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用常识速查宝典(实例白金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21:45:32

点击下载

作者:郭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学实用常识速查宝典(实例白金版)

心理学实用常识速查宝典(实例白金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心理学实用常识速查宝典(实例白金版)作者:郭琳排版:KingStar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01ISBN:9787302331827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现代社会高速度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导致许多人心力交瘁、痛苦万分,然而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影响生命安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入变革的时期,人们前行的脚步越来越快,相互之间竞争的压力也日益加剧,这使得人们面临各种心理压力以及心理战争。由于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很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和误解,使得原先并不严重的状况变得严重,并不复杂的情况变得复杂。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策划并完成的,希望它能够让您的生活发生转变,哪怕仅有一点点。本书特点本书结构本书适合的读者

本书从日常心理需要的角度出发,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可用性融入其中。本书既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上班族、白领、家庭主妇、打工者、无业游民、流浪汉等读者,也适合所有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好、更随心的读者。创作团队

本书由郭琳编写,此外,吕洋波、楼京京、王雄剑、卢娜、席杰、蒋福玲、张义芳、陶丽娜、赵蕊、陈刚、王楠、杨辉丽等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第1篇个性心理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既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也有后天养成的成分。心理学家对所有人的性格进行了分类、研究、总结和归纳,最后按照倾向性,将人格分为九个类型,这就是九型人格。不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而且每种个性都存在与社会融合的问题。因此,个性心理学是非常复杂的,通过对个性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第1章九型人格的表现和心理特点大家可以通过网上的测试知道自己的性格类型,通过对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和表现的研究,可以让你在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为了更了解自己及他人,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九大类型,分别是: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论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调停者。1.1 完美主义者——追求的一生

一提到完美主义者,人们一下子就会和工作狂、吹毛求疵的人联系起来。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那么多半时间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甚至有人总结:完美主义的人适合当员工,而不适合当朋友。这样的说法自然有它的道理,但也不完全科学。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完美主义者,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吧。

“我想我是一个不够完美的完美主义者。”曾经有一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教授这样介绍自己。一次,他参加一个有关“愤怒”的谈话节目,谈到完美主义者比较容易愤怒的话题,觉得甚有心得,便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就在这个时候主持人突然问道:“请问您自认为是完美主义者吗?”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提问,他给出了一个完美主义者在此时所能做出的最完美的回答,“我想我是一个不够完美的完美主义者。”

什么是完美?完美就是不允许有一丝瑕疵。你会发现,在自己的身边,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苛刻、固执、吹毛求疵,仿佛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他们的标准,这一群人就被称为完美主义者。1 不完美毋宁死

完美主义者有一种求好的心态,因此任何事情都会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否则就会焦虑、会担心、会害怕这个过程中出现自己难以控制的事情,从而影响事情的完美程度。“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这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逻辑,如果完美主义者打枪,那么在教练讲完后,他会不紧不慢地走上前,拿起枪,开始瞄准。他瞄啊,瞄啊,瞄啊……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开枪的迹象。因为他要在自己瞄到百分之百准的情况下才会开枪,而事实上,是很难瞄得那么准的,所以他基本上不会开枪。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让完美主义者开始做一件事情是很困难的。

完美主义者都有“为完美随时准备着”这样的心态。例如,有一个完美主义者在装修房子的时候给客厅买了一盏漂亮的灯,这个灯由40个小灯泡组成。有一天,其中的一盏小灯坏了,妻子提醒他赶紧买一盏安上。这时,妻子却会发现他直接从家里拿出来一盏新的。“我就知道有一天会坏的,所以提前准备好了。”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在做事情之前就已经预测出了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足够的准备,随时再现不完美中的完美。2 缺乏安全感的一群人

有人说,完美主义者之所以对万事追求至善至美,不是因为他们喜欢美好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进而使得他们对失败有一种恐惧感。

就像一个有洁癖的人之所以反复洗涤,并不是因为他本身爱干净,而是因为他害怕细菌和病毒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才会如此极端地洗涤。正如不丹僧人宗萨蒋扬钦哲认波切所说,“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的不断渴求。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升起无畏之心。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既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情况,同时又能允许最好的事情发生,既而你会变得高贵而庄严。”3 测测你是否是完美主义者

如果你要判定自己是否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请看看以下几个问题。(1) 当你在工作的时候,别人说话或打岔时你的注意力是否会被打断,并且会由此感到愠怒?(2) 当你在计划购物时,你是否不想理睬对你促销的人,而是去找一些你需要的信息,然后再作定夺?(3) 你是否对那些随随便便的人感到非常厌恶,并且暗自批评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太不负责?(4) 你是否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也许更加理想?(5)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因而经常挑剔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或他人所做的任何事?(6) 你是否经常顾及别人的需求,而放弃你自己的需求和机会?(7) 你是否经常认为干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的,却又常常希望自己能够再轻松些?(8) 你是否常常在心里计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9)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的布置感到不满意,因而时常变动它们?(10) 你是否不断地为别人没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亲自去重做这项工作?

这些问题中,如果你大部分或者所有都是肯定回答的话,那么,你基本上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了。1.2 给予者——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不属于同一类别的人往往很难走近另一类人的圈子。例如,自私的人常常很难理解慷慨的人,不明白他们怎么就能对别人不计回报地付出。小张是一所大专学校里的兼职代课老师,这所学校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尤其对于他所授的这种非专业课程,出勤率更是非常低。平时在教室休息室的时候,一大群像他这样的兼职老师们便常常谈论学生们的情况,言语中也流露着不认真的态度。可是小张认为,自己不能因为他们是大专生就不负责,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来听课,自己也要非常认真才对。接近学期末的时候,班里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班级有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有一次,小张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面对空荡荡的教室,他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觉得平时自己对这些学生这么用心,并且自己的课讲得也不错,怎么竟然没人来上课呢?

其实,小张生气的真正原因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没有得到该有的肯定,这使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课讲得不好等。要说,他的课讲得还算不错,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问题应该不在他,其他的老师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则表示没什么,还省得上课了呢!所以说,小张是一个典型的“给予者”人格形象。

每年,走上《感动中国》舞台的那些人,纵然让人敬佩,但也让人觉得那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壮举。这样的一群人,就属于我们九型人格中的第二种“给予者”。1 在“雨伞效应”里看见自己

作为给予者性格的个体,他们在下雨的时候,会为自己的伙伴提供一把雨伞,然后希望自己能够依偎在对方的臂弯中,这就是雨伞效应。当然,前提是他们给予了对方东西,一定也是希望得到回报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让他们贡献了雨伞,他们一定也希望自己不要淋雨,这就是九型人格里给予者的性格特点——为了回报的付出。如果他们记住了别人的生日,一定也希望自己的生日被别人记住。这种做法使他们自己也很难解释,难道自己是为了回报才去做某件事情的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对别人非常地友好、热情,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为他人做些什么。例如,有的人表现出很友好的分享行为,有的人会舍己救人,有的人会收养很多的孤儿等,这些都让我们觉得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给予者。

其实,判断给予者不能仅仅停留在行为层面上,而应该结合心理层面来说。假如有两个小孩都去搀扶过马路的老奶奶,但他俩的内心活动并不一定是一样的,一个可能是觉得老奶奶行动不方便,确实需要他的帮助,另一个可能觉得老奶奶的确需要帮助,而他这样做不仅帮助了老奶奶,还得到了别人的赞扬。

从上述两者的情况来看,后者就是所谓的“给予者”。他们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当然,这个回报不一定是物质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回报,即别人的肯定和认同。2 给予者的特征

给予者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别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相信,他人需要他们的理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需要他们的帮助。如果他们付出的努力没有被发现或认可,他们会感到遭受了打击。

给予者往往只看到别人的需要,不断地付出,甚至是强迫性地给予,而忽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直到自己无力承受、身心俱疲、情绪变坏,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给予者没有稳定的自我,因为他们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说,要想变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很容易,要想成为自己却很难。给予者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确信: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可。

这样的观念让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自己,迎合他人。他们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才能获得欢迎,他们过度的要求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

希望成为他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中获得被爱和被欣赏的感觉,愿意满足他人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多样的自我——能够在不同的朋友面前展示不同的自我。

给予者是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展示的只是他人想看的,而非真正的自己。一个女人可以成为千面女郎。一个男人可以把自己身上不同的特质分给不同的女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在伪装自我,是在引诱他人进入虚假的友谊。真正的问题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从他人的正面赞赏中寻求安全感。

给予者的生活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他们把人际关系视为维持生存的最重要条件。当然,因为他们愿意付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的要求,懂得投其所好,并为他人着想,所以他们的人际关系看来还是不错的。

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们建立了一套灵敏的“雷达”系统,能够迅速探测到他人的情绪和喜好。给予者说,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感情去适应他人,而且通过这种调整,能够确保自己更受欢迎。他们还说,他们甚至会强迫自己改变习惯,被迫放弃自己的需要,以此换来他人的关爱。

另外,给予者的人际关系里还有一个特点——权威关系。他们喜欢权力,也希望得到当权者的爱。他们喜欢扮演宰相,而不是国王。他们通过维护权威,让自己获得利益和安全感。

给予者倾向于通过奉承来操控他人。所有人被给予者分成两类,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为了赢得那些“有价值”的人,他们会展开竞争。对于比自己厉害的人,他们会施展诱惑功夫;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们则趾高气扬。1.3 实干者——扎扎实实的工作者

如果说上一小节中我们所讲到的“给予者”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话,那么本小节中提到的“实干者”就是以事情为导向的。前者在乎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而后者更在乎所做事情的成功与否。1 渴望成功的实干者

实干者一般情况下做事效率是比较高的,他们看中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就,喜欢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取胜。因此,实干者的开拓性是比较强的。如果实干者是公司职员的话,那么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实干者的内心一般是以领导的形象自居的,就算是普通的员工,在这种人格的驱使下,也会让有些领导产生“到底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的感觉。例如,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集合在一起去某地旅游,带队的导游要是还没出现,实干者人格的人就非常有可能暂时先承担起组织大家的任务。

实干者渴望成功,渴望成为领导者。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才是重要的,然后努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享受着成功的快乐。一般来说,“实干者”更喜欢单枪匹马地“办事”,但是当“实干者”接受了团队的力量后,他们也能够从集体的角度,推动着工作的进行。2 情商不高的一些人

实干者一般情商不是很高,因为他们太过于关注事情本身,而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就是说,他们和同事建立起来的关系基本上都是工作的关系。这在中国这个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社会中多少是有些吃亏的。

再加上实干者过多地渴望成功,而有成功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伤害。中国人都是以和为贵的,因此实干者的这种性格经常会因为自己的追求而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在伤害之后,又不善于去处理,因此会导致矛盾的循环。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恶意竞争,故意伤害他人利益。对于实干者来说,这一切都是无意的,有时他们甚至认识不到这些。

实干者性格的人太过于在乎事业本身,所以他们难以了解个人的感觉,往往在工作的时候把情感放到一边。例如,一个实干者性格的人如果需要经常加班的话,他是很难接受自己的恋人打电话让他陪伴的要求的。3 人际关系的短板

正如每一种人格都有自己的劣势一样,实干者也有自己的人格劣势。因为很难保证每一位实干者都能成为公司、企业、大学、研究所里的领导者,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当实干者的领导魅力突显时,站在一旁的真正的“上级”的内心多少会存有芥蒂,会产生自己的地位被侵犯的感觉。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格劣势主要指的是人际关系方面的。

在平级的同事关系中,也很难接受这样一位处处想出头的人作为自己的搭档。如果工作搭档是九型人格中的“怀疑论”者的话,这种人际关系就更为复杂了。

例如,在工作中,实干者的“领导”天性总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在与人讲述工作进程、实施计划时,无意中会忽视了出谋划策的“怀疑论者”,这会让“怀疑论者”感觉不舒服、被抢了风头、受到了冷遇。于是,他会把实干者的实际行动看做是蓄意地夸大自我的行为,并且最终也是为了谋求实干者自己的利益。1.4 悲情浪漫者——伤春悲秋的浪漫气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会伤感,也会吟诗,她的一生就这样悲情并浪漫着。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在我们看来似乎略显“矫情”。但是,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装出来的样子,而是固有的人格所致。曾经在广州发生的一桩凶杀案中,凶手李某就是一位九型人格中的悲情浪漫者。李某在未成年时和母亲、继父生活在一起,家庭的破碎不可避免地带给他被忽略与被遗弃的痛楚,而这几乎是“悲情浪漫者”共同的童年记忆。李某的高中没能读完,他的母亲对他也很冷淡,在他满18岁时即把他逐出家门。强烈的被忽略与被遗弃的感受会使“悲情浪漫者”形成顽固的自卑感——“我失去爱是因为我不配得到爱,我毫无价值。”使自我否定与遥不可及的理想造成令人难耐的巨大压力。离开家后,李某便只身一人来到广州谋生,因为没有任何学历和谋生技能,所以只能去餐馆干苦力,在那里,他认识了打工妹韩某,不久两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能维持多久,李某因为一次和顾客发生口角而被炒了鱿鱼,女朋友也随即提出了分手。遭受到失业、失恋的双重打击,李某从小因为被抛弃而产生的愤怒感被彻底地激发了出来,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他杀害了自己昔日的女朋友。

李某就是一个典型的悲情浪漫者,他们敏感、忧郁,有些时候可能会因冲动而做出错事,但是其实他们骨子里并没有恶的成分,他们只是被情绪所困扰,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思想根源吧。1 童年:并不美好的回忆

每个人定位于九型人格的九宫图循环线的哪一点上,这既取决于他(或她)“出生时的内分泌腺平衡”,更受制于他独特而失衡的早期际遇(苏珊·赞诺斯语)。

对于悲情浪漫者而言,他们童年的成长氛围并不好,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在童年遭到抛弃,这里的抛弃是广义的抛弃,也包括类似父母离婚、从小交给外人领养等情形;另一种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忧郁的家庭中,大人身上的痛苦被孩子感知了,尤其是那种父母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的家庭。2 情绪:忧郁的孩子

悲情浪漫者最主要的情绪状态就是忧郁。他们被这种情绪所吸引,就如同在迷失和痛苦的土地上,发现了一座扭曲情感的庇护所。这种情绪和抑郁一样,都产生于缺失感,但不同的是,忧郁能带来甜蜜的遗憾。

悲情浪漫者总是顽固地把守情感的黑暗面,他们宁愿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哪怕是痛苦的,也不愿意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在他们看来,忧郁情绪中的悲伤是美好的,如同一片荒凉海岸上的迷雾。

与普通人相比,悲情浪漫者更愿意接受强烈的忧郁感。他们认为,忧郁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情绪能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升华。

此外,他们还有第二种情绪——愤怒。悲情浪漫者的愤怒并非对他人的愤怒,而是内心的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对自己强烈不满。这种自责常常让他们感到无助,会长时间地感到不知所措。

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因为他们的情绪说变就变。3 爱情:远看一朵花,近看一个疤

他们是渴望得到爱的人,并且他们想象中的爱情是完美无缺的,但是这个完美画面往往会被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厌烦的时刻给破坏了。如果他们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琐事,比如收拾伴侣的袜子,或者容忍他人的某种特性,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愤怒和失望。

他们还会把这些小问题放大,伴侣身上的任何小毛病都会变成不能容忍的刺激。但是一旦双方的关系恢复了距离,悲情主义者又会开始思念这种亲密感觉。

他们的爱情经常是分分合合:拥有的时候推开,得不到的时候又拉回来。他们特别渴望激情四射、能够带来满足感的两性关系。他们不愿意接受“普遍情感的平淡”,不愿意承认自己和别人一样,而需要通过缺失、想象和戏剧性的行动来重新加固个人的情感。1.5 观察者——冷静的分析者

说观察者属于冷静的分析者并不十分合适,其实,他们更像是一个孤独的旁观者。在自己造就的城堡里,安静地看着外面的一切,而这个城堡,是筑在他们心里的一道围墙。在外人看来,小琴是一个十分独立的人。在工作中,她基本不需要和别人进行什么交流,就能处理好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她的性格不好、人际关系很差等。其实,她虽然不怎么和大家接触,但当有人需要她帮忙时,她还是很友善的。因此,对于她平时这种貌似“不合群”的行为,大家也不是那么计较了。对小琴来说,和大家一起合作做一项任务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就连在生活中,她也不喜欢别人的介入。平时下了班或者周末,同事们经常会一起出去逛街、郊游,对于这种集体活动,小琴向来是能推就推的。甚至,有人怀疑小琴是不是曾经受到过什么伤害,导致她现在的社交功能受到影响。其实不是的。小琴这样的性格是从小就有的。早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发现她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总是一个人玩,或者安静地发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大人还是多少有点担忧的,妈妈担心她将来适应不了社会,无法生存。可事实并不是大家所担心的那样。在这样的性格下,小琴还是慢慢地长大了,除了依然不怎么喜欢主动和人说话外,她其他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事业发展得还不错。

正如小琴一样,观察者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1 穿着盔甲的心灵

他们喜欢待在家里,把电话线拔掉,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观察者的内心就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有顶部开了几扇很小的窗户。城堡的主人很少离开,总是躲在壁垒森严的高墙后面,偷偷审视着那些前来敲门的人。

他们的内心就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用这层盔甲来抵御外界的侵略,同时保护自己不被他人入侵。对观察者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和侵犯性,他们不愿意到外面去,而宁愿待在自己的城堡里,哪怕一无所获。他们的防御策略是撤退,尽量减少接触,把自己的需要最简化,尽量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

他们非常独立,能够一个人幸福生活。他们的需求很少,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的乐趣,不会为琐事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之所以如此独立,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情感和本能中抽离出来,并强迫自己生活在自己的思想里。2 请保持安全距离

在工作场合中,观察者对他们的工作伙伴、属下,甚至工作本身的需求都小心翼翼,他们喜欢独立作业,不喜欢无聊的规定及过度的会议,不喜欢受到严密的督导。“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我所做的一切,我喜欢关上门工作的自由。”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人接触。遇到这种情况,观察者往往会有自己的方法。他们会让他人去完成与社会的正面接触,然后通过电话向他们汇报。他们总是避免与社会产生联系,他们喜欢不干涉、不参与、不涉及的状态。

对他们来说,安全距离就意味着“不被包括在内”,除非他们获得的亲密关系能够保证他们的独立,否则他们就会想办法逃避,或者把这种亲密接触从生活中隔离出来。

观察者对那些深奥的科学,尤其是能够解释人类行为的系统知识特别感兴趣。通过掌握一门系统的学问,如数学、心理分析学等,他们就能从思想上理解事物的相互作用,就能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观察者需要一个自己的私密空间,在那里,他们会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他们沉寂在“隐士”般的快乐中,接受并享受着这一切。1.6 怀疑论者——疑神疑鬼的一群人

怀疑论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用思想代替行动,惧怕权威,逃避成就。原因是他们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和疑虑,因为他们容易对周遭人的行为产生怀疑,并且总是事事往坏处想。刘海池是一个典型的怀疑论者。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企业能给予他明确的任务及相当的重视,他就会对该公司作出相应的忠诚,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如果公司一直都能够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他就不会辞职。但是,前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作出了辞职的决定。原来,公司本来有一次去海外学习的机会,大家私下里都说他是最好的人选,老总似乎也暗示过这一点,但最终定下来的却是另外一位新人。于是,他就开始怀疑,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啊,是不是他被人挤下去了等。怀疑论者一旦对所信任的人产生怀疑,那么他们对信任对象的忠诚马上就会遭到破坏,并且会立刻采取行动,即要么辞职(逃避),要么反抗(反恐惧)去消除这些疑虑,刘海池则选择了前者。

像刘海池这样的怀疑论者其实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怀疑论者的具体特点。1 可信任的怀疑论者

怀疑论者是有责任心的、可信赖的人。他们对家庭、朋友、同事绝对忠诚,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处处怀疑,而是可信赖的。但是,他们的忠诚和可信赖是有前提的,即你得让他们感到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去毫无保留地付出。只要有一个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奋斗目标,他们便可以完完全全地放下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十分忠诚的左右手。

怀疑论者忍受不了一丝的不信任感,因此如果你让他感觉到了被怀疑,那么,他会立刻作出行动来逃避这种不信任感。

怀疑论者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他们感官敏锐,警觉性高,能觉察到潜伏危机,对任何弱点都很敏感,善于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思考,喜欢唱反调。正是由于他们这种敏感和喜欢唱反调,才决定了他们分析问题不但深刻,并且全面。2 成功恐惧症

怀疑论者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恐惧成功,有破坏成功的倾向。当成功已经清晰可见时,反而无法有效前进,找不到反对力量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是怀疑开始出现,从而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搞砸。还是接着本文一开始的例子讲。刘海池读中学的时候是校排球队的,平时所做的练习都是为了参加他们区的联合赛。对于特别需要别人关注的青少年来说,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同样,刘海池也感到非常自豪。但是临近比赛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行了,他开始发现自己的发球水平变得很不稳定,几乎每次到模拟比赛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带着严重的疑虑情绪,平时练习时相当好的发球技术,一到比赛场地就不行了。这是因为他给自己带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正是这种心理负担致使他的技术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替补选手,基本没有获得过上场的资格。

从本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刘海池在小时候就有这样的人格倾向。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的人格特征在小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因此,做家长的要仔细观察,对于不良性格特征的孩子要及时纠正过来。1.7 享乐主义者——享受生活的族群

享乐主义者是九型人格中的第七种人格,又称为活跃型、通才者、火麒麟和创造可能者。他们对事情容易激动并且非常狂热,是典型的外向人,对每一种刺激都有立即的反应,发现事事皆令人兴奋、鼓舞,并且容易陶醉在其中。一个美少年叫那西塞斯,他爱上了水塘中自己的倒影。有一位仙女埃科(Echo)却深深地爱上了他,但是那西塞斯只关注自己的美貌,他根本没有听到仙女埃科在呼唤他的名字。伤心的仙女最后化作了一缕回声,而那西塞斯最终望着自己的倒影憔悴而死,化作了美丽的水仙花。

像神话中的那西塞斯一样,享乐主义者非常迷恋自己的青春,希望自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们是快乐的、有朝气的、易兴奋的人,活泼而精力充沛。就像当年那些年轻的嬉皮士一样,他们脱离世俗、自由奔放、回归简单的生活,把社会最大限度地理想化。1 情绪:“少年不知愁滋味”

乐观是享乐主义者最基本的情绪。他们的一生都需要新鲜感,崇尚潮流,不喜承受压力,怕负面情绪。他们想过愉快的生活、想创新、想自娱娱人,渴望过比较享受的生活,把人间的不美好化为乌有。他们喜欢投入体验快乐及情绪高昂的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不断地寻找快乐、体验快乐。

享乐主义者不会表现出焦虑。他们看上去一点都不害怕。其实他们也有过害怕的时候,只是通常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想象溶解掉这种害怕。他们给人的感觉很放松、很阳光,喜欢计划并把计划付诸行动。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对未来成功的规划上,多疑症状并不会在他们身上出现。2 性格:自恋的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点健康的自恋。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特质。但是如果我们过于沉迷自身的独特性中,而忽略甚至扭曲一些客观现实的话,那就有问题了。

享乐主义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坚信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他们只寻找那些支持他们观点的环境和人,希望享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切。他们坚持理想中的现实,但是又无法让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实现。他们的态度变得极度主观,个人身上的任何特点都被高度强调,自我欺骗的效应越来越严重,“哼,我就高兴我是我!”这种内心的毒药取代了改变外在的要求。3 行动:在计划中进行

享乐主义者相信生命是没有止境的,总是有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等着他们。他们喜欢同时拥有多种选择,并且为自己同时安排很多后备计划。从防御策略上来看,根据一系列连续的选择来计划未来,能够增强生活中的愉悦感,消除枯燥和痛苦。例如,和朋友约好周末一块去爬山,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考虑到如果下雨了怎么办,于是他们会再准备某些室内活动。4 工作:刺激比金钱更重要

享乐主义者对创造性永远充满兴趣。因此,他们适合做一些挑战型的工作。例如,出色的网络工作者、智囊团的策略提供者学。在工作的初始阶段,享乐主义者的作用尤其明显。他们愿意去尝试,愿意把新的理念注入自己的想法中,并从反对者身上发现共同点,从而去发现所有事情的美好面。

因为他们天生乐观,所以他们擅长带动周围人的积极情绪,这就为团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他们对于冒险的计划充满了兴趣和能量。他们愿意为一个有趣的项目、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努力工作,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为了薪水和个人利益工作。

对于享乐主义者来说,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开心就好!”1.8 保护者——适合当英雄的性格

说保护者适合当英雄,在于他们敢作敢为的性格。他们还非常擅长领导一大群人,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和观察者是不同的。观察者更愿意一个人做正确的事情。但保护者不行,他们身边需要一群忠诚的战士,来和他们一起作战。1 让世界充满挑战

保护者是非常适合并且渴望当领导的。他们追求权力,认为若没有权力,就没有人会爱自己、欣赏自己。他们喜欢做大事,是绝对的行动派,一碰到问题便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他们自信、坚定,是一些敢说敢做、直来直去的人。

在保护者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如果他们设定了目标,就会带领一群人奋力冲向这个目标,而且那种坚定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即使在实现目标的途中遇到了挑战和障碍,他们的解决方法仍然是直来直去,不太会变通,也不太会迂回。

保护者有一种强大的自信和意志力,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信念,一直在驱动着他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挑战,他们都相信一定能解决,一定能冲过去。他们有很强的争胜及控制的欲望,喜欢向难度及规范挑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格。2 强烈的保护欲

保护者的美德是他们非常善于保护下属。在下属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他们都能勇于出面,直接帮助下属去解决。他们愿意拥戴他人,保护和鼓励他人,但前提是手下能够服从他们,满足他们的控制欲。

对于他们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带领和保护、主持正义、维持公平。这里的控制既要控制人,也要控制环境。否则,保护者也能恶化至威逼令人就范,在组织内外创造多余的敌人。

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保护者是宽宏大量和慷慨的,利用个人力量来改善他人的生活。在保护者的团队成员中,他们一定是一些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老大”。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挑战,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战胜环境、贡献社会、锄强扶弱、打抱不平。3 特殊的沟通方式

当领导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干脆、利落,因此和他们交流,说话尽量说重点,这样他们才不会不耐烦,并愿意听你继续陈述。此外,他们喜欢以争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许在你看来,两个人之间一旦起了冲突,就表明不能再交流下去了。可是,冲突对他们而言是进一步沟通的开始,而非结束。他们觉得这样很过瘾、很有效。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方式让你感觉不舒服,不妨直接告诉他们你的感受。不管是恭维,还是批评,都不要拐弯抹角,要直接。这也是跟他们沟通的最好方式——直接、说重点。4 有支配欲的领袖者

保护者又名“领袖者”,因此他们具有豪爽、不拘小节、自视甚高、遇强越强等特质。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前进。由于不愿意被人控制,且具有一定的支配力,所以在一般无组织的活动中,如果你发现谁主动挑起安排大家的责任,那他非常有可能是“保护者”型的人。

但是,这样的人由于都比较好胜,有时候会对人有点攻击性,让人感到压力。因此,保护者要多注意培养自己其他方面良好的性格,将自己的支配欲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9 调停者—— 喜欢解决问题的人

如果你觉得前面的8种类型都多少和自己有些像,那么你就非常有可能是第九类型——调停者。有人说,第九类型的人是人格中真正的大师。这是因为他们总能体会并理解到每种人的内心。

说调停者是喜欢解决问题的人,不是指他们喜欢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是说他们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也就是“冲突”。大家都叫张娅和事老,有什么问题都喜欢去找她解决。记得当初有一个朋友,平时不思进取,还总是会冒出很多鬼点子,今天想干这个,明天又跑去干那个,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时间长了,当她再有什么新的“理想”时,大家也懒得去理会了。可是张娅不一样,每次都会耐心地听,并给她出主意、鼓励她。但是,张娅也曾碰到过委屈的事情。那是大四毕业前的一个月,宿舍里有一个同学突然说不参加论文答辩了,坚决要走。当时大家都着急了,全体出动劝她,无非就是告诉她你现在无论如何也要继续把这一个月坚持完。只有张娅,站在了她的角度,完全体会到她的内心感受,觉得这位同学有自己的苦衷,可以理解,但自己也并不表态要支持。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不能被理解的。她们当面指责张娅没有立场,总是中庸的态度。可是张娅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为什么大家一定要说她错了呢?1 神秘的平衡能力

调停者善于解决矛盾,是人群中的维护者。他们具备创造平衡的神秘能力,同时能在相反的意见中看到真理,并且能正直地由一个立场转向另一个立场。

有时我们遇到这种人,一会儿觉得张三说的有道理,一会儿又说李四也不错,不了解的人会以为这个人不诚实,善于奉承。其实,这个人非常有可能是调停者类型的人。支持双方的观点不代表他们摇摆,而是他们确实能从双方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心情。

由于调停者具有认同别人的天赋禀异,能使所有发生冲突的派别产生被聆听和被了解的感觉,所以那些人才愿意听他们的话,并最终达成共识。2 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因为调停者可以同时看到许多不同的方面,所以他们是每个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总是能意识到每个人的特长、每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甚至有时连当事人都未必察觉得到。

每一个人都喜欢被人重视、被人了解。正因为调停者具备这样的天赋,所以他们总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同,在团队合作中,人们也愿意听他们的话。在最好的状态下,调停者知道如何激发工作伙伴并表现出最好的一面。3 拒绝他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正像每种人格都有不足一样,对于未进化好的调停者来说,他们的缺点是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如果有人对调停者发出请求或要求,他们一般是不知道如何拒绝的。对于很容易就受到他人情感影响的第九类型来说,说“不”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他们更愿意对他人点头,同意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公开表达自己的异议,因为他们害怕分歧会导致分离。

但是,这并不代表调停者会放弃原则。对他们来说,顺从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内心对自己还是有保留的,如果不触犯到他们心底的最低防线,他们会给予他人最大限度的包容。一旦确定了某个立场,调停者坚持这个立场的顽固态度就像当初他们不愿意选择立场一样坚定。

他们心中最自然的选择就是中立,对两边都作出承诺,但是都不确定。调停者也被称为和平维护者,因为他们天生的矛盾心理让他们能够同意冲突双方的观点,但是又不会完全成为某一方的支持者。第2章九型人格与健康心态在了解了九型人格之后,就可以针对每种人格的弱点加以分析,并找到克服这些弱点的方法了。因为每种人格都是不完美的,知不足然后才能够进步,所以每种人格都有进步的空间。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性格中的各种缺陷,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完美,也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2.1 完美主义者—— 过分追求完美会受伤

完美主义者非常注重细节,做事情认真谨慎,但完美主义也会带来诸多弊端,如焦虑、害怕失败,在人际关系上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提倡做事力求完美,但做人切不可追求完美,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笑笑今年16周岁,身材高挑,容貌姣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几乎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而且又善解人意、讨人喜欢、快乐活泼。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女孩。但最近,她的身上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看到成绩好的同学解课外难题的能力很强,会突然产生很自卑的感觉,觉得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如他们,担心期末考试会落后于人。她生性比较要强,对自己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总觉得自己不完美,不如别人,不甘于落人之后。她会不由自主地和街上的每一个女孩甚至女人比较,比较的结果总是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笑笑的这些心理和行为变化是与“完美主义、自我要求高”有密切关系的。苦恼的心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必须要经历的。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可是他们追求完美,当目标不能达成时,总是会失望、伤心的。

因为她距离自己的既定目标仍然很远,所以自卑。长期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再加上不断的未达到设定目标的挫折感的作用下,忧郁、焦虑、强迫等情绪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1 你有强迫症和拖延症倾向吗

强迫症被喻为心理障碍里的癌症,治愈率非常低。它的人格基础就是完美主义人格。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怕出错,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才会一遍一遍地要求自己,直到最后,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反复的行为习惯。虽然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应该的。

拖延症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完美主义者总是试图把事情干得非常好。他们很注重细节,总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到不出错。然而,这也就拖延了工作进度。

再者,完美主义者喜欢一切井井有条。例如,写东西之前,总要先清理好书桌,找齐需要的参考书,泡杯热茶等,这样自然而然就减慢了工作进度。拖延带来了无休止的焦虑,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心情。2 完美主义者的纠结情感

以下是一位恋爱中的完美主义者的独白。

“我一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一点在我的感情生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每每在我飞上天空的时候,现实总会无情地把我摔落下来。刚开始跟小康在一起时,生活真的是非常地幸福开心。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幸福地开心下去。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来越发现,原来我们的爱情和别人一样,也会吵架、也会误会、也会冷战。那个曾经被我视为王子的他原来也会喝醉、也会把臭袜子乱扔,甚至有的时候会忘了冲厕所。原来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两个人走得太近了,也许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不能让我一直留在天堂,那就不要把我从地狱里带出来,让我沉沦下去吧。这忽上忽下的感觉比沉沦更让人感觉痛苦。我想我是把自己放在自己理想的完美世界里了。”

完美主义谈恋爱,注定是要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把一切想得太美好了,他们只接受想象中的世界,而非现实。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们是无法想象一个淑女也会上厕所的。”

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低俗的一面,因此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的爱情仅仅只能停留在热恋期及以前。和完美主义者谈恋爱,也注定会受到伤害,因为他们绝对不会仅仅满足于自己对完美的追求,同样会要求身边的人也这么做,尤其是恋人。而这时总会引起恋人的不满,他们会认为:“既然我在你的心里那么不好,你的要求我也达不到,那就分手算了。”

其实一些人不知道,正是出于爱,完美主义者才这样要求的,这是因为他们把对方当成自己人了。2.2 给予者——不要认为自己是不求回报的圣人

表面上看来是不求回报的给予者、好人,实际上隐藏在他们行为背后的内心是一种控制欲。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来得到他人的认可,进而反过来对自己好。因此,大家公认的好人型“给予者”的行为也充分地证明了一句古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小惠是人尽皆知的模范女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把男友当孩子养。两人同居,她什么活都不让他干,他下班回来,她为他按摩。他找不到任何一样东西,只需要问她,她就会马上送到面前……他离不开她,因为他提出的任何一项要求,她都不会拒绝,他可以任性,可以得寸进尺。她不需要他付出,她只要他依赖她——似乎很多男人都期望有这样一位妻子。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他不习惯忍受别人的拒绝,对上司也想得寸进尺,甚至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干了,离开了她,似乎连饭都不会吃了……

这就是控制欲的爱情暴力,它就像毒品,让人爽却让人永远离不开,通过溺爱,让人依赖,让人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进而必须依仗他们,才能活下去。“除了我,你再也找不到对你这么好的人了”就是这种爱情暴力的座右铭。1 发现自己的控制欲

给予者表面上是为了对方好,是为了对方才付出自我的,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把对方的心控制在自己身上,让对方离不开他们。这样的给予者在爱情里,就会出现一种叫“爱的暴力”的情况。

爱情里的给予者,归根到底就是控制欲的一种实现。给予者一定要发现自己的控制欲,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要试图影响并控制他们。2 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给予者太在乎他人的感受,以至于有的人会根据他人的观点来改变自己。归根到底,这都源于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知道自我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价值就是为了和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友好和谐的关系,并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

典型的给予者人格的80%都是在为他人的看法而活着。因为众说纷纭、标准不一,所以他们往往活得很累。

爱情里的给予者还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他们为了满足另一方的口味,甚至放弃自我。可是,对方或许会因为他们没有了自我而变得退缩。因此,对于给予者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敢于做最真实的自己。3 敢于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

只有敢于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才会接受别人的爱。不会爱自己的人也很难会爱别人,爱别人也往往是不真实的、虚伪的。是的,给予者的爱表面上看来是忘我的,实际上是虚伪的。他们爱的不是对方,而是在乎爱对方时自己的感觉。

如果给予者能够放开任何人,抛开任何顾虑,彻彻底底地真正为自己活上一段时间,那将是他们爱自己的最初步的表现。要让自己的心灵来关注自己,而不是别人。

健康的给予者,应该是既关注自己,也在乎别人的人。2.3 实干者——太专注实干会让你失去很多

实干者是理性的,他们一般不太爱与人闲聊和说笑,给人第一感觉是比较严肃和冷淡。的确,由于实干者的理性大于情绪,因此某些时候比较缺少人情味。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少的、并且经常会失去的也就是“人情”。他们虽然常常刻意保持低调状态,但也掩饰不住他们强烈自我的性格。

工作目的对于实干者来说,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他们的目的和目标非常明确,甚至有时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像变色龙一样去改变自己的个性、形象甚至态度。1 别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工作在实干者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会忽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第1章的时候我们已经讲过,实干者的人际关系并不怎么好,就算他们会主动和人交往,但这种交往也是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

不管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实干者常常相信自己永远是对的、是最好的、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即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犯了错也不会轻易认错的,而且还能找到一些理由和借口去解释和应对。

这样的人和谁相处应该都不会是融洽的。因此实干者的某些表现,有时的确让人感觉专横、固执、不可理喻。再加上在工作中,实干者有很强的、当领导的欲望,这就给其他同事一种压迫感。

人们不喜欢和实干者一起做事情。所以对于实干者来说,最好能够坐在领导的位置上来指挥大家,否则,作为一般的、平级关系的同事,是很难接受他们的。

因此,希望实干者凡事不要太过自信,要多自我检讨和勇于承认自我的缺点,这样才更有利于自我完善和自我进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适当使用这一条策略——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吸引别人靠近自己。2 别失去亲密的爱情关系

实干者喜欢通过自己的成就和形象来获得爱情。在工作中,他们能量充沛,对地位非常敏感,希望获得第一,希望成为领导者,要让自己的付出被他人看到。在爱情中,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时刻注意到自己的成功。但是,因为过于重视工作,他们可以为了工作而抛弃情感,所以和实干者的人谈恋爱,一定不要过分地束缚他们对工作、成就的追求,否则他们宁愿放弃恋人也不愿意放弃事业。

实干者的性格也常常是恋爱对象所不能容忍的,这也是造成他们恋爱无果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实干者天生有着领导他人的欲望,因此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相对喜欢指挥和指导他人。这一点对于资深的实干者来说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对于一般的实干者来说则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排斥。

因此,实干者身边的恋人常常接受不了这样近乎于“大男子主义”的霸道。在爱情中,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事,很少考虑对方的要求和意见,这难免会给人以自私的感觉。2.4 悲情浪漫者——悲观最终会葬送你的健康

之前我们已经讲过,悲情浪漫者最明显的情绪特点就是忧郁和愤怒,他们总有一种被抛弃的愤怒感,往往多愁善感而又不被理解。文妍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在学校的时候就被同学戏称为“林妹妹”,清秀的她眼神中总是闪烁着忧郁,也因此迷倒了系里不少男生。毕业后,文妍如愿进了出版社工作,慢慢的,她身上的书卷气更浓了,总是感伤失去的美好,内心世界就和文学作品中的悲情浪漫者一样,尽管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和物质的收获,也依然无法释怀。她渴望得到失去的、遥远的、未来的爱,她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带来幸福。但是,文妍并没有嫁给追求她的中文系的男生,而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一个商人。这样的男人根本理解不了她的忧伤情怀,于是文妍的忧郁更深了一层。当然,在老公的努力下,她的物质生活是优越的,结婚第二年,女儿出生了,尽管之前殷切期望生男孩的老公一再表示也喜欢女儿,文妍还是避开他的目光,把头转向了窗外。此刻正值初秋时节,金黄的树叶在窗外飒飒作响,伤春悲秋的悲情浪漫主义情怀又让文妍感到一阵阵的萧瑟和孤独。1 学会应对不良情绪

悲情浪漫者对父母的忽视或者抛弃行为感到不满,因为他们得到的是痛苦,而别人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很多关爱。这种愤怒会变成尖锐的讽刺,因此他们想从言语上击败别人,尤其是对于身边有着亲密关系的人,让他们受伤的心平衡一点儿。

对于悲情浪漫者,首先要正视自己不美好的童年经历,勇于承认自己早期的爱的缺失,在悲伤之后,要把它放在一边,而不是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受过创伤的人。谁都受过伤,但如果永远都不选择遗忘的话,就算外在环境再好也一样过得不如一般人。

悲情浪漫者就是有这样一个特点,不愿意遗忘过去,因为他们一直坚信自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己受过的伤也比一般人严重,别人永远都不会理解,所以对于这样的一群人来说,首先就是要做到正视自己的创伤,生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需要的是舔舔伤口,继续飞翔,而不是蜷缩在曾经受伤的地方。要知道自助者天助之。2 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

在认识了自己的情绪之后,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情绪发泄策略。

对于愤怒的情绪,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而不是专注于当时的情感。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进而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可以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看电影等。当然,对于愤怒情绪的调节并不是做到转移就完了的,在愤怒情绪消失后,我们还需要冷静地思考,分析原因,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次愤怒情绪来临时,更有效率地解决。

对于忧郁情绪的处理,有一类活动非常适合悲情浪漫者,那就是瑜伽、太极拳或者冥想类的运动。研究发现,练瑜伽会减轻人的抑郁情绪。

对于悲情浪漫者来说,他们并没有非常严重的抑郁状态,只是轻度的抑郁中透着一丝忧伤,因此瑜伽这类运动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因为瑜伽包含大量伸展、向上的体位,可以使身心得到舒展,增强积极向上的心理。瑜伽冥想可以舒缓压力、疲劳,不但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抑郁,还可以让起伏不定的情绪稳定下来,如之前的愤怒。

当然,对于悲情浪漫者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但主要是以上这两点。关于其他一些思维习惯,我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改变。2.5 观察者——不会参与就会被疏离

观察者是理性的,但同时又是被动的,由于注重思考,所以观察者一般给人:沉稳、不善言辞、不喜欢表现自己的感觉。但现在的社会是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社会,每个人都需要生活在这样一张网中,漏出去了,就注定过得孤单和艰难。1 被疏离的危险

观察者不喜欢被人注意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和人交流,他们担心自己一旦成为注意的焦点,就会有“被加入”的危险,所以他们在自身形象塑造上不太注重,不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时尚或时髦,更不喜欢自己有另类感,他们的衣着和发式都十分普通。

观察者潜意识里不希望被人注意,但他们十分注意自己衣着的整洁性。他们拒绝参加一切聚会和活动,这样一来,身边的朋友再有类似的活动时,也很难再想起他的,于是观察者变得越来越孤单,人际范围也越来越小。2 每个人都需要人际关系网

观察者天生不爱笑,不爱与人闲聊,因此让人感觉他们缺少人情味和亲和力。在工作中,他们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太好,这也是由他们的性格所致。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屑于考虑感情和谦让的,因为他们自视高人一等,所以他们经常有意与人保持距离,这难免给人一种优越感。

在观察者看来,他们不需要人际关系也能活得很好,因此在人情世故中,总摆出一副无欲无求的状态。但是,我们的社会现在面临这样一个现状:“你可以很有个性,但前提是你得足够优秀,否则没人愿意买你的账。”是的,除非你十分有能力,不需要周围任何人的参与就能很好地生活下去,这样的话,你可以尽可能地坚持自己的个性。

如果你现在还处于不能自力更生的阶段,还是放下高傲和个性,踏踏实实地向别人学习吧。因此,对于观察者来说,应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要知道好的工作环境更利于自己保持愉悦心情,而好的创意也离不开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又可以使你的服务更出色。3 见识也是知识的一种

观察者看中知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操作技术”过硬,才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安全感和自信感。因此,观察者对学习看似不在意,其实经常在暗暗充电。

对于善于思考的观察者来说,只要想把事情做好,无论如何都要去分析和琢磨透彻并掌握。他们喜欢钻研奇怪的领域,然而来自大千世界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闭门造车所能带来的只有落后。因此,观察者不能忽略来自于广泛的人际关系所得到的知识。

对于观察者来说,他们需要平衡两种空间:自己的私人空间和交友空间。因为要他们放弃那个独立的自己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同样也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2.6 怀疑论者——不是所有的事实都像你想的那样

虽然古语中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说,但对于怀疑论者来讲,他们要做到的是“防人之心不可过”。任何习惯都是养成的,如果怀疑论者对这个世界一味地持怀疑态度的话,或许在某些时候确实避免了被欺骗或者被伤害,但也会因此错过这个世界的很多美好。1 学会接纳自己

怀疑论者首先要接纳自己的胆小、恐惧、焦虑、担心、缺乏自信、缺乏主见,还要敢于承认这些不足都是存在的。但应该知道,感到焦虑并没有什么稀奇,因为人人都会焦虑,而且比想象的还要常见。学会正视焦虑,去探索它,并与焦虑达成协议。学会将压力变成创造性工作的动力,避免通过其他不正确的途径(如饮酒)来缓解焦虑。实际上,当你深深吸一口气,真正去正视焦虑的时候,它就可能变成一种激励,并像一剂补药那样,让你更有动力,目标更明确。

在缓解焦虑的方法上,学会通过现实来检验自己的畏惧感,而不是去猜测。把内心的害怕告诉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听听对方的意见,用事实结果来检验自己的思维判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和表达正面的结果。如果注意力总是集中在糟糕的结果上,那就通过想象力把负面的结果夸大,然后找出策略来应对这个最糟糕的事情。如果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时,你都做好了准备,那么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此外,在生活中,怀疑论者也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及勇气,如高空弹跳、跳伞、野外求生、冲浪、上台表演等。2 相信自己并相信别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