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12:54:45

点击下载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4)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4)试读:

什么是文化研究工作坊

“工作坊”是一种世界性的切磋学术、交流技艺(注意不只是交流“思想”“观点”,而是交流思想和观点的形成过程)的方式,特点是范围小(不是“大工厂”,而是“小作坊”),交流充分而有效,讨论深入,话题集中。特别是工作坊要展示生产的程序(工作坊犹如生产车间,而不是展览室或陈列室)和技术等,这是它与大会、论坛的区别(各自发布自己的观点成果,或者是自说自话,或者是众声喧哗,这都不是工作坊要追求的效果)。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曾经主编过一本叫“社会学工作坊”的书刊。以“工作坊”名之,意在区别于一般的论文集或刊物,探索一种学术研究的工艺,力求把一个产品(最终结果,在学术活动中就是研究论文)的生产程序、机制、环节、技术等,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进行呈现。就像带一个人到工厂的制作现场参观一个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从材料选择、构思,到模型选择、加工等),而不是只到产品陈列室看产品,更不是直接到商店购买商品。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参观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告诉你这是什么,而且还向你解释它是怎么制作和生产出来的。或者说,它不仅给你猎物,甚至不仅给你枪,而且告诉你怎么用枪打到这只猎物。

保罗·杜盖伊和斯图尔特·霍尔写过一本书《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该书通过对索尼随身听的个案研究,不仅向读者说明了文化实践和文化习俗如何在我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呈现了文化研究的关键概念和分析方法(所以才起了这样的书名)。显然,对于一个有志于学术研究的研究生而言,给他看一篇精彩的论文,不如给他看这个论文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正如对于一个有志于狩猎的年轻人而言,给他猎物不如给他枪,而只给他枪则不如同时教他如何使用枪。

受他们的启发,我先是尝试在我主编的《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0年开始,每年一本)中设立了“文化研究工作坊”的栏目,每辑发表一项重量级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有价值的原创性调研报告和民族志访谈),同时还请作者尽量细致地“交代”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选题缘起、收集材料、调查研究、写作进展、修改加工等)。2014年,我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进行类似尝试,每年编一本《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推出研究生(以硕士生为主)完成的代表性学术成果(一般是其学位论文),同时要求作者尽量细致地呈现自己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选题缘起、收集材料、调查研究、写作进展、修改加工等,特别是和指导教师的互动)。

我们的尝试包含了这样的意思:现代的学术研究不仅是一个人的神秘精神活动,而且是一项技术活(当然绝不仅仅是技术活,否则就成为技术主义或技术拜物教);既然是技术活,就与别的技术活(比如,制作一张桌子)有类似的地方。要“生产”一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光有好的创意或念头(good idea)是不够的,还要熟悉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些操作程序。即使是好的创意也离不开平时的学术训练(训练总是包含有技术成分),而绝不是什么神秘的顿悟。《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3年度已经出版,此次出版的是2014年度的,以后我们还将继续逐年推出。在此对支持这项工作的出版社编辑和我的同事们表示衷心感谢。陶东风2016年10月10日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婚姻家庭观分裂研究

[1]王天琪

电视剧是我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至今,我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这60年中,我国电视剧既形成了内容、题材和艺术风格固定的类型,又逐步催生了类型题材交叉的新类型。特别是近几年,以《奋斗》播出为开端,青春偶像剧与家庭伦理剧相结合的青春家庭伦理剧逐渐发展,成为当下我国电视剧作品的主流之一。笔者通过梳理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历程、解读其典型作品,既肯定了青春家庭伦理剧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又发现了其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分裂——一方面,电视剧延续了传统家庭伦理剧的风格,塑造了温情、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反对当下流行的功利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电视剧在诸多细节中充分肯定了金钱、消费、物质在当代家庭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带有强烈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色彩。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价值观分裂现象及其呈现策略进行研究,并尝试对青春家庭伦理剧所呈现的婚姻家庭观现状进行反思。

一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概况

电视剧《奋斗》的播出,开启了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之路,“都市80后群体”也逐渐作为一种具有新鲜感和感召力的形象,引起电视剧行业的关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青春家庭伦理剧逐渐成为一种内容稳定、艺术特色突出的电视剧类型。本文对其的概括为:以生活在大都市的80后青年为表现对象,以他们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者职业生活中的位置和角色为内容,以时尚靓丽和轻松俏皮为审美风格,展示青年在当代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历程的电视剧作品。青春家庭伦理剧脱胎于家庭伦理剧,又借鉴了偶像剧和行业剧的元素,既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延续,又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社会物质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变迁。因此,笔者首先对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探讨青春家庭伦理剧婚姻家庭观的特殊性。(一)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分期

自2007年《奋斗》登陆荧屏,青春家庭伦理剧的数量开始持续增加。其在审美风格上延续了《奋斗》的表现路径;在内容上根据社会热点和时代特征,对原有的主题、题材进行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此,笔者将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草创阶段、突破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瓶颈期。

2007~2009年,是青春家庭伦理剧的草创阶段。这一时期,青春家庭伦理剧的艺术风格和特征开始形成。在形式上,融合偶像剧和家庭伦理剧的元素;在内容上,一方面尝试表现80后一代人从学生到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也尝试以新的视角切入80后的婚姻生活;从电视剧的语言风格来看,青春家庭伦理剧多运用喜剧、幽默、诙谐、搞笑的元素,不仅剧中人物对白既机智又充满哲理,而且有不少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语,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此阶段虽然青春家庭伦理剧作品的总数量较少,但是仍然产生了一批收视率高、影响力大的作品,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等。

2010~2011年,是青春家庭伦理剧发展的突破阶段。这一时期,青春家庭伦理剧在原有成果的路径上不断突破。一方面,以80后为表现对象电视剧作品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更多社会热点问题引起电视剧创作者关注,例如裸婚、闪婚、剩女、丑女等均被纳入青春家庭伦理剧的表现范围之内;此外,80后的婚姻生活困境得到呈现,大量以“结婚”为主题的青春家庭伦理剧产生。因此在这一阶段青春家庭伦理剧虽然仍带有偶像剧的风格,但是在思想上开始靠近家庭伦理剧的传统,尤其是2010年的《裸婚》和2011年的《裸婚时代》,将青年的婚恋问题、家庭成员关系问题推向高潮,所以这一阶段的电视剧在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思考现实的深度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2012~2014年,是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平稳发展阶段和瓶颈期。这两年内,虽然青春家庭伦理剧作品的数量持续增加,题材内容有所丰富,但其在艺术风格、审美倾向上均延续了第二阶段的成果,并无开拓。在这一阶段,这类电视剧逐渐出现简单化、雷同化倾向,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作品名称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对前期作品的模仿复制。与此同时,青春家庭伦理剧对呈现社会热点的兴趣降低,转向追求画面精致度、表现都市生活优越性、呈现消费快感等。(二)青春家庭伦理剧的艺术特征

青春家庭伦理剧作为新兴的电视剧种类,经过市场选择和电视剧行业自身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征。

第一,从人物形象来看,青春家庭伦理剧集中关注和呈现的是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80后群体。电视剧主人公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起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快节奏、高效率、时尚的都市生活交相辉映。

第二,从审美倾向来看,青春家庭伦理剧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偶像剧的风格——主人公外形青春时尚,性格活泼开朗,大多是在广告公司、大型企业,或者极具小资情调的酒吧工作,与中规中矩的公务员、老师、工人等职业形成反差,形象充满张力。

第三,青春家庭伦理剧始终表达着对社会环境的思索与评判,其生命力就在于对都市青年生存状态、人生价值观的反映。随着80后一代人逐渐离开父母的庇佑,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毕业、就业、创业、恋爱、结婚、生子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然而,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多种思想价值观的并存与碰撞,青年一代需要面对长辈不曾面对的诸多问题,例如拜金、裸婚、“车子房子票子”、父母养老等,都与《渴望》《金婚》《大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传统家庭伦理剧所承载的内容有巨大差异。青春家庭伦理剧尝试展示新的就业观、生活观、择偶观,并且试图给出较为妥帖的应对策略。

第四,青春家庭伦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其生产和流通也带有文化工业产品的特征。其运作更加商品化、标准化、市场化,导致产生了许多以利益为导向的跟风之作,这些作品非但缺少对电视剧内容的关注与发掘,而且桥段雷同,演员群体局限,人物形象单一,剧情、细节都缺少打磨。反映出以青春家庭伦理剧为依托的电视剧投资者、创作者逐渐对经济利益的诉求超过对精神价值的探索。(三)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价值观分裂

青春家庭伦理对都市生活和80后群体的演绎,既是我国电视剧行业内容题材的开拓,又是一次关于当代青年婚姻家庭观的思考与呈现。青春家庭伦理剧以都市80后青年群体的创业、婚姻、家庭生活为对象,将婚姻价值判断标准融入电视剧情节、人物形象之中,所以把握青春家庭伦理剧的情节模式,将是剖析青春家庭伦理剧价值观的途径之一。通过总结发现,青春家庭伦理剧通常有这样的一个模式:在反映当下都市中的婚恋问题和家庭观时,将包容、和睦、平等、完整作为幸福的最终实现要素,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人际冲突的化解常以“情感感化”统摄全局。然而,通过对电视剧文本的细读和分析,笔者发现在看似以情感至上、家庭和睦、非功利、反对物质主义为旨归的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却存在着双重的价值态度,导致了电视剧内含的婚姻家庭观的分裂与对立。

表面上看,积极、正面的婚姻家庭观念是青春家庭伦理剧的思想基础。如在恋爱、择偶和婚姻关系中,力图反抗“门当户对”的“落后”婚恋思想,批判(至少不赤裸裸鼓吹)当下“一切向钱看”“有车有房”的观念,认为“情感”“真爱”是择偶、婚恋中的首要前提。在代际关系问题上,虽然家庭伦理剧中的婆媳矛盾、父母子女矛盾是电视剧的主要表现内容,但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仍然是电视剧所要表现的终极价值追求。此外,青春家庭伦理剧对出身寒微的青年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和同情,并以凤凰男、励志故事为蓝本,鼓励来自底层、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只要通过个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就能够获得事业的成功。因而,纵观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内容,不难发现其在价值追求上致力于展示家庭生活中的美德,反对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充分肯定了情感在家庭生活中的维系作用。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青春家庭伦理剧在传达一种以非功利性的情感的婚姻家庭观的同时,也隐藏着与这种价值观相反的力量,形成了对现代婚姻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与解构,其不仅否定了电视剧努力营造的善良、美好、和睦的婚姻家庭氛围,而且为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提供了合理存在的空间。在此,我们以2011年播出的《家,N次方》为例,解读这部电视剧在重组家庭快乐翻倍的宏大主[2]题之下所隐藏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倾向。《家,N次方》是赵宝刚拍摄的以都市80后青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主题的力作。这部电视剧以重组家庭的生活为蓝本,以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为起点,以N次重组的家庭也可以有非常快乐和幸福的结局[3]为追求,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与关爱是构建幸福家庭的基础——“如果你可以用爱去接受重组家庭的话,很可能你就等于拥有[4]了N个快乐的家庭,你的家人也随着增加”。

整部电视剧放弃了传统家庭伦理剧的苦情叙述模式,以多元、包容、乐观、诙谐幽默的态度传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温暖。从人物形象来看,《家,N次方》“塑造了如文楠、薛之荔和齐齐等集传统美德和现代智慧于一身的理想女性形象,满足了中国当代大众对理想女性的想象和期待。赵雯作为当代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人物形象,主创者在其事业发展顺利的同时,安排了其情感的失落与孤独,以表[5]达对这种人生观的否定和批判”。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最终在生活的历练、情感的召唤下,获得了精神的蜕变与成长。电视剧通过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呈现,发掘他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和灵魂的闪光点;通过展示人物脆弱、无助、孤独的一面,表达对他们的同情;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感化,最终打破了物质迷恋对其个人精神的束缚,使他们获得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全剧以家庭伦理剧情感追求为目标,使剧中所有成员都在经过人生起伏、价值取舍之后,重新认识到了亲情、友情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剧情走向了大团圆的结局。而这一结局正是导演、编剧隐藏在剧情起伏中显性婚姻家庭观的体现——发掘人性之中的善良与美好、营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的大家庭、塑造快乐幸福的重组家庭。

然而,从另一层面上看,《家,N次方》虽然从未直白地表达创作者对奢侈物质生活的渴求和推崇,但是电视剧通过对人物的形象、职业特征、衣食起居、生活环境的呈现,以及对洋房、豪车、奢侈品的展示,不断确认丰裕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性。而这些带有炫耀性意味的洋房、汽车、财产等物品本身就带有一种诱惑和解构的力量,颠覆了电视剧通过“情感”建构幸福家庭的意图。其中薛之荔就是一个典型带有双重价值观的人物形象。薛之荔是薛家长女,是整部电视剧中唯一一个集善良、美丽、智慧、理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是整个家庭陷入危机后的拯救者。电视剧在塑造薛之荔的形象时,一方面,强调其常年在发达国家学习生活的经历,从逻辑上建立起她在学识、气质、道德水平均高于普通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呈现薛之荔物质生活的优越(如,在她与家人视频聊天时,可以观察到其居住环境的精致、高雅)。因此,在薛之荔身上,带有物质丰富和精神高尚的双重标签。电视剧中,薛之荔一方面凭借自己经济优越和道德高尚的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拜金主义批判者、经济危机的化解者和婚姻情感自由的追求者;另一方面她又凭借自己所控制的巨额资产轻而易举地帮助父亲化解商业帝国的危机。可以看出,作者试图通过薛之荔这一人物,凸显道德在尔虞我诈的商业竞争中的感召力量,同时表达对电视剧中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然而,薛之荔的形象事实上正是凭借一系列的物质符号建构起来的——富豪家庭出身、优质的国外教育、可靠的商业伙伴等,薛之荔对家庭、朋友甚至是对手的拯救行为,实质上恰恰成为“金钱万能”思想的佐证。

此外,电视剧的叙事经常以酒吧、派对、豪华汽车和气派的办公室为背景。而这些充满意义的酒吧、派对、汽车、别墅充分发挥着渲染暗示的作用,共同构筑了电视剧主人公奢华、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暗示了重组家庭的快乐和幸福依赖于高档的别墅、商业竞争中的胜利、事业的成功等。所以整部电视剧虽然从人物宣言中表达了对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批判,但实质上充分展示了物质、消费、奢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而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才华、智慧、善良只是锦上添花的陪衬。

在《家,N次方》中存在的婚姻家庭观的分裂与对立,实际上是青春家庭伦理剧在价值观方面的共同特点。电视剧一面采取以情动人、情感至上的话语逻辑,建构了一幅时尚、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画卷,而在另一面却否定了其所努力呈现的淳朴的人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并通过物品、环境、职业、消费能力的反衬渲染,充分肯定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优越性,导致了青春家庭伦理剧在婚姻家庭观上的自我分裂与对立。

通过对电视剧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主导价值观并非积极正面的,而是通过转化、隐蔽的方式,肯定了物质、金钱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情感的付出,从而解构了电视剧极力营造的非功利的价值诉求。

二 双重价值观的呈现方式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婚姻家庭观虽然存在自我分裂与对立,但是电视剧在剧情推进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情感的因素,采取了多样的表现方式,使得矛盾的价值观得以调和共存,实现了家庭伦理剧般大团圆的结局。那么电视剧中对立的价值观分别是如何呈现的呢?两种价值观又是怎样在一部电视剧中共存的呢?在此,笔者着重分析青春家庭伦理剧双重价值观的呈现方式,并尝试总结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双重婚姻家庭观是怎样被融合与转化的。(一)正面价值观的呈现方式及依据

在正面意义上,青春家庭伦理剧以现代家庭伦理观为依据,包含对人性真、善、美的终极价值追求,而具体是指:在家庭观念上,以完整、和睦、尊重、平等为旨归;在婚恋选择中,追求情感至上、爱情至上,反对物质主义婚姻观念。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一价值追求,电视剧主要通过主题选定、情节设置、矛盾处理三种方式进行价值的判断与选择,以便从宏观角度掌控电视剧的剧情走向,实现对负面价值观的批判和抛弃。1.主题

笔者通过对2007年以来的几十部青春家庭伦理剧的梳理,以电视剧的名称和剧中主要矛盾为依据,发现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主题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和“婚恋”。虽然,“成长”和“婚恋”主题并无明确的界限,但是不同的电视剧在主题指导下仍各有侧重。特别是“婚恋”主题的“如何从恋爱走向婚姻”及“进入婚姻生活后,如何经营婚姻”作为80后群体需要面对的两个现实问题,在不同的电视剧中得到了不同方式的呈现。

首先,“成长”主题主要借鉴“成长小说”的概念,一方面指青年年龄的增长;另一方面强调青年经过人生、社会的挫折后,精神世界蜕变,成长为具有新思想的个体。在“成长”主题的电视剧中,主人公是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人,剧情侧重呈现他们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到真正进入家庭婚姻生活的过程,即青年适应社会、发现自我及其新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通过展示主人公们艰难曲折的生活历程,衬托他们是如何获得精神世界的成长,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如何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社会人。

青春家庭伦理剧中的《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都是典型的成长主题电视剧。其中,《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均由赵宝刚导演执导拍摄,被称作“青春三部曲”。《奋斗》是“青春三部曲”的开山之作,电视剧讲述了年轻人为了实现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的故事。剧中每个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不同的期待和憧憬,例如,陆涛和夏琳希望成为一流的设计师,外地人露露希望能够留在北京生活,米莱希望获得一份真挚的爱情,等等。这几个年轻人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着。虽然成长的道路充满了金钱、名利的诱惑,更有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误解甚至是背叛,但他们并未停止“奋斗”的步伐。最后,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途径。这部电视剧在主题上充分阐释了“奋斗”之于年轻人的意义,更展示了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精神蜕变——他们不是追逐享乐、物质的“垮掉的一代”,而是既有梦想又勤奋的80后。“青春第二部”是《我的青春谁做主》,电视剧通过三姐妹的不同的成长经历,诠释了一个关于80后的共同话题——自己的青春由自己做主。《北京青年》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年告别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发现自我、挑战自我的故事。“青春三部曲”是80后青年成长故事的注解,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成长历程,更勾勒了他们生机勃勃、积极向上、个性独立的总体风貌。而另一部青春家庭伦理剧《北京爱情故事》则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呈现了青春成长的痛苦和代价。

可以看出,以成长为主题的青春家庭伦理剧,将关注点锁定在80后由校园进入社会的阶段,意在展现他们充满梦想和希望的青春生活,展示他们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或者困难,更着力于表现他们身上独有的“善良”“奋斗”“拼搏”“无惧无畏”的品质。

其次,“婚恋”是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另一主题,将奋斗在都市大街小巷的青年拉回室内,意在呈现当下社会择偶观、婚姻观、家庭观中的矛盾,是对青年的另一次“成长”探讨。当然,在这一主题的剧情发展中,当青年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时,最大限度地遵循了爱情至上、家和万事兴、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等价值观。

例如,在呈现家庭背景悬殊的年轻人的婚恋故事时,电视剧始终坚持反对传统“门当户对”的主张。从《裸婚》《裸婚时代》《裸婚之后》《门第》等电视剧的热播,就可以反映青春家庭伦理剧对抗“门当户对”的旧观念的态度与决心。再如批判“第三者行为”的电视剧,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给予第三者最大限度的丑化和唾弃,致力于阻止家庭的破裂,并以夫妻互谅、家庭幸福为结局。在《妯娌的三国时代》《咱们结婚吧》《裸婚时代》《新恋爱时代》《AA制婚姻》等电视剧中,都对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强调夫妻感情、夫妻信任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情节设置

青春家庭伦理剧在弘扬积极的价值主题之时,电视剧情节承担了价值观的取舍和判断的功能,李胜利的《电视剧叙事情节》一书将情节的特征概括为“有理之节:因与果——真实性”、“有情之节:善与恶——倾向性”和“有节之节:美与丑——戏剧性”。其中,“有情之节:善与恶——倾向性”正是对情节价值判断功能的反映,“情节与情感不可分割的关系,使情节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情之所至,情节的表层似乎是随心所欲、荒诞不经的,但深层却仍须以理为参照,[6]符合生活基础中获得的真实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创作者设计情节的过程中,自然就呈现了明显的价值判断标准,如如何呈现善恶、如何表达善恶的区别、如何展现善与恶的斗争,其价值标准都将在情节推动中呈现。托多罗夫指出:“故事中一个平衡向另一个平衡过渡,[7]就构成了一个最小的完整情节。”在此我们仍以“成长”主题和“婚恋”主题为依据,分述价值观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在“成长”主题上,以《奋斗》中陆涛的“田园牧歌”项目的“诞生”和“破产”为例。陆涛是一个年轻气盛、有才华又充满浪漫主义气质的设计师,追求设计上的创新和完美。围绕“田园牧歌”项目,陆涛与投资方在投入和产出比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和矛盾。为了完美地呈现自己的设计理念,陆涛先变卖了自己的房产,又将自己的存款一并投入项目,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然而,令陆涛意外的是,无论他如何向投资人阐述自己的想法,都无法获得投资人的支持,最终投资人将陆涛的设计出售给了他的父亲徐志森。徐志森接手“田园牧歌”项目之后,希望能够借此吸引陆涛接管自己的产业。然而,陆涛在被投资人“抛弃”之后,彻底厌倦了地产行业唯利是图的行为,选择到法国学习深造,继续追求他的“设计”理想。

如果将“田园牧歌”项目看作一个情节,那么从项目产生到项目结束就是情节的完整形态,其中始终伴随着掌握资本的投资人和满怀理想的设计者之间的较量。两大投资人虽然对陆涛不顾及成本的鲁莽行为不满,但是他们之前愿意通过不断追加投资的方式为陆涛的这种理想主义行为埋单,这其实可以看作电视剧通过故事情节表达对“艺术至上”“设计至上”的价值观的认可和肯定。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资本与艺术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唯利是图”的一方终将“艺术至上”的一方抛弃,这令陆涛一度受挫。此时,爱子心切又“心怀鬼胎”的徐志森想用情感加利诱的方式让陆涛继承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一次,陆涛不仅与父亲决裂,也彻底与金钱、利益、商业划清界限。在这一情节中,徐志森作为陆涛的父亲,可以为陆涛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商业帝国掌门人的身份——突如其来的身份转变,将陆涛置入金钱和理想的尖锐对立中,也使观众倾慕陆涛才华的同时,艳羡他无须努力便可轻易跻身富人行列的机会。在此,陆涛为了自己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纯粹的情感追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父亲,并且对父亲充满阴谋和功利的计划表达了自己的厌恶。最终,在金钱和理想的较量中,陆涛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这一选择正代表了电视剧创作者对于青年的期待——奋斗。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节的推动之下,陆涛被塑造为理想主义的化身,他表现了与世俗社会、物质社会、商业、利润、金钱强烈的不合作精神,代表着独立、固执、不与金钱为伍的新青年形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浪漫主义色彩——面对数十亿家产却甘心做一个为艺术献身的流浪者,这便是陆涛的精神内涵。正是这样一种不合作、不妥协的艺术观,使他成为朋友中最有才华和最有前途的一个,从而“陆涛”也被塑造为荧幕内外青年人的“精神领袖”。

其次,在以“婚恋”为主题时,如何呈现婚姻生活,如何反映婚姻中的伦理道德,是青春家庭伦理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面对当下婚姻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电视剧通过情节的发展,呈现了创作者明确的价值判断。

以青春家庭伦理剧《咱们结婚吧》中段西风与苏青及第三者邓佳佳之间的关系为例。电视剧中,段西风与苏青恩爱,但是一次意外事件,段西风与邓佳佳发生关系并导致其怀孕。邓佳佳在与段西风的关系中,起初表现得温婉可人、大度体贴,而随着事情的发展,她越发不满自己未婚妈妈的身份,于是用尽手段逼迫段西风离婚。在这一部分情节中,邓佳佳不仅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而且机关算尽、面目可憎,毫无道德与廉耻可言。然而,在电视剧第28集中,春风得意的邓佳佳和善良落寞的苏青的境遇发生了逆转。邓佳佳发生意外,导致婴儿流产,失去了威胁段西风的资本。巧合的是,段西风前妻苏青也因身体不适与邓佳佳住进了同一间病房。两人再次碰面,流产后的邓佳佳看见有家人陪护的苏青,幡然悔悟,向苏青深深鞠躬,后因身体虚弱而倒下。这一次见面后,邓佳佳和苏青再无交集。

通过分析第28集的情节,我们不难发现邓佳佳发生意外并认错的情节太过突然,并且从情感角度讲,邓佳佳因意外流产而幡然悔悟的可能性很小——此前邓佳佳为留住段西风已经付出了巨大的资本和努力,而其一旦认输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所以邓佳佳在苏青面前忏悔鞠躬不仅缺少情节上的铺垫,而且不符合逻辑上的常理。但是这一情节的设置正满足了大众对价值判断的期待和要求,即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不仅要接受道义上的指责,而且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忏悔。《电视剧叙事情节》将这种现象称为“对而假”,特点是“其倾向性肯定是正确的,值得提倡,但某些情节缺乏令当代人信服的真实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情节设置上,电视剧的有些剧情扭转虽然过于突然,缺少铺垫,但是其目的在于有意将情节引向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当中,以起到教化大众的作用,更顺应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期待。

通过对以上两个小情节的分析发现,价值观对情节发展起着宏观调节的作用。情节的发展需要服务于价值观的选择,而从情节中传递的价值观判断标准应是符合大众社会健康的价值标准的,应是易于观众体会和感受的。所以在设计电视剧情节发展时,即使让作品牺牲情节上的连贯性,打破人物形象的系统与完整性,也要坚持价值观的健康与合理。3.矛盾解决方式

矛盾是电视剧情节发展的动力,从矛盾的产生到解决,是电视剧情节的依据。从整体上来看,一部电视剧是由许多“小的完整情节”组成的,由于电视剧无法全面地展示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一部电视剧通常截取生活的一个侧面、一个阶段作为主要内容,围绕一个主要矛盾展开,以主要矛盾的解决作为电视剧的结束。因而如何解决主要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中以哪一方的胜利为最终的结局,这其中贯穿着价值观取舍和判断的准则。笔者通过梳理2007年以来的青春家庭伦理剧,总结出电视剧突出展现的主要矛盾,并将其汇总于表1中。表1 青春家庭伦理剧“主要矛盾”分类一览表

电视剧中呈现的主要矛盾,总存在矛盾对立的两方,情节设置便是呈现矛盾双方中一方战胜另一方并走向圆满的结局的过程。对于一部电视剧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向,主要依赖于其主要的价值判断(见表2)。表2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解决方向及其价值观依据表2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解决方向及其价值观依据-续表

通过对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方式的分析发现,在亲情、爱情、友情面临重重“围剿”的时候,正面、积极的伦理道德标准始终指引着电视剧的价值选择。虽然不同的电视剧选取了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要矛盾,但是在情感态度上,仍然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呈现家庭生活时,电视剧始终传达“互敬互爱,相互扶持”的家庭观;在对爱情与友情的态度上,始终鼓励青年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朋友交往需言而有信、仗义疏财;等等。因此,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每一次价值的冲突与选择,终将赢得积极与正义的胜利。而对于真挚、善良的人性的赞扬,会为观众带来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安慰,从而排斥当下“丈母娘力挺房价”“好女婿有车有房,没爹没娘”的现象和“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在门第差异、家庭背景悬殊的婚姻中,虽然主人公之间常常会产生冲突,但是结局仍然是击碎“门当户对”的恋爱婚姻观,一家人和好如初。因此,从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主题、情节和矛盾解决方式来看,其始终坚持了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二)负面价值观的呈现策略

青春家庭伦理剧以坚持情感至上、道德至上为价值判断依据的同时,也给予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弥漫与发酵的空间。电视剧通过洋房、汽车、奢侈品、隐形广告等方式,不断诱导并刺激观众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欲望。特别是在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内容与情节有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后,不同电视剧文本之间通过互文的方式,强化形成了内容固定、含义深刻的电视文本符号——汽车、住宅、奢侈品、消费观念等,充当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载体。因此,青春家庭伦理剧中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是如何被隐蔽地呈现的,又是怎样被掩饰和转化的,是探讨青春家庭伦理剧负面价值观呈现策略的重要内容。1.符号的功能

当代社会语境下,“汽车”与“住房”已经由单纯的生活用品转变为具有丰富意义的物质符号,是反映主人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实物“房子”与“汽车”的使用功能变得无足轻重,而其作为消费社会符号的作用逐渐上升——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更加强调其附加的意义:“在今天,很少有物会在没有反映其背景的情况下被单独地提供出来,消费者物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的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8]义上去看全套物。”同样,在电视剧中,汽车和房子的使用功能逐渐被淡化,而其附加意义主要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语境和社会语境所产生的。

例如,在电视剧中,汽车与其拥有者是同构关系,汽车的价值与品位彰显着其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在表3中的电视剧中,汽车与主人公的形象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表3 汽车与主人公形象对照关系

表3主要选取了汽车与其主人一同出现的场景或片段,在这些场景中,汽车的作用并不在于交通运输,而在于区分其拥有者的身份和所处的阶层。通过对电视剧中汽车的表意功能和符号意义分析,不难发现,低端汽车或无汽车往往意味着其主人出身或事业平庸,或一无所有,甚至是性格软弱、不求上进,生活上带有明显的市井气息。与之相反,高端汽车则意指其拥有者自信、成功、富有、潇洒、不可一世。正是建立在汽车的符号意义之上,豪华高档的汽车成为电视剧中富人炫耀物质财富的重要工具——当豪车由远及近经过电视摄像镜头时,其驾驶者显得意气风发,从容自得。镜头对豪车车标的仰拍、特写、突出强调暗指着价值不菲的汽车的所有者从身份、地位、生活情趣到生活品位,都高于一般人。所以,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剧情通过突出表现汽车的档次及其拥有者的身份,传递并表达着这样一种价值观念:一个人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否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价值,主要依赖于其对物质财富的占有量的多少。而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就越能获得外界的羡慕与尊重,汽车正是这样的物质财富的象征。同样,电视剧中住宅的符号功能也被充分挖掘和发挥:宽敞明亮的住宅代表着富裕的物质生活、良好的家庭出身、高品质的生活态度;局促的房屋则代表着底层、市井、斤斤计较、目光短浅。

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无论是汽车还是房屋,其作为使用工具的作用已经被淡化,而作为符号的表意功能已经转化、上升为主要的功能。每当镜头以全景呈现和重点聚焦的方式展示宽敞、奢华、明亮、位于繁华地段的住宅时,都会引导观众对优越物质生活的艳羡和赞许;通过对豪华汽车、事业有成(无论男女)的车主的展示,引领观众对物质、金钱、成功进行顶礼膜拜。青春家庭伦理剧所选取的都市生活、上层社会、商业派对、品质生活,在传递“情感至上”观念的同时,极大地渲染了“物”和奢侈品的魅力与功用,不断刺激观众对物质的渴求和欲望。2.制造幸福生活的幻象

青春家庭伦理剧聚焦80后群体艰难、“疼痛”的成长历程,既反映这一代人激情昂扬、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又尝试为青年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塑造具有符合双重价值标准的“幸福家庭”。所谓幸福家庭,一方面须顺应长幼有序、家庭和睦、相亲相爱、“家和万事兴”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则建立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有较高社会地位”“有良好生活趣味”的基础之上。首先,从青春家庭伦理剧中主人公的职业、社会角色、社会关系来看,这一类型电视剧关注的社会群体主要集中于生活在都市的精英阶层,这一群体有着优质的教育背景、优越的家庭出身、良好的生活品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奋斗》中的陆涛、米莱的父亲都是当地著名的地产商,他们有家庭的支持便可迅速成功;《媳妇的美好时代》中余味的父亲是著名画家,余味是优秀摄影师;《婆婆来了》中何琳的父亲是大学教授;《裸婚时代》中童佳倩的父亲是某单位领导。正是这些拥有良好的家庭出身、优质的教育背景、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菲收入的都市青年群体构成了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主要表现对象,为大多数平凡普通的观众打开了窥视都市上层社会的窗口,刺激了观众对于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的渴求。其次,青春家庭伦理剧中的情境、环境、物品、装饰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诱导观众的作用,并不断传递着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其中植入的炫耀性消费和广告成为消费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新闺蜜时代》中,主人公韩文静所开的凯迪拉克汽车,从侧面证明了其不俗的出身,也暗示了其在都市社会中所处的阶层与位置;《奋斗》中陆涛开着奥迪A4汽车,载着女朋友夏琳从镜头前疾驰而过,也在侧面印证了其在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消费社会对商品符号意义的强调远远超出了对商品本身的关注,因此在汽车和房子之外,日常生活用品的符号内涵也在不断确证着人物的身份。此外,青春家庭伦理剧同样热衷于呈现都市商业竞争的场景,将主人公置入涉及巨额资金的商业往来中,或者表现主人公动辄几十万、数百万的投资贸易,这些均勾勒了一幅远离市民生活的资本社会的景象。

青春家庭伦理剧一方面通过情感道德话语,对电视剧情节进行情绪的渲染;另一方面在荧幕上炫耀着高水平的消费能力、优越的物质生活,以及高品位的生活情趣。虽然电视剧始终坚持了爱情至上、情感至上、亲情至上的精神诉求,但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对观众的吸引和诱惑使所谓的“幸福生活”变成由金钱和物质堆砌的虚假想象。3.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鼓吹渲染,一方面塑造通过汽车、房子、生活趣味的意义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否定、排斥、嘲笑物质匮乏的窘境,从反面证明良好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为此,青春家庭伦理剧塑造了一批社会地位迥异、性格反差明显的人物形象,并采取类型化的处理方式,通过电视剧镜头充分表达了对穷人、弱者的排斥、轻视和对经济实力雄厚的强者的尊重甚至是仰视。在此,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来比较人物形象差异。表4 电视剧中代表人物一览

在表4中,人物一与人物二在电视剧中是对比甚至是对立关系。电视剧中,人物一的形象是成功、宽容、善良和正义的,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外表、率真的气质,而且能够在道义和情感上压制人物二;人物二的形象都带有负面意味,他们市井、刁蛮、土里土气。因此,电视剧引导观众对人物一的态度是尊重、敬仰、艳羡;对于人物二,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有对其生活遭遇的同情,又有看客心理的嘲笑。由此可见,在类型化人物塑造的过程中,电视剧用对比的方式构建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此外,电视剧在人物形象塑造时采取了道德与经济实力同构的方式,即在表现经济实力强的人物时,着力描绘其人格的魅力、事业的成功及其不拘小节、情深义重等感性特征;在表现弱者时,着重展示他们的经济困窘无奈、性格软弱无能、内心过度的自卑感,以及他们市井、粗鄙、斤斤计较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价值观上,电视剧镜头对弱者、穷者、无权者采取了丑化、妖魔化的处理,使得每一个呈现在荧幕上的穷人都变得尖酸刻薄、丑态百出。与中国早期电视剧中的“小人物”相比,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贫嘴张大民”时代的乐观、智慧、从容、积极向上的气质,变成荧幕上都市生活的“他者”,从而引导观众对无钱无权者产生排斥甚至是恐惧的态度。

例如,在《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来自东北的工人“金大柱”就是一个被刻意处理、丑化了的负面形象,尤其是在米小米母亲的对比下,其负面意味更加突出。金大柱是男主人公金亮的父亲,也是一名来自东北矿区的工人。他老实敦厚,有传统家长式的威严与固执,还有着“养儿防老”“买房养老”“爱面子”的陈旧观念与生活态度,是儿子婚姻生活中矛盾的主要制造者。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人物,是都市女孩米小米的母亲。米小米的母亲虽然是离异的单身女性,但是她生活条件优越、性格开朗、乐观前卫、自信宽容。特别是在金大柱“诈伤”之后,虽然对亲家已无好感,但仍然全心全意照顾对方,即使发现自己被骗,仍怀有宽容之心。在米小米母亲的映衬下,作为同代人的金大柱更显得土里土气、怪异可憎。整部剧中,金大柱始终是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处在都市生活的对立面,扮演着入侵者的角色。他带着陈旧的婚姻观念、落后的思维、上代人的生活理想介入儿子的生活中,使儿子受尽“夹板气”。由此也看出,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处于重要位置的新工人不见了,他们再也不是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业脊梁,而是被物质社会、消费主义、都市生活远远抛弃的穷人。贫穷成为附带在他们身上的唯一标签,在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中,使其显得渺小、怪诞、自卑又自负。但是“贫穷”不仅指代工人,而且覆盖了大部分的社会弱势者,电视剧给予弱者的,完全不是同情和理解,而是无情的丑化与排斥。

青春家庭伦理剧通过经济实力与道德水平同构的方式,一方面展示强者的宽容、忍让、纯粹;另一方面将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婚姻幸福、爱情浪漫的前提条件。而对于经济实力差的形象,则乐于展示他们在有钱人面前的窘迫、可笑、丑态百出的状况,将穷人、农民表现为都市生活的对立者和侵略者。其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些侵略者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退出都市生活的舞台。电视剧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建构,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了理想的都市典范生活,而这种生活模式必然与强大的经济实力、以消费为前提的浪漫爱情绑定,最终导向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三)双重价值观融合的途径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双重价值观是分裂甚至是对立的,但是双重价值观是如何并存于同一部电视剧中的呢?笔者看来,其策略无非是两种:其一,以共赢的方式,为弱者提供转化的契机,使其成为强者的一员;其二,用情感淡化价值对立的方式,达到弱者和强者情感上的和解,使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价值观获得合理性。

为了表达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反抗,青春家庭伦理剧常以出身悬殊的男女青年为主角,讲述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故事。此类电视剧中,男主角一般来自农村或普通市民家庭,他们经济匮乏、性格谦卑,但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通常被称为“凤凰男”,是当代青年脱离贫穷的励志典型;与此相对,一些家境良好、娇生惯养、性格直率、敢爱敢恨的都市女青年被称作“孔雀女”,她们呈现了物质优越者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也树立了底层青年奋斗的目标。在电视剧中,“凤凰男”与“孔雀女”的结合,某种程度上似带有反抗当下物质主义婚姻观的意识。而事实上,“凤凰男”的潜台词是“飞上枝头变凤凰”。青春家庭伦理剧多数情况下对“凤凰男”的出身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将其置于理想生活的对立面,物质匮乏是他们自卑的依据和根源,也是他们摆脱现状的动力。由此,作为出身贫苦的人,“凤凰男”一方面要主动承认自己在身份(而不是情感上)无法与“孔雀女”相匹配,要保持谦恭、自卑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来摆脱“寒门”的阴影。因此,青春家庭伦理剧在展示青年人励志奋斗的过程时,实质是在展示一个穷人如何变为富人的过程。

由于双重价值观的分裂,电视剧始终处在迷恋金钱和排斥金钱的矛盾之中,而“凤凰男”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凤凰”则很好地缓和了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将经济上的弱者转化为物质上的强者,并使其走向幸福生活——促使两种价值观最终走向统一。因此,对于青春家庭伦理剧来说,在讲述弱者和所谓“穷人”的成长历程时,遵循了固定的逻辑——无论是“凤凰男”还是“凤凰女”,出身和家庭背景的平庸,既是他们在都市生活中举步维艰的根源,又是他们不懈奋斗的动力。《奋斗》中的夏琳、《裸婚时代》中的刘易阳、《婆婆来了》中的柳传志、《大都市小爱情》中的苏劲、《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石小猛、《蜗居》中的郭海萍等,都因为“先天”不足比同龄人更努力。在电视剧中,这些来自市民阶层的普通人因成功跻身中上层社会而成为励志典型。但此励志的目标和方向并非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而青春家庭伦理剧矛盾调和的方式并不在于所谓的反抗“门当户对”观念的尝试,而在于鼓励每个人都成为经济上的强者。

相应地,青春家庭伦理剧中,经济实力的强弱同样也与婚姻情感中地位的高低相关联,所以通过情感弥补物质的缺乏与不足,是弥合双重价值观冲突与裂缝的又一途径。通过对电视剧作品中矛盾的整理,不难发现,经济上占据优势地位的一方,在情感中也处于强势地位。尤其是青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与早期电视剧中的男性形象差异巨大。传统电视剧在呈现男性形象时,乐于展示他们阳刚、稳重、深沉的特征——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而青春家庭伦理剧在呈现两性关系时,更侧重于展示“凤凰男”细腻、幽默、体贴、宽容的一面;相比之下,“孔雀女”一般通过父母的支持获得经济优势地位,在情感上也相应地处于强势地位,性格带有泼辣、开放、勇敢、强势的特征——女性在物质上的占有多于男性,男性需通过细腻、体贴、忍让的方式,表达对女性的“补偿”。与此相应,“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类型的作品也在上演,这时处于经济强势地位的男性则在情感上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出身平民的女性则要对他们表达内心的感激,最终成就电视剧团圆、唯美的结局。因而在呈现都市80后婚姻时,青春家庭伦理剧颠覆了传统荧幕家庭的叙事逻辑,将经济劣势表现为情感劣势,并采用以情感补偿经济的方式——展示了当代青年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与地位。

事实上,无论是“孔雀女”还是“白马王子”,均是由于经济的优势获得情感的优势,而经济的劣势也导致了情感的劣势,其实质仍然是通过剧情表达了物质与道德、物质与情感的同构关系,是站在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视角,调侃与蔑视物质上的弱者,是电视剧对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演绎和呈现。然而,在电视剧的呈现过程中,人性、伦理、情感的因素被充分调动,转化了矛盾的焦点,掩盖了矛盾的实质——婚姻生活的温情脉脉、丈夫对妻子的宠爱与关怀,似乎呈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家庭伦理关系和婚姻关系,也彻底调和了双重价值观的对立与矛盾,遮盖了电视剧的负面价值观。(四)案例分析:裸婚系列“裸婚”是指年轻人在恋爱结婚之时,不以物质为前提,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意在反抗物质主义、攀比心态对婚姻的束缚。“裸婚”只有在当代语境中才有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对于60后、70后两代人来说,所谓“没房”“没车”“没钻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对于80后来说则意在强调出身寒微的青年人的生活窘境。“裸婚”话题达到高潮是在2011年电视剧《裸婚时代》热播之后,荧幕中的年轻夫妻冲破父母的阻挠、克服生活中的压力,经过层层困难,最终回到了幸福生活的轨道。而且通过年轻演员的演绎,更证明了“裸婚”的意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必然能抵达幸福的彼岸。从2010年《裸婚》播出到2014年的《裸婚之后》,不难发现“裸婚”问题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得到了持续关注和探讨。

2010年,《裸婚》登陆荧屏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是,“裸婚”这一主题的出现,已经是对当代青年婚姻问题的关注和回应。剧中,女主人公林菲是一个自信、独立的新女性,在婚恋问题上,坚持以“爱情”为前提,不做物质的奴隶。电视剧以首尾呼应的方式,强调了主人公对“裸婚”的推崇,反抗庸俗的以“房子”和“车子”为底线的婚恋观。然而遗憾的是,整部电视剧只在开始与结尾处提到了“裸婚”的想法,在剧情发展中完全悬置了“裸婚”之“裸”所指涉的物质匮乏和经济拮据的现实,更忽视了“裸婚”实质上是诸多青年不得已的选择。《裸婚》将“裸婚”演绎为一种“时尚”的理念,并未真正触及“裸婚”所处的时代语境和社会语境,因此这部电视剧中的“裸婚”仅仅是仪式性的。

与《裸婚》不同,2011年的《裸婚时代》从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来看都非同一般,“据视索福瑞CSM39城数据显示,《裸婚时代》上周六(2011年6月11日)的收视率为0.98%,成为全国电视剧收视[9]冠军”。电视剧中“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礼”的爱情,直接触及了当下众多年轻人的婚恋状况,而剧中的“相爱到老”的婚姻誓言,是对“有车有房”的婚恋观的挑战。与《裸婚》不同,《裸婚时代》始终围绕着“裸”展开情节,其实质在于讨论年轻夫妻在物质并不充足的前提下,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困难与矛盾。从剧情来看,电视剧通过前后对比“没钱——没幸福”“有钱——有幸福”的模式,否定了“裸婚”的反抗意义,所谓“细节打败爱情”“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的说法,只是重新证明了“裸婚”是一场失败的探索,仅仅以“爱情”为前提的婚姻,只能引来更加不堪的结局。在这部电视剧中,所谓引人深思的生活,只是站在中间阶层的生活趣味上,对平民生活、弱者生活的否定。《裸婚之后》是在《裸婚时代》之后,再度以“裸婚”为主题的青春家庭伦理剧。剧中男女主人公有着坚实的爱情基础,他们不顾父母的反对、物质条件的限制,勇敢“裸婚”。然而“裸婚”之后,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两个年轻人及他们各自的家庭身心俱疲,层出不穷的困难一度让两个年轻人走到离婚的边缘。纵观剧情,全剧对“裸婚”的态度是否定性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必然将暗藏矛盾。

这三部电视剧虽然都瞄准了“裸婚”的主题,并且从情节结构上都对这种不受物质束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观进行了肯定和演绎,但是实际上,这几部电视剧并未摆脱物质主义观念,更未实现对遭受物质绑架的婚姻关系的反抗和批判,反而重新肯定了以物质为前提的婚恋观的合理性。

三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反思

青春家庭伦理剧在塑造以爱情为前提、以家庭和睦为旨归的婚姻家庭观之时,也暗示了幸福家庭的物质标准。从青春家庭伦理剧塑造的模范家庭来看,其更致力于建立一种和睦、宽容、体谅、温暖的家庭。在强调更完美的“美好生活”——情感的维系之外,着重强调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一)青春家庭伦理剧的价值观实质——中产想象与物质主义

在中国,关于“中产阶级”(亦可被称为“中产阶层”)的讨论由来已久,从中国当代语境来看,主要是指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的总体性概念。在此我们采用萧功秦在《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与知识分子》中对中产阶级下的定义——中产阶级是指“那些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作为软资本来参与市场竞争,并因此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人们。他们的教育背景,他们的审美趣味、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一般而言比较精致化”。

纵观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内容,剧中的多数主人公一出场就已经被置于社会的中间位置,有着优越、富裕的物质生活。首先,从青年的生活环境分析,高楼林立、交通便捷、文化开放、竞争激烈的中国大都市是青春家庭伦理剧中青年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而其管理者、设计师、律师、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阶层意味着其脑力劳动的优越。同时,在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背景时,其长辈的身份、社会地位常常也是衬托都市80后群体生活环境的依据。与80后一代的身份多样相比,年长一代多固定于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敬的行业中,他们或者是学校、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群体,或者是多年叱咤商场的成功企业家。在对80后的父母的表现方式上,有明显的对中产家庭想象的痕迹。相较于《渴望》等电视剧热衷展现城市底层的人情冷暖,青春家庭伦理剧倾向展示城市中脑力劳动者的生活。这既为处于市民阶层的电视观众打开了窥视中产阶级生活的窗口,更营造了一种中产阶级生活才是“美好生活”的话语逻辑。虽然,有些电视剧起初刻意避免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寄托在所谓的中产者身上,但仍不可避免地将一种对“好生活”的追求逐渐演化为对中产阶级生活的追求,以至于整部电视剧虽起于“平民”视角,却表达着奔向“中产阶级”的热望。

为了塑造并正面表现中产家庭的魅力与吸引力,青春家庭伦理剧通过互文的方式,集体建构了中产阶级生活的代表性符号——优越的社会地位、高档的住宅、亮眼的汽车、名贵的服装、时尚的配饰等,这些符号及其所象征的意义正指向了中产者的优越生活。虽然电视剧中每一个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人物都会面临道德的谴责,但不难发现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身影时刻游走荧屏,表达着对物质主义和炫耀性消费的渴望。因此青春家庭伦理剧在本质上传达着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二)青春家庭伦理剧价值观分裂的原因

青春家庭伦理剧婚恋价值观的分裂,正是当下社会矛盾心理的反映。首先,我国目前存在的多元价值背景为多种价值观并存提供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