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15:05:39

点击下载

作者:(清)李文锦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

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试读:

校注说明

《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系清代医家李文锦撰。李文锦,字襄浥,号治庵、淑景堂主人,金陵(今南京)人,约生活于乾隆年间。其著作还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十四卷,《淑景堂眘医杂著》一卷,《医药箴言》一卷,《淑景堂医药集案》一卷,《医家二十四则》。

李氏幼习举子业,以授徒自给。为人豪迈不羁,好宾客,广交游,天资颖悟,医卜星相、诗词书画皆学有所成。精研医术,遵守仲景之律而博贯金元诸家之说。因感于世传《珍珠囊药性赋》内容与体例均不完备,故仿其体例,自历代本草中搜择精审,删繁从简,而有《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之作,俾读者学习本草可因浅求深,由近及远。

是书载药228种,4卷,分论寒性、热性、温性、平性各药。药多临床常用之品,其论简明扼要,述本草药性多结合临床,详略分明,重点突出,颇便初学。现仅存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三多斋刻本。

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三多斋刻本为底本,主要采用本校、他校和理校,进行综合校勘。

1.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书进行重新句读。

2.凡原书中的繁体字,均改为规范简化字。

3.凡底本中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别字,予以改正,出校说明。

4.异体字、古字,径改为通行简化字,不出校记。通假字,一律保留,并出校记说明。

5.原书中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文字,以虚阙号“□”按所脱字数补入。

6.原书每卷前有“上元眘医治庵李文锦襄浥氏甫著”等字样,今一并删去。

7.生僻字词,加以简要注音释义。

8.底本文前有“淑景堂改订珍珠囊药性赋序”“序”“序”,为明确具体的序,今改为“自序”“王序”“孙序”。

9.底本文后有两个“跋”,依底本分别改为“跋一”“跋二”。自 序

世传《珍珠囊寒热温平药性四赋》,学医者宗之,以为东垣先生[1][2]书。夫东垣先生,旷代名儒,医林硕望 ,著作种种,胥奉鼎彝 ,[3]而是赋中句读声韵聱人齿牙,转折起承滋人拟议 ,抑何与先生著[4][5]作迥不侔 也?岂其代远年湮,好事者李代桃僵 ,自用者佛头狗[6][7]尾 ,借先生名以相炫欤?且所载之药冷僻唯多,科律 不次,名[8][9]曰珍珠,安在其可珍如照乘 ?即则所望于穿九曲 者久矣,望久[10][11][12]不获,亦惟置之,殆不烦予一介 管窥所可遽倩 丹铅 、妄加删削也。然而予系医人,与其卖药少暇,涂鸦无异,何如于悬壶市[13]畔,权向囊中作探珠 计乎?因不自揣,仍其四赋,按韵以和声,选味以利用,纲列句中,目详注下,俾读者因浅求深、由近及远之有道焉,亦愚之一得也。虽不敢云珠入珠囊而珍之席上,当不为鱼目混矣!是用稽首炉香,问东垣先生以为然否?[14]时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天长令 前三日淑景堂主人襄浥李文锦手识

[1]硕望:指有重望的人。

[2]胥奉鼎彝:谓都供奉于鼎彝重器里。

[3]拟议:揣度议论。

[4]不侔(móu谋):不等同。

[5]李代桃僵:原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此谓以此代彼。

[6]佛头狗尾:“佛头着粪”“狗尾续貂”之略语。佛头着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狗尾续貂,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

[7]科律:指音韵格律。

[8]照乘:即“照乘珠”,光亮能照明车辆的宝珠。

[9]九曲:九曲珠,一种珠孔曲折难通的宝珠。

[10]一介:这个人。

[11]倩(qiàn欠):请。

[12]丹铅:指点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借指校勘。

[13]探珠:“探骊得珠”之略语,谓作文能抓住关键。

[14]天长令:指天长节,农历八月初五,为唐玄宗的生日。王 序

李君襄浥,幼习岐黄之书,熟读深思,穷极蕴奥,见本草诸书之[1]浩博而多岐 也,搜择精审,删繁从简,而有《药性赋》之作。又汇萃群言,自抒心得,而成杂著集成,名曰《思问》,盖将质所疑于人而不敢自是,公所得于世而不敢自私也。闻之古人云:人病疾多,医病道少。盖病不一情,医不一术,苟不达乎阴阳寒暑之变,察乎内[2]外虚实之机,而徒妄逞臆见,拘执成方,其不至圆凿方枘 者几希。方书所传,脉别各殊,彼此互异,苟非条分缕晰,反复辨论,亦未能观其会通以适乎殊途同归之域也。君遵守仲景之律而博贯刘李诸[3]家之说,剖判异同,求其至是。是书之作,固堪薪传曩哲 ,津逮 [4][5] 后人矣。而虚怀求益,精进不倦,《箴言》《集案》中三致意 焉。[6]倘有越人、淳于者流,把臂入林 ,订山中之业,永寿世之书,此则李君之志也夫。乙酉孟冬淞南王蘅序

[1]岐:同“歧”,分歧。

[2]圆凿方枘:喻彼此不能相合。枘,原作“柄”,据《楚辞·九辩》改。

[3]曩(nǎng囊)哲:先哲。曩,从前。

[4]津逮:比喻引导。

[5]三致意:亦作“三致志”。再三表达其意。

[6]把臂入林:谓与友人一同归隐。孙 序

今夫不量其力,不度其才,而徒欲以神吾术之所至者,比天下皆是也,独医人乎哉?然就医言医,其弊亦莫得而究。好奇者务投险径,性傲者喜拂人言,或不学而泥执古方,或迂疏而漫陈己见,阴阳表里疑混罔参,寒热温平纷纭滋构。呜呼!人命几何?颠倒于庸医之手而[1][2]莫之顾,讵 不冤哉?李子襄浥,业医有年,予始任上元 学谕 [3] 时已耳熟其名,因所居较远,未获接谈,嗣予转官南北,益复间阻。今驽马无才,自顾头颅,不堪策励,归拥旧毡,又复待罪斯土。而李子艺益精,名益著,以所纂《思问集》介其友人谒予请序。予惟[4]二竖 时侵,百忧日炫,欲借草木余甘以延我残喘,思与炎圣之徒 [5] 相追逐也久矣。独是医自《难经》《素问》而后,家著一词,人标一说,疑者讹者,既不能起古人而是正之,即名言晰理,快语赏心,亦不过拾纸上空文,相晤对于元虚溟漠之间已耳。今李子抱书进谒,[6]辨论匪遥,片言只词,可指而诘,岂特喜于五百九十六部 之中得分一席也哉!夫医之难,不难于言药,而难于神明于药之中而微参其意;亦不难于言病,而难于斟酌于病之内而恰得其真。不然,赵括谈[7]兵,老成结舌;项羽学剑,绳墨何存?吾恐天下之阴被 其毒者不少矣。抑吾闻之,虚则受益,满则招损,疑者虚衷之所出也。李子[8]颜 其集曰《思问》,夫岂有曩所云云诸弊哉!予老鬓蓬松,未尝琼[9][10]液 稀饭胡麻。鸡鸣峰头,风景如画,请扫埭 上,以待李子,吾还欲以李子之书问诸李子,以为何如?[11]时乾隆乙酉十月既望 锡山孙洙书于鸡鸣国子旧署

[1]讵(jù巨):难道。

[2]上元:南京古名。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改江宁县为上元县。

[3]学谕:学官名。

[4]二竖:语出《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后用以称病魔。

[5]炎圣之徒:神农的徒子徒孙,即医者。

[6]五百九十六部:即所有书籍。《汉书·艺文志》录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

[7]阴被:暗地遭受。

[8]颜:指题字于匾额或书籍封面上。

[9]琼液:道教所谓的玉液,服之长生。

[10]埭(dài代):土坝。

[11]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凡 例

—药性显著于历代方书,详备于《本草纲目》。医药部帙可谓浩博,不患乎学医者无书读矣,正患其书之浩博,学医者歧路望洋耳。在敏慧者或不为难,而钝拙者无从致力,又不若先得其浅而近者之为[1]得也。乡传市习相尚乎《珍珠囊药性赋》,治 不厌其读者众,而每[2]异其作者疵 ,是以有改订之妄焉。盖欲为由浅由近者:图省力法,删其繁;图爽口法,调其韵;图次序法,节其表里上下;图易知法,注其症药因由也。学医者不鄙而读之,或不致误,其初步也。

—改订赋中药仅二百二十,未免过少,然能熟谙不忘,亦足应用,阅者可无憾其不足也。

—赋下注解长短不一,不过因药而注,期于达意而已,不必以长短议详略也。

—注药之性,每每道及某汤用之、某汤用之者,正欲明白指出,使人阅此而勘及于彼也。

—药之所宜,人每考核求详,至于所忌则忽之。要知所忌重于所宜,非细故也。今于注释之外,用一“按”字提明所忌,是望读者切切识之,以免临时乖误也。[3]

—改订此赋乃治坐井观天,雷门布鼓 ,定为有识者鄙。然治[4]得以自文者,幼而荒落,未习举业,近又卖药市中,嘈嘈聒耳 。此不过愚者千虑,于暂偷闲暇时陆续为之者。其文气不能淹贯及辞不达意处,幸高明之谅我也。

[1]治:作者李文锦,号治庵。

[2]疵:缺点。

[3]雷门布鼓:语本《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4]聒(ɡuō郭)耳:指声音刺耳。卷 一寒性凡八十四品

诸药识性,先举其寒

识性者,要辨识体,认其药之性味也。药性有寒热温平,各当谙悉。今先举其寒性者言之也。

干葛达阳明肌表

两阳合明,谓之阳明,言在太阳经之次、少阳经之先也。阳明主肌肉,肌肉发热,多自太阳表上入来。干葛乃阳明主药,解其肌肉之热,使仍从太阳表上出去。故病邪专在阳明一经者,有升麻葛根汤;兼着太阳经者,有桂枝麻黄葛根汤;兼着少阳经者,有柴葛解肌汤、柴胡升麻汤。此前贤制方之秘旨也。若病邪尚在太阳,无阳明见证而早用之,未免开门揖盗。亦有竟用葛根芩连解肌汤者,是又预防太阳之邪而先断其入阳明之路也。惟医者临证制宜可耳。

按:干葛乃升阳之药,上盛下虚者服之,宁不实实虚虚乎?足逆吐蛔之变,或亦阶之厉耳。

柴胡当甲胆经关

太阳,行身之背;阳明,行身之前;少阳,行身之侧。少阳者,胆腑之经也。胆属甲木,其经次太阳、阳明而列第三。于经络中,为[1]阴阳之关隘。经曰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者,外以决其太阳、阳明及本经之阳,不许陷入阴中而发热,内以断其太阴、少阴、厥阴之阴,[2]不许僭 入阳分而恶寒,以中正职之也。及病邪侵之,中正失职,故有少阳往来寒热之见证矣。仲景制小柴胡汤者,以柴胡外升其阳,不使下陷,而拒其阴,不许外出。以黄芩内降其阴,不容上干,而远其阳,不教内入,则恶寒发热可判然矣。然病邪所凑,阴阳既已失调,又恐将来本气之阴阳,或由是而难于和合,故益以半夏为通阴通阳之使,而使和之,正于去邪之顷,早安排邪去之后着矣。又推人参之固元气,甘草之保中州,姜理神明,枣生津液。法之大备于甲胆经关者,孰有过之?其名曰和解者,盖邪入少阳,欲驱之就表,有阳明、太阳之远途,任其入里,有太阴、少阴、厥阴之传递,汗下之法,无可用也。汗下之法无可用,愈知和解之宜,诚尽美又尽善也。但病邪未入少阳而早用之,变为兼经坏证者,不可胜数,医可不辨证乎?

按:柴胡乃左升之药,阴虚火盛者服之,肝肾之血,龙雷之火,俱拔而上,肺何堪乎?非痨瘵 音债 之剂耶。

荆芥穗理血祛风,能升能散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者,太阳经表中之表里也。营乃血之气机,卫乃气之气机。但感风热,卫承风病,通于气,营承热病,通于血。或浅见于皮肤,或深渐于经脉者,皆得借荆芥轻宣之品,而升其卫之风、散其营之热也。

薄荷叶搜肝抑肺,除热除燔

肝主风,心主火,风火之令一行,则金水受其燔热。如时当溽[3]暑 ,东南噫气转增蒸郁。苟北风一至,亢炎立解。薄荷搜肝风而[4][5]抑肺火,正如西北凉飙 倏 然而至,何燔热之不除乎?

按:薄荷之除燔热,不过暂救标感,然不免疏泄正气,未可长恃也。

论桔梗则开提胸膈

胸膈而上,界处清阳,岂容一切病邪壅滞痞塞。桔梗具开提之性,入心肺而泻火散寒,利咽喉而清头明目,且为诸药舟楫,载以上浮,图功于至高之分者,其勿舍诸!

主前胡以降泄风痰

风淫致嗽,肝胆之经也。气结为痰,脾肺之证也。不得降泄之剂,不能除也。前胡解表以去风,消痰而治嗽,见取于杏苏饮者,殆为此耳。

按:前胡宜治新证实证,非此者禁之。

蝉蜕清虚,功司瘾疹

蝉乃土木气化,其质清虚,凡风热之证,皆可主之。举瘾疹者,其一端耳。

钩藤环曲,力抵惊挛

环曲之形,义类惊挛瘛疭,且性平风火,乃小儿客忤良剂也。惟慢脾抽掣,慎勿与焉。

淡豆豉去懊,解肌发汗[6]

懊不去,肌不解,汗不发,皆病邪蒸罯 音遏 故也。以蒸罯之豉,治蒸罯之病,其义可想见矣。

按:病属阳分者,豆豉可投。若病在阴分,已具下证者,一妄投之,燥乱之变,莫可御矣。

黑山栀泻郁火,止衄除烦

气有余便是火,火被郁则犯心肺而为烦衄矣。烦则火在上焦,衄则火凌清道。栀子轻飘象肺,色赤入心,故能泻火而治烦衄也。

按:栀子苦寒,只泻实火,若涉虚者,宜切忌之。

甘菊祛风,清头明目

头目之际,风易干之,致有眩晕、膜翳之疾。菊花备金水之精,故主治焉。

元参壮水,利咽消斑

咽痛斑毒,皆肺病也。正为水虚火旺,以至如此。元参壮水制火,未济而既济矣。

按:元参寒滑,脾虚泄泻者禁之。

痘发亦需大力

痘本胎毒,由脏而腑,由腑而肌,由肌达于皮肤,而见点成痘。如出路有热阻碍,其毒愈盛。牛蒡泻热解毒,行十二经,用之发痘,亦要剂也。

按:牛蒡性冷而滑,血虚便溏者慎之。

咽疼而用射干

痰火实毒,骤犯上焦,以致咽喉急痹,非厉剂难图捷效。射干泻火最速,不亦宜乎?

按:射干能令人虚,暂救则可,毋迭用也。[7]

紫草蠲 红,医疮最易

凡痘疹疮疡,颜色红甚者,热血凝结故也。紫草凉血活血,色以同类相求,凝结者自合蠲 音捐 解矣。

按:紫草颇能滑肠,脾虚作泻者勿紊施也。

银花散热,解毒何难

银花散热解毒,疮科用之固矣。而补虚止渴,治痢除胀,又功之素著者也。

贝母治调心肺

心肺有火,火郁生痰,燥可知矣。贝母苦泻心火,辛散肺郁,泻之散之,正以润之也。

按:燥痰之外,均非贝母所司,误用之者,其害甚矣。[8]

蒌仁荡涤贲阑

痰气结胸者,郁热在胃也。胃乃多气多血之府,上通飞吸,下贯幽肛。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近乎心肺。胃之下口,名曰阑门,接着小肠。蒌仁荡涤郁热,从贲而下出于阑,胃中垢腻,一并而行,垢腻去而郁热解。小陷胸汤所由作也。

按:蒌仁寒润而滑,中虚无热、肠利者避之。

苦寒连翘,消肿排脓有用

血凝气滞,遂成脓肿,泻火散结,乃其宜也。连翘为疮家圣药,尊其称者,重其任耳。

按:连翘性能衰土,多服则致减食。

甘酸花粉,散痈解渴无惭

泻火自可散痈,润燥必能解渴,花粉不惭,乃职性味甘酸也。

按:花粉禀气清寒,脾虚者不可妄授。

犀角凉心凉胃

犀,水兽也;角,水精也。水能胜火,故泻胃中大热。泻胃即是泻心,实则泻子之义也。犀角地黄汤,主治阳明吐衄、蓄热斑毒等证,皆泻其实火耳。若虚火及孕妇,岂可轻投?

羚羊清肺清肝

羚羊禀木而生,挂木而卧,用之制木,宜矣。制木者,制肝也。肝平则风不扇火,火不刑金,故能退障翳、定惊痫、安魂魄、驻神明耳。

按:厥阴不足者而擅投之,反伐其生生之气矣。

龙胆抑青,热从下降

青者,肝胆之色也。抑青者,抑其肝胆之火也。抑其肝胆之火,则从降而不从升矣。

按:龙胆大苦大寒,非率尔可用之剂也。[9]

灯心导赤,火不高煓

赤,心色也。心以小肠为腑,导赤者,导其心火由小肠出也。灯心甘淡而寒,大能抑火下行,不复煓然高僭矣。

按:土虚不能防水、小便频数者畏之。

黄柏知母以相须,阳光镇伏

药当并行而相须者,故纸、胡桃、黄柏、知母之类是也。夫黄柏、知母之功,一语可以概之者,润肾滋阴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正此义也。

按:知柏滋阴而制龙火,尺脉不旺、脾胃溏泻者,宜谨用焉。

地骨丹皮而见用,痨瘵除残

地骨退传尸之汗,丹皮除伏火之蒸,皆气血中去邪安正药也。取用之际,各处其当,以远残害可也。

按:二药去邪,乃去五内隐伏之热邪,非去六经感冒之寒邪也。

天麦冬燥金回润

燥金者,金受火灼而燥也。燥则润之,故取天麦二冬以清金益水也。

按:天冬、麦冬,性属清冷,气弱胃寒者,慎勿与焉。

赤白苓湿土应干

脾土本湿,而湿入焉,滋之湿矣。苟欲干之,非利湿不得也。赤白二苓,皆能入土渗湿,又可导湿由小肠、膀胱出,湿去则土自干矣。

按:二苓乃渗利之药,小便不禁、虚寒滑精者慎之。

泽泻猪苓,凿疏决渎

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10]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言三焦气化而水得通行如决然也。由决渎而达州都,使水不犯土。土能滤水,藏其精,别其水于膀胱溺窍,俾之顺流而出,自无上泛之患矣。苟为湿热浸淫,水反克土,湿复射金,气化不行,水宽道狭,虽有出窍,水且塞水,故凿疏之法不得不仰赖乎仲景先师五苓之妙义矣。盖肺处上焦,水之高源也;脾处中焦,水[11]之堤岸也;小肠、膀胱,处乎下焦,水之沟洫 也。猪苓上贯肺金,[12]清其源所,中分岐浍 ,别出小肠。茯苓沁夫脾湿,泽泻导引膀胱。白术培土,收堤岸之功。肉桂温经,益气化之妙,使水不聚而湿自消,热不生而津自有,何烦蒸咽渴之难平乎?

按:猪苓有泻无补,不宜过用。泽泻利去湿邪,亦合中止,不然恐水后之燥,增他变耳。[13]

车前通草,导引洄湾 [14]

回肠叠折,如水道洄湾。车前、通草 能导引湿热,由回肠叠折而出,以成利水之功。

按:二药,孕妇、淋证、汗证并滞重、胃肠虚者忌之。

石膏退热疗肌,渴烦易解

石膏大寒,乃太阳合阳明退热解肌药也。观仲景之青龙、白虎、甘草石膏、竹叶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用来无不合法,有是证,投是药也。若使阴盛格阳,渴非真渴,烦是假烦,一误投之,祸不旋踵,辨之可勿审乎?

滑石通津散暑,府结旋宽

府者,聚也。言邪入六腑,结聚不行,谓之府证也。六一散之散[15]暑暍 、止烦躁、利水道、通津液,皆取其体重气轻,攻湿热于府聚耳。

按:非暑似暑及脾虚肾滑者,孟浪服之,陷而又陷矣。

泻火芩连,实虚检点

芩连苦寒,同入心脾,泻火除湿,故解毒、泻心、左金、香连、凉膈、大柴、小柴诸汤,或合用,或独用,皆泻其实火也。若认虚作实,而误投之,变必蜂起。用之之际,可不大加检点乎?[16]

宽中壳实,缓速推般

枳壳、枳实皆能下气宽中,但枳实性猛而速,枳壳性缓而平,因病制宜,惟医者推般处用可也。

按:枳实宽中,但可施于壮实之人,若气血虚弱者,投之不独无功,且益胀满。

大黄夺传经之秽[17]

传经者,病自六经传来,归并阳明府实,潮热 狂,非下不可之证也。故三承气用之行滞,桃仁承气用之导瘀,以大黄有斩关夺门之力、泻热去秽之能耳。

按:下证虽具,有不可妄下者,仲景论中历历指明,当细玩之。

芒硝软结燥而坚

伤寒热邪传里,证见燥实满坚,非承气无以荡涤宿秽。芒硝辛能润燥,咸能软坚,佐下药,有推陈致新之功,存胃阴,有复津滋液之妙。

按:芒硝、大黄性极悍猛,孕妇、虚人必当谨戒。

凉血滋阴,生熟地黄议取

生能凉血,熟则滋阴。吐衄崩中,取生之寒苦;益精补肾,用熟之甘温。惟在临证制宜,定议取法,慎勿生熟有违,不加审悉也。

按:生地寒凉,不利胃虚食少;熟地滞泥,最防气郁痰凝。制剂之宜,存乎智者。

平肝止痛,赤白芍药同参

赤白之性颇同,皆可平肝止痛,只玩“白补而收、赤散而泻”二语,可参酌为用矣。

按:芍药性味酸寒,古人尚然告戒,况大苦大寒之药,可尽剂乎?肝属木,春生之象也,以敛为泻,以散为补。藏气过胜,平其有余可也。如本不有余而误伐之,将必枝条尽折,萌芽不发,何以生为?平[18]肝之剂,可妄肆乎哉?苟欲树宁风息,甲乙 森荣,惟当易气平心,消除郁怒,使火不惹风,木不乘土,此正补之泻之妙法也。

山豆根降咽喉火痛

时行风热,上病咽喉,非消风解热之剂不获下降。山豆根泻火保金,咽喉之要药也。

地肤子浴身体风顽

湿久生风,风不离湿,风湿相搏,又成虚热。地肤子利水则湿去,补阴则热消,故内可通淋,外堪浴体也。

荷叶升阳,能教血散

荷叶象震,故可升阳。阳气既升,阴火自降,阴火降则血亦归经,吐衄可止也。

桑皮泻肺,自尔金安

肺有火邪,生痰作喘。桑皮泻肺,乃泻火邪,非泻肺也。泻去火邪,痰自消而喘自定,金得安宁矣。

胃郁芦根治呃

胃有郁热,呃逆不止,丁香、柿蒂非所宜也。芦根清胃之方已祖见于《金匮》矣。

肝冤竹茹除酸

肝热不舒,乘其不胜,土木交病,上犯为酸。竹茹开胃郁以清肺[19]金,平冤烦 而除血热,上中宽爽,效有宜然。

代赭镇虚,可定心包之噫

病后血虚,心包热逆,噫气不除,非实呃也。赭石重镇虚而赤养血,故会同旋覆以见功也。[20]

旋覆下气,堪除头目之

痰气上结,头目然。旋覆下气消痰,有不病因功愈乎?

涩脱宜收罂粟壳

痢至脱肛,虚败不远。若不急为防固,迟则难为矣。故须用粟壳以收之。且功用甚多,不独痢也。

截疟须赖常山

阴出侮阳则恶寒,阳陷入阴则发热,此疟之所以为疟也。从中截断阴阳,不令两相侮陷,而并豁痰止疟者,非常山之功,其谁与归?

侧柏叶血痹待治

血热血虚则为崩淋,血风血湿则为痹痛。柏叶最清血分,其益虚、退热、胜湿、除风自可见矣。

苎麻根狂渴胥删

天行热疾,大渴大狂。苎根解散热瘀,既治渴狂,又平丹毒也。

茜草扑瘀妙剂

跌扑损伤,血每瘀积,瘀积不去,新血不生,茜草专功治此。又吐血、下血所不可缺者也。

茅根吐衄仙丹

心肝火盛,逼血由浊道而吐;肺经火盛,引血由清道而衄。治之者每事苦寒,岂若茅根甘寒之品,除热又能益气,消瘀更不伤中,谓是仙丹,嘉其妙耳。

血痢久延,地榆奏捷

血痢迁延,久而不愈,血中湿热未尽故也。地榆独痊此证,乃清血除湿以奏功耳。

按:地榆性寒,惟气实者可施,否则反有陷下之咎矣。

肠风过甚,槐角非凡

槐角之治肠风,以其性本纯阴,清去肠中风热耳。风热去则血不流而痛亦止矣。如其证挟虚寒,则非对证之药矣。

溺血通淋,萹蓄缓下焦之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下焦溺血,痛热成淋,欲通不通之状也,故取萹蓄苦平利便以通之。

发黄利湿,茵陈平水脏之澜

湿热浸脾,发为黄疸,见证固属中宫,取治必由水脏,谓利水以茵陈取效耳。

瞿麦小肠开窍

淋证有五,热淋其一,乃心有热移入小肠、膀胱也。瞿麦破结血[21]而开水窍,故主治焉。然年老气虚之淋,微 参术不可;痰滞中焦之溺,非二陈莫效。临时辨证,岂一例语乎?

石韦水道临官

湿热蒸肺,水之化源不清,湿热聚于小肠、膀胱,水之道路不利。溺淋之证,本端于此。石韦滋化源以利水道,益精气而补劳伤,有如[22]哲官 临民,公其赏罚者也。

蒲公英通淋医乳

前阴窍、两乳头俱属厥阴。乳痈发于上,淋证见于下,皆因脾胃湿热传递肝经而起。公英化热解毒,土木攸平,淋可通,乳可治也。

金铃子秘气消丸

气虚则精遗,气堕则丸肿。金铃酸涩,既固秘之,又能消散也。

大戟芫花,破满中之膨胀

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者,五苓轻剂,不胜其任矣。故仲景有十枣之制,河间用舟车之丸,皆为满中水急,非厉剂不获成功也。

牵牛甘遂,逐坠道之弥漫

甘遂见用于陷胸汤,牵牛见用于皂角膏、天真丹者,乃古人见证知源,用无不当之妙旨也。岂今人欲肖而不能,既肖而必误者乎?

牛黄清热而痫定

心热火焰,肝热风生,风火动痰,致为惊痫。牛黄专治其证,盖取心肝病物以治心肝也。

龙骨镇惊而魂还

热扰心肝,神魂莫定,惊烦之证,所由起也。龙之灵,以通神明;骨之重,以镇惊悸。神明通,惊悸定,自尔魂还矣。

固崩癖之余粮,副石脂以获效

崩癖泄痢,有因下后虚脱而致者,非涩药无以建功。仲景石脂、[23]余粮之制,治在下焦,不在中焦也。李先知 云:下焦有病人难觉,须用余粮赤石脂。

散瘿瘤之海藻,佐昆布而才堪

瘿瘤凸起,湿热势强,必软坚破滞之药猛以攻之,方能消散。主海藻而佐昆布,殆为才力相堪耳。

按:二药力猛,不宜叠用,且反甘草,用者慎之。

宽噎荸荠得力

荸荠益气安中,开胃消食。膈噎之证,啖此可宽也。

消瘀藕节增欢

血因郁以致瘀,藕节消瘀而不伤正,不伤正则新血易生,欢心自[24]裕 矣。[25]

却暑解酲 ,爱西瓜之冷利

瓜号“天生白虎汤”,冷利可知。以冷利而治暑酲,自无难事矣。

凉心润肺,妙梨汁之甘寒[26]

心肺之间,火痰冲激,饮以甘寒梨汁,自合 清风生而烦蒸退也。

通篇押韵,皆倚寒字之音,并以寒字起,寒字结,欲读者于句落中隐约体会,韵从寒,而知诸药性本寒耳。

[1]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

[2]僭(jiàn见):超越本分。

[3]溽(rù入)暑: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溽,指夏日天气的湿热。

[4]飙(biāo标):疾风。

[5]倏(shū书):犬疾行貌。引申为疾速。

[6]罯(ǎn俺):覆盖。

[7]蠲(juān捐):治愈。

[8]阑:原作“蘭”,据下文改。

[9]煓(tuān湍):火炽盛貌。

[10]三焦者……气化则能出矣: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

[11]洫(xù蓄):通水渠道。

[12]岐浍(kuài快):小沟。

[13]洄湾:水流弯曲处。

[14]通草:原作“木通”,误,据上文题改。

[15]暑暍(yē椰):暑热。

[16]推般:推究盘点。

[17](zhān沾):多言。

[18]甲乙:天干与五行相应,甲乙为木,此指肝木之气。

[19]冤烦:冤抑烦闷。

[20](ān安):昏乱。

[21]微:没有。

[22]哲官:贤明的官员。

[23]李先知:疑为“李知先”之误。李知先,字元象,号双钟处士,陇西人。宋孝宗乾道中人,撰《伤寒百问》,次韵成歌,便于记诵,因名曰《活人书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