。”(3)理所当然型“说不清楚为什么,每次替他做了事心里都特别堵得慌,好像欠他什么没还似的。因为沾点亲带点故,所以他永远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的忙,你必须帮,因为你跟我是亲戚。因为这种‘应当应分’的心理作祟,无论他提出什么麻烦的要求我都必须在第一时间里应允,必须在规定时间里漂亮地完成,不然他就一下子拉长了脸,下巴掉到脚面上转身走人。”(4)好翻旧账型“几年前一桩生意闹得我自己周转不灵,情急之下向他借了一大笔钱,过后一年多才还清。谁知道这人情债却一辈子也还不清了。从那之后,我就成了他的贴身侍卫,有什么疑难问题都要我去解决,一旦我提出有什么困难,他就会翻出当年的旧账,说你看我在你危急的时候是怎么帮你的。真是……唉。”

一只老年青蛙和一只老年蜘蛛的区别是什么?回答:老年青蛙腿脚不灵便,无法再像青年时一样蹦着捉虫子,而老年蜘蛛却可以舒舒服服地在网上趴着,自有冤大头撞上来。

青蛙仅发挥了本身能量,所以生活艰辛,但蜘蛛除了本身的能量之外,更借助了外延能量,所以生活轻松。如果不能像蜘蛛一样有一张庞大结实的人脉关系网,一旦需要人帮忙,你很可能就变成了“突击型选手”或者“给枣型选手”。如果网大,即便朋友帮不上忙,朋友的朋友或许能帮上忙。下面是如何“张网”的几大秘诀。

①不要与人失去联络。“现用现交型”和“先交后用型”之所以惹人厌烦,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和朋友保持联络,或者有事情了才事先预热一把。当你半年都没有与一个朋友联络的时候,你很可能就快失去他了。试着隔几天打两个电话吧,不但可以维系旧情谊,还可以扩张自己的“情面”。

②选好时机。有的人是“大忙人”,白天打电话给他,他在开会,晚上他在应酬,夜里当然不妥,可能在鬼混。傍晚是比较合适的时机,刚好是这些工作狂下班后晚饭前的时间,见缝插针。

③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鸡鸣狗盗之徒尚能助人成就大事,不要因为某人看似实力淡薄就不予理睬,保安还知道去老板办公室的通道呢。

④情报无所不在。街头、饭店大厅、机场、出租车停泊站、酒吧、沙龙,处处都有最新情报,跟人谈上一两个小时,说不定就能交到有用的人员。

⑤记录“关系”进展。如果网足够大,那么就需要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一下——姓名、联系方式、你的看法以及日后的联络之道。这样便于以后找出“人尖儿”。

⑥不要急于求成。做推销的很讨厌,因为他希望你在很短的时间内买下他的全部货品。拓展关系也是如此,如果盲目地向前冲,别人一下子就会看出你的“不择手段”,只能离你越来越远。记住,织网,是个力气活,长线活。第二章社会办事有规则,进退取舍说道多

虽说“张嘴三分利”,但求人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毕竟“嘴好张不好闭”,求人不成也是两头都很尴尬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办事通则,在办事前既要掂量所求之人的身份、能力与关系,又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实力。俗话说,多大脸办多大事,求对人才能求对事。身份低微的人去高攀,可能没人搭理,没求到“正头厢主”可能事情就要费周折。有的人只顾自己着急,而不顾人家的不便,强人所难,导致怨声载道,这样做事情肯定办不地道。有的人求人前又是赞美又是许愿,可办成事后却不兑现,把人家晾在了一边,让办事的人心寒意冷。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求人一定要按照人性规律和社会规则去办,这样才会把事办得圆满成功。一 掂着对方身份办事

求人办事,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把握好对方的脾气爱好,揣其所思,投其所好。俗话说“得意哪口喂哪口”,因其性去沟通他,维护他,很多事情就好通融,很多问题就好理顺。很多时候,把一件事搞定并不难,把一个人搞定却不容易。因此,要想通融事,必先通融人。而搞通人的方法有很多,“投其所好”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不怕对方不上轿,就怕对方没爱好。”抓住了对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而采取适应之策,求人成功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琢磨事首先要琢磨人

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酌办的。所以,与其苦心孤诣地琢磨事,不如尽心竭虑地琢磨人。把人搞明白了,事情也就搞清楚了。把人拍定了,事情也就搞定了。

战国时的张仪,学了一套“纵横术”,带了几个乡人跑到楚国去求富贵。但事与愿违,在楚国却穷困得无以聊生,生活异常拮据,同去的人挨不下去了,便怨气冲天,都嚷着要回家去。张仪说:“你们是不是因为穷了,享受不到什么快乐就要回去呢?这样吧,再挨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见到楚王之后,我包管大家吃喝不愁,否则的话,你们可敲碎我张仪的门牙!”那时候,楚王正宠爱着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

张仪那天见到了楚王,楚王十分不高兴。张仪就说:“我到这里很久了,大王还不给我一点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到那边碰一碰运气!”“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赶快离开,便一口答应。“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吗?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顺便带一些回来。”

楚王冷冷地扫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这句话像电流一样击中了楚王,他眼睛一亮,连忙问:“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假装正经地说,还做起手势向楚王解释,“那真是妙呀!漂亮极了!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颊,雪白的肌肤,头发黑得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娇滴滴,简直比银铃还清脆。正所谓比花花枯谢,对月月无光,云鬓压衡岳,裙带系湘江……”

这席话引得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上:“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地区,我从未见过晋国的那些小娃儿,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名贵的土特产回来吧!”“不过,大王,没货款办事可就难了。”“那还用说,货款是少不了的。”楚王立即给了张仪很多银子,让他尽快去办。

张仪领到银子后,又故意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个人一听,大为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个路费!”因此,张仪又刮了一把。

张仪要去晋国了,他在向楚王辞行时,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我这一次到晋国去,路途远,交通不便,不知哪一天可以回来,请大王赐我几杯酒,给我壮壮胆吧。”“行,行!”楚王客气地叫人赐酒给张仪壮胆。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装模作样地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别的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信得过的人出来,亲手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可以,不成问题,只要你能早日完成你的使命!”

楚王看在“土特产”份上,特别把最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连酒都不敢饮了,“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为什么?”楚王惊讶不已。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见到有哪个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现在见了,觉得把大王给欺骗了,罪该万死!”

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我以为是什么呢?那你不必起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就根本没有谁会比得上我的爱妃,是不是?”又连忙向左右两个贵妃献殷勤,做了个怪样。南后和郑袖同时眨两下眼,嘴角一撇:“嗯!”

从此,楚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张仪也落得个岁岁平安。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楚王的弱点就是爱女色,而南后和郑袖的弱点则是害怕有人夺去她们的地位。张仪正是抓住这些人的弱点,从他们身上赚取了许多银两。※ 因人之性安排事体

人皆有善性,也有劣性。办事时要揣其性而授其法。有时可循其善性而为之,有时也可循其劣性而为之。

唐玄宗时,姚崇和张说同朝为相。张说素以“大手笔”闻名于朝野,故为姚崇所嫉妒,两人经常明争暗斗,有时连皇上也觉得难以调解。

这年,姚崇患了重病,日甚一日,他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便把儿子们召至床前,说:“爹爹就要撒手归天了,审视一生,也曾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事。只是有件事我甚不放心。张丞相与我同朝为官多年,言来语去,多有磨擦。我在世时,他不敢怎样,但我死后,他会罗列罪名,毁我名声。一死万事休,任他说什么,我倒没什么了,只是放心不下你们几个。若我一旦获罪,肯定会株连你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应付吗?”

儿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觉得没有什么良策对付。姚崇继续说:“制人,要因人之性,借人之手。若能让张丞相来为我盖棺论定,出于时风所碍,他不会不说好话的。这样吧,等我死后,张丞相依照惯例会来祭奠。他来之前,你们可把我平生搜集到的佩饰玉玩都摆在供案上,见机送给他。待他收下,就请他为我写碑文。一旦拿到碑文,就速禀报皇上批准。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姚崇死后发丧,张说果然来吊唁。刚进灵堂,他就盯上了在灵案上的诸多玉器宝玩,连行礼时也心不在焉。姚崇的儿子们心中暗喜,忙按爹的生前指教,将宝玩玉器尽数送与张说。张说假意推辞了几下,最后欢天喜地地收下了。

宝玩送到张说府上,张说还顾不上看个遍,姚崇长子便前来求见,一问,原来是请求为父撰写碑文的。拿了人家的东西,这点事情,当然应当效劳。张说没加考虑,就一口答应了。姚崇长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死人的碑文是等着用的,说写就得写。再说,张说也想赶紧应付了此事,好细细品玩那批稀世珍宝。于是叫下人磨墨,挥笔写下了不少赞誉的话。

碑文刚写完,就有姚府上的人等着取。姚崇儿子们见到碑文,忙按父亲吩咐,呈奏皇上。皇上御批“可”,便速请人刻在石碑上。

过了两天,张说从偶得宝玩的狂喜心境中平静下来,仔细品味,才觉得此事有点不对头,他姚崇家为何平白无故送这么珍贵的宝玩给自己呢?又一想所写的碑文,才大呼“上当”,忙派人去姚府,说前日所写碑文有点不妥之处,请求取回去修改。听家人回话说,那碑文已奏过皇上并已刻在碑上,张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声:“又让姚崇这匹夫算计了!”

姚崇深知张说贪图宝玩玉器之性,才因其性而巧施贿赂,让自己的政敌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说好话,避免政敌在自己死后对自己进行攻击,也为儿孙们免除了一场大劫难。

威廉·霍格思(1697-1764年)是英国著名的画家、雕塑家。

他喜欢写实,从不在画像上刻意去美化别人。

有一次,一个其貌不扬的贵族在请他画像后很不满意,她拒绝付钱给霍格思。

由于缺钱,霍格思几天后给那位贵族发去了一封信,信上说有一个专门展览畸形人、怪兽的人,对他的这张画很感兴趣,愿以高价钱收买。如果三天之内收不到钱,他打算把这幅画再润色一下,加上尾巴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器官卖给那人做展览用。

没过几天,那位贵族就乖乖地把画像买走了。

求人办事你会遇到善人,也会遇到恶人;遇到通情达理的人,也会遇到胡搅蛮缠的人。办事时要因人之性安排计划,对通情达理之善人,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其善性而为之;对胡搅蛮缠之恶人,可以毒攻毒,以邪压邪,循其劣性而为之。

跟秀才动武,别人会说你蛮不讲理!跟土匪讲理,那还不如跟牛说说话!

要办成事,就要根据对方善恶而制定计划。如果“一视同仁”,分不清好人歹人,那样就真叫“不识好歹”了。※ 因其身份采取对策

在办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方身份。跟不同身份的人办事,必须有不同的策略,这样针对性强,办事的成功率往往就很高。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用同一套方式,则可能会被对方认为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会给你办事增加阻力。

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途中,他的一匹马因为吃了农民的庄稼被扣留。

弟子中子贡能说会道,前去给农民讲了半天的道理,但农民就是不还马。子贡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马夫见状,笑嘻嘻地走到农民跟前闲聊了几句,农民竟然很爽快地把马还给了他。

孔子见状,笑着对子贡说:“拿人家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人家,就好比用高级祭品去供奉野兽,用美妙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怎么能行得通呢?”

子贡自以为能说会道,自告奋勇前去跟农夫交涉,讲了半天道理后还是灰溜溜地回来了。在舞锄弄犁的农民面前大讲诗、书、礼、乐的大道理,正是腐儒的表现之一。马夫平易近人,大道理不懂一个,但却顺利地要回了马。※ 揣其所思,投其所好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

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这个重大的任务后,便收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加以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好主意。偶然间,他发现女王有一条爱犬,于是灵感随之而来——

他跑到服装店特制了一条绣有女王爱犬图样的领带。

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这条领带。

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走过来和他握手。

为了引起女王的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野村的主意可谓非同寻常,也是非常艺术的。他如愿以偿地让女王体会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并欣然接受。

可以说,办事其实就是办人!只要先把人办妥了,再大的事也就不叫事了!

办妥人的方法很多很多,投其所好便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揣其所思,投其所好,“喜欢哪口就喂哪口”,这样有很多事情都能顺利解决。二 掂着自己的分量办事

俗话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又说,“人近有的,狗咬丑的。”身份地位卑微的人在社会上无人待见,身份地位高的人就有人捧场,往往一呼百应。所以,求人办事不仅要掂量着对方的身份,看他能否办得到,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分量求人,即,看看自己的地位、社会关系、财力、能力及发展前景等能否求得动人。

自己是人微言轻还是位高权重,依自己的这点分量,别人愿不愿意给办,是否尽心尽力去办。社会上很多人都是“势利眼”,谁人无利不起早,如果对方心甘情愿为你办事,也绝不会是无私奉献,他办完事后总有所图。所以,求人之前一定要做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办事时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不同,社会分工也不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教书,不同角色承载着不同的义务。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动荡的转型期,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对现代人的生存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角色,还应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份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对信息方面的知识欠缺,最好不要到高科技地区一试身手;如果你对股市缺乏足够的了解,你还是别因一时的冲动而摇身变为股民;如果你没有掌握一定的推销技能,最好不要去当什么推销员……

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的人格是不平等的,而是说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身份有所不同。而身份不同,其办事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现实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与亲戚办事,辈分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分低的容易一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位高权重”,就是这一道理。

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看凭自己的分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这个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就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

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应该具备很强的灵活性,依据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办事思路与方法,特别是在日常办事中以职位优势取胜的官场中人,更应注意到这点。

在官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当权者在位时,被其下属众星捧月,前呼后拥。而他一旦下了台,没有了权力,人生状况便一落千丈。所谓“人走茶凉”,便是地位跌落后,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原来在位时一句话就能够圆满办到的事情,现在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办周全了。这就是地位变化给办事能力所带来的变化。这时你才会明白,原来能办成事的并不仅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权力。

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你的办事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清楚了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该办,什么时候该采取什么方式,应办到什么程度。如此一来,你的办事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办事时要拿捏一下自己的社会关系

办事靠关系,这在眼下的社会中几乎成为一个真理。如亲戚关系、裙带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乡邻关系等等。

可以说,我们都是置身在关系网中办事的。上文中我们已经针对利用各种关系求人办事的艺术与分寸做了剖析。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宰相府的丫鬟三品官”、“狗仗人势”、“朝中有人好办事”等,说的都是关系问题。所以说,关系就是路子,关系就是桥梁,关系网就是人脉网,有关系就是好办事。所以,求人之前,应首先排查一下自己的关系网,看哪个能帮得上自己,自己的关系网中还有哪些间接的关系可以人托人。有关系的能寻则寻,“张嘴三分利”,不成又能怎地?※ 办事时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办事情要讲技巧,讲谋略,讲人情,但主要的还是要靠实力。常言说:“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没有足够的实力,想办成大事,那是很困难的。

从通常意义上讲,实力即是财力、人力、智力等因素的综合体。

财力即金钱物质;人力即权力、靠山、人脉等组成的人际关系网;智力乃知识、见识、智慧、计谋等。任何人想办成大事,都离不开这些条件。

所谓摸着兜兜办事,就是要把握好实力的分寸,根据实力强弱来决定办事的规模与方式。(1)清楚自己的财力后去办

有人说,钱是万恶之源,钱也是办事之本。不可否认,大到国防建设,小到柴米油盐,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成,正因如此,政治经济学里才说: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托人办事,要办成事,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人们走门路,找关系,托人办事,大多也都是为了钱。可以说,人们身体力行地做事是以力赚钱,人们托人办事则是以利赚钱。所谓“摸着兜兜办事”,就是说咱们在托人之前得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钱,有多少钱,能办多大事。在很多人看来,当今时代是个金钱时代,“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论想办什么事,不论想托什么人办事,哪怕是自己的至亲好友,也应该想到钱财二字。否则,不是办不成事,就是欠下人情债。要知道“人情大如天”,尤其不要欠下小人的人情债,那是还不完的。(2)清楚自己的身体实力后去办

办事总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花钱办的事应该对自己有用,这才值得,若没有用,则枉费精力和财力。比如,你年过花甲了还想着求人办事去创业,这就有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臆想了;你都80岁了,还想着娶“花姑娘”,这也有点“花哨”得不贴谱。不过,你还别说,美国大资本家老范德比就“老树开新花”,但他对自己这事的分寸拿捏得特别好。

范德比79岁上死了夫人。80岁时又续弦,新人是一位芳龄18岁的美貌姑娘。

这位姑娘早有未婚夫,只是手头吃紧,因此决定先把自己典出去,待范德比一死,再捞上一笔遗产。这些,她自然不会让老范德比知道。为了防止老范德比的子女赖账,特意对老范德比讲了一个条件:“要娶我可以,但必须使整个纽约人都知道我是你的合法妻子。”老范德比答应了。

结婚那天,范德比雇佣了纽约市的两个乐队,一队在前,一队在后。新郎新娘则坐在一辆六驾马车上,招摇过市。从年龄上看,两人似爷爷和孙女。所到之处,人们空巷而出。

在入洞房时,老范德比一本正经地对新娘说:“夫人,我们现在是亲密的夫妻了,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也为了你日后的幸福,我已立好了遗嘱,你看。”

新人拿起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如果我婚后一年内死,夫人可获遗产10万元,如果两年内死,可获20万元;如果三年内死,可获30万元;并以此类推。”

新娘看完后,心中顿时凉了半截。她本来想与老范德比同居一星期就把老家伙搞死,如今死期与遗产成正比。美人计行不通了,看起来老范德比并不糊涂。

老范德比毕竟年龄已大,过了半年就死了。在老范德比死后的第三天,新娘又结婚了,但她只得到了10万元。

在这个故事中,芳龄18岁的姑娘之所以能与80岁的老范德比结婚,原因就是看中了钱。少妇的阴谋之所以没能得逞,也是由于老范德比很好地把握了自己身体实力的分寸和恰当地运用金钱分寸的缘故。(3)觉得自己有能力时去办

巴黎广告公司招聘美术设计师。他们要求,应聘者必须寄上三件最得意的作品:一幅写生,一幅素描,一幅图案设计。

几天后,这家公司收到了罗丹的应聘书。

他们翻来找去,在信封里只找到一幅素描和一幅写生。

图案设计呢?大家都纳闷起来。

忽然,一位细心的职员在素描的背后看到一行小字:“别找了,我的图案设计是信封上的那张邮票,看看如何?”

虽然办事要讲人情和策略,但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实力。

不管什么社会,什么时代,也不管什么人,办什么事,都得要有实力。财力、人力、智力,任何人想办成事,都离不开这些条件。三 掂着对方的意愿办事

据说尼禄当上罗马皇帝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当众演唱。在一次演出中,尼禄让人把剧院的门锁上,不许听众离场。结果——有位妇女在听众席上生下了小孩子;有个男听众听也听烦了,手也拍痛了,便越墙而逃;有三个人想了一个绝妙办法,他们一人装死,另两个人抬着“尸体”,大摇大摆地从大门离去。尼禄皇帝事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在乎别人有何感想。试想,如此一来,别说他歌唱得不好,就是唱得再好,也会惹人讨厌和失去人心的。同样,强人所难,也是求人办事的一大禁忌。托人办事,一定要考虑到人家是否具有办事的能力或便利条件。只替自己着想,而毫不顾及别人的难处,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办事不要总以自己为中心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求人时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在中国讲关系讲人情世故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很多人习惯于有事情就求别人,求到别人还要求别人必须给办,不办就是不够意思,就是没有人情味,甚至骂人家不是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和难处,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帮你办是情意,不帮你办是人家的本分。人家又没有欠你的,你凭什么强迫人家?我们在被别人拒绝帮忙时,也要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换了是你会如何?有的人会说,我没有他那样的权力,那样的条件,换了是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别人的。其实这往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自己真到了那个时候,还不如别人呢。

要知道别人帮你,有时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面子,也需要动用自己多年维系的关系。这时候就需要问你了:你过去为对方做了什么。有人认为,我这样说,很市侩。而我以为,这恰恰是一个很道德的公平原则。你没有为对方做过什么,你没有获得对方的高度认可,就凭很普通的关系,甚至是拐弯抹角的关系,就想让别人帮你的忙,是不是有点一厢情愿,痴心妄想?别人不帮忙就甩脸子,甚至诽谤诋毁,是对方无义?还是你无理?

有人针对这个问题谈过自己的看法和经历,他说:

多年前,弟弟的同学找到我,让我给找一个大专文凭,还要一套完整的档案,修改了用了就还给人家。我说我做不到。还有一个过去的学生,她的一个朋友在我们学校考外语,她让我疏通两个考场监考老师的关系,开始考试时和快结束时做两次换卷,把另一个人答好的卷子换回给主要的参考者。我拒绝了,说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和关系。经常有人托关系,给子女或亲友找工作。其实这个忙,我帮着做了无数,上周给我一个得意门生调整了工作,到一个大公司做董事长助理,年薪10万元。但我也拒绝了许多,因为我无论是介绍工作还是推荐人才,都是两头负责,一方条件不合适,我也不会做的。这是我的原则,至于你能不能理解,接不接受,我不管。我不喜欢类似的事或这样的话:“我儿子毕业一年多了,一直找不到工作,你给安排一个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你儿子找不到工作,是他无能无用,都二十多岁了,上了十几年学,花了十几万,找不到工作,就说明他自己有问题。如果单位需要,他又有一定的专长,我可以考虑好想办法。如果什么专长都没有,我不会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我努力做到公私分明,我有地位关系有权力,但不会乱用,也会尽量不给下级企业或是朋友和关系户添麻烦。

我帮忙的条件与标准是:不违背我做人的原则和管理的原则;我尊敬、认可或喜欢的人;我看好其未来发展的人;我有把握能够做到的事情;不会给自己惹麻烦的事情;属于我工作范围的员工、合作伙伴和经营户等;我觉得应该帮助的人;至于送礼或是吃饭等,我不会考虑的。最近我帮着别人借了200多万,也只是觉得值得帮忙或是应该做的,也没有收过一分的礼。

读过上面这位帮人者的心里话,我们这些求人者,应该有所感悟。所以,希望所有的人既要努力做到助人为乐,也要理解别人,求人帮忙时不要强人所难。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因为,别人帮不帮你忙,其实是你的过去修来的。※ 办事时学会察颜观色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别傻拉吧唧地在人家心情不好的时候麻烦人家帮你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对方所处状态,也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和心理需要。

比如,如果他一边跟你说话一边接电话、看手表,那一定是有很急的事情,此时不要再不解人意地纠缠对方。当对方情绪低落,但依旧很热情地跟你说“对不起,今天我心情不好,不过,你说吧……”那么此时无论他多热情,你也最好换个时机说事。

再比如,如果你求他的事情过了些时日仍没有答复,那就表明事情进展不甚顺利或是对方有什么难处,此时就不要再一味地催促请求了,等过两天时机好一些再点一点,这样多重复几次之后,对方也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了。

察颜观色除了揣摩对方的情绪心态以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触犯对方忌讳。如果犯了对方的忌讳,恐怕本该办成的事情也难办了。

性格外向喜欢交际的人,在办公室里跟他们谈事情,一般没什么问题。而那些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疑的人就很难说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了。所以对于这些人,换个没人的地方“私下解决”,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还有,千万别一根筋似的闷头谈自己的事情,并且不停地说“麻烦您、拜托、求您帮忙”,这样会让人有种强烈的厌恶感。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让人看到你有倾听别人言谈和建议的诚意,他才更愿意听你说话。四 帮忙办事莫许愿,拿捏闪避巧回旋

帮人办事,是属于人人称赞的助人为乐行为。“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帮人办事总是好的。可这帮人其实也是有很多学问的,君不见,有人出了钱也出了力,忙乎了半天,可人家情不答意不谢,受了累反而没讨得好。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时候就应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违反了帮人办事的通则,不该帮的事情却帮了,没显出帮忙的重要性来,再不就是帮忙的方式不对,弄得越帮越忙。帮忙受累不讨香是最恼人的,是赔本又上火的事情。所以,帮忙也一定要研究好办事通则,不要再做得不偿失的傻事。当然,助人办事通则也不是教条,不可拘泥,当领会其精髓,悟会其妙用,定会履试不爽,受用无穷。※ 帮人办事应把握的三个分寸

帮人办事有很多说道,什么人该帮,什么情况该帮,怎样帮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掌握了下面三个分寸,你的帮忙才有价值,才能得到别人的感激。(1)救急不救穷

为什么应该救急呢?往大了说这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人类之所以要以社会的形式来生存,那是因为生存本能的需要,个体需要社会的形式,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存状态,因此社会本身的互助,也就构成了生存本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社会的互助,那么环境反照自身的时候,也就起不到保证自身生存的效果,所以人们的互助行为是应该肯定的,我们倡导和谐社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性质根本。

个体的生命过程中,谁都难免有个急难,如果这时没有人伸手拉一把,那就可能过不去这道坎。在人急难之时伸个援手,人家自然会感激,等到自己也遇到急难,人家也一样会为你提供帮助,这就是所谓的“镜面效应”。救急看似救别人,其实根本也是在救自己。

遇到人有急难,在自身有能力的情况下施以援手,这不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理性应该肯定的状态,否则,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可能面临绝境无人施救。只是凡事不可太过,还须量力而行,一旦失去了理性的标识,它就可能转到自身的反面,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比如不会游泳却要下水救人,那就是不自量力了,那还不如想别的办法,比如去喊人,或者找点什么物件扔过去拉人上来。所以说救急也要讲究理性,超越了自身能力还要意气用事,一样无法实现自己希望的结局,弄不好不仅帮不了别人,还把自己搭进去。

救急是人类生存本能的一部分,基于理性的基础必须去救,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说“救急不救穷”呢?人类的同情心,来源于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本来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是如果用得过分了却可能产生反面的效果,甚至可能因此被人利用。对于别人遇到的急难和突发事件,伸手救助是应该的。但对于穷人,除非那些老弱病残,而其他的不是应该用金钱财物去施救的,他们的穷也不是这样就能够救助得了的。若要救,应以精神、观念去救,可以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而不应简单地予以施舍,那样可能连“穷则思变”的奇迹,都让你救助没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别人应该给他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起来,而不是一直扶着他。小时候我们学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牵着我们,只是在我们要摔倒的时候,才赶紧上来拉一把,扶一把。帮助他人也应这样。如果一个朋友是“穷”而不是“急”,那么你对其在财物上的帮助可能不会得到他的珍惜,只是更加助长了他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作为朋友,要像消防队员一样,救急不救穷,而要求朋友救“穷”,是在浪费朋友的资源。有一种说法是:没有人施舍就没有乞丐,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2)要雪中送炭,不必锦上添花

北宋名臣司马光在出任宰相时,推荐刘器之到史国馆任职。有一天刘器之来访,司马光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刘器之回答:“因为我们是旧交。”司马光说:“不是,其实是我闲居在家时,你经常来问候;而我任宰相后,只有你没有来过信,这才是真正原因。”

司马光的意思是当他失势落难时,刘器之仍然雪中送炭,和他维持很好的友谊;而不像其他人只有在他当了宰相后才来趋炎附势,锦上添花。

刘器之得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让司马光很欣赏,所以他特别推荐刘器之出任要职。但司马光的这种喜欢和欣赏,除了对方的“人品高低”之外,还涉及人性中的“边际效益”问题。“边际效益”原是个经济学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肚子饿时,给你一个包子,你吃得津津有味,你的潜意识会赋予这个包子很大的价值。再给你吃第二个,你继续吃,还会觉得它有很高的价值,但已比第一个包子要低一些,等你吃了五个包子,肚子饱胀后,再给你第六个包子,那你不仅会觉得它已经没有什么价值,甚至还会感到厌恶。这就叫做“边际效益递减”,意指每一新增物品的边际效益要低于前一个。

当你得势时,很多人都争先恐后来锦上添花,但他们的“边际效益”却会逐次“递减”。到后来,甚至会对有人上门来添花感到厌烦。反之,当你失势时,因为门庭冷落,内心郁闷,此时如果有人雪中送炭,专程来问候你,你就会感到特别温暖,特别高兴,也因而特别喜欢和看重对方。

所以,“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不只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洞悉人性的做法。中国人常讲,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要只想着“锦上添花”。这也非常符合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来说,他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其“效用”也许足以改变他一生;而对于一个正青云直上、风头正劲的人来说,别人同样程度的“支持”或者就不值一提。极端的例子是,假设你有一百元钱,给一个街头饥肠挂肚的流浪者,也许就救活了一条生命;而这一百元,如果你给了一个亿万富翁,他眼皮也不会抬一下。如果从社会总效用来看,将这一百元钱给了前者,社会总效用(即社会整体满足度)就会增加10000个单位,而给了后者,社会总效用仅增加了1个单位。显然,为求得社会福利最大程度的改进,这一百元钱自然应该给前者。也因此,“雪中送炭”的价值远超过“锦上添花”。

既然“雪中送炭”的价值远超过“锦上添花”,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却热衷于“锦上添花”的功夫而不去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呢?这里涉及到的是另外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即成本与收益分析法。还是假设你有一百元钱,如果你送给了一个贫穷的流浪者,尽管对于流浪者来说意义重大,但作为出资者,你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收益”;而如果这一百元钱给了一个亿万富翁,尽管他眼皮也未必抬一下,但一高兴,不定回报你更多。也正因如此,就不难理解这句古训“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了。(3)举手之劳勿做作

他人请你办事,若事情仅举手之劳,且在你愿办之列,那就爽快地允诺人家吧,别人会赞美你古道热肠,为人豪爽。但切莫过分做作,似有卖人情之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创举,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譬如说,尽可以举手帮他人提提行李,也可以为他人指指路,再不济总是可以为他人让让路的吧。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有许多虽然是工作之外却是顺手就可为之的事情。这一顺手,不仅减轻了同事的负担或者方便了他人,而且能够加深彼此间的友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何乐而不为呢?面对别人的感谢,纯洁自然,不傲慢,不矫情,淡淡地回他一句:“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帮人办事也要考虑自己

帮人办事是好事,但若全心全意地为他人服务,把自己也搭进去,使自己有所损失,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帮人办事时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也要考虑自己的功利得失。这样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1)建立弹性隔离带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往往与他交际方式太死板、不留余地不无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在交际中建立一个“弹性隔离带”,使自己、对方,乃至双方都能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以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或伤害。

比如,在批评别人时,不要一味地高声大嗓,如果是在公众场合,最好点到为止,照顾一下对方的自尊;与人争论或争吵时,不要口不择言地说些“过头话”、“绝情语”,这不仅会严重伤害对方的自尊,也往往会使双方难以“下台”;在请人帮忙时,不要直接让对方按你的要求去做,一旦事情不该办或对方无能为力,难免会造成尴尬的僵局等等。

因此,别人求你帮忙时,对于那些难办之事,你千万莫要硬性回绝,也不要那么言之凿凿,一旦自己因客观原因无法兑现,岂不给对方以“言而无信”的印象;再说,他人也不会愚蠢到把笃定你办不了的事托付于你,若真是如此,至多也只是病急乱投医,撞撞运气而已。此时,你应积极热情,作出一副乐意效劳的模样,只说事情有点儿棘手,不过你会尽最大努力。为其做事期间,你主动通报为他办事过程中的利好之处,至于事情终究未成,你可尽管推诿,说是事情差点成了,只因他哪点出了问题……

在拒绝别人时,不要总是那么生硬地一口回绝,不妨先答应考虑一下,给自己留点回旋的空间,以便到时候“进退有据”。大量实践表明,为自己的交往增加些弹性,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些余地,会使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2)帮人办事要掂量自己的身份

帮人办事也不可大包大揽,不是说别人有求于你,你就不好意思,就得去给办。

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实力,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办,没有能力就不要勉强答应,若要当真抹不开面子,也要把话说得活络一点,表示自己尽力而为,若办不成也不要责怪,同时请他也再托一下别的门路,免得一条路走到黑,耽误了事情。

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身份,不能帮的即使是总统相求也不帮。

下面这个小故事是很有意思的。

艾梅莉是美国经济学家葛尔布莱雇佣的女管家。

一天,葛尔布莱感到特别劳累,就在临睡前吩咐艾梅莉,在他睡着时不要叫他接任何电话。

一会儿,电话铃响了。“请找葛尔布莱,我是约翰逊。”总统在电话里说道。“他在午睡,吩咐过我不要叫他接任何电话。”“把他叫醒,我有急事!”“不!总统先生,我是替他工作,不是替你工作。”

事后,葛尔布莱向总统表示歉意。“告诉你的管家,我希望她能到白宫来工作。”总统对葛尔布莱说道。

是农民就要种好地,是教师就要教好书,是管家就得料理好主人吩咐的事。社会上不同的角色的分工是不同的,不同的分工就承载着不同的义务。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份清醒的认识,看凭自己这一身份、地位能办多大的事,该给谁办事,能跟什么人办事,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明白了这些,办事才会有针对性,才会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也就容易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无论何时,办事一定要掂量着自己的身份去办!否则,费力办不成事。(3)既要感情,也要功利

帮人办事成功了,人家肯定要感谢我们,但大多时候,出于情面,我们不好意思接受人家的谢礼。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不好意思,接受了人家的谢礼也是应该的,毕竟我们在为他办事的过程中,付出了辛苦、精力,甚至于财物,最后得到好处的是人家。人家感谢我们也是出于真心实意。我们不接受人家的礼物,人家反而不好意思,觉得以后也没法求你了。

罗伯特·康西本和“西西”是要好的朋友。

有一次,西西请求罗伯特帮忙写一篇文章,然后她以自己的名义把稿子登在了《大都会》的头版上。

第二天,西西打电话给罗伯特:“稿子太好啦!写出了我想写而写不出来的内容,我欠你多少钱?”“西西,我这是为了友情,不是为了钱。”罗伯特回答道。“你是个记者,而且我不要免费的东西。”西西劝罗伯特。

然而,罗伯特一直拒绝西西给他稿费。

几天后,罗伯特收到西西给他的一张750美元的支票,支票上还别着一张纸条——

亲爱的罗伯特,我打电话询问过《大都会》,知道该给你多少钱啦!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事实上,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尽管每个人具体的交往动机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为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实际上,互利互惠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

生活中,之所以有人抱怨朋友缺乏友情,甚至不讲交情,其实说穿了,抱怨的一方往往是由于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