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温庭筠词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14:24:40

点击下载

作者:邱美琼

出版社:崇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温庭筠词全集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温庭筠词全集试读:

序言

温庭筠(生卒年不详),亦作廷筠、庭云,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初唐时宰相温彦博的裔孙。幼时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因为相貌奇丑,又被称作“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为一篇。据传,温庭筠每次考试,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人称“温八叉”“温八吟”。温庭筠的诗、词、骈文,驰名晚唐文坛: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先后光耀词坛,合称“温韦”;他的骈文,和李商隐、段成式均以绮丽著称,三人都排行十六,号为“三十六体”。温庭筠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终仕国子助教。其生平事迹可见《旧唐书》卷一九〇下、《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唐诗纪事》卷五四、《唐才子传》卷八、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等。

关于温庭筠的籍贯,大多数的资料都有详细的记载,对此存在异议较少,但也有一些争议。《全唐文》记载:“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者,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元代辛文房所撰的《唐才子传》也沿袭前人说法称:“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当今大部分学者仍认定其为并州人,也即今山西太原。顾学颉在《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盖太原、并州系一地也。唐属河东道,唐初为并州,后改称太原,祁其属县也。”夏承焘也认同顾学颉的说法,他的著作《温飞卿系年》即采纳此说。黄震云《晚唐诗人温庭筠是温彦博的七世孙》、《温庭筠籍贯及生卒年》两文也对夏承焘引顾学颉说“太原并州系一地”说作了补订,他认为“并州是太原,这是温庭筠的籍贯”,而且现在学界也都承认并州和太原是一地之说。陈尚君和王达津则对温庭筠的籍贯问题持有不同意见。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一文指出:“史称庭筠为太原祁人,系指郡望并非家居所在。”“庭筠一生从未涉足太原一带,所作诗文也不以太原为乡土。他常提到的故乡均在江南。”“庭筠故籍应即在无锡附近。”王达津《温庭筠生平的若干问题》一文则对陈尚君这一新说提出商榷,他认为“温籍贯太原,但寄籍却不在江南。陈尚君说未确。温庭筠应家鄠县。”上面陈先生所提及的“籍贯”应定义为“寄籍”或是“占籍”,而非温庭筠的“原籍”。

关于温庭筠的家世,史传称温庭筠系温彦博之裔孙。资料对此记载也较明确,如《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郡斋读书志》:“云唐温庭筠,宰相彦博之裔。”《唐诗纪事》云:“彦博裔孙与李商隐俱有名,号温李。”清代学者赵绍祖对此提出了疑议,在《新旧唐书互证》一书中,他指出世系表不载温庭筠,而且《旧唐书》也没有直言温庭筠为彦博之裔孙。对此顾学颉和黄震云分别在《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和《晚唐诗人温庭筠是温彦博的七世孙》中对资料进行了佐证,另外黄震云还在《温庭筠杂考三题》中对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并重新列了一表,再一次补正了不足之处。

温庭筠的生卒年,史籍无确切记载,一些相关资料对此很少提及,一般是简单带过,如《唐诗纪事》言“困于场屋卒无成而终《旧唐书》称“再迁隋县尉卒”,《新唐书》言“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这些资料中只简单地记载了其卒年,对生年没有提及。学者们主要根据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和《赠蜀将》等文进行推算,但是争议颇多。关于其生年的说法主要有:(一)812年,(二)824年,(三)801年,(四)817年,(五)798年,(六)816年;关于其卒年的说法主要有:(一)866年,(二)870年,(三)882年。比较重要的如: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提出温庭筠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如果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801年),卒于咸通七年(866年)算,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才华出众,性格狂放独直,做人不怎么低调,甚至放诞不羁。对于此,文史资料中有所记载,历代著述也比较认同。《旧唐书》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新唐书》称其“薄于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蒲饮呷昵”,宋代的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也说他“为行尘杂”。元代辛文房也持此说。但温庭筠为人也有正直不阿的一面,《新唐书》说他“试有司,廉视尤谨”。对如此这般风流才俊,世人也是赞叹不已,《旧唐书》说他“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但是也正是这种才华和性格,使得他多次举进士不第,在官场上久经波折,沉沦潦倒。今可考的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年届40的温庭筠开始应举,未中,仅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影响。当时由于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因与庄恪太子有交往,也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幸无性命灾祸,及第之事也就无从谈起了。此次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县郊区住了两年,他自己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不知是真病,还是畏祸。直到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才走出住地,到淮南与李绅相见。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考试是沈询主试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曾有“救数人”的名号(即在考场做枪手,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召温庭筠于帘前考试,温庭筠不满沈询的“刁难”,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沈询虽然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很显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科举考试。

考场救人,属于协同作弊,很是不该,但也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

菩萨蛮

》,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自己填《

菩萨蛮

》词献上,并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据传,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便问温庭筠。温庭筠告诉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偏僻之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这话显然在说令狐绹不读书。温庭筠又曾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没文化。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上奏说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温庭筠自己也意识到自己一直未中第,并非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曾作诗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此后,“悔读《南华》”也成为指代学问高深、直言忤人而遭人嫉忌的典故。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为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很小的芝麻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守襄阳,辟引温庭筠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至知天命之年。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这个时候的温庭筠,虽然诗名显著,但已经落魄潦倒,不检行迹,常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他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熟人,也不去拜见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困被迫乞于扬子院,酒醉而犯了夜禁,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还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使得温庭筠品行不端的说法传到了京师。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辩诉说原委,为自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监助教,第二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经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极显公平公正,严格以文判等,并且“榜三十篇以振公道”,榜文云:“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请大众监督,也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温庭筠此举一时传为美谈,但也给他带来了灾难。一些权贵对他严格以文判等并榜之于众,非常不满,而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的内容,温庭筠竟然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权贵们更加忌恨。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为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不少好友为他抱不平,纪唐夫送他赴方城时,作诗送别,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年事已高的温庭筠遭此打击,再次被贬,而后抑郁而死。《唐才子传》说他“竟流落而死”,不知是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无数才士为之扼腕叹息。

温庭筠的一生,和广大士大夫文人一样,有着传统的仕与隐的抉择与困境,也有对生命的感悟与超越。

温庭筠素有政治抱负,渴望一展才华,却因为应试、仕途上不顺利,只好常常奔走权贵之门求助。他为此写过多篇启文,如:《谢襄州李尚书启》《谢纥干相公启》《上蒋侍郎启二首》《上裴相公启》《上令狐相公启》《投宪丞启》《上萧舍人启》等,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为了干谒,奔波高官显宦、请求汲引的急切,及其孤立无援、受人毁谤的辛酸。尽管温庭筠四处求告于达官贵人,偶尔也有一些人赏识他的才华,但始终没有强有力的援引,以致终生未第,抱憾离世。

温庭筠曾作诗表达自己这种对仕途功名的执着,及现实社会的诸多磨难,如《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前有序,云:“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陈李二侍御,回中苏端公,鄠县韦少府,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大致说到的背景是:温庭筠曾在开成五年前赴京秋试,未获及第;后在江淮间被表亲当众殴打,深感受辱。原想与本乡上计簿使一同至京师,以谋进身之阶,却因病而只好作罢。种种挫折接踵而至,又逢隆冬天气,于是写下了这首愤懑不平的长诗。诗云:“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顽童逃广柳,羸马卧平芜。黄卷嗟谁问,朱弦偶自娱。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采地荒遗野,爰田失故都。亡羊犹博簺,牧马倦呼卢。奕世参周禄,承家学鲁儒。功庸留剑舄,铭戒在盘盂。经济怀良画,行藏识远图。未能鸣楚玉,空欲握隋珠。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五车堆缥帙,三径阖绳枢。适与群英集,将期善价沽。……受业乡名郑,藏机谷号愚。质文精等贯,琴筑韵相须。筑室连中野,诛茅接上腴。苇花纶虎落,松瘿斗栾栌。静语莺相对,闲眠鹤浪俱。蕊多劳蝶翅,香酷坠蜂须。芳草迷三岛,澄波似五湖。跃鱼翻藻荇,愁鹭睡葭芦。暝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苦辛随艺殖,甘旨仰樵苏。

笑语空怀橘,穷愁亦据梧。……怀刺名先远,干时道自孤。齿牙频激发,簦笈尚崎岖。莲府侯门贵,霜台帝命俞。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寓直回骢马,分曹对暝乌。百神歆仿佛,孤竹韵含胡。凤阙分班立,鹓行竦剑趋。触邪承密勿,持法奉訏谟。鸣玉锵登降,衡牙响曳娄。祀亲和氏璧,香近博山炉。瑞景森琼树,轻水莹玉壶。豸冠簪铁柱,螭首对金铺。内史书千卷,将军画一厨。眼明惊气象,心死伏规模。岂意观文物,保劳琢碔砝。草肥牧騕褭,苔涩淬昆吾。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衔恩空抱影,酬德未捐躯。时辈推良友,家声继令图。致身伤短翮,骧首顾疲驽。班马方齐骛,陈雷亦并驱。昔皆言尔志,今亦畏吾徒。有气干牛斗,无人辩辘轳。客来斟绿蚁,妻试踏青蚨。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蛇予犹转战,鱼服自囚拘。欲就欺人事,何能逭鬼诛。是非迷觉梦,行役议秦吴。凛冽风埃惨,萧条草木枯。低徊伤志气,蒙犯变肌肤。旅雁唯闻叫,饥鹰不待呼。梦梭抛促织,心茧学蜘蛛。宁复机难料,庸非信未孚。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浪言辉棣萼,何所托葭莩。乔木能求友,危巢莫吓雏。风华飘领袖,诗礼拜衾繻。欹枕情何苦,同舟道岂殊。放怀亲蕙芷,收迹异桑榆。赠远聊攀柳,栽书欲截蒲。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诗写自己无当路之亲,而科考上也屡试难第,偃蹇困顿,无法实现经世致用的抱负。“经济怀良画,行藏识远图。未能鸣楚玉,空欲握隋珠”,无奈之下只好退隐乡野,却又饥寒交迫,无法维持一家生计。读来很是令人感伤。他在暮年时还写过一首《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更加突出了他的辛酸与卑屈。诗云:“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琴樽陈座上,纨绮拜床前。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感深情戃怳,言发泪潺湲。忆昔龙图盛,方今鹤羽全。……未展干时策,徒抛负郭田。转蓬犹邈尔,怀橘更潸然。……懒多成宿疾,愁甚似春眠。木直终难怨,膏明只自煎。……宦无毛义檄,婚乏阮修钱。……傥能容委质,非敢望差肩。涩剑犹堪淬,余朱或可研。从师当鼓箧,穷理久忘筌。折简能荣瘁,遗簪莫弃捐。韶光如见借,寒谷变风烟。”抒写对功名的向往,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生活惨淡、意气萧索,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除了这两首诗之外,温庭筠表达对功名向往之作还有不少,特别是赠进士及第或贵官友人的诗篇,其中充满艳羡、自伤之意,如“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人间鹓鹭杳难从,独恨金扉直九重。……紫微芒动词初出,红蜡香残诰未封。”(《上翰林萧舍人》)“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窗扉报曙钟。……苟令凤池春晼晚,好将余润变鱼龙。”(《休澣日西掖谒所知》)等等。

温庭筠执着于仕途功名,却屡遭挫败,于是萌生了归隐山林,远离仕途的想法。因此他多与僧道往来,展示其慕隐求道的一面,如《重游东峰宗密禅师精庐》诗云:“百尺青崖三尺坟,微言已绝杳难闻。戴颙今日称居士,古遁他年识领军。暂对杉松如结社,偶因麋鹿自成群。故山弟子空回首,葱岭唯应见宋云。”宗密是中唐名僧,终南山草堂寺住持,后又入草堂南圭峰兰若。温庭筠在宗密卒后,重游精庐,感叹宗密逝世,面对杉松、麋鹿,重温当日结社情景。他的《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西陵道士茶歌》《题张炼师》《题河中紫极宫》等诗,则展现了他接触道教、参与道教活动的情形。

与佛道交往,谈禅论道,徜徉于山林,听暮鼓晨钟,闻渔歌梵唱,是温庭筠奔波于名利生活之外的休憩,是他痛苦心灵的一丝安慰,甚至使他产生了“忘机”“发禅心”“心知觉路通”的迷途知返的觉悟。但观其一生,始终难以忘怀荣华功名,始终不能割舍红尘,造成其内心激烈的冲突。如此,他只能终生彷徨飘泊,藉酒与诗词以获取暂时的遗忘,在华艳与悲哀的词篇中,抒写其无限愁怨。

温庭筠将其一腔愁怨寄于词,在词体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独步词坛,被后人奉为花间鼻祖、婉约词之则。黄昇云:“庭筠词极为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张炎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字一句闲不得。末句最为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词源》卷下)王士禛亦云:“温李齐名,然温实不及李。李不作词,而温为花间鼻祖,岂亦同能不如独胜之意耶?”(《花草蒙拾》)

可以说,温庭筠词的内容是相当狭窄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女子为描写对象,所涉及的主要有歌妓、宫女、征人妇、采莲女子、修仙女子、商人妇、普通女子等。这类词中最多的是通过不同侧面的描写来抒发她们的离情别绪、寂寞愁苦。有的词着重描写女子的情态,如《菩萨蛮》(小山重叠)写女子早晨头发散乱,很晚才懒洋洋起床,慢腾腾梳妆的情形,《菩萨蛮》(南园满地)写残春雨后的傍晚,女子午睡方醒,默默地匀脸,无聊地倚门呆望的情形,都显现了女子孤独寂寞的情态;《菩萨蛮》(杏花含露)、《菩萨蛮》(凤凰相对)等,则主要写女子的憔悴情态。而《菩萨蛮》(夜来浩月),《

更漏子

》(玉炉香)等,则主要描写离别女子寂寞冷清的生活情景。《玉蝴蝶》(秋风凄切),描写了秋季草木凋落、凄凉萧索的景色,《菩萨蛮》(满宫明月)、《菩萨蛮》(宝函钿雀)等描写春景对离别女子的触动。此外,还有的描写女子登楼、凭楼相望、长久相忆、离别依恋、容貌服饰绝美等情形。以上种种描写都体现了女子离别相思的愁苦。在表现离别情事的词中,也有描写征人妇怀念征人的作品,如《杨柳枝》(织锦机边),通过描写征人妇想象边塞自然条件恶劣,表现了她对征人强烈的思念,感情非常真挚;《番女怨》(碛南沙上)正面写征战给征人妇带来离别相思的愁苦,反映了人们对当时战争频繁的强烈厌恶。还有描写宫女与一般女子的心理活动的,抒写宫女寂寞愁苦、渴望宠幸的心情。而描写采莲女则写她们的采莲活动,脉脉含情的神态,真挚纯真的爱情。

温庭筠的词中有一类情况比较特殊的,就是《定西番》(汉使昔年),它是以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为题材的。汉代张骞通西域,与西域人建立了浓厚感情,词中写他离开时,西域人恋恋不舍,依依送别,而今不见他回来,西域人不胜怀念的愁苦情景。

总体而言,温庭筠词的题材是狭窄的。他的词更大成就在艺术上,其韵律、意境、结构及语言的运用都有独到之处。

首先,词作韵律节奏感强。温庭筠才思敏捷而又精通音律,词作极富音乐节奏感。他的词现存有七十首,所含曲调达十九种,其中如《诉衷情》《荷叶杯》《河传》等,句式变化大,节奏转换快,与诗的音律特点差别很大,必须熟悉音乐,严格地“倚声填词”,才能创作。如他的《河传》:“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娥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这首词所用句式,二、三、五、七字不等,都是由音乐调式决定的。上片词句,从内容上看,可以读成七、六、七、七字的句式,但由于曲调的内在规定性,必须断开,因而韵脚的讲究也与诗歌格律完全不同。像起拍两句“上”“望”,末二句“朝”“潮”,都要连韵。这种句式错落参差,韵脚密集多变,节奏转换复杂的形式有其与诗不同的韵律美,温庭筠正是从词的特殊格律来安排的。清人陈廷焯曾说:“《河传》一调,最难合拍,飞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绝响。”(《白雨斋词话》)在促进文人对词的特殊声律模式的推敲与运用这一点上,温庭筠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温庭筠词还大量运用双声叠韵词,如“鸳鸯”“徘徊”“锦屏”“鹧鸪”等,使音韵谐和悦耳。词作选韵又与声情切合,在词作短幅中,韵多变化,声调婉转,颇增词作圆转流宕之美。

其次,善于营造意境,展现人物幽深细腻的情思。温庭筠在意境的营造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特别善于选择那些富于特征的景物来构成词的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如《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词作先描绘皓月当空,重帘深深,悄无人语,麝烟袅袅,芳香飘逸的意境,然后着力用一“长”字,既形象地展现了“悄悄无人语”的意境,又表现了人物长夜无眠的无聊与寂寞。再如《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词作也是写人物的长夜相思,首先绘写了柳丝细长,春雨纤柔,而这细雨着于花木之上,点点滴落,在更深夜静之时,“惊塞雁,起城乌”,此处“惊”与“起”,其实更多的是词中人物的感觉,是声声进入她耳,滴滴敲在她的心上,使她更加苦闷,更加难捱。塞雁、城乌、金鹧鸪,在词人笔下,成为词中人物感情的代言,又与人物感情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第三,结构腾挪跌宕,意脉曲折回环。温庭筠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往往把晚唐诗歌中那种结构跳宕,似断似连,感情表达层深复杂,含意深婉,意脉之间曲折回环的特色移植到词里来,表现细腻复杂的官能与内在感受,开拓出词的新境界。如《菩萨蛮》(六):“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词作抒写女子春夜相忆的情思。首二句写暮春季节,明月高挂,柳丝袅袅,景象清幽柔美。三四两句却突然写送别,词语突兀跳脱,与前二句似不相联,但是仔细品味词意,可知女子春夜难寐,长相思忆,往日送别的情景重现。下片又转写室内罗幕低垂,香烛成泪,显现女子的长夜清寂。结尾两句一转,写女子在将晓时,恍惚中入梦,却又被子规啼醒。这样,时而室内,时而室外,时而忆时景象,时而忆中景象,时而夜间,时而将晓,笔墨腾挪,感情跌宕,各种物象,似随意散置,却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各句之间也有着内在的意脉潜贯。

第四,语言上注重铺陈排比,精心雕饰,言辞华丽,色彩秾艳。词最初就是娱乐性的艺术,有着偏重艳情、风月的本性,温庭筠则把它更推进了一步。并且,温庭筠颇有贵游才子的风流习性,对以女子为主的描写对象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的词较多地描绘女性的体态、衣饰及神态举止,精致细密,词采繁缛。温庭筠善于抓住那些富有特征的事物细部,以精致浓艳的笔墨加以描绘,一是加重人物衣着饰物的色泽,使之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启人联想。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一),突出“襦”的细部特征,展现“襦”的精美。再如“翠钗金作股,钗上双蝶舞”(《菩萨蛮》三),突出钗上双飞的彩蝶,暗示人物的孤苦。二是铺陈描绘人物衣饰的光艳华丽或住处的金碧辉煌,以与人物精神世界的空虚与暗淡造成强烈的反差。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二),“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菩萨蛮》六),等等,这些看似堆叠繁复,实际上拙中寓巧,不仅渲染了环境气氛,也触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有助于人物心理的展现。

此外,温庭筠词作也有些向民间歌辞学习模仿的痕迹,通俗简洁,明快自然,如“合欢核桃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新添声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枝》),“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或双关,或巧喻,语言明白晓畅,表情直率明快。

温庭筠开创了文人进行词体创作的风气之先,使词真正从巷陌新声转为文人士大夫雅奏,奠定了词在文坛上的地位;他以突出的艺术成就开创婉约词风,对后世词体创作影响深远。但其中,也有一些可指摘之处,如过于堆砌与雕镂等。因此,他的词自五代以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读者可于本书的汇评部分一窥此状。

温庭筠词,原有《金荃集》,欧阳炯《花间集序》即称“近代温飞卿复有《金荃集》”而未说明卷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金荃集》十卷,但不知是否为词之专集。清顾嗣立跋《温飞卿诗集》说曾见宋刻《全荃词》一卷,此本既未见公私著录,又未闻流传,事实不可知晓。今存温庭筠词,主要见于《花间集》所录六十六首;近人刘毓盘《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辑》有《金荃词》一卷,收词七十二首;王国维《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有《金荃词》一卷,收词七十首;卢冀野《温飞卿及其词》辑有《词录》,有词六十七首,是根据《花间集》《尊前集》而收录的。《花间集》北宋刊本早已亡佚,现在所能见到最早本子为南宋绍兴十八年(1188)刊晁谦之跋本(简称晁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有影印本;其次为淳熙十一、十二年(1184—1185)鄂州刊公文册子纸本(简称鄂本),《四印斋所刻词》本据以仿刻,《四部备要》本又据四印斋本排印;另明末毛氏汲古阁刊《词苑英华》本(简称毛本)称出自南宋开禧元年(1205)陆游二跋本,但开禧本久佚。明刊《花间集》本很是丛杂,大致有:一、正德辛巳(1522)陆元大覆刻晁谦之跋本(简称陆本),此本校印颇精,校正晁本错刻约三十处,《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即据陆本景刊,清光绪十四年(1888)《邵武徐氏丛书》本亦据陆本翻刻。二、明万历八年(1508)茅氏凌霞山房刊本(简称茅本)。此本以陆本为底本,附温博《花间集补》一卷、茅一桢《音释》二卷。万历四十年(1612)有重修本。三、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玄览斋刊巾箱本(简称玄本)。此本以茅本为底本,然擅自分裂十卷为十二卷,错字百出,远逊祖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四、天启四年甲子(1624)读书堂刻锺人杰笺校本。此本据茅本重辑为二卷,依字数少多为序,《花间》原词五百首漏刻一百八首,温博所补十四家被剔出四家、李煜词十四首被删去四首,且误植词人姓氏颇多。五、明清间雪艳亭活字排印本(简称雪本)。此本亦据茅本而重新编次为二卷,温博所补十四家删去薛能一家。校勘比较粗疏,臆改误植处很多,但也有旧本讹脱而校正之价值。六、万历间吴勉学师古斋刊本。此本亦据茅本,编次卷数仍旧。七、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刊汤显祖评朱墨套印本(简称汤本),此本作四卷,然词人词调次序仍旧。此本不知所从出,其文字接近鄂本,然鄂本误而晁本正处又多与晁本同。明朱之蕃辑刻《词坛合璧》本,即出自汤本。八、明刻本三种,各本版式俱不同(分别藏于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九、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钞本(藏天津图书馆。简称吴本)。此本作二卷,不知所从出。十、明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作二卷。清代尚有影宋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出自毛本)等。民国间有宣古愚刻本、上海碧梧山庄石印本(用厉鹗断句本)等。其全注本,前代未见,直到近现代才有专著。最早有1935年开明书店刊印的李冰若撰著的《花间集评注》与同年商务印书馆刊印的华连圃(华钟彦)撰著的《花间集注》。前者集校、注、评于一体,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后者不仅注释、作者介绍均较详细,而且每调有释,非常有益后学。

本书共收录温庭筠词七十首。其中以晁本《花间集》为底本录六十六首,参校鄂本、吴本、陆本、茅本、玄本、汤本、雪本、毛本《花间集》,王辑本、刘辑本《金荃词》及互见各词之别集、明以前所刊之总集等。另据朱本《尊前集》录一首,校以吴本、毛本、明钞本《尊前集》。又从稗海本《云溪友议》辑录二首,洪武本《草堂诗余》录存一首,计七十首。

本书的题解,一是对词牌略作解说,二是梳理词作意绪,对词中景物、事件及所蕴含的情感进行解说。本书的注释,主要注明词中用典、名物及各版本间的异文。对于词句出处、他人诗词的用例,也尽量予以指出。本书的汇评,主要辑录了自五代至清的重要评论家的评说,其来源有词话、词选等,个别也辑录了民国时期评论家的评说,如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李冰若《栩庄漫记》、华钟彦《花间集注》、陈匪石《声执》等。此外,附录有《温庭筠词相关研究资料》、《温庭筠词集、研究论著索引》、《温庭筠词研究论文索引》、《温庭筠词研究部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索引》。《温庭筠词相关研究资料》主要包括《旧唐书》、《新唐书》等的传记资料、历代的序跋及综合评论,具体每首词的评论因已附于词作后,此处未录;《温庭筠词集、研究论著索引》主要汇集唐宋以来至2014年相关词集与研究论著目录,《温庭筠词研究论文索引》汇集1919年至2014年相关研究论文目录,《温庭筠词研究部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索引》汇集所知见学位论文,均大致以年代编排。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诸多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限于体例,不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时间也紧迫,疏漏之处,望方家不吝指正。菩萨蛮①②③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

④⑤⑥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题解】《菩萨蛮》,又名《菩萨鬘》《子夜歌《重叠金》《巫山一段云》《城里钟》《花间意》《花溪碧》《梅花句》《晚云烘日》。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属于小令。此调前人以为创于唐宣宗时,因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教坊而制此曲。唐人苏颚《杜阳杂编》卷下载,唐宣宗大中初(约847年),女蛮国入贡,来人梳高髻,戴金冠,号“菩萨蛮队”,当时艺人于是创制《菩萨蛮曲》。后来,成为宣宗最爱唱的词调,文人也多有仿作。全词双调八句,44字。上下阕都是第一、二句用仄声韵;第三、四句用平声韵,共八韵。句式只有五言和七言,比较整齐。《宋史·乐志》入“中吕宫”。

温庭筠此词为《花间集》之首,也为温词之首,足见其典范性。

这首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词作首句写室内的晓景:屏风上金光时明时暗,在重重叠叠的山景间浮动。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子的惆怅倦怠之情。五、六句承接上面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与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她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反映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词作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词作并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注释】

①小山:有四种解释:一、指屏山,即屏风。古代居室内有一种小型屏风称“枕屏”,屏上饰有画景,亦称“画屏”,立在床前枕畔,其状若高低曲折之山峦。温庭筠《菩萨蛮》(其十一)“枕上屏山掩”,《南歌子》“鸳枕映屏山”,可证。二、指眉。唐时女子画眉流行十种式样,称“十种眉”,“小山眉”是其中一种,又称“远山眉”。三、指枕。温庭筠《菩萨蛮》(十四)“山枕隐浓妆”,可证。四、指女子头上发梳。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说此句词“正是当时妇女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重叠闪烁的情形”。以上四种解释皆通,似以第一种为胜。

②鬓云:即云鬓,比喻像乌云一般的鬓发。香:雪本《花间集》作“春”。

③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一说作“娥眉”,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好而轻者谓之娥。”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④弄妆:妆饰,打扮。此句由施肩吾《夜宴曲》“碧窗弄妆梳洗晚”诗句化出。

⑤贴绣:黄昇编著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着绮”。贴绣,苏绣中一种工艺。襦:短上衣。古乐府诗《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⑥金鹧鸪:金线绣成的鹧鸪鸟图案,此即贴绣。鹧鸪:鸟名。《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其形如鸠,头顶紫红色,背灰色,嘴红,腹带黄色.脚红色,外形较美观。【汇评】

宋·王灼:《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碧鸡漫志》卷五)

明·汤显祖:芟《花间集》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列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英蓉浴碧,杨柳挹青。意中之意,言外之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明·杨慎:《菩萨鬘》,唐词有《菩萨蛮》,不知其意。按小说,开元中南诏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号菩萨蛮,因以制曲。佛经戒律云“香油涂身,华鬘被首”是也。白乐天《蛮子朝》诗曰“花鬘抖擞龙蛇动”,是其证也。今曲名“鬘”作“蛮”,非也。(《升庵诗话》卷十)

明·徐士俊:此词又名《重叠金》,因首句也。(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

清·许昂霄:“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盖指屏山而言。“鬓云欲度香腮雪”,犹言鬓丝撩乱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梳妆言之。“新帖绣罗襦”,“帖”疑当作贴,花庵选本作“着”。(《词综偶评》)

清·张惠言: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词选》卷一)

清·谭献:以《士不遇赋》读之最确。(《谭评词辨》卷一)

清·陈廷焯:温丽芊绵,已是宋、元人门径。(《云韶集》卷一)

清·陈廷焯:飞卿词全祖《离骚》,所以独绝千古。《菩萨蛮》《更漏子》诸阕,己臻绝诣,后来无能为继。(《白雨斋词话》卷一)

又: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体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白雨斋词话》卷一)

又:飞卿《菩萨蛮》十四章,全是变化楚骚,古今之极轨也。徒赏其芊丽,误矣。(《白雨斋词话》卷一)

又:飞卿词大半托词帷房,极其婉雅而规模自觉宏远。周、秦、苏、辛、姜、史辈,虽姿态百变,亦不能越其范围。本原所在,不容以形迹胜也。(《白雨斋词话》卷七)

清·刘熙载: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词概》)

清·张德瀛: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巨制,多寓微旨。……温飞卿“小山重叠”,《柏舟》寄意也。(《词徵》卷一)

李冰若:“小山”,当即屏山,犹言屏山之金碧晃灵也。此种雕饰太过之句,已开吴梦窗堆砌晦涩之径。“新贴绣罗襦”二句,用十字止说得襦上绣鹧鸪而已。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初服”之意,蒙所不解。(《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丁寿田、丁亦飞:此词表面观之,固一幅深闺美人图耳。张惠言、谭献辈将此词与以下十四章一并串讲,谓系“感士不遇”之作。此说虽曾盛行一时,而今人多持反对之论。窃以为,单就此一首而言,张、谭之说尚可从。“懒起画蛾眉”句暗示蛾眉谣琢之意。“弄妆”“照花”各句,从容自在,颇有“人不知而不愠”之概。(《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菩萨蛮①②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③④⑤⑥⑦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题解】

这首词写思妇初春时节的深闺遥怨之情,与前首一样,没有明白点破,需要读者细致体会。上片一、二句写室内的陈设,三、四句是写室外的景象。室内是晶莹澄澈的水精帘、玻璃枕等器物,造就一派清明的环境,配以暖香的鸳鸯锦,又极显繁华富丽。室外境界更加开阔,柳丝如烟,残月朦胧,江天一色,飞雁点点,景象由富艳转为清远。在这种背景中,人物的思绪“暖香惹梦”。惹出什么梦呢?自然是怀人的春梦了,而锦上鸳鸯则反衬出女子的孤单寂寞。下片写女主人公梦醒后的形象。“藕丝”句写出服饰之色,“人胜”句写出首饰之丽,最后两句,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托出女子的神情:在骀荡的和风中,簪花如画,微微颤动。思妇由“暖香”而入梦,由梦而见江上烟柳、雁飞月残,并由晨起而盛妆,极尽描绘,而思妇之隐情依稀可见。词作特别擅长炼字炼句,“惹”“隔”“风”等字,活现思妇神情,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句,则意境深远,深得后人称赏。【注释】

①水精:即水晶。指一种纯净、透明、结晶质的石英,即无色的自然硅石。但也有因含物质成分不同而呈现灰、黑、黄、紫等色。古称“水玉”“水精”。颇黎:彊村本《金奁集》作“珊瑚”。同“玻璃”,古代所谓玻璃多是天然水晶。

②鸳鸯锦:指绣着鸳鸯的锦被。“鸳鸯”,含有“合欢”之义,意同《古诗·客从远方来》:“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③月:《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日”。

④藕丝:指藕丝色,一种浅淡柔和的色调,近乎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缓藕丝裙”,王琦《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叶葱奇注:“藕丝即纯白色。”元稹《白衣裳》:“藕丝衫子柳花裙。”秋色:与秋时相应的颜色。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或谓:“秋色”指秋香色,一种介乎黄与绿之间淡雅柔和的色调,亦可通。

⑤人胜:又称“花胜”“春胜”,指女子头上戴的首饰。古代风俗于正月七日(人日)剪彩为人形,戴在头上。《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花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到宋时这种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⑥香红:指鬓边花朵。唐宋时期女子以花朵,如纸花、绢花、鲜花,插于鬓边、头上,显示女性美。双鬓簪花,故曰“隔”。

⑦钗:古时妇女的首饰,常以金玉制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头上风:形容首饰随步微微颤动。风,用作动词,指颤动。此句意味略同温庭筠《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汇评】

明·杨慎:王右丞诗:“杨花惹暮春。”李长吉诗:“古竹老梢惹碧云。”温庭筠词:“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词:“六宫眉黛惹春愁。”用“惹”字凡四,皆绝妙。(《升庵诗话》卷五)

明·徐士俊:“藕丝秋色染”,牛峤句也。“染”“浅”二字皆精。(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

清·张惠言:“梦”字提。“江上”以下,略叙梦境。人胜参差,玉钗香隔,言梦亦不得到也。“江上柳如烟”,是关络。(《词选》卷一)

清·吴衡照:飞卿《菩萨蛮》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更漏子》云:“银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酒泉子》云:“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作小令不如此着色取致,便觉寡味。(《莲子居词话》卷一)

清·孙麟趾:何谓浑?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词迳》)

清·陈廷焯:“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飞卿佳句也。好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悟此方许为词。不则即金氏所谓雅而不艳,有句无章者矣。(《白雨斋词话》卷七)

清·陈廷焯:“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红”字韵,押得妙。(《云韶集》卷一)

清·陈廷焯:梦境凄凉。(《词则·大雅集》卷一)

李冰若:“暖香惹梦”四字与“江上”二句均佳,但下阕又雕缋满眼,羌无情趣。即谓梦境有柳烟残月之中,美人盛服之幻,而四句晦涩已甚。(《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菩萨蛮①②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③④⑤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题解】

这首词写思妇对相聚时短,相别时速的无限怨恨之情。上片首二句写女主人公的形象:脸上是旧妆,依稀可见额间点黄的痕迹,隔着纱窗还可以看得见她的笑意已然消失,略带愁容,原因是她与其所爱者相见在牡丹花开的暮春时节,暗喻相见之晚:“接着“暂来还别离”点明共处时间之短,离去之匆匆。下片“翠钗”二句,乍看只是写了妆饰的双蝶金钗,但在闺中人眼里,却含蕴着人不如物的感慨,这与第一首见到“双双金鹧鸪”一样,隐含着对人情冷寂的哀叹。最后用“月明花满枝”五字以景结情.淡语作收,主人公的心事似道破而又未道破,一句景语,使人含咀不尽。【注释】

①蕊黄: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此“黄”,是用花蕊研制成的黄粉,称“额黄”,又称“蕊黄”“鸦黄”。唐五代时,还留存有此习俗。其制起于汉时。张先《汉宫春》:“奇葩异卉,汉家宫额涂黄。”温庭筠《懊恼曲》:“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山额:旧称眉为远山眉,眉上额间故称山额。或解释为额间的高处。

②牡丹时:牡丹开花之时,即谓暮春三月。晏殊《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值千金。”

③暂:吴本《花间集》作“新”。还:迅速,立即。《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以还至而(立)有效者也。”颜师古注:“还读曰旋。旋,速也。”

④翠钗:镶嵌了翠玉的金钗,一种插于发髻的精美首饰。股:钗的组成部分,俗称钗脚。钗由两股合成,古代情侣分别时常常掰钗为二,各执一股,以当临别念物。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⑤蝶双:毛本《花间集》作“双双”,鄂本、汤本《花间集》均作“双蝶”。蝶双舞:钗头所饰双蝶舞形。【汇评】

明·杨慎:后周静帝令宫人黄眉墨妆,至唐犹然。观唐人诗词,如“蕊黄无限当山额”,又“额黄无限夕阳山”,又“学尽鸦黄半未成”。(略)其证也。(《升庵诗话》卷一)

清·李渔:“结句述景最难”: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内有一片深心,若草草看过,必视为强弩之末。……大约此种结法,用之忧怨处居多,如怀人、送客、写忧、寄慨之词,自首至终,皆诉凄怨。其结句独不言情,而反述眼前所见者,皆自状无可奈何之情,谓思之无益,留之不得,不若且顾目前。而目前无人,止有此物,如“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类是也。此等结法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即前人亦偶一为之,学填词者慎勿轻效。(《窥词管见》)

清·张惠言:提起。以下三章本入梦之情。(《词选》卷一)

李冰若:以一句或二句描写一简单之妆饰而其下突接别意,使词意不贯,浪费丽字,转成赘疣,为温词之通病。如此词“翠钗”二句是也。(《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华钟彦:蕊黄:即额黄也。因似花蕊,故以为名。古者女妆常点额黄。李义山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山额:谓额间之高处。温庭筠诗:“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牡丹时:谓春三月下旬。言相见之迟,相别之速,与《离骚》中美人迟暮之意同。双蝶:钗头之所饰也。韩偓诗:“水晶鹦鹉钗头颤,敛袂佯羞忍笑时。”(心事句)温庭筠诗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音竟谁人?”意与此合。(《花间集注》卷一)菩萨蛮①②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③④⑤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题解】

这首词为怀旧思远之作。尽管这属于传统的闺怨题材,词作者却没有按一般格套去描摹“愁”与“怨”,而是大肆描绘乐景:鸂鶒在平静的春水中嬉戏起兴,喻表两情的和谐融洽;雨后池上海棠花的红艳满枝,烘托欢乐的气氛。下片写人情,先以“绣衫”句,点出女主人公的美丽娇羞情态,“烟草”句写烟笼芳草,飞蝶双双,关合前面的春日幽会,也成为后面“青琐对芳菲”的伏笔。最后二句才揭示词意:景物芳菲依旧,而人情则是音讯稀疏。那怀旧念远的幽怨,从语词间悠悠溢出。整首词作,前六句情调轻快,末二句泛起幽怨之情。这种以乐景反衬哀情的笔法,在温庭筠词中是极为少见而别致的。【注释】

①翠翘:妇女首饰,属钗、簪一类。《山堂肆考》:“翡翠鸟尾上的长毛曰翘。美人首饰如之,因名翠翘。”韦应物《长安道》诗:“丽人绮阁情飘飘,头上鸳钗双翠翘。”金缕:金丝,此指精美的翠翘上装饰的金丝制成的鸂鶒。鸂鶒一种水鸟,状似鸳鸯,其色多紫,又名紫鸳鸯。常在水中成双偶游。唐五代珠宝饰品和各种妇女首饰,常表现为花、鸟形象。《菩萨蛮》(其十):“宝函钿雀金鸂鶒”可证。

②海棠梨:一种果木,又名海红。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二月开白色或淡粉红色花,果子到八月才熟。果实圆形或卵圆形,形状如梨,和樱桃大小,味道酸甜,到八、九月可吃。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海红》:“《饮膳正要》果类有海红,不知出处,此即海棠梨之实也。状如木瓜而小,二月开红花,实至八月乃熟。”

③靥:面颊上的微窝,俗称酒窝。亦指妆靥,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曹植《洛神赋》:“靥辅承权。”李贺《恼公》:“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王琦汇解:“‘靥’音‘叶’,妇人面颊上之饰。”

④青琐:门窗上雕刻着花格,涂成青色,借指华贵之家。杜甫《秋兴八首》之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周祈《名义考》:“青琐,即今之门有壳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以青涂之,故曰青琐。”

⑤关:毛本《花间集》作“门”。玉关:即玉门关。古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为汉唐以来西部要塞。这里借指遥远的地方。唐五代闺情诗词,写妇人思念久戍边疆的征夫,常用“玉门”“玉关”这个词,泛指边远的国土。李白诗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之句。【汇评】

丁寿田、丁亦飞:后两句点明春恨缘由,言良辰美景之虚设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菩萨蛮①②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③④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题解】

这首词抒写晓梦后女子的伤怀。首二句点明梦中再现的离别之时的情景:杏花含露开放,陌上杨柳依依,美景反衬离情,深含无可奈何之情绪。接着“灯在”二句,写因忆成梦,一梦惊醒的情形:相聚时的华灯依旧相照,月色依旧朦胧,蕴含人去室空之感,晓莺的声声啼叫,使女子更如惆怅。下片转为写女子的行动,显示了她的迷离恍惚、百无聊赖:女子晨起,挂起帷幕,却无心妆扮;对镜理妆,看到自己的消瘦,忽然好梦牵魂,不禁自怜自叹。全词隐约含蓄,而情状传神,尤其末二句,更是写绝了欲言难言之苦。【注释】

①绿杨陌:谓有绿色杨柳的道路。古人送客折柳赠别,故谓绿杨陌上自古多为离别之处。白居易《离别难》:“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车回一望尘。”多:吴本《花间集》作“双”。

②胧:玄本《花间集》作“陇”,雪本《花间集》作“笼”。残月微明的样子。

③旧眉:即宿眉,指隔天的眉妆。

④蝉鬓:蝉身黑而光润,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此处用来形容古代美女的发式,指发型梳整得很美观,鬓发薄如蝉翼。崔豹《古今注》(卷下):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萧绎《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汇评】

明·汤显祖:“碧纱如烟隔窗语”,得画家三昧,此更觉微远。(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清·陈廷焯:“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凄凉哀怨·真有欲言难言之苦。(《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陈廷焯:梦境迷离。(《词则·大雅集》卷一)

丁寿田、丁亦飞:此词“杏花”二句,从远处泛写,关合本题于有意无意之间,与前“水精”一首中“江上柳如烟”二句同一笔法。飞卿词每如织锦图案,吾人但赏其调和之美可耳,不必泥于事实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菩萨蛮①②③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④⑤⑥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⑦。【题解】

这首词写女子与情侣别离后的相忆之情。词作围绕“长相忆”三字展开:首二句以明月杨柳为外感因素,笼罩全篇,表达相忆之深、怀念之切;次二句承相忆情绪,追叙分别时的情景,“门外”句既是分别时的具体环境,又以春草随处生长喻比深长的离恨别愁,“送君”句写伫立远送的形象,与上句组合成一幅离恨绵绵的图画。上片由现实,忆及往昔。下片转入描写眼前的情事,“画罗”二句是写室内景象的凄寂,罗帷上的金色翡翠,成双成对,反衬出女子的孤寂,香烛在焚烧,在流泪,更衬出周围的沉静,显出女子的忧伤,与开头“长相忆”相呼应。最后二句写春景衰颓,子规哀啼,女子相忆梦难成,把人物的怀人心情写得尤为深婉动人。

全词写景鲜明如画,用语婉转缠绵,令人寻味。【注释】

①玉楼:华丽的楼阁。白居易《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②袅娜:雪本《花间集》作“袅嫋”。轻柔细长的样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诗:“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③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吴本《花间集》作“凄凄”。

④画罗:此当指有画饰的罗帐。唐宋风俗,衣、帐上多绣(画)图纹。翡翠:鸟名,生活在水边?毛为蓝色和绿色,异常鲜艳,可做妆饰品。《埤雅》:“翠鸟或谓翡翠,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⑤香烛:指精美的蜡烛或掺有香料的蜡烛。此句化用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⑥子规:鸟名,杜鹃鸟,其在晚春、初夏时常昼夜啼叫,声如“不如归去”,颇为凄切。《埤雅》:“杜鹃一曰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始鸣皆北向,啼苦则倒悬于树枝。”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⑦绿窗:绿色纱窗。唐宋时女子喜欢在春、夏季以绿色纱绢贴窗,蔚为风气,诗人简称“绿窗”。借指女子居室。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汇评】

清·张惠言:“玉楼明月长相忆”,又提,“柳丝袅娜”,送君之时。故“江上柳如烟”,梦中情境亦尔。七章“阑外垂丝柳”,八章“绿杨满院”,九章“杨柳色依依”,十章“杨柳又如丝”,皆本此“柳丝袅娜”言之,明相忆之久也。(《词选》卷一)

清·谭献:“玉楼明月”句,提。“花落子规啼”句,小歇。(《谭评词辨》卷一)

清·陈廷焯:音节凄清。字字哀艳,读之魂销。(《云韶集》卷一)

清·陈廷焯:低回欲绝。(《词则·大雅集》卷一)

清·陈廷焯:“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后人刻意争奇,愈趋愈下。安得一二豪杰之士,与之挽回风气哉。(《白雨斋词话》卷一)

况周颐:姚令威《忆王孙》云:“毵毵杨柳绿初低,淡淡梨花开未齐。楼上情人听马嘶,忆郎归。细雨春风湿酒旗。”与温飞卿“送君闻马嘶”各有其妙,正可参看。(《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李冰若:前数章时有佳句而通体不称,此较清绮有味。(《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