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19:55:21

点击下载

作者:王玉新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

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冷”着眼,背对热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重新解读。可能,这既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不过,跳到圈外却能出新。至少,这另外的视野、另外的世界,也会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悟性和喜悦。而且,书里说的都是通俗易懂的哲理,哲理总能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悦人的魅力。第一部分好思路在常规之外——财富在别处

人们习惯往热处走,可热的地方只有追随,没有机会。而且,事情一热就变形,头脑一热就犯晕。还是冷下来,冷处才有智慧。

人们习惯在规范、正常的环境里生活,可规范、正常却是一种束缚;要发现新的东西,就得到异常处寻找财富。

苗儿长得旺盛,谁都高兴,可人不能只看这苗儿的喜兴,却忘了它的根是在土里。人也是这样,没有根基,一切都会失去。

人一生都在追求确定,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判定的世界。于是有了知识、理论,也有了信仰、崇尚。可确定的世界太窄,也只能推进、延续。所以,我们常常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甚至被淘汰出局。第一章 机会在冷处——冷是开始,热是结束一、潮流里没有自由

有气候,又有人挑头,就会出现潮流。潮流一来,无以判断,也来不及判断,人的脑袋就已经懵了。出于利益或担心,最后只会一个接一个地往里跳。于是,站在潮头的攻城掳地,还有一大群人前仆后继。很快,得利的得利,淹死的淹死,逃离的逃离。

李飞在北京商业大学不到40岁就被评为教授,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他说:“那时简直没有压力,很开心。”但他更向往名牌大学,于是进了清华。不过,依清华的标准,他只能降为副教授。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清华有严格的教师考核标准,他不但感觉到压力,连本来喜欢的科研教学也让他越加感到“苦恼”。而在他得到了学生评价的两个“哭脸”(打分排在后20名的教师得“哭脸”)之后,这“苦恼”更成了心里的坎儿。更严重的是,教师与学校有个3年的聘任合同,如果3年后学校不再聘任,那他只能失业。这个过去经常在跳蚤市场逛书摊,周末去河边找石头收藏的人,连学校组织的郊游也不去了,而他的身体也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他说,他的压力并不是最大的,还有人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潮流里没有自由,他必须跟随清华,在潮流里摸爬滚打。其实,任何潮流都是线性的,沿着一条线往前冲,凡被吸附在潮流里的,都只能被裹挟其中,逆我者亡,顺我者没。

人们说,现在都是这样,越是高端的单位压力越大,否则无法站在潮流的前头,何况清华、北大。是啊,任何潮流都茫然一片,特色没(mò)了,成果淹了,喊了多年的“世界名校”连影都看不到。

在北大,在全国大多数高校,申请副教授得有硕士学位,申请教授得有博士学位,完全被形式左右。不管你是否学有所成,或成果硕硕,为了得到相应的职称,就必须花时间、精力去考学位。而如初中毕业的华罗庚、没有一个学位的辜鸿铭,这样的天才人物,若生活在今天,就连去北大的想头都别想有。混混沌沌,潮流把头脑搅晕。

可惜,站在岸边、笑看潮流的人毕竟太少,不然中国也许会出现成批的黑马。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说:“首先要求你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一个良好而平常的心态,你就可以洞察先机。而你如何能‘察于未萌’呢?你如果老在风口浪尖上,怎么能看清事情呢?所以说于繁华处最孤独,其实这更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二、潮流越汹涌,牺牲越惨重

中国的市场大潮既有名也有利。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羡慕。只是这大潮里却腐烂着太多的“尸体”。中国的企业,留存1个成功者,至少有9个牺牲品。那些曾经红遍全国的明星,如三株(口服液)、孔府(宴酒)、步步高(电子),等等。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一位企业家说:“我觉得这真不叫生活。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他说:“中国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游戏规则,我们被卷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疯狂竞争,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项端。”

其实,显在的牺牲还不是致命的,潜在的牺牲才是致命的。

美国好莱坞大片是通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先是构思,然后是框架,再到大纲,到剧本,这都有专人负责。而到了编剧,就进入大流水了。编剧部编好情节,噱头部加入笑料,负责对话的再把对话写出来。他们有一个包罗万象的情节模板数据库,可以根据需要提取任何情节片断,再由电脑自动演绎组合成各个环节和故事。正如好莱坞明星赫尔曼·维恩堡所说:“这是一个绞肉机,它可以绞牛肉和板油、野雉和萝卜、玫瑰油和比利时奶酪,可绞出来的全是一模一样的大杂烩,但却很好地满足了如此多人的口味。”

现在,文化缺失,心灵缺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被送进了这个绞肉机,被绞成了市场上的大杂烩。学者为企业家说话,鉴赏家为收藏家作假,化学制剂成了食品杀手,学校成了冲刺市场的启动机。我不是我,你不是你,本来的你我面目全非。

中国的市场大潮十分汹涌,为此付出的是重大牺牲。没有这种不顾一切的献身,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只是,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了。这是一种牺牲不起的牺牲。从特定的角度上说,人民、国家都成了牺牲品。

德国物理化学家艾根的超循环理论表明,任何系统,如果其中的每个子系统都只有独立性上的竞争,没有合作,不受系统整体约束,仅仅以某种线性选择为前途,那么,这样的系统就会变得越加单调,最终将自行灭亡。这正如竞争中的垄断。如果垄断得以实现,那么经济系统就只能在垄断组织的线性支配下,逐渐萎缩,走向衰亡。

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是结构性的还是线性的?这个大潮任由市场经济横冲直撞,与政治、思想、文化分道扬镳,这种线性的经济笼罩一切、市场统领一切的结果会怎样?

只有一个潮流的社会,早晚会被潮流冲毁。三、热点里多有悲剧

经济学有个“公地悲剧”理论,是说,在大家都到这来占地掠夺时,就会造成不毛之地。这在一个新技术产生之后,一个新领域出现之后,都可能出现。在我们中国,这个“公地悲剧”就不胜枚举了。早年的海南开发热留下一个又一个烂尾楼,前几年的大学扩招热留下了毕业生质量下滑、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还有造船热、钢铁热、风力发电热等,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废弃的企业。我们的菜农,几乎每年都陷在“公地悲剧”里。他们看准今年的产品市场价格,什么挣钱种什么,结果第二年把菜扔在地里。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寻找热点,哪里热去哪里,以为那里一定有金矿、有机会,结果事情热得快冷得也快,跟从者几乎全军覆没。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要转化的,特别是在它走向自己的顶峰时,一定会转向自己的对立面。在事情热起来的时候,即它在接近自己的顶峰时,转化马上就要开始了,它自己的命运也就快结束了。跟风的人越多,热得越快,冷得也越快。问题是,任何热点的形成都是竞争的结果,有竞争才有热点。只是,真正的竞争者是领跑的,而不是跟风的。人们误以为自己也是竞争者,却成了竞争的牺牲品。

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热点十分残酷,因为热点会出现“热炉效应”。热点之内的运动十分活跃,彼此竞争也十分激烈,其损耗就格外巨大,牺牲也就在所难免。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篇谈狐的文章,有客问狐仙:您老人家已经道恒通天,修得仙体,还有您觉得可怕的什么吗?狐仙答曰:万物相生相克,岂有不怕什么的道理!客又问:若是如此,那您老人家最害怕什么呢?狐仙直白道出一个字来,曰:狐!客大不解,并又惶惑,问:既是同类,何以畏之?狐仙说:天下唯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必曰父与子;凡争宠者,必曰夫之妻;凡争权者,必曰官之士;凡争利者,必曰市之贾。势近则相碍,相碍则相轧耳。

从大趋势上说,人与人相争是必然的,但走在不同的路上却可以避开彼此的碰撞。热点同向、同势、同的,那么多人去争一个点上的利益,就免不了哀鸿遍地。四、热点越聚焦,众人越盲目

当一个明星出现时,会有一大群追星族跟进,不管这明星属于政治领域还是艺术舞台;当一个明显的利益点出现时,也会有一大群逐利族追随,不管这利益点是股票还是君子兰。就像是那些疯狂的传销员,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对利益的追逐之中。只是,热点聚焦的温度太高,盲目的追随者就看不见热点以外的一切。如对歌星天天守候,把所有的钱都投到股票里,动员一切关系、能量挤进公务员队伍,等等。

有个老故事:美国的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他的住地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盛行西部掏金热的时候,他卖掉了家产,举家迁往西部,在那里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但是他的运气不佳,在家底折腾没了的时候,不得不回到田纳西。只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在他原来的土地上,已经工棚林立。有人在他原来的家发现了金矿,人们正在采金、炼金。这便是后来有些名气的门罗金矿。

这个故事有些偶然,问题是,热点会融掉一切人的一切特点,使你的个性连同你既有的财富化为乌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你放弃的却是立足社会的根基和本钱。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说:“在内战以后的那个拼命捞钱的时期,有着像马克·吐温那样品质的人也很难抵挡成功的诱惑。……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放弃写作去经商。他把时间浪费在插科打诨上,不仅仅是做巡回演讲旅行和参加公众宴会,而是,举例来说,写作像《亚瑟王宫里的康涅狄格杨基》这样一本书,这本书曲意恭维美国生活中最糟糕的和最庸俗的一切东西。本来有可能成为一种乡下伏尔泰的人,成了世界上头号餐后演说家,以他的趣闻轶事和让工商界人士感到自己是公益家的能力,取悦于他们。”

值得庆幸的是,马克·吐温没有被狂热烧死,所以马克·吐温被历史留了下来。也许,我们远不如马克·吐温,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投到热点里,可能到死都不曾觉悟。

有一个故事讲,在大水泛滥时,地主拿金子,农民拿吃食,两人都躲在树上,农民避过一劫,地主饿死。现实中有多少这种类似的事例呢?尽可信手拈来。所以,值得我们思考。五、要自由,走小路

改革之初的企业家,到今天已经所剩无几,鲁冠球是其中之一。为什么他能有始有终?他说过一段话:“现在我回想起来,过去有两个决策做得相当不错。第一件事,就是不做金钱的奴隶。……全国上市公司有630家,只有我们一家有职工持股会。”这是说,每个职工都可以买原始股,但钱不分到个人手中,而放在职工持股会里。因为钱太多,统一管理人心不散。“第二件事是关于明晰乡镇企业产权问题……萧山有3000多家乡镇企业,真正没分下去的大概只有我们一家。”这是说,按政策,企业资产的50%应归企业集体,其中的70%又可以分给职工。当初它有5亿多资产,但他们没这样做。鲁冠球没要一股个人股票,也没把资产分到自己手中。

潮流里几乎很少有成功的机会,而另辟蹊径的人却可能跑步前进。

195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入学考试中,考生们遇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参与阅卷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发现,答案各式各样,但有一张卷子却叫他涌出一阵惊喜:“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个学生叫沃伦·巴菲特,那年20岁。

是不是要用面包去换水仙花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巴菲特不走大路走小路,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大路从来没有稀奇的风景,小路才有柳暗花明。

有人对我国1997年到2008年的高考状元进行过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一个是学术、政治或商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在48位45岁以下的两院院士中,也没一位是高考状元。然而2010年有报道说,北大宣布,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六成以上被它们录取。而清华大学则宣布,全国九成的理科状元和近三成的文科状元被他们录取。新闻界总要制造新闻,这不足为怪,但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也如此跟进,所以人们看不到中国教育的希望,也就不足为怪。

2012年3月,深圳自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虽然只有45名学生,但它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办学原则,却是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方向。

大路只能持续,小路才能另僻;大路虽有前景,小路自有光明。六、要机会,去冷处

希尔顿出生在一个小皮货商家庭,在不到30岁的时候,他从军队中退伍回到家里。此时家中生活极不稳定,且不久,父亲就遭车祸死去。

他几乎走遍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想在走动中看自己能干些什么。他父亲给他留下12000美元,他自己还有3000美元。

正在这时,他的老朋友沃吉把他叫到自己身旁。沃吉快死了,他急切地告诉希尔顿:“你到得克萨斯去,你会发财的。”他想到:“埃米特·沃吉有些我没有的东西。(19世纪)90年代,他放弃了在伊利诺伊的保守的生意,到了俄克拉马的油田。他现在仍然收到诡计多端、经验丰富的油田工人们的报告。”“石油。”沃吉发出了一个微弱的声音。“先生,你在说石油的事,但我对石油什么也不知道啊。”“我知道的,只是你没见过它。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活动。钱,生意,建造房屋,推销商品,开设银行。只要你能说出来的,那儿都有。”

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好主意。他搭乘一列火车去了得克萨斯州。到了那里,他走进一家临近火车站的银行,问经理:“你们这家银行要多少钱才出售?”“75000美元。”希尔顿顾不得讨价还价,急忙来到火车站给那家银行的业主拍电报,表示准备以75000美元买下他的银行。电报发出后,希尔顿就计划着如何来经营了。不过,当他再一次来到那家银行的时候,他看到的电报却是:“售价已涨到80000美元,不必争议。”他气愤之极,把电报撕了。

天渐渐黑下来,他去找旅店。一座写着“幕希利旅店”的两层红砖楼房出现在眼前。他想着要在这住一宿,就进去了。他看到,那里挤满了人,柜台前的人争着往前拥,办理住店手续。他很快挤了进去,值班员却说:“客满了!”人们又去争抢厅里的几张椅子,希尔顿只好靠在一根退了漆的柱子上等待机会。

一个男士出现了。他推着那些坐在椅子上的人,让他们走。又走到希尔顿面前,说:“朋友,对不起,请在8点钟我们腾空这个地方的时候再来。”“你让他们睡8个小时,再做第二轮生意吗?”希尔顿问。“是的。一天到头,每24小时做3轮生意。如果我允许,他们可以付款,睡在餐桌上。”“你是这家旅店的主人吗?”“是的。我被它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我应该出去,在油田方面赚实在的钱。”“可你的旅店生意很好呀!”“不!在别人一夜之间可以变成百万富翁的时候,你愿意待在旅店里吗?”

希尔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竭力抑制住自己的兴奋,问道:“你是不是说你愿意出售这家旅店?”“是的。任何人愿意付出50000美元现金,就可以获得这间旅店,连同这里的一切。”希尔顿马上接口说:“先生,你已经找到一位买主了。”

经过3个小时,希尔顿查阅了旅店的账簿,又来讨价还价。最后以45000美元成交。希尔顿立即开始筹集资金,在截止时间前5分钟,把钱交到了店主的手里。从此,希尔顿的“旅店帝国”开始了。

希尔顿加入了潮流,但又跳出来俯视它,找到潮流里的结构性缺失,于是,就补了上去。这是热点里的冷结。自然,机会在冷处。因为热是结束,冷是启始;热是盲目,冷是自由。第二章 创造在异处 ——共同的东西没有新意一、越了解的事,有时越陌生

作者听到过一位老者的话:“夫妻真正了解是在退休以后。”听此,我很震惊,一对和和睦睦的老夫妻何出此言?这真是应了尼采的话:“熟悉的东西就是我们已经习惯的东西,而我们已经习惯的东西正是最难‘理解’的东西。”

意大利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是个风云人物,她的《风云人物采访录》曾在我国新闻界引起特别的关注。她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刺激性语言把话题强加给采访对象,因此,始终受到人们的质疑。《纽约时报》北京分社新闻研究员安替就说:“我不研究她,这种愤青作品我没兴趣。”而武汉大学的单波教授则说:“就新闻工作方式而言,她总是带着千百种J愤怒感情和千百个问题去采访,以‘进攻、进攻、再进攻’的个性式采访挖掘着真相,表现了新闻记者难得的勇气与独立人格。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她的‘愤怒感情’并非在新闻采访的心理战中屡试不爽,而是时常让偏见渗透到新闻报道之中。正是这些矛盾的表现,她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底线,法拉奇却使尽浑身解数影响采访对象,以此来挖掘事情真相,这不只“出格”“出圈”,也违背了真实原则。问题是,正常的套路常常得不到真实,“旁门左道”却可能进入深层。

她在采访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时,迫使基辛格说出“美国人喜欢独往独来的骑马牧者”,引起美国和世界的众多议论,也使她名声大噪。本来基辛格的独来独往、自以为是就很为美国人所诟病,甚至也使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忍气吞声。在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不打自招的,但他败在了法拉奇的采访之中。

人们原以为,完全客观地进行采访,不以任何主观形式影响采访对象,这才是新闻的真实所在,事情却完全相反。以真实的情感采访,不管这情感是什么样的,借以达到真实的目的,这并没有违反真实性。相反,却以真实得到了真实。只在形式上恪守真实,失去的却是内容的真实。

当一个概念或思想被几乎所有人接受、并被延续下来的时候,这概念或思想就已经僵化。一定要小心,别被了解的东西捆住你的手脚。越是熟悉的越陌生,越是了解的越僵硬。何不换个思路和角度,或许会打破僵局,带来“柳暗花明”。二、越适应的人,有时越无能

2009年7月,英国的一些顶尖经济学家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解释女王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见到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到来?信中说,这主要是因为每个经济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却没有一个人站在全球的角度上。

这话说得很客观,因为没有一个问题不在一个角度上,只是,如果你只能站在一个角度上,不能进入全局,那结果就是悲剧。可惜,不只是学者,很多人都没有切进全局的思维。于是,就出现了令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情。一位日本经济学者就提出了“恐龙经济学”的概念,认为恐龙对生存环境过于适应了,所以当冰河期到来、环境发生变化时就灭绝了。他警告:经济一旦对于时代的环境过于适应,就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衰退。日常,我们总说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看似合理,但这种适应同样面临西方金融危机和恐龙的命运。

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提出一个概念,叫“熟练无能”。他把那些只善于提出主张,而不善于质疑的人称作是“熟练无能”的人。适应到熟练,自然做了很多努力。只是,他们最多是个“工匠”,却成不了专家;就是成了专家,也应对不了变化。可悲的是,越熟练的人越封闭,很多人烂在熟练里,看不到熟练以外哪怕一点点景致。

人类之初缺少本事,没有他途,只能适应。但到今天,适应已成了无能的同义词,创造成了人类进步的发动机。而在现今的中国,没有创造就意味着被淘汰,甚至连生存权也会失去。

适应来自惰性。既不能改变别人,又无力改变自己,就留在了适应里。美国心理学家斯腾柏格就把在学业上表现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把达到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称作“成功智力”。这“惰性”两字用得非常好。那些学习上的尖子生与成绩处于十名左右的人所以在事业上有着巨大分野,原因也在这里。

其实,人的成长,幼儿、少儿以适应为主,到了青春期,就有了心理的反叛。这之后,人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性,逐渐完成从适应到创造的转型。当然,有的人一辈子也没完成这个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讲,适应是动物的本能,创造是人的本性,整个人类文明都在创造之中。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好深刻!三、创新从不合理开始

朗道是当年苏联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具有很高的世界声望,是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思维敏捷,喜爱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常常提出很有创见性的意见,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但是,朗道却自以为是。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粒子空穴概念,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他却给了两个字的评价:“废话。”他对自己不喜欢的理论也统统称之为“病态”。苏联科学家沙皮罗通过对介子衰变的研究,否定了人们一直认为正确的“宇称守恒定律”,得出了介子衰变中的宇称不守恒的结论。沙皮罗写成论文,把论文交给朗道的时候,朗道冷冷一笑,就把论文扔到了一边。而这之后,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发表了具有相同结论的论文,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朗道的做法使苏联的科学家失去了一次获奖的机会。

在科学史上,或者说在人类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杰出科学家也常常以自己的理论否定别人的创新。岂不知,任何一个正确理论的提出,都是以“不合理”的否定开始的。如果一切都是合理的,人类的认识就止步不前了。正如美国科学家雅·布伦诺斯基在他的《科学进化史》中所讲:“在一项研究中,几乎是孩子气的一个问题,关于进入这些简单的分子结构的重量问题(由道尔顿提出),却引出了现代的原子理论。这就是科学的本质:提出一个不太合适的问题,人就踏上了拿出合适答案的道路。”

理论如此,技术也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火箭技术刚刚起步。一次火箭实验,射程达不到要求,专家们考虑往燃料箱里添加燃料,但因燃料箱有限,实验不得不停在那儿。那时刚刚毕业不久、只有中尉军衔的王永志提出:“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命中目标。”在场的专家们不相信他的办法,一个人反问:“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这是否也是个孩子气的问题?

王永志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就会变化,泄出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正常运行。他去找坐镇发射场的总指挥钱学森。钱学森听了眼前一亮,分咐道:“马上把火箭总设计师请来!”他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三发火箭连中目标。

就在我国试制第二代导弹时,钱学森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后来,他又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不辱使命,成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一根支柱,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如果要推进一项工作、一项研究,那就必须把它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因为方向已明,基础已立。但是,要创造、创新一项工作、一项研究,那么“合理”就只能让事物处于原有状态,止步不前。因为既定的方向和基础不可能打破自身,也就不可能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新的方向上,甚至要采取更新的思想。自然,这里所说“不合理”,并不是真的不合理,而是不合既在的理,要由新的合理取代。

尼采说:“科学问题不能在科学基础上去认识。”这话说得极端,却能给人启示。四、创造以不理智开路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爱因斯坦说出了关于空间最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学过。”

这话有些令人吃惊。一个划时代的伟人,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竟然从陌生开始?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说:“真理裸露得太多,她就不能燃起人们的热情。”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学习和积累都要适可而止,因为太多的理性也会扼杀人的热情。如果一切都很清晰,热情早就溜之大吉。

创造也不可能沿用已有的结论,不能在已知的结论上推理。开辟新的途径,要允许一定的盲目,也只有大胆的盲目性才可能为勇敢开辟道路。

泰勒是杨振宁的博士生导师,被称为美国氢弹之父。杨振宁说:“泰勒是个热情洋溢的人,他早上到学校里来,走到走廊里立刻抓住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说昨晚他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于是就把想法讲出来。过去一个钟头,他碰上另外一个人,他就讲另外一套理论。所以我说泰勒教授一天大概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是错的。可是你想想,假如一个人每天有半个正确的想法,他的成就就会不得了。”杨振宁在另外的场合也说过,泰勒在讲课时10个想法,有9个是错的。

自然,这种盲目一定是有方向、有悟性的,也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无此,创造就不着边际了。爱因斯坦虽然没学过相关的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但他一定有另外的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理论,否则,他什么也看不见。

其实,世界上的许多创造都来自所谓外行,就像爱因斯坦,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外行。外行的优势就是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没有既定的框子,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构想。

另外,创造建立在简单的基础上,简单性是创造的灵魂。因为任何本质都是简单的,从简单出发往往能找到简单的本质。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就说:“科学的发展往往是通过一连串大胆的越轨行为来实现的,这些越轨行为包括从一些比较不充分的数据和一些本身并不怎么精确的测量结果中发现一条简单的定律。”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一个从没有过的简单假设一定是谬想。就像是泰勒,如果在中国,人们一定会认为他是半疯。然而,正是这些所谓不理智的简单想法和思想造就了人类的进步。五、走近边缘才好突破

美国教授埃弗西·D.多马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兰格是我最善良、最受爱戴、也最富条理的老师。我们仍旧保存着在他课堂上所记的笔记。他的讲解如此清晰,你根本无需再去看课本,甚至都无需再去思考。这也是他讲课中的最大弱点。”而在他上完另一位经济学家熊彼德(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课后,他却总要在哈佛转上半天去思考他讲的内容。他接着说:“如我的一位老师所说,如果让学生处于‘健康的迷惑状态’,讲课效果就好得多。”

自然,每个教师都力求把知识讲透,然而,清晰得不用思考,这教师就只是“匠”,不是师了。匠人只有熟悉,没有深度,教师却必须向学生提出迷而不解的问题。

圣菲研究所认为,生命系统发挥其最有力也最有效的水平,是介于稳定与无序之间的狭窄空间范围内——保持在“混沌的边缘”。雅·布伦诺斯基也说:“科学中的每一判断都是站在错误的边缘,并且是带个性的。”

从系统科学看,洛伦兹(美国气象学家)吸引子运动(在混沌的边缘)的情况是:状态内部的变量运动常常冲出吸引子的控制,而状态外部的变量运动却常常受到吸引子的吸引。外边的轨线向吸引子奔去,里边的轨线向外奔去。这种物质双向的趋极运动往往创造了空前活跃的气氛和环境,也往往成就了新的生命和事物的诞生。

可见,处在“混沌边缘”是多么宝贵。爱因斯坦在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上学时,连他的论文也没通过。为此,他的教授说:“你非常聪明,但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从来不听别人的。”从创造的角度说,爱因斯坦很早就处在“混沌边缘”了。

混沌边缘不只在变化过程的相变阶段,即不同物质形态和结构变化之时,也在多种事物的交叉地带。交叉常常带来变化、变异和变种,这也是新质产生的地方。六、改变方向才能突围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他的小儿子去乡下旅行,要让他的小儿子见识一下乡下穷人的生活。在农场最穷的人家,他们待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吧?”“是的。”“有何感想?”儿子回答:“咱们家有一条狗,我看见他们家有4条狗;咱们家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汽车工业是由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推动并发展起来的,但老福特坚持传统的黑色不肯改变,结果被别人超越。电子表本来是瑞士的发明,却因坚持机械表的优势,被日本占尽先机。风光了数十年的柯达公司宣告破产,而数码技术本来是它的专利,第一台数码相机也诞生在它的公司里。

松下幸之助说:“任何事情,一旦陷入僵局,就得改变自己的观点。人往往在无意识中固执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别人的观点,于是陷入僵局。”

观点怎样改变呢?“当大家在按同一固定模式行事时,你不妨独辟蹊径,按另一种不同的模式去做,这样很可能取得成功。”这是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的言论。

就像集装箱改变整个运输业,互联网改变人的生活,电子出版物改变人的阅读。方向改动一下,思维挪动一下,情况就会大有不同。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把人的思维分成纵向和横向两种。他说:“纵向思维是直线堆积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它一步一步地推理,思想的每一个环节都沿着最大可能的路线前进。在多数时间里,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活动方式,特别是受过训练的头脑更是如此,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横向思维是一种使头脑摆脱已确立的思想模式和思想习惯的技巧。它有助于多样性,有助于寻求尽可能多的不同途径。实际上纵向思维是选择最有可能的,排斥其他的,而横向思维则并不企图每一步都正确。”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在使用纵向思维,因为我们要得出结论;但要创新、解决新问题,就只能使用横向思维了。其实,人在有了不同以往的感觉,或不同于现实的差别时,新的思路、思想就出现了。七、关注异常才有创意《世界报》2010年4月14日登载了萨苏文的一篇文章《和尚不抓贼》,说他陪一位朋友在日本大阪的一座寺庙里发现,捐钱的功德箱上锁的扣鼻都被砸过,里边的钱似乎是被偷过的。这位朋友很奇怪,难道庙里经常闹贼?因为萨苏文从一位日本教授那里知道,不管谁来偷这里的钱,寺庙的和尚都是不管的。所以他回答说:“你也可以做这个贼,和尚不会管你。”原来,那位日本教授在寺庙里看见一位老者,跟着扫地的和尚,像是有什么事情要说,却欲言又止。良久,取出一叠日元,放进了功德箱,双手合十,便离开了那里。此事他觉得蹊跷,怀疑这人是不是偷过功德箱里的钱,于是,去问寺庙里的和尚。和尚回答:“就是这样,拿走的钱,最终都会还回来的,所以管它干嘛?”

这事对我们这些常人来说,是很新鲜的,因为它不合常理。虽然,那些偷钱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也许遇到了什么坎儿,一时过不去。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盗窃行为,是为人不耻的。只是,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允许人在不危害别人的情况下犯错,又自觉地改错,而不会由别人,或由制度、法律来追究,是不是更合理、更自由呢?看,在这件异常的事情里,我们发现了多么新鲜的道理。《文汇报》发表了钱定平的一篇文章,叫《比尔·盖茨定律》。这个定律的第二点是:既要考察一种制度保证了什么,还要看它不限制什么,即看它能够为一些“跨过门槛的人”,提供什么发展的空档。也就是制度不硬性反对有机缘的人搭便车;到了下一站,开放性的制度却又伸开双臂鼓励他们接着跑下去。这样,就有希望在出类拔萃的跑道上,跑出事业的辉煌。

这里,所以叫“比尔·盖茨定律”,是因为盖茨有机会与计算机创新结缘,社会又允许他退出学业自己创业,而到了要用经济实力推动创造的时候,社会又给了他积累财富的机会,使他一直跑了下去。这个方向不是鼓励,是放行。

其实,正常的东西都是延续的,在既有的道路上往前推,只有异常的东西才有创造性。我们越是生活在正常的环境里,越是应该关注异常,如此才可能有所发现和创新。进一步说,任何创造都是违规的,不违规就没有创造。赵忠祥在播《动物世界》之初,没几个人说他对,怎么这味儿,这叫播音吗?甚至被专家斥为“僵化”,打成“反面教材”。他不跟任何人争论,继续播下去,结果创造了他一生中最有特色的成绩。

社会应当宽容,也要适当放行,没有天空,鸟儿就在笼中。八、学习为是,创造为非

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跳高选手福斯贝理以背越式跳过2.24米,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而这个背越式竟是他淘气的产物。在一次小学的体育课上,他因开小差,被老师叫到横竿前。当时他背对横竿站着,突然向后跳起,还越过了横竿,四脚朝天地倒在沙坑里,引得全班同学轰堂大笑。不过,这个偶然的恶作剧却创造了一个新的跳高样式,又成就了一个奥运冠军。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要学习,那就沿着前人的道路走,你要创造,那就抛开前人另辟蹊径。

现在,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宇宙生命遵循这样的过程:早期的前生命分子是线性自复制,纵向递传通信。而后来的原细胞开始横向传递通信,在一系列条件下,开始了生命的微观进化。横向信息传递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奇性,纵向信息传递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确立性。生命的微观进化以强调确立性为开端,而生命的宏观进化则强调以新奇性为起点。这就是说,生命以确立性稳定自己的微观存在,又以新奇性促成自己的宏观发展,由此不断进化。这里的纵向就是延续,横向就是打破。人的存在,一定是以确立性为基础的,但没有新奇性,也就无以进化。

爱因斯坦认为,人的一生应当具备两种素质:孜孜不倦的坚毅精神和随时准备推翻你花许多时间和心血得来的东西。自然,“推翻”就是新奇性的表现,创造总要中断“是”的积累。

人的基本思维是单向度的,也很难离开这个轨道。就像我们看电影、电视剧,剧情总是按编剧的单向度思维走,是一厢情愿的。你要发现里面的问题,那就一定要离开剧情的思路,那怕只有一点点。

一位著名音乐家在评价一个极富前途而缺少激情的女歌手时说:“她唱得很棒,但她缺少某种重要的东西,这是干每件事情都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我现在仍然独身一人,我肯定会向她求爱,我肯定愿意娶她。我将粗暴地对待她,我将伤害她的心灵;那样,在6个月内,她将必定能成为全欧洲最伟大的歌唱家。”这就是打破,把“是”变成“非”。

学习是是,创造是非;积累是是,跨越是非;是是继承,非是发展。第三章 成功在无处——果在眼前,根在土里一、外在的是结果,内里的是价值

上海地铁1号线由德国人设计,多年来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可是,当由我们自己设计的地铁2号线开通的时候,人们立即有了感受。

1号线车站的每个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而2号线没有。2号线进出很方便,只是,当雨季到来的时候,雨水便倒灌了。1号线的出口有一个转弯,这也让上下站的人多走了几步路,2号线就直来直去。可是,当2号线开通后才发现,没这个转弯,空气流动加快,空调的耗电量大大增加。在1号线靠近机车的站台边,有50厘米的金属装饰,又有黑色大理石镶了一道边。2号线没有,整个站台一个颜色。自然,1号线的乘客有了安全意识。还有其他。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严谨与中国人的随意,而这种观念的不同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2号线长时间收不回投资,成本远高于1号线。

李燕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他父亲——画家李苦禅就《三国》说过的一段话:“蜀国一位孔明绝顶聪明,别人就不来了。全国事无巨细,全由孔明一人操持,事必躬亲啊!碰上一般对手还过得去,碰上个不相上下的司马懿可就累啦!才54就累死了。他死后蜀国就剩姜维一个人,终不能成就大事。可人家曹操呢?自从他的‘诸葛亮’—郭嘉在征乌桓路上病逝后,就没有‘诸葛亮’了!于是人才辈出,三国里数他谋士最多,共成大事,却没一个累死的。他太会用人啦!”

诸葛亮是我们崇敬的历史人物,在许多人的心里都已被神化了,但他为什么成了失败者?可能很少有人考虑过。确如李苦禅所说,他太看重自己了,无形中就排斥了别人,也排斥了自己本应成功的命运。人成,成在自己的内里、质地;人败,败在自己的思想、思维。想法不同,做事就会不同;方式不同,行为也不一样。可惜,我们太不注意它,就像是对学生的培养,外在的形式几乎左右了我们整个民族,没有多少学校真的重视素质的养成。

其实,看得见的由看不见的得到;就像是植物,枝蔓花果都在土壤、水分、阳光里生长,而它的基因更难以发现。任何价值都在它的内里;也像是房子,房子的价值在于它空着的地方。二、起点不是学校,是天性和家庭

以色列科学家邀请203位网民,给每人6英镑,让他们自己决定,这6英镑是自己留着,还是全都捐给别人,还是捐出部分给其他参加的人。整个过程匿名进行。结果那些拥有AVPRIa基因的人,捐钱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出50%。研究发现,这种基因会促进一种荷尔蒙作用于大脑细胞,从而使人慷慨大方。

类似的研究还有许多,你可能不太相信,但生物遗传总有道理吧,人不也是生物吗?北京八中有个“神童班”,到2012年前,已经培养了439名少年大学生。八中对这些学生有过一个调查,发现有一个班的学生,父母生育他们的时候,都在30岁左右。这是不是因为这些父母的生理、思想、思维发展得相对成熟呢?

其实,按西方科学家的研究,人一生的作为,有40%左右的决定因素都在基因里。人的基因、天性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人一生的表现也就很难改变了。这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是什么料干什么事。

再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家庭,即小时候的环境。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人的一生而言,家庭至少起30%的作用。

人最初的经验是从亲人,即最初的环境里得到的。奥地利心理学家米歇尔说,人最初会得到一些“原型”,比如母亲、衣服、苹果。有了这些原型,以后认识同类事物,就会从这些原型出发,进行思维判断。在原型的基础上,人们还会形成相应的“图式”。也就是说,对于较为复杂的事物,人需要判断和推理,而这种加工就是以“图式”进行的。比如母亲是什么样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友好或敌视是什么样的。

不管是原型还是图式,它都是先人为主的认识方式,都来自家庭和环境,并且影响一生。即人最初的经验决定了人最初、以至一生的态度。

美籍华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位截瘫的张士柏,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他去买玩具。父亲指着一个玩具说:“你看这个玩具现在有多少钱?”他说:“要5元。”父亲说:“你要记住是5元,要买的话我建议你不要现在买。”他问:“为什么不要现在买?”父亲说:“你现在买不就贵了嘛,你以后买价钱会便宜很多。”过了一天,他父亲带他到同样的商场,让他看这个玩具,问他:“你看,这个玩具多少钱?”他一看,怎么变成一半的钱了?从那以后,他说:“我就知道怎么样运用智慧去花钱。”

有一句西班牙谚语:与狼生活你也学会号叫。

新东方学校的创办人俞敏洪说:“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得到两颗水果糖,你知道,这对一个农村的孩子是多么珍贵。可是这时来了两个小伙伴,我把糖剥开了给了他们两个,我舔糖纸。”

这很可能决定了他的一生。三、往好想往坏想——决定人的命运

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常住的小店里。考试前两天,他作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见自己跟亲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对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那个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却背对背,不是没戏吗?”秀才听了心灰意冷,回来收拾包袱准备回家。老板见此却很奇怪,就问他:“不是明天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要回乡啊?”秀才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看你得留下。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的表妹脱光了背对背躺在床上,不是说你翻身的时候到了吗?”秀才一听,这更有道理呀。于是,高高兴兴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探花。

这很可能是个编造的故事,但有其真实性,因为符合常理。有人整天乐呵呵的,不知愁滋味,看人看事总往好处想,还做不着边际的梦。虽然这种人容易出错,也容易上当,但精神好,能冒险,说不定还会干出出人意料的大事。另一种人遇事总往坏处想,总是担心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他们做事谨慎,却总守在眼前的事情上,看不见更远的地方。前者是进攻型,后者是防守型。进攻型的是傻子,虽有失败,却也成功;防守型的是君子,谨守慎行,却失去一生。

我们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特露迪和贝丝两位小姐想周游世界,所以都找了空中小姐的工作。其中特露迪还想干一番事业,至于要干什么,她没想好。做空中小姐是她的第一步,因为可以借此旅行,了解世界各大城市以及各式各样的旅行者。她工作很快活,像民谣采集家一样到处吸取知识。旅客问她有关城市的情况,她总能回答得头头是道。“我两个星期前刚去过那儿”,然后介绍某家餐馆:“那的菜没说的……”她很快被上司发现,说这姑娘做空中小姐是大材小用。于是,她被调走了,去编写各有关城市的旅行手册。十年后,她开办了自己的旅行社,而且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贝丝呢?她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想当一名出色的空中小姐,但不久就没兴趣了。因为这工作既平凡又辛苦——在飞机上来回奔忙,还要应付喝醉酒的、色迷迷的或晕机的旅客。十年后贝丝仍然是空中小姐。此时,她在另找目标,即结婚。因为要摆脱这个没前途的工作,这是唯一的办法。

往好想的乐乐呵呵,往坏想的心事重重;前者由明天引着,后者被昨天拽着。人何必苦着自己,开开心心地面对每一天、每件事,不是更好么?何况愉悦的心境更能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四、敢想不敢想——决定人的前程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是规划对人生的影响。结果是:87%的人规划模糊,或者没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人生规划;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人生规划。25年后,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如下:

3%有清晰且长远人生规划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为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其中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有清晰短期人生规划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人生规划不断地得到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另外87%的人中,人生规划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能安稳地工作和生活,但都没有特别的成绩。没有目标和规划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果。

因为遗传、家庭环境不同,人的起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上面的调查不能给予完全的信任。但从某种特定的角度来看,这些对象却在一个相同的起点上。这说明,想法、理想不同,人的走向、成果也会不同。

撒切尔夫人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正处在纳粹德国猖狂时期,一次,她和同学讨论政治。一位同学问:“你真想当下院议员呀?”她回答:“想当,但也许很难。”她接着说:“自那以后,我一直有当议员的想法。”

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的同一届毕业生中,出了我国家电行业的几位创业者,其中,创维集团的黄宏生在临别校园时就告诉他的老师:“总有一天,我要创建出像索尼、松下一样的企业。”

这也说明,人最初的想法是决定性的。没有梦想,人生就没有不断催促你向前的力量。五、敢做不敢做——决定人的成败

这是柳传志讲的故事。他说,我在军事院校时,班主任讲的一些故事,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辽沈战役中,班主任所在部队总觉得自己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个团,有一次到黄永胜的总队里去配合作战。黄永胜跟该团团长约定好占领某制高点的时间,到时全军发动总攻。但在真打起来时,该团却怎么也拿不下来。眼看时间快到了,再不行的话就要影响总攻了。黄永胜大怒,当场就把团长撤了,换上了自己的精锐部队,结果快速拿下了制高点。他的那些战士根本不怕死,一个个往上冲,部队这种冲的劲头不得了,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

战争时期,一些没有书本知识、土生土长的指挥官,凭着死打硬拼,也会把敌方的战术冲得七零八落,这被叫做不按规矩出招。汉朝的李广就是这样,从来不讲战术,就是猛打猛冲,宿营时连岗哨都不设,却打了很多胜仗。记得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一个美国军官说过,在战场上,中国士兵不怕死,冒着枪弹往前冲,这真可怕。他的潜台词是:你根本无法打败他们。

这说明一个道理:凭勇敢也能成就事业。

这里还有个问题,意志力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意志似乎是非理性的,但有理性成分在里面。当人把欲望和要求集中、凝聚起来的时候,就会形成自己的优势兴奋中心,产生意志。这里,欲望和要求越强、越集中,意志就越坚定,暴发的力量也就越大。但把欲望、要求集中、凝聚起来的却是理性,即愿望、理想。有成就的人所以能够完成非常困难的工作,首先是意志里的理想在起作用。因为理想的支撑,他们还能把意志转化为趣味,轻松地完成艰巨的工作。六、相不相信自己——决定喜剧还是悲剧

SOHO的董事长潘石屹说:“我骑自行车,有人说路太远,你骑自行车走不到。但我走了一段换成了汽车,天黑以前我到了。我开汽车时他们又说,前面没路没桥有一座山,你过不去。我照样往前走,到了山前我换了一架飞机飞过来了。”

这很典型。凡是成就事业的,都有狂劲,特别自信,信那些别人不信的话,做那些别人不做的事。但这些人可能有悲剧,有人一生也难逃“悲剧”角色,但喜剧角色也会在他们中产生;而且,真正能享受喜剧的也只能是他们。

有个问题,成就不了事业就一定是悲剧吗?当然不是。可要演喜剧,至少得对自己有信心。缺少自信的人,怕是连很普通的事情也难做成。就像那些三四十岁、没有工作吃父母的人,他们缺少什么?是懒,是没技能,还是没知识?都不是,是没信心。只要认为自己不行,那就一步也走不动了。

宁铂曾以少年天才风糜全国,他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留校成为同龄人的教师。非常可惜,第一次考研从考场退了出来,第二次考研没敢进考场,第三次,学校的一位老师逼着他进考场,他说,再逼的话就逃跑。后来,他去五台山出家,被科大找了回去。不过,最终还是去了清净之地。

其实,只要成功一次,信心就有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他少年时的一件事:“我清楚记得,在富勒顿中学读二年级的时候,厄恩斯伯格小姐在几何课上出了一道难题,对我们说,谁能把这道难题解了,这门课的学期成绩就给他‘优’。我晚上9点钟伏在厨房桌子上开始解这道题。那是个十分寒冷的夜晚,为了暖和一些,我点燃了煤气烤炉,让炉门敞着。清晨4点钟母亲下楼来烤当天店里卖的馅饼,正在这时,我找到了答案。从此以后,我认为只要我工夫下得够刻苦,时间花得够长,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说:“成功了一次,你就对自己还能再度成功抱有信心。”

还有一个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原来很自卑,在一次劳动时,一天刷了108个瓶子,刷得最多,这件事让他有了自信。他说:“从那天起,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6个字:不要小看自己。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

尼克松和周明的成功,关键是把握住了“自信”这条心理暗线,有了动力和信心,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进而营造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七、品质左右每一次选择

梁万俊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2004年7月1日梁万俊执行国产某新机01号的试飞任务。起飞一切正常,而当他做完规定动作之后,却突然发现飞机推力下降,油量指示有异。两分钟后,油表指示落在了“0”上,发动机空中停车!这时,飞机高度为4700米,距机场20多公里。

发生这种重大危机,有两种处置方法。一是弃机跳伞,二是空滑迫降。梁万俊选择了后者。在指挥员的引导下,他向机场飞去。在降落机场的时刻,飞机时速还有361公里,比正常降落超出100公里。接地、刹车、放伞!在被机轮拖出两道长长划痕的跑道上,飞机停住了。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做出了这个最危险的决定?”他回答说:“人在最关键的时候,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随后,他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有一年春节,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一起去看岳父母。他抱着儿子,因走廊灯坏了,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去。没出大的问题,他到亮的地方一看,儿子没受一点伤。来到屋里,发现自己的后背已是青一块、紫一块了,且膝盖也受了伤。原来,就在摔倒的那一刻,他本能地把身体转了过去,让自己的后背摔地,而把儿子举了起来。

人在关键时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像梁万俊,还有在汽车撞来的时候救助学生的“最美女教师”,用双手去接从高楼坠落下来的孩子的“最美妈妈”,他们没有理性思考做出选择的时间,面对突发情况的第一反应及作为,源自内心的品质。其实,人的每次选择,都是由日常的追求、品质决定的,追求什么,品质怎样,就会相应地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里,追求和品质更多地指向人的素质。

有一个很著名的调查。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后来又由西尔斯等人继续进行,对1000名智力超长的中小学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对男性被调查者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组人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高低,而在个性品格的不同。成就最大的这一组人的个性品格,如谨慎、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坚定性等,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

品质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也决定了人的力量。而且,即使遭受挫折,那些勇于进取的人也不会气馁,因为自身信念的支撑以及独有的品质给了他们充分的回旋余地,使他们能够在缓冲之后继续前进。八、人性是人终生的护佑神

一个穷苦的英格兰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他下地干活的时候,听到附近泥沼那边有孩子的求救声,便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他发现一个孩子掉进了那里的粪池,于是把孩子救了上来。

隔了一天,一辆新的马车停在了农夫的家门前,走出一位绅士。他自我介绍,说是那个被救孩子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生命。”农夫说:“我不需要报答,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接受你的报答。”这时候从农舍里走出一个孩子,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骄傲地回答:“是的。”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我带走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跟他的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

这个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弗莱明·亚利山大爵士,即盘尼西林的发明者,曾获得诺贝尔奖。而农夫救的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值得一提的是,丘吉尔曾染上肺炎,是弗莱明发明的药再一次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是一个似有天意的故事。而我们要注意的是,丘吉尔父亲的话:“假如这小孩跟他的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这说明,他太有眼光了:一个人的品质竟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是这样吗?

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我们看李嘉诚。他说:“有人问我做人成功的要诀为何,我认为做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要做到这样,第一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