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絮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13:50:46

点击下载

作者:张雪峰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风中絮语

风中絮语试读:

内容提要

握起吧 你那摊开的手掌/炊烟和流水只属于远方/和风一起刮走的是季节和脚印/我的门已经打开 在风中/我听到了花开和水流的声音

让夜晚如期来临吧 这个夜晚/灯光将把星星和月亮堵在室外/而我将把过去和心事交给灯光

那紧攥了一个季节的雪已经消融/在我的掌心 一粒水珠绿了风中的黄昏

成都浣花溪公园行记

从21世纪花园小区1区的站牌处,坐17路车偶然来到杜甫草堂后一站的菁华广场。当我步入广场中心,才发现自己进入了成都浣花溪公园。

广场上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在悠闲自得地散步。我挎着包开始转向曲径通幽的小路。小路两旁是垂着低低矮矮枝条的榕树,树下开满可爱的小花朵,星星点点地散落在青色诱人的繁草丛中。当我来到红漆木桥时,桥边繁盛的凤尾竹煞是惹人喜爱。

站在木桥上向湖面眺望,一片片碧玉似的的荷叶托起朵朵或艳红或藕白的睡莲。四周一片静谧,只有风吹芦苇的声音和湖面荡起的阵阵涟漪。

我于是拿起手机拍照,留下这属于安静的世界。其实心里是遗憾的,遗憾这偶然发现的美丽一角,太美丽却无人和我一起分享。

桥边有依偎着的一对对情侣,有靠在一起正在交谈的三五个好朋友,有年轻的妈妈牵着尚年幼的孩子在学走路,有甜蜜且快乐的在一起合照的一大家人,还有相互搀扶着散步的老头老太……

桥下,竹筏,木浆静静地睡在小溪边。

我沿着路继续向前走。

风景越是宜人,越是赏心悦目,心中的不甘与遗憾越是膨胀,发酵,蔓延。

来到园中的湖畔,更是令我为之一震。形状各异的大石头靠在湖边,游人坐在石头上开心地谈天说地。一群野鸭欢快地奔上岸,又扑棱着翅膀跳下水。远处的白鹭聚在一起觅食,嬉戏。

无处不是热闹纷纭的景致。风景因生命的存在而愈加动人,秀丽。

我很是惆怅。真的能感受到川端康成的话:“遇见世间少有的美景却无人分享,不免为最大的遗憾啊。”

我紧紧的抓住挎包肩带,仿佛这样可以获得力量,可为什么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最后来到留相园,园外茶旗迎风飘扬。我进入园中,看到小园门口有一副对联:“煮酒论英雄杯中乾坤大,

烹茶话春秋壶中日月长。”

我不免为写此联之人的平和心绪而感慨。他在这满园茶香中透出的浓浓笑意,大概是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吧。

宿舍里 开心事

他叫汤圆,起初只有我们这几个舍友这么叫,也不知怎么的,后来就这么叫开了。

说起汤圆,他的故事可就多着呢!

话说汤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怪癖。说他怪癖吧,可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瞎说。比如那一次,新班主任刚上任开了个班会,在班会上要求所有的同学作自我介绍一番。这本是新班主任认识同学的正常途径,谁料汤圆一上去便泼了人家一头冷水“我只希望快点回宿舍。”然后若无其事地扔下全班惊愕的目光回到自己的座位。

又有一次,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地扯了很久。汤圆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对老师说道:“老师,我们是不是该正式上课了?”如此大胆的举动,连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呢!

其实汤圆在宿舍时精神是绝对没问题的,只是一出宿舍就变的不那么正常了。说他怪癖,恐怕多半是人们对他的误解吧!

你们别看汤圆平日里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他可博学着呢!他对电脑有很深的钻研,可那都是自学的,图书馆的《电脑报》就是他最爱的刊物。同学在电脑方面的问题都爱向他讨教,连同学组装电脑都爱拉上他。唉,谁叫他是我们的“电脑小专家”呢!

汤圆还有一门独门手艺。他煮的汤圆真是没话说的。上次三八节时,我们男生各施展厨艺,邀请女生来吃东西。汤圆就用他煮的汤圆征服了所有女生的心,在场的女生无不称赞:“汤圆煮的汤圆口感就是不一样,两个字——‘好吃’!”在场男生无不恨的摩拳擦掌的。

其实汤圆长的并不怎么帅,准确地说还有点虎头虎脑的。可是他的女朋友长的却真的没话说的,两个字——“舒服”。是让人看了就舒服,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产生一种满足感。每次我们对他严刑逼供,追究他怎么骗的如此漂亮的美媚,他却得意地说:“祖传秘方,不可外传。”真是气煞人也!

汤圆的女朋友在外地,汤圆就每天给她写信、聊Q倾诉相思之痛。当然,电话是他们用的最多的传爱工具。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电话粥,汤圆都幸福地从头笑到尾,肉麻的悄悄话像煮汤圆时开水里冒的气泡,一个接着一个,听的我们这些单身贵族有立马找到另一半过下半辈子的冲动。

最近,汤圆的情绪有点失落。听说她女朋友沉迷于韩剧《大长今》不理他……

一瓶啤酒下肚,汤圆说了句实话:“女孩子的心思,就像南方的天气,总让人捉摸不透……”

我们把头甩的波浪鼓似的只为抚慰他心灵的创伤。他把头埋入我的怀里,老泪纵横地哭的像个跌倒的小孩,又突然箭似的飞出宿舍,消失在楼梯转角。没等我们弄明白其中原由,却发现——哇,该死的鼻涕!

唉,男人的眼泪?

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吧……

寻绿

雨,缠绵地,如丝般从天而降。如烟、如雾、如泣、如诉……

雨点,撞击着地上的积水。平静的水面伴随着雨滴的浸入,一圈圈地漾开、漾开。而雨点,也来不及欣赏那美丽的水纹,转瞬间便融入水中。

止不住的雨点敲打着地面,和着几许风声,好像忧愁的少妇在抽噎,又如多情的汉子在哀叹……一行行斜斜的雨丝,仿佛在编织一张网,她又想网住谁呢?

春天早到了,可这条静谧的小巷中升起的团团朦胧的雾霭,衬着灰色的石板路,更给人一种秋的悲凉或冬的萧杀,却很难找到点点春的暖意。

万籁俱寂中,一个落寞的影子幽幽地飘然而至,静静地、静静地……他,撑着一把绿色的小伞,蹒跚地移动着。这点绿,仿佛为这萧瑟的小巷增添了几许生机,但越发映衬出伞下人的孤寂。

那双深邃的眼神,透出的只是木然的光,呆呆地望着那似乎没有尽头的雨巷深处。脚下,仍是无声无息地踏着一块块小石板。这伞下的小小一方天空,似乎并不属于他,这片绿,好像也不是他所寻找的。

他是在追忆什么?或是寻找什么?

也许,他只是在苦苦沉思,想一种解脱自己的方法:抑或,他更在求索,寻找一种诠释生命、升华性灵、达到那种至高境界的道路……

伞下的一方天空,曾经是属于他们俩的。他和她,曾经在一起做作业,一起想问题,又一起谈理想,一起议人生。

他对她说:我……我喜欢你。她脸微微一红,笑着跑开了。从此,她每天都由他送回家。

她对他说,她喜欢雨天。于是,他总在每一个下雨天陪着她,在这条小巷中倾听雨的倾诉;她告诉他,她喜欢绿色。他侧着头,笑问为什么?她睁大她那清澈明亮的双眼,认真地说:绿色代表和平,绿色象征爱,绿色更是充满理想与希望的色彩。看到绿,就看到了希冀,就绝不会放弃……所以,他便买了把绿色的小伞。这把伞,在雨天,伴着他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漫步在雨中,望着她那清纯、可爱的面容,他真想用一生去为她掩风,为她挡雨,帮助她度过人生的每一道难关。

他俩之间形成的更多是默契。她的举手投足,他都能心领神会。在她的熏陶下,他也渐渐爱上了绿色。这不止因为绿色随处可见,他仿佛觉得,那解放军战士的橄榄绿,树枝上苍翠欲滴的油绿,街头巷尾生机盎然的翠绿的背后,似乎还有着什么。他也曾孤独时对树沉思,可怎么也悟不出什么。

有一天,他俩又走在朦胧的雨巷中,那一方小伞下。这段时间,他俩似乎有些疏远了,也不知为什么,他有这种感觉。沉默,相对无言地沉默。她仿佛有话要出口,他笑着,聆听着。——分手吧!什么?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耸耸肩,头也不回地走开了,就如当初像阵风飘来的一样,现在又飘走了。望着穿着绿色套装的她走远了,他也随之崩溃了。完了!他颤抖的双手,再也无法支撑这片属于他们的天空。风来了,伞飘然坠地。

此后,他变了。曾经活泼开朗的他变得寡言少语。惟一没变的——他仍在每个雨天到这条幽深静谧的小巷,望着阴霾的天空和绿色的小伞发呆……

他,似乎还在苦苦追寻那份早已在他心中逝去的绿!那份绿。“丁零零”——一阵欢快的车铃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邮递员骑着车向他驶来,好熟悉的绿哦!“你的信!”他惊愕地睁大眼睛,缓缓地接过信。“再见!”那团绿又随着车铃声远去了,远去了。

拆开信,他惊呆了——是她!心头不禁一阵狂跳。急忙看下去:

别来无恙……当初,我只是因为你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才忍痛对你说那些话的……说真的,我很喜欢你。但你有你的前途,你有你的梦想,你不能因为我而放弃自我……你成绩很好,有远大的前程——这才应是你心中的希望,心底的“绿”——而不是我。你应该觉醒,不要再沉沦了!为了那份“绿”,去追赶它,去寻找它,去实现它……我会用心底无限的思念去祝福你!记住,绿代表希望,代表人人心中的理想。有了绿,你不应再放弃!我期待你的佳音。再见了……

原来如此!他笑了!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温馨的风似乎告诉人们“吹面不寒杨柳风”。噢,春到了!他收起伞,蓦然发现左右枝头早已爬上点点苍翠。原来春早来了,只不过自己没有发觉罢了。望着左右点点绿,心头一股暖意油然而生。又一阵风吹过,几片嫩绿的小芽从枝头飘曳而下,轻轻地,抚过他的面颊,好似圣洁的绿衣天使的舞袖。风停了,四周洋溢着温馨的气息。

他郑重地拿起伞,和信一起紧紧地贴在胸口。又抬起头,睁开迷蒙的双眼,大步走出了小巷。

在他心中,已明了自己所追寻、并应该去追寻的绿了。他再不会踌躇徘徊了!他又望望枝顶的绿芽,看看手中的信,会心地笑了。

啊,这份绿!这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情!他更明白今后,该如何走自己的路了……

浓浓同窗情

初中三年的生活伴着飞转的时间车轮转瞬而过,仿佛昨天我还是那个扎着两条小辫的无忧无虑的初中女孩,今天便要告别那段青涩的记忆,迈进更高学府的大门。

然而,时间虽然能够改变一切,但是它却冲不淡同窗好友之间浓浓的情谊;空间虽然能够隔断一切,但是它却拉不开我们紧握的双手,因为我们有着共同奋斗的目标,我们有着一致的信念,有着美好的希望。

曾记否,在那秋风习习的绿茵场上,女生们为了给参加拔河比赛的男生们加油,喊得声嘶力竭,可是“不争气”的男生们仍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感到自己的努力似乎白费了,一时的委屈、愤怒和对集体无限的热爱全部化成一股冲动——我们和男生大吵了一架。男生们何尝又不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呢?可是男孩子的自尊不允许这样被女孩子责骂。赌气之下,他们发话了,你们明天的比赛别指望我们来加油。可是,第二天,绿茵场边上,那最朝气蓬勃的一群,不正是我们班的男子汉吗?女生们感动了,全心全意地投入了比赛。“加油,加油!”绿茵场上加油声最大的莫过于他们,那浑厚的嗓音为女生们注入了何等的力量?“哦,我们赢了!”“胜利的狂喜从每个人的心中迸发出来,昨天失败后的懊丧全部被抛入九霄云外,同学之间那一颗颗赤诚的心又一次在这里交融,男女生之间的隔阂与误会已经融入了狂喜之中。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共同的集体荣誉感才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才使初中三年的美好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回忆,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同窗之谊,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宽容、理解、信任,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中的互帮互助。

我的身体向来很差,只是期望着不要在关键时刻,病魔与我打上交道。可是天不随人愿,老天爷就是喜欢跟你开人生玩笑——初三毕业前夕,因为一次淋雨,我病倒了。我躺在床上,天天以泪洗面,懊丧,悔恨,我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我甚至有再读一年的打算,这个时候,班长犹如一位救星飘然来到我的床前,他带来了同学们的问候与鼓励,他拍着我的肩膀,只说了六个字:“别泄气,冲过去!”但也正是因为这六个字,我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种,我又一次对今后的生活扬起了希望的风帆。以后的几天,每天都会有一位可爱的同学来为我补课,为我鼓劲。而我也会准备好一杯浓茶,等着我可爱的同学。从此,书桌前,台灯下总会出现两个俯首书写的身影:一个在认真细致的讲解,另一个在聚精会神地聆听。最后一次补课,是由班长亲自出马,讲解完毕之后,他背起了他心爱的吉他,为我弹唱了一首《水手》。沉寂的夜里,吉他声显得如此悠扬,他的歌声显得如此美妙。我侧耳聆听着,忽然间我觉得,我们的集体就好像是一艘船,我们的每一个同学就好像是船上的水手,当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放声的歌唱,畅谈自己的理想;当怒海咆哮,狂风呜鸣的时候,我们会携起手来,互勉互励,共渡难关!哦,这是怎样的一份同窗之谊,这是怎样的一种默契之情?

不知是谁曾说过“世界上最美的花是玫瑰,比玫瑰更美的是朋友之情。”不错,可我还要说:

比朋友之情还要美的是同学之间那份浓浓的情谊!

早自习

“怎么这时候才来?都已经上早读课了,你家不是离学校很近吗?”“昨天电影看的太晚了,今天起床快七点了,反正已经晚了,所以磨蹭了一会。喂,快把代数作业借我抄抄……昨天的那场球赛真精彩,看了没有?”“没有,给我讲讲。”“那场球赛是意大利对——因为a=2b,所以,a+b=3b……意大利对联邦德国队,踢的可真叫棒!只见意大利队一名左边锋……”“怎么样?”“班主任来了,今天读什么?”“语文。”“八月秋高风怒号……”“走了。——后来呢?”“等一下,作业还剩几个字。好——了!刚才讲到哪了?”“讲到意大利队一名队员……”“对,对,那名队员……老师来了。‘八月秋高风怒号……’那名队员还没反应过来,球进网了,这时离终场还剩三十几秒了……”“最后,意大利对以一比零战胜了联邦德国队,是不是?”“不——对!快结束时联邦德国队也攻进一个球,在加时赛里又进了一个球,反以二比一战胜了对手。”“啊——精彩!”“嘘——轻点!老师在门口!”“‘八月秋高风怒号……’”“呦,真巧,下课了。”“糟糕,下一堂课要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糟……‘八月秋高风怒号……’”

倾诉

冬的钟声响了,它回荡在瑞雪纷飞的半空;春的脚步近了,它响起在冰雪初融的溪流;夏的乐章起了,它鸣奏在蛙叫蝉鸣的田地;秋的序幕拉开了,它飘荡在落叶缤纷的风中。

大自然的精灵们总是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舒展情怀,倾吐心声。鸟语虫鸣,花红柳绿中,我静静聆听着它们的倾诉……

雪花的倾诉

我就叫作雪花,你一定认得我。还记得吗,幼时的你一直以为我是花,便伸出了胖乎乎的小手接住了我,可谁知还没等你看清我晶莹剔透的模样,我便在你惊异的眼光中化为小水珠。你于是常常想:“花儿”为什么摘不到呢?

你终于长大了,也知道了我的“来历。”可是,你开始喜欢春的绚丽多姿,欣赏夏的热情奔放,赞美秋的累累硕果,而对于随我飘然而至的冬却嗤之以鼻了。是因为冬的严寒冷酷吗?是因为冬的气候恶劣吗?我以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么,请不要抱怨严冬,不要抱怨一切风雨泥泞,因为“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暗礁险滩,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冬孕育着生命和希望!“蒲公英孩子”的倾诉

和煦的春风缓缓轻拂,由我们组成的白色小球在微风中摇曳。

哦,妈妈,请松开您紧拉着我们的手,我们不要在您用温情和关爱编织的温室中成长,我们是不畏艰险的“小伞兵”,我们要去闯荡,去寻找新的、哪怕是艰难的环境,重新生长。

哦,妈妈,为何如此眷恋,如此放心不下?请不要紧握我们的手。也许我们“羽翼未丰”,但我们有的是勇气和信心,请给我们鼓励和帮助,让我们放飞,好吗,妈妈!

对了,对了,就是这样,让我们满载您温情的目光和殷切的希望,放飞,放飞,放飞在大千世界中……

莲的倾诉

我没有牡丹的娇艳华贵,也没有菊的绚丽多彩,但我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典雅,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景致。

论外表,我不是许多花的对手,但我并不羡慕。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宁可要平凡的外表、充实的内心,也不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我只愿给夏的火热送来一丝清爽,只愿为人们提供食物和药用……

枫的倾诉

城市的秋是萧条的,但我们给它带来了生机。掌状的枫叶连在一起,像一团火、又似一双双手,仿佛在昭示人们要珍惜秋的大好时光,在冬到来之前有所作为。

尽管,我们和其他落叶树木一样,免不了脱掉一身火红的衣裳,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并不是碌碌无为,同时,落叶归根,也为树木提供了新的养料。

有人说落叶飘零代表凄凉,其实不然,我们的飘落正象征着无私的奉献!

嘘,轻点声,不要打搅自然精灵们的窃窃私语。它们的倾诉会撞击我们的心灵,震撼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心灵!

书山题海中奋斗的莘莘学子,名利金钱中挣扎的上班族们,空闲时,请寻一处静谧的地方,潜心倾听大自然的倾诉吧!愿这些自然精灵们“Bless my motherland forever!”

打电话

母亲又在给她的二女儿打电话了。全家都来了香港,只把二姐一个人留在内地的家里。母亲整日里叹气:“要是你二姐能来,我这一辈子也心甘了。”但一家人始终不能团圆;母亲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打电话,在一条不知多长的线的两端,母女俩倾诉着。该把“两地书母子情”改为“两地电话母子情”才是,因为时代在改变。

电话这玩意儿没流行之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无非两种:一是走街串户,拉一条板凳,击掌而谈,甚至于秉烛;二是两地间鸿雁往返,或吐真情或诉离愁,一般都言犹未尽,但恐盼信人心焦而不得不“此致敬礼”了。这两种方式自有它们诱人的地方,甚至于电话兴起之后,不少人谴责它把人们的感情冲淡了,因而念念不忘以往的生活。

不可否认,有了电话确实减少了人们的平常往来。有什么事要说,自然是打个电话了事(除非事情不可告人又怀疑会被窃听);有什么事要吩咐,也是电话传音,惟恐亲自登门会吓坏了下属;有什么事要汇报,还是打电话稳当些,因为到上司家去,不带点“手信”似乎不恭,带了又会有“贿赂”之嫌,不如两不相见的好。电话还为脸皮薄之人提供尝试讲谎话的机会:这边听得似信非信,那边正涨红了脖子,每讲一句就捂住话筒作一次深呼吸或捂紧嘴自我嘲笑一番。这样的表情在面对面时是绝对过不了关的。几次过后,心跳慢了,脸也不红了,终于敢光明正大地扯谎于人前。这些无疑是电话方便人群的“衍生物”,成了少数人表演的工具。

而一种能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必是为大多数人设计的。电话之所以能成为现今广大民众的通讯工具,离不开它适应现代社会的优越之处。随着电话的普及,人们发觉它的“人情味”并不比串门儿或写信淡,相反地,电话的快捷方便却是其二者所不能及的。老朋友没空见面,举手按几个号码,马上就可以海阔天空地聊起来;有苦水就倒,有疑难就问,有消息就吐,有脾气就发,立刻就可以得到回应:或安慰,或解答,或分享,或一个“话筒”里出气,把哪一个小人骂得狗血喷头。即便只是芝麻绿豆大的一件事,至少也能得到“嗯”的一声回应。远在千里之外,想念家人想念得不得了,打个电话回去吧。虽然还只是问“你们今晚吃什么菜”,但感觉颇不同,乐在其中,不亚于千金一封的“家书”。虽然迫于长途电话费的昂贵而不得不长话短说,像发电报一样简约,而且快得令听者喘不过气来,但因感受到亲友的呼吸,听到熟悉的声音而备觉温馨。公事上的往来,最便捷的莫如致电——预约会面,通知更改事项,诸如此类的琐事。而那些将手提电话贴着耳朵、神色匆匆的行人,那些守着电话的股票经纪,总让人有一种没电话就活不了的感觉。有什么急事,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打电话,因为电话能最快地传达他们的信息。

时代在发展,电话也在发展。现代社会的时间宝贵得寸阴寸金,虽然先进的传真技术可与电话媲美,但电话自身的发展已足以适应人们的需求。从“拨”到“按”,从“黑壳”到“流线”,从留言到可视,电话永不落伍。四通八达的电话线把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打电话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来港一年了,与内地的好友之间书信不断,谈人生、诉愁苦,无一封不是真情流露的。春节思念之绪难抑,冲动地打了个电话回去,一听到那熟悉的声音,竟手震眼颤,呼吸艰难,半天才从喉咙底挤出一句:“是我……”接着哽咽至无法继续。后来她写信来,说那次通话还差几十秒才到一分钟,真浪费。我笑曰,难得打一次电话,却被其魅力杀得如此狼狈,太没面子了。其实早该光顾电话,互相给个面子才是。

周末

世人皆知“十年寒窗苦。”这一个“苦”字,浸透了莘莘学子多少汗水,作为其中一员,我也不得不终日在书山中跋涉,在学海里泛舟,沉重的课业负担将那本已不多的课余时间压缩得无以复加,在那“抬头只能望见四角的天空”的学校里,看来已没有多少时间娱乐了,但所幸的是,还有一个周末;可以放松一下绷紧的心弦,将堆积如山的作业留给星期天,周末时间完全自主。也只有在周末,我才能在一片自由的空气里解放那颗遭到压抑的少年心。

弈趣

我周末的娱乐,多数是和父亲对弈。父亲棋艺很高,和他下棋,总能有所收获,只是平常,为了怕影响我的学习,父亲是不轻易接受我的挑战的。只有在周末,他才会笑嘻嘻的对我说:“来,教你两招。”我这个小棋迷马上摆好棋盘。你来我往几个回合,我渐渐落了下风,以后不管我如何变化,父亲总能稳稳地掌握主动,将优势保持到最后,我自以为锐利的攻杀也往往不能奏效。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从父亲稳健、开阔、缜密的棋路中,我深味出父亲一生做人的信条:稳妥,机智。有时我用障眼法骗走他一两个大子,他也只是爽朗的一笑。于是,我的窃喜立即被一种敬佩之情所代替,我又学到了父亲那种“起手无悔”的君子之风,即使我偶尔取胜,父亲也毫无“廉颇老矣”的悲凉,只是微笑地拍拍我的肩头,我从父亲的双眸中,读出了“青出于蓝”的欣慰。

往往,我缠着父亲下到深夜,父亲为了不拂我的兴,常常陪我苦战,并让我做成一两个妙杀,这时,我又被父亲那种成人之美的仁厚之风所感染了。

与父对弈,周末一大乐事也!

吹箫

也许是机缘巧合,初中毕业那年,一向对五线谱大感头痛的我居然迷上了吹箫,以后竟然经年不辍。吹过箫的人都知道,那深沉的箫声,只有在静夜才能达到一种空灵悠远的意韵,因此,只有在周末的深夜,我才有那份淡泊宁静的心境,去音乐的殿堂漫游。

特别是月明星稀的周末之夜,窗前独坐,轻抚长箫,身心都融在那悠扬圆润的旋律中了,一曲《满江红》可以领略岳武穆的悲怆,一首《梅花三弄》能够品味那种荡气回肠的柔情。

相信,那月光下的剪影也一定美极了。

读书

有时候,我会在周末抚卷轻吟,在神交古人中度过。

从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中,我听到了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叹息;太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笑声;韩愈痛惜十二郎的哭声和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钟声。

或者读到兴起,开窗赏月,一任清风拂过,品尝一下“风吹哪页读哪页”的乐趣;或者忘我苦读,直到雄鸡唱晓,方才掩卷离案再去梦里体味。

周末夜读,无拘无束不亦快哉!

也许,我的周末,没有卡拉OK厅灯红酒绿的潇洒,没有电子游戏室“枪林弹雨”的刺激,未免不够“现代”,但我以为,这才是至真,至美……

那一边……

春天来临的时候,教室窗外总立着一些光秃秃叫不出名字的树。那一天琳瞪大朦胧而又可爱的眼睛嚷:“快瞧,树开花了!”“那是叶子!傻瓜!”我大声笑着回答。窗外弯弯曲曲的树枝上,缀着一丛丛小小的、尖尖的新绿,美丽得让人误以为花。

琳用纤细的手指拨弄着桌上的小小地球仪,那个圆圆的“浓缩地球”就旋成五彩斑斓的一团。“你知道吗?地球上正对着中国那一边的是美国呢!那个最发达的国家,总有一个春天,我要去!”她说。“等到树开花的时候吗?”我笑着望她。琳不语,趴在窗台上,直直地盯着那片浅绿,目光穿过树枝,射向遥远的

那一边……

那时候我和琳总在谈话。一天三顿饭,我们两顿都在一起吃。下午放学,我们就去看夕阳。如血的残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又瘦又长,琳总说那是“模特级”的身材,我就笑。她又说要迈着“模特步”走到地球那一边,我就笑得前仰后合,嚷着:“我在后面给你补高跟鞋!”于是两人笑成一团,追着打着融在夕阳里。“叶子长成荫了!”一天抬头我不由惊呼。窗外一片葱葱郁郁,那大片的绿叶全脱了往日傻兮兮的模样。琳没动,一心钻在她的书本里。她说不行动理想永远总是句空话,现在要赶紧学。我回头望教室里,大大的吊扇在莘莘学子头顶上呼呼旋转着,惹得书本呼呼啦啦此起彼落响成一片。

夏天来了。期末考试,琳拿了第一,她兴奋地拉着我跑出校园。七月里我们五彩的长裙旋出一片美丽。

九月开学时,琳没来。我望着窗外红红黄黄的叶子愣了好久。一日忽然收到一张便条:“放学去看夕阳,OK?”没有署名,可那熟悉的字迹不言自明。

我如约来到老地方,望到琳的身影,老远就在招手。她上身一件宽松的T恤,下摆束在泛白的牛仔裤里。高高束起的马尾发和斜搭在右肩上鲜亮的大背包,让我心里不由一怔,不由自主地问:“你真要去地球的那一边了吗?”她笑着把手搭在我肩上,说:“是,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别那么伤感。爸妈去美国也是突然决定的,没来得及告诉你。过几天就要走了,今天我请你吃快餐怎么样?”我有点想哭的感觉。一阵风过,不由打了个冷颤。

那间快餐店是我们一直很向往的。以前总隔着落地玻璃看里面的人,这回却是我们在里面看行色匆匆的路人。“嘿,你知道我此行的终止事项吗?”琳塞了一口冰淇淋,含糊不清地问我。“是定居吧?”我淡淡地回答,看见窗外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到人行道上,绝对地孤独。“爸爸定下来了。我不!我一定会再回来,真的!”我扭过头来盯着她,眼里满是惊喜。“说真的,我们中国这么好,干吗还要往外跑?有人说外国有的中国没有,我说应该是中国有的外国没有!看《北京人在纽约》我真太多感触,没法说了。这次去,我要狠劲地‘偷’!把那儿的好知识、好方法全‘偷’回来!我还要走遍地球,把全世界的知识和技术都‘偷’到我们中国来!”琳红光满面,不停地舞着手中的小勺。我的心又快活起来,也笑着嚷:“我绝不输给你!我也要在这里闯荡一番,等你回来就让你认不出来!”琳和我笑得前俯后仰,周围的人都扭过头来,我们吐吐舌头,赶紧塞了满满一口冰淇淋。我们边吃边谈,汁水都快滴到衣服上了也不管。她红光满面,我满面红光。

走在街上,路灯已经亮了。琳从大背包里掏出那个地球仪送给我。我看到中国和美国的地图上各画了个大大的红心。琳说:“你在这边,我在那一边,你要记得我哟!”我拼命地点头。琳一把抱住我,那种弄疼人的拥抱,抱尽了我们一世的友谊。

地球的那一边,有我远方的友人,时空的那一边,有我们不悔的誓言。那一边是友情,是希望。

今夜星光灿烂,让我们透过天幕互道晚安。那一边……

我顺着那条熟悉的小路急急地爬上了山头,倚着那棵小桃树,向山的那一边望去:山的那一边有一幢我曾经熟悉的房子,门口的老松树上挂着一块钢板。每到一定时候,它就会被敲响,不一会,山坳里就回荡起朗朗的读书声。已经六个月了,每天早上,我都会来到这里,看着伙伴们身上背着书包,嬉笑着,走进房子,他们是多快乐啊!我多想冲下山去,和他们一起走进教室,一起听课……可我书包上已积满了厚厚的灰,所有的只是一段尘封的回忆了……

咦?今天那钢板怎么还不响?山区的秋天清晨是很冷的,我已经开始打哆嗦了,它为什么还不响?猛然间,我想起今天是星期天。学校放假的日子。唉……我怅惘若失地下了山。今天还有集市,去那里转转吧。

还记得今天早上,阿爸吃完饭后,担着一担水果去集上。走之前,他忽然转过身来,摸摸我的头说:“妮子,等着,爹买头绳回来。”我点点头。可是,阿爸,阿爸,你知道么?我不要那花花绿绿的头绳,我只想去念书!阿爸自从承包了那片果园后,早出晚归,背佝偻得厉害,有时晚上还咳嗽,听着可刺心哪。他也是为了我吧?为了这个家吧?退学那天,我哭得厉害,他同样也是摸摸我的头说:“妮子,别怪爹,爹也有难处,你娘要帮俺,家里的事,奶奶不行,你帮着担着点儿。妮子,别怪爹啊!”我在泪眼中看见阿爸的眼里也泛起了泪花……我,我能说些什么呢?于是每天早上,家务活一干完,我都要去山头,看山的那一边,听那读书声。我的梦被伙伴、书、老师装得满满的,我的梦啊!我又哭了吗?已经到集上了,可不兴哭鼻子!狠狠地拭去了眼泪,我开始东张西望地闲逛起来。书摊!我跑了过去,挤进人群,不顾旁边几个人的白眼,急急地翻开一本《青年文摘》,熟悉的铅字一个个蹦入眼里,我欣喜若狂,一页页地读着。久违了!家里那本老书已被我翻烂了,有许多地方,我都背下来了。我要看书,我要看书!“喂,你买不买?”卖书的老头不耐烦起来,大喝一声。我掏出口袋里的每一个硬币,总算凑起了钱,抱着那本书,挤出了人群。今晚上又有书看了!冷不丁地,有人叫我:“爱玲!爱玲!”我一回头,是她正急急地奔了过来。是她!脸上仍带着微笑。我很想躲开,可是,我没动。她停在了身边。我低下头,怯怯地叫了声:“老师!”老师,我已经六个月没喊出这个词了,今天喊出来,觉得陌生而生涩,就像含着未熟的柿子。“等我一下!”她笑着跑开。不一会,她又回来,抱着一撂新书。“给你!”她把书往我手里一塞。我慌忙推辞:“不行,我不要!”她忽然收敛起笑容:“想读书么?”我忽然鼻子一酸:“想!”“那就收下!”老师呵,当您那天来我家苦苦地哀求阿爸时,也曾问过我,我却一咬牙说了违心的话。我看见您也哭了:“爱玲可是个好苗子啊!”可我还是没有回到学校,没有回到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老师,您原谅我说的谎了么?您每天在门口迎接学生时,可曾抬头望望这边的山头?您曾看见过一个小小的身影倚着棵小桃树在向您张望么?那就是我啊,我多想冲下山去,扑进您的怀抱!老师,您知道么?可那儿有一堵墙,一堵看不见的墙……

回到家里,躲过奶奶。一本书一本书地看,仔细地,每一个字都不曾漏过。我像一个饿极了的孩子,拼命地吮吸着乳汁。眼睛疲倦了,竟不知不觉地趴在床上睡着了……

醒来时,灯已亮了,我不想起身,听见爸在说:“妮子今天又去买书了?”奶奶说:“老师来过了,她在床上睡着了,老师说是送她的!”沉默。“她娘啊!她娘!你看这……”“妮子喜欢书,成绩又不错,不让她上学是因为穷不是?今年果子收成不错,她爹你看……”又是难耐的沉默。爸爸的声音:“让她上吧,没学问的苦咱都吃过了,今年果子,如果咱懂点知识,收成会更好。手头有点钱了,可不兴再让妮子吃苦。”“嗯……”断断续续地又是商议时间问题,我已经满心欢喜了,我又能上学,又能看见老师的笑容,听她讲课了,我又能上学了!积满灰尘的书包依然默默地挂在墙上,取下来吧,我要把你洗得干干净净,早上背着你冲向山的那一边……

我的梦要成真了!那堵墙也消失了。堂屋里传来阿爸、阿妈轻轻的笑声,而我感到自己也在笑,可不听话的泪珠又滚落下来了……

啊,妈妈!

幼年的我常被噩梦追逐,惊惶挣扎中,父亲常会“啪”地一声拧亮灯,让橘黄色的灯光驱走一室黑暗与不安。一身冷汗的我偎在他宽厚温暖的胸膛上,听他用深沉温柔的男中音给我讲那些飘渺而美丽的故事,然后让我在那片橘黄色的温馨中安恬睡去。

有天晚上,他给我讲了一个大力士安泰的故事,安泰是大地的儿子。在他作战时,大地妈妈就会给他输入源源无尽的力量,所以他力大无穷,所向无敌。后来,敌人发现了他的这个秘密,作战时将他举起来,安泰失去了母亲的支持,在空中被人杀死。头一次,我无法入眠,再三追问父亲,“我妈妈呢?”父亲无语,只是用手抚着我的小脑袋……

我从未见过我的妈妈,因为她在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甚至我没有见到母亲的照片,我猜想,父亲一定把它悉心收藏起来了,惟一的纪念就是客厅里的那架钢琴,父亲说从前母亲弹得一手好琴。自那以后,母亲在我心中有了个朦胧的影子:穿着白色的长裙,坐在乌黑的钢琴前,美妙的旋律自她指间潺潺流出……

说实话,我并不太怀念母亲,一则是因为她在我很小的时候过世,彼此并无太多感情;二则我有个好父亲,他慈爱宽厚。我喜欢在冬夜将我冰冷的小手放在他温暖的掌心内,听他讲故事,也喜欢自楼上冲下,一路尖叫着扑入父亲怀内,欢迎他下班归来。或许是继承了母亲的天赋,我从小就对音乐有特别的敏感,父亲每晚陪我练琴,一年365夜,从不间断。我们的生活平凡却温馨。

但在我16岁的时候,一个女人闯入了我们的世界,父亲要我喊她作妈妈。那女人微笑着期待地望着我,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来我家的第一天,父亲头一次没有陪我练琴。我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中,灯也懒得开,黑暗中弹奏一曲,却零落、断续、难成曲调。月光自窗外洒进,静谧凄愁,夜的幽暗被许多故事的片段渲染着,头一次品尝被冷落被抛弃的寂寞滋味,我竟生出几分对父亲的怨恨和对那女人的仇视。蹑足走至父亲卧房门口,门牢牢关闭,门缝透出那熟悉的桔黄灯光。我在门外站了足有15分钟,泪水坠入无边黑暗之中。

那女人姓秦,我只出于礼貌叫她秦阿姨,她来后,两室一厅的小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井井有条,干净舒适,父亲也一改他以前单身汉式的作风,不再四处弹烟灰,丢臭袜子了。

这个家有了女主人,的确变得更像一个完整的家,她像每一位母亲那样尽职尽责,为我购置新衣,照料我和父亲的起居。每晚,她陪我练琴,并适时给我以夸奖鼓励,但我不愿叫出那两个字,而是继续叫她“秦阿姨”,因为我永远不能淡忘那晚凄清的月光和那种冷清的、被父亲遗忘的感觉,而且,每当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以至于我执意要搬到学校寝室去住,以逃避这种强烈的被抛弃的痛苦。

她常来看我,给我带来许多零食与书籍,然后把我换洗的衣服带走,同学都羡慕我有一个好妈妈。许多次,望着她背影消失在教学楼的拐角,我暗自想,她要是我亲妈妈该有多好!

我17岁的生日在一个弥漫乌云的冬日,再过几天就要参加钢琴比赛了。我正坐在寝室发呆,忽有人唤我的名字,原来是秦阿姨,外边不知何时下起了雨,她的头发淋湿了,搭在前额,手中拎着蛋糕,那一刻,我的心有一丝温柔的牵动,连忙让她坐下。那天我们谈了很久,送她出门时,天已全黑了,雨还在下,同在一把伞下,我们竟良久无语。挨得这么近,我嗅到她发上的清香,竟感觉这样的温馨,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我无意回眸,触及的,也是她怜爱的目光,“小妹,马上要参加比赛了,你平时练习时弹得不错,到那时不要慌……小妹,这几天天气冷,多加点衣服。”站在车站,她还在轻声叮嘱我,我突然有想扑入她怀中痛哭的冲动,哭我的忧虑和疲惫,哭我这么多年来对母亲的那份被压抑的渴望,哭我对她不必要的仇视和设防。但我偷偷转身,让那颗泪珠滑入无边黑暗……我仍没有叫出那两个字。

过两天,来学校的竟是父亲,我才知道她已因急性阑尾炎入院了。父亲要我先回家帮她整理几件衣物。我匆匆回家,家中依旧,打开她的抽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鲜红的日记本,再打开来,扉页贴着我的照片,再往下翻,竟是剪报和许多奖状的复印件,剪报是《长江日报》上登载的作文赛的获奖名单,我的名字下用红笔划了一道,所有的东西都被细心剪贴在本子上,有的边角已经磨损,说明这本子的主人经常翻动它。捧着本子,站在那里,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感情,泪簌簌地流下来,这是幸福与快乐的泪水。我将本子贴紧胸口,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啊,妈妈!”

柳暗花明

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来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诗人在崇山峻岭中迷失了方向,在几番寻觅、几番无奈的情况下,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明山丽水,怎能让他不吟出这发自内心的感慨!“柳暗花明”不仅直接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欣喜,更道出了人生的一种意境,一种快慰,细细体会,味道果然不错。

骄阳似火,热汗淋漓,独自伏案窗前,笔下的物理题已不知读过多少遍,仿佛每一个字都可以挤得出汗水似的。然而任凭你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思路却偏偏如同陷入了一团乱麻,无从自拔。明明已经看见答案在眼前忽隐忽现,当你循着这一思路继续向前时,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明明已经在纷繁的计算之后找到了结果,却与标准答案相差千里。烦躁、焦急、丧气、愤怒一股脑儿袭上心头。抛开眼前的题目,淋一盆凉水在头上,翻一翻过去的资料,请教一下经验丰富的长辈,冷静下来,于烦乱中理出一条清晰、正确的思路,细致、踏实地去实现每一个猜想,去证明每一个结论,去计算每一个数字。一次错了,再来一次,用耐心去迎接困难,用努力去寻找思路。也许正当你为上一次的错误感到不知所措时,忽然灵感出现,快刀斩乱麻,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寻觅良久的答案。这时你大概会长吁一口气,深有感触地说一句“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吧!

改革如行路,难免会误入山重水复的境地。贪污、腐败、行贿……正如行万里路上的层峦叠嶂,遮住那通向富强与文明的阳光大道。转入其中,往往使人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不知前途在何方。这时有些人沉溺于这层峦叠嶂之中不思进取;有些人丧失信心原路返回;更有甚者,不分东南西北,任选一条貌似正确的路,却越走越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把前进之路引入到更加危险的境地。诚然,在山重水复面前没有谁就能保证一定能够走对路子,一定能够最快走出困境。但在一番准确无误的调查、仔细缜密的分析之后作出的判断,才更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在一番苦闷和阵痛的思索之后,才更能体味到“柳暗花明”的快慰。“柳暗花明”正如漫漫寒冬后的第一声春雷,七月流火中的第一丝清风,久旱之后的第一滴甘霖,茫茫黑暗中的第一丝亮光。它证明了在山重水复中摸索的价值,融入了彷徨、迷茫中的毅力,带来了苦尽甘来的契机,肯定了一切努力的汗水。人人都想看到“柳暗花明”的一天,但人人又都常常处在“山重水复”之中。只有在“重”与“复”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于错综复杂之中理出头绪,在一片漆黑中抓住一线光明,才能在“疑无路”之时找到“又一村”,才能看到豁然开朗的明天。

诗发自于心,会之于心。只有对生活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敢于在困境中取胜的有志者,才会在千辛万苦、跋山涉水之后体味到这“柳暗花明”的慰藉。也只有他们,才能在会心的微笑之后,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柳暗花明”!

今夕是何年

阴雨绵绵,似泪似雾,轻烟般笼罩在那高耸的坟头。长眠在阴冷地下的老师啊,现在正是凤柿成熟时,您最爱的学生就在您面前,您是否记得我们有约,是否记得今夕是何年?绵绵阴雨,似我对你一腔深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那年秋天凤柿成熟,红红火火漫山遍野。老人们说:“凤柿红,凤凰来。”几天后,您果然来了,像那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在凤柿成熟时来了。你提着简单的行李,踏着坎坷的青石板路,笑眯眯地来了。我们这帮渴盼老师的孩子们撒着欢儿向您跑去,争着给您拎行李。傻呵呵的山娃问:“老师,您还走不?”您笑着说:“不走了,在这儿教一辈子书。”我听了,并不十分在意。谁愿意在这穷山沟里当一辈子教书匠呢?以前那几位老师来时不也都这么说,临了还是擦鼻抹泪儿地走了,留下我们这些野孩子没人管。可是您真的没走,真的永远,永远留在了这凤柿村。

您刚来那天晚上,我和山娃偷偷到您住处去打探,看您是不是在抹眼泪怨命不好。可我们在窗外只看到您挥动手巾,赶着屋里多如麻的小虫子。这些对您这城里来的姑娘来说,都是些多么可怕的小东西呀。这晚您肯定没睡好。可第二天一早,您就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来到我家,劝父母让我上学。爸爸看看老师说:“这娃儿这么大了,能帮家里干活,照顾弟妹,还读啥书?”您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他挺聪明,您把他交给我,我准让他有出息。”经不住您的诚恳地请求,爸爸终于点头同意了。我当时是多么高兴呀。老师,您真是一只美丽善良的凤凰,和那传说中给人带来幸福的凤凰一样,我对您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您说您最爱那火红的凤柿,那鲜红的颜色让您想到红火的青春。那天,我从自家树上摘下两个最大的凤柿送给您吃。到您家门口,只听见屋里有激烈的争吵声。“你到底和不和我一起回城里去?”“不去。我舍不得这些孩子,他们也离不开我。你也和我一起留下,咱们在这儿安家不好么?”“这儿?别开玩笑了。你这么固执,咱们只好断。”不一会儿,传来了你哽咽着但很坚决的话:“断!”门开了,一个男人气哼哼地从屋里出来。我趴在窗上一看,您正坐在床沿上哭着。像传说中那受到伤害但仍不回头的凤凰。我看了看手中的凤柿,回到家里。老人们说:“人生气时吃凤柿会伤身体。”可谁知,这样您竟再也没吃过我给您的凤柿。

第二天,您送我进城:“娃儿,在城里好好用功。老师等你中学毕业回来吃你摘的凤柿。”我含泪点头,背上行李,走上了您来时走的青石板路。谁知,这一去竟成永别。老师啊,我对您的一腔依恋之情正如那绵绵阴雨,此情绵绵无绝期。

我回了,毕业证就在书包里,我要让它带给您一丝慰藉。我回了,老师,我如约而回了。可您呢?您在哪儿?难道您忘了我们的约定,忘了今夕是何年?

山娃告诉我,我走后过了一年,村里下了一场暴雨。这猛烈的袭击对于那间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校舍来说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当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忽然校舍的墙塌了半边。孩子们乱作一团,挤在门口都出不去。老师尽力维持秩序,用力把孩子们一个个推出破校舍。当她准备出门时,发现一个吓呆的孩子躲在一边哭泣,她连忙跑去把他抓过来,推出教室。“轰”的一声巨响,掩埋了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好像传说中那只恪尽己责的凤凰,在撒播了最后一粒种子后坠到地上。受伤的翅膀汩汩流血,血迹被雨水冲得一干二净。

老师啊,您的死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间干净整洁的新校舍,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悲痛。您看看坟头上这两个火红的凤柿,这是我给您的呀。那鲜红的颜色就像您的一颗红心。

阴雨绵绵,像我的泪,在我们相约的今夕,流着,淌着。

此情绵绵无绝期。

那一年

“那一年,我们正迷惑,日子在无知中滑过……”每当听着这首歌,心底的一根弦又被轻轻拨动,这时,我便站在窗口,任凭暖的风,亦或冷的风,将沉睡的思绪唤醒,抽成丝,飘向那一年……

只记得,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特别长。不知是因为寒风还是弱阳,这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在我眼中竟是如此冰冷。也许,所有的怨郁都在冬天爆发吧:现实与梦的差距,总是那么大;美好的事物又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渐渐地,我开始封闭自己,沉浸在一个孤芳自赏的天地,冷漠成了我脸上最好的装饰品。

又是一个平淡的日子。我推着自行车恹恹地推开大杂院的门,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忙着搬一些东西,想必是新邻居。奇怪的是,他好像很有人缘,没几天工夫,就和大院里的老老少少混熟了。东家买煤,西家修房,都可见到他的身影。偶尔听王婆婆唠叨,说他也够可怜,从小没父母,才十八九岁就当了公汽的司机。然而,这与我又有什么相关?于是,我依旧我行我素。

偏又这么巧,我的自行车不慎撞坏了,链条绞到一起,零件也松松垮垮。车铺的人说至少3天才能修好,可一想那令人生畏的“挤车大军”,我进退两难,回到院子里。他刚收班回来,满身油渍的工作服是那么刺眼。“我来试试,也许修得”我既不答应,又不拒绝,转身回了屋。

透过窗户,他正在费力地修车,“多管闲事”,我嘀咕了一句。天色暗下来,风刮得更紧了,隐隐约约的,那个身影还映在窗户上,一声清脆的铃声响起,我走到院中,车——竟然修好了。而我没有感谢他。“为什么不出来活动活动,总闷在家里?”他问。真讨厌,我想。“这个世界太冷,这个冬天太冷。”扔下这句话,我回屋了。可他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从此,他对我似乎更好了,总是主动帮我修车,还买一些“可笑”的书给我看,诸如什么《闪光青春》、《理想之途》。

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少女的心是敏感的,我开始回避他。终于,那一天,在永不停息的寒风中,他递给我一个纸包。像是被烫了一下,我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与鄙夷,再也不想见到他。

日子像流苏般一条条数过去,风弱了。突然有一天,居委会的王婆找到我,她的眼睛红肿着,“志东死了……”志东?谁是志东?“哎,多么好的一个小伙子,公汽上有流氓抢钱,他扑了上去,被捅了5刀,送到医院,说了两句话就……”是他!我心动了一下,并不十分悲哀。王婆抹了抹眼泪,掏出一个东西——那个纸包!我惊异得喘不过气来。“他交代医生把这个给你。”

不知所措的我颤抖着接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支钢笔,一封短信。信的内容很短:“小妹,生活不仅仅只有寒风,更多的是阳光,发挥你的才能,好好生活!”落款是空白的,我的心也是空白的。霎时,整个天地也是空白的。我明白了:从头至尾,我都错了。

重新找回那本书《闪光青春》,我才发觉自己是多么可笑,才重新懂得生活的另一种意义,懂得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透过朦胧泪眼,我仿佛又看到他修车的身影,他见我转身离去时,眼中显出了失望与不安,他与歹徒搏斗时该是多么英勇呀!我恨自己的无知,自己的虚伪。为什么我不可以像他待我这样回赠他友善的目光与关心;为什么我不可以像他待我这样去对待这个社会,对待每一个需要关怀与鼓励的人。

然而寒风无语。我只有将悔与怨埋在心底,将真与善呈现他人。冬天再长,再冷,都会过去。我要用我的眼,我的笔去感受美好的人生,好好生活!

当风筝飞上16岁的天空,请让我再回想起那一年,那一年的冬天……

我与楚才

8年前的那个早晨,阳光出奇的明媚。一个小姑娘早早地就来到了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这儿要举行首届楚才现场命题作文竞赛。当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拥在馆前那不算大的广场中时,她的心扑腾扑腾地跳得好快。要知道这可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现场作文比赛呀。她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爸爸给的那15字口诀:审题准、立意新、构思巧、方法活、语言美,心里想像着那强手如林的氛围。

坐进了考场,老师在黑板上写了3个题目。她一眼就瞅准了那个“在书的海洋里遨游”的题目。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做梦都想着将来要出书,“书海里遨游”,该写的话、该记的事太多太多。她写下了自己废寝忘食的“书蛀虫”的干劲,写下了浩繁书林中穿行的收获,兴致所至,她一口气拉出了10个排比句,列数历代“楚才”,点明这也是“书海遨游”的结晶,又点文题,又扣赛题。她早就抛却了起初的紧张情绪,奋笔疾书,一个小时不到,就交上了头卷。有趣的是,当她从赛场中走出时,监考老师追了上来,说,小鬼,是不是去上厕所?

——这个“小鬼”就是我,那一年,我11岁,念初二。1个月后,我接到了获得甲等奖的通知。

从那年起,每届“楚才”赛我都参加。总是那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总是洋洋洒洒千言之后交头卷。每年的4月,我总是先盼着拿参赛通知,然后,就巴望着有没有获奖的消息。

4年前,我参加了第四届“楚才”作文竞赛。当监考老师宣布“有幸生逢改革时”这个赛题时,不少同学面露难色。是的,改革的题材太大了,范围太广,而我们的笔还太年轻,太稚嫩。在这个标题下我划了又圈,圈了又划,几番斟酌,还是把它规规矩矩地写上了稿纸。我这样开了头:“很多年轻人都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能在兵荒马乱之际大显身手,而我却要说,我有幸生逢改革时!”

我想到了战火硝烟中仁人志士为民族存亡进行的伟大变革,这是一种改革;我想到和平年代有志之士为祖国振兴建功立业,这是一种改革;我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打破零的记录,这是改革的成效;我想到如今的中国还较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还期待着改革……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说明我们有幸生逢改革时么?

当我还带着写作时澎湃的激情从考场中走出时,我想,我要感谢这一年一度的楚才竞赛。她是我们习作的练兵场,她启迪了我们的灵感,引发了我们的冲动,像“有幸生逢改革时”这样的命题,既从创作的角度指导着我在作文上精益求精,同时也引导着我该如何直面人生,投入生活。

当我把在“楚才”比赛中的获奖作文带给秦牧爷爷看时,他说,湖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呵;当我把“楚才”的获奖喜讯讲给欧阳山爷爷听时,他勉励我说,惟楚有才。8年了,楚才作文比赛是我成长的见证人和支持者。正是那一份又一份的获奖证书,助我叩响了高等学府的大门;正是评委老师们对我一篇又一篇习作的肯定,让我树立了从文的理想。——往事睡去了,记忆却永远地醒着。

我记得美国有句童谣是这样说的:有了新朋友,不要忘了老朋友;新朋友是银子,老朋友是金子。今天,在大学中文系里学习,天天跟写作打交道,可我依旧怀念我参加的每次“楚才”,因为她是老朋友了,是金子。

啊,绿色!

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造物主,不仅创造出了这个神奇的世界,还送给了人们一份最可爱的礼物——那五彩缤纷的颜色。人们常说:颜色是不断变换的,这样世界才美丽。可我却问自己:“难道所有的颜色都在不断变换吗?难道就没有一种颜色是永恒的吗?”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理想中那份永恒的色彩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残雪消融,枝头钻出第一颗绿芽时,当江鸥的第一声鸣叫把江水唤绿时,那是春天来了。于是草儿绿了,群山绿了,叶儿绿了,四周是一片新绿,嫩得吹弹可破,翠得滴得出水来,空气中弥漫着融融的绿意,醉人而温馨。当我脱下笨重的棉袄,轻松地跨出家门时,面对那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不由脱口而出:“多可爱的春天呀,多美的绿色呀!”哦,生机勃勃的春天是绿色的……

还没等春天太久驻足,夏天就急匆匆地赶来了。火辣辣的像团火,大有点燃一切的势头。知了在不停地叫着热,可它身下的大树却静静地伫立着,伸开那巨大的绿色臂膀拥抱着它的孩子们,慷慨无私地把自己绿色的身躯奉献给人们,聆听着树下的笑声。那是一群孩子在游戏,我问他们:“你们最喜爱什么颜色?”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说:“绿色”。有的说:“绿色带给我们荫凉,是无私的。”还有的说:“大树是绿色,窗纱是绿色,世界是绿色的。”另一位小朋友的话却令我久久回味:“绿色是夏天里最柔和的色彩,它是夏天的和平使者。”是呀,夏天的绿色才是最雅致、最无私的……

金黄的秋天又来了,那是收获的季节。站在田埂上,我望着那层层翻滚的稻浪,不由感叹这耀眼的金秋。可身边的老农却对我说:“秋天是绿色的。”我不由大大地惊诧了。老农笑了,指着远山和稻田对我说:“你看,这些树的叶子虽然黄了,落了,可它将化作春泥,来年化作新芽,还有这颗颗稻粒,来年春天不也化作绿苗吗?秋天的绿色是深藏的,你只要细心去体会,一定会找到的。”于是,我懂了,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孕育的季节。它孕育着绿色,孕育着希望。秋天的绿比春天的绿更丰富,更成熟……

随着一夜无声的飞雪,冬天悄悄降临了。我漫步在这晶莹洁白的世界里,不由又想到了绿色,可我又上哪儿去寻找她呢?正在沉思之际,“啪”的一声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扭头一看,不远处,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正在费力地去拾落在雪地里的书。我赶紧上前帮她拾起书,那是一些成人自修书,我将书还给她,问她:“大雪天的,你行动又不方便,这是去哪?”“去上课。”我惊异地对她说:“你这个样子学起来多苦呀!”她仰起冻红的脸对我笑了:“苦算什么,我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绿色,我相信只要我肯学,我一定能成功。我记得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的春天总会到的。”望着她自信的笑容,我默然无语……

久久地,久久地,我的思绪一直没能停下来,心底一个声音在对我喊:“绿,绿,绿……猛的,我惊醒了,是的,是的,我找到了,找到了那梦中永恒的色彩,找到了一片绿色,深的,浅的,亮的,暗的,交织着一个绿色的世界。盈满了希望,盈满了渴求,盈满了奉献,盈满了不朽的人生……

啊,绿色!我心中那片永恒的绿色哟……

她在我心中

尽管我的祖父、父亲、母亲都是党员,但对于电影、电视中常播放的那种党员形象,我向来是嗤之以鼻的。许多形象高大的党员,临终时往往有那么一段:“对……不起!我……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这是10块钱,算我交最后一次党费!”然后就缓缓合上双眼,周围的同志脱帽致哀。我总冷笑着想:“睁开眼睛瞧瞧吧!如今这社会,真正的党员有几个?”

不久前,我们学校请了一位老红军讲长征时的故事,许多同学都听得泪眼汪汪的。我直纳闷:“一个个怎么这么多愁善感?”一转头,发现平时总在门房里烧开水的打铃工——蒋婆婆,也端了小马扎在门口听着。蓦地,我发现蒋婆婆的眼里闪着泪光!那一脸沉思的样子,或许,她想起了过去的往事?

蒋婆婆60多岁,头发稀稀的,一件灰色的外套虽然破旧但很整洁。她和普通的老人有一个显著的区别:眼神里除了那种老年人常见的慈爱以外,还经常闪着另一种神采,是坚毅,是自信。

我们学校有些同学家住得远,中午就不得不到附近单位的食堂打饭吃。食堂较远,回到学校饭菜差不多凉了。所以,他们经常去蒋婆婆家里热饭。我也常常看见他们和蒋婆婆一起,坐在烧开水的小屋里,说说笑笑,亲热得很。提起蒋婆婆,大家就一桩一件地把蒋婆婆的好处报出来,我暗地里想:“这老奶奶真是菩萨心肠呀。”

一次,我上学路过校收发室,收发室的林老师叫住了我:“来!来!把这封信交给蒋婆婆!”我接了信,见信封上写着:蒋桂莲(母)收。底下的落款是老山前线!我想:“原来她还有个儿子在前线呀!怪不得那天听报告掉眼泪,也许是想儿子了吧!”

我把信递到蒋婆婆手里的时候,她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弄得我还挺不好意思。她拆开信,急急地看了起来,眼里又闪着那种特殊的光芒,使她整个人都显得精神起来了!我轻声地问她:“阿婆!是您儿子从前线寄来的吗?”她点点头,一脸欣喜的样子:“是啊!说是立了三等功呢!”说着,把信递了过来。我笑着,表示我知道。阿婆也笑着,笑容里掺杂着许多内容,骄傲、自豪、慈爱、欣慰……

听政教处的李老师说,蒋婆婆的老伴前几年病逝了。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但前年大儿子在前线打仗牺牲了,蒋婆婆马上就把二儿子也送到了前线,去年又把刚从护校毕业的闺女送到了前线。现在只有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住在一间小屋里。我有些发愣了,蒋婆婆这是为什么呀?留个一儿半女在身边也好有个照应嘛!

有一次,我问她:“阿婆,您干嘛不留个孩子陪陪您呢?您一个人多寂寞呀!”蒋婆婆笑眯眯地拉了拉我的手。啊!她的手可真粗糙,却那么温暖!她让我坐在小马扎上,边往炉子里加煤边说:“一个人当然有些闷得慌,但成天和你们这么多孩子在一块儿,就好多了!我把孩子都送到前线去,受受锻炼。他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我简直呆住了,蒋婆婆在我心目中一向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心地善良的普通的老人呢!这番话我觉得倒是小说或是电影中共产党人说的,如今却从一位不起眼的老婆婆口中说了出来。

从那以后,蒋婆婆在我心中的地位就不一样了,我也时常去蒋婆婆那儿,陪她聊天。

两个月后,蒋婆婆脑溢血,倒在了开水房里,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了。在收拾老人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份遗书,嘱咐把她积攒下的2000元钱上交给组织,作为党费!

我感动了,这活生生的事实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一位平凡、不起眼的老婆婆却有着如此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品格。是啊!党在我们身边!党的精神贯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蒋婆婆去了,但蒋婆婆的精神是不死的。想起她,我又会想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该有多少像蒋婆婆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啊!

蒋婆婆,她在我心中!

党,也在我心中!

第一次

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如此浩繁博大,广鹜精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100多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摆脱了森林的束缚,直立着身躯踏上了土地,人类便从此开始了向自然进军的伟大征途;几十万年前,当人们第一次在钻木中取得了火种,人类又第一次吹响了征服自然的号角……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第一次”的伟大实践与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社会在无数“第一次”的跋涉中走到了今天——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里,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第一次”,代表着革命首创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气魄与胸襟。

从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摆脱了外国模式的束缚,到十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第一次在华夏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第一次建立经济特区的尝试,到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产党人进行的无数“第一次”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第一次,即史无前例。历史,是现实的老师,但历史又常常会使我们的视野停留在过去;而每一个“第一次”,也常常会受到来自历史与现实的阻力,这就需要勇气与胆识。试想当年,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倘若盲目地遵循苏联城市暴动的经验,不敢根据中国实情走出自己的“第一次”,倘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大胆改革,中国社会哪能有繁荣昌盛的今天?

当然,我们并不是盲目地认可“第一次”。对于那些腐朽的、肮脏的乃至反动的“第一次”,我们理所当然应当嗤之以鼻,因为我们所提倡的是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民的利益,根据我国国情,在改革的大潮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做出有益于社会与人民的“第一次”。这也是历史寄予我们青少年的重托。

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那千千万万敢于从事有益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第一次”的实践的勇士连同他们的丰功伟绩,将常留人间。

阴晴圆缺

古时候的人们,当他们仰望苍穹的时候,常常会为月亮周而复始的阴晴圆缺,或失望,或激动。联想到人际交往、世事变迁,每每便会生出许多感慨来。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淋漓尽致地写照出这种缠绵悱恻的心态,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情不自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人们由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限制,只能对“阴晴圆缺”愁绪万端。那么,作为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难道也只能去吟喟〔味〕“此事古难全”的老调么?不能,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都要认识到“阴”与“晴”?“圆”与“缺”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分割的。“阴”与“缺”是“晴”与“圆”的基础,而“晴”与“圆”又是“阴”与“缺”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趋势。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地踏上人生之路,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生没有坦途。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失望的情绪是难免的。但是,在这种阴暗的日子里该怎样地认识挫折,认识自我,无疑是很重要的。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这样告诉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也不要哭泣/阴暗的日子里要充满信心/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乐观主义的精神与豪迈的气概充溢字里行间,普希金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他身受沙皇的压制与迫害时,他依然擎起如椽大笔,为自由呐喊,终于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他对阴暗的乐观与蔑视,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朗朗的晴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犹如阴暗,成功犹如晴朗。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从繁华的纽约只身进入古老的印第安部落,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他就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终于以《古代社会》的鸿篇巨著享誉于世。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不畏艰苦敢于登攀的人,才有希望到达顶峰。这,也不正昭示着“阴”与“晴”的真理吗?

个人的奋斗要经得起“阴”,才有希望换来“晴”,整个国家和社会又何尝不如此呢?解放前,当祖国的天空正是阴云密布的时候,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先烈,在阴云中,看到了未来的“晴”,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的奋斗换来的,是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头顶的朗朗晴空。“晴”,得之于“阴”。同样的道理,“圆”,也得之于“缺”。林觉民,在他那令人荡气回肠的《与妻书》中,把他“为天下人之‘圆’而舍却小已之‘圆’”的坦荡胸怀献给了他亲爱的妻子。1911年3月29日(4月27日),他血洒广州城,实现了他毕生的向往。缅怀先人,他们的圆缺观令我们感叹,放眼辽阔神州,何处又没有以己之“缺”换天下之“圆”的英雄?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绘出那个吃雪充饥去换取祖国人民轻轻松松散步、吃苹果的朝鲜战场的小战士形象。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响起:“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在边关站岗值班”的动人旋律时,你难道就不想到战士们甘受别离之苦、甘受“缺”之苦,不也正是为了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团“圆”?

从月儿阴晴圆缺的四重奏中,我们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不平凡,如此地令人心潮澎湃,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年人又该如何具体地看待阴晴圆缺呢?

我们的党,毋庸讳言,有阴暗面,但其主流是明朗的;我们的社会,毋庸讳言,有缺口,但其主体是圆的。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激浊扬清,创造出清澈的源头,流散出清澈的活水。我们的国家有困难,个人也就会有困难,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艰难中,创造出成功,其间需要什么,不言自明:就是“阴”和“缺”中的认同感,然后再是不满足感,最重要的当然还得是你的行动。

如果我们有了这些,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国家,“阴”终究会走向“晴”,“缺”终究会走向“圆”,正如十五的晚上,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终将辉映着人世间的一切:团圆、富足、温馨、笑脸……

遥望星空

星空是一部书,那数不清的闪亮的星星,就是这神奇的书的文字。它摊开在世人面前,让人去读。

儿时,静静的夏夜里,我躺在阴凉的竹床上,偎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从密密的梧桐叶的缝隙里看那一点点的星天。星星在遥远的地方向我眨着眼,仿佛妈妈讲的那些小精灵。是的,我读到了最美妙的童话,每一颗星就是一个故事。牛郎织女,琼楼玉宇,我读着读着,沉沉睡去。梦中,我总是飞上天宇,摘下一颗灿烂的小星星……

在我痴痴地读着这奇妙的书的时候,时光也一点一点地流逝着,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望着熟悉的星空,我读到的,不仅仅是童话了。

那一年,我去了南京。在紫金山上,我看到的星空,似乎和以往的不一样了。那是个非常美的夜。巍峨的天文台的轮廓印在一片深蓝色的天幕上,恍若一座科学的宫殿,满天的星辰透过山间笼起的青雾闪烁着。我坐在一棵亭亭的树下,仰望着它们,读着、想着。镶满珠玉的天空中,我好像读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张衡、祖冲之、伽利略、勒维列、开普勒……这些巨人们,在很久以前,不也是沉醉地遥望着星空吗?在这部天书中,他们读到了很多,那是宇宙的奥秘。我眼前的群星,不正是他们的伟大发现吗?在那些黑暗的年代,这些智慧的珍宝就是这样顽强地、勇敢地放射出剑一般的光芒,刺破愚昧与谬误的浓雾,照亮人们的心灵。我望着星空,拜倒在真理的光辉下。

这以后,我更爱去读那星空了。每一次,我总能看到新的东西,而这些总是深深地激动着、鼓舞着我的心,有时,也会给我以莫大的慰藉。

就像星星的光彩有时会暗淡,夜空有时会阴云低沉一样,生活不是永远阳光明媚的。一年春天,小时候和我一块儿爬上屋顶看星空的哥哥,在长江上救起一名轻生者,而他自己却永远地回不来了。夜里,我独自站在大堤上,面对着沉默的大江,仰望黑色的夜空。天穹上,疏疏地撒着几颗孤独的小星星。透过迷蒙的泪水,我看着它们,呼唤着逝者的名字。突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一句诗,那是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里的诗句吧?“他并没有消失什么,只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化作了奇异的瑰宝。”是的,哥哥失去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他什么也没有失去。我看见他化作了夜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永远闪烁着。我看见了他微笑的眼睛,我看见了他在那死与生的一刹那间坚毅勇敢的目光。星光在我泪花里闪动,这是人类灵魂深处最美好最宝贵的精神之光。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和充实。我读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是奉献——这才是不朽的,永恒的,就像眼前的星光。我感动地望着星空,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星空,是一部书,浩瀚如烟海。它摊开在我面前,神奇而又平凡,深奥而又浅显。我读着它,从小一直到今天。它大概是无穷无尽的,我要永远读下去,我还会获得许多……(注:作者的哥哥雷兵,武汉市公安战士,1983年4月9日在长江上救人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记一等功。)

阿Q新态

阿Q老是说自己“先前阔”,现如今他真的阔起来了。这几年,农村政策落实得很好,阿Q凭一身手艺,起早摸黑,出大力流大汗,手里的票子一天比一天多,终于当上了万元户,盖起了一座小洋楼,一下子在未庄出人头地大翻身了。

接踵而至的事情连阿Q自己都没有想到:先是赵白眼、赵司晨、小D、王胡这些家伙(赵太爷父子土改时被镇压了),都争先恐后地来拍马屁,“阿Q哥,阿Q哥”地叫个不停,后来,小尼姑从庵里跑了出来(如今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硬要嫁给阿Q,理由是阿Q掐过她一把,“男不露膝,女不露皮,男挨女皮,女嫁不移”,阿Q是“猫掉了爪子——巴不得”,春节就结了婚。

如今阿Q是志得意满:钞票有了,洋房有了,女人有了。阿Q摸着口袋里的钞票,心里想:这钱该怎么花?终于有一天,他想起了那回在土谷祠赌博的往事,那一回,本来阿Q赢了一大把,谁知后来有人打架,一下子全乱了,龟儿子们拿着钱溜了。想到这里,阿Q“啪”地给了自己一个耳光,下了狠心:“妈妈的,这回阔了,老子一定要把这口气争回来。”

阿Q又到土谷祠去了,还是那几间房子,破破烂烂的,可走进去一看,我的天,里面人山人海,围了个水泄不通。赌徒们一个个赌兴正浓,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声嘶力竭地喊着,脖子上青筋直暴。玩什么的都有,麻将、牌九、扑克……有的东西连阿Q这样的老资格也还是头一次见过。“真是玩法越来越多了。”如此热闹的景象,像一块磁铁,一下子把阿Q吸了进去。

阿Q在人丛中找着了赵白眼、赵司晨、小D、王胡,朝他们走了过去。“阿Q哥,阿Q哥。”四个人一齐叫了起来。“怎么,您也来玩了。”赵白眼向阿Q鞠了一躬。“啊,是啊”,阿Q注视着赌桌上的一切。“您老手气好,一定大发财。”赵司晨向阿Q拱了拱手。

王胡说得更亲切,“阿Q哥这一来,我们直怕要输得脱裤子啰。”

阿Q听得心花怒放,在赌桌旁正襟危坐,干了起来。

……

整整过了一天,阿Q也没回来。晚上小尼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正是阿Q。只见他身上只穿着一件三角裤衩,人冻得缩成一团,直打哆嗦。“你,你怎么这个样子回来了?是不是又去偷东西了。”小尼姑想起了他那次到庵里偷萝卜。“我没有呀,我……”,阿Q“啪”地给自己一耳光,跪了下来,“我去打麻将,输了一万八。”“啊?”小尼姑倒吸一口凉气。“妈妈的,赵白眼,赵司晨他们真不是东西,串通起来搞我一个。”“那你为什么还去?”“我,我憋不住。”阿Q快哭了,“房子,明天要卖了。”“什么,你?”小尼姑急得直跺脚,“你把我坑苦了,当初,你对我耍流氓,我没法,只好跟了你,现在……”她一声大嚎,冲出了屋子……

……

阿Q又搬回原来住的地方去了。

钞票,洋房,女人,全飞了。

赵司晨、赵白眼、小D、王胡这些家伙,又在他面前耀武扬威了。“妈妈的,真太妈妈的了,钱又让儿子们骗走了。”阿Q一天到晚打自己的耳光。“先前我比你阔多了。”这回阿Q说的是大实话。

我心中的那片绿叶

“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是她一边抚摸着怀中的小白兔,一边喃喃地低语:“小鸟,小鸟,在蓝天中飞翔,我像小鸟爱自由地飞翔……”,是她张着小嘴柔声地歌唱,充满稚气的声音浸满纯真的童心……一放学,我懒得打球便跑回家,像有谁赶来了似的。躺在床上,脑子里尽是她的影子。她是活泼的、明朗的。从小我们便是很好的伙伴,同住一个大院,我们总有一部念不完的经。我总爱拿起冲锋枪对着她一阵“哒哒哒”,“快倒下呀,你怎么还站着不死呀!”我嚷着。“地上挺脏的。”她涨红了脸蛋叫着,“我投降总该可以了吧。”“不行!躺下!”我端起枪命令着。“那,我唱首歌给你听好吗?”她央求着。我一听便来了劲儿:“好的,快点儿唱,饶你不死。”我最爱听她唱歌了,她的声音特别婉转清脆。“小鸟,小鸟,在蓝天中飞翔……我像小鸟爱自由地飞翔……”一曲终了,我还痴痴地听着。我羡慕极了,恨我没那么好的音色,但表面上却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唱得还可以……不过——瞧我的冲锋枪!”……幼年的时光在我们无间的嘻语中渐渐地流逝,我和她考进了同一所中学,我在重点班,她在普通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之间话渐渐少了,最后我俩见面仅是有礼貌地点点头。

她总爱穿一件绿色的衣裳,下摆扎进裤腰,然后束上一条宽皮带;头发蓬蓬的,留得短短的;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不是笑着就是轻轻地哼着歌……她像一片嫩嫩的绿叶,充满了生机,我心里这样想着,不禁把她的名字用绿叶代替了。

虽然我们同住一个大院,我却很少注意到她,只有当她在校歌咏比赛中大显身手的时候,我才想起有这么一位会唱歌的童年伙伴,有这么一片嫩嫩的绿叶。我的生活是紧张而有节奏的,不论放学早晚,我总要约上一帮兄弟到篮球场上角逐,常常是打得汗流浃背才拎着书包跑回家,球总是不会打输的,论个头,一米七八,论力气,我一个顶俩;学习,我丝毫不会松劲,年级第一的奖状常常被我捧了回来……我整日无忧无虑地徜徉在洒满金色阳光的大海里……然而今天,我变得烦透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悄悄地攫紧了我,像有一根手指轻轻地拨动了我心灵深处那根往日未被发现的琴弦,奏出一连串丁冬的音符。回到家里,我什么事都懒得管,便一头倒在床上用被子捂住脸。手里还捏着那张纸条,那张彻底打碎我心底宁静的纸条。重新展开那张揉皱的小纸,手心上的汗水浸渍了字迹,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然而,心头上,那几行字已经被我铭记下来:“明天放晚学后,江边柳林里见。”这是绿叶悄悄地塞给我的,当时,她涨红了脸,明亮的眸子闪着夺目的光彩,饱含着期待。接过纸条,我的心狂跳起来,像做错了什么事怕被人识破。呆呆地,我望着她跑远了,消失在人群里。河边,那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我和绿叶的幼年时光大半是在那里度过的。我和她一同拣起落叶和树枝,舀一杯河水,和上一撮泥土玩“家家”,她嚷道:“开饭了,饭菜都快凉了……”

怎么办?去,还是不去?犹豫,再犹豫……我被犹豫煎熬着,我恨我的优柔寡断,没一点男子汉气魄。要么,走到河边,对她说:“其实我也喜欢你,但是……”羞!不知羞!我气恼地捶捶自己的脑袋,怎会冒出这个想法!要么,像《柳眉儿落了》里的主人公那样折一只纸船,说:“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谁知道小船儿会飘到哪里呢……”唉,小说毕竟不是现实生活,我该怎么办?

踩着心跳,我走到小河边。她站在远处的一株柳树下,仍穿着那件绿色的衣裳,像一片刚落下的嫩嫩的绿叶,想要溶进那绿色的树林中。我呆呆地站着,好半天,才平静下来,鼓足勇气走上前。她转过身面对着我,脸蛋红扑扑的,她翕动了嘴唇,想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我尴尬地笑了笑,想搅活沉闷的空气。“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充满稚气的声音,眼前又晃动着她那天真无邪的影子。下定决心,我开口了:“你好,你还记得这块地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你的情况还不错吧?”不错!怎样不错?唉,净说些无聊的话!“我们之间,还是不要谈那种事情。”我说。她惊呆了:“什么事情!”我也呆住了:“你想说什么?”看着我傻愣愣的样子,她禁不住“格格”地笑起来:“哎呀,我说是怎么回事儿,原来你以为我要和你……”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正经话,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正常的朋友。难道年龄一大,男女之间就交不成正常的朋友了么?记得我们小时候是好伙伴,可是现在却成了陌路人,想起来都觉得别扭!难道人与人之间只能这样么?”我似乎卸下了千斤重担,感到一身轻松。呵,绿叶没有落到树下,它长大了,长得更青翠了。

我伸出手说:“让我们永远是朋友!”她的脸又红了,也微笑地伸出了手,眼底是一片真诚。

绿叶,她长大了。那片嫩嫩的绿叶呢?她在我的心里。

两代人的对话

有一天,我去叔叔家借书。

我(A)问叔叔:读了我的那篇作文吧?有什么感想?

叔叔(B)说:你的《我们这一代》我读过了,第一印象就是套话过多。

A:噢?

B:你在文章中提到的“这一代”的特点并不只属于你们这一代,我们年轻时同样有这些特点,诸如敏感、热情活跃,易接受新事物,等等。这些恐怕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

A:但也不能否认时代的烙印,譬如……

B:我知道你所说的是观念的变化,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文化渗入对你们是一种考验。

A: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们不能陷入西方文化中而不能自拔或被西方文化同化。我们得有自己的东西。

B:对,你在写这篇文章时是否考虑到这些呢,我认为你应该从本质上剖析自己,找出与其他各代有所不同的特点,否则怎么称得上有自己的个性呢?

A:这一点我考虑过。我们这一代夹在两代人中间。既要承受上一代在文革中受到的影响,又得面临下一代的挑战。

B:你们还要承受全方位开放所带来的思想浪潮的冲击,所以特别要谨慎。

A:谈到谨慎,我有一种感觉,似乎你们经历了一场劫难后,大脑有些自卫性关闭了。

B:如果你把成熟误解成关闭的话。

A:这种成熟有些令人费解。对于新事物的出观,你们横加指责,最后却模仿起来。

B:不是横加指责,而是担心你们不能正确对待这一切。

A:于是你们站在我们面前,既替我们挡住了风雨,又挡住了一个缤纷的世界。

B: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

A:主要是你们插手过多,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独立地思考。给我们时间,我们应接触一切,从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是强制自己去适应你们给我们提供的一切思维方式。

B: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冒险。

A:我们不冒这个险,就无法抵制外来的侵蚀和诱惑。

B:我们也许有责任,不应该束缚你们,但你是否会挑花了眼呢?

A:这就得靠你们的帮助了。你们应该给我们提供积极的因素。

B:看来你并不十分偏激,理智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我们年轻时也曾经十分冲动。谁说文革只是某一集团的错误,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A:一个人要有责任感才有理智。

B:你们应该是诗人与哲学家的统一体,不仅要有勇气、热情和信心,更要有敏锐而深刻的头脑。我们每一代都曾有过痛苦的希望,但希望属于会反省的一代。

A:看来你们是理解我们的。

B:你们只是人为地造成一道鸣闪而已。我们之间有着差距,但心灵总是相通的。不是么?

A:我希望我能早点成熟,但又不忍抛下不成熟的幻想,你们是否也有过这种痛苦呢?

B:成熟并不排斥幻想。幻想是对人自身的美化,一个成熟的人拥有幻想,那就是青春永存了。我们这一代有许多破灭的幻想和重建的幻想,而你们拥有幻想,为什么要抛弃呢?(有人叩门)

B:我们今天谈到这儿吧。你想借书,自己去挑吧。

A:好的。

谈话是终止了。但思想呢?

弯月·圆月

一轮弯月升上了夜空,像一曲轻轻的摇篮曲把世界送入了梦乡。街道上已经没有了人,他们似乎都已融入了月光里,不见了!我独自走在这无人的街道上感觉就像一条鱼游荡在一片月光里,寻找着那些曾经有过的梦。

月,开始变了,它似乎在变圆。我感觉到它的变化,咦!那是谁?我突然看见了一位老妇。她就坐在这月里,手里拿着一把折扇。那扇子轻轻的晃动着,似乎在给孩子扇着风。口中还轻轻地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她的眼里充满着慈爱,深情地望着前方。她似乎在等待、在期望。在盼望着亲人的归来。哎!她是谁,为什么会吟唱儿时奶奶教唱的歌谣?真奇怪!她手中的纸扇为什么像儿时奶奶手中的那把?莫非她真是奶奶、是我朝思暮想的亲人?我想站起来,想去问个究竟。我要把她留住!于是,我伸出手去,我要把她抓住。可我什么也抓不住,我拼命地喊,可她似乎什么也听不见。她似乎不知道我在叫她,依然摇着她手中的纸扇,唱着那首老歌。只不过我感觉她越走越远。那歌声也如同一缕轻烟融进了那片月光里……我失望了。我想把她留住。真的!我好想留住她。可为什么我只留住了一弯弯月,凄凄惨惨地挂在天空上?

我闭上眼睛,我不想去看那令人伤感的弯月。看到它又令我想起我的家和那些发生在家里的故事。月又开始圆了。我不敢确信。但它是圆了。咦,真奇怪!为什么会有一家人坐在这月里呢?难道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桂花树下的吴刚?不,那不是,我确信。因为那的确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