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06:17:29

点击下载

作者:唐志超编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约旦(第2版)

约旦(第2版)试读:

前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共计141卷,涵盖了当今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十个主要国际组织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列国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6月序

中东地区,举世瞩目。在中东版图上,约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约旦的神奇之处,唐志超撰写了《约旦》一书,我在此谨表祝贺。

约旦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在历史上,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出土的文物洋洋大观。迦南人、犹太人以及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足迹。该地区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竞相传布之域;既是历史嬗变与现实社会交会之地,又是流血冲突与多元文化交织之域,颇具神奇色彩。

约旦又是一个立国较晚但颇有影响力的国家。从1916年阿拉伯大起义、1917年攻克亚喀巴城算起距今不到90年;从英国承认外约旦独立到现在不到60年。因此,可以说,约旦是个年轻的国家。约旦虽然是个建国历史较短的小国,但在国际社会广被关注,在中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第一,约旦是一个王国,执政的哈希姆家族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其家族史已有3000多年。这在世界上有其独特性。第二,约旦地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饱经沧桑,约旦王国成立后也屡经战乱。王国创始人阿卜杜拉国王被刺身亡,侯赛因国王在一生中遭遇过无数次危险。在世界列强和地区列强的激烈角逐中,这个地区小国却一次次化险为夷,成功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第三,约旦自然条件恶劣,全国80%~90%为沙漠高山地区,且资源贫乏。在历史上,约旦是个贫瘠落后的农牧国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地区形势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但约旦领导人能够取长补短,趋利避害,注意发挥自身优势,采取适合约旦国情的政策,紧紧抓住侨汇、外援和旅游这三大经济支柱,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阿卜杜拉二世执政后,加大了这项工作的力度,保持了近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势头。约旦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第四,约旦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对外开放政策,推行全方位相对平衡的外交。约旦在外交上具有灵活务实和纵横捭阖的特点,在中东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多次召开有关经济发展、伊拉克问题等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约旦已成为阿拉伯温和声音的代表,在中东地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续有上升。《约旦》一书的作者唐志超位年轻有为,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新秀。他付出了巨大努力,花费两年时间完成了本书。本书分概览、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及外交八部分,概括了约旦的方方面面。本书布局周密严谨,所用资料系统、翔实,内容详尽,比较准确,力求最新,体现了“全、新、准”的特点。标题概念明确,叙述充实。文字比较简练、朴实,文笔流畅。本书以客观表述为主,辅以立论,基本写出了约旦的特色。《约旦》一书质量较高,是一本集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好书。书中内容有高度的可信性,作者也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希望《约旦》一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时延春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前总编辑第一章概览

约旦哈希姆王国(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简称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面积约8.934万平方千米。首都安曼。人口约638.8万(2012年)。约旦主体居民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伊斯兰教为国教,绝大多数国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以逊尼派为主。

约旦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和文明繁衍地之一。公元前13世纪就建立了城邦国家。历史上曾受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公元630年前后属阿拉伯帝国版图,开始接受伊斯兰教。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麦加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于1916年发动了推翻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包括约旦)又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约旦河西岸仍称巴勒斯坦,河东岸成立外约旦酋长国,立侯赛因次子阿卜杜拉为埃米尔,这就是约旦哈希姆王国的前身。1928年2月,英国与外约旦签订了为期20年的《英国—外约旦条约》,把当时形成的英约关系在法律上确定下来。根据条约,英国控制外约旦的财政和大部分外交事务。1946年1月,英国外交大臣宣布将采取步骤建立一个独立的外约旦主权国家。1946年3月22日,英国与外约旦签署伦敦条约,承认外约旦独立但继续在外约旦保留驻军。4月18日,联合国承认外约旦独立。5月25日,阿卜杜拉登基为[1]王,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执政者由埃米尔改为国王。同日,外约旦议会批准了《伦敦条约》。6月17日,两国政府互换批准文书,《伦敦条约》正式生效,外约旦至此取得完全独立。外约旦独立后,正式申请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但被苏联否决,理由是根据《伦敦条约》该国并非完全独立国家。为此,英国与外约旦于1948年3月签署了新的条约,取消了对外约旦主权的限制。1955年12月14日,外约旦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外约旦军队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包括耶路撒冷东区在内的约5900平方千米的土地。1950年4月23日,外约旦宣布将约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东部地区并入外约旦版图,并改国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1951年7月20日,阿卜杜拉遇刺身亡,其长子塔拉勒继位。1952年8月,塔拉勒因病退位,其长子侯赛因继位。1953年5月2日,侯赛因正式加冕即位,约旦进入长达46年的侯赛因统治时期。1957年3月,侯赛因宣布废除《伦敦条约》,驱逐英国军官,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控制。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约旦领土面积大大缩小。1974年约旦宣布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唯一合法代表。1988年7月,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断绝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法律和行政联系”。1991年10月,约旦参加马德里中东国际和会。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签署和约,实现了和平。1999年2月7日,侯赛因国王因病去世,其长子阿卜杜拉即位,约旦从此进入阿卜杜拉二世时代。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一 国土面积

约旦领土面积约为8.934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88794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540平方千米。二 行政区划

历史上,约旦全国划分为8个省,分别为安曼省、伊尔比德省、马安省、巴尔卡省、卡拉克省、耶路撒冷省、纳布卢斯省、希伯伦省。其中后三省在约旦河西岸,即现今的巴勒斯坦境内。1988年宣布放弃对约旦河西岸的主权之后,约旦对全国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1994年新成立了四个省:杰拉什、阿杰隆、马达巴(也译“马代巴”“马德巴”)和亚喀巴。杰拉什、阿杰隆从伊尔比德省分离而来。马达巴从安曼省分离而来。亚喀巴从马安省分离而来。目前全国共12个省,即安曼省、伊尔比德省、马安省、扎尔卡省、巴尔卡省、马弗拉克省、卡拉克省、塔菲拉省、马达巴省、杰拉什省、亚喀巴省、阿杰隆省。

全国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地区。北部地区包括杰拉什省、阿杰隆省、伊尔比德省和马弗拉克省。中部地区包括安曼省、扎尔卡省、巴尔卡省、马达巴省,人口最多。南部地区包括亚喀巴省、马安省、塔菲拉省和卡拉克省,人口最少。

安曼省,位于中北部。面积7579平方千米。人口247.34万,其中城市人口232.55万,农村人口14.79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6.3人。首府安曼。

伊尔比德省,位于西北部。面积1572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13.71万,其中城市人口94.3万,农村人口19.41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3.4人,为各省之最。首府伊尔比德。

阿杰隆省,位于北部。面积42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4.69万,其中城市人口11.15万,农村人口3.54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0.1人。首府阿杰隆。

杰拉什省,位于北部。面积41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9.17万,其中城市人口12.01万,农村人口7.1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7.8人。首府杰拉什。

马弗拉克省,位于东北部,其北、东、南三面分别与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相邻。面积仅次于马安省,为26551平方千米。人口为30.03万,其中城市人口11.78万,农村人口18.25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3人。首府马弗拉克。

巴尔卡省,位于中部。面积112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2.8万,其中城市人口30.74万,农村人口12.0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2人。首府萨尔特(也译“萨勒特”)。

扎尔卡省,位于安曼以北。面积4761平方千米。总人口为95.18万,其中城市人口89.98万,农村人口5.2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9.9人。首府扎尔卡。

马达巴省,位于安曼西南、死海东岸。面积94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5.97万,其中城市人口11.4万,农村人口4.57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0.0人。首府马达巴。

卡拉克省,位于安曼以南。面积349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4.91万,其中城市人口8.72万,农村人口16.19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3人。首府卡拉克。

塔菲拉省,位于卡拉克省与马安省之间。面积2209平方千米。总人口为8.94万,其中城市人口6.38万,农村人口2.5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5人。首府塔菲拉。

马安省,位于东南部,为约旦面积最大的一个省。面积约32832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14万,其中城市人口6.66万,农村人口5.48万。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千米只有3.7人。首府马安。

亚喀巴省,位于南部亚喀巴湾,西邻以色列。面积690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3.92万,其中城市人口11.97万,农村人口1.95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2人。首府亚喀巴。

主要城市有安曼、伊尔比德、扎尔卡、萨尔特、巴尔卡、卡拉克、杰拉什、马达巴、马弗拉克、亚喀巴、塔菲拉、阿杰隆、马安。

各城市电话区号:阿杰隆02,马弗拉克02,安曼06,亚喀巴03,死海05,杰拉什02,卡拉克03,马安03,马达巴05,佩特拉03,塔菲拉03,萨尔特05,瓦迪拉姆03,扎卡05。三 地理位置

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约北纬29°~33°,东经34°~39°)。西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北接叙利亚,东北与伊拉克接壤,东南及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接。西南一角临红海亚喀巴湾,海岸线长40千米,亚喀巴港是约旦唯一出海口。大陆架有120平方千米。

边界总长1619千米,其中与以色列边界长238千米,与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边界长97千米,与叙利亚边界长375千米,与伊拉克边界长181千米,与沙特阿拉伯边界长728千米。

约旦所在时区为东2区,为格林尼治时间加2小时。每年4~9月,实行夏时制,为格林尼治时间加3小时。约旦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四 地形与气候

约旦国土大部分为高原,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地势从西到东逐步升高。最西部为约旦河谷,中间为丘陵高地,东部为沙漠高原。海拔为610~1000米。

领土最西部为裂谷带,是东非大裂谷带的北延部分,大约形成于2000多万年前。这一裂谷从土耳其南部,经黎巴嫩和叙利亚一直到死海,再向南穿过亚喀巴湾和红海,最后抵达东非,全长约6000千米。谷地是约旦最突出的自然特征。约旦西部自北而南分别为约旦河谷地、死海、阿拉伯谷地三段,全长约350千米。谷地海拔大部分低于海平面,加利利海地区低于海平面213米,死海水面低于海平面约400米。死海以北是约旦河谷,直到以色列、约旦交界的太巴列湖,长约100千米,宽5~10千米,约旦河蜿蜒其中,是约旦最肥沃的地区,是中东著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生产地,有“中东的果园和菜园”之美称。死海向南,直到亚喀巴湾,是干燥炎热的阿拉伯谷地,长约155千米,谷地以贫瘠、陡峭著称。该谷地再往南就是亚喀巴湾。

裂谷带以东则陡升为高地,大部分为山地高原,属背斜构造,海拔1000~1400米。北部是著名的丘陵地带,为火山熔岩和玄武岩,具有地中海式的气候和植被。北部丘陵以南和以东则是大草原,为东部沙漠和丘陵地带的过渡地带,但已日益沙漠化。南部丘陵为砂岩和花岗岩组成,多被风蚀。南部的拉姆山,海拔1754米,是约旦最高峰。这一地区降雨很少,几乎没有植被。

东部和东南地区为沙漠地带,也叫巴迪亚地区,主要为沙漠和戈壁,面积约占全国领土的4/5。这一沙漠地带是阿拉伯大沙漠的一部分,它一直延伸到叙利亚、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境内,海拔为600~900米。这里夏季白天气温超过40℃,冬季晚上非常冷,干燥和多风。常年降水很少,年均少于50毫米。尽管环境恶劣,还是有一些零散的人口中心。约旦最著名的沙漠是拉姆沙漠,也是著名干涸河床拉姆风景区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沙漠风景区之一。

约旦水资源匮乏,境内河流不多,主要集中在西部。干涸的河床遍布境内,这已成为约旦的主要景观之一。水资源匮乏是约旦面临的最严峻环境挑战。20世纪上半叶,约旦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障还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但到了下半叶已日益不平衡,约旦成为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属于世界上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1997年约旦用水量为8.82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25立方米。2000年约旦需水量为12.57亿立方米,但实际可供应量不超过9.60亿立方米,缺口达2.97亿立方米。专家预计,到2025年,人均水供应量将下降到91立方米。在约旦水资源需求中,农业约占61%,工业约占6%,其他约占33%。目前,首都安曼市实施分区轮流供水,市民每周可获得供水一次。安曼市区的主要水源地包括三个:位于安曼南部33千米处的海丹山谷(Heidan Valley)的9口水井,每小时可产生1450立方米净水,其中600立方米供应安曼;扎拉-马恩(Zara-aeen)水处理厂和载伊(Zai)水处理厂则分别供应安曼水需求量的30%和40%。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约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加供应,减少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订了节水计划,采取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库和大坝、海水淡化、从邻国叙利亚和以色列调水、开展节水运动及调整经济结构等。内阁批准实施了一系列水务政策,如灌溉用水、地下水管理、废水管理等。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签署的和平条约中也专门就水资源做了规定,双方承认各自的水资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应通过各种方法包括地区和国际合作供应更多水资源。根据规定,约旦有权获得另外2.15亿立方米/年的水资源。2006年,由于夏季干旱,约旦政府决定向以色列借水2000万立方米,以解缺水的燃眉之急,待雨季时再将水还回以色列。约旦还制定了国家水战略,对水资源的需求与供应进行全方位管理,其中特别强调水资源使用的可持续性。

约旦河是约旦的最大河流,全长约320千米,流经约旦西部,注入死海,约旦河西是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一部分,东部为约旦。约旦河也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河流。约旦河谷是约旦最富庶的农业区。约旦河有多个源头,其中主要是阿夏伊夫山及叙利亚境内的谢赫山。约旦河向南流入太巴列湖,穿太巴列湖南流而下,最后注入死海。约旦河不适于航运,主要供工农业用水。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用水激增,约旦河流量大大减少,致使盐分增加。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及缺乏管理,约旦河水量日益减少。雅尔穆克河、扎尔卡河和哈罗德河等是约旦河的主要支流。

西部山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约旦各地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分布非常不均,西部为500~700毫米,东部约为100毫米,东南部仅为50毫米。

西部约旦河流域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季节反差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潮湿,春秋两季是约旦气候最适宜季节,但时间很短。首都安曼和高原地区气候温和,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为11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降水量西部山区为500~700毫米,东南部为50毫米。1月最冷,冬季平均气温为7.2℃。8月炎热干燥,约旦河谷气温可达到48.9℃。安曼夏季气温平均达25.6℃,夜晚凉爽。春秋两季气候宜人。高原地区夏天晚上吹着凉爽的风。由于该地区气温比全国其他地区要高几度,冬季多雨,土壤肥沃,常年适宜农业种植,从而成为约旦的粮仓。安曼是夏季度假的良好地点,而亚喀巴和约旦峡谷则是冬季度假的理想胜地,11月至次年4月间平均气温为16~22℃,很少降雨。

东部沙漠地带气候恶劣,日夜温差大。夏季白天气温超过40℃。干燥,风沙大,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五 国旗、国徽、国歌

国旗 约旦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左侧为红色三角形,内有白色七角星。右侧自上而下由黑、白、绿三色宽带相连组成,三色呈横条。红(哈希姆王朝)、绿(绿衣大食)、黑(黑衣大食)、白(白衣大食)四种颜色为泛阿拉伯色,白色七角星象征《古兰经》首章开端的七节。国旗源于阿拉伯大起义。

国徽 为斗篷式。斗篷顶端有一王冠,象征约旦是一个君主立宪国。斗篷内一只展翅的萨拉丁雄鹰站在一圆球上,象征伊斯兰教义传遍全球。鹰两侧为约旦国旗,国旗下有阿拉伯宝刀和弓箭,象征伊斯兰的胜利者。代表地球的圆球下面是麦穗和棕榈枝,象征农业。底部的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祈祷真主赐给他幸福和帮助”。绶带下面是一枚复活勋章。

国歌 名为《国王万岁》。歌词大意是:万岁,万岁,我王至高无上,您的旗帜光荣地高高迎风飘扬。(阿拉伯语歌词:’Asha al Maleek,’Asha al Maleek,Samiyan Maqamuhu,Khafiqatin Fil Ma’ali A’lamuhu。)六 人口

1921年外约旦建立时人口为30万~40万。到1946年独立时,人口约50万。1952年约旦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大约为58.62万人。第二次人口和住房普查于1961年11月进行,在约旦河东、西两岸都进行了统计,其中东岸总人口为90.08万。第三次人口普查于1979年11月进行,只限于约旦河东岸,总人口为213.3万。1994年10月,约旦进行了第四次人口与住房普查,总人口为413.95万。2000年为485.7万。2010年突破600万,达到611.3万。2012年人口约638.8万,其中女性309.5万,男性329.3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9人。

根据约旦统计局数据,2013年约旦人口约653万。其中男性316.4万,女性336.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3.9人。人口增长率为2.2%。15岁以下人口占37.3%,15~64岁人口占59.5%,65岁以上人口占3.2%。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6%,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4%。15~49岁妇女生育率为3.5%,其中城市为3.4%,农村为3.9%。男女性别比为100∶106.4。家庭数目为119.93万个,家庭平均规模为5.4人。平均寿命74.4岁,其中男性72.7岁,女性76.7岁。婴儿死亡率为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1‰。七 民族

阿拉伯人是约旦的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8%,其中约旦阿拉伯人占40%,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占60%。阿拉伯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属于闪含语系闪语族。约旦阿拉伯人的祖先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奎西族和南阿拉伯的也门族。生活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以放牧为生的贝都因人也属于阿拉伯人。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阿以冲突,大量巴勒斯坦人逃亡到约旦,成为约旦人。

此外,约旦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切尔克斯人(约占1%)、亚美尼亚人(约占1%)、库尔德人、土库曼人、车臣人、德鲁兹人、波斯人和希腊人。

贝都因人是约旦人口中最特别的一个群体。贝都因系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是“游牧民”,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各地贝都因人均使用当地的阿拉伯方言及阿拉伯文。多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属逊尼派。贝都因部落流动性大,游牧距离远,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贝都因人靠饲养骆驼和牛羊为生。他们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移动。在农区边缘地带度过最炎热、干旱的季节,参加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采集的香料,买回椰枣、粮食、手工业品等必需品。每当雨季到来、沙漠水草生长之际,他们便向沙漠深处进发。住毛毡帐篷,帐篷里用布或毡子隔开,男女分居。贝都因人普遍保留着部落制度和嫡堂婚姻。贝都因人尊重荣誉,绝对忠实于氏族和部落。约旦大多数贝都因人生活在沙漠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的荒漠上。在约旦的南部和东部,贝都因人社区的标志是黑的山羊毛帐篷。过去,贝都因人常常在沙漠上游荡,四处寻找食物和水源。如今只有少部分贝都因人过着这种真正的游牧部落生活。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鼓励贝都因人定居,但许多人仍对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不感兴趣,也不大适应,至今仍过着游牧生活。不过他们也使用卡车、塑料水容器,还用上了电。他们的子女也开始到政府兴办的学校接受现代教育。约旦政府为贝都因人提供各种服务,如教育、住房和诊所等。约旦和阿拉伯社会的许多特征都可以在贝都因文化中找到。贝都因人对约旦文化和传统有独特的贡献。有学者称,贝都因人是约旦的脊梁,是约旦哈希姆王室的忠实支持者、军队的主要兵源。约旦大多数人口都有贝都因血统。

巴勒斯坦人是约旦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并占有很高比率,多为1948年和1967年阿以战争中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来到约旦的难民。一些巴勒斯坦人至今依然生活在约旦北部等地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由联合国难民救济署负责他们的卫生与教育。当前在约旦登记的巴勒斯坦难民约150万人,且大多拥有约旦国籍。尽管巴勒斯坦人的大量涌入增加了约旦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他们也为约旦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约旦政治和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巴勒斯坦人口众多,因此约旦受巴以冲突影响非常大,对巴以有关难民等问题的最终地位谈判也非常关注,强调巴勒斯坦难民应有回归权、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切尔克斯人是来自高加索地区的非阿拉伯民族。19世纪沙俄向南扩张,侵略高加索时,迫使125万~200万切尔克斯人南移中东。许多人中途死亡,但大约有100万人抵达奥斯曼帝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和包括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及叙利亚在内的地中海东部地区。切尔克斯人最早抵达约旦是在1878年。当时他们定居在安曼、西尔河谷和那乌地区,如今在杰拉什、斯维勒赫、扎尔卡及约旦北部其他地方也有居住区。奥斯曼土耳其人曾经将他们招募进警察和政府机构,以对付阿拉伯人。直到20世纪40年代,他们依然主要在军队和政府机构中服务,不过现在已分散于各个部门,从事多种职业。约旦切尔克斯人多受过良好教育,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数量。切尔克斯人传统文化强调尊重长辈,重视家族关系,如今依然严格禁止同姓结婚。切尔克斯人非常诚实,并以此著称,他们是国王仪仗队的主要成员。

土库曼人主要生活在约旦河谷地北部,1910年前后从伊朗迁移至约旦。车臣人于19世纪后期从格罗兹尼分几批迁移到约旦。几十年来,他们已被约旦社会基本同化,但还保持着一些自己的文化。

德鲁兹人主要居住在北部接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

亚美尼亚人主要居住于安曼及其他地区。八 语言

官方语言是标准阿拉伯语。约旦阿拉伯语是阿拉伯语的一种方言,其中混杂了少数英语、法语和土耳其语。

英语在社会中上阶层普遍使用,也是主要商业语言。大学普遍教授英语。随着大学教育日益国际化,很多大学开始提供英语授课的课程。

法语也是精英外语之一,在很多学校属于选修课程,其中多为私立学校。

德语使用日益增多,尤其是约旦—德国联合大学创办后得到进一步推广。

俄罗斯语、切尔克斯语、亚美尼亚语、车臣语等在各自社区中也广泛使用。

约旦媒体主要使用阿拉伯语,外文媒体主要使用英文,如著名的英文日报《约旦时报》。官方电视台除了使用阿拉伯语外,还使用英语、法语播出。约旦电台使用标准阿拉伯语、约旦阿拉伯语方言及英语、法语播出。电视台播出英文电影时,常常配有阿拉伯语和法语字幕。第二节 民俗与宗教一 民俗

约旦是伊斯兰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因此,约旦的风俗习惯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城市、乡村到处可见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根据伊斯兰教规,每个穆斯林一生中必须要完成五大宗教义务,即“五功”:①信奉真主,发誓“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②礼拜,每天必须在凌晨、中午、下午、日落和夜间朝麦加方向做5次礼拜;③施舍;④朝觐,每个有能力的、健康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须到麦加朝觐一次;⑤戒斋,穆斯林在每年的斋月(伊斯兰教历9月)从日出到日落期间禁食任何食物、禁止吸烟等,日落礼拜后方可开斋进食。

婚俗 约旦流行这样的习俗:当男方父亲到女方家求婚时,男方先对女方父亲提出“我们要喝咖啡”,如女方父亲回答“我们喝吧”,则表明已同意这门婚事。此后,要举行订婚仪式。结婚时,新娘要行“辞亲礼”。送亲时,一般要吹喇叭。在约旦南部还流行一种先“偷”后结婚的习俗。贝都因人有不少人近亲结婚。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很少有亲密举动。男女之间不握手和拥抱,但朋友之间私下可以握手。

约旦作为伊斯兰国家,虽然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妇女的穿戴仍然受到一定限制,通常情况下本地妇女会以衣物遮住她们的腿、手臂及头发。外国女性虽不受这些服饰的限制,但仍不适合穿太暴露的衣服,尤其在安曼老城区(市中心)及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男人及女人宜穿保守服装。在安曼市中心,男性及女性都应尽量避免穿着短裤外出。禁止袒胸露背晒日光浴,最好身着连身泳衣,但在旅馆的游泳池内可以穿着分体式泳衣。二 服饰

主要是阿拉伯民族服饰,如长袍。不过,西式服饰也越来越多,如西服、牛仔裤等。农村人多穿色彩、图案、形状各异的短袖长袍和斗篷,并缠着头巾。贝都因男人多穿一种名字叫“阿巴”的肥大长衫,穿长到脚踝的灯笼裤,冬季外加斗篷,腰间挎一把弯刀或手枪。贝都因女子多穿黑色、茶色或黑蓝相间的宽松斗篷,内穿下摆很长的绣花衣服,喜欢佩戴各种首饰,如手镯、脚镯、戒指、项链、鼻环,以及用金属、兽角、珊瑚、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胸饰。女孩自16岁起,在前额、下颏、双唇、双颊、手、胸、脚掌上黥染蓝色或绿色花纹。

穆斯林妇女的服装通常要包住手臂、腿部和头发。西方女性在这里不受这一约束,但也不能过于暴露。在约旦,人们很少穿短裤。赤膊的太阳浴也不允许。

约旦的阿拉伯首饰很著名,特别是金银珠宝品种众多。约旦人佩戴金银首饰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现今考古挖掘出来大量的古代首饰就是证明。尽管《古兰经》劝诫人们不要佩戴金首饰,但如今社会各阶层的人都佩戴。金首饰多为24K。贝都因人的银首饰包括手镯、项圈、戒指、头饰、各种链子、护身符及化妆盒等,表面雕有花纹或阿拉伯书法。

约旦的金银铜器也很有名,上面雕有阿拉伯书法。铜杯在约旦非常出名,最早是用沙土制成。三 手工艺品

约旦的传统手工艺品正在复兴,这得益于侯赛因基金会和阿丽娅王后基金会对发展地方手工业的支持。1990年成立约旦设计与贸易中心,宗旨是提高王国的手工艺水平,并将这些商品推向世界。

刺绣和针织是约旦妇女最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在农村地区年轻女孩多会刺绣,这也是吸引男孩的主要优点。许多新娘还亲手给自己做嫁妆。许多人家的坐垫都是手工刺绣品,颜色主要有暗红、栗色、紫色和粉红色,也有橙色、金色和绿色。图案有树木、花草、羽毛、波浪和几何图案。传统的刺绣和针织品主要有长袍、坐垫、靠垫、枕头、帐篷、咖啡袋、挂包。近年来,不断推出新的刺绣品,如被子、内衣、衬衫、手袋、夹克等。在约旦许多大街小巷会看到兜售刺绣的小贩。

编织品。多为用竹子和棕榈叶手工编制而成,形状和大小各异,常见的有篮子和盘子。带把柄的篮子通常用来装水果和蔬菜,储藏粮食。大的带盖的篮子可以用来装换洗的衣服。贝都因人还用羊毛、骆驼毛等编织各种用品,如睡袋、地毯、鞍袋、食品容器、帐篷。传统的编织品颜色主要有深红色、黑色、靛青色、绿色、橙色、芥末色及动物皮毛的自然色。

手工玻璃。又称希伯伦玻璃。过去是用沙制成,如今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改用回收的玻璃制成。造型简洁,色彩斑斓,有深蓝色、深绿色、绿松色、琥珀色、玫瑰红色。杯子上雕有精美图案。如今在死海附近的纳佑尔地区和王宫里还有此类手工作坊。

盛沙瓶。佩特拉和亚喀巴等地制造的一种装有色彩斑斓的沙子的瓶子,形状俏皮有趣。四 饮食

约旦饮食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约旦的食物多是奶酪、酸奶、水果和蔬菜。早餐通常吃大饼、面包、焖蚕豆、干酪、酸乳酪和奶油等。中晚餐以面食、米饭、肉、鱼、水果、蔬菜为主。当地的美食包括各种开胃菜(当地叫“梅扎”)、阿拉姆、面包、阿月浑子等。有一道名菜“曼萨夫”(Mansaf)是约旦的国菜,是贝都因人的特色食品,由羊肉、酸乳酪及大米做成——在米饭和松仁上铺上羊肉,再淋上奶酪酱。

烤全羊也是约旦很流行的一道菜。烤过的羊羔肚里填满米饭、葱、坚果和葡萄干。

法如吉(Farooj)是一种烤鸡,通常与面包、沙拉一起食用。

克巴卜斯(Kebabs)是在炭火上烹制的一种特色菜,有无骨鸡肉、羊肉或牛肉等。

开胃小吃“梅扎”有200多种。多数餐馆一般先给客人上开胃菜,在用完之后食客才会点餐。开胃菜一般包括:胡卜斯(Khobs或Eish),一种阿拉伯大饼,圆形扁平状,通常与其他菜一起食用;胡姆斯(Hummus),一种加入芝麻糊、咖喱和柠檬汁的豆酱;巴巴-格哈诺什(Babaghanoush),一种由鸡蛋和芝麻糊制成的面团。

阿拉伯人的传统早餐食品是由咖喱、柠檬汁、茴香和橄榄油炸制的棕豆。

贝都因人的主要食品是鲜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以及椰枣、粮食制品。肉食和咖啡一般只用于节日和待客。

约旦人喜欢吃甜食,并且经常以甜点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巴克拉瓦(Baklawa)是一种裹有松仁和糖的甜薄饼。库纳菲赫(Kunafeh)是裹有松仁或奶酪的面团。阿塔耶夫(Atayef)是斋月的糖果和煎制的小甜饼。马莫尔(Mamoul)是经过玫瑰水处理的松仁椰枣面团。莫哈拉比亚(Mohallabiya)是一种牛奶布丁。

咖啡和红茶是约旦人的主要饮料。阿拉伯咖啡味道浓郁,带有豆蔻的味道,通常以小杯饮用。饮完后摇动杯子表示不再需要加满。土耳其咖啡也常见。大酒店也有不含有咖啡因的咖啡。茶也是以小杯饮用,通常带有甜味。泡有新鲜薄荷的茶是一种非常好的饮品。萨赫拉卜(Sahlab)是一种热牛奶饮品。

城市中多数酒店和酒吧供应酒精饮料。斋月期间,非穆斯林可以在大饭店饮用酒精饮料。本地酿造的荷兰啤酒有阿姆斯特尔(Amstel),周边国家还出产很多种红酒。在超级市场和一些商店也可以买到酒精饮料。阿拉克(Araq)是一种本地烈酒,通常要和水或冰一起饮用。

吸烟在约旦比较常见。除了普通烟草外,约旦也有阿拉伯水烟和旱烟。大多数饭店及一些咖啡店和酒店都有这一类服务。2008年约旦通过法令,准备在餐厅、咖啡厅及一些公共场所禁烟,但未能彻底实施。五 节日

每周五为伊斯兰教的聚礼日,是法定休息日。银行、政府机关和大多数商店也会在周六关闭。许多商业机构如航空公司、旅行社和商店在周四下午关闭,但百货商店和超市还照常营业。一些商业机构和商店在周日的部分时间也暂停营业。

银行营业时间一般是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3点,下午3点半重新营业到下午5点。商业机构每天上午8点半到下午1点,下午3点半到6点半营业。政府机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3点。斋月期间,工作时间一般较短。

约旦的节假日主要分为宗教节日和国家节日。固定的主要节日有:

1月1日 元旦

1月30日 阿卜杜拉二世诞辰

5月1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25日 独立日(国庆日)

6月9日 阿卜杜拉二世加冕日

6月10日 阿拉伯革命纪念日和建军节

8月11日 侯赛因国王即位日

11月14日 侯赛因国王生日

12月25日 基督教圣诞节

许多法定假日没有固定日期,包括一些基督教节日如节礼日(圣诞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复活节,以及根据伊斯兰教历法计算的伊斯兰节日如开斋节(Eid al-Fitr,为期3~4日),宰牲节(Eid al-Adha,在朝圣或到麦加朝觐结束后为期4天的日子,即古尔邦节),伊斯兰新年,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登霄节,伊斯兰教历元旦。

斋月是伊斯兰教封斋的一个月,其具体日期依照伊斯兰教教历计算。在斋月期间白天不得饮食、不得在公众场合吸烟、不得卖酒、不得行房事。许多商店、银行和办公场所在上午9点才开始上班,下午2点就关门下班。

政府机关、企业、银行及许多商店都会在法定假日停止办公和营业。六 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约旦宪法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约旦绝大多数人信伊斯兰教。1997年的统计显示,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96%,基督徒约占4%。穆斯林中,多属逊尼派,占91%,什叶派占9%。

20世纪50年代,基督徒人口约占约旦人口的30%,但此后呈不断下降态势。目前议会中为基督徒保留9个席位。大多数基督徒是希腊东正教派,但也有希腊天主教派、罗马天主教社区、叙利亚东正教、科普特东正教会、亚美尼亚东正教派,以及一些新教教派。游牧民中自称十字军后裔的人信奉基督教。约旦很多商业家族为基督徒。

另外约旦还有少量的什叶派以及德鲁兹派穆斯林、巴哈伊教信徒。德鲁兹派穆斯林多生活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巴哈伊教信徒主要生活在约旦河谷。

约旦各地拥有众多宗教圣地,如马达巴。马达巴及其周边地区在旧约中不断被提及,被称为“默德巴”(Medeba),在摩西的故事、《出埃及记》(Exodus)、大卫和莫阿布之战、以赛亚对背叛以色列的摩押和摩押王米沙下达的神谕中均有相关记载。公元4~7世纪马达巴作为繁荣兴盛的教会中心,创造了大量精美的拜占庭马赛克制品,很多经典作品被完好保存。很多教堂的马赛克地板仍然能在原处见到,另外一些被转移到马达巴考古公园保存,并向公众展览。马达巴最著名的藏品是在东正教圣·乔治教堂的公元6世纪马赛克地图。该地图描绘了耶路撒冷和圣地,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圣地图画。

尼泊山 摩西在此地辞世,遗体也在此火化。尼泊山是早期耶路撒冷基督教徒的朝圣地。公元4世纪,一座小型教堂修建于此,以纪念摩西辞世。部分建造教堂的石头仍然遗留在环绕着拱厅的墙壁上。之后,这座教堂不断得到扩建,并收藏了大量的拜占庭马赛克作品。

伯大尼 施洗者约翰居住之地,也是耶稣接受洗礼之地,在《圣经·约翰福音》、拜占庭及中世纪的文字资料中被提及。伯大尼地区构成了位于耶路撒冷、约旦河和尼泊山之间的基督教朝圣者路线的一部分。

幕卡威 耶稣基督时期罗马任命的统治者希律王的宫殿和要塞。就在这里,希律王之子希律·安提帕斯把施洗约翰监禁,并在萨乐美(Salome)致命的舞蹈之后,下令将施洗约翰砍头。

萨尔特 来自乌斯之地(the Land of Uz)的约伯(Job)的陵墓和神殿所在地,也是摩西的岳父、先知叶忒罗(Jethro)的陵墓和圣殿所在地。雅各(Jacob)两个儿子迦得和亚设的陵墓也在此地。

佩拉 古时称佩努尔(Penuel),意为“神面”,雅各和化身为人及天使的神整个晚上摔跤之后(《创世记》32:24~30)得名。最近在佩拉,约旦峡谷的北部,发现了巨大的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神庙,被认为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在圣地发现的旧约时代的庙宇。

佩特拉 在旧约中被提及时有很多不同的城市名,包括色拉(Sela)和Joktheel(《列王记》14:7)。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和以色列人曾途经佩特拉。当地传说,佩特拉之外的瓦迪穆萨(Wadi Musa)温泉,就是摩西凿开岩石、释放泉水的地方(《民数记》20:10-11)。摩西和米丽亚姆之兄艾伦就在约旦辞世,遗体在佩特拉的霍尔山(Hor)火化。该地修建了一座拜占庭教堂以纪念艾伦,随后又修建了一座伊斯兰教陵墓,至今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马太福音》中有言:“佩特拉,几乎就是三位王献上乳香、黄金和没药,对出生在伯利恒的耶稣表示敬意的地点。”

安拉萨斯 位于马达巴东南方约30千米处的城堡,在新约及旧约中都曾被提及。罗马人曾在此建筑堡垒,而且即使穆斯林在此统治一百多年以后,当地基督徒仍然沿用拜占庭马赛克来装饰。在城墙之外最近发掘的圣斯蒂芬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Stephen),其壮观的马赛克地板保存完好,是在约旦发现的第二大马赛克制品,仅次于世界闻名的马达巴马赛克地图。安拉萨斯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国王公路 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仍在使用的交通道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亚伯拉罕就是通过这条道路穿越约旦北部、中部和南部,从美索不达米亚最终到达迦南。摩西也曾经请求“通过国王公路”前往迦南。国王公路在《创世记》中被提及。

据统计,2006年约旦46.2%的居民经常性参加宗教活动。第三节 特色资源

约旦是一个集古老和现代于一身的王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主要分为历史古迹、宗教圣地和人文景观。主要旅游景点有安曼、死海、佩特拉、杰拉什、阿杰隆古堡、亚喀巴等。除了人文景观外,约旦还拥有一些稀有的动植物。一 著名城市

安曼 约旦首都,是约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又叫“白城”“七丘城”。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历史上曾被叫作纳巴特·阿蒙,希腊—罗马时代又称费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还只是一个村落。在现今安曼侯赛因青年体育城以北约3千米处,有一个村子叫“羚羊泉”,考古证实是这一地区最早的村落。在那里考古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泥俑。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托勒密二世费拉德尔菲斯用他的名字将安曼命名为“费拉德尔菲亚城”,意为“友爱之城”,即费城。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占领了费拉德尔菲亚城。罗马人在费拉德尔菲亚城建立了罗马石柱街,沿山凿建了一座有5000个座位的罗马剧场及公共浴室和罗马式住宅。当时的城市建立在7个山头上,所以安曼也被称为“七丘城”。安曼使用费拉德尔菲亚的名称长达700多年。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倭马亚王朝将费拉德尔菲亚改叫“安曼”。在罗马人和拜占庭人建筑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埃米尔宫、大水池、清真寺和住宅区。埃米尔宫就建在城堡山上,坐西朝东,虽然经历了1300多年,残存的建筑仍然显示出当年阿拉伯建筑的风格和行政区首都的气派。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安曼由于远离首都,受到冷落忽视,特别是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到15世纪末,安曼已衰落成一个被人遗忘的小村庄。直到19世纪末期,切尔克斯人来此定居以后,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但这一恢复的过程非常缓慢。直到1918年,安曼居民还不到5000人,城市面积仅几平方千米,而且大部分居民是切尔克斯人。安曼的真正发展是约旦独立之后。安曼城由原来的几平方千米扩大了几十倍,以白色为基调而点缀着玫瑰红色的建筑散布在14个山包上,人口由原来的几千人发展到近200万人,占整个约旦人口的1/3。全市分27个区。安曼建有许多高级饭店、餐馆、画廊、博物馆、体育城和医学城。城堡山上各色遗迹点缀其中,有力士神殿、伍麦叶王宫和拜占庭教堂,山脚下的罗马剧场可容纳6000名观众。

亚喀巴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唯一的港口城市。位于约旦国土最南端,红海亚喀巴湾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29.31°,东经35.01°。北部与以色列的埃拉特市相连,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南部与埃及的西奈半岛隔海相望,位置十分独特。整个亚喀巴市的海岸线长度约为27千米,亚喀巴港是约旦唯一的出海口。港区气温冬季平均为15℃,夏季为33℃。海水表层温度冬季为20℃,夏季为28℃。年降水量最少为7毫米,最多也只有97毫米,平均为20~30毫米,全年降水期只有数日。港区内海流平缓,全年潮汐平均落差仅为0.3~0.5米,最大浪高0.5~1.0米。约旦全国所需的基本生活物资(如粮食、油料和日用品)及生产资料(如机械设备、车辆和各种原材料)都要从亚喀巴港进口;约旦创汇的主要出口商品如磷酸盐、钾盐、化肥、水泥等也要从这里装船外运。除了港口服务外,亚喀巴也以旅游城市著称。这里海水清澈透明,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气候怡人,是一年四季从事潜水、游泳及其他水上运动的理想场所,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潜水湾。亚喀巴有世界上最好的呼吸式潜水场地,有皇家潜水俱乐部。亚喀巴的沙滩和珊瑚礁是红海边最漂亮的之一。比较常见的有石珊瑚和蔷薇珊瑚,还有一种是侯赛因国王发现的较少见的黑色树状珊瑚。亚喀巴海岸和海上各有一座马木留克时期和萨拉丁时期的城堡。亚喀巴古迹博物馆位于马木留克城堡附近。二 名胜古迹

死海 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裂谷中,约旦首都安曼市以西45千米处,西距耶路撒冷24千米,是世界上水面最低的内陆咸水湖。水平面低于海平面约400米,因每年约旦河及周围山谷河流流入死海中的水量不同而有所不同,是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北起苏维马,南至萨菲,南北长82千米,东西宽4.8~8.7千米,总面积约104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0米,最深处达409米。死海东岸有半岛突入海中,将其分成两部分,南部面积约260平方千米,北部面积约780平方千米。湖水主要来自约旦河。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大盐湖。由于没有出海口,高强度的蒸发使其矿物盐高度浓缩。被称“死海”,是因为其含盐度特别大,高达23%~25%,是一般海水含盐量的4倍(一般海水含盐量为4%~6%)。由于含盐度高,除细菌外水中无任何生物,沿岸植物也极少,称“死海”实不为过。传说大约在2世纪时,罗马统帅狄杜进军耶路撒冷,后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俘虏被投入死海,但没有沉到水中淹死,而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投入死海,而俘虏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俘虏受神灵庇护而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所以说“死海不死”。在死海中游泳,由于浮力很大,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下沉,可仰卧在水面上悠然自得地闭目养神或看书。死海是一个大盐库,据科学家估计,水中含有钾盐、硫化物、镁、氯、溴等矿物40多亿吨,是化学工业的极好原料。死海常年阳光明媚,气温较高,气候干燥,其湿度仅是正常湿度的35%~50%,死海周围含氧量比安曼高15%,海水因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医治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死海中氯化物储量丰富。死海及其邻近地区的温泉以其治疗用的矿物水著名,如马茵温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近年来,死海水位不断下降。据俄罗斯《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报道,俄罗斯水文地质学家发现,1965年死海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5米,而1998年其水面已下降到低于地中海海面413米。水面面积已减至630平方千米。湖底凸起的一条狭长地带甚至露出水面,将湖一分为二。随着水量减少,周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兴旺的旅游业都面临危机。死海周围的公路、宾馆和化工厂有下陷危险。绿洲已遭破坏,影响了迁徙鸟类和瞪羚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向死海供水的约旦河沿岸国家约旦、以色列、叙利亚等大量截流用水,是死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死海消失,约旦和以色列两国政府正联合采取行动,修建管道,欲将红海海水引入死海,以拯救死海。2005年3月,两国已就开凿“两海运河”达成一致,并将邀请巴勒斯坦和美国参与。整个工程估计耗资30亿~50亿美元。不过,该方案存在一定争议,迟迟无进展。

杰拉什 历史古城,大约有6500年历史,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罗马省城之一。主要古迹有哈德良凯旋门(建于公元129~130年)、宙斯神庙、古罗马剧场等。在凯旋门以北和古城墙之间是赛马场,长240米,宽51米,周围几排石座,整个赛马场可容纳观众1.5万人,是杰拉什规模最大的建筑。现残存的杰拉什古城墙总长3456米,宽约3米。城墙至少有4座城门,每隔一定距离建有一城堡,共100座。城墙于公元60~70年开始建造,以后多次加固和修缮。南大门是杰拉什城的主要入口处,建于公元130年。进入南大门后为南大街,直通椭圆形罗马广场。罗马广场长90米,宽80米,周围建有边廊。广场四周的爱奥尼亚型石柱建于公元1世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