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02:55:45

点击下载

作者:(明)洪应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菜根谭的智慧

菜根谭的智慧试读:

前言

根谭》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400多年来,广为流传,历《菜久不衰,人们对其评价颇高。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菜根谭》不囿于一家之见,而熔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经,佛家的出世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纬,从提高人的素质和品位入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做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系。其语言精警、文辞隽永、含义深邃、易懂好记。正是因为《菜根谭》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诫箴言书;也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使得此书能够流传海内外。故此,编者重新演绎《菜根谭》,得此《菜根谭的智慧》,以浅薄的理解和世人共探讨几百年前的智慧之书。《菜根谭》有多种版本传世,本书在参照各种权威版本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最具可靠性、时代性、契合度的经典原文。为便于阅读,编者将全书分为

处世篇

、修持篇、养身篇、闲适篇,并编制了主题目录。书中准确流畅的“译文”和详尽的“注释”,更便于您去阅读和理解。独特的“解读”,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处世篇

退即是进 与就是得

①②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注释

①处世:审度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与人往来相处的基本做人态度。

②张本:为事态发展预先做的舆论或行动上的安排。译文

为人处世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现在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解读“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的这首《插秧诗》,点出了小生活中的大智慧。其实,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退即是进的例子:浆往后划,船舶才能前行;弓往后拉,箭矢才能向前;拳头回收,打出去才更有力量……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待人处世时就要学会退让。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堵车已经成了大小城市的通病。其实很多情况下的交通堵塞,都是因车辆之间互不让行导致的。在交通不畅或道路狭窄的地方,如果谁都不肯相让,见缝插针似地不停加塞,最终必然盘根错节酿成大堵车。若是有人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那么他自己也会有宽平之路可以轻松通过。所以,为人处世学会退让,待人接物学会宽容,在给人家方便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留下后路。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②③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注释

①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②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申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③养德:修养品德。诸葛亮《诫子书》:“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俭养德。”译文

完美的名誉和高尚的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分一些给旁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嫉恨招来祸害从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不利于己的名声,不可以完全推卸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担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提高品德修养。解读

清末湘淮二军,湘军美名传世,对淮军众人则颇有垢言。什么原因?湘军做事推功,必称众人;淮军邀赏,专损盟友。鄂西“剿捻”之战,淮军将领刘铭传在战后上表叙功之时,不但不据实共请,反而无中生有,诬诉湘勇鲍超。由此小节可见二军声名不同。谦虚做人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的车夫自以为给宰相驾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他总是显得很神气。一天,回到了家里,妻子对他说:“晏子身为齐相,德高望重。我看他坐在车上,总是那么端庄谦虚。而你,一个车夫,却显得神气十足。你这个样子与晏子的形象太不相称了,就连我都感到羞愧呢。”车夫听了妻子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妻子接着说:“做人不能没有修养,你应该向晏子学习才对呀。”

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②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注释

①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②外忧:外来的攻讦、忌恨。译文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会为此而招致外患。解读

俗话说:“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就是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适可而止。

做事求全求美,这本身并没有错。你只要清楚地知道物极必反、盈满则亏这个道理,就无须为一时的不够完美而懊恼。人生在世就是这样,有上坡就会有下坡,有高峰就必然有低俗,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不能要求一定达到完美,凡事不可太过强求。

做人也不可太过固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会因为种种原因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真遇到这种事情,没必要太理直气壮地把人逼得毫无退路。俗话说:“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我们在为别人留下余地时,也就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给别人留余地,一旦事情有变,就会使自己陷于难堪的境地。

责毋太严 教毋过高

①②③④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注释

①攻:抨击、指责。

②恶:本指罪过、罪恶,此处指缺点、隐私。

③毋:无、不。

④堪受:经得起,忍受。译文

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诲别人做好事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到。解读

古人云:“唯恕平情,唯俭足用。”儒家强调人际关系上要讲一“恕”字,对人不可太苛太严,尤其对别人的过错,要有一种宽厚的态度。在批评别人时,要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和接受能力。教诲别人,要给人以如沐春风、和风细雨、徐徐而来的感觉。网开一面夏朝末年的一天,商汤遇到一位捕鸟人,只见他在地上张开四面大网,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快到我的网里来吧。”商汤走了过去,对捕鸟人说:“你这么做可不行啊。四面张网,岂不是要把鸟儿捕尽杀绝吗?”捕鸟人说:“你是头人,你怎么说就怎么办吧。”商汤说:“把网撤去一面,留下三面就行了。并且,口中要这么说,能飞上天的就飞吧,能在地上跑的就跑吧,既不能飞也不能跑的就到网里来吧。”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知道商汤是一个心地慈善的人,都衷心拥护他,后来帮助他推翻夏王朝,建立起商朝政权。

无过是功 无怨即德

①②③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注释

①邀:求,谋取。《论衡·自然》有云:“尧则天而行,不作功邀名。”

②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

③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刻意去谋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助人不必要求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是恩德。解读“无过是功,无怨即德”,是劝诫人们不要有刻意求功、施恩图报的虚荣不实之心。一个人只要能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力争不犯过错,这便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同时,天下父母莫不以此准则看护自己的孩子。父母一生养育,一世辛劳,对子女却一无所求,这便是所谓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父母对子女的这种宽厚淡泊之情,实在是人间最纯朴最无私的真情。

品味菜根

舞蝶游蜂,忙中之闲,闲中之忙。落花飞絮,景中之情,情中之景。——陈继儒《小窗幽记》

忧勤勿过 待人勿枯

①②③④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⑤无以济人利物。注释

①忧勤:忧患劳苦。

②适性怡情:顺应自然天性,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③高风:高尚的风范或高风亮节。

④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过于刻板清淡、不近人情的含义。

⑤济人利物:救助世人,报效天下的意思。济,救助、帮助。物,是泛指社会上的人和事。利物,就是有利于天下。译文

忧患与勤劳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度劳苦,精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淡泊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就不能去救助世人,报效天下了。解读

对分内之事全力以赴,这是“敬业”,是一种美德;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或因过度的忙碌而心力交瘁失去自我,却又是不足取的。看淡世间功名,摒弃世俗欲望,是一种高尚情怀;但如果因此而逃避社会,忘记自身的社会、家庭责任,忘记人间冷暖甚至于自我封闭,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以,儒家提倡恰如其分、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孔子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说我们任何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人生在世,操劳事务之外,取一分玩心,清心寡欲之时,不忘济世。这样做方为中道,生活才会更显得有节奏,充满情趣。

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

①②③④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⑤⑥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注释

①立身:在社会上生存,接人待物。

②尘里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尘,故在灰尘中抖去尘土会越抖越多,喻做事没有成效。

③泥中濯足:在泥巴里洗脚,必然是越洗越脏,比喻做事白费力气。《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洗涤。

④超达:超脱流俗,见解高明。

⑤飞蛾投烛:飞蛾是一种喜欢接近火的昆虫,因此又名“灯蛾”,飞蛾接近灯火往往葬身火中,喻自取灭亡。

⑥羝(dī)羊触藩:羝,指公羊。藩是竹篱笆。公羊雄健鲁莽,喜欢用犄角顶撞篱笆,往往把犄角卡住不能自拔,世人就用羝羊触藩来比喻做事的进退两难。译文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就好像在灰尘里抖衣服,在泥水里洗脚一样,又如何能超凡脱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留一些余地,就好像飞蛾扑火,公羊顶撞篱笆被卡住角一样,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感到愉快呢?解读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应该放远目光,不为小事羁绊。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远见卓识。但是,锋芒太露容易招人嫉恨,才华显露切记适可而止。所以,我们又需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为人处世学会低调,切忌处处争先、意气用事。学会低调,就是要以一种谦虚、合作的态度和人打交道。对于每个人来说,内心可以激昂,但行为一定要保持低调。因为低调本质上是一种宽容,所以低调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欢迎。

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

①②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注释

①功:对他人有恩德或帮助。

②过:对他人的歉疚或冒犯。译文

自己对别人有恩德或帮助,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自己对别人有了过失,则不可不记在心上反省自己。别人对我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对我有怨仇则不可以不忘记。解读

施恩于人,不求回报,过后就把它忘了,才显得出是真善。受恩于人,不忘恩情,得之滴水,报之涌泉,才算一个真正有良心的人。待人以宽,责己以严,恕人克己,是修身处世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实际生活中循此标准行事,人际关系就会更为和谐,更有利于事业的成功。若如吕后那般,因兄嫂平日冷言相向,就在危急关头将他们推诸车下,让他们被项羽捕杀,这样的行为虽经千年,仍为后世诟病。

品味菜根

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刘邵《人物志·释争》

施而无求 求之无功

①②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③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注释

①斗粟:斗是量器的单位,十升为一斗。粟是古时五谷的总称,凡未去壳的壳粮都叫粟。

②万钟:钟是古时量器单位。万钟形容多。

③百镒(yì):古时候的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译文

施恩惠给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上,不应有让别人赞美的念头,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如果计较自己对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即使是付出百镒,也难收到一文钱的功效。解读“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施恩助人本是善举,一旦人为计较,即落入一个“伪”字,失去了真性情。出于至诚的同情心付出的可能不多,受者却足可感到人间真情,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朱元璋落难之时,饥饿难当,农户人家以粗食野菜济之,他倍觉甘甜,居然终其一生不能忘怀。而当大明建国之后,商人沈秀屡以钱财资助公益事业及军需,却因为动机可疑,被朱元璋寻了不是,发配至云南。施舍的目的不同,在一个人心中产生的印象,其差别是多么大呀!

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

①②③④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⑤;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注释

①天地之气:指天地间气候的变化。

②性气:性情气质。

③清冷:清高冷漠。

④受享:所享有的福分。

⑤凉薄:凉与薄同义。译文

天地间的气候,春夏和暖时,万物就生机勃勃;秋冬寒冷时,万物就丧失生机。所以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就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助人的人,他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而且他的恩泽也会更久长。解读

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衍生出了一支特殊的知识分子队伍“清流”(清议之士)。他们形成了一种古怪的“清高”风气。这些人性情多褊狭刁刻,却浑然不觉。人都叹“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些人以性情论,当然难说福分,以其与社会不讲和,自难享受世俗之乐。最不好办的是他们以此自傲,视此为荣,实不知早悖逆了天地正则。

品味菜根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周《庄子·天道》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

①②③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注释

①徼(jiǎo):求、求取,当祈求解。

②喜神:喜气洋洋的神态。

③杀机:杀伐的念头。译文

幸福不可强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这便是招来福分的根本;人间的灾祸难以避免,如果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这就是远离灾祸的方法。解读

心情愉快则平平安安,无灾无病。逢灾抱病的人清楚,这实在已经是人间的大福了。心怀怨恨,就会感到处处不顺,事事悖逆,总怀着一颗与人争斗之心,难保不会引发大小祸端。刘邦与项羽,诸葛亮与周瑜,差别就在心量的宽狭之上。项、周,皆恃才傲物,充杀机于一心,处处要占上风,务求置对方于死地。却又只重战术,不重战略,匆匆忙忙,仓仓皇皇,最后免不了成了无头苍蝇,疲于奔命,以致英雄气短,虎落平阳。倒是心态平和的刘邦、诸葛亮,成就了一世功业。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②藏身之三窟也。注释

①一壶:壶是指瓠,体轻能浮于水。《冠子·学问》篇中就有“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此处的一壶就是指平时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关头就成为救命的法宝。

②三窟:通常都说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处很多,出自战国时代孟尝君的故事。《战国策·齐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译文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用表面的不懂掩饰内心的明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清廉,以屈曲求得伸张。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如同狡兔三窟,能避祸安身。解读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是中国传统处世技法中的精髓,源于道家《老子》中的“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其特点是冷静、理智,晦暗藏拙,以退备进,以养备攻。

常言道:“大智若愚”。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事事劳神,平日处事,不应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自然会发生功效。处世修身,一定要有韬光养晦的修养功夫,而且办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才是,最关键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洁身自好是韬光养晦的前提和基础。

品味菜根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毋攻短处 化诲顽固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译文

别人有缺点过失,要婉转地为他补救;假如故意揭发宣扬他的缺点,这正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别人行为顽劣固执时,就要善意耐心地诱导启发他;如果愤怒而讨厌他,那便是以自己的顽劣去助长他的顽劣了。解读

人们常不知不觉地陷入“以短攻短,以顽济顽”的循环(矛盾)境地。究其原因,乃在以情绪先入,事实上是对自己用以说服他人的论点、论据以及结果均无信心,因而气短声竭。若立论公平,境界高远,出入恢宏,当不致有此现象发生。战国时期苏秦的纵横之术,最重因势利导,晓以利害,故在说服楚王之前,先在王后身上下功夫,以大王北取美女为饵,迫使王后协同内应,化解干戈,这样一来功成于无形之中,满载而归。吕端大事不糊涂宋朝时候,宋太宗想让吕端当宰相,但有个大臣不同意,就对宋太宗说:“吕端做事糊涂,难以胜任宰相。”宋太宗说:“我观察吕端十多年了,发现他在一些小事上确实糊涂。但是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他一点也不糊涂呀。而且,他善于顾全大局,处处与人为善,深得民心。如果朝中的大臣都能做到大事不糊涂,我就放心了呀。”宋太宗没有听信那个大臣的意见,还是让吕端当了宰相。

亲善防谗 除恶守密

①②③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④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注释

①急亲:急切与之亲近。

②预扬:事先宣扬其善行。

③谗谮(zèn):说人坏话,诬陷别人。

④媒孽: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译文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结交前赞扬他的德行,避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在背后诬蔑诽谤;要想摆脱一个阴险的坏人,不能只是轻易地离去,也不应该在避开前先揭发他的丑行,避免遭到诬陷诽谤的祸害。解读

交人全在水到渠成。君子之交,爱好、情趣、学识只要相投,自成挚友,事先张扬,恐生逆悖。除恶尤其在乎水到渠成,注意技巧。如清末太监安德海,宫中朝中无不恨其骄横,然皆不动声色,让其自演,终借山东巡抚丁宝桢之手诛之。若事先张扬,以安德海之奸,必成大祸。生活中交友除恶,无不应考虑及此。

品味菜根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刘安等《淮南子·说山》

富多炎凉 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①②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注释

①冷肠:本指缺乏热情,此处当冷静解。

②烦恼障:佛家语,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在佛家来说这些都是涅之障,故名“烦恼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恼障。”译文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变化,在富贵人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妒忌嫉恨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么就很少有人不陷于如日坐愁城中的烦恼状态了。解读

人生而有欲。欲壑难填,便有了利益之争。“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二十四史中这样的事例处处可见,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嫌贫爱富,平心而论,是人的正常心态,怪不得别人。只是人在处事中要有一个主见,不要被自己境况的变化所左右。富贵之家往往为了争权夺利而父子交兵或兄弟阋墙。隋炀帝为早日登基,竟谋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骨肉亲近之间,利益最近,利害最为相关,非我即你,因此相残更为急迫。如果人们不能正理明道,肯定会身陷其中,缠结不清。如此现实,的确需要人们提高修养,以理智来战胜私欲。否则,亲情堪忧,富贵难保!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①②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注释

①阴:指事物的背面,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此处指隐藏、遮掩的意思。

②阳:指事物的正面,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地方。此处是暴露、张扬的意思。译文

一个人做了坏事最忌讳遮掩,做了好事最忌讳的是自己到处宣扬。所以做了坏事而不隐瞒的人,他所受到的祸害就会相对轻些,反之,做了坏事而隐瞒的人,他所受到的祸害就会深些;做了好事就宣扬的人,他的功劳就很小,做了好事不宣扬的人,他的功劳才会大。解读

人做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目的。做坏事,当然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图谋;而做好事,可能是为了行善助人,也可能是为了从中获得美名或物质利益。一般来说,做在明处的坏事人们看得见,或许还可以预防弥补;而做在暗处的坏事,本身就不易被发现,做了还要刻意隐瞒,这种坏事的危害性自然会更大。

好事却与之相反。做在明处、大事张扬的好事,虽然在客观上有益,但因为往往同时会伤害受惠者的自尊心,故而往往会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被人当成一种伪善。这种善行在消弭自己福报的同时,甚至还可能给自己带来祸殃。而那种把行善视作习惯,全心投入默默奉献的行善,虽不能给你带来一时的盛誉,却定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福报。所以,孟子所赞赏的是“惠而不知为政”。那些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却用小恩小惠去博取好名声的做法,非君子之所为也。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

①②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③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注释

①济物:用金钱救助人。

②痴迷:迷惑不清。

③功德:佛家语,通常指功业和德行。译文

明理达义的人,如果因贫困而不能用财物来救助他人,但是遇到他人感到迷惑时,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有所领悟,遇到他人危急困难时能从旁边说句话来解救他,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德行。解读

痴迷急难之人,孤立无援,茫然不知所向,一言点拨,豁然开朗,就此摆脱困境。进言如救命,这是济生之功德。在商品经济形态下,智慧、点子可化成财富。明末有两个商人到南京做生意亏了本,只剩一文铜钱,某甲急得要自杀。某乙忽生一计,用一文钱买回了面粉、纸张,从垃圾堆里捡回竹篾,两人动手糊玩具,居然因此存活,几年后竟得以东山再起。

品味菜根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

①②

饥则附,饱则;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注释

①飏(yáng):飞翔,此处是撇开、丢下的意思。《晋书·慕容垂载记》:“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飏。”

②燠(yù):温暖,此处形容富贵人家。译文

人在穷困饥饿时就投靠人家,吃饱后就远走高飞;别人富贵了就巴结,别人贫困了就鄙弃,这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毛病。解读“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弃贫向富,是人的通病,细想起来,也是人之常情。经过修养,能脱此“常情”,便为君子。对于不脱此俗之人,在宽厚君子,也不宜苛求。只是在择友时,自己应该慎重,能同甘共苦者可为友,能同甘不可共苦者只为“用”。战国时的孟尝君,食客三千,发达时云集门下,落魄时就作鸟兽四散。然而孟尝君并没有怨恨他们,何也?对此种寡德之才,只为用不为友就可以了。宣王好射战国时的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拉强弓给近臣们看,那些大臣们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要拉开这弓的力气不少于一千多斤,除了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齐宣王非常高兴。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②者,最宜切戒。注释

①酿:本来当制酒解,此处是造成的意思。

②切戒:深深地引以为戒。译文

假如有一种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有一句话破坏了人间的祥和之气,或者做了一件事成为后代子孙的祸根,这些行为都必须特别加以警戒。解读

孔子曾说:“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意思是说话出于自己口中,影响的却是别人;而自己现在的行为,影响却会很久远。又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意思是说言与行是君子的关键,关键一旦发动,是荣是辱就定下来了。所以君子要谨言慎行。这真是永不过时的人生大智慧。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攻宋,宋国将领华元为鼓舞士气,下令宰羊犒劳三军,却忘了给为自己赶车的羊斟吃肉。结果第二天尚未开战,羊斟就驾着战车冲向敌阵,把华元作为俘虏交给了郑国军队。华元问羊斟为什么要这样做,羊斟就说:“前天喝羊肉汤你做主,今天驾车我做主。”就这样,一碗羊肉便决定了一场战事的胜负。所以说,有时候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王图霸业自毁,国政家政俱亡。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②凝,万物遭之而死。注释

①煦育:煦,温暖;育是化育,此处指万物生长。

②朔雪阴凝:朔,北方。阴凝,雪因阴冷久积不化。译文

一个胸怀宽宏忠厚的人,就像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育万物,万物遇到它就会生长;一个胸襟狭隘刻薄的人,就像北方阴冷凝固的白雪,万物遇到它就会死去。解读

温暖的春风人人欢迎,寒冷的冰雪人人讨厌。一个心胸狭窄刻薄尖酸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接近他。反之,一个气度恢宏待人宽厚的人,任何人见了都愿意接近他。待人宽厚先要自己胸怀宽厚。一个人,如果对事件把握通透,对生死利害洞若观火,对人性的优点弱点了然于胸,对自己处理世俗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对世态人情豁达大度,就往往带有三分侠气。和这种人在一起,默契,愉快,如沐春风。遇到什么问题也不妨和他商量解决。与此相比,一个狭隘刻薄之人,明显的是表面自以为是,实则对自己信心不足,或不通人情,只认死理,缺乏历练,不够成熟。

诚和气节 陶冶暴恶

①②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注释

①暴戾:残酷。

②薰蒸:薰是香草,此作沐化、感化的意思。译文

遇到狡猾欺诈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励他。假如能做到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被我的美德感化了。解读

以德化之,如春风潜入,徐徐铺展,则坚冰必摧,枯木吐新。在圣贤之人,此等胸怀自可备之,而在一般人,可不懈努力,尽心去做。清末,在捻军围攻河南固始时,蒯知县出布告招募死士守城,以他的闺女为赏格。有一人叫张曜,应募破敌,就娶蒯知县之女为妻,并且做了官。张曜不识字,公事都是他妻子看。后来张曜当河南藩司、御使,有个叫刘毓楠的,上奏参他“目不识丁”。张曜没办法,只好改武职,调补总兵,驻守南阳。那时,“文改武”是很丢面子的事,因此,张曜发愤向妻子学习,后来也能识字写信,重新为朝廷重用。刘毓楠告老归乡后,张曜送他一块匾,上刻“目不识丁”。张曜还按月敬奉他,以谢鞭策之恩,后来二人竟成终生至好。

与人相处,一要姿态端正,态度真诚;二要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像春风化育万物一样,使天下之人皆为我的气节和美德所感化。

品味菜根

夫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战国策·魏策一》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

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杀身的利器。只一个②③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注释

①祸胎:指招致祸患的根源。

②庸:平凡、普通。

③混沌:本指宇宙初开元气未分之时,借以比喻自然和无知识、淳朴的心神。《庄子·应帝王》:“中央之帝为混沌。”译文

阴险的计谋,怪异的习惯,异样的行为,奇特的伎俩,都是处世时招致灾乱的根源,也是招致杀身之祸的锐器。只有保持平凡的德行和寻常的言行,才可以完善纯朴原始的心性,而得到长久的平安。解读

谋计技能,在古人眼里,都是祸根,只有平庸,方保平安。庄子就讲,人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故事说,有人问庄子,深山高大之树何以遭伐,庄子说:“因为它是栋梁之材。”后来有一在路边的大树,枝杈古怪,气味难闻,仍遭砍伐。别人又问庄子何故,庄子回答说:“因为它太不成材。”然而如何才可平安?庄子回答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古人之高论,可取神不可考实,生活于现代,“庸德庸行”,不饿死才怪。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

①②③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注释

①邃(suì)养:高深修养。邃,深,远。

②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

③弩:用机械发矢的弓。译文

磨炼身心、修身养性要像提炼真金一样,身经百炼,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轻轻一拉便发射的人就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解读

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有厚实的历练作基础。遇事待人,言语行动才不会轻浮,进而做到“矢不轻发”。战国时期,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每言兵事,连他的父亲也会被难倒。赵奢却看出了儿子的缺点,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后秦军攻赵,于长平大战,赵军果然大败。根本原因,就在于赵括缺少历练,用兵浮躁。穷比富好东汉时候,在河南有一位穷苦的读书人,名叫向长。向长家境贫寒,连口粮都不充足,经常断炊。善良的乡亲们常常周济他。一天,邻居送给向长一斗米,向长只留下二升,其余的又还给了邻居。邻居很奇怪,问他说:“向长呀,这米是送给你家的,为什么不全收下?”向长回答说:“够吃几天就行了,我觉得一个人还是穷一些好,穷比富好啊!”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②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注释

①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了解却也深信不疑。

②尤:过分。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大却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方百计地加以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还不清楚也深信不疑,听到别人做了好事即使再明显也显出怀疑之心。这种人可以说是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解读

恩深不报,怨浅亦报,免不了落得一刻薄之名,这是做人的欠缺。平定西北的清末名将左宗棠就曾犯过这种毛病。曾国藩对他恩深义重,只因一项方略不同意,左就长期和曾斗意气,处处与曾为难。左宗棠曾自叹:“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而左对其儿女亲家,至亲好友郭嵩焘的打击更加过分,几近诬陷。以至于后来左厚着脸皮上门请罪,郭嵩焘仍怨气难平,让左讨了没趣。观晚清之势,左湘阴之才气远在李合肥之上,然而其成就有限,与其刻薄寡恩关系甚大。

谗言自明 媚阿侵肌

①②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无疾其损。注释

①媚子阿人:媚子是擅长阿谀逢迎的人,阿人是谄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

②隙风:墙壁和门窗的小孔叫隙,从这里吹进的风叫邪风,相传这种风最易使人身体受伤害而得病。译文

小人用恶言毁谤或诬陷他人,就像点点浮云遮住了太阳一般,不要很长时间就自然会真相大白;阿谀奉承的小人的甜言蜜语,就像从门缝中吹进的邪风侵袭肌肤,人没有疾病也会受到损害。解读

俗话说“谗言三至,慈母不亲”,可见谗言的危害之大。历史上谗夫毁士的实例比比皆是,商鞅一心辅助秦廷,却因宗室贵戚谗害而遭车裂;屈原直言敢谏,亦因谗言而遭放逐;岳飞精忠报国可昭日月,却因三句谗言而屈死风波亭……

谗言的危害往往比较显明。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意思就是说任何谣言在善于思考的人面前都会被揭穿。对于有良好品德、有坚定做人原则的人,只要能够静下心去理清来龙去脉,思考言论背后的真相,任何恶言毁谤都会如浮云蛛丝,不抹自去。但阿谀奉承的话却往往因为文过饰非,不仅不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可能让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一个人不能自知,不会改正错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将会不断地继续犯错误而且自认为正确,从而走向错误的深渊,无法自拔。所以说,与中伤别人的谗言相比,奉承别人的阿谀之词危害更大。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注释

①俗:指世俗,一般人。译文

处世既不应该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要标新立异,与世俗相差太远;做事不可以处处惹人讨厌,也不可以凡事都讨人喜爱博取欢心。解读“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是在劝人要随俗入世。北宋的仲永少聪,然终“泯然众人矣”,这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脱俗出世。真正成就大事之人,既可融入俗行之中,又可脱迹其上。养成此等功夫,方可谈“杰出”二字。正所谓:《红楼梦》中的晴雯,便因本性高傲,落得了众人的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品味菜根

有志气无学问,至欲用学问时,往往被穷,始知志气不可空抱。古今之兴亡成败,时事之坚瑕难易,眼明胆定,而辨才足以指画前筹,始成一佳士。——傅山《杂论》

过俭则吝 过让则卑

①②③④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⑤⑥⑦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注释

①悭(qiān)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

②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

③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荀子·荣辱》:“君子安雅。”“集解”中有:“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④懿(yì)行:美好的行为。

⑤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

⑥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

⑦机心:巧诈之心。《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心,则纯白不备。”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译文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变成了吝啬小气,变成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反而有失高雅之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可是过分谦让,就会变成卑躬屈膝,而卑躬屈膝大多出于奸巧虚伪,不是出于真心。解读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是否能够真正践行,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有一确定成熟的立世原则,不卑不亢,不曲不高,守定君子之心,权变日常事务。度若把握不好,就会使节俭变成吝啬,谦和变成曲谨,勤奋变成奔劳,刚正变成刻板。在儒家看来,“过犹不及”,人的生活需要的是生动活泼,有张有弛,而不需要恪苛清苦。至于后世儒生形象上的大谬,在乎儒生个人,与儒家正统所倡导的无干。

过度张扬固不可取,过分谦让也是一种不成熟和不真实的表现。人活一世,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恰如其分地展示出真正的自我,享受生活,走自己的路!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①②③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注释

①拂意:不如意,不顺意。

②快心:感到满足或畅快。《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快心匈奴,非长策也。”

③惮:畏难、害怕。译文

不要为不如意的事发愁,不要为称心的事而兴奋,不要由于长久的安居而作为依赖,不要由于一件事一开始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解读

世上的事,总是在不断变化。称心如意,生活安定,当然值得喜悦,但事物总处于变化中,快乐和安居是相对的,一时的。因安逸而失去奋进之心,不日之后,反而会感到事业不利,心情不畅。反过来,不要无谓地忧愁烦恼,因为失意是得意的基础,失意之极端形式为入“死地”,尚有“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之希望。在人生道路上,只要你像蜗牛爬山一般步步辛苦前进,不惧困难,不怕艰险,就能有所收获。

品味菜根

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因视黻黼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荀况《荀子·正名》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①②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注释

①福厚而庆长:福厚是福禄丰厚,庆长是福禄绵长。庆是福禄吉祥,《易经·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②鄙夫:鄙陋浅薄的人。译文

仁慈博爱的人,胸怀宽广舒坦,他所享受的福祉多而且长久,凡事都有宽宏大度的气概;心胸狭窄的人,眼光短浅思维狭隘,他所得到的利禄少而且短暂,凡事都表现出狭窄急促的样子。解读宽舒,即从容;迫促,即局促。从容根源于一个人心地宽广,充满自信;局促常常是因为利欲心重,声短气竭,凡事马上要有个竞争,不顾长远。后一种情况在生活中、商业上都是极为不利的。美国沃思堡市年轻的亿万富翁巴斯四兄弟,在谈判时,若对某一企业或某一部门感兴趣,从不将迫切成交的心情溢于言表,而是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他们认为,做生意好比追女人,如果你狂热地追求她,她会扬长而去;而当你后退时,她却会跟着你走。我们不妨长袖善舞,舒缓从容。

品味菜根

襟度旷达,乐施好义,当其意气所激,即挥置千金不顾。——张四维《条麓堂集》

勿逞己长 勿恃所有

①②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③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注释

①诲:教导。

②形:当动词用,表现,显露。

③戮民:戮,在此处当形容词用,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译文

上天给一个人聪明圣智,派他教导一般人的愚钝;可是世上一些人,反而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来暴露别人的缺点。上天给予一个人财富,派他来救助众民的贫苦;可是世上一些拥有财富的人,却仗恃自己的财富来欺压别人的贫困。这些人,真是违背天意该受到惩罚的罪人。解读《尚书》上说: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师傅,这些君主人师的唯一责任是帮助上天来爱护人民。因此,四方之大,天下谁敢超越自己的本分胡作非为?现代人虽然不信天命,但是有财富的人应该帮助不如自己的人,才智高的人应该多为别人服务,不要以暂时的优势来卖弄盘剥,要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后代着想,少些私心杂念。

人生而平等,自然当以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既是一个人的人生境界的体现,也是人生价值的根本源泉。逞己长者无知,恃所有者无耻。爱人向善,这才是最高的自我实现。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译文

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遭到别人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至。所以君子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也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解读

曾国藩谕纪泽书云:“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又说:“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这也就是所谓的“宁默毋躁,宁拙毋巧”。曾国藩对儿子的告诫包含着很深的处世道理。狂躁则人心不定,静默则游刃有余,此皆抱朴守拙、以静制动之道,也是成就事业,避免无妄灾祸的良方。不贪名利战国时,赵国宰相平原君对鲁仲连说:“先生的一条妙计击退了楚军,保住了赵国都城,功劳最大,现在请您在赵国的官职中任选一个吧。”鲁仲连说:“我是来为赵国排忧解难的,而不是来做官的。”于是,平原君令人取出千金相送,鲁仲连坚持不要,他说:“我是为百姓着想才来的,并不是为了钱财而来。”结果,分文未取。后来,鲁仲连离开了赵国,但他那为百姓着想、不贪图名利的事迹被史官记录下来,彪炳青史,永远激励着后人。

云去月现 尘拂镜明

①②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注释

①鉴:铜镜。

②翳(yì):遮蔽。译文

没有被风吹起波浪的水面自然是平静的,没有被尘土遮盖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类的心灵根本无须去刻意清洗,只要除去心中的邪念,那么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也根本不必刻意追求,只要排除内心烦恼,那么快乐幸福自然会呈现。解读

六祖惠能有一偈语,直对神秀的渐功禅法而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儒家思想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类的一切痛苦烦恼都出自邪恶杂念,而这种邪恶杂念非本心所有,只因意志不坚使其如蝇如蚁般涌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去除的办法很简单,拿出定力,说放下便放下,“自心净则佛土净”。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译文

做好事表面上可能看不到什么好处,但就像一个长在草丛中的冬瓜,自然会在暗中一天天长大;做坏事的人,虽说表面看不出有什么坏处,但就像春天院子里的积雪,只要阳光一照射自然就会融化消失。解读

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这种严格的因果报应虽然在现实中不尽其然,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原因出在行恶所产生的社会副作用会逐渐蔓延,一旦有了诱发因素,社会便会对恶行做出反应,即所谓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同样,善行一有时机便也会得到应有的报答,所谓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①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注释

①常明之灯:指佛家所说本智的光明,因此就用以比喻为赫灼光明之灯,寺庙所点的灯都叫长明灯。译文

凭一时感情冲动和兴致去做事的人,兴致来了就行动,兴致消失就停止,这怎么能像永不后退的车轮一样勇往直前呢?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有能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种永久光亮的灵智明灯。解读

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往往干不成事。有些人做事很少从理性出发,往往凭借一时的兴致,难以持之以恒。而理解事物缺乏一定主见,情之所至拆东补西、忘乎所以,难以领悟人生真谛。所以要认识到,兴趣仅仅是成功之初,它把人引进大门,要想成功,还需要靠个人意志磨炼,理智判断。

品味菜根

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范晔《后汉书·吴汉传》

修持篇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①②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③④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注释

①逆耳:(话)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

②拂心:不顺心。

③砥(dǐ)石:是一种磨石,粗石叫砺,细石叫砥。此处当磨炼、教训解。

④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即古时候所谓的鸩酒。人喝了此酒后立即死亡。译文

耳中假如能经常听些不爱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像是敦进品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一样。反之,假如每句话都很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药中了。解读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善言虽不太动听却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缺点。话有顺耳、逆耳之分。一般而言,表扬、赞许、中听的话顺耳,听着舒服;挑剔、批评、不中听,但却具有真知灼见的话逆耳,听着就不舒服。能否听进逆耳之言,是判别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标志。积极追求上进的人对于己有利的逆耳之言会耐心听取,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相反,只喜欢赞美之辞、不好逆耳之言的人,就是堵死了自己的上进之路。当然,忠言逆耳是对受言者说的。就进言者来说,忠言不一定非得逆耳。说话时讲究些策略,不仅可以使你顺利达到目的,还可能使人对你心存一份感激。所以,当我们决定给他人进“忠言”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对方当时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采取常人能接受的“批评”方式,使对方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意见,让“忠言”就不再“逆耳”。

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

①②③④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注释

①秽:凡是脏臭的东西都叫秽。

②蝉:又名知了,幼虫在土中吸树根汁,蜕变成蛹后攀树而上,再蜕皮成蝉。

③饮露于秋风:蝉不吃普通的食物,靠吸食树汁为生,古人误以为蝉只以喝秋露为生,以此为高洁之象征。

④化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一种误解。其实萤火虫是将卵产在水边的腐草和泥土中,幼虫多半潜伏在土中,次年草蛹蜕化为成虫,这就是萤火虫。译文

粪土里所生的虫是最脏的虫,可是一旦蜕化成蝉,却只喝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本来毫无光华,可是一旦孕育出萤火虫,却能在夏天的夜空中闪闪发光。由此可知,洁净的东西常常是从污秽中得到,光明常常在黑暗中产生。解读“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个人的出身并不决定他将来是否必有作为。寒门子弟,只要立定脚跟,克服困难,自强、自尊、自爱、自律,就有可能实现自我。不但如此,有时往往物极必反,越是条件好的人家,人越容易腐化堕落,故而有为世人所耻笑的八旗子弟。人生于世,周围的环境是好是坏,抱怨是毫无意义的。要么适应环境而生存发展,要么就被淘汰。连粪土腐草中尚能成长出高洁之蝉、萤,我们还在抱怨什么呢!

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积极向上,努力作为,把每次曲折坎坷当作生活的垫脚石,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译文

对于事业失败陷入困境而心灰意冷的人,不要责难他,应该回想他当初奋发的精神;对于事业成功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考虑结局如何。解读

中国文化极富同情心,尤其对于弱者、失败者。故项羽虽败,留盖世英名;刘邦虽胜,得奸猾之称。不过平心而论,不宜以成败论英雄。清代江浙富商胡雪岩,富拥半壁江山之钱业,一朝有变,烟消云散。然而高阳先生仍能公平持论,指出胡的优点在于不以私利伤蚕农,失败后光明磊落,不愧一“铁头”美称,虽败犹荣。乐极生悲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滑稽人物,有辩才,好喝酒。有一日齐威王问他能喝多少酒,淳于髡滑稽地说:“如果是大王赐我喝酒,旁边有执法的大臣,后面有弹劾的御史,喝的时候,怀着恐惧的心理,一斗就醉了。假使家里有宾客,父母命我喝酒,因为要庄重一点给侄子们看,不敢放肆,那么就可以喝二斗。如果有知己的朋友,很久没有见面,突然相遇,畅谈一番,这时可以喝五六斗。如果碰到里巷间的宴会,男女杂坐,猜拳行令,说说笑笑,这时心情很欢乐,可以喝到八斗了。要是到了晚上,男女同席,乌履交错,杯盘狼藉,穿着短衣,女客们的香气四溢,这个时候,最感到欢乐,那么就可以喝一石了。所以有人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天下万事都是这样。”威王听了淳于髡这番话后,知道是在劝诫他不要通宵达旦欢饮,贻误政事,于是就取消了晚上的宴会。

卑知高危 晦晓明霭

①②③④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⑤⑥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注释

①居卑:泛指处于地位低的地方。

②处晦:在昏暗的地方。

③霭:云层聚集处叫霭。此处当显现、显露解。

④守静:保持宁静。

⑤养默:沉默寡言。

⑥躁:不安静、急促。译文

在低处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在暗处然后才知道置身光亮的地方会刺眼睛;保持宁静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太辛苦,保持沉默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解读

人如果处在卑、暗、静、默的地方,头脑冷静,看事清楚,就不会为物欲权欲所迷惑。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强调遇事要冷静,遇难要韬光。而处于尊、明、动、躁地方的人,犹如台上的戏子,众目睽睽,多浮泛不能自持。对自身的弱点毛病难以察知,且心情浮动,根本不可能反躬自省,无形中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生活在世,定要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品味菜根

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王充《论衡·自纪》

放得心下 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

②入圣。注释

①脱凡:即超越尘世的意思。

②入圣:进入光明伟大的境界。译文

能丢开追逐功名富贵的思想包袱,就可能超越庸俗的尘世;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才能进入圣贤超凡绝俗的境界。解读

写字要先临后摹,然而不能老停留在临摹阶段,总需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达到超越字帖、独自创造的阶段。追逐丰厚利润是为商之道,但一个真正的巨商不会永远死钻在钱眼里,而是由“会赚钱”到“会花钱”,最终忘钱。忘钱不是不赚,而是在心境上已经大为不同。同样,遵守道德仁义是为人之基本,然而真正的道德家永远不会死守教条,而是遵循指导教条的更高的原则。在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超越,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品味菜根

守身必严谨,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王永彬《围炉夜话》

超越天地 不求名利

①②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③④⑤⑥,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注释

①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出自《孟子》一书,“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谦乎哉?”

②牢笼:牢的本义是指养牛马的地方,此处含有限制、束缚等意。

③人定胜天:指人如果能艰苦奋斗,必然能战胜命运而成功。

④志一动气:志是一个人心中对人生的一种理想愿望,一是专一或集中,动是统御、控制发动,气是指情绪、气质、禀赋。

⑤造化:命运。

⑥陶铸:陶是范土制器,铸是熔金为器。译文

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君子绝对不会被君相的高官厚禄所束缚所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只要我们志向专一,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所以,君子绝对不受命运摆布。解读

一个有为的人不受外物摆布,他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把天机人情看得通透,因而能志一动气,我行我素。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知识界曾有过下海与守本的争论,最后的结论是,宜下海的下海,宜做学问的做学问,知识分子要分流,各守一业,坚忍不拔。

吉人安详 恶人杀气

①②③

吉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④⑤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注释

①吉人:心善良的人。

②作用安详:言行从容不迫。

③梦寐神魂:指睡梦中的神情。

④声音笑语:言谈说笑。

⑤浑是杀机:言谈间流露着害人的迹象。杀机是指令人感到有杀人的恐惧感。译文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言行举止总是从容不迫,即使在睡梦中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祥和之气;一个性情凶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甚至在谈笑之间也充满着让人恐怖的杀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