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19:46:09

点击下载

作者:唐宏亮,赵金莉,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五台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小五台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试读:

前言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在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出发,结合野外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观念,以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为基础,以植物类群系统演化为导引,将学生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贯穿于始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野外实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制作和植物种类鉴定的方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野外实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野外独立工作能力。植物学野外实习对于提高新时期生物科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五台山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地质条件,植物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河北省及周边十余所高等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教学实习和实践基地。河北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主要面向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自2002年开始在小五台山实习至今已有15年时间,目前已将小五台山作为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为了使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良好地运转,实习指导教师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实习前动员、实习用品准备、实习过程的安排和协调、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实习总结。经过多年实习、实践过程和建设,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软硬件条件、教学方法和实习后的评价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实习用具完备,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稳定,实习教学方法和评价已成体系。为了适应新时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需要,更好地提高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参考书籍的渴望和需求,有效利用指导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资源,我们组织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植物学实习指导教师,编写《小五台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书。本教材记录了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97科347属584种,彩色植物照片1032幅,基本涵盖了植物学野外实习期间所涉及的植物种类。本教材共有4章,第一章小五台山概况,由唐宏亮负责编写;第二章植物学实习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由唐宏亮负责编写;第三章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由赵金莉负责编写;第四章小五台山主要维管植物类群及常见种类识别,由唐宏亮、赵金莉和张风娟共同编写。

本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作为在小五台山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及中医中药学院学生的教学指导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科研人员工作的参考用书。相信本教材的出版对我校在小五台山进行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河北省“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冀教高[2012]53号)的资助。教材编写过程中,河北大学刘桂霞和房慧勇、河北师范大学石硕、河北农业大学李明提供部分种类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本教材虽经全体作者多次讨论、修改和完善,但鉴于内容涉及面广,加之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使用本书的专家学者和师生批评指正。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第一章 小五台山概况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蔚县、涿鹿境内,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及保定市涞水县接壤;距张家口市、北京市分别为150km和125km,距保定市、石家庄市分别为210km和230km;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km,南北宽28km,总面积221833hm。小五台山地势高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目前已知高等维管植物1387种,是华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中心。第一节 小五台山自然地理环境一、地质和地貌

小五台山地处燕山、恒山、太行山三大山脉交汇地带,发生于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属大背斜地质构造。除沉积岩外,还有大量的岩浆岩及少量的变质岩,形成的山体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和板岩,其次是花岗岩和页岩。岩石多为断裂发育,且以垂直断裂为主,因而山峰挺拔峻峭,地形复杂,沟深坡陡,大多山坡坡度处在35°~70°。

小五台山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突出的山峰,有别于山西五台山,因而得名小五台山。该区海拔在2300m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著名的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海拔均在2600m以上,其中主峰东台海拔2882m,为河北第一峰,被誉为“河北屋脊”。小五台山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成因的中、亚高山地貌,与北部以堆积成因的蔚县盆地地貌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山体的剧烈抬升和强烈切割,所以形成了以五个主峰为主体的中、亚高山地貌,仅在保护区东部与涞水和北京接壤处,有东灵山、西灵山为主体的中低山地貌。二、气候和水文

小五台山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期、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6.4℃,一月平均气温-12.3℃(山顶可达-38℃),七月平均气温22.1℃;年降水量400~700mm;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山麓风速2m/s,最大风速可达20m/s;无霜期80~140天,9月中旬初雪,冻结期长达5~6个月,最大冻土层厚1.5m。

小五台山水资源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水源来自于降水、地下水、潜水等。谷深坡陡、落差大,常形成急流和瀑布。五个台峰与东灵山、西灵山形成天然的分水岭。北西两台之水经赤崖堡、上寺、金河沟入安定河,南中两台之水由湖上、石片两沟出松枝口入壶流河,安定河、壶流河汇于水泉村后流入宣化境内,于渡口村注入桑干河。东台之水出老人沟与中台部分流水,出唐音寺沟汇于英吉村后,于大龙门注入拒马河。东灵山、西灵山之水经灵山沟汇入永定河。各沟河水常流不息且水质良好,对该区植被发育和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三、土壤

小五台山主要土壤类型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棕壤(包括生草棕壤、灰化棕壤和山地棕壤)及褐土类。

亚高山草甸土:呈黑棕色,疏松,肥力大。pH 6.0,有机质含量高达10%以上,分布于海拔2500m以上的阴坡和海拔2100m以上的阳坡。其上的主要植被为蒿草属、苔草属、萎陵菜属等,木本植物仅见2小片金露梅、银露梅、密齿柳等灌丛。其面积为2183hm,占总面积的10%。

山地棕壤:是在森林植被作用下,高强度淋溶过程形成的土壤。pH 6.5,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分布在海拔1600~2500m的阴坡和海拔1400~2100m的阳坡,主要植被为天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桦木林,林下木本植物有山柳、六道木、毛榛、忍冬、丁香等,草本植物有苔草、鹿蹄草、升麻等,林下阴暗、潮湿,多苔藓植物。其面积2为15283hm,占总面积的70%。

褐土类:主要在森林或灌草丛植被下发育,淋溶作用较弱。土体呈褐色至黄褐色, pH7.0~8.0,有机质含量低(1%~2%),多分布2在海拔1400m以下的阴坡。其面积为4367hm,占总面积的20%。第二节 小五台山种子植物资源和区系特征一、植物资源概况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是华北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分布有种子植物1136种,隶属97科467属,占全省总种数(2800种)的40.6%,是河北省高等植物种类最为集中、植被最为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

在1136种种子植物中,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植物种类最为丰富(425种,占37.4%)。木本植物占种类总数的21.2%,其中以桦木属、松属、落叶松属、云杉属、栎属、杨属为主,构成小五台山森林植被的建群种或优势树种。草本植物占种类总数的78.8%。小五台山五个台的台顶以莎草科植物为主,构成了亚高山草甸的主体。在草甸带以下,草本植物多生于林下、灌丛下、沟谷中。

在小五台众多植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核桃楸、银杏(栽培)、长白松(栽培)、野大豆、膜荚黄芪、蒙古黄芪;中国特有植物有虎榛子、蚂蚱腿子和文冠果;河北稀有树种有臭冷杉和华山松(栽培),这些均是重点保护对象。按经济用途划分,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有软枣猕猴桃等10余种鲜果类植物;核桃楸、山杏等10余种食用油料植物;蕨菜、升麻等上百种野菜类植物;黄芩、毛建草(岩青兰)等10余种饮品类植物;珠芽蓼等几十种可食淀粉类植物;有紫草等10余种食用色素类植物。在小五台山,具有饲用价值的植物有榛、栎、桑、禾本科、豆科等593种植物;具有工业用途的植物有荆条、薄荷等10余种芳香油类植物;鼠李、栎类、沙棘等鞣料植物;栾树、野啤酒花等发泡剂类植物;桑、椴、胡枝子、杞柳等10余种藤条纤维类植物;具有美化、绿化、观赏和药用等价值的种类也很可观,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耐践踏草本、攀缘类等园林绿化植物达367种;有麻黄、河北大黄等中草药材植物390种;牧草饲料植物593种。二、科、属的分布类型1.科的分布类型

小五台山植物的科总体划分为5个分布类型: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分布、温带分布、间断分布和特有科。所有97科中,42科属于世界分布(含330属873种);28科属于热带-亚热带分布(含62属106种);16科属于温带分布(含53属125种);9科属于间断分布(含17属40种);特有科仅1科(含1属1种)。2.属的分布类型

小五台山种子植物共计467属,按照吴征镒先生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可划分为15个分布类型:(1)世界广布属:有63属,占总属数的13.49%。其种类大多为草本,分布较为普遍,是林下草本层的常见种类。(2)热带分布属:有68属,占总属数的16.83%。泛热带分布的有42属69种;旧世界热带分布有7属15种;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有6属7种;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8属8种;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有3属5种。(3)温带分布属:有280属,占总属数的69.31%。北温带分布的有176属,居15个分布类型的首位,占当地总属数的43.56%。从以上统计可见,北温带分布类型在决定当地植物区系组成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有25属,占总属数的6.19%;旧世界温带分布有58属,占该地区总属数的14.36%;温带亚洲分布有21属,占总属数的5.20%。(4)地中海区-中亚分布属: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有9属11种,分别占该地区属、种总数的1.93%和0.96%;中亚分布区有8属9种,其属、种分别占该地区属种总数的1.98%和0.99%。(5)东亚分布:有32属43种,分别占该地区属、种数的7.92%和4.75%,是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林下或林间的重要组成部分。(6)中国特有分布:有7个中国特有属,占该地区总属数的1.73%。三、小五台山种子植物区系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多样,草本植物发达。小五台山共有种子植物97科467属1148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2种,被子植物94科459属1136种;植物生活型丰富多样,从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到灌木、亚灌木、藤本植物以及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均有分布,并且草本植物发达,草本植物属占总属数的78.37%。(2)温带成分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量的热带成分,显示出植物交汇的特点。本区467属植物中,属于温带分布有280属,占总属数的69.31%(世界广布属除外),其中的木本属和草本属均为小五台山植被典型群落的建群种及优势种;热带分布属有68属,占总属数的16.83%(扣除世界广布属)。这些属以草本植物居多,多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区的边缘向温带的延伸,显示出植物交汇的特点。(3)区系成分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区系的特有程度较低。裸子植物在小五台山仅有松科、柏科、麻黄科3科8属。被子植物中的古老类群(如木兰科的五味子属、毛茛科、壳斗科、桦木科、榆科等)以及一些古老残遗成分(如臭椿属、黄栌属(Cotinus)、栾树属等)在小五台山均有分布。小五台山仅有东亚特有科1科和中国特有属7属,特有属仅占中国特有属的2.62%,反映了小五台山区系成分的特有程度较低。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类型与植被垂直分布一、森林生态系统

小五台山是华北面积最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华北的大部分地区,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历史久远、人口密度大等原因,自然生态系统经历了数百年的反复干扰,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已遭到严重破坏,所以仅在小五台山等为数不多的深山峻岭之中,尚有极其珍贵的原生林和次生林存在。小五台山典型植物垂直分布带几乎包括了华北境内的所有天然林和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例如,海拔1200~1600m的辽东栎、白桦、山杨、花楸、五角枫、油松和侧柏群;海拔1600~2400m的云冷杉和华北落叶松群落等;海拔2400~2500m这段狭窄的过渡带,亚高山灌丛带有矮化的坚桦、密齿柳等群落;另有众多的以灌木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以上森林生态类型不仅构成了小五台山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同时也为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存提供了基本依托,由此也决定了小五台山在华北地区现有各种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特地位。二、森林类型

小五台山植被类型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区,其森林类型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寒温性针叶林:属欧亚大陆北部泰加林向南延伸的部分。分布于本区的针叶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青杄、白杄)、臭冷杉、杜松等,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分布于海拔1600~2000m,生长良好,干直高大。

温性针叶林:为中山西部的油松针叶林,多与白桦、坚桦组成针阔混交林,林下灌木有毛榛子、虎榛子、胡枝子等,多分布于海拔1600m以下的低中山坡。

温性落叶阔叶林:主要有山杨、桦树和辽东栎。辽东栎林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600m,常与油松、白桦混交,但接台寺海拔1450m的阳坡分布着林相整齐,生长良好的辽东栎纯林;桦树-山杨混交林占天然林60%以上,以白桦居多,山杨林面积不大,多分布在海拔1300~1800m;杂木林主要有春榆、黑榆、裂叶榆、小叶朴、椴、柳、槭、白桦、山杨等,无明显优势种,但分布较广,大多生于1600m以上的沟谷。三、小五台山植物的垂直分布

小五台山形成典型的垂直分布带谱,在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植被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可划分为6个垂直带:

农田果林-次生灌草丛带:是小五台山垂直分布带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最强烈、最频繁的地带。该带以农田和人工栽植的经济果林为主,仅见零星分布的白桦、油松,灌木以沙棘为主,也有虎榛和平榛。

阔叶林带:仅出现于山地的阴坡。树种单一,主要树种为白桦,其间零星分布着云杉,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营造了成片的油松林。白桦林下木本植物主要有深山柳、花楸等。

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2000m的阴坡和海拔1400~2000m的阳坡。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白桦和红桦、辽东栎等;林下木本植物主要有深山柳、花楸、北京丁香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唐松草、升麻等。

针叶林带:仅见于山地的阴坡。建群种为华北落叶松和云杉,冷杉、杜松呈零星分布,伴生树种及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稀少,主要有蓝靛果、蔷薇、花楸、鹿蹄草和升麻等。

亚高山灌丛带:处于草甸与森林的过渡地带,宽度约50m。主要木本植物为硕桦以及与其混生的灌木种类,如密齿柳、蔷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地榆、乌头、蒿草等。

亚高山草甸带:处于小五台山垂直带谱的最上部,分布于海拔2100m以上的阳坡和海拔2500m以上的阴坡。以莎草科的高山蒿草、矮草和云间地杨梅等为优势种,随着海拔的升高,植株逐渐矮化。第二章 植物学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的知识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实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植物检索工具书的熟练使用等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认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由于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在山区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有着特殊性,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规范的操作程序,这对于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第一节 植物学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一、植物学实习的目的(1)印证、巩固、扩大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植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的知识。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采集、压制和制作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标本,观察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更重要的是需要详细观察植物外部形态特征、解剖植物、反复查阅植物形态学术语以及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在此过程中,植物学课堂教学内容在野外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加强。因此,通过野外实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和加强了课堂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扩大了植物学知识范围,为胜任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理解植物多样性的分布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形成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选择不同采集路线,指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及生长状态(如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低海拔分布的植物和高海拔分布的植物),认识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主要生态环境类型和特点,加深对植物多样性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理解。(3)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在贴近自然的开放环境下,按照既定的实习任务目标和考核要求,以划分的“实习小组”为核心单元进行的教学活动,涉及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不同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分析比较、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以及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等方面。野外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除提供必要的辅助外,学生均需独立完成实习的任务目标,指导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对各个小组进行阶段考核。在此情况下,学生“实习小组”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组成员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迅速定位自我,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团结协作,积极认真完成实习的目标和任务。二、植物学实习的要求

为了控制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达到实习的目的,完成实习所定的任务目标,制定了以下7个方面的要求。(1)掌握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各种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2)掌握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技能,学会解剖植物的花和果实。(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方法。(4)掌握植物志、检索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鉴定植物。(5)学会归类植物到某一个分类群(科或属)中,并能识别200~300种小五台山常见植物种类。(6)熟悉实习地不同生境类型及特点,观察并理解小五台山植被垂直成带现象,了解植物生态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7)撰写植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第二节 植物学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一、实习时期的选择

在小五台山地区,每年的7—8月是植物生长的旺季,大多植物正处于开花或结果的时期,适宜植物形态的观察、植物标本的采集和鉴定,因此大多院校将此时期作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最佳时段。不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实习时期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一些院校选择7月中旬进行,另有一些院校选择8月底或9月初进行。实习的具体时间跨度以7~10天为宜。除了需要考虑教学计划和天气情况外,实习时期也需要考虑实习地的计划安排。目前,已有10余所院校在小五台山进行植物学、土壤学、地质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实习,因此每年的7—8月是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接待相关院校进行相关课程实习的高峰期。由于接待能力所限(200~300人),不能容纳多所高校同时进行实习,因此在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之前需要做到尽早计划和提前沟通,确定实习的具体时间,以免延误实习。二、实习地点和路线的选择及考察

选择理想的实习地点和路线是保证野外实习质量的关键。实习地植物种类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植被的类型、植物的垂直分布等是选择实习地点和实习路线的考量因素。小五台山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和生境复杂多样、人类活动干扰少、交通和食宿便利,是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野外实习前,指导教师需要提前到实习地进行实地考察,熟悉实习地的自然环境、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几条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植被特色的实习路线。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四个管理区:金河口、杨家坪、山涧口和辉川(2015年新增)。其中,金河口和杨家坪管理区具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食宿条件以及可供进行实习教学活动的场所,是进行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首选之地。

经过相关院校多年的实习实践探索,有多条植物采集路线可供选择:金河口管理区有郑家沟、章家窑、桦榆坡、金河沟、西台;杨家坪管理区有吕家湾、河槽、分沟、北沟、东沟、贺家沟、西灵山;位于山涧口管理区的山涧口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生境和植被类型,常作为实习的备选之地。为确保野外实习的顺利有效进行,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实地考察时,也需要对实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准备和防范措施。另外,需要与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沟通确定实习期间的食宿、授课场所、植物标本压制和制作场所,这些准备工作为实习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三、实习的组织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在学校教务部门和学院领导下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学校教务部门或学院负责实习经费的拨付和审批,学院院长或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实习动员,系主任负责实习的统筹安排及协调。具体外出实习人员由参加实习的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医生等人员组成。实习前应成立由野外实践经验丰富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指导教师担任团长、年轻骨干教师担任副团长以及其他实习成员参与的实习团队,负责实习动员会的组织、野外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与实习地的沟通协调、学生的组织管理、实习安全保障、实习经费的使用等事务。野外实习的教学过程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包括植物采集路线的确定、实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植物学实习基本知识和方法的讲解、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实习考核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按1:20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应选配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业务素质过硬和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教师。实习后勤保障人员由学生辅导员、实验管理人员和随队医生组成。学生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纪律、政治思想、安全保障、食宿的组织和安排,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实习物品的采购、实习工具的管理与发放、食宿的联系、实习经费的具体使用等方面。随队医生负责实习期间常见易发病的处理、创伤的包扎以及对可能的出现的其他意外进行救助等方面。学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参与实习期间的所有教学活动,每组以9~11人为宜,按一定的男女比例组成,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负责实习用品的领用及分配和保管、实习小组成员的召集、实习任务的领取、实习小组成员的安全保障等方面。四、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时间短,人员分散,环境复杂多样,组织管理难度大。为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要求参加实习的全体人员必须遵守实习纪律,熟悉有关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常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出现的损失和危害。1.实习纪律(1)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服从带队教师的管理,听从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组长的业务安排,遵守实习地的各项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2)安全至上,生命至尊,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杜绝冒险蛮干,以组为单位进行实习,严禁个人擅自脱离实习队伍单独行动,确保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操作。(3)尊师重教,团结协作,勇于承担。崇尚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发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勇于承担艰苦工作任务,主动磨炼自己的意志,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做到思想、业务双丰收。2.注意事项(1)关于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禁随意采食野果、蔬菜、花卉、经济水果(如杏)、林木幼苗以及金莲花、兴安升麻(苦菜)等珍稀濒危植物;禁止采集靠近悬崖或处于危险边缘(如深水坑)的植物;采集植物时注意避免蛇、蜘蛛、蚂蚁等动物伤害到自己;靠近山体一侧进行采集时要注意落石,以免砸伤;平地或斜坡采集时要注意脚下的坑或断棱,以免栽倒;在砾石滩、石坡等进行采集时,注意湿滑,以免滑倒或滚落;在公路两侧采集时,注意行驶车辆,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注意采集工具(如铁锹、枝剪等)的使用,切忌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保管好实习物品,避免丢失;外出采集标本严禁携带火种、抽烟,以防火灾的发生。(2)关于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方面的注意事项:对于有既往病史、恐高症或因爬山等剧烈运动诱发身体功能障碍的,需要提前与带队教师沟通,以便做出相应安排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有恐高症的同学,避免攀爬高海拔的山体或安排小组成员进行协助;对于身体缺钙的同学,避免攀爬和剧烈运动,否则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或抽筋,难以下山;对于患有高血压及近期动过手术的同学,则禁止攀爬高海拔的山体;对于患有心肌炎、湿疹、荨麻疹及身体其他部位不舒服的,则需要就医进行积极治疗。(3)关于野外实习期间食宿及业余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野外实习期间,不允许擅自单独行动;严禁在河道、低洼地、水库及其他水流湍急的地方游泳、洗澡、漂流,个别地方水体较深,注意远离;不允许酗酒、抽烟、赌博、打架;严格作息时间,按规定时间集合、吃饭、休息、洗澡,避免浪费;登山或剧烈活动后,严禁饮用冰水或用凉水洗头,以免感冒发烧;注意保持实习场所和住宿场所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讲究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谦虚谨慎,诚恳待人。3.安全指南及防护措施

山区气候多变,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雷雨天气、蚊虫叮咬、迷路、中暑、受伤等各类不愉快的情况偶有发生,必须引起师生的高度注意。

遇到雷雨天气,应避免外出活动;如果在外出采集过程中遇到雷雨天气,需要及时关闭手机、GPS等电子设备,不能打伞,也不能在树下避雨,应就近在山崖下暂避。

遇到擦伤、小刀划伤或玻璃碎片等引起的出血或小面积创伤,则应及时由随队医生进行伤口消毒或做必要的包扎处理;如遇到扭伤、摔伤、脱臼、骨折等大的伤害时,则需要及时由带队教师送至医院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免引起严重的后果。

实习中严禁采食野果、野菜、蘑菇等,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如采食,需立即进行催吐处理,并弄清食物来源,送医就诊。

在进行植物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对麻叶荨麻、狭叶荨麻、宽叶荨麻、蝎子草等种类的识别,以免被其上有毒的鳌刺所蛰伤;如果发生蛰伤,可用黄花蒿或蒲公英的汁液缓解。除此之外,也需要防范蜱螨类、蚂蚁、蜂类、蛇类等的叮咬,其中以蜜蜂和蛇的叮咬较为严重。被蜜蜂蛰伤后,需先剔除断刺,后用弱碱性液体(3%氨水、5%苏打水、肥皂水)涂抹伤口,如过敏,则需送医就诊。一旦被毒蛇咬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残留在皮肤上的毒液,并用绳子、布条等绑紧伤口近心端,同时冰镇伤口,内外服用蛇药,尽快送医就诊。

野外采集标本时,天气炎热,紫外线强,且运动量大,如不注意防护,除容易晒伤外,也很容易发生中暑,表现为疲劳、头痛、恶心等症状,此时需及时至阴凉处,饮用少量淡盐水或绿豆汤,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

在水边采集标本时,应特别注意,以防发生溺水事故。如果发生,则须立即施救,清除口鼻内的脏物,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微弱,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采取保暖措施,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山区地形复杂,如果单独行动或掉队,容易迷路走失。当发现自己迷路时,应保持冷静,寻找有信号的地段打电话求救,并发送地理位置(可下载手机GPS工具箱软件),等待救援,切忌乱走,避免消耗体力,给救援人员搜寻带来困难。第三节 植物学实习的实施过程一、实习前的动员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前,必须进行统一的实习动员工作。参加人员包括学院院长或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实验管理人员、随队医生及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实习动员的主要目的在于:①强调实习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②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和考核要求。③清楚实习地基本情况、实习时间安排、实习路线和分阶段计划要求。④介绍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实验管理人员、随队医生的任务分工及联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小组的划分,安排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实习用品的准备

实习日期确定后,需要根据实习内容、实习人数、分组情况进行相关用品的准备。实习用品以小组为单位统一领取,实习小组组长负责签领和分发,实习结束后统一归还。实习期间所用实习用品分列如下。1.共用物品

体式显微镜:用于植物细微结构的解剖和观察。

投影仪:辅助实习教学讲解及所拍摄植物图片的投影播放。

小型扩音器:辅助学生的集合和实习内容的讲解。

GPS:用于记录经度、纬度等信息。

植物标本烘干器:用于压制标本的快速干燥。

瓦楞纸:用作植物标本快速干燥时的中间夹层,具有通风透气作用,与植物标本烘干器配合使用。

望远镜:用于植物的远距离观察。

切纸刀:进行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时,用于固定植物纸条的裁切。

白乳胶:用于植物腊叶标本制作,叶片等部位的粘贴。

药品:用于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创伤、疾病进行治疗和症状的缓解。携带药品包括创可贴、风油精、医用纱布、晕车药、蛇药、感冒药、中暑药、止泻药、抗过敏药等。2.每个实习小组需要领取的物品

对讲机:用于外出标本采集时,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各实习小组之间的随时联系。

标本夹和吸水纸:两者配合用于植物标本的压制。标本夹是用木质板条钉成的两块夹板,大小为43cm×31cm;吸水纸用于压制标本时吸收水分,以草纸、麻纸为最好,也可用旧报纸替代。

枝剪:用于剪取木本植物的枝条以及对植物标本进行修剪整形。

采集袋/采集箱/采集筐:野外采集标本时临时存放新鲜标本,常用厚质的塑料袋代替。

掘根器或铁锹:用于挖掘植物的地下部,以保证植物标本采集的完整性。

采集标签:将质硬且防水的纸剪成4cm×2cm大小,一端穿孔,系上细线,采集标本时,系在标本上,并在其上注明采集编号、采集人、生境、海拔、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野外记录标签:统一印制,大小为7cm×10cm,用于标本采集和鉴定时记录植物标本的特征。

鉴定标签:统一印制,大小为7cm×5cm,植物标本经过鉴定后,用来定名的笺。其上应标明植物所属的科、属、种的中文名称及学名、鉴定人及鉴定日期。

镊子、双面刀片、解剖针:镊子用于标本的整形及花的解剖;双面刀片用于标本的制作;解剖针用于花器官的解剖。

放大镜:用于植物的细微特征的观察。

钢卷尺/直尺/胸径尺:钢卷尺用于测量植株的高度(草本植物);直尺用于叶片、花直径、花萼等大小的测量;胸径尺用于木本植物胸径的测量。

激光测距仪:用于高大木本植物高度的测量。

海拔仪:测定采集地点的海拔高度之用,需用GPS进行校正。

罗盘:用来观测方位和坡向、坡度等。

相机:用于拍摄植物生境照片,便于后期总结,在实习中也可用智能手机替代。

纸袋:用来保存标本上掉落下来的花、果和叶之用。

自封袋:用于临时保存形体较小的植物。

塑料广口瓶:用于存放固定液。

固定液:用于保存肉质肥厚的植物标本。

台纸:用于植物腊叶标本制作的背景纸板,以厚的卡片纸为佳,大小为41cm×30cm。

硫酸纸:覆盖于制作好的植物腊叶标本上。

工具书:用于植物标本的鉴定,需携带《河北植物志》《北京植物志》《小五台山植物志》《小五台山常见植物图鉴》《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个人用品

学生证和身份证;雨具(雨伞或雨披);衣物(登山服、登山鞋、背包、遮阳帽、厚袜、手套;洗漱用品(毛巾、洗发膏、拖鞋、洗脸盆);水杯、饭盆、筷子、勺子;常用文具(铅笔、小刀、橡皮、直尺);手电筒;防晒霜;花露水;苍蝇拍或粘蝇纸;个人必用药品(特殊病史的必须携带)。三、乘车出行及到达实习地的事项安排

在完成所有实习用品的准备后,所有参加实习的师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携带相关物品,在规定的地点,以组为单位集合。每个实习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核查实习用品携带是否完备及小组成员是否到齐。实习指导教师及保障人员负责指引学生装车,并以组为单位有序乘车,严禁不按要求换乘车辆或私自调整座位。车辆行驶过程中,需按车辆司机的要求文明乘车,严禁将头手伸直车外,做到不大声喧哗,保持车内卫生干净整洁。如遇车辆中途休息或短暂停留,需按规定时间要求乘车,实习小组组长、副组长再次负责清点人数。车辆行驶至实习地后,每个实习小组需按要求搬运实习用品,并在实习地小五台山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及保障人员的安排指引下前往住宿地。住宿安排妥当后,所有人员以组为单位携带餐饮用具前往指定地点就餐,并听候进一步的实习安排。四、实习内容的实施及具体要求

植物学实习是在野外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间安排紧,人员多且分散,任务集中,组织管理难度大,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保障人员、实习地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由于学生在实习前所学植物学知识均来自老师的讲解及教科书,缺乏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鉴定等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因此在实习地正式野外出行前,必须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和操作实践,需要一个简短的过渡。此外,到达实习地后,学生对实习地的饮食、住宿、实习管理方式等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进行短暂的调整适应,以达到良好的实习状态。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指导教师需召集学生前往指定地点进行相关实习内容的讲解和操作示范,包括植物形态的观察,实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整形/制作方法、植物志等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和植物标本的鉴定方法。讲解完毕后,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携带相关实习用品在实习住所地周边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完成5~10种植物的标本采集、压制、整形、观察和记录方法,并用植物志等工具书确定其学名,为随后几天的所有工作奠定基础。1.植物种类的观察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能力,这是进行植物种类鉴定和识别的基础。对被子植物来说,需要分别从生长习性、根、茎、叶、花/花序、果实和种子等方面进行认真、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对裸子植物来说,需要观察树皮、叶形、叶的着生方式、雄球花、雌球花或球果、种子等特征;对蕨类植物来说,需要观察叶的着生方式、根状茎及其上的附属鳞片、孢子囊、囊群盖等特征。对于难以用肉眼观察的植物,如紫草科、禾本科等植物的花器官,则需要借助放大镜、解剖镜等工具完成观察和解剖。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查阅植物分类形态学术语和植物志中该种类的特征,观察和解剖植物的花器官,从而掌握植物种类的观察和花器官的解剖技能。此项内容贯穿于实习的始终,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0个不同科植物种类的观察和花器官的解剖。2.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

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整形贯穿于野外实习的始终,是后期标本制作的关键。比如对草本被子植物来说,一份压制合格的标本应尽可能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对于木本被子植物来说,应包括枝干、叶片、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对裸子植物来说,应包括枝条、叶、雄球花、雌球花或球果等;对蕨类植物来说,应包括根、根状茎、孢子叶、孢子囊等部位。通过规定种类和数量标本的采集和压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整形、压制方法及实习工具的使用。对于采集和压制的合格标本,在进一步整形的基础上进行腊叶标本和液浸标本的制作,要求每个实习小组制作不少于200个种类的腊叶标本和10个种类的液浸标本,掌握植物腊叶标本和液浸标本的制作方法。3.植物种类的鉴定和识别

采集的新鲜标本或制作的腊叶标本均需通过正确的鉴定给出拉丁学名和分类等级,这就需要在野外尽可能采集特征全面的植株并进行认真全面的观察和详细记录,进而才能利用植物志、检索表、植物生态图鉴等工具对植物进行有效的鉴定。此项内容主要在实习驻地进行标本整形过程中和标本制作后完成。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志、检索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基于野外观察记录和采集的植物标本提供的信息正确鉴定100~200种植物,同时在大量种类识别基础上学会归类未进行鉴定的植物到某一个分类群(科或属)中。在进行正确鉴定后,要求学生对该植物进行“回头看”,详细观察该种植物,提取关键识别特征(特别是营养体的特征),以便根据此特征进行种类的识别,要求学生能够识别200~300种小五台山常见植物种类。4.不同生境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及植被垂直分布谱带的观察

野外实习期间,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沿着不同生境的既定采集路线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植物生长环境的观察。此项内容主要在植物标本野外采集过程中完成,要求学生记录每个生境植物种类、熟悉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主要生态环境类型和特点,同时对每个生境中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将观察结果总结在实习报告中。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小五台山形成了明显的植被垂直谱带,即农田果林带、次生灌草丛带、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带和亚高山草甸带,这些垂直谱带的观察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此项内容由于徒步行走里程长、消耗体力和时间多、生境多样且复杂,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如晴朗的天气),采取观察和记录为主,采集为辅的方式,沿既定的行走路线进行植被垂直谱带的观察,要求学生记录每个垂直谱带的优势植物种类,同时将总结观察结果体现实习报告中。五、植物学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巩固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取客观、公正的多元化实习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和保障实习安全有序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考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实习表现:采取实习指导教师评定(权重0.6)与学生实习小组内外互评(权重0.4)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分别从遵守纪律、团队协作、实习用具的使用及保养、实习总结幻灯的制作及交流展示等方面进行。此项考核占实习总成绩的30%。

专业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实地查看”(权重0.5)和“单独面试”(权重0.5)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实地查看主要从植物标本采集记录是否完备和规范、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植物标本是否鉴定正确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单独面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采集植物种类的识别程度,即以采集和制作的200种植物腊叶标本作为考试材料,指导教师从中随机抽取20种,让学生进行识别(科、属、种)。此项考核占实习总成绩的40%。

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均需撰写一份合乎规范、内容完备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按以下提纲进行撰写:①实习的目的及意义。②实习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③实习内容及要求。④实习过程。⑤实习成果。⑥实习的心得体会。此项考核占实习总成绩的30%。第三章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物候期等信息,是植物分类学、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其他植物学相关领域进行教学科研必备的实物资料和凭证,也是订正和识别植物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局限,为了有效进行科研交流和教学活动,很有必要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一份合格的植物标本需经过采集、整形、制作、鉴定及消毒处理等工序,才能长期存放于标本馆(室),供研究或教学查阅使用。植物标本有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浇制标本、玻片标本、果实和种子标本等多种保存方式,最常见的为腊叶标本和浸渍标本,其中腊叶标本对于植物分类工作意义重大,它使得植物学者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查对采自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标本。目前国内外各大植物标本馆主要以保存腊叶标本为主,也有一些浸渍标本,二者互为补充。第一节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和最繁茂的类群,具有发达的孢子体、完善的维管组织,以种子进行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为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具有很多共性之处,因此将二者并在一起进行阐述。一、标本的采集1.采集地点和时间

不同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不同,生长地域不同,如玉竹、红花鹿蹄草、东方草莓等喜生于阴坡林下;水金凤、灯心草、狭苞橐吾等喜生于水湿阴湿之地;荆条、沙棘、麻花头等常生长于低山向阳山坡上;野罂粟、小丛红景天、雪白委陵菜、黑柴胡等须在高海拔的亚高山草甸才能采到;采集榆、榛、青杨、迎红杜鹃等的花要在早春;而采收五味子、榛、沙棘的果实则需在秋季。因此,在标本采集之前需要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和分布规律确定采集时间和地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植物标本采集。2.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1)注意标本采集的完整性。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外,还应采集花和果实,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2)注意采集健康的植株作为标本。“健康植株”是指那些没有病虫害、植物体各部分生长良好的植株。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标本各性状的完整、准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标本能长期保存。(3)乔木、灌木或特别大的草本植物,只能采其枝条或植株的一部分。采集此类标本应注意所采集的部分能代表该植物的一般特征,需对未采集的其他部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拍一张该植物的全形照片,以补标本之不足。(4)草本植物时应采集带根的全草。对于同时具有基生叶和茎生叶的植物,要注意采基生叶;对于高大的草本,采下后可将植株折成V或N形,然后再进行压制,也可选取该植株的上段、中段、下段具代表性的部分,合并压制,但要注意每个部分悬挂同一个采集号标签。(5)藤本植物采集时,剪取中间一段,但应注意表示它的藤本性状。(6)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雄株和雌株。(7)对一些具有地下茎的植物(如百合科、天南星科、赖草属等),必须注意采集其地下部分(如根状茎、鳞茎、球茎、块茎等),否则影响鉴定。(8)水生草本植物(如金鱼藻、水毛茛等)提出水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在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可保持其形态特征的完整性。(9)对于先花后叶的植物(如玉兰、山桃、连香树、山胡椒等),需先行采集其花枝,待叶和果实长出后,再补充采集,但要注意两次采集需编不同的采集号。(10)有些木本植物(如白桦、白皮松等)的树皮颜色和剥裂的情况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依据之一,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11)对于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同时压制,并标明寄主、寄生植物。3.野外采集记录

标本采集后,须立即挂上采集标签,并尽可能早地进行压制,否则因植物萎蔫失水影响标本质量和后期鉴定。每个采集队(组)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连续编写采集号(如SK2017001),同一居群的标本应给予同一编号,不同采集时间和地点的标本需进行重新编号,并同时填写在采集标签和记录标签上,每份标本上均要系上采集标签,以免差错。采集标签上需标明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生境、海拔、采集日期等信息。标本采集的份数依赖于采集目的,科学研究用一般采集2份或3份,教学实习用一般每组采集1份。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杜绝破坏性采集,对列入国家保护植物或珍稀濒危植物的,禁止采集,应加以保护。

野外采集记录是植物标本必不可少的补充。一份标本价值的大小,常以野外记录详尽与否作为评判标准。野外采集过程中,除需记录植物的产地、生境、海拔、采集时间等信息外,还需要记录气味、汁液、花果的颜色、腺毛等在标本压制后容易消失或变化的特征,这对后期的鉴定和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二、标本的压制和整形

采集的新鲜标本压制时需先进行适当的整形,剪去多余密叠的枝叶,以免互相遮盖,使标本不易干燥,影响观察。如果所采集的植物叶片太大,可沿着中脉的一侧剪去全叶的40%,并保留叶尖;若为羽状复叶,则可将叶轴一侧的小叶剪短,保留小叶基部和羽状复叶的顶端小叶;对一些肉质植物,如景天科、天南星科的一些种类,在压制前,应先放于沸水中煮5~10分钟,然后再按一般的方法压制;对于具有球茎、块茎、鳞茎的植物,除用开水杀死外,还要切除一半,再压制。

野外最新采集并经初步压制的植物标本往往较湿,如不及时更换吸水纸,容易变黑、发霉,叶片也容易脱落。标本压后第一次换纸时,标本已失水变软,此时需要对标本进行再次整形,如果等标本快干了再去整形,就容易折断。整形时,需将过多的重叠枝叶剪去,折皱的叶和花瓣需适当展开,部分叶片的背面朝上,以便在标本做成后能同时观察到叶两面的特征。剪下或脱落的花、果、叶片应收集到小纸袋中,写上采集号,与原标本放在一起,以备将来解剖观察之用。在换纸、压标本时,植物的根或粗大部分要经常调换位置,不可都集中在一端,致使高低不匀,同时要注意尽量把标本向四周铺展,不能都集中在中央,否则会形成四周空而中央凸起很高,致使标本压不好。新压制的植物标本,前3天应每天换纸两次,3天以后每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换下的湿纸应放阳光下晾晒或烘箱中烘干。除了采用更换吸水纸的方法干燥标本外,也可采用植物标本烘干器或暖风机干燥标本。植物标本烘干器或暖风机均需与瓦楞纸相结合才能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因此野外出行必须携带大量的瓦楞纸。此方法对在多雨季节或含水量高的植物比较适宜,可在10小时左右快速干燥标本,适合集中大量采集标本。此法具有野外采集携带不方便、温度和风量需要前期的反复调试以及对标本前期的压制和整形要求高等不足之处。在野外标本采集中,可结合使用两种方法,如先用吸水纸法压制2天,整理成型后,再用烘干法一次性干燥。三、标本的制作1.腊叶标本的制作

野外采回的标本完全干燥后即可上台纸,制成腊叶标本,消毒后便于保存和使用。“上台纸”的方法:将41cm×30cm白色卡片纸平整地放在桌面,然后把干燥好的标本放在台纸上,摆好位置,右下角和左上角应留出鉴定标签和野外记录标签的位置,这时便可用小刀沿标本各部的适当位置在台纸上切出小纵口,再用具有韧性的小纸条,由纵口穿入,从背面拉紧,并用胶水在背面贴牢。标本固定好后,应将野外记录标签和鉴定标签分别贴在左上角和右下角,最后还应在台纸的上边粘贴一张与台纸大小相同的硫酸纸以保护标本。野外采集或腊叶标本制作过程中脱落下来的花、果、种子等需用小纸袋包起来,贴在台纸的适当位置,以便后期鉴定使用。

腊叶标本的消毒:植物标本“上台纸”后还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常用方法有三种:①把标本放进消毒箱内,将敌敌畏或四氯化碳与二硫化碳混合液置于玻璃培养皿中,利用毒气熏杀标本上的虫子或虫卵,约3天即可取出。②将标本置于-18℃的低温冰柜中冷冻72天即可取出。③将氯化汞(HgCl)配成0.5%的酒精溶液,用小刷子或毛笔直接将溶液涂在标本上或用小型喷壶直接喷洒在标本上晾干即可。

腊叶标本的保存:定名后的腊叶标本需要按某种排列方式保存在标本柜中,便于查找,一般有三种排列方式:①按分类系统进行排列,如郑万钧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②按地区排列,如同一地区采集的标本放在一起。③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即科、属、种的顺序全按拉丁文的字母顺序排列。2.浸渍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腊叶标本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标本在干燥过程中极易褪色,一些肉质多汁的浆果在标本制作时也不能保持原色和原形。此类标本用于教学时,直观性比较差。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常采用浸渍标本的方法,将植物的花、果或叶用一定的溶液加以浸渍,能较长时间地保存。

浸泡药液分为一般溶液和保色溶液两大类。(1)一般溶液:5%~10%甲醛溶液或70%乙醇溶液。使用时根据标本含水量的多少选用不同浓度的溶液,一般含水量高的选用高浓度的溶液,含水量低的可选用浓度较低的溶液。(2)保色溶液:其配方较多,但目前为止,只有绿色较易保存,其余颜色都不很稳定。

①绿色标本的保存方法。配方Ⅰ:硫酸铜饱和水溶液750mL、甲醛50mL、蒸馏水250mL。配方Ⅱ:亚硫酸1mL、甘油3mL、蒸馏水100mL。将材料在配方Ⅰ中浸泡10~20天,取出洗净后浸入4%的福尔马林溶液中长期保存;或将材料浸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1~3天,取出洗净后再浸入0.5%亚硫酸中1~3天,最后放于配方Ⅱ中长期保存。

②黑紫色、紫色和深褐色标本的保存方法:10%氯化钠溶液100mL、甲醛50mL、蒸馏水870mL,混合后过滤即可使用。先用注射器往标本里注射少量保存液,再把标本放入保存液里保存。

③红色标本的保存方法。配方Ⅰ:硼酸3g、甲醛4mL、蒸馏水400mL。配方Ⅱ:硼酸45g、甲醛30mL、酒精(70%~90%)200mL、蒸馏水20000mL。配方Ⅲ:甲醛25mL、甘油25mL、蒸馏水1000mL。配方Ⅳ:亚硫酸3mL、冰醋酸1mL、甘油3mL、蒸馏水100mL、氯化钠50g。先将标本浸泡在配方Ⅰ的混合液中24小时,如不发生混浊现象,即可放在配方Ⅱ、配方Ⅲ、配方Ⅳ的混合液中长期保存。

④黄色标本的保存方法:6%亚硫酸268mL、80%~90%乙醇568mL、蒸馏水50mL。直接把标本浸泡在该保存液中即可。

⑤黄绿色标本的保存方法:标本浸泡在5%的硫酸铜溶液里1~2天,取出洗净,再浸入6%亚硫酸30mL、甘油30mL、95%乙醇30mL和蒸馏水900mL的混合液中保存。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配方,浸泡时药液不可太满,浸泡后用凡士林、桃胶或聚氯乙烯黏合剂等封口,以防药液挥发。第二节 孢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孢子植物是指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类群,一般喜生于阴暗潮湿的地方。孢子脱离母体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植物主要包括蕨类、苔藓、地衣和藻类四类,各类群形态差别较大,采集方法和鉴定侧重点不同。高等真菌虽能产生孢子,但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属于植物,且在野外实习中经常碰到,因此对其采集、制作、保存方法也需要进行阐述。一、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中进化水平最高的类群,全世界约有12000种,我国有2600余种,分属于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石松亚门(Lycophyttina)、水韭亚门(Isoephytina)、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和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五个亚门,广布全国各地。1.标本的采集

采集蕨类植物标本和种子植物的采集类似,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蕨类植物大多分布于阴坡、山沟及溪旁的阴湿处,也有少数旱生型,采集时需注意生境的选择。(2)采集蕨类时应首先观察生态型和生活环境,不要盲目乱采,这对识别和鉴定非常重要。(3)地下根状茎是蕨类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需用小镐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