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22:54:15

点击下载

作者:厉以宁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微讲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北大微讲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试读: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作者:厉以宁排版:辛萌哒出版时间:2018-01-01本书由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主持人:

为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生活,展现首都北京的人文风采,提升首都市民的人文素养,为人文奥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北京公益讲堂计划自2005年5月起隔周举办一次,我们将邀请了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为更多的北京市民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今天厉老师将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讲座,在讲座的最后,会有半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提问条上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那下面就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厉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

厉以宁:

第一个问题——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新思考。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很旺盛,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而且这个势头看来是挡不住的。为什么能持续高增长?大概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投资的惯性。大家都知道,一个大的工程项目,绝不是一次投资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连续投资好几年。所以项目一旦启动就要连续地投资,这叫投资的惯性。

第二个原因,消费的升级。现在人均收入到了1000美元以后,消费开始多样化——人们的需求多样化了。

第三个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大概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左右。计划能控制的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而民营企业的投资是挡不住的。

这三个不好懂,还有第四个原因——我们当前正处在固定资产更新的阶段。因为很多设备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购置引进的,那时对环保的要求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对原材料消耗率也不像现在这么重视。现在对环保的要求更严了,而且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原材料消耗过大都不利于竞争,所以企业都面临着要更新固定资产的问题。这样,这个阶段就必然要求很多新的投资来替换、淘汰落后的设备。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增长固然是势头很好,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可能更重要。而前一阵子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注意是不够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实际上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

经济增长用什么来衡量呢?大体上用四个指标来衡量。

第一个指标叫做资源消耗率。就是增长过程中,资源消耗率是上升还是下降。资源消耗量,即比如炼一吨钢,需要耗多少电、多少焦炭等等。而资源消耗量的下降,代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第二个指标是环境受损害程度。任何经济增长都要排废水、排废气,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这些污染,使环境受损害能够减少。

第三个指标叫国家安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国家的安全,现在有两个产品一般被认为是需要重视的。

一个是石油。去年我们石油的进口量超过一亿吨,对外依赖性增大了。而且石油90%是从海上运进来的,海运的安全系数比陆上相对就小。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继续大量依赖国外进口海上运输石油对我们国家安全构成一定风险。

另一个重要的国家安全产品是粮食。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粮食安全取决于三个因素,或者叫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粮食自给率在95%左右。如果粮食自给率太小,表明国家的安全有风险。第二个是国家储备粮要占到当年粮食消耗的18%。如果国家储备粮多,就表明安全系数大。第三个是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衡量一下这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和第二个指标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这是我们可以调控的。关键是第三个指标。现在我们人均占有粮食还不到400公斤——13亿人口人均400公斤的话,我们的粮食产量应该到5.2亿吨;但是现在还不到5亿吨,才四亿多一点。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计算粮食的办法,是按照过去的惯例计算的,即把豆类放进粮食范畴。而国际上是不把豆类放进去的——黄豆是用来榨油的,不是用来当粮食吃的;豆子拿来做豆腐、做豆皮,是做副食品吃的,不是粮食。因此如果把豆类剔出来,我们的人均占有量还要低。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应该让国家安全系数得到考虑。

第四个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程度。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够抵挡得住一些风险。

经济学界流行一个笑话,不知大家听过没有。说有两个人到郊外旅游,这两个人在树林里玩得挺高兴,忽然听到老虎叫。一个人赶快蹲到地上,从背包里把运动鞋取出来换上准备跑。第二个就觉得奇怪——老虎跑得比人快,换运动鞋有什么用?第一个就说——当然老虎跑得比人快,但是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他就换上运动鞋跑了。第二个人不慌不忙也坐在地上把鞋脱掉,爬到一棵树上去了。老虎果然到了,但是它不会爬树,没办法吃树上的人,于是它就往前追,把换运动鞋的人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风大浪是难以避免的,躲是不行的。关键在于要有绝招,要有过硬的本领。对企业来说,就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你会爬树,老虎不会爬树,这就是绝招。如果你更有本事,你是武松,老虎来了,你一棍子把它打死,那不是更好嘛!所以说一定要记住,经济增长的质量、表现与我们抵御大风大浪的能力在于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才能够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说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是更重要的。

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要迷恋或满足于报上所谈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等等,这些说法是不妥当的。从90年代开始,我们的确在珠江三角洲,还有福建、浙江一带引进了很多外商企业。可是这些外商企业主要搞来料加工,是“三来一补”型的,对当地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地方税收,可以增加当地就业。然而利润是它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它们的。它们消耗的电力是我们国内紧张的电力,而把环境的污染留在了国内。所以我们说这只是我们工业化开始阶段一个必经过程,但是不能以此满足。我们不能满足于一种低水平的世界工厂,我们要做一个高水平的世界工厂。这就是说,要从世界制造中心转为世界创造中心,要做世界的研究开发中心,要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在经济学界最近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是不是一定要经过重化工阶段。我们不妨从西方国家经济史谈起,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般走过这样的途径:第一个阶段是轻工业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重化工阶段,现在到第三个阶段,就是信息产业阶段,或称IT阶段。重化工阶段是它们经过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给环境造成了损害,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就想,既然发展可以是跳跃式的,为什么我们也要和它们一样,亦步亦趋,也走过一个重化工阶段呢?我们能不能从现在直接过渡到IT阶段呢?也就是说,绕开重化工阶段。这个问题经过经济学界争论,现在大多数人有了这样的看法: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绕开重化工阶段是不行的——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应该有自己的重型机器制造业,应该有自己的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

我们的钢产量现在是2亿6000万吨左右,而我们的需求量大概是接近3亿吨,每年还有三四千万吨的钢铁进口。假定我们现在停止发展钢铁工业,而我们的需求量每年还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那将来全世界谁可以供应我们这么多钢材?那时世界的钢价必定会大涨,吃亏的还是我们。我们自己没有重型机器制造业行吗?没有大型发电机和水电站设备行吗?我们要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所以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绕不开重化工阶段。阶段是绕不开的,但是技术可以跳跃式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能走它们过去的道路。要么不搞,要么搞最先进的——降低资源消耗率的,减少环境污染的,这样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够满足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这就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重新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第二个问题是和谐社会的含义。

在讨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时候,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为了我们可持续发展——包括生产商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生活上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我们要保留更多干净的水源,不然人们都没有干净水喝,怎么能行呢?现在水在中国是个大问题,简单地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中国水的情况——南方水多了,年年闹洪涝灾害;北方水少了,长期干旱;全国水脏了,环境污染;不少地方水土流失了,因为不注意水土保护。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土流失了,这就是中国在水资源上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淡水生产能发展吗?还涉及生活问题——13亿人口的饮用水问题怎么解决?这就是说,可持续发展问题既影响生产,又影响生活。

更深入一层次考察,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不都是为了人的幸福吗?不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能不断提高吗?假定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结果是人跟自然的不协调,是各种资源的枯竭,是环境的破坏,是生活质量的下降,那就是说不以人为本,就违背了我们革命和建设的目的。所以和谐社会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

而生活的质量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内容,还有社会方面的内容。所以今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中用28个字概括了什么叫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非常有远见、非常深刻的关于构建什么社会的一种概述。经济学界经过认真的讨论,认为实际上可以把它浓缩成三句话,即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民主法治。安居乐业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安定有序。安居乐业加上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统一到一起了。在当前我们考虑中国工业化道路也好,考虑长远发展也好,一定要懂得安居乐业加可持续发展加民主法治的重要性。

如果具体再分,和谐社会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城乡协调发展。因为我们城乡长期在二元结构体制之下,城市跟农村之间的差距和不和谐,处处都会表现出来。

第二个方面是区域协调发展。因为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由于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沿海和内地、东部和西部,差距很大。

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协调发展。社会的协调发展指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收入阶层的人,都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发展。

第四个方面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那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包含着这样一些内容:城乡要协调发展,区域要协调发展,社会要协调发展,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含义上是一致的。我们明白了和谐社会的意思之后,就一定要认识到它的深刻含义——这样我们就站得更高了,我们就看得更远了;我们想到的不仅是我们自己,还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想到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我们周围的人。假定我们社会不停地朝这个方向发展,我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充分地显示出来。

接下来我们讲第三个大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

刚才讲过城乡要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对较低;区域要协调发展——西部特别是西部的农民收入较低。提高农民收入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

提高农民收入的办法是很多的,现在国家采取很多措施,比如说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这是全国都很重视的问题。另外,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比如说,两种基地的建设,农田水利的修建,等等。技术方面我们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仍然是制度创新。

去年一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们在全国各省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的制度创新有了新的情况。现在我把光华管理学院调查中发现的新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是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

为什么说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呢?因为它和我们过去印象中传统的农业合作化不一样。传统的农业合作化是自上而下的,是政府强制推行实施的,先是建立了高级社,后来又搞人民公社。结果它得不到农民的真心拥护,而且对生产发展也不利。但从去年开始——有的地方更早一点,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已经在全国开始建立了。它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是自下而上的。它不叫合作社,很多地方起的名字都不一样,比较多的叫专业协会,比如在甘肃定西市,协会名字多种多样——马铃薯协会、花卉协会、苹果协会、养牛协会、养鸡协会、蔬菜协会等等。在有的地方,还起了比较特殊的名字,叫经济共同体,还有的干脆叫农工商公司。

农民为什么要建立合作组织,比如专业协会呢?三个原因。

第一,现在农村普遍实行的是订单农业,即公司下订单给农民,农民按照公司的规定种,随后公司收购,这叫公司加农户。可是农民有不满——公司是强者,单个农户是弱者,强者和弱者打交道,弱者总是要吃亏的。比如说公司到收购时,可以评等级,降价格,他们判断不合格,农民无话可说;还有的时候,公司告诉农户没现金,不然就拉回家,不然就打白条,等公司有钱再偿还。农民没办法,就只有打白条了——过去是交粮给政府打白条,现在是给公司打白条。所以农民就想办法,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组织起专业协会就好办了。协会包括几百户人家,有的包括上千户,因此也就成为强者。强者和公司打交道,就是强者对强者——要打官司就打吧,我可以聘律师,咱们按法律处理。所以第一个好处就是农民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第二,农民感觉到自己只在生产领域内得到一些好处,流通领域的好处却全没拿到,于是就想分享流通领域的好处。但是单个农民力量太弱,因此就组织起来了。组织起来之后也搞流通,就不再搞公司加订单,而是自己找销路。有些协会自己有车队,自己有仓库,自己有信息源。农民分享了流通领域的好处。不但如此,协会还可以组织进行初步加工业,把产业链延伸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下一步农民进城就业开了门路。

第三,这些新型合作组织可以作为新技术向农村推广的基地。比如在甘肃,马铃薯种子要退化,这个问题农民没办法,但是协会就请来了专家帮忙。怎样能把牛养得更肥呢?协会来想办法。这样农民就感觉现在组成的新型合作组织,完全符合农民利益,因此自愿,而政府起的是推进的作用。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农业变化的第一个——新型合作组织。第二个是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特派员和过去的科技下乡是不一样的。科技下乡是某一天科技人员到农村,张贴些图片,卖些书,放场电影,举办个讲座,告诉农民怎样嫁接树木,怎样养鸡等等。这对农村有作用,但影响不大。现在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另外一回事情。全国的农业科研单位有很多科技人员,农业的高等院校、中专也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知道怎样来种某种作物,怎样来养某种牲畜。他们自愿报名,担任科技特派员,被分派到各乡里去,在那里和农民一起搞农牧业。而最后利益分享——或者可以说,他们用知识技术入股了。

在科技部介绍这个经验的时候,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个地方种葡萄,可是农民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改良土壤,结果葡萄很小,也很酸。怎么卖啊?五毛钱一簸箕。这样农民有什么收入啊?他们没赚到钱。科技人员去了,就告诉农民改良土壤、种好葡萄的方法。农民都照他说的种,葡萄就大了,甜了。科技特派员又说了——葡萄不能一簸箕一簸箕地卖。怎么卖呢?要定做纸盒,要有自己的商标,三块钱一盒,这样收购的人也容易买。每卖一盒葡萄,科技人员提成一毛钱,也就是卖三块钱提成一毛钱,这样农民富了,科技人员也富了,这叫利益共享。这个科技人员最后要走的时候,农民都挽留他,但是他不得不走——还要帮其他村搞生产呢!不过他又说以后他还可以帮忙。

还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棉花收获后,棉田里的秸秆是没用的,只能当柴火烧掉;如果运不回去,农民就放一把火烧掉——这样就污染了大气。科技人员懂这个道理,他到农村时说,棉秸秆是有用的,可以作饲料。为什么现在不能做饲料呢?主要因为其中有毒素。排掉毒素以后,将它们粉碎做饲料,效果很好。农民于是照他的办法做。三亩田的秸秆可以喂一头牛,这样农民收入就增加了。现在新疆也采用了。新疆有5000万亩棉田,三亩田的秸秆可以喂一头牛,5000万亩棉田可以多喂1700万头牛,而目前全新疆才有500万头牛。

农村生产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农民就感觉到科技特派员这种办法好,所以这种制度是当前在中国农村中进行体制创新的又一条路子。

第三个叫异地开发。这是什么意思呢?树挪死,人挪活——要挪个地方。虽然现在树也不一定都挪死了,只要有科学办法,树也能挪活;而人就是要挪活,即异地开发。

中国现在最穷的人大概有2000多万——绝对贫困,都是山区的农民,而且以少数民族为主。山上的自然条件也坏,生活条件也差,砍几棵树,砍点草皮,洒几颗老玉米,一年就过去了。这是不行的,要异地开发。

北京市怀柔县最北边一个乡——喇叭沟门乡,8000人,300多平方公里土地全是树,是国家自然保护区。照理说应该很富,但它是北京市历来最穷的乡。这个乡是满族自治乡,应该有好几百年了,当年为给皇帝看树林才在山上住的,代代如此。后来北京市下决心,在山底盖新村,要把他们全部迁下山来——要封山育林。新房子盖得比原来要大,为什么呢?除了要给家里人住以外,还多出一间房子作为家庭旅馆,作家庭饭店等等——有游客旅游,就在家里住,在家里吃,办成了农家乐。我到那里看了,家家都有电冰箱,都有彩电、手扶拖拉机、摩托车,有的还有小汽车。

那天在乡政府开座谈会,农民的话非常多,说愚公要移民,不要移山——愚公移山把山上的植被都破坏了,这怎么行呢?我就插了一句话,说愚公移山讲的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咱们在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