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宦兴衰(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16:23:0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剑桥,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阉宦兴衰(下)

阉宦兴衰(下)试读:

《中国历史百科》编纂委员会

主  任:李剑桥 严 寒

副 主 任:竭宝峰 常忆杰 张建和 邢本信 姜 波

    杜文秀

委  员:穆秀芳 侯静凯 夏永成 高 崇 夏晓东

    邹国富 王 权 王立民 李柱哲 孔祥锋

    高延峰

《中国历史百科》编辑部

主  编:李剑桥 竭宝峰

副 主 编:穆秀芳 蔡云霞 周春玲 周 维 封 华

    胡浩泉 李 雯 宋 冰 王 悦 江 磊

    张 印 沈继全

特邀副主编:董 德 殷庆刚 肖志刚 宋晓红 赵松雪 李 莹

     王英伟 张 弛 徐秀凤 杜剑铭 綦 放

主编助理:江 磊 张宝军 李剑尧 姜云峰 李铭源

    李金博 邹 颖 吕 赓

总  纂:张继红 赵燕平 王 晶 李 刚 杨 敏

    李秀珍 宋国光 马 丽 贾鸿艳 肖 冰

    温德新 臧宏杰 于洪峰

编  纂:路 雪 张晓宇 王晓翠 王晓东 谭凤娟

    梁志敏 宋成立 冯立军 李鹏武 刘 锋

    杨 鹏 陈 迪 李明浩 李东舫 刘 波

    徐 勇 沈继全 闵 楠 沈 莹 陶李鑫

编  辑:侯静凯 李宏宙 张建华 费立刚 孙海森

    李 洋 薛兴民 王喜春 张俊生 袁景峰

    孙志刚 李 森 秦冬青 关 键 林忠超

    朱朝峰 谭凤瑞 王文哲 魏伯阳 邓 力

    肖 瑶 年世利 马庆新 孙立忠

编  务:曹长林 白亚光 徐 光 徐双双 李 伟

    马 琳 侯罗阳

排  版:赵燕平

版式设计:马 棽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

鲁讯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拥有这份丰厚而珍贵的文明遗产感到无比自豪。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并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传承中华文明即是在延续我们民族的灵魂。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百科》的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中国历史百科》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书共分为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历史百科之一:文明历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王朝世系(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三:赫赫天朝(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四:大事录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五:皇权典制(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六:官称衙署(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七:皇权刑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八:千年重农(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九:考选科举(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国门内外(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一:自足经济(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二:百家沉浮(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三:青史垂名(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四;皇宫留谜(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疑案寻踪(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六:状元全录(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阉宦兴衰(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八:优伶春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九:典籍源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刑具淫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史籍精华(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二:史海温故(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逸趣名人(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谈闲说怪(上、下册)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中国历史百科》编委会2008年2月

宦官制度与日常生活

博戏太监

博戏由于其轻松自如和规则简易而在历代宫廷中广为流行,其形式更可谓多种多样。大致说来有掷骰或掷骰之后行棋以决输赢的博类,如六博、双陆、纸牌;有猜谜一类的博戏,如射覆、藏钩;有游戏类的博戏,如投壶、触铃。

六博或称“陆博”,因玩儿者每人六粒棋子而得名。这一游戏相当古老,其玩儿法与棋很相似,先掷骰,后行棋,轻松简便,且有赌博的刺激性,在秦汉时期的宫廷中很流行。两汉之后,六博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更方便且更具刺激性的双陆。这是一种始于天竺的游戏,《涅槃经》中名为波罗塞戏。曹魏时期,双陆传入中原,进入宫廷。双陆的器具是黑白小棒槌各十二只,放在木制的四方盘上。盘中彼此内外各有六梁,骰子两只,掷骰,依点数行,以计胜负。

射覆是猜测覆物的一种游戏。一种东西被覆盖着,没有任何线索,很难猜中的。汉时的东方朔号称射覆如神。有一次,汉武帝把一只守宫(壁虎)盖在盂下,召来几个善卜者射覆,结果一个也没射中。东方朔请求武帝允许他尝试一下。他理蓍布卦,从容说道:微臣以为是龙没有角,像蛇但有脚,会爬壁,就是守宫,即壁虎。武帝大为称善,随即又盖了几样东西让他猜,东方朔一一猜中,汉武帝又惊又喜,当即赐帛十匹。与射覆相似的是藏钩戏。据传,这种游戏起于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她进宫时,一直把拳头攥得紧紧的。汉武帝觉得奇怪,亲自展开她的手,发现她手内握有一小钩。后来,藏钩在宫内发展成游戏,通常的玩儿法是把人分成两队,每队有一只小钩在众人手中传递,双方互猜小钩的所在,猜中率高者获胜。舞乐画像砖

投壶是古代宫廷饮宴时最为常见的游戏。一人奉矢司射,每人依次投矢于壶,投中多者为胜,少者罚饮。汉时《投壶赋》中说,投壶的壶高三尺,盘腹修颈,外饰金银,文以雕刻。投壶的时候壶与筵席相距七尺,投壶之人可做出各式各样的花式动作,以增加趣味性。这一娱乐形式尽管在宫廷中很盛行,但大多数情况下帝王、后妃只是在一旁观赏,实际投壶的多是宫女、太监或优伶。古代宫廷中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宫女、太监们投壶时会即兴吟唱:上金殿,着玉尊,延贵客,入金门。入金门,上金堂,东厨具肴膳,椎牛烹猪肝。主人将进酒,琴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

宫廷中棋类游戏的起源也相当早,而棋类游戏又往往与博、弈联系在一起。最初博、弈的游投壶乐戏方法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弈只行棋,博则先掷彩(骰子)然后行棋。后来逐渐衍化为博专掷彩而不再行棋。弈与博于是差别愈远,有了高低、雅俗之分。在古代宫廷娱乐中,弈、博都是很受欢迎的。弈需要费神,博相比之下更具有消遣性与刺激性,更能调动人玩儿的情绪。博的玩儿法很多,也能翻出许多新花样。博常常在酒宴上进行,称为饮博。弈则常常是皇帝与文人雅士间的游乐活动,层次较博要高一些,也更雅致。

古代宫廷中出现最早而且最对博图普及的棋类项目当属围棋。从历史典籍分析,古代围棋的着法技巧及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早在唐代,徐铉就写成了对后世围棋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围棋义例》一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围棋的战术与方法,把围棋实战中的各种着法归纳成32个术语,并对其加以详尽解说。如“立:历也,沿边而下子者曰立,恐彼子有往来相冲之患也。”再如“冲突也,直速子而入关,谓之冲。”这些术语中的大部分,像立、飞、尖、粘、冲、顶、断、打、扑、刺、夹、盘等,直到今天还在围棋中广泛使用。在唐代宫廷及对外交往中,围棋也是极常见的活动之一。据唐代苏鹗《杜阳杂编》卷下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来朝。此人精善围棋,号称日本第一高手。皇上便命顾师言与他对弈。下至三十三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凝目沉思一会儿,下出一妙手,谓之“镇神头”。日本王子瞪目缩臂,只得认输,又回头问鸿胪卿道:“此人是第几高手?”顾师言其实是唐朝第一国手,但鸿胪卿诡称为第三高手。日本王子说:“愿见第一!”鸿胪卿机警地说:“王子胜第三,方可见第二;胜第二,方可见第一。今欲躁见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叹息:“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从这一记载也大致可看出我国古代的围棋水平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另外一种较为普及的棋类游戏则是弹棋。弹棋始于汉代,在宫廷中相当流行,有诗圣之称的杜甫曾专门写过一首绝句,名曰《咏弹棋感怀》。弹棋的游戏规则现在已难以描述,但通过文人墨客对宫廷中弹棋的吟咏,可以粗略地了解弹棋的格式与玩儿法。唐朝诗人韦应物所写《弹棋歌》曰:圆天方地局,二十四气子。刘生绝艺难对曹,唐代仕女对弈图客为歌其能,请从中央起。中央转斗颇欲阑,零落势背谁敢弹?此中举一得六七,旋风忽散霹雳疾。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不见短兵仅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四方又何难,横击且缘边。岂知昆明与碣石,一箭飞中隔远天。神安志惬动十全,满堂惊视谁得然。

明代万历年间,宫中流行一种“掉城戏”。这种游戏因常以银豆叶为赌具,因而又称为“豆叶戏”。掉城戏分大、小两种,玩儿法皆简单明了,不必多费心神。小的玩儿法是用色罗一方,绣出个“井”字,界作九营。最中间为上营,旁边四格为中营,四角的四格为下营。玩儿的时候,宫女、太监用银豆或银叶子投掷,落在上营赏银九两,落在中营赏银六两,落在下营赏银三两,落在营外或压着井字则罚银六两。

大的玩儿法大多是在御前进行。具体方法是在御前十步开外,界画成一座方城,城内用数条“十”字线分成八个部分,即方城八域。每座城中分别写好银10两至3两不等的筹码。玩儿的时候,太监用银豆或银叶唱羞投掷,落在某城即照数收赏,落在城外或压羞线,即没收其所掷银豆或银叶。

万历皇帝在宫廷中玩儿掉城戏八年,明朝北边的数座城池相继被满人攻陷。万历皇帝惊惧之余,认为这“掉城戏”不吉利,于是下令废止这一游戏。掉城戏如昙花一现,从此在宫廷中消失,但满族人南下的步伐却并未因此而止住,大明王朝的城池一座座被攻占,最终丧失了江山社稷。

围猎与骑射太监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进化就是从与野兽的生死争夺中开始的,而古代许多帝王又是马上得天下,因而围猎与骑射在古代宫廷中便有了特殊的意义。它既是身体、意志与军事训练的需要,又是闲暇娱乐的方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割据一方的诸侯们便大多喜欢围猎,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刘彻对围猎也十分喜欢,并以纵马驰逐野兽为乐。唐朝的许多皇帝似乎对围猎也情有独钟。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一次围猎中亲手杀死了一只犯驾狂奔的野猪。唐敬郑州出土汉画像砖《刺虚图》宗李湛年少继位,沉迷狩猎,尤其喜好深夜到荒野中去捉狐狸,被宫中太监称为“打夜狐”。他性情暴躁,喜怒皆形于色,捉到狐狸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对众人赏赐有加;捉不到时便找人撒气,动辄对随侍的太监拳打脚踢,如果是有人扫了他的兴,那更要受重责。宝历二年(826)冬,唐敬宗有一次捉得兴起,一连持续了几天几夜,弄得随侍宦官叫苦不迭。几个宦官还因侍候不及而被传令削减俸禄,并遭到毒打。敬宗夜半回宫,又与随行的20多名太监一起喝酒。酒酣之后,敬宗起身上厕所,突然灯烛全灭,太监刘克明等人趁黑暗之机,把唐敬宗杀死在宫中。

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清统治者十分看重骑射与狩猎,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清代宫中专门设有鸟枪处和弓箭处,其中鸟枪处设七品执守侍首领太监1名,太监4名,弓箭处设太监4名,两者专司随侍上用鸟枪、弓箭及御前坐更。狩猎活动一般在秋季,届时皇帝率近侍、亲兵及文武大臣到木兰围猎。那是真正大规模的围猎,随从人数上万,按旗整队,中建黄纛以为中军,用来指挥四面军卒进入围场。军卒蝉联环布,自远清人绘《塞宴四事图》而近,逐渐合围到皇帝所在的看城。每当合围之时,众军卒须脱帽高呼。中军听到兵卒的呼喊声,知道已经合围,便拥纛徐徐前行,皇帝率众近侍及王公大臣遂对合围中的野兽张弓射猎,发起攻击,直到全歼为止。如果合围的禽兽太多,皇帝也可能网开一面,让部分禽兽逃逸出围,以待来年再猎。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康熙皇帝在60岁时曾向近侍称,他自年轻时开始狩猎以至此时,共猎获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猁狲10只,麋鹿14只,狼96只,野猪132只,其他不可胜计。

有的皇帝喜欢狩猎,有的皇帝则喜欢在宫苑中畜养鸟兽。风流天子宋徽宗就喜欢在内苑畜兽。林木葱茏中,禽兽习奔出没,给苑囿平添无穷乐趣。元代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时的一个重要节目是将万寿山中蓄养的各种动物尽数放出。皇帝与众人一边饮酒,一边遥观大小动物出没林木之中,相互追逐、厮打,以助酒兴。不过最有特色的还应数唐武宗。他在宫苑中畜养很多动物,其中宫藏清康熙皇帝像最喜欢的有十种,称为“十玩”。这十种动物各有雅称:鹤为九皋处士;鸡为长鸣都尉;白鸥为玄素先生;猴为猩猩奴;驴为长耳公;龟为灵寿子;犬为守门使;鹦鹉为辨歌;猫为鼠将;鹿为茸客。

皇帝既然喜欢,太监们少不得就要饲养。唐代宫廷中的闲厩使辖下有所谓的后宫五坊:雕坊、鹞坊、鹰坊、鹘坊、狗坊。清代宫廷中有专门饲养鹰、鹞的鹰房;有专门饲养猎犬的狗房及专门饲养禽、兽的养牲处。其中,鹰房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8名;狗房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10名;养牲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3名。这些动物平时是帝王的玩物,狩猎时又可助阵。

游乐与健身太监

古代宫廷中的健身性游乐从角抵、蹴鞠、鼎力到马球、拔河、水嬉,可谓名目繁多,争奇斗胜,而这些活动的展开基本上都离不了宦官。

角抵就是摔跤或徒手相搏,又称角力、相扑、布库等。角抵历史悠久,活动广泛,古代宫廷中既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又把它看作健身的手段。据《新唐书》记载,唐代深宫内苑中“恒备角抵之徒”。这些人都是供皇帝与后妃们观赏、嬉戏的摔跤高手。每逢赐宴之时,总有角抵、飞剑、走索、旱船之类的游乐项目,以助酒兴。这些角抵之徒既然是“恒备”宫中,按理说应该是由阉宦组成。

历代宫廷中比较多见的健身唐代杂技俑娱乐项目是蹴鞠,即早期足球运动。相传蹴鞠是远古时代的黄帝为了训练兵卒而发明的,秦汉时代已极为兴盛。当时所踢的“鞠”是以动物的皮作为外囊,里面填满毛发,大致至唐代才演化成有球皮和球胆的气球。《太平广记》中有诗云:“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烤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这首诗清楚地表明当时的球应是用八片皮革缝制而成,且是充气的。在比赛规则上,唐代蹴鞠是两队各有球门,实行对抗性比赛的,与当代足球比赛十分相似。唐代仲无颜的《气球赋》称:“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飞凌空以月圆。”赋中的“入门”及“交争竞逐”,大致表明唐朝的蹴鞠比赛是有球门的对抗性比赛。除此之外,唐朝大概还有踢高球的比赛。据《酉阳杂俎》卷五中的记载,张芬球艺过人,能将球踢得“高及半塔”。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的句子,可能也是指此而言的。唐朝帝王中很多人都喜欢蹴鞠,并有“官场”“白打”之类的划分。俩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唐代宫词中有“寒食内人常白打”的句子,表明蹴鞠在唐朝宫廷中确实是比较流行的。汉代杂技画像砖宫廷中蹴鞠最为兴盛的时期应属宋代

宫廷中蹴鞠最为兴盛的时期应属宋代。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到著名的亡国之君宋徽宗,历代君主都喜欢蹴鞠。元代钱选所作《宋太祖蹴鞠图》,生动地描绘了赵匡胤与大臣赵灵、赵普一同踢球的场景。施耐庵著《水浒传》中曾有京城泼皮高俅因踢一脚好球而官至太尉的情节。这当然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宋朝徽宗时,宫廷中确实风靡蹴鞠,而且历史上也确有高俅此人因陪侍徽宗踢球而得到多次提拔的记载。明商喜绘《明宣宗行乐图》

明代的帝王也喜欢蹴鞠。史载,有一个名叫王敏的军卒,因擅长蹴鞠而被明宣宗相中。王敏随即被强行阉割,成为随侍左右的内侍,在宫内专陪皇上蹴鞠。但需要提及的是,宋、明以后的蹴鞠趋于单纯地追求花式的繁杂,比赛也多改为单球门或不设球门。据明代汪云程《蹴鞠图谱》载,当时的花式有“三截解数”“成套解数”及“坐地解数”。其中三截解数共有上、中、下近50种玩法;成套解数则把球法分成11套。显然这一变化使之离竞技体育越来越远,而朝艺人表演或玩乐休闲的方向发展了。

击鞠从起源上说比蹴鞠略晚,类似于当今的马球运动,即在马上持棍击球。这项运动在汉代宫中及城市中就已常见,但所击的球最初是皮革制成,因而称“鞠”,后来才渐渐演化成中间掏空,外涂朱漆的木制球,击球的鞠杖也是木制的,杖头呈月牙状。击鞠在唐代成为“风俗相尚”的大众化体育活动。当时不仅在宫城及禁苑里都建有打球的场地,而且在京城长安及地方郡县城市的空地上也往往修建球场。唐人李廓的“长安少年行”一诗,描写当时的京城少年爱好打球、打猎,其中有“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等句。唐朝大文豪韩愈诗云:“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韩愈诗中所说的是开封的情形。从中既可印证击鞠运动并不限于京城,也可看出当时的球场大概有千步方圆,地面平整,三面用矮墙围绕着,另一面建殿、亭、台之类供助威观赏之用。诗中的“赤旗”是指球门处,一般丈余高下,多用彩绸装饰。击鞠比赛在当时非常普遍,但人数并不固定。唐人有许多描绘击鞠的诗词歌赋,展现了比赛者高超的技艺。如“俯身迎未落,回辔逐旁流”;“俯身仰击复旁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大意是说,击球手能俯身迎击空中还没落地的球,也能忽然勒转马头去追逐两旁地面上滚着的球,还能用球棍朝上迎击空中飞来的球,这比古人左右开弓射箭还难。唐僖宗少年继位,不务政事,专好游乐、骑射,尤其喜好击球。他曾自得地对陪侍击鞠的太监石野猪说:“我要是应试击鞠的进士,肯定能中状元。”没料到石野猪应声回答说:“要是尧、舜、禹、汤做礼部侍郎主持考试,陛下肯定落第。”唐僖宗无言以对,只是笑笑而已。打马球图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击鞠高手,有一次他率4名选手迎击吐蕃10人,比赛相当激烈,玄宗驰马东西驱突,如风驰电掣,所向无敌,最终获胜。唐玄宗非常喜欢热闹,人越多他越高兴,因而拔河游戏在唐朝宫中十分流行,参加者常达千余之众,旁边助威的太监、宫女更是喊声震天,那场景果真是热闹非凡。它用四五十丈长的大麻绳,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在胸前。拔河者分成两队,向两头用力,在大绳中间拉一大旗为界,把对方拉过大旗为胜。拔河比赛时,常常是旁观者在旁助威,叫喊声惊天动地。而两队队员各挂着小索,背着结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地拉,输者向后却步,赢者向前挺立。这与今天拔河两队面对面向后拉有所不同。唐玄宗还写过一首拔河诗,吟咏其热烈的场面:新疆出土唐彩绘马球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击鞠、蹴鞠和拔河显然都属于对抗激烈的健身娱乐项目,一般年少体壮的帝王比较喜欢。但皇帝也不能长生不老,当他们年老体弱的时候,便会转而喜欢一些对抗性稍差的娱乐项目。历代宫廷中较常见的有“十五柱球戏”。据晁公武著录《郡斋读书志》一书所载的“木射图”,该项目的运动方法和比赛规则大致是在场地的一端布置15根木柱,皇帝或陪侍的太监站在场地的另一端轮流用木球抛击木柱。15根木柱上分别用朱笔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用墨笔写“傲、慢、佞、贪、滥”诸字。抛出的球击中写有朱笔红字的木柱者为赢,击中写有墨笔黑字的木柱者为输。赢者有赏,输者受罚。这反映出当时的宫廷娱乐健身已与一些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了。

宦官的管束与惩罚

君主驭下讲究的是恩威并施,升迁与奖赏强调的是“恩”的方面,管束与惩罚强调的则是“威”的方面。

古代历朝都有对内廷宦官的管束与惩罚制度。就管束的角度看,自秦汉而至明清,历朝都有对内廷宦官的管束措施或条例,并较为明确地限定宦官的职权范围。唐代之前,宦官尚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对宦官的管理多由相应的机构完成。汉代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其督察范围之广,几乎达到“无所不纠”的程度,倘若任此职者公正严明,常常会使宦官畏惧不已。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严令内廷宦官不许干预政事;不许与外官相交结;不许私置产业。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陆续制定了许多内侍必须遵守的具体行为规范,如不得在宫城内相骂,违者笞五十;不得在宫城内斗殴,违者杖七十;不得怀恶逆之心,否则凌迟处死,如此等等。

清朝自立国之初就奉行了裁抑内宦的方针,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限制宦官干预政事的“祖制”“家法”。顺治年间,曾将禁止宦官干政的谕敕刊刻满汉文字告示天下,并在宫中铸立了载有上述谕敕的铁牌。此后的历朝帝王一方面遵循先帝“家法”;另一方面则不断地颁布管束宦官的诏谕,从而为后世提供新的“祖制”。清朝乾隆年间,弘历秉承先皇圣训,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主持纂修《国朝官史》,较为系统地汇辑了清代裁抑宦官的有关圣训与则例,现以针对各处首领太监和一般太监而提出的《各处首领太监处分则例》为例稍加说明。《各处首领太监处分则例》共十六条,分三个等级对犯禁太监加以处分。

头等处分三条:在禁地角口斗殴者;在禁地白日饮酒酗醉者;在禁地相聚赌博者。以上犯者系首领则罚月银六个月,系太监则重责六十板。

次等处分八条:不谨慎火烛失误者;不谨慎坐更贪睡失误者;不恪守法度,喧哗无礼者;收贮本处一切陈设官物,有不谨慎典守,以致失误损伤者;收贮本处一切钱粮官物,有不谨慎典守,以致遗失缺少者;有将内外事情妄行传宣者;首领太监不服总管管辖者;钦奉谕旨传宣事件如不应干预主人探听传播者。以上犯者系首领则罚月银四个月,系太监则重责四十大板。清宫藏钟表

三等处分五条:失误关防者;看守本管地方,如有擅至不应至之处者;告假逾期、迟误复班者;承值一应祭祀供献器物,如不敬谨将事者;宫殿监因公事传集各处首领、太监等,有无故不至,以致失误公事者。以上犯者系首领则罚银二个月,系太监则重责二十板,唯“失误关防者”,系首领罚银三个月,系太监重责三十板。“则例”还同时规定,受处分的太监皆须各自记档,若屡犯而仍不知守法改悔者,由宫殿监具牌请旨,交内务府治罪。这也反映出清代的太监凡过失稍轻者,由宫殿监按条例治罪;凡过失较重或屡教不改者,则送交内务府治罪。内务府有关宦官的治罪条例多如牛毛,大凡内廷宦官赌博、逃跑、自伤自尽、私藏兵器、偷窃财物、偷钓宫苑鱼虾、吸食鸦片、外出听戏饮酒、酗酒不法、逾期不归、擅留外人在宫中居住、不服约束、借词告病、托辞不愿当差、恃众滋事、当差失误以及干预政事等等行为,均有相应的治罪条例。

历朝对犯法或犯禁宦官的处罚都比较严厉,就责罚方式而论,主要有如下几种:

处死。宦官犯罪情节严重者通常会被处以死刑,其中又以死刑的执行方式不同而分为鸠杀、杖毙、斩首、凌迟等。远则秦汉时的樊丰、王甫、管霸等人被下狱处死,近则明代权阉刘瑾被斩首及魏忠贤畏罪自缢后被枭首示众,可谓史不绝书。清代管束内宦最严,曾严令禁止太监吸食鸦片烟,如太监有宫内吸食者拟斩监候;如有在外围、陵寝、王公私宅吸食者拟绞监候。

由于宫廷之中历来争斗不断,有的太监便会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不仅自己稀里糊涂地被处死,甚至还会株连家人。东汉末年,宦官张让擅权,矫诏杀大将军何进。何进的部将吴匡与袁绍兄弟率军攻入宫中,大肆诛杀宦官,无论老幼,凡不长胡须者一概杀死,数达2000余人。明英宗复辟后,将景帝所用的亲信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尽皆诛杀,连坐者甚众。

籍家。籍家,即所谓抄没家产,往往是与处死、入狱逮问或削职贬斥等处罚联系在一起的。宦官作为残余之身,性喜贪财,而其中的许多人也确实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汉朝时期的内廷财务由少府主管,但随着宦官势力的增大,少府渐渐被宦官取而代之,东汉灵帝所聚敛的钱财而交由宦官保管者即达到数千万之巨。唐代设立市舶使、营田使、内作使、内庄宅使等使职,而且多由宦官兼领,实际上是由宦官垄断了内廷财务。在这种情形之下,一旦宦官被论罪,当然要同时抄没家产,因为皇帝的财务就是由宦官负责的,那么宦官所聚敛的大批钱财可能就是皇帝的钱。据史载,一些宦官被籍没家产时,确实是富得惊人。唐朝权阉仇世良死后,被武宗下诏削爵籍家,其家产用30多辆车子,运了1个月都没运完。明朝权阉王振被抄家时,光金银即有60余库,另有玉盘百余个、高达六七尺的珊瑚20余株,其他珍玩无数;刘瑾被籍家时,朝廷所得金1200多万两,银2亿5千9百88万余两,其他多得无法计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瑾竟然私刻玉玺1枚;出入宫廷所用牙牌500余面,以及皇帝所穿的蟒袍玉带多件。

革职、降职或谪斥。宦官身处宫廷争斗之要冲,极易失势遭遣或牵连治罪,因而历史上多有宦官因细故而“斥遣还乡里”,或入狱监禁后“释为民”,或削降官职后令其闲住,或由较高官职降为奉御乃至小太监的记载。被革职或降职的宦官通常便无权再进入内廷。如历经唐肃宗、唐代宗两朝的大权阉李辅国在被免去中书令一职后,想进中书省递表谢恩,竟被守门的小太监挡在了门外,称:“尚书罢相,不合复入此门。”继李辅国而起的权阉程元振后来也被削夺一切官爵,先放归老家,又被流放溱州,永不许还京。

明代被革职或降职的宦官通常会被勒令离开内廷、谪贬异地。据《万历野获编·补遗》载:内地狱图廷宦官犯罪较轻者可降为奉御,或归私宅闲住,或谪发南京居住,或发往凤阳祖陵司香,但官品犹在。犯罪较重降为“小火”者,发谪南京孝陵司香,则无官品。更重者则降充净军,发去南京孝陵卫种菜。再重者则“夹四夹,拶四拶,打一百,发南海子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清代宫廷中犯有过失的太监还有改派差使的处罚。通常的情形是从宫中调出,遣发至外围当差,或改派其他下贱差使。对于那些谪贬期满返宫的太监,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分拨至外围当差。

罚减钱粮。这是古代责罚宦官较为常见的办法,尤其是清代更是常用。据《国朝宫史》所载处分则例,当时罚减钱粮的期限可分为二个月、三个月、四个月、半年、一年、二年等不同等级,最长的可达到六年。

枷号禁闭。清代宫廷中有枷号禁闭的处罚,期限从一个月直至二年不等,严重者可至终身枷号。枷号的地点通常是在内务府慎刑司,也可以在发遣之地。在大多数情况下,罚减钱粮、枷号禁闭以及责打、发遣等处罚都是同时并用的。如宫中太监私自留外人在宫中过夜,该太监先枷号三个月,期满后再重责四十大板,六年内减食五钱银两。另如太监偷钓宫内园庭中的鱼虾者,一经发现,不分首从均枷号一个月,期满后重责四十大板,然后发往吴甸铡草三年,期满释回后永远不得挑选为首领太监。如若再犯,枷号两月,然后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到配后先重责六十大板,十年方准释回。

杖笞。这是内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处罚方法,可分为笞责、杖责与板责。明洪武年间制定的宦官管束条例规定:宦官在宫城内相骂,其先发而理屈者,笞五十;不服管束而抵骂者,杖六十;内使骂奉御者,杖六十;骂门官监官者,杖七十。宦官在宫城内斗殴,先斗而理屈者,杖七个;不服管束而殴打者,杖八十;殴打奉御者,杖八十;殴打门官监官者,杖一百。杖刑的刑具为长五尺、圆五分的实心青竹;板刑为长五尺、宽五分的青毛竹板。宫内行刑皆有规则,须先将受刑者按伏在地,臀部突起,然后一人按头,二人按手,二人按腿,一人掌刑,另有一人在旁边喊数。受刑的太监须一面挨打,一面高声喊“饶恕奴才吧,下次不敢啦!”否则便有顽抗不法的罪名,进而加倍责事丁,一直打到喊出求饶声为止。行刑还有殿上与处所之分。在殿上行刑,有主子在旁边监刑,刑监便不能徇情,否则就要反坐;而在其他处所行刑,刑监就可以卖人情,打得轻一些。但无论是在殿上还是在其他处所,刑毕都须由刑监架着受刑太监到主子那里,向主子叩头谢恩。

以上所述责罚方式,大致是历朝有关则例规定的处罚方法。实际上,历朝君主都视宦官为卑贱的奴仆,甚至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人看待,因而法外酷刑便不可免,种种非人的虐待也毫不稀奇。据晚清太监回忆,慈禧太后曾强逼一位老太监当众吞食自己的粪便,致使该老太监屈辱、羞愤而死。另据晚清宫女的回忆,宫中太监最怕的事情便是自己侍候的主子闹肚子。因为皇宫中没有厕所,主子如厕时,太监须跪顶便盆而进,然后跪顶出来,迅即到宫外将便盆洗净备用。一旦主子闹肚子,侍候的太监即使是健步如飞也难免迟误,累得要死且不说,稍有耽误便免不了一顿好打。慈禧有一次闹肚子,大便奇臭无比,旁边侍候的小太监下意识地耸了耸鼻子,恰巧被慈禧瞧见,当即被责打50个大嘴巴。清代内务府慎刑司还有“气毙”之刑,即用七层白棉纸沾水后,将受刑太监的口鼻耳封住,然后再用杖刑责打,瞬时就可置人于死地。至于太监稍有疏失而被罚自己掌嘴,或被主子随手拿起旁边的物件打一顿,那更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晚清太监对此解释说:宫里的女主子大多都是寡妇,日子过得无聊,对待下边的人便喜怒无常,常常因为小事责打太监,尤其是她们心烦的时候,太监便成了她们泄气的对象了。

宦官的休沐、退役与遣返

古代官员一般都享有法定的休假日,宫内宦官作为官员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例外,所谓“其疾病休谒洗沐,皆以法令从事。”汉代的这种休假日大致上每五日休假一天,称为“休沐”。平时入值禁中的中朝官,须到了休沐日方可出宫回家。秦汉时代的宦官能够娶妻并领养继子,自然会有私宅。《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宦官蔡伦每到休沐之日,通常都闭门谢客。《酌中志》也记载明末宦官王进德“清整雅洁,门无俗客。每休沐之暇,即阁户焚香,弹琴读书,宛然有儒者风”。

清代的太监管束较严,一般不允许擅出宫门,尽管可以告假,但须首领太监限定时刻,逾期不归,按律治罪。告假的事由有二:一是生病。宫内宦官生病,经查验明白无误后,可休假调养,病愈后照旧当差。若病势较轻,一般在本处休养;病势沉重者可出宫调养。若突患急症或带有传染性的疾病,须知照管理门禁之人,随时送出宫去。朝廷同时规定,宦官病至一个月以上,即须递折核减钱粮。二是亲族的婚丧主事。清朝规定,宫内太监遇有祖父母或父母出丧等事者,可以告假十二天或十六天;遇有弟兄叔侄婚娶主事,可以告假三天。逾期不归者,须严加责处。在休假期间,太监不得在外闲游、不得听戏、不得赌博,而且内务府大臣须派官役暗中侦伺,俟其期满,再将官役撤回。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对内廷宦官的管束确实是比较严的。

古代官员还有致仕制度,一般来说,年龄达到60岁可以提出致仕,体弱多病者也可以提前致仕。在正常情况下,宦官也可以如同朝中普通官员一样退休,而且文武官员致仕时所能得到的种种待遇,宦官基本上也能享受。比较常见的,如为子弟乞请恩例、荫补子弟为官或迁升一官致仕等,宦官都可享受到。宋代宦官刘承规本官景福殿使、新州观察使,因疾上表求罢,遂以检校太傅、左骁卫上将军致仕。清朝康熙年间规定,凡年老体弱或患病的太监,愿归民籍者,听其自便。若身体孱弱难以归籍,令礼部收养。每四名给屋一间,每人月给银五钱、米一斛。

朝廷普通官员致仕后大多都返回原籍,享受天伦之乐,但宫中宦官系自幼遭受阉割之痛,难有家室,且多为贫苦出身,以老弱病残之躯投奔他人,势必遭人白眼、受人歧视。所以,尽管宦官退役离宫时,由内务府发给印票,至原籍后地方官府也有所照应,但他们既无谋生之力,又无安身立命之所,便常常滞留京城,或至寺庙中容身。至于少数权阉退役后仍过着“贵敌王侯,富埒天子”的生活,则实属特例。

宦官干政的途径

隔绝君臣,窃弄权柄

宦官,就其实质而言不过是内廷中的仆役,他们对朝廷政务的干预及自身权力的实现,只能靠假借君主威灵、天子旗号,因而要想干预朝政,首先就要想办法迷惑君主,进而操纵君主,然后相机隔绝君臣、谋取权位。

君主是活生生的人,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并握有生杀予夺之大权,而作为仆役的宦官要想反过来操纵于他,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宦官也有其足以利用的优势。首先,正因为君主是活生生的人,也与常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因而长期与君主生活在一起的宦官便可以找出其弱点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疏于政务,进而为自己干预朝政提供条件;其次,君主生活于宫禁之中,衣食住行皆离不开宦官,久而久之便会自然地形成对宦官的亲近感、信任感及依赖感。宦官可以利用君主对自己的亲近与信任,通过甘言卑辞、奉承迎合而进一步获得君主的委权。此恰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言:宦官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结君心。苟一为所惑而不之省,将必假威福窃权势,以干与政事。及其久也,遂至于不可抑,由是而乱者多矣!

再次,历史上的君权与臣权始终处于矛盾的状态之中,君主与朝臣的猜忌之心根深蒂固。相反,囿居深宫而又身份卑微的宦官则会使君主感到相对放心。西汉元帝就曾言:“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南汉后主也曾认为:“群臣皆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应该说,宦官的权势地位主要来自于君主的信任,也只有以君主的信任为前提,他们方有可能干预朝政。

宦官要想窃弄权柄,首先要赢得君主的宠信,并想办法诱使君主疏于朝政,疏于跟朝臣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由奉迎献媚而操纵君主,进而隔绝君臣、谋取权位的阉宦,年代较早且较具典型性的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竖刁。竖刁是齐桓公时期的宦官。他自幼聪明伶俐,为贪图富贵及宫内荣华而自施宫刑,入宫侍候齐桓公。齐桓公是一代明君,政治上很有抱负,也很有作为,但他也与常人一样贪图享乐与美色。当时宫中有一位名叫易牙的厨师,至于是不是阉宦,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他的烹调技术非常高明,而且并不安心做一名厨师。他为了达到目的,首先想尽办法结交被齐桓公看重的内宦竖刁。他见桓公宠爱长卫姬,又挖空心思地讨好于她。于是,竖刁与长卫姬经常在桓公的面前夸赞易牙烹饪技术高明,人也忠诚可明代宦官金英墓出土的白釉瓷瓶和吴经靠。齐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天上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什么东西没吃过,胃口十分难调。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竟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掉,给齐桓公做了一份人肉羹。齐桓公这回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待他吃完,觉得味犹未尽,一边夸奖易牙做得好吃,一边问是什么肉做的。易牙回答道:“臣听说效忠君主的人,不能顾及其家。小人见您胃口不好,心中十分不安。想及您身为一国之君,什么美味都吃过,唯独可能没尝过人肉的滋味,便把自己的儿子杀掉,烹其肉献于主公,以表忠心。”齐桓公一听自己刚才吃的是人肉,直觉得恶心。长卫姬急忙对桓公说:“易牙是出于一片孝心,才这样做的。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能献给君主,还有什么不能献给君主呢?”竖刁也趁机说:“易牙忠于君主胜过爱惜自己的儿子,真是难能可贵!”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从此,竖刁与易牙相互利用,狼狈为奸,刻意巴结齐桓公。齐桓公竟为其所蒙蔽,认为他俩是最忠于自己之人。太和殿

时任齐相的管仲听说此事后,与齐桓公有不同的看法。他劝诫齐桓公说:“爱子之情,人皆有之。一个对亲生儿子都如此残忍的人,对其他人会怎么样呢?”因而他提醒齐桓公要亲大臣而远小人,并坚决要求把竖刁、易牙逐出宫去。齐桓公尽管有些犹豫,但基于对年迈的管仲的尊重,最后还是把竖刁、易牙赶出了宫。不久因管仲去世,齐桓公又因少了竖刁、易牙的奉承献媚,觉得生活索然无趣、食不甘味,便又将两人召回了宫,并日夜随侍左右,宠信有加。

就在竖刁重回宫廷的第二年,齐桓公病重,百医不得其治。明太祖朱元璋的另类画像桓公诸子各树朋党,争夺君侯之位,朝局非常紧张。总管内廷事务的竖刁见桓公已不久于人世,便借机将宫中卫士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并将重病在身的齐桓公禁闭在寿宫之内,不许任何人出入,就连大臣和侍姬都不得探视,对外却不断地假传齐桓公的旨意,号令群臣。

齐桓公卧病在床,不能动弹,而寝宫又被竖刁筑墙围了起来,果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只好用昏花的目光不断扫视着空荡荡的寝宫。由于竖刁联络长卫姬作乱,争夺君位,根本顾不上桓公,因而桓公竟一连数日汤米未进。此刻正巧有一位宫女进来探视,桓公说想吃点东西,宫女在寝宫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点吃的东西。桓公说想喝管仲像口水,宫女在寝宫里也没找到。桓公问宫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宫女便将竖刁等人作乱的事告诉了桓公。齐桓公听了,不觉伤心起来,眼中流出了泪水,慨叹道:“管仲真是圣人。他远见卓识,能预料到今天发生的事情,可惜我没有听他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若死后真的有灵魂的话,我可怎么有脸面去见管仲啊!”说完,口吐鲜血而亡。

竖刁得知桓公去世的消息后,唯恐于己不利,秘不发丧,更无暇顾及桓公的尸体。直到竖刁拥立的长卫姬之子无诡即位,他们才将桓公的尸体入殓。而此时桓公已死了67天,尸体早已腐烂并生满了蛆,有的蛆竟从棺材缝中爬到外面,真是惨不忍睹。

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宦官高力士主要以勤勉老成赢得玄宗的信任。玄宗曾言:“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意思是说,只有在高力士当值的时候,他晚上才能睡得安稳。随着唐玄宗执政后期逐渐纵欲奢淫而怠于政事,高力士基于皇上的信任而趁机干政擅权,“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高力士官任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封爵齐国公,唐玄宗呼“将军”而不名,诸王公主皆呼“阿翁”。比高力士稍晚,在中国历史还出现了一位经历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专权长达二十余年的大宦官。他就是唐朝的仇士良。

仇世良宇匡美,循州兴宁人。他自唐顺宗时入宫,到武宗时遭贬出宫,在宫廷中生活了40多年。在这40余年中,唐朝宫廷事变迭起,风云变幻莫测,各种矛盾纵横交错:皇室内部对帝位的争夺、中央与地方藩镇的斗争、宦官与朝臣之争、朝臣之间的朋党之争,如此等等。在这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许多朝臣被免官甚至送命,众多的宫廷阉宦也在动乱中死于非命,不少皇唐玄宗李隆基像子、后妃甚至皇帝本身都不能幸免,然而仇世良却在风口浪尖上专权达20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实罕见。仇世良之所以能避开各种狂潮逆流而操纵君主,把持朝政,其中诀窍在其离宫之前曾对送别的宦官说起过: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糜,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阉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仇世良说的确实是至理名言,历史上酌诸多权阉靠的都是这一屡试不爽的招数。比仇世良稍晚的权阉田令孜不知道听没听说过这番至理名言,但他却的确是那么做的。田令孜本姓陈,原籍四川,后随义父入内侍省当了宦官,并随义父改姓田。他曾读过一些书,人也聪明伶俐,尤其善于揣摩别人的心理。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唐懿宗病死,年仅12岁的僖宗继位。这为田令孜的命运带来了转机。因为僖宗为王时,田令孜就服侍于他,而且关系异常亲密,就连晚上睡觉俩人都经常在一起。此刻僖宗成了皇帝,田令孜自然晓得怎样巴结他,怎样来讨他的欢心。

田令孜对僖宗确实太了解了。他知道这个被人们奉为皇帝的“唐僖宗”其实不过是个稍有些愚傻的孩童,一门心思地只想玩儿。田令孜便想方设法地让他玩儿得高兴。僖宗喜欢斗鹅,田令孜便授意一些年纪与皇帝相仿的小宦官陪他到诸王府或兴庆宫斗鹅,只要能让皇帝玩儿得尽兴,都有重赏。僖宗也毫不吝啬,即位后每天用于赏赐的就达数万钱之巨。那些小太监们既能得到田令孜的欢心与赏赐,又能得到皇帝的重赏,他们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些新花样,使得僖宗越玩儿越疯狂,赏赐也越来越多,对朝政却越来越疏远,一切交给田令孜,一切都不闻不问。内宫府库的钱很快被僖宗挥霍一空,田令孜就让小太监劝僖宗向京城中客商额外征税。昏聩的僖宗认为这是个好办法,立即表示同意。于是内使四出,长安城内东西两市上的各地客商横遭抢掠,一时间怨声载道。唐僖宗还特别喜欢打马球,曾对陪其打球的内侍说:“朕若应击球进士科,肯定能中状元。”游乐画像砖

田令孜见僖宗如此昏聩,便肆无忌惮地欺上压下,公开地卖官鬻爵,任命官员根本不用请旨,即使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也不上报僖宗,完全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朝臣自宰相以下,人人皆须瞧田令孜的眼色行事,否则即会遭贬出京。僖宗即位的第二年,全国发生大面积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到之处,庄稼一无所存。京兆尹杨知至却阿顺田令孜,上奏称:“蝗虫进入京畿之后,不吃庄稼,纷纷抱荆榛而死。”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竟也骗过了一心打球斗鹅的皇帝。平日田令孜见僖宗时,通常会准备几样水果、点心,两人对面而坐,边吃边说笑,僖宗开口闭口间皆称田令孜为“阿父”。杂技俑

明代的权阉刘瑾也是靠迷惑君主、隔绝君臣,进而专擅朝政的。刘瑾本姓谈,年少时自阉入宫,依附于一刘姓宦官,遂冒姓刘,后经宦官李广引荐,服侍东宫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1505),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武宗年少继位,天性好玩,而刘瑾掌钟鼓司,负责的就是内乐、传奇、杂戏等,正对武宗的脾胃。以此犹嫌不足,刘瑾还非常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与其他几位宦官,时称“八虎”,经常弄些鹰犬、歌伎之类宫外之物让武宗玩乐,还经常带他微服出宫,或作摔跤游戏,或私夺妇女取乐,每次都让他感到新鲜刺激,因而十分开心。为了架空皇帝,独揽大权,刘瑾挖空心思地引导武宗淫乐。他令宦官在宫中依照市井的模样开设店铺,让武宗与宫女穿上平民的衣服在里面做买卖,煞有介事地讨价还价。正德二年,又在西华门外筑造密室,称“豹房”,武宗将这里比作新家,整日沉湎其中,对朝政根本不闻不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