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01:20:3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试读:

第一章 黑龙江省概况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重点检验考生对黑龙江省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社会经济及旅游发展等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使考生全面了解掌握黑龙江省省情、省况。

【考试内容】

1黑龙江省地理及气候环境特征;

2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状况;

3黑龙江省人口、民族、区域划分及文化教育;

4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概况。

【要点详解】

一、地理及气候环境特征

1地理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

①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是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②黑龙江省的东端在抚远以东、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汇流处(东经135°05′),西端至大兴安岭北部的大林河源头以西(东经121°11′),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北纬53°33′),南至东宁县的南端(北纬43°25′)。

③黑龙江省东西长930公里,跨14个经度,南北相距1120公里,跨10个纬度。水、陆边界长达3045公里。

④黑龙江省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2)地形特征

①黑龙江省的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②境内西、北、东三面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两大山区,东北与西南为三江、松嫩两大平原,其中有可以与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相媲美的黑土地带。(3)水文状况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构成了黑龙江五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是全省较大的湖泊。

2气候环境特征(1)气候类型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气温

①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北部漠河在一月份曾达-52.3℃,为全国最低纪录。

②冬季(12月、1月、2月)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4.7℃;春季(3月、4月、5月)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是1℃~5℃;夏季(6月、7月、8月)全省普遍高温,均在17℃以上;秋季(9月、10月、11月)的气温在0℃~4℃。(3)降水

①全省年降水量多介于400~650mm之间,中部山区降雨量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

②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夏季变率最小,一般为21%~35%。(4)太阳辐射

①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

②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其中冬季最少,夏季最多。(5)风速

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二、自然资源状况

1动物资源(1)整体概况

黑龙江省的动物区系特点是古老复杂、种类繁多,其26种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占全国145种保护动物的17.9%。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东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种;鸟类有丹顶鹤、大鸨、白獾、中华秋沙鸭等12种。二类保护动物有豺、黑熊、棕熊、黄喉貂、水獭、猞猁、麝、马鹿、驼鹿、斑羚、雪兔11种;鸟类有大天鹅、花尾榛鸡、鸳鸯等56种。三类保护动物10种。(2)具体分类

①兽类

a.兽类是高等动物中构造与功能最复杂的类群,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黑龙江省的兽类现有6目、19科、90种。

b.狼獾(貂熊)、兔狲、林旅鼠、驯鹿、白鼬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虎、金钱豹只分布在东部山地和小兴安岭南部;蒙古兔、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等则仅见于高山寒冷地区。

②鸟类

a.据统计,黑龙江省有鸟类19目、61科、331种,另有33个亚种,共计364种及亚种,约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22%。

b.黑龙江省的鸟类大致可分7种生态类群,即飞禽类、游禽类、涉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陆禽类和鸣禽类。

c.其中被定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鹳、黑鹳等12种;被定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细嘴松鸡、白枕鹤、白头鹤、大天鹅、小天鹅等56种。

③两栖、爬行类

a.黑龙江省的爬行动物计有2目、4科、15种;两栖种类共有2目、5科、13种,其中有尾两栖类只有2种,无尾两栖类有11种。

b.黑龙江省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在分布上以东部山地最多,而大兴安岭和三江平原最少。

④鱼类

a.概述

黑龙江省现已发现的鱼类有105种,占全国淡水鱼种类的13%左右。

b.特征

第一,经济鱼类多;

第二,名贵特产鱼类多,黑龙江省松花江的鳜鱼(鳌花)、兴凯湖的大白鱼(翘嘴红)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被誉为中国的“四大淡水名鱼”;

第三,冷水性鱼类多,其中哲罗鱼个大体重,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为各国钓鱼爱好者首选垂钓对象。

2植物资源(1)概况

①全省共有高等植物约183种、737属、2400余科,其种类数量居东北地区首位。

②黑龙江省境内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此类型以南的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在中温带区域内,东部湿润地区往西部半干旱地区依次出现湿润的针阔混交林带(东部山地)、森林草甸带、半湿润半干旱的草甸草原带和草原带;张广才岭主峰大秃顶子,海拔1700米以上,其附近产生较明显的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

③在木材植物中有全国十分珍贵的红松、黄菠萝、核桃揪、水曲柳、东北红豆杉等。

④黑龙江省的森林可以划归为三大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南山地林区。(2)食用植物和濒危植物

①黑龙江省药用植物约有627种、387属、108科,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07种。

②其中草原药材防风、龙胆草、甘草、桔梗、知母、柴胡、黄芩;山区药材人参、五味子、党参、刺五加、满山红、黄柏、平贝、细辛、黄芪共16种被列为国家保护资源,黑龙江的这些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首位。

③人参为东北“三宝”之首。

3矿产资源(1)概况

①截至2015年底,黑龙江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4种(含亚矿种),占全国2013年度已查明229种矿产(含亚矿种)资源储量的36.68%。

②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保有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有石油、石墨、铸石用玄武岩、金、矽线石、熔炼水晶、火山灰、沸石、钾长石、泥炭和黄粘土等11种,其中石油、石墨、铸石用玄武岩、黄粘土、砂金等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

③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以石油、煤炭、黄金、石墨最为著名。(2)具体资源

①石油

黑龙江省的石油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北部。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无论是探明的地质储量还是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陆相油田,探明的地质储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5位,可采储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3位。

②煤炭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黑龙江省煤种齐全,包括褐煤、烟煤、无烟煤均有。黑龙江省的较大煤田集中分布于东部的合江和牡丹江地区。省内著名的煤田有鸡西、鹤岗、双鸭山和勃利(七台河)四大煤田以及依兰、集贤、东宁、宝清、虎林煤田等。东部地区以炼焦煤为主,是东北地区主要炼焦煤产地。

③金矿资源

金矿资源是黑龙江省优势矿产之一。全省已发现金矿、矿点、矿化点660多处。

④石墨

石墨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非金属矿产,其储量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较集中分布在佳木斯隆起的元古界麻山群变质岩中,成因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

⑤玄武岩和火山灰

黑龙江省的玄武岩分布很广,其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目前已探明铸石用和岩棉用玄武岩矿床各一处。火山灰主要产于新生代火山群,已探明储量的有德都县五大连池、克东县二克山、林口县马鞍山、牡丹江市崴子山等地。

⑥颜料粘土(黄粘土)

颜料粘土(黄粘土)又称含针铁矿贝得石粘土,是黑龙江省非金属矿产中独具特色的资源,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矿物颜料,除供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黑龙江省的黄粘土矿集中分布在讷河县到嫩江县的铁路沿线两侧,它属于湖相沉积。

⑦泥炭

泥炭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矿产资源,泥炭类型主要是草木泥炭。藓类泥炭多集中在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汤洪岭泥炭矿床是目前发现唯一的大型藓类泥炭矿床。

4水资源(1)黑龙江省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呼兰河、蚂蚁河、海浪河、呼玛河、额木尔河、讷谟尔河、汤旺河、拉林河、乌斯浑河、乌裕尔河等。4处较大的湖泊分别为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除此之外,还有星罗棋布的泡沼。(2)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其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10.3亿立方米。

5土地资源(1)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2)全省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3)全省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31公顷(合4.6亩/人),全省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1.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人口、民族、区域划分及文化教育

1人口(1)2018年,黑龙江省常住人口377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0%,总量居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第17位。(2)从年龄段来看,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6%,15~64岁占76.5%,65岁及以上占12.9%。(3)按城乡来看,城镇人口2267.6万人,占总人口的60.1%;乡村人口1505.5万人,占39.9%。

2民族(1)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2)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中,满族、回族、锡伯族普遍使用汉语文;朝鲜族、蒙古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语文。

3区域划分(1)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划分地(市)、县(市)、乡(镇)三级。(2)截至2019年7月,黑龙江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有54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

4文化教育(1)文化

①科学技术成果显著

a.科技研究

全省共取得各类基础理论成果342项,应用技术成果1172项,软科学成果68项。全省受理专利申请34582件,比上年增长11.7%;授权专利19435件,增长6.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405份,成交金额170.1亿元,增长12.8%。

b.监测机构

全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240个,比上年增加140个;体系认证办事机构1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83.5万台件。

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截至2018年末,黑龙江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36个,文化馆149个,公共图书馆109个,博物馆190个,档案馆171个。黑龙江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黑龙江省出版报纸49910万份,出版杂志3484万册,出版图书8204万册(张)。(2)教育

①教育事业健康稳定

截至2018年末,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8所,普通高校81所,成人高校2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9所,普通高中366所,普通初中1418所,普通小学1469所,幼儿园5852个。

②文盲率降低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该省文盲率为2.06%,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的该省文盲率5.13%下降了3.07个百分点。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农业概况(1)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2)黑龙江大豆、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不仅在国内居首,在国际市场也颇受青睐,其优质稻米也享誉国内外。(3)《2017年度黑龙江省草原监测报告》显示,全省现有草原20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中、北部的山区半山区。全省草原年均鲜草总产量1000万吨左右,干草总产量约400万吨,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5%以上,松嫩地区盖度达65%,草原生态状况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4)黑龙江省的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20世纪90年代是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态化。(5)水产业形成了天然捕捞与人工养殖相结合的体系,逐步成为农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工业概况(1)黑龙江省是国家的重点工业建设省份,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年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的工业结构。(2)木材、原油、发电设备、亚麻纱布、天然气、原煤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精密仪表和工量具、电站设备、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装备、石化、能源、食品是四大主导产业。(3)以大庆“二次创业”为标志的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成效显著。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1992年兴建,是全国唯一资源型城市高新区。(4)全省乡镇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5)交通、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现代化公路、铁路、航运、民航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遍布城乡。

3服务业(1)黑龙江的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黑龙江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3)黑龙江省经济总量逐年增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定,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自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五、旅游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是古代渤海国、金王朝和清王朝的肇兴之地。2018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2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44.0亿元,增长17.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100万人次,增长1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07.8亿元,增长17.7%;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09万人次,增长5.1%,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4亿美元,增长12.0%。

1古代旅游(1)概述

古代旅游有极少数人,旅游活动主要是天子巡游,商贸往来,宗教朝拜和狩猎等。以旅行的方式与区域外进行物资交流是古代黑龙江地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之一。(2)代表事件

①夏王朝时(约公元前2100~1600年),相传黑龙江地域的息慎人和肃慎人曾旅行到现在的河南朝见舜帝;周王朝(约公元前1100~800年)武王、成王、康王时期,都有肃慎人“来贺”“来宾”“来朝”。

②在唐代,黑龙江区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明代(1368~1644年)黑龙江区域形成了海西两陆路、海西东水陆域站和纳丹府东北陆路三条驿道干线。

③清王朝入关后(1644年),黑龙江地区与中原地区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局面;顺治年间(1644~1661年),在齐齐哈尔和墨尔根(今嫩江县城)分别设南、北路站管总制。

2近代旅游(1)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帝俄政府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中东铁路的权力。(2)1912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与英国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签订全球客票联运合同,外国游客不断增加,1916年外国游客入境人数达520人。(3)从1916年中东铁路每年夏季都向近郊二层甸子(今玉泉镇)增发避暑野游列车,当日往返,开始了黑龙江区域有规模的一日游。(4)1937年5月,伪哈尔滨特别市观协会公布哈市“八景”“四胜”,其中松花江、文庙、极乐寺、原位于博物馆广场的尼古拉大教堂、中央大街都是重要的景观。(5)1913年由法籍犹太人出资修建的马迭尔宾馆建成对外营业,1919年由中国人出资修建的哈尔滨新世界旅馆正式开业,标志着黑龙江地域近代旅游饭店业的兴起。20世纪初,黑龙江区域出现了三、四家旅行社,但主要是由外国人经营。

3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业的初始时期(1949~1977年)

①发展历程

a.1949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交际处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国际旅游接待管理机构。1954年10月2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哈尔滨分社成立,成为黑龙江第一个旅游接待经营单位。

b.1955年5月,哈尔滨市正式对外国旅游者开放。1957年1月,哈尔滨华侨旅行社服务社成立,接待旅居海外的华侨旅行者。

②特点

a.接待对象局限在外国友好团体及其成员和华侨、港澳同胞;

b.旅游接待不计成本,接待工作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

c.旅游的主管部门和接待单位实为一体。(2)旅游业的发展时期(1978~至今)

①第一阶段(1978~1989年)

a.1978年6月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

b.1980年1月,黑龙江省旅游管理和经营部门开始对日本、香港等海外市场进行自主外联。1982年10月,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伊春市继哈尔滨市之后成为我省对外开放城市。

c.1985年4月,黑龙江省旅游局开始直接受权办理海外入境旅游者的签证通知。

d.1982年黑龙江省青年旅行社成立。1984年黑龙江省中国旅行社也由省旅游局移交给省侨务办公室,成为独立经营的旅行社。同年,中国国际旅行社与黑龙江省旅游局实行政企分开,成为独立经营的旅行社。

e.1979年,哈尔滨国际饭店改扩建后投入使用。1983年底,哈尔滨天鹅饭店落成开业。

f.1981年,黑龙江省旅游汽车公司成立,标志着黑龙江省旅游接待的三个重要环节——食、住、行已经走上规范性发展的道路。

g.1988年9月,黑龙江省黑河市率先开展了对前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一日游。

h.旅游发展形成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旅游管理基本形成,接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第二,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旅游资源开发成果明显;第三,不断开拓客源市场,接待人数大幅度增加。

②第二阶段(1990~至今)

a.1991年,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行业。

b.1992年7月,黑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决定》。

c.在这一时期,省旅游局加强了海外市场开发力度,开辟了台湾客源市场,进一步开发了边境旅游。

d.本着“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方针,黑龙江省旅游接待部门从1990年起参与了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的招待工作。旅游部门组织客源超过“洽谈会”国外客户的三分之一,为黑龙江省经贸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e.1990年10月3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开始全方位发展。

f.1996年9月,黑龙江省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座谈会。会上正式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全省新兴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进一步开发我省的八大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江河湖泊旅游资源;口岸旅游资源;特殊自然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六是地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农牧业旅游资源;商贸旅游资源。

g.1997年,省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1998年6月黑龙江省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会上正式提出了全省旅游开发的“OKL”总体发展框架。

4《黑龙江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趋势

①消费大众化

旅游需求向大众化、高频次、散客化、自助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旅游客群从高端化、奢侈化向大众化、休闲化转变,旅游将进一步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竞争激烈化

旅游市场全球化、竞争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领域从争夺客源市场扩大到旅游业的各个方面。

③发展全域化

旅游业发展方式由单一推进景点旅游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健康医疗、养老等产业融合日趋深入。

④产品精细化

旅游产品从游览观光体验向休闲度假观光复合式体验转变,旅游消费从初级消费向综合体验消费转变,产品供给体系日益差异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⑤产业现代化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产业体系现代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发展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注重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人性化内涵,使旅游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

②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念好山水经、冰雪经,注重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和空间格局,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

③坚持全域发展

全面推广“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形成全新的资源观、产品观、产业观、市场观,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系统优化提升,实现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

④坚持市场主导

遵循旅游市场内在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

⑤坚持创新驱动

以创新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产品创新等,使创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3)发展目标

①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市场规模、旅游消费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到2020年年底,力争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2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②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③发展冰雪经济,发挥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亚布力、雪乡等品牌优势,优化整合冰雪资源资产,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打造国际冰雪旅游重要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冰雪赛事主要承办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冰雪经济强省。

④力争每年新增1个景区进入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录。到2020年底,全省A级旅游景区超过420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6家、4A级旅游景区120家。创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⑤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基本成型,建成5-10个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建成或完善一批高档次、高品质旅游饭店,培育一批特色旅游餐饮品牌,打造3-5个特色旅游文化演艺项目。(4)优化发展格局——“一城六带”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①冰城夏都哈尔滨

a.空间范围

哈尔滨市辖区域,包括哈尔滨市区及五常市、尚志市、巴彦县、宾县、依兰县、延寿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

b.发展方向

依托哈尔滨市中心城市地位,将其建成全省旅游集散中心。以太阳岛、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万达文化旅游城、哈尔滨大剧院、中华巴洛克街区、金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帽儿山风景区、凤凰山景区、伏尔加庄园、波塞冬海洋王国、平山旅游区、美丽岛温泉水世界、英杰温泉小镇、大顶子山温泉度假村等为核心,发挥冰雪、生态、历史、建筑、音乐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商务会展、都市休闲、音乐艺术、避暑度假、旅游集散等功能产品,强化交通网络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全省文化旅游核心区。

②秘境双湖旅游带

a.空间范围

以牡丹江市、鸡西市为核心,辐射沿线周边区域。

b.发展方向

以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渤海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兴凯湖旅游景区、虎峰岭风景区、柴河威虎山九寨景区、横道河子镇等为核心,发挥湖泊、冰雪、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冰雪体验、文化休闲、避暑度假等功能旅游产品。依托边境资源开发对俄商贸、跨境旅游,形成功能完备、业态多元的东部旅游集合区。

③生态林都旅游带

a.空间范围

以伊春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

b.发展方向

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悬羊峰国家地质公园、九峰山养心谷旅游区、金山旅游度假区等为核心,充分发挥小兴安岭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融入避暑、冰雪、户外、养生等元素,重点发展“旅游+森林”度假产品,配套开发边境、民俗、地质奇观等类型旅游产品,打造北部避暑度假集合区。

④华夏东极旅游带

a.空间范围

以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鹤岗市为核心,辐射沿线周边区域。

b.发展方向

以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黑瞎子岛、三江自然湿地保护区、乌苏镇、同江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区、饶河四排赫哲族风情园等为核心,打造以东极特色旅游体验为主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旅游产品,融入赫哲族文化、挹娄文化等元素,打造集极地观光体验、民俗体验、乡村度假、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东极特色旅游区,建成全省特色旅游典型工程。

⑤火山湿地旅游带

a.空间范围

以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黑河市为核心,辐射沿线周边区域。

b.发展方向

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大庆石油博物馆为核心,以石油文化旅游、鹤文化创意、湿地休闲度假、地质休闲观光等产品为发展方向,构建集火山湿地观光、文化风情体验、工业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集合区。

⑥神州北极旅游带

a.空间范围

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

b.发展方向

以中国北极村、北红村、松苑原始森林公园、九曲十八湾湿地公园、龙江第一湾风景区、观音山风景区为核心,整合极光、边境、森林等特色资源,打造以北极极光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以边境风情为重点的边境体验游、以极地森林为支撑的森林养生游,推进冰雪文化体验产品与极光、边境、森林等资源的结合,打造成以北极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冰雪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国际文化旅游区。

⑦界江风光旅游带

a.空间范围

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沿江城镇及区域的漠河县、塔河县、呼玛县、黑河市、黑河市瑷珲区、孙吴县、逊克县、嘉荫县、萝北县、绥滨县、同江市、抚远市、饶河县、虎林市、密山市、绥芬河市、东宁县等组成。

b.发展方向

以界江游轮、边贸旅游、文化博览、特色餐饮、滨水休闲等产业为发展导向,主要发展界江游、中俄国际商贸、文化交流展示、边境口岸观光、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项目等,打造中俄边境旅游黄金走廊。(5)增强发展动能

①精化产品供给

a.做强冰雪旅游产品;

b.做精生态旅游产品;

c.做大度假旅游产品;

d.做足康养旅游产品;

e.做深边境旅游产品。

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a.发展“旅游+农业”;

b.发展“旅游+工业”;

c.发展“旅游+文化”;

d.发展“旅游+体育”;

e.发展“旅游+自驾”;

f.发展“旅游+低空飞行”;

g.发展“旅游+研学”;

h.发展“旅游+商贸”;

i.发展“旅游+餐饮”。

③构建发展新体系

a.打造智慧旅游平台

着力构建由“1个中心”“3大平台”“6个引导”“3类试点”组成的“旅游+互联网”体系。

第一,“1个中心”——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

第二,“3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旅游营销平台、舆情监测平台;

第三,“6个引导——无线网络覆盖、电子触摸屏、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监测系统、电子票务系统、微信智慧景区;

第四,“3类试点”——哈尔滨市、大庆市、黑河市3个试点城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试点景区,黑龙江“旅游+互联网”创客基地等试点基地建设。

b.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强化公路对旅游支撑作用;

第二,推进航空交通建设;

第三,提升铁路通达建设;

第四,加快水路航运建设;

第五,加快建设风景道及服务体系。

④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a.加快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b.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c.推进旅游厕所建设;

d.构建便捷的旅游客运体系;

e.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

f.强化安全救援建设;

g.提升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⑤鼓励金融服务旅游

a.提升旅游金融服务水平;

b.创新发展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

c.加大对中小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d.加强旅游景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6)拓展市场新空间

①完善品牌体系;

②强化营销推广;

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以品牌为引领,以“一城五线一带”为核心框架,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打造不同季节精品线路。

a.夏季旅游线路

第一,一城:迷人的哈尔滨之夏;

第二,五线:

Ⅰ.华夏东极线——哈尔滨+佳木斯+抚远+黑瞎子岛;

Ⅱ.火山湿地线——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Ⅲ.森林深处线——哈尔滨+铁力+伊春+嘉荫;

Ⅳ.神州北极线——哈尔滨+漠河+中国北极村+北红村;

Ⅴ.双湖秘境线——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凤凰山景区+镜泊湖/兴凯湖旅游景区+绥芬河/虎林。

b.秋季旅游线路

第一,一城:金色之城哈尔滨;

第二,五线:

Ⅰ.探秘小兴安岭线——哈尔滨+悬羊峰国家地质公园+九峰山风景区+金山旅游度假区+伊春;

Ⅱ.纵贯张广才岭线——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虎峰岭风景区+横道河子镇+牡丹江+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Ⅲ.自驾北国风光线——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Ⅳ.畅游神州北极线——哈尔滨+漠河+中国北极村;

Ⅴ.观览东极大农业线——哈尔滨+佳木斯+同江+抚远/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c.冬季旅游线路

第一,一城: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

第二,五线:

Ⅰ.冰雪之冠·大美雪乡——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虎峰岭风景区+横道河子镇+中国雪乡+凤凰山景区;

Ⅱ.冰雪之冠·秘境冰湖——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Ⅲ.冰雪之冠·鹤舞雪原——哈尔滨+连环湖温泉景区+大庆石油博物馆+齐齐哈尔(泡温泉)+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鹤)+龙沙动植物园+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Ⅳ.冰雪之冠·冰雪森林——哈尔滨+铁力日月峡滑雪场+悬羊峰国家地质公园+桃山玉温泉+宝宇龙花温泉度假区+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库尔滨雾凇;

Ⅴ.冰雪之冠·北极圣诞——哈尔滨+漠河+中国北极村+北极圣诞村。

d.界江风光旅游带

漠河+塔河+呼玛+黑河+瑷珲+孙吴+逊克+嘉荫+萝北+绥滨+同江+抚远+饶河+虎林+密山+绥芬河+东宁。(7)强化保障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

②创新管理体制;

③加大政策扶持;

④强化综合监管;

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章 黑龙江省历史概述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重点检验考生对黑龙江省文化历史发展脉络的熟悉、掌握程度,使考生全面了解掌握黑龙江省文化历史。【考试内容】

1黑龙江省的早期人类;

2商周至隋唐时期的黑龙江;

3辽、金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元、明、清时期黑龙江地区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5近代、现代及当代黑龙江省历史概述。【要点详解】

一、黑龙江省的早期人类

1旧石器文化(1)旧石器文化遗址地点

漠河县老沟河、呼玛县十八站、讷河县清河屯、哈尔滨市顾乡屯、黄山、阎家岗、饶河县小南山,以及海伦县、阿城市、宁安市等地相继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人”遗址。(2)“哈尔滨人”遗址

①“哈尔滨人”遗址位于哈尔滨市西南郊阎家岗机场附近,1982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②在该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出土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鹿、野猪、羚羊等化石千余件,同时还伴随出土一块人类头骨化石和石片、石杵、砍砸器等打制石器。

③据专家研究,“哈尔滨人”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大体一致,已经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早期阶段,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黑龙江省境内发现的较早人类。

2新石器文化(1)新开流文化

①简介

新开流文化于1972年在密山兴凯湖畔发现,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距今约6000年左右。

②出土文物

新开流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都有美丽而繁缛的文饰,在该遗址还发现一批鱼窖,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细石器为主。

③特色

新开流文化带有浓厚的渔猎特色,捕鱼狩猎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2)昂昂溪文化

①简介

昂昂溪文化是以1930年在齐齐哈尔昂昂溪以西6公里的五福发掘的墓葬为代表,距今约五六千年,其分布范围以嫩江流域为中心,东达张广才岭西麓,南至洮儿河,西止大兴安岭,北到小兴安岭脚下。

②特点

昂昂溪文化时期的人们以渔猎经济为主,当时劳动男女已有明确分工,其社会发展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3)莺歌岭下层文化

莺歌岭下层文化遗址位于镜泊湖南端,1963年进行发掘,距今约4000年左右。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的锄耕农业,并开始定居生活,已经能利用野麻来捻线织布,缝制衣服。

二、商周至隋唐时期的黑龙江

1商周时期(1)商周时期三大族系

商周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古代先民由西向东,形成了东胡、秽貊、肃慎三大族系,并分别由原始社会末期向文明时代过渡。(2)具体介绍

①肃慎族

a.肃慎族是见于文献记载的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居民。他们以牡丹江中游一带为活动中心,居住在黑龙江东部。

b.据文献记载:肃慎曾入朝帝舜,贡献弓矢;夏禹、商汤时,肃慎亦前往朝觐。西周武王时,曾多次向中原王朝贡献“矢石弩”“隼”(鹰)“麝”(鹿)等。周王朝把肃慎族居住的地区看作是自己北方的领土。

②东胡族

a.东胡族人称为土方,是居住在东、北、西部地区的古老民族,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在北方边境一带。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业。

b.春秋时期东胡族与山戎人一起发展到燕国的北方一带,战国时期东胡族形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秦汉之际东胡势力日益强大。在东胡墓葬中,出土了曲刃青铜短剑及青铜牌饰。现已发现的一些东胡遗址中还出现了农业生产的痕迹。

c.东胡族遗民的一部分折回大兴安岭山区,形成了后来的鲜卑族的前身。

③秽貊族

a.秽貊是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活动地域在肃慎与东胡之间,相当于今东北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的北支到了小兴安岭以南的松嫩平原一带。

b.最初秽貊以渔猎为业,后逐渐出现了农业活动和畜牧业生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内服于周室。

2秦汉时期(1)夫余人

①夫余政权的建立

属于秽貊族系的夫余人在黑龙江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夫余地处松嫩大平原,他们种植五谷,农牧业相当发达。

②夫余政权的特色

a.这一时期的夫余,王是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其下设官僚和军事机构,官长均由贵族担任。

b.被统治者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平民和奴隶,夫余还制定了维护奴隶制的刑法。夫余在文化、习俗等方面深受中原影响。

③夫余政权与汉王朝

两汉时期,夫余臣属于汉王朝,归玄菟郡管辖,东汉时期,夫余依然遣使奉贡,西晋时夫余仍频频入贡,受东夷校尉的节制和保护。

④夫余政权的灭亡

公元285年,夫余被鲜卑族击破。在西晋的支持下,夫余次年复国,于公元494年归降高句丽,夫余至此亡国。(2)挹娄人

①挹娄人的生产生活

两汉时期活动在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挹娄人,是肃慎族的后裔,它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过着穴居生活。当时挹娄人不仅从事渔猎,而且从事农耕。

②挹娄人的社会制度

a.父系家长制已经确立,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

b.产生了贫富之间的分化;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组织逐渐被破坏,出现了“邑落”,“其邑落各有大人”,大人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3魏晋南北朝(1)魏晋时期

①经济概况与社会制度

a.魏晋时期,挹娄掌握了早期的毛纺织技术,马匹成了财富的标志。

b.保护私有财产的非成文法出现。“父子世为”君长的世选制也出现,表明挹娄人开始跨入文明的门槛。

②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a.挹娄人与中原诸王朝联系密切,早在西汉时期就与山东半岛的齐人有了交往。

b.公元238年,挹娄人向曹魏贡献“矢”,与曹魏政权建立了贡属关系,接受辽东郡的节制。公元262年,又向曹魏政权贡献“皮骨铁杂铠二十领”。

c.晋朝建立后,接受设于平州的东夷校尉节制。(2)南北朝时期

①经济概况

北朝时期,挹娄改称勿吉。由于农作物产量增加,出现大量剩余;畜牧业也有新的发展,饲养农畜数量极多。

②与中原的联系情况

勿吉与中原的联系十分密切。

a.公元459年,勿吉向南朝宋武帝“献矢石弩”;

b.公元475年,派乙力支出使北魏,与北魏政权建立了臣属关系;

c.公元493年,勿吉派往北魏的朝贡使团达500多人。

4渤海国的政治与经济(1)靺鞨族的分化

①北朝末期,勿吉又被称为靺鞨。

②隋朝时靺鞨主要有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佛涅、号室、黑水七部,其中居于南部的粟末部和居于北部的黑水部势力最为强大。

③唐武则天临朝时,粟末部首领乞乞仲象被册封为大唐震国公,死后其子大祚荣于公元698年率部至长白山东北的奥娄河一带,自立为震国王。(2)渤海国的建立

①公元705年,大祚荣重新归顺唐朝,并遣子大武艺入唐为质。

②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渤海成为唐朝在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以上京龙泉府(牡丹江宁安市东京城)为都。(3)渤海国的政治

①在政治上,渤海仿照唐朝建立政权机构,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制,有政堂省,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下设有忠、仁、义、智、礼、信六部分掌不同政务;宣诏省负责审议王廷的政务;中台省负责草拟王廷政令。地方机构也仿照中原,实行府、州、县三级体制。

②上京城的建筑大体上也是仿照长安而建,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组成,是当时仅小于长安的亚洲第二大城市。

③在渤海国内部,以王族为首的封建贵族官僚地主和上层僧侣是统治阶级,平民、部曲和奴婢等劳动人民处于社会的底层。(4)渤海国的经济

农业生产已进入到犁耕阶段,水稻的栽培已在渤海区域推广。(5)渤海国的文化

①公元714年,大祚荣“令生徒六人入学”,前往唐朝长安学习深造。自此后,渤海国多次选派“留唐生”去长安。

②渤海国建立了儒学教育系统,在王廷置“胄子监”,为主管教育的最高机构。学校教授的主要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

③渤海著名诗人裴廷页对唐诗,尤其是白居易的诗歌有精深的研究。

④渤海仿效唐朝建立自己的“教坊”作为管理音乐歌舞的专门机构。

⑤渤海诸王对宗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除继续信奉民族传统的萨满教外,佛教、道教等也得到广泛传播。(6)渤海国的习俗

①渤海人的饮食习惯,以善饮酒著称。

②渤海人的婚姻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③渤海人的葬俗有自身的特色。墓葬有土坑封土、石圹封土、石室封土、石棺封土以及砖室石顶封土等多种形式。

5黑水都督府的设立(1)黑水靺鞨最初被称为黑水部,以世居于黑水(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而得名。(2)公元722年,唐玄宗封其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3)公元725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置黑水军,次年又在这里正式设立黑水都督府。(4)公元728年,唐玄宗赐黑水府都督李姓,名献诚,从此,黑水府成为唐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地方行政机构。

三、辽、金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1辽统治黑龙江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辽王朝的建立

①契丹族是游牧民族,可能为东部鲜卑族的后裔,北魏时自号契丹。

②唐朝初期,契丹社会已正式形成了以大贺氏族为首的部落联盟。唐朝末年,奴隶制国家正在形成中。

③公元916年,契丹族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国号契丹。公元926年,契丹国灭掉渤海。公元945年,改国号为辽。(2)辽王朝的政治经济

①女真族曾被称为“生女真”。10世纪左右,女真族形成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为五国头城)、剖阿里五个大城落。

②公元984年,五国部归服辽。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统治,辽在五国部设立了五国部节度使,驻五国头城,五国部节度使均由契丹人担任。

③1956年在泰来县城西南出土辽大安七年(1092年)的刻石,刻字证明了今泰来县就是辽代泰州所在地。在刻石中有47个汉姓,其次为渤海姓。

2金统治黑龙江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金国的建立

①女真族统治时期,农业生产成为经济的主体,早期奴隶制逐渐发展。五世石鲁时,制定了法律条文。到六世乌古乃时,形成了以完颜部为中心的部落联盟。

②女真族于公元1115年摆脱辽的控制,建立金国,金国的创建者是生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公元1125年,金灭辽,修建了“大金得胜陀颂碑”,立于今扶余县境内。

③公元1125年10月,金兵围攻北宋都城汴京。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汴京城,徽、钦二宗被俘,北宋灭亡。(2)金国的政治

①金熙宗的改革

金灭辽与北宋后,迅速发展到封建社会。公元1135年,金熙宗继位后,对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a.使用辽、宋的汉官制度,把女真族内地和原辽、北宋地区统一置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

b.在中央设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央军事机构仍设都元帅府。在地方机构设路、府、州、县各级。

c.沿袭女真族原有的军政一体的传统形式。县一级官府又设军兵,县令只管民政。女真族聚集地区则设猛安、谋克,与地方的府、州、县形成两个系统。

d.公元1138年,金熙宗在官制方面再次进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的“天眷新政”。这次改革颁布了新官制和换官的规定。金熙宗的改革,代表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海陵王的改革

a.公元1149年,海陵王即位后,继续进行改革。为巩固皇权,加强统治地位,大肆杀戮女真贵族,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改革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b.公元1153年,把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黑龙江地区迁到燕京。(3)金国的经济

①据文献记载,阿骨打的先世献祖绥可时已开始“教人烧炭铁”。金建国后,冶铁业在阿什河流域有了空前的发展。

②冶铁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器,使得耕种的农作物增加,耕地面积扩大。

③在今阿城半拉城子古城出土一件铜火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门火炮。

④金章宗铸造的“承安宝货”是我国最早的银币。

⑤迄今为止,在黑龙江地区发现金代古城近300座。(4)金国的文化

①建国后,太祖阿骨打令希尹撰女真文字,但汉字、契丹字仍然应用。中原文化大量为女真族吸收,金熙宗尊孔崇儒,在会宁府修建孔庙;金世宗时设置译馆,用女真文翻译汉文经书。

②金熙宗是第一个能用汉字赋诗的金国皇帝。海陵王的代表诗句有“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等,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念奴娇·咏雪》一词。

③在阿城还出土一面舞台人物镜,据考证这是我国早期的舞台戏剧。阿城亚沟线刻女真武士像,是金代黑龙江石刻的代表作。

④女真族信奉的宗教主要有萨满教、佛教和道教。萨满教是女真族的原始宗教,佛教与道教在隋唐时传入黑龙江。(5)金国的灭亡

蒙古族最终于公元1234年灭亡金朝。随后元朝对黑龙江的统治开始。

四、元、明、清时期的黑龙江

1元朝统治时期(1)蒙古帝国的建立

①金朝灭亡后,统治黑龙江地区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②蒙古族的主体部分蒙兀室韦来源于汉代的鲜卑族,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的各个部落,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并完成了封建化的社会改革。

③蒙古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以武力占据了欧亚大陆,建立四大汗国,并在占领区推行领户分封制,今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划在他的幼弟斡赤斤的封地内。(2)元朝时期黑龙江的政治经济

①政治

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后,采取中央集权的政策。公元1287年,地方诸王中实力较强的斡赤斤曾孙乃颜反叛,结果乃颜被擒处死。公元1292年,把黑龙江地区纳入元朝辽阳行省的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

②经济

元在黑龙江实行的屯田政策,使大量闲置的土地得以开垦,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元朝还修建了驿道,设置驿站。

2明朝统治时期(1)明朝统治的过程

①公元1371年,原元朝辽东平章刘益降明,朱元璋授刘益为指挥使同知,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并以此为基地管辖黑龙江地区。

②公元1387年,朱元璋派军讨伐盘踞在今吉林及黑龙江省南部的元朝残余势力纳哈出,迫使其率部投降。公元1388年明军北征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将大兴安岭以东和呼伦贝尔草原一带纳入明朝管辖。

③公元1395年,朱元璋又派水陆两军追歼女真酋长西阳哈,公元1403年,西阳哈降明,被任命为兀者卫第一任指挥使。从此,松花江南北哈尔滨、呼兰、绥化、巴彦、依兰至同江等地均纳入明朝版图。

④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3年派官吏前往奴尔干进行招安,结果黑龙江南北与东海之滨的各女真族首领踊跃来朝,接受明廷敕封,愿为明朝臣民。(2)明朝统治的方式

①明朝为了加强对黑龙江地区的有效管辖,共设131卫,加上兀良哈3卫,总数为134卫。

②公元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与阿贡河汇流处右岸的地方设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是相当于省一级的地方机构,下设卫、所等,各级官吏均由明朝委任当地各族头人担任。奴儿干都司辖区的人民必须承担纳税、从征、戍守的任务。明朝在这里所征收的赋税以土特产品为主。

③明朝还在奴儿干都司辖境内修了两条较大的交通干线,一条是“海西西陆路站”,另一条是“海西东水陆站”。

④明朝通过卫、所对蒙古诸部进行管辖。明朝时女真人聚居区,由于分布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大部。明朝在建州女真聚居地设立了建州卫,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3清朝统治时期(1)清朝统治的过程

①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王朝。黑龙江流域是满族的故乡,被清王朝称为“龙兴之地”。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②明朝末年,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努尔哈赤,从公元1583年至公元1619年,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的全部和东海女真的大部,使“诸部始合为一”,还收复了库页岛及其附近岛屿。

③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称汗,建大金国,称后金。1627年,其子皇太极继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称皇帝,改国号为清。(2)清朝统治的方式

①皇太极改变了明朝在黑龙江流域实行卫所制度,建立了自己的基层组织。

②清廷把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的达斡尔、鄂伦春等部族居民编成牛录、编入满洲八旗。

③清廷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的民族,采用原有的地域组织和民族组织,“设姓长、屯长,分户管辖”。

④清廷对居住在黑龙江西部的蒙古科尔沁诸部,采用盟旗制进行统辖。

⑤公元1707年清廷决定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将军衙门改为行省,设三省总督及奉、吉、黑各省巡抚。黑龙江巡抚也就成了黑龙江流域的最高行政长官。

⑥清廷实施限制汉人流入东北的政策。(3)该时期的经济概况

①康熙年间,为抗击沙俄侵略、解决军粮问题,在瑷珲附近的黑龙江东岸屯田。后来这里发展为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农业区。

②呼兰成为黑龙江地区的粮食和酿酒业的中心。

③著名的“边外七镇”在黑龙江地区就有五个,其中宁古塔是黑龙江地区东部的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城是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4)该时期的文化概况

①公元1661年,被贬谪的官员张晋彦约请吴兆骞、姚琢之、钱氏三兄弟和钱威等七人结为“七子诗会”,成为黑龙江有史以来,见于记载的最早一个文化团体。

②这一时期历史学著作也大量出现,主要有:吴振臣著的《宁古塔纪略》、方拱乾著的《宁古塔志》、杨宾著的《柳边纪略》和张缙彦著的《宁古塔山水记》、方式济著的《龙沙纪略》等。其中,《宁古塔山水记》是清朝黑龙江第一部山水专志,《龙沙纪略》则是介绍黑龙江地区历史的第一部地方志。

4沙俄武装入侵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沙俄的武装入侵与反抗

①公元1643年,沙俄翻越外兴安岭侵入我国精奇里江上游。公元1649年,沙俄又派军侵入黑龙江地区,并占据战略要地雅克萨城,作为侵略黑龙江地区的据点。

②公元1652年,宁古塔章京海色根据清廷的命令,率军突袭乌扎拉村的哈巴洛夫侵略军,揭开了中国军民抗击沙俄侵略的序幕。

③公元1683年,除尼布楚和雅克萨外,黑龙江中下游及其各支流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肃清。

④公元1685年,清廷取得了雅克萨战争的胜利。随后,清军平毁雅克萨城,还驻瑷珲等地。雅克萨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击沙俄侵略者、保卫祖国的自卫战争。(2)《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①雅克萨战争后,于公元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清政府的首席代表是索额图,沙俄政府代表是戈洛文。双方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

②条约中明确规定,从外兴安岭至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国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五、近代、现代及当代黑龙江省历史概述

1帝国主义势力入侵黑龙江(1)1847年9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他到任后立即制定了侵吞黑龙江流域的具体计划。1856年,沙俄宣布成立以“庙街”为中心的“东西伯利亚省”,非法占领了黑龙江北岸的大片领土。(2)1858年5月,中俄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和约》,沙俄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强行割占,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两国共管。(3)1860年10月,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续增条约》。条约不仅完全接受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条款,而且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皇俄国。(4)公元1896年,沙俄诱逼李鸿章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借地筑路特权和利用该铁路运送军队、粮食等特权,中国东北的门户被打开。(5)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东铁路合同》,又单方非法宣布了《中东铁路章程》,窃取了在中东铁路沿线设立警察、司法、机关、矿藏开采及组织工商业的权力。(6)1900年6月,沙俄参加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于7月9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