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筑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21:48:55

点击下载

作者:郭姜燕,萧萍,黄蓓佳,张之路,舒辉波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童心筑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童心筑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集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童心筑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张之路等著.—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 11

ISBN 978-7-5589-0488-2

Ⅰ.①童… Ⅱ.①郭… Ⅲ.①儿童文学—作品综合集—中国—当代 Ⅳ.①I28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36876号童心筑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张之路等 著李军帅 封面图盛 开 正文图陆 及 装 帧责任编辑 韦敏丽 美术编辑 陆 及责任校对 黄亚承 技术编辑 许 辉出版发行 少年儿童出版社地址200052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易文网www.ewen.co 少儿网www.jcph.com电子邮件postmaster@jcph.com印刷 常熟市文化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20×980 1/16 印张18 字数208千字201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 978-7-5589-0488-2/I·4367定价28.00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如发生质量问题,读者可向工厂调换关于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是新中国文坛第一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已成功举办了25届,是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和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为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使这个奖项立足于新的平台,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经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三方协商,决定共同举办此奖,并将其列为“上海国际童书展”的奖项,2014年起正式更名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同时加大奖金额度,除评选图书和单篇作品外,增加对促进中外儿童文学、儿童出版交流有突出贡献人士的奖励。“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评出包括国际国内的“年度作家奖”一名,奖金人民币10万元;“特殊贡献奖”一名,奖金人民币10万元;“年度作品奖”15种,奖金各人民币2万元。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作家秦文君简介

秦文君,深受千万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协会会长,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理事长。1982年发表处女作,著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小香咕全传》《16岁少女》《小青春》《王子的长夜》《变形学校》等六百余万字。

1996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2002年获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IBBY)的“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宝贝当家》《男生贾里全传》 《云裳》先后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男生贾里全传》获“共和国五十年优秀长篇小说”称号,《秦文君文集》《天棠街3号》等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少女罗薇》《男生贾里》《小鬼鲁智胜》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其他作品分别获宋庆龄儿童文学优秀小说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图书奖、政府出版奖、中华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园丁奖、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青年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等超过70种奖项。作品10余次被改编为电视电影播映,并获飞天奖和华表奖。不少作品被译为英、日、荷兰、韩等国文字发行海外。

她将儿童文学写作当成一生最美的事业,《贾里贾梅大系》(8册),是她标志性的代表作品。获奖颁奖词

秦文君,中国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创作善于揭示繁复人生境况下的少年心理,深刻而节制,既有单纯明朗的描述,又有痛彻心扉的呐喊。情感细腻却不失力度,风趣幽默又充满关爱。2016和2017年度,她发表了长篇小说《宝塔》、《小青春》,中篇小说《王子的密使》,绘本《我是花木兰》等,深受读者喜爱。秦文君还是一位热心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创建“小香咕阅读之家”,为儿童公益阅读提供方便,业绩显著。颁奖典礼致辞我在爬格子秦文君

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2017年度作家奖,是我的荣幸,这是一个庄重的奖,鼓励人在儿童文学艺术创造领域跋山涉水。

从我第一次获儿童文学园丁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前身)到今天,已三十多年了,当年我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和陈伯吹先生同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我家住在重庆南路南昌路,陈伯吹先生住在瑞金路南昌路。夏天的时候,有好多次,陈伯吹先生饭后散步,走着走着,会弯到我家来,站在大院子里交待一些具体的事,如嘱我把他给作者的回信带到出版社去。有时没有实际的事,只路过这里,和我这个“小孩”谈创作,如数家珍地谈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随后,他继续着不紧不慢的步履,沿着蜿蜒的南昌路回家。他的教诲令我永久难忘,感谢陈伯吹先生对我的精神引领。

从文学简历上看,我创作70本书,对儿童文学有了一点贡献,其实是儿童文学成就了我,它给我另一双眼睛,让我通过死亡看到生命,从怜悯里看到美和诗意,在人性里看到没有泯灭的神性,在我最幸福的时候,在我失去亲人无法自拔的时候,我都在书房里写作,文学抚慰了我。

从1982年起,我发表儿童文学,那时把写作叫“爬格子”,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前辈作家,都是一格一格地爬格子。我敬仰的那些前辈作家,爬了一辈子格子,所拥有的是笔、深度的眼镜、清贫的生活、一屋子书,但从没有松懈过,没有失去爱和勇气。作家们看似单干,但各自的艺术追求,汇拢起来就是一个文学百花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各种门类,小说、童话、诗歌都有作家在默默耕耘,作家一写就是一生。他们的创作心态是平衡的,对儿童文学怀着纯粹的爱和责任。

发展到今天,因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大火,市场也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社会风气功利化,作家自身的坚守很重要。有的作家心灵中有碧绿的叶子,呵护美好的姿态,维护着独有的价值,在多元文化时代的选择中,保持高雅的追求,沉下心,保持内心有一种强大的宁静。

但也有一些作家丧失了对文学的敬畏,不是爬格子,而是跳格子了。或许因为文学功力不足,或许图快,图省力,创作浮躁,有时讲一个并不高明的闹腾的故事,还用很多简单对话,一下跳过去,文学情境描写潦草,风景描写,人物内心描摹并不注重。于是,市场上出现很多同质化严重的儿童书,大同小异,缺少独特的文学个性,一推就是一大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太重要了,好作家,并不一定追求语言的华丽,但保持语言的光泽是重要的。到了电脑时代,都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但真正的作家,调动写作语言,应该会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都是美,千锤百炼,很多时候会忍不住显摆一下,有话偏偏不这么说,而是那么说,设置一些巧妙的语言机关,自我陶醉,津津有味。

成就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一个马拉松。一个作家的造化,取决于作家对艺术的态度,取决于心灵家园是否丰富,艺术的造诣能否上去。文学的创造能力、叙事能力,对人的描摹、情景描写、价值判断、美感、语言魅力能体现作品的高下,判断出作品的深浅,是否具有艺术本色。

2017的年度作家奖,在颁奖词里,我看到了获奖的主要理由:2016—2017年度,我出版长篇小说《小青春》《宝塔》,中篇小说《王子的密使》,图画书《我是花木兰》。

回顾这几部作品的写作,百感交集。2016年深秋到冬末,为了修改《宝塔》,我把自己关在郊外的阅读之家,穿一条厚重的老棉裤,手机关闭,和日常生活隔绝开,抵御温暖而惬意的惯性、各种诱惑,捍卫写作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沉湎于创作,文学才能焕发的时候,艺术思维会变得像夜晚的星空那样神秘诱人。《宝塔》写了男孩嘉庆13岁生日的这一天,神秘男子突然闯入。从此,家族曲折而隐秘的过往彻底改变了几个男孩的生活。这些笔下的人,嘉庆和表弟嘉麟,离奇冒出来的虎子“兄弟”,妈妈和姨妈这一对相惜的姐妹花,“凤凰男”嘉庆爸,老上海姑父,从命运的伤痛中超然而出的老绅士外公,一大家人的坎坷和秘密,爱、伤痕、亲情,在我心里酝酿不知多少遍了,写作的时候,才一气呵成。《宝塔》的故事时态在当下,现实题材的长篇创作需要有主心骨,儿童文学不仅要写真善美,要写爱和勇气,还要写出生活的丰富性,人性的多元,浩瀚,只不过羽化了。儿童文学不能剥离世界的玄妙,越是日常的、现实的题材,越不能含糊。写当下,往往更要有足够的能量,面对这个时代的风貌和风情、同步的语境等具有挑战的难题。直面当下生活,最能考量作家的想象力、审美功力、艺术活力。

至于《小青春》这部长篇,动用了我的生命记忆,写上世纪六十年代,14岁的上海少年李伟义与好朋友老巴、王建生所经历的一段青葱岁月。李伟义钟情于同班的小阿妹张靓,经常借故溜到红霞烟纸店,去喂张靓的宠物猫“海军男”。为找到老巴遗失的秘密日记,三个人费尽周折却一无所获。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各种意外接踵而来:王建生因食堂救火成了英雄;张靓的小婶婶倪阿姨无辜被定为纵火犯;秘密日记被凶暴的朱刹胚抄走;“海军男”抓伤朱刹胚后消失不见……为抚慰小阿妹受伤的心,伟义连夜寻回了“海军男”。此时的他虽初尝爱情的甜蜜,可落入虎口的秘密日记依然让他和老巴如鲠在喉。这时,他被人算计而在改选班长的投票中意外落败。愤懑之下,伟义暴打孙鸿吉,并称病躲在家里。困窘中,杨老师的家访让他鼓足勇气回到学校,并在妈妈的帮助下,重新面对现实……故事的最后,老巴的秘密日记终于失而复得,老巴一家转危为安。可是,王建生蓄意安排的纵火案真相大白,他头顶救火英雄的光环消失殆尽,小阿妹张靓也因误解伟义离他而去。一路走来,伟义收获了友情,却失落了青涩、朦胧的爱情。可是,他自始至终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对于小说的把握,我觉得借用著名评论家李学斌的话语会更好:《小青春》写上海故事,不仅仅因为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十四五岁少男、少女的青春记忆、青涩爱情,还因为与那迷乱时代“非常态”的社会生态、“异质化”的人际关系相比,这些半大孩子在社会风潮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助。可就是他们,却以单薄的肩膀、孱弱的力量、本能而又执着的信念,坚守着生活中的道义和情感,追索着生命中的正义和良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青春唯其小,唯其率性、坦诚,才一往无前,无怨无悔;唯其小,唯其热忱、勇毅,才无私无畏,弥足珍贵。

写作图画书《我是花木兰》的动力,来自对这个人物由衷的爱。只是,真要落笔写被很多人诠释过的、存留心灵深处多少年的人,是一个挑战。

写作短短的数千字,我花了很长时间,我曾找了100个小孩子,请他们说心目中的花木兰。我还去荒漠、古战场、山川,寻找花木兰参军上战场的豪气、荣誉和气节。也在那无限空旷的地方,看飞鸟的影子、浮动的云彩、古战场边的小花小草。

女孩成长的无限可能性、丰富性,如霹雳一般在我脑海里闪亮,一个少女的美丽特质和天性,不因为战争而湮灭。我仿佛触摸到花木兰令人心颤的气息,对女性性别的深爱和自豪,也让我确定了《我是花木兰》的写作主旨:有美的视角,心的痕迹,亮的方向。

我的写作在持续,我觉得作家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者。可是世界走得太快了,是的,整个世界都在紧赶快跑,突突地过去,生活也在改观,虽然有些传统在消失,但文学是有使命的,要知道时代的好,也要知道时代的缺陷.文学要焕发静和美,是反思,是定力。一个作家要有安详而宽容的心,像陈伯吹老先生那样拥有风范。

陈伯吹先生提出,要为小孩子写大文学,虽然这会和辛劳和孤独连在一起:给小孩子的大文学要有爱的基调,尊重孩子,富有宝贵的童趣,通过有趣的故事体现耐心包容。在追求快的世界里格外需要通过优美的作品,给孩子时间,给孩子优雅和天然的艺术感悟。

儿童文学要对人类美好天性捍卫,对儿童内心不懈探索。这一代孩子的特质是爱自由,爱新知,爱自我,爱消费,爱美食,爱网络,爱与网络配套的散漫的生活方式,他们智商高,脾气爆,不畏强权,不畏权威,但畏艰难,恨吃苦,是过于老成与过于幼稚的结合体,是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体,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会刻上时代特征,会有飘浮的模糊、懵懂的感觉,但他们绝不简单。他们的心灵是柔软的,好的童书有向善的美德做支撑,能让他们不仅证实自己,接受自己,认可社会,热爱人生。

对于儿童文学,美是没有极限的。美是天然的、能永远相传的人性之美、艺术之美、创新之美……儿童文学的理想和其他的艺术门类是一样的:运用多种艺术创新,以美作为楔入口,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一本小小的可爱的文学书,文字始终充满灵性,不仅仅是有趣,其实美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激发孩子的爱美之心,也包含一些美好的人性,便于小读者领悟到怜悯与感动。

儿童文学还要提供更完美的情感资源,情感本身就是衡量作家有没有才华和能量的试金石,触及人类内心的强烈向往和情感张力,触及童年生活的根底的作品才能更丰满和自然,才算是成熟的,儿童文学的表达可以是浅显的,但文学内核不能缺失,要做到理性在闪光,感情充满张力,才能深入人心,永远动人,而不至于昙花一现。

儿童文学要丰富创新才华和艺术追求。文学中的核心是语言、人文内涵和想象力,文学想象是很美好的东西,有了它常常能飞翔起来。儿童文学要有宽泛的视野和目光,作品的艺术表现不能单一,好作品仿佛天空,有自由的大空间,有蓝天白云,也有月影星光,有风雨过后的彩虹,有四季轮转,有狂风和阴霾,就像人生,色彩永远微妙,有更多的变幻和不可预料才符合艺术的特性。

儿童文学要有好的评价体制,有批判精神,不能短视,只有眼前的表现。如果儿童文学在文学创造方面走向低能化、模式化,中国儿童文学将会何去何从?它还能走多远,红火多久?这是值得费力思考的。

我不敢说文学能改变社会,改变人心,但文学会影响社会,影响人心,能用纯美、自在、高尚、浪漫的儿童文学,带领孩子高高地飞,作家自己首先是一本厚实、高贵、传奇的大书。

最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时代,好作家和好作品不会被淹没。但立志写作精品,还得老老实实爬格子,而不是跳格子。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英]汪海岚简介

汪海岚,目前住在伦敦,任职大英博物馆东亚钱币研究员。她是纸托邦网站的编辑、发稿人,同时也是英国中国小说俱乐部(China Fiction Book Club UK)推特平台的主持人之一。她的翻译作品包括曹文轩的长篇及韩东、石康、鲁敏、马原、叶兆言等人的短篇或散文。2016年9月,汪海岚与陈安娜、陈敏捷发起介绍中国少儿图书的博客“Chinese Books for Young Readers”,介绍中国儿童文学资讯。她的译本Bronze and Sunflower(《青铜葵花》曹文轩)获英国笔会翻译资助及麦石文学翻译奖,该作品英译出版的第二年,即2016年,作者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获奖颁奖词

汪海岚是一名孜孜不倦的中国儿童文学推介者,其倡导和主张被广泛认可与赞赏。她在全球范围不断提升的知名度可归因于她在儿童文学领域所做的各项工作,譬如她曾发表过博客文章《纸上共和国:翻译笔下的中国文学》(见Co-tweets@cfbcuk,中国虚构文学读书俱乐部,英国)。

海岚为儿童翻译各类短篇小说、散文、绘本以及小说。作为曹文轩众多作品的翻译者,海岚翻译过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青铜葵花》,该书的英译本由英国沃克出版公司及美国烛芯出版公司出版。鉴于这项工作,她赢得了2017年度英国马什儿童文学翻译奖。

对有意推广的作品,海岚采用各种策略以增加其“能见度”。譬如,将维基网页中的相关信息集合起来便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策略海岚也用于对陈伯吹奖的推广上。她说:“事实上,我在中国儿童图书中创造了许多维基页面。信息触手可及,然而却十分分散且不连贯。我所尝试做的,就是把这些信息用一种更连贯和更可靠的方法集合在一起。”

2016年,海岚与她的两位同事一起创设了名为“面向年轻读者的中国图书”的全新的资源网站,该网站还链接了一些社交平台,如博客资源、Pinterest(拼趣)和Twitter(推特)等。

海岚曾接受过不同博客和杂志对其翻译作品的采访,她还担任着伦敦书展的评委工作。她在大学课程中开设的有关图书馆学的客座讲座也为她带来新的协作项目,包括在该领域培育新的翻译者并与他们合作等。

尽管她的名字始终与“中国儿童文学”联系在一起,但汪海岚已然提高了儿童文学翻译在全球范围的“能见度”和专业性。颁奖典礼致辞

陈伯吹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儿童文学界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不仅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他大半生献给儿童文学,他不仅是一个作家,写作了70多本书,也是一个教育家、作者、记者、编辑,他把他所存的钱用来成立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他一直支持儿童文学,1997年他去世了,到今年20周年,一个翻译者能够得这样的一个奖,我是非常的光荣,谢谢大家。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图书(文字)奖舒辉波简介:

舒辉波,现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武汉作协签约作家。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在《上海文学》《佛山文艺》《芳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上发表,现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多万字,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及选集近百种,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剪刀石头布》《十七岁,花要开》《小时候的爱情》,长篇小说《45度的忧伤》《45度的忧伤2:夏日离歌》《河底的秘密》《飞越天使街》《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地下河》等。曾获《儿童文学》第五届、第八届擂台赛金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第二十五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武汉市政府首届文艺奖,第二届《儿童文学》全国“十大金作家”等。获奖作品《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评委评语

相隔十年,若干当事人,两度采访,这中间本身就藏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和悬念,藏着一群孩子的无言成长。这样的选择,为故事的展开赢得了空间的张力。作品直面底层生活,直面弱势群体,直面饱受创伤的幼小心灵,但基调却不灰暗、不绝望,一如书名所言:梦想是生命里的光。作品节选梦想是生命里的光(节选)舒辉波妈妈至今仍是我的泪点1

写作时我常常把手机调成静音,完成了当天的写作任务之后就去散步,这天散步回来后,一看手机,有好几个未接电话,是一个座机,陌生的号码。

回过去,对方讲了好几句话,我才忽然明白过来,原来是青山区新沟桥蒋家墩社区的工作人员打过来的,她告诉我,他们找到了吴懿外婆的电话了。我拿笔记下电话的时候发现我的手在颤抖,激动和高兴像燠热夏日午后吹过来的风。

就在前一个月我打了那么多电话,托了那么多人,去找寻他们——那些我十年前曾经采访过的孩子。我至今记得当时采访他们时的情景,记得他们的欢笑和眼泪。那时,他们还是粲然盛放的蒲公英,如今十年过去了,他们到底身在何方?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期待着与他们重逢。

放下电话之后,我愣了好久,吴懿,距离我第一次采访她,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十年。

十年前,我们拍完吴懿的专题片之后准备做一个访谈,当时我和摄像师商量了一个在我看来非常好的取景位置,摄像师黄卫民老师构图完成之后把摄像机锁定在三脚架上,特意让我来看看这个构图好不好。

于是,那幅画面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时,五年级的吴懿正坐在社区干休所搭在外面的一个铁楼梯上,楼梯边种了几棵迎春花,茂盛的迎春花花藤攀附着楼梯,阳光下黄灿灿地每一朵都透亮着,仿佛不是因为阳光的照射,而是它们本来就能发光。而坐在悬空的楼梯间等待着采访的女孩稍微有些局促,她伸手拢了拢耳后的长发,然后在摄像师的手势下挺直了脊梁,微笑一直都在她的脸上,比迎春花还要灿烂。

那一瞬间,我喉头滚动,被吴懿的微笑打动了——因为,我们刚拍摄了她病重的母亲,也知道她正过着怎样的生活,可是,此刻,她笑得那么灿烂。

那天,她在羊毛衫外面穿了一条带背带的牛仔裙,那天,我问了她很多问题,即便是最让她悲伤的问题,她都始终笑着回答,有好几次,我都看见眼泪在她眼眶里打转,可是,她始终没有落泪……

电脑打开后,我看了当初我的采访笔记:“……在吴懿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和身患重病的妈妈离婚了,妈妈患有肝癌,从记事起吴懿就要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吴懿很喜欢画画,她喜欢画‘超级女声’周笔畅,因为她喜欢周笔畅,想做一个周笔畅那样的女孩……”

写下采访笔记的那天是2006年3月31日,那时最火的电视节目要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我记得结束采访的时候吴懿调皮地笑着祝我“明天节日快乐”。

我一边收拾着采访话筒的话筒线一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着吴懿傻笑。“明天愚人节啊!”

愚人节!我多么愿意眼前她正遭遇着的这一切,只是命运在愚人节跟这个无辜的小女孩开的一个玩笑。2

再次和吴懿坐在一起是2015年8月13日,她现在在一个冰激凌甜品店打工,这将近十年的光阴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我们约在她上班的那个商业综合体的一家咖啡店里,这是一家以动物为主题的咖啡店,她坐在我的对面,桌面上蹲踞着一条和真狗大小相仿的斑点狗。“还记得当初我采访你时的情景吗?”“记得,当然记得!”和当年相比,我觉得她似乎没再长高多少。“头发剪了?”“很帅吧?”她歪着头调皮地笑着。“嗯,帅,不过,我觉得当初采访你的时候,长发也很漂亮……”“你做过我的节目后大概不到一年,妈妈就走了……”她为自己要了一杯白摩卡,低下头浅酌了一口,“好像从那时开始,我就是短发了,好多年了……”“为什么?长发不好吗?”“有时,我希望我是个男孩子……”吴懿笑了笑,并不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社区里给了我你外婆的电话,我打过去,听声音,显得好年轻,我记得当时采访你的时候你外婆都七十几了……”我要的是一杯拿铁,喝不惯,苦苦的,“后来,才知道接电话的是你姨妈,姨妈刚得了个小孙女?感觉她心情很好。”“对,我前天才去看过小BABY,”吴懿笑了笑说,“我外婆跟我姨妈住……”“外婆还好吗?”“八十六岁了,还好!”“要不,你从头说吧。”我又喝了一口难喝的咖啡,“从小时候开始……”

我四岁之前是跟着奶奶的,四岁之后,因为爸爸妈妈离婚,我就随妈妈回到了外婆家,那时,妈妈肝硬化和肝癌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我记事起就对两件事情印象深刻,一件就是妈妈不断地去很多医院,然后回来吃各种各样的药,然后再借钱、筹钱去看病。第二件事情,我发现街坊小伙伴们都不跟我玩儿,后来才知道他们都被家长叮嘱过了的,说我妈妈有病,会传染……所以,我童年几乎没有任何朋友。

常常是,一群孩子疯玩儿时,我一个人远远地在旁边眼巴巴地望着。即便是我带了糖果,即便是他们游戏的时候缺一个人,我也没有加入的可能。有一次,妈妈发现了,她像是赶一群麻雀一样,高声地骂着他们,把那群玩得正开心的小伙伴轰走了。

可是,那些小孩被她驱散后又远远地回骂她,其实,我妈妈说的话,他们大部分都听不懂。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知道是因为妈妈的病,还是因为她吃了太多的药,总之,很多人都听不懂她的话。

那天,妈妈驱散了小伙伴们之后,牵着我的手又开始骂我:“你怎么还长不大?……”

她越骂越生气,就甩开我的手,一个人在前面走,一边走一边抹眼泪,还自言自语。我也跟在后面莫名其妙地哭。

可是,她走了几步后,又回转身,往我嘴巴里塞了一颗糖,蹲在我身边说:“我们为什么要求他们?不就是因为你有个快要死的妈妈吗?妈妈死就死了,不要紧,只要你快点长大……”

所以,我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死”,我一直觉得,在我和妈妈的房间里,还另外住了一个我看不见的人,就是一个名叫“死”的人,我看不见他,但他却一直和我们母女在一起,常常让我害怕。

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死了你怎么办”。

大概正是因为妈妈有这样的担心,所以,对我要求特别严格,恨不得在她死之前让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最好是一觉醒来,我就已经长大了。

有一次,妈妈让我烧开水,水烧开了又让我再把开水灌进暖水瓶。结果,我的手被烫了一串水泡,外婆把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

可是,即便如此,妈妈也没有对我更宽容一些。

我四岁的时候就会骑自行车,我摔倒的时候妈妈从来不扶我,一直站在旁边,叉着腰,冲着我喊:“起来,快起来!”

所以,我第一天上小学的时候是骑自行车去的。我姨妈送我,她骑车在前面走,我骑着小自行车跟在后面。然后,放学的时候,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回来。

从此再也没有人接送过我。

从我们家到红钢城小学骑自行车要二十几分钟。3“是我打电话的那个姨妈吗?”“不是,送我上小学的是我大姨。”吴懿笑了笑说,“我外婆一共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我妈最小,我有两个姨妈,三个舅舅。一个舅舅十岁的时候得肝癌死了,然后,另外一个舅舅在他儿子也就是我哥哥两岁的时候死了,然后,就是我妈……”

“……”“所以,我外婆蛮可怜的,我哥哥出生才十三天,他妈妈就跑了,所以,我和我哥都是我外婆养大的……”“那你和你哥哥肯定是最好的朋友了……”“不是!”吴懿使劲儿地摇头,并不想谈这个和她命运几乎一样的哥哥,而是接着先前的话题说,“现在想,当时街坊小伙伴不跟我玩儿也是可以理解的,你想想,一家人有三个肝癌……”“终于读小学了,你妈妈一定很开心吧?”“是啊……”

我妈妈虽然从来没有接送过我,可是,却经常跑我们学校,她跟我们老师都非常熟,熟到什么地步呢?每次考试我都不需要把试卷带回来,因为,成绩她早就知道了。

她对于我在学校的情况也是一清二楚,后来,她实在病得不行,走不动了就给我们班主任打电话,那时,我外婆家已经装了座机。

妈妈没有工作,外婆外公都是普通工人,还要同时养活哥哥和我,所以,根本没有更多的钱给妈妈看病,再说了,这是绝症,无底洞。甚至,到后来,大家都放弃了,妈妈只是躺在床上等死,只有每次我放学回来,她见到了我,眼睛里才有了光。

在最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机会,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知道这样一个机会的。

那就是苏州有一个医院向全国征集志愿者,这个医院打算做肝移植手术,现在想来,我妈就是去当“小白鼠”……

那时有实力做肝移植手术的医院在国内还不多,这家医院也是首次做这样的手术,所以,手术费全免,而且后期还免费提供两年的排异药物。

妈妈的各项检查都符合手术条件,全家商量之后决定去做这个手术。临到最后要去的时候,家里又开了一次讨论会,那就是我要不要过去陪妈妈。

因为,这个手术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回了的。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懵了,那时我刚读三年级,什么都不懂,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最后,我妈妈说话了,她说我不能耽误了学习。

因为妈妈对我管得很严,我的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好的。

后来,外婆、姨妈她们都过去了,只有外公留下来照顾我。现在想来,幸亏我没有去。大概正是因为我没有去,在手术台上九死一生的妈妈还有牵挂和盼望,这让她能坚持到最后,闯过生命中最黑暗的鬼门关。

因为我没去,她才想要回来。

我觉得我小时候好笨,根本没有理解妈妈那么复杂的情怀,当然也不会明白那次她回来后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火。

妈妈做完手术回来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后,我甚至对妈妈都有些陌生了。看见这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人,我愣了好久。只有当妈妈见到我眼睛里突然有了我熟悉的光,而且,疲惫苍白的脸突然间有了光彩,我才敢怯怯地喊了一声“妈”。

妈妈没有说话,她把手向着我伸了过来。

我怯怯地把手放在她的手心,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仿佛我的手是一只随时都会飞走的鸟儿。

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闭着眼睛,我看见她的眼角里淌下了两道泪,她用牙齿咬了几下嘴唇,苍白的嘴唇有些哆嗦,被牙齿咬过的齿痕渐渐泛起了一点红润。

她对我发火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大概手术再加上长途火车,她疲惫不堪,第二天才有力气跟我讲话。那天,她讲了很多,我一直呆呆地听着。

我发现我根本不知道她到底讲了些什么。

再后来,她也发现了我根本没有听懂她的话。

妈妈一直都知道,很多人听不懂她的话,可是,今天,竟然连我也听不懂她的话了……她突然暴怒起来,从床上坐起来,使劲儿地把枕头向着我砸过来,胸脯剧烈地起伏,苍白的嘴唇不断地哆嗦,连骂我的声音都在发颤……

我懵了。我不知道这两个多月是因为她做手术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好久没有跟她讲话不太习惯,反正,我就是没有听懂。

可是,没有听懂又怎么了?至于这样生气吗?

现在我懂了。

一直都没有多少人能听懂妈妈,别人听不懂,妈妈根本不在意。可是,有一天,她发现,连自己唯一的她最爱的女儿也听不懂她了,不可原谅……4“现在,一个人,这么多年,才知道,妈妈有多孤独……”

吴懿讲不下去了,眼泪不断地从她的眸子里涌了出来。

她从桌子上拿过一张纸巾擦眼泪,笑了笑,想说点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她的嘴角不停颤动、抽搐。“你想想,她这两个多月里,都经历多少苦痛……我想,唯一给她勇气和力量的大概就是对于女儿的想念——可是,居然,连我也听不懂她了……”吴懿哭得稀里哗啦,只好低下头,不讲了,过了好久才抬起头说,“这么多年,妈妈始终是我的泪点——妈妈刚去世的那几年,我从来不提起她,只是到现在,我工作了,自立了,才敢提起她,可是,哪怕我是笑着说的,也会说着说着就要掉眼泪……”“所以,我很少提到她。”吴懿又笑了笑,满眼眶里都是泪水,“如果我今天跟你讲一天妈妈,我会哭一天……”“做过手术之后,好多了吧?”“嗯,”吴懿擤了擤鼻子,把纸巾团成了一团,说,“刚才你不是问过我最美好的时光吗?我觉得,我最美好的那段时光就是妈妈手术后陪我过的那两年……”

渐渐地,妈妈望着我笑的时候蜡黄苍白的脸上有了红晕,整个人也活泛起来,话也多了,除了逼着我学习之外,在妈妈能走动的时候,带我去了好多地方。

我不是说,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吗?因为,不再需要东奔西跑地看病,苏州的那个医院会定期给她寄来排异的药物,她手头上也渐渐有了些零钱,坐公交车还是坐得起的,所以,她几乎陪着我去了武汉所有公交车能够去到的地方。春天的时候,妈妈会带我到植物园去看兰花,去武大看樱花,或者,去博物馆看编钟,当然,那是在节假日或者周末的时候。平时,她见我学习乏了,就和我一起去江边,外婆家离江边很近。看一看江水,还有低低飞翔的江鸥,听着轮船的汽笛声,吹着江风,美妙极了。“等妈妈有钱了,”妈妈指着那个豪华游轮说,“我们一起坐船从武汉到重庆,看三峡……”

我那时真傻,以为这个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了,总缠着妈妈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坐大船。

这样的日子过得实在太快了,我总以为,明天还能这样,妈妈从此好起来了。其实,根本不是的。有一天,我生病了,吞药吞不下去。“你看妈妈,过来啊,”妈妈笑着跟我讲,然后,摊开手掌心,手掌里有那么多药,“妈妈每天都要吃,你才吃一两次,而且,你的药多便宜啊……”

我数了数,妈妈每次都要服下二十多粒药丸,想想我刚才吃三粒药都那么痛苦,我一下子觉得妈妈每天都吃这么多药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可是,她还总陪着我笑,陪着我到处走,从来没有提过这事儿……

后来,妈妈服药的时候,开始挑挑拣拣,开始自己省下一些药丸,自己给自己减量……“妈妈也怕喝药了吗?”“唔……”妈妈支吾了一声,一扬脖子,把药全喝了下去,咳嗽了几声说,“妈妈怕把药喝完了,再也没有了……”“啊?”我身体晃了一下,仿佛被一个雷电击中,一阵颤栗,联想到前些天医院医生的回访,恐惧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

医生说,妈妈的身体状况是当初做手术的四个人中最好的——当时,那个医院一下子做了四台这样的手术——苏州的医生第三次来回访的时候,就已经有两个病人不在了……

我记得当时我在房间里写作业,妈妈还有外婆都在客厅里向医生哀求着什么……原来,医院必须得按照当初的约定,在免费提供两年的排异药物之后不再供药,而据外婆说,妈妈当初服用的排异药物全部是进口的,每天的药都在一千元以上。

所以,在手术后两年的期限快要到了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减药,她以为自己省着点吃,就会为将来节省下更多的时光……“我省下些命来,留到将来,”妈妈每晚都要数自己攒下了多少药丸,像是数着她有限的时光,“这样,我就可以看着你长得更大些,我会稍微放心些……”“你已经好了,渐渐地不需要这些药了!”我知道自己在说自己的梦想,因为减药后,哪怕我还只是一个小孩子都能发现,妈妈身体状况明显不如她正常服药的时候好。“真的?你也这么认为?”

我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妈妈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我想,她是病人,她应该比别人更清楚减药之后的状况。只是,我们母女二人都愿意相信梦想,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奇迹”这个词。

然而,没有奇迹——至少,在我这二十三年的时光里,我没有遇见任何奇迹。5

吴懿哭了。

她在对一个叫做“命运”的东西愤愤不平。“妈妈自己减药之后——尤其是医院断药之后,”吴懿摇了摇头说,“我的妈妈生命力真是顽强,医院断药之后,她竟然还活了两三年……另外三个跟她同时做手术的早走了。”

吴懿抹了一下眼泪,说:“只是,她最后的时光,她痛苦,我也痛苦——她要么对我好到极点,恨不得把命也给我,要么又对我严厉到极点,有时打我我都觉得冤枉——她居然怪我长得太慢了,有时,我个子小没有其他同学高,她也打我……”

吴懿默默地流了一会儿眼泪,擤了擤鼻子说:“现在懂了。”“我当时去采访你的时候,妈妈的状况已经很糟糕了……”“是的,”吴懿说,“那之后不多久,妈妈就走了。”

我们一起沉默了好久。“总有人问我,你恨不恨你爸爸?”吴懿突然仰起头笑着说,“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恨我爸爸——他不养我小,我不养他老——这样也挺好。要说恨,有时我恨我妈妈,她为什么要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好,这样爱我,却又离开我?……”

在妈妈去世一年多,我读六年级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放学后来接我,那人是我爸爸。

我一个人独来独往了这么多年,哪怕是下大雨忘记了带伞也不会有人来接我,忽然有人说放学了要来接我,而这个人是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的爸爸……

我一整天都在走神,不知所措,当然也不知道老师都讲了些什么。

放学了,我一眼就在人群中发现了那个人,尽管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见过他,我仍然知道,那个男人就是我爸爸。

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他一路讲个不停,讲什么他有他的苦衷,说,让我不要恨他。

其实,我对他什么感觉都没有,当然更不会有恨有爱,他和任何一个陌生人没有两样。就连,他骑自行车时迎面吹过来的风带给我他身上的气息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他住杨园,其实离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并不远。

三口之家,我知道了自己还有个比我矮好大一截的妹妹。

吃完饭后,他给我写了一个电话,说,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给他打电话,然后,送我回去。

我觉得,他过得并不好。

那是唯一一次我和自己爸爸的相见,之后再也没有见过。他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我也没有。6“你说奇怪吧?”吴懿笑着说,“我连我叔叔的微信都有,逢年过节还会问候一声……”“你叔叔?是你爸爸的弟弟吧?”“对。”吴懿说,“去年我奶奶住院,我还去看了她——四岁之前,是我奶奶带大的,所以,我和奶奶还是有感情的……”“和奶奶打电话,你会不会问一问爸爸的情况?”“不会。他们也不会说。”“妈妈的离开,对你打击很大吧?”沉默了一会儿,我问道。“当时还好,只知道一门心思地按照妈妈的交待,好好学习,”吴懿认真地说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怎么说呢,就是有时身体受了伤,还伤得不轻,可是,当时并不觉得疼,很久过后,才痛彻心扉……”“是,”我点了点头说,“1998年我奶奶去世,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掉,可是,到过年的时候,我发现,我多拿了一双筷子,而奶奶经常坐着的那个位子空了,突然,眼泪一下子就哗哗哗地下来了……”“对!”吴懿狠狠地点了点头,说,“就是那样的感觉,我最灰暗的时光就是我读初二的时候……”

初中我读的是武钢五中,那个学校有个班是全校最好的班级,班上有三十几个学生,基本上都能考上省重点,我也进了那个班。

初一一切都还正常,初二的时候,我忽然心灰意冷,不想上学了,也不想回家。

其他同学都去上学了,我一个人踽踽独行,走到江边,坐在当初和妈妈一起坐过的地方,望着江水浩荡东流,一坐就是一天,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饿,也不觉得冷。

有时,我无比地思念着妈妈,有时,我又恨我妈妈。

看到那艘大船,那个豪华游轮的时候,眼泪就一个劲儿地流。

有一次,我大着胆子去问了票价,原来是旅游公司的,那价格我当时觉得把我卖了也坐不起的。难怪,当年我缠着妈妈要坐大船的时候妈妈是那样一副表情。我妈妈真可怜,我多希望现在她还在,我挣的钱已够她和我一起坐一次豪华游轮……

她总恨不得我一天长大,可是,我长大了,她却不在了。

到了放学的时候,我就去找班上的那个同学,她至今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跟她一起走,然后,到她家借宿。

有时,她会到江边,给我送些吃的。

如果,她不送的话,我就饿着。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饿。

因为,我当时只是一门心思求死。

偶尔回到外婆家,我总是去找当初和妈妈一起盖过的被子,在被子里寻找妈妈那熟悉的气息,或者,蒙着被子整夜整夜地哭。

后来,我留下了一封遗书,然后,去到了江边。

可是,我始终没有勇气。

然后,我就被外婆找到了。从那天开始,我七十多岁的外婆开始跟着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我六岁的时候,那么小,上下学都没有人接送,现在好了,读初二了,居然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接送。

我有快一年的时间没有上学,我当初的那个班级还是收留了我。现在想来,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我都挺好的,只有我自己不好。7“记得,我当初采访你的时候,你总是笑着,那么乐观,那么阳光,没想到还有过那么灰暗的时候,”我说,“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思念妈妈吧?是不是因为青春期的孤独与叛逆?”“不不不,”吴懿摆着手说,“我当初的情形和电影电视里的叛逆少女根本就是两码事,更不是社会上那些不良少年……”“嗯。没有其他原因?”“要说,也有,”吴懿犹豫了一会儿说,“不过,如果我讲了,他非杀了我不可……”“他是谁?”“他是我哥哥……”吴懿笑着说,“其实,刚才说的有点夸张。现在,我们应该算和解了,毕竟都大了,可是,当初,他真是我的噩梦。”

我哥其实蛮可怜的,他的命运几乎和我完全一样,出生十三天,妈妈离开了他,两岁时,父亲去世。可是,他和我却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我不管什么时候,对谁都总是笑着,一脸阳光,可是他不一样,从小我就觉得,他是一朵乌云,如果他在我身边,我就觉得暗沉沉的,紧张而压抑。

他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了他。

只有我外婆觉得他可怜,时时处处都宠着他。

他大我十二岁,在我妈妈快要走的那段时光里,他不去找工作,很晚也不起床,我外婆常常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他床边,可是,稍有唠叨,他就一下子把碗啊筷子打翻在地。

这都是次要的,最不可原谅的就是,他竟然打了我妈……

那天,大概是冬天,天冷,我上学的时候起不来,我妈妈喊我的时候大概声音稍微大了些,吵了哥哥的瞌睡。他居然暴怒起来,骂还不解恨,一脚踹开了我们的房门,然后就劈头盖脸地打我妈妈……

他凭什么?

凭什么?

……

那时,我妈妈都快死了……

我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我妈被人打,当时一下子明白过来,妈妈为什么总是催我快点长大。当时,我想,如果我是个男人就好了,我一定要杀了他!

就这样,他像噩梦一样伴随着我和我妈妈,直到他参军服役,暂时离开了这个家。

可是,等到我读初二的时候,他复员了,又回来了。

看到他,我就想起他打我妈妈时候的情景,就怎么也不愿意再回到这个家了……

我对我妈妈有多爱我对他就有多恨。

病魔也许对我妈妈的伤害更大些,要了她的命,可是,我看不见,看得见我也会拿把刀子跟它拼命。可是,我的哥哥我看得见,看见了,就会想起我妈,就会心里发堵……

那时,我就想,如果我长大了能够自己挣钱了就好了,这样,我就有一个住的地方了,也不会挨饿了,再也不需要回到这个家了。如果,这些都不可能,那么,我情愿去死。8“直到去年过年,我才和他说话。”吴懿说。“他现在怎么样?”“挺好的,前几年结婚了,有两套房子,还买了车。”“那你外婆放心了。”“是啊。我虽然有外婆、姨妈,可是我知道,在她们心里,我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哪怕第三、第四都难排到,也无所谓,我习惯了。”吴懿补充了一句,“在心里把我排在第一位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了。”“中考还行吧?”我想听吴懿接着讲她的经历。“中考其实也考上了高中,但是,我想早点工作,所以,报了光谷那边的一个中专,实习的时候我还得奖了呢。”吴懿笑着说,“其实,我挺聪明的,做事又肯动脑筋,人缘也不错。”“嗯,第一次采访你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后来,外婆他们托关系找到了武钢,要说,在那样的大国企里上班可真舒服,上下班都有班车,下午三点钟就可以去洗澡,四点钟就下班了……”吴懿说,“没有事儿的时候就和师傅聊天,也轻松快乐,可是,我总觉得就这样混一辈子,想想就可怕……”“所以,你就辞职了?”“对!”吴懿说,“我一直想做餐饮业,但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于是,我就应聘到现在的这家甜品店,先积累些经验再说。”

这是一家美国的冰激凌甜品连锁店,相信吴懿能学到不少东西。“现在,我在做管理了,”吴懿笑了笑说,“这是个新店,但是,生意也不错。”“多好啊,慢慢来!”我提议说,“要不,我们去看看外婆吧?”“虽然,我可以和外婆住在一起,但是我下班晚,总是要到晚上一两点,她老人家还想着照顾我,就老发急……”吴懿在车上的时候跟我说,“我外婆现在挺好的,终于可以歇歇了。”“这就到江边了吧?”汽车拐弯的时候,我感觉行到了江边。“是的,现在围起来了,在建江滩公园,”吴懿笑着说,“等会儿你不要问我外婆遗书的事儿啊。”

吴懿怪不好意思的。“好,”我一边开车一边说,“她身体好吧?”“挺好的,只是去年摔了一跤,现在需要拐杖了。”

还是我十年前采访过的那个社区,还是二楼的老房子,我见到了吴懿的外婆,她当然不记得我了。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现在挺好的,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觉得的。

告别外婆的时候,我说,我们去看看那个铁楼梯吧,当初采访你的时候,你坐过的那个楼梯。“这个小区快拆了,”我们去社区里面的干休所的时候吴懿说,“干休所里的人已经搬走了……”“我当初采访过一个爷爷,他帮助过你。”“是的,他帮我缴了好几年的学费。”吴懿说,“真是遗憾,我竟然连他的名字都没有记住——所以,这次你找到我的时候,我很高兴。”“能找到你,我也很开心。”

坐在铁楼梯上的女孩和我记忆中的那个女孩重叠了,中间隔着将近十年的光阴。

我用手机为她拍了几张照片,没有迎春花,连迎春花的花藤也看不见,仿佛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很帅吧?”吴懿下楼梯的时候调皮地跟我说。“也很漂亮。”“可是,谁都不知道,我的一只眼睛看不见。”“啊?”“是的,就是这只,”她指着自己的左眼,我在她眼前晃了晃手指,她说,“能感觉到光,但是什么都看不见。”“一直这样?”“嗯。”“没有看过医生?”“没有。”作家访谈写出诗歌一样闪光的句子舒辉波 梁 燕梁燕:

在写作儿童文学之前,你有过其他内容和题材的创作,转到儿童文学上来,是什么契机?舒辉波:

写儿童文学之前写成人文学,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写电影、电视剧剧本。写儿童文学是因为当时要写几个儿童题材的电影剧本,那时就开始找儿童文学来读。后来剧本完成后,觉得可以投稿试试,结果竟然发表了。于是,开始有目的地买来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和阅读。梁燕:

嗯,电影、电视剧剧本等尤其注重情节推动,这在你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有所表现,你的作品一般都故事讲究,情节陡峭,讲述的节奏把握得当,这得益于你的电视人的经历吧?舒辉波:

我非常喜欢电影,后来看《千面英雄》和《作家之旅》,这两本书从神话和民间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总结电影创作。再后来,发现彭懿老师也用这两本书的理论来分析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和电影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它们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在造梦,我喜欢这样诗意的意蕴。我觉得自己讲故事还差很多,但是,我以后会努力写好。梁燕:

别谦虚,你的儿童文学作品里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不过比起故事来,你的作品语言也给读者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你近期的一些短篇小说。你追求语言的质感和韵味,甚至有时候带着一种炫技般的强调,这种强调让你的文本别致,带着你的烙印,但有时,有的文本也给人一种啰嗦、不干净、远离拙朴的遗憾。当然,文学期待个性化,文学原本多样化,但长处和短处原本分界不明晰,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舒辉波:

我读书,对语言比较挑剔,这也是我为什么看网络小说看不下去的原因。另外,我喜欢读诗。语言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同样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我喜欢那种赋予故事生命和个性色彩的语言,不仅仅因为它们生动,大概还因为那样的语言,更容易打动人,或者距离人心更近。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也希望在自己的文章里写出诗歌一样闪光的句子。我觉得,好的文章,应该有诗的意境。有时可能会因此让人误以为炫技,其实,一、我根本无技可炫,二、我其实知道好文章不可以幼稚地炫技。但是为什么会如此?我想了很多,觉得大概是我大学时期学习、模仿莫言的写作的后遗症。不是说莫言啰嗦,是自己只学到了皮毛。我现在已经在努力地简洁叙述。简单和准确,真的是一种美德。梁燕:

哈哈,谢谢你的真诚。对语言的打磨锤炼怎么都不为过。是的,同意你的说法,好的文章,应该有诗的意境。不过,语言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与思想和故事紧密结合在一起。

也谢谢你的坦诚,说到模仿,这几乎是每一位作家写作中都有的经历。除了莫言,对你的创作有影响的作家还有哪些?在欣赏和模仿中,你又如何超越,形成你自己的风格?舒辉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找不到比余华的回答更贴近的句子了,所以,请允许我摘录如下:余华认为,“大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他看来,当代作家接受前辈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而不是以阳光的方式。这才是影响的本质”。余华说:“我对那些伟大的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他们的衣角,模仿着他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他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他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对我有影响的作家非常多,在我年轻一些的时候,国内的作家对我影响更多一些,最近十年,国外的作家对我的影响更多一些,比如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帕慕克、奈保尔等等,非常多,有时说不清楚到底谁影响得更多一些。具体感触余华已经说了。

在欣赏和模仿中,我在逐渐地形成自己,距离超越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是,我会阅读全人类最优秀的作品,我希望那些最好的作品会成为我的血液。梁燕:

让最优秀的叙述,最优秀的作品,成为自己的血液。你理想中的“优秀的叙述”是什么样的?舒辉波:

在从容诗画的文字里不声不响地安排好了一切,就像圣经《创世纪》里上帝造物那样,一切“各安其位”。就像《论语》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当自己动笔的时候,文字奔涌而来,它们都一起准备好了。穿越时空,任意东西,物质精神,上天入地,天马行空,却始终拿捏有度,恰好贴切。就像你在厨房里做菜,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都能信手拈来,最重要的,正是你想要的,不多不少。梁燕:“一起准备好了”,这真是极好的状态。除了故事本身的生命力,更有赖于写作者自身的前期准备,你平日如何为一个灵感准备?舒辉波:

有了一个灵感只是上天赐给你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发芽,首先得记得你有这么一颗种子;其次,你得呵护它,它需要适当的阳光、恰好的水分、生根的土壤和适当的时节;它发芽了,你还得真的爱它,凝望它,让它生发。所以,一般有了一个灵感后,我并不着急,往往会酝酿很久。《鲸骨花园》灵感十年前就有了,可是,十年后才想明白所有的细节。梁燕:

嗯,每一种植物都有它开花的季节,每一个灵感都有它成长的周期。冥冥中无意的准备、有意的准备、天分的部分和勤奋的部分,最后都会造就你的作品。那么,你的准备是怎样的?舒辉波:

没有刻意地去准备,读书,上课,打球,该干吗干吗,但是,一旦有了灵感,其实是一种想法,就会写下来,我有时懒,不写,但是也不会忘,也有忘记了的。总是不忘的那些灵感,有时我就会仔细琢磨。至于写作中的灵感,往往是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的灵感突现,真是让人惊喜,这是写作让人着迷的原因。梁燕:

写作让人着迷,但也应该有让人纠结的时候吧?你的写作有困难吗?在哪儿?舒辉波:

常常会有困难。有时会想,我如果只是上课、打球,可以过得很安逸了,不写作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自找的痛苦,但是,也不会有那么多来自灵魂的欢欣。有时,为了心灵里这样的欢欣和安慰,会像一个孩子一样翻箱倒柜地寻找生命中的糖果。

为了这灵魂里的欢欣,我们真诚、虔敬地面对写作。跨越一次次困难,抵达一座座山峰。梁燕: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修改经历(童年),对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在当下的语境中重建自己的童年之国,连接起当下和过去,童年和童年,你认为最需要的是什么?舒辉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自己生造了一个安放自己童年和故乡的文学地理名词“秋水河”,并以此为背景写了不少长篇和短篇,却没有问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最需要的还是你至今还没有长大,还需要这么一个虚拟的故乡,一个童年的家园,来继续完成自己的成长。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特属于自己的“国”真好。甚至能穿越时光,遇见童年中的自己,你知道一切,对“他”却不吐露任何有关未来的秘密,可是,心里却充盈激荡着温情、怜悯和慈悲。而童年时期的孤独、迷惘和悲伤,都通过那些文字得到了安抚,残缺的童年通过虚构和再造,越来越像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灵魂的后花园,一个抵抗世俗的精神故乡。梁燕:

秋水河是你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自己的文学之国,里面有你丰饶的童年体验、虚构的时空背景、亦真亦幻的故事,在这一片土地上,你纵横驰骋,你的多部短篇小说从这里生发,你的多部长篇小说《河底的秘密》《另一个频道的天使》《听天使在唱歌》等都被安置在这里,甚至你的长篇幻想作品《寻找幽灵国》等也是带着秋水河烙印的故事。我注意到,这些你的“国”里的作品你习惯用第一人称,这样的选择让叙述更方便,也让读者更容易进入。在秋水河这块虚构的土地上,你已经进行了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尝试,你觉得秋水河的富矿还可以挖掘多久?一个品牌或者说“国”可以让一个作家的写作面目清晰,但也可能让读者缺少新鲜感,让作家自我超越变得困难。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舒辉波:

秋水河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河底的秘密》里出现的一个地理名词,谢谢你对我众多作品的阅读和关注,我的多部长篇及短篇小说都写到了“秋水河”。“秋水河”的故事我不知道何时才会是尽头,未来的事情,我不知道。它像一颗种子,风云际会,生根发芽,成长开花,我希望它在我的浇灌下长成最终能够荫蔽我的参天大树——我生造了它,它最终抚慰了我。这个“国”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梦想,不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新鲜感。我想,能够懂得和理解的读者,最终也能在“秋水河”里获得属于自己有关生命、成长、情感和审美的启悟。

今年长江文艺出版社会出版我的一个短篇小说集,书名就叫《秋水河》,收录了我以“秋水河”为文学地理名词展开故事的短篇小说,我自己觉得每一篇,我都写得很认真。梁燕:

嗯。我们期待着你的“秋水河”之国越来越壮大。2016年前后,你离开你的秋水河,写作《梦想是生命里的光》,一点一点地走进别人的生活,跨越十年的历程,关注一群“有故事”的少年人的成长。这不仅在你个人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就是在当下国内儿童文学非虚构的写作中,都是一次开拓和有难度的挑战。纪实类的采访比起一般的小说写作更加考验作家,对你来说,这本书的写作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舒辉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