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表看懂明清皇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18:19:34

点击下载

作者:徐广源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张图表看懂明清皇陵

一张图表看懂明清皇陵试读:

写在前面

皇宫是皇帝及其后妃生前居住的场所,皇陵是他们死后“生活”的閟宫。一座皇宫可以住过多个皇帝,而皇陵则只能安葬一个皇帝。所以皇陵倍受历代帝王的重视,每个朝代的皇陵、每个皇帝的皇陵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明清皇陵是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的皇陵,更是集我国历代皇陵之大成,现在都已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怎样让广大读者和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多地了解明清皇陵?我们想到了“图解”的方式——以图为主,辅以简短的说明文字。这本图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明清皇陵的分布。包括其在全国的分布,以及主要陵园(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内各陵的具体位置图。

清顺治帝的孝陵仿明长陵而建,建筑布局和建筑规制大体相同。就让我们以清孝陵为例,从其最前面的石牌坊开始,去了解明清皇陵的风采吧。

二是明清皇陵的基本样式。以举例的方式说明皇帝陵、皇后陵和妃园寝这三类陵墓的基本布局和构成情况。

三是一些重要的单体建筑和建筑部件的名称及构成情况。

四是以一座典型的皇帝陵为例,按照实地游览顺序加以详细介绍。介绍过程中会旁涉皇后陵及妃园寝的相关情况。

总之,我们希望这本图册能够对普及明清皇陵知识起到推动作用,希望它是同类读物中最简明、最实用的。徐广源

正面

一明清皇陵参观路线及要点

清顺治帝的孝陵仿明长陵而建,建筑布局和建筑规制大体相同。就让我们以清孝陵为例,从其最前面的石牌坊开始,去了解明清皇陵的风采吧。孝陵纵览●顺治帝的孝陵是清东陵的首陵,规模最大,建筑最全。有各式建筑数十座,沿着金星山(朝山)、影壁山(案山)、昌瑞山(靠山)三山的连线排列,其间用神道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长达6公里的陵园中轴线,气势磅礴,是山水形胜的自然美与陵寝古建筑的人文美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石牌坊●无论是明十三陵、清东陵还是清西陵,在进入陵园前,首先看到的就是石牌坊。采用木结构形式,完全用巨石构筑而成,五间六柱十一楼,巍峨壮观,只有皇家陵园才具有如此规模之大、等级之高的石牌坊,显示了皇家陵园的尊贵神圣。虽历经数百年之久,经受过多次大地震的颠簸,仍巍然屹立,毫无倾斜之迹,显示了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技艺。从石牌坊看金星山金星山与石牌坊的关系●在石牌坊北约30米的地方正中向南观看,就会看到石牌坊的五个门口正好把朝山(朝山也叫照山,为风水学上术语,意为建筑所朝对之山)金星山套在其中,表明了金星山正位于孝陵的中轴线上。这是清东陵的标志性画面。其实金星山不仅是孝陵的朝山,也是清裕陵、惠陵、惠陵妃园寝以及宝华峪陵寝的朝山。金星山孤峰突起,高大雄伟,与周围的山不相连接,是一座最为理想的朝山。●当我们从石牌坊向北朝着大红门走的时候,随着脚步的不断移动,就会发现,原来隐在石牌坊里的金星山冉冉升高,不断变大,最后成为石牌坊的背景。这种离山越远山越大的奇异现象很耐人寻味。大红门●大红门(官书上的正式名称)是清东陵陵园的正门,单檐庑殿顶,是谒陵人必经之处。从石牌坊北行,大红门的三个门洞里的画面不断变化。在距大红门南约30米的地方,只见孝陵神功圣德碑亭的整体形象完全呈现在大红门的中门洞内,两旁门洞内各出现两根华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黄瓦红墙,犹如三幅风景画。大红门虽然是孝陵的,但也是整个陵园的总大门,为各陵所共用。从大红门中门洞看孝陵神功圣德碑亭●走近大红门时,从中门洞向北看,只见原来三个门洞里的三幅风景画合并成了一幅,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和四根华表都出现在中门洞之中。从石牌坊到大红门,这种步移景换的奇异现象,被誉为“清东陵第一景观”。凡亲眼目睹过这一奇景的人,无不感到震撼,更为中国古代设计大师的无与伦比的设计而折服。从大红门中门洞看金星山和石牌坊●在大红门北,从中门洞向南看,只见金星山和石牌坊正好镶嵌在中门洞之中。洁白的石牌坊在蓝天白云和金星山的映衬下,更加鲜明凸显。这是古代设计大师巧妙地运用景框效应的结果。远看大红门和金星山●从大红门北行,随着脚步的不断移动,大红门内的画面不断变化。金星山越来越高,石牌坊越来越大,最后金星山成了大红门的背景,从中门洞只能看到石牌坊中间的两根石柱。进一步表明了大红门、石牌坊、金星山在一条直线上。这一画面的变化仍在“清东陵第一景观”的范围之内。具服殿●具服殿也叫更衣殿,位于大红门北东侧,坐东朝西。具服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有前廊一步。殿后有净房一座。四周环以红墙,西面有门楼一座,两侧各有一个随墙门。这里是皇帝、后妃们谒陵时更衣、休息之所。只有首陵才建具服殿。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大红门北400米的神道正中,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这是清朝仿明陵规制在关内建的第一座功德碑亭,也是最高的碑亭。碑亭四角各竖立一根巨大的华表,使得碑亭更加雄伟壮丽,气势非凡。此碑亭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光绪二年(1776)被雷击起火烧毁,翌年开始复建。清朝从道光帝的慕陵开始不建圣德神功碑亭。皇后陵和妃园寝不建圣德神功碑亭。孝陵神功圣德碑●在神功圣德碑亭内正中巨大的龟趺上竖立着一通高达6.72米的石碑,由康熙帝亲自撰写的1446个字的碑文用满汉两种字体镌刻,汉字在左,满文在右。碑文记述了顺治帝一生的事迹。龟趺之下的水盘上雕刻着海水江崖,四角水漩窝内分别雕刻鱼、龟、虾、蟹。这是清陵中最高的石碑。俯视石像生●从神功圣德碑亭沿着神道北行,绕过影壁山,就是孝陵石像生,这是清陵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石像生(陵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的石人、石兽叫石像生),全长870米,气势磅礴,就像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一样排列在神道两旁。它是皇权和墓主人地位的象征,同时也起到镇墓驱邪的作用。皇后陵和妃园寝不设石像生。石像生的组成●孝陵石像生基本仿明十三陵的长陵石像生而建,最南端是一对大望柱。望柱由龙顶、天盘、柱身、六角须弥座组成,它是石像生的起点,也是终点。孝陵石像生由文士、武士、马、麒麟、象、骆驼、獬豸、狮组成,其中文士、武士各三对,其他均立、卧(或坐)各一对,共计18对。紧靠望柱的是狮子、獬豸。石像生中的骆驼、象、马及瑞兽●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这些兽,或为兽中之王,或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神兽,或为力大无穷、能长途跋涉、千里奔驰的兽类或坐骑。它们长年累月忠实地守卫着皇陵,同时还能起到驱凶避邪的作用。石像生中的石人●三对武士,顶盔贯甲,腰挎宝刀,手戴扳指,补子上是麒麟,表明是武职一品。他们魁梧高大,威风凛凛,忠诚地保卫着皇陵。三对文士一个个面带微笑,满腹经纶。补子上是仙鹤,那是一品官的标志。因为满族崇尚武功,所以这些文臣也都身佩腰刀。这是清陵石像生的满族特色。南望石像生全景●站在龙凤门正中南望,整个石像生尽收眼帘。笔直的神道中心石直通远处的朝山金星山、近处的案山影壁山,场面十分宏大。上有蓝天白云,左右有绿树相衬,石雕刻的人文美与大自然之美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极致。从龙凤门中门北望龙凤门中门向北看,只见孝陵的明楼正位于昌瑞山主峰之下,这是整个陵园中最尊贵的位置,了中国“居中而尊”的传统理念。长达6公里的神道尽管因地形而随曲就弯,但总是曲不离直,归到靠山、案山、朝山三山的连线上。龙凤门●龙凤门位于石像生的最北端,是一个横向的牌坊式建筑,由三个石门和四段琉璃墙构成。它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像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连接两个不同景点。它告诉来访者:石像生到此结束,将进入另一个景区。从龙凤门北面中门向南看,朝山金星山、案山及石像生正好纳入此门之中,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皇后陵和妃园寝不建龙凤门和牌楼门。一孔拱桥●龙凤门北行不远就是一孔拱桥,青白石栏杆,二十四气柱头(因为柱头上有24条沟,就好像有24股气向上冒。也叫火焰式柱头,因为柱头像火焰),庄重典雅。七孔拱桥●一孔拱桥北1000米左右是孝陵七孔桥,这是清东陵规模最大、桥孔最多的拱桥。这座桥是用一种特殊的石料建造的,只要轻轻敲打一下石栏杆,就会发出钟罄般的声音,不同的部位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古代人将音阶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称之为五音桥。在清东、西陵,只有首陵建七孔拱桥。五孔拱桥●七孔桥北约一公里处是孝陵五孔桥,其规制与七孔桥一样,只是少了两个桥孔。这座桥所用的石料与七孔桥的一样,也是五音桥,所以敲打也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从造型上看,孝陵这座五孔桥比七孔桥更有气势。孝陵、孝东陵、景陵因建得早,所以五孔拱桥和七孔拱桥都是砖券,桥孔上没有吸水兽(桥身侧面每个桥洞正上方有一个龙头,面朝下面的河水,像在吸水一样,故称之为吸水兽)。从雍正帝的泰陵开始,五孔、七孔拱桥为石券,有吸水兽。皇后陵不建五孔拱桥。昌瑞山形●在孝陵的主体建筑——陵宫之前,最主要的要看陵与山的关系。陵后就是靠山昌瑞山。昌瑞山主峰高耸,两侧山峰逐次低下,而且向前环抱,左右对称,就像太师椅的靠背一样。山的巅峰不是突起而是凹下,而主峰之前又有一系列山峰逐次向南伸展,这些山峰正对着孝陵的中轴线。这正符合“双峰对凹、单峰对中”的风水理论。孝陵的风水是清陵中最好的。三路三孔拱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