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06:34:5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如“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

答: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厦门大学2004年研]

答: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品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三代及秦汉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它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时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产生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它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时期后走向衰落,到公元前的夏、商以后逐渐结束。它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一带,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5.原始瓷器[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原始瓷器是商周时期所出现的瓷器。它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瓷器的原始阶段。其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6.“六齐”[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六齐”是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认识。

7.毛公鼎[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之事。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该鼎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8.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缛之感。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饰布满器物;②有内彩;③以点和螺旋纹为主。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9.原始瓷器[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0.马踏匈奴[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马踏匈奴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有技术的局限,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11.画像石[厦门大学2004、2006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5年研]

答:画像石是指汉代地下墓室、地上祠堂、墓阙和庙阙等丧葬礼制性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在艺术形式方面上承战国古朴之遗风,下开魏晋风度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度和规范。由汉画像石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汉代绘画艺术原则,为汉以后的墓室壁画、特别是中国画所继承。其中,上远下近散点透视构图法,成为中国画的标准透视构图模式;而填白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构图原则。因此可以说,画像石不仅代表了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发展的巅峰,而且也对汉代以后的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2.长信宫灯[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

13.昙曜五窟[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研]

答: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l6~20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与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14.唐三彩[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研]

答: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15.雕漆[清华大学2004、2010年研]

答: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

16.南吉北磁[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南吉北磁是指宋代形成的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釉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

17.明式家具[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多用名贵硬木材料制造,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18.掐丝珐琅[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掐丝珐琅即景泰蓝的学名,它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①制胎;②掐丝;③烧焊;④点蓝;⑤烧蓝;⑥磨光;⑦镀金。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二、简答题

1.简论美术创作中的题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题材的含义

美术创作中的题材是指美术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题材应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者人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对观赏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不能是对事物本身的照抄照搬。因此,美术创作者必须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从中灌输自己的思维,采用虚构、概况等多种表现手法,让素材富有感染力。(2)题材的表现

在美术作品中,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其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创作者的现实生活。从风景画来看,风景画一般描绘室外自然景物。由于创作题材的来源不同,风景画有不同的内容。就人物画来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历史人物,在创作时都离不开所描绘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秀的人物画应该能表现特定地域的、特定时期内的人物气质特征。(3)题材的运用

美术创作中,必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具有特色的题材。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不至于流于俗套,才能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

2.简述“异质同构”说的基本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异质同构”说由二十世纪西方新兴起的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提出。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力的结构,一种表现性,这种力的结构与主体的生理结构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当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即“异质同构”。(2)异质同构原理对于审美过程的分析:世界万物都具有力的结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由客体自身的表现力决定的,而不是主体的“灌注”“外射”。因此,将一个事物的外部表现性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在决定事物的表现性方面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这一理论从“心-物”“个体-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述美与美感的产生,企图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构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同时对现有的“心-物”理论作一次整合,是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结点,开辟了现代文艺研究的新道路。(4)但是,这一理论无视或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无视或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对人的心理以至生理发展的决定作用。

3.简述美术的创作过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美术的创作包括构思、转化、创作的过程。(1)构思的过程

在美术的构思过程中,想象的进行取决于作者的“情”和“意”。“情”是指作者的个人感觉和风格个性,“意”是指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志。作者的情感和个性通常会影响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只有这样,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才不会背离艺术创作的主旨。(2)转化的过程

在美术创作的转化过程中,作者首先要把开始时的想象变成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初级意向,接着作者要进行初级意向的不同层次的艺术加工,最后逐步塑造艺术形象。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培养优秀的才学并构思出良好的主题。(3)创作的过程

一幅作品有很多有形之处,如笔法、布局等,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有形有质的画面。由于美术作品是作者用来表现自身思想和情义的,因此,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能通过其笔法和技巧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创作的过程是把“无”转变为“有”的过程。

4.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5.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厦门大学2008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

①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其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梁祠画像为代表。

②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属于陶砖。画像砖的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划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雕刻技法三个方面。

①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②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

③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

6.秦汉雕塑的代表作以及特征是什么?[厦门大学2004年研]

答:(1)秦汉雕塑的代表作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也是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2)特征

①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②内容上,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干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③艺术特点上,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④总体布局上,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7.简述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清华大学2005、2006年研]

答: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故称宋代是“瓷的时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窑场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各具地区特色的瓷窑体系,不同的窑系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名瓷的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定窑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磁州窑、吉州窑之浑厚的民间特色。

从总体上看,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皿的恰当的比例和尺度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宋瓷装饰手法多样,釉色丰富,整体呈现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8.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清华大学2004年研]

答: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钴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他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因此青花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

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陶瓷重镇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它的产量大、品种多、艺术性强。由于明代青花瓷在前后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彩绘原料有别,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性。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大件器物居多,装饰注重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图案简朴,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深蓝浓艳,总体风格为浑厚而凝重。

明中期成化年间,青料用江西产的平等青色,使得青花呈清亮爽目的淡蓝色,纹饰一改早期的洒脱豪放而渐趋工细、规矩,形成了淡雅、柔和的风格。明末的嘉靖时期,烧制出巨型瓷器,用色采用几经淘洗的回青料,色彩艳丽,纹饰繁缛重复堆砌,出现奢华臃肿的面貌。

总之,青花瓷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器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9.清代彩瓷有哪些品种?其彩绘内容有哪些种类?[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1)清代彩瓷的主要有古彩(硬彩)、粉彩(软彩)、珐琅彩(洋瓷)。(2)其彩绘内容包括花鸟(雉鸡牡丹、冰纹牡丹、十二月花)、人物(婴戏、罗汉、刀马人)、山水、四季景、龙凤、戏曲故事、全篇诗文、耕织图、渔家乐、祈福祝寿、锦底开光等。

10.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清华大学2005、2006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研]

答: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造技术更加娴熟精湛,形体结构愈加科学合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明式家具多用紫檀木、黄花梨木、鸡翅木、楠木等硬木材料。制造的家具,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是明代家具的主流。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表现为:(1)材质美。即选材考究,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和本色,以坚而细的质感、美而雅的木纹,达到了稳定、调和的艺术要求。(2)意匠美。即设计精巧,合理地运用了材料的特性设计制作,做到“巧而得体,精而合宜”。(3)结构美。即造型美观,成形大方,达到了实用美观相结合。(4)工艺美。即做工考究,科学运用卯榫结构组接部件,不用钉、不用胶,既美观,又牢固。

三、论述题

1.结合20世纪中国美术家(或设计家)及其作品,论述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地域性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日益凸显,地域性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地域性形成辩证的动态关系。(1)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形成西方文化艺术处于领导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潮流的错觉,而亚非拉等地则尾随其后,亦步亦趋模仿照搬。以我国的绘画艺术为例,我国的画家、艺术家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和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时又处于国际文化的当代性交互大背景下,在一背景下,出现当代艺术不为世界范围内艺术收藏人士钟爱的局面。(2)考虑文化艺术的全球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艺术的地域性。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极具地域性的特色文化艺术正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独特艺术体验和感受的表达。以当代绘画艺术为例,同样需要建立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如果没有文化基础,那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18世纪~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化艺术中心在法国,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美国纽约取代欧洲,成为全世界的艺术中心;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艺术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和空前昌盛的艺术前景。艺术家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全世界各地流动、创作、展览,从而走向国际化。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大批的艺术家走出国门,甚至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近现代的画家徐悲鸿、吴冠中,当代的画家刘大为、谢玉玺等。

综上所著,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全球共同的标准之上的。在当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艺术的形式与功能不尽相同,有自己的特性和意义,正是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

2.试论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清华大学2005年研]

答:(1)画像石

①画像石的含义

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②画像石的内容

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a.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等,它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从山林田池到宅第高楼等,将这些内容都总汇起来便可构成一幅完整的庄园经济图。

b.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汉代先民善于思想和崇拜,人们在接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孝亲的伦理道德束缚,在对贤君明臣、武功爵勋、贞节烈女、殉国刺客顶礼膜拜的同时,对成神为仙也充满激情,对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神也尊崇有加。

c.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

③画像石的成就与地位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杰出的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2)画像砖

①画像砖的含义

画像砖即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形状分为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②画像砖的内容

a.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

b.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如车骑出巡图、挽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

c.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d.表现墓主享乐生活。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e.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博等。

③画像砖的成就与地位

画像砖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论敦煌石窟、云岗古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成就。[清华大学2004年研;山东大学2007年研]

答: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石窟,皆以佛教造像著名。(1)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至今尚存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45000平方米。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莫高窟保存的千余年历代壁画和彩塑,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佛教艺术从5世纪到14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2)云岗石窟现存大小造像50000余躯,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所大型石窟。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就崖雕造佛像,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其雕像雄伟粗壮,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3)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古阳洞等。其造像多为身材秀挺、面容瘦削的秀骨清像,服饰为宽服大袍、褒衣博带,表情显得温和而世俗化。艺术风格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优雅端庄,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是形成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巨大的规模和完美的造像均是石窟艺术中罕见的。

第2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填空题

1._____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答案】图腾

2._____和_____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答案】磨制石器;陶器

3.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_____。【答案】上孙家寨

4.彩陶工艺以_____取胜,而黑陶以_____见长。【答案】装饰;造型

5.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最出色。【答案】螺旋纹

6.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_____、_____。【答案】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7.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和_____。【答案】彩陶;黑陶

8.黑陶工艺产生于_____文化中。【答案】龙山

9.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10.黑陶产生于_____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答案】新石器

11.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_____、_____、_____。【答案】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12.仰韶文化中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答案】人面鱼纹盆;鹳鱼石斧陶缸

13.原始彩陶文化中,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型、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答案】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二、名词解释

1.黑陶

答: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

2.垂弧锯齿纹双耳罐

答:垂弧锯齿纹双耳罐高30.3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3厘米。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红陶。侈口,鼓腹,小平底,腹两侧附耳。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腹部绘多层连续垂弧纹和锯齿纹,黑、红彩交替使用,由三组分层连续的垂弧纹组成整体图案,每层由两层黑色带纹和一层红色带纹组成,黑色带纹上缘绘向上的黑色锯齿纹。整个图案密集繁复,俯视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造型丰满,色彩鲜艳。

3.新石器

答:新石器是指经磨光、钻孔及装柄方法工序而制成的具一定形状和功用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

4.鱼形图案

答:鱼形图案是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图中鱼纹或舒展平泳,或俯冲疾下,或相对背向地屈身蹦腾或回旋、蹦跃等姿态,构图活泼,堪称原始绘画的佳作。如,半坡文化遗址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盆,把人面和鱼形纹样结合在一起,并且组织成很有规则的图案,旁边有一条鱼在游动。

5.人面形花纹

答:人面形花纹是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与人的生活习惯或方式有关)。人面作圆形,眼以上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状,耳部作对称的向上弯钩,或饰两条鱼纹。嘴角用两道相交的斜线组成,两边也各饰一条鱼,在鱼的周身用短线或小点装饰。值得重视的是,在人面纹的头顶,画出半圆状的束发,并有横出发笄的装饰,形象的反映出当时发饰的状况。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鱼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人面形的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

6.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答:彩陶鱼鸟纹细颈瓶是仰韶文化彩陶,高21.6厘米,口径2.1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红陶,遍体磨光。器形尤如葫芦,小口,细颈,阔肩,扁腹,肩腹间有脊棱,腹下部收,小平底。瓶身以黑彩绘水。鸟衔鱼纹。造型秀美,构图简单生动。

7.菱形壶(又称“船型壶”)

答:菱形壶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头尖,中有网状纹样,二肩有耳,高15.6厘米,长24.8厘米,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此壶形状像船,头尾尖尖,杯口,短颈,平肩,两肩上各有半环耳可以系绳。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纹饰,像张挂鱼网,应与当时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8.双耳尖底陶瓶

答:双耳尖底陶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距今约6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9.人面彩陶瓶

答:人面彩陶瓶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现藏甘肃博物馆。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10.网纹彩陶束腰罐

答:网纹彩陶束腰罐高18.3厘米,口径15.2厘米,1958年甘肃永登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红陶,彩绘。器形为上下两器相连,上为盆形,下为罐形。下部罐形最鼓处有环形耳,左右各一只。上下器形各绘突起的珠状花朵纹,以圆斜方格网纹、平行线、箍状带形装饰,造型特殊,图案精美。

11.彩陶双连杯

答:彩陶双连杯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高10.8厘米,口径8厘米,1975年甘肃舟曲县北山坪出土,舟曲县文化馆藏。泥质橙黄陶,由两个小型敛口圆底罐相连,底座为圈足成杯形式,有穿孔。施黑色彩绘于杯的口沿,上腹纹饰为波浪形状,线条宽长,乍看有如波涛汹涌,可见技法娴熟。

12.菱格锯齿纹罐

答:菱格锯齿纹罐,高34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2.1厘米。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颈部绘一周锯齿纹,腹部用黑、红复彩绘二方连续的大菱格纹,内填十字纹和圆点纹。菱格纹是半山中期的典型纹样之一,这件彩陶是半山类型中的精品。

13.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

答: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属于半山类型,高30厘米,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范家塬出土,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橙黄陶,黑红复彩,纹饰带齿边,线条红、黑相绕,形成大型旋涡。图案波动,彩饰浓重,这是半山类型典型器形和彩绘特征。

14.旋涡纹彩陶

答:旋涡纹彩陶,高23厘米,口径14.6厘米,1977年甘肃兰州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壶泥质红陶,手制,为盛储器。壶张口,缩颈,阔肩,鼓腹,平底,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腹部以黄、红、黑彩绘连续的旋涡状纹,颈部饰平行线纹。壶外表柔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致,风格端正大方。

二、简答题

1.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2.简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特点。

答: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出土于甘肃省半山遗址而得名,为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为成功的造型之一。(1)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2)半山类型彩陶的代表器形是长颈(或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外轮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3)半山彩陶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波浪纹、葫芦形纹、大圈纹等等,也有变体的蛙纹。色调和谐热烈,不像马家窑类型的纹饰那样整洁繁缛,但却更加粗壮浓烈。(4)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它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

3.简述彩陶工艺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答:(1)艺术成就

无论其造型还是其文饰,无论是其品种还是其功能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水平。尽管某些文饰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体现出对装饰艺术的总多法则的运用,如对比、均衡、变化、统一、虚实等。其抽象性的造型语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借鉴意义,并为后来的青铜艺术提供了丰富而精美的范本。(2)特点

原始工艺中,实用性重于装饰性,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并充分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常采用符号化的手法,抽象性的语言来突出形象特征和装饰效果。

4.原始玉器和新石器的联系。

答:(1)在生产过程中以“美石为玉”。玉器和石器不仅有着直接联系,而且玉器是由石器发展演变面来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品种较多,大都是装饰品。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玉器与石器的区别在于质地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未经人加工过的天然玉石是玉料,玉料多为交织结构的透闪石和阳起石,不同于可以敲击成形的石料。古玉器的出现,在于新石器时期晚期的中华古人创造了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中国玉器自史前出现起,即是最高规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礼器和配饰。有祭祀天的玉璧,祭祀地的玉琮,有祭祀四方的圭、璋、琥、璜。史前典型的玉器见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2)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3)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被用作辟邪,用来象征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第2章 商代的工艺美术

一、填空题

1.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_____工艺。【答案】青铜

2.商代青铜器以_____作为主要纹饰。【答案】饕餮纹

3._____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商代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答案】司母戊鼎

4._____有了原始青瓷。【答案】商代

5.商周青铜器工艺美术中,青铜是_____的一种合金。【答案】红铜与锡

6.饕餮纹又称_____,它是_____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答案】怪兽纹(或兽面纹);商代

7.我国是用漆最早的国家。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答案】耐酸;耐热;防腐;绝缘

二、名词解释

1.回纹

答:回纹是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构成单独纹样,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通常是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2.白陶

答: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种特殊的产品。它是用高岭土制成。器形有壶、罍、觯、卣、簋等。雕刻有饕餮纹、夔纹、回纹等。装饰上基本和青铜器相似。

3.夔纹

答:夔纹是—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或以两夔相对,组成—个饕餮纹;或仅作饕餮纹的附饰。

4.觯

答:觯是古代饮酒器,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作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圆腹,敞口,圈足,像—种小瓶。青铜器中匀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5.鼎

答:鼎是煮肉食的器物。—般是圆体,三足,双耳。鼎的造型的变化,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鼎在古代除了是—种实用品,还是权力的象征。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例如天子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或三鼎,而普通人则不能用。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件青铜器。

6.鬲

答:鬲是煮粥的器物。鬲的造型中的空足是为了扩大器体接触火的面积,便于加热,以提高实用效能。它的器型的演变,大体最早呈纵深式,以后向横宽式发展。

7.甗

答:甗是—种烹饪器物。全器分两个组成部分,上部为甑,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以煮水的。如妇好三联甗,是在商代妇好墓发现的—件大型复合炊煮器。

8.爵

答:爵是饮酒和温酒的器皿。它圆腹,口部前有流,后有尾。左侧有—鋬,便于提取。口缘有两柱,是为了便于取用。

9.斝

答:斝是温酒器。其形状和爵相似,有柱而无流无尾,不便饮用,容量比爵大。斝的应用多在商代,至周已少见。

10.觚

答:觚是饮酒器。觚的形状细长,底宽,腰细,侈口成喇叭花状,造型十分优美。觚形在商代早期是矮而粗,商代晚期变为高而细。

三、简答题

1.简述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答:(1)商代特别是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十”字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十”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2)商代特别是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3)商代特别是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2.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构成、象征意义以及审美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中的主纹是一种猛兽,而且以牛、狮多见;而附纹则是凤鸟纹。饕餮是宋代人所拟名,饕餮纹的象征意义是:传说是龙的一个儿子,专食人,结果自己只剩下一个可怕的面部。因此它象征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本质上就是奴隶主阶级传播权利的工具。饕餮纹充满了恐怖,因此它给人一种崇高的美感;而且从纹饰中可见,笔法粗放豪阔,苍劲有力,富有阳刚气息。

3.简述青铜器的优点。

答:青铜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上,它的优点较多:(1)熔点比较低。金属工艺的最先制作方法是锻打,叫做冷锻法;之后用熔铸法。(2)硬度可以增高,可以根据器皿或用具的需要,铸造出各种不同硬度的青铜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