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06:27:2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019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0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地2009年上半年发生了四起生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别如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的规定,其中属于较大事故的是(  )。

A.2名员工死亡,6名员工重伤

B.8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C.2名员工死亡,5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D.20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答案】D【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其中,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ABC均属于一般事故。

2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  )。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答案】B【解析】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3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测,同类火灾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种观点符合(  )原则。

A.偶然损失

B.动态相关性

C.监督

D.因果关系【答案】A【解析】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事故损失具有偶然性。

4安全是相对的,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认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扰动起源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答案】B【解析】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5国家将安全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下列指标中,纳入该纲要的是(  )。

A.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

B.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

C.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D.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答案】D【解析】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的四项指标为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6某铁矿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时,应提交必要的文件资料。下列资料中,不在提交范围的是(  )。

A.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报告或申请表

B.安全预评价报告

C.建设项目设计安全专篇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答案】D【解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①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③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⑤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⑥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7[已过时]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一般包括: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和归档保存记录等环节。下列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识别培训需求就是分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B.制定培训计划就是制定培训大纲

C.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之一是跟踪员工现场应用能力

D.培训记录应上交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归档保存【答案】C【解析】A项,识别培训需求是培训计划制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准确识别了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对症下药,找准能力的短板,从而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弥补。B项,培训大纲是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的要求编写的培训指导文件。D项,企业应设置专用安全生产档案室,配备具有安全生产及档案专业知识的专(兼)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并对下属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8[已过时]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年度生产安全费用有结余,公司可将结余结转本年度,作为(  )使用。

A.采掘设备购置费

B.电费

C.瓦斯监测仪器购置费

D.办公费【答案】C【解析】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编制年度(或半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费用支出按计划执行:①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其中,矿山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矿山综合防尘、地质监控、防灭火、防治水、危险气体监测、通风系统,支护及防治片帮滑坡设备、机电设备、供配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以及尾矿库(坝)等。②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③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④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⑤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⑥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本题中,只有C项属于安全生产费用。【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9化工厂工人甲发现氯化石蜡生产装置有两处泄漏点,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随即向车间主任做了汇报,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负责督促、检查及时消除该事故隐患的责任人是(  )。

A.工人甲

B.车间主任

C.班长

D.化工厂主要负责人【答案】D【解析】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包括: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⑤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⑥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⑦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0某物业公司组织工人进入下水道和化粪池进行疏通作业时,由于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多人中毒死亡。此类场所最常见的,可导致人员中毒的有害物质是(  )。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放射性物质

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AB两项均为有毒物质,CD两项不属于有毒物质。其中,A项,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等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以及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都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B项,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发生在煤气制造以及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以及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C项,放射性物质具有致癌性;D项,二氧化碳中毒发生在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矿井、下水道、粮仓等处。

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  )。

A.安全机构负责人

B.管理者代表

C.主要负责人

D.党政负责人【答案】C【解析】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包括: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⑤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⑥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⑦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2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09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到2012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B.到2012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C.到2012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D.到2012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答案】B【解析】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本题中,甲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年,复审时间延长至每6年1次,乙工作时间不足十年,复审时间为3年1次,故到2012年6月,甲不需要复审,乙需要进行复审。

13甲是某公司起重机司机,1年前通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因工作调整离岗8个月,现又调回起重机司机岗位,则甲必须经(  ),确认合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A.全面健康体检

B.起重机操作技能培训

C.起重机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D.起重机安全理论考试【答案】C【解析】《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4常规安全检查通常是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检查。检查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了尽量减小检查人员个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是(  )。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B.可靠性分析性

C.事故树分析法

D.安全检查表法【答案】D【解析】为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15[已过时]某建筑公司到定点经营单位购买具有“三证”和“一标志”的安全防护用品。这些物品须经(  )验收,并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后,方可使用。

A.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C.产品生产厂家质检部门

D.有检验资质的中介机构【答案】B【解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16[已过时]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号),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  )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

C.产品合格证

D.安全标志【答案】D【解析】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受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对其核发的安全标志负责。【说明】《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于2015年7月1日废止。

17甲是某面粉厂的总经理,1年前经培训考核取得了安全培训合格证。按照有关规定,现在甲需要进行12学时的安全生产管理再培训。下列培训内容,属于再培训重点内容的是(  )。

A.面粉粉尘危害知识

B.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C.公司安全规章制度

D.预防面粉粉尘爆炸新技术【答案】D【解析】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

1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来说,监督管理方式可分为(  )。

A.事前监督管理、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

B.综合监督管理、专项整顿治理和专业监督管理

C.分级监督管理、重点监督管理和一般监督管理

D.国家监督管理、行业监督管理和企业监督管理【答案】A【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包括:①事前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②事中监督管理,主要是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等,监督检查方式主要有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两种。③事后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以及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提出防范措施。

19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证件是煤炭生产企业(  )。

A.采矿许可证

B.生产许可证

C.安全生产许可证

D.营业执照【答案】C【解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20目前我国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要有两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  )、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A.生产

B.销售

C.检验

D.报废【答案】C【解析】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目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两项制度:①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②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21下列特种作业人员中,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负责培训和考核发证的是(  )。

A.客运索道操作人员

B.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C.电梯操作人员

D.矿井提升设备操作人员【答案】D【解析】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矿长安全资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ABC三项由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进行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

22某建筑公司在试验吊具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不慎,发生吊具坠落,造成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

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坍塌

D.起重伤害【答案】D【解析】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A项,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B项,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C项,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23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评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答案】C【解析】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其中,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作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24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装置等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安全评价是(  )。

A.竣工安全审查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答案】D【解析】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①安全预评价;②安全验收评价;③安全现状评价。其中,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和建议,作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25安全评价过程中,在对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单元划分是安全评价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单元划分的原则是以(  )为主。

A.事故类别

B.装置、物质特征和生产工艺

C.企业生产各个部门

D.重大危险源【答案】D【解析】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评价单元是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划分,因此,单元划分原则以重大危险源为主。

26某单位采暖锅炉发生爆炸,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可能,一是炉膛爆炸X,二是超压爆炸X,三12是锅炉严重缺水突然加水爆炸X。该起锅炉爆炸事故的结构函数是3(  )。

A.T=X·X·X123

B.T=X+X+X123

C.T=X·X+X123

D.T=X+X·X123【答案】B【解析】故障树分析法属于演绎推理评价法:从结论推论原因。本题中,由锅炉爆炸这个结果推论出可能有三个原因,即故障树分析法。三个基本事件相互独立,各自能导致采暖锅炉发生爆炸,各事件间的关系为“或门”,顶上事件概率为三者之和,即为X+X+X。123

27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  )。

A.SQ

B.SQ/T

C.W/ST

D.WQ【答案】A【解析】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积。本题中,事故发生的频率是Q,事故的后果为S,则风险为SQ。

28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评价报告应包括:①目的;②概况;③评价依据;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⑥评价单元的划分;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下列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答案】D【解析】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安全验收评价的报告的正确顺序应为:①目的;②评价依据;③概况;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评价单元的划分;⑥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

29[已过时]在对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时,如果分析结果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  )。

A.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B.发生火灾的最小割集数一定大于最小径集数

C.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D.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小【答案】C【解析】故障树定性分析的任务是求出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最小割集是导致故障树顶事件发生的数目不可再少的底事件的集合,它表示引起故障树顶事件发生的一种故障模式。一个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所包含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0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需要开展的安全评价是(  )。

A.专项安全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D.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答案】D【解析】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它是以拟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31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关不大,则按(  )原则估计事故后果。

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平均分配

D.最小后果【答案】B【解析】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遵循两个原则,即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其中,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最大危险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32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及结束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制定,而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  )制定。

A.科研机构

B.评价机构

C.公安机关

D.政府主管部门【答案】D【解析】应急救援系统是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负责建立现场应急救援系统,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系统、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等有关材料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33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  ),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等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A.应急措施方案

B.风险评估制度

C.土地使用政策

D.监督管理方案【答案】C【解析】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不能因为缺乏安全规划,走入“盲目建设—搬迁—再盲目建设—再搬迁”的恶性循环。企业应在厂矿选址、项目规划和设计、工厂布局设计等规划源头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34《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和100吨。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

A.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B.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吨的煤油储罐

C.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D.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吨的煤油储罐【答案】D【解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q……q表示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12n(t);Q,Q,……Q表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12n吨(t)。D项,15/20+60/100=0.75+0.6=1.35>1,构成重大危险源。

3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

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答案】A【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36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  )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B.最小危险原则和概率乘积原则

C.平均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D.风险分级原则和频率分析原则【答案】A【解析】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进行综合判定,其中,最大危险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37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  )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答案】B【解析】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各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预警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3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  )阶段进行。

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

D.设备安装【答案】A【解析】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39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  )。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答案】A【解析】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40[已过时]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

A.人群疏散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人员安置【答案】B【解析】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境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它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已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一旦危机状态恢复到可控状态,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履行预控对策的任务。【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41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答案】A【解析】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

42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C.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答案】C【解析】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AB两项是发生漏警的可能因素。

43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答案】C【解析】A项,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B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D项,应急预案只对本单位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44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A.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B.专业演练、战术演练和基础演练

C.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战术演练

D.功能演练、实战演练和全面演练【答案】A【解析】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按演练内容分类,应急演练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应急演练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考点已更新为:

应急演练是指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两类。按应急演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45[已过时]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通常分为参演人员、(  )、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A.联络人员

B.治安人员

C.控制人员

D.后勤人员【答案】C【解析】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46根据职业病防护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和(  )等。

A.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检测结果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

D.从业人员的工作业绩【答案】B【解析】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47[已过时]根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程度的不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将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是(  )。

A.可能产生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项目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C.可能产生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D.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答案】C【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列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其余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①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②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作为分级根据的6项指标:急性毒性、致密性、容许浓度、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③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④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⑤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危害范围的。【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48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三类。

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答案】D【解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49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  )。

A.氮氧化合物

B.乙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答案】A【解析】人接触的刺激性气体有: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可能导致流泪、睁不开眼、鼻痒、鼻塞、咽干、咽痛等表现。在化工生产环节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氮氧化合物。B项为易燃气体;CD两项为窒息性气体。

50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  )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答案】C【解析】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其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①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②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③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④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51[已过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职业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  )。

A.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员的年龄、性别和营养状况

B.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

C.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接触剂量和接触人员的易感性

D.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态【答案】C【解析】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但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的影响,其发病过程主要取决于:①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②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③劳动者个体易感性。【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5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下列安全生产问题,应该责令限期改正的是(  )。

A.违章指挥

B.违章作业

C.违反劳动纪律

D.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答案】D【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

ABC三项,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三违”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

53及时、准确的职业病统计信息是职业健康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常用的职业病调查统计方法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答案】B【解析】职业卫生调查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其中,典型调查是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选择典型的人和单位进行调查,职业病的调查即是通过选择典型的人和单位进行调查;普查是对总体中所有的观察单位进行调查,一般用于了解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情况;抽样调查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具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4故障树分析法是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  )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树。

A.从结果到原因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原因到责任

D.从责任到原因【答案】A【解析】故障树分析方法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因果关系形象地描述为一株有方向的“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上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的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即从结果到原因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清晰、形象化、逻辑性强的特点。

55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总计5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  )。

A.限期改正,予以处罚

B.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C.限期清退,不予处罚

D.限期改正,适当处罚【答案】B【解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提取安全费用。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企业安全费用按2%提取。本题中,该企业应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为(5000-1000)×2%=80万元,该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总计50万元,未按规定提取。对于企业未按照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会同财政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56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体现对(  )的承诺。

A.事故预防

B.设备管理

C.责任追究

D.行为管理【答案】C【解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的运行模式为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体现对责任追究的承诺。

57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下列文件中,不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是(  )。

A.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B.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安全操作规程【答案】A【解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的运行模式为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中的文件化的内容包括: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③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

58[已过时]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价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  )。

A.符合性

B.有效性

C.灵活性

D.合规性【答案】B【解析】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一般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俗地说,管理评审是指组织的某个部门在改进体系的职业健康安全业绩时,需要别的部门的配合、协助,或者是准备购买某种物品而需要使用资金等重大的、涉及面较广的、本部门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上级批准的问题的解决过程。【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5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提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包括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  )、改进措施五大要素。

A.鉴定

B.评价

C.总结

D.处罚【答案】B【解析】在PDCA概念的基础上并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基本相似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其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的运行模式为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

60某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部门正在开展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的运行模式,该项工作属于体系运行的(  )阶段。

A.策划

B.实施与运行

C.检查与纠正措施

D.管理评审【答案】B【解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的运行模式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市场部门正在开展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说明处于实施与运行的阶段。

6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答案】A【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①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②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③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6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个等级。

A.二

B.三

C.四

D.五【答案】C【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②重大事故;③较大事故;④一般事故。

6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  )日内做出批复。

A.10

B.15

C.20

D.30【答案】B【解析】事故调查报告批复的主体是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64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  )责任。

A.领导

B.主要

C.直接

D.行政【答案】C【解析】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直接责任者是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如违章作业人员;主要责任者是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如违章指挥者;领导责任者是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65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

A.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B.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

C.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D.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答案】D【解析】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66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T 6721—1986),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价值和处理事故所支出的费用合计。下列损失或费用中,不能列入直接经济损失的是(  )。

A.人身伤亡及善后所支出的费用

B.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C.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D.恢复生产所支出的费用【答案】D【解析】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②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③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等。

6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  )。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社会影响范围

D.环境破坏程度【答案】A【解析】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个等级。

68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  )报告。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C.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答案】D【解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如果事故现场条件特别复杂,难以准确判定事故等级,情况十分危急,上一级部门没有足够能力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或者事故性质特殊、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时,就应当允许越级上报事故。

69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之日起(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A.10

B.15

C.30

D.60【答案】C【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70[已过时]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  )。

A.职业病普查率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C.粗死亡率

D.职业卫生合格率【答案】C【解析】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粗死亡率。发病(中毒)率是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患病率是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病死率指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答案】ABD【解析】C项,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和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E项,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不仅有火灾事故,还有爆炸事故等。

72呼吸防护用品是用于预防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其作用是阻止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微生物吸入人体。下列有关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使用便携式呼吸器应进行专门的培训

B.不能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器进入有害环境作业

C.进入爆炸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D.进入爆炸性环境应佩戴负压式空气呼吸器

E.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装备过滤元件的适用性【答案】BCE【解析】A项,便携式呼吸器操作简单,不需进行专门的培训。D项,空气呼吸器可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毒气、烟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或在缺氧环境中使用。采用正压式呼吸器,有毒有害气体不易进入面罩。

73提升新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是遏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风险行业事故多发势头的有效措施之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