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备考必学系列:6步学会申论写作(最新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18:02:5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教育·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备考必学系列:6步学会申论写作(最新版)

中公教育·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备考必学系列:6步学会申论写作(最新版)试读:

中公教育核心研发团队

李永新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张永生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中公教育资深专家与顶级辅导教师,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深度辅导教材,教学中认真负责,因材施教,实现了考生的高通过率,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

吴红民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对申论和面试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美的授课艺术,是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对公务员考试相关科目的研究自成一格,独具特色。

张成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国内最优秀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研究专家,曾在政府机关文字综合部门任职十余年,在多家媒体发表百余篇、近20万字的评论性、介绍性文章,在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申论进行了极其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其成果代表了业界最前沿的研发水平。

邓湘树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曾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熟悉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考试有博大精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经验。辅导课程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王学永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理论基础扎实。有着丰富的备考经验和技巧,特别是对公务员考试的难点(演绎推理部分)有深入的研究,将理论与实战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最新成果,能让学员在备考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

张红军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讲授深刻、系统、精彩,深受考生欢迎。

张晗 中公教育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从教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深入浅出,语言幽默生动,备受学员欢迎。

边耀楠 中公教育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从教多年,积累了丰富公务员考试教学经验,教学细致深入,方法多样,思路明晰,课程讲解深入浅出,广受考生好评。

白丽丽 中公教育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

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和写作专业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有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与辅导经验。注重理论讲解与实战演练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授课认真、细致、负责。

杨静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

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和写作专业知识,潜心钻研申论考试的命题方向及命题机理。精通公务员面试理论、对结构化面试的题型、解题思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命题机理、角色定位、流程把握得尤为精到。以其诙谐幽默的授课风格,认真负责的授课态度,深受学员的爱戴。

王建伟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

中公教育申论专家,对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及各地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研究。有着丰富的公务员辅导和研究经验。对申论题型特点和变化趋势有着深刻的研究。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的学员提供不同的申论辅导方案,幽默生动的授课风格深受学员欢迎。

王健 中公教育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

教学多年,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在潜心研究申论命题机理的基础上,善于总结申论的命题及答题规律并能准确把握命题方向,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有深厚的研究并形成自己其独到的见解。授课轻松幽默,注重鼓励学员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致力于培养学员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答题思路,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吴佳民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

对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政策、命题规律、应答技巧、历年真题都有深入的研究。有多年的教师工作经验,善于与学员沟通,授课内容重点突出,注重以真题讲解理论,使学员能准确理解申论的审题与答题技巧,不断提高成绩。

范会萍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

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熟悉申论出题特点及答题要求,并对历年申论真题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授课细致严谨,条理清晰,在传授学员应试技巧的同时,针对学员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具有学员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案,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孙丹丹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

中公教育资深申论讲师。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有深入的研究,全面了解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政策与命题设置。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思路清晰,简明扼要,教学理论可操作性强,能帮助学员快速找出答题思路,使学员成绩明显提高。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其他成员介绍详见www.offcn.com前言preface

这套“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备考必学系列”图书,从选题策划开始,到现在即将印制上市,有超过8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们的工作始终围绕两个字——“必学”:每一本书中都是最重要的知识点、最有用的解题方法和最有代表性的考试真题,是备考公务员考试“必须要学会的”。这也是我们通过本系列图书最想传达给各位考生的知识和理念。

本套书共有5本,《6步学会申论写作》、《7招搞定数量关系》、《8法速解资料分析》、《9式制胜逻辑判断》、《10秒拿下图形推理》,“6-7-8-9-10”,“顺子”似的紧密联系。这五本书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且难度较大,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掌握其中的“必学”,知识,就能保证考试中拿到有竞争力的分数。

首先,谈谈申论写作。文章论述题在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一般占到40%~50%的比重,作答字数最多而难度也最高,是众多考生的“短板”题目。因此,学会申论写作,能轻松熟练地写出一手好文章,无疑是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申论写作不同于一般文章写作,它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所以在准确立意、塑造结构等方面都有其特殊要求;申论写作的学习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生全面把握写作所需知识和技巧,并在学习之后自我检测,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本书来了解和掌握。

其次,说说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众所周知,行测的分差就是这30~40道题产生的。我们承认,这其中有2~3道题确实有点偏、有点怪、还有点难,但其余题目都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快速得到答案。如在解答数学运算题时,利用整数特性法、特值比例法、十字交叉法、极端法等就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在资料分析中,9成以上的算式,采用合适的算法,是可以快速得到答案的,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范围限定法等,使用都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一直说“得到答案”,而非“得到结果”,意思是有时候你不需要算出具体值,便可以确定四个选项中,能成为答案的只能是某项。也就是说,可以绕开复杂的计算。这一点,相信已经进行了专项备考的读者会有深刻认识。

最后,看看逻辑判断和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的特点在于,如果你不清楚推理规则,读不明白题中的论证结构,就只能凭感觉做题,那就太不靠谱了。但你如果掌握了相关的“必学”知识,就会觉得解题方法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图形推理也是如此,初学者不知道一般都有哪些规律,不同类型的图会涉及什么规律,自然感觉无从下手。但如果知道图形推理中,图形的对称性、线条数、封闭区域数这些常考规律,看见题干图形差别不大时,要考虑图形旋转、移动、叠加等规律……就会觉得这种题目其实很简单。我们团队中的很多老师,都能做到“10秒拿下图形推理”。经常在一些考前冲刺班上,很多同学在掌握了图形推理这一题型后,课余都以做图形推理作为消遣,相互出题,比试谁的反应更快。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到非常欣慰。

你或许已经准备考试很久了,或许刚刚准备买一些书看看。相信在这套书中,你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求最全,但求最应该掌握。简明扼要的知识要点,将使你明确考试的重难点;精选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将使你真正看清楚公考题的命题思路;快速的解题方法,将告诉你公考试题应该怎样去做。经过这种高效的学习和高质量的训练,认认真真地去看、去练,你的解题水平必将有显著的提升。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与我们进行交流,沟通在备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针对我们的图书提出意见和建议。祝大家学习快乐,公考成功!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2013年8月第一步写作入门要领1.1 知己知彼:了解申论文章特征了解申论文章特征

申论文章的一般性、特殊性、评分标准与核心原则

申论的文章论述题是对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测查。文章论述题要求考生在给定字数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全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一般最后出场,分值最高、字数最多、难度最大,使其在申论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申论文章论述题在试题作答要求中的典型提法有四种:文章、议论文、评论性文章、策论文。一 申论文章的一般性

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一)论点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无论是阐释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具体措施,文章都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

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分论点。(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恰当、新颖。

根据性质的不同,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道理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即可;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求创新和突破。示例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冯骥才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去,伟大的先人们却为我们留下了各种“能言”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大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形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部分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遗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物、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深厚的“内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温家宝同志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积聚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应是“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此,才能承续中华民族文明,建设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分析二 申论文章的特殊性

申论中的文章论述题,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特殊性。申论文章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它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独有特征:源于材料、高于材料和政府角度。(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的最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材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总论点、分论点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主旨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据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二)政府角度

政府角度,也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观点符合主流

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最强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佐证文章论点。

2.落脚点是解决问题

要把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在政府工作中,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后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纵观2013年国考省级主题“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2013年国考市级主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2012年国考省级主题“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2012年国考市级主题“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无论何种主题,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最终要求。

仍以2013年国考省级作文《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这个示例来分析申论文章的特殊性。三 申论文章的评分标准与核心原则(一)文章论述题评分标准

文章论述题评分标准(以40分为例)(二)文章论述题的核心原则

1.书写规范整洁

清楚整洁、易于辨识是书写的最低要求。因为申论考试的内容要求全部书写出来,所以,把字写好,保持卷面书写整洁、易于辨认、有美感,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

2.论证充分

光有独特的观点是不行的,缺乏好的论证,便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难让人信服。论证要尽量有效、简明、新颖,这样才更加吸引人,更有说服力。

有效——论证要严密,有逻辑,所有事实、原因、影响、意义等都要与结论相联系。

简明——论证要精,方法要简明。事例很重要,但不宜过多,不可倚多为胜。

新颖——一指论据越新越好,二指论证形式越新越好。

3.陈述清晰

陈述清晰是对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大考验,能够有条理地把某事件表达出来并非易事。陈述清晰主要体现为要素完备、线索清楚和详略得当。对于某个事件来讲,陈述清晰指的是六要素齐全,来龙去脉清楚,过程该详则详,该略当略。在文章当中,主要指开头部分利用清晰的陈述引出下文。

4.用语规范准确

很多考生在生活中说惯了口语,在提笔书写时易随性“聊天”,考卷里常出现白话、网络语言、俏皮话等有伤申论严肃性的词句。这不仅影响考生申论实力的发挥,还会引发阅卷人对考生答题态度的质疑,因此,作答时务必使用规范准确的用语。

用语规范——一是使用规范的语种;二是使用规范的文字,不写错别字;三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用语准确——一是概念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不能模棱两可;二是不要误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尤其是近义词;三是遣词造句要合乎语法;四是把握分寸,褒贬恰当。

5.用语简明畅达

用语简明,指的是申论作答要利落简洁,不拖泥带水,没有与答题无关的话。

用语畅达,指的是语言通顺有条理,文字表达一以贯之。1.2 珠联璧合:材料与实际融会贯通材料与实际融会贯通

给定材料为基准、联系实际要充分一 给定材料为基准

依据给定材料,是申论写作的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从文章主题,到文章内容,再到文章框架,给定材料对申论文章写作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考生在申论写作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从材料中来”。(一)论点论据从材料中来

1.论点

这里的文章立意,指的是考生所确定的文章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具体到申论文章的文体——议论文来说,主题思想就是文章的总论点,而主要内容则是支撑总论点的各个分论点。(1)总论点

总论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论述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文章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

a.论点关键词来源于材料

总论点,是文章整体论述要围绕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论点关键词就是论点中体现中心问题和核心态度的词语。一篇申论文章的总论点,其关键词一定要来源于给定材料。关键词和材料关系越近,文章和材料内容联系就越紧密。

b.立意角度依材料而定

申论写作中,考生经常会碰到“角度”这一词语。简言之,角度,就是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即总论点定在某一方面。选择涵盖整体材料的宏观大角度,还是选择取材于部分材料的微观小角度,这都取决于考生对材料的理解透彻度。

大角度文章,由于视野宏观,考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材料中获得大量的参考信息。但大角度文章容易流于“假大空”,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小角度文章,是从部分给定材料出发,将材料中提到的众多关键信息中的某一点,作为文章中心论点来写,而不涉及材料中的其他部分。选取小角度,由于涉及面较窄,容易写出与众不同、见解深刻的出色文章。但受到知识储备的影响,考生很难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述。示例

给定资朴(节选)

7、……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

9.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同志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2010年9月20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7年7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三次评选中16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近十年来,我国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节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道德范畴内的各种问题也屡屡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广泛存在。曾经在某省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中暴露出的道德冷漠,以及在“彭宇案”中对道德行为的反制冲击,都折射出现代社会的道德缺席。因此,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分析

文章以道德为切入点,把总论点定为“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论点的关键词是“道德”,在给定资料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尤其在给定资料9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这一关键词的提取是成功的。(2)分论点

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各分论点都需要加以论证。只有经证明且立得住的分论点,才能成为论证总论点的有力支持。在申论写作中,分论点和材料有两种关系,这也是我们提取分论点的方法。

a.直接从材料中获取分论点

从材料中直接摘取相关语句,作为文章的分论点,是获取分论点最实际,也最可行的途径。

它的实际和可行之处在于,申论材料内容覆盖面很广,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对策、从深刻理论到浅显事例、从国内现实到国外经验,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考生写作申论文章时,提取分论点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由于分论点来源于材料,考生在进一步的论证过程中,容易被材料内容所局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容易千篇一律,没有个人特点。

b.从材料中引申获得分论点

在理解材料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考生依据自己的认识,提出支撑总论点的分论点。相比较而言,这种方法难度较大。

它的难度在于,除了依据材料内容,考生还需动用自身知识储备。如若没有相关知识,考生很难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分论点。

但是,从材料中引申获得分论点,要求考生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文章避免了大众化,容易出彩并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示例

给定资料(节选)

2.“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政府采购“不差钱”催生了众多“豪华采购”、“天价采购”,甚至暗箱操作,违规采购。这些采购乱象公然发生在民众和法律眼皮子底下,“阳光采购”沦为“阳光下的腐败”。为何政府集中采购这项一直被视为节约资金、减少浪费的最佳方案,会出现如此有悖初衷的现象?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执行中的偏差。比如因审核不严造成预算过高,存在不花白不花心理;因监管不严造成权力过分集中,供应商由原来需要到处跑关系,发展为“拿下一人”即可,等等。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远远不够。

……

3.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较为成功的经验表明,采购程序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开透明、加强制约、规范操作、预防腐败等目标,其中财政预算和支付手段在政府采购程序中发挥着基础性管理作用。

许多国家对各部门采购从业人员都有资格要求,如美国称为“采购合同官员”。采购人员资格分为不同级次,各级次都有相应的条件和职责,级次的获得和晋升必须通过考试。各部门只有获得采购资格的人员才能组织采购活动和签订合同。有资格的采购人员独立开展采购活动,各部门行政首长不能干预,也不能改变他们作出的决定。采购人员对所作出的决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作答要求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围绕“规范政府采购”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节选)

真正做到“阳光采购”,需“内外发力”。内,即内部监管体系;外,即外部监督力量。毋庸置疑,规范政府采购,离不开内部制度的有效监督。一方面,只有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实行部门联动监督,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监管,审计部门注重采购资金的使用,纪检监察部门从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纪律、供应商有无行贿犯罪等方面开展监督,才能形成监督合力,使政府采购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人民知道真相,这个国家才能安全”,政府采购亦然。只有民众了解政府采购的“账本”,才能更好地监督,防止各种暗箱操作。只有内外共同发力,政府采购才能走出封闭的“笼子”,置身于阳光监督之中。

真正做到“阳光采购”,还需促使信息透明化。曾有中国社科院专家申请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却遭遇重重阻力:在向24家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提交申请后,有13家明确拒绝答复,其中10家竟称不掌握相关信息。政府采购信息不透明比例之高令人汗颜。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质量,而是关系。采购前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围标”、“陪标”等早已不是秘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从而衍生出各种“腐败采购”。透明消费是最好的防腐剂。以N市开创的“网上竞价”等电子化采购模式为例,就是以公开、透明为前提,大家站在同一个平台中,以“物美价廉”者取胜。如此,政府采购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交易。分析

第一个分论点——真正做到“阳光采购”,需“内外发力”,属于直接来自申论材料的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的内容阐述。

第二个分论点——真正做到“阳光采购”,还需促使信息透明化,则属于从此案例中引申获取的分论点。作者根据材料中所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了具体而实际的分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促使信息透明化对于“阳光采购”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考生从材料中引申分论点时,需要先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内和材料外两种性质的分论点可搭配使用,一方面使文章免于一味引用材料的大众化、雷同化;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出现全凭自己发挥、脱离材料的局面,将材料内容与作者观点巧妙结合。

2.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有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叫做论据。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且新鲜。申论写作,材料是考生在考场上能够持有且利用的唯一文字性资料,其对于考生写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性、现实性的特点,因此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实论据对应申论给定材料中的“事实性材料”,而道理论据则对应“理论性材料”。示例

给定资料(节选)

在加拿大,景区想要提高门票价格必须经过严格的听证会审议。听证会包括提出议程、信息公开、听取民意、广邀社会代表和媒体的参与、不预设结果等环节,这些措施保证了听证会的公信力与说服力。一般在听证会前一个月,人们就能在政府相关机构的官网上查询到会议日期、议程、场地及参与方法,当地报刊、广播和电台等媒体也会告知人们听证会及讨论提议的相关资讯。届时,不仅市长、议员、公园局委员、提案提出方会参与,媒体、专家和市民也会通过自由报名参加,且没有名额限制。正因如此,听证会经常因为参与人数过多而更换场地。听证会上,景区涨价的提案若被驳回,必须经过5年的冻结期,才可以重新申请。2008年,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建议提高国家公园门票价格的提案被驳回。经过5年的冻结期,今年1月初,管理局才得以再次提出涨价提案。直到4月,提价协议才进入批准阶段。

意大利各地的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制定均由政府文化遗产部管理。只有在景点的历史价值、建筑或展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发生变化,维持景点正常运转的水、电、能耗明显改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维护成本发生变化等情况下,才有可能调整价格。

作答要求

名山大川是全社会共同的资源,优秀的历史文化应该为全民共享。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景区价格管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2)内容要联系实际;(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节选)

遏制随意涨价,需设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意大利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制定均由政府文化遗产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景区价格平稳,不会由于利益驱动而将负担转嫁到游客身上。而在当前我国中央委托地方、地方委托机构的逐层代管模式下,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关联,地方政府在为门票定价时,常忽略了景区的公益性。故而,只有设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对景区的价格进行统一管理,一旦确定不可轻易更改,确保其权威性和稳定性,才能杜绝为谋取利益而罔顾景区公益性的行为。

遏制随意涨价,需拓宽景区盈利渠道。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当下的景区管理不应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而应通过深度开发,既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也为旅游业打造绵长的产业链条。应该着重发展景区附近的住宿、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不聚人气、难聚财气”,西湖风景区经营模式的成功为我国各大景区价格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景区价格管理中,舍小才能取大。拓宽盈利渠道才能使得景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分析

文章中使用的论据,属于事实论据。第一个分论点论证使用的论据出自于材料,第二个分论点论证使用的论据来源于生活实际,是考生的积累储备。

通常,申论文章中的事实论据都能从申论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相比较而言,像经典著作、权威性言论这样的理论论据,它的使用在于提升文章的思想高度、理论层次。当材料中出现理论论据时,考生一般都会在写文章时使用。泛滥式运用,会直接降低这种论据的论证效果。因此,想要真正获得理论论据强有力的论证效果,根本上还要依靠考生的自我积累。

考生在平时要对理论论据的储备多下功夫。当然,多了解一些事实性材料,对于申论写作也是有备无患。(二)正确使用材料“过犹不及”这个词最能恰当地说明申论材料和申论写作的关系。尽管从总论点、分论点到论据,申论材料都是申论文章的重要源泉,但是材料只是基础,并非写作的全部。

1.小篇幅引用材料

考生在文章写作时,极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大篇幅使用材料。这样做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拼凑内容的印象。引用材料超过文章字数30%,一般直接被划归为四类文。

小篇幅引用材料,是指考生要将材料中整段的原文,分散使用到文章不同的地方,避免文章大段内容与材料重复。

2.改编材料

考生经常犯的另外一个错误是照抄材料。这样做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缺乏个人思考、死板机械的印象。

考生可以通过概括浓缩、变换语句等方法对引用材料进行改编。示例

给定资料(节选)

7.……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文章开头(节选)

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不幸去世,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分析

在文章需要材料中的某段事例时,作者没有大篇照抄材料,而是在概括浓缩的基础上,提炼出材料中心内容加以引用,并进行了相应的适当加工,用73个字概括表达出了材料201个字的内容。

概括材料要抓总结性词语。在概括事实时,尽量回避直接使用材料中的数字性信息和描述性语句。比如材料中对李老太太年龄的描述就可以直接忽略。二 联系实际要充分

充分联系实际,是申论写作内在的、本质性要求。申论文章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联系实际”,可见其在申论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材料、实际和申论文章,三者的关系可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解释。“青”,可代指申论文章;“蓝”,指申论材料;“胜于蓝”,则指超越材料、联系实际的文章效果。

充分联系实际,是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文章水准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考生强大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以及较强思考能力的方式。一篇上等的申论文章,必定是在依据申论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联系实际的。

申论文章如何联系实际呢?主要有四种方法:拓展材料主题,确定总论点;截取材料主题,确定总论点;联系实际,确立分论点;从现实中寻找论据,论证分论点。(一)总论点

文章总论点,是一定不能脱离材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论点一定要完完全全局限在申论材料里。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适度跳出申论材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确定文章总论点。所谓“适度”,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坚持的原则和采用的方法——拓展延伸主题或截取部分主题。

1.拓展延伸主题

联系实际简单来说,就是把材料凸显的主题,融入到考生所了解和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当材料中的主题内容关涉某一点时,考生可以引申主题,把材料中的“点”扩大到实际中的“面”。这就是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材料主题。示例

给定资料(节选)

资料一

林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减少自然灾害,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促进林业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破坏,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尖锐。

资料二

尽管林业的经济产值越来越小,林业的潜在价值却是巨大的,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根据1991年日本有关方面的测算,森林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石崩塌、保健休养、保护野生动物、供氧和净化大气这6个方面的公益效能的货币总价值高达39.2兆日元,相当于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1%。此外,森林作为文化、娱乐场所可为广大国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憩场地,实现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森林的这些特殊机能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所难以替代的……

资料三“成绩不说不会跑,问题不说不得了”,这是国家林业局许多工作人员平时喜欢说的“口头禅”。按照他们的说法,越是在林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越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剖析问题、研究对策,对全面推进我国林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林业产权不落实和得不到有效保障,是当前林业经营者特别是非公有制主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上,一些地方存在权属关系不明确、承包经营关系不稳定的问题。“山绿了,眼也红了”,承包经营合同得不到有效维护,使很多经营者产生了担心、疑虑心理。在处置权落实上,林木采伐制度改革与社会期望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层对进一步放宽商品林采伐的呼声很高。由于缺乏操作规范和交易平台,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合理流转,既影响了森林资产的变现,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林业局将进行专门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以最终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资料四

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浙江森林不断演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森林资源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建设的不断加强,森林面积、蓄积不断增加,结构逐步改善,质量有所提高,森林资源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

浙江省永嘉县地处浙江南部,拥有龙湾潭和四海山两个森林公园,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945.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2.02%,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县。

目前我国相关资源保护的法律很多,但是很多保护条例、规定可操作性差,制约因素很多,显得苍白无力,使破坏资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如青山白化现象。近年来,在永嘉县,当地部分群众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在山林建造“风水宝地坟”,违反规定,毁林造墓,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严重破坏了山林资源。

……

资料五

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新阶段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浙江林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资料六

浙江森林资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任务依然很艰巨,浙江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比较脆弱,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重道远。为此,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积极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按照森林的不同类型和主体功能,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与管理。这一指导思想既是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需要,也是遵循森林经营自然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二是强化依法治林,确保森林资源良好的发展势头。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坚持凭证采伐、运输、经营加工制度;强化林地林权管理,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切实做到林地占补平衡。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滥征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建立健全破坏森林资源责任追究制度和案件报告制度。三是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及时更新因火烧、采伐、病虫害除治形成的各类迹地,逐步健全和完善基地更新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采造挂钩、烧造平衡、除造同步的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的林相改造,遵循自然规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运用生态学、林学、景观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造、补、抚、改、疏”等综合措施,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复层林,提高森林质量。同时,在重要的城镇周围和交通干线两侧要逐步达到绿化、美化、彩化的效果。四是牢固树立“三生态”意识,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健全各级政府领导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积极探索将衡量资源与环境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到经济统计体系。

作答要求

围绕“森林浙江”这一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例文因天之序 道法自然——在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中展望明日“森林浙江”

浙江省依山傍水,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林业发展势头喜人,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7%的新增林木蓄积总量,完全具备问鼎“森林浙江”这顶绿色桂冠的资格。但是浙江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稍有不慎,“森林浙江”的宏图就可能化为泡影。

先哲“因天之序,道法自然”的思想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遵循客观规律,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浙江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森林是我们家园中宝贵的自然财富。从人类栖身其间的整个生态系统来看,森林不愧为“地球之肺”,在净化环境、涵养水土、保持生态平衡、防御自然灾害和延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森林资源事业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质增效,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森林结构趋于合理,生态功能得到增强。与此同时,森林资源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困境:森林面积增长难度加大,森林质量依然低下,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难、质量低,就会后劲不足,难以支撑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平原为城市集中地区,人口相对密度大,对森林生态效益的需求更高,只有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利用森林的储碳和净化能力,保持城市的空气质量,为居民健康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我们所要建设的“森林浙江”,是一个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能支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浙江,要把森林资源的发展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由于浙江省城镇化程度还在进一步提高,森林面积的增长空间有限,要实现这样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在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做文章。

资源要永续利用就必须有效地保护,资源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合理的利用,这是颠扑不破的辩证理论,也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古人早已认识到“合理利用就是保护、资源节约就是潜力”的道理。例如,孟子就认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是“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管子说“山泽各以其时而至,则民不苟”,进一步提出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按规定的季节时间开放,让人们合理、适度利用,给自然资源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的条件。

先贤的论述给我们以睿智的启迪,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费,合理、适度地利用森林资源,这是对资源最大的保护;而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在节约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增加森林面积,特别是在平原城市提高森林覆盖率,也是我们建设森林浙江的最大潜力所在。

温家宝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生态脆弱,治理任务繁重的发展中大国搞林业和生态建设,光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造林绿化。”我们城市居民也应把绿化视为自己的责任,自觉投入到城市绿化工作中,积极促进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因天之序、道法自然、从我做起,相信“森林浙江”一定能够呈现在我们眼前!分析

从案例背景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反映的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森林大省,在森林资源利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涉及到森林资源的保护。

这篇文章,从副标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中心思想是定位在通过论述保护和开发的辩证关系,来论证未来浙江森林经济的发展之道。因此,它的总论点就是“保护与开发相协调,促进‘森林浙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的总论点对材料主题进行了合理的延伸和拓展,但未脱离“森林浙江”这一主题范围。

2.截取部分主题

当材料涉及的题材是覆盖面广、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说这样的主题属于大主题,比如民生问题或教育问题等等。考生在这样的主题下写作申论文章时,可以适度缩小主题内核,截取主题中的部分内容。用考生熟悉且符合材料主题的事件作为立意切入点,也就是从材料中的一般性过渡为文章中的特殊性。这是和拓展延伸材料主题完全相反的一种立意方式。

这种立意方式,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时事热点储备,保证在读到宏观材料时,能够迅速链接到熟知的微观事件,并进一步地分析和论证。因此,考生在平时备考中要多了解时事新闻、多看社会评论,储存申论写作的素材。

如果题目对文章写作所要围绕的主题作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那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写。如“参考给定资料,围绕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样的题目要求比较严格,文章主题也已经明确,在主题选择上,没有给考生过多发挥的余地。(二)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支撑、印证、强化总论点的,二者的关系犹如“众星拱月”。相较于总论点一定要和材料相关而言,分论点和材料的关系则相对灵活。

1.联系实际确立分论点

在材料外选择分论点,是充分联系实际的有力表现。它能够体现出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联想、发散思维的能力。可行的做法是从材料出发,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示例

给定资料

1.2012年11月16日早晨,B市Q区一名捡垃圾的老妇发现有5名男性少年死于街头一个铁质可封闭垃圾箱内。事发路段位于B市Q区环东路人行道,距离流仓桥街道办事处步行约需1分钟。

当地警方发现事发垃圾箱内有燃炭痕迹。经警方初步调查和勘验,5名少年排除外伤性致死和机械性窒息死亡,尸检结果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目击者称,“民警赶到时,小孩已没了气”。大约16日上午10时许,B市殡仪馆派车将5名少年的遗体拉走。

事发垃圾箱旁边是一个拆迁工地。附近的居民介绍,出事前若干天,已见到5个孩子在此出现,“穿得不好,鞋子是水胶鞋,衣服和裤子都很脏”。有目击者称事发前曾见他们在工地上用弃用木材生火取暖,并在一百米距离外的B学院临近菜场找吃的。更有目击者称,在拆迁工地看到孩子们搭起来的简单窝棚已倒下,地上留有塑料布、三合板、一副羽毛球拍。据悉,B市当地15日和16日最低气温分别为7℃和4℃。

当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数量不足,除少数城市外,许多地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仍是空白。即便建立救助中心的,许多也面临资金、场地、设施、人力不足的问题,救助能力有待提升。

B市五名儿童“闷死”,既是当地政府有关机构没有尽责的问题,同样也是当地社会的问题。我国社会极其缺乏扶贫济困的社区、民间和宗教组织,慈善机构的发展也不健全。

2.近期虐童事件频发,幼儿教师教育尺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从山西太原5岁女童被老师打了70记耳光,到浙江温岭幼师揪住男童双耳提起离地10厘米,到山东东营幼儿园教师针扎多名幼童被刑拘……每一件幼儿园虐童事件都让人揪心愤怒。是个别幼师人性冷漠、素质低下,还是这些孩子真的骄纵任性到要让老师如此对待?

黄先生说,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事事为孩子着想,必须具备两种功能,一个是教育,另一个就是看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上不成熟,需要老师花时间去陪伴和引导。若有些孩子真是做了出格的事情,必须批评,但绝不能伤害他们,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这种伤害经过时间的累积,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造成影响,甚至形成人格缺陷。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学前教育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为了满足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硬需求”,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教育当中,以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幼儿园由此进入到过度市场化阶段,大量缺乏办学资质、教育设施不合格的企业和个人混进来,学前教育变成一种彻头彻尾的“商品”。为了控制成本,或是应对财政上的压力,一些幼儿园不得不降低教师的工资水平,同时也降低了入职的门槛,难免会有一些无从业资格证书、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甚至是性格上存在缺陷的人进入幼教队伍。薪资水平较低,又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社会认可,这些教师也就很难把幼儿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

很显然,仅从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方面对幼师的从业行为进行约束是不够的,在财政投入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行业监管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城市对幼儿园的管理依据仍是国务院在20世纪80年代末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条例对体罚幼儿的情况作出了规定。具体到基层管理部门的执行方面,规定的重点放到了“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上来,这样的惩罚力度太过轻微,很难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而且,条例对于主管部门是否要为监管不力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没有作出明确说明,主管部门在监督权的行使方面,也就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教师素质难以保障,惩罚的力度又不足,加上监管的空白,出现连扇五岁孩子几十个巴掌的事,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3.近来,关于儿童的一系列报道让儿童权利保护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儿童权利公约〉在中国的20年——以民间组织为视角》报告中指出,我国保护儿童权利的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完备的覆盖全国范围的儿童保护联动机制,法律存漏洞、机制不健全为实际的儿童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报告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涉及到儿童的法律,大部分都是号召性的、原则性的、宣传性的。执行层面的法律很少;我国目前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层面的儿童事务管理行政机构;我国在儿童服务、儿童救助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完整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报告指出,建构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以政府与民间组织通力合作为主线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履行《儿童权利公约》、保障儿童权利的新模式是当务之急。这一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主力,社区为根据地,家庭、学校为后盾、儿童为中心、社会为保障”的“一体、两翼、两后盾、一中心、一保障”的广撒网、共参与式的保障儿童权利的新模式。

作答要求

请结合给定资料,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观点鲜明,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加强法治体系建设 保障“花朵”健康成长

儿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处于刚刚解决“温饱”的阶段。近来关于幼师虐童、流浪儿殒命垃圾箱的报道凸显了我国儿童保护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快推进儿童事业发展由“温饱”过渡到专业化发展阶段的步伐。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体系不健全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涉及到儿童的法律,大部分都是号召性、原则性的,执行层面的很少。在现有国情下,只有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的作用,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才能为保障儿童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推进儿童事业的专业化发展,保障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加强立法,使儿童权益保护有法可依。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社会在不断变化,立法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在处理社会上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将直接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从法律上束缚住手脚。当前,我国关于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有的方面已经过时,有的方面量刑过轻,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难以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因此,要想保障花朵健康成长,必须从立法开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加强执法,使儿童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光有法律是不够的,还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