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继、于宁《影视编剧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18:06:1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陈祖继、于宁《影视编剧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祖继、于宁《影视编剧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影视编剧概说

1.1 复习笔记

一、源流:姗姗来迟的造梦者(一)影视编剧的含义

影视编剧就是影视剧本的创作者,是影视剧中故事的源泉,又被称为影视剧的“一度创作者”。取得一定成就的资深影视编剧又被敬称为“剧作家”,是“银幕之梦”和“荧屏之梦”的缔造者。(二)影视编剧造梦举例

1998年《楚门的世界》这部黑色喜剧片由彼得·威尔执导,安德鲁·尼科尔编剧,金·凯瑞主演。

影片中,主人公楚门(金·凯瑞饰)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却并不知道自己的演员身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举世闻名的电视明星。这档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者克里斯托弗(埃德·哈里斯饰)集制作人、编剧、导演于一身,创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这是一部超现实的电影故事片(三)影视编剧姗姗来迟的表现

1.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开始放映活动影像。1895年12月28日——电影首次公映之日,被定为“电影”的诞生之日。但电影编剧却是在十几年后才出现的。

2.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试播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或译《嘴里叼花的人》)。从此,“电视剧”在世界舞台上正式诞生。但电视剧编剧的出现则是在几年之后。(四)“提纲式脚本”形成的过程

1.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火车进站》等纪实短片时,摄影师就是全方位的电影创作者,身兼构思、导演、摄影、剪辑等数职。

2.之后银幕上开始出现一些稍加编排的、表现有趣的生活情景的短片,如《水浇园丁》。短片开始需要做一些拍摄前的创意构思,但仍非故事片的样式。

3.1902年9月1日上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故事片由法国电影艺术家乔治·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乔治·梅里爱真正为电影开启“造梦之旅”,他使电影从拍摄简单的场景进步为拍摄故事,从而确立了电影排演在电影制作中的地位。

4.1903年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的摄影师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电影故事片《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进一步探索电影的叙事性,两部片子时长仅有六分钟。(五)“电影编剧”的形成

1.时间标志

1908年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编剧”开始出现。

2.形成表现(1)20世纪前10年

①在美国,电影审查制度于1907年至1908年间兴起。1908年,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冲印等成为独立的电影制作部门;一批名作家开始加入编剧群体,创作电影剧本。1914年,专业电影编剧出现。

②在法国,“艺术电影”于1908年兴起。拉菲特兄弟在1908年创办了制作高品位电影的“艺术电影公司”,约请法国最有名的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朱尔·勒梅特尔、拉夫当、里什潘、萨尔杜、罗斯当等创作新的剧本;其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吉斯公爵的被刺》由拉夫当编剧,于1908年12月上映,获得成功,被誉为杰作。

③在德国,“作家电影”于1913年兴起。电影公司寻求高尚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并且邀请著名作家撰写原创剧本。例如,“作家电影”的奠基之作——电影故事片《另一个人》(1913年)改编自著名剧作家保罗·林道的舞台剧,获得戏剧专业杂志的高度评价;另一部代表作《乡村小路》(1913年)则根据保罗·林道的原创剧本摄制完成。(2)有声片诞生以后,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分工也日趋详细。为防止拍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必须有细致的电影剧本。编剧成为专门的、必不可缺的岗位和部门。(3)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这是公认的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此时,电视对编剧的需求量大增,电视剧编剧应运而生。

二、地位:不可或缺的奠基者

在一部优秀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编剧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但业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编剧并非不可或缺,一部影视剧,尤其是电影故事片,要取得成功并非一定要有剧本,而且还举出了一些名家名作来佐证。这种错误观点的形成其实是源于对西方电影思潮的误解。(一)导演:不用剧本是误传

1.法国电影新浪潮中,特吕弗等人提出了“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他认为,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应当是导演,导演应当像作家一样,通过他的所有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要求“编导合一”。

2.后果:导演在拍戏时要依据登场人物的临场反应来进行安排,朝令夕改,镜头重复拍摄,犹如没有剧本。

3.王家卫拍戏不用剧本是误传

编剧工作是奠基环节,王家卫的剧本不是先写出来的,而是写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这个演员,为演员量身定制。(二)美国编剧

1.标志事件

2007年至2008年的美国编剧罢工事件推动编剧们走到了前台,证明他们在缔造成功影视剧作品的整个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代表编剧

2009年出炉的“最赚钱的好莱坞编剧”排行榜上,名列前三位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之间自由穿行的艾伦·鲍尔、迪亚布洛·科迪和查理·考夫曼。(1)艾伦·鲍尔(第7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获得者)

①个人简介

20世纪90年代,艾伦·鲍尔就涉足电视剧《Cibyll》。2000年,鲍尔凭借萨姆·门德斯执导的电影故事片《美国丽人》(1999年)获得第7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之后凭借电视连续剧《六英尺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②代表作品

a.《六英尺下》以菲舍家的私人殡仪馆为背景,展现了各个家庭成员的不同人生历程。剧中塑造的大卫、克莱尔、纳撒尼尔三人在父亲去世后像陀螺一样毫无目的地乱转,最终,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六英尺下》证明了鲍尔最擅长人物的塑造。

b.《阿拉伯佬》(又译《无处藏私》)在2008年上映,它是鲍尔的电影导演处女作,改编自艾利西亚·埃里安的同名小说。

c.《真爱如血》是鲍尔自编自导的电视剧,以酒吧女招待苏琪和吸血鬼比尔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一系列犯罪事件。(2)迪亚布洛·科迪(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获得者)

①个人简介

女编剧迪亚布洛·科迪的创作之路是从撰写博客文章开始的。她多以社会问题为创作内容,例如家庭、同性恋和社会偏见等,给笔下的每个人物赋予了其自身的语言。对话的流畅性、人物的真实性及其行为的自然性是科迪作品的一大特色。

②代表作品

a. 《朱诺》是她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该片获得了2008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电影以简单而坚实的叙事风格取胜,讲述了少女朱诺(艾伦·佩姬饰)意外怀孕后决定找人领养自己孩子的故事。

b. 《倒错人生》这部电视连续剧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制作,托妮·克莱特主演,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一切因素。该剧讲述了拥有多重人格的女主角塔拉(托妮·克莱特饰)的故事。

c.《珍妮弗的肉体》(2009年)这部电影故事片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被魔鬼附身的拉拉队队长残杀同班同学的惊悚故事。(3)查理·考夫曼(第7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获得者)

①个人简介

1999年的编剧处女作《傀儡人生》被导演斯派克·琼斯搬上银幕。考夫曼因此片而一举成名,被称为电影界的“鬼才编剧”。

②代表作品

a.《傀儡人生》脱胎于情景戏剧《达娜·卡维秀》:一个木偶戏演员偶然发现了位于某幢大楼7层半的一个秘密空间,从那里可以进入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从此,木偶戏演员通过操纵马尔科维奇的意志来逼迫其过自己没能拥有的生活。

b.《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获得第7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他在剧中以充满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失忆的过程,男主角乔尔(金·凯瑞饰)和女主角克莱门蒂娜(凯特·温丝莱特饰)分手后重拾两人一起生活时的点滴记忆。

c.《人性)《危险思想的自白》《改编剧本》《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等。(三)日本编剧

1.日本编剧的地位

日剧一些著名编剧,如北川悦吏子、野岛伸司,木村拓哉都具有一定的收视号召力。在电视剧开播之前,他们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注意力;播出之后,同样主导着收视率的高低,他们是剧组中的核心。

2.日本编剧的现状

在日本,制作方会将总制作费的10%左右分配给剧作家,以保证其创作的积极性。每部日剧由编剧定下内容,构想细节与对白。编剧的风格和基调贯穿全剧,并得到充分尊重。编剧可以根据剧本选择适合的导演合作,同时决定演员的角色归属。

3.代表编剧(1)浅野妙子

①个人简介

女编剧浅野妙子毕业于庆应大学,第一部电视剧《35岁坠入爱河》当年创下平均19.35%的不俗收视率。之后又创作了《恋爱世纪》(1997年)、《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1998年)以及《大奥》系列等高收视率电视剧。近年来,她还参与编剧了《娜娜》(2005年)、《大奥》剧场版(2006年)、《女座头市》(2008年)等电影故事片。

②代表作品

电视剧《最后的朋友》(2008年)是浅野妙子重返偶像剧领域的力作。剧中充斥着太多的日本现实问题。浅野妙子就像剥洋葱一样,把人的内心层层扒开,最后赤裸呈现,表现出人类的终极孤独。(2)野岛伸司

①个人简介

作为20世纪90年代日剧巅峰的缔造者之一,野岛伸司和他编剧的电视剧可谓是中国“80后日剧迷”的集体回忆。

②代表作品

a.《101次求婚》《在爱的名义下》《同一屋檐下》

b.“高校三部曲”——《高校教师》《人间失格》《未成年》。剧中大谈禁忌类话题,笔触延伸到边缘人物,以几近残忍的写实确立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

c.《没有玫瑰的花店》是野岛伸司沉寂多年之后的倾情之作。故事看似有点平庸,但从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善良的人付出爱也得到爱这一基调,但野岛伸司不会让剧情陷入俗套,他巧妙地运用伏线,为剧作增加悬疑成分。该剧成为2008年冬季档日剧的收视冠军。(3)佐藤嗣麻子

①个人简介

女编剧佐藤嗣麻子活跃在电影、电视剧、广告、游戏等众多领域,既做编剧,又当导演,且皆享有盛誉。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吸血鬼传说》获1992年东京国际幻想电影节大奖;自编自导的电影故事片《黑暗法师2》获日本夕张幻想国际电影节大奖“批评家奖”。

②代表作品

a.《不公平》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秦建日子的第一部推理小说。佐藤嗣麻子的改编剧情层层递进,结构相当饱满,尤其是女主人公雪平(筱原凉子饰)和男主人公安藤(瑛太饰)的感情处理得很有节制、格外动人。

b.《怪人二十面相传》中佐藤嗣麻子在人们所熟悉的角色基础上,撰写了影片的原创剧本。“怪人二十面相”变成了正面人物,而侦探明智小五郎则变成了反派角色。(四)韩国编剧

1.韩国编剧现状

韩国对电影编剧和电视剧编剧的界定十分明确。韩国的电影导演习惯于自己写作剧本。大多数编剧都只专注于电视剧创作。韩国目前大约有700名职业编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女性居多,他们全部隶属于拥有1700名会员的韩国作家协会。

2.代表编剧(1)金英贤

①个人简介

女编剧金英贤被誉为“点金手”,以创作历史剧见长,她为MBC编剧的代表作《大长今》(2003年)和《善德女王》(2009年)均是收视率突破40%的“国民剧”。

②代表作品

a.《大长今》是金英贤创作的首部历史剧,2003年9月15日开始在韩国播映,收视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大结局时的收视率竟达到57.8%,播映达七个月之久,直接收益100亿韩元。该剧不仅在亚洲各地热播,还将劲风刮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为一部在东西半球均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

b.《善德女王》在2009年开始播映,在播映期间总计创下433亿韩元(约2.5亿元人民币)的广告收入,成为韩国历史上广告收入最多的电视剧。(2)金秀贤

①个人简介

年近七旬的金秀贤在韩国素有“语言魔术师”和“韩剧教母”之称,曾以感性的语言为无数电影和电视剧撰写剧本,牢牢吸引了观众。

②代表作品

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火花》。(3)任成汉

①个人简介

任成汉擅长编写家庭情感长剧。1998年,她因编写电视剧《看了又看》而声名大噪,其后编剧的《乞丐王子》(2000年)等作品也很成功。

②代表作品《人鱼小姐》自2002年在MBC开播后,创下连拍九部、长达247集的纪录,身披“九项大奖”的光环,被媒体誉为“韩国言情剧扛鼎之作”,并在亚洲掀起“雅俐瑛旋风”。(4)文英楠

①个人简介

文英楠素有“催泪女王”之称,其编剧的电视剧皆以剧情内容来感染观众,但其作品的收视率却能长期位居前列,以编剧一人之力撑起全剧。

②代表作品

电视剧《爱情的条件》(2004年)、《玫瑰色的人生》(2005年)、《传闻中的七公主》(2006年)等。(5)李庆熙

①个人简介

  李庆熙擅写悲情戏,观众戏称她惯于“折磨有情人终不得眷属”。她的剧本大多哀婉低调,却又不失搞笑成分,创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比较新颖、特殊,大多以悲剧人物为主,让人在浅笑的同时又生出浓浓的伤感。

②代表作品

  电视剧《小盖子》(2000年)、《对不起,我爱你》(2004年)、《圣诞节会下雪吗》(2009年)等。

三、前景:任重道远的救荒者(一)中国影视行业的困境

1.中国电影:“百亿时代”不等于“黄金时代”。

2.好莱坞的“电影续集大军”,如《功夫熊猫2》、《变形金刚3》、《加勒比海盗4》、《速度与激情5》、《哈利·波特7》。

3.中国电视剧:“产量第一”不等于“质量第一”。

4.个案:“生不逢时”的《万历首辅张居正》

由原著作者熊召政亲自编剧的40集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2006年即已摄制完成,但该剧至2010年才正式播映。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2007年初开始的“历史剧低谷期”的影响。(二)中国影视行业的症结

1.古装片作为票房主力的宣传噱头背后,剧情漏洞百出、人物苍白薄弱、对历史的各种“意淫”及自我阐释,都成为观众对其抱怨的焦点。

2.“剧本荒”越来越严重

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是世界第一,但质量不高。(三)中国影视编剧的前景

现在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位导演号称拉动中国电影前进的“三驾马车”,而编剧却成为他们前进中最为忧心的一只车轮。

1.编剧的出路(1)中国影视剧要走出困境,编剧的待遇和收入均有待提高。(2)中国影视剧要走出困境,编剧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四、资料引申(一)西方重要电影流派

1.法国新浪潮电影简介(1)由来:法国新浪潮电影兴起于1958年的法国。安德烈·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50余人。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派”。(2)特点及代表作: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了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的关系,与传统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吕弗的《四百下》(1959年)、戈达尔的《精疲力竭》(1959年)等。

2.法国左岸派电影简介(1)由来:左岸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他们拍摄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代表者有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玛格丽特·杜拉斯和亨利·科尔皮等。(2)特点及代表作:“左岸派”导演们对人和精神的发展过程感兴趣,其影片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的倾向。他们的电影成名作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问世的,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年)(两片均由杜拉斯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由罗布一格里叶编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年)等。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简介(1)特点: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2)代表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西里尼),《偷自行车的人》(德·西卡)、《罗马11时》(德·桑蒂斯)、《希望之路》(捷尔米)、《大地在波动》(维斯康蒂)、《艰辛的米》(德·桑蒂斯)、《擦鞋童》(德·西卡)、《堕落的青年》(捷尔米)、《在法律的名义下》(捷尔米)、《屋顶》(德·西卡)等。(二) 中国电视剧“金牌编剧”代表人物

1.高满堂:“平民史诗”

高满堂是既能写大时代又能写小人物的通才编剧,其作品以平民史诗见长,题材既有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有普通百姓的小人生。他特别善于用平民视角讲故事,善于准确捕捉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他的剧作中有一个重要品质,即围绕普通人、普通家庭的命运与情感来展开。

高满堂的代表作有《闯关东》、《家有九凤》、《错爱》、《钢铁年代》、《我的娜塔莎》等。

2.海岩:“阴谋与爱情”

海岩是言情小说名家和造星机器。根据其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多具有超高收视率,先后捧红了徐静蕾、孙俪、佟大为、陆毅等众多耀眼明星。他长于创作惊心动魄、生死离别的公安涉案、爱情警匪故事。他的剧本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许多元素。

悬念与爱情,是海岩剧屡试不爽的两大法宝。海岩剧就是凭借着“案件+爱情+正义+现实”这一模式,自成一派。唯美的画面、曲折的情感、感人至深的背景音乐,都是海岩剧的独家标志。

海岩的代表作有《便衣警察》、《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五星大饭店》等。

3.王海鸽:“第三者旋风”

王海鸽在影视界被誉为“中国婚姻家庭剧第一写手”。她擅写家庭伦理剧,自其第一部正面描写“第三者”的电视剧《牵手》(1998年)问世之后,荧屏上情感剧的“第三者旋风”就越刮越猛。她的作品写尽当代婚恋生活的各种形态,真诚地探索了当代中国婚恋的“雷区”,并作出了客观的回答。其作品温情而不滥情,深刻而不故弄玄虚,把婚姻中的细碎小事叙述得条理清晰又真实自然。

王海鸲的代表作有《牵手》、《中国式离婚》、《不嫁则已》、《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等。

4.其他知名编剧创作情况

邹静之代表作:《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琉璃厂传奇》等。

张永琛代表作:《末代皇妃》、《像雾像雨又像风》、《京华烟云》、《夜幕下的哈尔滨》等。

王宛平代表作:《金婚》、《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等。

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史东山[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史东山是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导演、编剧,是我国电影的奠基人。1932年他与蔡楚生合作编导我国第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共赴国难》,从此走上艺术道路。他从业于联华影业公司,期间拍摄了一系列触及社会问题、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影片,代表作有《八千里路云和月》《新闺怨》《胜利进行曲》等。建国后,他编导的影片《新英雄儿女传》获得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导演奖。

2.郑正秋

郑正秋(1889-1935),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潮阳县成田人,导演,编剧,中国电影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开拓者和创始人。1923年编剧的《孤儿救祖记》是早期长故事片的比较成功之作,为中国电影长故事片的发展风行起了重要作用。30年代,在左翼的影响下,郑正秋的创作思想有了很大变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女儿经》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姊妹花》。郑正秋一生创作了50余部影片,为中国电影的开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卢米埃尔兄弟 

指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两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改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西洋镜”而发明了“活动电影机”,使电影成为遍布全球的艺术产业。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短片《工厂的大门》《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代表作品有《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等。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尔作品的主要特征。

二、简答题

概述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成就

答:(1)战后电影

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也开始复苏发展,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这种成熟与厚重的基本标志是:

①产生了一批堪称优秀的作品,包括:昆仑公司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等。文华公司的《小城之春》、《太太万岁》、《哀乐中年》、《艳阳天》等。以及《天堂春梦》、《遥远的爱》、《松花江上》、《幸福狂想曲》、《乘龙快婿》、《还乡日记》、《夜店》等。

②传统电影走向成熟,《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为代表的影片达到了中国传统电影所能达到的高度,现实主义以更为自觉和深入的姿态确立自己稳固的地位。在电影观念上的成熟,指经过抗战血与火的经历,电影人已不再把电影看成是与现实脱节的个人情感表现。战后电影的社会揭露更为强烈,与现实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使优秀影片达到很深刻的程度。

③创作视野更加扩大。在现实批评为主导的背景下,出现以《小城之春》为标志的诗意文人电影和《太太万岁》等世俗喜剧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多样形态成熟作出了贡献。在现实主义影片、喜剧题材片、散文化电影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2)战后电影类型

①反映现实成了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代表了战后中国电影的主流方向的现实影片创作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史诗悲剧的典型代表;《三毛流浪记》是喜剧与讽刺艺术的结合得较好作品;《乌鸦与麻雀》在喜剧艺术与隐喻手法的结合上作出了出色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抗战岁月纪实风格的突出影片;《万家灯火》是战后中国电影冷峻现实主义的典范。

②多样形态艺术风格创作。战后中国电影创作中,文人电影等多样形态也取得成绩,包括民族伦理情感的影像化创作,如《不了情》、《小城之春》、《艳阳天》等。在电影语言上最为独具一格的是《小城之春》,它以特别的方式不期然把中国电影的语言现代化作了成功的风格化实验。

③讽刺艺术的温情化、喜剧化创作 。后喜剧电影中,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文华公司出品的社会风俗喜剧,如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太太万岁》,桑弧编剧、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以及陈鲤庭导演的《幸福狂想曲》等。另一类是昆仑公司出品的讽刺喜剧,如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赵明、严恭导演的《三毛流浪记》,以及张骏祥编导的《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

第2章 形态与类型

2.1 复习笔记

一、影视剧本的形态样式(一)剧本的概念

1.一方面,剧本是一种主要以代言体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另一方面,剧本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导演、演员等其他创作人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戏剧创作的根本出发点。

2.舞台剧、广播剧、电影故事片、电视剧、网络剧等都属于广义的戏剧艺术范畴。剧本可以分为舞台剧剧本、广播剧剧本、电影(故事片)剧本、电视剧剧本、网络剧剧本等。(二)剧本的起源

剧本大致出现在戏剧艺术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和古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剧”。这三大古代戏剧体系的成熟皆是以一批传世剧本的出现作为标志的。

1.古希腊戏剧及其剧本

古希腊祭祀中有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有合唱队伴奏、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艺术样式,即西方戏剧的雏形——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主要是悲剧作品。

2.中国古代戏曲及其剧本“北曲杂剧,南曲戏文。”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是杂剧和南戏剧本的出现。(1)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宋代的“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的专称,包括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其发展演变的地域和时期不同,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2) “南戏”亦称“戏文”,在明清两代则被称为“传奇”,是宋元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的戏曲艺术。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中,除《西厢记》为“元杂剧”以外,《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均为由南戏演变而来的“明清传奇”。

3.古印度梵剧及其剧本(1) 印度古典梵语戏剧,即梵剧,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但没有当时的剧本流传下来。最早的剧本是公元1至2世纪佛教戏剧家马鸣的三部戏剧残卷,包含了其创作的《舍利弗传》等剧本。(2) 梵剧从题材上看,一是取材于史诗和传说故事,如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中心的《摩罗维迦和火友王》(迦梨陀娑著)、在传说故事中融入新意的《沙恭达罗》(迦梨陀娑著)等;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刻画都市世态人情为主,如《小泥车》(首陀罗迦著)等;还有一些以宗教宣传为主旨的作品,如《马鸣戏剧残卷》等。

二、影视剧的“舞台之缘”(一)舞台剧与影视剧的关系

1.舞台剧讲求“时间”和“空间”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去展现一个特定的故事,是舞台剧的时空特性,也是舞台剧剧本创作所要遵循的时空处理原则。

2.从西方戏剧的角度来说,“特定的故事”要求符合“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保持统一、集中。因此,在剧本创作中,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矛盾冲突均需达到高度的紧凑和集中。

3.从中国戏曲的角度来说,“特定的故事”可以通过程式化和虚拟性的手法来进行表。但两者都使剧本无法完全突破舞台剧在时空表现力上受到的局限,无法随心所欲地讲述故事。(二)舞台剧到影视剧的演变

1.中外电影的“舞台之缘”(1)在国外的发展过程

①乔治·梅里爱

a.个人简介

法国电影导演乔治·梅里爱是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他以银幕作舞台,把电影从“生活记录”引向“舞台戏剧”之路,把“电影技艺”发展为“电影艺术”。他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

b.主要贡献

第一,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棚”,摄影机就放在舞台的对面。

第二,首次将舞台戏剧的绝大部分元素和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引入电影制作。

第三,导演、演员以及后来的编剧这些剧组成员的称谓,被从戏剧(舞台剧)领域借用到影视剧领域。

第四,他把舞台搬上银幕,却拘泥于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坚决拒绝使用外景;摄影机也是从不变换角度的,始终静止地面对着舞台空间,画面缺乏运动感和景别变化。

②埃德温·鲍特

a.个人简介

埃德温·鲍特最早在美国电影中采用特写、交替切人、停机再拍、摇拍等技巧。他的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是美国第一部经过剪辑的影片。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被美国电影史学家们誉为“美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b.代表作品《火车大劫案》的“提纲式脚本”也已经初具分镜头剧本的雏形。《火车大劫案》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

③大卫·格里菲斯

a.个人简介

大卫·格里菲斯把电影从舞台戏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将戏剧性空间加以分解,再以适应观众思维与情感参与的方式加以组合,用镜头替代场面成为电影的基本单位,场面或段落由若干个镜头组成。这就是蒙太奇艺术产生的基础。

b.代表作品:

第一,《一个国家的诞生》把每段戏中的事件和动作再加以分解,并在布景前换取不同的方位拍摄,或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选用外景,形成电影自由处理时空的转换原则。开始形成影视剧的时空处理方式。

第二,《党同伐异》中格里菲斯丰富和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艺术,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彻底打破了舞台戏剧的“三一律”,使电影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2)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中国电影在诞生之初即与舞台结缘,发展成一种独特电影类型——舞台戏曲片。

①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纪录片《定军山》。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在京剧《定军山》中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段。

②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电影被中国人通称为“影戏”,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将电影视作戏剧,是当时电影创作的核心观念。

③1920年之前,中国早期电影的制作一直处于“幕表纸片”的时代,相当于现代电影的“故事梗概”,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们在拍摄现场即兴发挥。如郑正秋编剧,张石川与郑正秋执导的《难夫难妻》。

④1920年上海戏剧团改编的《闵瑞生》以“文明戏”为蓝本,是中国第一部电影长故事片。同时比“幕表式故事脚本”更为详细的“电影本事”出现了。

⑤张石川与郑正秋于1922年创作的电影短故事片《劳工之爱情》明显地看到多样的电影语言和基本的分镜头组合,导演工作台本已接近于真正的电影分镜头剧本。

⑥1923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创作了电影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在场景设计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上也展现出更为明显的电影化手法。

⑦1924年留美归国的洪深创作出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和规范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也作《申徒氏》),为后来中国电影剧本的写作树立了严格的技术规范。

⑧1931年,张石川执导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公映。洪深为该片编写了电影剧本。从此,拍摄电影故事片就需要有严格规范的电影文学剧本了。

2.中外电视剧的“舞台之缘”

电视剧诞生之初其实是对舞台剧进行直播,由舞台剧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在荧屏上的优势一直20世纪50年代中期。(1)美国

美国20世纪30年代播出的试验性电视剧大部分根据百老汇经典戏剧改编而成。(2)英国

①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多幕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中观众既可以听到演员在屏幕上的对自,又可以看到演员不同的手势和面部表情。

②1951年之后英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较为具有独创性的阶段。

③20世纪60年代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电视剧已基本放弃了直播形式,采用多机拍摄、现场切换的录制方式,并延续至今。(3)中国

①1958年至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初创阶段,以电视直播剧为主。它是将在演播室演出的戏剧,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等艺术处理,运用电视直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屏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电视剧形态,带有浓厚的舞台剧痕迹。

②《一口菜饼子》是中国第一部电视直播剧。采用黑白图像直播方式,由中央广播实验剧团演出,表演、摄像、录音、合成也全都在直播间完成。剧情结构形态基本上还是一出舞台剧。

③1958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党救活了他》是中国第一部电视直播报道剧,由编剧高方正改编自1958年9月3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通讯。

④1958年的《电视剧是怎样的》一文,认定电视剧“要根据文学剧本编写分镜头剧本”,文学剧本是电视剧的“一剧之本”。

⑤1981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敌营十八年》,这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通俗电视剧,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从此,电视剧在中国真正成为“影视大家庭”中一门独立的演剧形式。(4)电视剧不同于舞台剧的特征

①突破了舞台剧的时空限制。

②按剧情需要搭制布景。

③演员的调度与表演都按照镜头艺术的要求进行了处理。(5)电视直播与舞台剧的紧密关系

①遵循戏剧的模式,以戏剧的美学观念为基本支撑点。

②以戏剧的矛盾冲突为基础,采用戏剧结构原则。具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求,遵循时间、地点、动作同一的‘三一律’。

③戏剧情节高度集中,着重刻画和表现人物,带有较强的舞台假定性,因此常被称为“电视小戏”。(三)影视剧的剧本形态

1.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是由编剧完成的,为影视剧提供了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关系、人物对白和动作,影视剧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风格等元素,是未来影视剧的基础和框架,占有关键的地位,也常被称为影视剧创作的“施工蓝图”。

2.分镜头剧本(1)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根据拍摄场景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对未来影视剧画面和场面调度的设想,改写成的可直接用于拍摄的台本,又称“导演工作台本”。(2)分镜头剧本以镜头为基本单位,细致到单个镜头的分切,通常以表格形式列出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音乐音响等,并提出具体说明,甚至逐一画出草图犹如详细的“工作流程图”。

3.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又称镜头记录本,是在影视剧制作完成之后,由场记完成的,将其中的一切艺术、技术内容完整、详细地记录下来的台本形式,与分镜头剧本的形式基本相同,可作为保存资料。

二、影视剧本的文体类型(一)电影与电视剧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现代科学技术产物下的演剧艺术。

②都采用画面、声音、蒙太奇等手段,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不少相似或相同之处。

2.不同点(1)技术条件上的不同

①电影和电视采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电视荧屏比之于电影银幕,其画幅相去甚远,不可等量齐观。

②电视剧的画面面积较小,清晰度也较差,难以表现众多的人物和较大的场面。

③电视剧在镜头运用方式上应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也不宜太快,以便让观众看清楚人物和剧情。

④电影以影像(视觉)为中心,而电视剧则以对白(听觉)为中心。(2)观赏方式上的不同

①电影是在影院封闭的空间内、特定的观赏氛围中,通过银幕向特意来观赏电影的观众放映的。其观赏方式是封闭的、内向的、强制的。

②电视剧是在家庭开放的时空内、松散随意的观赏环境中,通过荧屏来播映的。其观赏方式是开放的、外向的、随意的。(3)制作规模上的不同

①在中国,摄制一部电影的资金至少也在人民币百万元以上,多则上亿;而摄制一集电视剧,资金投入最少只需十万至二十万。

②电视剧的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展现现实生活中观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在剧情内容、演员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也都要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地反映生活。(二)影视剧本的文体类型

按照文本类型的不同,影视剧本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电影故事片剧本、电视连续剧剧本、电视系列剧与电视单元剧剧本、电视短剧与电视栏目剧剧本、电视单本剧与电视电影剧本。

1.电影故事片剧本

①含义

电影故事片是运用影像和声音等手段进行叙述的电影作品。凡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具有一定故事情节、表达一定主题思想的影片都可成为电影故事片。

②分类

按题材、风格、样式等因素,电影故事片可以分为警匪片、喜剧片、动作片、惊险片、科幻片、歌舞片、伦理片、动画片等。

③代表作品

a.《教父》三部曲。

b.“系列电影故事片”《红楼梦》(1989年)。

2.电视连续剧剧本(1)含义

电视连续剧是分集播出、连续成篇的多集电视剧,每集一般在45至60分钟之间,一集又一集地连续不断。它的故事情节较为复杂曲折,人物数量也较多,但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是连贯的。每集只演播全剧中的一段故事,并在结尾处留有悬念,以待下集中人物与情节继续发展,从而吸引观众连续收看。(2)代表作品《大宅门》《大染房》《闯关东》《上海,上海》《铁血》等。

3.电视系列剧与电视单元剧剧本(1)含义

①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电视剧,一般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而故事情节自成单元,不相联系,也可以只具有贯穿始终的主题,而人物与故事每集更新,

②电视单元剧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长度恰好相当于一部中篇或短篇电视剧的篇幅,既具有中篇或短篇电视剧的艺术优点,又具有长篇电视剧的收视优势。(2)代表作品

①电视系列剧《济公》(1985年)、《聊斋》(1986年)等。

②电视单元剧《新聊斋志异》(2005年)、《大敦煌》(2006年)等。

4.电视短剧与电视栏目剧剧本(1)含义

①电视短剧是篇幅最短的电视剧,截取社会的某个侧面或生活的某个片段,迅速而及时地展现社会生活,同时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文内涵。

②电视栏目剧把电视栏目与电视短剧结合起来,在栏目中演戏,在戏中做栏目。从概念上可以定义为: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存在,具有统一的片头、主持人及由演员演绎的故事情节的电视剧类型。(2)代表作品

电视短剧《东方小故事》(1994年)、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1)含义

①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的,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类型。

②电视电影也称“电视故事片”,是模仿电影故事片拍摄的、类似于电视单本剧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也可以说是用电影技巧拍摄的电影单本剧,或者说是为电视播映而制作的“电影故事片”。(2)代表作品

①电视单本剧《长江第一漂》

②电视电影

a.国外《精神病患者》、《十诫》、《决斗》、《人口贩卖》、《别了,冬天》、《男装的丽人》

b.国内《别了,冬天》是我国第一部电视电影,由著名导演杨亚洲于1998年拍摄。

6.其他(1)“系列电影故事片”的三种制作模式

①分拍式,即剧本全部创作完成后,再切分成几部分,逐一进行拍摄,形成系列。如《星球大战》三部曲。

②套拍式,即整个系列全部拍摄完成后,剪辑成几部分,逐一上映,形成系列。如“北影版”影片《红楼梦》《指环王》《赤壁》。

③续拍式,即为影片拍摄续集,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故事片。(2)电视系列剧与电视连续剧的区别

①电视连续剧故事是一个整体,电视系列剧则不同,每一集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②电视连续剧是以一环扣一环的悬念来吸引受众,电视系列剧则是依靠人物的魅力和全剧的整体风格来打动观众。(3)电视系列剧的优点

①对于编剧而言,每集故事并不要求连贯,可以在更广阔的层面及视点上,对社会生活、人间情景进行展现,进而使每集内容都能够精彩出新、别致有趣、引人入胜。

②对于制作方而言,可以分工合作、齐头并进,缩短制作周期;而且成本比较低,运作灵活。

③对于观众而言,由于系列剧每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因此不会出现看连续剧时因某集未看而产生中断感的遗憾。(4)电视栏目剧的特征与问题等

①电视栏目剧创作的基本特征

故事性、新闻性、低廉性、时效性、平民性、参与性、地域性、纪实性

②存在问题

a.创作团队短缺、没有长远规划、地域局限性大、制作粗糙、质量低劣。

b.国内大部分电视栏目剧都在本地播出,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营销产业链。

c.在创作上部分栏目剧题材重复、格调低俗、表现手法单一,生活被简单化、庸俗化地描绘出来。

③改善途径

a.到生活中寻找真感情。如湖南电视台的电视栏目剧《大城小事》中的《意投情不合》。

b.取材选题多样化,开拓创作空间。如上海东方卫视《迷案记》

c.电视栏目剧也需要高超的营销手段,加大推广力度;还可以拓展网络渠道,进行网络联播,或量身定制网络剧。(5)电视电影的特点

低成本、表达自如、传播渠道便捷;题材丰富多彩而又相对通俗。

三、资料引申

古希腊历史上诞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他们分别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

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并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2.索福克勒斯

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全剧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狄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弑父恋母”的罪魁祸首的故事。其悲剧的感染力使人震撼,而“俄狄浦斯情结”也被后世心理学家作为“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3.欧里庇得斯

被誉为“心理戏剧的鼻祖”。代表作《美狄亚》讲述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的妻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来复仇的故事。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该剧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2.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埃斯库罗斯[北京大学2013年研]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他的作品现存七部悲剧:《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和总称为“俄瑞斯特亚”三部曲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这些作品反映了雅典民主封建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作家的世界观。他笔下所创造的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的性格是刚毅的。他的悲剧大部分取材于神话,喜欢用三联剧形式创作,衔接严谨,情节虽不复杂,但矛盾冲突激烈,抒情色彩浓厚。

2.索福克勒斯[河北大学2010年研]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他在戏剧创作方面很有才华,曾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据说他的剧作有130余部之多,流传至今的只有《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七部,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在剧中他首创了“倒叙式”的结构范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他的创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并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3.梅里爱 

梅里爱是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1895年看过卢米埃尔摄影机之后,决定将影片加入自己的节目中。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并由此走上与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梅里爱的代表作品是1902年摄制的《月球旅行记》,这是一部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幻想片,也是他的电影艺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

4.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是苏联著名的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5.电视剧

答:电视剧是用蒙太奇思维和视听语言创作的电视戏剧作品。艺术语言、艺术手段、艺术技巧与电影故事片类同,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传播方式:电视剧具有家庭收看的随意性。收视环境、收视心理的差异,使电视剧在题材方面更多地体现大众文化的特征。政府公共电视台的播出,则使电视剧更多地体现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功能。

二、简答题

1.简述2006年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态势。[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2006年以来,电视剧产业蓬勃兴起,国产电视剧随之迅猛发展,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电视剧以其传递社会信息之丰富,表达艺术情感之复杂,形态之生动,类型之多样,覆盖之广泛,。社会影响力之巨大,使中国电视观众始终保持在高涨的电视剧收视热情之中,也使电视剧自身处于繁荣鼎盛的发展态势之中。第一,产量丰富,高度类型化。形成了家族传奇剧、历史题材剧、现实题材剧、家庭伦理剧、都市爱情剧、翻拍改编剧、室内情景剧、军旅题材剧、农村题材剧、谍战剧、魔幻神话剧、公安题材剧等纷繁复杂的类型。第二,一个涵盖内容制作方、发行方、播出方、观众和广告客户等在内版块构成的电视媒介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链基本完形。第三,网络自制剧异军突起。近年来,由于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产剧、引进剧已经不再是视频网站抢夺的重点。用户永远是趋向更好看的作品,而非视频网站本身。要想获得忠实稳定的观众群体,网站自制剧便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中国电视剧市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我们不得不正视并要加以改正的问题:

第一,题材扎堆,跟风模仿现象严重。类型化特征明显并不是电视剧产业的问题,但同类题材过度泛滥,更有甚者同材,不同质,跟风之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谍战剧到宫斗剧再到家庭伦理剧,一旦某种类型受到热捧之后,荧幕上便充斥着跟风之作。

第二,比现实残酷的电视剧现实。时代呼唤具有美好精神和高尚情操的电视剧精品,电视剧创作中应该承载健康的人文追求。但是当前电视剧创作中对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张扬的还不够,特别是部分电视剧中的表象沉迷和价值遮蔽现象表现为最为突出的问题,

第三,儿童题材的缺失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少儿题材电视剧受到市场利益的影响,创作者缺乏信心、力量单薄,作品数量少之又少,电视剧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忽略了少年儿童,不仅仅丧失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重要商机,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先进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和未来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几乎被带入到无规律、无是非、无正义的虚无空间。用戏说、拍案消解历史的厚重、庄严和凝重,可悲可叹!此种现象和误区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

第四,经典的尴尬改编翻拍剧盛行。近年来,确实有一些像《新上海滩》、《又见一帘幽梦》、《倾城之恋》等改编翻拍影视作品收到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是目前改编翻拍盛行,从深层次来看其实是电视剧创作存在着艺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反映出题材开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简述电影片种的分类。

答:电影片种指电影作品的类别,是按照电影作品的功能定位、所承载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来划分的。一般来讲,电影作品被划分为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含新闻片)和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四大类。(1)故事片

故事片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片种,也是电影产业的经济支柱。它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叙述虚构的事件情节,由演员饰演的角色塑造人物形象。当今一部故事片的长度一般在90—180分钟之间,内容宏大、情节复杂、时间跨度大的故事片有时会选择多部曲的模式。(2)美术片

美术片是运用人工创作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元素塑造艺术形象以及叙述情节的片种,包括动画片(含传统手绘和数码两种)、木偶片、剪纸片等。(3)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一般不允许虚构。其中,新闻纪录片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此外,纪录片一般不受新闻性的限制,既可以记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就题材而言有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等。(4)科学教育片

科学教育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基本目的的电影类别。根据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的不同,可分为科学普及片、科技教学片、科学研究片等。

目前,新闻片和科教片的功能基本由电视媒介承担。电影艺术主要指故事片、美术片和纪录片。

3.简述电影与电视的区别和联系

答:(1)二者的联系

同样作为电子媒介,同样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与电视在多重特性、影像手段、视听融合、反映现实、认识教育、提供审美体验等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共同点。(2)二者的区别

①电影的胶片感光与电视的磁带摄录不同;

②电影银幕与电视屏幕不同;

③电影的影院公共性、封闭性的观影方式与家庭收视行为的个人化、开放性不同;

④观影经验与收视经验不同。电影的审美经验是超越性的。它虽然反映、根植并诉诸于日常生活经验,但其运作机制、视觉景观、情节设置等都更加复杂、超常而具有梦幻色彩。因此,电影及其观影体验是超日常的。电视的情况则明显相反。电视诉诸的是与生活同步发生的即时性。这不仅指电视传播的信息内容的时效性和即时性,也指观看电视行为本身的日常性和生活同步性。此外,由于掌握着遥控器,人们可以随时调整、转换其收视对象,较电影具有更多地随意性和主动性。

4.概述中国大陆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答:(1)1905年《定军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为“史前期”,2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萌芽与初创期,代表作品有《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等。(2)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受左翼电影运动影响巨大,代表作品《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电影,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殊时期,决定了电影创作的功利目的,艺术追求已自然退居其次,代表作品《八百壮士》等(4)40年代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代表作品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5)50——60年代时期,可以用“传统与新生”来定位其价值特征。“传统”指50年代电影中承传着自30年代以来的基本传统而多有变化,“新生”包括: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代表作品《桥》、《白毛女》、《中华女儿》、《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林则徐》、《风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6)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电影开始了大踏步地转向:转向艺术探索、转向世界潮流、转向百姓娱乐需求。代表作品《归心似箭》、《巴山夜雨》、《今夜星光灿烂》、《天云山传奇》。(7)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多元化局面,社会生活的极大改变和人们观念的迅疾转向,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复杂多样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代表作品由《秋菊打官司》、《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民警故事》、《混在北京》、《家事》等。

5.概述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成就。

答:(1)基本评价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

①在表现内容上,中国电影开始有规模地触及社会生活现状,现实内容代替了神异古怪与荒诞热闹的娱乐内容,现实疾苦、人民受压迫的激愤得以正面展示,电影第一次呈现出呼应时代精神与民心企盼的愿望。

②在艺术形式上,中国电影自觉地追求艺术创新,明显地借鉴吸收世界电影优长,探索民族化的表现形式,电影技巧有了巨大进步。叙事的流畅,造型表意的手段都有了长足进步。

③在创作方法上,改变了较为单一的思路,影戏电影继续丰富发展,并容纳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涵,多样的创作方法保证了中国电影整体形态之中呈现出变化的色彩。

④在整体社会形象上,中国电影基本摆脱了与世无干的消闲地位,确立了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强化了有独立位置的艺术形象。(2)主要成就

30年代中国电影取得的成就和新时潮的出现,都与左翼电影运动(也称新兴电影运动)有直接关系。左翼电影运动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巨大:其一,改变了电影创作的倾向;其二,显示了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其三,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现实主义传统形成。30年代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兴盛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一些前所未有的电影出现在银幕上:《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杰出代表。

完全有声片的成熟。30年代是默片和有声片相交织的时期,最终有声电影取代默片,达到成熟地步。中国电影的早期有声片经历了从片外发声到片内发声,从配乐发声到对白发声,从片断发声到音画协调的过程。电通公司1934年出品的《桃李劫》,第一次呈现出中国有声片声画协调的特殊魅力。

6.简述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1)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戏曲艺术既包括时间艺术,又包括空间艺术。戏曲是以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武术、杂技等各种门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