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甘肃荒政资料辑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00:03:37

点击下载

作者:杨继业,唐永霞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代甘肃荒政资料辑要

清代甘肃荒政资料辑要试读:

序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灾祸频繁的国家,灾祸既给人民造成了无尽的创伤与痛楚,也锻就了中华民族坚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品格,“傅筑夫先生曾经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中国灾荒史。同样,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在与灾祸抗争的岁月里,“古者以保息养万民,岁有不登,则聚之以荒政”。荒政自周而始,历古代社会发展而不断成熟,至清代“其制度措施之完备,组织之周密,立法之严格,为以往历代所不及”。贯穿古代社会始终的荒政时至今日,仍具历史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荒政,简言之,是指对灾荒的救助。荒政,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应由灾荒与救荒两部分组成。灾荒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是灾祸表现、类型、成因、危害、本质、特征与规律等方面,袁林先生已有深刻的见解。而救荒研究所涉及的是对灾荒实施救助的思想、组织、政策、制度、实践等一切现象的总称。荒政史的研究,实为具有自然属性的灾荒史与具有社会属性的救荒史二者的统一,但在研究中应有所侧重,应以救荒为重点,方可更能体现荒政的社会内涵与价值取向。

荒政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初见端倪,诸子百家的社会保障思想中就有一定的表现。自宋代董煟《救荒活民书》以降,荒政研究迅速发展,至明清之际达到古代社会的高峰,形成了今天所谓的荒政文献,是历史的记录和总结,其内容庞博,价值极高。近代以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为代表掀起了新一轮研究,其书开创和奠定了后来学者研究荒政的基本范式。现代学者开展了对荒政更大规模的研究,研究范畴非常丰富,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对灾荒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展开初步的自然科学的分析、统计、分类等工作;二是基于灾荒史事之上的理性认识的反映,即荒政文献的整理,以李文海、夏明芳为主编的《中国荒政书集成》的问世为代表;三是基于以上述成果为前提,展开对救荒思想、政策、制度、实践等诸多方面的成败得失的价值评判。自然科学者和社会科学者共同参与,所有的研究工作为中国荒政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二

古代社会发展的晚期以及向近代社会转型阶段的清代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是清代学者研究他们的当代史,而且也是近现代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重要历史时期。现代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为主要阵地,开展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研究势头如火如荼,清代荒政研究也不例外。就目前清代荒政研究动态而言,李文海、夏明芳等整理的《中国荒政书集成》基本囊括清代荒政文献,再加之大量存世的实录、档案、方志、笔记、文集、政书、碑刻等各种类型史料的挖掘,形成极其丰富的史料信息储备,为荒政研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于此基础之上,现代学者,包括港台和国外,更是展开多彩的研究,如李向军研究荒政制度,余新忠研究疾疫与荒政,赵晓华研究法律与荒政,杨静、李文海研究文学与荒政,徐浩研究社会生活与荒政,李军研究寻租与荒政,魏丕信研究荒政与官僚制度,等等,不一而足。学者们的研究都有高水平的成果问世,从广度上、深度上推动者清代荒政事业的耕耘,成为清代荒政研究花苑中的一朵朵竞相争嫣的花朵。采撷其实:资料处理与理论研究上的层次并重;全国研究与区域研究上的范围并重;总体介绍与个案详研上的对象并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领域交叉并重;继承与创新上的传承并重;普遍共识与智者睿见上的成果并重;历史与现实上的价值并重;整体与专项上的领域并重,八大鲜明特色和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学者的历史使命感、现实责任的勇于担当和学者风采。三

甘肃史学工作者胸怀乡土情结,立足当地,深挖史料,不断钻研,不断开花结果。对于清代甘肃历史的研究,主要体现为:其一是综合性研究,如郭厚安、刘光华等;其二是专题性研究,如吴万善对回族起义、王希隆对屯田、成崇德对西部开发、赵珍对生态变迁等领域研究,相得益彰,展现了甘肃社会曾有的辉煌、曾经的曲折,展现了甘肃人民不断进取与祖国同命运、共发展的历程和风貌。这些都成为甘肃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涓涓滴水终汇成江河。甘肃历史的研究也激励着和引导着甘肃荒政史的深入研究。

清代甘肃,不但自然灾害频仍,而且军兴兵祸不断,对甘肃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和深远的影响。清代中央政府胸怀“轸念民艰”,地方政府“实力奉行”,极力救济,“务使小民均沾实惠”,“以纾民力”,从而形成了甘肃荒政,而其又是甘肃历史,乃至清代荒政的重要组成。清代甘肃荒政研究发展至现阶段,也有一定的成就,有影响的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其中,李清凌的《西北经济史》、《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思想和实践》等文著指出,清代荒政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袁林在《西北灾荒史》中对西北地区,包括清代甘肃的灾荒进行了呕心沥血的研究,遍检史料,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划分了存在于西北地区的灾害种类,分析了特点、成因、危害,提出治理方案,并编成灾害志,他的研究态度、精神、方法树立了楷模,结论值得肯定与借鉴,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迪,也建立了庞大的西北灾荒研究的史料库,在西北地区堪称首屈一指。赵珍指出,要加强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减少灾害的发生。另外,还有其他学者在自己的领域中也涉及荒政现象研究,从而拓展了对荒政研究的视角,也为清代甘肃荒政的研究增砖添瓦。四

清代甘肃荒政研究虽然取得一些重大成果,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即需要不断地去开拓、去深化。甘肃荒政文献史料缺乏系统,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其数量可谓汗牛充栋、卷帙浩繁,且记载内容有载有漏、有详有略、有正有误,各因修史之际所处国力盛衰与关注程度之异,给历史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不同文献史料的价值各有千秋,互有所补,而翔实精要的史料是历史研究基石。为此,荒政史料的系统搜集、整理、鉴别显得尤为可难、可贵。作者秉操历史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努力检阅清代至民国期间有关清代甘肃荒政的各种文献,搜集史料,胪列考证,以成辑要,希望为学者研究提供尽可能详实、全面、正确的历史资料,加快学者研究的步伐,对清代甘肃荒政研究有所裨益。能够解决历史研究的初始任务也是一件慰心的事。

由于作者专业水平、拥有文献数量、版本等条件的局限,在荒政史料辑要过程中会存在诸如史料内涵理解的偏颇、史料选取的遗漏、原文校勘失真等弊窦,势所难免,期望学者们不吝赐教,以求改正与进步。

凡例

一、史料来源与标注

1.凡史料来源,遵循就近原则,即以清朝、民国时期所纂修的各种文献为对象,特别以《清实录》和地方志为基础,对其中清代甘肃荒政史料进行检索,钩沉爬梳,汇编胪列,互为参酌,辨其异同,考之讹误,核其要义,以成辑要。

2.凡同一史事记载散见多处者,先辑录原始,后继其他,并以文献成书时间先后排序。如后继与原始文献文字表述虽有异而其意相同,则以“/类见”形式依次标注后继文献出处信息;如文字记载完全一致,则紧跟其后以“/同见”形式标注其他文献出处信息。史料出处标注信息为文献名、卷次、页码,并用()标记。个别文献因版本之故,未标页码,从之。

3.凡各种征引文献以成书时间先后排序,编成“附录五 征引文献索引”,置于章后,以备检索。征引文献信息包括文献名、作者时代、作者姓名、最早流传版本、现代收录丛书名、出版信息。

二、编排体例

1.采用编年体,按史事发生时间先后排列。

2.体例结构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时间项,有谥号、年号、年份、月份、日期要素,第二部分为史事项,包括地点、灾害、救荒等要素及文献出处信息。对“艺文”类史料第二部分只说明作者、艺文名与出处信息。

3.纪时方法基本遵循清代,但略作调整,以年号纪年,农历纪月、干支纪日。对有个别文献采用农历纪日者,则保持原貌。如史事发生年份明,而月份、日期不明者,则以“不详”标注于其本年末月之后;年、月、日俱不明者,则以“年间”标注于章后。

3.因清代甘肃行政建置的变化,荒政史料总体起自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止于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拨化为新疆的甘肃西北部分区域的荒政史料止于光绪十一年(新疆建省)。

4.古今时间转换成“附录二 清代干支、年号与公元纪年对照表”,方便比照。

5.甘肃行政区划时有调整,地名会有变更,且古今地名有差异,会造成地理位置及称谓的模糊、混淆,故配以“附录三 清代甘肃行政地图”加强空间概念的明晰,并以“附录四 清代甘肃行政地理”的形式简介。

三、辑录内容选取

1.凡清代荒政十二与甘肃关联之内容均录。荒政十二内容见“附录一”。

2.凡因兵兴而蠲恤之内容均录。

3.凡史料以《清实录》为原始征引文献;如无,则以史料所见其他最早文献为依据。如原始征引文献记述不详,则也辑录后继文献中史料详悉之内容,补充完善。

4.凡人物,虽有救荒赈恤之类评价性概说,却无具体荒政史事者不录。甘肃籍人士任外省官员,其在当地荒政内容不录。凡艺文,具体内容不录。凡保息与荒政之界限模糊、不易划分者不录。乾隆四十六年捏灾冒赈大案审判之史料不录。

四、校勘说明

1.凡史料中繁体字,今一律简化。

2.凡史料原无断句,或仅以圆圈符号分割者,则以今之标点符号断句标注。

3.凡同一史事内容记载有异误者,多方考证,辨其正误,如无第三处旁证,则以最早出处为准。凡通假字、避讳、脱漏、增衍亦予校勘。所有校勘之文句,以<>标记,校勘内容以[]标记,符号内注明校勘之因和结果,校勘依据则略。

4.凡字迹模糊不易辨识、无从考者以□代替。

5.凡史料中需注解内容以()作标记。

6.凡“类见”、“同见”后继文献中有需校勘之内容,也予处理。第一章清世祖顺治朝清世祖顺治朝,1644—1661

元年

七月 壬寅,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官吏军民人等曰:“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各该抚按即行所属各道、府、州、县、军卫衙门大张榜示,晓谕通知。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倘纵容不举,即与同坐。”(《世祖实录(全)》卷6,页68)/类见(《化平县志》卷2《经政志·蠲恤》,页337)

十月 甲子,是日,上御皇极门,颁即位诏于天下。诏曰:“……一、地亩钱粮俱照前朝会计录原额,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亩征解。凡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其大兵经过地方,仍免正粮一半;归顺地方不系大兵经过者,免三分之一,就今年一年正额通算。一、各直省起存拖欠本折钱粮,如金花、夏税、秋粮、马草、人丁、盐钞、民屯、牧地、灶课、富户、门摊、商税、鱼课、马价、柴直、枣株、钞贯、果品,及内供颜料、蜡、茶、芝麻、棉花、绢、布、丝绵等项,念小民困苦已极,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以前,凡未经征收者,尽行蠲免……一、直省各学贫生,听地方官核实申文,该提学官于所在学田内动支钱米,酌量赈给。”(《世祖实录(全)》卷9,页95-97)/类见(《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免科》,页2114)/同见(《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5)/同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免科》,页5268)/类见(《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88-91)

二年

四月 丁卯,颁恩诏于陕西等处曰:“……一、陕西通省地亩钱粮,自顺治二年正月为始,<止>[通假,同只]征正额。凡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其大兵经过地方,仍免<见>[通假,同现]粮一半;归顺地方不系大兵经过者,三分免一……一、陕西起存拖欠夏税、秋粮、马草、人丁、盐钞、民屯、牧地,及内供茜草、本折钱粮,未经征收逋欠在民者,自顺治二年正月以前尽行蠲免……一、各运司向来加增新饷及杂项、加派等银,前次恩诏已尽行蠲免,<止>[通假,同只]照旧额按引征收。秦省盐法事宜准一体遵行,本年额课仍三分免二。一、该省落地税银照例禁止。一、有司征收钱粮<止>[通假,同只]取正数,不许分外侵渔秤头火耗,违者治以重罪……一、该省生员乡试、举人会试,俱照直隶及各省事例一体遵行。各学廪、增、附生员,仍旧肄业,俱照例优免。其有被闯贼威逼,曾受伪职者,尽行赦宥。生员归学,举人准赴京会试……一、该省额解工部四司料银、匠价银、弓箭撒袋折色银两,盔甲、腰刀本色钱粮,自顺治二年二月为始,从前逋欠在民者尽与蠲免,以苏民困。自本年二月以后应征钱粮俱归户部。其顺治二年额数准照户部丁地钱粮事例,照分数一体蠲免。一、秦省解官解户领解钱粮、侵盗与被贼寇劫失者,自顺治二年二月以前咸与豁免。”(《世祖实录(全)》卷15,页135-138)/类见(《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94-95)/类见(《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卷3《贡赋志·蠲恤》,页360)/类见(《重修崇信县志》卷2《经政志·蠲缓》,页119)

庚辰,兵部奏言:“三秦六镇远处西陲,且被寇之余,物力艰窘,各镇马、步兵月饷须较他处,量从优厚。”从之。(《世祖实录(全)》卷15,页139)

不详 蠲阶州荒。(《阶州直隶州续志》卷20《蠲恤》,页123)/同见(《新修康县县志》卷19《蠲恤》,页250)

程维新,西安府富平人,生员,知宁州。下车勘荒,为民请命,免赋三分之二。(《庆阳府志》卷22《官迹》,页368)

崔应凤,直隶霸州人,顺治二年任镇原。时当丧乱之后,邑治邱墟侨,治城南黄家堡,招抚遗民九百户,请豁荒粮万余石,百姓渐次复业。(《镇原县志》卷21《循良第一》,页252)/同见(《重修镇原县志(三)》卷10《名宦传》,页305-306)

三年

十月 乙亥,免陕西……庄浪本年雹、蝗灾伤额赋。(《世祖实录(全)》卷28,页239)/类见(《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104)

不详 皇恩豁免荒粮万余石并赐免今年租税。(《镇原县志》卷1《纪·恩泽纪第二》,页12)/类见(《洮州厅志》卷4《赋役·蠲恤》,页343)/类见(《重修镇原县志(二)》卷1《民政志·赈恤》,页491)

四年

十月 宁夏<>[缺,补巡]抚胡全才设法捕蝗,境内田禾全获。因以捕蝗之法上闻,并请传示各省,永绝蝗灾。章下所司。(《东华录》卷6,页81)

五年

四月 免兰州卫雹灾额赋。(《重修皋兰县志志(二)》卷14《灾异·蠲赈附》,页261)/类见:戊辰,免渭原、金县、兰州卫灾赋。(《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110)/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六月 甲午朔,免陕西……平凉、临洮、庆阳……等府属州县顺治四年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39,页311)/类见(《甘肃通志》卷17《蠲恤》)/类见(《狄道州志》卷11《祥异》,页710)/类见:原文中“<四年……免本年田租>[误,正五年,免四年雹灾额赋]。”(《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5)/类见:覆准:临洮府属雹灾,重者本年额赋全蠲,稍重者蠲三分之二,稍轻者蠲三分之一。(《兰州府志》卷5《田赋志·蠲赈·恤政附》,页334)/同见(《金县志》卷6《田赋志·蠲赈》,页291)/类见《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111)/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不详 定:直省驻防官应给涝地米,随家口所在支给。(《清朝通典》卷17《食货十七·蠲赈下·赈恤》,页2122)/同见(《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5)/同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6《国用考八·赈恤·赈济》,页5289)/类见:题准:直省驻防官应给潦地米,所留家口在京支给,随带家口在驻所支给。(《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1《户部·蠲恤·赈饥一》)

孟乔芳,字心亭,奉天人……又请豁各府积年荒粮,招抚流移,厘驿弊,革冗役。士民戴之,立祠于兰州西门外。(《兰州府志》卷14《官师志下》,页577-578)/类见(《皋兰县志》卷13《人物·名宦》,页114)

孟乔芳……顺治戊子,回变……至庄浪,恤死周贫,招抚流亡,百姓复者如故。(《永登县志》之《官师志·名宦》,页473)

六年

十一月 丙寅,免陕西岷州本年分雹灾租税。(《世祖实录(全)》卷46,页372)/类见(《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117)

不详 又定:遇灾蠲免之例,于起解存留项下匀减;如存留无余,即减起运之款。(《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定:直省被灾,督抚即详察顷亩分数具奏,其应有蠲免之处,于起存项下均减;如存留无余,即与起运款内减除。其有司藉称无项可免,使民不沾实惠者论罪。(《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页7255)/类见:原文中“使民不沾实惠者论。”(《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5)/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6《国用考八·赈恤·赈济》,页5289)/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1《户部·蠲恤·赈饥一》)/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奏报之限》)/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8《户部·蠲恤·蠲赋一》)

蠲无主荒粮。先奉诏查免荒粮,督抚既核上而<格>[误,正搁]于部,第一章清世祖顺治朝议久不下。总督孟乔芳疏曰:“流寇之杀掠死徙者已多,况自察勘之后,逆回叛变,士民之逃散者、逆回之杀戮者,不知凡几,孰非耕种田赋之人哉?田之荒芜应不<弟>[通假,同第]原勘之数也。”至是始决。(《甘州府志》卷1《国朝辑略》,页189)/类见(《山丹县志》卷2《国朝辑略》,页55)/同见(《东乐县志》卷1《地理·祥异》,页434)

刘笃生,江南人,顺治六年由武进士授镇番卫掌印守备。豁免荒粮,劝开垦,镇人至今颂之。(《镇番县志》卷7《官迹列传》,页87)/同见(《民勤县志》之《官师志·名宦》,页280)

七年

七月 辛未,免陕西西宁各堡寨五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49,页395)

十一月 甲寅,免陕西、甘肃等处六年分蝗、水、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51,页403)/类见(《清史稿》卷4《本纪四·世祖本纪一》,页119)/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不详 奉旨豁免过荒并丈明真荒,及地震崩压共地一千三百三十七顷九十四亩一分四厘八毫八丝,应免本<折银>[误,正色粮]一万一千三百三十九石八斗三升九勺三抄八撮五粟四颗。(《通渭县志》卷4《官政·田赋》,页33)

奉旨豁免过逃亡并地震压伤人丁五千四百七十一丁,该银一千八两一钱六分一毫二丝七忽三微二纤。(《通渭县志》卷4《官政·丁银》,页34)(接收安定监)奉旨豁免过荒并丈明真荒地四千四百六十六顷七十二亩二分二厘九毫,应免银二千六百八十两三分三厘三毫七丝四忽。(《通渭县志》卷4《官政·丁银》,页36)

豁免过荒地三百五十二顷八十五亩一毫二丝,应免本色粮二千三百三十一石四斗三升。(《西宁府新志》卷16《田赋志·贡赋》,页24)/同见(《贵德县志》卷2《田赋志·仓储》,页187-188)

奉恩诏免固原荒地一千四百五十六顷二十五亩有奇,粮草尽蠲。(《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卷3《贡赋志·蠲恤》,页360)

八年

正月 庚申,是日,颁诏大赦天下。诏曰:“……一、各省由万历年间加派地亩钱粮,顺治八年分准免三分之一。”(《世祖实录(全)》卷52,页410)

二月 己丑,以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礼成,颁诏天下。诏曰:“……一、各省人丁徭银派征不等,八年一年曾分九则者,上三则免七分之一,中三则免五分之一,下三则免三分之一。不分等则者,三钱以上免半,三钱以下全免。”(《世祖实录(全)》卷53,页419-420)

八月 丙寅,以恭上皇太后徽号礼成……颁诏天下。诏曰:“……一、顺治五年以前民间拖欠钱粮,悉与豁免。一、仓库钱粮或因交盘短少<见>[通假,同现]在追赔,家产罄尽不能赔补者,察实豁免。一、各处解运钱粮途次遇贼劫夺者,察实豁免……一、各直省先加城工钱粮,准抵八年正额。如恩诏未到以前,八年正额已征在官者,俱各照数退还,仍取花户领状缴抚按考察。其有已解各部司者并发该司府给领,不得重累小民。一、各直省儒学贫生,该地方官核实申详,学政于学田内动支银米赈给。”(《世祖实录(全)》卷59,页469-471)

不详 定:题请灾蠲颁发免单例。凡州县遇有灾免,将实数刊刻免单颁发各户。其已入者,明年以实除之。不给免单者,以赃论。(《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定:凡地方被灾,有司勘明后,一切应征钱粮暂停征比。俟题蠲后,该州县以应免数目刊<>[缺,补刻]免单颁发。已征者,准抵次年正额。官吏不给单票者,以违旨计赃论。(《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5)/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5)/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8《户部·蠲恤·蠲赋一》)

议准:勘过被灾地方,暂停缓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2《户部·蠲恤·缓征一》)

世祖亲政,给还九省加派额外钱粮,免……陕西荒残额赋。恩蠲、灾蠲之诏,岁数四下。(《清史稿》卷121《食货二·赋役仓库》,页3550)

岁荒,河州民贩粮来鬻,卫民嘉赖焉。(《重纂靖远卫志》卷1《舆地志·祥异》,页103)/类见(《靖远县志》卷1《国朝辑略》,页90)

章皇帝轸念民难,谕旨免荒亡九千有奇。(《通渭县志》卷4《官政·田赋》,页38)

九年

十月 丙午,免陕西……华亭……六年分虫、霜、冰雹被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69,页543)

不详 除陕西庄浪、西宁、肃州所属故绝抛荒水淹沙压各地赋。(《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免科》,页2115)/同见(《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页7255)/同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免科》,页5269)/同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类见(《甘肃通志》卷17《蠲恤》)/同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68《户部·蠲恤·免科》)/类见(《重修肃州新志》7册《蠲恤》,页195)/类见(《肃州新志》之《天文·蠲恤》,页6)/类见(《西宁府新志》32《艺文志·诏谕》,页452)/类见(《甘州府志》卷1《国朝辑略》,页190)/同见(《山丹县志》卷2《国朝辑略》,页56)/同见(《东乐县志》卷1《地第一章清世祖顺治朝理·祥异》,页434)

杜霁远,直隶永年人,由进士升至,九年知安化县。招抚流亡,增添八百余丁,开屯地七百余顷。捐俸修城楼垣墉,坚固可垂永久。乡城设立社学八所,开浚城内外井渠,以死冠骸骨迁埋高原。(《庆阳府志》卷22《官迹》,页371)

十年

正月 癸酉,免陕西庄浪、红城堡及洮州卫雹灾额赋有差。(《世祖实录(全)》卷71,页561)/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31)

六月 夏五月二十一日东原大雹伤麦,抵省城。<止>[误,正至]六月,紫胖虫遍食谷禾。知县黄居中虔斋自责,致祭于八蜡庙,随有乌鸦遍地啄食紫虫,禾不为害。(《灵台志》卷4《人物汇·灾异》,页227)

十一月 辛亥,户部议覆科臣季开生请立限报灾疏言:“夏灾限六月终,秋灾限九月终。先将被灾情形驰奏,随于一月之内,查核轻重分数,题请蠲豁。其逾限一月内者,巡抚及道府州县各罚俸;逾限一月外者,各降一级;如迟缓已甚者革职。永著为例。”报可。(《世祖实录(全)》卷79,页623)/类见:“原文中”十<七>[衍,删]年,定:奏报期限。直省灾伤,先以情形入奏,夏灾限六月,秋灾限七月。州县迟报逾一月内者,罚俸六月;一月外者降一级,二月外者降二级,均调用;三月外者革职。抚司道官以州县官报到日起逾限,议亦如之。(《清朝文献通考》卷46《国用考八·赈恤·赈济》,页5289)/同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奏报之限》)

不详 定:灾免分数例。八分至十分者免十之三,五分至七分者免十之二,四分者免十之一。(《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原文中“五、六、<>[缺,补七]分。”(《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5)/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5)

又定:劝赈之例。凡遇灾,士民捐赈米五十石或银百两者,地方官旌奖;米百石、银二百两者,给九品顶戴;多者递加品级。(《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5)/类见:原文中“地方官给<扁>[通假,同匾]旌奖。”(《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劝输》)

又题准:报灾之法,著令督抚速核分数驰奏。(《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灾伤之等》)

十一年

五月 甲辰,免陕西平凉卫十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83,页654)/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38)

六月 庚辰,以加上皇太后徽号礼成……颁诏天下。诏曰:“一、顺治六、七两年地亩人丁、本折钱粮果系拖欠在民,悉与豁免。其已征在官者,不得借口民欠侵隐。一、顺治七年分历日、祭祀牛羊、药材、本折钱粮,其已征在官者,照数起解;其拖欠在民者,悉行蠲免……一、贫民失业流离,各地方官有能赈恤,全活五百人以上者核实纪录,千人以上者即与题请加级。其有乡绅富民尚义出粟,全活贫民百人以上者,该地方官核实具奏,分别旌劝……一、兵火之后田土荒芜,须令民间尽力开垦,不许豪强占隐,以致穷民失业,违者重惩。有司不行觉察,以溺职论。”(《世祖实录(全)》卷84,页662-665)/类见(《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赐复》,页2107)/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赐复》,页5295)/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65《户部·蠲恤一·赐复一》)/类见(《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卷3《贡赋志·蠲恤》,页360)/类见(《重修崇信县志》卷2《经政志·蠲缓》,页120)

宋琬……值清邑地震,琬极力抚绥,凡以十二事申请督抚,百姓赖以安全。(《清水县志》卷7《宦绩》,页113)/类见: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由户部郎中出巡巩秦阶道,驻秦州。十一年六月地大震,城垣官署民房崩圮十<>[缺,补之]九,压死男女万余口。琬尽力抚绥,以十二事申请督抚,捐俸重建州城,复出家赀助工费。(《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12《名宦下》,页351)

姜光允,以贡生任县令,有政绩迁知秦州。会地震死伤枕藉,流涕抚从,甚得民和。修城垣民舍,工累万,数月而竣,民有安居。(《直隶秦州新志》卷9《名宦下》,页955)/类见:原文中增“……天旱跣足步祷,雨立沛。”(《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12《名宦下》,页351)

七月 壬辰,免秦州……安定灾赋。(《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38)

戊申,免陕西镇原……本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85,页669)/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38)/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八月 辛酉,免陕西真宁县十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85,页672)/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38)

九月 己丑,免陕西……平凉……等府属十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86,页676)/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39)

十一月 壬寅,上以地震屡闻,水旱叠告,悯念民生,省躬自责,特命嗣后章奏文移无得称圣,降诏大赦天下。诏曰:“朕恭膺天命,缵承祖宗鸿绪,统驭天下,十有一年,兢兢业业,笃求治理,而治效未臻,切为民谋,而民生未逆,疆圉多故,征调繁兴,水旱频仍,流离载道,中外之欺朦成习,朝廷之膏泽弗宣,法敝民穷,干和召戾,天心未格,地震屡闻,皆朕不德之所致也。朕以藐躬托于王公臣庶之上,政教不修,经纶无术,一夫不获,咎在朕第一章清世祖顺治朝躬。而内外章奏文移,动辄称圣,是重朕之不德也,何以自安?自今以后,朕痛自修省,悉意安民,大小臣工各宜洗心改行,恪修职业,佐朕挽回灾变,保乂黎元。凡奏章文移俱不得称圣,以昭朕乾惕至意。念小民无知陷罪,或诖误牵连,或冤诬沉滞,深可悯恻。顺治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凡官吏兵民人等犯罪,除谋反叛逆,子孙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告夫,奴仆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谋杀、故杀、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及监守自盗、坏法受赃、侵盗漕粮不赦外,其余罪无大小,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有司不许理问,即以其罪罪之。隐匿满洲逃人,在颁诏之日以前,见在审理未结者,悉与赦免,赦后者仍照例处治。其内外文武官员,除贪酷害民及大计处分、城池失守不赦外,其余见在议革、议降、议罚者,各该衙门悉与奏明宽宥。于戏。恩不可恃,赦不可频,此赦之后,赦不轻颁,官民人等体朕此意,速图省改,毋得视为泛常,再有犯者,一从宪典。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世祖实录(全)》卷87,页684)

不详 题准:现任官并乡绅捐银千两、米千石以上者,加二级;银五百两、米五百石以上者,纪录二次;银百两、米百石以上者,纪录一次。生员捐米三百石,准贡;俊秀捐米二百石,准入监读书。(《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劝输》)

十二年

二月 己巳,免陕西平凉……十一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89,页703)

黄国安《条议宁夏积弊疏》。(《宁夏府志》卷18《艺文·奏疏》,页402-405)

四月 戊子,免陕西……平、庆、巩……等府属州县地震压死兵民本年分丁徭额赋。(《世祖实录(全)》卷89,页717)/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5)/类见(《甘肃通志》卷17《蠲恤》)/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九月 戊申,免陕西巩昌府两当、宁远二县本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93,页735)

十月 己未,免陕西甘州、肃州、凉州、西宁本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94,页738)/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43)

不详 覆准:准令各省地方设厂煮赈,以济饥民。事竣,仍将捐输官民姓名并银米数目,汇册题报议叙。(《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劝输》)

十三年

七月 癸丑,以乾清宫成,颁诏天下。诏曰:“……一、十二年以前各省牛角、皮料等项果有未解完者,工部照例改折,以纾民力。”(《世祖实录(全)》卷102,页793-795)

八月 己亥,免陕西靖远、洮、岷等卫本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103,页802)/类见:原文中“雹灾<>[缺,补均免田租]。”(《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5)/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46)

十一月 戊午,免陕西清水县……本年分雹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104,页823)/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47)

十二月 戊戌,以恭上皇太后尊号礼成……颁诏赦天下。诏曰:“……一、顺治八、九两年未完地亩人丁、本折钱粮,该督抚确察,果系拖欠在民者,具奏豁免。已征在官者,不得借口民欠侵隐。一、顺治八、九两年分历日、祭祀牛羊、药材、本折钱粮,其已征收在官者,照数起解;其拖欠在民者,该督抚确察具奏豁免。一、十三年以前,各省牛角、皮料等项果有未解完者,工部确察,照例改折,以舒民力。”(《世祖实录(全)》卷105,页816-817)/类见(《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赐复》,页2107)/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赐复》,页5295)/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65《户部·蠲恤一·赐复一》)/类见(《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卷3《贡赋志·蠲恤》,页361)/类见(《重修崇信县志》卷2《经政志·蠲缓》,页120)

不详 又定:蠲荒流抵,恐民间不得实惠,令百姓亲填布政司原册,以禁滥征。(《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赐复》,页2107)/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赐复》,页5295)/类见(《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二)》卷53《户部·蠲恤一·赐复》,页631)

十五年

正月 庚子,上以皇太后圣体康豫,颁诏大赦天下。诏曰:“一、顺治十、十一两年未完地亩人丁、本折钱粮,该抚按确察,果系拖欠在民者,具奏豁免。已征在官者,不得借口民欠侵隐。一、顺治十、十一两年分历日、祭祀牛羊、药材、本折钱粮,其已征在官者,照数起解;其拖欠在民者,该抚按确察具奏豁免。一、顺治十四年以前各省牛角、皮料等项,凡有未解完者,工部确察,照例改折,以纾民力。”(《世祖实录(全)》卷114,页890-891)/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51)

十六年

不详 覆准:报灾地方,督抚遴选贤能道、府、厅官履亩踏勘,不得徒委州县。(《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灾伤之等》)

十七年

正月 辛巳,免陕西洮州卫十六年分水灾额赋。(《世祖实录(全)》卷131,页1015)/类见(《清史稿》卷5《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页158)

不详 徐起霖《救荒七详》。(《徽县志》卷7《食货志·蠲恤》,页471-476)/同见(《徽县新志(二)》卷5,页147-154)

议准:常平仓谷,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务其便民。如遇凶荒,即按数给散灾户贫民,饬有司实力奉行。(《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5《户部·蠲恤·平粜》)

十八年

不详 是岁,免……陕西各州县被灾额赋有差。(《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67)

奉旨蠲免钱粮。(《镇原县志》卷1《纪·恩泽纪第二》,页12)/类见(《洮州厅志》卷4《赋役·蠲恤》,页343)/类见(《重修镇原县志(二)》卷1《民政志·赈恤》,页491)

题准:凡捐谷,每二石折米一石;豆,照时价计银。议叙。(《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劝输》)

顺治年间

于灿然……岁遇奇荒,出赀粟以周族里人,藉全活者甚众。(《灵台志》卷4《人物汇·灾异》,页207)

高必大,湖广人,亦由贡生知秦州。时兵凶游至,人多流亡,土旷赋溢称累者十<>[缺,补之]九。必大详请核丈,俾按亩输赋。抛荒者清除其额,乃益事招来民多归耕。(《直隶秦州新志》卷9《名宦下》,页955)/类见(《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12《名宦下》,页351)

黄国安《请免加派九厘银两疏》。(《宁夏府志》卷18《艺文·奏疏》,页405-406)第二章清圣祖康熙朝清圣祖康熙朝,1662—1722

元年

不详 因征练饷,狄道民悉逃散,陕西总督白如梅、甘肃巡抚刘斗命疏奏请免之。(《临洮府志》卷2《总纪下》,页19)/类见(《兰州府志》卷5《田赋志·蠲赈》,页334)

蒙皇恩今年租税全免。(《镇原县志》卷1《纪·恩泽纪第二》,页12)/类见(《重修镇原县志(二)》卷1《民政志·赈恤》,页492)/类见(《洮州厅志》卷4《赋役·蠲恤》,页343)

题准:捐银米不分本属隔属,如一年内捐及额者,题请议叙。(《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劝输》)

二年

九月 免陕西礼县去年水灾逋赋。(《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九月 乙亥,免甘肃庄浪卫、宁夏、宁州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10,页157)/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5)/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不详 是岁,免……陕西……等省二百七十余州县灾赋。(《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69)

知县顾竟成虑详申请豁免捏报新垦若干石,又请免回变新荒若干及地震冲塌若干石,又申除逃亡户绝若干丁,前后免钱通计四万余两。(《通渭县志》卷4《官政·田赋》,页33)/类见:知县顾竟成甫莅任,即请免练饷三千六百<>[缺,补两]有奇。寻又详请抚宪豁免捏报开垦,蒙题准蠲除每年新垦银二千六百<>[缺,补两]有奇。(《通渭县志》卷4《官政·田赋》,页39)/类见:顾竟成,字遂初,号云门,直隶安州举人。康熙二年任……详请督抚除捏报新垦,罢征练饷,革召募,停站催,请题清补冲僻,更正夫役工料缺额……又除回变新荒,由是疮痍渐起。(《通渭县志》卷5《官师·官迹列传》,页60)/类见(《通渭县新志》卷10《秩官·名宦》,页183)/类见:顾竟成《请蠲征详文》、《秉陈输运困苦情形》。(《通渭县新志》卷12《艺文》,页237-239)

许重华,字松牖,河南泰康人……康熙二年知临洮府事……公甫下车,即洞悉其弊讼者,但令自拘,而贿票倾产之患始清。课士于超然,书院讲学,论文而□□,渐有起色。禁贪征,振茕孑,乃得安堵。招流劝垦,请减挽运,而流移乃稍复业。迄今贤明相继,而诸弊益清者,皆自公始也。(《临洮府志》卷12《列传·宦绩传上(文)》,页139)/类见:原文中增……莅时值岁祲,捐金煮粥活数千人。次年复饥,请于上发帑赈济,全活数万人。(《狄道州志》卷7《名宦》,页488)/类见(《兰州府志》卷14《官师志下》,页580)

吴延寿,奉天人,康熙二年知兰州。民贫逋赋,尝捐俸代完。(《兰州府志》卷14《官师志下》,页581)

三年

正月 戊子,免<陕西>[误,正甘肃]临、巩二府未完练饷银两。(《圣祖实录(一)》卷11,页169)

二月 甲午朔,免<陕西>[误,正甘肃]秦州康熙元年分水灾额赋十之三。(《圣祖实录(一)》卷11,页170)/类见:原文中“<礼县>[误,免在四月丁未]。”(《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

四月 丁未,免<陕西>[误,正甘肃]礼县康熙元年分水灾额赋十之三。(《圣祖实录(一)》卷11,页178)

六月 诏免顺治十五年以前逋赋。(《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赐复》,页2107)/类见:原文中“<元>[误,正三]年。”(《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6)/同见:原文中“<二>[误,正三]年。”(《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赐复》,页5295)/类见:蠲免各省顺治十五年以前民欠各项银米、药材、稠绢、布匹等项钱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65《户部·蠲恤·赐复一》)/类见:原文中“<二>[误,正三]年。”(《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卷3《贡赋志·蠲恤》,页361)/类见:“庚申……”(《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70)/类见:原文中“<二>[误,正三]年。”(《重修崇信县志》卷2《经政志·蠲缓》,页120)

十月 免西宁卫水灾额赋。(《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十一月 免河州、宁州水灾额赋。(《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不详 凡遇灾伤之地,督抚题报,即令该州县停征钱粮十分之三。(《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7256)/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类见:原文中“<四>[误,正三]年。”(《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2《户部·蠲恤·缓征一》)

是岁,免……陕西(包括甘肃)……等省一百二十一州县被灾额赋有差。(《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71)

王钟鸣《招垦启示》。(康熙《庄浪县志》卷7《典礼门·文辞》,页417-420)

洧仑,字钟玉,直隶内邱人,康熙三年任环县。时兵荒之后,城市为墟,仅抚子民数十家。栖止于南城戌楼,招集流亡,编排户口,签民之有勇知义者,权宜授之防务,枕戈城头,栉风沐雨,四阅寒暑,艰苦备至,于是田野辟,学校兴,年古顺成,颂声四作,邑人张凤祥勒石以纪其事。(《庆阳府志》卷22《官迹》,页372)

四年

三月 丙申,诏曰:“郡县灾荒,有司奏请蠲赋,而小民先期已完,是泽不下逮也。自今被灾者,预缓征额赋十之三。”(《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71)

四月 丙寅,诏:“凡灾伤免赋者,并免丁徭。”(《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71)/类见:是年,左都御史郝惟纳言:“凡灾地田赋免若干,丁赋亦应免若干,于庶贫民恩泽均沾。”下部知之。(《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

五月 甘肃巡抚刘斗题减屯民挽运,如请。甘肃巡抚刘斗题豁捏垦荒粮。(《临洮府志》卷2《总纪下》,页19)/类见:临洮府知府许重华申请豁免虚报捏垦荒粮及减屯民挽运,巡抚刘斗据情具奏。得请。(附详文)(《兰州府志》卷5《田赋志·蠲赈》,页334-335)/类见:刘斗,字耀薇,直隶清苑……严肃屡题请豁减临洮府民荒粮。(《兰州府志》卷14《官师志下》,页579)

九月 甲申朔,免<陕西>[误,正甘肃]肃州卫所属地方本年分旱灾额赋。(《圣祖实录(一)》卷16,页242)/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丙申,免<陕西>[误,正甘肃]庄浪所属黑城子地方本年分雹灾额赋。(《圣祖实录(一)》卷16,页244)

己亥,免<陕西>[误,正甘肃]临洮卫地方本年分雹灾额赋。(《圣祖实录(一)》卷16,页244)

壬寅,免<陕西>[误,正甘肃]河州梨子里地方本年分水灾额赋。(《圣祖实录(一)》卷16,页244)

壬子,免<陕西>[误,正甘肃]兰州本年分旱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16,页247)

十月 癸亥,免<陕西>[误,正甘肃]狄道县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17,页248)/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十一月 癸巳,免<陕西>[误,正甘肃]河州卫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17,页252)/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十二月 丙寅,免<陕西>[误,正甘肃]镇原等三州县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17,页255)/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不详 诏免顺治十六、十七、十八年三年逋赋。(《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六·蠲赈上·赐复》,页2107)/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4《国用考六·蠲贷上·赐复》,页5295)/类见(《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卷3《贡赋志·蠲恤》,页361)/类见(《重修崇信县志》卷2《经政志·蠲缓》,页120)(顾竟成)申请豁免回变新荒冲塌粮一千四百石有奇,蠲银一千四百余两。又查分发屯民之苦,详请荒一千一百石有奇,军民共贺,以为更生。(《通渭县志》卷4《官政·田赋》,页39)/类见:顾竟成《请免包赔亡丁》。(《通渭县新志》卷12《艺文》,页239)

议准:平粜之时,如有奸商势豪居积射利者,即时访拿,按律治罪。该州县官不严行查禁,由督抚题参,交部议处。又议准:凡有平粜州县,多立厂所,各预定日期,令附近村庄居民赴厂粜买。该州县官亲行监粜,毋使穷民有远涉之苦。又议准:州县官有将平粜米谷杂以灰沙者,一经查出,或百姓首告,该督抚即指名题参,从重治罪。其所粜仓谷,或积储年久及零星量粜,少有亏折,各州县据实详报,每石准销三升,该督抚核实稽查。倘有捏报者,亦即指参交部治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5《户部·蠲恤·平粜》)题准:州县以被灾情形申报布政使,如布政使违限,亦照道府州县官例处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8《户部·蠲恤·奏报之限》)

五年

不详 <陕西>[误,正甘肃]镇原雹,并免今年田租……<江西>[误,正甘肃]西宁等三十五州县旱……甘肃霜,免灾田赋亦如之。(《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

六年

正月 乙酉,户部议覆:“山东道御史钱延宅疏言:‘被灾地方蠲免钱粮,恐州县官有阳奉阴违、朦上剥下之弊,请详议处分条例;并命各督抚于奉蠲处所,每图取见年里长结,收存该地方,并分缴部科查对。应如所请。’以后被灾州县卫所凡奉蠲钱粮,有已征在官不准抵次年者,有未征在官不与扣除蠲免,一概混比侵吞者;或于督抚具题之时,先停征十分之三,及部覆之后题定蠲免分数,不将告示通行晓谕者;或<止>[通假,同只]称蠲起运不蠲存留,使小民仅沾其半者;或于由单内扣除而所扣不及蠲额者,州县各官俱以违旨侵欺论罪。如上司不行稽察,道府俱降三级调用,督抚、布政司俱降一级调用。如该管上司察出不行纠参、被科道察纠旁人首告,俱照徇庇例议处。”从之。(《圣祖实录(一)》卷21,页291)/类见(《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原文中“……又定:蠲免流抵,如蠲本年者,填明次年由单之首,流抵次年者,填明第三年由单之首,州县卫所官不开载实数者,论<>[缺,补罪或处]。”(《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上·灾蠲》,页5276)/同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78《户部·蠲恤·蠲赋一》)

三月 乙酉,免<陕西>[误,正甘肃]兰州康熙五年分雹灾额赋十之三。(《圣祖实录(一)》卷21,页296)/类见(《重修皋兰县志(二)》卷14《灾异·蠲赈附》,页261)/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四月 辛未,免<陕西>[误,正甘肃]镇原县康熙五年分雹灾额赋。(《圣祖实录(一)》卷21,页301)/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闰四月 王钟鸣《祷雨文》。(康熙《庄浪县志》卷7《典礼门·文辞》,页420-422)

五月 丙午,免<陕西>[误,正甘肃]会宁等六县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22,页305)/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六月 戊戌,免<陕西>[误,正甘肃]泾州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22,页312)

七月 壬申,免甘肃所属宁州、安化等四州县康熙五年分霜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23,页324)

十二月 甲申,免……<陕西>[误,正甘肃]平凉、兰州等十二州县卫所本年分旱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24,页339)/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不详 大饥,知府许重华力请具题,颁帑金大赈,存活者数万人。(《临洮府志》卷2《总纪下》,页19)/类见:作“十一月。”(《临洮府志》卷2《总纪下》,页19)类见:夏大旱,斗谷千钱,民携妻子逃移,动以数百,流离载道行,鬻男女者无数,赖皇上发帑金大赈,全活者数万余。(《临洮府志》卷18《录·祥异》,页190)/类见(康熙《渭源县志》之《祥异》,页622)/类见(《河州志》卷4《灾异》,页595)/类见(《狄道州志》卷11《祥异》,页711)/类见:原文中“夏<>[缺,补旱]。”(《和政县志》卷8《纪事门·灾异》,页688)

白辉,平定州人,由拔贡康熙六年知巩昌府……值岁荒,劳心赈济,务令均沾实惠,豪右不得勒粜,猾吏不敢作奸,一时粮价顿减。又详请豁贫民之逋赋,蠲额外之私耗,修学振士,讼平盗息,人有白青天之颂。(《陇西志》卷6《官方志·官迹》,页313)

顾竟成《祷雨文》、《祁雪文》。(《通渭县志》卷9《艺文中·祭文》,页94)

是岁,免……甘肃……等省一百六十州县灾赋有差。(《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75)

七年

二月 庚午,甘肃巡抚刘斗疏言:“平、庆、临、巩四府属,去岁夏旱秋涝,人民饥馑,请赐赈济。”得旨:“平凉等四府人民饥馑至极,殊为可悯,著该督抚择贤能官员验赈,务令穷黎得沾实惠。”(《圣祖实录(一)》卷25,页349)/类见(《静宁州志》卷8《杂集志·祥异·蠲赈附》,页446)/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丙戌,免<陕西>[误,正甘肃]宁州、华亭等四州县及庆阳卫康熙六年分雹灾额赋有差。(《圣祖实录(一)》卷25,页350)

三月 己未,户部议覆甘肃巡抚刘斗请赈恤西宁等处一疏。得旨:“西宁等处人民饥馑已极,深为可悯,尔部拟出廉能官二员,作速遣去,会同地方官不拘何项就近钱粮,酌量动支分赈,务令饥民得所。”(《圣祖实录(一)》卷25,页352)/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辛酉,以甘肃宁州、安化等五州县及庆阳卫康熙六年分民遭疾疫,将丁银豁除并免地亩额赋一年。(《圣祖实录(一)》卷25,页353)/类见:原文中“<六>[误,正七]年。”(《清朝通志》卷86《食货略·蠲贷上》,页7256)/同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

五月 壬寅,广东道御史陈可畏疏言:“甘肃巡抚刘斗题报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康熙六年夏旱秋涝,已奉旨将庆阳府属额赋全蠲,而平凉等三府未得一例邀恩,请将三府<见>[通假,同现]年钱粮尽行蠲免,已征者流抵下年正额。”部议不准。得旨:“陈可畏奏称,平凉等三府未得与庆阳府属一例邀恩,尔部乃云秋禾收与不收,难以预知,毋庸议,如此,则饥馑之民何以输纳,著再确议具奏。”(《圣祖实录(一)》卷26,页358)

六月 庚辰,甘肃巡抚刘斗疏请免庄浪等五县旱灾额赋。得旨:“庄浪等五县百姓饥馑,已遣官赈救,该抚既称饥民难办额赋,今年钱粮著即蠲免。”(《圣祖实录(一)》卷26,页362)/类见:原文中“<八>[误,正七]年。”(《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类见:原文中“免庄浪等<八>[误,正五]县。”(《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七月 戊戌朔,户部题:“<陕西>[误,正甘肃]庄浪等五县本年钱粮已恩准全蠲,但恐有已征在官而地方官重征等弊,应请饬禁。”得旨:“是。免征钱粮,速于该地方出示晓谕。有已征在官者,留抵下年正额。如地方官将已征钱粮不行留抵重征者,该督抚指名题参。”(《圣祖实录(一)》卷26,页365)

八月 甲申,<陕西>[误,正甘肃]合水县休致知县龚荪以欠民粮四分以上,罚追银八百两。产绝,至鬻子以偿仍未完纳。甘肃巡抚刘斗以闻。得旨:“龚荪因未完钱粮罚追银两,产绝穷迫以致鬻子,殊为可悯,令该地方官赎还之,其未完银两悉与豁免。”(《圣祖实录(一)》卷26,页369)

不详 是岁,免……甘肃等省二百十六州县灾赋有差。(《清史稿》卷6《本纪六·圣祖本纪一》,页176)

白辉……大饥,奉命赈济,散金发粟煮粥,生全者甚众。(《伏羌县志》卷9《名宦志》,页237)

民饥,奉旨减田租十之三。(《宁远县志》卷3《灾详》,页97)

八年

二月 壬申,山西陕西总督莫洛、甘肃巡抚刘斗疏:“请免平凉、临洮、巩昌三府属各州县卫积欠银七万八千三百余两、粮一十六万三千余石。”部议:“以拖欠钱粮他省多有,若行蠲免,兵饷有缺,不准行。”得旨:“平凉、临洮、巩昌三府所属地方屡被灾荒,较他省不同,著照该督抚所请,将旧欠钱粮俱免追征,<>[缺,补下]不为例。”(《圣祖实录(一)》卷28,页388)/类见(《河州志》卷2《田赋》,页537)/类见:原文中“以<陕西>[误,正甘肃]。”(《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类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65《户部·蠲恤·赐复一》)/类见(《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

是时,通渭县知县顾竟成请蠲征上书。(《甘肃通志稿》卷35《民政五·蠲赈》,页88-89)

不详 七年,春旱秋涝,次年大饥,上闻,蠲租发粟三千石赈之。(《伏羌县志》卷14《祥异志》,页454)

又定:灾伤之处不得以阖邑地亩通算,仍按区图村庄地亩被灾分数报蠲。(《清朝通典》卷16《食货十七·蠲赈下·灾蠲》,页2119)/类见(《清朝文献通考》卷45《国用考七·蠲贷·灾蠲》,页5276)/类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