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7:31:26

点击下载

作者:(明)王肯堂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镜

医镜试读:

校注说明

《医镜》四卷,系明代王肯堂撰著的一部综合性医书。王肯堂生前未及刊行,书稿最初由其弟子张玄暎保存,后经蒋仪(字仪用)校订刊行于世。

王肯堂(1549—1613),明代金沙(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一字损中,又字损庵,号念西居士,又号郁冈斋主。医学家。

王肯堂先出仕后从医。他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选为翰林检讨,官至福建参政。王氏博览群书,因母病习医,年轻时已在乡党间渐渐知名。但其父以行医妨碍举业为由禁其诊疾,遂专注举业。万历二十年(1592)辞官归乡后,致力于医学,医术精通,医名大盛,并完成多部医学著述。《医镜》初刻本刊于明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明亡清兴,迄至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有清刻本面世,但非《医镜》单行本,而是由蒋仪将自撰的《药镜》四卷附于王氏《医镜》之后,合刊而成的《医药镜》。其后《医镜》有单独刊行本,仅见于日本正德四年甲午(1714)皇都书铺唐本屋宗兵卫刻本《医镜》。《医镜》自明迄清的刻本均可见。本次整理校注工作之前,《医镜》由今人整理者仅见于《王肯堂医学全书》中,所据版本当系清刻本,校注本中存在较多残缺字迹未补。本次对《医镜》进行了全面整理校注,明代初刻本《医镜》中所见“蒋仪叙”与常醴“医镜序”,以及书后所附张玄暎所撰《急救丹方》《诸症戒宜》,系首次经整理校注后面世。

本次校注,以明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初刻本为底本,简称“明朝初刻本”。校本有二,其一系依据清康熙甲辰刻本《医药镜》中的《医镜》内容,简称“清刻本医镜”;其二系依据日本正德甲午刻本《医镜》,简称“日本正德和刻本”。《医镜》明清版本的不同,其差异集中体现在序言与附录内容的有无。本次整理校注,忠实地收录了明朝初刻本中的柯元芳“医镜序”、常醴“医镜序”、蒋仪“医镜叙”,以及书后所附《急救丹方》《诸症戒宜》。此外,对《医药镜》中的钱继登“医药镜合序”亦一并收录,其“合序”明示清刻本的《医镜》是与蒋仪《药镜》合刊,以《医药镜》为名行世的,可资参考。

1.采用现代标点方法。文字版式由原来的竖排改为横排,原示文字前后的“右”字径改为“上”字。

2.原书中的繁体字、古今字、异体字径改为规范简化字,如菓→果,不出校注。

3.因写刻致误的个别明显错别字,或有属于刻工习惯用字者,今予以径改,不出校注。

4.通假字不作改动,但在首见时出校注说明。

5.中药药名尽量规范统一。若同一味中药在原书中有用字不同者,取其中之一予以律齐,如“川山甲、穿山甲”“连乔、连翘”“射香、麝香”“姜蚕、僵蚕”“蝉退、蝉蜕”“蛇退、蛇蜕”,最终是以穿山甲、连翘、麝香、僵蚕、蝉蜕、蛇蜕律齐,不出校。药名“山楂”全书均原作“山查”,今均律以“山楂”。原书所用如石羔、兔丝子、破故子、马兜苓、荜麻子、葶历、芦甘石、瓦垄子、卑蔴等不规范用名,以正名石膏、菟丝子、破故纸、马兜铃、蓖麻子、葶苈、炉甘石、瓦楞子、蓖麻律之。

6.对个别的冷僻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个别词句为有助于理解进行简单注释。

7.原书作“医镜凡例”“医镜目录”,今校注时省作“凡例”“目录”;各卷卷首,首行顶格为“医镜卷之×”(“×”为一、二、三、四)字样,今为与目录一致,均只保留“卷之×”字样,“医镜”二字删除。

8.各卷在“医镜卷之×”之后、正文之前,署有“金沙王肯堂宇泰父著茂苑张暎垣玄暎父参武水蒋仪仪用父较”字样(无标点,列为三行,居各行下端,后空两字格,蒋仪二字中间空格,三行文字对位整齐),校注时予以删除。

9.各卷正文的最后一页,在本页末行顶格署有“医镜卷之×终”(“×”为一、二、三、四,“终”字为小字号)字样,校注时予以删除。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藏书个别卷后“医镜卷之×终”字样已阙,提示说明应当属于晚期印刷、字有缺失的情况。“急救丹方”卷后有“丹方终”字样,校注时一并删去。

10.凡例中每段文字前有“—”,校注时删去。

11.文前有柯元芳的“医镜序”、常醴的“医镜序”和蒋仪的“医镜叙”,校注时分别改为“柯序”、“常序”和“蒋序”。柯 序[1]《邶风》有云:“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则镜固能茹物者[2]也。而《周礼》言疗疡六养,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则天下之能茹[3]药者,病也。顾参、苓或致杀人,而乌喙 还能起死。有茹不茹,死生皎焉,将毋病者,药之镜也。何也?以其能茹药也。然不先有镜,[4][5]其病者将毋噬兽入而夏庭无玉 ,庆为祥麟 ,鱼睫浑而秦照鲜金 [6] ,估为明月。寒茹其温,和茹其毒,酸辛寒苦甘湿,骨筋脉气肉[7][8]窍,茹各相讹,则制巫彭 之丸,不必挟逢蒙 之矢,煎空桑之饮 [9][10][11][12] ,不必设吕雉之筵 ,定和始 之方,亦可废酂侯之律 。[13]吾友蒋子仪用,孝行著于闾门 ,文章名满天下,推暨不忍一草一[14][15]木之念,痛痒生人,取王宇泰 先生所授张玄暎 医书而读之,[16]曰:是又何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后可以湔肠浣胃 哉![17]吾闻古之为镜者,采精阴阳,取算乾坤,协辉两曜 ,通意明神,以防鬼正病。又闻古之名医,有视神未有形而除之,与见垣一方人 [18] 者。今病以万变,方亦随之,如青黄紫绿在染匠手,如山水人物[19][20][21]在画工手,如龙穴沙水 在葬师 手,真医苑中之寿光容成 已!操是书也,更何有不茹药之病乎?非有鉴于其先,乌能使先圣精[22][23]微益以明著?名为《医镜》,洵不诬焉。余承乏 建安,维桑 [24][25]灾殣 ,虽拯济同怀而鞭长不及。闻我邑缙绅 先生平价卖谷,[26]全活甚繁,仪用实左右之。今又剞劂 是书,以播海内。谷以救荒,药以疗疡,不任妒其美事之交擅也已![27]皇明崇祯辛巳阳月 鹤湖柯元芳楚蘅父书于建安公署[1]我心匪鉴不可以茹(rú如):我的心并非一面明镜,不可以让美丑都包容在内。语出《诗经·邶风》。鉴:铜镜;茹:本义“吃”,如“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引申义为“容纳”或“度”。[2]凡有疡者,受其药焉:语出《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作“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3]乌喙:附子药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态而名之。颜师古注:“乌喙,形似乌之嘴也。”喙(huì会):鸟兽的嘴。[4]噬兽入而夏庭无玉:典出《尚书·帝命期》“桀失玉镜,用其噬兽”。玉镜喻清明之道,噬兽喻残暴之行。[5]祥麟:即麒麟。古人视麒麟为祥瑞之兽,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6]鱼睫浑而秦照鲜金:典出《尚书·考灵耀》“秦失金镜,鱼目入珠”。郑玄注:“金镜,喻明道也。”[7]巫彭:商代巫医。《山海经》记载其“操不死之药”以愈病。《说文》载有“巫彭初作医”。《姓氏考略》载:“黄帝时巫彭作医,此为巫氏之始。”[8]逢(páng)蒙:又称逢门、蠭门,古人名,夏代的一位善于射箭者。《荀子·正论》:“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孟子·离娄》:“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逾己,杀羿。”[9]空桑之饮:指酒。《酒诰》中有酒的创始是因“有饭不尽,委之空桑”而成酒的说法。空桑本为上古地名,其地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10]吕雉之筵:事指吕后在未央宫设筵,召功臣韩信前来而诛杀之。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即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11]和始:疑当作“和竘”。医和、医竘皆春秋时秦国名医。[12]酂侯之律:汉由萧何负责制订律令典制。酂侯为汉初功臣萧何之封号。[13]闾(lǘ驴)门:本意为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14]王宇泰:王肯堂(1549—1613),明代医家,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亦字损中,别字损庵,号念西居士。撰有《证治准绳》《医镜》等。[15]张玄暎:字暎垣,又字玄映(玄映子),茂苑(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从王肯堂习医,为其弟子,得其亲授,将王肯堂所传医书与蒋仪辑订刊刻为《医镜》四卷。[16]湔(jiān兼)肠浣胃:对肠胃进行清洗。典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肠胃,漱涤五脏”。湔,用水洗。[17]两曜(yaò耀):指日、月。[18]见垣一方人:意为可以隔墙看人。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服长桑君所予上池之水后,“视见垣一方人”,可洞见别人脏腑。[19]龙穴沙水:风水地理学术语。龙穴:堪舆家认为的土中气脉聚结处。沙水:墓穴周围的高处或山势与低地或水的流势的合称。[20]葬师:选择墓穴之风水师。[21]寿光容成:寿光先生、容成侯,是《容成侯传》中的拟人名。《容成侯传》为唐代司空图所撰俳偕文,文中言“镜”姓金名炯,为容成侯,又称寿光先生。此喻医术高超者。[22]承乏:承继空缺的职位。多用作任官的谦词。[23]维桑:代指家乡。《诗经·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必恭敬之”句,后世遂多以“桑梓”代指家乡。[24]殣(jìn近):饿死。《大戴礼记》:“天之饥馑,道无殣者。”[25]缙(jìn晋)绅(shēn伸):旧时官宦的装束,转而代称为官宦。缙,赤色的帛。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中的带子。[26]剞劂(jījué及厥):雕板;刻印。[27]阳月:农历十月的别称。常 序

今夫目所能睹之事,往往备理而暗。况乎其在毫毛间、肌肤之里、[1][2]神视未形之初也。是以史公 好诞,遂神其说于秦越人。谓长桑 有药,上池有水,得禁方而见垣,而天下无不览之。五藏,特以诊视为名者,甚矣,史公之好诞也。读史者由其说之诞,而实以至理,盖有深情讬焉。夫越人所得,无过禁方,使不得其人以传,虽轩辕造书,巫咸制药,而杀人恒在毫厘之误。故夫书不遇人则不传,而所传之人转授之,非其人则亦能以死其书,传犹弗传。虽然弗传,而书犹无恙。故神其说于越人,谓上药不易数逢,灵源无或洊饮。越人而外,类皆凡庸,乌能体长桑之术乎?使越人而外更有越人,夫何上药灵源之有?吾友蒋仪用,素癖嗜书,幻泡得失,一意古人。而尝以神遇得柴[3]桑翁,不求甚解之解。其于著述,或纚纚 数千言,或终日静对,又类抚无弦琴者。世人不察,或以为质暗之人,而吾以为载道之士也。[4]会玄暎张子,以王宇泰先生《医镜》畀 之。仪用醉饱是书,盘礴数十百日,于证于药无不通晓。而又访求江湖,数遇异人指示,归翻枕秘不下数十种,曰:无如宇泰先生为知医。而《医镜》显白,实有裨于世也。辄梓之。其为书也,先于辨证,辨之无纤微之惑;既而宣药,宣之有必济之用。夫独于辨证宣药为加详焉者,救世之情滋切,诋世之律滋苛也。揣称其心,岂不曰病以万变,而神明之姿世不恒有。[5]倘对下医言脉,无异与童蒙说天命精微,不为东坡之《日喻》 ,[6][7]必为寿陵余子 之学行矣。樛木 俯下以行仁,将使人人服上药而饮灵源,夫何上药灵源之与有?证必有形,药必有效。譬之寒而生粟,[8]药之以裘;饥而生臞 ,药之以粲。上古多传意之书,故非其人则不传。今之所传,传其形、传其效,正不必人人若仪用,其人始为可受。第仪用以为人人可学,而传而布之,是即能以不死其书也已,吾[9][10]又诞夫!《鹖冠子》 所谓名不出于家、名不出于闾 者,两人兄[11][12]于越人,合之史氏之长桑君,同为亡是公 、乌有先生 也。仪用传其意而实之,以投药副肤之事,且未见之事,而先布其所秘之书,虽不欲显名诸侯哉,而其人固已远矣。[13][14]皇明崇祯辛巳夏五 鹤湖 常醴馨逸氏书于宝龢阁中[1]史公:太史公司马迁。[2]长桑:长桑君,战国时神医。传禁方于扁鹊﹐又出药使扁鹊饮服,而令扁鹊视病尽见五脏症结。事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3]纚(sǎ洒)纚:即洒洒。连续,相连,连续不断。[4]畀(bì臂):给予。[5]日喻:苏轼借寓言故事“生而眇者不识日”而展开的一篇议论文。[6]寿陵余子:即成语“邯郸学步”之主人公。出《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7]樛(jiū纠)木:枝向下弯曲的树。郑玄笺:“木下曲曰樛。”[8]臞(qú渠):同“癯”。瘦。[9]鹖冠子:战国时期楚国隐士。传其所著的道家与兵家著作以《鹖冠子》为名,有三卷十九篇。[10]名不出于家名不出于闾:语本《鹖冠子》扁鹊故事:“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11]亡是公:指不存在的人或物。为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假托的人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亡是公者,无是人也。”[12]乌有先生:虚拟的人名或事物。出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13]夏五:三伏天。夏至后阴历逢五为伏,其三伏称为“夏五”。[14]鹤湖:湖名。在浙江嘉善境内。蒋 序[1]

观夫医之为道,全凭邃识在心,辉烛 病理,审悉幽隐,酌和[2]汤味。顾医之上者,理于未然,其次在毫毛间。至于投药副肤 ,为最下矣。而秦越人以此名闻诸侯,由是相沿。术弥贱者誉弥工也。[3]世之为医者,无论未识膏肓 ,不辨男女,纵使厥证显白,如贼之[4][5]已谳 夫赃,敌之已露夫郤 ,而医之庸者或眩为疑,医之劣者遽[6]敢其错。人命至重,天子欲刑一人,先鞫 犯状,审得其情,犹畀 [7][8][9][10][11] 司宪 察冤,法寺 论罪,会府 奏达,掖垣 参详,悉无[12]异辞,然后狱成 。而闻其有抵于深辟者,制可既下,所司犹三五[13][14]复奏,庶或宥之。万难求生,与众弃市 。曩 古圣人爱惜人命,一至于此。彼业医者,门悬王公之壶,室张贵人之额,号为生人司命,[15]乃一丸投而微疴骤倾,一技奏而安谷 立逝,人犹饷之金钱,尊如[16][17]明神。乡党不知非,有司 莫敢问,而斯人亦欢然安其蒙瞽夫 。[18]岂独无不忍之良者哉?无奈读书中废,理未浃 于圣贤。投师未几,[19][20]名遂挂于医籍。夫圣人以绪余 治天下,以精意 理身。绪余之[21]理,既隔十尘 ,况精意乎?则夫智之不足,非仁之绝远也。金沙[22]王宇泰先生,痛惩此弊,蹙然 伤怀。谓医理精微,浅师难学;医宗博浩,庸师莫殚。从经纶余暇,取古昔圣贤以至汉唐迄今,鸿术中[23]誉髦 秀人,讲论渊源,无不探究,纂为一书,命曰《医镜》,使览求有尽,旨趣无穷,说病因由,裁方活法,苟能句读,诊视病形,归翻章句,何异昭王。度之碧光,百邪莫匿。鉴法善之,如水滞物,[24]悉明者哉。秘之枕中,不轻泄示。而我友张子玄暎,为茂苑 名士,[25]发未燥声蜚艺林,长而好道,渊识通微。偶顾谒先生,辞论水乳 ,辄手兹编授之,仿佛汉时淳于意,其人圣儒,能传禁方于阳庆师也。[26]玄暎受其方以试,试辄效,时誉为国工 。余幼婴滞疾,时师罔治,会玄暎相携入山,书案药炉,幽窗静对,爰出此秘用,相研阅于竹露风葩夕霞晨月之下,诸所攻疗,靡不立痊。因是益叹先生之术之鸿妙,并服先生能识玄暎为知人,惜其书未广于天下。余慨然谓玄暎曰:子[27][28]研工此道,良既厥心,凡所遘遇 ,无不生活 。设苓岩隐匿,[29][30]犹有纳沟。亦必动子恻然之虑,袭青囊 之陋辙 ,如苍生之鞅[31][32][33]望 何也?玄暎曰:诺。我畀 尔寿之梨枣 。今其书具在,原辩而清,变折而当,方核而正,用化而奇,文廉而无泛滥之辞,旨[34]深而不袭肤庸 之见,条备而不遗轶漏之讥。俾读而习之者,探道[35]精微,瞭若明镜焉。余尝谓已乏疏观 ,而执成方以按病者,抚云[36][37]和之瑟而胶雁柱以为鼓 ,堕芙容之锷而镌画楫以相求 。心繁[38]小慧,不本经术。而为医者,施绚采 以画脂,而欲见云烟花鸟,[39]淬钢刀以镂水,而欲求丽崎 人物,是有方不效,无方亦不效也。[40]间有一二秘闻,何得如孙思邈获禁方三十首于深渚 之宫,而益擅[41]阴阳之理;又有旁搜杂异,何得如葛仙翁 抄奇方一万卷,尊为金匮之书,而益深秘密之思。是寡方未遍,而多方又难理也。因斯以谭,既富良方,尤须皎识。未尝灼而不敢握火者,见其有灼也;未尝割而[42]不敢操刃者,见其有割也。识奸臣之必亡其国,虽昏庸如夏桀 ,[43][44]亦且疾之如仇;知皓齿 之必丧其躯,虽好色如登徒 ,亦且去[45]之若浼 。人未能以此识镜国镜身,乌能以镜医理?顾欲求时师杀人,权不加于天子,不可得矣。镜之为道,医之为道也。[46]崇祯辛巳三月朔旦 嘉善后学蒋仪仪用氏谨叙[1]辉烛:照耀。[2]投药副肤:“投毒药、副肌肤”之约称。使用药性猛烈的药物,在皮肤肌肉中动手术。语本《鹖冠子·世贤》描述扁鹊医术之语。[3]膏肓:本义为中医学人体部位,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脏和横隔膜之间。喻指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如成语“病入膏肓”。[4]谳(yàn厌):审判定罪。[5]郤(xì戏):同“隙”。[6]鞫(jū居):审问,审讯。[7]畀(bì臂):委,委任。[8]司宪:古代官制。掌论执时政、纠察百官、正风俗、伸冤抑、禁滥伪等事。[9]法寺:大理寺的别称。泛指掌管刑狱的官署。[10]会府:尚书省的别称。[11]掖垣:本义为皇宫的旁垣。自唐代用于指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故后世用以指称类似的中央部门。[12]先鞫犯状……狱成:此34字语本唐陆贽《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状》:“先鞫犯状,审得实情,宪司察冤,法寺论罪,会府覆奏,掖垣参详,如是悉无异词,然后谓之狱成,而闻于天子。”出《全唐文》。司宪、宪司,均为职官名。[13]弃市:死刑的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首暴露在街头。《汉书·景帝纪》注:“师古曰:弃市,杀之于市也。谓之‘弃市’者,取‘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也。”[14]曩(nǎng攮):从前,以往。[15]安谷:指病中仍能进食。语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安谷与上句“微疴”相对。[16]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17]瞽(gǔ鼓)夫:盲人。[18]浃(jiā夹):深入,融洽。[19]绪余:本义为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借指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之外所剩余者。《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20]精意:精深的意旨。[21]十尘:十丈红尘的约称。佛教用语。犹言世俗。[22]蹙(cù促)然:局促不安的样子。蹙:皱(眉头)。[23]誉髦(máo毛):有名望的英杰之士。髦,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24]茂苑:地名,指苏州。本为苏州西郊的古苑囿名称,又作长洲苑。唐代后成为苏州的别号。[25]水乳:喻情意融洽无间。因水与乳极易融合。[26]国工: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此喻指名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公必为国公”。[27]遘(gòu构)遇:遭逢。遘:相遇。[28]生活:活着,保存生命。[29]青囊: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30]陋辙(zhé哲):形容狭窄的路途。陋,狭窄、狭小。《说文》:“陋,阨陕也。”辙,车轮压的痕迹。[31]鞅望:即仰望。[32]畀(bì臂):给予。[33]寿之梨枣:刊刻图书,使之流传于世。梨枣:指梨木和枣木,木质好,古代刻书多用之。[34]肤庸:浅薄平庸。[35]疏观:通观,洞察。[36]扶云和之瑟而胶雁柱以为鼓:喻“胶柱鼓瑟”。用胶把瑟上的弦柱粘住后弹瑟,因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云和之瑟,即云和瑟,为古瑟名,以云和山所产的木材制作而成。雁柱: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37]堕芙容之锷而镌画楫以相求:喻“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静止地看问题,墨守成规。芙容,即芙蓉,此喻宝剑的光辉。[38]绚采:绚丽的色彩。[39]丽崎:绮丽峻伟。[40]深渚(zhǔ煮)之宫:水洲深处的宫殿,喻指龙宫。据《潜确类书》载:“孙思邈通阴阳,得龙宫禁方三十首。”渚:水中小块陆地。《说文》:“小洲曰渚。”[41]葛仙翁: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医学家。[42]夏桀(jié杰):夏朝的亡国之君,又名癸、履癸,商汤为之谥号“桀”。桀,凶猛之意。[43]皓齿:雪白的牙齿。[44]登徒:登徒子的省称。指好色的人。语本宋玉《登徒子好色赋》。[45]浼(měi美):污染,玷污。此指污物,秽物。[46]朔旦:旧历每月初一。医药镜合序[1][2]

窃闻泽物 之谓仁,辨物之谓智。二者相分,若莛与楹 。然欲行泽物之事,必先施辨物之材。故日月照临,品汇昭苏,水火澄灼,[3]古今利用。蓍龟 先见,天下信从。即是以推,从来为君之道,为[4][5]相之术,与夫释迦 、李耳 之教,百工伎艺之微,莫不本此。莹然豁者,以为之准。是以圣王之格致,臣工之熙亮,固无论矣。即[6][7][8][9]谭 浮屠 者,以般若 为慈航 ;师道德者,以神明为慈母。[10][11][12][13]曲材小数,如庖丁 、飞卫 、造父 、轮扁 之流。所以度越庸众者,自非聪颖绝伦,曷克臻此乎?通斯理者,可与言医。今夫世俗之医,口诵神农之言,耳传金匮之秘,以为扁鹊、仓公当不过[14]是。然执书而不求学,执学而不求心,犹行阱窱 之中,不见陵谷;[15][16][17]犹瞽 者之向道,伥伥 焉不知所之。欲期于效,伯 不得一矣。惟医之良者,准诸我心之明,因地以为功,随时以致用。其推行[18][19]之妙,若鼓铸 万物,节宣 二气。其料度之应,若目辨苍素 [20][21] ,手数奇偶。其裁制之神,若陈师鞠旅 ,偏广精严;协律审音,宫商合部。若兹者,以心鉴医,不以医鉴心,声色气脉,镜在心而不在医;以心鉴药,不以药鉴心,燥湿温凉,镜在心而不在药。世俗之医,胡足语此?蒋子仪用,博物士也,志存利济,研讨素书,洞[22]其精奥,得《医镜》于太史 王宇泰,而悬诸国门。嗣是之后,复综本草之源流,汇为《药镜》,付诸剞氏。其条分缕析,皎如列眉。[23]嗟夫!医之不可无药,医药之不可无镜,犹轩岐 之不可无宇泰,宇泰之不可无蒋子也。芟烦揭要,去疑存信,镜之时义大矣哉!通其[24]义于君,则睿照之下可以寿民;通其义于相,则瞻言 百里可以治[25]国。推之浮屠,即摩尼珠 也;推之道德,即清静师也。其披郤导[26][27][28]窾 ,庖丁之解牛也;炳微烛隐,飞卫 之贯虱 也。五味五[29]谷,施之各当。造父 之御车,二十四蹄不乱也。宜砭宜毒,攻之辄验。轮扁之斫轮,得心应手而难喻也。岂非轩岐之心得宇泰而彰,宇泰之心得蒋子而著乎?洵能以大智行其大仁也。于是乎序。[30][31][32]康熙三年岁次甲辰孟冬 朔日 梅里钱继登 撰[1]泽物:施惠于人,做善事。[2]若莛(tíng廷)与楹(yíng盈):好像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莛:草茎。楹:厅堂前的木柱。莛、楹对文,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大者。《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萾”。[3]蓍(shī湿)龟:占卜所用物品。用以指代占卜。蓍:蓍草;龟:龟甲。[4]释迦:释迦牟尼的简称,即如来。古印度释迦族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5]李耳: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人,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6]谭:通“谈”。[7]浮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教。后并称佛塔为浮屠。[8]般若:梵文音译,意为“智慧”。[9]慈航:佛教用语。喻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摆渡到解脱的彼岸。[10]庖(páo抛)丁:为梁惠王宰牛的厨师,战国前期人。出《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篇。庖:古代称厨师。[11]飞卫:春秋时期赵国邯郸的著名神射手,被尊称为“不射之射”。[12]造父:嬴姓,西周时期人。造父为穆王御,以“善御”而传世。[13]轮扁: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的造车者,技艺精湛。《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14]阱窱(jǐngtiǎo井挑):深阱。窱:深邃。[15]瞽(gǔ鼓):目失明,眼瞎。[16]伥伥(chāng昌):无所适从。《荀子·修身》:“人无法则伥伥然。”[17]伯:通“佰”。[18]鼓铸:鼓风冶铁。喻锤炼、陶冶。[19]节宣:节制宣泄。[20]苍素:青白两色。喻对比分明。苍:深青色,深绿色。素:白色。[21]陈师鞠旅: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诗经·小雅·采芑》:“钲人伐鼓,陈师鞠旅。”鞠:告。[22]太史:王肯堂之尊称。王肯堂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授国史检讨,参与编修国史,后尊称“王太史”。[23]轩岐: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此指代岐黄之术。[24]瞻言:有远见的言论。《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25]摩尼珠:又作如意宝、如意珠、如意摩尼等。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之功德。[26]披郤(xì隙)导窾(kuǎn款):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批:击。郤:空隙。窾:空,中空;指骨节空处。语本《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27]飞卫:春秋时期著名的神射手,被尊称为“不射而射”。[28]贯虱:射中虱子。贯:穿连,穿通。[29]造父:西周著名的御车者。[30]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31]朔日:农历初一。[32]钱继登:字尔先(1594—1672),号龙门,晚号篑山翁。嘉善人,明末官员、学者。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淮阳。入清不合于俗,遂致仕归。晚年精佛学。凡 例

宇泰先生发明医理,著述行世,式从已久,门下订疑问难,盖多[1]其徒。但理学渊微,卷帙浩淼,学者苦无津梁 。先生手示此编,指其大要,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证用药,真昭彻如镜,遂以《医镜》名编。

医莫先于辨证,凡阴阳寒热虚实与夫内因外因之别,相去一丝千里,苟审之未当,汤药误投,杀人最速。先生论列症形,了若指掌,[2]学者详究之,庶无舛错 疑似之害。

治须明于宣药,古人比之用兵,示其难其慎之意。是编惟伤寒一科,姑存古方,余皆酌其宜,而列以为君为佐,见多寡缓急,各有攸当,且总其凡曰例,概其宜曰类,要在变通活法,不拘成案,神而明之,存乎人之知机也。

先生详于辨症用药,而脉且略焉,盖因诸集备载,此不复赘。各条下间论及之,亦其概耳。如伤寒一门,自有脉要指法,其中奥理,[3]不可具述,勿以传经所言,遂该 其全也。

先生矢心利济,知无不言,间有丹方经验者,即于药例后一一开示。更有药非对症,反致伤害者,必明其禁忌,学者其识之。

大小内外,古人视为一道,盖以科虽各别,总不外乎六气所感,七情所伤,与夫十二经络所系属也。后世惧传而不精,未免以人命尝试,始有专门。先生资性敏达,学力渊深,此道一悟百了,故于杂门、[4]疮疡、妇人、小儿,无不著论立方,确有所见,其为后学筏度 ,功岂小补云。

是编原本,余得之茂苑张玄暎,玄暎得之宇泰先生,授受盖不轻[5][6]矣。往余与玄暎读书佘峰 ,搦管 之余,漫加辑订,爰付梨枣,悬诸国门,凡我同人,宝兹囊秘。蒋仪用识[1]津梁:渡口和桥梁,比喻用做引导的事物或过渡的方法、手段。出《国语·晋语二》“津梁之上,无有难急也。”[2]舛(chuǎn喘)错:谬误,差错。舛,差错。[3]该:通“赅”。[4]筏度:渡水的筏子。喻意为导引。[5]佘峰:地名。即佘山,系松江九峰之一。位于今上海松江区。[6]搦(nuò诺)管:握笔;执笔为文。卷之一内 科[1]伤 寒

伤寒为诸病之魁,死生系于数日之内,苟识病不真,用药一错,则变异立见。古人有七日不服药之说,非谓伤寒不可服药,谓药之不可轻试也。故见之未审,宁不用药,岂可妄投之,以速其死耶!

治伤寒者,必先辨其六经之形症,而后可也。如初发于一二日间,便觉头项痛,腰脊强,而发热恶寒,乃足太阳膀胱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浮焉。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又下至尾闾,故腰脊强。以寒邪在表而不得泄,故发热恶寒也,而太阳症可辨矣。

太阳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胃,发于二三日之间,便觉目疼、鼻干,不得眠,日晡潮热,不恶寒而反恶热,乃足阳明胃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长焉。以其脉络于目,故目疼。又挟于鼻,故鼻干,不得眠。以邪在肌肉之中,故不恶寒而恶热也,而阳明症可辨矣。

阳明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胆,发于三四日间,便觉胸胁痛而耳聋,往来寒热,乃足少阳胆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弦焉。以其脉循于胁,故胸胁痛。又络于耳,故耳聋。以邪在半表半里,故往来寒热也,而少阳症可辨矣。

少阳病己,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脾,发于四五日间,便觉腹满而咽干,身无大热,自利不渴,乃足太阴脾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沉细焉。以其脉布于胃,故腹满。又络于咽,故咽干。以邪入于里,故身无大热,自利不渴也,而太阴症可辨矣。

太阴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肾,发于五六日间,便觉口燥舌干而渴,身不热,乃足少阴肾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沉焉。以脉贯脊而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也。以邪入于阴分,故身不热也,而少阴症可辨矣。

少阴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肝,发于六七日间,便觉烦满而囊缩,身冷如冰,乃足厥阴肝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微缓焉。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以邪入阴分,既深且固,故身冷如冰也,而厥阴症可辨矣。

太阳、阳明伤寒,表症也,宜汗之。少阳伤寒,半表半里症也,宜和解之。太阴伤寒,邪入于里也,宜下之。少阴伤寒,入里尤深也,亦宜下之。若手足厥冷,自汗亡阳者,又宜温之,而不可轻下也。至于厥阴伤寒,则寒气固结,非大热之剂不能除,而承气汤之类不可用也。观于此,则六经之形症已明,而用药可以不错也。

然阳症易治,阴症难治,而少阴、厥阴为尤难也。况于两感伤寒,而可以措手乎?

所谓两感者,何也?假如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逆。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两感所以不可治者,以其一脏一腑,同受其邪,表症里症,一齐而发,两邪相迫,阴阳俱病,救其表则里益急,救其里则表益剧,犹外寇方獗,而内又反,既不能安其内,又无以攘其外,必致两败而俱伤,岂能两全而无害?此两感之所以不救也。

然其间亦有轻重之差焉。表重于里者,宜先救表,而后及于里;里重于表者,宜先救其里,而后及于表。此又求一生于万死之中,而不忍坐视,故不得已而施其治也。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者,至七八日间,六经之邪渐退,十二日则精神清爽而自愈矣。

然伤寒传经亦有不同,未可视以为一定不易之序。有始于太阳,以次传入阴经,而终于厥阴者;或太阳不传阳明、少阳,而即传少阴者;或不由阳经,而直入阴经者;或始终只在一经而不传者;或二阳三阳同受,而为合病者;或太阳、阳明先后受而为并病者。种种不一,审而治之可也。

然真正伤寒,与感冒伤寒,及似伤寒而非伤寒者,何以辨之?

盖寒者,冬月严凝肃杀之气也,故自霜降以后,春分以前,皆属冬令。必此时感寒而即发者,为正伤寒。至春分后发者,名曰温病。冬伤于寒,春亦不病,至夏而后发者,名曰热病。夫温热二病,既皆得之冬月所伤之寒,宜亦以伤寒名也,而反曰温病、热病者,何耶?盖所伤之寒,虽在于冬,而谅其所伤者必不甚重,故不即发而延于春夏也。春气温,夏气热,则时令之气已甚,而冬月之气无权,所伤之寒,反从春夏而变为温热,故以温热名也。

其有不因冬伤于寒,而春自伤于风,夏自伤于暑者,则自有伤风伤暑之别,而又不可以温热并论矣。或有感于天行时气而沿染相同者,谓之温疫。或足膝等处忽然红肿,发热头疼者,谓之脚气。皆似伤寒而非伤寒也。其余伤中之杂症颇多,不能枚举,要皆诸病门中所有者。但杂症一兼寒热,即谓伤寒杂症,医者以意求之,则不言而自喻矣。

药例

太阳症,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无汗,宜以麻黄汤为主治而汗之。

麻黄 一两五钱  桂枝 一两  甘草 五钱  杏仁 五十枚

每剂用五钱,水煎服。取汗出为度,无汗再服。春分后忌之。

阳明症,目疼,鼻干,不眠,发热,干呕,有汗,宜以桂枝汤为主治。

赤芍 桂枝 各六钱  甘草 四钱,炙

每服五钱。加姜三片,枣二枚,煎服。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若小便数及饮酒人,不宜用,恐其不喜甘而中满作呕也。春分后忌之。

少阳症,胸胁痛,而耳聋,往来潮热,宜以小柴胡汤为主治。

柴胡 一两  半夏 八钱  黄芩 甘草 炙  人参 各七钱半

上作五服,每加姜三片,枣二枚,煎服。此方乃少阳症药,故治疟疾者亦用之。但人参一味,亦宜斟酌,若邪气未退,不可轻用也。

少阳症,身热,不大便,不恶寒,邪在半表半里,宜以大柴胡汤为主治而和解之。

柴胡 二两  黄芩 七钱半  芍药 三钱  半夏 六钱半  枳实 四枚,炙  大黄 五钱

上作三服,每加姜、枣煎服。

太阳、阳明症,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谵语,呕哕,宜以调胃承气汤为主治而下之。

大黄 一两,酒浸  甘草 五分  芒硝 九分

每服五钱,水一碗,先煎大黄、甘草至七分,去渣,入硝煎一沸,温服。

阳明症,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无表症,汗后不恶寒,潮热,狂言而喘,宜以小承气汤为主治而下之。

大黄 一两  厚朴 五钱  枳实 六枚

上作一剂,水煎温服,以利为度。

太阴症,自利不渴,脉沉身痛,宜以四逆汤为主治。

甘草 一两  干姜 七分  附子 半个  黄连 五钱

上作一剂,水煎温服,弱人用大附子,加干姜三钱。

本方干姜加至一两,名通脉四逆汤,治厥逆下利,脉不至,每服五钱,加葱白九茎。呕加生姜,咽痛加桔梗,利止脉不出加人参。本方去附子、黄连,加人参、白术,名理中汤,专治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鸭溏、蛔厥等症。治病之效,虽不可诬,而用药之时,亦宜斟酌。大补大热之剂,必审其真而后用也。

少阴症,舌干口燥,及胃实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烦渴,宜以大承气汤主治而下之。

大黄 五钱  厚朴 一两  枳实 五个  芒硝 五钱

水二钟半,先煎厚朴、枳实至一钟,入大黄煎至七分,去渣,入硝煎一沸,温服。以利为度,不可过服。

少阴症,恶寒,手足拘急,或心中悸而烦,脉微细者,宜以小建中汤主治而温之。

桂枝 甘草 各二两  芍药 三两

作三服,每加姜三片,枣四枚,去渣,入饧糖一合,微火待饧糖化,温服。呕者不用饧糖,恐其发吐也。

厥阴症,舌卷、囊缩而恶寒,宜以桂附汤主治之。

桂枝 一两  附子 三钱  青皮 甘草 柴胡 各四钱

作三服,每加姜三大片。

两感伤寒,虽不治之症,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若所禀者实,而所感者浅,间亦可生,治之而愈者有矣,未有不治而生者也。宜以大羌活汤主治而双解之。

羌活 二钱五分  独活 防己 黄芩 黄连 白术 川芎 各二钱  细辛 五分  生地 知母 各二钱

作一剂,水煎服。

春分后感冒伤寒,宜以九味羌活汤为主治,代桂枝麻黄汤用。

羌活 二钱  防风 一钱五分  苍术 一钱  甘草 三分  白芷 一钱  川芎 一钱五分  生地黄 一钱  黄芩 一钱  细辛 三分

作一服,加姜三片,葱一茎,水煎热服,覆热取汗。原有汗去苍术,加白术,渴加知母、石膏。

此方通治六经伤寒,无有不验,乃四时伤寒之圣药也。何以言之?盖羌活治太阳肢节痛,大无不通,小无不入,乃拨乱反正之主也。防风治一身尽痛,听君将命令而行,随所使引而至。苍术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气,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脾经。甘草缓里急,和诸药。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川芎治厥阴头痛在脑,生地治少阴心热在内,黄芩[2]治太阴肺热在胸,细辛治少阴肾经苦头痛。此方乃易老 所制,凡[3]见表症,悉宜服之,不犯三阴禁忌,实解利 之神方也。

小结胸症,胸膈迷闷,乃邪热结于上焦而生痰也,宜小陷胸汤。

半夏 六钱  黄连 三钱  瓜蒌 一个,连皮取四分之一

作一服,水二钟,先煮瓜蒌至一钟半,下余药,煎至一钟,温服。如未效再服,得口出黄涎即愈。

大结胸症,胸前胀满,烦闷,不进饮食,乃渴多饮水,有停饮在上故也,宜大陷胸汤。

大黄 一两五钱  芒硝 一两一钱五分  甘遂 二钱五分,末

作二服,水二钟,煎大黄至一钟,去渣,入硝煎一沸,次入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

附 痧疹

痧疹之症,恶寒发热,头疼腹满,恶心呕吐,遍身如红云推出,[4]俗名痧子,即伤寒发班 也。发班虽是热症,然不可骤用凉药,恐遏绝邪气于内而不得出,多有不救者,宜解毒发散为主。

如羌活、防风、白芷、紫苏以发散,大剂生甘草以解毒,加葱、姜煎服。喉痛加玄参、桔梗;呕血加地榆、侧柏叶、犀角、生地;腹满加枳壳、陈皮、苍术、厚朴;班有紫色,热极也,加黄连、连翘 [5] 、赤芍;恶心加藿香、木香。班不出者,单用带根葱头,捣取汁[6]一盏,入酒浆 一盏,调和服之,能饮者,再饮一二盏,其班即发出,至妙。

此症呕血者重,以邪气逆上也;声哑者危,无声者死,以班毒入肺中故也。

附 瘟疫

瘟疫之症,乃天行时气,发热谵语,众人病一般者是也。有大头瘟、虾蟆瘟之异。并用十神汤为主治。

川芎 甘草 麻黄 紫苏 升麻 白芷 陈皮 香附 芍药 各四钱  干葛 一两四钱

每服五钱或一两,姜三片,水煎热服。以汗出为度,未效再服。

瘟疫秘方

人中黄 五钱  羌活、苍术 各三钱

煎服立愈。

大头天行,病湿气在高巅之上,宜用此方。

黄芩 酒炒  大黄 酒蒸  羌活 各二钱或三钱

煎服。

虾蟆瘟,遍身如虾蟆之皮,皆属风热,宜疏风散热之剂治之。

羌活、防风、荆芥、黄芩、甘草 各二三钱

煎服。[7]

又,用侧柏叶自然汁,调蚯蚓粪傅 之。或丁香尖、南星,醋磨敷。

附 脚气

脚气之症,恶寒发热,有类伤寒,但发时足膝之间先红肿作疼,而后发寒热,乃湿热留于肌肉之中故也。急宜治之。若不早治,其气上行至心,即死矣。

苍术 黄柏 赤茯苓 牛膝 木通 木瓜 甘草 黄连 乌药 防风

上各二钱,量轻重投之,水煎,空心服。其红肿处用朴硝、大黄、寒水石、牙皂为末,鸡子清调傅,甚妙。或用人中黄为末,芭蕉汁调傅亦妙。

附 伤风

伤风之症,乃风邪客于腠理,洒淅恶寒,喷嚏呵欠,头痛发热,类于伤寒,但见风即怕,其寒亦不太甚,以此为辨耳。

川芎 紫苏 羌活 防风 苍术 香附 甘草

上各二钱,加葱白十茎,姜三片,煎服。以被覆之,微汗为度。若以为小疾而不治之,风入于肺,必成咳嗽,即费调理矣。凡感风邪,忌用茯苓,以其味淡,善于渗泄,表症服之,则引邪入阴经,而邪无由发矣。内 伤

伤寒家以外感风寒为外伤,内伤饮食为内伤,固矣。然内伤而专指饮食言者,其言犹未尽也。饮食所伤,固可以为内伤,或伤于血,或伤于气,或伤于精,皆非外得也,独不可以言内伤乎?内伤之病,各有症辨,惟饮食所伤,亦身发大热,类于伤寒,但不恶寒而独恶热,头不甚疼,骨节不痛,而中脘饱闷,见食即恶,与伤寒大同小异。故伤寒家有内伤外伤之辨,辨以此耳。至若好勇斗狠,奔走负重,恃壮[8]使力,蹼 跌轻生,必伤于血。血积于上则胸胁痛,血积于中则中脘痛,血积于下则小腹痛。伤重则行其血,伤不重则活其血。血既行,则养其血而已。或忿恨冲心,暴怒顿发,争言斗舌,叫号骂詈,必伤于气。气积不散,则两胁胀满,胸膈闷塞,甚至发为臌症,饮食不进,而病斯剧矣。宜大剂伐肝化气之药治之。或恃强壮,不惜气力,纵情于女色,耗亡其真精,则小腹气并,其冷如冰,其坚如石,痛连阴器,小便秘而不通。切不可以精虚之故,妄加补剂,又不可误以为霍乱,妄投盐水,要当以活血为主,而调气次之。待其痛止气和,方可渐加带补之剂也。

药例

内伤于食,视其所伤者何物,各以主治之药消之。

如伤于鱼肉,则用山楂、蓬术、三棱之药,甚至有用阿魏、硇砂、巴豆霜者。如伤于米食,则用麦芽、神曲、枳实、陈皮、槟榔、草果之类。如伤于面食,则用莱菔子为君,佐以苍术、厚朴、陈皮、香附之类。如伤于生冷,则于消食剂中加官桂、干姜、木香之类。凡消食之剂,必兼用白术、甘草,则脾气有助,而运化速矣。

内伤于血,视其所伤者何处,分上中下而治之。

如胸前痛,则用红花、赤曲、降真香、丹皮之类,而以桔梗引经,以枳壳开气。如两胁痛,则用苏木、红花、当归、桃仁之类,而以青皮、柴胡引经,以木香调气。如中脘痛,则以当归为君,佐以红花、苏木、三棱、蓬术之类,而以芍药、甘草引经,厚朴、大腹皮宽腹胀。如小腹痛,则以桃仁为君,佐以当归梢、红花、山楂、苏木、蓬术之类,而以青皮、官桂引经,槟榔破气,痛甚者加玄胡索、乳香、没药。凡血并不行,剂内加穿山甲、麝香,水酒同煎,送下大黄丸二三钱,此惟伤重者可用也。

内伤于气,宜以伐肝破气之药治之。

用醋炒青皮为君,醋炒芍药、便浸香附、乌药、枳壳、木香、官桂之类为佐,水酒同煎服之。

内伤于精,宜以养血调气之药治之。

用红花为君,桃仁、丹皮、当归、生地、牛膝、赤曲之类为佐,少加甘草梢、炒盐一撮,酒煎,入童便,热服。痛连阴器者,必有血滞于茎中,碍其道路,甚至小便不通,宜头发烧灰为末,童便、酒调下四五钱为妙。

凡此特其大略耳,若夫斟酌损益,非言所能示也。

一切内伤之症有似于伤寒者,遂以为伤寒而误用发表之药,如麻黄、升麻之类,则内气升发,势不可遏,有食吐食,有血吐血,吐而不已,面赤咽干,火皆奔上,汗出不休,阳亡气耗。当此之时,无药可救,其死必矣,慎之慎之!若外伤误服内伤之药,亦有大害,不可轻投。若内伤既重,或溺水涉深,则寒气入内,血与食并而不运,必死无疑,虽有良药,竟何益乎!中 风

夫人似乎无恙而卒然中风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其受病久矣,盖肉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土必先溃也,而后水决之;木必先枯也,而后风摧之。夫物且然,而况于人乎?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岂能中乎人,亦人之自受乎风耳!使其内气充足,精神完固,则荣卫调和,腠理缄密,虽有风将安入乎?惟其不戒暴怒,不节淫欲,或饥不暇于食,或寒不暇于衣,或嗜酒而好色,或勤劳而忘身,或当风而沐浴,或大汗而行房,或畏热而露卧,或冒雨而奔驰,以致真元耗亡,气血消尽,大经细络,积虚弥年,平时无甚痛苦,而不知荣卫皆空,徒存躯壳,正犹无心之木,将折未折,无土之墙,欲颓未颓,其势已不可支,而方且自谓无恙,迷昧而不知戒焉。一旦为贼风所袭,如剧寇操刃,直入无人之境,势若破竹,不移时而皆溃,则杯酒谈笑之间,举步转移之顷,卒然颠仆,顿为废人,不亦重可骇哉!由是观之,虽由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也。然人之一身,表里上下,未必皆虚,惟积虚之处,气多不贯,而势有偏轻,故一为风所入,而肢体于是乎废矣。

若以脏腑言之,则又各有形症焉。中脏多滞九窍,故有唇缓、失音、鼻塞、耳聋、眼瞀、便秘之症。中腑多着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不随、左瘫右痪之形。又有中血脉者,则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涩,惟口眼斜,或左或右而已矣。而手足动静,起居食息,固无恙也。或肢不能举,口不能言,而更无别症者,乃中经也,比之中脏腑为轻,比之中血脉犹重耳。然因其病而药之,则中脏者宜下,中腑者宜汗,中经者宜补血以养筋,中血脉者宜养血以通气,此皆可治之症也。而亦有难易于其间,中脏为难,而中腑次之,中经又次之,中血脉又次之。其或初中于血脉,药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复中而中必在经。或初中于经,药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复中而中必在腑。或初中于腑,药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复中而中必在脏。中一次则[9]虚一次,虚一次则重一次。故中腑虽可治也,由先中血脉于经 ,而后及于腑,则难治矣。中脏本难治也,由先中于腑,而后及于脏,则不治矣。若中腑而兼中脏,与伤寒两感者何异,岂有可生耶?

凡中风口开者为心绝,手散者为脾绝,眼合者为肝绝,遗尿者为肾绝,声如鼾睡者为肺绝,汗出如油者为无气,肉脱筋痛者为无血。[10]发直指而 头上窜,面赤如妆而汗缀如珠者,皆所不治之症也。

其有一中即死者,又何为如此之急耶?盖人之五脏,以心为君,心也者,所以主宰乎一身者也。五脏之中,惟心最难死。故人死气绝,一身尽冷,而心头独热者,以其难死故也。中脏之人,不即死者,以四脏之气虽绝,而心犹未病也。一中其心,则杯酒未干,片言未尽,而魂魄先亡矣。纵有起死回生之药,亦何所施乎?

大法:中风诸症,总属风疾。初中之时,不论在表在里,必先以攻痰祛风为主。待其苏醒,然后审其经络,分其气血而治之,不可因其内气之虚而骤用补剂。盖一中之间,道路已为风痰阻绝,虽欲补之,孰从而补之?若其病的系大虚,口眼不斜,手足不偏废,便溺不阻涩,但汗出不休,眩运不定,四肢软弱,气息短促,方可用独参汤。而犹必佐以去白陈皮,加以姜汁、竹沥,始可服也。若无监制,一时或可以愈疾,而痰邪不泄,终当为患,他日或发痈疽,必无药可治者,切宜慎之。即脑、麝、牛黄等药,初中时亦不宜骤用,恐引风气入于骨髓。又不可用大戟、芫花、甘遂以泄大肠之经。大抵于行痰祛风剂中,日浅则加以顺气,日久则惟活血为要耳。

药例

初中风不省人事,乃风痰壅盛,迷其胸膈也。宜以天花粉、荆芥各二三两,水煎服。加姜汁、竹沥,磨枳实、沉香各一钱或二钱,灌之。若牙关紧,即以姜制南星同麝香少许,擦之自开。灌此药,直待其醒,再进此药,然后以他药进之。

中腑为在表,法当汗之。宜以麻黄为君,羌活、防风、荆芥、甘草之类为佐,以发其表;南星、半夏、瓜蒌仁之类,以逐其痰;陈皮、枳壳、紫苏梗之类,以顺其气。加姜汁、竹沥服之。

中脏为在里,法当下之。宜以大黄为君,枳实、厚朴、甘草为佐,以通其秘;猪牙皂角、穿山甲、木通、菖蒲之类,以开其窍;瓜蒌仁、杏仁、苏子、防风、荆芥之类,以逐其风痰。加姜汁、竹沥服之。

中经者,以补血养筋为主。宜以四物为君,佐以木瓜、薏仁、威灵仙而补血养筋,兼以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甘草而疏其风,南星、半夏、茯苓、黄芩而治其痰。加姜汁、竹沥服之。

中血脉者,以养血通气为主。宜四物为君,佐以红花而养其血,兼以枳壳、乌药、香附、陈皮而通其气。加姜汁、竹沥服之。

口眼斜,外攻之法,以皂角五两,去皮子为末,以陈醋和之,左涂右手心,右涂左手心,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便止,即洗去药,并抽掣中指。

左边半身不遂,属血虚与死血,宜于四物汤中加红花、桃仁煎之,以姜汁、竹沥调服。

右边半身不遂,属气虚与湿痰,宜于四君子汤中加半夏、南星、陈皮、枳壳煎之,以姜汁、竹沥调服。

左瘫右痪,四肢不举,风痹等疾。

麻黄 一斤  白芷 桑皮 苍术 甘松 浮萍 各二两  川芎 三两  苦参 三两

水煎成膏,调酒中服之。服一日,停一日,如此数日,手足自然轻快。又治小儿惊风。

中风痰壅,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

附子 去皮  南星 各一两  木香 半两

每五钱,生姜九片煎服。

附 痫症

痫症一发,即颠仆眼直,口吐痰沫,或作羊鸣,不省人事,此乃因惊恐而得之。

礞石 硝煅  朱砂 天竺黄 麝香 南星 半夏 天麻 蛇含石 醋煅

等分为末,以姜汁、竹沥和于蜜中炼熟,丸如龙眼大,童便磨下半丸,立止。服三五丸全愈。

若治痫症,即于此方中加银粉 即黑铅熔化,投水银和作一处,倾冷地上,取起研细是也。

附 疠风

疠风,手足皮肤迸裂,麻木不仁,甚至四肢踡挛,眉脱鼻倒,乃恶风沿入脏腑,血肉皆死,肉生细虫,食人脂膏故也。盖由人受乖厉之气而成。亦有疮肿后不守禁忌,酗酒厚味,热极生风,是虚为本,血热为标。治法必先杀其虫,泻其火,然后生血凉血,祛风导滞,降阳升阴则可。

第一是死人身上蛆最妙,炒干为末,好酒送下,诸虫皆消,肌肤自润。如其不可得,宜多取毒蛇,打死晒干,切片,磨作粉,和糯米蒸熟,作酒饮之,能起死回生。

或用白花蛇、全蝎、大风子、益母草、胡麻、猪牙皂角、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当归、川芎、穿山甲、僵蚕等分为末,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一日三丸,好酒磨下。仍随量饮,以醉为度。中 湿

湿者,天地郁蒸之气也。方其升腾于上,气犹笼结而未开,虽寒[11]天值之,亦觉温暖,此湿气之热者也。及其布濩 于下,气将流演[12]而舒散,虽暄 月值之,亦觉其清凉,此湿气之寒者也。湿气之热者,多中于气虚之人,则发为湿热之症,头面如裹,而四肢浮肿,身体重着而转侧不便者是也。湿气之寒者,多中于血虚之人,则变为寒湿之症,四肢酸疼而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而行履重滞者是也。其有不因郁蒸之气而得者,必其冒雨而行,涉水而走,或露卧以取凉,或汗衣而不解,渐渍于肌肉之中,渗于骨髓之内,流溢于脾胃之间,牢缠于腰肾之处,则肌肉冷而骨髓疼,脾胃薄而腰肾痛,挟于风痰则生麻而不仁,兼乎死血则成木而不觉,动乎火邪则肿痛而难忍,随其所感而病斯痼焉。医者审其湿之或寒或热,人之或虚或壮,病之或上或下,感之或浅或深,因其病而药之,亦庶乎其近之矣。

药例

头面如裹,乃湿热蒸于上也。此宜以苍术、黄芩为主,佐以升麻、防风、薄荷、甘草,加葱、姜,酒煎,温服之,微汗出即愈矣。

四肢浮肿,平素原无脾胃之症者,乃湿热淫于肌肉也。宜以苍术、羌活为主药,佐以防风、防己、腹皮、乌药、黄芩、甘草,加姜、葱,酒煎,温服之,微汗出即愈矣。

身体重着,转侧不便者,乃湿热渗入而将深也。宜以苍术、白术为主药,佐以灵仙、乌药、枳壳、羌活、防风、南星、半夏,加生姜,酒煎服之,微汗出即愈。

凡此三症,皆因湿热不散,故宜微汗。虽病人气虚,亦宜先治其湿,而不宜先补其气。先补其气,则腠理皆密,湿无由而散矣。必待浮肿能消,重着能脱,而后参、芪之类可服也。

四肢酸疼,关节不利,乃寒湿入骨节也。宜以虎骨、当归为主药,佐以苍术、白术、官桂、乌头、茯苓、防己、木通、牛膝、桑条、灵仙之类,水煎,加车前子草汁服之,小便利则愈矣。

筋脉拘挛,行履重滞,乃寒湿渗于血脉也,血得寒湿则阻滞而不流,脉得寒湿则牵制而作痛。宜以四物为主药,以养其血,佐以茯苓、泽泻、木瓜、牛膝、防己、白术、甘草、薏仁以去其湿,少加附子、官桂以温其经,则愈矣。

凡此二症,皆因寒湿所中,惟血虚者得之。夫湿病宜燥,而反不用燥剂为主药者,以燥剂太过,能干其血故也,血一干而病终不可愈矣。故宁以养血为主治,而佐以利湿温经之药,使寒得热而除,湿得热而散也。大法,湿在上,以升麻引经;湿在下,以茯苓引经;湿在中,以白术、甘草引经;湿在遍身,以羌活、乌药引经;湿在两臂,以桑枝引经;湿在两股,以牛膝引经。湿热与寒湿皆以此为准。此其大略也。

寒湿疼痛。宜外治之法,以膏药贴之。

生姜汁半碗,米醋一盏,广胶四两,熬成膏,入肉桂、花椒、牙[13]皂、川乌、草乌末各五六钱,麝香一钱,搅和,摊于纻丝 上,先以生姜擦患处,烘热贴上,甚效。又有汤洗法,见股痛门。

骨节疼痛。

白术一两,土炒,酒三盏,煎一盏,顿服。如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服后略饮几杯,以助药力。

腰脚疼痛。

黑牵牛、大黄各二两,白术一两,为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生姜汤下。如要利,加至百丸。

湿伤肾经,腰重冷痛,小便自利。

附子 炮,去皮脐  白术 各一两  杜仲 半两

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七片,空心服。

脾湿太过,四肢肿痛,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葶苈 四两  防己 二两  赤茯苓 一两  木香 半两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桑皮汤送下。

风湿相搏,手足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

羌活 附子 白术 甘草 等分

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五片,温服,不拘时。

诸湿腰痛,四肢肿满,及酒伤胸胁刺痛,口干目黄。

甘遂 一两  当归 陈皮 各五钱

为末,每三钱,酒调下。

附 痿症

四肢软弱,身体重滞,经年不能下床,而饮食如故,不痛不酸,有似乎湿而实非湿,乃肺经受热,其叶焦垂,不能统摄一身之气,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