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拖延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20:08:17

点击下载

作者:燕子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拖延心理学

儿童拖延心理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儿童拖延心理学作者:燕子排版:skip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ISBN:9787536489776本书由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preface

当父母耐住性子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磨蹭呢?”孩子一定会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反问道:“我哪里磨蹭了?”这也难怪,因为他们的拖延是无意识发生的呀!孩子正处于人生之中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也许他们对于拖延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甚至有些年幼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拖延”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拖延似乎成了孩子理所当然的特权,这就让父母更加抓狂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成人都企图改变孩子的拖延情况,或者帮助孩子彻底戒除拖延。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即使使出十八般武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依然没有效果。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拖延产生的原因,也不明白孩子的心理特征,他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毫无方向。这样一来,对孩子的“改造”行为怎么会成功呢?

实际上,孩子产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千奇百怪,或者是天生性格的原因导致的,或者是后天的做事习惯导致的,或者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也有一部分孩子仅仅是遇到了成长的困境,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正确地做事。当然,也不乏有些孩子的拖延行为是蓄意性行为,这是因为渐渐长大的他们已经学会了和父母斗智斗勇。对此,父母啼笑皆非,不知道是该庆幸他们聪明,还是要批评他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自身也经常因为拖延的问题变得十分焦虑,甚至在遭到他人的批评或嫌弃后,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尤其是在学习中,有拖延症的孩子总是效率低下,这也使得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那么,父母到底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介入孩子的拖延问题,帮助孩子战胜拖延症呢?当然是先要了解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明白孩子的拖延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后按照“七步戒拖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培养出一个勤快、自觉又高效的孩子。

有的父母翻开这本书时可能会感到心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也知道孩子习惯拖延的一部分原因在自己。那么,患有拖延症的父母去拯救患有拖延症的孩子,似乎难上加难。但困难总是有办法战胜的,本书就讲到了这个问题,父母们不妨从这本书中反观自己,与孩子成为并肩同行的战友,一起戒除拖延症。

当然,“拖延”并不是一个容易战胜的敌人,即使现在战胜了“拖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还会东山再起,再次试图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让拖延症彻底消失,一去不复返! 第一章我家有个小“拖拉斯基”

很多孩子除了喜欢玩耍之外,似乎还喜欢做事拖延。然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对于很多全职工作的父母而言,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打仗一样紧张激烈。那么面对家里的小“拖拉斯基”,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希望:如果孩子不拖延,做事能够雷厉风行,那该多好。可惜,孩子不是军营里的士兵,也不是可以随意指挥的遥控机器人。孩子就是孩子,时常不听话,时而发发小脾气,而且还总是拖拖拉拉,恨不得把事情拖到不需要做为止。作为父母不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面对患有拖延症的孩子,还要开动脑筋,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喜欢赖床,生活作息没规律

对于特特妈妈而言,早晨喊特特起床上学是一天之中最犯愁的时刻。妈妈每叫一次,特特就在床上翻滚一次,从床的这边滚到床的那边,就算妈妈把他拉着坐起来,他也会身子向侧面一倒,躺下继续睡。渐渐地,妈妈失去了耐心,开始大吼大叫,然而特特用被子蒙着脑袋继续睡,就是不愿意起床。有几次,其实特特已经醒了,但是依然赖床,使得妈妈又急又恼,恨不得掀开被子把他揪出来。

很多时候特特被妈妈强迫着起床了,可是刷牙时居然还闭着眼睛。妈妈看着这个如同鼻涕虫一样软绵绵、困倦不已的孩子,最终只能没了脾气。见特特上学总是迟到,妈妈只好私下和老师说了特特的情况,让老师在发现特特迟到之后狠狠地批评他,希望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改掉特特赖床的坏习惯。

之后,特特接连两次迟到,都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特特觉得很苦恼,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明天早晨提前半个小时叫我,我就不信明天我不能准时到校。”妈妈心中窃喜,以为自此就能解决特特的拖延问题。谁知次日叫特特起床时,他依然困倦得不想睁开眼睛,赖在床上。妈妈只好提醒特特:“特特,你知道迟到的后果是什么吗?”特特当然知道,昨天他才刚刚因为迟到被老师教育,还被全班同学嘲笑呢!他只得用双手扒开自己的眼皮,然后强迫自己的身体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朝着洗漱间走去。虽然早起了半个小时,但是因为做事效率低下,拖延成性,特特依然在上课铃响的前一分钟才赶到学校。

没过多久,特特就故技重演,继续上演迟到的戏码。无奈之下老师找到妈妈说明了情况:“特特妈妈,你家特特都成了全校闻名的‘拖拉大王’了;而且因为他总是迟到,也影响了班级的纪律评比,其他孩子意见很大啊。”妈妈哭笑不得:“每天早晨我喊好多遍特特也不起床,就算他勉强起床了,也是拖拖拉拉,不紧不慢,根本没有效率可言。我真的无计可施了……”老师提醒妈妈:“晚上让他早点儿睡觉呢?只要保证他睡眠充足,相信他就不会赖床了。”

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妈妈想到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都很晚,影响了特特的休息。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妈妈总是赶在爸爸下班之前,至少提前半个小时给特特熄灯,让他按时睡觉。果不其然,当睡眠充足了,特特起床也就容易多了,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主动起床呢!看到特特的改变,妈妈高兴极了。

孩子并非都喜欢睡懒觉,也不是天生就喜欢赖床。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早早起床,然后尽情玩耍。孩子的赖床行为,尤其是像事例中的特特那样,哪怕妈妈叫了三四遍,也依然赖在床上不愿意起床,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孩子懒惰,而是因为他们的睡眠不充足。很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几点起床,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早点儿上床睡觉。

和吃饭、洗澡、上学等其他的日常活动一样,孩子睡觉也需要有固定的时间、一致的惯例,而养成这个习惯的前提就是要有舒适的环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成人都越来越忙碌,有的父母晚上甚至很晚才回家,无法按时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甚至会使孩子在该睡觉的时间反而兴奋起来,这自然导致了孩子休息不好。休息不好第二天就不想起床,因此父母应该根据自身的工作节奏和作息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不影响孩子的正常作息时间。

很多父母都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问题,觉得孩子唯有吃得好,摄入充分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成长。实际上,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良好的饮食,充分的休息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再一味地抱怨孩子总是赖床,而要首先从自身出发,理智思考,满足孩子的基本睡眠需要,才能让孩子在起床的时候不磨蹭、不拖延。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写

萌萌每天写家庭作业时,妈妈都要坐在旁边看着她,因为萌萌是个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小姑娘,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作业。

实际上,萌萌最初并不是这样的。刚开始读一年级时,虽然她写作业的速度比较慢,但是还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自从萌萌上了三年级,妈妈就辞掉了工作,每天除了接送萌萌上学、放学,在各种补习班之间奔波之外,还要看着萌萌写作业。一开始,妈妈总是陪在萌萌身边,时不时地给她倒水、送水果,后来看到萌萌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妈妈就坐在她的身边,开始不停地催促和指导。

有的时候萌萌主动把作业写完了,妈妈还会反复检查,直到作业中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又给她布置额外的作业。这样一来,渐渐地萌萌写作业越来越慢。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她不是要求休息一会儿,就是喊肚子饿了。终于她开始写作业了,然而不到半个小时,又要吃晚饭了,如此导致每天不管作业多还是少,萌萌完成作业时都已经很晚了。有的时候她甚至困倦得没有精力洗漱,就睡着了。

看到萌萌这种情况妈妈很着急,于是在班级群里问其他父母,他们的孩子每天大概几点完成作业。几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早早就能完成作业,晚上还有时间看课外书呢!妈妈很苦恼,不明白萌萌为何越长越大,写作业却越来越拖延,而且越来越不懂事呢?

很多孩子都存在写作业经常拖延的情况。有的孩子虽然放学很早,但是回家之后吃吃喝喝,或者看会儿课外书、看会儿电视,如此一来,时间不知不觉地就溜走了。还有的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也会磨蹭和拖延,导致完成作业非常被动。日久天长,孩子拖延的坏习惯也就越来越严重,而且随着年级不断升高,孩子的作业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上也必然越发被动。由此可见,拖延写作业绝不是简单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父母必须重视起来,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

第一,很多孩子之所以写作业拖延,其原因是很隐蔽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作业完成得早,就找各种理由继续给孩子布置作业。殊不知孩子不是写作业的机器,孩子应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所以父母要摆正心态,不要看到孩子写完作业在玩,就提出额外的要求,或者给孩子布置更多的作业。否则,孩子只能以拖延的方式让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晚一些,好让父母没有机会布置额外的作业。尤其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智力水平更高,很容易想出这种消极怠工的方式与父母的不合理安排相对抗。

第二,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很多父母习惯于看着孩子写作业,想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归根结底,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看着孩子。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父母哪怕让孩子吃些苦头,也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完成作业。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让一切更加得心应手,这才是长久之计。

当孩子习惯于被父母看着写作业,他们的自制力会越来越差。一旦失去父母的约束就会无所适从,变得更加拖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唯有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才会促使孩子在学习的路上砥砺前行。父母虽然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付出很多,但是却能够一劳永逸,给孩子带来长久的利益。吃饭时不专心,喜欢边吃边玩

已经读幼儿园大班的欢欢,最近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每天早晨上幼儿园之前要看一会儿电视,这导致他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幼儿园的。原来最近爸爸妈妈上班时间比较早,所以暂时由奶奶照顾欢欢吃早饭,送欢欢去幼儿园。奶奶一开始还坚决制止孙子早晨看动画片,但是欢欢很机灵,告诉奶奶自己可以边看动画片边吃饭,这样就不会耽误时间。看到孙子这么想看动画片,奶奶一时心软就答应了。

起初,欢欢的确能够边看动画片边抓紧时间吃饭,但是渐渐地,他为了能多看一会儿电视,吃饭越来越磨蹭。在接连迟到几次之后,幼儿园老师打电话给妈妈询问情况,妈妈特意请了半天假,要亲自送欢欢去幼儿园。和往常一样,欢欢又打开电视,调到动漫频道。妈妈很生气:“欢欢,早晨上学之前能看动画片吗?”欢欢当即告诉妈妈:“奶奶同意的。”奶奶看到妈妈在家,又看到欢欢磨蹭的样子,也很紧张,赶紧解释:“欢欢说边看动画片边吃饭,不耽误上学。”妈妈向奶奶解释道:“妈,欢欢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这个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好改了,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说完,妈妈又转向欢欢,温和而又认真地对欢欢说:“欢欢,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影响胃肠消化,对身体不好,严重的时候要打针、吃药甚至输液,欢欢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愉快地玩耍了。以后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早点儿吃完去学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努力让身体棒棒的,比爸爸更有力气。”

在这个事例中,欢欢原本吃饭不磨蹭,就是为了看电视,所以才越来越慢。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吃饭看电视不但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而且会使孩子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影响一天的学习,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定好规矩。有些父母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看手机或者看电视,耳濡目染地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作为父母不但要坚持原则,更要以身作则,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吃饭的时候除了喜欢看电视之外,还有些孩子有很多小动作:时而摇头晃脑,时而跑到旁边玩一会儿,导致吃饭的速度很慢,饭菜都凉了他们也没吃完。对于这种情况父母总是非常心急,很多家长会端起碗来四处追着孩子喂。殊不知当孩子从小习惯了这样吃饭的方式,就会更加不爱吃饭,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明智的父母不会因为孩子一顿饭不吃就着急,更不会追着喂,而是让孩子就这样饿一顿,从而形成意识:如果在吃饭的时间不好好吃饭,就会挨饿。这样孩子饿过一次,下一顿饭就会主动吃了。

要知道,再小的孩子也能够分辨自己是饿是饱,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主动进食,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吃饭是一种负担。孩子一旦有了主动进食的热情,必然会专心吃饭的。

总之,父母在为孩子吃饭拖延而焦虑的同时,要用心发现孩子拖延的原因,找到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养成积极、主动、认真吃饭的好习惯。孩子晚上不想洗漱怎么办

每天晚上九点半,依依家里照例要上演一出戏——妈妈先是柔声细语提醒依依该洗漱了,五分钟之后依依仍然毫无动静,伏在凌乱不堪的书桌上看课外书。虽然爱看课外书是个好习惯,但是依依总是到了该洗漱的时候依然看课外书,妈妈当然会抓狂了。

十分钟之后,眼看着距离上床睡觉还有二十分钟,妈妈不由得提高声调,并且命令依依:“限你三分钟之内把书桌收拾好,不然所有东西一律没收。”当然,妈妈只是在吓唬依依,依依也知道,所以她收拾东西时依然慢慢吞吞的。又过去十分钟,妈妈开始吼道:“依依,你已经读三年级了,是个大姑娘了,所以妈妈不好直接批评和训斥你,给你留着面子呢!”妈妈这番话一出口,依依也失去了耐心,喊道:“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她的语气里满是不耐烦。妈妈也很着急,说:“你要是不想让别人催促,就动作快一点儿。你这样拖拖拉拉的,妈妈要是不催你,晚上十二点你也上不了床。”

依依一声不吭,赌气地把东西收拾好,十点才进入洗漱间。但是不到十分钟,她就洗完澡、刷完牙出来了。妈妈不由得更生气了:“刷牙就要五分钟,你是怎么洗澡的?还是你刷牙时又在敷衍了事?看看你的牙齿那么黄,你要是不想去医院洗牙就赶紧重刷去!”

依依满脸的不情愿,用力关上洗漱间的门,在里面磨磨蹭蹭。妈妈有些无奈,心里也很生气。每天晚上来这么一出,她觉得自己真是心力交瘁。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洗漱呢?毫无疑问,又是拖延症在作怪。洗漱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根本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澡盆里放一些有趣的玩具,让孩子喜欢上洗澡,但是等到孩子长大后,玩具渐渐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又被其他的东西吸引,诸如有的孩子喜欢看书,有的喜欢看电视等。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排斥洗漱,故意拖延时间,好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在与孩子商量、取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明确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诸如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或者课外书,而在规定的时间内,父母不要打扰他们,但是洗漱时间到了之后,他们就要马上去洗漱。为了帮孩子改正坏习惯,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商量,在孩子拖延的情况下减少第二天看电视或者看课外书的时间,这样一来,孩子受到小小的惩罚,也感受到父母言出必行,自然不会再故意拖延了。

有的时候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给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缓冲。当孩子第一次做好准备主动去洗漱时,父母要大力表扬,激发孩子的表现欲,使孩子以后表现得更好。不可否认,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漫长的过程,如果父母总是一味催促,必然导致孩子更加磨蹭和拖拉。因为他们知道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都会遭到父母的否定,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们就更不愿意主动表现了。

成人都喜欢听到赞美的话,更何况孩子呢?所以对待孩子父母一定要不吝啬赞美,让孩子更加乐于主动表现,这不仅对于改善孩子在洗漱方面的拖延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其他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浪费时间,没有守时观念

周六,爷爷奶奶都不在家,皮皮和妈妈一起去单位加班。因为是临时加班,妈妈单位的很多同事都把孩子带过来了。正是因为这样,皮皮认识了外籍员工亨特的女儿——朱莉。朱莉和皮皮同岁,会一些简单的中文,所以他们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朱莉还邀请皮皮周日上午十点去她家里做客呢!

下午回家之后,皮皮兴奋地把要去朱莉家做客的事情告诉妈妈,妈妈当然也愿意皮皮有更多的朋友,当即答应第二天早点儿起床和他一起准备去朱莉家做客的礼物。不过,妈妈也提醒皮皮:“外国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你既然和朱莉约定十点到达就一定不要迟到。”

第二天早晨,皮皮虽然起得不算晚,但是他一直在为自己挑选合适的衣服,还想带一个小玩具送给朱莉,直到九点半还没准备好。妈妈不得不再次提醒皮皮:“如果现在出门,我们还能在十点前到达。如果现在不出门,那就赶不上了。”皮皮不以为意:“哎呀妈妈,我们是去朱莉家里,又不是去其他地方,难道晚十分钟,朱莉会把我拒之门外吗?”妈妈暗想:“我不能再提醒你了,如果被拒之门外,对你恰好是个教训。”直到九点四十五分,皮皮才带着妈妈为他准备的蜂蜜烤翅和妈妈一起出门。

到达朱莉家门口时,妈妈特意看了下时间,手机显示是十点二十分。妈妈让皮皮自己按响门铃,并且告诉他:“我会在楼下等你二十分钟,看不到你的话,我就离开了;如果你进不了门,那么就赶紧下来和我一起回家。”皮皮不以为意地点点头。

妈妈离开后,皮皮按响门铃,朱莉打开门看到是皮皮,她的态度有些冷淡:“我们约定的是上午十点,但是现在已经十点二十二分了。我认为咱们应该再约时间,我妈妈早晨很早就起床为我们准备比萨、蛋挞,现在她很累了,而且她中午需要休息。”看到朱莉真的拒绝自己进门,皮皮觉得很尴尬。他递上妈妈为他准备的礼物——烤鸡翅,朱莉也拒绝了:“因为你的迟到,所以我们这次约会取消了,我也不能要你的礼物。下次约会希望你不要再迟到了。”

皮皮尴尬地下楼,找到妈妈。看着皮皮羞愧得满脸通红的样子,妈妈知道他已经得到深刻的教训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守时越来越成为社交礼仪的重要部分。守时作为礼貌、尊重、诚信的表现,不仅是成人待人接物应遵守的原则,也是孩子应该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

在这个事例中,皮皮在对约会时间不以为意而迟到遭遇闭门羹之后,会更深刻地意识到守时的重要性,明白不迟到不仅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以后再与他人打交道时,相信皮皮一定不会再对时间那么随意。

守时不仅能表达我们珍惜时间和生命之心,也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之情,并且能够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作为父母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守时的观念和习惯。很多孩子都有不守时的坏习惯,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有没有时间观念无所谓,这无疑是有因果关系的。事例中皮皮妈妈的做法就是可圈可点的,在提醒皮皮两次之后故意不再提醒,从而让皮皮切实感受到守时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父母哪怕说得再多,也不及让孩子真正得到教训的效果好。对不守时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不会一味地在事到临头的时候催促他们,而是会在告诉他们道理之后,让他们主动守时;如果不能主动守时,引起他人的不满,也要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接受教训,从而发自内心地重视时间、遵守时间。沉迷游戏和电子产品不能自拔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之中不能自拔,娜娜就是这样的情况。

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娜娜却特别喜欢玩网络游戏,恨不得每天放学都可以不用写作业,只玩游戏。

然而,她正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怎么可能如此轻松悠然呢?妈妈每天都对娜娜盯得很紧,她的心愿和娜娜恰恰相反,她恨不得娜娜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片刻也不耽误。但是考虑到娜娜学习的确很累,需要放松,所以她规定娜娜每天在作业完成的情况下,可以玩十五分钟手机或者是二十分钟电脑。娜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玩二十分钟电脑。可惜孩子的自制力总是很差,尽管妈妈对娜娜很体谅,但是娜娜一玩起游戏来,根本不愿意停下来。

放学之后,娜娜写完作业,吃了晚饭,就开始玩游戏。她玩了二十分钟后,却没有主动结束。妈妈催促她,她不停地说着“马上,马上”,屁股却依然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五分钟之后妈妈又来提醒她,她还是无动于衷,直到妈妈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下次不能主动结束游戏,那么平时就算你完成了作业也不能玩游戏,只有周六周日才能玩一会儿。”听到妈妈这么说,娜娜马上关掉电脑。

大多数孩子对于手机游戏或者网络游戏都没有抵抗力和自制力,这也难怪,哪怕是成人也会通过玩游戏来排遣压力,更何况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使然,和写作业比起来当然是玩游戏更轻松惬意。适度玩游戏有助于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家长不应过分禁止,但是如果沉迷于游戏,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使孩子误入歧途,荒废自己的人生。所以父母虽然要理解孩子,但是不能纵容孩子,当发现孩子不能理智对待游戏时,父母一定要注意,更要以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控制对游戏的喜爱,可以利用其他的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改变孩子一玩起游戏就拖拖拉拉不愿意停止的局面。

有的家长为了阻止孩子沉迷游戏,在好言规劝无效的情况下,一怒之下拔掉网线,甚至砸手机、砸电脑,以致与孩子发生激烈冲突,一发而不可收拾。很显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没有制止效果,反而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幸好事例中娜娜的妈妈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即使生气也还是采用了温和的语言教育娜娜——必须控制好玩游戏的时间,才能继续享受这种待遇。

通常情况下喜欢玩游戏的孩子大多数年龄都不是很小了,所以父母完全可以和他们理智沟通。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自控,父母要告诉孩子,唯有管理好自己,才能享受在一定时间里玩游戏的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听懂父母的话,也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让自己享受有约束的自由。 第二章探寻儿童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拖延行为并非心理学或者医学范畴,但是严重的拖延行为却会折射出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心理原因。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唯有追寻问题的根源,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孩子表现出选择性拖延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学会读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戒除拖延症。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

小宇是个贪玩的男孩子,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是拖延的表现非常严重。他不仅写作业拖延,而且理发、洗澡也拖延。有的时候到了暑假,爸爸妈妈送他去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他就像是解放了一样,根本不愿意回家。

这个暑假,小宇想念奶奶了,央求妈妈把他送到老家去。妈妈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他买票,因为他想自己坐火车回老家,到了车站之后,让大伯去接他。妈妈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只好请假把小宇送回老家。

眼看还有十几天就要开学了,小宇已经在老家玩了一个多月,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太忙,只好打电话劳烦大伯送小宇回来,妈妈到时候会去车站等着他们。不想几天过去了,妈妈没有接到大伯的任何消息,打电话问大伯,大伯告诉妈妈:“小宇不想回去啊,还说愿意留在老家上学呢。”妈妈很着急:“眼看着就要开学了,赶紧让他回来收收心,五年级课业很重,学习很紧张呢!”妈妈让小宇接电话:“小宇,马上要开学了,快点儿回家吧,妈妈还给你买了新书包呢!”小宇说:“妈妈,离开学还有十天呢,您就让我再玩几天吧。回家之后您和爸爸都上班,我又要一个人留在家里,多无聊啊。要不您让我在老家上学吧,我保证认真学习。”

就这样,小宇又在老家住了三天,妈妈又打电话催促,小宇居然说要等到开学前两天再回家。妈妈实在不能等了,只好请假回老家亲自“押解”小宇回家。

回到家里独自等着迎接开学,自然没有留在奶奶家里有趣,所以已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了一个多月的小宇再也不想回家了,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回家的日子。其实小宇妈妈大可不必过于着急,因为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人们总是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事情,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不擅长的事情发自内心地想要逃避,这就是趋利避害的本能。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加感性,缺乏理性和自制力,对于利害关系的把握没有那么明确和透彻,更多的是遵循天性。所以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一定会主动去做,而且乐此不疲。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难免会畏缩,甚至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根本不愿意去做。又因为孩子本身比较弱小,无法采取有效的办法实现逃避,所以无奈的他们更多地采取拖延的办法,尽量延迟事情的到来。

推而广之,面对自己有可能获得成功和有极大可能遭遇失败的事情,孩子会选择去做哪一件呢?除了年幼的孩子没有成功与失败的概念,也不懂得区分之外,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前者,他们不愿意遭受失败的痛苦和挫折。不得不说,趋利避害常常影响孩子,使得孩子不知不觉就陷入拖延之中。

父母要想消除孩子的抗拒心理,让孩子不再拖延,不能只是一味地强制孩子变得雷厉风行。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孩子就有积极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父母再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体谅,孩子自然不会再以拖延的方式消极抵抗了。选择性拖延症背后的抗拒心理

每次周末在家,娅娅的表现都让妈妈抓狂。原来,娅娅对于妈妈给她规定的玩半个小时电脑游戏和看半个小时电视的周末活动,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做。甚至有时周末的早晨,爸爸妈妈还在睡觉,她就已经早早地起床打开客厅的电视看起来了。等到爸爸妈妈起床之后,她不吃早饭,就迫不及待地去爸爸妈妈的卧室里玩电脑。

然而,等到写作业的时候,尤其是写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时,娅娅却不愿意马上完成作业。看到娅娅面对作业愁容满面的样子,妈妈简直怀疑这还是之前那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看电视、玩游戏的娅娅吗?

在咨询心理专家之后,妈妈才知道娅娅可能患了选择性拖延症。也就是说,娅娅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会马上主动去做,甚至迫不及待地完成,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她却立刻感到精力不济,根本不愿意去做。

妈妈恍然大悟,接着咨询了心理专家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娅娅正确对待学习。专家建议妈妈不要过于强迫娅娅,因为对于患有选择性拖延症的孩子而言,一味强迫未必能起到好作用,要让娅娅自主规划学习,尤其是对于课外作业的选择,更是要得到娅娅的首肯,让她自己安排固定的时间完成,才能最大限度改变她的选择性拖延症症状。

明白了趋利避害的道理,选择性拖延症也就不难理解了。所谓选择性拖延症,顾名思义就是说拖延并非针对每一件事情,而是当事人根据事情选择是否拖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人们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下,故意推迟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行为,或者延迟做那些会引起不好后果的事情。通常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因为这样才会取得好的结果。越是难度大的事情,他们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

那么,当孩子身上表现出选择性拖延症时,父母首先应该意识到孩子并非真的是患有拖延症,而是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才暂时引发了拖延症症状。父母应该追根溯源,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有些孩子抗拒一件事情是因为未知或缺乏经验而造成的内心恐惧;有的孩子恐惧一件事情是因为此前关于这类事情有过不好的记忆和体验,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例如,孩子是因为发愁作业太多,那么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如何给作业排序,才能让作业完成得更高效,让完成作业变得更容易。当父母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与孩子站在同一战壕,体谅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就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选择性拖延问题。

对于孩子坚决不做的那些事情,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将原因简单归结于孩子只是不感兴趣或者比较排斥,而是要探究孩子坚决不做、想方设法拖延背后的特殊原因。虽然父母与孩子朝夕相伴,但是未必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真实原因之后,父母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很多事情看到的和真实的并不一样,每个事物都有它的魅力所在。对于孩子非常排斥的事情,如果原因合理,父母应该理解,切记不可强迫孩子。对于难度较大的事情,可以协助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分阶段完成,降低难度的同时,让孩子能够知道所有问题都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就看他们愿不愿意动脑筋。完美主义的孩子更容易拖延

文文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在手工方面更是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和水平。虽然小学六年级课程比较紧张,但是她依然对手工充满热爱。每当有闲暇的时候,其他同学会通过玩游戏、逛街、读课外书等方式来放松自己,但是文文却会马上拿起自己心爱的工具箱,开始为芭比娃娃做衣服。看到女儿如此热爱做手工,妈妈虽然有些担心文文运动量不够,但又觉得女孩文静一些也好,至少具有淑女风范。

周五的一个下午,文文和平常一样放学后很快就写完了作业,又开始做手工。妈妈下班回来之后,看到文文给芭比娃娃做的小裙子已经初具模型了,情不自禁地夸赞:“文文真棒,这件裙子简直比芭比娃娃本身穿着的裙子还漂亮。”不想,妈妈话音刚落,文文就生气地把做了一半的裙子摔到地上,怒气冲冲地说:“才不是呢!”

后来妈妈才知道文文花了好几个小时做芭比娃娃穿的小裙子,但是始终无法让自己满意。妈妈意识到文文对于自己的要求已经超出了她这个做妈妈的对一个孩子的要求,自己真诚的赞美反而使文文的心受到了伤害。果不其然,自此之后很久,文文都没有再碰工具箱,而那件做了一半的小裙子,也没有再继续下去。

直到妈妈又送了一个新娃娃给文文,文文对这个新娃娃爱不释手,才又找出工具箱。这次,妈妈小心翼翼地说:“文文,妈妈看得出来你真的很喜欢做手工,但是凡事都得一步一步来,就像你现在给娃娃做衣服,做得一次比一次好,将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了!”听到妈妈的肯定,文文笑着抬起头,说:“是的,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设计师,我还要去巴黎呢,我要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看到文文欢欣鼓舞的样子,妈妈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在对自己做的裙子不满意之后,文文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甚至从此之后不愿意再给娃娃做裙子了。她因为达不到对自己的预期要求,所以对原本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产生了怀疑,从而发自内心地抗拒和拖延。直到得到妈妈送的新娃娃之后,文文才战胜了拖延,重新鼓起勇气拿起针线给娃娃做裙子。在这个事例中,文文就有完美主义倾向。

所谓完美主义,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一种“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人格特质。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本身已经很聪明、很优秀的孩子。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会比一般的孩子更高、更严苛,会给自己设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常常因为不满于结果而深陷痛苦中,不能自拔。父母不要以为完美主义只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觉得孩子还小,心思少,就不去重视他们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那么,有严重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有哪些特征呢?第一是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比如在学习成绩上,99分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不及格;第二是设置过高的目标,并因为无法实现而受挫;第三是对自己不满,不仅对失败不满,即使成功了也会不满,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第四是为了追求完美,在一件事情上过分纠结,要么就是走向完全放弃的另一个极端。这样的孩子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实际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绝对完美,更不可能在人生的路上做到面面俱到。对于过分追求完美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认识到不完美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很多孩子是因为从小就在父母的高期待中长大,所以无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多认可孩子已有的成绩,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是空洞的赞美,以免导致父母和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盲目拔高目标。

要知道当孩子顾虑过多、对自己要求太高时,他们就无法放开手脚去面对人生。想要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孩子悦纳自己、宽容自己。当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不可能把凡事都做得完美的现实时,他们就开始成长。逆反心理使孩子做事更拖拉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乐乐和妈妈简直成了冤家对头,妈妈让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总而言之,他的原则就是不能让妈妈感到满意。实际上,乐乐对于自己的心态也感到很纳闷,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偏偏要与妈妈作对。

周末,妈妈早晨八点叫醒乐乐,让他洗漱吃饭,之后就开始做作业,这样下午才能抽出时间去看他最喜欢的《蜘蛛侠》电影。乐乐也知道妈妈说的是对的,但是他就是不想按照妈妈说的去做。他赖在床上不愿意起床,起床之后又不想去洗脸刷牙,最终导致他在妈妈的催促声中洗漱完毕,吃完饭之后都已经十点钟了。

妈妈简直要抓狂了,妈妈原本准备让乐乐写完作业之后再出发去电影院的。妈妈歇斯底里地喊道:“乐乐,你能不能不像蜗牛一样啊,你到底想不想看电影?”看到妈妈崩溃的样子,乐乐心底竟然很得意:我就不配合你,看你能怎么办!

妈妈当然不能怎么办,电影票已经买了,没办法退票,如果乐乐不完成作业就去看电影,那么晚上又不知道要拖延到几点了。妈妈无奈,只好严肃地对乐乐说:“立刻、马上写作业,一秒钟也不要耽误,全速开动,不然电影票就算作废了,你也不能去看电影。”对于已经五年级的乐乐而言,看电影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尤其是妈妈还以看电影为借口要挟他,这使他更不愿意妥协。他慢慢吞吞地说:“随便,反正我也不想去。”妈妈气得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趁着乐乐写作业的时间,她在微信上和学心理学的妹妹说了此事。

妹妹看到姐姐这么生气,安慰道:“姐啊,难道你不知道孩子从五六年级开始就进入青春叛逆期了吗?你这样以看电影为由要挟乐乐,他就算真的想去看电影,也不会向你妥协的。我倒是建议你换种方式对待孩子,毕竟他们现在逆反心理很强烈,不会轻易向你低头。既然如此你不如赞美和鼓励他,也许效果反而更好呢?”

妹妹的话让妈妈陷入沉思,的确,孩子长大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如果逆反会使他们更加拖拉,那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的确不应该再这样下去了。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大多数父母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从前温顺听话的乖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不爱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想尽办法跟父母对着干,对于妈妈的话毫无理由地抗拒,哪怕妈妈说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听从,让他向东,偏要向西,让他快点,偏要磨蹭。妈妈们其实也无须惊慌或者伤心,毕竟青春叛逆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只要父母能够摆正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尽量避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一切就不会那么糟糕。

事例中,乐乐之所以宁愿不看电影,也不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青春期是孩子最需要得到他人认同与尊重的时期,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如果还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妈妈降服,会很丢面子。所以,当孩子对父母的意志表现出逆反态度时,不要着急发火,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这在男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父母在与叛逆期的孩子说话时要格外注意语气与用词,避免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呼来喝去,更不能透露出强迫、威胁的意味,避免进一步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要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关心和重视他们内心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依赖心理让孩子爱拖延

上小学六年级的丫丫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孩,写作业的时候她常常因为作业本上出现错误就撕掉那页纸,重新写。看到这里,很多人一定以为丫丫是个校园版的“女强人”,不管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其实不然,丫丫是一个拖延成性的女孩。

周五下午放学,老师布置周末作业,让每个同学完成一份手抄报。丫丫不以为意,只是在回家的时候告诉妈妈要做手抄报,之后就把这件事情抛之脑后了。原来,从小到大妈妈几乎代劳了丫丫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有的时候轮到丫丫出黑板报,都是妈妈去学校帮她在黑板上抄写文章的。这次是出手抄报,和学习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丫丫在和妈妈说完之后就高枕无忧地去学习了。

妈妈这个周末一直在忙着加班,就把丫丫要出手抄报的事情忘记了。直到周日晚上,妈妈才问丫丫:“丫丫,你说这个星期有什么事情要做?就是你周五放学的时候告诉我的。”丫丫有些不耐烦地对妈妈说:“我周五一放学就告诉您了呀,要出手抄报。”妈妈一拍脑门:“啊!那你做了吗?”丫丫无辜地摇摇头:“没有呀,以前不都是您做的吗?”妈妈抱怨道:“哎呀,我忘记了。你怎么也不提醒我一下呢?你知道我这个周末一直在加班。”丫丫还是不着急,说:“那您现在就做吧,反正您两三个小时就做完了,也不耽误睡觉。我以为您做了呢,就没想着这件事情。”

妈妈对丫丫的态度感到有些不高兴,说:“以后你还是自己完成吧,你要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妈妈工作越来越忙,哪里有时间总是盯着你啊!”丫丫不以为意地说:“妈妈,您还没帮我收拾书包呢!”妈妈看了看丫丫,无奈地摇了摇头。

在这个事例中,丫丫完全把自己置身事外,觉得周五下午放学把做手抄报的事情告诉妈妈就没有她的任何事情了,仿佛做手抄报是妈妈的作业。丫丫还因为已经周日晚上了妈妈还没有帮她收拾好书包而抱怨妈妈,可想而知丫丫平日里必然是依赖妈妈已经成为习惯了。一旦没有了妈妈的帮忙,她就会把原本自己该做的事无限拖延下去。

父母是孩子在世界上的第一顶保护伞,是孩子最强大的依靠。孩子对父母有着本性的依赖,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摆脱依赖的过程。然而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大包大揽,导致孩子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总觉得凡事都有人代劳,自己无须操心。如果丫丫的妈妈能够偶尔狠心一次,不帮丫丫完成手抄报、收拾书包,那么等到丫丫去了学校,发现因为自己的拖延手抄报没完成、要用的书本也找不到,她接下来必然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替自己操心。

父母的全权包办,对于孩子而言绝不是好事。正如有人所说,放手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明智的父母们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尽早经历风雨,茁壮成长。

父母终归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当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渐渐长大,他们终究会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到外面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被父母过度呵护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愿意主动去做,他们觉得无论什么事父母都会为他们做,哪怕时间紧迫父母也会为他们处理好一切。或许有些父母会想,孩子还小,自己能做的就尽量帮他们做,殊不知孩子一旦形成依赖心理就很难戒掉,等到他们长大了,独自外出求学、工作,甚至组成自己的家庭,就会因为缺乏自理能力而手足无措、举步维艰。

勤快的妈妈容易教出懒惰爱拖延的孩子,与此恰恰相反的是,很多“懒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反而更能够独立自主,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很好。要想帮孩子戒除拖延症,勤快的妈妈们从现在开始变得“懒惰”一些吧!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成长,尽早与拖延症说再见。要求太琐碎,超出孩子的接受范围

学校要春游,一年级的豆豆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和老师、同学一起去郊游。整个晚上她都喋喋不休地说着春游的事情,却没有发现妈妈担忧的样子。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很担心豆豆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出去不会照顾自己,担心会出现安全问题。

为此,妈妈对豆豆说:“豆豆,赶快收拾明天春游的东西吧。为了方便你明天找东西,妈妈就不帮你收拾了,你要自己收拾,这样你就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一下就能找到了。”豆豆有些为难,问妈妈:“我要收拾什么东西呢?”妈妈说:“食物,水,还有牛奶以及水果等。此外,你还要带干纸巾、湿纸巾,还有垃圾袋。我想想,最好再带点创可贴和治拉肚子的药,以防万一……”

妈妈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豆豆始终懵懂地看着妈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妈妈说完很久之后,豆豆还是磨磨蹭蹭的,没有收拾东西。妈妈问:“豆豆,你怎么还不开始收拾呢?明天大巴车早上七点半就要出发,咱们要早早地起床去学校。”豆豆应着,但还是无动于衷。又过去十分钟,妈妈开始催促豆豆,豆豆委屈地说:“妈妈,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收拾。”

妈妈恍然大悟,对于从未收拾过东西的豆豆而言,的确无从下手。为此妈妈把豆豆需要用的东西都找出来,再让她按照顺序装入背包的各个口袋里,还叮嘱她需要用的时候记得把这些东西找出来。这下子豆豆变得非常积极了,成了妈妈的好助手。

在这个事例中,豆豆之所以拖延完全是因为妈妈的要求太琐碎,又忽略了豆豆此前从未自己收拾过那么多东西。妈妈在意识到豆豆可能一下子无法达到所有的要求之后,先把东西整理好放在一边,再由豆豆自己负责按照顺序装入背包里,这样豆豆就感觉这件事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了。

其实,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常常犯同样的毛病,那就是不自觉地把孩子当作成人,采取与成人沟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却忘记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接受能力有限。当父母的要求太过琐碎,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范围,孩子自然会因为无所适从而两手一摊,迟迟不肯动手。父母只有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事情,用孩子的思维水平考虑问题,才能明白什么样的事情是孩子善于也乐于去做的。

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又因为孩子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意思,更无法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因而迁怒于孩子。当看到孩子拖延时,有些父母还会心急如焚,不由分说地就责怪孩子,导致孩子也非常委屈。毫无疑问,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是占据优势的,父母的语言组织能力更强,生活经验更丰富,所以更应该肩负起让沟通顺畅的责任。

日常生活是非常琐碎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要经历无数个第一次。父母唯有多用心,陪伴孩子走过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用耐心和爱心与孩子交流,向孩子展示这个世界,才能帮助孩子不断成长、成熟起来。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拖延,父母先不要着急,而是要反省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准确到位,再认真想一想孩子此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如果没有,那么就详细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或是父母先为孩子做示范。相信当孩子明确自己该如何做之后,就不会因为不知所措而拖延了。孩子的等待交换心理

周末,妹妹甜甜的幼儿园布置了一项作业,即要求孩子们在家用A4纸完成一张以庆祝中秋为主题的贺卡。对于才三岁半的甜甜而言,显然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这项作业,因此妈妈把这项重任交给了哥哥浩浩,让他带着甜甜一起制作贺卡。然而,浩浩从周六拖延到周日,到了周日下午还是没有任何动手做的迹象。妈妈不由得着急起来,催促浩浩:“浩浩,已经下午了,你怎么还不带着妹妹做贺卡啊?”浩浩笑了笑,对妈妈说:“不要着急啊,妈妈,我肯定会帮她做的。”

转眼之间时间又过去两三个小时,眼看着就要到傍晚了,浩浩还是无动于衷。妈妈不由得感到纳闷:浩浩以前不是这么拖拖拉拉啊,而且也很喜欢帮助妹妹,这是怎么了呢?直到傍晚时分,浩浩才说:“妈妈,我帮助妹妹完成作业有没有什么奖励呀?”妈妈恍然大悟,不由得暗暗想道:这个小家伙,原来是等着交换奖励啊!

妈妈笑着说:“可以奖励,可以的,到时候妈妈奖励你一套你喜欢的书,你自己挑选怎么样?”浩浩高兴得跳起来,他欢呼雀跃着喊道:“那就给我买一套《哈利·波特》吧!”

浩浩之所以一直拖着不帮妹妹做贺卡,原来是想以此为借口让妈妈奖励他。孩子的小心思是可以理解和体谅的,毕竟只有当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也才会有更多这样的小心思。妈妈对于浩浩为了换取报酬而故意拖延的行为并不反感,反而主动提出要送给浩浩一套书,从而激发他的积极性,使他更愿意帮助妹妹,也让他得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未必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浩浩这样的小心思,但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着等待交换的心理,毕竟父母不可能毫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索要礼物的欲望。随着心智的成长和成熟,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心思,想要通过交换的方式帮助自己赢得更多索要礼物的机会,或者让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例如,有些孩子会和父母约定,如果自己期末考试排名在前几名,假期就可以去旅游,这也是一种交换。

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多心思不是好事情,然而换一个角度想,孩子早一些认识付出与回报的概念,早一些学会谋划,也许比一直懵懂无知更好。所以爸爸妈妈们,当你们看到孩子无缘无故开始拖延时不要着急,先帮助孩子端正心态,认真洞察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

对于孩子渴望得到额外的奖励,父母不要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否定孩子的想法,也许孩子渴望得到的奖励是他们需要的东西,也许孩子渴望奖励才会激发起自身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把事情完成得更好。

总而言之,对于拖延的孩子一味地催促并不可取,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心中真正所想的,不妨采取激励的手段满足孩子的心愿,同时激发孩子的动力,让孩子主动自觉地去完成某些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事缺乏耐心,孩子拖延成性

毛毛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可做事情还总是没有耐心,经常半途而废,对于他认为烦琐、困难的事情,甚至会心生抵触,拖拖拉拉不愿意去做。于是,妈妈给毛毛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因为年纪越来越大,他决定结束自己辉煌的推销生涯。在正式宣布退休之前,他想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说,这也将会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说。那天,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整个会场座无虚席。人们非常期待亲耳听到这位推销大师的演讲,也希望从推销大师这里得到他成功推销的宝贵经验。

在人们热切盼望的目光中,舞台上的大幕缓缓地拉开了,人们没有看到推销大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舞台中间铁架子上的一个巨大的铁球,这个球看起来就非常重。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白发苍苍的推销大师走上舞台,冲着台下喊道:“我需要两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谁想来?”推销大师话音刚落,就有两个年轻人快步跑上舞台,他们为自己能够成为推销大师的助手感到荣幸。出乎人们的预料,推销大师只是拿出两个小铁锤,让两个年轻人同步敲击大铁球。

台下的观众不由得感到困惑,毕竟铁球非常巨大,而铁锤则只有正常大小,如何能够敲动铁球呢?老人面色平静,年轻人一下一下地敲击铁球,但是铁球纹丝不动。这时,年轻人开始同步发力,都竭尽全力地敲击铁球,然而铁球依然一动也不动。台下的观众开始交头接耳,他们认定小铁锤不可能使铁球动起来,都等着推销大师对此做出解释。

不想,老人只是从年轻人手中接过铁锤,然后他让两个年轻人都下台,自己则开始一下一下不疾不徐地敲击铁球。观众们以为又有了玄机,渐渐恢复平静。二十分钟过去了,铁球依然纹丝不动,观众们又开始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失望离席。这时,有个观众突然惊讶地喊道:“动了,动了,铁球动了!”人们仔细看过去,铁球真的动了。

随着老人不断地敲击,铁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留下的观众全都啧啧称赞。这时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从事销售行业一生,只得出一条经验,那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耐心是战胜失败的唯一办法。”

妈妈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告诉毛毛,耐心是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人的先天条件其实相差无几,之所以后天发展悬殊就是因为他们后天的努力不同,各自的耐心和毅力也不同。老人并非天生就是销售大师,他之所以能够赢得销售大师的赞誉,正是因为他拥有很多人都缺乏的耐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所谓耐心就是人们忍受痛苦的能力。很多人一旦遭遇不幸就会自暴自弃,而有些人在遇到不幸的时候,却能够坚持不懈,决不放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耐心与人的毅力和承受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很多父母都为孩子拖延成性感到焦虑苦恼,殊不知孩子拖延有时并非是故意的,恰恰是因为缺乏耐心。首先,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一般不会超过十五分钟。直到十二岁以后,孩子能够稳定持续注意力的时间才会超过三十分钟,因此,他们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其次,孩子的耐挫力不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经受过许多锻炼和磨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这些是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决定的,父母必须遵从客观条件,意识到“缺乏”是相对的。

在这个基础上,有些孩子就是真的缺乏耐心了:他们做一件事,总是比别的孩子更容易感到不耐烦;遇到点困难便不知所措,遇到小小的障碍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退缩;做事情总是避重就轻,甚至对于成功也不敢努力去争取。实际上,这些孩子总是过于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每当他们遭遇失败,想到的只是让别人安慰他们,而不想得到任何中肯的意见。所以缺乏耐心的孩子更拖拉,也总是会把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推迟到最后去做。

孩子缺乏耐心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先天性格导致的,还有些是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很多孩子都通过观察父母来给自己塑形。如果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动辄埋怨、责骂他人,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变得缺乏耐心。所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一旦发现孩子缺乏耐心,父母要耐心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只要父母是坚定而又和善的教养者,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获得最好的教育,找到最好的行为示范的榜样。

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有心的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树立障碍,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注意不要一下子设置过难的障碍,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总而言之,养育孩子是一份需要用心、用爱进行的事业,父母必须有耐心、有恒心才能把这份事业做好。 第三章戒“拖”第一步:找到“传染源”

如前文所说,孩子的每个拖延行为背后都有父母不知道的深层次原因,孩子自身也许并不想拖延,除了性格因素的影响之外,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家庭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要想帮助孩子戒除拖延,父母首先要找到拖延的“传染源”,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隔代娇纵导致孩子任性拖延

希希已经三岁了,还有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为此,妈妈和爸爸一直主张要让希希尽早练习自己穿衣服、吃饭、如厕等,为上幼儿园做准备。因为忙于工作,爸爸妈妈只有周六周日才能亲自带希希,平日里希希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和看管的。

一天早晨,妈妈上班走得晚了些,看到奶奶居然端着碗正追着希希喂饭,赶紧说道:“妈,不要再喂饭了,到了幼儿园她该怎么办呢?”说完,妈妈告诉希希:“希希,你自己吃饭好不好?”希希撒娇地说道:“我不要,我不要自己吃饭。”奶奶赶紧安慰希希:“希希乖啊,奶奶喂,奶奶喂饭,希希吃得又多又好,长得又高又壮。”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