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就很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22:25:21

点击下载

作者:邱汐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自己就很好

做自己就很好试读:

自序

很早很早以前,就想过要写一些东西,写给自己看,也写给别人看——告诉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样子;也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过去和当下,都被不同的人贴上过不同的标签,有人觉得我自信、谦逊、脾气好,有人又觉得我自负、桀骜、戾气太重,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个人而言,别人如何看待自身,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否正确认识自身。

我眼中的我,大概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多管闲事”,如果事情与我无关或者与一些对我很重要的人或者事无关,那我尽量做到不公开评价、不干涉、不过问、不比较。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显得太冷漠,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做太理智。我想,至少在当下,我在这个问题上实现了自我认同。

有时候,这么做并不是怕得罪人,真正的原因有二:一来我不是当事人没办法了解真相,随意的结论未免有失公允;二来相对于这种八卦主义精神,更适合我们这些年轻人做的是那些真正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

我一直试图表达这些,告诉别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需要去和别人比较,我不需要去过问别人的生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和情绪独立。

工业信息时代,热心与贴心总能在冷冰冰的金属和半导体中带来一些温度。遗世独立的我,在朋友、家人需要诉说的时候,依然可以和他们一起在杯盏间诉说衷肠。

现在再去回想一下我的学生时代,我却真切地经历了一段以热衷攀比、醉心八卦来显示自己存在感的年纪。在那个时代,仿佛你和一个人勾肩搭背过,你就是这个年段的人生赢家;当周围的人都在穿国产学生品牌的时候,一条五百元以上的牛仔裤能让你看起来脱胎换骨;好像你知道谁和谁恋爱以后,你就是新闻的焦点;那是一个爱起哄、爱欺负女生的愣头青。确实,以前我过得很幼稚,虽然每天的日子很有趣,可我仍然满足于现下的生活状态——别人活得好与坏、性格如何、品行如何,我都不想去过度关注和评价,我内心可以有一杆秤,在思想上对人与事有一个态度,但也不会妄言太多,因为我现在只想活好自己的生活。

同样,态度上活好自己,也别太在意别人对你的不足挂齿的评价。一如我不爱评价别人,我对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最多有选择性地关注那些具有诚意的,因为我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他人,他人当然也不能了解一个完全的我。所以一些随意而不走心的评价对我而言,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又何必为此烦心呢。

我总被人说“变了”,我也经常问自己,问身边的人是不是变了,他们的回答总是有很多。我知道,如果“世界上绝对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事物”是真理,那么我“变了”就自然是成立的。但是,我们又为什么要排斥自己的“变”?只要我们成长的导数是一个正数,那么随着时间累积,我们会不断变好,这难道不是一个大家都企盼的结果吗?是故至此,我依然我行我素着,并不刻意去改变什么。

同样,我也越来越赞同一个观点,就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存在好与坏、对与错这样绝对对立的概念。任何两种事物,只要是存在相对之间的契合,符合主体的预期,那么就处在一个可接受的范畴当中。社会已经给我们制定了无数的规则,我们也在成长中梳理着自己所实践的人生哲学。既然如此,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太多的教条来圈禁我们的脑袋和思维。在这个既定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与独立思想,放肆,而不野蛮地生长。Chapter One你拼命奔跑是为了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经历了这么多,我的理想还是那么经得起折腾,但又会在有的时候听到马头琴时,觉得自己如同放弃了人生一样满怀悲壮。安和桥

其实最早知道宋胖子这个人,是因为一首改编版的《董小姐》,我觉得自己这样的公鸭嗓终于有一首歌可以在KTV里显摆显摆了。了解了这首歌和这个人,我觉得宋胖子还是一个很典型的民谣咖,歌词朴素易懂,曲调悠扬平静,歌唱着质朴的心情和纯粹的情怀,用安和桥和鼓楼大街描述着自己心中所想。

开始觉得,我喜欢这样的歌,但是一直局限于《董小姐》,或者也谈不上是喜欢。考研结果出来以后,可能我的心态变化了,一种梦想破灭的感觉,看了鸡汤也没用。我觉得我需要的是一种豁达,而不是治愈,因为这种挫败感是无法治愈的。

在曾厝垵,三月初的天气,我穿着短裤、背心,吹着海风,在海岸线上跑步,听到天桥上卖唱的人唱着:“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我知道,吹过的牛×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沉重而略带笃定的中国鼓点,伴随着悠扬中带点儿散漫的马头琴声,一个民谣乐手拎着吉他怀揣曾经的梦想闯荡整个世界,却被世界泼了一盆冷水。他青春过,只是青春回不来;他梦想过,但终究仍然接受了现实。青春是韶华,美好却容易逝去;梦想是太阳,你要追逐就必须付出青春。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那么踏实而不计后果地将所有青春孤注一掷地扔在所谓的梦想上的。至少在我看来,坚持要有一个度,如果非得在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这个人八成是心灵鸡汤看多了。不会接受现实,只知道向现实叫嚣着梦想多么伟大的人,都是内心流淌着玛丽苏少女心血液的重症乌托邦患者。

或许,我比较喜欢的是一种淡定的态度吧,态度是由内而外的,而所谓的坚持和经世莽撞都是表现罢了。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当我说到我现在经常半开玩笑半抱怨现在的经历很坎坷的时候,她给我发了一张图,是她高考作文里面做的摘抄——“淡定是一种态度,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是一种勇气,行事放松自由,从容冷静,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定是一种能力,深思熟虑,能扬长避短,内省自知可有进有退;淡定是一种力量,气定神宁如巨岩阻浪,坚持不懈如水滴石穿。”

然后听听《安和桥》,“我已不会再对谁,满怀期待。我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所以你好,再见。”淡定,是在经历过一段、感悟了一段以后才能沉淀出来的一种气质。我对世界不再满怀期待,是因为我知道世界每天都有遗憾,我只需要做好我该做的事情;我知道世界每天都有遗憾,是因为我知道夏天、青春都是一去不回的,而所有年轻的东西都可能被世故和现实代替。所有一切到最后,不会像是电视剧那样峰回路转,而只是像安和桥下的水一样,安静平和。

一直跟周围的小伙伴说,少看电视剧,因为电视剧看多了总会对生活充满太多美好的幻想,觉得这个世界总会善待每个善良的人,然后被现实生活和困难当头一棒,跟你说“想得美”。我其实也爱看电视剧,以前看《来自星星的你》也觉得金秀贤帅得不行。但是,就拿这个场景来说,偶像剧里是千颂伊开着奔驰快要开到悬崖边的时候声嘶力竭地喊一声“都敏俊xi”,就真的会有都教授从天而降来拯救;生活是你根本没有机会开着奔驰去悬崖边,即使去了,你叫了,最后睁开眼看到的也是阎王爷。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黄河、长江一样翻滚着波涛涌入大海。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像城市里或者乡村里那种安静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但也奔流不息地追逐着自己。

安和桥,和北京四号线的安河桥并不一样。歌曲里的安和桥,更多的是一种情愫,生活要我们“安静”,也要我们“平和”,因为大风大浪的生活我们看得太多,如果自己把自己掀翻,那还有什么勇气去追逐?

人从满腔热血到安静平和,很自然,也很悲壮,就像歌中高潮部分,马头琴配合手鼓拍出的那种旋律,因为那也许是我们青春当中最值得怀念和留恋的部分。拼搏和“单细胞”一样的拼劲是青春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最终也会慢慢消散,一如你的父亲经常说的:“爸爸老了,这些事情以后需要你自己做。”

说了这么多,只不过是我自己很羡慕这些潇洒的生活态度。坦白地讲,我是一个活得很世俗的人,但却并不现实,因为我没有办法像宋胖子那样把这些东西说放下就放下。至少经历了这么多,我的理想还是那么经得起折腾,但又会在有的时候听到马头琴时,觉得自己如同放弃了人生一样满怀悲壮。

跑着跑着,我跑到了黄厝码头,那里没有沙滩,只有礁石。浪花声和海水拍到礁石的声音混杂着,你会情不自禁地对着大海大喊一声。像李亚鹏对着海,配着陈奕迅的那首《等你爱我》。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肚子里开始有一股气,可能是愁,也可能是怅,也可能是悔,抑或是不甘。总会被人问起,你过着很多人羡慕的生活,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么多情绪?

我想了很久,大抵是我不够淡定。

法律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承认,善于接受,我无法接受自己现在的处境,但却可以由内而外地接受我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人该有的躁动和放肆。我憧憬着淡定,却又躁动着自己的生命。淡定的人生如同桥下的水,安静、祥和、静谧,不会受伤,也不会伤害他人;躁动放肆的人,有能量,但是能量迸发的时候总是会伤害到爱你的人,更会伤害到自己。

因为不够成熟,所以我现在还没有到我憧憬的状态,还没有抵达平静。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不会再写书、不会上电视、不会再活跃在你我的眼前,但我们应当记得那一段我们互相温暖的日子。”权当这样吧,我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像宋冬野那样豁达的胖子,常怀理想却又不放肆追逐。但如今,我应该做的或许就是做桥上的车,享受一下为生命、为生活、为理想躁动的点滴。

所以,宋胖子会在《董小姐》最后加上一句:“躁起来吧,董小姐。”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说大抵是我不够成熟,无法过渡到那个理想的状态。就像小的时候,你听你爸爸告诉你:“应该早睡早起,这样对身体好。”“晚上睡觉要盖被子才不会感冒。”你不知道为什么,问他:“我就是要出去疯,才十点,睡啥啊!”等你上了大学,看多了大学生熬夜猝死的消息,发现自己不再像小朋友那么有顽强的活力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此简单的道理尚且需要成长来消化,从躁动到平静,对我而言更需要时间和经历,我想对你们来说也是这样吧。樱木花道精神

井上雄彦,在一个没有特技、没有3D的年代,用略微夸张的故事,给所有抱着漫画或者放学回家等着电视里放映动画片的孩子一个做梦的机会。很多像我一样的小毛孩儿,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篮球这项蹦蹦跳跳的运动的。

看完《灌篮高手》这部热血的动画以后,樱木花道和流川枫简直是地球的南北两极。樱木花道的性格大大咧咧、不修边幅,属于不良少年,但却青春热血、敢爱敢恨,初中三年时间被五十个姑娘拒绝。这件事情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思议,至少我看到的有1米88的身高,并且颜值过得去的男生,很少被拒绝,这说明樱木花道确实点儿背。但是在遇见晴子以后,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迎来了新生,至少这一年,有且仅有这一个女生没有拒绝他。

如果用我们惯用的眼光来看,樱木花道无疑是个loser(失败者),至少相比流川枫来说确实如此。流川枫虽然比樱木矮,但1米87的身高也满足了高富帅的基本条件,甚至说高过日本平均身高很多。其次,帅不帅?许多女生说,认真做一件事的男生最有魅力,那流川枫偏执而又努力的性格,加上简直完美的外表,他看起来绝对是个内外兼修的花美男。再说富,三五天之内因为撞坏车而毫无压力地换一辆新单车,就说明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绝对是个富人。而且,他想去美国就能去,不用在乎奖学金和GPA。另外,国中的流川枫就能穿着Air Jordan 4水泥灰。而相比之下,樱木花道只能靠讹球鞋老板才能骗到一双鞋。

小的时候,我很羡慕流川枫,每周能换单车,可以穿好看的球鞋,可以打自己喜欢的篮球,并且上课只需要睡觉。但是,时间久了,随着自己的长大,我慢慢发现樱木花道那种生活对我来说更加可贵。

我跟他一样,打篮球入门很晚,上高一才差不多正儿八经地打球,靠着抢篮板来刷着自己的存在感。

樱木花道是个乐天派,就像我在《聪明人的笨功夫》里面说的那样,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并不输给任何人,每天告诉自己“我是天才”来给自己打鸡血,天生的红头发加上大大咧咧的性格,这样的男孩儿值得每个人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内心世界。

说到内心,日本热血动漫都会给主角一个这样的设定:从一个“单细胞乐天派”经历无数的故事,变成一个“单细胞但有责任感的乐天派”,最后变成一个“单细胞不仅有责任感还有上进心的乐天派”。无论是《灌篮高手》还是我最爱的《龙珠》,抑或是《火影》和《海贼王》,男主都是如此。

樱木花道给我的感动正在于此。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镜头。第一个是在和海南师大附中的对决中,流川枫和樱木花道两个人在更衣室就过错问题引发的争执。那时候的樱木花道论球技肯定与流川枫无法比,但在樱木花道的眉宇间,可以看到漫画家体现的那股想要把球队扛在肩上的精神。第二个则是樱木花道一个人跑到大阪去参观全国大赛球队训练的场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和一个叫森重宽的名朋工高的球员“擦肩而过”,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一次猛烈的撞击,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那个眼神,也许是“无脑单细胞乐天派”第一次表达一种对于对手强大的忧虑。

热血动漫给一个人的感动不仅仅体现在青春、理想和积极向上,更多的应该是让人看到主角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那种成长。当我们看着一株树苗长成一棵大树,自己养的小奶狗变成一只可以看家护院的“忠犬八公”,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婴儿到长大结婚生子……都是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情。所以,樱木花道对我最大的触动就在于这样一个“小人物”在生活中的不断成长。

成长更多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在获得了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且不一般的主体,我们按照社会一般的价值标准来打造自己,只会让自己成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流水线下的一种类物。以内心为轴的发展,才会更具有特色。

前面也曾说到,我小时候喜欢流川枫,因为他身上具有所有男生梦寐以求的东西,包括追求者,但是成长于我而言,便是发现樱木花道身上的那些优点。

在真正喜欢篮球、懂得篮球的人眼中,樱木花道都算不上一个大明星。他入门晚、没有进攻技巧,除了爆棚的身体天赋似乎别无长物,早期仅有的一两次精彩扣篮还被冠上了进攻犯规的帽子。在球场上,也一直干着防守和抢篮板这样的脏活累活,可是他却依然有拼劲和干劲。这种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基调更让人明白:这样的“小人物”往往最让人心生敬意。

从开始到现在,篮球对于我,是一项美好而又热血的运动,但是我和樱木花道一样,除了抢篮板和防守也不会其他的,“小人物”上篮和投篮似乎总给人不靠谱的感觉。我们也一样,爱着这项运动。从头到尾,我在篮球上获得的东西远远不及在学业和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但正是这样一个青春热血的运动,让我懂得,即使你在有些方面予取予求,也总会有你薄弱的环节让你一筹莫展,但是至少你很快乐。

我想在看这本书的所有男生,都或多或少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体育课后,班上一群男生冒着蒸汽围着饮水机,一边大口狂饮,一边抱怨刚刚那个球没打进或感慨谁谁谁在刚刚进了一个漂亮的好球。这是青春,是热血的青春。我们未必都像科比、詹姆斯那样有着逆天的身体天赋、出色的篮球嗅觉、羡煞旁人的篮球智商,也未必每个人都能成为巨星,但是对这个运动单纯的爱便是我们的快乐来源。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打不好篮球,但他依然爱篮球,依然会执迷地看NBA、买篮球鞋,这便是一段不需要理由就可以让自己开心的岁月。

曾经无数次,我在篮下上空篮不进被队友打趣黄油手、下快攻球砸到脚上只能抱着头对着队友笑一笑说声“sorry”或者“我的错”。但是,我也会在蹦得很高的时候摘下篮板,然后长甩给前面快下的他们一个好球,或者兴奋地冲入禁区跃起补一个篮。篮球当中,没有对错,因为你这场球没打好,并不会影响你的学习、你的人生,它只会让你实现快乐的纯收益。

如果说流川枫代表的是一段完美的人生,那么樱木花道则代表了一段更纯粹的篮球时光。我们不能因为能力欠佳而丢掉理想、丢掉责任心、丢掉团队,告诉自己无论水平多么有限,我的心中始终有胜利、有伙伴、有追求。即使再渺小,也有做梦的权利

如果现在,你周围有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对着操场大声喊着自己可以征服全世界,你一定会在内心由衷地说一句“傻×”,然后转身离开,觉得这个人青天白日梦做得真大。我们总是去嘲笑生活中一些敢于做梦的人,并且用自己所谓的理性去误解他人的梦想。

刚刚入学的樱木花道,空有一个好身体,是个一无所有的人。为了女生、为了耍帅进入篮球队,在自己还没有任何技术甚至连球都抓不稳的情况下,就敢在球馆里大声喊出想要称霸全国的话。当时,我看到这一幕,觉得他很伟大,也许我和樱木花道一样单纯得让人觉得可笑,至少在我看来,他确实做了一件我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就算他在吹牛。

荣耀、赞美和鲜花是一种光环,但这种光环仅限于那些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但是,生活中可以出人头地的人始终是少数,即使没有出人头地,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值得获同样的鲜花和赞美。

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亮点,我们不乞求自己可以像那些社会名流、职场精英那样成为别人眼中的龙凤,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一个小想法、一份小感动而迈下的每一步都值得被褒奖,因为:每一个渺小的人,都有做梦的权利;每一个做梦的人,都有努力实现梦想的权利;每一个实现梦想的人,都有从这段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获得褒奖的权利。

看过太多的人,天资过人,无论是读研还是出国,抑或是工作顺风顺水,最后被人奉为大牛。确实,他们在世俗的眼光中很成功,我个人也确实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聚光灯不应该只停留在他们身上,因为还有很多人,身上也闪烁着光芒。

我们学院篮球队有一个台湾的学长,他似乎不像学校里其他的台湾人,因为他并不善于交际,也很木讷。生活中,他喜欢跟舍友一起玩,也喜欢和球队的人一起。由于他最好的朋友是几个党员,我们也总开玩笑说:“台胞马上就要入党,那你还怎么回去服兵役?”

我源于学生工作认识他,却因为篮球开始敬佩他。他技术很糙,速度也不快,身体在我们这些人眼中也稍显笨重,但是每次开会结束,他总是在队长表态前跟我们这些人说:“法学院虽然男生很少,但是我们也要去拼,先拼出线,再拼四强,进而拼冠亚军。”其实说实话,他当时的球技也好、身体素质也好,还是在球队的角色也好,都不能说是一个顶梁柱。另外,我们学院自始至终也不能算一个老牌体育强队。如果是任何一个没有和他在一起打过球的人,听到这样一番话,都会觉得这家伙疯了。但是,在大一一年的篮球生活中,我在球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踏实和拼劲。一种小人物带着梦想和渴望,伴随着球鞋和操场的每一次摩擦,那种追求都能从中迸发出来。

结果也并没有像偶像剧一样,或者励志鸡汤那样——我努力了就会有结果。生活毕竟是生活,我们没有出线。

队长和指导摔了毛巾,抓着自己的头发,吼得声嘶力竭,大一的我也在那个时候明白了什么叫作渴望。换句话说,什么叫作梦想破碎的样子。那个学长安慰着队长,也埋怨着自己,用一口台湾普通话劝着:“既然输了,我们就别太在意,以后继续好好练习吧,我投篮很菜,但是我会尽量练习。”很简单的一句话,没有鸡汤,没有太多煽情,因为兄弟之间早已知道,一起拼过努力过,好像遗憾也是很美的。

过了一会儿,他拎来一筐啤酒,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瓶,然后一言不发地喝完了一瓶,说道:“我们才大二,还有机会。”

确实,生活不是偶像剧,没有那么多主角光环,我们会失败,我们也会明白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努力换来,但至少我们现在不是一无所获啊。整个球队,在学校二十多个学院当中,虽然只是“小人物”,但是无论有多大的期许,我们都希望有一种法学精神、一种小而强的精神去筑成一道有梦想的“小人物”的风景线。

四年来的篮球生活,一直贯穿在我耳朵里的一句话是“法学法学法学,加油加油加油”。十二个字,满满的“小人物”精神,当我们一起踩在篮球场的地板上,经历着场地从水泥地变成塑胶场,但是我们这样一个做梦的态度确实从未改变。

法学院篮球队在2010级学长的带领下,开始做着这样或那样的梦,这个梦不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而是一遍遍拍打篮球、一遍遍在操场上跑着讨论战术、一遍遍在篮下喊着防守换来的,所以我们即便承受了失败的风险,也享受着做梦的权利。

周星驰的那句经典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正是对这种小人物的大梦想的最好解读。我们既然可以脚踏实地,那么我们就可以仰望星空。我们的躯体可以很小,我们的影响可以很小,但是,我们的梦想可以很大。单细胞的特权,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同样是灌篮,同样是樱木花道和流川枫。我们看到最多的镜头,大概就是兴致冲冲的樱木花道在训练的时候摘下篮板,大笑着说“我是天才”的口头禅;然后流川枫的卡通形象出现,叹一口气,也会说一句招牌口头禅——“真是白痴”。

确实如此,对于每一个逐梦者来说,你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大的内心,却选择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一些比你更靠近这个梦想的人看来,你确实很白痴。一如樱木花道喊着“我是天才”“我们要称霸全国”的时候,流川枫、青田龙彦、福田吉兆和樱木军团的死党们都会说他是白痴。“单细胞”的魅力就在于,面对一切质疑和嘲笑,不会理会,也不去理会。

宫城也好,三井也好,甚至晴子都曾经感慨,作为一个“单细胞”生物,樱木花道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果说表面是面对嘲笑和质疑的不以为然,那么深层次就是一种自我和专注,在这样一个精力集中而不言他的人面前,我想每个人都能被这样一种专注所震慑。

去年的现在,我刚下定决心要考研,而且选择了自己最爱的学校和最爱的城市。作为一所法学名校,很多前辈也曾经在这片战场上鏖战过,2010级的前辈们也正从战场走下,无奈一一落败,都收拾着行囊,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取经,是每一个晚辈和前辈交流时的必备环节。落败的学长、学姐规劝你,说如果你对这个学校有十足的准备,无论你多聪明,考上都是小概率事件,希望你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找一个可行性强且不那么累的目标。可能自己少不更事,可能自己经世莽撞,可能自己心高气傲觉得人定胜天,但凡努力就能收获梦想开出的果实。

事实证明,我确实鸡汤喝多了,上火。考研砸了,这件事情辐射了我整个2015年的第一个季度。我开始自我否定,开始想着是不是自己是个卢瑟(loser),我似乎把考研当成了我的整个人生——我输掉了。

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放弃保研而去考一个录取率仅有3%的学校。虽然我确实有一些小名气、有过一些小成绩,但似乎我自身实力相对于这个理想而言,也恰好是一个“小人物”,这就是一个大大的理想。当我在规劝和教导中选择做一个“单细胞”生物的时候,我就认定了我只想做这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我所能做到的最好,以便让自己无从后悔。

就这样,我在夹杂着些许质疑的鼓励中,走上了考研这条孤独、执着、寂寞的路。大概是我太多愁善感,但是每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种比高考强度更高的精神负荷。我并不是躺在床上做梦的,我也是每天学习11个小时的人。买早饭、泡咖啡上自习,吃午饭眯一会儿自习,吃晚饭自习,感觉把自己的生活活脱脱变成了一锅“我不懂孤独,我只是全力以赴”的心灵鸡汤。

我去律所和先前指导我的老师聊职业的问题,考虑是否留在厦门工作,吃饭的时候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知道你现在难过,我跟爸爸都知道,如果当初你不去考研,现在你也会嘟嘟囔囔说自己的理想没实现。现在考差了没考上也好的,努力过了就好,先安心工作,别的我们以后再打算。”

我听电话的时候,已经饿了一天,吃着猪蹄和韭菜炒蛋,哧溜哧溜的吃得开心,心里却很复杂。也许是内心的骄傲第一次和现实如此接近,第一次如此对事实感到无奈,我想这就是生活。

一年前,我明白的是鸡汤:所有你想要的东西,你必须无比努力地去争取才能得到,而且如果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一年以后,我明白的是生活:并不是努力就能换来一切你想要的,我们一面要保持专注、看淡质疑,另一面又要做好失败的准备,那种像灌铅一般的沉重感,那种需要一根烟来缓解的挫败感。

一年前,努力是生活的全部;一年后,发现挫败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是考研,宿舍一共四个人,三个考研党。两个落榜,一个高中。我们几家欢喜几家愁,也经常夜聊的时候互相寒暄,我问那个跟我一起考一个学校的舍友(简称A):“你后悔考研吗?”“不后悔,因为我想变好只能考研,而且我足够努力了,没考上,我就再考一次。”

作为成功者的B,也笑着对我和A说他自己是运气好。我们明白,每一次得与失,都有实力和运气的共同存在。

B在决定考北大的时候,距离考研也仅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也承受了许多质疑。其实,他大二就开始用心学习,每次只坐第一排,经常找老师问问题、聊聊看法,我们当时还打趣说他装13。但是,他似乎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只是好好学吧,所以直到最后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研究生,他也并不是一个成绩很优异的人。

我和A在考研期间一直存在着一种你追我赶的势头,B也笑着说我们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是似乎他内心紧张着,表现得却胸有成竹。他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专注学习,似乎没那个精力去管外界的东西,加之以前做“伪学霸”、和老师聊天的积累,他的专业分最后格外地高。

他去参加复试的那天晚上,我们宿舍又聊了一整晚。我和A两个卢瑟一直说B很厉害,当时面对那么多的非议和质疑一路走到今天。我长叹一声,自己的北漂梦破碎,也感慨B确实是一个樱木花道一样的“单细胞”生物,所以骄傲地说“我是天才”也是应该的。

当下,我已经决定了要工作,拿到律师执照再申请出国深造。而A同学,那个和我一起落榜的孤独患者,毅然决然地决定再考一次,目标不变。

我和另一个早就找好工作的舍友C都劝他。我说,考研并非全是实力,有政策、有实力,更有运气,我们无法完美地规避这些风险,你又何苦冒险再去让自己劳累一次?C也在一旁说:“你为什么不能试试别的呢?至少找个工作也能锻炼一下自己呀。”

A说了一句话很有分量:“我既然输了第一次,就不怕输第二次啦,可能我会考不上,但也可能会考上啊。”

这句话说完,宿舍里很安静。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希望这个“单细胞”的舍友可以二战收获成功,虽然结局我们并不知情。心里多了一万只兔子一

最唏嘘并感动的事情,莫不如从前的好友多年没有联系,偶然得见,不是因为结婚叫你随礼,而是单纯和你坐着聊聊天。高一一个和我一起打球的同学偶然在QQ上线的时候聊起了一些往事,说还记得我高一的时候喜欢的那个姑娘。

转眼七年,一切都变得很快,境遇与情绪换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更迭着自己的处境,却始终忘不了第一次怦然心动的感觉。初中虽然有过一些情愫,可始终夹杂着友谊的味道,而这一次,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青春期这个神奇的时期和激素这种类固醇激素在自己体内发酵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像很多青春题材的电影一样——一个普通男生喜欢女神的故事,结局也大同小异,大同是因为最后没能走到一起,小异是我始终没能“推倒”她。

唯一一部让我从头到尾看完的青春题材电影,叫《青春派》。男主角是一个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喜欢一个穿着白色T恤、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黑长直女神,他有过唐突得让女主莫名其妙的表白,有过一段补习的岁月。青春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能从作品中找到共鸣,但更多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忆。

本来,我和她是两条平行线,就像我们在两栋不同的教学楼里面上课一样,也许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也许一辈子也不会说话。临川一中是一所很大的学校,就像一个迷你的大学。我和她不是一个年级,不在一个教学楼,更不是一个世界的。我住在学校,她租了房子住在校外,因为这个,我们好像更不可能认识;但也因为这个,给了我每天都能见她一面的机会。

一如每个青春期萌动的小伙子,我喜欢一个姑娘会让周围所有玩得好的人都知道,他们会起哄,我也很乐意被起哄。至少在那一刻,我单方面宣布,我和她在一起了。可是,我却不知道她叫什么,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因为潇洒的青春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整个高一暑假补课的那段时间,我的心里一直都像养了一只兔子,趴在窗户上看这个女生每天从这里走过。她走过以后,我又转向阳台,看她从二号教学楼楼梯上走下。我第一次知道这种滋味被叫作“暗恋”。我记住了白色帆布鞋、卡其色的短裤和白色的印着“supergirl”的T恤,她是高二(17)班的,我开始觉得这些都不够,我必须做点什么。

2009年6月8日,是我第一次见到高考解放的学长、学姐的样子,也是第一次看到她考试。高考集中营,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当届高三高考完的那一天,全校不再有高一的了,原来高二的那帮人参加了原题高考以后,他们就已经是高三的了。也就是那天晚上,我看她背着书包进了第四教学楼二层的第三个教室,文科十考场。

有句话说,恋爱的人智商都减半,暗恋的人智商减完。我一直认为不是减掉的,而是把智商拿来看对象了,就像我那阵子会把所有的聪明才智放到怎么认识、怎么了解这个姑娘身上。下了晚自习,我跟几个死党说我要去办件大事,他们很好奇我到底想要干吗。当我跑到二楼踹开门的时候,他们仍然不懂我到底想要干吗,直到我趴到墙上从名单里找17班的名字的那一刻,他们才反应过来原来我在找她叫什么。

那份名单上像女生的名字,并且是高二(17)班的女生有且仅有两个。当晚回宿舍后,我就用这两个名字为对象写了一封情书,准备第二天递给她。于是第二天,我做了这辈子第一次堵人的事情。把她拉到走廊的边上,我没有像居然给黄晶晶念泰戈尔的诗那样浪漫和镇定(电影《青春派》里的情节),更多的是心被吊在嗓子眼的慌张,平时口若悬河的我在这个时候就像心里多了一万只兔子。

我稀里糊涂地问:“你是不是叫某某某?”那时候在她眼里,我仿佛就是一个神经病。我掏出来跟她对上号的信递给她:“这是给你的,你拿着看吧,我走了。”

楼下的死党们都等着我下去跟他们说我凯旋的消息,但是我把情节描述了一遍以后,他们一致认为我像是去帮别人送东西的,别人哪儿知道是我喜欢她。

如你所想,一切顺理成章的事情是没有记录的意义的。当然,这封信从给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没有结果。但是对我而言,那时候的我,并不是一无所获的,至少我知道这个姑娘叫什么名字了。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算不上美妙,但那种幸福感溢在心头的感觉或许是第一次吧。二

焦灼的等待,没有耐性,是许多十六岁直男的通病。一封所谓的情书,在仓皇地送出以后,似乎并没有换到任何结果。当然也不可能有音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我们只能用最朴素的方式追逐着最朴素的感情。我在信里面说,如果可以,我们周五晚自习以后在楼梯的消防栓那里见。我如约而至,她却始终没有到来。

出人意料的是,我没有难过,只是拍拍消防栓上的玻璃,想象着她会来,然后静静地走掉。回宿舍的路上,我没有怪她,脑子里想着的全都是下次见到她的样子。

就这样,惴惴不安的情绪延续了一周,我的耐心似乎也烧完了,受不了这样的独自等待。我便火急火燎地跑到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从兜里摸出几张皱巴巴的一块钱纸币,跟老板要了一瓶矿泉水和一本精美装帧的信纸本。回来之后,我撕下一张纸,捋平以后,拔掉中性笔的笔盖,把笔盖夹在耳朵上,这节语文课,我打算写一篇美文。

时间过得很快,二十分钟以后,我好像只是歪七扭八地写了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只有一个单名,我翻开手边的《现代汉语词典》,看到这个字的解释和常规用法,这个字的意思是一种光彩,泛指很多美好的事物。虽然只读懂了这个字,我却仿佛读懂了她一样,兴奋地和周围那些一样坐在后排的男生说着我的“新发现”,但被他们嗤之以鼻地叫我“傻×”,也被老师质问道:“邱汐岩,你为什么上课又要说话?”

这节语文课我什么都没有写,但是我莫名地开心。从给她写第一封信开始,我们什么进展都没有,但我依然莫名地开心。也许这就是青春吧,喜欢一个人,完全就是只要一个人的意愿,而不是两个人的相投。

然后,我还是在两天内紧赶慢赶地写出了一篇和上次那封信的风格迥异的文章,像自己心中的所思、所念,假装诉说着衷肠。那天是周二,集中营每周二都会考化学,而我作为万恶的化学课代表必须坚守最后一班岗。在我收卷子的时候,我看到那个白T恤的黑长直从我身边走过,我的内心在小鹿乱撞和“职业道德”之间陷入两难。

这时候,狐朋狗友发挥作用了,我的一个好朋友主动请缨帮我送情书。于是,我看着他飞奔着帮我把信交到女孩儿手里,再看着他一脸坏笑地回来,我感觉一切都棒极了。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为什么这里是狐朋狗友,因为他的一脸坏笑纯粹是出于对我的嘲讽。

但是这次的信,应该是这个暑期补习的最后一次,因为周五就放假了。

集中营的高三,往年是要在老校区上课的,我想着她可能也要回到老校区去完成自己的高三,或者是梦想,或者是任务,或者是解放的高三。

青春的悸动就是如此,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我一直以为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她的时候,我并没有难过。本来就是两条平行线,我强行拉扯,送了人生中第一封情书,于我而言已经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了。

6月底的临川,白天很热,晚上却很凉。我穿着短袖在蟋蟀叫着的校园里,提防着蚊子,却又仰望着星星。这里的空气不像厦门的那样湿润,很干爽,并弥漫着被太阳烤了一天的青草的味道。

直到现在,每一个初夏的傍晚,我都喜欢呼吸这样的空气,因为这种气息标记了我的那段时光,也标记了我第一次为一个喜欢的姑娘而做的很多傻事。

人生之所以狗血,是在那段躁动的年华里,大多数人都错过了彼此。后来,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她鼓励我高三的时候要好好学习,告诉我如果考进年级前一百会请我吃夜宵。我把高三,也是这辈子跟她吃过的仅有的两顿饭,其中的一顿里吃的东西,都记得很深刻,也记得了她是一个爱喝绿豆汤的女生。

再次遇见,我们的人生似乎已经失去了交集。去年五月,我总觉得自己有一件事没做,却总是无法确凿地告诉自己忘了什么,直到有一天登录一个账号看到那个熟悉的ID,才记得,二号是她的生日,我却忘了祝她生日快乐。这个保持了几年的习惯,说没也就没了。我才不禁想起,这一切过了太久,我大学都快要结束了,她也成了我过去那段时光的一个印记,停留在那里,镌刻在过去的轨道上。我们都会有一段像青草一样的过去,也许再也无法回去,但总会怀揣着对爱情这种神秘情感的期许,去继续着自己的青春,和一个真正有缘的人,过美好的下半生。

美好的过去,从不凋零,它只是慢慢淡去,在那种青草的香气中,被慢慢记起。马戏团

对于一个双子座的人来说,或许最重要的两个词就是“新鲜感”和“自由”。自由是双子座的生命线,也是所有社会人的生命线。社会上每个人看起来都在拼死拼活地挣钱养活自己,说到底也就是为了能在有朝一日让“钱”这个俗套的字眼不再束缚自己,比如工作日偶尔睡到自然醒不用担心被扣奖金和绩效,比如随时随地就能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自由,在我们学法律的人看来,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我们说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在秩序规范下形成的相对自由,如果每个人都向往绝对的自由,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是一场灾难。所以,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社会人都在一个框架当中,去追求自己可以取得的最大自由。

坊间有句话,叫“有钱就任性,没钱就认命”。说实话,这也是间接地表达对有钱任性的一种艳羡,对于他们的自由有一种期待。

有一天去上班的路上,我用流量刷着手机一个音乐软件上的音乐电台,无意间听到一首范晓萱唱的歌,叫《马戏团》,来自《绝世名伶》。第一遍听,我觉得这就是范晓萱一贯的风格,童真的嗓音唱着一些可有可无的情绪,来描述自己的内心。后来第二遍听到时,注意了一下歌词,感觉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倒像是以马戏团里面的动物来比喻某种现象。这一刻,我像极了语文老师分析鲁迅、史铁生和贾平凹之类的文人一样,试图去揣度这首歌背后的深意。

乐评人说,范晓萱的这首歌是小S徐熙娣作曲、作词,范晓萱用那种做作的童声来唱,像是范对自己以前表演的一种自嘲,歌词也是很值得思量的。配乐和节拍都很马戏团,是看似简单却有新意的一首歌。联想到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个性歌手的形象,也许曾经的那种演出风格和歌手形象,让她感觉并不是在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的自嘲更多的是因为她看低自己,无法用自己的思路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个理性人,一个社会人,行为必须受到约束和限制,但是在规定范围以内,我们却可以做一切“法无禁止即可为”。

人们总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出最无限的色彩。自由就是色彩的基础和前提。

说到这种不自由与不痛快,或许我的感触是很少的,因为从小就是一种被放养的状态,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决定,什么事情都自己想办法。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邱汐岩真的是个很纯粹的人,而很少带着他人的思维习惯在生活。很多朋友很羡慕我,而这种羡慕往往来自那些家庭条件丰厚的同学和朋友。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往往是你的父母,最可怕的人往往也是你的父母。可怕并非来源于厌恶,而是他们自己的主观主义和对自己孩子没有来由的爱。看过很多电视剧,大概也就知道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很强势的爸爸,他会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一切,比如上什么样的学校、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后来接自己的班、要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才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等。孩子往往明明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才事无巨细地安排,从细枝末节到人生航向的种种,可是他们的悲哀是不能按自己设计的路线来做事情。

也许不仅仅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这样,每个平凡的家庭都会有这种对子女不由分说的安排和照顾。但是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证明自己,要拿到超越自己爸爸妈妈的成绩才能跟他们说:“你们放着,让我来。”

前阵子跟妈妈打电话,因为我要工作了,虽然从知道考研失败的结果开始到现在有快半年的时间给我调整,但心里还是有这么一个弯很难绕。给妈妈打电话经常谈谈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想要怎么走,也谈到毕业以后不想跟家里再要钱了,即使日子苦一些,我也想自己养活自己。妈妈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是普通家庭,你现在见过的、知道的、想要的都是我和你爸爸跳起来也够不着的东西,我们俩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你,以后等你需要帮助、需要休息的时候来找我们就好。”其实有几次都是在坐公交的时候找时间跟爸妈打电话的,公交车一停一动完全让我一个晕车的人无所适从,下车之后一边吐一边胃里泛酸。除了晕车,也许还有一些心疼自己的父母。

一次和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朋友聊得很晚,他一直以来最怨念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太强势,总是企图将他的人生也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要规划、要操纵、要把控、要你言听计从。他过着外人都羡慕的生活,比如开着跑车,比如境外户口让他在奖学金和政策上享受着很多我们无法得到的福利,但是他最头疼的也是他爸爸。他觉得他爸爸对他来说,即使生他养他,但是他们始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可以不要跑车、不要那种港澳台户口,他只想要一切都自己做决定,一切决定都能得到父亲的尊重。“感觉自己就像宠物一样,他给我钱、给我车、给我买房,只是想用这些糖衣炮弹让我去做所有他喜欢的事情,然后让他开心。无论出国还是工作,我都没办法自己决定,我觉得我过得也蛮没意思的。”

应了一句老话:“你所羡慕的,恰是他所厌恶的。”

有吃有睡/还有同伴的安慰/有哭有笑/灵魂早就不见了/花儿再香天空再蓝/小鸟在飞人都回家/只剩黑夜里我一只玩具在哭泣/没人在听/自由自在多么逍遥/有时候担心被老虎吃掉/生命因为这样才美丽/不要活在别人手里/就算可能会饿肚子/也要让生命有尊严

本身出身大富大贵之家就是一个围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为此趋之若鹜,但是一旦得到了一些别人羡慕的东西,就开始有种身不由己的不适应。

我虽然叫邱汐岩,姓邱,但是我并不是阿Q,我不会自我安慰或者自我麻醉地对那些人的生活完全不羡慕甚至不屑,而鼓吹自己的生活多么好。我通常告诉自己,有些东西既然羡慕不来,为什么不多看看自己有什么呢?以前在同道大叔那里看到一篇对双子座的解读,大概是说,双子座的人一般都好财、好色、好虚荣,但是如果要拿自由来换,对不起,我们不换。

大概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吧。就比如找工作,我一直不喜欢公务员、不喜欢国企、不喜欢大公司,虽然去了大公司会感觉自己的逼格很高,但是我要那个逼格干吗,如果我连自由都没有了?律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除了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我去学了法学外,更多的还有一种自由的感觉,不用打卡上下班,没有一定要加班的时候,很多事情只有你想做而没有你必须做。

我很感谢父母对于我自由的成全和理解,也感谢自己能够有让父母信任我的资本。俗话说:“儿大不由娘。”我妈似乎从我小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不会给我太多的约束,甚至绑架。他们除了是父母,更多的时候像是两位师傅,徒弟每天做的事就是把生活当作一场修行,而师傅要做的就是领你进门,然后靠你个人修行。

比如升学的关口,他们会问我自己想去哪儿读书,然后问我为什么。我以前也是一个总说不上为什么的人,后来在被问多了以后,才知道很多东西需要去权衡利弊。爸妈也算同龄人里面高学历的人了,我小时候不听话,经常有些莫名其妙的“朋友”给我爸妈建议,说:“小孩调皮捣蛋没事,打一顿就好了,你们家邱汐岩很聪明,如果服从管教,将来绝对是清华、北大的才子。”对名校本来就没有什么追求情结的我当时就毛了,不过还好爸妈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自然知道我的想法和思维,他们更明白一些态度的养成需要靠自己,打能打出一个出色的孩子,但却无法让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虽然我现在无法如预期一样在顶级的两所学府学习,但是在厦大的四年对我来说,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至少我在这里,以及我人生的前面十八年,用自己的行动和想法去一步步养成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世俗但不庸俗地生活,忧愁而不忧伤地快乐着。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朋友问我:“你快乐吗?”我说:“不,但我会苦中作乐,因为只要自由,就有快乐。”

越到要进入社会的时候,我就越怀念作为学生的那段自由的时光。正是自由让我做一个想我所想、行我所想的人,这短暂的四年收获了这些让我视若瑰宝的东西。晃动的镜头

总会有人问我喜欢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然后让我聊聊我爱看的那些书和电影给我带来了什么。我通常都说,书已经很久没有看过那些值得向每个人分享的了,随着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读的书也越来越专,对于那些长篇小说、文学名著的涉猎开始变少,而对于那些司法、律政、哲学方面的书倒有一些接触。

我想,对于我这样一个浮躁的人,电影反而是一个更好的放松方式。相比书需要更加心平气和的状态来说,电影这样一种声音、图像复合的剧情表达,更容易让人进入那个意境之中。

我曾看过很多的电影,相比时下热门的影片,我更喜欢去反复看那些被时间检验过、历久而弥新的作品。最粗线条的话,说最细腻的事《煎饼侠》的上映,让人们在荧幕上再一次看到古惑仔的风采。关于《古惑仔》这部系列作品的回忆和质疑也不断出现。坦白地说,《古惑仔》给我的是一段快意恩仇的回忆,当初的我很难读懂太多深层次的意思。对我来说,另外一部打打杀杀的电影——《热血高校》给我的印象则更加深刻。

和所有由漫画改编的电影一样,这部片子从某一个侧面去再现原版漫画,给所有看过原著的人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作者高桥的核心价值。但与大多数改编电影不同的是,大多由著名漫画改编的电影,除了美国的漫威,似乎都评价不高,觉得鸡肋偏多,但是《热血高校》的一、二两部在我看来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三、四部把小栗旬撤下以后,我一直没有燃起去看的欲望。

起初,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是——“燃”。一、二两部我都反复看了不下五次。每一次看,总是能莫名地激起我工作和生活的热情。“燃”

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时兴这个词,之前看的那些动漫比如《七龙珠》《灌篮高手》,都是很“燃”的漫画,总能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好像赢了比赛的是我们、拯救世界的是我们。

第一次看《热血高校》,开头看到硕大的几个字——“铃兰男子高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的“高校”是指我们的高中。泷谷源治和芹泽多摩雄都是高三的学生,但是他们身上的戾气却比中国很多混混更重。他们的高三也和我们的高三完全不一样,甚至,他们的生活与日本大部分高中生的完全不同——可以理解为一个架空的社会。

大多数人,包括我,看《热血》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言不合就开干。感觉真爽!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那样的人,耐打、会打,并且对学习毫不关心。荀子一直以来贯彻的观点——“性本恶”是对这种情绪最好的解释。片子里的男人们就像动物一样,用打斗来解决一切问题,用打斗站上社会的顶端。

和其他热血的东西一样,这个故事表征的东西可以用《数码宝贝》的两枚徽章来概括——勇气和友谊。“暴力=勇气”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等式,不能形而上学地去解读所谓的勇气就是不加思索地挥拳头,勇气有很多东西。如我所言,暴力只是《热血》以及所有热血动漫的一个载体,比如卡卡罗特和贝吉塔一路从敌人变成朋友、从弗利萨打到魔人布欧;比如路飞在成为海贼王的路上一路都在打斗;比如鸣人和佐助羁绊无数也在用战争维护着木叶村忍者的尊严和荣耀。我们看热血动漫,不应该就这样把目光停留在非常浅表的暴力上,而要看到暴力后面的勇气;勇气是担当,是攥在手里的希望,是想实现的理想而且必须要实现的执着。泷谷源治最吸引我的并不是把头发往后梳的那种武士版的帅气,而是每次在他爹、拳哥、牧濑和忠太面前告诉自己要称霸铃兰的决心。

在一个大雨的下午,源治和芹泽各自领着自己手底下的混混会集在他们的铃兰。全身黑色的衣服加上俊朗的外形,本来就是一部肾上腺素飙升的电影。路程过半后,双方甩掉了黑色的雨伞,在瓢泼的大雨中,目光如炬,只有前方。双方对峙的时候,芹泽小心地收好一把破旧的伞向前冲,这种装逼装到极致的做法,也让很多人为之倾倒。说到底,我是一个直男,我倒没有为之倾倒,而是在源治和芹泽决战的时候,源治多次快要倒下,但是那双颤颤巍巍的腿却一直想要再一次站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对留着长发的男人不那么讨厌了。也许是时间选取得太过巧合,无论哪一场恶战,最后挣扎着站起来的源治,始终帮衬着夕阳,余晖照耀着铃兰,也照耀着荧幕外的人。

直到今天,他的这种勇气也时常在我眼前出现,会在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刻鼓励我。说实话,我没有做过混混,没有打过架,也没有经历过特别惨的时光,但谁的人生不是人生,谁的生活没有一些酸楚!在刚刚入职的时候,经常没有睡饱就会有工作安排。厦门不大,可东奔西跑一天之后也会觉得双腿像灌铅一般。起初的工资除掉房租,每天可能只有五十块钱,有时候买了水果后根本不敢再去吃一顿好的,买一个馒头或者肉包就应付了。就像源治那样,也许我现在倒下了,我就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也许我这一次让自己放松了,可能全世界都会瞧不起我。“黑”电影除了“勇气”之外,应该就是“兄弟情”了。不论是香港黑帮电影还是美日的黑帮电影,兄弟之情永远占据着大部分的篇幅。血脉偾张不仅仅是荷尔蒙带来的效果,更是兄弟之间互相动容、两肋插刀带来的震撼。“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话早已被现在的社会认定为直男癌患者的标配,但除掉第二句,第一句对于每一个男人而言都是那么弥足珍贵。在这个故事里,兄弟情太多,而且太深刻,一一列举难免会稀释掉那些深刻的东西。只是在某个和哥们儿一起唏嘘、一起吹牛、一起撸串、一起吹瓶的一平方米的酒桌上,我们会共同想起在屏幕上看到他们征服铃兰、捍卫铃兰的岁月,也会共同想起我们在篮球场上嘶吼和挥汗的样子。我从不曾参与任何暴力行动,但不知为何总会对屏幕上那些义气之事有那么强的共鸣,也许是肾上腺素被唤起了以后,也顺便唤起了我对朋友的怀念。《灌篮高手》里面的不良少年骚扰训练的桥段,就曾经真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高三时的一个晚自习,班上一个并不受欢迎的大个子匆匆忙忙跑进来躲在讲台后面。我们都知道,他又惹事了。果不其然,几分钟工夫,一个小个子来我们班的后门问我们:“×××在不在这个班?”作为常年坐在最后一排的“守门员”,我应付这种角色很有经验——“不知道啊,你自己看咯。”后来,那个该死的太不争气,自己站起来被看到,于是引发了后来一群人集体入侵了。一如铁男来到球馆,一如凤仙入侵铃兰

事不关己,但绝不高高挂起。一个直男气息浓厚的理科班,拥有一米七八以上身高的有十三人。我们立刻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战队,抄起凳子,将他们赶出教室,并伫立在后门门口。一个平时并不多言的男生,站得笔直,义正词严地发问:“你们凭什么来我们班捣乱?私人恩怨请在外面解决。”

那一刻,这位L姓男子在我心里的形象是一百分的。我想,如果我不是直男,我会爱上他。当我看到局势扭转,我和G姓男子就像三兄弟一样对对面的小个子混混冷嘲热讽。没有意外,我们不战而胜。

在过去的每一次零散的聚会中,我们都会把这个桥段拿来回顾,当作我们高中最出彩的回忆。那一刻,没人去管你高考的分数,没人管你现在的专业,也没人管你以后能赚多少钱,我们的青春是团结的、热血的、充满张力的。兄弟情——友谊地久天长。

燃——一个很奇怪的词,这个词里面似乎蕴含了一个男人关于自己男孩时期的所有主要的记忆。无论是《古惑仔》《热血高校》,还是无数的热血动漫、荧幕和画册,都蕴含着许多的自己,一种关于“燃”的记忆,它似乎快要结束,也似乎从未离开。你拼命跑,是为了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拳哥在我的记忆里,虽然连男二都算不上,但绝对最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整部电影,全世界都在装×,只有他认。但我从不认为这个男人是真,相反,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青春过,他也在铃兰付出了自己最好的三年,毕业以后,他干黑社会这么多年,始终碌碌无为,即使一事无成,他的人格魅力依然无限大。

他有无数个感人的镜头,无数感人的镜头都因为他的担当、他的滑稽、他对源治像父亲对孩子一般的爱。

他说:“乌鸦比起被蒙住眼不知道往哪里飞的可怜小鸟要好得多了。我作为乌鸦,足够了。”乌鸦精神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很喜欢的一个微博博主叫“博物杂志”,他科普过一条关于乌鸦的段子:乌鸦在海边戏谑飞行中的白头海雕,因为它更灵活,而雕这样的猛禽却只能被调戏而无法还击。这种放肆到几乎张狂的气质,像极了源治和芹泽的气质,也像极了曾经的拳哥(片桐拳)。

拳哥明明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好鸟,却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明明知道很多事情不可能,却依然固执地去做,比如掩护源治、保护源治,比如称霸铃兰。

拳哥和源治在外面,看到逢泽被人欺负去保护,那个时候刚刚被伊崎暗算过的源治浑身是伤。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以为他们会一起跑,但是拳哥留下掩护,让源治带上逢泽跑到了一个废弃的河道里。过了一会儿,拳哥打电话给源治报平安,口气中充满了骄傲,仿佛自己干了一件大事。电话的这一头是血肉模糊的拳哥拖着半残的身体,还被一个高中的老同学教训“不学无术,只能做个混混”。被人冠以“人美胸大三观正”的我当然没有像圣母一样去批判拳哥在人生之路的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