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会说话,就是有自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19:15:42

点击下载

作者:霍桐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所谓会说话,就是有自信

所谓会说话,就是有自信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所谓会说话,就是有自信作者:霍桐排版:追风筝的人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出版时间:2017-11-01本书由成都华阅经典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第一章自信言谈 成功之基

自信的言谈,是成功表达的基础。即使你有天大的才能,如果无法将自己展示给别人,也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充分地了解你的长处,你的优点才能被人赏识,你才有可能成功。只要你勇敢地面对现实,大胆面对挑战,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你完全可以拥有出色的口才,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费城的大街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为了能够找到工作已经徘徊了很久。一天,他突然闯进了该城著名的商人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牺牲一分钟时间,容许他讲几句话。

吉勃斯先生对这位青年感到很惊奇,因为虽然他全身流露出一种极度穷困的窘态,但精神却非常饱满。出于好奇,吉勃斯先生同意了他的谈话请求。起初,他只打算与那个青年说一两句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呢?吉勃斯先生立即打电话给狄诺公司的费城经理泰勒先生,再由这位著名的金融家邀请这个青年共进午餐,并给了他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

你感到奇怪吗?一个穷途末路的青年,竟然能在半天之内,改变自己的困境,走上阳光大道。这就在于他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为自己敲开成功的大门。避免对口才的误解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大会说话,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他们平时很少说话,如果跟非常熟悉的人东拉西扯倒可以,可到了正式场合,却说不出几句有用的话。行走在社会中,他们觉得处处词不达意,时时困窘尴尬。于是,别人就会说他们是老实人,他们也渐渐觉得自己就是老实人,经常说:我不会说话,是老实人。好像老实人就必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的必定是老实人。可是会说话的未必就是不老实的。

那些不会说话的人,也不应该认为自己因为不会说话,就是老老实实的人。否则,他们就会因此而不肯补救自己不会说话的弱点,错误地认为学说话就是学滑头,学不老实。不过,多数人并不那样想,他们倒真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不会说话是他们很大的缺陷。他们想练习一下自己的口才,因为他们知道有了好口才之后,就不会成为一个词不达意的“老实人”,就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有了好口才,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使自己的生活顺利而愉快。

我们的祖先不大重视甚至不大喜欢“能说会道”的人,那些很健谈的人,常常被冠之以“夸夸其谈”的帽子。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为“夸夸其谈”,那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而如果被公认为善于为自己辩护,那就没有多少人愿与之交往。相反,如果一个人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这个人往往会受到赞赏。这个传统的评价标准,依然在今天的青年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常常听到有的人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不会说话。”似乎这并不是什么缺点。显然,这是相当陈旧的一种见解。

现代社会需要那种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羞怯拘谨、笨嘴笨舌的人,在现代社会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有些人很有知识,就是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欢迎;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工作很出色,表达能力却很差,言谈拘谨慌张,逻辑思维混乱,一讲话就语无伦次,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但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现代社会注重口才,谈恋爱、做生意,凡是要与人打交道,口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会说话,就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假如善于说服人,就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会说话,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敢表达并且善于表达才是真正的赢家。好口才不是天生的

没有人天生就口才好、能言善道的,即使是令人钦佩的名嘴或演说家,也不是在任何场合说话都能赢得满堂彩。说话和其他的才能一样,要日积月累,不是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借着观察听众,逐渐掌握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说话是为了让他人能了解自己的意思,借谈话来取得互信和互谅。如果你认为对方无法了解你的意思,就不去花时间和心力和他交谈,那么这就表示你并不了解说话的功能。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都是使用语言的行家,但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从小并不善于言辞。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能够靠嘴上功夫吃饭?原因很简单,正因为他们自认口才不佳,于是加倍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

在企业界也是一样。例如,某项调查结果显示,业绩最优秀和最差的业务员,几乎都是个性内向者,而且大多是原本口才不佳的人。至于个性外向,能言善道的人,则大部分都业绩平平。这是因为,个性内向的人通常会深入探求事物的来龙去脉,并热中研究原因,当他们完成一件事后,必定会检讨得失,找出导致失败的主因。而且,他们会不断作新的尝试,寻找构成成功的因素。若成功了,便证明此为“成功的重要关键”,他们就是这样累积成功的经验。事实上,当你和一流的业务员交谈时,你将会发现,对方看来很文静或很斯文,话说得不多,但你却始终有种被吸引、被了解的感觉。

所谓口才好,并不表示一定要舌灿莲花、八面玲珑。许多人在非正式的场合与朋友共聚一堂时,总能说些幽默、逗趣的话,而大受欢迎。但这些人在参加一些正式会议时,却变得沉默寡言,凡事都以“是”、“不是”、“有可能”或“不知道”来作答。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在正式的场合说出得体的话。

因为害怕被人取笑,在过于介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估的心理压力下,使得他们无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任何人在正式的场合难免都会怯场,许多著名演员,在第一次面对摄影机时,紧张得几乎忘了台词,也是常有的事。名演员都是靠着平日严格的训练才能克服难关,从每次经验中累积自信。只要表现得从容、大方,谈吐自然就很得体,而如果能“不伤大雅地幽默一下”更好了。

事实上,说话对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自信,你所说出来的话自然会显得有力而且够分量。只要我们勇于尝试,从尝试的结果中,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口才自然是越练越灵光。所谓口才不佳,只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罢了。经过多次的尝试与体验,就能学会谈话技巧,只要时常这样地想:“这种方法不尽理想,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如此追根究底,累积各种经验。此外,阅读报刊、欣赏电影、倾听别人说话,都可以学习说话的技巧,从中提升你的表达能力。

说话一般是从礼貌性的打招呼开始的。若认为打招呼只是形式而忽略了它,就无法开启主要的话题。因此,和别人初次见面,还是应该礼貌性地与对方交谈,再逐步深入主题,沟通才会更顺畅。

初踏入社会的人,无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礼貌性的应对进退。在用词方面,一般年轻人总喜欢说些朋友间常用的流行语,这些话都过于活泼而不够稳重。此外,与人谈话时,若漫不经心地以“嗯”、“哦”作答,会让长辈及上司对你产生反感。

任何人要被一个群体所接纳,就必须遵守该群体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以后,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语言,使说话成为一件愉快的事。谈话仅停留在公式化的寒暄是不行的,必须向更高层次推进。当自己的想法或构想获得大家的认同,或在交谈中感觉自己更善于待人处世时,你就会发现会不会说话真的很重要,而且更是人际往来时的一项“利器”。好口才需要多练习

狄里斯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

据说,他天生声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雅典,政治纠纷严重,因此,能言善辩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备受重视。尽管狄里斯知识渊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认为,自己缺乏说话技巧,容易被时代淘汰。

于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考,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原因就在于他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以至于听众无法听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他每天跑到海边去,对着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中,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口型,作发声练习,坚持不懈。狄里斯如此努力了好几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说时,博得了众人的喝彩与热烈的掌声,并一举成名。

由此可见,只有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才会获得令人惊奇和瞩目的成功。因此,我们不应该放过任何一次当众练习讲话的机会。

当我们参加某一个团体、组织,或出席聚会时,不要只袖手旁观,而要施展浑身解数,勤奋地进行口才练习。比如,主动协助他人处理一些工作,尤其是一些需要到处求人的工作。设法做各类活动的主持人,这样,就有机会接触那些口才好的人,可以向他们学习说话的技巧,自然而然,你也就可以担负一些发表言论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寻找到讲话的机会。以山姆·李文生为例,他不但是广播、电视明星,而且还是在美国各地都很有影响力的演讲者。他在纽约任中学教员时,就喜欢与亲人、同事和学生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表意见,作简短的谈话。没想到这些谈话引起了听众热烈的反响。不久,他受邀为许多团体演说,后来,成了许多广播节目里的特约嘉宾。之后,山姆先生便改行到娱乐界发展,且成就非凡。

由此可见,没有哪种活动是不必开口说话的,商业、社交、政治甚至社区工作无不需要口才。练习的机会越多,改进的机会也就越多,到处都是练习谈话的题材和对象。只有不停地练习,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进步到何种程度。

即使读遍所有的口才书,如果不寻找机会开口练习,依然不会有口才上的出色表现。克服说话时的羞怯

羞怯的心理是成功表现自己的强敌,只要你克服了这种心理,勇敢地向众人展示你自己,你就已经抬起了迈向成功的脚。

琳达是一位很胆小、害羞的女孩,每次教授发问时,她总是迅速地低下头去。有一次,教授突然要求琳达发表个人意见,琳达很紧张地看了教授一眼,她知道自己躲不了,于是她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我必须把握机会,我知道自己可以的。”于是她强迫自己忘记胆怯而专心地回答教授所提出的问题。琳达果然做到了,而且她的表现获得教授的肯定。自此之后,琳达对自己更有信心,再也不是昔日那个唯唯诺诺的胆小女孩了。

经常会有人自我解嘲地说:“我口才不好,不会说话。”这是因为羞怯与恐惧的缘故。其实,只要能克服障碍,每个人都能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有人坦然地承认自己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时候会胆怯紧张,而且对此颇为苦恼。不过,往往每一个说话胆怯的人都以为只有自己怯场,总是在想:“为什么只有我会这样呢?”其实,怯场并非某个人的特有现象,而是人人如此。据闻,美国某播音员,最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如果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直播室去寻找浴室。

要使自己从胆怯紧张中站出来,必须先遗忘恐惧,勇敢地面对问题。社会瞬息万变,生活的步调如此快速,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新的状况,难道要一辈子像只鸵鸟般地逃避现实吗?多给自己一些信心和勇气,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很出色的。你要鼓励自己面对问题,克服胆怯。每个人几乎都曾经有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的经验,也可能怯场过。即使是那些在台上说得眉飞色舞、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或者是知名的表演者,他们在面对大众的前一刻也会胆怯、紧张;但是当他们站在众人面前时,一切的恐惧就会全部抛诸脑后,一心一意只想把事情做好。因此,克服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你必须面对的情况。

另外,如果你随时随地都因为担心说错话而压抑自己,不敢与他人交谈,你将会无法享受谈话的乐趣。有一位朋友常常告诫自己要“谨言慎行”,避免和他人任意交谈,所以在朋友群中,他是最沉默的一个人。当别人指责他、要求他时,他从不辩解也不开口拒绝,于是朋友们都笑称他为“好好先生”。他的个性使他无法轻松与人交谈,即使觉得委屈、愤怒也不明确表示出来,渐渐地,他和朋友之间有了一层隔阂,不但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拓展,也造成了他和朋友之间的误解。

总之,请不要把说话看成一种负担,丢掉羞怯和恐惧的包袱,你也可以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消除内心紧张情绪

很多人在别人面前说话会紧张,在会议或公开场合需要发言时,勇气就不知跑哪儿去了,总是畏畏缩缩的。说话的时候,你可能也是手心冒汗双手发抖,连声音都颤抖起来,然后整个脑袋一片空白,连自己在说什么都搞不清楚,中断好几次自然是少不了的状况。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在心理学上是这样解释的:“说话者由听者的表情、动作、及眼神中,自认为听者对自己的说话方式及内容感到不耐。”所以说,会紧张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意识与注意力,转移到了令你不安的对象身上。

的确,当听者的表情及态度,和说者的预期有所差距,甚至是超出其想像之外时,说者的意识就已经离开了话题本身,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听者的身上。

比如说,说者本来预期这一席话可以惹得哄堂大笑,可是放眼望去,听众却丝毫不为所动,而且还以冷漠的眼神望着他;或者是他期望大家能轻松点来听他说话,没想到大家的表情却都很严肃,并且以锐利的眼光望着他。这些未能被预期的状况,让说者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说话本身,因此产生紧张。

不过,不是只有你会紧张!如果市场上有卖“防止紧张”的药,那它的销售量一定不会差的,就连那些演说家也可能会争相购买。这说明了什么?不管是谁,大家多多少少都会紧张,如果你知道这个事实,就会认为“会紧张是当然的”,“大家都会紧张,没什么好怕的”。不信的话,你去问身边的朋友,看他们在人面前说话时会不会紧张。那些你以为很大方的人,给你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如此一来,你紧张的心情自然能舒缓不少。

不过这样还不够,为了让自己在人前能自然地说话,还是得靠多练习,先一个人自己多发声练习,接着多在人前练习说话,这样才能消除紧张,自然地说话。

你在面对众人说话前,往往会想:“会不会紧张呢?如果紧张起来,那可就丢脸了。”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由大脑的功能来看,就等于是在上台前就为自己启动了脑中的“紧张接收器”。开始说话后,只要遇上一点点小问题,脑中的“紧张接收器”就立刻收到信息,于是果然就开始紧张起来了。

事实上,“紧张接收器”随时存在脑中,但是它是用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上台说话时,根本不需要这个“紧张接收器”,所以请把它关掉。

你也许会想:“有这么简单吗?”真的是不难的,只要你在上台之前对自己说:“关掉紧张接收器喔!”特别是在你感到不安时,一定要认真地说个两三遍,因为说出来的话会影响到你的心理,多说几遍能消除你心中的不安。尝试着与他人交谈

面对陌生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害怕退缩。想要让自己能够流利地表达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习惯开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练习才会进步,说话也是如此。

通常我们无法自在地与陌生人交谈,假如你能鼓起勇气和超市店员或不太熟识的邻居说声“你好”,你就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习惯面对陌生人发言了。

所以在任何场合,你都要积极把握和别人交谈的机会,试着与他人闲聊、寒暄,从中学习说话技巧,建立自信。

成功的推销员、演说家并非一开始就非常出色。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很可能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才明白说话的技巧,著名的演说家也是从无数次演说经验中才掌握演讲的技巧,才能赢得满堂彩。第一次的尝试总是比较艰难,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后就能生巧。只要不断尝试,你也可以成为健谈者。

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都不善于言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习惯只与熟悉的朋友或同事交谈。与熟人聊天就可以使用暗语和不为外人了解的私语等,所以当他们必须适应陌生环境所特有的谈话习惯和风格时,就一筹莫展了。

顺利进行沟通的关键只在一点,那就是及早与对方建立“相识的关系”,接着逐渐加深彼此的亲密度,发展出气味相投的关系。

第一个步骤是先开口说话,问候对方。

主动与对方搭讪,打完招呼可由天气等无关紧要的话题说起,逐渐加深话题力度,密切留意对方所关心的话题。和对方谈话时,应尽量由对方说话,自己则当个称职的听众。

事实上,只要当个好听众,就可以成为口才好的人。因为惟有仔细倾听对方吐露的话语,才能说出符合对方心意的话。而当对方感受到你耐心倾听的诚意,自然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并进一步与你交谈。如此一来,说话者也将会说得更起劲,因为这表示对方很重视你。我们常可看到以下的情形:工作得筋疲力尽的丈夫回家之后,主妇便开始诉说家庭中的要事、琐事,先生却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报纸或电视上。不久,太太见先生总是不搭腔,也就停止唠叨,紧接着就是一片沉默。

一般来说,这是先生不热络的态度造成的;这样下去,难保夫妻间的疏离感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没话聊。当然,太太也有责任,应该等先生稍作休息后,再开始和先生聊天,同时也应稍微选择一下聊天的内容。

只要当事人能意识到交谈方式和内容的重要性,这种情形就很容易改善。若是采取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态度,是不太可能培养起彼此良好的信赖感。因此,与人沟通时必须明白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了解,这样你们的谈话才有意义。明确表达心中意图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失言是不可避免的。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

谈话的目的,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和了解一下。

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请他参加一个团体,或者请一位医生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或是买卖双方谈论生意上的事情,这一类谈话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不同呢?在有些方面,两者是一样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你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你要有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等。但有些地方却是不同的,这类谈话,每次都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五种:

——传递信息或知识。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产品介绍、展览解说等一类的说话。

——引起注意或兴趣。多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与人接触,或为了与人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提问、拜访、导游、介绍、主持人讲话等。

——争取了解和信任。如人们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关系。

——激励或鼓动。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鼓动性演讲,以及聚会、毕业典礼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等。

——说服或劝告。诸如谈判、论辩、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此类说话,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说话目的,是说话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谈话、社交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能够使说话人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只有明确了目的,才知道应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能够有的放矢,临场应变。若目的不明,不顾场合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对方就会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说?”或者:“人家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的效果当做目标并为之努力。怎样才能完美表达

大凡历史上的领袖人物都非常自信,所以在表述时,他们神态自若,思维敏捷,记忆精确,兴奋与抑制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应对自如,毫无做作,真切动人,从而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表述目的得到最佳实现。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缺乏这种自信。

在美国,有人曾以“你最怕什么”的问题调查了3000人,结论显示,人们最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我总是不敢在人面前讲话、发言,那会使我心跳加快,脑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承认自己的胆怯,而且对此颇为苦恼。不过,往往每一个说话胆怯的人都以为怯场的只有自己,以为别人并不怯场,总是在想:“为什么只有我会这样呢?”

其实,怯场并非某个人的特有现象,而是许多人如此,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别人怯场的状态而已。

每当打开电视时,我们往往会为那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拧开收音机时,也往往会为那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像的那样说话时毫无顾虑、应付自如,他们也常常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半小时。美国某播音员,最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个澡,如果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室旁寻找浴室。

由此可见,说话胆怯是一种非常正常、极其普遍的情况。它有可能发生在一个人的任何一次与他人的交谈中,而绝非个别人在语言方面的缺陷。如果有谁不论在何种场合都毫无气色变化,心脏的跳动也完全没有变化,那才是异常。

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确很不容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做演员的尤其能体会到这点,对于那些生性羞怯、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更是困难。

首先,要弄清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

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害羞病患者,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克服方法。为什么会怕人笑呢?一定有人笑过你,因此你才会怕人笑。如果你相信这一点,那么,就好好回忆一下,在什么时候,在什么人面前,为了什么遭人取笑。常常是因为某些事情刺激了我们的心灵,最初怕某些人或某件事,后来就笼统地全怕起来,即使那个人或那件事早已不存在了,而我们的“怕”却从此附在我们身上。现在只要把以前笑你的人,或是导致你被受取笑的那句话找出来,仔细分析一下,就可拔除“怕”的“根”。

不就是有某个人笑过你吗?这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笑你;不就是因为某句话,别人才笑你的吗?这就是说,并不是你说的所有的话别人都会笑。可笑的只是那句话,别人说了那句话,你也会笑的。自然,你必须明白,为什么那句话可笑,如果笑你的人喜欢取笑别人,那么,多半错不在你自己,只要避免在这种人面前说话就可以了。只要打开了自己的死结,那么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如何克服心理恐惧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通过巧妙调整情绪来冲淡紧张和恐惧心理的有效办法。

——越掩饰,越紧张

紧张不安时,不妨笑着承认:我好紧张啊!

即使心中很紧张,也决不掩饰,公开地袒露心中的压力状态,这样倒可以一点点释放紧张的心情。

——为紧张说好话

如果紧张心情出现,也可以试着这样自我安慰:“唉,刚好又开始紧张了。如果一个人对于在众人面前亮相已经完全习以为常,没什么感觉与反应,那就完了。幸好,今天还是会紧张,心跳个不停,真是好极了。”这样,不就巧妙地缓和了自己紧张的情绪吗?

只要那种紧张情绪一冲淡,就可以大胆开口说话了。

——正确看待你说话的对象

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正确看待你的听众,不仅可以克服不安的情绪,而且有助于建立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可以控制自己的恐惧。

——放松心灵

许多舞台经验相当丰富的戏剧演员,当他们在开幕前仍然会激动紧张。其实愈有经验的人,他的观察力也愈强,对于环境及人事也愈敏感。所以说,他的紧张是一种对于环境的恐惧和对自身信心不足的表现。

当遇到同样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自己是讲话者,形象对听众的影响至关重要,千万别把自己逼入自己制造的模子当中,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一旦你能在人群中随遇而安,就不可能再退缩。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人群,都能与平时一样自如表达自己的意见。

——鼓足勇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说:“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欢乐,那么,通往欢乐最佳的方法,即是快快乐乐地站起来说话,表现得好像欢乐就在那里。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所以,感觉勇敢起来,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

詹姆斯的劝告对我们非常有用。为了培养勇气,当我们面对观众时,不妨就表现得好像真有勇气一般。这样,就很有可能消除紧张。

事实上,在开始说话前,深呼吸30秒,这样增加的氧气供应可以提神,并能增强信心。

——避免与人相比

如果对自己要求太高就可能有口难言。希望别人听了自己的每句话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希望自己一开口,别人就洗耳恭听。你看见许多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而佩服他们,羡慕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可是当事实并非如此时,你失望了,气闷了。因此,你变成一个不大出声的人。如果是这样,那倒并不难治。

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值得鼓励的。不过,同时也要清楚口才和其他才能一样,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那些口才好的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水准,是因为他们一直坚持不断地练习,逐步提高。

——不要害怕犯错误

在讲话过程中还应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会突然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反面刺激,很可能会动摇你的信心。因此,在开口时,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或集中精力听别人怎么说,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对我们做其他事也有潜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发现口才一天天好起来,战胜了当众说话的恐惧会使自己感觉像脱胎换骨,人生因而更丰富,更圆满。增强自身内在修养

无论三教九流,各种阶层的人物,若能和对方谈上10分钟而他又感兴趣,真是不容易。许多人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下工夫,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幸的情形,甚至还可以做个不错的交际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是一句老话,直到现在仍然适用,所以要通过一切途径来学习,充实自己。

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和国家大事、社会人群息息相关;是不是不安于做一个井底之蛙;是不是对身外事都不闻不问。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观察敏锐、遇事认真、热情高涨的人,那你就和“好口才”相距不远了。即使你现在还不大会说话,但你已经具备了大批的本钱。

一间美容院生意兴隆,在当地首屈一指。有人问店主发达的理由,他坦言,那是由于他的美容师在工作时善于和顾客攀谈。但工作人员如何善于攀谈呢?容易得很,店主人说,我每月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了回来,规定各职员在每天早上没上班之前一定要阅读,当做日常功课一样,那么,他们自然就获得了最新鲜的谈话资料,可以轻而易举地博取顾客的欢心。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当然不能希望他在谈话中能应对自如。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有精湛的研究,但是,那所谓的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应付任何人10分钟有兴趣的谈话是不难的。因此,你必须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动向,国内的情形,科学界的新发展,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等等,皆可从日报和月刊中获得。

倘若自己不喜欢看书报,或者没有看书报的工夫,那么,就不必再研究说话的艺术了。看报的时候,最好把每天最有意思的新闻和好文章收集起来,要是能剪贴就更好了。每天只要两三条,两周之后就会记得不少有趣的事情了。

在阅读时,还可以用红蓝铅笔在那些有意义的语句下面做记号,或者摘抄下来。开始时不要贪多,坚持不懈,两三个月之后,你的思想就会比以前丰富得多。

同样,在听别人说话时,随时都可以碰到充满智慧的警句和谚语。把这些记在心中,写在纸上,日积月累,你谈话的题材和资料就会越来越丰富。当你谈话时,就会很容易地想起它们,或者用自己的话加以发挥。这些有意义的话,随时都会跳出来帮助解决你的困难。你的口才就越来越纯熟了。久而久之,你甚至可以出口成章,无论说什么都有条有理。言谈符合文化背景

语言与文化、社会背景本来就是既相成又制约,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传递任何讯息时,总是会受到不同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此,为了让语言运用达到最佳效果,必须清楚辨明各种社会及其文化对双方的影响。

你我交谈时,一切的言行均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换言之,一定要符合所谓的文化特色、社会规范或伦理准则。它一方面力求避免和克服与特定场合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主动联系社会规范,并选择一定的表达方式,以有效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

一般而言,我们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往往会赋予语言在本身意义外的附加意义和功用,从而对人际往来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具有“附加意义”的语词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如果随意乱用,势必弄巧成拙。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注意文化差异。

例如,我们都会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这么早,上哪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和招呼,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却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譬如对欧洲人或美国人说“吃过饭了吗”,对方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当他发现你只是随口的一声问候时,便会认为你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从此对你印象极差。“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这是一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反而对你产生反感。

由此可见,与人交谈时,多多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克服某种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其背景加强谈话效果。根据场合适当发言

言语技巧是指驾驭语言的巧妙技能。

在人际往来的过程中,如果想成功地传递正确讯息,难免少不了言语技巧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可见,言语技巧的根本点,在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期能更好地表意传情。

言语技巧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长久的生活历练和思想、文化修养。(2)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掌握。(3)对当时场合、情境的洞察。

在实际运用语言时,由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境,达到表达内容与其形式呈现完美统一的关系。显然,所谓的言语技巧,一方面不能把它看成是无往不利的捷径之一,但另一方面又应该看到凡称得上成功运用言语技巧的例子,必然都是随情应景、恰到好处运用语言的结果。

长期的经验积累告诉我们,言语技巧之所以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乐用,是因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表达方式,只要随情应景地加以恰当运用,对于提升你的人缘魅力、沟通能力,将有很大的裨益。

下面有一个关于随情应景的小故事:

绍兴新来一位姓乌的县官,虽颇有文采,但却十分骄矜,听说当地名士徐文长学问过人、能言善对,他很不服气。

有一次,他邀请一些乡绅来府里做客,而徐文长也受邀在其中,他便想趁机加以刁难。

席上,乌县令趁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要徐文长对,联曰:“二人土上坐。”徐文长听了知道难对,因坐字拆开是两个人一个土字,不过还难不倒他,他当即对出下联说:“一月日边明。”

乌县令又出:“八刀分米粉。”这联更难对了,八刀相拼是分,分和米相和是粉,下联势必也要这样相拼相合。众人都望着徐文长,看他接下来要如何对法,然而,徐文长只略加思索,便不急不徐地对曰:“千里重金锺。”

乡绅们听了无不称妙,乌县令又出一对:“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

徐文长看着室外的冬景对道:“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

乌县令听了,也暗暗佩服水字加二点成冰对得好,但他还不肯罢休,他说:“这次我再出一联,对不出要罚酒三杯。”徐文长笑道:“如果对出又怎样呢?”“也罚我三杯。”

乌县令说着又出了上联:“笑指深林,一犬眠竹下。”

徐文长应声对道:“闲看幽户,孤木立门中。”

乌县令无奈,只好饮下罚酒三杯。本来事情这样结束,也恰到好处,可偏偏乌县令不服输,一定要压倒徐文长。这时,门外一个满脸麻子的仆人踏雪送酒进来,因他脚穿钉鞋,故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有如麻子的圆点,乌县令便不假思索即景出一上联:“钉鞋踏雪变麻子。”

徐文长听了,很替那家仆抱不平,心想:你出对难我倒无妨,可侮辱人实在不应该,既然这样,我也不用客气。他抬头看见乌县令年纪轻轻,身穿大狐裘,扬扬得意地自斟自饮,就随口对道:“皮裘披身装畜生。”徐文长下联一出口,满堂一阵哄笑,乌县令下不了台,顿时恼羞成怒。这时,正巧一只老鼠穿堂而过,他急中生智,忙走到徐文长跟前说:“徐老先生,我再出一联给您老对对。”随后念道:“鼠无大小皆称老。”

徐文长一听就知道他不怀好意,心想:你身为县令,既然不知自爱,那我何必要顾及你的面子。于是他拱手赔笑说:“乌县令,我斗胆对下联了!”这时众乡绅见他们刀去剑来,早已坐不住了,但又不想离去,只听徐文长对道:“龟有雄雌总姓乌。”

至此,乌县令满脸羞愧,无言以对,只好假装酒醉,拂袖退席。用诚实热情打动人

只要是真实可信的说话内容,加上热心诚恳的说话方式,说话交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正如谚语所说:“有了巧舌加诚意,就能够用一根头发牵动一头大象。”

沟通要成功,第一个策略,就是要让人家感觉到你的热心和诚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自己本身都意未明,情未动,言不由衷,怎么去表情达意呢?如果说诚意所要求的着眼点是内容,那么热心所要求的重点就是在语言的表达上。“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只有深切的热诚,才能唤起别人的热诚。说话要有感而发,主要目的在于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

热诚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和说话时的礼貌。人与人相处,除了道德和伦理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含义,而且这种含义直接关系到自己或公司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与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因此,如你身为公关或服务人员,就必须更注重诚意的表达,以及是否尊重对方。

尤其在公关策略中,公关人员服务的对象是“任一不特定的大众”,从理论上说,大众就是任何需要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因此,出现在公关人员面前的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人,只要是他的顾客,就应该对他们讲信用,用真心为大众解决问题。

曾经有一个平凡的业务员,干了十几年的推销工作后,突然对长期以来的强颜欢笑、编造假话、吹嘘商品等招揽顾客的做法感到十分厌恶,他觉得这是生活上的一种压力,为了要摆脱这种压力,他决定要对人无所欺。因此,他下定决心今后要向顾客“讲真话”,即使被解雇也在所不惜。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觉得心情轻松多了。

这天开始,当第一个顾客进店光顾时,顾客问他店中有没有一种可自由折叠、调节高度的桌子。

于是,他搬来了桌子,如实地向顾客介绍。

他说:“老实说,这种桌子不怎么好,我们得常常接受退货。”“啊!是吗?可是到处都看得到这种桌子,我看它挺实用的。”“也许是。不过据我看,这种桌子不见得能升降自如。没错,它款式新,但结构有毛病,如我向您隐瞒它的缺点,就等于是在欺骗您。”“结构有毛病?”客人追问了一句。“是的。它的结构过于复杂,过于精巧,结果反倒不够简便。”

这时,他走近桌子,用脚去蹬脚板,本来,这要像踩离合器踏板,得轻轻地踩,他却一脚狠狠踏上去,桌面突然往上撑起,撞到那位顾客的下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这时,客人反而笑了起来,脸上甚至露出喜悦的神色。“很好。不过,我还得仔细看看。”“没关系,买东西不精心挑选是会吃亏的。您看看这桌子用的木料,它的品质并非上乘,贴面胶合很差,坦白说,我劝您还是别买这种桌子,您到别家家具店看看,那边的东西要好得多了。”“好极了!”

客人听完解说十分开心,也出乎意料地表示他想要买下这张桌子,并且要马上取货。

顾客一走,这位售货员就受到了主管的训斥,并被告知他被“炒鱿鱼”了,马上要他到人事部办理离职手续。

过了一小时,这位售货员便动手整理东西,准备打包回家。这时,突然来了一群人,走到他面前,争着要看多用桌,一下就买走几十张桌子,说他们是刚才那位买桌子的客人介绍来的。

就这样店里成交了一笔很大的买卖。这件事也惊动了经理,售货员不仅没被辞退,经理还主动提出要与他再续约。而且,将他的工资提高三倍,休假时间增加一倍,还把他如实介绍商品的做法称为新型的售货风格,并要他继续保持下去。

人际沟通上的“诚意”,不仅在商场上能产生奇效,在政治领域中也同样有效。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年轻的参议员尼克松是他的副总统搭档。

正当尼克松为竞选四处奔波时,《纽约时报》突然报道尼克松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丑闻,消息不胫而走,给共和党的竞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摆脱困境,共和党花了数万美元让尼克松利用媒体,向全国选民作半个小时的公开声明。

很显然,能否澄清事实,取得选民认同,此举是关键。当时,全美国有64家电视台、700多家电台把镜头、麦克风对准了尼克松。

而尼克松万万没有料到,当他走进全国广播公司的录音室之前,他被告知,助选的高级顾问已决定要他在广播结束后提出辞呈。

这意味着共和党和艾森豪威尔,已经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弃了他。

于是,尼克松只好采取了一个在政治史上少见的行动:他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全部公之于选民,先是公布了他的财产,再公布他的负债情形。

就这样,尼克松争取到了选民的同情,接着他就详细地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连同怎样花掉每分钱都如实地告诉大众,这几乎是每天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听来那么熟悉,那么真切可信。

最后他满怀感恩地说:“我还应该说的是,我太太帕特没有貂皮大衣……还有一件事,也应该告诉你们,获得提名之后,我们确实收到一件礼物。得克萨斯州有一个人在收音机中听到帕特提到我们两个孩子很想要一只小狗,就在我们这次出发作竞选旅行的第一天,通过巴尔的摩市的联邦车站送来一只西班牙长耳小狗,带有黑白两色的斑点,我六岁的小女儿西娅给它取名叫切克尔斯,她非常喜欢那只小狗。现在我只要说明这一点,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要把它留下来。”

就这样,连尼克松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回响。当他走出录音室时,到处是欢呼声,有数百万人打来了电话、电报或寄来信件,几乎每个著名的共和党人都发给尼克松赞扬的函电,从邮局汇来的小额捐款就达六万美元。

就这样,事实澄清之后,尼克松反而赢得了大批同情的选票。

后来,人们评论尼克松这次演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的演说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真诚”;二是“淳朴”。

当时,处于绝望边缘的尼克松,竟然不考虑以副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与大家话家常,而他讲述的生活细节富有人情味,所以才能打动听众的心,获得他们的信任。

尼克松的获胜,可以说是“诚意策略”最成功的例子。

古今中外有无数被传为美谈的沟通趣事,从各个层面来看,诚实的语言不仅能带来成功,甚至带来神话般的奇迹;反之,如果一个人不遵循在语言上“诚能感人”的原则,就会失信于众,轻则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声誉,重则危及组织的前途和生存。

因此,一切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必须把“诚”视为处世成功的基础,别再耍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虽然顾客或大众中,有些人是比较好骗,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白痴,投机取巧和巧言令色的面具总有一天会被揭穿,虚情假意是永远逃不过人们的眼睛,因而也是永远说服不了大众的。给人留下良好印象

人的第一印象,在人际沟通中,有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要见过罗斯福的人,没有不对他广博的见闻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一位拜访过他的人曾说过:“无论来访的是牛仔、勇敢的骑兵随员,还是政治家、外交官,罗斯福都能找到适合对方身份的话题,让彼此的谈话十分愉快。”为什么罗斯福能做到和每个初次见面的人相谈甚欢?原因很简单,每当罗斯福接见来访者之前,他都会在前一天晚上查阅当事人的资料,看看来者是达官政要还是贩夫走卒,会谈时才能找到双方都能有的共同话题。

在会谈之前,你首先要尽量多地搜集关于对方的资料。这样在发问时,对方会因为你对他的专门知识有所了解,而对你产生好感,乐于与你谈话。同时也体现了你对对方的重视。

一般和别人初次见面的时候,都会觉得紧张、尴尬。但是,只要彼此能找到共同点,比如说同样都是离乡背井出外求职的人,或是同一所学校毕业,有共同认识的人,就会倍感亲切。

通常,两个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你想和初次见面的人早些熟悉,最好尽量找出彼此的共同点。

初次见面时,双方的信任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最好不要询问太深入的话题,尤其是他人的隐私。如果贸然提出问题,可能会造成对方的尴尬,形成交谈的障碍。所以,在与人初次交谈时,应该尽量避免谈及自己不清楚的事,以免侵犯他人隐私,引起对方不悦。

想要与对方建立一种无话不谈的信赖关系,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你,其中最基本的一项是,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说话。有位资深心理辅导老师,他总是能与初次见面的学生在短短一小时内,建立起无话不谈的深厚友谊。他的秘诀是:不要打断对方说的话。

有些人比较急性子,一听见某些意见,或是想到什么,马上脱口而出,打断他人的谈话,这很容易引起对方不悦。因此,如果你希望给予他人良好的印象,应该避免犯这种错误。

有个大学生,每次听课时,总会习惯性地把手交迭抱胸。有一次,来了一位代课教授。从上课开始,教授就一直注意着他,使他觉得十分不安。下课时,教授走到他面前说:“这位同学,你是否对我的教法有所质疑?”他很惊讶地问:“没这回事,教授为何说这种话呢?”原来问题出在他抱胸的姿势,因为抱胸代表“拒绝”的意思,所以才会引起这个误会。从此以后,在听他人说话时,那人都会提醒自己别再犯这种严重的错误。

一般人只知道和长辈谈话时,抱胸跷腿是无礼的行为,其实即使是与朋友、同事的交谈也应避免这种不礼貌的姿势,尤其是对初次见面者,这种姿势的出现,会使对方认为你不愿与他做进一步的沟通,甚至认为你态度傲慢而对你产生不良印象。

和人谈话时,找出共同的话题,比如喜欢的运动、旅行或是文艺爱好等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的确有助于缩短彼此之间的疏离感。但是如果关于宗教、政治等敏感问题,除非是很亲密的友人,否则最好避免谈论这些话题,以免产生对立的现象。

另外,关于学历、家世等方面的问题也应该避免。谈论对方的学历、家世等个人背景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评价”的感觉,如果对方很在意自己的学历或家世,这种谈论将会刺伤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觉得受到伤害。也许你毕业于一流的高级学府,拥有足以自傲的学历,让你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在人群中谈话,或与他人初次见面时,仍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对方学历;假如你已经脱口而出,也要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对方若面有难色,不愿多谈,你就必须赶紧转移话题,避免让对方觉得不受尊重。

优雅的谈吐就像整洁的仪表,会使人觉得十分愉快。如果你能习惯运用高尚文雅的辞令,即使偶尔开个玩笑,说些俏皮话,对方仍旧能够感受到你内在的涵养气质,而乐于与你交谈。相反的,如果你行为举止粗鲁,满口粗话,则会让对方认为和你谈话是件辛苦的事,甚至浪费时间。因此,平日应该练习谈话的技巧和优雅的举止,让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运用敏锐的洞察力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话题,如果你对终日为三餐奔波的人大谈国外风光,很可能会遭人白眼,因为他们连温饱都成问题了,哪还有心情和你讨论国外风光;但是如果你和他谈“致富之道”,他一定会很有兴趣,成为你的好听众。因此,在与他人谈话前,应该先了解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你进行仔细的观察,找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家庭主妇通常见面谈的话题是物价如何、孩子如何、家庭的琐事等等,而商人谈的话题很可能是经济问题或是交际应酬的趣事。每一个层面的人所感兴趣的话题都不同,但都离不开生活,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搜集丰富的谈话材料以面对不同的人。

在某次家庭聚会上,有人提起一位明星偶像,并且向朋友询问这位偶像的情形。朋友打趣地说:“你都是‘坐四望五’的人了,怎么会对年轻的小女孩如此关切呢?”那人急忙回答说:“别取笑我了!她是我小儿子崇拜的偶像。前几天听他提起,我随口问了一句‘她是谁’,我儿子竟然说我落伍了,所以才问你知不知道这位明星偶像,了解一下状况。”“流行”是最普遍的话题,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指针。当红的明星、流行的服饰、流行语等等都可能是热门的话题,如果家长要和子女聊天,一定得知道现今有哪些受欢迎的歌星,哪些流行歌曲。同样,办公室中或聚会中,流行的趋势或是连续剧也可能是吸引人的话题。

前面提到对“流行”的接受,有些人对于新的、不习惯的事物很容易产生排斥感,因此培养开阔的观念亦是扩大生活话题的条件之一。

人们常常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于自己不熟悉或看不惯的事情产生反感。比如父母对于儿女出入PUB、舞厅等场合,常常觉得十分愤怒,认为那是不良的休闲娱乐而强力禁止;较年长者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也可能会颇有微词。这种“拒绝接受”的心态很可能妨碍你吸收新的知识和失去体验的机会。

培养开放的观念,有助于与他人快乐地交谈。许多人说话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意见,能获得他人的共鸣,如果你一直反驳对方的意见,将使对方失去和你交谈的兴致。当然,开放的观念并非意味着你要完全抛弃自我的价值观,毫无选择地接受所有信息,而是希望你不要墨守成规,一味排斥新的信息,放开心胸去接触更多事情以增加经验,充实谈话内容。

此外,收集一些有趣的话题,以及对方的个人情报,也都有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所谓“知己知彼”,对于谈话人物的了解,将使你充分掌握对方有兴趣的话题并维持说话过程的热络。

与初识的人如何交谈、谈什么话题,你可以从自我介绍中获得信息。

以下是一小段的示范:“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姓谢名叫孟达,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齐聚一堂。由于我刚从广州北上,对于这个环境不是很熟悉,希望以后大家多多帮忙。”

从这段自我介绍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作为接下来的话题呢?

1.“我刚从广州北上”——这句话提供给你对方熟悉的环境,你可以以“广州”作为话题的开端,请他谈一谈湖南的特色等等。

2.“对于这个环境不是很熟悉”——你可以用“介绍新环境”为话题,从彼此更进一步的交谈中得到更多的话题。

选择“与对方相关”或是“对方想了解的事物”为话题,是使话题延续的最佳方法。  第二章掌握技巧 事半功倍

话说得好,与人交往可以畅通无阻;说得不好,不但沟通会出现障碍,还可能产生隔阂,甚至招来怨恨和祸害,这就需要用技巧说服人。认真构思,事先把各方面的环节想清楚,谈话中能够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做到以上这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弄清楚谈话双方的切合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在对双方的状态都很熟悉的前提下,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己的口才技巧,轻松地达到预定的目的。

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军舰的设计图交给一个造船界的权威,请他评估。他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花费了多年的精力和心血才研究出来的,希望他能仔细鉴定。

几周后,威廉二世接到了那位权威人士的报告。里面附有一叠从数字推论出来的详细分析,文字报告是这么写的:“陛下,非常高兴能见到一幅美轮美奂的军舰设计图,能为它作评估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可以看出这艘军舰威武壮观、性能超强,可说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海上雄狮。它的超高速度举世无双;而武器配备可说是独一无二,配有世上射程最远的大炮和最高的桅杆;舰内的各种设施,将使全舰官兵如同住进豪华旅馆。这艘举世无双的超级军舰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一下水,马上就会像只铅铸的鸭子般沉入水底。”

威廉二世看了这个报告不禁笑了。其实,这位造船界的权威人士的意思就是这张设计图一窍不通。但如果他直言不讳:“陛下,您的设计图一无是处,只有一个空架子。”结果会怎么样呢?不言而喻。所以,同样的说话意图,不一样的说法,效果截然不同。可见,掌握谈话技巧是多么重要。道歉贵在诚恳

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也就在所难免了。严重时,甚至给别人造成沉重的精神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道歉必须及时。即使不能马上道歉,也要日后找准时机表示歉意。认错、道歉还要真心实意,不必找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即使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最好在诚恳道歉之后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这样只会扩大双方思想感情的裂痕,加深彼此的隔阂。

诚心诚意的道歉,应该语气温和、坦诚直率、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更不要夸大其词、奴颜婢膝,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甚至还会觉得你很虚伪。

有时,没有错也需要道歉。例如,由于客观原因:变幻无常的天气情况、出乎意料的交通事故,等等,你没有准时赴约或耽误了时机,造成了对方的许多麻烦和损失,为什么不道歉呢?如果一味找客观原因,虽然对方表面上不会责怪,但内心还是有所抱怨的,那就不利于增进友谊。

如果你有求于人,对方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未办成,而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或事办成了,但对方因此遇到了超乎想像的麻烦。这时为什么不能表示自己发自肺腑的谢意和歉意呢?这体现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时,也好再开口。

对方不听劝告,闯下大祸,他本人已经遭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此刻,你绝不能急于批评对方的错误,更不能埋怨他不听你的劝告,而应先表示慰问,再对自己没有再三劝阻表示歉意。以后,再利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凡通情达理者,必会万分感激,并把你当成可信赖的朋友。感谢也需技巧

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和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得到帮忙和受人益处之后向对方表示感谢,既流露了自己接受对方给予努力帮助的不安,也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化发展。一声真诚的“谢谢”虽仅有两个字,却体现了人际之间的融洽与默契,显示出长篇大论也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这个词不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若运用恰当,其作用将不可估量。

但是,尽管只有两个字,“谢谢”的表达却有许多讲究。要正确、恰当地道出“谢谢”,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为别人帮忙、办事,多少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因此在道谢时,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之心,如“真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

感谢的话要首先说出来。当接受朋友恩惠或帮忙时,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惟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于所到之处皆受人喜爱,受人欢迎。“你送我的那条领带,先是爱人看到,赞不绝口,到了办公室之后,连总经理都跑来看呢!”“真谢谢你送的礼物,既实用又美观。”“上次你帮我设计的封面广告,大受好评呢?还是你有办法。”无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