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财富的创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01:01:26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财富的创造

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财富的创造试读:

前言

小故事,大智慧,智慧是创造成功的源泉。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智慧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那还谈何成功呢?成功是一种无限的高度,成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可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面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生要不要获得跳跃?能不能跳过人生的高度?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功?人生能否实现自我超越?这一切问题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障碍,但只要有成功的心智,我们就可以从人生的谷地走出,攀援到人生的峰顶。我们等待成功的到来,这种成功是伴随理想追求的人生记录,而每个人的成功故事汇成了成功追求过程中最精彩的篇章和最动人的驿站。在这个追求成功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懂得成功的方法,更需要学习成功的事迹,用以开启成功智慧的行为。成功不在我们追求的终点,也不在寒不可及的高处,它就在你追求的过程之中。为了掌握开启人生的金钥匙,实现成功的财智人生,我们根据收集了成功励志的智慧故事,编撰了这套《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丛书,包括《人生的超越》、《生活的历炼》、《生存的突破》、《财富的创造》、《创业的奠基》、《成功的追求》、《行动的实战》、《机遇的把握》、《奋斗的飞跃》、《创新的开拓》、《竞争的决胜》、《做事的抉择》、《职场的晋升》、《工作的成就》、《心态的构建》、《智慧的积累》、《素质的打造》、《才能的充实》、《理想的激励》、《自信的树立》,共计20册。整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本书由刑春如同志主编,参加编撰的还有宋涛、张林、李雪、胡元斌、窦俊平、廖海丽、聂丽、寻美琴、李娟、鹿清斌、王德雪、张立立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第一章  财富的获取财富的创造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金钱并非万能“金钱永远只是金钱,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这是希尔的一句名言。这里有关于富豪洛克菲勒的一段故事,它为这句名言做了最好的注脚。在宾夕法尼亚州,有一段时间,当地人们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败的竞争者将他的全身像吊在树上泄恨。充满火药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涌进他的办公室,威胁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许多保镖,防止遭敌人杀害。他试图忽视这些仇视怒潮,有一次曾以讽刺的口吻说:“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但他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毕竟也是凡人,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全身烦恼和令精神崩溃的肉体病症——却是无法隐瞒的。最后,他的医生把实情坦白地告诉他。他只有两种选择:或是财富和烦恼或是性命。他们警告他: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做一抉择。他选择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烦恼、贪婪、恐惧已彻底破坏了他的健康。美国最著名的传记女作家伊达·塔贝见到他时吓坏了。她写道:“他脸上所显示的是可怕的衰老,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苍老的人。”医生们开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为他立下三条规则——这是他以后奉行不渝的三条规则:①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②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③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退休后,他学习打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时也做别的事。温克勒说:“在那段痛苦及失眠的夜晚里,洛克菲勒终于有时间自我反省。”他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赚多少钱,开始思索那笔钱能换取多少人的幸福。简而言之,洛克菲勒现在开始考虑把数百万的金钱捐出去。有时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当他向一座教堂奉献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齐声发出反对的怒吼:“腐败的金钱!”但他继续捐献。在获知密西根湖岸的一家学院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他立刻展开援助行动,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那家学院,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他也尽力帮助黑人。当塔斯基吉黑人大学需要基金来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时,他毫不迟疑地捐出巨款。他也帮忙消灭十二指肠虫。当著名的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说:“只要价值五角钱的药品就可以为一个人治愈这种病——但谁会捐出这五角钱呢?”洛克菲勒捐出数百万美元消除十二指肠虫,解除了使美国几乎一度陷于瘫痪的这种疾病。然后,他又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无知。像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种壮举,在历史上前所未见。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但是这些高超的工作却经常因缺乏资金而宣告结束。他决定帮助这些人道的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给他们一些钱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今天,你我都应该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因为在他的金钱资助下,发明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新药。他使你的孩子不再因染患脑膜炎而死亡;他使我们克服了疟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白喉和其他目前仍危害世界各地人们健康的疾病。洛克菲勒把钱捐出去之后,是否已获得心灵的平安?他最后终于感觉满足了。洛克菲勒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因为他认识到:金钱永远只是金钱,它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他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和看待金钱。因而他从此成了真正“快乐的富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可以做坏事,也可以做好事,关键在于用之有道,金钱除了满足基本生活花费外,还可用于慈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赠给金钱,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了幸福。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许多曾使美国工业蓬勃发展的大人物开始陆续离开人世,他们的庞大家产将落在谁的手中,不少人都极为关心。人们预料那些继承人大多数将难守父业,会白白地把遗产挥霍掉。就拿大名鼎鼎的钢铁大王约翰·W·盖茨来说,他曾在钢铁工业界因冒险而赢得“一赌百万金”的称号。后来他把家产传给儿子,儿子却挥霍无度,以致人们给他取了一个浑号叫“一掷百万金”。人们自然也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小洛克菲勒。1905年《世界主义者》杂志发表了一组题为“他将怎么安排它?”的文章,开场白这样写道:人们对于世界上最大的一笔财产,即约翰·D·洛克菲勒先生的财产今后的安排感到很大兴趣。这笔财产在几年之中将由他的儿子小约翰·戴·洛克菲勒来继承。不言而喻,这笔钱影响所及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以致继承这样一笔财产的人完全能够施展自己的财力去彻底改革这个世界……要不,就用它去干坏事,使文明推迟1/4个世纪。此时,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师盖茨先生的勤奋工作和真心的建议下,他已先后出了上亿巨款,分别捐给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并建立起庞大的慈善机构。这也给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同时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种机会。小洛克菲勒曾回忆说:“盖茨是位杰出的理想家和创造家,我是个推销员——不失时机地向我父亲推销的中间人。”在老洛克菲勒“心情愉快”的时刻,譬如饭后或坐汽车出去散心时,小洛克菲勒往往就抓住这些有利时机进言,果然有效,他的一些慈善计划常常会征得父亲同意。在12年的时间里,老洛克菲勒投资了446719371元给他的4个大慈善机构:医学研究所、普通教育委员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会。在投资过程中,他把这些机构交给了小洛克菲勒。在这些机构的董事会里,小洛克菲勒起了积极的作用,远不只是充当说客而已。他除了帮助进行摸底工作,还物色了不少杰出人才来对这些机构进行管理指导。1901年,他应慈善事业家罗伯特·奥格登之邀,和50名知名人士一起乘火车考察南方黑人学校,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旅行。回来后小洛克菲勒写了几封信给父亲,建议创办普通教育委员会,老洛克菲勒在接信后两个星期内,就拨了1000万美元,一年半以后,继续捐赠了3200万美元。在往后的10年里,捐赠额不断增加,到1921年时,总额上升到了1299000余元之多。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后,盖茨凭他的牧师的神圣灵感和商业的敏锐性,已预见到了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了。出于商业和殖民统治的考虑,1914年,盖茨建议创设中国医学会,并拟订计划在中国北京建立一些现代化的医学院。于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诞生了。小洛克菲勒亲自到北京参加了落成仪式的典礼,并在讲话中称它是“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这两座先进的医院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和保障。洛克菲勒基金所捐赠的范围,及其广泛和复杂性,足可以写成好几部书,它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贤明而造福人类的超级慈善机构在高效率运转。事实上,美国政府在20世纪后半叶办理的卫生、教育和福利事业许多是洛克菲勒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发起的。除了倾力扑灭世界性疾病外,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把目光转向世界各地的饥荒和粮食供应上。由基金会资助的一些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发展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新品种,对全球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赞助。某些基金还用于资助科学技术方面的拓荒工作——在加利福尼亚州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天体望远镜,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装置了有助于分裂原子的184英寸回旋加速器。在美国,有16000名科技人员享受了洛克菲勒基金提供的工作费用,他们当中有不少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除经营那些庞大的慈善机构外,小洛克菲勒还独力去干他毕生爱好的工作之一:保护自然。早在1910年,他就买下了缅因州一个景色优美的岛屿,仅仅是为了保护这里崎岖起伏的自然美。他在岛上修路铺桥,即方便了游人又保护了自然。后来他把它们全部捐给了政府,成为阿长迪亚国立公园。1924年,他在周游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时,看到公园道路两旁乱石碎砾成堆,树木东倒西歪,为此大吃一惊。一问,才知是政府拒绝拨款清理路边。于是,他立即花了5万美元资助公园的清理和美化工作。5年之后,清理所有国立公园的路边就成为美国政府一项永久性的政策。据统计,小洛克菲勒为保护自然花了几千万美元:建设阿长迪亚国立公园花去300多万美元;购买土地,把特赖思堡公园送给纽约市花了600多万美元;替纽约州抢救哈得逊河的一处悬崖花1000多万美元;捐赠200万美元给加利福尼亚洲的“抢救繁荣杉林同盟”;160万美元给了约塞米国立公园;164000美元给谢南多亚国立公园;花去1740万美万元买下33000多亩私人地产,把大特顿山的著名景观“杰克逊洞”完整地奉送给公众;小洛克菲勒最大的一项义举是恢复和重建了整整一个殖民时期的城市——弗吉尼亚州殖民时期的首府威廉斯堡。那里的开拓者们曾经最早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这块地是美国历史上一块“无价之宝”。小洛克菲勒亲自参加恢复和重建每一幢建筑的工作。他授权无论花多少钱,时间和精力,也要重新创造出十八世纪时期那样的威廉斯堡。结果,他总共付出5260万美元,恢复了81所殖民时期原有建筑,重建了413所殖民时期的建筑,迁走或拆毁了731所非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重新培植了83亩花园和草坪,还兴建了45所其他建筑物。1937年,美国政府通过一项法律,把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遗产税率增加到10%,次年又把资产在1000万及1000万元以上的遗产税率增加到20%。即便这样,老洛克菲勒20年中陆续转移,交到小洛克菲勒手里的资产总值仍有近5亿美元,差不多同他父亲捐掉的数字相等。老人给自己只留下2000万元左右的股票,以便到股票市场里去消遣消遣。这笔庞大的家产落到小洛克菲勒一人身上,大得令他或其他任何人都吃喝不完,大得令意志薄弱者足以成为挥霍之徒,但小洛克菲勒从来就把自己看做这份财产的管家,而不是主人,他只对自己和自己的良心负责。走出大学以来的50年中,小洛克菲勒是父亲的助手,然后全凭自己对慈善事业的热情胸怀和眼力花去了82200万美元以上,按照他的看法用以改善人类生活。他说:“给予是健康生活的奥秘……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一项工具”。他所赞助的事业,无论是慈善性质还是经济性质,都范围广大而影响深远,而且都经过他从头至尾的仔细调查。“我确信,有大量金钱必然带来幸福这一观念的改变,但它并未使人们因有钱而得到愉快,愉快来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满意的事”。说这话的人是老洛克菲勒,但彻底使之变为现实的却是他的儿子小洛克菲勒。对他来说,赠予似乎就是本职,就是天职,就是专职。从小洛克菲勒的事业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和道德结合之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益处和影响。致富之心,人皆有之贫穷是社会的最大公敌,是人生的最大羁绊。追求财富、成功与幸福,不但是人类天生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且是与生俱来不得放弃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穷,要富,这才是人应具备的素质。贫穷,是压在人们头上的一座大山。从杜甫笔下凄惨的“路有冻死骨”,到安徒生童话中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无不令人垂怜、难受、仓廪不实,奔波生命尚且不及,哪有时间谈文明礼仪,哪有力量于雄心逐鹿社会大舞台建树理想的人生大厦呢?为贫穷困扰,就难得成功;为贫穷困扰,就难得幸福。贫穷很可怕,不战胜它,就没有出路。不管什么人,只有在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才有可能去追求别的东西,否则,便会为贫穷所困,为贫穷所累,为贫穷所苦。在贫困的泥淖之中,只有为生存挣扎的心思,哪里还会有为理想奋斗的余力呢?而事实上,即便是把基本的生活需求解决了,要想去追求事业的成功和获取人生的幸福,也还是需要拥有除了解决基本生活温饱以外的物质基础——即所谓可以资助人在学习和奋斗过程中所需要的起码的财富。财富是人奋斗的助推器,它可以为人朝向某一目标奋进提供外力。它可以成为跳板,成为人腾跃的跳板;可以成为舟楫,成为渡河的舟楫。同样是奋斗,在同样的人生起跑线上,有人乘飞机,有人坐汽车,也有人徒步而行,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谁能率先达到目标显然是不言而喻的。那些因贫困而坐不起车的人,在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里,可能永远也无法到达理想的目的地。一些外国军事家在评论第十次中东战争时说:“中东战争中各个发展阶段的进程和结局表明,在某种意义上说,胜利是物资保障的成功,失败是物资保障的失利。”这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斗争和奋斗何其相似。过于贫穷的人大多因贫穷而失去了成大器的机会和条件。所谓贫困,即因贫而困者也。而那些不为贫所困者,则更有成功之指望。在西方,能够参加候选的人大都是富翁,雄厚的资财,使他们很容易走上获取成功的捷径,也使他们很容易获得冠冕堂皇的人生形象。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不管在哪个领域里获得成功,都需要提早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要受到良好教育,就必须解决学费问题、时间问题、精力问题。这是贫困者最容易失去的;而富裕者是不必在这些问题上面操心的,只要一心一意地努力奋斗就行了。生而贫困并无过错,死而贫困才是遗憾。尤其是终其一生,无力消除贫困创造财富,更是无可宽恕的。贫困是一种疾病,是一种恶习,如果不是由于懒惰,就是由于无知;最坏的莫过于两者皆具。贫困不单是金钱物质的缺乏,有时也是精神的残缺,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即在于此。有时一个人因为金钱和物质的缺乏,最终会导致精神——信心、勇气、热情、意志和知识的缺失。所以贫困不仅仅是口袋空空。因此,对穷人施以经常的物质救济,可能会给他造成永久的贫困;只有对穷人给以不断的财富意念及精神激励,才能带来长期的富裕。财富是我们经过心智和劳力的工作、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结果。真正的财富是内在的财富,也就是精神的财富。财富的增加不仅可以用作改善生活的资材,尤其应作为贡献社会的工具。一个人价值的高低,视其对财富创造的程度,也就是对社会贡献的程度决定的。人生的幸福,惟有经财富的创造才能达成。一个贫困的人绝对无幸福可言。消灭贫困和创造财富,是我们在现代社会里的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要务。现代香港巨贾李嘉诚的成功就是基于战胜贫困而取得的。贫穷的压迫和生存的需要,迫使李嘉诚从小就树立了战胜贫困的决心。1943年,不满15岁的李嘉诚因父亲病逝,家贫如洗,不得不辍学打工。由于抱着“我不要穷,我要赚钱”的积极心态,他在泡茶扫地当学徒、当店员、当跑街推销员的早年生涯中,努力学习和思考,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寻着自己经商赚钱的潜能,最终铸就大业,成为世界级的富豪。我们有的是勤奋,有的是智慧,将我们自身的这些潜能聚焦裂变,我们一定能取得自己的财富与幸福。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是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贫穷,必须老死于贫穷的这种信念!假使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很黯然惨淡,则你当立刻转过身来,朝向另一方面,朝向那希望与期待的阳光,而将黯然的阴影远远地遗弃在背后。克服一切贫穷的思想,从你的心扉中,撕下一切不快的、黑暗的图画,挂上光明的、愉快的图画。用坚毅的决心同贫穷奋斗。因为世间的种种幸福是应该大家有份的,所以你也当在不妨碍、不剥夺别人的份儿的前提下,去取得你的那一份儿。你是应该得到“富裕”的,那是你的天赋权利!世间大部分人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不良生活、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结果。我们知道,贫穷是一种反常的状态,因为它是不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的。它与人类的最高幸福和愿望相背驰。“富裕”、“充足”,天下众生都应有份。所以假使人们坚决地要求着,并不断地奋斗着去争取这富裕、充足,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认识这条简单的道理——人人都能成功!假使普天下的贫困者,能够从他们颓丧的思想、不良的环境中转过身来,而朝着光明愉快的方面;假使他们能立志要脱离贫困与低微的生活。这种决心,一定可以使社会飞速进步。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同贫穷拼斗,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尽其一半可能的努力呢!就事实而论,世间许多的贫穷,都是由“懒怠”所造成,都是由奢侈、浪费及不愿努力、不肯奋斗所造成。除奢侈、浪费以外,“懒怠”之足以败人事业比任何东西都更甚;而奢侈、浪费与“懒怠”,往往是无独有偶、携手同行的。人类有几种坚强的品格,是与“贫穷”、“困境”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自信与自立,是坚强品格之基石。我们常能发现,在那些虽则贫穷、虽则不幸,而仍然努力奋斗的人中间,这种品格非常坚强。但是一个因失掉了自信,失去了自立或因懒得去付“富裕”之代价而至于贫穷的人,却没有这种坚强的品格。同那些在不断地去取得富裕的努力中锻炼出大量的精神力、道德力的人相比较,这种人是一个弱者。当你坚定意志,要在世界上显出你的真面目,要一往无前地朝“成功”、“富裕”之目标前进,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推翻你的这种决心时,你会发现,这种自尊心理同自信心理,是可以给予你无穷力量的。最足以损害我们的能力,破坏我们的前途的,无过于与目前的不幸环境相妥协;以不幸环境为固然,而不想去挣脱它。因为自己不能像富裕的人一样地生活,不有享受富裕的人所有的享受——贫穷的人往往灰心短气,不想奋斗。他们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尽可能地走出困境,摆脱贫穷。大部分贫穷者的毛病是他们没有建立可以脱离贫穷的自信。他们已经同贫穷妥协,以贫穷为他们应有的命运。到了一个人停止战斗、放下枪械、竖起白旗的时候,除了恢复他已经失去的自信心和赶走他脑海中的宿命论的观念以外,实在别无办法!“上天”决无意思叫任何人甘于贫穷,滞留于痛苦不幸的环境中。有一个青年,他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他的体态很魁梧。他说,他甚至连买一个鸡蛋的钱都没有。他说,要不是他的父亲每星期供给他二十元钱,他就会挨饿。这个青年人就是犯了没有自信心的毛病。他尝试过许多事情,但都宣告失败。他说,他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他接受的教育是一个失败。他说,他得到一种职业时,从不认为自己可以成功。所以他习此不成去习彼,习彼不成又习此,结果是百无一成。这就因为他怀了错误的精神态度,所以无法走上思想的正轨之途。心中不断地想要得到某一东西,同时孜孜不倦地奋斗着去求得某一东西,最终我们总能如愿以偿——世间有千万个人,就因为明白了这层道理,而挣脱了贫穷的生活!致富需要欲望激发强烈的致富欲望,这是致富的一个重要前提。致富始于欲望。不论你的年龄大小,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也不论你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本领,在这里需要提醒你的是,强烈的激发并培养自己致富的欲望,对自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都可以证明,信心与欲望的力量可以将人从卑下的社会底层提升到高贵的社会上层,使穷汉变成富翁,使失败者重整雄风,使残疾人享有健康……欲望的力量就在于可以使人在强烈的欲望冲动下,把那些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把“自己不行”的卑微感彻底抛开,昂首阔步地走向成功。尤其是在改变经济状况的活动中,欲望越强烈,致富的可能性就越大,离财富的目标也就越近。许多人也想过赚钱,也想过致富,但只是一般地想想,偶尔地想想。这不行,没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就没有巨大的致富动力。约瑟夫·墨菲认为:“想得到财富,先必将财富的观念送入潜意识,不论何时何地,心中先相信你会有很多财富。”他总结自己致富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当自己身心轻松时,每天不断地吟记忆叨几遍下面的话:“我非常喜欢钱,我爱钱,我高兴地用这些钱。同时,希望能增加几倍再回到我的包里,钱实在是好东西,他会向我钱包里源源不断地流进,我一定将它用在适当的地方,我为此而感谢你。”他认为,如果你坚信上面这段话,并且不断地反复念诵,同时你要诚实努力地投入工作,那么潜意识自会为你效劳而积累财富,将来你会惊奇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这并不是要向人们灌输拜金主义,而是传达一种致富的理念,那就是要培养强烈的致富欲望。这是致富的基础,是致富的前提。在新约圣经里有一句话:“假使你有一颗像芥菜籽那么小的信仰,你想叫一座山移开,山就会移开。”这是耶稣说的。所谓“一颗像芥菜籽那么小的信仰”,反映的是完全的相信和不变的信仰。一位西方学者指出:你要用这种信仰、不疑惑的态度来求希望,才能得到潜意识无限力量的帮助,而达到奇迹般的效果。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想赚钱就能赚钱,想致富就能致富?诚然,两者没有等号关系,但时刻想着赚钱,你就会发现许多赚钱的门路;时刻想着致富,你就会找到许多致富的途径。在竞争性极强的现代社会里,许多致富机会的把握,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感觉。时刻想着赚钱的人,便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致富灵感,从而比别人捷足先登。一般来说,时刻想着赚钱、想着致富的人,他们的眼光更为敏锐,他们的决策更为果断,他们的行动更为迅速。这不仅是被反复证明了的事实,而且也是有科学根据的。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现,就是认识到思想能够控制行动。你怎样思考,你就会怎样去行动。你要是时刻思考和强烈渴望致富,你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能量去追求致富,使自己的一切行动、情感、个性、才能与致富的欲望相吻合;对于一些与致富的欲望相冲突、矛盾的东西,你会竭尽全力去克服、消除;对于有助于致富的东西,你会竭尽全力地去扶植、扩大。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调节,你便会成为一个你所渴望的致富者,使致富的欲望变成现实。相反,你要是致富的欲望不强烈,一遇到少许挫折,便会偃旗息鼓,将致富的欲望淡化或压抑下去,最后心无大志,一事无成。卡耐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年轻时只能干一些锅炉工、记账员、电报业务办事员等最低层的工作。除了机敏和勤奋,卡耐基一无所有。但卡耐基具有强烈的致富欲望。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誓言:赚钱成为大富豪。在当时美国动荡及战乱年代,他的梦想被人耻笑,说他是可笑的野心家。但他就是在这种强烈的致富欲望的激励下,最终登上了美国“钢铁大王”的宝座。尤利安·里德尔鲍尔的发迹可以说是从少年阶段开始的。他小时候是个电脑迷,不断需要新的配件,可是他的零花钱远不够他买这些配件的。他的父母不是太喜欢电脑,不怎么愿意总花那么多钱去满足儿子的业余爱好,所以尤利安必须想办法赚钱。就因为他有这种强烈的赚钱欲望,因此他小小年纪便开始了赚钱生涯。他先是为一些小企业设计印刷品和信封,然后自己推销。尝到甜头后,1989年,他经监护法院特许获得了营业执照,15岁就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他专门搞数据和电信产品,如调制解调器、文传调制解调器或综合服务数字网产品。他自己介绍说,他从大企业进货,通过做广告卖给私人用户,放学后他打邮包寄走。父母闲置不用的游泳池变成了他的仓库,住宅里的附加小住宅成了他的办公室。他的营业额不断增长,不久就达到每月1万到2万马克。自信创造财富如果我们展示给人的是一种自信、勇毅和无所畏惧的印象,如果我们具有那种威慑人心的自信,那么,我们的财富和事业就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展现我们的心态,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希望或担忧。我们的声望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与我们自己的自信有很大的关联。如果我们自己都缺乏自信,那么别人不可能相信我们,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思想经常表现出消极软弱而认为我们无能和胆小,那么,我们将不可能被提升到一些责任重大的高级职位上去。如果我们养成了一种必胜信心的习惯,那人们就会认为,我们比那些丧失信心或那些给人以软弱无能、自卑胆怯印象的人更有可能赢得未来,更有可能成为一代富有者。换句话说,自信和他信几乎同等重要,而要使他人相信我们,我们自身首先必须展现自信和必胜的精神。以胜利者心态生活的人,以征服者心态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与那种以卑躬屈膝、唯命是从的被征服者心态生活的人相比,与那种仿佛在人类生存竞赛中遭到惨败的人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将比尔·盖茨这样每个毛孔都热力四射的人,这样总给人以朝气蓬勃、能力超凡印象的人,与那种胆小怕事、自卑怯懦的人,与那种总是表现得软弱无能、缺乏勇气与活力的人比较一下吧!他们的影响有多么大的不同啊!世人都珍爱那种具有胜利者气度的人,那种给人以必胜信心的人和那种总是在期待成功的人。深圳一传媒曾以“孩子们眼中的钱”为题做了一项调查,孩子们的金钱梦令人震惊。在“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的问题上,1458%的人想赚亿元以上,1667%的人想赚1000万以上,2708%的人在100万以上。该调查结果公布后,有人认为这是世风日下的表现:连小小的孩子也钻到钱眼里去了;有人认为现在的小孩过于狂妄,说话做事不切实际。谁能说孩子的梦想不能实现呢?时光倒回去20多年,我们谁能想到今天的中国会有数百万计的百万富翁,上万个亿万富翁呢?现在不是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吗?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致富的机会更多,财富的增长速度更快。丁磊还不到30岁,创造网易不过数年,但在美国上市后其个人身价就超过几亿美元;李泽楷也不过30岁,却可以创造一个千亿元的电信帝国神话;更有甚者,一个大学都没有读完的比尔·盖茨,身价却可以上千亿美元,一个公司的价值就超过全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从全球范围内财富拥有者最多的美国来看,过去20年来美国造就的亿万富翁比有史以来的总和还要多。面对滚雪球一样滚大的中国富豪群体,我们不能只是羡慕,只是眼红,只是嫉妒,而应该深思:为什么他们能够富起来,而我们却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像当年陈胜、吴广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天我们也不禁要提出类似的疑问:“发财致富宁有种乎?”大家都生活在同一时代,看见的、听到的都是一样的事物,机会也一样地摆在人们面前,为什么我们在财富上却截然不同呢?不是他们有特殊的本领,也不是他们有特殊的家庭背景,相反,他们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多的靠一两千元起家,少的只有几十元。许多人致富之前甚至比我们的条件更差。只不过他们比我们先行了一步。过去有过去赚钱的机会,现在有现在赚钱的途径。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们未来赚钱的机会更多。对此,我们完全应该充满自信。正如中国首富之一,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所说,只要有勇气投入到新的生存方式中去,就可以显著地改善自己的收入状况。43岁的黄培源,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企业管理博士,担任过研究所教授、所长,曾经任职于美国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做金融、财务顾问十多年,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由他撰写的《理财圣经》,销售量超过20万册,跃居台湾1997年出版物畅销排行榜上的冠军,他也随之一炮而红,成为理财咨询的热门人物。他认为,只要理财得当,人人都可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这不是画饼充饥,不是望梅止渴。充分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俗话说:“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心创造出来的。”可见,树立坚定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功创富的重要性。创富要让心先“富”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羡慕已经富裕起来的人,更期望自己也能富起来,但是自己却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富起来的可能。其实,每个人都有致富的可能,只是有的人心志消极,失去了致富的创造力,也就不能创造财富,因而陷在贫困的生活中不能自拔。积极求富的心态是创富的基础。对于人和动物来讲,他们都有一种成功的“本能”。例如,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实,就能把果实囤积起来过冬。因此,松鼠虽然从小生出来就没有领略过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到,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忙于采集果实,以备冬季享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就能飞行,甚至能飞行数千里,飞越茫茫大海。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们通常说动物具有某种引导它生存的“本能”,分析这些本能就可以发现,它们帮助动物成功地适应生存的环境,简言之,动物有一种“成功本能”。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也有一种成功的本能,而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更为奇特,更为复杂。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人利用想像可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人,才能利用想像力去引导自己的成功机制。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像力统治着世界。”格林·克拉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最杰出的就是想像力。”苏格兰哲学家杜格尔德·斯特华特说:“想像才能是人类活动最伟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才能,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态之中。”亨利·凯瑟尔把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归功于建设性、积极地利用了创造性想像,他宣称:“你可以通过想像建成自己的未来。”当然,“你”不是一部机器。但是,控制论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得出了一个结论:你的大脑与神经系统构成一套供你使用的制导机制,它的操作过程很像一部电脑和一种机械的目标追寻装备。你的大脑与神经系统构成一套目标追求机制,它自动地开启,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就像一个自动瞄准的鱼雷式导弹,寻找出它的目标并引导达到目标的途径。你的内在制导机制既可以作为一种“导向系统”,自动引导你沿着正确方向达到既定目标,或者对环境做出正确反应,又可以作为一种“电脑”,自动地解决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提供新的想法或者“灵感”。当你寻求一个新的观念或回答一个问题,这实际上与你追忆一个你所忘却的名字非常相似。你知道有那么一个名字,只是现在一时想不起来,否则你就不会搜肠刮肚了。大脑中的扫描器就在储存的记忆中扫描,直到“认出”或“发现”所需要的名字为止。当你寻求创富成功的目标时,也要运用同样的方式。你必须假定答案已经存在,然后努力去发现它。如果心里有一个目的、一个要实现的结局和一个“目标”答案的话,它开始可能模糊不清,但最终必定能够辨认出来。如果你有强烈的欲望,从各个角度周密地考虑问题——你的创造性机制就会开动——我们前面说到的“扫描器”就会在储存的信息中扫描,或者说“摸索”着寻找答案。它在这里选择一个意念,在那里找出一个事实,把一系列经验加以联系——或者说,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你欠缺的地方得以弥补,完成你所需要的方程式,或者“解决”你的问题。在某些时刻,你会灵机一动,可能就找到了创富的方案、点子或办法。当你决定要改变自我意象时,你一定觉得由于某种原因“看到”或者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和有力的证据确认自己旧的自我意象是错误的,因而要重新塑造相应的新的自我意象。你不能仅仅靠自己的想像去寻找自己的意象,除非你觉得它有事实为依据。你应该可以消除自己原先不适当的自我意象,仔细思考其意,并将其中的道理“灌输”到你的头脑之中。如果你被指引着走向财富和幸福,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财富和幸福,注定要失败的自我意象必然是错误的。明确致富目标,然后实现它对于追求财富,如果有强烈欲望的驱使,便不会害怕困难和挫折;如果有明确的致富目标,便会引导你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才会成功。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致富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够致富。所以对你致富的想法要有个明确的目标才好。每个人知道金钱的用处后,都想发财。但由于没有确定恰当的致富目标,以致使许多渴望致富的人似无头苍蝇撞来撞去,这是造成大多数人不能致富的主要原因。正像西方有一句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有人归纳出将欲望变为财富的模式——首先,在脑海中孕育着致富的欲望,欲望愈来愈强烈后,逐渐升华成为奋斗的目标;通过冷静地思考,确定实现目标的规划;目标确定了,规划制定了,然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将脑海中孕育的致富欲望,转化成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为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奋斗,这是绝大多数人致富的第一秘诀。几年前,美国作家盖尔·希伊出版了一部畅销书,书名叫《开拓者们》。他在撰写这部书的时候,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间接地访问了6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他发现那些最成功致富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至少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喜欢有更多的亲密朋友;第二,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略高于其实际能力的明确目标。根据希伊的研究,这些开拓者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驱使其向前的人更会享受生活。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与潜力,制定一个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又能够完成的目标。目标定得太低,就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目标定得太高,就无法实现。用专家的话说,就是“跳起来摘苹果”。伸手可摘太容易了,遥不可及也让人失去希望,惟有跳起来能摘到苹果,则既能激发个人的能动性,又能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衡量自己的能力,稍微高于自己能力可做的程度,那才是恰当的目标。有个中国人,他在日本、东南亚以至美国都有自己的大楼,作为贸易商在华侨当中是屈指可数的成功者。有人向那位华侨请教如何成为富豪的秘诀。那个华侨的回答是:“制定目标,然后实现它。”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捷径和妙方。这位富豪确定10倍、100倍的财富增长目标,然后不惜用比别人大3倍到4倍的努力工作去实现它。确立任何目标要考虑三点:目标要有可量度性、可调节;二是目标要有时间性,要在定下的期限内完成;三是目标要有方向性,有方向才能去努力从而达成成功。消费要有计划在生活中用“必须”来做出计划和安排,并把那些不应花掉的钱储存起来,这就是明智的消费艺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金钱的价值,学会明智的消费,如果年轻时不学会这一点,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遇到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重大问题。几年前,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位出手阔绰的富人,他和别人一样,先是挣了很多钱,但是很快又愚蠢地花掉了。一篇报告登出了如下从印第安纳波利斯拍来的电报:“在英格兰大酒店里,匹兹堡的弗兰克·福克斯先生用一张50美元的钞票擦完脸后,就把钞票扔到地板上。然后他从兜里的一摞5元和10元的钞票中抽出一叠扔到吧台上,说道:‘伙计,给我一杯酒,快点!要不我就买下整个酒店,然后炒你的鱿鱼!’”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出这个人最后的命运。除了知道他是靠自己敛聚财富外,我们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他如果要拥有巨额财富,也必须和别人一样相当节俭。但是,他从来不知道节俭为何物,而节俭能教会人们如何花钱和储蓄。有许多人积累了很多钱,却不知如何明智地花钱。有一个年轻人继承了巨额财产,他沉醉在自己愚蠢的幻想中,以为自己就要成为一个伟大的金融家了,并试图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结果,他落入了狡诈的推销商的圈套,那个推销商很快就发现他容易轻信别人。最后,等到那个年轻人醒悟过来时,所有的钱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直到破产以前,他还以为自己在挣钱呢?当他失败时,才发现他所有的有价证券都不过是废纸一堆,几乎没有一种证券是有头脑的商人愿意投资一分钱的。多数年轻人都有赚钱的欲望,这其中有个人需要的成分,也与虚荣心有关。很多人认为,那些没有挣到钱的年轻人总是有些问题。他们挣钱的动机如此强烈,使得他们总想通过拼命工作来挣钱,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又往往使他们在消费中出了问题。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说,在纽约100个挣钱的人中,没有一个能留得住钱的。这可能有点夸张,但我们知道,确实很少有人能把挣到的钱存下来,他们很难抵制伴随着金钱而来的种种诱惑。在消费过程中,奢侈浪费的典型牺牲品是那些善良、随和、慷慨的人。他们总是乐于请人吃饭、喝酒。慷慨大方使他们的钱来去匆匆,好像总也留不住。这种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毁了他自己,也害了他的亲人,因为他不能给自己家庭的未来提供保障。他如果有钱,任何人只要开口,就可以借到他的钱。如果碰巧没有钱,他也会借钱给朋友。结果他的家人都成了他挥霍浪费的牺牲品。这种人可以从英国小说家哥尔德史密斯的话中得到很好的教训。他曾经说过:“在生活的经验教会我必须做到谨慎、节俭以前,书本总告诉我应当无私、慷慨……我经常用我微薄的收入大发慈悲,甚至忘掉了公正的原则。总是有不幸的人感谢我的施舍。”哥尔德史密斯严格要求自己,也不放任他人,他还以兄弟的教训教儿子以节俭之道。他对自己的儿子说:“让叔叔的贫穷作为你的前车之鉴吧!”在消费过程中,最容易被普通人忽视的品质就是简朴。人们往往挣钱在先,但是挣到钱以后,大多数人似乎没有办法学会储蓄。人们总是以各种愚蠢的方式,令人难以置信地花光了所有的钱。储蓄的艺术本质上就是明智消费的艺术。有些行为看起来似乎是浪费,但其实往往是最节约的。在美国有许多家庭,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的家庭拥有私人汽车,但是家里却没有浴缸,而他们又在考虑支付其他的昂贵开支。我们无意反对人们买汽车,因为汽车对美国人的家庭来说是很实惠的,它可以给妇女和孩子单调乏味的生活带来健康和丰富多彩的变化,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那些没车的人不曾有过的快乐和愉悦。但是,清洁也是必须的,大多数人都会认同浴缸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用品。文明社会演变了几千年,浴缸才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人们都认为每天洗澡可以增进健康、缓解疲劳和延长寿命。消费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物有所值。有些人表面上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银珠宝,坐的是豪华轿车,肚子里却是一包稻草,骨子里更是龌龊不堪。一个人要穿舒适的衣服,但同时也要给自己以自尊的品格、好学而健康的头脑和美好的性情。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更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事情上,将会使你变得更大气、更庄重、更纯真。进行自我投资来提升自己,把钱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方面,你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满足。选择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进行投资,这是一种有益的消费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将会使你活得诚实、简朴而有价值,最终得到幸福和满足。有些人收入不高,但花起钱来可真是愚蠢之极。他们会为了买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小古玩和衣服,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但等到买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时却身无分文。有一个原本相当出色但如今却穷困潦倒的女人,她从小到大就不知道怎样衡量物品的价值。最近,她要去市场上买许多食物,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有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来遮蔽难堪。但她只知道哀叹餐桌上没有丰富多样、美味可口的食物。很多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工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花钱。许多不切实际的需要都让我们把钱往外掏,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自制力,粗心大意,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那么我们就会经常花钱如流水。今天,在原本事业受挫的人中,在贫穷的家庭中,在接受慈善组织救济的群体中,有许多人已经相当独立了,他们懂得了明智消费的艺术。我们说“不恰当地花一分钱,就是浪费了一分钱”,那么,为什么不记住这句劝世的格言,从中学到聪明和智慧呢?如何节俭过好日子奢侈和节俭的区别何在?“奢侈”是将没必要花的钱花了,而“节俭”则是将它存起来。通常,人们习惯把吝啬看成节俭的孪生兄弟,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实际上,节俭的真正含义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也就是说,花费要恰到好处,但吝啬的含义却不同,它是指当用的不用,不当省的也要省。有些喜欢出风头、讲排场的“纨绔子弟”,平时不仅要把自己的收入吃光用尽,而且往往还要借钱来撑场面。这种人一旦发生变故,比如生了病,或者失了业,不但自己站不起来,往往还会连累别人,把人家的钱都糟蹋掉。到了那时,他的真相就会被完全揭穿。如果他以前能够节俭一点,少花费一些,怎会落到无颜见人的地步呢?英国著名文学家罗斯金说:“通常人们认为,节俭这两个字的含义应该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节俭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最恰当的用途上;怎样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生育和娱乐等等方面的花费。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最为恰当、最为有效,这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精打细算”的节俭。托马斯·利普顿爵士说:“有许多人来向我请教成功的诀窍,我告诉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节俭。成功者大都有储蓄的好习惯。任何好朋友对他的援助、鼓励,都比不上一个薄薄的小存折。惟有储蓄,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才具有使人自立的力量。储蓄能够使一个青年人站稳脚跟,能使他鼓起巨大的勇气,振作全副的精神,拿出完全的力量,来达到成功的目标。如果每个年轻人都有储蓄的习惯,世界上真不知要少多少个伤天害理的人!”很多发了迹的人常常在晚年说着一样的话,如今赚十万元比以前赚一千元还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一千元,也许他们早已饿死在贫民窟里了。许多人只因为用钱没有计划性,一点也不算计一下,所以,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大量的钱财无谓地从指缝里流走了。如果一个青年能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能把每次花费都记入账簿,能够仔细核算、好好筹划,这样,对于他未来的事业发展,一定有巨大的帮助。这样不但能使他学会了记账的方法,还可以使他熟悉金钱往来的各种手续,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这种账簿最好能随身携带,以便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花费记入本中。这样持之以恒去做,对改正挥霍无度的恶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账本能清清楚楚地告诉你,过去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什么地方是完全可以节省的,什么地方是一定要用的。通常来说,乡下孩子要比城里的孩子节俭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城里充斥着各种各样专骗孩子的东西,不结实的玩具和不卫生的糖果都在引诱他们去购买。但乡下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既没有受到这么多东西的诱惑,又更看重金钱,他们往往舍不得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去乱花。他们往往非常珍惜自己有的几个钱,不时地从口袋里数进数出玩弄着,决不舍得用几个钱去买一些专哄人的东西,以博得一时的高兴。等到他们积蓄到一定数目时,就非常高兴,有时竟欢呼雀跃。这些乡下孩子的父母们时常地谆谆教导,使他们明白储蓄的好处,还鼓励他们把钱存到银行里去。而城里的那些孩子们往往不大把钱放在眼里,他们一有了钱就要把它们立刻花掉。就像很多城里的孩子宁愿把钱放在口袋里,不愿存到银行一样,有许多青年人也习惯把所有的钱都带在身边,这样往往就造成了他们随时随地地胡乱挥霍的习惯。固然,钱存到银行里以后,要用起来就没有带在身边那样方便,但后一种做法太不明智了,因为习惯把钱放在身边的人往往在用钱方面会失去控制。所以,节俭的惟一有效方法就是把所有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而且最好存到一家离你的住处远一点的银行。这样一来,等你要用钱了就必须到那家很远的银行去取,这时你就会考虑这笔花销是否值得?能否节省?富兰克林这样说:“致富的惟一方法就是赚得多花得少。”他还说:“如果你不想因有人讨债而气恼,想不受饥饿和寒冷的痛苦,那么你最好与忠、信、勤、苦四个字交朋友。同时,不要让你赚得的任何一分钱从你的手中轻易地流走。”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到印刷厂里去学技术。其实,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他父亲要求他每晚住在自己家里,但要他每月付给家里一笔住宿费。一开始,那个年轻人觉得这样太苛刻了,因为他当时每月的收入,就刚够支付这笔住宿费的。但是,几年之后当这个年轻人自己准备开设印刷厂时,他的父亲把那年轻人叫到跟前,对他说:“好孩子,现在你可以把每年陆续付给家里的住宿费拿去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你积蓄这笔钱,并非真的向你要住宿费。好啊,现在你可以拿这笔钱去发展你的事业了。”那年轻人到此才明白父亲的一番苦心,对父亲的贤明感谢不尽。如今,那青年人已经成了美国一家著名印刷厂的老板,而他当年的同伴们却因自小养成了挥霍无度的恶习,如今仍然穷苦不堪。以上所述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故事。它给你的启示是:惟有养成储蓄的习惯,将来才有希望享受到成功与财富。如今,仍然有很多青年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很不体面的行为,这真是一种荒唐不堪的观念。为什么一定要把金钱胡乱挥霍掉呢?这难道算体面吗?如果我们能把每一块钱都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是更“体面”吗?茫茫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是无用的,是可以随便糟蹋的,那么对于宝贵的金钱,我们难道可以这样随随便便胡乱地糟蹋吗?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节俭其实是一件很简单、极易行的事情,谁都可以立即去实行。你愿意处在穷困的境地吗?你愿意让债主时时来逼你还钱吗?你愿意因为负债而坐牢吃苦吗?你愿意一生屈居人下、不得翻身吗?你当然不愿意,那么你就一定要养成这个简单易行的节俭习惯。一部著名小说里有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宁愿因饥饿而倒地,也不要去借钱!”是啊,暂时忍受一下饥饿、寒冷和贫困,牺牲暂时的一些快乐与幸福,又有什么要紧!千万不能为了图一时的享受,便抛弃了光明的前途,把廉耻踩在脚下,使信用丧失殆尽,使志气消磨,使名誉败坏,使人格断送,这会使你的生命像驶入漫无边际的海洋的一叶孤舟,失去方向。俗话说得好:“节俭是你一世受用不尽的财富。”一个挥霍过度负债累累的人,是无权享受这一巨额财富的。不管怎样,浪费仍是我们的大敌,对于挥霍浪费,大家也都得小心回避才好。因为它可能会跑来侵蚀你的精力,消磨你的志气,会损害你的意志、你的事业、你的职位以及使你成功的一切因素,所有这些有利的东西都可能被它破坏殆尽。第二章  财富的追求财富的创造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智慧在手,财富无忧有一个富翁曾对一个强盗说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你可以拿走我的汽车、抢走我所有的钱财,但是,只要不杀死我,留下我的大脑,过不了多久,我就又会拥有这些东西了!而你呢?你在把从我这里抢去的钱物挥霍掉之后,你就又一贫如洗了……”那个强盗听了这一段话之后,似有所悟,便问富翁:“那是为什么呢?”富翁说:“因为我拥有智慧,智慧可以变成黄金,可以使我拥有一切!”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大商人,不但事业有成,而且他本人的人品和商业道德亦为人们广为传颂。1966年底,低迷了近两年的香港房地产业开始复苏。但就在此时,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1967年,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香港掀起五月风暴。“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者自然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自然,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商、建筑商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此刻的李嘉诚一直在关注、观察时势,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李嘉诚在整个大势中逆流而行。从宏观上看,他坚信世间事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就具体状况而言,他相信中国政府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实际上道理很简单,若要收复,1949年就可以收复,何必等到现在:当年保留香港,是考虑保留一条对外贸易的通道,这样对中国政府更有利。现在的国际形势和香港的特殊地位并没有改变。因此,中国政府收复香港的可能性不大。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李嘉诚做出“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历史性战略决策,并且将此看做是千载难逢的拓展良机。于是,在整个行市都在抛售的时候,李嘉诚悄悄地大量收购。李嘉诚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李嘉诚的行为需要卓绝的胆识和气魄,需要超凡的智慧运作。不少朋友,为他的“冒险”捏一把汗;同业的地产商,在等着看他的笑话。这场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