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09:06:18

点击下载

作者:李晓华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畜禽生产

畜禽生产试读:

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生产发展依靠农业政策、资金投入和解放生产力的驱动,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但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出现了老龄化、女性化,未来农业的持续发展存在劳动力短缺、科技缺乏的问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务农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

石家庄农业学校建校以来,立足河北,面向“三农”,为石家庄乃至河北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和管理人员,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相继开展涉农全日制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和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为提高“送教下乡”、农村“三员”(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产品质量及农业投入品监督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员)队伍建设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石家庄农业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和农业专家编写“农业实用技术”丛书,包括《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畜禽生产》《农业经营管理》共五本。

本书在内容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针对性、适用性、通俗性和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文字通俗易懂、贴近生产实际,旨在为学员和农民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该丛书的出版,能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我校秉承农业大计,坚持构建农业平台,搭建农业与经济的桥梁。特组织专、兼职教师到生产一线学习考察、总结实践,再结合所学理论编汇成书。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阐述了奶牛的养殖技术和生产防疫措施,主要由张翔劲、张军恒、刘二花、王利娟等老师编写;第二章阐述了猪的养殖技术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主要由张占峰、杨艳广、郭惠玲、韩燕丽、梁菲菲等老师编写;第三章阐述了鸡的生产工艺和重点疾病的诊疗技术,主要由韩德昌、李晓华、冯晓、祝铁钢等老师编写;总体由李晓华老师编汇,韩德昌老师审阅指导。在此,还特别鸣谢中国畜牧网、畜牧在线、百度文库等网站对本书的帮助。

本书编写时间紧迫且水平有限,若由于书中出现的不当和错误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并诚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2年10月

第一章 奶牛养殖技术

第一节 奶牛品种

一、荷斯坦牛(Holstein-Friesian)

1.原产地及形成经过 荷斯坦牛原称荷兰牛,因其毛色为黑白相间花片,故以往统称黑白花牛。

原产于荷兰滨海地区的北荷兰(North Holland)和西弗里生(West Friesland)两省,分布于荷兰全国乃至法国北部和东至德国的荷斯坦省(Holstein)。

美国于1795年由德国北部的荷斯坦省(Holstein)和荷兰的弗里生省(Friesland)引进这两个品种,并分别成立协会,即美国荷斯坦育种者协会(Holstein Breeder’s Association)和美国荷兰弗里生牛登记协会(Dutch Friesian Herd Book Association),并在1873年首次出版良种登记册。1885年两协会合并,改称美国荷斯坦——弗里生牛协会(Holstein-Friesian Associationof America),从而荷斯坦——弗里生牛遂成为美国这一品种的正式命名,简称荷斯坦牛(Holstein);在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则称之为弗里生牛(Friesian)。荷斯坦牛的选育过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荷斯坦牛是培育历史最悠久的乳用品种。该品种的形成,与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密切关系。荷兰是欧洲一个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商业发达,盛产乳酪,干酪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奶油出口量占第二位。由于荷兰奶牛及其乳制品的出口销售量大,对该牛的产奶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荷兰地势低湿,全国大部分土地低于海平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全年温度在2~17℃,雨量充沛,牧草生长茂盛,当地农民有种植饲料作物及刈割晒制干草的习惯,普遍饲养奶牛。由于草地上沟渠纵横贯穿,形成了天然放牧栏界,因而饲养奶牛以放牧为主,并在放牧地挤奶,冬季则舍饲,当地牛舍往往与住屋连建在一起,因此,选择性情温顺的奶牛尤显重要,从而形成荷斯坦牛性情温顺的特点。目前,荷斯坦牛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经各国长期的风土驯化和系统繁育,或同当地牛进行杂交而育成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并各具特点的荷斯坦牛。所以,各国均将其国名冠于荷斯坦牛之前,诸如美国荷斯坦牛、德国荷斯坦牛、日本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等等。

2.外貌特征 近一个世纪以来,因各国对荷斯坦的选育方向不同,育成了以美国荷斯坦牛为代表的乳用型荷斯坦牛及以原产地荷兰为代表的欧洲乳肉兼用型荷斯坦牛。现将不同类型的荷斯坦牛分述如下:(1)乳用型。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颈清秀,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全身棱角分明,被毛细短,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从侧面看,身体形状呈楔形,因而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其毛色为明显的黑白花片,但黑白多少不一,头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部及尾帚均为白色。

公牛体重一般为900~1200kg,母牛650~750kg,犊牛初生重为40~50kg,最重者可达55~60kg。公牛平均体高145cm、体长190cm、胸围226cm、管围23cm。母牛体尺的数据相应为135cm、170cm、195cm和19cm。

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荷斯坦牛均属此型。(2)乳肉兼用型。体格较乳用型略小,体躯宽深低矮,全身肌肉丰满,略呈矩形。甲宽厚,胸宽且深,背腰宽平,尻部方正。乳房多呈盆状和碗状,前伸后展,附着良好,发育匀称,乳头大小适中,乳静脉发达。四肢短而开张,肢势端正。毛色与乳用型相同,但花片更为整齐美观,多在甲及十字部分各有白色毛带将躯体黑白花片分为前、中、后躯三大块。其体重比乳用型略小,公牛一般体重为900~1100kg,母牛550~700kg,犊牛初生重为35~45kg。

荷兰及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挪威等国所饲养的荷斯坦牛多属此型。

3.生产性能 乳用型荷斯坦牛的产奶量为各乳牛品种之冠。以美国为例,根据公开资料,2004年参加品种登记的六个主要奶牛品种,以荷斯坦牛产奶量最高,平均产奶量为10615kg,瑞士褐牛平均产奶量为8788kg,爱尔夏牛平均产奶量为7642kg,娟姗牛平均产奶量为7288kg,乳用短角牛平均产奶量为7269kg,赛牛平均产奶量为7004kg。

2004年,美国荷斯坦牛平均乳脂率为3.62%,平均乳蛋白率为2.95%。

2011年,全美国荷斯坦牛群平均产奶量10617kg,乳脂量390kg,26kg。

目前,美国荷斯坦牛最高产奶记录,由威斯康星州ThomasJ.Kestell饲养的一头奶牛(Ever-Green-ViewMY1326-ETEX-92)在2010年2月所创造,一天三次挤奶,365天,产奶量32765kg。

美国荷斯坦奶牛最新最高产奶量记录:泌乳365天,产奶32765kg,乳脂肪量1265kg,乳蛋白质量972kg。

兼用型荷斯坦牛的平均产奶量比乳用型的低1000kg左右。但其乳脂率较高,一般为4.0%~ 4.5%。据荷兰1995~1996年75.5万头的统计,305天平均产奶量为7705kg,乳脂率为4.41%,乳蛋白率为3.47%,乳脂量为340kg,乳蛋白量为267kg。据1991~1992年法国38.4万头统计,305天平均7170kg,乳脂率4.03%。

兼用型荷斯坦牛产肉性也很好,经育肥后屠宰可达55%~60%。一般荷斯坦小公牛400日龄时活重可达500kg左右,平均日增重为1.0kg以上。

4.优缺点 荷斯坦牛最突出的优点是饲料转化率高,故其能以产奶量高而居奶牛品种之冠,饲养该品种能获最佳的经济效益。其次荷斯坦品种风土驯化能力强,性情温顺,颇受饲养者欢迎。但其耐热性较差,在炎热的夏季产奶量明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饲养在我国境内的荷斯坦牛大都是北美型的。北美国家属于人均畜牧资源丰富的国家,荷斯坦奶牛一直是处在规模化、集约化条件下饲养的,由于长期选育和驯化的结果,使得该品种对于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荷斯坦奶牛的高产性状只有在营养水平和科学管理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如不能满足荷斯坦奶牛对饲料营养和管理的要求,结果是荷斯坦牛的遗传潜力不可能正常表达出来。在管理粗放条件下,荷斯坦奶牛时常表现出产奶量低、抗逆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5.红白花荷斯坦牛(Red and White Holstein) 荷斯坦牛除毛色为黑白花外,美国、英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国还有一定数量的红白花荷斯坦牛。它和黑白花荷斯坦牛属同一来源,也有很好的生产性能。

6.中国荷斯坦牛(Chinese Holstein) 是我国产奶量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乳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原名中国黑白花奶牛,是用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公牛与我国黄牛杂交,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1992年农业部颁布中国黑白花牛改名为中国荷斯坦牛。(1)外貌特征。属大型乳用牛品种,体格较大。毛色以黑白花为主,黑白花的多少不一,也有少量黄白花或红白花,额部多有白星。成母牛头清秀狭长,眼大有神,鼻镜宽广,颌骨紧实,前额宽而微凹,鼻梁平直;一般有角,多数向前、向内侧弯曲,角体蜡黄;体型清秀,背线平直,尻长而平,棱角分明,结构匀称;被毛细而短,皮薄有弹性,皮下脂肪少,体型前望、上望、侧望均呈楔型;后躯宽深,腹大而不下垂;四肢端正结实,肢势良好,结实有力,飞节轮廓明显,系部有力,蹄形正,质坚实,蹄底呈圆形;乳房发达且结构良好,前延后伸,附着良好,质地柔软,乳静脉粗大而弯曲,乳头大小、分布适中。(2)生产性能。母牛体重650~700kg,公牛体重750~850kg,犊牛出生重40~45kg,成牛母牛体高140cm左右,母牛10~12月龄性成熟,发情周期为18~23天,初配年龄为15~18月龄、体重380kg以上,妊娠期282~290天,头胎产犊年龄为24~27月龄。成母牛305天产奶量6000~8000kg,乳脂率3.4%~3.7%,乳蛋白3.0%左右。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来自加拿大、美国大型优秀荷斯坦种公牛冷冻精液,再加上饲养管理上的改进,中国荷斯坦牛的产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国内一些著名的奶牛场,成母牛的平均产奶量在8000kg以上,优秀个体产奶量在12000kg以上。(3)适应性。不耐热,适合在低海拔、寒温气候地区饲养。二、娟姗牛(Jersey)

1.原产地及形成经过 原产于英吉利海峡的娟姗岛。娟姗牛育成历史悠久,是古老的奶牛品种之一。本品种早在18世纪即以耐热性强、采食性好、乳脂率高和乳蛋白率高、乳制品风味独特而闻名于世。为了保持该品种牛的优良特质,1763年英政府曾发布禁止其他品种牛引进娟姗岛的法令,1789年又进一步强化该法令,至今在原产地仍为自群繁育。1850年首批娟姗牛被引入到美国。娟姗岛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温度为10℃,牧草茂盛,奶牛终年以放牧为主。岛上居民多从事种植马铃薯、蔬菜及养牛。在原产地奶牛除放牧外,冬季每日补喂粗料及大量的根茎类多汁饲料,产奶母牛另补精料。由于娟姗岛自然条件适于发展奶牛,加之当地牧民的精心选育,因而育成了性情温顺、体型轻小而优美的高乳脂率的奶牛品种。欧美各国广泛饲养娟姗牛,19世纪中叶以后,曾陆续输入我国各大城市。娟姗牛的耐热能力要好于荷斯坦牛,对我国南方气候较能适应,因此,目前我国有的省市种公牛站饲养有娟姗牛种公牛,为品种改良提供冷冻精液。

2.外貌特征 娟姗牛是典型的小型乳用牛,具有细致紧凑的优美体态。头轻小,额部凹,两眼突出,明亮有神,头部轮廓清晰,角中等大,琥珀色、角尖黑,向前弯曲。颈薄且细,有明显的皱褶,颈垂发达,甲狭锐,胸深宽,背腰平直,尾细长,尾帚发达。尻部方平,四肢端正,站立开阔,骨骼细致,关节明显。乳房多为方圆形,颇为美观,发育匀称,质地柔软,但乳头略小,乳静脉暴露,后腰较前躯发达,侧看呈楔形。被毛短细且具光泽,毛色为灰褐、浅褐及深褐色,以浅褐色为主。腹下及四肢内侧毛色较淡、鼻镜、舌及尾帚为黑色,嘴、眼圈周围有浅色毛环。一般成年公牛体重为650~750kg,母牛360~450kg,犊牛初生重23~27kg,成年母牛体高113.5cm,体长138cm,胸围154cm,管围15cm。

3.生产性能 一般年平均产奶量为4000kg左右,乳脂率为5%~6%。个别甚至达7%~8%。1992年美国娟姗牛平均产奶量为4685kg,乳脂率为5.8%。同年德国统计2191头年平均产奶量为4504kg,平均乳脂率为6.19%,平均乳蛋白为4.13%。有一头娟姗牛365天产奶量为12830kg,乳脂率为4.74%,产乳脂608kg,另一头母牛终生产奶量为89113kg,产乳脂量为4961kg。英国1头娟姗牛一个泌乳期最高产奶量为18929.3kg,创造了世界娟姗牛产奶的最高纪录。

新西兰饲养娟姗牛最多,约占奶牛总头数的80%以上,该国主要生产奶油外销,故特别注意选育提高娟姗牛乳脂率。

娟姗牛的最大特点是早熟,单位体重产奶效率高于其他品种,且乳汁浓厚,色黄,风味佳,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制奶油,其鲜奶及乳制品甚受欢迎。

娟姗牛在世界各国,常被用以杂交改良含脂率低的奶牛品种,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娟姗牛能耐热。

我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宜饲养小型耐热品种,且娟姗品种消耗饲料比荷斯坦牛少,产奶效率高于荷斯坦品种,故南方地区可列为今后引种的较佳选择。

耐粗饲也是娟姗牛的一个重要特点。三、西门塔尔牛(Simmental)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的河谷地带。西门塔尔牛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乳肉兼用品种,由于其良好的产奶性能、产肉性能以及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被世界各国广泛引进,成为主要的引种对象,也成就了世界上第二大牛的品种。据统计,2005年,世界统计有西门塔尔牛4100万头。

2.外貌特征 体格粗壮结实,头略长,额宽,角细微向左右平出,向前扭转,尖略前后转出,角呈白色。额与颈上部有卷毛。胸宽深,躯干长,背腰宽平,尻部发育好,肌肉丰满,四肢端正结实,蹄圆厚。乳房发育中等,四个乳区匀称。毛色多为黄白花或红白花,背和体侧大部为白色毛片,肩胛和腹部常有条状连片的白色毛,头部白色或在眼圈周围带小块色斑。腹、腿和尾帚均为白色。鼻镜、舌及眼睑为粉红色。

一般成年公牛体重为1000~1300kg,母牛体重为650~750kg。

3.生产性能(1)西门塔尔牛被世界各国引进后,各国对其选育的目的和选育的方向不同,因而现可将其主要分为乳肉兼用型和肉乳兼用型两个类型。另外,还有些国家将西门塔尔牛向肉用方向发展。一般情况下,其生产性能如下:

①产奶性能。西门塔尔牛的产奶量一般为4500~5500kg,乳脂率为4.0%~4.2%。

②产肉性能。西门塔尔牛的产肉性能不逊于专门化的肉用品种。其胴体瘦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肉质佳。在半肥育状态下,母牛的屠宰率达53%~55%,育肥后公牛可达65%左右。

由此可见,西门塔尔牛的产奶性能要低于荷斯坦牛,但乳脂率要高于荷斯坦牛,产肉性与专门化的肉用品种相当。(2)在法国和德国,对西门塔尔牛进行不断地选育提高,分别培育出了现代两个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法国蒙贝利亚牛(Montbeliarde)和德国弗莱维赫牛(Fleckvieh),生产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①法国蒙贝利亚牛(Montbeliarde)。中国称之为法系西门塔尔牛,2006年,全国参加DHI(奶牛群体改良)测定的34.2万头,平均产奶量7752kg(319天),平均乳脂率3.93%,乳蛋白3.45%。

产肉性能,公牛长至18~20月龄,平均日增重1350g,屠宰率55%~60%,胴体重370~395kg;淘汰奶牛胴体重350~380kg。

美国农业部在2002~2005年,组织了大规模的乳用品种牛的杂交试验。法国蒙贝利亚牛(Montbeliarde)与荷斯坦牛杂交后代虽然在产奶量上大致比荷斯坦牛产奶量低5%~7%,但乳脂总量和乳蛋白总量要高于荷斯坦牛。

②德国弗莱维赫牛(Fleckvieh)。中国称之为德系西门塔尔牛,2006年,全国参加DHI(奶牛群体改良)测定的62.8万头,平均产奶量6854kg,平均乳脂率4.14%,乳蛋白3.48%。

产肉性能,公牛长至19月龄,平均日增重1350g,屠宰率58.2%,胴体重394kg,活重680kg。

利用德国弗莱维赫牛(Fleckvieh)与荷斯坦牛杂交,在德国已经成为一些奶农可选择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德国弗莱维赫牛(Fleckvieh)与荷斯坦牛杂交,提高了繁殖效率,降低了发病率,杂交后代体质结实。(3)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西门塔尔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经过30~40年杂交改良,培育出乳肉兼用新品种,中国西门塔尔牛。目前,育种规模100万头,核心育种群3万多头,杂交群体602万头,有三个地方类群:平原、草原和山地类群。利用西门塔尔牛对我国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显著。现在由全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组织该品种的育种工作。

①产奶性能。最高产奶量11740kg,平均产奶量5000kg,乳脂率达4.0%。

②产肉性能。强度育肥日增重1.0~1.2kg,屠宰率60%,净肉率50%。

③特点。抗逆性强,发病率低,乳脂率高,肉的品质好。

4.优缺点 性情温驯,体质结实,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宜放牧饲养。在产奶性能上被列为高产的奶牛品种,在产肉性能上并不比专门化的肉用品种逊色,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胴体脂肪少,肉质佳,饲料报酬高,遗传性稳定等。但其缺点是有一定的难产率,不过目前来看,与荷斯坦牛相似。在利用西门塔尔牛对我国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时,最好选择经产母牛、体型大的黄牛做母本,以降低难产的发生概率。

第二节 奶牛繁殖

一、母牛的生殖系统

母牛的生殖系统由外阴、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组成。生殖系统位于直肠的下方,其中的许多器官,比如阴道、子宫颈、子宫、卵巢,操作人员的手臂通过伸入奶牛的直肠,能间接的触摸到从而对其进行检查与操作。

1.阴道(Vagina) 阴道为母牛的交配器官,自然交配时是精子注入的地方,在人工授精时是输精枪进入的通道,也是犊牛娩出的通道。奶牛阴道位于直肠的下方、膀胱的上方,直肠检查可触摸到,质地柔软。阴道前端为一拱形大腔,叫阴道穹窿,在子宫颈阴道部突出其中。奶牛的阴道长约30cm。

2.子宫颈(Cervix) 子宫颈由强健的肌肉构成,连接着阴道与子宫体。子宫颈长约10cm,直径为2.5~5cm。子宫颈内部有3~4个肌肉环形成的皱褶,它的中心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除了在发情和分娩时,这一通道通常是关闭着的,在妊娠后期也是紧闭着的,因而能非常有效的将子宫与外界相隔离,阻止外来物质进入子宫。

子宫颈肌肉发达,壁厚硬,直肠检查时容易摸到,是人工授精时所要寻找的标志。人工授精时,输精人员一只手通过直肠壁握住子宫颈,另一只手持输精枪,左右手配合找到子宫颈口并使输精枪小心通过子宫颈的3~4个肌肉环,将精液放入子宫体内。子宫颈的前面就是子宫体。

3.子宫(Uterine) 子宫属于生殖道的一部分,是供胎儿生长的地方。未怀孕的母牛其子宫体长度不足5cm。左右两侧有两个像公羊角似的子宫角(Uterine)。子宫是一肌肉质的器官,可以极大地伸展以适应胎儿的生长。临产时子宫不仅携带35~40kg重的胎儿,而且还携带20~30kg的羊水、5kg重的胎盘组织。分娩后,子宫以及生殖道的其他部分大约需要40天才能完全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作复原期。

牛的子宫呈绵羊角形。子宫角(Uterine Horn)的尖端细,基部粗;子宫体(Uterine Horn)短。

4.输卵管(Oviduct) 输卵管是两条卷曲的细管,由子宫阔韧带外缘形成的输卵管系膜所固定。长度约是20cm,直径仅有0.6cm。两条输卵管将两个子宫角分别与两侧的卵巢相连接。

输卵管可分三部分,管的前端接近卵巢,扩大呈漏斗状或伞状,称为漏斗或伞部;伞部后面的输卵管较粗,叫做壶腹部,约占输卵管长度的3/4,是卵子和精子受精的部位;输卵管后部较细,称为峡部,峡部与子宫角相连。

在发情期时,输卵管的漏斗结构或伞部将接纳由卵巢排出的卵子,借助输卵管蠕动将卵子运送到壶腹部;同时将精子反向由峡部向壶腹部运送。精子在受精前,需要有一个“获能”过程,除子宫外,输卵管也是精子获能的部位;卵子和精子的结合称为受精,这一过程就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停留3~4天后再迁移到子宫中。

5.卵巢(Ovary)(1)卵巢的形态位置。未怀孕母牛的卵巢呈椭圆形,形如一个鸡蛋,长4~6cm,直径2~4cm。未产和胎次少的母牛,卵巢位于耻骨前缘之后的骨盆腔内;经产多胎母牛,位于耻骨前缘的腹腔内。卵巢游离缘表面的任何部位均可排卵。(2)卵巢表面突出结构。在卵巢表面可形成两个突出的结构:一种是包含一个成熟卵子的卵泡,另一种是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在生理状况下,这两种结构交替出现。

①卵泡(Follicle)。卵泡是指存在于卵巢表面、像水泡一样的一种结构。卵泡内充满了液体,内含有一个发育中的卵母细胞。由于卵泡内有液体,卵泡壁薄,在奶牛发情期做直肠检查时,柔软而有波动感。

在两侧卵巢的表面,可发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卵泡,其中最大的卵泡直径18~20mm,这个最大的卵泡称为优势卵泡。在母牛发情时,优势卵泡最有可能排卵。发情过后,没有排卵的大多数卵泡或退化,或死亡。

②黄体(Corpusluteum)。黄体是指在上一个发情周期的排卵位置形成的一种结构。黄体呈冠状,很明显地突出于卵巢的表面,做直肠检查时,很容易确认黄体这种结构。黄体有时内部充满液体,但是要比卵泡有着很厚的壁,因而有着比卵泡密实的结构。

在卵巢上所看到的黄体呈!红色,而其横切面呈黄色或橘黄色。

6.发情周期(Estrous cycle)(1)什么叫发情周期。性成熟后的奶牛,如果不怀孕,由于激素的作用,每间隔一段时间,母牛的生殖系统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发情的征候。这些变化每间隔18~24天,平均21天就重复出现一次。这种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的循环,就叫发情周期。(2)发情周期的形成。卵巢上有着许多大大小小发育着的卵泡。随着卵巢上卵泡的发育,最终形成一个优势卵泡。优势卵泡直径可以达到15~20mm,包含有一个成熟的卵子并准备排卵。在卵泡发育过程中,排列在卵泡上的细胞分泌雌激素。雌激素经血液循环到母牛身体各部位,致使母牛对雌激素产生反应。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蠕动增强,配种后,有助于精子的移动;子宫颈开张,分泌大量黏液,流入阴道后,起到了润滑阴道的作用;雌激素使奶牛表现出发情的征候:外阴肿胀、接受爬跨、采食量减少、经常哞叫等。

在激素的作用下,卵泡破裂,卵子被释放到输卵管的伞部并由伞部接纳,这个过程称为排卵,这一天,定义为发情周期的第一天。

在排卵前的几个小时,雌激素的分泌减少,母牛发情征候不再明显。排卵后,在排卵处形成空腔。黄体细胞开始在空腔处生长,5~6天后,黄体形成。

黄体分泌的激素叫孕酮。孕酮使奶牛子宫为胚胎的着床做好准备。在孕酮的作用下,子宫分泌子宫乳为胚胎提供营养,与此同时,孕酮使子宫颈内形成一个厚的黏液塞,阻止细菌及病毒的进入。

黄体所分泌的孕酮抑制了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的分泌,使得卵巢上没有卵泡再继续发育,抑制了雌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胚胎的存活。所以,孕酮是维持母牛妊娠的重要因素。

在发情周期的第16~18天,子宫会搜寻存活的胚胎的存在。如果没有检测到胚胎,子宫分泌一种激素叫前列腺素,并开始溶解黄体。没有了黄体,也就没有孕酮的产生,就没有了对脑下垂体的抑制,脑下垂体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FSH、LH),刺激卵巢上优势卵泡的生长和雌激素的产生,使奶牛再次发情。(3)发情周期阶段的划分。根据卵巢上的结构或者是起主导作用的激素,可以将整个发情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黄体期(Luteal Phase):黄体期开始于黄体的形成,大概发情周期的第5~6天,终止于黄体的退化,大概发情周期的第17~19天。此阶段,孕酮水平高,雌激素水平低。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卵泡期开始于黄体已经退化、终止于新的黄体已经形成,因此,卵泡期包括了奶牛的整个发情期。在此期间,雌激素水平很高而孕酮水平低。(4)发情持续期。一次发情持续8~30h。(5)卵泡波。卵泡的募集是通过FSH的作用并启动其最终发育阶段的。奶牛的发情周期一般有2个或3个FSH峰值,每个峰值都会刺激1个卵泡波的发育。青年母牛每个发情周期一般有3个卵泡波,而成年母牛大多有2个卵泡波。3个卵泡波与2个卵泡波相比,其发情周期要长,因而延长了黄体期。

每个卵泡波中只有1个优势卵泡发育。优势卵泡的选择大约发生在发情周期的第16~17天。排卵时卵泡直径可达20mm。未排卵的卵泡则发生退化、闭锁或者是细胞死亡。

通常情况下,只有1个优势卵泡排卵。

4.卵巢的生理功能(1)卵泡发育和排卵。卵巢皮质部有许多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呈周期性的分批发育成熟,并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在原卵泡处形成黄体;而没有发育成熟的众多卵泡退化、闭锁。(2)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泡内膜上皮细胞分泌,孕激素则由排卵后所形成的黄体所分泌。二、发情鉴定

1.发情与发情鉴定 母牛性成熟后,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成熟,能产生成熟的卵子,如未配种怀孕,就会出现周期性的性活动。当母牛卵巢上有卵泡发育,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母牛所表现出的性行为和生殖器官的变化,就称为发情。

在现代奶牛生产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对发情母牛进行配种,而不再采用利用公牛进行自然交配的方法。所以,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把发情的母牛找出来,在恰当的时机,采用人工输精的办法使母牛受孕。那么,通过各种方法,找出发情母牛的方法、过程以及对发情母牛所处的发情阶段的判定,就是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的意义在于:在奶牛群中,找出发情的母牛,并判定发情所处的阶段及估计排卵时间,从而准确确定对母牛适时配种的时间,提高母牛的受胎率。

2.发情鉴定的方法 奶牛发情持续期8~30h,虽然较短,但发情征候明显,所以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发情鉴定主要依靠外部观察法,也可结合直肠检查卵巢上卵泡发育情况,可以较准确的确定排卵时间,而对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由于要求对器械进行极为严格的消毒,一般不做。(1)外部观察法。

①行为上的变化。敏感躁动,寻找其他发情母牛,活动量、步行数大于正常牛5倍以上;嗅闻其他母牛外阴,下巴依托他牛臀部并摩擦;压捏腰背部下陷,尾根高抬;有的食欲减退和产奶量下降;爬跨其他的牛或“静立”接受他牛的爬跨,后者是重要的发情鉴定征候。

接受他牛的爬跨而不走,称为静立反射(Standing Heat)。静立反射是母牛性的接受期,是确定母牛发情的主要依据。母牛静立反射开始25~32h后,母牛排卵,所以也是确定适宜输精时间的主要依据。

静立反射是母牛性情的旺盛时期,为性行为接受期,愿意接受交配的一段时间,因而发现母牛静立反射,即可基本上判定其发情。

母牛在发情表现上,有一个变化过程。也就是说,从开始发情到发情结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母牛发情外在表现的变化情况可总结如表1-1。表1-1 母牛发情外在表现的变化情况

奶牛静立反射持续时间平均为15~18h,在此期间,母牛被爬跨20~55次,每次爬跨持续3~7s。

许多因素影响母牛发情表现。牛舍类型、牛舍及运动场的进面泥泞与光滑与否、奶牛是否有肢、蹄疾病、奶牛密度、环境温度、营养因素、牛群中发情母牛的多少等等,都影响着奶牛的发情表现。

据观察,奶牛70%的静立反射发生在晚7点到早7点的一段时间。

①奶牛身体上的变化。外阴潮湿,阴道黏膜红润,阴户肿胀;有时体表潮湿,有蒸腾状;外阴有透明、线状黏液流出,或黏于外阴周围,有强的拉丝性;臀部、尾根有接受爬跨造成的小伤痕或秃毛斑;60%左右的发情母牛可见阴道出血,大约在发情后第二天出现。(2)直肠检查法。检查人员将手臂伸入母牛直肠内,隔着直肠触摸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情况,进行发情鉴定的方法。

根据直肠检查,母牛的卵泡发育过种可概括为四期。

①卵泡出现期。卵巢体积比静止期稍增大,-触摸时卵泡发育处为一个软化点,直径可达0.5~0.75cm。此期母牛已开始有发情表现。从发情开始计算,约持续10h。

②卵泡增大期。卵泡直径增加至1~1.5cm,呈小球状,并突出于卵巢表面,触摸时感觉卵泡光滑有弹性,内部略有波动。此期是母牛发情外部表现的盛期,持续10~12h。

③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2.0cm±大小,卵泡液增多,泡壁变薄,紧张性增强,有一触即破之感。此期可持续6~8h,母牛外观发情症状趋于结束。

④排卵期。卵泡成熟后破裂,卵泡液流出,卵子也随之排出,卵巢上的排卵部位形成凹陷。卵泡壁变得松软,捏之有两层皮的感觉。排卵约在母牛发情表现结束后10h。排卵后6~8h形成黄体,再也摸不到凹陷。初生黄体直径约0.6~0.8cm,触之有肉样感觉。

3.产后发情 由于卵巢的活动,大约在产后15天就可能有排卵,但这次的排卵通常没有发情征兆,又称为安静发情。分娩后头几次发情周期都可能缩短。但是,产后60天内,90%以上的母牛都应当有一次发情被观察到。三、配种

1.初情期 初情期是指母牛第一次出现发情和排卵的时期。此时母牛虽有发情表现,配种也可能怀孕,但由于生殖器官尚处于继续生长发育阶段,其发情表现、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一般不完全。

初次发情和排卵的时期,是性成熟的初级阶段,是具有繁殖能力的开始。这时期的生殖器官仍在继续生长发育。

母牛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30%时,即可达到初情期。荷斯坦母牛7~9月龄,即开始初情期。初情后,应建立个体繁殖档案,记录发情日期,为发情鉴定和配种做准备。

2.性成熟期 性成熟期指母牛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发情与排卵正常,具备繁殖能力的年龄。但此时,母牛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还未成熟,不宜配种。此时,后备牛体重达到成年牛体重的50%。

荷斯坦母牛的性成熟在10~12月龄。

3.体成熟 体成熟是指奶牛的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基本成熟,具有成年奶牛的固有外形。荷斯坦母牛的体成熟在18~22月龄。由此可见,奶牛的体成熟远较性成熟为迟。

4.初次配种年龄 初次配种年龄即适宜于第一次配种的后备牛的年龄。

适宜的初配年龄应根据身体的发育状况而定,过早配种不但影响母牛自身发育,而且会造成难产或后代发育不良;过迟配种则不能充分发挥母牛的作用,缩短利用年限,增加饲养成本,减少经济收益。

通常初次配种的年龄在性成熟之后体成熟之前,当后备牛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60%时,即可用于初配。

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荷斯坦牛可在14月龄开始配种。限于国内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专家建议中国荷斯坦牛的初次配种年龄在16月龄,体重在330~360kg。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总结出,影响母牛生长发育是否达到某一阶段的因素,是体重而非月龄,也就是说,体重是影响初情期、性成熟期、体成熟、初次配种年龄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后备牛以较高营养水平饲喂,可使后备牛尽早投产,以缩短后备饲养期,降低生产成本。

5.输精适期 要想使发情母牛怀孕,配种时就必须是在正确时间内使精液到达输卵管,让卵巢排出的卵子受精。现在奶牛生产,一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因此首先确定适宜的人工输精的时间,以提高母牛的情期受胎率。

适宜的人工输精时间的确定,与下列时间相关联:(1)母牛的排卵时间。发情母牛的排卵时间在静立反射开始后的25~32h。由于静立反射期有15~18h,也可以说,发情母牛的排卵时间在静立反射结束后,即交配欲结束后的10~14h。排卵时间在性行为的非接受期。(2)精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精子在母牛生殖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18~24h。(3)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10~20h,大多数保持受精能力时间为8~10h。(4)精子获能时间。精子在母牛生殖道内获能后才能有受精能力。精子在母牛生殖道内获能需要6h。

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1)精子保持受精能力时间要明显长于卵子受精能力时间,以及精子在母牛生殖道内获能需要6h,所以,人工输精的时机,要让精子在母牛受精部位(输卵管的壶腹部)等待卵子的到达。卵子能很快到达受精地点。(2)最佳人工输精时间。静立反射后12~24h,也就是静立反射期(按18h计算)的最后1/3时间6h以及此后的6h,此12h为最佳人工输精期。也就是,发现母牛静立反射后,推迟12h配种,排卵时间符合理论上的推断。

上述做法,可总结为“上下午原则”,即上午发现静立反射的母牛,下午输精,下午发现静立反射的母牛,第二天早上输精。

但是必须要观察到静立反射的开始。因此,“上下午原则”执行的基础是每天要观察4~12次,尤其是要注意早上和傍晚的观察。

如不能确认观察到静立反射的开始,可在看到母牛静立反射,即进行人工授精,如果12h后仍在发情,可再次人工输精。

由于奶牛静立反射后10~14h才排卵,所以配种不要早。据上海牛奶公司的经验,一般上午被爬不动的母牛,下午逃避爬跨或安静发情,此时配种最为合适。

直肠检查,在即将排卵或刚刚排卵时输精,受精率高。

6.输精方法 输精是人工授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应及时、准确地把精液输送到母牛子宫体内,以提高受胎率。(1)输精的准备。

①将母牛外阴清洗消毒,尾巴拉向一侧。②将冻精细管从液氮罐中取出后,立即投放到32~35℃温水中,解冻40s。③冻精细管解冻后,必须用纸巾擦干。④输精枪预热后,将解冻后的冻精细管装枪,然后在10min之内使用。时间太长,精液品质会下降。(2)输精的基本要求。奶牛的人工授精一般采用的是直肠把握输精法。其做法是:一只手伸人直肠内把握住子宫颈,另一手持输精枪,先斜上方伸入阴道内进入5~10cm后再水平插入到子宫颈口,两手协同配合,使输精枪通过子宫颈的3~4个皱褶,进入子宫体内后,慢慢注入精液。

输精过程中,输精枪不要握得太紧,要随着母牛的摆动而灵活伸入。直肠内的手要把握子宫颈的后端,并保持子宫颈的水平状态。输精枪要稍用力前伸,每过一个子宫颈皱褶都有感觉,出现“咔咔”的响声。但要避免盲目用力插入,防止生殖道黏膜损伤或穿孔。

7.导致受胎率低的各种因素 每头母牛最多配种3次即应该怀孕。一个奶牛群中90%以上的个体都应该怀孕。如果情期受胎率过低,应从以下各种因素分析可能的原因:没有发现发情的母牛;配种时间不当;人工输精技术有问题;冻精贮存、运输、解冻不当;母牛生殖道感染;输卵管阻塞;生理缺陷,先天不育;早期胚胎死亡;母牛营养不足;母牛不发情。

母牛不发情,主要发生在泌乳的早期。排除生殖道感染的因素后,主要原因是:(1)奶牛能量负平衡。奶牛产犊后不久就进入泌乳早期,产奶量迅速上升,而采食量的上升速度相对较慢,造成能量的负平衡,为保证泌乳,奶牛动用体脂肪,奶牛体重下降。在奶牛体重下降期,奶牛不发情,即便是发情,也经常是隐性发情,不表现发情征候。奶牛体重下降的程度愈严重,持续的时间愈长,对奶牛的繁殖能力影响就愈大,造成产后发情延迟。只有体重不再下降,开始上升时,才能发情。(2)卵巢囊肿。奶牛产犊后容易发生卵巢囊肿而使奶牛不发情。关于“卵巢囊肿”的问题,本章第四节详细讨论。

8.冻精的选择 现代奶牛养殖业,普遍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母牛进行配种。人工授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利用世界上优秀的种公牛所携带的优良基因,对奶牛进行改良提高,增加优良基因在群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后代的生产水平和体质外貌,从而使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选用优秀种公牛的冻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尽量选用经过后裔测定、排名靠前的种公牛的冻精。经过后裔测定的种公牛,其对奶牛群的改良作用是经过验证的,可靠近性要比仅凭系谱选择要高,所以要尽量选用有后裔测定成绩并且排名靠前的公牛冻精。因为,越是排名靠前,其育种值越大,相对于母牛群的选择差就越大,对奶牛群生产水平的提高就是显著。(2)选用种公牛,要一代更优于上一代。随着奶牛群体上生产水平的提高,种公牛的选用就要不断使用更好的、育种值更高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群体的生产水平,否则,群体生产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下降。(3)既要注重产奶量的选择,也要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奶量是奶牛最重要的经济性状,是选用种公牛时,重点考虑的性状,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体型外貌性状的选择。目前中国荷斯坦牛体型外貌整齐度差,外貌鉴定评分低,乳用特征不明显,乳房发育差,体型小,所以,应选用外貌评分育种值高的种公牛对奶牛群进行改良。外貌评分与产奶性能有很强的正相关,提高外貌评分,可以提高产奶量。(4)要避免近交。近交有害,降低生产性能,所以要控制近交。

使用人工授精,需要建立母牛个体档案,详细记载母牛的发情日期、配种日期、配种所使用冻精的公牛号等信息以及母牛的基本信息,如系谱、出生日期、体重等。利用系谱,可计算母牛个体的近交系数,控制近交程度、避免近交。四、母牛的妊娠与分娩

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称为受精。受精卵着床后开始妊娠。早期妊娠诊断,如果奶牛没有受孕,则要注意下一个发情周期的发情鉴定与配种。如已怀孕,做好记录。(一)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

在奶牛配种后25~30天时进行妊娠检查,40~50天复查,可及早地判断母牛是否妊娠,以便做出相应的生产上的安排。

检查妊娠的常用方法包括直肠触诊、监测到母牛不再发情、测量牛奶中黄体酮水平等等。

1.直肠检查法 通过直肠触诊的方法,检查卵巢上黄体、子宫及子宫中动脉等,对奶牛做出早期妊娠诊断。直肠检查法是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1)妊娠21~25天,子宫角变化不明显,一侧卵巢上有直径2.5~3.0cm完整黄体存在。(2)妊娠30天,两侧子宫角不对称,怀孕的子宫角比空子宫角略粗大、松软,有波动感,收缩反应不敏感,空角较有弹性。(3)妊娠45~60天,子宫角和卵巢垂入腹腔,孕角比空角约大2倍,孕角有波动感。用指肚从角尖向角基滑动中,可感到有胎囊由指间掠过,角间沟稍变平坦。(4)妊娠90天,孕角大如婴儿头,波动明显,空角比平时增大1倍,角间沟已不清楚。(5)妊娠120天,子宫沉人腹底,只能触摸到子宫后部及子宫壁上的子叶,子叶直径2~5cm。子宫颈沉移耻骨前缘下方,不易摸到胎儿。子宫中动脉逐渐变粗如手指,并出现明显的妊娠脉搏。

2.阴道检查法 母牛配种30天后进行阴道检查。已妊娠的母牛,插入阴道时阻力明显,观察阴道可见黏膜干燥、苍白、无光泽,子宫颈口偏向一侧呈闭锁状态,有子宫颈栓。

此种方法要求要认真消毒外阴、开膣器,以免引起生殖道感染。

3.雌激素诊断法 在母牛配种后20天,用己烯雌酚10mg,肌肉注射。已妊娠的母牛,不表现发情;未妊娠的母牛,第二天表现明显的发情症状。

4.7%碘酒法 接取配种后20~30天母牛新鲜尿液10ml盛入试管中,然后滴入2ml7%碘酒溶液,充分混合5~6min,在亮处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呈暗紫色为妊娠,不变色或稍带碘酒色为未妊娠。

5.观测到母牛不再发情 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后21天都未发现母年发情,一般可以断定母牛已经怀孕。然而,也有可能是母牛因卵巢囊肿病不发情或母牛的发情未被观察到。因此,在没有其他诊断办法时,通常在60天后还未发现母牛发情(大约3个发情周期)就可以肯定母牛怀孕了。

6.测量牛奶中黄体酮水平 妊娠期间,由于黄体的存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释放黄体酮而使周期性发情征兆中断。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后21~23天,若牛奶中的黄体酮持续存在则可作为判断母牛怀孕的一个指标。(二)妊娠奶牛预产期推算

1.妊娠期 奶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75~285天,平均为280天。

2.预产期的推算 根据最后一次配种日期,按照“月减3,日加6”,即配种的月份减去3,配种的日期加上6,即为预产期。

例1 01号奶牛最后一次配种是在2012年4月5日,预产期是哪天?

月份减去3:4-3=1;日期加上6:5+6=11,那么预产期是2013年1月11日。

例2 02号奶牛最后一次配种是在2012年1月26日,预产期是哪天?

月份减去3:1+12-3=10;日期加上6:26+6=32,那么预产期是2012年11月1日。

小结:(1)如果月份不够减,借来12;(2)月份不够减,预产期与配种期同年;(3)月份够减,预产期是配种期的下一年;(4)如果粗略算的话,加上9个月即可,因为母牛妊娠期9个月多几天。(三)奶牛的分娩

分娩或产犊是指牛犊出生以及随后胎盘排出的过程。正常胎位是胎儿的头夹在胎儿的两条前腿之间并朝向子宫开口处(子宫颈)呈俯卧姿势。通常,每20例分娩中会有一侧胎位不正常的情况发生(5%)。

1.分娩征兆,即预兆 分娩征兆包括:(1)乳房增大,质地充实变硬,有可能发生水肿;(2)骨盆韧带柔软松弛,荐椎活动性增强;(3)子宫颈由细变粗、松弛、变软,封闭子宫颈的黏液栓液化后流出,垂于阴门外呈“线”状;(4)外阴部肿胀,皮肤皱褶变平,有充血现象。

2.分娩阶段 母牛分娩过程,可人为分为三个阶段。(1)阶段一。开口期,从分娩开始到子宫颈口完全开张为止。在这个阶段,分娩的动力主要是阵缩,没有努责。开始时,阵缩时间短,间隔时间长,随后子宫的收缩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增加。

成年母牛在这一阶段通常持续2~6h,但头胎母牛会持续 4~10h。在这一阶段由于催产素的释放以及“水袋”的压迫,子宫颈将不断扩大。注意“水袋”的过早破裂可能会延缓子宫颈的正常扩大。(2)阶段二。胎儿产出期,指子宫颈完全开张至胎儿排出为止。这时子宫的阵缩和努责同时发生作用,努责是排出胎儿的主要动力。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小牛经产道排出。这时的小牛仍被第二个“水袋”(羊水)所包围。一旦小牛头部通过产道,则小牛躯体和其他部分一般不难产出。这一阶段通常持续2~10h。常见的错误是过早拖拉小牛的前腿和施行完全不必要的助产。

此阶段,经产母牛需要1~4h,而初产母牛则需要2~6h。(3)阶段三。胎盘排出期。在第三阶段,胎盘从子宫内排出。小牛生出以后,子宫仍然持续收缩一段时间。这种收缩将压迫胎盘子叶使胎盘与子宫阜分离。胎盘应在小牛出生后12h内排出。

3.助产 奶牛分娩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助产。助产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分娩过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分娩开始时,助产人员将手臂进行消毒后,伸入产道内,检查胎向、胎位、胎势。如发现异常,可进行矫正处理。此时胎儿楔入产道较少,容易推回子宫进行矫正处理。

第三节 奶牛饲养管理

一、犊牛饲养管理

犊牛(heifercalf)是指处于哺乳期的幼牛。现在奶牛场哺育犊牛,哺乳期一般在7~8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所以,现在所说的犊牛即指两个月内的小母牛。只有成功地哺育犊牛,才能为牛群提供更多的后备母牛,替换、补充因死亡和淘汰而减少的成母牛,维持、甚至是扩大奶牛群规模,是奶牛场持续发展的基础。

犊牛出生后,应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1.使犊牛开始呼吸 有的犊牛,尤其是难产后的犊牛,出生后没有呼吸。如果发现小牛出生后不呼吸,要立即清除口腔与鼻腔中的黏液,安放犊牛时应使其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倒提起小牛控几秒钟以使黏液流出。但是,这一倒提姿势不应过久,因为小牛内脏的重量压迫膈肌,也会阻碍呼吸。一旦呼吸道通畅即可采用人为的方法诱导呼吸。使犊牛开始呼吸的做法有:(1)有节律拍打犊牛胸侧。(2)用草棍儿搔痒犊牛的鼻孔。(3)向犊牛头上洒凉水。

2.擦去犊牛身上黏液 如果母牛没有舔干犊牛,应将犊牛身上擦干,尤其是在天凉、有风时。

3.断脐与脐带消毒 在距腹部8~10cm处剪断或在手按位置撕断脐带,然后,用7%的碘酒,灌入脐带内,或浸泡断端15s、涂抹消毒。出生后12h再次浸泡,保持脐带的干燥。

出生两天后,应检查犊牛肚脐是否感染。正常情况是脐带周围较柔软。脐带感染的犊牛会表现出精神沉郁,脐带区红肿并有触疼感。脐带感染很快会发展成为败血症。败血症常会引起犊牛的死亡。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使母牛在干净的环境中产犊和产后对脐带的迅速的消毒。

4.称重与编号 建立母牛个体档案或卡片。

5.移走犊牛 许多研究表明,出生后应将犊牛从产房内转移走,饲养于干燥、通风、洁净、舒适的犊牛栏内,并立即喂以初乳,其成活率显著提高。相反,如果犊牛与母牛待在一起,通常犊牛只能吃到少量初乳,而且往往很迟才能吃到初乳,这些对犊牛的成活是极为不利的。

6.饲喂初乳(Colostrum)(1)什么叫初乳。严格地讲,初乳是指产犊后从母牛乳房第一次挤奶而采集到的浓稠的、奶油状的黄色分泌物。初乳是新生犊牛存活的基础,它为新生犊牛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

初乳中干物质含量是正常奶的2倍,蛋白质含量是正常奶的5倍,富含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是相对低的乳糖含量,降低了腹泻的发病率(2)获得性免疫。母牛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大分子不能通过胎盘由母牛直接传递给胎儿,所以,刚出生的犊牛,血液中没有抗体。初乳中含有的大量免疫球蛋白(母源抗体),只有在犊牛吃到初乳后,食管沟闭合,初乳避开瘤、网胃直接进入第四胃-真胃,也就是皱胃,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未经消化的形式,进入犊牛血液和淋巴液中,才能获得免疫力,使犊牛具有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只有吃到初乳,免疫球蛋白(抗体)通过犊牛的小肠直接吸收而获得免疫,又叫被动免疫。

什么叫抗体?抗体或免疫球蛋白是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液中的蛋白质,是体内某些特定细胞产生的用于对抗抗原的蛋白质,它是机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创口等接触外来异物的结果。这些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帮助识别和消灭侵入机体内的细菌以及其他外来物质。

许多研究表明,由于血液中没有足够的抗体,新生犊牛在出生后的头几天或几周内死亡。

什么叫抗原?使机体感染并引起免疫反应的外来蛋白质、母素、细菌或病毒。(3)肠道闭锁。刚出生的犊牛,具有免疫球蛋白(抗体)大分子在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只能持续犊牛生命最初开始的24~36h,并且这种吸收能力在此段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吸收效率迅速下降。犊牛失去免疫球蛋白(抗体)大分子在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的能力,就叫肠道闭锁。(4)饲喂初乳。基于以上认识,在犊牛饲养实践中,刚出生犊牛,应尽早、足量饲喂高质量的初乳,使犊牛尽早获得有效的免疫。实验证明,犊牛血清中含有10g/L(mg/ml),是成功的免疫,最好达到15g/L(mg/ml)。

①初乳喂量。犊牛在生后0.5~1h内应吃到2~3L初乳,在出生后6h及12h,还应分别饲喂2升初乳。24h之内,应保证犊牛吃到3~4次初乳。

②初乳质量。最近研究表明,饲喂犊牛的初乳,其质量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不同母牛所分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个体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其分布范围是20~100g/L。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可以用初乳测定仪测定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含量50g/L以上的初乳为优质,在初乳测定仪上标注为绿色段;22~50g/L为中等,在初乳测定仪上标注为黄色段;22g/L以下为劣质,不能使用,在初乳测定仪上标注为红色段。

根据计算,要使犊牛血清中达到10g/L(mg/ml)以上水平,犊牛第一次吃到的初乳,必须要有100克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为lgG)。这样的话,免疫球蛋白含量50g/L以上的初乳,就需要2L,免疫球蛋白含量35g/L的初乳,就需要3L。

结论:初乳的质量决定了初乳的喂量。劣质初乳不可能为犊牛提供足够了的免疫球蛋白。因为新生犊牛真(皱)胃容积——体重的5%,使得初乳的喂量是有限制的。

如没有初乳测定仪,就需要肉眼观察初乳的质量(抗体数量):浓稠并呈奶油状、黄色甚至金黄色的初乳富含抗体。相反,稀薄并呈水样的初乳其抗体可能较低。

另外,干乳期不够长(短于四个星期)、早产、产犊前挤奶、产犊前乳房漏奶,初乳中的抗体含量较低。

③初乳饲喂方法。饲喂前,初乳应在水浴中加热到犊牛体温(39℃),并使用配有清洁奶嘴的奶瓶或奶桶饲喂。饲喂初乳所用的所有容器及器具,使用前后都应彻底清洗。

④初乳的冷冻和解冻。冷冻贮存可长期保存初乳而不破坏抗体。这一措施,是保证犊牛随时获得优质初乳的便利方法。初乳可按2升单位分装,正好是一次的喂量。

解冻也不会破坏抗体,可以解冻后喂给那些没有优质初乳的犊牛。下列情况时应当使用冷冻初乳:稀薄和水样初乳;含血的初乳;患乳房炎母牛所产的乳;产犊前漏奶或产犊前挤过奶的母牛所分泌的初乳。

应使用45~50℃的水浴来解冻初乳,并在喂前加热至体温。冷冻在密封塑料袋中的初乳,可简单地放入装有温水的大容器中。初乳的温度应特别加以注意,以避免破坏抗体和烫伤犊牛。

7.饲喂过渡奶和常奶 初乳喂过之后,第二天开始喂过渡奶,第6天开始喂常奶。(1)每日牛奶饲喂量。日喂量为犊牛出生体重的8%~14%,为保证一定的日增重而又节约牛奶,在生产实践中,日喂量一般为犊牛出生体重的12%。(2)每日饲喂次数。一般每日3次,仍然要定时、定量、定温。(3)饲喂牛奶的方法。用小桶或其他容器饲喂,一定要注意喂奶器具的清洁、消毒,否则,犊牛腹泻发生率会大为提高。(4)饲喂牛奶的温度。出生头几周控制牛奶的温度十分重要,冷牛奶比热牛奶更易引起犊牛的消化紊乱。出生后的第一周,所喂牛奶的温度必须与体温接近。冬季,牛奶的温度要略高一些。

8.饲喂开食料(Starter) 自犊牛出生后第4天开始,至4月龄(或至少到犊牛断奶),要饲喂开食料。(1)什么叫开食料。犊牛在饲喂牛奶的基础上,开始食用的适口性好的优质精饲料。也可理解为犊牛由采食牛奶向可以利用并能消化纤维性饲料的过渡性饲料。能利用并能消化纤维性饲料,反刍开始,是瘤胃功能建立起来的表现,表明瘤胃内容发酵产生的物质,能为小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量的营养物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断奶。

开食料要新鲜、有一定的粒度,最好做成颗粒饲料,细小粒状饲料降低犊牛采食量。要使用优质原料,适口性好。为了提高适口性,在开食料中加入糖蜜,是常用做法。(2)饲喂开食料的意义。

①建立瘤胃微生物群系。当犊牛开食饲喂开食料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开食料与水进入瘤、网胃,并带进了细諷、原虫、真菌等,微生物群系就自然建立起来。开食料被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瘤胃黏膜乳头吸收后,为犊牛提供能量,同时也促进了瘤胃黏膜乳头自身的发育提供能量。

②促进犊牛瘤胃的早期发育。开食料富含碳水化合物,酵解后,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和丙酸,刺激瘤胃发育,使得瘤胃变重,容积增大,黏膜乳头长高、密度加大和颜色变黑。此过程开始于犊牛出生后的第三周,四周至八周发育速度最快。犊牛瘤胃的这种早期发育,能使其在三月龄具有成年牛的功能,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只要犊牛单单饲喂牛奶,瘤胃就不能发育。与喂牛奶加开食料的相比,仅仅饲喂牛奶的犊牛瘤胃容积小,黏膜乳头短、密度小和颜色白(血管不发达的表现)。

干草对犊牛瘤胃的早期发育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它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少,种类也不适宜。如给犊牛过早提供干草,限制了开食料的采食,犊牛生长速度慢。所以,干草应在犊牛断奶后供给。

如果犊牛瘤胃没有早期的良好发育,犊牛断奶后,生长速度要下降。

结论:丁酸和丙酸(尤其是丁酸)是刺激犊牛瘤胃组织发育的主要物质(因素)(因子)。开食料比干草,在促进犊牛瘤胃早期发育方面更有效,因为开食料中有更多的可酵解的碳水化合物——淀粉。

开食料的物理形式也很重要。开食料要有足够大的粒度,对促进瘤胃发育有好处。(3)训练犊牛采食开食料。在犊牛喝完奶后,立即将一小把的开食料放在犊牛的嘴边或奶桶的底部,诱导犊牛采食。第一周采食量很小,但是自第二周开始,采食量可以明显增大。

应少量多次喂给开食料,以保持饲料新鲜,促使犊牛最大量的采食。

当犊牛日采食量连续两天达到800~1000g,即可断奶。断奶后,视情况再饲喂一段时间的开食料,开食料日喂量达到1.5~2.0kg,然后再换成较便宜的生长料。(4)开食料营养组成。见表1-2。

9.自由采食优质干草 干草虽然刺激瘤胃发育作用有限,但是饲喂干草,可避免瘤胃黏膜的角质化。因此,可设置草架,放置优质干草,让犊牛自由采食。

10.饮水 水是犊牛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在哺喂牛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犊牛随时能喝到清洁的、温度适宜的饮用水。多数情况下,是在犊牛栏外面适度高度上安装2个桶,一个盛开食料,一个盛饮用水。满足犊牛水的需要,可提高开食料的采食量,犊牛生长速度快。

11.断角 为了便于对奶牛的管理,在犊牛时期进行断角。在犊牛2~3周龄时,就能感觉到犄角的生长点,这时可用烙烫、化学药品腐蚀的方法,损坏犄角的生长点,达到断角的目的。表1-2 犊牛开食料、生长料营养含量推荐值注:1cal=4.18J二、后备母牛饲养管理

后备母牛(Replacementheifer、dairyheifer)是指断奶到产犊前的青年母牛。在目前普遍实行早期断奶(哺乳期4~8周)的情况下,后备母牛即是指3~24月龄的青年母牛。但是习惯上,犊牛的自然哺乳期有6个月,所以,人们仍然认为6个月以内的幼牛为犊牛。

饲养后备牛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因不断淘汰而减小的成年牛群。在奶牛生产中,由于奶牛的繁殖障碍、肢蹄病、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每年都要淘汰一些成年母牛,再加上成母牛的死亡以及淘汰低产奶量的成年母牛,就需要饲养后备母牛,补充、替代成年母牛,以保持奶牛群的规模,甚至扩大奶牛群的规模。

奶牛群的淘汰率,因为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年的淘汰率要达到30%~40%。如果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奶牛健康,因疾病、死亡原因淘汰的成母牛少,不但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在保持奶牛群体规模的前提下,可提高低产奶量成牛母牛的淘汰率,从而提高群体生产水平。

饲养后备牛的主要成本是整个培育期内饲料的费用。为了降低后备牛的培育成本,以相对较高的营养水平,提高后备母牛的生长速度,使其早配种早产犊投产,从而缩短饲养时间,减少了后备牛的存栏天数,潜在地节约了饲养的成本。所以饲养后备母牛的目标是:在保证后备母牛健康生产发育的前提下,使期尽早转入泌乳牛群,实现早投产的目标。

对荷斯坦牛品种来说,在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速度快,在14月龄即可达到配种体重330~380kg进而开始配种,24月龄产犊开始产奶。

如果后备牛的营养水平低下,就会引起生长缓慢、投产月龄大、体格小、产奶量低、分娩时的难产率较高,而且也相对缩短了其终生的产奶期,创造的利润也低。

后备牛生长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肥胖的问题,从而导致繁殖力降低,产奶量低。应认真平衡奶牛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如果摄入的能量过多,蛋白质不足,就会出现后备牛过肥,牛骨架生长缓慢的情况,培育出的后备牛个体小、肥而圆,影响以后的产奶性能。

因此,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利用体重、体尺测量和体况评分等管理工具,对照品种各阶段体、尺体重数据,根据品种的营养需要,调整后备牛饲料的营养水平,达到相对较高的营养水平,从而实现促使奶牛快速生长而又不使得后备牛产生肥胖的生产目标。

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可以分为三个群或三个阶段,也就是:断奶至6月龄,6~12月龄,12~24月龄,分阶段进行饲养管理。

1.断奶~6月龄后备牛的饲养管理 当犊牛在4~8周断奶时,它的瘤胃容积相当小,尚未得到充分发育,胃壁也很薄,有利于吸收由瘤胃内精料中碳水化合物发酵而产生的大量乙酸、丙酸和丁酸,而此时的瘤胃尚不能够容纳足够的粗饲料来满足其生长需要。(1)喂精饲料。犊牛断奶后,继续喂适口性好的开食料,至少两周,头日喂量1.8~2.0kg,此后饲喂生长料,一直喂到6月龄。(2)自由采食优质干草。在草架上放置蛋白含量高、无霉菌、叶片多、茎秆少的优质干草,让犊牛自由采食。(3)刚断奶犊牛最好不喂青贮。因为刚断奶犊牛的瘤胃尚未充分发育,容积小,采食量低,对纤维消化能力低,所以,此时犊牛仍然饲喂精料为其提供营养物质。(4)犊牛达到4~6月龄时,才少量喂给青贮。

2.6~12月龄后备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在6月龄时,其瘤胃容积已大了许多,已经开始能够消化日粮中更多的纤维,结果是随着月龄增加,由粗饲料中摄取的营养就越来越多。粗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可决定营养平衡和精饲料的摄入量。

一般情况下,精料(粗蛋白含量17%)喂量2.5~3kg,优质干草占到干物质采食量的40%~50%,缓慢补充青贮饲料,10~12月龄之后,后备母牛已能够采食大量优质青贮料。

此阶段,涵盖了后备母牛性成熟阶段。对于荷斯坦母牛,初情期为7~9月龄,性成熟期10~12月龄。

后备牛在性成熟期或接近性成熟期是乳腺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如摄入能量过多,脂肪会堵塞乳腺细胞,造成泌乳细胞数量减少,抑制乳腺的发育。青年母牛怀孕的最后3个月是乳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荷斯坦后备母牛,性成熟前的生长速度指标应该是日增重600g左右,而性成熟后日增重的指标就应该是800~830g。在性成熟后或配种后,加快生长速度不会出现导致抑制乳腺发育的情况。

3.12~24月龄后备牛的饲养管理(1)配种阶段。合理调制饲料,使后备母牛的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满足其营养需求,达到配种的要求。

对于荷斯坦母牛来讲,当体重达到330~360kg,体高125cm,此时大概13~16月龄,即可配种。以体重和体高,而不是年龄,来决定奶牛的配种时间。

如奶牛在产犊时骨架不够大,则易发生难产、代谢疾病、产奶量下降并进而被迫淘汰。

当奶牛产犊年龄超过24~25月龄时,由于牛群中必须保持足够数量的后备母牛,因而增加了饲养成本。

由于后备母牛饲养阶段只有投入,没有牛奶收入,因而首次产犊的推迟将增加饲养成本。

排除母牛先天不育的因素,如果后备母牛繁殖率低下,最大的可能性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奶牛日粮中,容易发生缺乏的是能量、蛋白质、磷、碘、镁、锌、维生素A、钴、盐,有时甚至还缺水。营养素的缺乏会导致下列结果:

①能量缺乏。会导致隐性发情。

②蛋白质缺乏。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发挥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蛋白质缺乏,会降低食欲,从而引起生长缓慢和隐性发情。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缓慢,推迟性成熟时间。

③磷缺乏。引起食欲差、延误性成熟、繁殖障碍。

④碘缺乏。导致发情不明显、受孕率差、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新生犊被毛缺乏,犊牛体弱、流产、犊牛甲状腺肥大。

⑤镁缺乏。导致发情周期不正常或不完整。严重缺乏会造成胎儿被子宫吸收,乳房发育差、乳汁分泌量少、初生犊牛体格弱小、多有死亡现象。

⑥锌缺乏。生长受阻,消瘦,脱毛,皮炎,繁殖障碍、蹄变形。

⑦维生素A缺乏。能造成怀孕后期流产、发情不正常,降低繁殖力。严重缺少会抑制排卵和排斥受精卵在子宫着床,使黏膜组织对感染更加敏感。

⑧钴缺乏。造成食欲差,生长发育差,消瘦,毛发乱,繁殖障碍。(2)怀孕后备母牛(15~22月龄)饲养管理。后备母牛怀孕后,仍然没有达到体成熟,仍处在生长时期。所以,奶牛日粮中营养成分,在满足其生长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妊娠的营养需要。(3)接近产犊(产犊前2个月)的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见干奶后期的奶牛的饲养管理的内容。

4.饮水 任何阶段的后备牛,都应随时为其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表1-3 荷斯坦后备母牛营养物质需要量续表注:1cal=4.18J三、干奶牛与围产期母牛饲养管理

1.什么是干乳期和围产期?(1)什么是干乳。奶牛在产犊之前,人为对其干奶,使奶牛停止产奶,以满足胎儿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那么,这段在妊娠末期奶牛停止产乳的一段时间就叫做干乳期。

在奶牛生产中,干乳期一般安排六至八周左右的时间。根据奶牛生理上的变化和营养需要的不同,干乳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干乳前期和干乳后期。干乳后的三到五周的时间,叫做干乳前期;奶牛产犊前的三周叫做干乳后期。(2)什么是围产期。奶牛在产犊前后的一段时间,叫围产期。围产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奶牛产犊前的三周,叫做围产前期,也就是指干乳后期的那段时间;产犊后的二、三周时间,叫做围产后期,也就是泌乳初期的一段时间。

处于围产期的奶牛,内分泌状态发生明显改变,为分娩和产奶做好准备。内分泌状态的改变,使奶牛干物质的摄入量明显减少,而与此同时,胎儿的快速生长以及犊牛出生后产奶量的快速上升,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围产期奶牛的日粮设计,要提高能量及蛋白质的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干物质摄入量,尽量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2.干乳期的意义(1)使乳腺细胞再生。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合成、分泌牛奶的乳腺细胞,在停止泌乳的干奶期,进行了更新、再生,也就是说乳腺细胞增加了,能提高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如果没有干奶期或干奶期短,下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将会明显下降。

在产犊后,乳腺细胞的再生仍然在进行,产奶量得以迅速上升。(2)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干乳期处于母牛的妊娠后期,对营养的需要较多。使母牛停止泌乳,可以较好地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3)调整奶牛体况。奶牛要保持适宜的体况,即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利用体况评分(BCS)工具,可以很好地管理奶牛的肥、瘦,即体况。最肥的牛评为5分,最瘦的牛评分1分,中间为3分。干奶期奶牛体况评分应为3.25~3.75分,如果在泌乳末期,没有达到此评分,应在干奶期进行调整。(4)调整瘤胃功能。在干奶前期,由于没有产奶需要,胎儿营养需要也相对较少,所以在此时期,可最大限度地饲喂粗饲料。而母牛产犊后产奶进入泌乳早期,需要最大限度饲喂精饲料,所以,需要在干奶后期增加精饲料喂量,以调整瘤胃功能,使其适应母牛产后高精料日粮。(5)治疗乳房炎。乳房炎在干奶时的治愈率是最高的,因此干奶时必须进行乳房炎的治疗。

3.干奶的方法 母牛在干奶前,如果产奶量在10kg以下,可采用快速干奶法,即最后一次充分挤奶后,在乳头内注入长效抗生素,就不再挤奶。

对于产奶量在10kg以上的母牛,应在实施干奶前,需先降低产奶量至10kg以下,再行快速干奶。降低产奶量的方法有:降低精饲料给量、限制饮水、停喂青绿多汁饲料等等。但是一般不提倡采用减少挤奶次数而延长挤奶间隔的方法,因为增加了患乳房炎的危险。

对于干奶后两周内的母牛,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乳房炎症状。

4.干奶前期的饲养管理 泌乳母牛干奶后,乳腺细胞仍然在分泌牛奶,使得乳房内压增大,乳房肿胀。但是,因为乳房内压力的存在,乳腺细胞停止泌乳,并吸收牛奶,乳腺细胞开始收缩。

干奶前期母牛的干物质日采食量占体重的1.8%~2.2%,粗饲料与精料饲喂比例,按干物质计,(70~80)∶(30~20)。

此时期,是大量利用粗饲料的阶段。在自由采食干草、青贮基础上,适当补充精饲料,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饲喂带穗玉米青贮而引起干奶牛偏胖,可适当限制带穗玉米青贮的采食,多饲喂一些秸秆。对比较瘦的牛、正在生长的青年牛、粗料质量差的情况下,应增加精料喂量。

干奶前期奶牛日粮,采用低钙日粮,日喂量不超过60g,磷的日喂量30g。

干奶前期奶牛日粮营养物质含量,按本节之后所附饲养标准,参照执行。

5.干奶后期的饲养管理 在干奶后期,奶牛有三个重要的生理变化,一是,在经过干奶前期高比例粗饲料饲喂后,丁酸盐产量的减少,降低了瘤胃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瘤胃黏膜乳头高度下降,瘤胃内吸收表面积下降,瘤胃内微生物适应了高比例粗料日粮;二是,由于应激作用和激素分泌变化,奶牛在分娩前,干物质摄入量(DMI)明显降低,大约要降低30%;三是,初乳在此时间内形成,乳腺组织再生。

那么,针对上述生理上的变化,干奶后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原则是:一是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刺激瘤胃乳头生长、增加乳头表面面积,以使奶牛瘤胃内微生物逐渐适应产犊后高比例精饲料的日粮,为泌乳早期实现高产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浓度,防止能量负平衡而引起奶牛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使奶牛动用体脂肪而引起酮症;三是不要进行产前挤奶,产前漏奶的,产后初乳质量差,哺育犊牛成活率低。

为提高干奶后期奶牛的采食量,要增加饲喂的次数,保证饲料新鲜,使用优质饲草,饲料适口性要好。

奶牛产犊时的体况评分应达3.5~3.75。肥胖的奶牛在分娩时,除了会降低干物质摄入量以外,还容易发生酮病、皱胃移位、难产、胎盘滞留、子宫感染及卵巢囊肿。瘦牛则缺乏产奶持久力,缺乏足够的能量储备以进行有效生产。

干奶后期奶牛日粮营养物质含量,按之后所附饲养标准,参照执行。

6.饮水 应保证干奶牛在任何时候都喝到清洁卫生的饮用水。表1-4 荷斯坦牛干奶期的营养需要量续表注:1cal=4.18J表1-5 荷斯坦牛(二胎及以上)干奶后期日粮的营养推荐值续表表1-6 荷斯坦牛青年牛妊娠后期日粮的营养推荐值续表注:1cal=4.18J四、泌乳母牛的饲养管理(一)泌乳初期(围产后期,分娩后3周内)母牛饲养管理

1.泌乳初期母牛的饲养 母牛产犊后,产奶量迅速上升。对于荷斯坦牛,在4~6周达到泌乳高峰,是能量需要最大时期,而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达到高峰要相对滞后,在8~10周达到高峰。奶牛所摄入的能量低于产奶所需要的能量,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奶牛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来满足产奶对能量的需要,导致体重下降,体况评分下降。

现代奶牛品种,具有极高的产奶潜力,使奶牛在泌乳初期,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体重下降。但是,体重的过度下降以及持续的时间延长,极易引起奶牛代谢紊乱和繁殖障碍,产奶持续能力差。

为了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降低能量负平衡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就必须满足奶牛最低蛋白质需要和最低纤维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奶牛日粮的能量浓度和采食量来满足能量需要。(1)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

①调整奶牛日粮能量浓度,产奶净能最好达到1.71~1.76Mcal/kgDM(1cal=4.18J),干物质摄入量,头胎牛,估计14~17kg;成年牛,估计17~21kg。

②使奶牛日粮能量浓度最大,日粮中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需求量按最低要求设计。NDF控制在25%,粗蛋白质17%~19%,过瘤胃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38~40%。

③为了奶牛日粮能量浓度,可以在奶牛日粮中适当添加脂肪,但限于国内油脂价格较高,应平衡其增加的成本和产生的收益,做出选择。

如果要添加脂肪,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考虑到可能会出现脂肪适口性问题。脂肪的适口性差异很大,有些油脂,奶牛不吃。

②脂肪的补充量应控制在干物质的2~3%。

③补充脂肪时,干奶末期奶牛的补充量应限制在100g,新产牛的补充量应限制为500g。

④炒大豆、膨化大豆、全棉子、牛脂是脂肪的良好饲料补充源。(2)提高采食量。

①使奶牛随时能采食到新鲜的饲料,避免使用适口性差的饲料。

②饲喂量应保持5%~10%的剩料。

③应根据奶牛的食欲情况逐渐增加精料用量(即0.5~0.7kg/头/日)。在奶牛尚未吃完所饲喂的精料时,不要增加精料的饲喂量。精料的总饲喂量应限制在不超过干物质摄入量的50%,最大日喂量最好不要超过12~13kg,且每天至少分3~4次饲喂,每次的饲喂量不超过2.5~3.5kg/头。这样能降低发生瘤胃酸中毒和厌食情况的危险性。

④喂料顺序-在饲喂精料之前,应通过饲喂长杆干草或玉米青贮来确保瘤胃得到良好的缓冲。

⑤饲喂频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采食量,要增加饲喂的次数,高产奶牛尤其如此,日喂次数达到10~12次。

⑥足够的饲槽空间。要保证每头牛有60~80cm的饲槽空间。

⑦每天提供给泌乳初期的奶牛2~4kg优质、长段干草,最好是苜蓿,来促进奶牛反刍。

苜蓿草蛋白质含量高,在泌乳初期饲喂苜蓿,在采食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粗饲料能为奶牛提供相对多的蛋白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适时收割的苜蓿、牧草的成熟度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在瘤胃内易发酵,通过速率高,因而具有较高的采食量,能有效地降低奶牛泌乳初期的能量负平衡的程度,是泌乳早期优质粗饲料的首选。

在泌乳初期饲喂秸秆,限制了采食量,加剧了能量负平衡。这是因为,农作物秸秆成熟度要比适时收割的牧草高得多,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很高。这些纤维在瘤胃内很难发酵,通过速率极低,因而使得奶牛采食很低,限制了能量的摄入。

奶牛是反刍家畜,必须有足够量的纤维素来刺激反刍。反刍是反刍家畜的重要生理活动。通过反刍,把粗饲料进一步的变得细小,有更大的面积吸附分解纤维的微生物,有利于纤维的分解;与此同时,在反刍的过程中,刺激奶牛分泌大量唾液,唾液呈碱性,可中和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保持瘤胃内pH值的稳定,从而使奶牛瘤胃内微生物群系稳定,瘤胃消化机能稳定,避免厌食症的发生。

但是在泌乳初期能量负平衡阶段,又不能大量给予纤维素,而且精料的最大饲喂量12~13kg,一般情况下,不能再超过此数,否则,极易发生酸中毒。所以,在泌乳初期,在精料最大量的情况下,只能使用优质干草,使奶牛干物质摄入量最大化,减轻能量负平衡的程度。

在所有干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豆科牧草要低于禾本科牧草,禾本科牧草要低于农作物秸秆。因此,要储备一定数量的优质干草,并喂给泌乳早期的奶牛,尤其是要保证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

干物质摄入量的管理目标是:每产2kg牛奶,必须要摄入1kg干物质。(3)用于泌乳初期母牛的饲料添加剂。

①碳酸氢钠。碱性盐,提升瘤胃pH,降低瘤胃酸性,避免瘤胃酸中毒。喂料量:100~250g/头/日,或占干物质摄入总量的0.8%。

②氧化镁。属于碱化剂,提升瘤胃pH,降低瘤胃酸性。喂料量:50~150g/头/日,或占干物质摄入总量的0.55%。

碳酸氢钠与氧化镁,是奶牛常用缓冲剂,中和瘤胃中发酵产生的过多的酸,提升瘤胃pH。碳酸氢钠与氧化镁,通常情况下以(2~3)∶1的比例混合后,添加到精饲料中。

③烟酸。自干奶末期开始至干物质摄入量达到最大(通常在产后10周),给过肥奶牛饲喂烟酸,增加干物质摄入量,预防酮症发生。喂量:6~12g/头/日。

④酵母。刺激纤维降解菌的活动,帮助维持瘤胃pH,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帮助奶牛保持食欲。喂料量:100~120g/头/日。

⑤添加丙二醇(0.25kg)或丙酸钙增加血液葡萄糖。

2.泌乳初期母牛的管理(1)对泌乳初期奶牛群,要勤于观察,如发现奶牛精神委顿,就要测量体温。如体温升高,检查是否患有急性乳房炎、急性子宫内膜炎。(2)观察子宫排出物的气味、颜色、物理状态,必要时请兽医做直肠检查,以判断子宫恢复情况和是否发生子宫内膜炎。(3)听诊瘤胃,瘤胃每分钟蠕动1~2次。如果达不到这一蠕动频率,应促使奶牛采干草,并且干草要有一定的长度。(4)对于出现厌食而体温正常的奶牛,要检查消化系统,以判断母牛是否患皱胃移位、酮症等疾病。(5)确保奶牛食欲旺盛,不断咀嚼反刍食团,应随时可见有30%的奶牛在咀嚼反刍。(6)检查粪便,如果粪便中清晰可见大量的谷物或者粪便稀薄,颜色发灰,则说明瘤胃有酸中毒,应促进奶牛对纤维素的采食。(7)对发生胎衣不下的奶牛,要请兽医对其进行处理。(8)舒适是奶牛保持良好产奶性能所必需的,对于泌乳早期、刚产犊的母牛,尤为重要,应为奶牛提供舒适、清洁、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否则,仍处于围产期的母牛,极易患感染性疾病。(二)泌乳早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泌乳早期是指围产期后至产后100天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奶牛食欲旺盛,采食量迅速上升,产奶量迅速上升并达到泌乳高峰。这段时间,是取得高产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饲喂策略是:仍然采取泌乳初期提高干物质摄入量(DMI)的措施,使其最大化。

干物质采食量(DMI)可达到体重的3.8%~4.0%,逐渐增加精料喂量,精饲料可达到干物质采食量(DMI)的50%,即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按干物质计,达到1∶1。

为使奶牛的产奶遗传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饲料应保持5%~10%的剩料。要有足够的食槽空间,要保证每头牛有60~80cm的食槽,这样能使牛群中弱势的、地位低的奶牛,吃到足够的饲料。

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对泌乳高峰非常重要,应提供更多的不可降解蛋白以满足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

限制添加脂肪以维持干物质的采食量,脂肪的给量每天限制在0.5kg。(三)泌乳中期母牛饲养管理

泌乳中期是指母牛产后100~200天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泌乳高峰已过,奶牛产奶量开始下降,采食量达到高峰使得体重增加。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采食量,使产奶量缓慢下降。如果产奶量降低太快,说明没有满足营养需要。(四)泌乳后期母牛饲养管理

这一时期开始于产犊后200天到完全干奶(305天)。这时期的牛处于怀孕阶段,体重增加,产奶量降低。这时的体重增加幅度为0.5~0.75kg/天,青年牛还需要增加生长所需的营养。

泌乳后期饲喂策略是:

1.增加干草的喂量 随着产奶量的下降,对能量的需求减少,所需精饲料减少,应增加粗饲料的饲喂量,精粗比,按干物质计,30∶70,干物质采食量(DMI)占体重3.0%。

2.降低不可降解蛋白的喂量 随着产奶量的下降,对不可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需要量降低,因而降低不可降解蛋白的给量。

3.限制饲喂缓冲剂 由于精饲料喂量的减少,瘤胃内发酵产生的酸降低,所以要限制饲喂缓冲剂。

4.恢复牛的体况,增加体重 奶牛在泌乳期增加体重、恢复体况要比干奶期能量利用效率高。因此,泌乳后期,要使母牛有适当的增重,达到理想的体况评分。此阶段,在理想的体况评分应在3.25~3.75。表1-7 荷斯坦牛泌乳期的营养需要量续表注:1cal=4.18J

第四节 奶牛疾病

一、产乳热

产乳热是奶牛最常见的代谢病。该病通常在产犊前、产犊期间或产犊后当天发生。产乳热可造成奶牛死亡、难产和死胎,也是奶牛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1.病因 分娩时,由于血液中的钙流向初乳,奶牛会发生程度不同的低血钙。如果血液中的钙严重缺乏时,就会表现临床症状。

血钙正常水平为8.8~10.4mg/100ml,分娩时降至6.0mg/100ml,但无症状,如果血钙降至3.0~6.0mg/100ml,就发生产乳热,母牛瘫痪。

分娩时低血钙症的诱病因素是形成初乳时对钙需要量的突然增加。

怀孕晚期,600kg体重的奶牛,钙的日需要量为28~30g,此需要量包括每日从粪尿中丢失的13~15g钙和维持需要的15g钙。

泌乳时,产生1L的初乳,需要1.0~1.5g钙,因而在很短时间内,对钙的需要量增加了2~3倍。为了满足钙的需要量,避免低血钙的发生,奶牛增加了肠道中钙的吸收,并且对骨骼中的钙进一步动员。这一点,可说明为什么分娩时,奶牛会发生轻微的低血钙症。

如果奶牛不能适应对钙需要量的快速增加,低血钙症就会加剧,表现出产热的临床症状。

2.临床病理生化变化(1)低血钙。血钙下降<8mg/100ml,正常水平为8~10mg/100ml。(2)低血磷。血磷下降<3mg/100ml,正常水平为4~6mg/100ml。(3)血镁提高。血镁4~5mg/100ml,正常水平为1.6~2.9mg/100ml。

3.发病机理 血液中钙离子是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和心肌收缩的激活所必需的。

低血钙时,造成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损失,严重妨碍肌肉和神经功能,以至于奶牛不能站立甚至死亡。

低血钙的程度取决于钙流失的速度和钙的稳恒机制下补充钙的能力。

4.症状 低血钙的程度决定了病情的轻重。

Ⅰ阶段,轻度产乳热,血钙水平4.7~7.5mg/100ml,平均6.5mg/100ml。

Ⅱ阶段,中度产乳热,血钙水平4.2~6.8mg/100ml,平均5.5mg/100ml。

Ⅲ阶段,重度产乳热,血钙水平3.5~5.7mg/100ml,平均4.5mg/100ml。

其症状表现为:(1)Ⅰ阶段。兴奋不安。过度敏感;肌肉发抖;行为异常或哞叫;身体摇摆不定。(2)Ⅱ阶段。胸骨触地卧地,头颈呈“S”型。不能站立;昏迷、嗜睡、目光呆滞;循环衰弱,皮肤、耳朵、鼻镜冰凉,鼻镜干燥;瘤胃弛缓,甚至于蠕动停止,或许伴发鼓气;不能排粪便。(3)Ⅲ阶段。侧卧,嗜睡;四肢伸展、无力;循环衰竭,心音低沉,体温低下;瘤胃鼓气,返流;不治疗便会死亡。

产犊时低血钙,因肌肉收缩无力而发生产力性难产。

5.治疗 静脉注射40%硼葡萄糖酸钙400~600ml,10min注射完成,或者静脉注射5%葡萄糖酸钙800~1400ml。

注意:给奶牛静脉注射钙制剂应缓慢滴注,不应少于10min,并应严密监听心脏,尤其是在注射最后的1/3剂量时,通常也是注射到一定剂量时,心跳次数开始减少,其后又逐渐回升至原来的心率,此时表明用量最佳,应停止注射。对原来的心率改变不明显的,如注射中发现心跳明显加快、心搏动得有力且开始出现心率不齐时,即应停止注射。

不能静脉注射的病例,也可以皮下注射钙制剂,但治疗效果差,重症病例不应使用这种方法。

治疗后,大约有85%的奶牛有反应,表现为:心跳有力;嗳气;排粪便;企图站起;站起。

6.预防 干奶期奶牛饲喂低钙日粮;日粮中添阴离子盐;产犊后即静脉注射钙制剂。二、酮症

酮症发生于奶牛能量负平衡时期,最常见于妊娠最后两周和泌乳早期。

1.病因及发病机理 妊娠最后两周,由于激素作用和瘤胃体积减小,从而引起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减少而增强了体脂肪的动用;分娩后,在泌乳早期,产奶量的增加的速度超过了奶牛日粮干物质摄入量的增加速度,也就是说,奶牛所摄入的干物质中的能量不能满足奶牛能量的需要,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时期。显然,产犊前、后几周的奶牛,即围产期奶牛,为奶牛所提供的饲料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能量的负平衡,使奶牛动用体内所贮存的脂肪,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在低血糖时,不完全氧化形成酮体。酮体对神经有毒害作用。

酮症可以分为原发性酮症和继发性酮症。但两种酮症的症状类似。

原发性酮症指泌乳早期的临床酮病,是由泌乳早期产奶量的迅速上升而奶牛日粮不能满足其能量需要所形成能量负平衡动用体脂而导致;继发性酮症指由于在泌乳早期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因而不能满足奶牛能量需要所形成的能量的负平衡动用体脂而导致。

原发性酮症最常见于第一泌乳月,大多数在泌乳月的第2~4周发生。

2.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少,体况下降及消瘦,有些病牛还伴有神经症状。(1)消瘦。

①渐进性消瘦,体重下降,皮下脂肪消失,被毛粗乱,无光,皮肤弹性降低。

②早期表现为摄入饲料量轻微降低,然后拒绝食精料,后拒食青贮,尚能采食少量青干草,进而食欲废绝。

③奶产量下降。

④精神沉郁,对外界反应淡漠,目光呆滞,不愿走动。

⑤异嗜,喜欢舔食污物、泥土和污水。

⑥反刍无力,瘤胃弛缓,有时发生间歇性鼓气。

⑦体温、呼吸、脉搏正常。

⑧粪便稍干、量少,尿量减少,呈蛋黄色水样,易形成泡沫。

⑨病牛呼出的气体,乳汁,尿液、汗液中散发有特殊的丙酮气味。

⑩牛奶和尿液,酮体检测阳性。(2)神经症状。见于少数病牛。突然发病;不认食槽,盲目乱转;站立不稳,步伐蹒跚,全身紧张,肌肉震颤;有些病牛横冲直撞,不可遏制;哞叫;有的牛不愿走动,呆立于槽前,低头耳耷,眼睑下垂闭气,嗜睡,呈沉郁状。(3)亚临床酮症。仅吃粗料,不吃精料;体重下降;奶产量下降;酮尿;低繁殖率,卵巢功能紊乱,子宫内膜炎。

3.鉴别诊断 皱胃移位;消化不良;创伤性网胃炎。

4.治疗(1)静注50%葡萄糖500ml。(2)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20ml,每2天1次。(3)口服丙烯乙二醇(125~250g/天)。

5.预防 认真平衡日粮;及早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性酮病。三、子宫炎

子宫炎是指子宫内膜以及更深层肌肉感染的通称。

1.病因 引起奶牛子宫炎的原因很多,例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生殖系统传染病均可造成奶牛不同程度的子宫炎。但本节所讨论的子宫炎,是指在奶牛产后早期所发生的子宫炎。

奶牛产犊时,由于助产的原因、产房不清洁的原因以及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等,奶牛在产后两周内最容易发生子宫炎,而且以急性子宫炎为多见。

急性子宫炎以子宫排出极为恶臭的分泌物和全身表现出的严重的毒血症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败血症。

子宫炎可继发卵巢囊肿、乳房炎,由于发生在泌乳早期,也容易引起产乳热、酮病等,而且也是引起皱胃移位的重要诱因。

产后奶牛子宫炎极为常见,尤其以产后的前两周由细菌感染所形成的子宫内膜及更深层的子宫严重感染最为常见。难产、胎衣不下、脂肪肝、子宫弛缓、产房不清洁及助产时消毒不严格等等,都增加了子宫炎发生的危险性。

产后早期(10天内)子宫炎中最常见的细菌为:化脓性放线菌、坏死梭杆菌以及其他。厌氧菌与化脓性放线菌形成混合感染,而且有协同作用,使得多数细菌的致病性增强。在产后早期还有其他感染,如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梭状芽孢。产后早期大肠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化脓杆菌感染及随后泌乳期临床或亚临床子宫内膜炎。子宫炎如不能及时治愈,形成慢性子宫炎。

2.临床症状 急性子宫炎常在产后10天之内通常是在7天之内发病。

全身症状表现为毒血症的症状,如发热39.5~41.5℃,心动过速、食欲缺乏、产奶量下降、瘤胃停滞、脱水和腹泻等。

子宫向外排出稀薄、极其恶臭的分泌物。分泌物的臭味甚至充满牛舍。子宫排出物的颜色不同,有棕色、淡黄色、灰色,通常为液态。

3.诊断 通常临床症状足以确诊为急性子宫炎。

4.治疗方法 该病的治疗既要针对全身出现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也要控制子宫的局部感染。(1)全身使用抗生素,即静脉注射抗生素。(2)使用地塞米松。(3)静脉注射葡萄糖。(4)静脉注射钙制剂。(5)子宫内冲洗与灌注抗生素四、单纯性消化不良

1.概述 奶牛单纯性消化不良也就是原发性瘤胃弛缓。

原发性瘤胃弛缓是指奶牛由于饲养管理的原因而导致瘤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降低,在临床上表现为瘤胃蠕动的弛缓、瘤胃内容物后送缓慢、食欲下降、反刍减少、消化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2.临床症状 表现为厌食,产奶量下降,末梢冰凉和瘤胃功能障碍。瘤胃停滞或蠕动减弱是典型症状,但有些牛却表现为瘤胃收缩次数增多,而收缩力下降。奶牛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一般正常。有些牛小肠扩张出现腹痛症状,哞叫、反复起卧、后肢刨地。

3.治疗(1)治疗原则。奶牛患单纯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通常遵循下面的原则:

①促进瘤胃正常的蠕动。

②清除瘤胃内的致病内容物。

③泌乳期奶牛,静脉注射钙制剂和葡萄糖,防止低血钙和酮症的发生。

④为防止瘤胃酸中毒,使用弱碱或碱性盐,中和瘤胃中发酵产生的酸。

⑤重症病例,要防止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2)治疗方法。

①在病的初期,可灌服人工盐。人工盐,白色粉末状,由硫酸钠(44%)、碳酸氢钠(36%)、氯化钠(18%)、硫酸钾(2%)组成,水溶液呈弱碱性,pH8~8.5。少量服用,起健胃作用,促进胃肠的分泌和蠕动;大量服用,起缓泻作用。奶牛用量:用于健胃时,灌服50~150g;用于缓泻时,灌服200~400g。

②兴奋瘤胃、促进瘤胃蠕动,可用10%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或用促反刍液500~1000ml静脉注射。

③钙制剂,可使用硼酸葡萄糖酸钙500ml静脉注射。

④食欲废绝,伴发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时,应补液和补碱:

例如:复方氯化钠(或糖盐水)3000~6000ml;25%葡萄糖注射液1000~1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1000ml静脉注射。(3)继发性瘤胃弛缓的治疗。继发性瘤胃弛缓也同样适用于上述治疗原则及方法。

所谓继发性瘤胃弛缓,是指奶牛由于患其他疾病而引起瘤胃弛缓。继发性瘤胃弛缓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

在奶牛临床和奶牛生产实践中,继发瘤胃弛缓的疾病有许多:

①热性传染性疾病。当热性传染性疾病发生时,比如口蹄疫、流行热,继发瘤胃弛缓除有传染性疾病症状外,还表现有瘤胃弛缓症状。可以看做是毒血症的表现。

②其他疾病。如营养代谢疾病;急性乳房炎;围产期急性子宫炎;网胃、瓣胃、皱胃疾病等。

在继发性瘤胃弛缓发生时,一般情况下,针对继发瘤胃弛缓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后,瘤胃弛缓症状即减轻或消失。必要时,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对继发性瘤胃弛缓进行对症治疗。五、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又称谷物过食,中毒性消化不良,反刍动物急性碳水化合物过食症,是奶牛临床上最为严重的消化不良。

1.病因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奶牛采食了过多的容易发酵、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的酸而引起的瘤胃功能障碍、瘤胃微生物群落活性降低的一种疾病。

2.病理发生 在正常情况下,瘤胃内pH6.0~6.5,在此范围内,瘤胃内微生物保持最大活性,瘤胃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当奶牛采食过多的精饲料时,精饲料中的大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被瘤胃中微生物快速发酵分解而产生大量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如果瘤胃内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速度超过了瘤胃吸收的速度,而中和酸的唾液分泌量少,这些酸就在瘤胃内迅速积累而导致瘤胃内pH逐步降低,甚至降低到4.5~5.0。pH的下降,抑制了分解纤维菌的活性,产生乳酸的微生物更活跃而产生更多的乳酸。乳酸的酸性要比挥发性脂肪酸的酸性都要强。乳酸能使瘤胃蠕动力降低,在数小时内就可使瘤胃蠕动停止,造成食物积滞在瘤胃内而不能后送。

瘤胃内大量的乳酸的累积,导致瘤胃内渗透压升高,从机体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脱水。过多的酸,损害瘤胃黏膜,引起炎症和出血。pH的低下,一些微生物死亡,产生大量内毒素、组胺。乳酸、内毒素、组胺可导致奶牛发生临床性蹄叶炎。

内毒素的大量产生并被吸收,奶牛的各组织器官受到损害,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加剧了瘤胃酸中毒的病理演变过程,显示出病情危急和险恶的征兆。

3.临床症状 瘤胃酸中毒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重度急性瘤胃酸中毒和亚临床慢性瘤胃酸中毒。(1)重度急性瘤胃酸中毒。现代奶牛生产由于使用全混合日粮(TMR)、精饲料与粗饲料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缓冲剂的原因,生产上极少发生奶牛的重度急性瘤胃酸中毒,除非是由于管理的原因而导致奶牛偷吃到了大量的精饲料、粗饲料占比较多的干奶期日粮快速地变为精饲料占比较多的日粮。

患重度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奶牛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产奶量急剧下降,脱水,心跳加快,呼吸加快、浅表,瘤胃积液,蠕动停止,皮肤冰凉,体温下降。通常出现腹泻或排出稀软的粪便,虚弱或卧地不起。

患牛表现出的神经症状有:精神迟钝,运动拘谨,姿势异常,神志不清。

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常会死亡。(2)亚临床慢性瘤胃酸中毒。奶牛的亚临床慢性瘤胃酸中毒比重度急性瘤胃酸中毒更为常见。

食欲不佳,正常的饲料摄食量减少;降低产奶效率;降低乳脂率;减轻体重,尽管摄食足够的能量,仍体况较差;奶牛的淘汰率高;无法解释的腹泻;由蹄叶炎引起的跛行。

4.诊断 根据有关食碳水化合物的病史,结全临床表现,如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强,目盲,严重脱水,瘤胃内大量的液体,卧地不起,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5.治疗(1)急性瘤胃酸中毒。对于重度急性瘤胃酸中毒病例要及时治疗,一旦超过了24h,瘤胃黏膜的损伤已经形成,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难以奏效。有的患牛,可能要屠宰。

对发现早的病例,如有条件,可采取瘤胃切开术,取出内容物,并用温碱水充分冲洗瘤胃黏膜。静脉注射钙制剂和生理盐水。

如没有条件做瘤胃切开术,就必须用大量的饱和石灰水或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直至胃液的pH呈碱性为止,同时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至少5000ml。输液用等渗的液体,常用复方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输液量根据奶牛脱水情况而定,严重病例,如脱水8%,输液量要达到60~90L。静脉注射钙制剂。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休克。(2)慢性瘤胃酸中毒。对于奶牛群出现慢性瘤胃酸中毒病例,应采取饲养管理措施进行预防。精料最大日喂量最好不要超过12~13kg,每次的喂量不要超过14kg;缓慢增加精饲料喂量;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粗饲料后再添加精饲料,提供长杆饲料供奶牛自由采食,刺激奶牛咀嚼、反刍;每天按150~200g/头标准,添加缓冲剂。六、皱胃移位

1.概述 皱胃移位是指奶牛的皱胃(真胃,第四胃)发生了解剖学位置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奶牛的皱胃在右季肋部,占据腹底,靠近体中线,其幽门部延伸至牛体右侧瓣胃(第三胃)后方。

如果皱胃通过瘤胃下方而进入左侧,位于瘤胃与腹壁之间,称为左方移位;如果皱胃只发生相对较小的解剖学位置的改变,使得皱胃瓣胃结合部和幽门十二指肠发生轻度折曲或扭曲,称为皱胃右方移位;如再继续发生皱胃解剖学位置上的更大变化,造成皱胃瓣胃结合部和幽门十二指肠的重度折曲或扭曲,称为皱胃扭转。

在临床上和生产实践中,皱胃移位的发病高峰出现在泌乳期的前6周,但也可散发于泌乳期的各阶段,犊牛也可发病。皱胃移位以左方移位为多见,占到皱胃移位病例的70%~80%。皱胃扭转继发于右方移位,而且临床症状要比右方移位严重,可导致奶牛的死亡。

2.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系:(1)奶牛日粮中含量有高水平的酸性饲料如玉米青贮饲料以及易发酵饲料如含高淀粉的玉米。(2)一些代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和前胃弛缓等。(3)现代奶牛育种一直选育后躯硕大的品种,腹腔变大增加了皱胃的活动性。

3.临床症状 奶牛表现为厌食高能量的饲料,采食量下降,产奶量下降30%~50%。奶牛精神沉郁,迅速消瘦,病初呈现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症,轻度脱水体温、脉搏、呼吸正常。瘤胃收缩力中等。

随着病程的发展,呈现本病的典型症状:从奶牛后方观察,左方移位可使奶牛左侧肋弓有着较为明显的突起。

听诊结合叩诊,如在左侧肋弓听到高亢的鼓音,或者说是“钢管音”,即为皱胃左方移位;如在右侧肋弓听到高亢的鼓音,或者说是“钢管音”,即为皱胃右方移位。

4.临床病理 奶牛患皱胃移位,就会出现特征性的低血氯、低血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如奶牛患皱胃移位时间长,脱水或采食量急剧下降,或有其他并发病,奶牛右方移位后继发皱胃扭转,都会出现中度到重度的低血氯、低血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晚期的皱胃扭转病例,由于皱胃缺血性坏死以及其他器官衰竭,机体脱水、休克,最终出现较原代谢性碱中毒占优势的酸中毒,全身症状迅速恶化,预后不良。

5.诊断 左方移位诊断要点:分娩后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轻度腹痛,有酮病症状,对症治疗后复发,在左侧肋弓区听诊结合叩诊,听到高亢的鼓音,或者说是“钢管音”。

右方移位诊断要点:多在产犊后3~6周起病,轻度腹痛,脱水,在右侧肋弓区听诊结合叩诊,听到高亢的鼓音,或者说是“钢管音”。

皱胃扭转诊断要点:呈急性过程,中度或重度腹痛,全身症状重剧,常迅速出现循环衰竭体征和休克现象,排柏油状粪便。

6.治疗 左方移位:一般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皱胃复位后固定。

右方移位及继发皱胃扭转:一般病情重且发展快,要及早诊断与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整复和药物纠正脱水和代谢性碱中毒。七、瘤胃鼓气

瘤胃鼓气是由于瘤胃和网胃内积累了大量的发酵气体而引起。大量的发酵气体在瘤网胃的积累,瘤网胃急剧膨胀,压迫隔与胸腔脏器,因而临床上表现出呼吸极度困难,反刍、嗳气障碍、腹围急剧增大等症状。

瘤胃鼓气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气体与瘤胃内容物混合的持久泡沫型;一种是气体与食物分开的游离型。

1.病因 泡癎性瘤胃鼓气,是原发性瘤胃鼓气,其特点是正常发酵产生的气体以稳定的泡沫的形式夹杂于瘤胃液内。其主要病因是采食了豆科牧草或者大量的谷物饲料。

游离气体型瘤胃鼓气,也称继发性瘤胃鼓气。导致嗳气障碍的病因,均可导致游离气体型瘤胃鼓气的发生。

2.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瘤胃内产生的气体与排出气体保持动态平衡。瘤胃内大部分气体的排出通过嗳气这种正常生理活动实现。当瘤胃内产气速度过快或者嗳气障碍时,就会发生瘤胃鼓气。

3.症状 泡沫性瘤胃鼓气:发病快且急,可在采食易发酵饲料过程中或采食后迅速发生。奶牛表现不安,回头顾腹,吼叫等。特有症状:腹围明显增大,左肷部凸起,严重时可突出脊背。反刍、嗳气停止。呼吸高度困难,严重时张口呼吸,呼吸加快。

游离气体型瘤胃鼓气:大多数发病缓慢,左腹部鼓胀。通常瘤胃鼓气呈现出周期性发生,发作时呼吸困难,间歇时呼吸又转为正常。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嗳气减少。

4.诊断 根据瘤胃膨大、肷窝消失、呼吸困难、呼吸加快等临床症状,容易做出临床诊断。

5.治疗 瘤胃鼓气发病迅速,迅速膨大的瘤胃压迫肺脏而造成呼吸困难。为防止窒息,必须及时抢救,排出瘤胃内气体,制止瘤胃内容物继续发酵。

对急性病例,有窒息危险的,最好用胃管放气。胃管放气对游离气体型瘤胃鼓气的治疗很有效,瘤胃内容物及气体很快排出。如果插入胃管后排气效果不明显,证明是泡沫性瘤胃鼓气,可通过胃管投服表面活性剂如植物油。

用胃管排气后,通过胃管再给予钙剂、轻泻剂、抗酸剂和促反刍药物。由于消化不良而伴发瘤胃鼓气时,也可采用此种治疗方法。

除极严重的瘤胃鼓气外,通常情况下,不采用套管针穿刺放气的方法。因为套管针穿刺有可能导致腹膜炎。八、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胎衣应在正常分娩后8h内排出,因此胎衣在体内滞留超过8~12h则是不正常的。

1.病因 难产、产犊后低血钙可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胎衣不下还与营养因素有关,如硒和胡萝卜素的缺乏、维生素A水平低下,可造成胎衣不下,并且与子宫炎和流产有关。在缺硒地区,硒缺乏的奶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可能升高。

发生胎衣不下的奶牛,其代谢性疾病、乳腺炎、子宫炎的发病率更高。

2.临床症状及诊断 当胎衣突出于外阴或悬挂在外阴与乳镜、乳房后部或踝关节之间时,临床症状很明显。当胎衣滞留在子宫中或进入子宫颈或阴道时,临床症状不明显,需要进行阴道检查才能查出。子宫炎是常见的继发病。

由于突出的胎衣不断刺激生殖道后段,一些奶牛会发生里急后重。最终滞留的胎衣散发出恶臭,特别是发生子宫炎时。

3.治疗方法(1)不采取任何措施。当出现胎衣不下的奶牛无临床症状时可采用这种方法。(3)全身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一旦超过12~24h,胎衣不下,则可以立即进行预防性治疗,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7天或直到胎衣排出。(4)子宫内使用抗生素。子宫内灌注抗生素,一直到胎衣排出为止。(5)手工取出滞留胎衣。不提倡使用此法。九、卵巢囊肿

1.概述 卵巢囊肿的定义为卵巢上有卵泡结构,直径超过25mm,存在时间在10天以上或更长,同时卵巢上没有正常的黄体结构。

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

卵泡囊肿壁较薄,呈单个或多个存在于一侧或两侧卵巢上。黄体囊肿一般情况下为单个,存在于一侧卵巢上,壁较厚。这两种结构均为卵泡未能排卵所引起,前者是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能被吸收或者增多而形成的;后者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黄体化而引起,故又称之为黄体化囊肿。

卵泡囊肿比较常见,多在泌乳早期发生。有的奶牛,黄体和卵泡囊肿同时存在,卵泡囊肿的直径也可能小于25mm。

卵巢囊肿是引起奶牛发情异常和不孕的最主要原因。

2.病因 有很多因素引起卵巢囊肿,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例如:子宫炎症、双胎分娩、胎衣不下、产乳热等,都可导致卵巢囊肿的发生。但是,子宫的炎症,对卵巢囊肿的发生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症状 奶牛的卵巢囊肿一般发生于产后15~40天,有时产后120天仍有发生。病牛的症状及行为变化,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按外部表现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慕雄狂和乏情。早期的研究认为,牛患卵巢囊肿时,行为变化主要表现为慕雄狂,但近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卵巢囊肿病牛表现为慕雄狂的只有20%,更多地表现为乏情。

母牛表现为慕雄狂还是乏情,在很大程度上以产后发病的早迟为转移,产后60天之前发生卵泡囊肿的母牛中85%表现为乏情;以后随着时间的增长,卵巢囊肿患牛表现慕雄狂的比例增加。

慕雄狂母牛,一般表现长时间的发情症状,不安,偶尔接受其他牛的爬跨或交配,但大多数奶牛经常试图爬跨其他母牛并拒绝接受爬跨,常像公牛一样表现攻击性的性行为,寻找接近发情或正在发情的母牛爬跨。病牛常由于过多的运动体重减轻。

表现乏情的牛则长时间不出现发情征候,有时可长达数月,因此常被误认为业已妊娠。有些牛在表现一、二次正常的发情后转为乏情;有些牛则在病的初期乏情,后期表现为慕雄狂;但也有些患卵巢囊肿的牛先是表现慕雄狂的症状,而后转乏情。

4.诊断 如果发现有慕雄狂的病史、发情周期短或者不规则、乏情时,即可怀疑患有此病。

直肠检查发现,囊肿卵巢为圆形、表面光滑;有充满液体、突出于卵巢表面的结构。其大小比排卵前的卵泡大,直径通常在2.5cm左右,直径超过5cm的囊肿不多见。卵泡壁的厚度差别很大,卵泡囊肿的壁薄且容易破裂,黄体囊肿壁很厚。囊肿可能只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的,检查时很难将单个大囊肿与同一卵巢上的多个小囊肿区分开。

通过直肠触诊检查,并不能很准确地将卵泡囊肿与黄体囊肿区别开来。最准确的方法是利用超声波检测进行诊断。但是,由于两种囊肿都对hcG及GnRH疗法发生反应,一般没有必要对二者进行鉴别。

5.治疗 针对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前列腺素。(1)先使用GnRH,然后使用PGF2α。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丘脑下部产生,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LH及FSH的释放。LH促黄体素,它的作用是:促进卵泡排卵,形成黄体,促进孕酮的分泌。

注射GnRH后,GnRH作用于垂体,引起LH释放,促使囊肿发育成黄体。一般来说,治疗之后,卵巢出现黄体,血浆孕酮浓度增加,18~23天后可望正常发情。

目前治疗卵巢囊肿多用合成的GnRH,GnRH的用量一般为100μg/头。但是可适当加大用量,避免复发。GnRH为小分子物质,注射之后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在注射GnRH后9~12天做直肠检查,如有黄体,注射前列腺素(PGF2α),溶解黄体,快速恢复奶牛的发情。发情出现的间隔时间由18~23天缩短到12天左右。

治疗卵巢囊肿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愈好。因此有人建议,对卵巢囊肿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治疗,并且,建议使用GnRH+PGF2α的方法。(2)使用LH或者是具有与LH同样功效的生物制品。注射LH后,患牛的囊肿,黄体化或者其他卵泡不发生排卵而直接黄体化,在卵巢上形成黄体组织而痊愈。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主要作用与LH类似。hCG的用量为:肌肉注射10000IU,静脉注射5000IU~10000IU。(3)破坏囊肿。这是最早采用的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手伸入直肠,找到患病卵巢,将它握于手中,用手指捏破囊肿。这种方法只有在囊肿中充满液体的病例较易实施,捏破囊肿泡没有困难。但操作不慎时会引起卵巢出血,纤维化,使其与周围组织粘连,进一步对繁殖造成不良影响。

建议不采用此法。

6.预防 有人研究证明,在产后早期,注射GnRH可以降低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并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在奶牛产后12~14天注射GnRH,可以防止发生卵巢囊肿,而且可使由于繁殖力低下而淘汰的牛比例减小。十、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兽发生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患口蹄疫奶牛,以口腔、蹄部、乳房上有水疱发生,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烂为其临床病理特征。

口蹄疫(FMD)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生,很难控制和消灭,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A类动物传染病首位,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1.病原学(1)口蹄疫(FMD)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口蹄疫病毒(FMDV)于1898年发现,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病毒。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单股RNA,为最小的动物RNA病毒,直径23~25nm,圆形或六角形,20面体,无囊膜。(2)血清型。根据有无交叉免疫反应,口蹄疫病毒(FM-DV)有7个主型,即A、O、C、SAT1(南非1)、SAT2(南非2)、SAT3(南非3型)和Asia-Ⅰ型(亚洲1型),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亚型。(3)存在部位。口蹄疫病毒(FMDV)在奶牛的水疱液中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水疱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在发热期血液内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粪便等都会有一定量的病毒。(4)抵抗力。口蹄疫病毒(FM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自然情况下,含毒体液以及污染的饲料、土壤,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口蹄疫病毒(FMDV)对酸、碱敏感。1%~2%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4%碳酸钠溶液可用做消毒剂灭活口蹄疫病毒(FMDV)。高温、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2.流行病学(1)传染源。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仍可带毒。

患口蹄疫(FMD)奶牛的水疱液中、水疱皮中、牛奶中、唾液中、粪便中以及呼出的气体中,都含有大量的口蹄疫病毒(FMDV),并借此向外排毒而污染奶牛生活环境,形成大量口蹄疫病毒(FMDV)存在的状况。

处于潜伏期的奶牛即可排毒,发病期排毒量最多,恢复期排毒量少。

由于口蹄疫病毒(FMDV)的持续感染,病愈奶牛仍可携带有病毒,可长达两年,但其毒力较低。(2)传播途径。口蹄疫病毒(FMDV)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

消化道和呼吸道两种传播相比,健康奶牛吸入很少数量的携带有口蹄疫病毒(FMDV)的气溶胶空气,即被感染而致病,而且传播方式,可造成口蹄疫病毒(FMDV)的远距离的传播,传播距离可达到10~250km。(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主要为偶蹄兽,如奶牛、黄牛、猪、绵羊、山羊、骆驼,其中奶牛最为易感,犊牛比成年奶牛更易感。

一些野生动物,如黄羊、鹿,也是易感动物,也能成为口蹄疫病毒(FMDV)的感染携带者,因此也使得口蹄疫(FMD)的防治更为复杂和困难。(4)流行特点。

①极强的传染性,流行迅速,多呈大流行的方式。

②口蹄疫的传播有扩散式和跳跃式。

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气温、湿度、日光对FMDV的影响,其流行常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

④有周期性,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一次。

3.临床症状(1)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其潜伏期短,一般2~4天,长的可达一周左右。(2)体温为40~41℃,精神委顿,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或停止,泌乳期奶牛产乳量下降,闭口,流涎。(3)口温高,唇内、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出现水疱,初为淡黄色透明液,后变浑浊,破溃后留下鲜红烂斑。流涎,黏膜水疱破裂后,体温恢复正常。(4)蹄部趾间、蹄冠等部出现水疱,病牛不愿站立或行走,跛行。水疱破溃出现糜烂、化脓和坏死,严重时可使蹄匣脱落。(5)乳头皮肤亦可发生水疱和糜烂。乳房上口蹄疫病变见于纯种牛,黄牛较少发生。发生乳房炎后,产奶量迅速减少,有时损失高达75%。甚至泌乳停止。(6)成年牛患口蹄疫后,取良性经过,死亡率很低,不超过1%~3%。犊牛发病时,大多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在体温升高时发生腹泻,死亡率可达20%~50%。表现全身虚弱,肌肉发抖,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不齐,站立不稳,行走摇晃,因心肌麻痹倒地而死。(7)继发感染:蹄匣脱落,乳房炎。

4.诊断 根据急性经过,呈流行性传播,口腔、蹄部、乳房长有水疱或水疱破裂后形成的烂斑等临床症状,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5.预防与控制 我国对口蹄疫采取疫苗强制免疫和扑杀疫点病畜的预防与控制政策。(1)我国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地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指导。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

预防免疫,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突发疫情时紧急免疫。

①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②使用疫苗。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和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2)一旦发现疑似口蹄疫病例,迅速报告,由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做疫情的确认及处理。

第五节 奶牛乳房炎

一、乳房炎的分类

1.概述 乳房炎是成年奶牛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进入乳房内,感染乳腺组织,引起牛奶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

乳房炎的发生给奶牛场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产奶量的下降、牛奶质量的下降、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在治疗时由于使用抗生素而需要丢弃牛奶的损失等,严重的乳房炎造成奶牛的淘汰与死亡。

2.乳房炎的分类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主要为细菌。细菌通过乳头侵入到乳房内部乳腺组织后,细菌大量繁殖引起乳腺的感染。(1)根据细菌来源分。根据乳房内细菌的来源,可以将乳房炎分为传染性乳房炎和环境型乳房炎两大类。

①传染性乳房炎。病原来自于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在挤奶时,通过挤奶员的手、机器挤奶时的挤奶杯、擦拭乳房的毛巾等等,在乳区之间、奶牛之间传播,叫做传染性乳房炎,也叫接触传染性乳房炎。

传染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他们定植于乳腺内。

挤奶前乳房的准备和挤奶过程中适当的卫生、挤奶后乳头药浴、隔离感染的乳牛以及干奶期牛的治疗等是控制接触传染性病原菌的关键。

②环境型乳房炎。病原来自于奶牛所生活的环境。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管进入乳腺后感染而造成的乳房炎,叫环境型乳房炎。

在奶牛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如粪便、牛床、垫草、污水、土壤等,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如大肠杆菌。

奶牛在挤奶后,乳头括约肌的收缩即乳头管的闭合,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如果挤奶后奶牛立即卧地休息,奶牛周围环境中的细菌,极易通过乳头管进入乳池而引起乳腺的感染。

环境型乳房炎大多在奶牛干奶时、产犊前后、泌乳早期发生,其中以泌乳早期最为常见。

环境型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

环境型乳房炎的病原体的最佳控制措施包括:清扫牛床、牛舍;避免潮湿环境,包括避免泥泞和粪便堆积;挤奶前正确的乳房准备;尽量减少乳头末端的损伤;严格执行正确的挤奶程序。(2)根据乳房炎发生时有无临床变化,可分为非临床型乳房炎(亚临床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两大类。

①非临床型乳房炎。非临床型乳房炎的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汁的理化性质已发生变化,必须用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检出。非临床型乳房炎也叫隐性乳房炎。

一般情况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场的发病率可达到30%左右,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乳房炎。

②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乳房和乳汁有肉眼可见的临床变化。一般情况下,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左右。二、葡萄球菌乳房炎

1.病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阳性菌,无芽孢,无鞭毛。在无芽孢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抵抗体力较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外毒素种类多,致病性强。β毒素和α毒素可使乳腺形成大量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微脓肿、坏死和形成瘘管,α毒素可导致无血管坏死、局部血管血栓的形成、坏疽及皮肤、乳头的脱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某些菌株能产生青霉素酶,或携带抗四环素、红霉素等基因,因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奶牛乳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可引起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最急性乳房炎临床表现为乳房坏疽性坏死,甚至导致奶牛死亡;急性乳房炎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全身症状、乳房的红肿热痛、乳汁的外观变化。急性乳房炎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变为慢性乳房炎,在乳腺组织中形成微小脓肿、纤维化,使抗生素很难进入,因而难以治愈,引起乳房的慢性感染,奶牛长期带菌,并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源,因此很难或几乎不可能根除牛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

2.临床症状(1)临床型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时,由于其外毒素类型和数量的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异。

①急性乳房炎。

严重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厌食,精神委靡,产奶量急剧下降。

乳房症状:感染乳区微热、肿胀、疼痛;乳汁外观有显著变化,或奶油状或水样,水样乳汁中含有絮片、凝块。

②坏疽性乳房炎。最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最严重病例就是坏疽性乳房炎,经常出现在产犊后不久、泌乳早期的奶牛。

坏疽发展时,毒血症症状中,极度肿大坚实的乳区在几小时内由粉红变为红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再由紫色变为蓝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α毒素具有促进皮肤坏死和血管收缩的作用,还导致白细胞的崩解,奶牛抵抗力下降,一般认为这是坏疽感染时大量组织损伤的原因。第一次产犊的母牛,其防御机能不全,更易出现暴发性感染。

虽然肠杆菌和厌氧菌等其他微生物也可以引致坏疽性乳房炎,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最常引起乳牛坏疽性乳房炎的细菌。

坏疽性乳房炎引起奶牛非常严重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到40℃以上,病牛心跳极快,心律90次/min以上,深度毒血症的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若治疗不当很快形成败血症,毒素吸收而死亡。

乳房变化:乳腺突然发生弥漫性肿胀,从热乳区到冷乳区发展,变成蓝色。初期热、痛十分明显,经24h左右,乳腺皮肤由暗红变为黑紫色,病变处皮肤温度降低,触诊乳区内有捻发音,挤出的牛奶呈暗红色并带有气泡,经48h以上,患病乳区皮肤及乳腺大面积坏死,甚至乳腺脱落。

乳房肿胀、坚实、疼痛,病牛为避免疼痛而减少摩擦乳房,因而出现跛行。如果奶牛幸存,在14天内形成区域性腐肉。

坏疽性乳房炎,几乎没有治疗价值。(2)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在大多数情况下,为隐性乳房炎,要占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病例的90%左右。这种潜在乳房炎的发生,比临床乳房炎,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病理表现为:乳无可视变化;体细胞计数高;可偶尔发作成临床性乳房炎。(3)慢性乳房炎。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常导致乳腺组织的纤维化,触诊有硬块,大的肿块导致乳区外形上的变化。

慢性亚临床性感染的乳牛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宿主,同时也是同群未感染乳牛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病理表现为:细菌形成遍及感染乳腺的微脓肿,间歇性排出细菌;间歇发作临床性乳房炎。

3.诊断 先挤出的牛奶如奶油样或脓样、有周期性乳房炎发作病史的乳牛,可以初步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

4.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治疗包括突发急性乳房炎的泌乳期治疗和干奶牛治疗两种。然而,泌乳期治疗的治愈率可能不到40%。

在治疗急性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无坏疽的乳房炎时,同时进行全身治疗和局部用药,连续5天会有不错的效果。很多研究指出目前全身治疗使用的是青霉素,而结果表明,在全身和局部联合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的结果)才会有更多的治愈机会。

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和氯唑西林钠(邻氯青霉素钠),不受青霉素酶水解,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效。

因感染的乳腺中遍布微脓肿,所以治愈率低。

邻氯青霉素和批准使用的头孢霉素是最常用于泌乳期乳房炎突发时的局部治疗药物。

干奶牛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泌乳期治疗有效的多,可选择新药改进治疗效果。

干乳期治疗和淘汰病牛是治疗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最好办法。

5.预后情况 很难治愈,因成为带菌牛,并因此成为奶牛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传染源。所以,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奶牛经干奶期治疗仍不能治愈,应该淘汰。

坏疽性乳房炎患牛,一般预后不良,应及时淘汰。三、无乳链球菌乳房炎

1.病原 无乳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专性奶牛乳腺寄生细菌,寄生在乳池内。

无乳链球菌是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典型代表,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在挤奶时,无乳链球菌污染挤奶机和挤奶工人的手,在挤奶过程中完成奶牛之间以及乳区之间的传播,造成接触传染性乳房炎。

传染途径从感染乳区到未感染乳区,任何与感染乳区接触的东西,如:奶衬、洗乳房的毛巾、挤奶员的手等都可以把这些细菌传染未感染牛,感染主要在挤奶过程中发生。

由于无乳链球菌是专性乳腺寄生细菌以及在挤奶过程中引起接触传染,所以,不规范的挤奶程序可以促进病原的扩散,反之,卫生规范的挤奶程序可以控制传染。

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大多为亚临床感染,偶尔有急性暴发。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所以青霉素对无乳链球菌乳房炎有着很高的治愈率。无乳链球菌不引起明显的脓肿或纤维化,但可以导致乳腺的慢性感染,从而减少产奶量。

2.临床症状(1)主要引起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无可视变化,体细胞计数高。(2)可偶尔发作成急性临床型乳房炎。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委靡,牛奶有变化。

3.治疗 无乳链球菌对许多抗生素敏感,包括青霉素。

干奶牛治疗:乳房内灌注10万IU的青霉素G或邻氯青霉素可以治愈90%以上或更多的感染牛。因此,干奶牛治疗是控制无乳链球菌的主要环节。

在泌乳的早起和中期的急性乳房炎,进行乳房内和全身的青霉素G注射治疗。

4.预后情况 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可从牛群中消灭。

5.预防与控制 挤奶前后用消毒剂浸泡乳头;一头牛各自使用清洁的一块毛巾或纸巾来清洁乳房;感染牛应最后挤奶;挤奶过程中,保持挤奶工人手的清洁;淘汰难愈牛,尤其是经干奶时治疗无效的牛;泌乳期和干奶期治疗。四、大肠杆菌乳房炎

1.病原 大肠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大量存在于奶牛的环境中,如粪便、牛床、垫草、污水、土壤中。如果在挤奶前后没有对乳房、乳头做适当处理,大肠杆菌可通过乳头管进入乳房感染乳腺组织而造成大肠杆菌乳房炎,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乳房炎的典型例子。

大肠杆菌在乳房内崩解过程中,细胞壁释放出的内毒素,能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中毒性休克,从而导致局部和全身的毒血症症状。急性和最急性大肠杆菌乳房炎,可能导致奶牛的死亡。泌乳早期奶牛极易患大肠杆菌乳房炎。

2.临床症状 奶牛大肠杆菌乳房炎的典型症状是急性或最急性乳区炎症并伴随有严重的全身症状。(1)乳房症状。感染乳区肿大、发热、疼痛、坚实。坚实的程度不一,一些牛只表现为乳区水肿;另一些牛却很坚实。一般情况下,牛奶较正常乳区稀薄。(2)全身症状。除感染乳区的局部症状外,奶牛还有全身症状。

患大肠杆菌乳房炎奶牛所表现出的全身症状,就是由大肠杆菌被吞噬崩解释放出的内毒素造成的毒血症症状。

奶牛精神抑郁,食欲缺乏,瘤胃弛缓,心跳过速、呼吸急促、腹泻、虚弱和脱水。急性病例,奶牛发热至40~41.6℃。低血钙的围产期奶牛,喜卧地,体温可能较低下。卧地、患乳房炎的奶牛,预后不良。

围产期奶牛发生乳房炎,有可能继发低血钙症、子宫炎、瘤胃酸中毒等。

大肠杆菌乳房炎,还可能引起怀孕牛的流产。

3.诊断 奶牛在泌乳早期发生急性或最急性乳房炎,乳房肿胀坚硬,触诊疼痛,牛奶呈水样。严重的全身症状,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发烧,虚弱及战栗,再加上病牛来自潮湿、肮脏的环境,基本上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乳房炎。

4.治疗 大肠杆菌乳房炎的治疗,可归纳为:一是要用支持疗法,即输液,补水、补糖、补钙、补电解质,休克的奶牛要使用碳酸氢钠;二是要使用消炎药物,中和内毒素,阻断前列腺素介导的脂多糖内毒素血症的炎症。至于抗生素,由于大肠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发病期较短而且自愈率较高,可使用也可不用。(1)静脉补液,由于奶牛脱水,需要大量补液。(2)频繁挤奶,每隔3~4h,移去微生物、内毒素、炎症介质。如乳区坚硬,挤不出牛奶,可肌注催产素20IU。(3)抗炎药物,地塞米松,每隔48h20mg,乳腺内灌注或肌注。(4)糖、钙疗法。静脉注射葡萄糖、钙制剂。(5)挤奶后乳腺内灌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6)静脉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大肠杆菌乳房炎治愈后,乳腺功能恢复正常。

5.预防与控制 保持环境干燥、清洁、舒适;注意奶牛围产期的卫生;挤奶后马上浸泡奶头;挤奶后让牛站立一段时间,尤其是散栏饲养的奶牛。五、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炎

1.病原 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在奶牛场无处不在,有奶牛的地方,就有这些细菌的存在。如果不注意奶牛环境卫生和挤奶卫生,即可引起奶牛的环境型乳房炎。

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及头孢霉素很敏感,在临床上选用这些抗生素治疗,有着很高的治愈率。

2.临床症状 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感染乳腺后,既可能引起临床型乳房炎,也有可能导致隐性乳房炎。(1)临床型乳房炎。

①全身症状。发热、无食欲、委靡。

②牛奶变化。凝块、片状等。

③泌乳期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常见散发病例。

④患牛症状要比大肠杆菌性乳房炎轻。(2)隐性乳房炎。奶牛没有全身症状,乳房外观没有变化,牛奶也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是乳腺确实受到了感染,体细胞数(SCC)上升。

定期用CMT检查隐性乳房炎,阳性奶牛,在干奶时进行治疗。

3.治疗 治疗方法同“无乳链球菌乳房炎”。对于临床型乳房炎,一般采取如下措施:(1)静脉注射抗生素。(2)挤奶后,乳房内灌注抗生素,治疗感染乳区。(3)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4.预防(1)环境卫生很重要,应为奶牛提供清洁、干燥的生产环境。(2)牛床所使用的垫料,最好选用细沙,可减少细菌的繁殖。(3)挤奶后喂料,保持奶牛站立半小时。(4)挤奶前后乳头药浴,可有效降低环境乳房炎的发生。(5)所有奶牛在干奶时,乳房内灌注长效抗生素,避免新的乳房炎的发生。六、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

1.母牛卫生 在保持母牛整体卫生的同时,尤其要保持乳房的清洁与干燥,可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2.正确的挤奶程序(1)挤奶前的准备。

①检查。挤奶前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

②清洗乳房。对于清洁的乳房,用少量清水冲洗乳头即可,对于附有大量污物的乳房,要用含有消毒剂的温水清洗乳房和乳头。

③前浸泡。用消毒液浸泡乳头,可有效地减少环境型乳房炎的发生。所以,对于奶牛环境卫生很差或隐性乳房炎多发的奶牛场,挤奶前要用消毒剂浸泡乳头。乳头与消毒剂必须接触20~30s,消毒才有效。

④擦干乳头。用一次性纸巾或用消毒、干燥的毛巾,彻底擦干乳头。

如用毛巾,要坚持一头牛一条毛巾,并要用后清洗干净、消毒、晾干或烘干,避免由于用不清洁的毛巾以及多奶牛共用毛巾而造成接触传染性乳房炎的发生。

⑤按摩乳头。在擦干乳头的同时,应对乳头作水平方向的按摩,4个乳头合计按摩时间为20s。清洗、按摩、擦干乳头的过程,刺激奶牛的排乳反射。

⑥检查第一把奶。挤奶前把每个乳区的第1把奶挤入带面网的杯子中,如在挤奶厅,可直接挤到地面上,检查牛奶中是否有凝块、絮片,是否水样奶,及时发现临床乳房炎。(2)挤奶。挤奶准备结束后,在45秒钟内上好挤奶杯,充分利用奶牛排乳反射,挤得更多的奶。(3)后浸泡。挤奶一结束必须马上浸泡乳头,因为在挤奶后1~2h之内,乳头括约肌松弛,乳头管开张,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入侵到乳头内。

乳头药浴可杀灭附着在乳头管口和已侵入乳头管内的微生物,尤其是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十分有效。

3.干奶期防治 在干奶时,最后一次挤奶后,乳头内灌注长效抗生素,可以有效地:(1)避免新乳房炎的发生。在干奶期,奶牛乳腺组织的一些生理变化,使其极易受到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炎症。奶牛在泌乳早期所发生的急性乳房炎,其实在干奶期乳腺就已经受到了感染。在干奶时,乳头内灌注长效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新的乳房炎的发生。(2)治疗乳房炎。在干乳期治疗乳房炎,其治愈率要高于泌乳期。其原因主要是在干奶期没有大量乳汁对抗生素的稀释以及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要长。在泌乳期没有治愈的乳房炎以及慢性乳房炎,在最后一次挤奶后,乳头内灌注长效抗生素,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

用于干奶期防治的药物要具备抗菌谱广、维持有效浓度时期长(3周以上)两个条件,一般都采用缓释物作为赋形剂。干奶期与泌乳期最好不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可以保持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对乳头管附近进行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将细菌、真菌等带入乳头内。

4.正确操作挤奶机 应严格按照挤奶机生产厂家所提出的操作要求,正确操作挤奶机,以减少乳房炎的传播和对奶牛乳头的损害。

5.挤奶员卫生 挤奶员在挤奶时,应戴一次性手套,保持挤奶员手的清洁,防止通过挤奶员的手,传播乳房炎病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