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5:57:53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戏剧艺术(下)

戏剧艺术(下)试读:

前言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艺术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内涵。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那些有经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本身的才华表现,也蕴涵着时代、社会、民族的兴衰成败,揭示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是多姿多彩的:精美的原始彩陶、辉煌的商周青铜器、神圣的历代宗教壁画、博大精深地雕刻以及美轮美奂的音乐、戏剧,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既有审美的欣赏,更有历史的认知与启示。《中国艺术史话》以精炼、浅显的语言与精美的艺术图片共同阐述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比别人丰盈和充满活力,他永远不会真正寂寞,因为他是汇聚着人类的全部尊严和骄傲活着。一个又艺术修养的人,不论他担任什么工作,总会比其他人更能体谅人、更仁慈、更幽默,更易展现个性,更潇洒从容。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能以他们的辉煌业绩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巨大的震慑力,他们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往往是那一份艺术素质。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艺术史当然也概莫能外,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中国艺术的历史,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进而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中国艺术史话》把传统的艺术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2007年5月

二、戏剧作品

《燕子笺》

明传奇中有一类以误会巧合制造波澜的才子佳人戏,比如吴炳的《西园记》,阮大钺的《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等。

阮大钺(约1587~1646)实在是个无行文人。他政治上是阉党魏忠贤派的人,在南明王朝又作恶多端,后又降清,一向为文人们所不齿。清代传奇《桃花扇》就描绘了他的可恶形象。但他的传奇善用误会,情节新奇,精通音律,文辞风格学习汤显祖,排场上有歌有舞,适合表演。所以他的《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石巢四种》)在舞台上一直相当流行。这里选的《燕子笺》布局巧妙,文词雅畅,虽然谈不上有什么社会意义,但从戏剧性而言,也还堪供借鉴。《燕子笺》的故事背景假托为唐代,借两位女主角行云、飞云名字相近造成的误会结构情节。大比之年,茂陵才子霍都梁与同乡鲜于佶一起赴长安赶考。霍都梁住到了相好的歌妓行云家。他为了报答行云暗托终身谢绝他客的情意,特意为她作了一幅小像,并且把自己画在她旁边,题款相赠。在装裱工家,此画错给了礼部尚书的女儿郦飞云。飞云见画上男子俊雅非常,女子容颜与自己一样,题词“茂陵霍都梁写赠云娘妆次”也与自己的名字吻合,十分惊奇。她爱上了画中的男子,题词一首。不料梁上一只燕子忽然飞下来把诗笺衔走,飞到曲江之畔,恰恰落到了霍都梁手里。就此引出一男二女两段曲折的姻缘。其中,又穿插鲜于佶科场作弊陷害霍都梁;安禄山作乱,俪飞云与家人失散,为贾仲南军队收容,被贾认作养女;行云逃难途中与飞云之母认为母女;霍都梁逃离长安改名卞无忌到贾仲南帐下担任参军,设计立下奇功;贾仲南力主卞无忌与养女的婚姻;飞云婚后才得知对方正是自己念中之人;几番波折,行云亦与霍都梁成就婚姻。鲜于佶原形毕露,钻狗洞逃走。霍都梁得中状元,二女均受封诰。大家拜谢燕子作成了大媒。

这个戏的构架是双线结构,清代梁廷枬在《曲话》中曾赞扬此剧“《燕子笺》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征巧思”。错画衔笺,是本剧关键的情节,剧情由此展开,串联了一系列悬念。从错画、藏画、写笺、衔笺到女医孟妈的穿连,环环相扣。两线正要汇合,科场舞弊祸起,鲜于佶借诗笺事逼得霍都梁逃离长安,情节陡起跌宕。接着是叛军作乱,人物在社会动乱中误聚错合,步步引人入胜,直至最后解扣,完整收束。

另外这个戏写情相当深入细腻,富于诗情画意。特别是刻画郦飞云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她因画情起痴情,一往而深;燕子衔笺牵合姻缘,纯是传奇。但体现了封建社会女子对爱情不灭的追求,体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这个戏虽然不过写才子佳人,不能反映社会的本质矛盾,但因为情节曲折,戏剧性强,在舞台上仍很流行。这个戏曾由著名的东阁大学士王铎笔录进呈内廷,民间也争演此剧,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和盛况。后世常演的段落有《写像》、《拾笺》、《奸遁》(《狗洞》)、《诰圆》等出。其中《奸遁》又称《狗洞》,昆曲多演。

《清忠谱》

清初至康熙年间,不但帝王雅好戏曲,官绅富贵之家也修筑园林、蓄养戏班,蔚然成风。特别是京都和江、浙等地商贸发达城市,真所谓笙歌清宴,达旦不息,车如流水马如龙。

昆山腔发源地区昆山、苏州、无锡的私人乐班更是盛极一时,伶工艺人数量惊人。这些戏班往往“曲多自谱,谱成则演之。主人以为不工,或座客指疵,均修改再演”。戏曲表演艺术因此也大有提高。

以声腔而言,此时除了昆山腔外,还有弋阳腔,俗称高腔。昆山腔伶工在闯荡江湖、跑台口、争夺观众的过程中,不断磨砺改进着舞台表演技艺。

清传奇较早出现的著名剧作家是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群,有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邱园、张大复等人。这批作家大都出身下层社会,接近百姓,贴近现实生活,熟悉舞台表演。他们的剧作都具有揭露黑暗现实有力、适清代人宋骏业等绘的《康熙万寿合舞台演出的特点,因而广为流传,成图卷》为职业戏班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李玉,字玄玉,江苏吴县人。据说他是申时行(内阁大学士)的家仆,深通音律,文才出众。焦循《剧说》言其“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他明代末年已开始创作,以“一、人、永、占”四剧最负盛名。这四剧分别是《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其中现在仍然著名的是《一捧雪》、《占花魁》两剧。《一捧雪》写明嘉靖末严世蕃夺取莫怀古祖传玉杯“一捧雪”的故事。刻画了卖主求荣的汤勤、替主代死的忠仆莫诚、刺汤复仇的义妾雪艳等形象,至今舞台上仍在上演“搜杯代戮”、“审头刺汤”等折子。《占花魁》取材于拟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写妓女美娘被卖油郎秦种的诚挚、专一感动,自行赎身,嫁给秦种的故事。表现的市民的爱情理想细腻生动,至今也仍活在舞台上。入清以后又有

《千钟禄》

、《清忠谱》、《万民安》等多种剧作问世,思想意义超过入清以前的作品。《清忠谱》和《万民安》写的都是明代末年苏州的实事,是戏曲史上难得的时事剧,对后来的戏曲创作影响深远。《万民安》写的是苏州织工葛成万历二十九年手执芭蕉扇领导市民抗税的斗争,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纺织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市民觉醒的状态,具有相当的社会学研究意义,可惜剧本没能保存下来。故宫畅音阁大戏台《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明代末年天启年间周顺昌等一批忠臣和苏州人民与奸臣魏忠贤的斗争。太监魏忠贤专权,许多朝中大臣都拜他做义父,各镇将帅也是他的爪牙。周顺昌因为东林党的牵连被削职回了苏州老家。苏州巡抚毛一鹭也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在苏州为魏建生祠讨好魏。祠堂是封建社会为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而建的庙宇、房屋。魏忠贤在生就给他立生祠,而且造得极其奢华,有如皇城的五凤楼。这显然是无耻的拍马屁和明目张胆的僭越。生祠落成之日,周顺昌收到传帖。他非但不肯叩贺,还走进去就对着魏忠贤的画像大骂了一场!魏忠贤得知此事,暂时隐忍未发。之后,周顺昌又不避嫌疑去为被捕入京路过苏州的魏大中送行,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许给魏大中做孙媳,终于彻底激怒了魏忠贤。魏忠贤找借口派校尉到苏州来逮捕他。

苏州市民得知周顺昌将被捕进京,三三两两聚集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来在好汉颜佩韦和他的结义兄弟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的带领下包围了西察院,要求保释周乡宦。北京来的差官用皮鞭驱赶百姓。苏州府太守赶来调解,百姓执香号泣,太守答应为之求情。巡抚毛一鹭来到,又惊又怒。他一面耍花招让清人戏剧册《空城计》百姓先呈公文进来,一面派人请周顺昌前来议事。周顺昌进了西察院,就被铐上了刑具。有人爬上高树看清情况,百姓情知上当,怒火冲天。众人潮水般冲开大门,毛一鹭吩咐校尉用刀砍杀。百姓毕竟人多势众,冲突中市民打死了一名校尉,打伤多人。毛一鹭立即上本请旨屠城。经朝中正直官员缓冲,圣旨下令正法为首。颜佩韦二人主动投案承担责任,结果五人被斩首,救下了全城。苏州人为了纪念他们,将五人合葬,树一“五人之墓”巨碑。魏忠贤终于失势后,生祠被捣毁。明末散文家张溥有篇著名的文章《五人墓碑记》就写此事。

该剧体制宏伟,气势不凡,笔调犀利。《清忠谱》刻本卷首有吴伟业序文:“事俱按实,其言亦雅驯。虽云填词,目之信史可也。”据说,剧中出场的二、三十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包括偶一露面的老仆人顾选,都是见于史籍的真人。周顺昌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也都与史相符。剧中描写的事件以及许多情节,都有文字记载。当然,作品对素材仍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而剧本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最突出的特点。

同时,《清忠谱》还揭示了这次市民暴动完全为激于正义。周顺昌之所以为苏州百姓所爱戴,就因为他正直清廉,不畏权贵。校尉前来苏州抓捕周顺昌,百姓都知道是被魏忠贤陷害。第十出《义愤》,“净”扮演的颜佩韦唱道:“蓦听得清官被逮,缇骑南来,都应是阉党私差。”第十一出《闹诏》,“丑”扮演的周文元请愿时说:“青天爷爷呵!今日若是真正圣旨拿周乡宦,就冤枉了周乡宦,小的们也不敢说了。今日是魏太监假传圣旨,杀害忠良,众百姓其实不服,就杀尽了全城百姓,再不放周乡宦去的。”《清忠谱》第一次在戏曲舞台上描写了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场面,写得有声有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像《毁祠》一出写到“上塘下塘,南濠北濠”、“人千人万”的老百姓手拿棍棒,“掮着锄头家伙”赶来拆祠堂。拥挤中,有两个人相撞跌倒,争打起来。旁人就劝道“大家都为拆祠而来,都是自己人,放手,放手!”两人立即放开手笑了起来。这种大场面中的小细节,真实而生动。描写大家打进祠堂,对魏忠贤爪牙,“见一个,打杀一个”。大家齐声呼喊着号子,拽倒了石碑、牌坊,把魏忠贤的塑像砸个稀烂,又放火烧了祠堂。像这样火暴的场面,之前的杂剧、传奇中都没有反映过。

这个剧描写了市民斗争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仅有英雄,还有下层文人、和尚、小商贩、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乡下人等等。作者在各色性格对比中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致深刻地表现出市民阶层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塑造的清官形象周顺昌正直清廉,反抗魏忠贤一伙时不避祸、不屈服,最后血唾仇人,被魏忠贤秘密处死,浩然正气,十分感人。颜佩韦等五位义士是非分明,为了救苏州全城百姓,慷慨就义,其英雄气概写得栩栩如生。第十三出《捕义》,捕快先抓了马杰、沈扬、周文元三人。颜佩韦和杨念如立即相约自首,“男儿意本豪,猛拼生,忿一朝,身家担自挑。怎偷生,惜羽毛?急向公庭分白皂,肯任他人李代桃!”这种男儿豪气,这样的平民英雄形象,在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

剧中《拉众》、《鞭差》、《打尉》等出的内容后来改编为京剧《五人义》。

李玉的剧作有42种,保存下来的也有18种,是明清两代最多产的作家。以他为首的这批作家语言通俗,适合演出,是元代关汉卿之后重要的本色当行的戏曲作家。《千钟禄》《千钟禄》又名《千忠戮》,也是李玉的代表作。这是一个以明代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取材于有名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立朝不久,立长子标为太子。不料太子标未等即位就去世了。朱元璋想另立燕王朱棣为太子。大臣们都认为不妥,应该父死子继。朱元璋只得将帝位给了长孙朱允火文,改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信大臣们的建议,削减藩王的势力,引起诸王的不满。燕王朱棣乘机起兵,长驱直入。戏曲就从这里开始演起,多少有点借史喻今的意思。剧中燕王残暴屠杀的描绘,可以看作清兵入关情况的曲折反映。昆曲舞台上演出的《千钟禄》剧照

负责守卫京城金陵的谷王,打开了城门,迎接燕王入城。建文帝走投无路,打算自焚殉国。他急忙往奉先殿去拜别祖先。程济、史仲彬、牛景先、吴成学四位大臣赶来保驾。程济突然想起太祖皇帝朱元璋临终前曾留一箧,遗言:“子孙若有大难,可开箧一视,自有方法。”找出太祖遗箧一看,内有僧衣僧帽等物,并有剃刀一把,白银十锭,朱书一纸,上书:“应文从鬼门出。”“应文”正应建文帝名字“允火文”,“鬼门”即宫中地下暗道。于是他们照提示剃发扮装僧人从地下暗道逃出了宫墙。史仲彬安排建文和程济到自己家乡暂避。

燕王占领金陵后,自立为君,改年号为“永乐”。为了收服人心,他下旨让侍讲学士方孝孺草写诏书、上告天地,下颁四海。方孝孺不肯背叛故主,宁死不草,结果被诛十族。永乐怀疑建文未死,派人打听。获知逃在史仲彬家乡。派兵追击,一无所获。建文和程济早一天已得到了牛景先、吴成学报信,逃奔襄阳。建文身穿袈裟,像个游方和尚。程济道士装束,肩挑行李随后。他们沿长江而上,来到襄阳。不料只见城头挂着几个血肉模糊的人头,原来不肯投诚的官员都被燕王斩杀了。又见一队士兵押解着犯官们的家属。建文帝悲痛不已,深自责悔。襄阳无法投奔,他二人只好向贵州、云南方向逃奔。路上,程济靠化缘养活建文帝。牛景先、吴成学也化装成一僧一道,前来寻找建文和程济。他俩带来的是坏消息:燕王已派出几支军队到处在搜寻建文和程济。贵州、云南一路由龙骧将军张玉带领三千人马追捕。君臣四人一日遭遇追兵,紧急中,牛景先、吴成学扮作建文、程济,痛骂追兵,然后自刎。张玉没见过建文、程济,以为大功告成,割下二人首级回去请功。牛景先、吴学成堵截了追兵,建文再次获救。待燕王发现首级有假,又到处缉捕。

史仲彬风闻建文未死,扮成乞丐到云南寻防。终于在深山茅庵内找到了建文、程济,给他们带去了外面的消息。此时建文、程济两人与世隔绝已经十二年。不料程济送史仲彬下山时,建文被严震直的军队捕获。程济急急追赶了几十里山路,才追上了严震直的军队。严震直在建文朝曾任工部尚书,所以认得建文。严震直见程济一个人追了上来,说道:“我放你—命,为何前来送死?”程济责问他,既念同朝之谊,为何忘了君臣之义?然后跪在建文的囚车前放声痛哭。军士们目睹此情景,无不动容。程济乘机晓以情理,令军士们哄散;严震直自惭形秽,拔剑自刎。

直至建文侄子宣德即位,大赦天下,建文得以回朝。宣德帝以叔礼相待。程济不愿回朝做官,回家安排女儿的亲事后,飘然而去。

此剧取材历史,歌颂“食禄千钟”的臣子忠于故主的大义,谴责遗忘故主恩德、覥颜敌的卑鄙。塑造的忠臣形象各有特性。程济追随建文艰苦卓绝,不图利禄;牛景先、吴成学舍生取义;方孝孺宁死不为燕王草诏,被夷十族;而燕王的残暴、陈瑛的无耻都写得十分生动。此剧曲辞本色流畅,声情并茂。第十一出[倾杯玉芙蓉]最为脍炙人口:“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这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惨睹》)

这只曲子紧扣建文帝皇帝与和尚的双重身份,情景结合,既富诗情又富哲理,写出了他对壮丽江山的无限眷恋和对自身遭遇的深切概括。而且曲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音乐性,很有感染力。这支曲当时与《长生殿·弹词》中的[一枝花]广为流传,所以民间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俗谚。“收拾起”是这支曲的开头。“不提防”是《长生殿·弹词》中的[一枝花]的第一句。这两个戏都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对命运、对人生的困惑、思索和失落。特别由明入清的李玉,在此曲折地表达的可以说一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亡国之痛”。这种“亡国之痛”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时代的。所以剧中的悲痛才会引起那么强烈的共鸣,家家户户传唱不衰。目前,昆曲舞台上常演的段落有《惨睹》(又名《八阳》)、《搜山》、《打车》等出。

《风筝误》

《风筝误》是清代前期著名的戏曲大家李渔的喜剧。这个时期,戏曲舞台上流行着一类可以称之为风情喜剧的剧作,以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和万树的《拥双艳三种》为代表。这类剧作不像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们的剧作,主旨不在感叹国家兴亡,没有揭露黑暗,反映社会现实,只是发掘戏曲的娱乐功能。但这类剧作写得情节新奇,结构精巧,语言通俗,在喜剧手法上颇有创造。李渔和他的风情喜剧是清代别具一格的戏曲剧作。

李渔(1611~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他是清代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明亡前多次乡试不第。约在顺治八年(1651年)后迁居杭州,创作、出售小说、戏曲谋生。后又移居南京,亦文亦商,开设“芥子园”书铺,刊刻出售图书、画册。康熙五年(1666年)以后,自办家庭戏班,携家姬游荡江湖,献艺缙绅达官之家。踪迹到达燕京、平阳、西安、甘泉、兰州、广州、粤东、福建、九江、汉口、汉阳、武昌、荆州、桃源等地。他的剧作有《风筝误》、

《比目鱼》

、《奈何天》、《蜃中楼》等,合称《笠翁十种曲》。这些剧作当时颇负声誉,有的本子还流传到了日本和欧洲。他的《闲情偶记》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戏曲理论专著,在总结古代戏曲理论方面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另有小说、诗文传世。《风筝误》讲述因风筝而起的误中再误的两个姻缘,是喜剧。男主角韩琦仲才高英俊。他早年丧父,靠父亲的朋友戚补臣抚养长大。戚家儿子戚友先顽劣伧俗。两人同在书馆读书,一俊一丑,倒也相安。

戚家近邻詹烈侯有梅、柳二妾,各生一女。梅女爱娟为长,貌丑性顽;柳女淑娟为次,聪颖端美。詹烈侯出任西川招讨使离家时,将家宅以高墙隔成东西两院,让经常吵架的二妾各居一院,互不往来。并将二女婚事托付给戚补臣。

有一天春和日丽,丑公子戚友先放风筝玩时,题有韩琦仲诗的风筝断线飘落在詹府柳氏院。柳氏见题诗清新可喜,让女儿淑娟和诗一首。风筝被戚家仆人讨回后,韩琦仲见了和诗很惊喜。经打听,估计诗出二小姐淑娟之手。他早就听说戚家二小姐淑娟才高貌美,便在风筝上再作一诗,表明求婚之意。谁知再次放出的风筝却落入梅氏院。着急待嫁的丑女爱娟拾得风筝,误以为诗是戚家公子所题,在奶娘策划下,假冒二小姐名义与戚公子私约会面。当晚,韩琦仲假冒戚公子的名义摸黑去赴约。黑暗中假二小姐举止轻狂。韩琦仲要她为第二首诗再和一首,丑小姐爱娟背诵一首千家诗来蒙混。韩琦仲心生怀疑,借奶娘送来的灯火,见着丑女真貌,大为震惊,伺机逃脱。由此他得出教训:不可听风闻的言语,不可信流传的信札,“要以目击为主”。

韩琦仲入京考得状元,未得合适婚配。而戚友先在家却由父亲主持与爱娟成亲。洞房里见得丑新娘,大失所望。

韩琦仲奉诏赴西川会同詹烈侯征讨立功。荣归之日,惊悉戚伯父已为他聘了詹府二小姐,推辞不过,又不敢说出当年私赴约会之事,决定成婚不同床,让丑媳妇做个“卧看牵牛的织女星”。婚宴上,新郎一脸怨气,闷坐无言,众人不明就里,还以为这就是状元高贵的气度。洞房中,韩琦仲避开淑娟独自入睡。淑娟大惑不解,只得禀告母亲。柳氏反复追问,女婿才说出风筝题诗和赴约受惊的往事,责备小姐闺中名声不佳。女儿自然竭力辩白。柳氏心知必定有差,劝说女婿辨认新娘是否去年所见之人。仆妇高擎灯烛,请出新娘,韩琦仲大为惊艳,慌忙谢罪。直至詹烈侯回乡,两院聚集公厅迎候,才搞清约会的丑女是何人。

这个戏的人物、情节当然都是虚构的,但演起来非常热闹,生、旦、丑、丑旦都有戏可做。而且这个戏的艺术特点正好能体现李渔的创作理论。立“一人”(韩生)“一事”(风筝唱和)为主脑,交织两件对比又纠葛的婚事,波澜迭起又脉络互通。取人间俗事而非鬼怪神仙,也实践了他“脱窠臼”、“戒荒唐”的主张。《风筝误》的语言特点是浅显俏皮,适合舞台表演,适合大众流传。特别是剧中宾白,虽然通俗,却精彩生动,剧场效果极佳。而作者运用误会、巧合结构喜剧的技巧极为娴熟,关目布置精巧,针线细密。塑造人物的性格、语言、举止处处体现喜剧效果,所以这个戏问世之后就得到大家好评,久演不衰。其中《惊丑》、《前亲》(《婚闹》)、《逼婚》、《后亲》(《诧美》)等出,直到现在仍然是昆曲和其他地方戏常演的段落。还出现过一个无名氏根据剧本改编的《风筝误弹词》。当年梅兰芳先生和尚小云先生还曾改编全本演出过。梅兰芳的《凤还巢》也是根据此剧基本情节改编的。《比目鱼》《比目鱼》这个戏也是李渔的代表作。题材比较独特,是表现当时戏曲艺人的情感生活的。与台上表演时戏谑调笑、男欢女爱的放纵不同,戏曲艺人有着行业规矩,戏班里男女子弟不许厮混。通过《比目鱼》这个戏,我们才了解到社会这个层面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个戏就是以衢州府的戏班子舞霓班为背景上演的一出爱情戏。

藐姑是班主女旦刘绛仙的女儿,美丽聪慧,性格倔强。她不肯学淫词艳曲,更不在戏场外挣不干净的钱。流落吴越的襄阳书生谭楚玉,被藐姑吸引,又打听到她出身虽贱,志向颇高。赶上藐姑父母组建玉笋班招收净角,他主动揭榜入班,以便接近意中人。藐姑在班中学正旦,但两人碍于师傅拘管,父母提防,同班子弟监察,缺少近身叙话的机会。藐姑早已注意到这个俊雅的书生,料想他是为了自己屈身为伶,内心感动。一日,楚玉找机会把心意写在纸上递给了藐姑。藐姑当即装作练唱,把回话编成唱词,称赞楚玉鹤立鸡群,表示了许婚之意。同时献计让楚玉表示不想学花脸,要求改学正生,否则要辞行。楚玉依计而行,藐姑父母果然挽留他,同意他改学了正生。从此两人乐得台上做夫妻,借戏文传递真意,把戏演得动人至极。玉笋班大为兴旺。

藐姑的母亲刘绛仙,不仅姿色出众,演技也高超,能反串多种行当。同时她善于经营、社交,结识了一些肯破钞的财主。刘绛仙见玉笋班做得兴旺,把大班交给丈夫掌管,自己跟在女儿身边,教她结交财主的方法。藐姑心里有了楚玉,越加不肯去周旋别人。戏班流动演出时,来到一处乡镇。当地供奉掌管江海波涛的神灵晏公,曾封平浪侯,很灵验。每年十月初三晏公圣诞,都要在晏公庙唱戏。当地有个富翁钱万贯是绛仙的旧相识,迷上了藐姑。他千方百计勾搭不成,情愿千金厚礼聘她作妾。母亲接了聘礼,女儿坚决不依,她公开了自己同谭楚玉的爱情,声明非谭郎不嫁。但她深知在劫难逃,决定殉情。在演《荆钗记·投江》时,改了唱辞,向着后台哭夫、告别楚玉,指着台下痛骂钱万贯,然后真的纵身投了江。众人大惊大乱,谭楚玉悲痛万分,呼唤着妻子也跟着跳进了激流。

水神晏公当时正好在此享受祭祀,见尸体在水中还紧抱一团,很是感动,将他们变作一对比目鱼,投入莫渔翁的网中。鱼儿起网后又复为人形。莫渔翁帮他俩完婚,还赠以盘缠,让谭生去应举。谭楚玉连考连捷,补了汀州司理之职。此后剿寇立有功劳。

这个戏的题材有点特别,表现的是戏曲演员的情感生活,应该说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戏曲艺人在台上演绎人世爱情的悲欢离合,自己的爱情经历却比台上演的更精彩。藐姑虽然是世人眼中下贱的戏子,母亲还是个善于结交财主、获取生存空间的女旦班主,但是她非常自尊自爱。她选中楚玉托付自己的情感,除了他的才貌,更主要是被他的情义和尊重自己的态度打动。在爱情中她更加聪明机智和洁身自好,指点楚玉争取到了更多的交流情感的机会。这种纯洁的情感交流给了他们极大的幸福和满足,以至于一旦将被破坏,双双毫不犹豫以死相殉。藐姑事先没有机会跟楚玉商议,她也不需要楚玉的支持和陪伴,她自己就决定;没有爱情毋宁死!这种毫不功利的坚定是多么可敬!楚玉没有辜负她的深情,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心有灵犀立刻明白了藐姑的决断,明白了藐姑给予的情感的分量,明白了藐姑选择死亡的惨痛,十分悲痛地高喊藐姑为妻子,同时也毫不犹豫地追随藐姑投身滔滔激流!这种生死相随的爱情一定令观众唏嘘感动。能使观众得到更多满足的还有之后的浪漫主义结局:一对赴死的恋人化成了永远相随的比目鱼,又恢复人形结为夫妻。

李渔自己有家庭戏班。他不仅是个有才华的剧作家,还是个有实际舞台经验的场上导演。所以他的戏不仅文学剧本耐人寻味,也适合舞台表演。《比目鱼》在舞台调度方面也有新奇的设计。比如第十六出藐姑、楚玉投江,场上处理是[生旦暗上,搂抱卧地下介],使台上出现两具尸体。然后表现平浪侯将二尸变为比目鱼,则[生旦暗下,一人扮比目鱼暗上,入队行介]。第十八出比目鱼变人,先由渔翁用蓑衣盖住比目鱼,然后[内擂金擂鼓,虾螺蟹鳖复执旗引生旦上,换去前鱼,仍用蓑衣盖好,旋舞一回即下]。这些舞台调度提示传达了李渔实际表演时的巧妙设计。这种舞台上当面人鱼变化的场面当时非常巧妙新奇,深受观众欢迎。《比目鱼》赞扬自由择偶和坚贞爱情,是《笠翁十种曲》中情调较为健康的一种。但从剧本而言,恋人化为比目鱼之后的所有情节都属续貂。李渔这个戏取材于自己的小说,《连城璧》的子集有“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只是戏曲增加了变鱼形和谭楚玉赴任剿寇。

《长生殿》

清代康熙年间,洪訑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

《桃花扇》

先后问世,将昆腔传奇创作推向了高峰。洪訑,杭州钱塘人。孔尚任,曲阜人。戏曲史上二人被称为“南洪北孔”。《长生殿》和《桃花扇》可谓集前人传奇成就之大成,它们既有苏州派作家作品深刻的现实性,又有历史抒情剧作家作品浓郁的抒情性;既有风情喜剧中的男女爱情描写,又把爱情与政治结合了起来,使爱情剧有了新高度。艺术上来讲,两个剧结构排场精妙,文辞音律完美,堪称空前绝后的佳作。这两个剧之后,清代虽然剧作数量很多,但是已经没有轰动剧坛的巨作。

洪訑(1645~1704),字日方思。出生于明王朝灭亡的第二年,当时杭州被清军占领不到一个月。他长期在京师当太学生,十几年没得一官半职,生活艰难,充满怀才不遇的感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写成《长生殿》传奇。第二年因为在佟皇后丧期内演唱《长生殿》,洪訑等五十人获罪。他被革去国子监监生籍,回到杭州。后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误却功名到白头”之叹。康熙四十三年,因酒后坠水亡于乌镇。现存作品仅《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洪訑《长生殿》手迹《长生殿》写的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唐明皇李隆基继位以来,经过二三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他逐渐志得意满,寄情声色,下旨选美。后偶然发现一个叫杨玉环的宫女,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册封为贵妃。赐金钗钿盒作为定情之物,表示“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从此对杨玉环恩宠有加,提升其兄杨国忠为右相,三位从姐都被赐封为“国夫人”。原来得宠的梅妃江采萍被冷落一旁。李隆基终归是风流天子,一度曾移情虢国夫人和梅妃。杨玉环也为此娇嗔使性,顶撞皇上,被送归杨国忠宰相府。不料相互在情感的波折中倒越发依恋,遂有七月七日长生殿上两人面对牛郎织女星焚香设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生死死,永为夫妇。”

皇上沉迷温柔乡,难免国事失察,误任边将,委政权奸。结果杨国忠大权在握,安禄山反心渐显。将相不和,杨国忠上本请诛安禄山,激反安禄山。镇守潼关的哥舒翰投降,京师告急。唐明皇仓皇带妃子和诸王太子奔逃蜀中。兵至马嵬坡突然哗变,先杀杨国忠,接着逼驾,要求赐死杨贵妃。唐明皇无奈,赐杨玉环白绫以自尽。

六军护驾西行,李隆基心灰意冷,传位给了太子。一路上云山叠嶂,孤雁哀鸣。剑阁遇雨,风吹檐铃。李隆基凄然心惊,肝胆进裂。安禄山称帝,国号“大燕”。大宴臣僚时,乐工雷海青当殿痛哭痛骂,用琵琶掷向安禄山。梨园班首李龟年流落江南,弹唱“天宝遗事”,慷慨悲凉。服侍杨玉环的两个宫女,流落金陵道观出家。清明哭祭娘娘,巧遇李龟年。故人相逢,物是人非。肃宗、郭子仪大败安禄山,收复洛阳、长安。安史之乱平定后,太上皇李隆基从蜀中归来,亲临马嵬驿,想重新厚葬杨玉环。但荒丘空坟,没有杨玉环的尸体。李隆基越发怅悲,恶梦萦绕,百杨贵妃像计访求异人为杨玉环招魂。临邛道士终于在蓬莱仙山找到杨玉环,带回半份金钗钿盒为凭。原来杨玉环本是蓬莱仙子,因微过暂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