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育婴员培训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01:49:23

点击下载

作者:牛秀美、臧素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级育婴员培训指南

中级育婴员培训指南试读:

前言

育婴员是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进入家庭、社区或早教机构中为0~3岁婴幼儿提供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教育的服务。对在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育婴员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是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拓展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实现多证就业、多证上岗,为提升就业择业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本教材由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和模拟练习试卷三部分构成,包括职业基本要求及相关知识、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实施教育等相关内容。根据中级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是中级育婴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参考用书。

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了职业培训“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教材的编写主要是针对培养学生理论和技能操作能力而编写的,每一个实训内容都由目的、用物、操作流程、操作易出现的问题提示、考核标准等部分组成,评分标准以表格的形式来表现,评定各考核项目的综合分数。

编排新颖,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可操作性极强,便于学生掌握。另外,增加的操作常见问题,都是由一线实训指导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而成,使得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求精求细,同时还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现了知识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反映了当前育婴员培训的现实与进展。本教材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都是育婴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学习与岗位的良好对接,因此不仅是学生学习育婴员职业技能的良师益友,也是培训教师的好帮手。

在编写过程中虽然编者均态度认真,勤奋努力,但仍可能存在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与充实,并衷心希望本教材能在育婴员培训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中级育婴员培训指南》编委会2018年7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育婴员的职业基本要求一、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一)育婴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1.遵纪守法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优良的职业作风。

3.热爱儿童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和责任心。

4.育婴员是直接为婴幼儿、为家长、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窗口行业”,所以必须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工作。

5.育婴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的正确与否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教育质量和社会效果。

6.职业道德的特点是:具有纪律的规范性,具有行为的约束性,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二)育婴员的职业定义

1.育婴员是以家庭养育为主,对0~3岁婴幼儿实施科学的生活照料和教养的职业;是专门从事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并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人员。

2.育婴员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包括:①身心健康、体力充沛;②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喜欢孩子;③对0~3岁的婴幼儿有耐心;④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和婴幼儿及其家长沟通;⑤善于观察,具有动手能力。

3.育婴员的工作职责由于等级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生活照料、保健与护理、教育实施、指导与培训。

4.育婴员的工作职责:①照顾婴幼儿的生活;②进行婴幼儿的日常卫生保健;③和婴幼儿一起游戏;④与婴幼儿家长交流、沟通。

5.愿意从事育婴职业的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必须参加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三)育婴员的职业守则

1.育婴员的职业守则:①热爱儿童、爱岗敬业,热爱儿童是育婴员工作的基础;②诚信服务、善于沟通,诚信服务是育婴员职业意识的基本要求;③勤奋好学、钻研业务,勤奋好学是育婴员参加职业培训的基本态度,钻研业务是育婴员形成自身特色的必经之路。二、安全工作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一)居家安全与意外伤害的防范

1.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大量的伤害事故是由于照料者对环境认识不足或者照料不当引起的。

2.冬季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多为烫伤。夏季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多为溺水。

3.育婴员每天与家长交接婴幼儿时,应注意:①对婴幼儿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②注意婴幼儿出现的特别现象;③对自己照料的婴幼儿情况进行如实汇报。

4.婴幼儿上楼时,育婴员应在后面保护;婴幼儿下楼时,育婴员应在前面保护。

5.外出坐车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比把孩子抱在怀里更安全。

6.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吸入的食物是果冻。

7.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育婴员应该做到:①仔细观察婴幼儿全身情况;②及时通知雇主家长;③尽早送医院。(二)食品安全的意义、操作和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颁布实施。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同时涉及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是个法律概念,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治理概念,食品安全是生产安全和经营安全,食品安全是企业和政府对社会的责任和必须做出的承诺。

2.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食物原料的问题,二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香精、甜味剂。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防止食物腐败变质。色素能增添食品的色彩。香精能增添食物的香味。

3.采购食品时要考虑婴幼儿需要的营养素品种。

4.育婴员照料婴幼儿生活中涉及的食品安全包括采购(储藏)、加工和喂食等几个环节。(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

1.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就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内容。

2.用人单位不可以向员工收取押金。

3.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平等自愿的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

4.《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四)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

1.在我国,育龄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产假。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所在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一定的哺乳时间。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拐骗、绑架、虐待未成年人。

3.《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4.婴儿的监护人应当保证婴儿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5.医疗、保健机构不得向孕妇和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

6.母乳代用品产品包装标签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7.《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内容包括: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五)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知识

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①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②禁止拐骗、绑架、虐待未成年人;③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④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未成年人。

2.儿童作为人类无异于成人,应平等共享相同的价值。父母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3.《儿童权利公约》里儿童的权利包括:儿童的生存权、儿童的受保护权、儿童的发展权、儿童的参与权。

4.育婴员必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适时运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相关知识一、婴幼儿生长发育(一)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为0~18岁。根据我国生活和教育情况,一般把从出生到成熟之间(0~18岁)的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指的是: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0~3岁可以称为婴幼儿期,细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

2.婴儿发育的主要特点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3.幼儿期乳牙脱落是其发育过程中旧特征消失的主要表现之一。

4.婴儿期的发育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有阶段性的。正常新生儿头占身长的比例为1/4。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技能的发育,遵循的规律是从头到足的发展规律。

5.婴儿发育变化的特征:①大小的变化;②比例的变化;③旧特征的消失;④新特征的获得。(二)婴幼儿运动系统解剖的生理特点及保健要求

1.婴幼儿运动系统发育的特点:骨骼生长速度迅速,骨骼数量多于成人是因为有些骨骼尚未融合,骨骼柔软较易弯曲;婴幼儿关节发育不良,关节韧带松弛,关节窝浅,容易发生关节脱臼;足弓尚未形成。

2.婴幼儿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的。婴幼儿手部的动作发育完成的时间是5岁。

3.婴儿颈曲出现的时间是3个月左右;婴儿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时出现腰曲。

4.婴幼儿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婴幼儿骨缝闭合要到4~6个月;后囟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囟闭合的时间是1~1.5岁。

5.婴幼儿脊柱生理弯曲的正确描述:能抬头时出现颈曲,能坐时出现胸曲,学会行走时出现腰曲,6岁时形成的弯曲已固定。(三)婴儿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求

1.婴幼儿乳牙总数为20颗。

2.新生儿肠的长度为身长的8倍。

3.新生儿胃容量为0~35毫升。婴儿因胃呈水平位,基层发育不完善,贲门张力低,胃容量有限,易发生溢奶或呕吐。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出生后即可开奶。

4.婴幼儿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极少,口腔比较干燥,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时显著增多,因此经常发生流涎,称为生理性流涎。

5.新生儿肝脏富有血管,结缔组织少,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四)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1.呼吸系统常以喉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

2.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上呼吸道有调节温度作用;黏膜纤毛有清除作用;肺回缩力较小,易发生换气不足;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发育尚不完善,易发生感染,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起呼吸困难。(五)婴幼儿运动、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1.新生儿心脏重20~25克。

2.婴儿出生时迷走神经发育尚未完善,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占优势,因而心跳较成人更快。(六)婴幼儿泌尿、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1.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和内分泌器官。

2.新生儿肾脏相对较大,出生时两个肾重约25克,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3.新生儿女婴尿道长为1厘米。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易积垢,亦可引起细菌上行性感染。(七)婴幼儿内分泌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1.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性成熟和生殖等生命过程。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借以调节机体生理代谢活动的化学信使。

2.人体内分泌腺体有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性腺。腮腺分泌唾液,不是内分泌腺。(八)婴幼儿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1.新生儿脑平均重350克。6岁接近成人水平达1200克。

2.婴幼儿小脑功能发育较晚,其发育较完善的年龄为5岁。

3.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兴奋过程占优势,故易疲劳。

4.婴幼儿在做许多动作时不准确,是因为神经细胞缺乏髓鞘。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

6.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脑发育迅速,大脑容易兴奋、易疲劳,小脑发育晚,自主神经发育不全。婴儿小脑发育较晚,因此婴儿在1~3岁时走路不稳。(九)婴幼儿感觉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1.婴幼儿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引发中耳炎是因为鼻咽管平、短。

2.婴幼儿皮肤的特点:保护功能差、代谢活跃、渗透作用强、体温调节能力差。婴幼儿易发生铅中毒主要是因为皮肤渗透作用强。婴幼儿易受凉或中暑,是因为皮肤对体温调节能力差。婴幼儿皮肤新陈代谢活跃,分泌旺盛,需经常清洗。

3.婴幼儿眼睛的发育特点:眼发育不良、调节能力强、容易近视。(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50~390克,3岁的脑重量为900克。

2.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皮肤来认识周围世界。

3.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生理、智力、情绪和社会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互相影响。

4.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的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对后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十一)婴幼儿感知觉能力发展的特点

1.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

2.婴幼儿感觉能力包括视觉、味觉、听觉、皮肤觉。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感觉是皮肤觉。

3.3岁左右可以说出并理解的词汇数量是1000多个。

4.能分辨33℃和31℃水温的月龄是3个月。

5.新生儿对不同的味觉物质已有不同反应。颜色视觉开始发育的年龄是4个月。(十二)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特点

1.握持反射是新生儿手接触物体出现的反射。3个月时,婴儿握持反射消失,出现了主动抓握。6~7个月出现以视觉为线索的抓握。

2.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大类。

3.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糙到精细。

4.婴幼儿手功能发展成熟的过程:先用手掌尺侧握物,后用桡侧,再用手指;先会用4根手指以一把抓方式取物,后用拇指对食指捏取;先会抓握,后能主动放手;先会主动放手,后会抓握。(十三)婴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

1.婴儿能笑出声的年龄是4个月。

2.1岁到1岁半是婴幼儿理解语言的阶段。

3.1岁半~3岁是婴幼儿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

4.言语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会的。言语使人的认识由感性水平上升到理性水平。

5.0~1岁为言语的发生期,包括牙牙学语、开始听懂别人话、自己说词。(十四)婴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特点

1.5~6个月时,婴儿可以再认自己妈妈。1岁以前记忆能力比较差,只有再认而无重现。2岁左右的幼儿可以有意识地回忆(重现)数天前的事件。3岁左右的幼儿能再认3个月前的人和物。再认和重现的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延长。

2.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十五)婴幼儿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特点

1.人类的思维方式从发生到发展、成熟,要经历18~20年的时间。

2.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思维形式是感知动作思维。婴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在3岁左右发展起来的,并在3~6岁思维活动中逐步占有主导地位。

3.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

4.1~2岁婴幼儿想象活动能达到的是把一块饼干放到娃娃嘴里,抱娃娃睡觉。

5.3岁左右幼儿想象活动能达到的是装扮成医生给“病人”看病,装扮成妈妈给“婴儿”穿衣服。(十六)婴幼儿注意特性的发展特点

1.3个月婴儿可以比较集中注意于某个感兴趣的新鲜事物。

2.5~6个月婴儿能够比较稳定地注视某一物体,但是持续时间很短。

3.在整个0~3岁阶段,无意注意占有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

4.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而非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十七)婴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1.0~1岁婴儿首先发生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

2.1岁后随着动作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开始出现玩伴关系。

3.3岁前建立的玩伴关系常常是一对一的活动。玩伴关系不可以由亲子关系代替。

4.0~3岁阶段主要发展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玩伴关系。(十八)婴幼儿自我意识和意志力的发展特点

1.1岁左右的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通过自我感觉逐步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

2.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自我的年龄是2~3岁。

3.2~3岁的幼儿会用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我要”干什么,“我不要”干什么。

4.新生儿的行为主要受本能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

5.初步运动能力的掌握和运动的目的性,为婴幼儿意志力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十九)婴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1.0~3岁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2.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幼儿积极的探求欲望与行动。

3.婴幼儿的情绪更多地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不是被稳定的主观心态来左右。(二十)婴幼儿的气质特征

1.心理学上根据情绪和活动发生的强度与速度方面的特点,把气质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①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换。②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易于冲动、动作剧烈。③黏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动作缓慢、情绪不容易外露。④抑郁质的特点是孤僻、体验深刻、能觉察出别人觉察不到的细微事物。

2.在气质的基础上,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后天环境、教育条件的影响极大。气质表现个人特点,并无好坏之分。(二十一)婴幼儿学习特点和内容

1.婴幼儿学习的特点:通过感官进行学习,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然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学习需要反复进行。

2.手眼协调动作是0~3岁婴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开发智力、促进心理发展的有效手段。

3.0~3岁是婴幼儿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

4.婴幼儿是从成人的腔调表情和动作中来了解语言的,并尝试和练习说话的技巧。

5.动作能力发展是婴幼儿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也是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婴幼儿有强烈的运动欲望。

6.各种运动游戏有利于增进婴幼儿的感觉运动能力,有利于发展意识能力,有利于接触更多的人进行交往,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7.对待婴幼儿教育不可以特别关注其发展好的某一个领域,这样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二十二)及早发现婴幼儿发育过程的异常表现

1.4个月婴儿,对母亲不微笑,属于特殊表现,需要高度警惕。

2.8个月婴儿不会独坐,属于特殊表现,需要高度警惕。

3.12个月婴儿不会独走,属于特殊表现,需要高度警惕。

4.婴幼儿暴怒发作时可对其采用暂时隔离法进行冷处理,但必须保证婴幼儿的安全。

5.对待婴幼儿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不可以采取体罚的方式处理。因为体罚本身就会对攻击性行为起到示范的作用。

6.0~3岁婴幼儿常见的发育行为问题:吮手指、屏气发作、交叉擦腿动作、暴怒发作和攻击性行为。(二十三)0~3岁婴幼儿教育的意义

1.过早进行专业训练是婴幼儿教育的误区。

2.婴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婴幼儿权利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婴幼儿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3.0~3岁婴幼儿正处在大脑发展的关键期、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感觉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二、婴幼儿营养与保健(一)婴幼儿能量的消耗作用

1.儿童能量消耗中,各部分所占比值是:基础代谢占50%、排泄消耗占7%~10%、生长和运动占35%~40%。

2.儿童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能分别为,蛋白质占15%,脂肪占30%~35%,碳水化合物占50%~55%。

3.与成人相比,小儿特有的能量需要是生长发育。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与生长发育速度成正比:生长速度越快,所需能量越多。

4.膳食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虽不产生能量,但是是重要的营养素。

5.一个好动、睡眠少、哭闹的婴幼儿体力活动的消耗要比一个多睡觉、安静的婴幼儿多2~3倍;1千卡=4.2千焦耳。

6.平衡膳食包括比例恰当、饮食定量、品种多样。(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和食物来源

1.蛋白质是人体的“建筑材料”,构成了酶、激素、抗体等生理活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提供必需氨基酸。人体中的蛋白质不仅仅来源于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蛋和奶制品等,还来源于大豆、谷物等。

2.脂肪的生理作用:保护内脏和维持体温;构成组织成分;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提供能量,1克脂肪可提供9千卡能量。猪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最低。必需脂肪酸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大脑和视力的发育。

3.碳水化合物具有保肝、解毒功能。主要食物来源是各种薯类、谷类。1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能量。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易引起酸中毒,摄入过多则引起肥胖。

4.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三)膳食纤维和水的生理作用

1.婴幼儿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体格生长的测量,实验室的检查,膳食调查结果评价。

2.纤维素是通过在大肠中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保持大便通畅,摄入过多时,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钙、铁、锌的吸收。膳食维生素可以预防胆结石、结肠癌等。

3.婴幼儿脱水易引起体内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当婴幼儿脱水量达体重的20%时,会有生命危险。

4.1岁以内婴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水量为120~160毫升,2~3岁为100~140毫升。

5.婴幼儿每日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所以婴幼儿比成人更不耐受缺水。

6.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水是人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运输的载体;水能调节人体的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水是人体关节、肌肉和脏器的润滑剂;饭前、饭后不宜大量饮水,易引起消化不良。

7.三餐提供的热能也要平衡,一般早餐提供20%,午餐35%,晚餐30%,点心15%。

8.合理的膳食应遵循的原则:热量适宜、营养素均衡、自然食物、价廉物美。(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理作用和来源

1.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干眼症、夜盲症。新生儿、早产儿缺乏维生素E可产生红细胞性贫血

2.B族维生素主要来源于谷物的外皮和胚芽中。缺乏B族维生素,可引起婴儿脚气病。

3.幼儿缺乏B族维生素表现为口唇干裂,口角发炎,偶见角膜充血和畏光。

4.影响维生素C吸收的因素:牛奶煮沸后再喝;蔬菜加热熟烂后再吃;食用经储存、冷冻的食物。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

5.锌的食物来源为牡蛎、肝、肉、蛋。出现厌食症、味觉差是由于缺乏矿物质锌。

6.碘主要贮存于人体的甲状腺中。碘元素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缺乏会引起脑发育不良和严重智力低下,成人则出现“大脖子病”。

7.母乳中钙、磷比例合适,钙的吸收率较高,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多患佝偻病的较少。

8.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能使骨骼和牙齿坚硬。

9.钙缺乏时,婴幼儿会出现手足抽搐、骨密度降低、心脏搏动紊乱、凝血功能下降。

10.钾缺乏时会出现肌无力或麻痹、心音低弱。

11.铁缺乏时会引起红细胞减少,产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来自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在人体内的吸收率比来自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高。(五)有效提高婴幼儿膳食营养状况的方法

1.1岁后乳制品最为理想的保证是每日400~500毫升。为了提高婴幼儿膳食营养,可将食物做成各种样式,增加婴幼儿食欲。

2.蔬菜用油炒后的能量密度比不炒的蔬菜高。

3.植物油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比动物脂肪高。

4.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

5.热能平衡主要指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间的供热要平衡,维生素和无机盐之间的比例也要适当,各种事物之间的比例也要适当。

6.平衡膳食应包含五大种类的食物分别是,主食:大米、面粉、粗粮等;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如:肉、鱼、禽、蛋、奶等;含无机盐和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提供热能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植物油。

7.氨基酸、胆固醇、磷脂、维生素能促进脑发育。(六)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概念和内容

1.“五苗防七病”,五苗是指卡介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

2.婴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的时间分别是出生、1足月、6足月。

3.麻疹疫苗初种的时间为生后满8个月。

4.1岁内婴儿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时间分别是2足月、3足月、4足月。

5.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之获得免疫,比主动免疫维持的时间短,只能作为暂时预防。

6.疫苗是由病菌、病毒或其产生的毒素制成的,经过杀灭和减毒处理,有一定毒性。

7.计划免疫有严格的操作程序,不能随意更改。一些接种者会产生疫苗接种副反应。(七)婴幼儿接种后的观察和护理

1.预防接种后局部化脓、晕针、过敏等是异常反应。

2.接种后应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后再离开。接种后多饮水、多休息、注意保暖。感冒、轻度低热应暂缓预防接种。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宜进行免疫接种。最近注射过白蛋白、多价免疫球蛋白者,6个星期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3.个别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可有恶心、呕吐、皮疹、腹泻等症状,能够自愈。

4.卡介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是每一个健康的新生儿必须接种的疫苗。卡介苗的接种方法为皮内接种,注射部位是左上臂外侧。新生儿体重<2500克者、早产儿、出生时严重窒息者、吸入性肺炎者不能接种卡介苗。(八)婴幼儿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属于国家计划外预防疫苗的是:甲肝疫苗、风疹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有的城市将乙脑、流脑纳入计划免疫。流感疫苗未被列入国家计划内预防免疫。

2.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者暂缓预防接种。(九)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1.喂养不当是婴幼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体重不增或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营养摄入不足的营养性疾病多见于3~6岁儿童。科学喂养、食物多样化、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是预防营养性疾病的措施。

2.营养性疾病的特征:严重时皮肤发亮;大便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个子矮小,消瘦;血红蛋白低。

3.预防营养性疾病,应补充食品多样性,婴幼儿喂养切莫填鸭式,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起居,多补钙、勤补铁。

4.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脂肪或糖摄入过多;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营养过剩,偏嗜高热量食物。(十)佝偻病的预防护理

1.维生素D缺乏是婴幼儿佝偻病的主要病因。幼儿从出生后两周开始就要补充维生素D,尤其早产儿和双胎儿。

2.婴幼儿每日需钙量为500毫克。食物中钙磷比为1∶1时,钙吸收率最高。

3.母乳喂养儿患佝偻病较人工喂养儿少,是因为母婴乳中钙、磷比例合适。

4.佝偻病患儿表现:易受惊、爱哭闹、夜惊、多汗、烦躁不安;学步后出现“O”“X”型腿;方颅、肋骨串珠、鸡胸;多汗,睡眠不安。预防佝偻病的措施:补充维生素D,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适当补充钙剂,多食乳蛋肉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十一)缺铁性贫血预防和护理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疲乏无力;食欲减退。

2.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的铁。酸性食物山楂片等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动物瘦肉、肝含铁量丰富。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差。

3.双胎儿、早产儿开始补充铁剂的时间是3个月。

4.菠菜中的草酸、谷物中的植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十二)婴幼儿肺炎、哮喘的观察和护理

1.新生儿出生后,随着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减少,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从6个月开始增加。

2.哮喘是指每年反复咳嗽和喘息在3次以上。哮喘患儿家里忌养小动物。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3.婴幼儿肺炎高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搏增快10~15次/分,患儿可出现烦躁、惊厥甚至昏睡和昏迷,肺炎时的热型表现为稽留热。患儿肺炎时,应多喝水,食物要清淡,易于消化,没有食欲,不要勉强。婴幼儿肺炎时,要多变换体位。

4.哮喘时应避免室内吸烟,限制患儿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合适的温湿度。

5.婴幼儿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急、口唇发绀。(十三)婴幼儿麻疹、水痘的观察与护理

1.麻疹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麻疹的皮疹最早出现于耳后。麻疹出疹的特点是发热3~4天后出疹。麻疹患儿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五天。麻疹全身中毒症加重时体温高达40℃,皮疹消退后,会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2.水痘的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的高发期是3~4岁。水痘分期分批地长出,可有红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水痘需严密隔离,不要外出。如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末梢,会出现带状疱疹。通常发热1~2天后出疹。(十四)日常保健与护理原则

1.上呼吸道指鼻、咽、喉。

2.过度紧张、神经系统异常、白天发生惊吓是婴幼儿夜惊的原因。

3.婴幼儿酒精擦浴应取50%的酒精一份,配上一份温水。若患儿出现发绀寒战时,应停止擦浴,擦拭顺序应先从颈部开始,然后到腋下依次进行。

4.对于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喂奶后可采取侧卧位。

5.正常婴幼儿体温:腋下体温为36~37℃。

6.为高热患儿降温,可将冰袋放于头部。

7.当婴幼儿鼻出血时,不要指导患儿抬头后仰止血,以免影响评估判断。

8.百日咳一般需6~8周才可痊愈,需要耐心细致的护理和治疗。

9.婴幼儿日常保健应注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为主,做好卫生消毒;保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状况。

10.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婴幼儿惊厥的急救措施是保持镇静,采用物理降温;用手指掐人中穴,头偏向一侧;就近治疗,注射镇静剂及退烧针。(十五)婴幼儿患病的观察和护理

1.婴幼儿就医时应注意告知医生关于患儿的药物过敏史。

2.失水量为体重的5%~10%属于中度脱水。

3.婴幼儿发热时应经常开窗通风;多喝水;体温≥39.4℃,可温水擦浴。

4.婴幼儿腹泻后,要及时清洁患儿的肛门及臀部,防止红肿和破损。

5.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做到: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不洁的食物,不喝生水;隔离接触者;预防接种。

6.婴幼儿发热的过程包括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十六)婴幼儿的饮食和用药护理

1.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做到:定时、定位进餐;饭前一个半小时内不吃零食;注意饮食卫生。

2.婴幼儿用药时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小儿腹泻可口服补液盐;婴幼儿对药物的解毒功能和耐受能力均不如成人,用药必须严格准确。

3.有关婴幼儿发热,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多喝水。

4.美林混悬滴剂不良反应少,偶有皮疹耳鸣。

5.婴幼儿用药量是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的。

6.伊可新可用于治疗夜盲症、佝偻病、干眼症、皮肤角化症。(十七)家庭药箱的配置

1.家庭药箱常备的内服药有:退热药、感冒药、腹泻药、咳嗽药。75%酒精、碘伏、消毒纱布、绷带、胶布、创可贴也是家庭药箱必备的物品。

2.婴幼儿肠绞痛发作的表现:突然发作,哭闹剧烈,可持续2~3小时;面色潮红、腹胀、双腿卷曲;双手握拳、脚冰冷。婴幼儿肠绞痛一般不会在进食进水后突然好转。

3.当婴幼儿拒绝服药时,不可捏住双鼻强行灌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剂量做到准确无误;任何药物不得与食物混合喂服,不主张用奶瓶喂药。

4.口服补盐液是补充电解质药物。酵母片的作用是治疗消化不良。(十八)婴幼儿五官保健与护理

1.慎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抗生素,以免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

2.做眼睛的保健时,婴幼儿应有专门的毛巾和脸盆;婴幼儿五官护理时切勿用手指挖婴幼儿的鼻孔;不要随便给婴幼儿挖耳垢;切忌滥用眼药水。

3.婴幼儿1~3岁完成眼的发育,根据不同的月龄,视力在0.2~0.6属于正常情况。

4.3个月的婴儿,已经对声音有定向反应,根据儿保要求,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5.婴幼儿眼睛异常的状况有充血、眼屎增多、怕光流泪、内外斜视。

6.婴幼儿牙齿出齐后,应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戒除吮手指、咬嘴唇的不良习惯;少吃甜食,补充能量;不含食物睡觉。三、婴幼儿食品制作(一)婴幼儿点心、果蔬的制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鲜榨混合蔬果汁适合的年龄是8个月以上。

2.给婴幼儿添加点心的时间距离下顿主食至少1小时。

3.容易引起过敏的蔬果原料是草莓。

4.婴幼儿需要通过添加点心的方式,补充主食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婴幼儿的零食不可以选择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5.蔬果汁饮用的注意事项:应由少量开始,开始要稀释后食用,过敏体质婴幼儿应避免给予引起过敏的原料。(二)0~6个月婴儿食物选择要点及注意事项

1.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在去除奶粉调配时的水量后,余下的水分按照每日每千克120毫升。

2.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添加辅食的开始时间是满6个月。母乳喂养时一般可以不必加水。

3.0~6个月的婴儿食物以乳类为主;母乳分泌不足时,选择婴儿配方奶粉;纯母乳喂养时满6个月添加辅食;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满4~5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三)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1.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适合6个月以内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天然营养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牛磺酸,能够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

2.母乳的特点: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免疫成分,增加婴儿抵抗力;母乳中含有调节因子。

3.按照母乳喂养的多少,纯母乳喂养可分为几乎母乳喂养和完全母乳喂养。

4.母乳喂养的好处:更适合婴儿消化吸收;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增强母婴情感。母婴感情是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比拟的。(四)指导母乳喂养

1.按需哺乳可以保证婴儿有较强的吸吮力,而有力的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新生儿每日喂哺次数是10~12次以上。

2.母乳喂养时,评估乳量是否充足的最佳指标是婴儿体重增长情况。

3.母乳营养丰富,含有婴儿生长所需多种营养成分。

4.母乳喂养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

5.评估母乳是否充足的指标:婴儿体重增长情况、婴儿排泄情况、婴儿睡眠情况、其余指标比如乳房感觉及婴儿吞咽声。(五)婴幼儿喂养常见问题的处理

1.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给其添加蒸蛋(全蛋)的年龄最好满9个月。

2.训练婴儿学习吞咽、咀嚼的关键期是6个月。

3.引起婴儿食物过敏的主要物质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婴儿食物过敏的表现:皮肤湿疹、呕吐或腹泻、反复咳嗽。常见的致敏食物是羊奶、鸡蛋、小麦、豆类。

4.婴儿消化道发育不够完善,所以发生溢奶现象是正常的。(六)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方法

1.关于人工喂养,每次保证喂哺10~15分钟。

2.人工喂养时应首先选择配方奶粉。奶粉量和水量的配比需要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严格操作。

3.为婴儿选择奶瓶时,应考虑容量和材质。可根据月龄准备多个容量大小不同的奶瓶。(七)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和方法

1.目前主张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是满6个月。

2.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时、足量、安全、适当。

3.泥糊状食物是婴儿必要食物,不是辅助食品。

4.婴儿添加辅食的要求: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薄到稠厚、从精细到粗糙。每次添加新的辅食需要观察3~4天。(八)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1.7个月婴儿添加辅食的安排有厚粥、碎菜、鱼泥。

2.婴儿辅食添加应该遵照年龄阶段有顺序的添加。

3.应该在婴儿身体健康时尝试新的食物,不强迫其进食。

4.婴儿辅食添加的目的:学习进食、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为断乳做准备。(九)常用代乳品的选择和冲调的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婴儿喂哺时可以选择豆类配方奶。

2.鲜牛奶:以酪蛋白为主、脂肪球较大、矿物质含量高。

3.在用量匙取奶粉时,应为平匙。

4.在母乳不足或考虑断奶时,首选配方奶来哺喂婴儿。

5.常用的代乳品有:婴儿配方奶粉、鲜牛奶、以豆类为基础的配方奶粉。(十)米粉的选择和冲调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米粉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最好选择含铁的米粉。

2.冲调米粉应用75℃热开水冲调。

3.给婴儿添加米粉的根据:根据婴儿的消化能力;根据婴儿的食欲。(十一)奶粉的选择和冲调的注意事项

1.冲调配方奶粉对水的要求是将开水冷却至30~40℃。

2.冲调奶粉的操作步骤是确定奶量—加水—加奶粉—摇匀—试温。

3.冲调配方奶粉时,奶粉与水的比例根据奶粉包装上的说明。

4.冲调奶粉的稀释液应该是温开水。

5.淀粉含量较高的奶粉冲调后呈糨糊状,属于劣质奶粉。

6.冲调奶粉的注意事项:奶粉量和水量的配比按奶粉说明书操作,避免奶液过浓或过淡;奶具应做好清洁消毒;用量匙取奶粉时,应为平匙。

7.冲调奶粉三要点是清洁、正确、新鲜。(十二)7~12个月婴儿食物选择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为保证婴儿正常体格和智力发育,建议给7~12个月婴儿每天提供的奶量是500~700毫升。

2.对7~12个月的婴儿首选食物是烂面。

3.乳类是7~12个月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

4.辅食的量按照婴儿月龄的大小、男女性别的差异以及个体差异略有不同。

5.1岁以内婴儿膳食的调味料可以加的有适量的油、糖、盐。(十三)13~18个月幼儿食物选择要点及注意事项

1.海鱼类有利于幼儿神经和视网膜发育。

2.13~18个月幼儿的主食是米、面。

3.1岁后的幼儿的膳食制作中可以少量加盐。

4.13~18个月幼儿食物的选择应按照营养全面丰富,易于消化的原则。

5.花生、洋葱、杏仁、油炸食品不适合幼儿食用。(十四)19~24个月幼儿食物选择要点及注意事项

1.科学的膳食搭配可改善幼儿大脑发育,首先要保证的食物是粮谷类。

2.幼儿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摄入过多的盐将加重心脑负担,引起水肿。

3.进食不足将导致幼儿营养不良,而进食过量又会造成超重和肥胖。

4.19~24个月幼儿的发育仍不够完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佳。可适当提供稍硬些的小块食物,增加牙齿咀嚼力,促进牙弓、颌骨发育,比如馒头片、面包干。(十五)25~36个月幼儿食物选择要点及注意事项

1.25~36个月幼儿各餐次热量分配中早餐占25%,中午餐占30%,晚餐占30%。

2.为维护消化道的摄食、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工作节奏张弛有度,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应逐渐相对固定且有规律。

3.营养作为体格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外在因素。

4.良好的幼儿一日饮食规律习惯是:饮食安排逐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注意防范厌食;避免边吃边玩等行为。四、婴幼儿作息安排与习惯培养(一)合理作息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1.合理作息应从出生开始。

2.合理作息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睡眠不足,可直接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婴儿睡眠不足,可引起食欲不振、精神不振、运动不足。

3.生长激素的分泌在睡眠时明显升高。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是下丘脑。

4.合理作息的意义:睡眠有利于婴幼儿脑细胞发育;睡眠有利于婴幼儿身高的增长;合理作息可保护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二)安排婴幼儿作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作息的注意事项:进食后不要立刻进行游戏等户外活动,每次进食的间隔时间不能太短,婴幼儿白天睡眠不宜过多,安排婴幼儿作息,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原则,又要有适当灵活调整。

2.3岁前婴幼儿易疲劳,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3.育婴员对新生儿逐渐调整其作息时间,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4.养成婴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包括每天按时进食、按时睡眠、按时排便、规律运动。

5.每个同龄的婴幼儿在睡眠、进食、活动时具有共同规律,但有个体差异。(三)7~12个月婴儿饮食、睡眠、活动的共性和差异

1.7~12个月婴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4~15小时。母乳喂养每天哺乳次数为2~3次。若人工喂养,每天喂配方奶粉的次数为3~4次。每天白天睡眠次数为2次。春秋季每天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为2~3小时。

2.婴儿睡眠的规律是婴儿越小,睡眠时间越多而持续时间越短。健康婴儿的睡眠状态是入睡后安静、呼吸均匀、头部略有微汗、时有微小表情。

3.婴儿进食规律是越小,进食量越少,次数越多。

4.7~12个月婴儿能完成的大动作是坐稳、爬行、扶站、扶走和独走几步。(四)13~18个月幼儿饮食、睡眠、活动的共性和差异

1.13~18个月幼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4小时。夜间睡眠时间为>10小时。在春秋季每天可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为3小时。育婴员每天可安排主餐次数为3次,点心2~3次。

2.13~18个月幼儿每天喂哺的正确次数是:白天3次主餐;3次点心;每加1次营养粥或营养面时减1次配方奶。

3.13~18个月幼儿,主食已经由奶类向粮谷类过渡,幼儿喂养不再以奶类为主,而以米面作为主食。(五)19~24个月幼儿饮食、睡眠、活动的共性和差异

1.19~24个月幼儿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3小时。每天白天只睡一觉;午觉睡眠时间为2小时左右;夜间睡眠时间11小时左右。

2.19~24个月幼儿,育婴员可安排其与成人一起一日三餐,中间喂点心2次。白天睡眠一次。每天室内活动、游戏2~3次;每天户外活动2次。(六)25~36个月幼儿饮食、睡眠、活动的共性和差异

1.25~36个月幼儿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2小时。白天午睡1次,2小时;夜间睡眠10小时。白天主餐3次,点心2次。每日室内活动,游戏2~3次;每日户外活动2次。

2.小红3岁,活泼好动,育婴员应引导她进行如下训练:自己吃饭、穿衣、穿鞋。

3.3岁的小明为配合幼儿园作息,育婴员每天让其午睡。

4.对3岁幼儿、育婴员应做的训练是:自己吃饭;自己穿鞋、扣衣扣;骑小电动车。(七)婴幼儿饮食习惯养成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育婴员喂食婴幼儿时,应给婴幼儿专用餐具和固定位。婴幼儿每次进餐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

2.婴幼儿进食时,不要边看电视边吃;不可以边玩边吃;也不可以边逗乐边喂。任何时候婴幼儿对食物失去兴趣就应该认为自已吃饱了,应停止喂食,拿走食物。

3.给婴幼儿喂食时,应吃一口,咽一口,再喂下一口,防止发生意外。在饥饿状态下进食,会减少偏食挑食。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可提高婴幼儿食欲,减少偏食挑食。

4.养成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包括:进食要定时、定位;不偏食、不挑食;吃一口、咽一口;专心进食。

5.对偏食挑食的婴幼儿,应做到餐前不吃零食,饿了再喂,不在婴儿面前议论某种食物不好吃。(八)训练辅助婴幼儿使用餐具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喂食泥状食物应用小匙喂食。进食时,不可让婴幼儿“玩”食物。

2.婴儿7个月时,应训练及鼓励自己手抓盘中食物进食。

3.婴幼儿12~15个月时,鼓励并训练用匙进食。

4.2岁的幼儿可以训练其自己拿杯子喝水。

5.7个月之前婴儿进餐时,育婴员可抱婴儿在身上喂食。1岁半的幼儿可固定在专用餐桌椅内用餐。2岁以后的幼儿可坐在专用小餐椅上,在小餐桌上用餐。(九)婴幼儿不同月龄饮食习惯的变化

1.6个月婴儿每天需配方奶量为900毫升左右。7~12个月婴儿每天需配方奶量为600~700毫升。13~36个月幼儿每天配方奶量为400~500毫升。6个月后开始加米粉。

2.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以吮吸流质为主。4个月之后可加少量米粉、蛋黄。7个月可用匙喂食泥状食物。1岁以后幼儿以固体、谷类食物为主食。(十)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及注意事项

1.婴儿能自己手抓食物试着往嘴里送的月龄为7个月。

2.幼儿能自己独立吃饭的月龄约为15个月。

3.10个月时,婴儿对餐具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试图自己动手。

4.为培养婴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手指灵活运动及协调,应鼓励婴幼儿自己使用餐具。

5.为培养婴幼儿独立吃饭能力,育婴员正确的做法是:①只要将婴幼儿小手洗干净,就可以让其抓食物来吃;②对婴幼儿抓饭吃的过程中的撒漏,不批评、不制止;③食物做成方便婴幼儿抓握及用匙进餐的形式;④每次食物量不要太多,使婴幼儿容易吃完,增加吃饭成就感。(十一)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1.为婴幼儿开饭前应做好准备。从学吃饭起就固定好婴幼儿的就餐桌;提前十分钟提醒孩子“再过十分钟就开饭了”;食物的色香味俱佳,促进食欲。

2.适合婴幼儿手抓进食的食物是面包片、饼干、萝卜条。

3.训练婴幼儿使用小匙吃饭时,选择小块食物,便于使用小匙;育婴员张大嘴巴,把小匙放进嘴里,示范给婴幼儿看;边示范,边训练,边鼓励婴幼儿。

4.婴幼儿学习手抓食物送进嘴巴过程中,允许多次尝试。可从7月龄开始训练婴儿手抓食物送进嘴里。

5.婴幼儿开始使用小匙的时候,虽不能喂饱自己,但也是兴趣的培养。

6.训练婴幼儿手抓食物进嘴时,育婴员给婴幼儿一块适于手抓的食物,育婴员手抓食物,张大嘴巴,放进嘴里,示范给婴幼儿看。应将食物一块一块地给婴幼儿,允许婴幼儿多次尝试。(十二)辅助婴幼儿进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一般婴幼儿能独立进餐的月龄是15个月。

2.健康的婴幼儿多大能自己吃饭,取决于什么时候给婴幼儿实践的机会。婴幼儿从七八个月起,手抓食物试着往嘴送,实际上是为用勺吃饭做准备。所以,训练婴幼儿手抓食物进食可以从其对手抓食物感兴趣的时候开始。

3.宝宝学“吃饭”实质上是一种兴趣的培养,适时地鼓励赞扬婴幼儿使用小匙进食。

4.婴幼儿自己使用餐具进餐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婴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锻炼手、眼、口的协调能力,促进神经肌肉的发育。(十三)婴幼儿睡眠的生理特点

1.婴儿浅睡眠的表现:眼皮慢慢垂下,眼睛完全闭起来。眼皮还在翻动,呼吸不规律。手脚是弯着的,露出睡眠笑容。会突然惊起或抽动。

2.人在睡眠时的生理状态的表现:对外界刺激缺乏感觉和反应;大脑皮层及皮下中枢处于抑制过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能被唤醒。

3.睡眠是大脑的基本活动,有助于大脑发育、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由入睡的浅睡眠进入到深睡眠。

4.睡眠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分浅睡眠和深睡眠。

5.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每天在16~20个小时。3个月以内的婴儿睡眠短暂而频繁,很少连续睡眠超过4个小时。3~6个月的婴儿开始进入睡眠稳定阶段。

6.婴儿睡眠的功能:休息;增加大脑生长激素的释放,促进生长发育;促进大脑发育。(十四)婴幼儿睡眠的功能及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1.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在婴儿深睡眠时释放量达到一天中的70%左右。生长激素能够促进婴幼儿的骨骼、肌肉、内脏生长发育。随着婴儿的长大,睡眠规律应是白天醒着的时间变长,浅睡眠时间缩短,深睡眠时间变长。

2.睡眠对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

3.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有利于储存足够的能量、减少组织代谢、恢复体力精力、继续生命活动。(十五)婴幼儿睡眠的环境要求

1.婴儿睡眠环境室温冬季应在18~24℃,夏季26~28℃。

2.为婴儿布置温馨、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要求室温不宜过冷、过热。上、下午至少各通风一次。避免装修材料的污染。

3.坠床是婴儿睡眠最易发生的事故。

4.比较符合生理特点的睡姿是右侧卧位,好处是:不压迫心脏、有利于食物的运送、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有利于食物的吸收。(十六)培养婴幼儿良好睡眠习惯养成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培养婴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要点:有节奏、有规律地安排婴幼儿睡眠程序;避免一切不良和妨碍睡眠的因素;养成和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2.按时入睡,醒即起床,合理安排日间小睡。注意夜间不打扰婴幼儿睡眠,在其安睡时任其按生理规律熟睡。能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养成和保持婴幼儿良好睡眠的习惯的正确的做法。

3.安抚婴幼儿入睡的注意事项:注意睡眠中的窒息问题、睡前不要过度兴奋、睡前不要饥饿或过饱、不能强迫婴儿睡觉。(十七)婴幼儿睡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婴幼儿睡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入睡困难、害怕分离、夜醒、夜哭、睡时蹬被子。

2.防止婴儿晚上熟睡后蹬被子的措施:冬季让婴幼儿睡在睡袋里。睡前让婴儿安静,不要太兴奋。选择轻软而保暖性好的棉质被子,根据季节更换被子的厚薄。

3.成年人可以很快从醒着的状态进入深睡眠。婴幼儿在进入深眠状态前要先经过浅眠阶段。入睡困难是婴幼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大部分婴幼儿都是害怕分离的。

4.婴幼儿的一个睡眠周期只有1~2个小时,一晚可有好几个周期,在每个周期之间醒一下或哭几声是正常的。(十八)安抚婴幼儿入睡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1.安抚婴儿入睡时应搂抱婴儿入睡;轻拍婴儿入睡;陪伴入睡。

2.婴儿睡眠后的观察包括睡姿、脸色、是否出汗、被子是否捂住口鼻等。

3.为使婴儿有安全感也便于母乳喂养,可以将婴儿床贴着母亲的大床。

4.婴儿床安置步骤是放平床垫,铺平床单,套上枕套被套。

5.注意婴幼儿睡眠中的窒息问题,应观察婴幼儿的脸色和呼吸。

6.让婴儿睡得舒服,睡姿很重要,比较符合生理特点的是右侧卧位。

7.用于轻拍婴幼儿入睡的节奏是每分钟约60下。

8.安抚婴儿入睡须做到每天固定睡前程序;尽早培养独立入睡的习惯;婴儿入睡后观察睡姿、脸色;适时给予照料。(十九)婴幼儿控制大小便的生理基础和特点

1.婴幼儿在18~24个月期间,能自己决定蹲坐便器或到厕所大小便。

2.婴幼儿想要大小便时的表现:缩到安静的地方,停止玩耍,蹲坐。

3.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的能力,没有绝对的时间规律。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应在其对排便有了自己的意识时进行。正在大小便中的婴幼儿会抓住尿布,发出“咕哝”声,双脚交叉。

4.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的能力,没有绝对的时间规律。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应具备的条件:肛门和膀胱具有了控制能力;对排便有了自己的意识;能够听懂成人的口语表示。(二十)婴幼儿各年龄段大小便的一般规律

1.2~5个月的婴儿定时喂养有利于定时排便,一般于睡醒后、喂奶后的排便时间是0.5~1小时。

2.3~3.5岁的幼儿基本具备了大小便自理能力。

3.婴儿坐便要控制好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4.6~12个月的婴儿排便时的动作表情是眼睛瞪大、定睛、脸红、用力屏气。

5.对婴幼儿反复频繁地提出大小便要求,会干扰情绪、造成紧张、逆反心理、焦躁不安。(二十一)婴幼儿大小便习惯养成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可以培养自律能力,培养生活能力、适应社会和集体生活的需要。

2.对2岁以后的男孩要注意培养其站立小便的习惯。

3.培养婴儿控制大小便习惯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培养婴儿控制大小便习惯的意义: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婴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有利于婴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5.培养婴儿控制大小便习惯的训练方法:成人先做示范动作,提前几分钟提醒,使用合适的便盆,放在固定位置,给予鼓励和表扬。(二十二)训练婴幼儿使用便器的方法

1.训练婴幼儿使用便器时态度要严肃,不能一边嬉戏,一边训练。

2.2岁以后的婴幼儿乐于接受大小便训练。

3.为养成排便习惯,不可以用强迫的方式训练。

4.婴幼儿可以选择的便器有:坐式坐便器、跨越式坐便器、坐厕圈。(二十三)常见婴幼儿大便异常的识别

1.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稍酸不臭、黏糊状;有时稀薄状微带绿色。

2.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的大便,呈颜色淡黄略干燥、质较硬有臭味;有时便内有酪蛋白凝块。

3.若婴幼儿大便油亮,黄色,奶油状则表示脂肪过多。

4.婴幼儿大便异常的表现:①婴幼儿大便呈脓血样,则表示细菌感染;②婴幼儿大便呈果酱样,则考虑肠套叠;③婴幼儿大便呈绿色,则考虑受凉或饥饿;④若婴幼儿大便臭味加重,则考虑蛋白质过多;⑤若婴幼儿大便带有血丝,则考虑肛裂。

5.当发现婴幼儿大便呈果酱样、大便中带有血丝、大便呈黑色、脓血便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二十四)常见婴幼儿小便异常的识别

1.婴幼儿尿液呈浑浊样是脓尿,表示有尿路感染。

2.当婴儿尿量少时,要考虑原因可能是奶量不够。

3.血尿是尿液内含有血液或红细胞,多见于血液病、肾炎、尿路结石、尿道损伤。(二十五)为婴幼儿更换尿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无论布尿布还是纸尿布,都应在除去大小便后再处理。

2.尿布、便器不可以和其他东西一起清洗消毒。

3.新生儿裹尿布时上缘一定不要覆盖脐部。给婴幼儿裹纸尿布时,要紧贴腿部、腰部、腹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