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千年风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01:42:49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街千年风貌

古街千年风貌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以及人民幸福。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因此,美丽中国不仅表现在江山如此多娇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大美文化内涵方面。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之魂,二者完美地结合,铸就了真正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最辉煌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总之,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宏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让美丽中国更加辉煌出彩。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丛书。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丛书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拉萨八廓街

6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为了纪念泥婆罗尺尊公主入藏,下令在卧堂湖修建了大昭寺,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4座宫殿,这4座宫殿就是八廓街的最初原形。大昭寺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朝圣者前来朝拜,久而久之就在大昭寺四周踏出了一条小径,形成了早期的八廓街。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中心,是拉萨宗教、文化乃至西藏风土人情的集结地,被藏族同胞称为“圣路”。

八廓街由来与古建筑

6世纪中叶时候,美丽的泥婆罗尺尊公主远嫁西藏,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一位妃子。

松赞干布为了纪念她,并感谢她将佛教带入了西藏,就决定修建大昭寺。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展,松赞干布亲自监督工程,他率领王妃们和各位臣子住到了工程附近涡汤湖。

松赞干布在涡汤湖旁边修建了一幢名为“曲结颇章”的二层小楼,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法王宫”,是一个简朴的行宫。后来,人们在行宫前开辟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中放置着一个白色的香塔,相传是人们为了给财神爷烧香而特建的,祈求能够保佑自己财源滚滚。

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赞普的尊敬,又在涡汤湖的北面、东面、东南和西南修起了四处房舍,供松赞干布和他的臣相、嫔妃们居住。

等到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的游僧和八面的信徒便纷纷前来朝拜。于是,在大昭寺周围就建起了18座家族式的建筑,成为这些远道来朝佛或做买卖商人的落脚之地。

其中,有一个三层建筑叫吐巴,是西藏文字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弥·桑布扎的府邸。

位于大昭寺的东北部有个木鹿宁巴,也就是旧木鹿寺,这是吐蕃时期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五世达赖为了解决来大昭寺事佛的僧人和高僧的住宿问题而建的。

木鹿寺建筑前低后高,寺前部为僧舍,后部为主殿。主殿第一层为经堂和佛殿。经堂面阔9间,进深7间。佛殿为3间,中间佛殿近于正方形,面积近110平方米。

寺院其余三侧则是三层楼高的僧舍,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木鹿寺就会举行盛大的年祭,并跳神舞木如古朵。

木鹿寺有上、下两座密院,是吐蕃法王赤热巴巾赞普创建的,赤热巴巾赞普热衷于倡导并发展佛教,是吐蕃时期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

木鹿寺内保存有自五世达赖以来的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木刻雕版约数万块。此外还有在十三世达赖时期由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喜绕嘉措大师亲自负责刊印的藏经《甘珠尔》木刻雕版。

传说在藏王朗达玛灭佛之初,有位印度高僧班智达曾在木鹿寺闭关潜修财神法,但是修行了好长时间,却迟迟没有应验。于是,恼怒的班智达就拿起身边的禅枕敲击财神像的腹部,就在这个时候,财神像的腹中竟然流出了金子!

因此,班智达恭敬地重塑了喀萨巴哩财神像。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主张灭佛的藏王朗达玛封闭了桑耶寺等其他寺院,唯独没有封闭木鹿寺。

位于旧木鹿寺大门西面的色拉达廓,是专供寺庙僧人进出的大门。色拉达廓正对的,是大昭寺中的主佛,也就是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候带来的。

藏传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仁波切。

有一幢涂满了黄色颜料的别致二层小楼是达赖密宫,这并不是寺院,而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秘宫。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

相传仓央嘉措为寻找至尊救世的度母,他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

有一天,他在一个小酒馆里休息,门外有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这个少女叫玛吉阿米。

后来仓央嘉措圆寂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个小酒馆叫做“玛吉阿米”。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

后来,西藏的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们经常到这个小酒馆里聚会,这里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魅力的高雅场所。

这里是一个集中了家庭气息、艺术品位和藏族风格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四周的墙壁贴满了图片、画作和手工艺品,书架上有中外许多著名作家的原作和汉文版的西藏题材书籍。

几百年后,特别是到了15世纪时候,大昭寺便成了传播佛教的中心,周围也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僧舍、宗教学校和小寺庙之类的建筑。很多虔诚信佛的人干脆背起行囊,不远万里到大昭寺附近定居。

随着大批人员的入驻,大昭寺周围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和手工作坊等开始建立并完善起来,这里进一步发展成了一个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后来,大昭寺宗教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进行顺时针的绕行称为转经。这种转经行动就表示了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于是,大昭寺周围便成为了转经道,这里逐渐成了藏族人们心目中的圣地。

在藏语中“八”意为中,“廓”意为转。按当地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沿着大昭寺围墙绕一周称小转,藏语叫惹廓;沿着长方形帕廓街绕一周称中转,藏语叫八廓;沿着拉萨旧城绕一周称大转,藏语叫林廓。八廓街即由此得名。

转经道的出现,证实并维护着大昭寺的中心地位,寺内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佛像及圣物的殿堂,更是佛教经典中关于宇宙理想模式的现实再现,就是指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知识点滴八廓街在拉萨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但是一提到八廓街,人们总会第一时间将之称为八角街。殊不知,八廓街才是八角街的正确称呼。据说,当时的拉萨,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四川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四川方言中,“廓”与“角”的发音很相近,所以,四川人就把八廓街误读成八角街了。至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人们就将“八廓街”叫做“八角街”了,甚至有很大一部人以为叫“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8个角呢!

八廓街是西藏历史缩影

八廓街经过多少年的不断扩建发展,现在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是一个多边形的街道环,周长约1千多米,街内岔道较多,沿途分布有各种各样的古迹。

在转经道的道口上,修建起了一个高高的“觉牙达金”大法轮柱。凡是藏族姑娘年满16岁的时候,就会到“觉牙达金”大桅杆前举行一个庆贺成年的仪式。

转经有着特定的时间,每至傍晚,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就会集结在大昭寺,严格地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沿着大昭寺周围环形的道路走下去。

大昭寺周围是藏传佛教信徒们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佛教信徒来到这里。他们到大昭寺来朝拜佛祖,并在光滑发亮的石道上投下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影子。

在法王宫北面是一座顶部为红色草墙的三层楼房,是清朝驻藏大臣的衙门。后来从雍正皇帝开始,就派遣驻藏大臣管理西域事宜,直至辛亥革命前,清朝朝廷共派遣了84任驻藏大臣。

在位于转经路的终端有一个小广场叫松曲热,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过去大昭寺举行传召大法会期间,西藏佛教界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考取拉然巴格西的公开辩经大会。

夏帽嘎布是八廓街著名的老店,由尼泊尔人巴苏然纳创办。夏帽嘎布意为“白帽子”,因为当时的藏族人都不会叫“巴苏然纳”这个名字,看到他头戴尼泊尔白帽在店中忙着照顾生意,就亲切地叫他“夏帽嘎布”,久而久之,巴苏然纳就将店名改为了“夏帽嘎布”。

夏帽嘎布刚开始做羊毛生意,巴苏然纳从拉萨收集各地产的羊毛,运往尼泊尔交换糖果和布匹等生活物资,最终在拉萨创建了西藏第一家羊毛洗涤厂。除了卖羊毛,巴苏然纳还做清油、酥油等生意,获利很大。

雪域唐卡店是一个集中展示唐卡艺术的地方,主人叫次旦朗杰,是西藏著名的唐卡艺术师。唐卡是一种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装裱后,一般会请僧人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高僧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们对佛祖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八廓街的外围是相对宽敞的,达官显贵们都将自己的府邸建在八廓街外围。在那个时候,八廓街是拉萨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在八廓街的街面上到处都是藏式楼房,这些楼房有的白墙红顶,气派宏大;有的披满灰尘,墙体歪斜,简陋残败。

八廓街里既有原来的噶厦政府、地方法庭、监狱等机构,又有后来的商店、摊点、手工作坊。这里有贵族、僧人、学者,也有木匠、画匠、裁缝等手工艺人和平民。

在小货摊、小帐篷下,是一间间向里伸展进去的小店,在小店里进行着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交易。

在八廓街的手工作坊里,人们还生产出氇氆、地毯、藏被等生活用品。可以说,八廓街成了西藏商品、物资的集散地,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八廓街保留了拉萨古城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筑。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

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百余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有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

有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

还有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产等蕴涵民族特色的商品。另外,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

街内遗存的名胜古迹众多,有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小清真寺等寺庙和拉康12座。

下密院始建于1433年,距今约570年。系宗喀巴八大弟子中的第七位杰尊·吉饶僧格所创建。下密院主要建筑包括经堂、佛殿、辩经场、印经房等。主殿设在密院中央,坐北朝南,高4层,有房屋70余间。在主殿西边有一辩经场,中为露天场地,周围是回廊建筑,其南与印经房相通。

在这里,早晚信徒都会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转经,也成为这里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在这里,餐饮的主体是藏族风味,饮酒前要敬天、地、神。

这里的餐饮除了主体是藏族风味外,其他饮食种类也很丰富,拥有各种风味的饮食,广东菜、北方菜、湖南菜等都有,最多的是四川菜。

千年八廓街集宗教、文化、商业为一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西藏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缩影。知识点滴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最初和8岁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至印度法王达摩波罗时期,秦王苻坚曾送给达摩波罗3件无价之宝,其中一件是无缝的锦衣,并向达摩波罗求取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弘扬华夏佛法。达摩波罗为了印中两国的友谊,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送往中国。当达摩波罗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居然面向东方了。达摩波罗想:“原来,佛祖早就心向华夏了。”于是,达摩波罗建造了一艘又大又结实的船,船身挂满了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音乐,将佛像送往了东方的秦国。苻坚以最隆重的仪式将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神像供奉在了用金子镶嵌的宫殿中央。后来到了唐朝,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带到了拉萨,并供奉在了小昭寺。

昭德古街

青州昭德古街,位于山东省青州,全长3千余米。青州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至大禹时代,是我国的“古九州”之一。青州昭德古街一直都是回族的聚居区,并保持着原有的历史格局,街道两旁的老店铺和青砖小瓦,呈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昭德街区主要街道包括东门街、昭德街及其两侧街巷,南北相通、东西相连,形成了“连线成片”的古建筑群。明清时期,是山东东部著名的商贸中心和宗教活动中心。

风情浓郁的昭德古街

唐朝时期,山东青州地区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青州开展贸易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蕃客”。

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就设置了“青州押两蕃使司”,专门负责蕃客的各项事务。

但在当时,蕃客的流动性很大,很少有蕃客在青州定居。自元初开始,众多的穆斯林官员及其眷属迁徙到青州,才逐步形成稳定的回族聚居区。

从此,这里的回族居民世代相袭,同汉族、满族、蒙古等民族的人们共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因街中段曾有昭德阁,所以被人们称为昭德街。

昭德街区的回族居民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

同时,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联姻,文化交流频繁,在汉族文化向少数民族传播的同时,回族和满族的武术、花毽、歌舞和餐饮等一步步融合到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在当时,青州的南阳城和东阳城之间隔着南阳河,有“中贯阳水,限为二城”的说法,于是人们就“跨水植柱为桥”,建造了一条木制虹桥。

这座虹桥后来经过建议进行了改进,先用巨石固其岸,再取大木巧妙穿插连接,中间不用桥柱,架为很有气势的“飞桥”。

据说,这是我国第一座木结构的独特虹桥,此后,许多地方效仿此桥,木结构虹桥风行一时。

宋朝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虹桥,是以青州南阳河上的虹桥为蓝本的。后来,青州虹桥被石桥所代替,并更名为万年桥。

万年桥往北至镇武庙,便是青州最古老的街道北关街,两旁多为原有建筑,古老的店铺和民房错落有致。店铺前有出檐的梁柱和明代弯脖斗拱,古老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木门,显出街道的古老和沧桑。

在昭德街还曾经出现过许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

王曾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三元状元。相传王曾的父亲不懂文墨,但注重儒道,曾梦见孔子托梦,说他自己将投生其家。

果然,不久家中就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宋真宗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大魁天下。后官至宰相,被宋真宗封为沂国公。

王曾升官后,把自家的住宅建在了东关粮食市街,是当时最高、最大、最宏伟壮观的宰相府,被称为青州第一名宅。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宅子年久失修,渐渐沦为废墟。青州知府曾立石碑于粮食市街王曾家宅门前,碑写道:“宋宰相王文正公故宅”,给青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教寺是青州伊斯兰教寺庙中最大、最古老的一个。

据寺内保存的碑记记载,真教寺是由元朝伯颜丞相的后裔在1302年修建的,并被封为官寺。之后经过历代的修葺,逐渐发展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结构紧凑的古建筑,是伊斯兰信教信众集结礼拜的重要场所。

真教寺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全寺总占地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真教寺坐西朝东,由低至高,拾级而上。

主体建筑分为大门、二门、礼拜殿和望月楼,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左右相互对称,为三进院落,将我国宫殿式的建筑特征凸显得特别明显,同时还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艺术特色。院内古柏苍翠、银杏参天,幽深肃穆。

大门楼高10米左右,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两边有八字墙,两个门,门面通宽30米左右,采用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十分壮观。

门洞为拱券式,外部仿制木结构,檐下有斗拱、垂珠、挂砖等,都是精美的砖雕。

门楼上呈现的龙凤等吉祥之物的砖雕,形体全用花卉图案凑成,一直都有“似兽非兽、有眼无珠、远看是兽,近看是花”的说法,横枋上镶嵌有砖雕伊斯兰教焚香用的炉瓶及经卷等图案。

大门正面匾额是石刻“真教寺”字样,背面横额砖雕音译过来的阿拉伯文“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俗称“主的天房”。

二门采用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建筑面积45平方米。中柱直径0.5米,6扇朱漆大门,檐头雕刻伊斯兰教经文和图案,工艺十分精湛。

二门后是一座碑亭,宽3米,高4米,砖石结构,顶覆琉璃瓦,碑的两面分别镌刻明朝皇帝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和“圣谕”。《至圣百字赞》的碑文是: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祁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至穷民,拯救患难,洞澈幽冥。仁覆天下,道冠古今。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朱元璋一共用了100个字来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并赞颂穆罕默德圣人。

他之所以对伊斯兰教这么尊崇有加,是因为当时的开国功臣有很多都是回族的将军。像常遇春、胡大海、沐英、兰玉、丁德兴等,他们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帝写百字赞,一是为了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感情;二是尊重他们的信仰。

3扇大门上都悬挂有匾额,正中是明成化年间丙戌科进士刘瓒的题字“开天正教”;右为清代镇守山东登州等地的提督密勇巴图鲁马建纪的题字“默德真传”;左为清康熙年间的掌教赵璜、张养心和刘翰美的题字“瞻天仰圣”。

大殿也叫礼拜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有600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七八百人礼拜,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3个相连的部分组成。周围有36根立柱,立柱下有石鼓承托重量。

前殿面阔5间,进深5间,中殿面阔5间,进深两间。整个大殿平面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凸”字。

在百姓中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人们认为“米海拉布”,也就是壁龛为“主”字的一点,望月楼为“主”字的上横,中殿为“主”的中横,前殿为“主”字下横,进殿礼拜的主道为“主”字竖笔,整个殿身平面形成“主”字,印证礼拜殿是“主的天房”的意思。

在真教寺大礼拜殿的正门北侧墙上,挂着一块写满了时间的小木板,上面记录着教众一天5次礼拜的时间。

望月楼与中殿相连,建筑面积约为173平方米,是穆斯林举行斋月和登高望月的地方,并以看见新月为入斋和出斋的标准。

按照教规,当穆斯林到真教寺礼拜之前,宣礼员必须登临此塔向四方召唤,人们才可前来进行礼拜。

望月楼正脊高大雄伟,花纹精致,屋脊施吻兽,挑角垂风铃,博缝下悬垂鱼,小红山深进,是宋元时期典型的建筑形式。

南北讲堂又称南北配殿,坐落在二门大殿前的两侧,各面阔5间,建筑面积均为140平方米,是开学阿訇给海里凡讲经的地方。

沐浴室又称水房,是伊斯兰教寺普遍存在的一个建筑物。因为在古兰经中曾这样描述“真主是喜爱洁净的人”,因而人们在礼拜和进行宗教仪式之前必须沐浴。

敬义堂在北角门内,是乡老议事、管账人收寺院地租和信教群众纳乜贴的地方。

位于昭德街区西部还有一座清真寺,据记载,当时青州城里的穆民每次礼拜,都必须出城去东关真教寺。而青州气候湿润,经常有雨雪天气,道途泥泞,出行非常不便,于是就在1546年由国子监司业马之骥主持修建大殿,西墙有宁阳王朱载序题“清真古教”石刻。

之后,在宁阳王朱载垿的主持下又建造了大门、仪门和影壁,大门上还有当时知府张莲登题写的“清真寺”门额,门两侧有八字墙,角门、大门、仪门之间为院。仪门内南为赞育堂,北为翼真堂。

大殿前两侧有讲堂。北讲堂是后人丁殿祥所建,南讲堂为穆民集资所建。

大殿前殿5间,中殿3间、后殿3间,上层为望月楼。大殿南侧有三畏轩,轩前南路通西大门,教民平时上寺历来多走西门。西南为水房,再南为女寺,东南为学校,北侧有经纶堂。

清真寺占地面积约8亩,建筑总面积1467平方米,都为明代宫殿式建筑风格,清康熙年间,重建大门、仪门、影壁,大门两侧有八字墙,角门、大门、仪门之间为院。仪门内南为赞育堂,北为翼真堂。在光绪年间,敦复会曾主持维修过,后为知名阿訇王静斋曾在此译经。知识点滴相传王曾中了状元之后,有一次回家乡青州去省亲。府官听说王曾回家,就命令老百姓吹奏着乐器到城外迎接。王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换了衣服,骑着小驴子从别的城门进城,并很快就去府官拜见。府官看到他吃惊地说:“听说您来,我已派人出城迎候,守门官还没来报告,您怎么就到这里了?”王曾回答说:“我侥幸得了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大人和父老前来欢迎?您这样做是增加我的过失,所以,我改换姓名,瞒过欢迎的人群和守门官直接来拜见您。”府官不由赞叹地说:您称得上是个真正的状元公啊!”

古街上的状元和会馆

明朝之后,昭德街内接连出了几位状元,均为治世之能臣,英勇之武将。

1598年,出了状元赵秉忠。赵秉忠自幼勤奋好学,少负奇才。殿试时,赵秉忠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反映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

1623年,赵秉忠因不满魏忠贤弄权,愤然辞官归乡。1625年又被魏忠贤削籍为民,第二年愤懑气郁而死。

崇祯皇帝即位之后,着手铲除魏党,赵秉忠得以官复原职,并追赠加太子太保衔,按大臣之礼厚葬。

赵秉忠贵为尚书,可正史中却没有他的传记,但是在明朝,有他的殿试状元卷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且他的状元卷也是我国科举制度1300余年唯一得以保全的原件。

丁殿祥是清朝嘉庆年间甲戌科的武进士,参加殿试之后被钦点为武状元,当时年仅27岁。1830年病逝于广西,诰封武功将军。

丁殿祥府邸的大门坐西朝东,大门匾额上镌刻着嘉庆皇帝御赐的蓝底金字“钦定武状元府”6个大字。大门外两旁各有一座青石砌成的旗杆垛子,旁边还有上马石、下马石和拴马桩。

高大的门楼内两扇黑色的油漆大门,门上有两个虎头大门环。门口阔大能进花轿,门槛高半米。

走进大门青砖铺地肃静典雅,南拐进二门为第一个四合院,北厅3间为主房,砖木结构、四梁八柱,木制窗棂,雕工细刻,非常讲究。

状元府内还有四门三院,全部采用了青砖小瓦、四梁八柱的建筑格局,其中西院内有南北两座楼房,气派又不失特色。

或许是想借借这几位状元的光环,之后历代的许多达官贵人和政客显要都选择居住在昭德街区。

明清时期,昭德古街商贾云集,繁荣昌盛,是青州直通临沂和江苏等地的唯一官道,是古青州最为繁华的一个地段,也是周围商品的集散地,每年前来的宾朋和客商络绎不绝,形成会馆林立的状况,“山西会馆”就是那时所建。

山西会馆占地20000平方米左右,围墙高两米,大门坐北朝南,门内有高大的影壁,左右两侧各有一石鼓,穿过影壁,是东西两间厢房,内塑有雄健马夫,各牵一匹泥马。

中门过后是一排戏楼,戏楼北面有一正殿,殿中泥塑关羽夜读春秋坐像。整个院内古柏参天。

经过明清两朝政府的大力扶持,昭德古街发展成商号云集的老街,其中不乏老字号。其中“隆盛号”“公义和”“泰盛和”等上百家老字号,并延续了下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