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知识问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05:54:14

点击下载

作者:刘焕秋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庭用药知识问答

家庭用药知识问答试读:

一、合理用药

什么是合理用药?

所谓合理用药,就是要诊断明确,对症下药,科学用药。要抓主要矛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不可动不动就搞“药海战术”。

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是:凡属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治好的病,决不依赖药物;凡一种药能治好的,不用多种药;口服药能解决的,不用注射剂;第一线药能解决的,不用第二线药。不可轻信滥用补药,因为“是药三分毒”。还有“药补不如食补”等道理,说明用药实在是迫不得已。孕妇用药,尤其是不太明显的早期妊娠,如果用药不合理,将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用药更要谨慎。

用药剂量是否越大越好?

用药剂量与疗效关系十分密切,有些患者求治心切,将医生开的药只服几次,见不奏效就要求换药。还有的干脆几次药量一次服,认为这样见效快。我们说这样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不符合用药规定。因为药物治病有一个过程,它在体内要经过吸收、代谢、排泄等环节,随便加大剂量不但不能使病好的快,甚至会对身体产生各种毒副作用。因此,药物都有严格的用药剂量,也就是规定在一个安全范围内,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有中毒或致人死亡的危险。医生处方是根据病情和用药范围以及病人性别、年龄等因素来确定用药剂量的,病人要依据这个剂量服药,切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否则就会发生意外。

用药品种是否越多越好?

有的病人一拿到药方,先看开了几种药,若是品种单一,就会心生疑虑,要求多开几种药。诚然,一种病可以用多种药治疗,如治感冒的药就很多。但如果认为药物种类越多,治疗效果就越好,那就错了。药物配伍应用,往往会因为药物间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或产生一些于身体不利的不良反应。药物种类越多,出现这些可能性的机会就越大。医生是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几种药物配合应用。因此,用药切不可盲目贪多。

能把抗生素当“万能药”吗?

在使用的药品中,抗生素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有很多人伤风感冒,甚至头痛腹痛,见到医生就要求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抗生素包治百病。其实,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它的适应范围是严格和有一定限度的,它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并且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杀所有的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才能起效。

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造成浪费,增加经济负担,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会相应增多,对机体造成损伤;反复应用某种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抗生素决非万能药。

能把维生素类药当补药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有些病人看病要求医生多开维生素类药,认为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好处,会却病延年。不可否认,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对维护人体健康很重要,机体缺乏时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症状表现为:夜盲、恶心、呕吐、腹泻、口角糜烂、皮肤干燥、牙龈肿胀、佝偻病、骨软化等。此时适当补充一定量机体所缺乏的某种维生素是有益的。但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则会导致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例如,维生素C过量会产生尿道草酸盐沉淀形成尿结石,还会出现腹泻使身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引起静脉血栓;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皮肤干燥、食欲减退、头发脱落、肝肿大、关节疼痛等;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血钙升高,导致软组织钙化、头痛、食欲不振、多尿等症状;维生素B过量会引起头晕、眼花、烦躁不安等症状。所以说维生素不是“太平药”,不可随便乱服。

为什么不能轻信广告上的药物?

当前,广告成了商品有效促销手段之一,药品也不例外,这对介绍新药、繁荣药品市场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它的消极因素。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每当电视上介绍了某种新药之后,不久便会有人找医生点名开这种药。许多人被所谓的“独家生产、最新成果、百病皆治、疗效最高”等华丽的赞词所迷惑,达到非电视广告中的药物不用的心理。其实,一种新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认识到其疗效的优劣和毒副作用的大小,广告词是美化的语言,往往夸大该药的疗效和适应范围,并且世界上不可能有百病皆治的好药,用药不根据病情而跟着广告走是错误的。

能盲目崇拜“洋药”吗?

随着国门大开,洋货不断涌入。有的人对待药品也像对待其他商品那样崇拜“洋货”,大凡从外国进口的药品,则另眼看待,更因其包装精致,价格昂贵,便以此认为一定比国产的同类药品好,不惜重金购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上万也在所不惜。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药品是用来治病的,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一样的药品疗效是一样的,例如进口青霉素与国内生产的青霉素抗菌范围和治疗作用都是相同的。药品虽也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其他商品,不允许有次品和等外品,经过批准生产用于临床的药物都必须是合格的。另外,外观包装精美华丽并不能增加该药的疗效,价格的高低是因为国别的不同以及科研、生产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更不能以此判定药品的优劣。用药要根据病情需要加以选择,只要能治病,国产的或进口的都是好药。

能把健康的希望单纯寄托在药物上吗?

人人都希望健康长寿,工作、学习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有许多人忽视锻炼和保健,把希望单纯寄托在药物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有人找医生要预防感冒的药,或问有没有服后不生病的药,还有的人不考虑自己身体虚不虚自作主张去药店买来人参蜂王浆等滋补药,全家老少都服,躺在床上高枕无忧,以为这样做健康就有了保障,久而久之,对药物产生了“感情”,大病小病要服药,无病也要服补药。当然,药物是用来治病的,用之得当可以治病,用之不当,则可以危害身体健康,曾经有过服人参中毒死亡的报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器官功能失调,或机体受到病原体侵害时,对人体健康就产生了影响,此时合理服用药物,可以恢复正常功能,或消灭病原体恢复健康。疾病如同恶魔,常与身体虚弱者为伴,身体健壮,没有疾病缠身,是不需要服药的。要想身体健康,必须营养合理,坚持锻炼,有乐观精神,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只有加强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讲究卫生,才能减少疾病。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是完全错误的。药物可以用钱买来,但健康是买不来的,健康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新药、贵药、进口药就是好药吗?

现在人们对所谓“好药”存在种种模糊认识,不从药物的疗效和适应证出发,单纯认为“好药”就是那些“新药、贵药或进口药”。其实不然,区分药物的好坏时应将用药的根本目的加以科学的分析。

毫无疑问,药是用来治病的,临床用药的根本目的是将疾病尽快地、彻底地治愈,而毒副反应又降到最低程度,任何时候,脱离这一根本目的随意用药都是不正确的,也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包括:①用药不对症,以致延误疾病的治疗,甚至还会导致健康的恶化。②患者求治心切,在治疗某种疾病时不考虑病情的实际需要而频繁地更换自己从广告上得来的或道听途说的所谓“好药”,这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而且药物之间还可能因相互作用削弱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③不遵医嘱服药,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这样做很危险,因为药物剂量的确定是建立在严格的药物毒性试验和临床应用基础上的,随意加大剂量,轻则增加副作用,重则药物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有关权威人士认为,一种好药的判定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疗效必须确切;二是对人体的毒性及副作用最小;三是比较而言价格最低且便于服用、携带和贮存等。所以奉劝某些患者要准确而科学地理解“好药”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又很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纯地以名气大小,广告做得多不多,价格高不高,是不是进口药等因素来衡量药物的好与不好。生病时要明确诊断,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这样才能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能避免用药不当或唯“好药”是用给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用药在精不在多”的说法有道理吗?

有的病人看病在乎医生开的药多少。认为药少不治病,药的分量重一些,才能药到病除,其实这种想法没有道理。

药味开得多,看上去很“全面”,但如果抓不住疾病的本质,没有掌握好辨证用药,结果不仅达不到治病目的,还会贻误病情,造成后患。这里以中医中药加以说明。

用药剂量的轻重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而定。一般地说,邪盛体壮者可用量重些。如果体虚用量重,容易产生副作用。某些苦寒性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实热症,如果用量过大,服用时间过久,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邪轻体虚以轻量为宜。有毒性的草药,用量宜从少量开始,视其病情变化逐渐增加用量,病情好转,及时减量停药,否则容易中毒。儿童的用量为成人的1/2,婴儿为成人的1/3左右。

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学术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有的医生对一些顽固的疑难杂症(如癌症),按病情需要用药多、量重的方剂也是必要的。因此,病人在就诊时应听从医生的指导,片面要求医生开药味多、量重,甚至价格昂贵的药物,往往对病人没多大好处。

用药后常有哪些不良反应?

用药后除有治疗作用外,有时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 多见于抗生素和生物制剂。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合霉素、庆大霉素等。生物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各种疫苗等。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2.副作用 即治疗作用以外的其他作用。如阿托品治疗腹痛有口干副作用;用非那根治疗荨麻疹时,病人出现嗜睡、无力;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可引起病人水钠滞留、血压升高等。

3.毒性反应 有些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发生中毒反应。如磺胺类药(ST、SM、SMZ)可引起血尿;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等;新霉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庆大霉素等可引起眩晕、耳鸣及肾脏损害;氯霉素、合氯素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皮质激素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尿糖、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许多抗生素如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制菌霉素等服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为什么择时服药效更佳?

1.强心甙类药物 洋地黄、西地兰等药物,以凌晨4点最为敏感。药理作用比其他时间高40倍,如果这时仍按常规剂量用药,则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在恶劣天气或气压较低时,也会使这些药物的毒性增强,所以,心脏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服药必须减少剂量。

2.止痛药 上午9时是人的痛觉最不敏感的时间,中午11~12时则是最敏感时间。因此,中午服用止痛药效果最好。阿司匹林早6时服用,在体内降解速度缓慢,药效强而持久。而晚6时或10时用药则效果最差。

3.胰岛素 凌晨4时左右使用,为糖尿病病人最为敏感的时间,给予最低量也可获满意效果。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以早8时给药效果最好,仅需每日1次。长时作用的地塞米松只需隔日早晨服用1次就可,可使药效增强,作用时间延长,药物易与血浆蛋白结合运输到全身各部位。这时因垂体对血液循环的皮质激素水平敏感性最低,不致因用药而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

5.抗风湿药物 消炎痛以上午8时服药效果最好,而且每千克体重只需3毫克便可奏效,而晚上8时给药效果最差,需要加大3倍量左右。

6.磺胺类药 在下午4时服用,半小时后血药浓度比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高,药效作用快。

7.抗贫血药 如硫酸亚铁片等,晚上7时服用比早上7时服用吸收率高1.2倍左右,而且在血液中达到高峰浓度的持续时间延长3倍左右。

8.中药服法 一般病在胸膈以上而想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心腹以下而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病在四肢血脉宜空腹而在白天服;病在骨髓应在夜晚服。发散药宜热服,以利发汗;安神滋补药宜睡前服;驱虫药宜空腹而无油腻时服;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及治眼科病药物宜饭后服。病急宜顿服,剧烈呕吐及小儿患者宜少量多次服。

什么叫时辰用药法?

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一年四季和每天24小时当中,都有相对稳定的生物节律。例如:人的体温下午最高,午夜最低;人的脉搏、呼吸白天快、夜间慢;人的正常血压有两个峰值(10时及18时)和两个谷值(14时及3时);血浆中的生长激素水平白天低、夜间高;人的记忆力上午8~12时,下午2~5时最好,夜间差,但夜间思维能力最强等。人体生理功能的昼夜节律,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过程均有影响。

因此,按时辰分配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实践证明:按以下时辰用药,能使药物发挥最佳作用。

强心药:凌晨4时患者对强心甙最敏感,此时用药效果增强4倍。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在凌晨4时注射胰岛素效果倍增。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早晨6~8时用药效果最好。

消炎痛:早上7时比晚7时用药血药浓度相差4%左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清晨或上午疼痛重,可以早晨加大剂量,夜间加服1次,可以使血浓度维持高水平。

铁剂:晚7时较早7时吸收率高出1倍,在血液浓度达高峰时时间延长4倍,半衰期延长10倍。

阿司匹林:早晨服用比晚间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因此,早晨小剂量服用可取良效并减少副作用。

什么时间服药效果好?

口服药品有的一日3次,有的一日4次,有的一日2次或1次,还有的每4小时或者6小时口服1次,有的需饭前服,有的饭后服,有的睡前服等。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这是因为每种药物服后在体内通过吸收,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停留若干时间,然后排出体外。由于各种药物在体内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和排出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如果到时间不继续服药,血液中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就会逐渐下降,疗效就差,既使同一类药物由于药品结构和含的成分不同,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不一样。

药物分为饭前服、饭后服,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的。饭前服的药物大多对胃刺激不大而又需要在消化道内起局部和全身作用的药物。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并能迅速发挥作用。比如健胃药、滋补药、解热镇痛药、收敛药、吸附药、制酸药、利胆药、止泻药饭前服;饭后服用的药物大多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后服用,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并可延缓吸收时间,比如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松、消炎痛、安乃近和镇静催眠药苯妥英钠、三嗅片、巴氏合剂、氯丙嗪及一些强心药、抗高血压药、止咳平喘药、抗结核药、利尿药、维生素等。

有些助消化药需要饭中服用,更能发挥治疗作用。如胃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等;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主要是避免食物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和对药物的阻挡作用,如驱蛔灵、左旋咪唑、槟榔、南瓜子和硫酸镁等。

睡前服用的药物,除了各种催眠药外,一些缓泻药如酚酞、果导,服后致泻在白天,不影响休息。有些中成药睡前服用便于吸收,充分发挥作用。服中药汤剂,最好每日服2次,且于早晚饭后约1小时或睡前服用。

长期服用哪些药物能成瘾?

有些药物长期服用,除能解除疾病的痛苦外,还能产生一种欣快感,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某些症状,如疲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激动、流涎等,病人产生继续用药的欲望,要求继续服用。

常见的能够成瘾的药物有:

1.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哌替啶、美撒痛、阿度那、可待因等。

2.镇痛催眠药 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速可眠、安眠酮、眠尔通、安定、水合氯醛等。

3.中枢神经兴奋药 咖啡因、安那如及麻黄碱等。

4.解热镇痛药 APC、阿司匹林、优撒痛等。

以上成瘾药物,都不宜长期服用。

中药药引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生姜、大枣、葱白、灯心、白茅根、茶、白糖、红糖、荷叶、藕节等。这些药引的主要作用是:

1.引经作用 药引可使各种药物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常用淡盐水送服,因咸能入肾,可引药性集中于肾,以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2.增强疗效 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药中,常加入生姜或葱白为药引,可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效。

3.解毒作用 有些生药有毒,加入药引可减低川乌、草乌、甘遂的毒性;生姜能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等。

4.矫味作用 有些中药苦涩难咽或有异味,如治疗小儿百日咳的鸡苦胆,则用白糖或红糖为药引,可减低其苦涩味。

5.保护胃肠道作用 有些药物可影响消化功能,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如清热解暑的白虎汤,苦寒败胃,常用粳米或大枣为引,以护胃扶正。

因此,药引不是可有可无的,应当按处方要求,正确使用药引。

为什么酸味中药不宜与碱性西药同服?

酸味中药,即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青皮、枳实、陈皮、白芍、金银花、石榴皮,以及中成药山楂丸、五味子丸等,与碱性西药如胃舒平、氨茶碱、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合用,会产生酸碱中和作用,改变药物成分,使二者作用均受影响,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这类含有有机酸的中药煎液和制剂,经体内代谢后均能使尿液酸度增加,若与磺胺类药同服,可大大降低磺胺药的溶解度,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引起血尿或尿闭等。若与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同用,会降低其抗菌作用。因为这些抗生素在酸性尿液中抗菌效力最弱。

哪几种西药不宜同时服?

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西药同时服用也可引起药效降低,或副作用与毒性增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不宜同时服用。

1.四环素不宜与补血药和碱性药物同时服用 四环素族(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与含铁成分的补血药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影响四环素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四环素在酸性环境下易吸收,服用碱性药如小苏打、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以及复合制剂胃舒平、胃可必舒、胃乐、乐得胃、胃宁等。可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

2.维生素C不宜与磺胺药和红霉素同服 因为磺胺药和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下药效降低。

3.磺胺药不宜与酵母片同用 酵母片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磺胺药是常用的抗菌药物,二者同用可以降低磺胺药的药效。

4.对氨基水杨酸钠不宜与利福平同用 这两种药都是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物,但两药不能同服,因为对氨基水杨酸钠可以影响利福平的吸收,降低其药效。

5.异烟肼和利福平不宜与安眠药同用 异烟肼与利福平同用治疗结核病效果好,但不能同时服用安眠药和鲁米那、水合氯醛等,否则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甚至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6.苯妥英钠不宜与氯霉素、异烟肼同用 苯妥英钠是防治癫痫大发作的有效药物,如与氯霉素、异烟肼同用,可以引起苯妥英钠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7.利血平、胍乙啶不宜与痢特灵同用 利血平、胍乙啶是常用降压药物。痢特灵是治疗肠炎、菌痢的有效药,如二者同用,可使利血平、胍乙啶降血压作用减低,甚至反而使血压升得更高。

8.胃复安不宜与胃疡平同用 胃复安(注射剂称灭吐灵),可以加强胃窦部收缩,促进胃内容物排出,减少胆汁返流,用以治疗胃窦炎及溃疡病。胃疡平(包括普鲁本辛、阿托品类药)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和止痛,也常用于治疗溃疡病疼痛。这两种药作用相反,如果同用,可以发生药理性拮抗,从而降低药效。

9.碱性药不宜与多酶片、酵母片同用 因为后两种药物适应酸性环境,如同服碱性药,可使药效降低。

10.阿司匹林不宜与消炎痛同用 这两种药都有解热止痛和抗风湿作用,但两药如果同服,不但不能增强疗效,反而加重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甚至有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中西药有配伍禁忌吗?

中、西药同时服用,有时可以相互弥补,增强治疗效果。但如果犯了中西药配伍禁忌,就要受到危害。以下作简单介绍。

1.土霉素、四环素等与牛黄解毒丸合用,会与牛黄解毒丸里石膏的主要成分硫酸钙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结合物,从而降低了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的效果。

2.中成药舒肝丸与西药胃复安合用时,因舒肝丸中白芍含有芍药甙,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互相削弱疗效。

3.中药石榴皮、五倍子、大黄、地榆、诃子、虎杖等含有大量鞣质,能与生物碱盐类、甙类、蛋白质等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无法被胃肠道吸收,故不能与西药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林可霉素、制菌霉素等抗生素以及铁制剂、维生素B同时服用。1

4.中药神曲、麦芽等含有大量消化酶,若与西药抗生素类药同服,会使消化酶活性遭到破坏而功效大减。

5.西药碳酸氢钠片、胃舒平、氨茶碱等不能与中成药山楂丸、五味子丸同服,否则会产生酸碱中和而失去双方应有的功用。

6.中药朱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均含硫化汞,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起到镇心安神之功效,若与西药溴化钠、三溴合剂等合用,汞离子将被还原为金属汞,可能造成水银中毒。

7.西药利福平、异烟肼等,若与三鞭酒、国药酒等中药药酒同服,会因酒影响这类西药在肝脏中的代谢,损伤肝脏。

8.中药鹿茸、甘草及复方制剂,如甘草浸膏、参茸酒、鹿茸片等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若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同服,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溃疡出血等症状。

9.糖尿病患者在服用D、优降糖等药物时,不能同时服用甘草、860人参、脑灵素等中药,否则会降低葡萄糖分解,使血糖升高。

10.中药洋金花含大量东莨菪碱,具有镇痉作用,而这也是阿托品的主要成分,若前后二者合用就会超过剂量。

11.中成药六神丸含有雄黄、蟾酥,具有麻醉、强心、催吐作用,若与西药多酶丸、胃蛋白酶、富马铁片等同用,会降低其疗效,甚至失效。若与阿托品类药合用,则会促使雄黄氧化,增加其毒性,使患者出现呕吐、腹绞痛、口唇四肢麻木、心悸,小儿甚至惊厥或死亡。

不宜混用的中西药有哪几种?

目前,随着中西药结合的发展,中西药联合应用机会增加,人们往往注意西药及中药运用中的配伍禁忌,但忽略了中西药混合后的不良影响,现举几例供参考。

1.服用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时,不能同服西药三溴合剂。同服后会出现腹痛腹泻。

2.中药麻黄、黄连、黄柏等含生物碱,与西药多酶片、胃蛋白酶同服,会使后者疗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

3.中药赭石、石膏、龙骨及牛黄解毒片中含铁、钙等金属离子,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同服,因同服会使后者吸收减少。

4.高血压病人在服西药降压药期间,不能同服甘草、麻黄、川贝精片、止咳定喘丸及麻杏石甘汤等中药,因这些中成药可升高血压,降低西药的降压效果。

5.服用强心甙类药物期间,不宜用石膏、牛黄解毒片、麻杏石甘汤等富含钙的中药,因其能增强强心甙对心肌的毒性反应,也不宜用麻黄、洋金花、颠茄、蟾蜍等。

6.地榆、白芍、五味子、诃子等中药含大量鞣酸,与胃蛋白酶、多酶片等酶类药同用,可形成沉淀而降低药效,故不宜混用。

7.注射剂中西药一般不能合并注射,如葡萄糖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和后会使药液变混浊。

因此,中西药同时应用时,应在服药时间上分隔开。如把西药安排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那么中药则应在相隔2小时后服用,这时西药早已发挥了作用,中药的疗效也会相应得到利用,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中成药与西药能同用吗?

中药和西药合理同用,可以取长补短,增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如不注意药物相互配伍禁忌,可发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1.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同服,在胃肠道内发生反应,影响西药吸收、降低疗效。比如含大黄的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西药消化酶制剂(胃蛋白酶合剂、胰酶片、多酶片等)同服,因为中成药可吸附或与消化酶结合,影响消化酶的活性。含鞣酸的中成药(虎杖片、四季清片等)、含明矾的中成药(白金丸等)、含石膏的牛黄解毒片、治胃病的乌败散等,均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菌霉素同服,因中成药与抗生素发生沉淀,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2.有些西药与中成药同服,可降低中成药的疗效。比如中药建神曲、保和片等与西药某些抗生素同服,可以降低疗效。

3.某些中成药与西药同服,可产生拮抗作用。比如治疗肝阳上亢的密环片、天麻片等不宜与中枢兴奋药同用;含有麻黄成分的止咳定喘药与痢特灵、优降宁同用可引起血压升高;中药甘草浸膏不宜与双氢克尿噻、洋地黄同用,因可致低血钾,易发生洋地黄中毒。

4.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同用可产生毒副作用。比如各种药酒不可与灭滴灵、痢特灵同用,因易发生乙醇中毒,引起严重的醉酒反应。含朱砂的中成药磁朱丸、朱砂安神丸等,不宜与三溴合剂同用,因为易生成可溶性汞盐,被吸收后易引起汞中毒。

药“到”病就一定能“除”吗?

人们经常盲目认为,只要服药就能治好病,药“到”病就能“除”。其实对疾病来说,服药是治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唯一的条件,药“到”病是否能“除”,关键要看两点。

1.用药要得当 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对肌体组织器官的作用并不相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也就是说,药品的作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它们只会在特定的部位发生药理作用。例如:解热药选择性地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超过正常的体温降低;硝酸甘油能选择性地扩张冠状动脉而缓解心绞痛等等。当然也有某些药物对整个人体或各组织器官都能发生影响。因此,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范围,选药贵在对症。

2.选择有效的给药途径 经常采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药、吸入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速度和数量是不相同的,这些过程对药物作用的发挥与消除关系极大,所以选择有效给药途径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又一关键因素。

如何合理应用中药与铁制剂抗贫血药?

治疗缺铁性贫血宜用铁制剂,尤以口服为主,铁剂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铁的离子化,便于吸收。而鞣质能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在运用铁剂时应注意与下列中药的配伍。

1.含鞣质高的中药 该类中药大部分分布在蓼科、蔷薇科、茜草科和豆科等植物的根茎、树皮、叶和果实中,如大黄、虎杖、地榆、钩藤、四季青、番泻叶、槟榔、诃子等。在中药五倍子、儿茶之中也含量丰富。铁剂应避免与该类中药混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2.碱性中药 这些中药大多分布在矿石类和动物类药材中,如龙骨、滑石粉、海浮石、炉甘石、牡蛎、海螵蛸、石决明等。这些中药属于碱性,能中和胃酸,使酸性下降,不利于铁的离子化,从而影响铁的吸收。因此,铁剂也应当避免与这类中药合用。

3.酸性中药 这些中药大多存在于植物的果实中,如山楂、乌梅、覆盆子、琥珀、巴豆、大风子和郁李仁等,这些中药呈酸性,有利于铁离子化,便于铁的吸收。因此,铁剂与这些中药合用,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为什么腹痛时要忌服止痛药?

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疼痛特点(刺痛、钝痛、钻痛等)、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特点,是诊断腹痛病因的根据。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诊断疾病、对症下药。若服止痛药,腹痛的临床症状就不明显,医生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发现不了疾病的真象,甚至引起消化道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后果。所以腹痛时应先请医生明确诊断对症下药,切忌盲目服止痛药。

用药的不良心理有哪些?

人们常用“药到病除”来赞扬良医良药。其实,病“除”并非仅仅是名医技术高、良药效果好,科学合理用药也很重要,但用药的心理作用因人而异,根据临床实践和调查研究,发现一些人有以下几种不良用药心理。

1.贪多 这种心理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人认为药多才能治病,于是有病后,中、西药,口服药,注射药,单、验、偏方一起用。其实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有害健康。因为有些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反应。

2.急切 有人认为,得病后一吃药就会好,等到效果不佳时又特别沮丧、失望。要知道,使用某些药物后,在体内发挥疗效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反而有害。

3.马虎 有些人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不定时吃,少吃或多吃药也无所谓,所以不遵医嘱,不按时按量服药。这样就造成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够或过高,以致贻误治疗或加重病情。

4.依赖 有些人对某种药物有依赖性,过分相信某种药物的效果或某医生开的某种药,非此药不吃,点名要药,给医生诊治带来困难。

5.迷信 许多人认为,进口药疗效优于国产药,大药厂产品优于中小药厂产品,病人到医院就医,要找老医生处方,而年轻医生处的方,即使开的是同一种药物,服药后也常反映疗效不好。

上述用药心理都不可取,只有正确认识疾病,对症下药,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用药时如何注意药品使用的专属性?

人人都会得病,得病就需用药。要想治好病,一定要对症选择药物,这就要找医生,通过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这样才符合用药的原则并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禁止个人滥用药物,滥用药物会耽误病情。例如,病毒引起的感冒用抗生素就达不到治疗目的,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用药时如何注意药品的两重性?

药品虽然可以防治疾病和康复保健,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多数药品是有不同程度毒副作用的,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数量及种类的多少。药用少了,不仅达不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会使肌体产生耐药性。如杀灭细菌的抗生素用量不足,不仅不能杀灭细菌,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反之,药用多了或者配伍不当,不仅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会引起中毒,有的药物用得不当会造成依赖性或成瘾性。总之,用药得当,能治病救人;用药失当,则会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药品允许有次品、等外品或处理品吗?

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药品绝不允许有次品、等外品或处理品。因此,《药品管理法》规定,所有不合格药品不准出厂、销售及使用。药品的真伪优劣,对一般用药者来说难以辨别,应认清药品包装上印有卫药字批准的文号,印有批准文号的药品可以说都是经过检定合格的药品。印有卫药准字的是治疗药品,印有卫药健字的是保健用药。

用药时药品的期限性重要吗?

有效期是指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药品质量的期限。有些稳定性差的药品在贮存中药效会降低,毒性会增强,有的甚至不能药用。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凡是制定有效期的药品都在药品标签上标明有效期的终止日期。《药品管理法》规定:过了有效期的药品不能再使用。使用药品时一定要看标签上的有效期,决不能用过期的药品,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用药时药效的时间性重要吗?

服药一定要按医嘱或药品标签上规定的时间服药,不能随便服。如有的药规定4小时服1次,是因为该药在血中维持有效治疗浓度只有4小时,故必须4小时服药1次,才能使血中始终保持治疗的药物浓度。如随意改为6小时或更长时间服1次,就会出现几小时的无效期,对治疗极为不利。如随意改为2小时或更短时间服1次,就会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引起药物中毒。另外,规定饭前或者饭后服药,都是根据药物性质以及治疗作用而定的,不能随意改动,否则不利于治疗或有害于健康。

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哪些药物?

高血压病人往往还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将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获得数病兼治的效果。但如果药物联用不当,不但影响疗效,还会产生不良后果。

1.复方罗布麻片与半夏露 高血压病人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有咳嗽、哮喘等症,将复方罗布麻片与半夏露合用,结果降压作用反而差了,主要是半夏露中含有盐酸麻黄素成分,它除了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咳嗽与哮喘外,还能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显然对高血压病人不利。二者不宜合用。以喘息定、舒喘灵、氨茶碱等代替半夏露为好。

2.可乐宁与心得安 高血压患者伴有轻度心律失常,将可乐宁与心得安并用,结果却造成血压过度下降,主要由于二者作用相互增强之故。因此,对一般高血压病人应慎用;对严重高血压病人仅限于短期内使用,即疗程不宜超过1周。

3.呱乙啶与丙咪嗪 长期患高血压的病人伴有抑郁症,将二药合用,结果降压效果减弱,主要是二者作用对抗,不能同用。

4.胍乙啶与乙醇 高血压病人服用胍乙啶后饮酒,结果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即站立时血压会下降,这是由于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加之酒中的乙醇(俗称酒精)有血管扩张作用,交感神经反射性调节血管张力的功能失调,致使血液因重力作用流向下肢,而导致脑部暂时性缺血,此时极易摔倒发生危险,故高血压病人必须禁酒。

5.甲基多巴与左旋多巴 患有震颤麻痹症的病人需用左旋多巴治疗,但同时患有高血压病,便与甲基多巴合用,结果降压作用虽有所加强,但震颤麻痹症却趋向恶化,这是由于甲基多巴能抑制脑中脱羧酶等所致,故不宜使用,但可改用复方降压片或珍菊降压片治疗。

6.甲基多巴与心得安 严重高血压病人选用甲基多巴与心得安治疗,结果二者作用相加,血压下降过多,肌体难以适应,故对一般高血压病人不宜合用。但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可酌情考虑。

7.优降宁与盐酸麻黄素片 高血压病人在应用优降宁治疗过程中,因哮喘发作,便与盐酸麻黄素片合用,结果发生过度升压反应而进行抢救。主要由于盐酸麻黄素片本身具有升压作用,与优降宁合用时,其作用被增强和延长,故不宜用盐酸麻黄素片,而应改用舒喘灵或氨茶碱等治疗。

8.利血平与心得安 高血压病人伴有早搏症状,将利血平与心得安合用,结果二者作用相加,既可引起血压显著下降,又可使冠状动脉流量显著减少发生危险,故不能同用。

9.复方降压片与多虑平片 高血压病人患有忧郁症,合用复方降压片与多虑平以后,二者疗效都减弱了。因多虑平片在发挥缓和抑郁作用的同时,尚有升压作用,而复方降压片中含有利血平,除降压作用外,又有镇痉作用与抑郁状态,二者作用相对抗不宜合用,可改用罗布麻、野菊花、桑寄生等治疗。

10.珍菊降压片与降糖灵 高血压病人又患糖尿病,于是将珍菊降压片与降糖灵合用,结果糖尿病症状加剧。主要是珍菊降压片中含有双氢克尿噻成分,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昏迷。因此需改用不含双氢克尿塞的其他降血压药物。

哪些药物可引起高血压?

目前,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如果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已经证实能引起高血压的药物有:

1.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可使血压增高,男性激素及合成性类固醇类药物的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也能使血压升高。

2.避孕药 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据统计每年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0.533千帕(4毫米汞柱)和1.60千帕(12毫米汞柱)。有高血压家族史、每日摄取食盐过多的妇女,长期服用避孕药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3.甘草类制剂 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引起低血钾、高血压。目前含甘草成分的药物如中成药和中药煎剂,长期服用可导致高血压。

4.肾上腺素类药物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均可引起高血压。

5.其他药物 如消炎痛久服可使血压升高,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均可导致高血压。

凡长期服用以上各类药物时,都要注意经常测量血压的变化,尤其是中老年人,如发现药物性高血压,要适时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服降压药有最佳时间吗?

长期以来,病人服降压药习惯于一日3次,轻度高血压患者多为睡前服1次,然而,这样服用降压药很难达到药物最佳效果。

据国内外资料表明,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波动。每天以上午9~11点,下午3~6点为血压的高峰时间,临床统计数字也表明在这两个时间内发生脑出血的最多,而午夜睡眠中血压则降到低谷,最大差值可达5.33千帕(40毫米汞柱)。再加上入睡后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慢而无力,血液流动缓慢,又因已有6~11小时未进食,从肠道吸收水分较少,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是脑血栓形成的高峰期。

临床观察发现,降压药在血压达到最高值时,前半小时至1小时前服降压药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服降压药物的最好时间是上午8点半,下午2点半,这样药物恰好与血压高峰期相遇,才能控制血压的增高。经临床试用证明,采用上述时间服用降压药比一日3次服用的病人其脑卒中的发生率减少50%~70%。睡前服用降压药,使人体血压明显下降,会导致脑、心、肾供血不足,促使脑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发生猝死。

服降压药有哪“三忌”?

1.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使肌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2.忌服药量过大、血压骤降。人体的动脉血压是流向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血供应不足,尤以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不良反应。

3.忌睡前服药。有些高血压病人习惯睡前服用降压药,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安然入睡。殊不知,睡前服药,2小时后药物达到高效期,而机体本身血压在此时也下降,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因此,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服药。除已知血压过高外,应避免睡前服药。如需晚上服用,也应安排在睡前3~4小时。

便秘用药需要辨证吗?

便秘就是常说的大便困难。便秘是很痛苦的,而造成便秘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除了内热或上火要用泻药外,其他原因造成的便秘还要辨证施治。

1.老年肾阳虚便秘,伴有腰膝怕冷、四肢发凉、舌质淡、苔薄白。可服桂附地黄丸,每日3次,一次1丸。

2.老年肾阴虚便秘,伴有口眼干燥、耳鸣、五心烦热,或头晕、舌质红、苔少。可服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一日3次,一次1丸。

3.产后气血两虚型便秘,伴有头晕、乏力、气短、面色萎黄或乳汁不足、舌质淡、苔少。宜用人参归脾丸,一日3次,一次1丸。或黄芪、当归各30克,大枣7枚,水煎服,一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

4.胃肠实热型便秘,伴有口渴多饮、腹胀、口臭、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厚。用三黄片收效快,重者可用汤剂或承气汤等。

5.肝胆实热型便秘,伴有胸胁胀痛、厌油腻、心烦易怒、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

6.习惯性便秘,无明显伴随症状,可服通便灵,一日3次,一次1片。

冠心病人如何用药?

冠心病就是供应心脏血液和氧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形成的,当病变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便会出现心绞痛。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很多,为了达到最好疗效及避免长期服用某药而发生耐药现象,冠心病人在选择药物上就应当慎重,下面是4类治疗心绞痛有肯定疗效的药物。

1.硝硫盐类 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消心痛,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突发,在舌下含化1片;消心痛持续发挥预防作用,口服1~2片,每日3~4次。

2.钙离子拮抗剂 常用药物有异搏定、心痛定、硫氢罩酮。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

3.β-受体阻断剂 常用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用于心绞痛发作合并心率快者,一次1片,每日3~4次。

4.中成药 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活血片、复方丹参片。功能为活血化淤,宣阳通痹,开胸祛痰。

服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病情,需采用中西药搭配服用。如心痛定+消心痛+冠心苏合丸,就是一组较好的搭配治疗。

2.按心绞痛发作的规律用药,如心绞痛多发生在夜间,那么就不要把药物均集中在白天服用,可以延长两次服药间隔时间,将最后1片药放到睡前服,或睡前贴用硝酸甘油软膏。

3.可以采用预防性用药,如心绞痛易发生在排便、各种活动(刷牙、饭后、讲演、赶车等)之后,可在从事上述活动之前半小时服药,达到预防心绞痛发生的目的。

如何合理应用冠心苏合丸?

冠心苏合丸是用于冠心病的急救要药,功能为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有较好疗效。由于冠心苏合丸不会像硝酸甘油片那样容易产生头痛、头胀、头昏等副反应,所以许多冠心病患者都喜欢用。但是,也有少数病人用后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副反应。其原因是不了解使用冠心苏合丸也有一些禁忌证。

冠心苏合丸忌长期服用。许多冠心病人看了瓶签上的说明,或看到、听到广告宣传,到医院向医生点名开药,或自购服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有些冠心病人还认为,冠心苏合丸是保险药,对身体不会带来危害。其实,该药含有芳香走窜药,久用耗气伤阴,因冠心病患者大都为本虚标实之体,久用该药,则本来虚弱之气愈伤,气阴更为亏损。因此,有些病人长期服用后出现了严重的副反应。

阴虚火旺的患者忌服冠心苏合丸。有的冠心病人用后自觉鼻腔烘热、心烦口干、渴欲饮水、咽喉干燥、大便燥结等不适,显得“火气”特别大。另外,长期服用冠心苏合丸后,少数病人有咯血与流鼻血的情况。这是因为组成冠心苏合丸的药物多属“辛温”性能之故。阴虚火旺者再服该药必然加重病情。

胃病患者不宜服。素有胃溃疡、胃窦炎、食管炎又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也不宜服用冠心苏合丸,因其中所含的苏合香、冰片对胃黏膜和食管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服用后容易引起胃脘部不适或疼痛。这类病人可改用硝酸甘油片。

总之,冠心病人必须衡量冠心苏合丸的利弊,做到辨证施治,不可滥用。

如何合理应用抗酸药?

抗酸药能降低胃、十二指肠内的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占有一定的地位。抗酸药主要有可吸收和不吸收两类。

1.吸收性抗酸药 此类药物口服后,除在胃内快速中和胃酸外,尚易被肠道吸收,长期服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与钠潴留,还易引起高钙血症,反过来刺激胃酸分泌。因此,应尽可能避免长期应用这些可吸收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必要时宜以小剂量并配合其他制酸药同用一个时期。

2.不吸收性抗酸药 是相对不溶性弱碱,如氢氧化铝、次碳酸铋、氧化镁等,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有些胶体制剂还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一保护性薄膜,减少胃酸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腐蚀刺激作用。因其副作用小,故在临床上常用。可采取单独服一种或数种联合使用。最常用的为氢氧化铝—镁乳合剂,每次15~30毫升,饭后1~2小时服1次,睡前加服1次,一般服用6~8周或至疼痛消失后2周停药。如仍不能控制症状,可增加给药次数而不增大剂量,一般可在饭后1小时及3小时各服1次,不宜超过2周。市场上抗酸药品种繁多,在使用时要注意其成分。

如何合理应用安眠药?

有不少失眠者自己到药店购买安眠药,但安眠药不止一种,失眠也有多种情况,怎样才能“对号入座”呢?

1.入睡困难 应用速可眠、水合氯醛、氟苯安定、三唑仑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的药物。此类药服用后入睡快,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2.早醒 可选用苯巴比妥、利眠宁、安定等起效慢、作用时间长的药物。

3.夜间屡醒 可选用阿米妥、氯硝安定、舒乐安定、氟苯安定等中效类药物。

4.顽固性失眠 可于白天服1片利眠宁或安定,临睡前再增服催眠量的硝基安定或水合氯醛。

5.睡眠多梦 选用阿米妥、氟苯安定可减少觉醒和梦幻,延长睡眠时间。

如何合理应用神经衰弱药?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去协调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悸、烦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乏或兴奋焦虑;还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咽喉如有异物,以及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等。根据临床表现,首选安定2.5毫克,每日3次口服;多虑平25毫克,每日3次口服;安眠酮0.1克,速可眠0.1克,阿米妥0.1克,或10%水合氯醛10毫升,交替或间断使用;谷氨酸1克,每日3次。

如何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的品种很多,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只有当慢性疼痛性疾病需要时,才能谨慎地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目前认为,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中安全性比较大的药物,这是因为它们疗效好,毒性也比较低。比如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凝血五大作用,被公认为是一种疗效高、安全性较大的药物。扑热息痛也是比较安全的。当然,如果长期大量地使用扑热息痛,也可以引起肝脏损害,不过这只有当每日用量超过2克时才会出现。还有一种解热镇痛药,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化合而成,叫扑炎痛,其作用更缓和而持久。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的推荐下,阿司匹林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最基本的解热镇痛药,可以考虑优先选用,但也要防止滥用。

为什么使用消炎痛要忌服阿司匹林?

消炎痛和阿司匹林都属解热镇痛药,都有较强的抗风湿作用,但这两种药不能合用。阿司匹林能影响消炎痛在胃内的吸收,使其血药浓度大大降低,治疗作用减弱。同时,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而消炎痛本身也有较强的胃肠道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胃痛等。两药一经合用,不但不能增强治疗作用,反而增强了对胃的刺激作用,造成胃黏膜受损出血,出现便血。由此可见,消炎痛和阿司匹林两药不可合用,分别使用时,也最好服用其肠溶制剂,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作用。

烧、烫伤如何用药?

烧、烫伤是因各种热原,如热水、热汤、蒸气、火焰等灼伤体表造成的损伤。烧、烫伤依深度分为三度。对于中、重度烧、烫伤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对于小面积轻度烧、烫伤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獾油 一日1~2次,外涂擦。

烧伤宁 一日1次,局部涂擦。

紫药水 一日1~2次,局部外擦。

其他 对于轻度烧、烫伤也可在以上药物缺乏时,用清凉油、冷盐水、冷酱油或冷食醋等局部涂擦。必要时可口服复方新诺明,一次2片,一日2次,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二、有效用药

药品的作用和用途是一回事吗?

药品的“作用”是指药物引起人体或病原体功能的某些改变;“用途”是作用的具体应用。

比如,汉防己甲素的作用是降压、消炎、解热、镇痛。其用途是治疗重症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以及治疗风湿痛、关节痛、神经痛。

了解了药物的作用,就可联想到它的用途。但一种药有几种用途,不一定每一种用途都有实用价值,所以应了解药物最突出的用途,以便用其所长。

药品的禁用、忌用与慎用是一回事吗?

在药品说明书上,经常可看到“禁用”、“忌用”、“慎用”的字样,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同。

禁用 就是禁止使用的意思。如某些人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那么青霉素对他们就是属禁用药品。又如吗啡可以抑制呼吸中枢,所以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禁用之。

忌用 是指使用后,很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如雷米封对肝脏细胞有损害作用,所以肝功能不全的人应忌用。再比如,怀孕3个月以上的妇女应忌用非那根,因为它可以致胎儿畸形。

慎用 指在用药时应谨慎小心,用后要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就应立即停止使用。如阿司匹林对胃刺激较大,胃溃疡患者就应慎用。慎用药品最好在医务人员监护下使用。

毒药和剧药是一回事吗?

毒药是指某些毒性大,且有效量与中毒量很接近,超过极量而引起严重中毒反应,甚至死亡的药物。常见的毒药有秋水仙碱、盐酸士的宁、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洋地黄毒甙、长春新碱等。

剧药是指某些药作用剧烈,其有效量与中毒量差距不大,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其他事故(如腐蚀、易燃、易爆等)的药物。另外,能引起蓄积中毒的药物也属剧药。常见的剧药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等麻醉用药,氯丙嗪、苯海芬、苯妥英钠、复方氨基比林、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可乐定、地巴唑、普鲁卡因胺、氨茶碱、苯巴比妥、巴比妥等。

在使用毒剧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严禁随意增加剂量或次数,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药物的“剂量”、“常用量”、“极量”和“致死量”应怎样理解?

药物的不同用量会有不同的效果。所谓用量就是“剂量”,即用药的分量。剂量太小,达不到体内的有效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当剂量增加到出现最佳治疗作用时,这个剂量就叫做治疗量,即“常用量”,也就是通常治病时所需要的分量。在常用量的基础上再增加剂量,加至即将出现中毒反应为止,这个量就称为“最大治疗量”,也就是极量。用药超过极量时,就会引起中毒,这就是“中毒量”。在中毒量的基础上再增大剂量,就会引起死亡,此剂量即称为“致死量”。

吃西药也要忌口吗?

吃西药也应当注意忌口,如果不忌口,有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有的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有的会引起毒性反应,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1.影响药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药效 在服药期间,一般都忌生冷及油腻饮食,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影响药物的消化。如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应忌食牛奶、奶酪等奶制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酪蛋白酸钙,其中的钙离子与这些药物结合,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而降低药效。又如服用钙类药物(钙糖片、乳酸钙等),应忌食生菠菜。因为生菠菜中草酸较多,可与之形成草酸钙不易被吸收。吃药片应忌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含铁制剂发生反应产生沉淀,不被机体吸收,鞣酸还能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多酶片等药物反应,减少吸收。

2.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服用驱虫药四氯乙烯、山道年时应忌酒类和高脂肪饮食,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3.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 服用降压药优降宁时应忌食扁豆、红葡萄酒、干酪等含酪胺丰富的食物,因为可使体内酪胺增多,引起高血压危象,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吃药为什么要定时?

每一种药物在服用后,通过吸收,在体内以一定浓度停留若干时间,然后排出体外。由于药物在体内停留、发挥治疗作用、排出体外的时间不一样,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吃药和吃饭道理一样,早上服的药到了中午药力已经减弱或排出体外,就需要第二次服药,以继续保持体内药物的浓度。如果到时候不继续服,体内的药物浓度就会因不断排泄而降低,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同一类药,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不一样。如磺胺类药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在体内维持4小时,所以每隔4小时服1次;长效磺胺为37小时,需要24小时服1次;周效磺胺大约可维持100多个小时,每隔3~5天服1次。又如红霉素每隔6小时服1次,要想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需要日夜服用。

为了使药物能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服药就必须定时。

吃药为什么要用开水送服?

开水能帮助药物顺利通过咽喉、食管到达胃里,使干涩的药片和有刺激性的药水不至于停留在食管,从而保护了食管黏膜,起到了润滑作用。开水含杂质少,不会与药物起化学变化。

有些药物在服后还需饮用大量开水,比如磺胺类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易在尿路中结晶,阻塞与损伤输尿管和尿道,因此要多饮水防止尿道结石形成。解热止痛药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和出汗使体温下降,服时也应多喝开水,避免因出汗而失去过多水分引起虚脱。

开水对药片、药水有溶解、稀释的作用,既能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又便于对药物的吸收,足量的水还可以冲淡体内的毒素,有利于加速排出体外。所以,一般服药时都要用开水送服,并多喝一些开水。

哪三种药不能热水送服?

1.助消化类药 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作用。

2.维生素C 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破坏失去药效。

3.止咳糖浆类 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也就不能减轻刺激、缓解咳嗽。

为什么打针不能代替服药?

有些药物制成针剂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疾病的需要来决定的。如青霉素如果口服,在胃中则被胃酸破坏,所以,它必须制成针剂,而且为了防止分解,还必须制成粉针,在临用前溶解后注射。又如硫酸镁,如果口服,只能发挥导泻作用,如果需要它在全身发挥镇静作用,只有制成针剂才行。有些针剂是为了使它迅速进入血液而发挥作用。所以,打针还是吃药,是根据疾病的治疗需要和药物的性质来决定的,不能单纯地认为打针就比吃药好。

有些药物,必须口服才有效,如细菌性痢疾、肠炎、便秘等所用的药物,必须让它们在肠道中发挥作用,不能让它们吸收入血液,治疗效果才良好;有些药物,口含放在舌头下面才能迅速发挥作用,如治疗冠心病的硝酸甘油片,每片药量很小,口含后,2~5分钟就有效,用药方式也简便,并不比注射的作用慢。而其他如胰岛素、肝素、干扰素等生物制品,都必须制成针剂,这都是由于药物的性质所决定的。

总之,用药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决定的。无论打针还是吃药,只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就是最佳给药方式。

怎样正确服用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要经过狭长的食道才能到达胃里,为避免损伤食道,应掌握口服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1.服药应采取站位或坐位,不要躺着服药,也不可服药后立即躺下,至少要保持坐姿数分钟。久病卧床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尽量服用液体制剂。

2.服药饮水应至少100毫升,不能只喝一两口水,更不能干吞。

3.尽量避免夜间服药,尤其是片剂和胶囊。

4.肝脏病、心脏病患者口服药物应格外注意,如果不是肠溶衣片,可把药片研成粉末服用。

5.不受饮食影响的药,可在就餐中服用。

哪些药不能研末服?

一般肠溶衣片或肠溶胶囊不能研末服。它们在外观上与普通糖衣片或胶囊没有区别,但作用却不同。普通糖衣的作用只在于掩盖药物的苦味和使人厌恶的色泽,便于患者服用。肠溶衣除具有普通糖衣的作用外,就是能使药片进入胃遇到酸而不溶解,直至进入小肠接触到碱性的肠液才溶解,让药物在小肠中被吸收或直接起作用。如果将这些药研末服用,那就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作用,或者使药物受到胃酸破坏,降低甚至完全失去疗效;或者胃黏膜受到强烈刺激而损伤,特别是药物研末进入胃时立即全部溶解达到高浓度,更增加了刺激的强度。所以说,这些药物不能研末服用。

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

首先,外用药中有很多是含有剧毒药的,只能外用,不可内服,存放时应和内服药分开存放,最好加锁保管,以免误用或误服。

其次,外用药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而吸入人体,发炎或有创伤的皮肤,吸收能力更强,如果遇到大面积烧伤时,不可广泛涂擦外用药,更不能反复使用,必须经医生诊治后才可使用。

第三,外用药常可引起皮肤过敏,有的人贴了伤湿止痛膏,就常有瘙痒、红肿、出疹子等反应,有的人对单纯橡皮膏也过敏,就必须采用脱敏胶布。

第四,有的外用药作用剧烈,可以直接刺激皮肤而引起发炎、红肿等反应。如关节止痛膏贴后有时即可有烧灼感和红肿,反应强烈的病人应避免使用。

皮肤病患者能乱用药膏吗?

目前治疗皮肤病的药膏越来越多,如去炎松尿素霜、皮炎平、恩肤霜等。而某些皮肤病患者出于各种原因不去医院诊治,而是到附近药店买点药膏用上了事,如果碰巧用药对症,也可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是使用不当,这就会产生副作用。如瘙痒、烧灼感、色素减退或加深、皮肤萎缩变薄等。

目前乱用最严重的是皮炎平。有不少面部瘙痒或痤疮、脂溢性皮炎的患者,用后皮肤出现潮红,原来的痤疮粉刺则变成更大的红色丘疹。患股癣和体癣的病人,用后皮疹范围迅速扩大,几天之内可使原来的红斑扩大几倍,而且更痒更红。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患者滥用此类药物后,面部出现多毛、毛细血管扩张或类似酒渣鼻样皮疹,这些症状是不可逆转的,可给患者带来终生不快。

所以奉劝皮肤病患者切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膏,最好能及时到皮肤专科诊治或咨询,以求得最佳治疗效果。

怎样正确使用红药水?

“红药水”就是经常说的“二百二”,用于家庭中经常发生的碰伤、擦伤、小伤口及皮肤黏膜的表面消毒;2%红汞用于颜面及会阴部等柔嫩皮肤手术后的消毒,常常在医院中应用。

使用红药水时不能与碘酊同用,否则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毒性很强的物质,这样会对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性与毒性。同时,也不可与紫药水一起使用,否则会使其疗效降低或完全失效。

另外,忌与酸类接触;大面积伤口不宜使用;汞过敏者忌用。

怎样正确使用碘酒?

碘酊属于卤素类消毒防腐药物。它是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又名碘酒。

因它能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就连最不容易杀死的细菌芽孢,碘酊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常见的如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它。因此,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碘酒杀菌力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及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强弱成正比。其中0.5%~1%碘酒可涂于黏膜,2%碘酒用于一般皮肤消毒及感染,如小疖疮等;3.5%~5%碘酒用于手术或打针前皮肤消毒。此外,涂擦碘酒对皮肤红肿还有消肿治疗作用,但注意只需涂红肿部位,范围不要扩大;对小外伤、扭伤及碰伤皮肤尚未破者不仅活血消淤,还能防止细菌感染。

由于碘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性,如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引起皮肤起泡、脱皮及皮炎,故用碘酒皮肤消毒时待稍干后常须用70%酒精进行脱碘。正因为刺激性大,若伤口涂上可产生强烈的烧灼疼痛,所以不能用于皮肤已破损处及眼、口腔、会阴和其他黏膜等处的消毒。

禁与红药水合用,已经涂过红药水处,就不要再涂碘酒。碘酒和紫药水一起使用会使其疗效明显降低或完全失效,所以不能混用。

红药水能与碘酒同时使用吗?

有人认为表皮创伤后用碘酒消毒,然后再涂上红药水,效果会更好,这是错误的。因碘酒中含有碘,红药水中含有汞,碘和汞混在一起很容易起化学反应,而形成碘化汞,它不仅失去杀菌作用,而且碘化汞有毒,对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引起皮肤损伤、黏膜溃疡,碘化汞被人体吸收过多还可能导致汞中毒。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品消毒伤口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怎样正确使用紫药水?

龙胆紫(也叫甲紫)1%~2%的水溶液便是人们常说的紫药水。紫药水具有杀菌作用和收敛作用,对葡萄球菌、真菌、念珠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杀菌介于碘酒与红药水之间。如果有浅表皮肤的烫伤、烧伤、皮肤和口腔黏膜溃疡、口唇疱疹等,局部涂上紫药水,就可防止细菌感染和局部组织液的外渗,有拔干作用。紫药水刺激性小、无毒性,进入人体内也不易发生毒副作用,故常用于口腔溃疡、鹅口疮、阴道霉菌感染等症。

为什么化脓伤口不要涂紫药水?

紫药水不但有杀菌作用,还有收敛作用。对新鲜的表浅皮肤伤口,涂用紫药水不但可杀菌防止感染,而且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但对化脓伤口却会影响愈合。这是因为涂用紫药水后,可使伤口表面形成一层痂皮,影响脓液的引流,甚至容易使痂皮下的脓液向深部扩散,加重感染。所以化脓伤口不宜涂紫药水。

为什么皮肤消毒用的酒精浓度是70%~75%?

肌肉或静脉注射药物,必须先选好部位,用70%~75%酒精棉球进行皮肤消毒。为什么不用其他浓度呢?因为酒精浓度低,不能杀死细菌,但浓度太高也不能达到杀菌目的。这是因为细菌的细胞膜为蛋白质,当接触到95%的酒精时,其表面凝固成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渗透不进去,无法杀灭细菌。实践证明酒精浓度为70%~75%时才能渗透到细菌体内,破坏菌体结构,最后杀死细菌。所以,皮肤消毒用的酒精浓度应为70%~75%。

伤口换药太勤好吗?

人们普遍认为,伤口应当天天冲洗干净,更换敷料。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促其伤口愈合,反而因换药太勤会损伤伤口上的肉芽组织,影响其生长,延长伤口的愈合时间,还会使瘢痕组织增生过多,不利于伤口愈合。

实践证明,伤口间断换药较之每日换药的方法为好。因为这种方法可使机体在休息的过程中,有生理的清除作用,伤口有机会进行修整;反之,连续刺激伤口,倒使其不易愈合。并且组织受到刺激越少,越不易化脓,而越少化脓的伤口,越容易愈合。

至于隔多久换一次药最好,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污染伤口可每隔1~4天换1次敷料,普通为7天。对外科手术切口,可术后3天观察伤口。对普遍感染伤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长良好者,尽量间隔数天换药1次。分泌物多,则应及时清除。对有消化道瘘者或渗液多的伤口,可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以利引流及减少敷料的应用。

在出现不明的发热、疼痛、出血、有厌氧菌感染可疑时,或敷料脱出,或敷料脏了以及浓液增多,有异味等,则应及时更换。

哪些药物具有抗早衰的作用?

预防早衰、延年益寿是人人都追求的。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证明有许多药物对推迟衰老、延长寿命有一定的作用。主要有:

1.微量元素 对维持生命、延缓衰老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铁、锌、铜、锰、铬、钴、镍、钒、锡、氟、碘、锶、硒、砷、硼等。这些微量元素是体内正常生理机能所必不可少的,它们在体内应保持适宜浓度。

2.中药 肾为先天之本。中医补肾药物具有滋阴、温肾、养精、益气等作用,如人参、灵芝、刺五加、何首乌、枸杞子等,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代谢,改善生理衰老现象。有些中药可使吞噬细胞的数量增加,增强免疫功能,有益于健康延寿。如蜂王浆、黄芪、淫羊藿、银耳、黄连、黄芩、连翘、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等,以及四君子汤、四物汤、参附汤等。有些中药对调节物质代谢、协调核酸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有作用,如人参、黄芪、附子、肉桂、龟板、肉苁蓉、菟丝子、生地、玄参、麦冬、栀子等。

3.免疫调节剂 免疫功能的调节与生命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药物对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作用,如植物细胞凝集素(PHA)对增加皮肤弹性,减少面部皱纹,增强体质有作用。

4.普鲁卡因制剂 可推迟骨质疏松及肾、内分泌腺体萎缩过程。

5.花粉药物 蜜源花粉是一种天然的完全的滋养品。它含有16~20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类、脂肪、糖、生物素、抗生素、抗病毒物质,以及500种以上的酶和辅酶,可促进睡眠、增强体力、耐力和记忆力,并可促进表皮细胞的代谢。

6.抗氧化酶与抗氧化剂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反应失衡,过氧化反应产物自由基的增加对人体产生损害,导致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加快衰老过程。应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丙基羟甲苯、氯酯醒、乙氧基喹啉等,净化自由基,加强防御过氧化物的损害作用,以推迟衰老过程。

抗衰老药物主要有哪些作用?

使用药物延缓衰老、促进健康长寿的研究进展迅速,经过实验与临床验证,抗衰老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和紊乱,是引起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老年人身体虚弱,易患老年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有些药物具有增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2.调节和改善人体的物质代谢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体内许多酶的功能下降或异常,引起物质代谢紊乱。这是促进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药物对恢复酶的活力,促进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有一定的作用。

3.调节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紊乱、激素功能失调是衰老的一个因素。有些药物对恢复内分泌功能、调节激素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4.提高人体的适应力 有些药物对改善机体对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减少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机体的损伤和不良反应。

胎盘球蛋白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胎盘球蛋白是从健康妇女分娩后的胎盘中提取的,它是产妇血浆中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获得免疫,常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麻疹 儿童接触麻疹患儿后5~7天注射,可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

2.预防甲型肝炎 在接触甲型肝炎病人后7~10天注射,可以预防发病。

3.预防流感 在流感流行期间注射可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

4.治疗预防注射引起的异常反应 因为注射各种菌苗、疫苗引起异常反应,可及时注射,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5.其他治疗作用 对严重创伤、烧伤、感染及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有治疗效果。

接种卡介苗有什么作用?

凡是刚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接种卡介苗,主要是预防结核病。其效果可达80%以上,并可维持3~5年以上。按照规定3~5年后再复种1次,以加强预防效果。

消化不良用酵母片有效吗?

许多人将酵母片当做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经常给消化不良的患者服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酵母片含有各种B族维生素以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基本上与复合维生素B相似,主要用于维生素B族缺乏症,如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糙皮病及营养不良引起的维生素B缺乏等。对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症,作用极其微弱,它只是通过补充机体B族维生素的缺乏,来促进消化代谢。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能够帮助消化,大概来自“酵母发面”的说法,其实发面用的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都是死的,无发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发酵作用,也只能使人胃中的淀粉产生气体和酸类,引起嗳气,并不能帮助消化。因此,治疗消化不良不宜常用酵母片。服用适量的酵母片,防止因消化不良引起的维生素B缺乏是有效的。

如何有效地使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一种口含制剂,在有心绞痛发作预兆时,放在舌下含服,一般2~3分钟即可发挥解痉作用。为加快吸收速度,含服时可将药片咬碎,但不能吞服下去,吞服就不能发挥速效的特点了。

服用硝酸甘油要讲究姿势,最好取半卧姿,如靠在椅子上。平卧则加重心肌的负担,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使硝酸甘油的作用减慢减弱。站立又易产生晕厥,所以含服硝酸甘油不宜站立,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一时性脑缺血而昏倒。

硝酸甘油容易氧化分解而失效,当在含服时,如无舌麻、刺或烧灼感,说明药已失效,应及时更换。该药能降低动脉压,有些病人含服后半小时左右,可有头昏、头胀、头内跳痛的感觉,此时应注意血压以防意外。该药可使眼内血管扩张,提高眼内压,所以青光眼患者忌用。

如何有效地使用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是冠心病人的常用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前患者要找到自己心绞痛的发作规律,如胸闷、心前部不适、左肩酸沉等。当这些症状发生后应立即含服,不要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

2.开始剂量要小,一般用4粒,含服时放在舌头下面。若让其更快地发挥作用,可嚼碎再含到舌下。但切不可吞服,因在舌下含化比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效果好,起效快。

3.含服速效救心丸时,最好取坐位。因为若站立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头晕、目眩等,躺着也不合适,因大量血液回流到心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不易控制症状。

4.如果用药后10分钟症状不缓解,可再含服1次,若连服两次不缓解,应考虑是严重的心肌梗死,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5.在舌下含化时,如果无药物的苦辣味和凉麻感,说明该药已经失效,应停药另换。

6.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刺激性疾病有效,对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胸痛、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痛无效。

7.注意用量不要过大,用药时间也不要过长,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常用的维生素各有什么作用?

1.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等。

2.维生素B用于脚气病的防治及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全身感1染、高热、糖尿病和妊娠期等)。

3.维生素B又称核黄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2康。可防治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结膜炎和阴囊炎等。

4.维生素B在蛋白质代谢中起主要的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眩晕、6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减少症和防止呕吐。

5.维生素B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内的贮存,促进细胞发12育成熟和机体代谢,治疗恶性贫血。

6.维生素C 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介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具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7.维生素D 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成长。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等。

8.维生素E 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正常肌肉代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完整,也可用于延缓衰老。

9.维生素K 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治疗和预防因维生素K缺乏或相对不足引起的出血。

10.烟酸和烟酰胺 烟酸在体内可转变为烟酰胺,对维持正常组织特别是皮肤、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可防治糙皮病。

11.泛酸 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12.叶酸 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C能代替水果、蔬菜吗?

维生素C的来源是水果和蔬菜。有人认为,平时只要多服一些维生素C药片,不吃水果和蔬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使人体有效地利用维生素C,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水果与蔬菜中的天然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相比,有独特的优点。那就是天然的维生素C更易被人体吸收发挥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则是纯药物制剂,其效果远不如天然维生素C。此外,服用维生素C药片,往往用量较大,如长期服用可在体内产生大量草酸,成为肾结石的基础,而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并不会使尿中草酸过高。

因此,不能用维生素C药片来代替水果、蔬菜,而应该注重从来源于大自然的天然食物中摄取人体必须的维生素C,只有出现维生素C缺乏症状(如坏血病)或治疗其他病症的需要,才可以考虑用药品维生素C作补充治疗。

为什么服钙片时要同服维生素D?

对于孕妇、老年人、结核病人、早产儿、佝偻病患者,都适用口服钙片,但同时又要服用维生素D,才能使钙充分吸收利用。如果不服维生素D,钙就不能在肠腔被充分吸收利用,大部分由粪便中被排出体外,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服钙片时同服维生素D,才能充分地被吸收利用,增强疗效。

旅游时需带些什么药品?

外出旅游本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往往会有许多不适应,如晕车、晕船、头痛、伤风、胃肠不适或失眠、腰腿痛等,所以,旅游带些药品是必要的。

1.乘晕宁 可以防治晕车、晕船等。一般是每日1~3次,每次1片,应在乘车船前半小时服用。长途乘车船可在每次饭前服1片。

2.眠尔通 是一种温和的镇静剂,每日1~3次,每次0.2克,可解除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

3.安定 有良好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每片2.5毫克,一般每日3次,每次1片。安定不要长期服用,最好间歇使用。

4.人丹 主治头晕脑胀、晕车晕船、胃肠不适等。成人每次服2~8粒,或取数粒含服。

5.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或扑炎痛,以防治长途跋涉或登山后所致的腰腿疼痛或伤风感冒等。

6.阿托品、普鲁本辛、服止宁或乐得胃 用以防治旅游中所出现的胃肠不适。上述药物可以解除胃肠痉挛性疼痛或胃酸过多所引起的胃部不适。

7.黄连素片、氟嗪酸等 主要用以防治胃肠炎症所引起的腹泻,也可以用于其他全身性轻度感染。

8.硝酸甘油和消心痛片 两药都是心绞痛的防治药,胸闷时可在舌下含化1片。有心绞痛的病人,旅游时应随身携带。

9.风油精、虫咬水或无极膏 这些药是为了防治旅游中被蚊虫叮咬或因受刺激而造成的皮肤瘙痒等症。

以上药品可根据本人情况选用,它可以给您的旅游提供帮助。

常用的防暑药有哪些?

夏天天气炎热,预备一些防暑药是很必要的,其中人丹、十滴水和清凉油是最常用的。

人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姜粉、小茴香、樟脑油、冰片、砂仁、木香和桂皮粉等,它们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止痛、驱风、改善胃肠功能、增加胃液分泌、健胃、解暑等作用。

十滴水主要是用樟脑、薄荷油、大黄、辣椒、桂皮、姜等制成的酒精溶液,可以提神醒脑,对闷热中暑所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尤其有效。中暑时身体不适,可以口服数滴,用开水送服。

清凉油的主要成分是樟脑、薄荷、按叶油等,涂搽后能治头痛、头晕、蚊虫叮咬及皮肤瘙痒等。治头痛、头晕要涂在太阳穴上。治蚊虫叮咬涂在患处。伤风感冒时,涂一点在鼻腔内可以使鼻腔通畅。

高糖食物对药效有什么影响?

1.降血糖药 高糖食物宜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时,宜给予低糖饮食,如豆制品、蔬菜、牛肉、鸡、蛋或鱼类。

2.糖皮质激素类 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此类药物能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因此,服药期间应限制糖的摄入量,以低糖饮食为宜。

高蛋白食物对药效有什么影响?

1.心得安 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增加心得安的生物利用度,因此服药期间可以多吃高蛋白食物。

2.左旋多巴 高蛋白食物能在肠内产生大量阻碍左旋多巴吸收的氨基酸,使药效明显降低,所以服左旋多巴时应少吃高蛋白饮食。

3.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能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为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应多吃高蛋白食物。

4.抗痛风药 痛风患者忌食鱼类。因鱼中富含嘌呤,痛风又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增多有关,食鱼后会加重痛风。

高脂肪食物对药效有什么影响?

1.降压药物 服药同时配合低脂肪饮食,效果更好。

2.灰黄霉素 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对某些易溶性药物吸收有明显影响,如高脂肪食物明显增加灰黄霉素的吸收量。

3.降血脂药 限制摄取动物脂肪,以植物油(特别是玉米油)代替动物油作食物油,也有相当的防治效果。

吸烟对药效有什么影响?

烟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阻碍药物吸收。美国药物协会主席施莱戈尔的研究表明,吸烟者较之不吸烟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时,要增大剂量或增加次数才能取得相同的疗效。据报道,服药后半小时内吸烟的人,药物在血液内的有效成分仅占1.2%~1.8%,而不吸烟者则达21%~24%,约为前者的20倍。研究人员指出,吸烟会使食管下部肌肉及幽门的运动功能减弱,延迟胃排空的时间,使药物离开胃部进入小肠的速度减慢而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②加速药物代谢。现已知道,香烟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可促使肝细胞内的药酶分泌量增加,从而加快药物分解过程,造成一些药物的疗效迅速减弱。③增加药物毒性。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促进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而发生蓄积中毒。总之,服药后吸烟会严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为避免药物疗效引起不可预测的反应,吸烟者在服药期间应戒烟。

喝酒对药效有什么影响?

西药的酊剂、流浸膏,中药的各种药酒,都是酒精之剂,用酒精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或用酒来浸泡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适合于醇溶性药物的提取或制造,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提高药品质量而采取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并不适用于所有药物,在更多的情况下,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对抗生素敏感性差,因此患传染病时比一般人治疗困难。服用降压药时,若饮酒过量,由于血管扩张,往往会造成血压突然下降,甚至发生虚脱或休克。酒和某些镇静药、催眠药都是抑制人体呼吸中枢的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另外,服用利福平、痢特灵等,均应忌酒。否则,会产生副反应,影响疗效,甚至增强毒性,造成生命危险。饮酒除了能影响药效、产生不良反应外,某些药物也会阻碍酒精在人体内的氧化过程而导致代谢产物乙醛积蓄中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