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见鬼去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10:13:2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高见鬼去吧

三高见鬼去吧试读:

三高见鬼去吧

作者:读书堂

出版时间:2015-06-17

本书由北京读书堂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三高见鬼去吧

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类疾病,我们简称为“三高”,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高”中,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关联,能相互加重,也可诱发其他诸多的严重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肾病、脑血管意外、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患者则猝死。它是继艾滋病和癌症之后的又一大健康杀手,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顽症。

第一章 揭开三高的神秘面纱

所谓“三高”

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类疾病,我们简称为“三高”,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高”中,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关联,能相互加重,也可诱发其他诸多的严重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肾病、脑血管意外、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患者则猝死。它是继艾滋病和癌症之后的又一大健康杀手,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顽症。

“三高”的发病原因

“三高”的发病原因,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主要是遗传、饮食、心理、运动、吸烟、饮酒、疾病等各方面因素,可能是其中某一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个因素综合导致“三高”症状。

在当前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疾病,而不是关注健康。只是一味地发现疾病,而后进行治疗,而不是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引起身体疾病的诸多因素。不要说忙,就不去吃早饭、去晨练;不要说急,就干个通宵达旦;不要说压力大,就吸烟饮酒;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才去重视健康。

从众多因素中,我们不难看出,除遗传因素外,其他诱发“三高”疾病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生活中各种不良习惯所致。现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生计,为了美好的生活,人人都不惜一切地拼命工作,因而在饮食上总是不规律,忙时简单的快餐,闲时大鱼大肉,过量地饮酒以及长期吸烟,而平时的运动时间也被压缩甚至裁减掉。而个人又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排解不当,日积月累,导致抑郁、悲伤、烦躁等不良心理因素,以及睡眠障碍。这些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身体机能受损或者代谢异常,进而演化成我们所说的“三高”病症。

目前,“三高”的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发病年龄介于24—45岁,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群专有疾病,尤其是对于都市白领人士。

据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全球死亡人数中,因“三高”死亡的人数约为17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20年,“三高”的死亡率净增加50%,死亡人数将达到2500万人左右,其中大约1900万在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均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东欧,则呈上升趋势。在中国,1998年有260万人死于“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便有1人死亡。2000年中国人健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1.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8.8%;血脂异常者1.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8%;糖尿病患者2000万人。时至2008年,全国糖尿病患者已逾5000万人之多。而目前在这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三高”疾病上,其知晓率、控制率及治疗率却极低。

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多种脏器血管硬化,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脑病,出现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抽筋、心慌等症状。或出现脑部供血不足、脑出血或脑血栓、高血压性肾病等,严重者则危及生命。

一般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发生中风、失明的可能性高出4—10倍;我国每年死干高血压并发症者在150万人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

高脂血症不仅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引发其他众多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等多种疾病。

由此可见,“三高”病症的危害之大,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步入年轻化的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对于“三高”的预防,要做到“五早”:(一)早了解: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生活、工作、饮食等不良习惯可能引发的不良症状,正确地做好预防及控制措施。(二)早发现: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身健康大检查。(三)早预防:了解“三高”的形成原因,找出易发病人群的原因,尽早做好预防工作。在饮食上,要尽量遵循“三低”原则,即低脂肪、低糖、低盐。同时,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对运动的认识,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心理上要经常妥善地给自己减压、放松,适时地抽出时间去锻炼,可以在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多散步,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压力,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四)早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有“三高”的症状,或者已经确定为“三高”类的疾病,也不要过于恐惧,以免造成心理暗示的不良后果,对疾病的控制及治疗带来麻烦。首先要找医生,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尽早用药,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定期做检查,尽早使各项检查都达标,使身体早日恢复到健康水平。(五)早控制:“三高”的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预防也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学会科学饮食。在一日三餐中朋友们要学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

一是早餐要吃好。我们在一上午工作所消耗的能量,都是早餐提供的。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到了上午9—10点钟就会出现低血糖,大脑能量明显供给不足,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会感到特别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又会因为热能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久而久之,血脂和血糖都会出现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吃早餐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按时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经常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有的朋友在每天早上只吃一点米粥,或者面包、饼干;有的朋友为了省事,干脆只喝一杯牛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米和面等主食消化比较快,我们很快就会感到饥饿。在吃主食的同时,应该吃一些牛奶、鸡蛋和豆制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这样就可以延长胃的排空时间,不容易饥饿。有条件的还要在早餐时吃一点凉拌的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食物的酸碱平衡。

二是午餐要吃饱。有许多朋友喜欢吃洋快餐,其实洋快餐的营养不十分均衡。洋快餐一般都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如果长期食用就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三是晚餐要吃少。我们在晚餐中普遍存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现象。长期这种吃法,使心血管和高血压的比例比常人要高出4—5倍以上。晚餐以后,我们的活动量一般要低于白天。但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却为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以使血糖转化成脂肪被凝结在血管壁上。晚餐吃得太丰盛,久而久之就可以导致肥胖。肥胖以后,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有可能诱发2型糖尿病。

所以,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入,可以选用一些豆制品,尤其不能忽视蔬菜。烹调方式可以选择清蒸、清炖和凉拌。要控制荤菜的摄入,给胃肠留有一些余地。同时,要相对吃一些主食,减少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喝酒要适量,如果非要喝的话就尽量选择低度白酒和干红,或者是啤酒,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贪杯。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高血压常识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疾病简介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称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另外,血液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因此,若血液中的负离子含量不足,就会导致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的细胞膜电位不能被修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hypertensive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死亡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疾病分级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易患人群

经过科学实验反复论证,以下人群易患高血压: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酸性体质(体内负离子含量不足)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孤独者,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孤独感会使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加,这项研究因此也证明朋友和家庭对人们的健康有益。

6、过度食用油腻食物者。

疾病分类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按WHO的标准,人体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为轻度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20~129,80~84

正常高值,130~139,85~89

高血压,≥140,≥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

上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其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一是肾实质病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二是肾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肾动脉呈节段性狭窄。三是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环境因素。

3、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2)避孕药。(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科学研究表明,环境中缺乏负离子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空气负离子经呼吸道入肺,通过膜交换系统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直接刺激、神经反射以及通过体液方式作用于机体各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当负离子进入血液后,释放出电荷,尽管微乎其微,但对于平衡状态下的血液电荷却很敏感。它会直接影响血液中带电粒子(蛋白质、血细胞)的组成与分布情况,使异常的血液形态与理化特征正常化;并通过促进机体组织的氧化还原过程,特别是通过加强肝、脑、肾等重要组织的氧化过程,激活多种酶系统,对机体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及电解质代谢起到调整与优化作用。因此,空气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导致高血压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发病机制

高血压形成原理

首先,我们先抛弃任何病理性及并发症因素,我们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我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

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太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挤压,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高压。

2、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不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会使压力升高。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管道打折硬化的话,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塞,也会造成高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8、血液干涸造成的高压。

以上因素受季节变化影响,容易发病!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临床表现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并发症

1、冠心病: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2、脑血管病:包含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会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会立即昏迷,倾倒在地,所以俗称中风。

3、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或者可能会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安全。

4、高血压脑病: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因血流灌注过多而引起脑水肿。临床上以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严重的甚至会昏迷和抽搐。

5、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损伤会加重高血压病。一般到高血压的中、后期,肾小动脉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浓缩小便的能力降低,此时会出现多尿和夜尿增多现象。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慢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成为尿毒症。

6、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诊所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必要时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做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偶然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宜定期复查测量以确诊。

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升高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等有关。因此,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角度,现在主张对高血压患者做心血管危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将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和>30%。

具体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情况。

用于分层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鉴别诊断:在确诊原发性高血压前必须与继发性高血压做鉴别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包括:

1、肾实性高血压;

2、肾血管性高血压;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皮质醇增多症;

5、主动脉狭窄。其他可以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还有甲状腺疾病,某些心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有关检查

初次体检应能包括的内容

1、血压。两侧血压对比核实,取较高侧的数值。如果两侧血压的差值大于20毫米汞柱,较低的一侧有可能是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特别是锁骨下动脉发生了狭窄,狭窄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阻塞。

2、身高、体重及腰围。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如俗话所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3、用眼底镜观察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外周小动脉的病变程度,外周小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心脏的负荷越重。

4、有无颈部血管杂音、颈静脉怒张或甲状腺肿大、腹部血管杂音及肿块、周围动脉搏动等,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5、心肺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了解有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常规检查应包括的内容

1、血尿常规。如果出现贫血、血尿、蛋白质等,应考虑为肾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2、血生化。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血钾低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3、心电图。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进一步检查应包括的内容

1、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

2、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的意义

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延缓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而经常、准确地了解血压值及波动情况,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诊所偶测血压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座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自我测量血压

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动态监测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15~30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家庭自测血压

一定要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血压,然后就是把上臂裸露出来,冬天冷了把毛衣脱下来,穿个单衣也可以,袖带绑的松紧合适。取座位,保持安静,肢体也不能活动,习惯用右手操作,右手一按键血压测量开关,测量数值就出来了,停一分钟再测下一次血压,一般都会测三次,中间间隔一分钟。

高血压急症

1、高血压脑病:目的是快速降压以恢复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首选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点滴,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舌下含服,禁用β受体阻滞剂和甲基多巴。

2、脑出血:注意不宜快速大幅度降压,一般降低原有血压的20%为佳,并且只有在血压超过28.0/14.7千帕(210/110毫米汞柱)时才考虑降压,主要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3、蛛网膜下腔出血:快速降压能防止再出血,同时不能影响患者意识和脑血流量,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在30分钟内将血压快速降至正常水平,首选硝酸甘油静脉点滴,钙离子拮抗剂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舌下含服。

5、急性左心衰竭:快速降压减轻左心室负荷,首选硝普钠、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用Β受体阻滞剂和直接血管扩张剂。

高血压急症急救法:

1、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座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2、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或一支亚硝酸戊酯,并吸入氧气。

第三章 高血压的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是血压计和降压护腕也应不离身。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并使用降压护腕,以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1]、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医疗器械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为重要的,其中降压护腕的降压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需要高血压患者积极运用。降压护腕在平时对任何发病阶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是适用的。降压护腕对防治高血压有特别明显的作用,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使用降压护腕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这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配合中药入茶饮护理,如罗布麻茶,对血压血脂血糖都有不错的调节功效。

服用少量镇静剂可减轻精神紧张和部分症状,可选用:安定、溴化钾、苯巴比妥等。

负离子疗法

高血压的治疗最好选用无毒副作用发生的自然疗法——负离子疗法。空气负离子对高血压的作用机理: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

临床试验表明:负离子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采用负离子治疗高血压已被医学界大力推荐和推广。负离子疗法治疗高血压有三大优势。(一)负离子疗法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用药品种增多及用量加大,带来的副作用不言而愈。负离子治疗的积极参与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负离子治疗与降压药、降糖药协同作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了这些药物用量及其副作用。(二)负离子疗法符合高血压“长效平稳”的降压原则

负离子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在降压的同时可降脂、降粘,作到“长效平稳降压,全面改善组织器官功能”。(三)负离子疗法治疗与预防一体

负离子疗法的特性,使得机体发生根本性基础改变,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有效地防范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和预防有效地结合一体,保障健康也具有保健意义。

药物疗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全身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较差,并常合并哮喘、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应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可选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常用双氢克尿噻12.5~25mg,1日1次,或硝苯吡啶5~10mg,1日3次,或者配以三九.平压胶囊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及肾素水平一般较高些,且合并症少,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美多心安或氨酰心安50~100mg,1日1次,或巯甲丙脯酸12.5~25mg,1日3次。

中药治疗见效慢,但是适合中老年人长期的治疗。

主要降压药物

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

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

1、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2、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3、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4、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包括镇静剂)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利尿剂、萝芙木类或复方降压片即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或再选加酶抑制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如盐酸可乐定、长压定等治疗。

5、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引起浮肿的副作用;利血平和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和米诺地尔合用时,各自减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

6、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可乐定为妥,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

7、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中医辨证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产生的结果。阴虚为本,阳亢为标,病变与五脏有关,最主要涉及心、肝、肾,在标为肝,在本为肾,临床表现以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为主要症状,以阴损于前,阳亢于后为主要特点,到了病程后期,发展为阴阳两虚。所以在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是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

运动疗法

运动的目的

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及改善机体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

2、降低毛细血管、微动脉及小动脉的张力,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3、降低血粘度,提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增强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和组织内的营养过程;

4、发展机体和血液循环的代尝机能,改善和恢复患者的一般全身状况;

5、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情绪,抑制心身紧张,消除焦虑状态。

运动的种类

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类型选择要以有氧代谢运动为原则。要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憋气练习。应该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项目。有条件的可利用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等进行运动。较适合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种类和方法有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有氧舞蹈、游泳、娱乐性球类、效游、垂钓等等。

1、气功:以放松功较好,也可酌用站桩功、强壮功和动功等。练功原则强调“松”、“静”、“降”。要求配合意念和简单的动作。意念的部位宜低于心脏位置,如丹田、涌泉穴等。呼吸宜用顺呼吸法,不宜采用停闭呼吸法。要适当延长呼气,以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动作宜采用大幅度的有松有紧,有张有弛的上下肢及躯干的交替和联合运动,切忌持续性紧张的长时间等长收缩运动。气功练习每天至少1次,每次30~45分钟。据报道,一次练功后可使收缩压下降2.1~2.4kPa,舒张压也有下降。一般在练功两周左右后见效。有报告,一组用药物治疗血压仍未能很好控制的病例,加用气功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在巩固期加用气功更为有效,常可使维持用药量减少1/3~1/2,并使血压维持平稳。

2、太极拳: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肌肉放松且多为大幅度活动,思绪宁静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练完一套简化太极拳后,收缩压可下降1.3~2.7kPa(10—20mmHg),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安静时收缩压的平均值约比同年龄组老人低2.7kPa左右。高血压患者打太极拳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一个“松”字,肌肉放松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血压下降。此外,打太极拳时要用意念引导动作,使思想高度集中,心境守静,这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激动、神经敏感等症状。

3、步行: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10分钟。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以后可逐渐加快步速或在坡地上行走。国内应用医疗步行(平地行走加上下小山坡)治疗高血压取得较好疗效。

其方法举例如下:

第一条:1600m平路。用15min走完800m,中途休息3min

第二条:2000m平路,用18min走完1000m,中途休息3~5min第三条:2000m路程,中有两段各长100m,斜度5~10度的短坡,用20~25分钟步行1000m,休息3~5分钟,继续用7~8分钟,走完500m平路,休息3分钟然后用20~30分钟上山,中间可适当休息。上山后休息5~10分钟,然后下山。

4、健身跑:在进行健身跑前要作心电图运动试验以检查心功能和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性。高血压患者的健身跑不要求一定的速度,运动的频度可根据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程度,采用每周三次或隔日一次,或每周五次等不同的间隔周期。一般认为若每周低于二次效果不明显。若每天运动,则每次运动总量不可过大,如果运动后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

5、按摩或自我按摩:按揉风池、太阳及耳穴,抹额及掐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可助降压和消除症状。

饮食治疗

食疗六方

1、芹菜粥: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将芹菜洗净,切成六分长的段,粳米淘净。芹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再加少许盐和味精,搅匀即成。

2、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

3、大雉鸡蛋:日常食用大雉鸡蛋,有预防高血压及平衡血压作用。蒸,煮食用都可。

4、荷叶粥: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5、醋泡花生米: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6、绿豆海带粥: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降压食谱五方

1、首乌龟板:

成分:首乌、龟板、寄生、杜仲各50克,生地、枸杞、桑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