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三年级.上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20:35:29

点击下载

作者:《国学经典导读》课题组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经典导读.三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导读.三年级.上册试读: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原文】

弟子规(guī)【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拆解开为“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做人应尽的道理。】,圣(shèng)人训(xùn)【圣人: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训:义为训诲、训勉,指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好的典范,立教于后世的,值得后人学习的,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首孝(xiào)弟(tì)【弟,应该读成“悌(tì)”,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义为做哥哥的心里有弟弟的存在。就是做哥哥的懂得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次谨(jǐn)信【谨:是谨慎,谨言慎行。】,泛(fàn)爱众(zhòng),而亲仁(rén)【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亲仁:亲近仁德之人。】,有余(yú)力,则(zé)学文【文:文化,特别是与礼乐有关的人文学术,古人也叫“文学”。】。【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师说】

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1722)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故事链接】鹿乳奉亲郯(tán)子,春秋郯国(今山东郯城)国君。年幼好学,聪慧仁德,孝敬父母。父母患眼疾,人说鹿乳可以治愈,郯子便四处寻求,未能得到。郯①子见父母受眼疾折磨,心急如焚(fén),于是裹(guǒ)着鹿皮,假扮小鹿,混入野外鹿群中觅(mì)取鹿乳。鹿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又善于奔跑,郯子连去几日,终未如愿。一日,裹着鹿皮的少年郯子,在野外与猎人相遇,猎人张弓要射,郯子急忙站起来,将实情相告。他的孝行感动了猎人,猎人②以家中驯(xùn)养的母鹿之乳相赠。郯子得到鹿乳,赶回家中为父母治疗眼疾。

注:①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②驯养: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

第2课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一)父母呼 应勿缓

【原文】

父母呼【呼:呼唤】,应勿(wù)缓(huǎn)【应:回答。勿:不可以。缓:迟缓。】。父母命,行勿懒(lǎn)【懒:偷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chéng)【教:教导。责:斥责。顺承:顺从的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qìng)。晨则省(xǐng),昏则定【则:就要。凊:使……清凉。省:向父母请安。定:使……安定,这里指伺候父母安睡。】。出必告,反必面【出:出门。反:在古代是通假字,同“返”,义为“返回”。面:用作动词,问候。】。【译文】在家中,父母呼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lǎn)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gōng)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wǔ)逆(nì)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得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师说】

古代有地位的人家,父子各有居室。“入”,指到父母的居室去。“入则孝”告诉我们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此则节选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孩子如何应答父母的教诲、如何关心父母和出入对父母的礼仪三个方面,告诉我们作为子女孝敬父母的规范,角度虽小,但紧贴生活。能让每个孩子孝敬父母从生活的细小环节做起。

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只有供给吃穿,奉养也要让父母感到快乐。除了感到快乐以外,更要善体父母的心思。父母想要的、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看到的,为人子女都要善加观察,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体贴的孝心,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思,就是代代相传。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传承父母留给我们的美德教养,并再传下去。【故事链接】①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父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重责而忿(fèn)忿不平②。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③所以,我们不要死守常规,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注:①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走,古义“跑”。小杖(小的惩罚)就承受,大杖(大的惩罚)就应该逃走。对于父母不切实际的重罚,我们要合理避开。②忿忿不平: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同“愤愤不平”。③通权达变: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第3课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二)事虽小 勿擅为

【原文】

事虽【虽:即使。】小,勿擅(shàn)【擅:自作主张。】为。苟(gǒu)【苟:如果。】擅(shàn)为,子道亏(kuī)【道:原义是道理,子道:这里指子女的本份。亏:欠缺。】。

物虽小,勿私藏【藏:隐藏。】。苟私藏,亲心伤【亲:父母亲。伤:伤心。】。

亲所好(hào)【好:喜爱。】,力为(wèi)具【力:尽力。为:替。具:准备。】。亲所恶(wù)【恶:讨厌,不喜欢。】,谨(jǐn)为去【去:除掉,去掉。】。

身有伤【伤:受伤,伤害、损害。】,贻(yí)亲忧【贻:遗留。忧:担忧,发愁。】。德有伤【德:道德,品行。】,贻亲羞(xiū)【羞:耻辱。】。【译文】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自作主张,而不向父母禀(bǐng)告。如果擅自作主,事情就容易出错,为人子女的本分就有欠(qiàn)缺。物品即使很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父母亲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jǐn)慎(shèn)地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身体受到伤害,会让父母亲忧(yōu)虑(lǜ)。品德修养上受到损害(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会使父母亲蒙受耻(chǐ)辱(rǔ)。【师说】

此则节选从做事、关爱父母的角度告诉我们四条行为准则:一是凡是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的一些事情,我们都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二是不要私藏别人的东西;三是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关心体贴父母;四是应该珍爱自己的身体和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四个方面能很好地指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故事链接】皇甫绩受罚皇甫绩是隋(suí)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líng)俐(lì),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废(fèi)弃的小屋子里下棋。因为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老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chì)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guāi)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cí)祥(xiáng)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dān)误(wù)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①②能放纵(zòng)自己,应该也按照私(sī)塾(shú)的规矩,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cháo)廷(tíng)里做了大官,在文武百官中享③(xiǎng)有很高的声望。

注:①放纵纵容;不加约束。②私塾: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③声望:众人崇仰的名声、威信。

第4课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三)亲爱我 孝何难

【原文】

亲爱我,孝何难【亲:父母。孝:孝顺。】。亲憎(zēng)我,孝方贤(xián)【憎:憎恶,恨。方:才。贤:有德行的人。】。

亲有过,谏(jiàn)使更(gēng)【过:过错,过失。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更:改变,改正。】。怡(yí)吾(wú)色,柔吾声【怡:和悦、愉快。这里是“使……和悦”。吾:我。色:脸色,表情。柔:柔和,这里是“使……柔和”。】。

谏(jiàn)不入,悦(yuè)复谏(jiàn)【入:原义是进入,这里是规劝的话被接受的意思。悦:高兴、愉快。复:再。】。号(háo)泣(qì)随,挞(tà)无怨(yuàn)【号泣:号,大声哭;泣,小声哭。随:跟。挞:用鞭子、棍子打人。怨:怨恨,仇恨。】。【译文】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父母有什么困难?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的时候,能够孝顺父母才是有德行的人。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要耐心地规劝,使他们改正错误和过失。规劝时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继续规劝;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我们难过得痛哭流涕(tì),也要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遇责打,也无怨无悔(huǐ)。【师说】

此则节选告诉我们两点:一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孝,即使父母不爱自己,也要行孝;二是告诉我们如何规劝父母。要求规劝父母时,要有耐心,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

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故事链接】①李世民谏父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yuān)平定天下。有一次父亲作出一个决定: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就对父亲说:“这样做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恐怕会中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取得胜利,后面②又被围剿(jiǎo),反而不利我军。”这样劝了三次,他的父亲仍不采纳③(nà)他的建议。眼见父亲带领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号啕(táo)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很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李世民已经看出这样做相当危险。他的父亲李渊在帐篷里头,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得非常伤心,就走出去看看,才知道他的儿子在那里哭泣,于是他就问是什么原因。李世民说:“本来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一次军事行动,但是父亲不能采纳,我非常伤心,非常难过,所以在这里哭泣(qì)。”李世民顺势做出最后一次劝解。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分析的道理又这么中肯,就及时停止了这次军事行动。后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终于平定天下,奠(diàn)定了唐朝的基业。

注:①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②围剿:包围起来加以讨伐﹑消灭。③采纳:接纳;接受。

第5课 《弟子规》出则弟(节选一)兄道友 弟道恭

【原文】

兄道友【道:道义,本分。友:友爱。恭:恭敬。】,弟道恭(gōng)。兄弟睦(mù),孝在中【睦:和好,亲近。中:其中。】。

财物轻,怨(yuàn)何生【轻:轻视、看不起。怨:结缘。生:产生。】。言语忍,忿(fèn)自泯(mǐn)【忍:容忍,忍让。忿:愤怒,怨恨。泯:灭,尽。】。

或饮食,或坐走【或:有时。坐:就坐。走:行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年纪大的人。幼者:年纪小的人。】。

长(zhǎng)呼人,即代叫【长:长辈。即:就。代:代替。】。人不在,己即【即:立即。】到。【译文】兄长的本份是要友爱弟妹,弟弟的本份是要尊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幸福,孝道就在其中了。财物看得轻,怨恨从哪里产生?言语能够包容忍让,不说坏话、气话,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无论是用餐还是就坐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就要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就要立即到长者处询问是什么事,要不要帮忙。【师说】

出,是离开自己的居室。弟,同“悌”。“出则弟”是写离开自己的居室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行为。本则主要讲到三点:一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二是正确对待财物并在语言上要学会隐忍,正所谓“祸从口出”;三是晚辈在长辈面前的礼仪。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兄弟姐妹和长辈和睦相处,以及如何消除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要做到“财物轻”“言语忍”。【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悌,就是“兄友弟恭”。从字体上看,竖心旁,再加一个弟,就是心中要有兄弟姐妹的意思。引申开去,就是怎样来相处。与同事、合作伙伴如何相处,怎样选择,就是悌。【故事链接】李勣(ji)煮粥李勣(jì),字懋(mào)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人。隋(suí)朝末年,他参加了起义军,后又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lǚ)立战功,被封为英国公,唐高宗时拜尚书左仆射,晋司空之职。他身为将军,贵为国公,不但亲自去看望生病的姐姐,而且还为她生火煮粥,被灶火烧焦了胡子。①有一年,他得知姐姐生病,心里非常惦(diàn)念,处理完手上的公务后,向皇上请了假,带上侍从直奔姐姐家中。一路上,他们晓行夜宿,白天马不离鞍(ān),人也只能吃饭时才休息一会。他的侍从跟随他多年,没见过主人如此奔波,心里十分不解,于是问道:“英国公您都60开外的年纪了,这不是军务,何必这样日夜兼(jiān)程地赶路呢?”李勣说:“你们还年轻,没有那么深的体会,等长到我这样的年纪就知道什么是手足情了。现在这么着急赶路,是看望我生病的姐姐,她的病情不知道往好的方向发展还②是往坏的方面转变。这就好比打仗一样,战机稍纵即逝(shì),病情也是③如此,万一晚了一步就可能前功尽弃,到头来白白遭受路途之苦。不管干什么事,都应该赶早不赶晚,紧前不紧后,你们说是不是?”侍从一听连连点头。数日过后,李勣终于来到姐姐家里。躺在床上的姐姐一看弟弟突然到来,病就去掉了三分,人也有了精神,话也自然多了起来,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弟弟童年的岁月,说今天的各自变化,整整一夜,没有一丝倦(juàn)意。当天下午他要亲自给姐姐煮粥,姐姐对他说:“咱们家有仆人,像这样的活还是让他们去做吧,何必劳驾你这个国公!”李勣回答说:“姐姐老了,我也老了,以后再想做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了。”姐姐看弟弟虽然身为高官,仍没有忘记手足之情,他深知“人生苦短”,想趁(chèn)有生之年尽一点做弟弟的责任,心里不禁感叹:这是多么懂事的弟弟呀!

注:①惦念:惦记,常常想。②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错过。③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第6课 《弟子规》出则弟(节选二)称尊长 勿呼名

【原文】

称尊长(zhǎng),勿(wù)呼名【称:称呼。尊:尊敬的人。长:长辈。勿:不可以。名:名字。】。对尊长(zhǎng),勿见(xiàn)能【见:这里是“现”的意思(古代没有“现”字),即表现。能:才能。】。

路遇长(zhǎng),疾趋(qū)揖(yī)【疾:快,急速。趋:趋向、奔向。揖:拱手行礼。】。长(zhǎng)无言,退恭(gōng)【恭:恭敬。】立。

骑下马,乘下车【骑:骑着马。乘:乘着车。车:车子。此处为押韵。】。过犹(yóu)待,百步余【过:走过,经过。犹:还、仍然。待:等待。百步余:可译作“百余步”。】。

长(zhǎng)者立,幼勿坐【立:站着。勿:不可以。坐:坐下。】。长(zhǎng)者坐,命乃(nǎi)【命:命令。乃:才。】坐。【译文】称呼尊者和长辈,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者和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要赶快走上前拱手行礼。长辈没有说话时,要退后恭敬地站立在一旁,让长辈先走。(古礼)无论是骑马还是乘车,路上遇见长辈都要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到长者走过百余步之后,才可以离开。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以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师说】

本则主要告诉我们,晚辈在长辈面前的礼仪。主要是称呼长辈、路遇长辈和与长辈相处三个方面的礼仪。长辈或是生我育我的父母,或是对我们有教诲之恩的老师,自古以来,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从生活中的这些礼仪做起,用身体力行回报长辈的恩情。【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你知道古代如何称呼人吗?

古代中国人有姓、名、字的区分。一个人的名,那是很尊贵的,一般只有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才能直接叫自己的名,其他人基本都不能直接呼名,往往是称字,甚至连皇帝都是这样。【故事链接】张良拾鞋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pī)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hè)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回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是谁呀?竟让我帮你捡鞋子?但见他年老体衰(shuāi),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张良正想发怒,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gōng)敬从命,赢(yíng)得了老人的赞许。又经过几番考验,最后这位老人将自己用毕生心血编著而成的《太公兵法》送给张良。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sòng)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fù)①韬(tāo)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②③(lì)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chóu)帷(wéi)幄(wò)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注:①满腹韬略:韬略,指古代兵书《六韬》和《三略》。形容人富有智慧。②磨砺:磨练。③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第7课 《弟子规》出则弟(节选三)尊长前 声要低

【原文】

尊长(zhǎng)前,声【声:指说话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yí)【闻:听到。宜:合适。】。

进必趋(qū),退必迟【进:向前。趋:快走。退:退后,退下。在古代,正面退下,起码在三步之内不能转身,不要让背对尊长,否则这也是一种不恭敬。迟:缓慢。】。问起对,视勿移(yí)【问:问话。起:站起。对:回答。视:看,这里是视线的意思。移:转移,移动。】。

事诸(zhū)父【事:奉事,为……服务。诸:众、各。诸父指叔叔、伯伯。诸兄指堂兄。】,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译文】在尊长面前,说话的声音要低。但是说话的声音低到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合适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一定要快步走上前,退回去时,一定要慢慢地走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站起来回答时,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当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师说】

本则节选告诉我们两个内容:一是从与长辈对话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尊敬长辈。主要告诉我们在与长辈对话时,要做到音量适中,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二是要像对待父母、兄弟一样对待叔叔、伯伯和堂兄弟。“诸父”“诸兄”包含了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主要的人,这一条有利于我们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睦相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尊长”指那些人?

尊长是指那些比我们德尊、位尊、年龄长、辈分长的人,如父母、老师、领导等。我们应当以在家中对待兄长、长辈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人。【故事链接】颜回偷吃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被围困在陈、蔡之间的一个地方,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弟子们被饿了七天,个个面黄肌瘦,有的弟子心中①因此而忧虑(lǜ)。但此时,孔夫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弦歌不绝,没有一丝毫的埋怨(yuàn)与担忧。子贡见同学们如此饥饿困顿,便用自己身上的财物,突破重围,到外面换了少许的米回来,希望给大家充饥。人多米少,颜回与子路便找了一口大锅,在一间破屋子里,开始为大家煮稀粥。子路有事离开了一会儿,恰好此时,子贡从井边经过,一扭头,正好看到颜回把一小勺的粥往嘴里送。子贡看了有些不高兴,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走到了孔夫子的房间,将看到颜回偷吃粥的事,告诉了孔夫子。孔夫子听后,并没有很惊讶,说道:“我相信颜回的人品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②(yuán)故吧,你不要讲了,我先问问他。”于是,孔夫子便召了颜回来,对他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③必是要护佑(yòu)我们吧。你粥做好了之后,我准备先祭(jì)祀(sì)祖先。”颜回听了,马上恭(gōng)敬地对孔夫子说:“这粥已经不可以用来祭(jì)祀(sì)先祖了。”孔子问:“为什么呢?”颜回答道:“学生刚才在煮粥的时候,粥的热气散到了屋顶,屋顶被熏后,掉了一小块黑色的尘土到粥里。它在粥里,就不干净了,学生就用勺子舀(yǎo)起来。要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粥再来祭(jì)祀(sì)先祖,是不恭(gōng)敬的啊!”孔子听后说:“原来如此,如果是我,那我也一样会吃了它的。”颜回退下之后,孔子回头对着几位在场的弟子们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来证实的。”几位弟子由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信服。

注:①忧虑:忧愁思虑,忧愁担心。②缘故:原因。③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第8课 《弟子规》谨(一) 朝起早 夜眠迟

【原文】

朝(zhāo)起早,夜眠迟【朝:早晨。眠:睡觉。】。老易至,惜此时【至:到。惜:珍惜。】。

晨必盥(guàn),兼(jiān)漱(shù)口【盥:洗(手、脸)。兼(jiān):同时进行几件事。漱口:洗口,刷牙。】。便溺(niào)回,辄(zhé)净手【溺:尿的异体字。辄:立即,就。净手:把手洗干净。】。

冠(guān)必正,纽(niǔ)必结【冠:帽子。纽:纽扣。】。袜(wà)与履(lǚ),俱(jù)紧切【袜:袜子。履:鞋。俱:全、都。紧切:绑紧。】。

置冠服,有定位【置:安放。定位:固定的位置。】。勿乱顿,致污(wū)秽(huì)【顿:安顿。致:以致。秽:肮脏。】。

衣贵洁,不贵华【贵:以……可贵。洁:整洁。华:华丽。】。上循(xún)分(fèn),下称(chèn)家【循:依照。分:身份。称:相称、配得上。家:家庭状况。】。【译文】早晨要起得早,晚上要睡得迟。岁月不待人,人生易老,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漱(shù)口。大小便后,要立即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出门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一定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回家后帽子、衣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到处乱放,以致把衣帽弄脏。穿衣服可贵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上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下也要适合自己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师说】“谨”,指一个人穿着服装、言谈、举止行为,符合身份,不偏不过分,不走极端。它告诉我们居家生活应该注意的行为仪表。本则主要讲了五点:一是要珍惜时间;二是要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三是告诉我们从头到脚衣冠一定要整齐;四是要养成正确摆放衣物的好习惯;五是穿着要得体。这五点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际,懂得这些道理,从小培养这些良好习惯,对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成长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言集萃】

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cuō)跎(tuó)。

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故事链接】珍惜时间的爱迪生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研究精神,为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gòng)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然后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①斟(zhēn)满了水,交给助手,说:“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qǐ)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注:①斟(zhēn)满:倒满。

第9课 《弟子规》谨(二)对饮食 勿拣择

【原文】

对饮食,勿拣(jiǎn)择【勿:不要。拣择:挑拣,选择。】。食适可,勿过则【食:吃东西。适:适当。则:规范、准则。在这里,指适量。】。

年方少(shào),勿饮酒【方:正在,正当。少:年纪轻。】。饮酒醉,最为丑(chǒu)【丑:与“美”相对,难看的意思。】。

步从容,立端正【步:走路。立:站立。】。揖(yī)深圆,拜恭(gōng)敬【揖:行礼。拜: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

勿践(jiàn)阈(yù),勿跛(bǒ)倚(yǐ)【践:踩。阈:门坎儿。跛:腿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倚:斜靠着。】。勿箕(jī)踞(jù),勿摇髀(bì)【箕踞:古人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髀:大腿。】。

缓揭帘,勿有声【缓:慢。揭:揭开。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宽转弯,勿触棱(léng)【触:碰,撞,接触。棱:棱角。】。

执虚器,如执盈(yíng)【执:拿。虚:空。器:器具,东西。盈:满。】。入虚室【虚室:没有人的房子。】,如有人。【译文】对于食物不要挑剔(tī)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分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不应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gōng)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kǎn),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像簸(bò)箕(jī)一样,或者是虎踞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tún),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yí)人的姿态。进门的时候慢慢地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要离棱角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师说】

本则告诉我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举止规范。在饮食方面,要求我们不要偏食、暴食,更不能饮酒。在行为举止方面,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要有正确的站、坐姿势,并要求行礼、跪拜都要恭恭敬敬。二是转身、拿东西、入虚室时如何避免危险。这一条对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努力做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