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03:36:0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渴望成功

渴望成功试读:

内容提要

当我们为工作而祈祷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全部的身心去工作,我们所有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命回声

性情中人

不要低估任何人的价值。一位年轻政治家在第一次竞选演说时,极想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当他去大礼堂时,却发现只有一名听众。他等了好一会,希望有人陆续到来,可是没有。最后他对那名唯一的听众说:“你听我说。你认为我应该发表这个演说还是取消呢?”那人想了一下说:“先生,我只是个养牛的,我只懂牛。如果我把一车干草送到牧场,而那里却只有一头牛,我肯定会喂这头牛的。”

许多人跟那位年青政治家有同一种想法。他们盼望自己有巨大影响力,但不懂得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其实我们能对单独见面的人发挥最大影响。如果忽视我们日常接触的人,不理睬他们,就会失去许多影响别人的大好机会。

以积极的态度会见每一个人,预期每一次打交道都能产生积极结果。把每个人都当作重要人物看待,这样你就绝对不会低估任何人了。

别占他人的便宜。人们最讨厌看到的事情之一,是有人企图为了自己发展而占别人便宜。这样做不但是错误的,而且也不会有好结果。靠损害别人利益使自己得益,貌似成功,但从长远观点来看,是害人又害己。

取得成就是个耗费时间的过程,也是众人参与的过程。一个人要是占了别人的便宜,他未来的机会就会减少,乐意助他一路成功的人的数目也会减少。

占别人便宜者想走成功的捷径,但这是行不通的。正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的:“世界上没有折扣价买来的胜利。”

请别人提建议或给予帮助。跟别人建立积极关系,还有一个极好的方法,你听了可能会大吃一惊:请别人给你提建议或帮个忙。人们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专长,喜欢那种因为自己有力量或权威帮助别人而产生的成就感。

例如,本·富兰克林的自传中谈到他因为叫一个仇敌帮他个忙而使自己和那个人成了终生朋友。1736年,富兰克林竞选州议会书记员的位置。富兰克林已获得提名,唯一的问题是有个影响力很大的人反对他。富兰克林懂得,他要争取跟这个人交朋友,否则自己就会输掉。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听说他的书房中有一本珍贵的书,于是给他写信,表示我想读这本书,希望他能帮个忙,把书借给我。”那人对这一要求感到很高兴,很荣幸,于是把这本书借给富兰克林,还成了富兰克林的一名坚定的支持者。

关于请人提建议或帮忙,需要说明一下:要使相互关系健康和有益,就应该注意互利,不应该老是索取而不付出。请求别人帮助你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开端,但仅仅这样做是不能使关系长久的。

别忘了给朋友“捎点东西”。最好的关系是双方时常能从对方得益的关系。如果希望使朋友的关系有建设性,去见朋友时就不要忘了给朋友“捎点东西”。

例如,你可能有许多熟人或同事,你们时不时聚会一下。虽然,纯粹交流各人情况的聚会是好的,但如果你去见别人时给他们“捎点东西”,这样的聚会就特别有益。“捎点东西”,指的是见解、业务机会、有助于个人发展及鼓舞士气的资料。什么东西都可以,出发点应该是帮助他人达到目标。

我们主观上可以讲逻辑讲道理,但不应该忽视感情这一点。如果你想跟别人建立成功的关系,就要考虑到别人的感情。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在与人交流中讲感情比讲理性更能成功。”

把你自己最好的给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愈多,你得到也会愈多,你愈吝啬,就愈会一无所有。

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选择了什么职业,如果你想获得人生的成功,你必须会与人搞好关系。

把注意力从你自己身上移开。当你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身上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一步是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与别人交往时首先想到自己的人,很少能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当你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身上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真诚关心别人。人们在知道你是否关心他们之后,才会在乎你是否了解他们。

有一句话总结了良好人际关系和人生成功的关键所在:“人们知道你是否关心他们之后,才会在乎你是否了解他们。”无论你有什么本领、特长、受教育程度有多高,都不如真心实意的关怀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当你是某个人的上司时,如果你不首先让他知道你关心他,你是不大可能对他有正面的影响力的。

统计数字表明,这个观点是对的。《华尔街日报》曾发表了一家名叫“国际出发点”的调研公司所作的一项研究的结果。在对1.6万名公司主管人员所作的调查中,被列出最有成就的13%的主管人员对人的关心跟对利润的关心一样大。如果你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首先要关心与你打交道的人。

认真了解别人。没有什么比得上了解和记住别人的情况更能产生积极效果。认真了解别人,是你关心别人的证明。这能创立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关系。

历史上最好的例子是拿破仑·波拿巴与他的下属的关系。拿破仑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用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加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不失时机地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这样做使属下大吃一惊,他们的皇帝竟然对他们的个人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

因为每个军官都从拿破仑的话和所提的问题中感到拿破仑对自己感兴趣,这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拿破仑为什么那么忠心耿耿的了。

了解别人的方式。有句话说得好,你把自己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愈多,你得到的也会愈多。你愈吝啬,就愈一无所有。

人类本性最深的渴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位母亲和14岁的儿子在讨论他的第一个女朋友。

妈妈说:“她为什么喜欢你?”

他说:“这很简单啊,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得好。”“那么你为什么喜欢她呢?”“因为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得好。”

这就对了,生命的花朵就是在这一刹那中绽放异彩!你生命的光辉,使你觉得自己更有价值,更好。

对你最深入、最具有影响力的冲击是:你必须喜欢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充满自信,那么你一定能生活得像春天的云雀一样的自由自在。但是如果你根本不喜欢你自己,那么过日子对你而言,真正是一种折磨。试想你每天怎么能跟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二十四个小时呢?

爱的力量确实很不可思议,因为被爱可以促使一个人更重视自己,更爱自己。除了被爱,我们找不到其它方式,能使一个人能更肯定自己的形象,能发挥自己更大潜能。当你第一次听到别人对你说:“我爱你”时,你一定会顿然觉得你的世界充满温馨,能力和信心大增。这种激励超过任何一种感情的刺激,你会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大不相同。

不幸的是很多亲密关系的存在,都免不了批评。就某些角度看起来,电脑和人类的关系似乎更成功,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却从没有任何批评。

曾经从事心理临床治疗及父母与子女关系引导的心理学家威廉·葛莱瑟相信:“批评是管教孩子最糟的方法。”如果你严厉地指责孩子,为什么倒翻奶?这是最不恰当的批评,通常并没有什么效果,只会使孩子躲进自己的世界里,并渐渐远离你。

小杰,一家拥有几万员工的美国公司的训练指导,曾描述他所训练的员工接受新观念的情形。他说:“我们称这次训练为健智营。在这次训练之前,所有的训练总脱离不了斗争、批评的特性,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没有所谓‘建设性的批评’,批评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批评绝对无法使人们重视自己、喜欢自己。”

他们“健智”的方法,就是寻找每个人的良好性格。身为指导人员,必须特别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正面性格。

正如小杰的理想,这次训练的成果相当完美。运用这种方式的训练,使工厂内每个人的效率,平均提高了3%。你也许认为这数目并不大,但你不妨算算一个百分点,等于每年替公司省下60万美元的开销,这不是个相当惊人的数目吗?

另外,该公司某部门中三个原销售成绩最低的单位,也实行了这项训练。两年之后,这个单位的销售量竟然从最低跃居为该部门的首位。

如果你使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别人多想想他们自己的优点,而不要老是揭发他们的短处,那么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定会更杰出。“人类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除非他受到了相当的尊重。如果别人希望能够和我们愉快地相处,那么他一定要常常惦记着我们的立场和情绪。一句感激的话通常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你的理想轻易实现。”

事实上,感激只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三足鼎立的其中之一。

维持人际关系的三足鼎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分别是接受、赞成和感激。

每个人心中有强烈渴求被接受。“请接受我吧!虽然你我有年龄上、性别、宗教、种族、工作、国籍上的差异,但是请你接受我吧!我必须知道我是受人欢迎的,我必须用心去感受我的生活,我所相处的人,及对环境的归属感。但是你要帮助我、告诉我。你可以用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友谊的行动或任何方式来告诉我,你接受我。因为如果你接受我,那么我就会接受我自己,我们的关系便能从这个基础开始,然后慢慢建立起我们之间的默契。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我被接受为前提。”

有一次,小尤正值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意兴阑珊地走进一家餐厅。当时侍者正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匆匆忙忙递给他一份菜单,连一声招呼也没有。小尤闷闷地看着菜单,一面说:“朋友,菜单上面都没有我想要的,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橘子及几句安慰的话。”

一点点关注,几句亲切的问候便足够表达接受的情感。美国诗人爱默生告诉我们:“钻戒和珠宝都不是真正的礼物,只是敷衍、谄媚的礼物。唯一的礼物是你自己。”

打开你的内心世界,让别人走进来!你在任何场合和别人相处时,不管这些人是朋友或陌生人,你是打开友谊之门,向他们说:“请进!”总之,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第二种就是接受他们,而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你接受他们,就是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不管这种关系只维持一段时间,还是终其一生。

白鼠的可塑性

几年前有人分析100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他们的年龄从21岁到70岁,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博士都有。他们之中有70%的人来自于人口少于11000人的小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良好的发现者,能看到其他人好的一面——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如此。请听这个男孩子的故事,他出于一时的气愤对他母亲喊他恨她。然后,也许是害怕惩罚,他就跑出房屋,走到山边,并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小孩子有点吃惊,他跑回屋里对他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他母亲把他带回山谷,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位小孩照他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

安东尼·罗宾认为,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别人有的,你也会有。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寻找最好的方法,以便在人生各方面得到最好的收获,那么你就应当在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情况时,寻找良好的一面,并且把它当作金科玉律,奉行不悖。玛丽·克罗莱女士也是用“给予”这种了解方式来发挥潜能,取得成功的。德州达拉斯的玛丽·克罗莱女士所办的家务与礼品公司,是本世界的传奇故事之一。从一无所有开始,玛丽·克罗莱女士利用“追求卓越与连续成功”的各种原理,成功地建立了一家已经成为销售界楷模的公司。他们所持的信念是:一笔生意必须建立在信仰、热情、努力,以及所有的人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才能成功。

大部分人想知道的问题是,玛丽·克罗莱以及她的公司,为什么能够从1957年创立以来,一直获得如此惊人的成功。理由很简单,但是她深藏不露。如果要用几个字来概括玛丽·克罗莱的成功,人们会说她的成功是由于深刻的信仰。她相信一个有信仰的人等于99个只有兴趣的人;她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并且决定将“无限的成长与成功的机会”给予她的销售女士们。她相信,如果你能在心理上、道德上、体能上与精神上建立目标,那么她们也会在相同的基础上为你建立生意,从而挖掘潜能、发挥无限潜能。照任何标准看来,玛丽·克罗莱都是一个“富有”的女人,但她的富有并不是因为她拥有,而是因为她给予。

玛丽·克罗莱跟她的公司,并不全是阳光与玫瑰那么美好。他们付出了许多血汗与眼泪。丰富的爱、信仰、热忱、同情、决心与努力工作,将给你带来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玛丽的故事是个典型的例子,任何一个律师在法庭中都可用它来证明,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需要的事物,你可能因而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罗伯特博士曾在哈佛大学主持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群学生与三群老鼠。他对第一群学生说:“你们很幸运。你们将和天才小白鼠在一起。这些小白鼠相当聪明,它们会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许多干酪,所以要多买一些喂它们。”

他告诉第二群学生说:“你们的小白鼠只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聪明。它们最后还是会到达迷宫的终点的,并且吃一些干酪,但是不要对它期望太大,它们的能力与智能只是普通是已。”

他又告诉第三群学生说:“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们能找到迷宫的终点,那真是意外,他们的表现自然很差,我想你们甚至不必买干酪,只要在迷宫终点簇上干酪就行了。”

往后六个星期,学生们都在这一指导下从事实验。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样行事,它们在短期间内很快到达了迷宫的终点。你期望从一群“普通小白鼠”那里得到什么结果呢?它们也会到达终点,但是在这种过程中并没有写下任何速度记录。至于那些愚蠢的老鼠呢?那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有真正的困难,只有一只找到迷宫的终点,是一个明显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在于,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们都是从同一窝小白鼠中来的普通小白鼠。这些小白鼠的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参加实验的学生态度不同而产生的直接结果。简而言之,学生因为看到小白鼠不同才对它们不同,而不同的处理导致不同的结果。学生们并不知道小白鼠的语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态度,而态度就是普通的语言。

这个有关小白鼠的实验,已经扩展到当地的一个小学。

有人告诉一位教师:“你很幸运,你跟天才儿童在一起。这些学生非常聪明。你的问题还说完,他们就会给你答案。然而,你要小心,他可能聪明得想要愚弄你。他们有些人想偷懒,希望你少留作业,不要听他们的,他们都会把作业赶出来,你只要把作业交给你们就行了。如果你给他们带来信心,以及一些日常的爱、训练与真诚的兴趣,这些小孩就能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有人告诉第二位教师:“你教的是普通的孩子。他们既不太聪明也不太愚蠢,只有一般的智商、背景和能力,所以我们只期望普通的效果。”

在该学年结束时,天才学生个个都比普通学生领先得多。你该能猜出这个故事的结局。事实上,根本没有天才学生,所以学生都是普通学生。唯一不同的就是教师的态度。教师认为普通学生是天才,所以就把他们当成天才,在这种态度下,他们也做得真的像天才一样。

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的孩子是否能在五分钟内变得更聪明一些呢?在你们公司中,销售人员的情形又如何呢?在几分钟内,你的员工或同事是否变得比较有生产力、比较聪明、比较有能力呢?你太太的情形怎样呢?她是不是变得更美丽、更幽默呢?或者你丈夫是否又成熟些了呢?如果这些事情并未发生的话,那么鼓励你往前翻回几页,重新再读一遍,因为你看漏了重点。

诗人能以优美的词汇将这种情形表示出来。他说:“如果你认为某一个人就像他现在这样,你就得使他比过去更差。如果你把他当成是最好的人,那么他就会变成最好的人。”如果你阅读完这些文字,并这样去了解你周围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会突然变得更聪明;你的丈夫或太太又有了进步,那么恭喜你,你是那个获得进步的人。

在绿湾比赛的练习期间,蓝伯第队的情况并不怎么顺利。

蓝伯第挑出一位身材高大的后卫杰瑞,因为他屡屡失误而必须退出场外,不能继续参加比赛。教练把后卫叫下来,很威严地训诫他:“孩子,你是一个卑劣的运动员。你没有阻挡对方,没有跟对方交锋,没有全力奋战。事实上,你今天全完了,快回去冲洗吧!”这位高大的后卫点点头,然后走进更衣室。45分钟后蓝伯第走进来时,他看见高大的后卫坐在他的柜子前面,仍然穿着他的运动服,正静静地低头啜泣。

蓝柏第是位善于改变人性、富于同情心的教练,他走到橄榄球运动员那里,手臂环绕在对方肩膀上。“孩子,”他说:“告诉你真情,你是一位卑劣的运动员。你没有阻挡对方,没有跟对方交锋,没有全力奋战。然而,凭良心说,我应该告诉你,你自己的内心有一个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我正要紧紧地抱住你,直到你内心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有机会出来,并且声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橄榄运动员为止。”

这些话使杰瑞激动万分。事实上,他最后变成了橄榄球界的杰出人士之一,甚至最近还荣获职业橄榄球界当代五十年杰出后卫的称号。

这就是蓝伯第的本事。他能预见到他人美好的一面,并且善待他们,帮助他们发挥内在美好的一面。结果,这些运动员连续三年为蓝伯第赢得世界杯橄榄球冠军。

有一个人被带去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他们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物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看到答案了。在地狱里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在天堂的每一个人都在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忙,结果帮助了自己。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帮助他们获得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别逞口舌之强

卡耐基在二战结束不久出席一个宴会,宴会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纠正了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确定是如此。

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两人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问葛孟:“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妈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扛?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是的,永远不要和人正面冲突,永远!

小时候的卡耐基和哥哥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扛。进入大学,他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后来在纽约讲授演讲与辨论;有一度曾想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从那次以后,卡基听过、看过、参加过、也批评过数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要像避免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

欧哈瑞,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怎么成功地发挥人际关系潜能呢?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寒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呱呱叫。’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扛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口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的车子最好’。接着我们不再谈何赛,我说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若是当年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了。我会开始挑何赛的错;我愈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愈说它好;愈辩之下,对方就愈喜欢我的竞争对手的货品。“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工作的。我一生里花了不少时间抬扛。我现在守口如瓶了,果然不错。”

因此,别逞一时口舌之强,必须做到欢迎不同的意见。

记住这一句话:“当两个伙伴意见总是不同的时候,其中之一就不需要了。”如果有些地方你没有想到,而有人提出来的话,你就应该衷心感谢。不同的意见是避免错误的最好机会。

饮食健康之道

狮子、老虎、狗,他们的牙齿是尖的,所以是肉食动物;牛、羊、猩猩、大象,他们的牙齿是平的,所以是草食动物。草食动物通常都比肉食性动物寿命长,而且长的又大又壮。

我们人的牙齿是平的,所以我们人类也应该是草食性动物,假如你想过得生龙活虎,你就要多吃蔬菜水果。

地球表面70%覆盖是水,而人的身体的80%是水组成的,所以我们所吃的食物应该百分之向是水呢?也应该是70%,给你建议,就是中午以前吃水果和果汁。

水果可以转化葡萄糖,饭前空腹吃水果,让自己完全吸收,这样子使你更有精力。

成功超级讲师演讲的时候,他向组织者提出的要求是不带任何食物,只要给他果汁和新鲜水时,因为演讲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只有水果的果汁才能让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为什么水果一定要空肚子吃呢?原因是水果消化不在胃里而在小肠里。当水果进到胃里没几分钟便进入小肠,在那里水果才能释放出果糖来,若水果含肉,或者是米饭及其他淀粉类食物,一同混在胃里会发酵。不知你有没有经验;在吃过一顿大餐之后再吃水果,没多久胃开始打嗝,让你十分尴尬。

所以,空肚子的时候吃才对,因为人体需要的是葡萄糖。我认识一位马拉松奥运选手,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的那天,就是他开始使用这样的饮食方法的那天。他的目标是在奥运会上争取金牌,破世界纪录,他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一直到中午都只吃水果和果汁的。

马拉松选手应该非常健康,既然他们都愿意这么做,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英雄本色

震山之宝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就这个自称一无所知的人,被认为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我曾为此困惑。直到某天,突然想,苏格拉底当然不会不知道什么是星星、什么是麦子。但是,星星是什么,麦子为什么不是豆子?知道吗?我由此想到了苏格拉底那句话中深邃的含意。

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吗?不。是他某天突然发现:我对这个世界竟然一无所知。世界便在这时,在他眼前出现了重新认识的最大的可能性。

人生是多么容易被司空见惯的事物所蒙蔽啊!

当代世界充满竞争,人生要在社会上争取到一个生存之地并不容易。1997年,25岁的丁磊离开外企,靠自己写软件积攒下来的钱创办了网易公司。1993年,25岁的王志东利用四通的资源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1998年,率四通利方与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合并,组成新浪网公司。同年,留美博士张朝阳凭他的知识在美国融资,干脆利用外国人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北京创办了搜狐。7个月后,张朝阳就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50名风云人物”。这一年,他34岁。

丁磊、王志东、张朝阳等一批中国青年,已成为这个新经济时代进入互联网时期极有发展潜力的新人。

今天,全世界都在从传统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变迁。21世纪初期,将是我国大型企业与新兴的高技术企业必有更多合作的时期,是在合作中相互利用对方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使双方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传统的大型企业,事实上,仍有雄厚的资源可利用。

这一时期,谁如果不是只盯住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领域,懂得利用彼此的优势和彼此的领域,就会迅速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样的结合将非常有利于使中国传统的企业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转型。

没有什么比机会不再来这种想法令人失望。失去机会导致失去希望,而失去希望必令人灰心丧气。

有个重要事实值得记住:机会总是来时显得小,去时显得大。换言之,许多人很容易看到一个失掉的新机会。要他们看到一个还未到来的机会就难得多。当你很容易看到失掉的机会而看不到即将到来的机会时,你很可能灰心。但有个消息:无论你现在看见了与否,地平线上永远是新的机会。

要避免自己灰心丧气,有两件事情你可以做:

保持洞察力。如果你记住,新的机会将不断来到,你就不会老是惋惜已经失去的机会,也不会自寻烦恼了。

学会在机会到来时看清机会。如果你训练自己能看到机会,你就能抓住机会。跟抓住了机会的成功人士谈一谈,问他们是怎样看到机会的。阅读关于伟人生平的书,学习他们是怎样成功的。养成平时不断寻找机会的思维方式。

成功人士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那是他们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结果。你一旦有了这个发现,你就不会因为没能在一夜之间取得成功而灰心失望。

美国纺织品零售商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最初的努力不成功,几乎能令一半的推销失败。请看以下统计数字:

48%推销员找过一个人之后不干了。

25%推销员找过两个人之后不干了。

15%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不干了。

12%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继续干下去(80%的生意是这些推销员做成的)。

正如马萨森说的:“我们获胜不是靠辉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断努力。”下面这个人的人生道路表明了勇气与坚持不懈的价值(右边是每件大事发生时他的年龄):

生意失败 22岁

竞选州议员失败 23岁

生意再次失败 24岁

当选州议员 25岁

情人去世 26岁

精神崩溃 27岁

竞选州议长失败 29岁

当选州议长 31岁

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34岁

当选国会议员 37岁

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39岁

竞选参议员失败 46岁

竞选副总统失败 47岁

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49岁

当选美国总统 51岁

没有人能保证成功会马上到来。一夜成功的人,大多数是经过多年努力才取得那些成就的,他们是那种深信不气馁便能成功,于是不断努力的人。

人与人的差别只是一点点,但这小小的差别却有极大的不同。小小的差别是思维方式,极大的不同是,这思维方式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代价也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

我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

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我们在一项任务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难怪有人说过,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

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做出伟大的事。

我们之所以地位低贱,错不在于我们的星宿,而出自于我们的内心,出自于我们的决断。只要决断正确,你就能够发挥潜能,就能成为伟人。

我们并未给你建造出天堂,也未建造出人生,更未建造出不朽。因此你要用选择的自由和光荣,把自己当成一个雕塑自己的工匠。尽可能塑造出自己喜欢的样式。你将拥有想象不到的判断能力,使自己重新生成更高层的生命,那个神圣的生命。

顶尖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说的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你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许多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他们不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律师的跑去当医生,应该做医生的却自己创业做老板——这种错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能激发潜能的生活……

马斯洛说过:“音乐家作曲,画家作画,诗人写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每个复杂的体系,不论它是一部机器,或是一台电脑,其各部分的结构都得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方能达成最佳的动作;如果各行其是,没多久便会停机。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

美梦成真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积极态度的人都能充分享受生活。但战胜失败、摆脱失望的人就会享受到无往不胜的人生乐趣。他们更有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

1490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贝拉委任一个皇家委员会,审查哥伦布找寻传闻中印度群岛的捷径的计划。

这个由西班牙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审查了哥伦布的计划,把结果提交国王和王后。他们说哥伦布的捷径行不通,计划无法实现。

幸亏国王、王后尤其是哥伦布本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了信心。他们不理会专家的意见,“尼娜”、“平塔”、“圣玛利亚”号扬帆启航。哥伦布证明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他发现了新大陆,改写了人类历史。专家们认定本来不可以做到的事成为事实,这种故事在历史上俯拾皆是。他们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没有好的眼睛看不清楚,没有远见成不了大事。

瞎子心中的世界局限于他的触觉,文盲的世界局限于他的点滴知识,伟人的远见有多广,了解的世界就有多大。

对同时代人影响最深远的是那些看得比别人多、比别人远的人。换言之,成大事者是具有远见的人。《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给“远见”一词下的定义是:“被认为并非用眼睛看见的东西……感知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的能力(例如通过敏锐的头脑,先见之明等)……想象的力量或本领。”

从字面上说,“见”是看到物体的能力。我们说一个人视力好,是能把眼前的物体看得清楚。如果他视力超常,就能看见远距离的东西。

当我们用比喻的方式谈到“远见”时,意思就不一样了。“远见”并非是看到摆在眼前东西的能力。远见指看到了别人未看到的重大事物的能力,是看到机会的能力。

远见也指看到将来的能力。我指的不是神秘或预言方面的,而是想象方面的东西。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在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

让我举个例子:富有远见的沃尔特·迪斯尼想象出一个地方:那里想象力比一切都重要,孩子们欢天喜地,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新世界探险,小说中的人和故事在生活中出现,触摸得到。这个远见后来成为事实,首先在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后来又扩展到美国的另一个迪斯尼公园,还有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法国。

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远见跟一个人的职业无关,他可以是个货车司机、银行家、大学校长、职员、农民。世界最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者,而是没有远见的人。

凯瑟琳·罗甘说:“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了一幅宏图,我们就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世界。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无可衡量的永恒价值。”

远见带来巨大的利益,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远见增强一个人的潜力。人越有远见,就越有潜能。

所有梦想都是有代价的。为了实现你的远见,就要作出牺牲,其中一个涉及到你其它的选择。你不可能一面追求你的梦想,一面保留着你其它的种种选择。

这个观点尤其不容易被美国人接受。美国文化很强调选择的自由。整个自由市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多种选择是好事,可以提供机会。但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人,有时他必须放弃种种小选择来交换那个唯一的梦想。

这情形有点像一个人来到十字路口,面临几种前进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条路通往目的地,他也可以哪一条都不走,可是这样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心灵的囚犯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有问题,有机会就有风险,成功往往伴随失败。

没有一件事是没有问题的,假如你每天被问题所困扰的话,那你就是自找苦吃。

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一叫甲,一叫乙。甲先生从小非常乐观,不他遇到什么事都认为没有问题,然而乙先生非常悲观,不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告诉自己问题很多。

毕业以后,甲先生由于乐观找到好工作,升迁顺利,后来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起。时常有人打电话给他,跟他抱怨、诉苦,他就告诉人家:“没问题!没问题!”于是他的朋友越来越多,到了后来,他成了亿万富翁。

然而乙先生什么事都有问题,别人不愿跟他在一起被他影响情绪,于是他路子越来越窄。有一天乙先生遇到甲先生,问他:“你为什么好像什么事都没有问题?你没有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于是甲先生写个字条告诉他:“给你一个锦囊妙计,你千万不要拆开看,晚上回家后躺在床上才可以看这个秘决。”

乙先生非常高兴,晚上回家拿出来看,他打开字条发现什么都没有写,只写了一个地址和人名,他想大概是甲先生让我去找这个人来告诉我。

于是一大早他就按着地址去找,发现是一块墓地,要找的那个人居然是坟墓管理员,他就问管理员说:“甲先生让我来找你,请你告诉我,怎样才能没有问题?”于是坟墓管理员:哎!没有问题呀!很简单,我后面躺着成千上万的人,他们统统都没有问题?

只有死人没有问题,只要你活着,就会有问题!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每当你遇到一个问题,就把这个问题写下来,然后准备一个问题袋,把它装进里面,不论遇到任何问题,你一旦把它写下来,就扔进这个袋子里,不要去想它,然后过一、两年,你把这个袋了拿出来,你会发现可笑,当初居然有这种问题。

准备一个问题袋把问题扔进去,然后交给时间去解决它,这样的方法会让你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实现你的目标,不要让你情绪化。

人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自己心灵的囚犯。

到底人生是怎么改变的,发现答案只有四个字,那就是:“下定决心”。“想要”和“一定要”是不一样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困难,可是当你下定决心以后,它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很多人时常把下定决心挂在嘴边随便说说,今天说:“我决定要这么做了。”明天又说:“我决定又那么做了。”后天又说:“我决定放弃了。”他们都没有把下定决心当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真正的决定是一种强烈的欲望——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欲望,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否则决不放弃,这才是真正的下定决心。

记住,你的人生从你下定决心那一刻开始改变,你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决定了你的人生。有很多人想戒烟,想转行,他们想突破自我,可是经过了很多年,尝试了很多次,还是不成功。这一种观念告诉他们,结果他们现在都有相当大的转变。

各位朋友,千万不要在那“想”成功了,你想成功一辈子也不会成功的。不相信你去问在路上的乞丐他们想不想成功?他们可能也想成功,你去问餐厅的服务员,他们想不想月收入10万?他们也想,你去问在等公共汽车的老太太,她们想不想坐奔驰车?她们当然也想,可他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他们都只是“想”,这就像幻想一样。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女孩头顶着鸡蛋,她就在想:真棒,鸡蛋卖掉了,就可以再买更多的鸡蛋,鸡蛋会生鸡,鸡又会生蛋,蛋生鸡,鸡生蛋,换了很多很多的钱之后,买一个农场,买了农场之后就可以养牛、养鸡、养羊、种莱果,成为一个农场的主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当她想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整筐鸡蛋掉在地上,打翻了,所以她一切梦想都变成了幻想和泡影了。

各位朋友,现在就下定决心,拿出一些真正的行动来改善你的人生,改善你的生活品质,你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一番什么样的事业?过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开一些什么样的车子?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你到底有没有想过呢?

10年前,你记得你在做什么吗?当时有没有人问过你,10年后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回答也许很多很多,然而1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一看,当初你所做的承诺兑现了吗?实现了吗?假如没有的话,再请你想一想,10年后你要做什么?假如你还不愿下定决心的话,10年很快又过去了,到时你什么也等不到。

你的人生中有很多个10年,但在一眨眼中就不见了,你这辈子就在平平淡淡中浪费了你的生命。千万不要幻想;千万不要下不定决心,因为你的人生决定于你所做的决定。

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就像一个活着的死人一样,每天早晨起床吃饭,吃完饭上班,上完班等下班,下了班又等吃饭,吃了饭等洗澡,洗完澡等睡觉。

很多家庭主妇或下岗的人就这样过生活,每天在屋子外面看别人下棋或喝酒、打牌,等老公、小孩回家,等吃饭,等洗澡,等睡觉,然后等生病,直至等死亡。

这跟死人有什么两样呢?

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在养羊,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养羊呢?”他说:“养羊为了挣钱啊!”这个人又问:“你为什么要挣钱呢?”他又说:“挣钱是为了娶媳妇啊!”于是这个人又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娶媳妇啊?”他说:“为了生儿子啊?”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要生儿子呢?”他又说:“为了帮我养羊啊。”

你一辈子真的要这样过吗?这辈子如果真的要这样过,我想你就要合上这本书了,因为,这本书不是要给一个没有欲望的人看的。

到底什么是强烈的欲望呢?美国NBA飞人乔丹在17岁的时候就梦想将来进入NBA球队打球,于是他就作一个计划,他必须先进入高中球队,然后考上大学之后再进入大学球队,这样才有可能进入NBA球队,他就报考了高中球队。

教练后来告诉他:“乔丹,你不能参加球队。”乔丹就问:“我为什么不能参加球队?”

教练说:“因为你的身高太矮了,你只有一米七。”乔丹说:“你不让我参加球队无所谓,你只要让我跟球员们一起练球,我不上场比赛,可是我想跟他们练球,我愿意在他们下场时替他们倒水、替他们擦汗、替他们整理球场,愿意付出一切的事情,只要让我同他们一起练球就可以了。”

于是,教练答应他。

当乔丹开始参加球队的时候,真的每天练球比谁练的都晚。他除了帮人倒水、擦汗之外,他继续在场上练球,练到天黑别人回家了,他仍然在练球,三更半夜睡在球场上,历经了3年的时间,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乔丹去考大学的球队终于被寻取了。当时他去测量身主居然达到了一米九八。

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父亲竟然说:“我们乔丹家族没有一个人超过一米七五的。”乔丹为什么能长到一米九八呢?他的父亲分析说:“完全是乔丹强烈的欲望所导致的。”

要经常培养自己强烈的欲望,经常与成功者交往,阅读成功者的传记,经常去增加你的见识,看那些成功者,他们同样是人,他们为什么过着比较好的生活,过得比较快乐?他们可以享受人生中可以享受到的一切,而我们为什么不行?

让我们持续培养我们的欲望,强烈到拿出积极的行动的时候,然后不断加强欲望,让你的行动不断地坚持,一直到成功为止。

推倒心墙

既然突破困境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重要,对公司也重要,那么怎样面对困境呢?

事实上成功地突破困境有秘诀。

要积极地面对困境,不要逃避。

这个世界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停止成功。

每一个人都应知道:“天无绝人之路。”

舒勒博士在他的书里有一句话:“艰苦的岁月绝不长久,对一个不屈不挠的人,很快就会离你而去。”

刘侠,也就是杏林子,这位作家12岁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40年来,她几乎每天都与病魔在搏斗。最近已经严重到连讲一句话都要休息,很不顺畅。像这样的一个困境,她竟然能够很乐观地去面对,而且还跟主治医师幽默对话,让主治医师都非常佩服。

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用了3年的时间,录制完“生命之歌”这样一套录音带。

可见她是一个有使命的人。她就是想把她的经历,过去自己的困境,奋斗的过程及她对生命的感受,流传给后代的人。能够积极地去面对她的困境。

要愿意跟朋友分享你失败的经验。

中国人很奇怪,从小教我们外表大智若愚,内里扩张实力,静静地吃三碗公半。

事实上静静地吃三碗公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本尊有困难碰到挫折要找分身来商量!

美国最有名的一位建筑师M.Linhaiser,赚了好多好多的钱,可是因为一次错误的设计,就把他过去所赚的钱,通通赔光,公司宣布破产。一个人,前途茫茫渺渺,毫无目标,开车乱开一通。他开到华盛顿地区的广场,不经意地撞到一个人,那人本来很生气,没想到抬头一看:“啊!原来是我的好朋友,Linhaiser先生!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林海瑟说:“哎哟!说来不好意思啊!”

朋友说:“没有关系,你讲啊!有什么问题呢?”

林海瑟说:“我公司破产了?”

这位朋友讲:“破产有什么了不起!”

他说:“5年前我还不是破产,但是我现在又爬起来了啊!来……我请你喝杯咖啡,好好地告诉你我破产的经验。”

两个人一聊,竟然聊出了很具体的结论——原来破产的人,必须要找人去分享,才能够从破产里面超越出来!所以两个人马上决定成立一个“失败者联谊会”。会员规定,一定要破产过的人才能加入。而且这个联谊会里,还特别规定每个人必须成为别人的老师。要非常坦诚地,乐意地分享他的经验,让其他人能够知道怎么样重新再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果要突破困境,再创高峰,这是必须要去学习的。

必须打破我们自己心中很多的极限。

做一个现代人都不知道自己心中有好多的极限。比如说碰到很多问题就说:“这个我不行!”“那个我不行!”

比如说叫你找个大保单,你说:“啊!大保单?小保单都没得做了,还做大保单!”心中很多极限。

著名文学家爱默生说:“我们心里的一道墙,永远比外面的那一个墙,难以打破。”这个心里的墙,到底是哪些墙呢?

比如说第一道:“错看自己之墙”。错看自己,以为自己这一生,就到此为止,经常有酸葡萄、甜柠檬心理。人家问:“你为什么不住大一点的房子?”“我们人口很少,住那么大间做什么!”——其实是没有能力买。一个人如果用这样的态度,永远虚伪地戴着面具,让自己跟别人相处,这就会产生错误的墙——错看自己之墙。

在保险界过去有一位前辈,叫做保罗·麦尔,P.MAIER。后来他成为SMI的创始人,SMI就是“成功激励学院”,现在这个企业非常大。而保罗·麦尔当年开始的第一个事业就是卖保险。

每次与他的同事去找顾客,他老是躲在墙角边,静静地分享同事与顾客的互动。回来公司给他评语是:“内向、退缩,毫无志向,没有远大的理想,欠缺人生的意志力。”意思是叫他收拾包袱走路。但是保罗·麦尔认为:“我绝不是这样!我绝对有能力改变我的命运!”他毅然决然去接受训练,两年脱胎换骨。后来自己决心要创业,出来做的第一份事业,就是成立SMI——“成功激励学院”。

从保罗·麦尔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道墙,一定要自己去打破,才“不会错看自己”!“错看自己”包括小看自己,包括过度的吹棒自己。要真正地了解自己,这道墙才有办法打破。

第二道墙也必须要去打破它,叫“完美主义之墙”。

很多完美主义者认为:“自己必须完美无缺,万事通晓,无所不能!”这是不理性的想法。为什么?因为再能干的人也有缺点。

人一定要永远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比如说,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选手,他10次传的球,也有4次失误啊!所以我们要理性去面对。

你看看最出色的篮球选手,他投篮的命中率,也只有五成啊!执世纪牛耳的石油,即使找最棒的地质专家,陪着去钻探石油,结果10口井也只有1口,能够找到石油啊!全世界最棒的股票投资专家,你说:“拜托你帮我买5种股票。”结果只有两地赚钱!连大名鼎鼎的电视演员,拍摄广告片,竟然30次也有20次是N.G.就是NOGOOD(拍不好)。“人不能够有这种‘完美的墙’”。因为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就自卑,做不到的时候就看破自己,就容易形成放弃自己。

英国最有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到底有什么毅力,能够用毕生精力写一套大书呢?

他说:在行动之前,首先要冷静地思考,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思考主题和问题。

一旦做好心理准备,要立刻去行动,迟疑是最大的禁忌!

不要求自己十全十美,不论心理好坏,每天一定要有规则地持续工作。凡是由人类的头脑所完成的东西,没有一样十全十美——人类本身就不完美。

不要浪费时间。现在,就是工作的最好时机。不要常常说明天,或下个星期,而是把握现在。

要有远见,有计划性的工作,搜集对将来有用的情报,一点一滴地累积。

在《第五项修炼》里面,彼得·圣吉曾讲过:“很多人,急急忙忙在人生的道路上,去解决所发生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偏偏忘记抬起头,看看这一条道路到底该不该。”事实上就是汤恩比讲的“慎始”。

开始了就要慎重地去选择,去思考问题。如果以做保险为列,你就要非常慎重地去选择要做什么保险?到哪一家公司去服务?找什么样的准客户?用怎样的方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都叫做“慎始”。

当年有人说:

安石可怜做相国,

隋炀不幸为天子,

若使两人穷到底,

一为名士一文雄。

这说明当年王安石跟隋炀帝,他们都没有“慎始”,所以他们人生面对着很多的困难而不能突破。

爱迪生发明电灯,他就是在参加友人婚礼,听到婚礼进行曲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然后马上冲进实验室,46天之后,发明了电灯!

全世界非常有名的冒险家m.anderson,一个富翁旅行时,在飞机上看到《飞机杂志》里面报道:100年来都有人梦想坐气球横渡大西洋,通通失败,还有5人命丧大西洋。所以他一下飞机,马上召开记者会,宣布他要成为人类第一个乘气球横渡大西洋的人,结果这位仁兄真的做到了。

他们的成功在哪里?在于立即的行动力。

汤恩比说要持续,每天持续地努力,不能间断。

林清玄8岁立志要写作,长大以后开始写的时候,一天写3000字,从没间断,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因为,“每次小小的成就的累积,就会有大的成功。”

教育研究所所长吴清山博士下班经过长安亍就会塞车,干脆自动留下来,每天写两个小时,到家的时间竟然跟别人塞车的差不多。别人在车上怨叹,但他在办公室写得很愉快,写书又赚钱,又可以有自己的成果。

他们的成功就是每天持续地写。这些,都在汤恩比的秘密里得到了证明。所以人不可以有完美主义的墙。

有了目标,为什么很多人不能实现?因为很多人的目标一直停留在没有准备好的阶段,不能出发。什么叫准备?英文PLAN,“计划”这个P就是pre-pare,而且准备完就马上要怎么呢?L就是launchout。你就要立即出发。然后A,就是adjust,要边做边调整。就像我们打高尔夫球,第一杆挥出去,不好,第二杆就要修正。N是networking,要完成目标,要靠很多的人际关系,靠“本尊”,还要靠“分身”。

卖车第一名的小姐10年来,卖了1000多部车子。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没有什么,我的顾客都帮我介绍顾客。如果她一直说我还不完美,我还不完美,再去进修,再去找人家激励,再去怎么样……今天一定还是零点,没有出发。

第三道墙是人心中的极限,叫“败北主义之墙”。未出发就失败,未胜先败。

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的球队每次碰到美国队或是古巴队,教练都讲什么“少输为赢”。输都输了,还在少输为赢!少输怎么会赢!

这个“少输为赢”,其实是自我安慰的名词!还没出发,就认为要赢是“阿婆生孩子狠拼”——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种败北主义之墙实在也是成功的一个阻碍。如果世界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就别想在业务上有成就。

要有贵人,自己先成为贵人。什么叫自己先成为贵人?自己愿意改变,不能心存莫名奇妙的抗拒。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找了好久,还是找不到工作,后来去卖汽车。其实,很多大企业的总裁几乎都是sales出身的。林宏宗还没创业以前,卖过12种产品。小时候还卖过冰棒,帮他妈妈卖完猪肉后,就要去卖冰棒,卖口香糖让人家吃,这样来赚钱。

英雄不怕出身低,不怕改变。

有的人怕改变,恐惧改变会带来失败。事实上,“改变不一定带来进步,但是,进步一定从改变中产生。”

克服恐惧失败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人开始知道自己怕改变,是因为怕失败没有面子,很难看。所以人如果能够抛弃这些心理障碍,才有可能突破困境。

第四道墙叫做“孤立自闭之墙”。这种墙也很糟糕。

你一定听说过什么“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很悲壮,够悲哀。造成人生不幸原因之一就是“孤立无援”。

有位专家讲人际关系时,喜欢问下面的人:“帮你抬棺材那四位,找到了吗?”结果都说还没有找到。可见自己真是孤立无援,可以说是很悲哀的人生。所以孤立自闭之墙,一定要去打破,以合作代替竞争,有良好的沟通力和人际关系能力,才是成功的秘诀。所以人要能够打破这种孤立自闭。

某位名教授,现在口才好得不得了,没有人知道他8岁就得了严重的口吃。他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跟人家来往。但是,他却有一个自我超越的想法。他说:“我虽然口吃,只要我成绩好,就没有人敢看不起我。”所以,他拼命在学业上求表现。后来念到耶鲁大学的博士,当过国外的课座教授。教授给我们启示是什么?就是因为一步一步地敢踏出去演讲,一步一步地敢踏也去面对他这种严重的口吃,今天他才能够变成口才这么好的人。他如果还是照样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今天就欣赏不到教授的风采。

第五道墙叫“依赖之墙”——没有独立自主的个性。

一个人,碰到了困难就退缩,一碰到困难,就想到回到妈妈的怀抱里去,这就是我们过去对孩子宠过头的弊病。所有能够在最困难的困境里超越的人,我们几乎都可以发现一个特点,这些人都能够打破依赖之墙。

比如说松下幸之助先生,他从小面临很多苦难,身体很糟,常常病痛,个子非常瘦小。家里穷得一贫如洗,从小什么都做过。包括做过人家的学徒,面包店的店员,还做过电器行的小员工。23岁出来创业,用累积的退休金95块钱,租了一个4.5平方米店面?做电风扇,结果第一次就破产。但他并不气馁!他第二年重新再来,那么巧刚好碰到做对了。人们都开始喜欢他的产品了。所以慢慢地才增聘两个人:一个是太太的弟弟,再加上一个小徒弟。这么大的企业,就是从这样的环境起来的。

要勇于独立自主,敢于向现状挑战。如果松下当年一直当人家的学徒领薪水,同样可以“吃得肥肥装得锤锤,吃得饱饱等着放假,吃得很好装得懒惰,眼睛睁开等领现金”——但是他不是。他敢于开始创造自己人生的事业与前途,结果成功了。

各位从这里,可以发现:有独立自主性格的人,永远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受命运摆布。就像傅佩荣教授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我们人,虽然很难去改变命运,但是,却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

这就说明一个独立自主,能够抛弃依赖之墙的人,就有能力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最后一道墙,也是我们必须打破的心中极限,叫“好胜之墙。”也一定要打破。

事实上,再幸福的人,一生都还是会碰到很多的挫折。而这种好胜之墙每次都好胜,鸡肠鸟肚,尖嘴猴腮,一定跟人家比,总要把人家比下去。“输人不输阵,输阵没有面子!”这种人,人际关系一定烂,而且嫉妒心很强,自我中心感很强,到最后害的是自己。好胜心强的人,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患得患失。做起业务来,稍有挫折就常常钻牛角尖。所以这道好胜之墙常常容易“失常”。

这些就是心中的极限,是我们要突破困境的障碍。这也是爱默生为什么会说:“人心中的围墙永远比外在的围墙,难以拆除”的原因。

无权悲观

苏东坡当年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底各不同。”

这句话实在很好。虽然苏东坡有时候很喜欢臭屁。有一阵子,说他学禅学得多成功,说:

稽首天中天,

春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老师仪佛印法师跟苏东坡的徒弟说,你回去跟他讲:“放屁!”苏东坡听到“放屁!”就气得马上带着徒弟渡江来找法师算账。法师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声屁,就把你放过江来了?”

所以人还是常常有很多的缺陷自己看不到啊!

一般人常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事实上,这一句话只能当做碰到困难时候的安慰名词。因为如果“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样,命中有就会苦中求,命中无却变无所求。

困境扩大了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大家不能否认的。

从不同的观点来欣赏困境。困境能够使人升华而有成就。比如那位教授,他的口吃这么严重,但是他能够说:“管它口吃,我只要成绩很棒,就没有人敢看不起我。”他果然成绩很棒,一直念到耶鲁大学的博士。

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司马迁。作《史记》,但是他触怒了皇帝,为谁?为了他的朋友李陵。有人传言李陵投降匈奴了。他就向皇帝说这是误会。结果没有想到,皇帝就认为司马迁有问题,下令把他关起来,下狱,遭受宫刑。40岁青龙活虎一条,那一条被人家割掉!有的人可能从那天起就开始消极,说人生的快乐都没有了,人生到此生活有什么意义!司马迁不是。他说:“没有那一条,我就认真写书,然后能够流芳万世!”

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到现在都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书。这部书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碰到这么大的苦难,因为升华而成就的。

我们可以欣赏的艺术是什么?不幸使人能够自我超越。

人生有很多不幸,比如有的人一辈子的时间几乎大部分是在监狱里面度过的,像施明德,他常常说,很遗憾没有多坐3年牢,因为再坐3年,就打破曼德拉的纪录。记者就问施明德:“请问施主席,你人生的一半是在监狱里面度过的,你对人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他说:“不知死,何以生。”他是“从死亡回来看人生,所以活得很积极。”为什么?因为,他说“他是死过3次的人”。

韩国的大总统金大中也是死过的。上次的事件被判死刑,之后在监狱里面度过很长的岁月,后来当选总统。

全世界非常有名的著作,很多都是作家在监狱里面写的。像现在我们大家喜欢研究的《易经》——《周易》,是周王被商纣抓去关监狱的时候写的。《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这位意大利的旅游家离开中国回到意大利之后,竟然卷入一场战争——威尼斯热标亚的战争。他被抓去热奈亚的监狱关起来,在监狱里面,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还有一本书,叫《唐吉诃德传》。是西班牙的作家塞万提斯在监狱里面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也是在监狱里写的。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都要能够立即投入,在环境里面去适应它。用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超越困境的艺术。

穷困也可以使人超越。全世界最有名的乐曲,其作曲家多是在最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莫扎特一生还拍过电影,叫“阿玛迪斯”。包括柴可夫斯基。

尤其贝多芬,在31岁时就耳聋了。一个音乐家、作曲家,耳聋对他而言简直是致命之伤,因为他没有办法听到自己作的曲子,到底有没有澎湃辉煌?有没有……竟然还能写出非常了不起的曲子。莫扎特更了不起,被钱所逼,贫困交迫,身体的病痛很多,知道自己根本不能再写了,竟然为了钱还答应人家写“安灵曲”。知道自己写完就要死。结果,写到一半就死了,后来还是他的学生完成的。

这些人困贫困而超越——贫困使他超越。一个人贫困,那是物质环境的缺乏,但是要让自己的精神富有。怎样精神富有?多看书。书能够怎么样?贫者因书而富。因为读书可以使人有智慧,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环境突变也可以使人超越。华航一失事,“长廷问青天”那个广告做得多好:“我的父母从此失去了生命,还好留下来巨额保险金,这些父母的爱,让我永远永远,都永存在我心中的爱”。

那意思是:人碰到了非常巨大的变动,人就被逼迫去改变。有时候我们去教人家说:“你不要吸烟。”老是讲了没有用。但是如果有一天医生跟他讲:“你再抽下去就马上out!”他马上会戒烟。因为什么?人都不愿意out。所以美国戒烟协会,都让瘾君子用什么方法戒烟?很简单。他们放因为抽烟而得癌症的影片给他们看,结果他们就吓倒了。

从不同角度欣赏它——失去就是得到。中国人也有这种观念,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讲“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福祸总是相依。所以人常常要这样去看问题,就容易超越。

毅力是人生的至宝。对我们做业务的人这个更重要。这就是麦当劳的老板雷克·洛克讲的。51岁还失业,很惨。可是,他就有这种突破的特点,他能够积极地面对困境,晚上偷偷坐灰狗巴士(当然这不够自信),离开他的故乡,来到加州找工作,找到直销的工作,去卖搅拦器。结果还好,在卖的过程中结交到麦当劳兄弟,他发现这个店面很小,但是那么多人喜欢吃麦当劳这种汉堡?他发现这一定有前途。所以认真地跟麦当劳兄弟做朋友,结交了三年,看到麦当劳兄弟没有远大理想,就告诉他们说:“我到我的故乡,帮你开麦当劳好了。”回到伊利诺的故乡,5年开了125家连锁店!到了60岁生日,干脆花1400万美金,把麦当劳所有的其它分店买下。

老雷经常告诉他的部属与员工:“很多人聪明才智很好,但是一辈子穷困潦倒。”他说:“只有努力才是人生的至宝。”

面对困境的人,希望你把这一句话写在座右铭,当你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这一句话,第二天你马上又有十足的信心,再出去跑业务。为什么?毅力是人生的至宝!

如果学习超越困境的艺术,那么你就永远知道“困境、挫折,或是障碍,都是人生的附属品!”

这些东西你不想要也会来,但是不要怕,不要去逃避。

切莫放弃

很多人想成功,脱离困境,但是无方。要做到这种境界,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电影《宋氏王朝》讲宋美龄三姊妹的故事。宋美龄有一句非常令人震撼的话,她说:“我们三个人将来一定要过不平凡的人生。”之后果然不平凡,都嫁给最大的三个家族,有权又有钱,而且福寿双全。现在宋美龄100岁还没有死。因为她们从那么小就说:“我们将来要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这部电影的导演张婉婷也很了不起。有一次张婉婷在电视中接受访问时说:“我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把华人电影推上世界高峰。”光从这句话的气魄,就可看出这个导演是一个有理想的导演。

所以亲爱的朋友,对自己确实要有信心。一个人的信心不是用空口讲出来的。信心来自几个特点:

每天记录你的小成功。

除了要每天记录你的小成功以外,还要每天对成功给自己立即的激励。

比如说小孩子今天的涂鸦,涂得很好,我们马上说:“哎呀!很棒!来!爸爸马上买这个动物的图章来盖!”“哇!今天很好,盖3个!明天再棒一些,盖4个!”立即的激励会让他越来越迈向巅峰,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非常重要。

用这些方法就能够慢慢地恢复我们的信心。信心一恢复,无坚不摧。信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要全力去改变自己。”口号。人如果不改变,就会被现状所淘汰。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讲过一句名言:“在动荡不安的时代,经营的秘诀就是NoInnovationIsDie——没有革新就是死亡。”

人一定要勇于去改变,勇于改变就必须克服惰性,克服恐惧,克服莫名奇妙的抗拒。这些都是失败的原因!而且必须要去克服“放弃得太早”。很多人的失败,其原因都是放弃得太早。

记者问一个卖房子的小姐:“请问你为什么来卖房子?”她说:“赚钱啊!”记者说:“如果要赚钱,躺着赚比较快。”她马上瞪着记者:“哎哟!人家不赚那种钱!”你不赚,结果针孔摄影机在赚,别人在赚,对不对?所以这个小姐来从事这个工作,只有一个动机:赚钱。这就像我们的桌面只靠一根柱子,一定摇摆不定。这样就很危险。所以没有两个礼拜,卖不到一间房子,她就辞职了。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种人的特点就是什么都放弃得太早。

所以你今天从事某项工作,要非常慎重踏出稳健的第一步。而且英雄不怕出身低。

自少齐埋于小草,

如今渐渐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干,

直待凌云始道高。“那个神木当年也是一粒小种子被埋在草地下啊!经过多少风吹雨打,被多少人践踏,别的都长不起来,它却能够长成神木,如今渐渐出蓬高,时人不识凌云干。我们一般普通人,只会喊热喊冷,只说神木啊!神木啊!从来很少去思想,这一棵神木当年是一粒小种子冒出来的。”“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一直到变神木时才在那里喊热喊冷,在那里羡慕神木。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我们有这样改变的毅力,只要我们有这种碰到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像神木一样成为人生的巨人。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

这一点很多成功学都在讲,但他们都没有真正把秘诀告诉各位。真正成功的人,有一个跟人家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每天都记录他的思想。”

每天记录思想,身上一定带笔记本。这要做什么用?不是作秀。一定随时把想到的事情记下来。如果发现想的都是消极的,回去马上改变。如果发现是积极的,马上行动。

什么叫目标?目标就是“我愿意花最大努力去实现的梦”,它是一个有价值,值得追求的东西。

所有成功学的书只会教你说目标要非常明确,要SPECIFIC,要MEASURABLE,要可评量,要ATTEN-ABLE,达成……

其实这些已经落伍了!为什么?因为我发现秘诀并不是这样。秘诀是要认真,每天身上要带笔记本认真记录。回去就把它贴在你的书房,或是贴在每天看得见的地方。

时时处处念它,千遍也不厌倦。为什么?没有做就继续念。念到什么时候?自己去做。你就会成功,你就有行动力。

用心!用心!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学什么经验——用心。每天认真地用心生活。

日本有一位得到诺贝尔奖的教授,他在电视台接受访问的时候,人家问他:“请问你成功的经验来自什么?”结果他说:“我得奖的理论来自我小时候突然作了一个梦,这个梦想我马上拿笔记本把它记下来。这一辈子我专门一直努力在追求这个梦想的实现,终于发明了这个理论而得了奖。”这才是值得学习的秘诀。“成功是属于会做记录的人,不是属于会记忆的人。”

自己如果做笔记再看,有关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自己写过再自己看过,效果不一样,成效超过70%以上。

要随时记得带笔记本。是因为慎重的态度。这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教材。要改变人生的命运,必须要用最慎重的态度,最严谨的思考来帮助人家成功。

希望各位能够好好地重新回来看自己,认真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在哪里?看到自己的特性,找到自己的优点,然后确认自己的缺点。真正发挥优点,驾驭缺点,你就能够真正突破困境,再创高峰!

通识能力

工业文明发端于欧洲的英国,可持续发展经济萌生于美洲的美国,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典生活智慧的农业时代的产物,很早就在东方的亚洲放射着智慧之光。对这三大地域和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若能融会贯通,就会产生比你读到的多得多的新知识,乃至冲动出创造力,要达至这一步,就需要通识能力。

关于人的知识来源,孔子的后人对孔子学说加以深化,曾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行之说。博学、审问是通过向外广泛学习和仔细问询得到知识,简单说就是学问。慎思、明辨是通过自己内心的深思和辨析产生知识,简单说就叫思辨。学问,是得到外来的知识;思辨,是得到内省的知识。笃行指导实践,实践不仅是把知识化为行动,也是真知灼见的重要来源。

我思忖自己知识的来源,一是老师教导和自己阅读,二是采访,然后是自己的思辨,写作就是我的实践。如此,我的知识也是通过学问、思辨与实践得来。我想,在学问、思辨乃至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还需要一种处理各种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首推通识能力。

可以说,通识能国是从事创造性劳动必要的能力。譬如电子计算机是电子技术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若缺乏对这两个学科的通识能力,就不可能搞出电子计算机。

很久以来人们都说,你要有一门专业。这似乎没什么错。

80年代前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分为1400多种,专业分得过细,学生被局限在狭窄的学科,毕业后择业难,许多所谓“专业不对口”现象,其实与大学教育过分专门化直接相关。为此,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在改革中已合并到800多种,并将通过进一步的合并而继续减少。

注重“专业”与注重“通识”是不同的中国的古典教育尚且推崇“知类通达,不贵乎有专技之长”。不必追溯得太远,百年前办京师大学堂就有“开通智慧,造就通才”之说,期望培养能贯通古今的硕学闳材。专业分得太细且只重视专业,就不容易开发出通识能力。今日大学出来的博士,可能英语不比英国人差,但写一篇汉语文章让人难以座读的现象已不鲜见。舍弃了通识能力,就会“硕士不硕,博士不博。”

对学科越分越细,从牛顿时代之后就开始了,到20世纪前50年发展到极端。对某一学科极为深入细微的研究,无疑使人类获得了某一领域的许多新知识。但是,当你只知道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任何一种专业都可能是一种封闭。

美国哲学家莫尔顿·怀特编著过一部题为《分析的时代——20世纪的哲学家》的著作,他在序言中写道:“本书旨在简要地记载这样一个事实,即20世纪表明为把分析作为当务之急,这与哲学史上某些时期宠大的、综合的体系的建议恰好相反。”怀特并认为这是“抓住本世纪一个最强有力的趋向来标志这个世纪”。

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分析的而非综合的研究方式在哲学领域发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各学科。但我们不能忽略,怀特写下这个序言的时间是1954年8月12日。如果看20世纪前半期的世界,可以认为怀特“记载”的现象是事实。但是,由于5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兴的生产力,世界在怀特编著出上述著作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新的时代出现,这是科学家不仅依赖传统的实验室,同时涉足产业和商业,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知识去从事创造的新经济时代。这样的时代,社会更需要怎样的人才呢?

北大闵维方曾说:“如果你到美国一些大公司去问,愿意要仅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还是要具有宽厚文史哲数理化知识的毕业生?他们多半要后者。”

因为当代高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的专业化培养并不能满足那些大公司的具体要求,大公司用人更讲究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可培训性。这就要求毕业生学识广博,具有很好的基础素质。顺便说一句,英特尔最杰出的总裁葛洛夫是哲学博士。

理科如此,文科亦然。

所谓“纯文学”,也是一种封闭。

写历史也许是最需要纯粹的。两千年来的史家,没有超过司马迁的,是因为《史记》很纯粹吗?不。《史记》里并非只有历史,分明还有文学,是并不纯粹的历史著作。正是这不纯的文本提供了比别的历史著作更丰富更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实,《史记》里不仅有历史与文学,还很有思想。用司马迁的说话,他作《史记》,“亦欲以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个“通”字,是很要紧的。近几年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办的旨在将文史哲“熔为一炉”的实验班,正是为了造就通才。

大家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贡献首推他的“相对论”。然而爱因斯坦在20年代以后,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探索“统一场论”,虽耗尽后半生精力未有结果,但爱因斯坦为后人提示的这个命题,是极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再看爱因斯坦,他从小就爱好哲学思考,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在他的科学研究和富有哲学精神的思想里,事实上也回旋着他那优美的提琴声。我相信,爱因斯坦能有那么杰出的科学成就,并不因为他有特别突出的科研能力,首先在于他有融哲学、科学、历史、艺术乃至宗教精神为一体的通识能力。

今天的大学生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力,还需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从清华方面看,我以为就是清华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综合能力。

当今商品不仅需要凝聚着高技术,还要有好的造型、款式、装璜、广告,在这些设计中,还需要跨文化研究的知识,才可能满足不同国度的人们的审美需求,这就是凝聚在商品里的文化力。所有这些,都在要求当代青年重视通识能力。

比如,中关村不仅有许多科研所,还有更多的高校,北大方正集“产学研”于一体,它的崛起,它的成功或者挫折,都极有典型性。

然而,即使高度重视中关村这一诞生了中国新兴生产力的平台也是不够的。当指南针、炮舰和航海技术使贸易能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片大陆时,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衰落与崛起,就已经不再是孤立的现象,何况今日中国市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国际化。把思维伸向“三大知识平台”,这分别产生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三种文化;是当代青年已有能力获知的,通识它,在这样的基础上从事创造,建设生活,你一定会获益无穷。

知识、技术乃至贸易,是一种伟大的统一力量。它能够打破人类之间语言不同、地域隔绝、国界限制等等方面的障碍,找到共同的利益。“兼容”的伟大力量就来自于人类能由此获得资源共享。这一切在20世纪后半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兼容”的获得,是特别需要通识能力的。

因而几乎可以说,在这个新的经济时代,在21世纪,通识能力就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

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

也有人说:21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21世纪将是世界各国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从而日益走向交融与兼容的世界性文化的世纪。

在这个新世纪的早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通识能力,尝试着打通科技与经济,或者科学与文学等人文学科和行业之间的隔阂与樊篱,打通中外古今,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变得宽阔,前途也会更宽阔。

新新人类顶尖赢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本书涵盖了人类众多迫切期望。我们要感到自身的重要,使我们的能力得到认可,处处能讨人喜欢,时时能为人所爱。掌握了本书要领,你在前进道路上就更加充满自信,运用新的力量发挥出潜在的或被遗忘的才能,驱散心头的阴云。

当然,时至今日,市面上介绍自助的书籍(还有音像制品)数不胜数。它们都声称能为你指引一条赢得成功或荣誉的途径。每个人都告诉你如何充满魅力,消除抑郁,获得巨大成功,等等。而它们所倡导的多种途径、技巧及原理都相互矛盾。其中的一些途径及原理就是由那些自诩为专家的人提出,而他们是否有资格教导你,这一点值得商榷。如果你曾经按照介绍自助之法的书籍所要求的做过,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原因在于:那些书的作者是在怂恿你依照他们所列举的成功之法去做——而不是走自己特色的成功之路。他们忽略了“成功,如同幸福,应因人而异”这样一个最根本的生活事实。各人的成功概念有很大差异,如同一个男人的美味佳肴会倒另一个男人的胃口;一个女人的玫瑰梦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女人的噩梦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真诚地希望摆脱昔日的失败与抑郁,获取未来的成功与欢乐,那么你首先必须学会确定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奋斗目标,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幸福追求。这是因为,如果你脑海中对此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你就会草率行事,四处碰壁,重复以前所犯的错误,浪费你的时间与精力。

现在我们明白此书旨在说明什么,就此做个测试。在你继续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扪心自问以下重要问题:“此时此刻,我想获得何种成功?”认真考虑什么才是你的首要追求。然后想象你久别的圣母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许诺满足你最美好的愿望——但不谈任何条件。你必须能立即精确地告诉她那个愿望是什么!这句话的关键词是“立即”与“精确”。这就意味着你没时间去前思后想,改变主意或告诉她一个具体的愿望。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毋庸讳言,有相当一部分人总是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欲求,并且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它。但我们中间其余的人对自己最为重要的目标,并不明确,还需要各方面的帮助,才能选择出正确的目标并实现它们。所以如果你在我们这个测试中,不能立即说出精确的答案,也不必焦急,你只要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我们会为你提供帮助。疑虑、恐惧、心神不宁等诸多消极因素都会给我们的未来蒙上阴影,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早在我们的儿童时期就有了。它们使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究竟是谁,我们真正应给予这个世界什么,以及如何去追求从我们的特定性格类型及能力方面来讲既正确又可实现的目标。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成功路上的局限与障碍完全可以超越。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你可利用生活中所获得的不带偏见的自我认识,以及你对自己目标及动机的日渐感悟去冲破局限,排除障碍;同时,也可为你的至爱亲朋更完善的人生助一臂之力。

改运:成败之间

有些人对批评不可思议的畏惧。这些人仿佛活在扬·斯博尔曼的这句话中:“如有疑虑,把它全归于自己。”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人,大多受到无情的批评,但他们坚韧不拔。人们最喜欢引用的例子是18世纪英国福音传播者乔治·怀特菲尔德。他比同时代其它人受到的诬蔑都要多,他的敌人威胁要干掉他,而且买通了杀手,把他逐出教会,并下令他离开城镇。但他拒绝离开。他们把他锁起来,不让他进去,迫使他在街上传道。他们雇佣小丑穿上魔鬼的衣服去嘲弄他。他们向他扔烂泥、臭鸡蛋、烂番茄和切成一块一块的死猫肉。他们不止一次地向他扔石头,把他打得头破血流。

怀特菲尔德时代有许多名人都曾经对他大加痛斥,但是,这一切批评未能阻止他的传教事业。

成千上万的信徒涌到伦敦郊外的田野上听他传道。他给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矿工讲道,还成功地为孤儿院筹款。

怀特菲尔德每天大概要经历10次“失败”,面对严厉批评,他并没有放弃。他知道他的事业是正确的,并且坚持下来。

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害怕批评,这种害怕的根源从哪里来呢?众说纷纭,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害怕根植于人心。

服装设计师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利用人们害怕被批评的心理不断地变换服装花样,刺激消费。汽车厂家每年有不同款式的汽车,有人因为不愿被批评买不起新车,而采购新车。

然而,领导人每天要面对许多人,绝对不可能有一个领导人被所有人赞成,一定有反对者存在。任何一个决定也一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有的领导人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非常在意反对者的批评,这妨碍了他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决定。

事实上,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有人反对,何况凡人呢?所以千万不能太在意别人对你的批评,越是领导者越有人批评,假如你是个平凡人,那批评你的价值就不大了。

比如英国有一位小王子在学校经常被人欺侮,有的同学来踩他一脚,或打他一拳,这位小王子在学校过得很不快乐。但是当时只有心理学家知道为什么小王子会受欺侮,那些打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小王子,将来会继承王位,他们就可以告诉别人:“你看现在的国王小时候曾经被我打过!”原来人们批评别人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批评别人来使自己具有重要性,尤其是批评那些重要的人。

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说:“没有人去路边踢一只死狗”。假如你去踢一只狗,一定是它显得非常凶猛,踢它可以消除你的害怕,甚至将它赶走。假如有一只狗它已经死掉了,躺在路边你还要踢它干什么呢?所以越有人批评,越显得自己有重要性,有人批评你,他们想通过批评你使他们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大部分人经常有的心态。

所以领导者不能恐惧被别人批评,但是也一定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然而,再注意也可能会有人批评,这时候,领导者就必须稳如泰山,只要你做的决定对大多数人有好处,不要在乎少数人的批评,人们更欣赏那些有魄力的领导者。

如果你害怕批评,你就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确信正确的事业上,别管旁人怎么评价你。有些人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恰如劳埃德·科里说的:“批评比创作容易一百倍”。

在日本企业界,经常流传企业家的修炼就是一个“忍”字,身为企业家假如没有耐性往往会因小事而铸成大错,日本人非常重视这个观念。

俗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很多企业家们继承大笔遗产之后,便上任为公司的领导者。然而他们在继任之后,在还不知判断力是否正确之前,凡事都要向公司元老高层管理者和有经验的人请教,大笔遗产不敢乱动,一直过了5年、10年完全熟悉经营之道之后,他们才敢大张旗鼓地干,这样才能在守城之后继续扩张。

然而,很多企业家的第二代在继承遗产之后,就肆无忌惮地发挥他们年轻的冲动。可是他们不了解这个行业的经营之道,家产就败在第二代手上,这就是没有耐性的做法。

除此之外,每个领导者都要知道每个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有些人他们没有像你一样的思考模式,没有像你一样的学习能力,他们做一件事情可能要犯很多次错。

假如你没有耐性的话,那也不算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个部下人尽其才,你要发挥很大的耐性培养他。也许你对部下咆哮:“教你几百遍还不会,真蠢!”一句话就破坏了多年培养的关系。

不管在经营方面,还是在培训人才方面,都要发挥极大的耐性,甚至面临自己的创业失败也一样。企业家们从一开始,每年都赔钱,连续赔了10年,他们在10年当中甚至都吃不上饭,然而11年后当他们抓住某一个机会,就立刻赚了几千万。

假如他们第10年就放弃,他就不会赚到几千万。

假如你耐性不好,不能忍耐,不能战胜痛苦的话,可能你在第10年就放弃了。

各位朋友,如果你到现在还未成功的话,就请你继续坚持,继续忍耐,就继续等到第11年、第12年,甚至第13年、第20年,忍无可忍,仍须再忍。

天底下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会成功,一定有道理与方法。假如你还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功,无法突破瓶颈,困难重重,你一定还没有找到失败的根源是什么。“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国际潜能大师杜云生之所以会在23岁的时候,能够以演讲的方法或个人咨询的方法,成为行业中的顶尖之一,是因为他在过去的几年中,见到了世界第一名的人士,是他们把宝贵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杜云生,然后借他们的经验,使用在自己身上,因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很大的效益。

杜云生以前还不懂得怎么推销的时候,经常带着产品到处推销,到处碰壁,经常带着产品出去又带着满满的产品回来。

后来杜云生上了一些推销的课程,他见到了世界第一名的推销大师,也就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人乔·吉拉德。他能在世界上一直保持世界冠军纪录,一定有他的方法,于是杜云生下定决心跟他学习,随后,业绩大幅度提升。在一个月内,业绩超过原来的5倍,这是一个很惊人的速度,到目前为止,其业绩早已成长几十倍了。

杜云生以前自己摸索如何演讲,演讲的说服力总是不大,当他跟世界级的演说家学习之后,才了解如何发挥自己台上的演讲能力。

杜云生以前曾经跟朋友创业失败,因为不懂如何市场营销,当他和世界第一名市场营销大师见面,了解他的行销秘诀之后,其公司的业绩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公司从事的教育训练,在国内目前来讲也是数一数二的地位,超越了很多的竞争对手。

只要你能找世界第一名来学习,你就一定可以得到最好的方法来使用。跟他们学习,可能要花一些时间和金钱,可是能够把他这一辈子最好的成功精华,也许是二三十年,三四十年成功的经验,短时间内学到,然后去使用它,也许一年时间就可以覆盖别人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时间,这就是你要跟世界第一名学习的最大原因。

同时,他们也会把失败的经验教训与你分享。当你知道这些世界级人物做哪些事使他们失败,就知道哪些事不能重蹈覆辙事情,因此可以节省下来非常多的时间。虽然杜云生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但却不断地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做所要做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成功者的思想,他们如何行动,然后再复制一遍,这样,即使不能达到跟他们一样的成就,也可以达到非常类似的效果。

你一定要找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个榜样最好是世界级的,因为你唯独在世界级顶尖人物的环境中,跟最顶尖的人学习,才有办法让你突破,只有第一名能够使你成为第一名,第二名只能与你分享第二名的经验。

请问在任何运动比赛结束之后你对谁印象最深刻?当然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记住了第一名是谁,没有人记住第二名是谁,可是第一名跟第二名只差了一点点。

在赛跑的时候,第一名跟第二名也许只差0.5秒,但是平庸与伟大就因此区分出来。很多事情都只在那一点点之间,只要你比别人好一点点,很可能就成为世界顶尖,只要你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就可能有很大的进步与成长,就像悉尼奥运会200米冠军麦可·强生,他花了10年的时间,使自己的成绩进步了1秒半,这1秒半也许是一点点,可是他却成了全球跑得最快的人,世界纪录也因此创下。

经营之神王永庆说:“当你站在海边,眼睛向上看0.5公分,看到的是一片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可是当你眼睛向下看0.5公分,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人生都只在这一点点之间。

千万不要认为一点点的差别没什么,只要你能够持续跟别人有一点点的差别,长期下来你就会与别人拉开距离。

成功者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能够成为最好的。

2000奥运会马拉松第二名是谁?我从来没有印象。他不是跑得不快,而是比第一名差了一点点。

世界首富山姆·威顿的资产高达250亿美金,比中国任何一位富豪都多出好几倍,他靠什么起家?——开食杂店。

他把食杂店变成连锁商场,后来成为全美的零售业王国,叫“威名百货”。

他开第一家商店的时候,虽然只是一家小杂食店,他的人生目标却是行业中的最顶尖,他知道一旦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财富都会涌向他。

他每天做什么呢?他每天早晨4点半起来工作,督促店里的员工提供最好的服务,一有空就跑到他的竞争对手的商店里,不断研究竞争对手,因为他的目标是要成为行业中的最顶尖,所以他必须确保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经营策略比对手好。因此,去竞争对手的商店看看。对方的价钱是不是更便宜?对方的货摆放是不是更美观?对方的服务是不是更优良?他不断地看他的对手做对了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他不仅吸取对手的经验教训,而且每当发现竞争对手比他做得好的时候,他就立刻想出一个办法,在那方面超越他的竞争对手,在他不断这样做的过程当中,成为零售业的国王。

要了解对方才有可能超越对方,要了解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请你养成一个习惯,研究你的竞争对手。

不要批评你的竞争对手,而要赞美对方,他们是你学习的对象,因为是竞争使你成长,你永远要了解对手为什么会成功?

要成功必须要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同时你也必须了解哪些事情是失败者曾经做过的?自己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假如你做了成功者做的事情,同时你也做了失败者所做的事情,那样的效果是有限的。

想要确保你顶天立地,拥有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就要开始不断地研究你的每一个竞争对手。

当你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或者是他做得非常好的地方,一旦你了解的时候就应立刻想办法,超越他们。

你想成功的话,就一定要把目标定在世界第一名上,只要你在任何领域循序渐进,你一定会赚钱的,任何行为的第一没有不赚钱的,开餐馆开到世界第一名,麦当劳赚不赚钱?非常赚钱;拍电影拍到世界第一名赚不赚钱?一定赚钱的;篮球运动员乔丹也是赚钱的;企业家做得最好,微软公司也是最赚钱的。不论在任何行业只要是最棒的,一定赚钱。

所以永远不要研究赚不赚钱,只要研究你是不是世界第一名,世界第一名潜能大师罗宾的演讲方法吸引许多人,他不但采用高科技,现场演讲充满活力,同时从不间断地向世界级人物学习。

世界上再好的东西都能锦上添花,世界上再好的技巧与方法都可以更上一层楼,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

一定要培养百分之百的竞争优势,这样,你一定会成功、会赚钱,只要你是最好的,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会发生在你身上,麦克尔·乔丹打球打到世界第一,他的篮球不用自己买,会有赞助商赞助给他。他的衣服不用自己买,厂商会赞助给他。

如果你打算在你的领域做到世界第一名的话,你现在应该研究超过谁?迎头赶上,刻不容缓,在连续的竞争中,持之以恒,义无反顾。

品质至上

你去问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品质一定要第一,他们不会首先降低成本,因为降低成本,品质可能也会降低,一定要先想如何提高品质。

只要品质提升了,顾客就会向你购买,因为顾客要买就买最好的,他们不想买次品。提升了品质,也意味着增加收入,他们再把钱投入到品质当中,如此良性循环,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因为提升品质就是在降低成本,顾客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钱买到最好的,当你营业额增加的时候,这与降低成本没什么两样,假如你想降低成本的话,品质降低了,顾客反而会向别人购买,于是你的利润也就自然下降了。

在顾客可以付出的价钱的基础上提供最好的品质,没有任何一个顾客想用钱买一个次品,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求品质,你的成就和你做出的品质成正比,你的财富也和你做出的品质成正比。

你必须考虑你现在的品质在你的行业中排名第几,你的名次决定你的成就,假如你能提高排名的顺序,你一定会成功的。

即使是小事也要追求品质,你公司里面上上下下都应该知道品质第一,有好的品质,再讲服务,在与同行竞争的时候也要讲品质。

假如品质不好,你想竞争策略,即使做广告,争创名牌,也是没有用的,假如你的品质非常好,你就非常容易竞争成功,因为品质好,自然取得不败之地,其他的广告策略、名牌等都是附属而已。

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家餐厅就算它服务很好,广告打得非常大,也非常漂亮,可是他做的菜不好吃,请问你能说他的服务好吗?能说他们是名牌吗?你能觉得他们的品质好吗?当然不能。因为顾客是来餐厅吃饭的,因此食物的品质就要好,你必须了解顾客需要的品质是什么,你应该怎样确定品质,品质是用顾客需要的眼光来判断的,而不是你自己的眼光。

同顾客聊天,让他们知道你更好的品质,更好的服务,当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非常成功了。

虽然品质第一,但服务第一和其并没有矛盾,因为品质是服务的一部分,服务也是品质的一部分,它们是同等重要的。

只要不断地要求最高品质,同时完美服务,你一定会成功的。只要你能追求卓越,提供良好的服务,顾客一定会主动购买,他们会不断帮你宣传,帮你做活广告,同时他们会不断介绍新的顾客给你,这样你就会成功。

你的公司永远不会保障你的生存,只有顾客才能保障你。

当你有了品质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不断改善品质,不断改善服务。品质与服务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IBM公司的信念——追求卓越,完美服务,尊重顾客。

所以,一个领导者每天必须花至少15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让企业的品质更好、产品的品质更好、做事的流程更轻松、提供的服务让顾客更满意,不管是在任何方面都要非常理想,无论是人际关系的品质,还是售后服务的效率。

只要你认真思考如何改善品质和服务?如何做到最好,超越顾客的希望与要求,永远比最好还更好?成功是必然的事情。

掌握成功两个最重要的关键:一个是一流服务,一个是最佳品质,你一定能够超越任何人。

天天进步

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都不一样,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能比今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过程就是成功。

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中,被原子弹炸得体无完肤,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却成为经济强国?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时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经济一片萧条,日本企业从美国请来一位管理学博士,戴明博士去日本后告诉日本人一个观念——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说,企业只要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这个简单的观念被日本采用了。

所以,日本的企业都在研究每天进步一点点,服务进步一点点,哪里还可以更进步?这个信念造就了松下、本田、三菱的成功,使日本快速成为经济强国,这就是后来日本人所说的“改善管理”。因此日本人几乎都不用发明任何新的东西,他们通常就是模仿,模仿别人已经有的东西加以改善,就像索尼发明的随身听,虽然他们不是发明收音机的人,可是能够把收音机改善成为随身听,就是这个信念。

到现在日本的先进企业最高荣誉奖是“戴明博士奖”,可见日本人对戴明博士的尊重程度之高。

后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又把戴明博士请回来,戴明博士依然告诉福特公司:“每天进步一点点!”后来又让福特公司从倒闭边缘变成一年营业额超过60亿美金。

有一个篮球队教练也懂得这个观念,NBA洛杉矶湖人队教练以年薪120万美金聘请他来当教练,帮助队员提升战绩。教练来到球队之后告诉12个球员:“可不可以罚球进步一点点,进攻进步一点点,防守进步一点点,投球进步一点点,每个方面都可以进步一点点?”球员一想:“这么容易,进步一点点当然可以!”于是湖人队成为NBA总冠军,教练说因为12个球员一年进步5个项目的1%,所以一个球员进步5%,全队进步了60%。

人生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就进步365点,持续这样做,持续改善,进一尺是一尺,人生中任何一点点差距都有可能在几年后差距十万八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们工作所需要的,也百年大计。《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仑·希尔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知道比别人多走一里路,他愿意花20年时间付出,甚至为了完成事业与爱人离婚也在所不惜。

他不断强调要不断地多走一里路,这是他访问完世界500名知名的成功者得出的结论,然而这个观念到现在依然适用。

每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都比别人多走一里路、二里路、三里路,甚至十里路,假如必要的话他们愿意多走一百里路。

现在开始请你比别人晚睡一小时来阅读,早起一小时来行动,打电话拜访顾客、做计划;当别人拜访10个顾客结束,请你拜访11个、12个……当别人下班,请你继续加班,留下来多做一些事情;当别人出去玩的时候,请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阅读,甚至上课;当别人想放弃的时候,你多坚持一点;当别人走累了,你多走几步路,这是自古以来古老的成功秘决,你我应该永远都比别人多走一里路。

在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哈佛大学学不到》中,作者麦考梅克谈到,有一个人要跟麦考梅克出差,住在洛杉矶的一家饭店,清晨5点有人打电话给他,说想跟麦考梅克见面,并且说:“我并没有吵醒你对不对?因为我知道你每天4点半起床,5点就工作。”

麦考梅克心想对方怎么了解自己的习惯,于是就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来洛杉矶住在这家饭店呢?”那个人说:“过去几个月我曾经调查过你,知道你来洛杉机的时候住过这家饭店,饭店的人说你每次来洛杉矶一定会住这里,因此过去4个月中我每个星期都打电话到这家饭店,询问麦考梅克是否到这里来了?”麦考梅克问他说:“你为什么这样费心找我?”“我只想要跟你一起工作。”麦考梅克立刻接见并录取了他。

你一定要对每一个顾客有这样的了解,对每一个结交的朋友也有这样的了解。尤其是重要人物你更应该这样的了解,然后适时提出符合他们胃口的想法,送一些他们喜欢的礼物,在适当的时候问候他们的小孩、家人,你在生意上一定会无往不胜。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企业为他们咨询策划的时候,见到那个老板与他共进晚餐,后来隔天我找不到他,别人也不知道,后来无意间打听到当天老板过生日,他不想告诉任何人,要独自与他的家人相聚,当时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

凌晨,当时我买到生日蛋糕已是晚上12点,后来我又想买一张贺卡,但是太晚了仍然买不到,我想尽了办法,把商店的人叫醒得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