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21:37:2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试读:

第一编 新闻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1新闻学(中南财大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学是指研究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以新闻和它的载体——由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所组成的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等。狭义的新闻学专指理论新闻学,即通常所说的新闻理论。

2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主要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与特征,揭示新闻活动、新闻业的基本规律,以及新闻活动与整个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新闻理论主要由以下三大板块构成:围绕“新闻是什么”而建构的新闻本体理论、围绕“新闻业是什么”而建构的新闻业理论、围绕“新闻关系”是什么而建构的新闻关系论。贯穿三大板块研究的是新闻精神论。新闻理论的基本目的是:①解释不断变化的新闻现象、解释人类新闻活动中的各种关系;②以理论自身的品质和精神,不断反省自身,开拓新的理论境界,拥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渴望;③引导人们理解新闻现象,批判和反思新闻现实,并在理论的范导之下,改变或改造现有的新闻现象、新闻现实,开辟和建构新的新闻传播景象。

3应用新闻学(大连理工2012年研)、新闻业务

答:应用新闻学又称新闻业务,是以新闻传播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分支,基本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兴媒体新闻学等。新闻业务重点研究采、写、编、评等实际操作方法与技巧,培养、训练学习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实战能力。在方法论的层次上,总结概括采写编评等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构建自身的应用理论与业务观念。新闻业务的特有内容和基本目标,决定了它是新闻教学的核心,也是新闻史论的落脚之处。

4新闻史

答:新闻史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的科学,包括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和专门史研究。从宏观角度看,新闻史需要研究的是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从微观角度看,新闻史研究一个国家、地区、时代、时期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以及一类报刊、报人乃至具体到某一家报刊、某一个报刊工作者和某一次宣传报道的历史。学习新闻史的目的在于:①比较系统地把握人类新闻活动史的知识;②更好地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工作经验,向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学习,继承和发扬历史上新闻宣传活动的优良传统;③从新闻史研究者那里获得学习、研究新闻历史的精神和方法,为进一步的新闻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跨学科新闻学

答:跨学科新闻学又称交叉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它是以新闻传播与其他社会活动行为形成的交叉地带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运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是这些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开辟了新闻学研究的新领域。交叉研究打破了就新闻论新闻的局面,开阔了人们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的视野,产生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

6新新闻学(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新新闻主义(暨南大学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7、2010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清华大学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新新闻学,又称新集纳主义、新新闻体。简而言之,新新闻学是指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的新闻报道形式。这种报道方式融合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一反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来源提供消息的传统,由记者对现场进行深入观察,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并作详尽分析。新新闻学强调的是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在这种新闻报道方式里,洋溢着浓郁的小说化气息和主观性色彩,甚至走着由事实转向虚构的道路。由其发展而来的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其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杜鲁门·卡珀帝和亨特·汤姆逊。这些人的作品主要发表在《纽约客》《乡村之声》和《老爷》等杂志上。

7精确新闻学(上海财大2018年研;重庆大学2018年研;清华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山东大学2007年研)、精确新闻(南京大学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精确新闻学是20世纪70年代曾在美国风行一时的一种新闻报道观念,最早由美国新闻学者菲利浦·迈耶在其1971年出版的《精确新闻学》中提出。精确新闻学主张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新手段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精确新闻学自从提出后,不断向美国以外的地区扩散,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报道方法。

8发展新闻学(华南理工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华科2010年研)

答:发展新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由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一批学者共同探讨得出,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在此理论支持下,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其中:(1)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2)整合,指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教育,即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9新闻伦理学

答:新闻伦理学是一门运用伦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研究的核心是新闻职业道德现象、本质、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社会作用,具体内容包括:①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②新闻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③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媒体行为;④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义务与道德责任;⑤新闻传播行为的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⑥新闻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⑦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自律与他律;⑧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等。

10《实际应用新闻学》(北大2009年研;复旦大学2008年研)

答:《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的新闻理论著作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1918年10月14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被称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新纪元。邵飘萍先生时为北京新闻界著名记者,他把其主办的《京报》作为会员实习的基地,积极参与并指导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实际应用新闻学》就是将其课堂讲义整理改写而成的。他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为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第二章 新 闻

1新闻(中南财大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上海大学2015、2012年研;上外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湖南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客观公正、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新闻以真实、迅速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向人们传递世界的最新变化。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硬新闻(山西大学2017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北师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北大2008年研)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能失之分秒,差之千里。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3软新闻(华南理工2018年研;暨南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4年研;电子科大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4硬新闻与软新闻(南开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硬新闻与软新闻是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所作的分类。不同的人群对新闻有不同的需求。从总体上来说,人类必须在硬新闻获得满足以后才会需要软新闻;新闻媒介也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不同的新闻媒介对新闻也有不同的需要。一般来说,严肃的高级报纸(在中国以党报为代表)以刊登硬新闻为主;大众化通俗报纸(在中国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有更多的软新闻。

5数据新闻(北大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8、2017年研;西北大学2018年研;陕西师大2018年研;中央民大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7年研;南昌大学2017年研;福建师大2017年研)

答: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数据新闻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功能,其特征有:①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的;②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③依靠特殊的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隐藏在宏观、抽象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④以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数据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在新媒体时代被广泛应用,新华网的数据新闻、腾讯数据新闻模块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数说命运共同体”都是运用数据做新闻的实践。

6沉浸式新闻(北大2018年研)

答: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是指通过虚拟现实输出设备构建新闻现实的模拟场景,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受众以第一人称“目击者”身份,深入新闻事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报道现场,获取对报道事件的认知。沉浸式新闻是虚拟现实范畴内的一个新兴领域。这种全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方式来自洛杉矶的一个记者创新团队,他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或是播放纪录片,使用3D游戏和虚拟现实技术给使用者创造了一种“存在感”,能够使其亲身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沉浸式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大特点在于重塑用户体验。借助特殊设备,用户由新闻阅读者转变为现场目击者。用户能够体会传统新闻难以提供的现场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从而增强在获取新闻过程中形成的“现场”感受。

7交互新闻(清华大学2018年研)

答:交互新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富有高等形式的新闻内容,它主要有可视化和游戏化两方面。可视化是指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数据图表的可视化和互动化,使得新闻受众能够与新闻产品甚至传播者进行互动。游戏化是指交互式新闻游戏,借鉴游戏中的叙事方式和代入式体验,用游戏思维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8可视化新闻(复旦大学2017年研)

答:可视化新闻是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作抓取、挖掘、统计、分析等处理后,用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受众,以提高受众理解消化新闻事实的效率的新闻作品。2009年3月,英国《卫报》成为全球第一个成立数字新闻部的报纸。《卫报》的数字新闻部针对新闻选题搜集分析海量数据,在收集、过滤、分析数据后,通过图表、地图或互动效果图等形式进行数据可视化转化,从而完成视觉化新闻叙事过程。从此,可视化新闻正式进入读者视线。可视化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①以数据为核心,专门的数据新闻团队生产;②形式多样,打破了以文字为中心的单一叙事形式;③对比性数据解读,挖掘新闻深度含义;④扩大时间和空间跨度,揭示事件发展规律。

9公共新闻(北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新闻业的改革运动,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它实际上是媒体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在变革,它通过设置公共议题、展现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普通公众意见等方式来加强与社会和公众的联系。有学者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10公民新闻(清华大学2018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中青政2014年研;人大2011年研;中央民大2010年研)

答: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观念,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组成“大共同体”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11民生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的内容。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此类题材忌讳虚假材料,真实的画面和文字,才能真正体现“民生”。

12新闻来源(山东大学2014年研;北工商2012年研;深圳大学2012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复旦大学2008年研)

答: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及其真相,避免失实。交待新闻来源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不仅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从而取得受众信任,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辑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真实性。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记者采访;②通讯社发稿;③资料供应社发稿;④读者来信;⑤通讯员及群众投稿;⑥广告;⑦社会宣传品及内部简报、总结、文件等等。

13新闻本源(北大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这是陆定一借用哲学中“本源”一词,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他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意,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

14《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

答:《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文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认为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地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

15新闻欲(上海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欲是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等是新闻欲的主要内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还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

16新闻传播起源的“好奇说”(北大2006年研)

答:新闻传播起源的“好奇说”是唯心论者对于新闻起源的一种观点。“好奇说”单纯地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去解释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该观点认为,人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理。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条件是好奇本能。正是这种好奇心,产生了新闻传播活动。这种观点试图从人的心理或生理上去寻找新闻产生的根源,用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或人的欲望本能来解释新闻这一意识形态的物质根源,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17新闻要素(华东师大2018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4年研;暨南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

答: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②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确新闻体裁的要义。

18舆论(南京师大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7、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②公共性;③急迫性;④广泛性;⑤评价性。

19信息(华东师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上海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2年研;北师2012年研;南京理工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

答: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客观世界。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有关的知识积累,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和联系。狭义的信息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其名著《信息论》中指出:“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偶然性进行调节并在该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着的过程。”

新闻学中的信息是指狭义的信息,传播学中的信息是传受双方的传递内容,传递信息是传播的根本目的。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从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认识角度出发,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②扩缩性;③组合性;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⑤相对性。

20信息娱乐(复旦大学2014年研)

答:信息娱乐是由信息和娱乐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新词汇,是指当今信息娱乐化的倾向。信息具有娱乐功能,利用大众传播手段和新兴的媒介手段,具有娱乐功能的信息可以得到传递,受众的娱乐欲望会得到满足。同时,信息作为娱乐产品,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信息娱乐化”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被视为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一大魔杖。与此同时,“信息娱乐化”也逐渐表现出许多的负面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媒介、文化娱乐化的倾向,即媒介越来越侧重于传播带有娱乐性的信息,而忽视那些非娱乐性的信息。

21宣传(吉林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2012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5年研;人大2008年研;中青政2008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

答:宣传是指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共由七个环节组成:①宣传者——谁来宣传(Who);②被宣传者——向谁作宣传(Whom);③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④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地方作宣传(Where);⑤宣传时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时机作宣传(When);⑥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⑦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上述七个环节,总称6W1H。这七个环节也就是决定宣传效益的七个因素。

22宣传者(中南财大2008年研)

答: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一切宣传的信源。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

23客观报道(暨南大学2011年研)

答:客观报道又称客观新闻或纯客观报道,是指根据客观性原则或运用客观报道方法传播新闻事实。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客观报道的特点是:①要求新闻实录事实;②不得造成直接或间接指挥受众的印象;③倾向的流露隐蔽、自然。客观报道的方法包括:①事实与观点分开;②报道新闻不带任何感情;③力求公正平衡,使被报道的双方都有机会向受众提供充分的信息。

24党八股(party jargon)

答:党八股是宣传工作中一种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文风,即写文章和讲话中的空话和套话之风,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③无的放矢,不看对象;④语言无味,像个瘪三;⑤甲乙丙丁,开中药铺;⑥不负责任,到处害人;⑦流毒全党,妨害革命;⑧传播出去,祸国殃民。1942年2月8日,在延安整风会议上,毛泽东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作为三股歪风加以批判。毛泽东大力提倡文风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毛泽东的讲话对全党新闻工作者震动很大,掀起了一场报刊界整顿文风的运动。

第三章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1新闻生产

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2新闻手段(山西大学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

答:新闻手段是指新闻传播工具、新闻题材、编排技术等手段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纪录电影、新闻网站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手段。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毛泽东在1957年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这是“新闻手段”一词的最早来源。

3新闻生产的场域(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4人工智能(北大2018年研)

答: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在新闻传播领域,机器人新闻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应用,引发了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它可以利用算法程序,建立庞大数据库,从中寻找模型、趋势以及相互的关系,由机器自动化生产新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化的媒体将更好地洞察每个个体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行为与需求,并智能推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与服务。

5新闻选择(复旦大学2015年研;重庆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山西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篇幅容量而进行的选择和取舍;②需要性选择,即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即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6新闻价值(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8年研;云南大学2018年研;西南大学2018、2016年研;兰州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人大2014年研;复旦大学2014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北大2009年研)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传播主体发现、选择、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基本标准,即新闻价值属性。新闻价值是事实得以成为新闻事实的特性,包括五个要素:①时新性,是指客观事实发生的时间性和在时间性基础上事实内容的新鲜性;②重要性,是指事件或现象的重要程度;③显著性,是指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显要性;④接近性或相关性,是指新闻事实与传播主体特别是收受主体的各种“距离”关系;⑤兴趣性,要求新闻事实具有非常态、人情味和情趣性。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

7人情味

答:人情味(humane)是指新闻报道中包含的人的因素、人的情感,即新闻引起公共兴趣,如爱憎、喜怒哀乐、关心、同情等。人情味要求从人的角度写新闻,突出人的行动、人的表现和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人的思想情趣,从而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与此相关的因素有: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这个概念源于西方新闻界,是19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闻技巧,《纽约太阳报》是运用这种新闻技巧的典型代表。社会主义新闻媒介在以理服人,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服人的基础上,同样也应该用真挚的情感理解人、感动人、教育人,增强新闻报道的人情味。

8煽情主义

答:煽情主义(sensationalism)是一种突出描绘色情、暴力等的报道手法,是西方黄色新闻时期的惯用报道手法。其主要手段有:①绘声绘色地揭露丑闻细节;②详尽刻画犯罪的经过和作案细节;③刻意渲染色情言行。煽情主义的目的是通过煽动读者的情绪而获得读者对报纸的青睐。

9新闻敏感(复旦大学2018、2013年研;陕西师大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7年研;中南大学2017年研;暨南大学2016、2011年研;上海大学2016年研;吉林大学201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南开大学2009年研)、新闻鼻(暨南大学2014年研;四川大学2014年研)

答: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

一般而言,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②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③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④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10新闻政策(复旦大学2017年研)

答:新闻政策是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中国的新闻报道政策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符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1宣传价值(中南财大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宣传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报(台)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

12新闻框架(重庆大学2018年研;清华大学2017、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人大2013年研)

答:新闻框架是指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新闻框架”(news frame)的学术概念。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13新闻的接近性(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14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1新闻传播

答:新闻传播,是指人际间、群体内和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其特点有:①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②这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交流活动,是传播者与收受者之间双重主体的互动性活动,是一种新闻信息的共享或分享活动;③由于这种信息交流活动的内容是一种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因此新闻传播应该是一种关于真实信息、新鲜信息的传收活动;④这种将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传送给社会大众的传播应该是一种及时的、公开的传播。

2新闻活动

答:新闻活动,是以新闻传收为中心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从广义上看,与新闻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可称新闻活动。从当代新闻实践出发,与新闻传播直接有关的活动主要有:新闻媒体的管理与经营活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闻传播的调控、影响活动;新闻教育、培训活动,新闻学习、研究活动等。所有这些相关活动,与作为新闻活动核心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新闻活动。与新闻有关,是指与新闻的传送和收受有关的活动。从狭义上看,只是把新闻传送与收受活动称为新闻活动,甚至只是把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传播活动称为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有以下丰富的内涵:①新闻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②新闻活动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③新闻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交往活动;④新闻活动是具有多元功能的信息活动。

3新闻事实(厦门大学2018年研;北师2018年研;重庆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5年研)

答: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即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新闻事实来源于客观事实,新闻事实是最接近客观事实的事实,是主观认识和影响客观事实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与工具。自然界发生的事实和人类社会发生的事实统称普通事实;其中能够成为新闻的事实称为新闻事实。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事实是第二性的。有事实才有新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背离事实,是假新闻。确保新闻事实,需要加强政府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

4新闻真实性(华南理工2017、2016年研;北师2016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研;武大2013年研;华科2011年研;上海大学2010年研;山东大学2010年研;湘潭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新闻真实既有真实性的问题,又有真实度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真实性含义的基本要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就具体的或单一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在过的;二是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正确的。就整个新闻传播界而言,指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细节准确真实;②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致;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5具体真实

答: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是一种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真实。“具体真实”是在反映客观事物处于运动的特殊状态之下——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正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属性,客观事物之间才有了区别和不同事物的具体形态。这种具体形态构成了一个个具体真实的客观事实。具体真实,也有人称之为个别真实、个体真实、微观真实或单个真实,是相对整体真实而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

6整体真实

答:整体真实,是指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整体真实针对的不是具体的新闻报道、具体的事实对象,而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针对一定报道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整体真实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具体报道的整体真实。中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某家具体新闻媒体也可以称为个体新闻媒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作的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宏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新闻媒体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7新闻失实(西南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从实际情况来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有的是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也有的是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8新闻客观性(上海大学2015年研;湖南大学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9新闻指导性(复旦大学2013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西南大学2008年研;黑龙江大学2007年研;东北师大2006年研)

答: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业而言,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对受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鼓舞、示范、论证、启示、解释、预测、警戒。其功能和特点为:①具有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实,要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10炒新闻

答:炒新闻又称新闻炒作,是新闻报道策划的一种变异,是指新闻传媒有意通过与事实的新闻价值不相称的报道规模,对某些人和事所作的渲染式、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的报道,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其关键是“炒”字,以“炒”换取“热”的效果。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就是炒新闻。炒新闻的背后,必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

11“合理想象”

答:“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这一术语,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时提出来的。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事实去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新闻,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

12新闻规律

答:新闻规律是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媒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它们不因社会制度和传播媒介形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新闻学术界取得基本共识的新闻规律有:①新闻传播规律;②新闻价值规律;③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规律;④新闻舆论规律;⑤新闻宣传规律;⑥新闻控制规律。

13新闻事业的群众性(黑龙江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指新闻工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程度。群众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主要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而来。群众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①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②代表和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对违反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③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人民的呼声与要求;④坚持“群众办报”方针,用各种方式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新闻工作。其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②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③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4群众办报

答: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办报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传播业群众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办报的核心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也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重要经验之一。群众办报的内涵有:(1)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2)动员群众参与报纸工作。鼓励群众参与从指出错别字到纠正报纸可能的偏差等工作。通过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结合,增强报纸的群众性。(3)通过组织通讯员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处理群众来信,解答群众问题。

15全党办报

答: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办报传统,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一方面必须重视并利用党报,积极撰稿,指导工作,而不是依靠报馆几个同人来办;另一方面是要动员全党,发动群众力量,特别是党员力量,关心党报,帮助党报扩大发行,为党报提供稿源。

16政治家办报

答: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批评“书生办报”“死人办报”的基础上提出的党报办报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对党报工作提出的要求,其具体要求包括四点:①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②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定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③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④要吸收报社以外的专家、学者、作家参加工作,要团结好他们。其核心思想是:办报的人,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要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全局,抓住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

17党性原则

答:新闻业的党性原则,是指传播者站在一定政党的立场上,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标准,以维护本党的利益和要求。在中国,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新闻业的第一原则、生命原则。党性原则要求:①把新闻业当作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办事,必须实行“政治家办报”,把新闻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②所有新闻媒体必须在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特别要与时俱进,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作为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思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科学的态度展开新闻工作;③所有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为党的全局和大局工作服务。

18公平原则(北大2006年研)

答: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公平原则的含义是: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第五章 新闻传播过程

1新闻源主体

答:新闻源主体又称新闻信源主体,是指拥有新闻信息并且实际介入或参与新闻报道得以形成的个体或组织(群体)主体。组织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组织、政党组织、企业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团体等。新闻源主体主要是社会运行过程、社会生活展开过程自然造就的、自然生成的。新闻报道特有的社会影响力,使制造、塑造、捏造新闻源主体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不同社会主体间经常为成为新闻源主体而展开博弈、竞争。新闻源主体在具体的新闻报道活动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新闻传收活动逻辑上的起点“主体”,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报道与接受的内容范围,新闻的诸多主要特性,都会受到新闻源主体的影响。

2传播主体

答:传播主体是指那些在具体新闻媒体中从事新闻业务活动的人——记者和编辑。就整个新闻业而言,构成新闻传播主体的是各个具体的新闻媒体或者新闻组织,它们是组织性的传播主体,是实际运行、操作新闻报道活动的实体机构,具体表现为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如果考虑到民间新闻,那么所有的人、社会组织、民间团体都是新闻传播者。根据新闻媒体中活动主体的实际地位、作用及其行为方式,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是双重的:①作为高位主体的,新闻媒体(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②作为本位主体的,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即人们通常所指的新闻传播主体——以采编人员为主的新闻业务工作者。

3收受主体

答:收受主体是指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传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戏剧的观众和网络的浏览者等。在新闻学的视野中,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群体和组织主体)都是新闻收受者。收受主体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收受主体“分散、弥漫”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生存、生活、工作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中。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收受主体在新闻传收活动中的特征:①大众化的存在特征;②自主化的接触特征;③个性化的需求特征;④多样化的人性特征。收受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包括:a.收受主体是后在主体;b.收受主体的新闻需要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动力;c.收受主体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d.收受主体是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

4控制主体

答:新闻控制主体是指那些通过一定方式,限制、约束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传播方式的主体。控制的直接对象是新闻传播主体,控制的主要活动是新闻传播者的新闻报道活动。新闻控制的严格主体是国家,进一步而言,就是政府,其依据的控制标准和手段是体现社会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相关规范。控制主体与新闻传播主体之间是一种约束和被约束、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新闻传媒拥有的、法律所赋予的新闻自由权利,使它也可以对包括新闻控制主体在内的一切权力行为进行监督。

5新闻过滤(四川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过滤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信息的事实进行分辨、过滤,具有两层基本含义:①记者对自己所掌握的事实材料的主观选择;②凡是经过中转环节不是记者直接掌握的第一手事实新闻材料的选择。

6影响主体

答:影响主体是指在与新闻传播主体的交往中,其意图与行为对新闻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方式的选择等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作用的主体。如某些企业组织主体、社会团体主体以及一些个人主体等。影响主体的边界不太明确,凡是控制主体之外的、所有能够对传播主体传播行为构成影响的其他主体(不包括新闻源主体和新闻收受主体),都是影响主体,但最主要的是那些为新闻传播主体提供广告资源的企业组织主体,或以其他方式为新闻媒体提供资金的主体。

7高位主体

答:高位主体是指新闻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总体目标的设计者和确立者;是媒体方针的制定者;是一定范围内新闻传播活动规范的主要制定者;是新闻业务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高位主体决定着媒体新闻报道的总体取向。高位主体左右着新闻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经营规模,在新闻传播系统中处于支配者的主体地位。

8本位主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